美国幼儿园老师这样养孩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16:31:19

点击下载

作者:沙沙心语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美国幼儿园老师这样养孩子

美国幼儿园老师这样养孩子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美国幼儿园老师这样养孩子作者:沙沙心语排版:汪淼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ISBN:9787518054626本书由中国纺织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言孩子,你要有面对未来的勇气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未来。

育儿教育,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认为是修身养性。修身,即为以身作则,做好自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从模仿开始他们人生第一步的,所以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出一个好的榜样。养性,亦为养心,加强自我修养,父母的修养提高了,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育儿的关键是要关注孩子的身心教育、品行教育,引导他们正向思维,给予他们成长路上的正能量。

每一个家庭,每一双父母,在面对呱呱坠地的婴儿时,就应该做好修身养性的准备,除了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更多的是利用科学的育儿思维和方法,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维和良好习惯,给予他们面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作为一个在美国从事幼儿教育的中国妈妈,一直都穿插在中西教育的环境中。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成长经历,这些经历会教给他们怎么去与人相处,怎么去面对生活,怎么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怎么去选择未来的人生之路。而我们,作为父母,并不能代替孩子去经历他们的人生。我们只能用我们学习到的人生经验帮助孩子去经历、去体验,引导他们更好地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很多父母亲,觉得孩子还小,总喜欢事无巨细地替他们打理好生活上的一切。于是,当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就总是听到这些父母亲的抱怨:“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这小孩啥事情都要问我?”“难道孩子都是这么丢三落四的吗?”“我们家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买玩具,怎么办?”,等等。但美国的妈妈却极少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西方的教育更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而孩子的独立性往往与责任心联系在一起。

忘记从哪一天开始,我告诉豪豪:“以后你的衣服你自己管理了。”从那以后,连整理出门旅行的行李箱他都能自己妥妥地收拾好。当他发现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时,责任心和独立性就会随之而来。他在不断地犯错中体会着生活的不易,也慢慢地领悟到要为自己的决定买单。记得刚开始教他折叠衣服的时候,他总是草草地一折,堆成一堆放在他的衣柜里。有时候,衣服就会从衣柜里滑下来,他就抱成一团再塞回衣柜里。我从未批评过他,只当没有看到,继续埋头折叠好我的衣服。这样他持续了一段时间,慢慢地,我看到他开始学着我的样子认真地折叠着他的衣服,把衣服按类别分好。有时候,我也会把我从网上学习到新的空间管理方法分享给他,我们一起慢慢学习。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很多人不相信六个月的宝宝可以自己吃东西,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外国孩子,满脸脏脏的用手抓着食物香香地咀嚼着。他们很开心很专注地享受着食物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在品尝着每一种食物带来的不同味觉。如今,我们的物质条件好了,吃饭不再是解决温饱的问题,而应该转变为快乐的享受时光。追着孩子喂饭可是一个体力活,于我们于孩子都毫无益处。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原本就是体现在一些极其细小的生活琐事上。孩子自己吃饭,也许会浪费一些食物,浪费我们一些时间去打扫卫生。但是,千万别小看吃饭这件事,孩子在自己吃饭的过程中,活动了他的手指,活跃了他的大脑细胞,还能更好地品尝到不同食物带来的五官上的感觉。

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一个试探、叛逆、挑战的过程,而在某个阶段的有些行为总是让父母很烦恼、很忧心,或者困惑,或者不知所措,甚至有些父母会变得很忧虑,变得很消极。试想一下,如果现在有一个外星人站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我们是否也会好奇,会去试探,去了解呢?当发现这个外星人想控制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也会出现叛逆和挑战的行为呢?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父母亲的附属品,他们有他们完全独立的人格。所以,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不是去责怪孩子的不听话,气愤他们的难以管教,而是去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行为,倾听他们的不满,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旁引导。解决孩子问题的第一步,是思维上的转变。

我们总说,陪伴孩子时,要蹲下去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这其实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还有一层深意,是希望父母亲可以蹲下去,从孩子的视野去思考育儿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思孩子的所思,想孩子的所想。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与时俱进地陪着孩子们一同成长,做一盏明灯,指引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为稳固。

全然地爱孩子,经常地引导孩子,适当地管教孩子,这才能给孩子扎实的根基和一双自由飞翔的翅膀,当孩子走出家门的那一天,他们才有勇气面对这个世界,有勇气迎接未来的挑战。沙沙心语2018年9月于美国硅谷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弗洛姆第一章孩子的品质,比天赋和智商更重要

孩子品质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家庭教育在每一天里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孩子的心灵。学会感恩的孩子,未来更美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于,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成年人。

虽然我对儿子豪豪很多方面的教育都是马马虎虎,随他任意发展,但在品德教育上我却特别用心。在我看来,一个孩子的将来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未来的他有多大的成就,或者成为了一个多么有钱的人,这一切都比不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更加重要。

之前我就一直和老公讨论过要怎样教导儿子学会感恩。带儿子走到了今天,他已经快两岁了,我们发现他最大的学习能力还是在模仿学习,而我们所能做的还是言传身教。

要让他从内心去体会感恩,就必须让他学会给予、接受和分享。小朋友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儿子学会的英文单词里,“mine”也是排在前十位的。曾经有一阵子,只要他喜欢的东西,他都会说“mine”,这是孩子自私的天性。我看到之后,通常都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他进行教育。

如果物品是别人的,他喜欢而抢过来的,我会拿他自己平时最喜欢的一个玩具给他选择,是把别人的东西还给别人还是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儿子一般都会选择自己的玩具,这个时候我就会带着他让他自己把别人的玩具交还给人家,并且让他说“对不起”,但是他很少愿意说,我就会当着他的面给那个小朋友道歉,然后让儿子给小朋友一个抱抱,这点他还是很愿意做的。有的时候,他也会舍弃自己的玩具,我就会让他亲自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那个小朋友,然后请他说“please”,因为儿子还不会说句子,所以我会当着他的面问那个小朋友,可以交换玩具玩吗?一般这种情况下,小朋友都不会有什么意见。这个时候,我要求儿子必须说了“谢谢”之后,才可以离开去玩。所以儿子现在说得最好的中文就是“谢谢”,最好的英文就是“please”。因为这两字他一天要说几十次,最近“sorry”也开始说了,中文的“对不起”还说得不好。

有的时候,我和他一起吃水果。就拿吃橘子来说吧,我会把橘子分成两半放在他的面前。他喜欢自己剥橘子皮,我一般也都是让他自己研究怎么剥橘子,很少帮他,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可以看看我的书。不过现在他动作麻利了,我也做不了什么了。等他剥完了橘子皮,我会要求他把橘子分为两份,一来是为了教他一些数字,二来让他学习分享。他一般都会分给我小部分橘子。我也从不说什么,只是让他数自己和妈妈有多少片橘子,然后就和他一起吃橘子,在吃橘子的过程中,我会把我的橘子给他一片,也会问他要一片。我们会一直在玩互相喂给的游戏,他特别喜欢喂水果给我和他老爸吃。每一次吃水果的时候,我们家都是笑声不断,因为他会很认真地做出很多不同的方法来喂给我们,他爸对水果比较挑剔,所以每次都被逼着吃很多他不喜欢吃的水果。

豪爸有临睡前教儿子说感恩词的习惯,让儿子在临睡前跟着父亲感谢今天见到的朋友,感谢母亲和阿姨的照顾,感谢陪伴自己一起玩的小朋友。豪爸会提及每一个人的名字,儿子也会跟着说名字。他现在还不太会说句子,豪爸严肃并且轻柔的声音让儿子的声音也变得很柔和、很认真。而我也会在儿子说完之后,跟着说一遍。我觉得这种诚心的感恩教育是很好的健康心理课。

带孩子的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出现时恰恰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时机,而我们也是在摸索着找出最委婉并且最有效的方法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辛苦的育人路上,千万别忘记了最基本的一课——教孩子学会感恩。只有拥有一颗善良和懂得感恩的心的孩子,才不用我们太担心他们未来的道路,因为我们知道,带着感恩的心去走自己的人生路,即使前面的路多么崎岖,也会走得坦然。不愿分享不是孩子的错

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如果一个孩子不会分享,就算守着大堆的玩具和美食,他也是孤单的、不快乐的。分享中包含着宝贵的平等与博爱思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对父母来说,分享是一种美德;对孩子来说,分享是一种痛苦。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分享这一个环节里,表露出的都是自我的一面,两岁的孩子最喜欢说的就是“我的”。记得我的老师曾经在分享这个问题上,举过一个夸张却很有意义的例子:假设,现在你有了一个亲密的男朋友,而你的女友也很喜欢这个男朋友,她请求你分享你的男朋友给她,你会分享吗?如果你说这和孩子分享玩具是两回事,那么如果你现在有了一辆你喜欢的车子,你的朋友也很喜欢,想开你的车子,你会分享吗?

回答完上面的两个问题,你就该把自己放到孩子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分享是需要理解和自愿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呢?

第一步:绝对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

孩子不喜欢分享绝不是因为他们自私,或者说他们小气,这和性格无关,分享本来就是要教导的。当孩子不喜欢分享的时候,就不要强迫他。孩子玩任何东西都没有耐心,当另外的一个小朋友也想玩他的玩具时,首先要教给他们的就是好好说话,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这时候,你好好地对你的孩子说,某某也想玩你的玩具,请你借给他玩一下好吗?这个时候,你的孩子可能会不情愿地继续玩他的玩具,没有关系,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在思考了,给他一点时间。不要强行让他分享他的玩具,也千万不要让别的孩子去抢他的玩具,要对那个小朋友说,你再好好地对他说话,请他借给你玩一下。一定要说礼貌用语,小孩子通常是吃软不吃硬的,当你好好说,并且不强迫他的时候,他等一会儿就会很自觉地把他的玩具借给你玩或者和你一起玩。这一招在两岁到三岁的小朋友身上效果很明显。

第二步:分享故事,策划一下分享的时段。

故事书中有很多关于分享的桥断,大部分小朋友都喜欢听讲故事,并且会模仿故事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当你发现你的孩子开始任何事情上都是“我的”时候,就是启蒙教育的阶段到了。通过书本让他知道分享,让他明白分享之后的心情,从故事中体会分享的快乐。有一个游戏很有帮助,可以选择一天和朋友的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和孩子说,今天是我们的分享日,这在美国的幼儿园很流行。在美国的幼儿园,每个星期的星期五是小朋友的分享日,这天要小朋友们带自己最爱的玩具或者书本,拿出来分享给别的小朋友玩。当小朋友体会了玩别人玩具的快乐,他就开始明白分享的快乐在哪里。我们自己在家也可以玩这样的游戏,选一个时辰作为孩子和父母的分享日,可以分享故事,让小朋友给我们讲讲他最喜欢的故事,他讲得好不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讲完之后会分享给你看。

第三步:从分享食物开始。

在训练孩子分享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孩子比较容易接受食物的分享,即使是他最爱吃的零食,他还是会愿意分享。大部分小朋友的零食都是饼干、糖果之类的。我儿子豪豪每次吃饼干的时候,周围邻居小朋友都会围过来,我每次都会告诉那些小朋友们要好好地和豪豪说,然后也会对豪豪说:“你要不要分点你的饼干给小朋友?”当小朋友们很有礼貌地问他并且自觉地排队伸出手给豪豪的时候,我变得很多余,而奇迹在这一刻很难用专业的幼儿心理学上的词汇来描述。豪豪会忙碌地开心地给每一个人轮流地发着他的饼干,一轮又一轮,直到最后,他自己吃得很少,但是他却特别的开心,那种分享的快乐让他很满足。每当这时,我都会很开心地对豪豪说:“豪豪会分享食物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妈妈很为你骄傲。有时,我还会很夸张地拥抱他、亲吻他,以鼓励他的分享行为。豪豪对这样的分享是乐不知疲的,这也让他赢得了小朋友们的喜爱,每一次只要豪豪在门口玩,都会涌出来一群小朋友,这让我也很开心。

教孩子学会分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幼儿教育需要时间和坚持。另外也要配合孩子的年龄,如果在孩子五岁前培养出他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品德,那么在他未来的人生路上,你担心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少。良好的基础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一棵树只要他的根没有长歪,在以后成长的路上,仔细地修剪枝叶,这棵树一定会长成郁郁葱葱的大树。时间是关键,父母的耐心和坚持就是最好的肥料。孩子的耐心是慢慢培养出来的

无论对于任何年纪的孩子,做任何事情时都不要让他们在失败的经历中主动放弃,这会影响他们的自信,而且对坚毅品质的打造也没好处。

孩子具有极强的探索精神,对很多事物都有好奇心,乐于去尝试,但是孩子们常常难以持之以恒,哪怕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可能都会很快就转移注意力。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让他具备坚毅的好品质呢?

所谓的耐心不够主要是体现在性子有些急躁,做事情一遇到问题就容易放弃、发火、生气。我曾经让很多孩子一起穿珠子,本为培养他们的专注力,但是对两三岁的孩子而言,穿珠子是件很乏味的事情,女孩子倒是喜欢一点,男孩子通常在一两分钟后直接放弃。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假如我们某一天做饭晚了,孩子又很饿,他就会不停地说:我饿了,我要吃饭。大部分孩子都没有耐心去等待一件事情。特别是三岁以下的孩子,更是缺乏耐心。遇到孩子没有耐心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第一,用自己的耐心去间接地影响他。

当孩子烦躁发火的时候,我们应该第一时间去安慰他,慢慢问他原因,通过对话来让他发泄情绪上的不满,也让我们清楚事情的状况。在对话的过程中,尽量安抚孩子的情绪,让他慢慢说,你可以在他的话语之间去重复他的话,这个时间可以让他有时间来组织他的话,也会让孩子慢慢忘记自己的气愤。如果面对不会说话的小孩,可以让他们比划来描述事情的经过,父母也可以用猜测的方式引导孩子表达出来。这个时候,你的耐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第二,帮助他去克服问题。

一个人在学习的阶段总会碰到一些不顺心的问题,别说孩子,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会有缺少耐心的时候?会不会有想放弃的想法呢?将心比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在我们眼里很容易的事情却需要孩子学习一个过程的。帮助他去克服问题是必须的,但是如何去帮助他呢?是不是直接帮他把事情完成就好了呢?当然不是。帮助他可以示范或者引导他如何去解决问题,你可以把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他面前示范一次,然后让他自己重新做这件事情,或者你可以用说的方式去教他自己动手完成。妈妈做得越少孩子学得越多。千万不要图自己方便,直接帮他把事情都做了。当孩子自己完成他之前不能做到的事情时,他就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这会帮助他愿意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也就加大了他做事情的耐心。

第三,问题解决之后,要赞扬他。

事情解决完了,孩子一定很高兴,这个时候,事情并没有结束,赞扬是一种很好的鼓励方式。多说一句表扬的话,或者用一个拥抱亲吻的动作来表达你对他解决这个问题之后的赞赏。任何一个人都是喜欢别人肯定自己的,只有被肯定了之后,他才会更愿意自己解决问题,这也会增强他的自信心。

我最近买了一双新的球鞋给豪豪,是卡通图样的,他很喜欢。可是那双鞋有个问题就是他自己穿的时候要花很多时间,而且还不是每次都可以成功地穿上,很多时候他就会发火,怎么都不要这双鞋。我就会问他怎么回事,他生气地说:我不喜欢这个鞋子。我拿起一只鞋子说:你不喜欢车子吗?他说:不是。我说:是不好穿吗?他坚持要把鞋子踢走。我没有阻止他这么做,让他尽情发泄,我只是坐在他身边安静地看着他。过了一会儿,他没有力气了,就坐了下来。我拿起鞋子问他:那妈妈帮你穿穿看好不好?他点点头。我就一边帮他穿,一边说你看这个鞋是要把鞋带多松几个,这样你的脚就可以进去了,对吗?每一个动作我都会做完一遍,然后让他自己重新做。最后完成了全部的过程,他的笑容立刻就出来了,还说:哦,是这样的。我故意看着他自己穿好的鞋子说:哇,豪豪自己把鞋子穿好了,真棒。我就把手伸给豪豪,说high five。豪豪看着自己穿好的鞋子很高兴地说:豪豪自己穿的。

在遇到孩子没有耐心的时候,父母亲首先要做的就是陪伴他,通常孩子很喜欢有人一起玩,或者一起做事情,这会增加他们做事情的兴趣。我们总是比小孩懂得更多的东西,大部分父母亲只是觉得陪孩子玩玩具很无聊,所以才让孩子自己玩,要这么想,自己一个人玩玩具是很无聊的。我们要自己轻松就要想一些方法出来让孩子自己可以玩得有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陪伴,培养和孩子感情的首要就是陪伴他。

耐心是慢慢培养出来的,用我们的行为和耐心去影响孩子吧。让孩子笑着面对生活吧

要让孩子明白:有负面情绪,也是正常的,要学会勇敢面对,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处理。

自从卡耐基提出了积极乐观的心态之后,这一说法深刻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积极乐观的人。卡耐基的一些名言曾经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我便是其中之一。反思他的名言,我实在是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若是有了这么一个心态,那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呢?

作为父母亲,我们希望把这种心态教育给我们的孩子。美国埃尔菲·科恩曾经写过一本书《无条件养育》,科恩是反对惩罚教育的,他认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自身出发,比如说,别的两岁的孩子能做什么,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却不能?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不要打击,不要批评,不要把孩子们都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等等。

在我看来,每一个教育学家所说的话,所给出的育儿方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是不是别人的育儿观点我们一定要全部接纳呢?至今为止,我们看到过很多育儿专家给出的很多不同的观点。其实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他的观点是否符合我的孩子?就好比科恩推行无条件的养育,反对惩罚教育。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孩子适合这种方法呢?

毋庸置疑,他的观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我们不应该拿自己的孩子与人攀比,比如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标准管束孩子的行为,等等。

其一,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心态,应从自身出发。如果父母亲本身对事件的看法就是采取一种乐观的方式,那么孩子就会耳濡目染,这就是言传身教被广泛采用的重要一点。孩子在模仿的阶段,你怎么做,他便怎么学。

其二,当我们看到孩子遇到问题止步之时,不应该批评或是用负面的言语对待孩子。若想孩子积极勇敢地去面对,我们应该带领着孩子去完成这件事情,克服他心中的恐惧感。有些父母认为这是因为孩子胆子小,或者是不敢尝试失败。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本身有一个自我保护意识。他胆小是因为他本身对一种事物有恐惧感。我们是成年人,我们看到的和孩子看到的是不同的。不要用我们的想当然去思考孩子的行为。

豪豪婴儿时期非常害怕毛绒绒的玩具,他的房间几乎不摆放任何毛绒绒的东西。后来,我便把这些玩具都摆在我的房间,他远远地都能看到我带着这些东西。我先把一些小的毛绒玩具放在身边,随时带着。一段时间以后,他开始喜欢上这些小的毛绒玩具。后来他看到我经常抱着那些大狗狗睡觉,我的表情是很开心的。他就开始尝试着抱那些狗狗,有的时候,我故意不给他,他反而越发地喜欢了。现在他睡觉都是抱着这些毛绒玩具的。

其三,多带孩子去尝试更多的新鲜事物。想要克服孩子自身对新鲜事物的恐惧感,就应该反向教育。当你帮助他一次又一次地克服那些他曾经害怕的事物之时,他会有一个新的判断。当一个人了解了一件事物之后,还会恐惧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古人就已经知道的道理。美国在幼教的启蒙期,是让孩子以玩为主,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接触更多事物,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人生的第一课。我个人不赞成孩子过早地学习,过早承担学习上的那些负担。童年是一个孩子唯一可以快乐去玩的年龄,请不要剥夺他们的快乐。

其四,我们都知道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孩子的笑声代表了什么,那是一种毫无杂念的笑声。笑就是快乐!当一个孩子经常在笑的时候,他就是在体会快乐。当他开始对遇到的事情产生发笑的状态时,那就是一种正面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当有一天他明白,笑可以让人心情舒畅,人际关系融洽,那么他就会保持这种心态。

我们喜欢让孩子笑,怎么样才能让他笑呢?打骂自然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反对对小孩的打骂教育。因为他们的身心都是在发育中,我们要考虑到他们能承受的负荷量。孩子也不可能永远都是笑的,在孩子无理取闹、需要发泄心中一些不满的时候,让孩子哭出心中的委屈,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要把握好一个度。多数的时候,让孩子笑着生活吧!自信的孩子会发光

关于孩子自信心的问题,家长有不同的认识。一位妈妈反映说,她的女儿被老师评价不够自信。我问她,从哪些方面得出这个结论?她举例给我说:“昨天放学去接女儿时,老师在她们教室外面挂了很多皮球,小孩子可以跳跃起来去抛球,是老师刚刚挂上去的,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玩抛球。刚从教室里走出来的女儿很高兴,也想去玩,一路跑出来,结果走近发现人太多了,就说:妈妈,没我位子了。实际上还有一个空的球没人玩,我就说:这儿有一个,去玩吧。她站了半天,说:人太多了,不玩了。我去玩别的吧。就走了。”她问这是不是反映了孩子的自信心不够?

什么是自信心呢?自信心是一种很抽象的基本素养,如果过于自信,就会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反之,自信心如果不足,就会出现意志力薄弱,容易不相信自己,很计较别人的评论等。我们总说,自信是一种从内散发出来的美,是源于一种内心的强大。

那么这位妈妈的女儿是不是没有自信心呢?我分析如下:如果说她非要挤进去玩皮球,并不能说明她有自信心,相反,没有进去玩,也不能说没有自信心。只能说她不喜欢与人争抢,性格上可能有点内向。在我看来,只有聪明的人才知道不与人争一时,同样的东西,别人在玩的时候,我先走开玩别的玩具,等那些人散了,我同样可以再去玩那个玩具,这样也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

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她去尝试。在孩子擅长或者喜欢的一件事情上,比如说画画、搭积木等。比如说,你画的画不好看,我不喜欢等,看孩子的反应以及接下去的做法。如果她坚持了自己,没有理睬我们的意见,那么她的自信心很好,她肯定了自己。一个人肯定并且坚持相信自己的人怎么能说没有自信心呢?相反,如果说她在受到你的批评之后,心情变差,或者把那张画丢掉,发脾气,甚至不愿意和任何人说话,这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因为他对自己没有自信,才会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左右。

试验之后,她女儿坚持了自己。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内向和自信心的问题。内向的人未必就是不自信的,但不自信的人多会有内向的反应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自信的人会害怕表达自己的意见,会害怕与人沟通。但是内向的人或许不喜欢与人交流,但是不代表他会否定自己的想法,她不是害怕与人沟通,也许是不屑,也许是觉得没有必要,也许是因为她喜欢倾听,等等。

如果发现孩子不够自信,怎么办?

第一,把我们的批评换成一种鼓励。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必然是会犯错的。如果说孩子一犯错,我们就批评他,这是消极的教育方法,孩子的自尊很容易受到打压。自尊没有了,自信也就大大地减弱。所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告诉他具体的错在哪里,让他自己觉悟错误。

这里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抢玩具,我们不说,你抢玩具就是你不对。换一种说法,你抢了他的玩具,你看他现在是不是很伤心?或者说你为什么要抢玩具呢?采用询问的渐进法让他自己去思考错误。我这里绝对不是说,犯了错误不能批评,而是批评要有技巧。孩子犯了错,最重要的不是批评,而是让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什么错。

第二,生活中多肯定他,教他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

我坚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孩子是完美的,也没有孩子是一无是处的。每一个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就好像一张白纸,我们的教育就好像在这张白纸上画下图案。在生活中,孩子总有做得好、做得对、做得让人骄傲的事情,对不对?这个时候,我们要具体地肯定他,而不是简单地赞美他。因为只有具体的表扬才可以让他知道自己的长处,就不会模糊他对自己的了解。

很多人喜欢说,真棒!到底真棒在哪里?我更倾向于说,很好,比如说,我觉得你踢球踢得很好,继续加油。当孩子值得表扬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具体的事情表扬出来,让他知道原来我做这件事情是很好的。得到别人的肯定,他就会更有自信,也会增强他对这件事情的兴趣。

第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肯定意识。

每一个人在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喜悦感,这是一种很开心的感觉,是对自己的肯定。所以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自己体会独立做事情的快乐,享受那个过程。如果我们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做完了,那么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那又何谈对自己的肯定呢?

当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事情的时候,我们要说的是,你可以的,我相信你,而不是去帮他完成。帮的过程会让他否定自己,因为他的确没有成功,是你帮他做完的。所以当我们觉得孩子可以把事情完成时,就不要帮了,要用语言去肯定他,去教他,而不是去帮他完成。

培养自信孩子的前提是做个正面的家长,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不乱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这些看似简单,却是我们经常忘记的。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我们在国内的时候,小侄子会和豪豪一起玩。两个孩子一起玩,不免会有一些你赢我输的局面,就比如小侄子语言能力比较强,说话早,会背唐诗、唱儿歌,还会好几种地方话。豪豪在语言方面虽说不算迟,但是属于普通的那一类。但是豪豪在行动方面却略胜一筹,每次两个人打在一起,豪豪总是被我说教。

我们在美国,邻居都是比豪豪大的孩子,豪豪很难赢,确切地说输得多,除非大孩子让他。从国内回来之后,我发现豪豪曾经有这么一段时间,变得很是输不起。我们邻居家的孩子,每次看到豪豪哭就会不忍心,就哄着他让着他。

每次看到豪豪这样的表现我就会很郁闷,但是我不喜欢参与小朋友的玩闹中,类似于这样的输赢游戏我从来都是袖手旁观。当中有几次,豪豪哭跑过来对我说,妈妈我跑得不够快,我不要比了,豪豪输是肯定的,因为比赛的人都是八岁的大男孩,就算他们跑得很慢也一定快过三岁的豪豪。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对输赢的心态问题。

当别的妈妈问起这种情况,我才意识到这也许是一个普遍男孩子的输不起的心态。首先,我们应该问一问孩子,为什么输了就要哭?为什么赢了就特别高兴呢?其实这个问题,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大人,都是一样的回答。输了伤心是必然的,赢了有优越感也是正常的。

那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也会有这样的心态呢?

第一,批评和表扬不成正比。

我们的父母亲辈喜欢用批评的方式来教育我们,到了我们这一代又开始推崇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无论做了什么事情,批评和表扬都应该是以真实的情况给予评价,否则会引发孩子内心的自我膨胀。输不起的孩子通常就是受到的表扬太多,而且表扬是不具形式的,比如说,当孩子做好了一件事情,周围的人就会说,好棒!

所以首先要杜绝空泛的表扬,比如说,孩子歌唱得好,我们应该说你歌唱得很好,妈妈喜欢。而不是说,好棒,你真棒!要对孩子错误的事情进行正确的批评。比如说,孩子抢了别人的东西,有些孩子的父母会说,那没有关系给他玩好了。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就算听到别人孩子父母友善的话语,也应该坚持原则,告诉孩子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应该还给别人。

第二,身边的人做了坏的示范。

很多时候,特别在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是否会用最简单的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呢?毫无疑问,你的暴力和言语的攻击一定是制服了他。虽然说压制孩子可以起到短暂性解决问题,但是却会给孩子的心理以及行为造成很多也许一辈子都难以改变的印象。

孩子在模仿和学习的阶段,如果你这么做了,那么孩子也会这么做,因为你觉得这个方法能解决他的问题,那么他也认为这个方法可以解决他和别的孩子的问题。所以在我们遇到孩子问题的时候,不要以负面的言语来说孩子。比如说,孩子没有得到别人的玩具,我们切不可说,他的玩具不好玩,他不给你玩,你也不要给他玩,等等。我们应该说,那是别人的玩具,他不想分享我们也只能接受,对不对?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意愿,是不是?如果你有玩具也不想给别人玩,你愿意别人来抢吗?

第三,少了带孩子见识世界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一个孩子输不起,就是他认为他的世界里只有他最大,没有见识到世界上更多的高人。加上周围的人都宠他惯他,让他觉得他是最棒的,他就应该是第一名。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第一名,就连奥运冠军也只能是短暂的辉煌,记录总有被洗刷的一天。多带孩子经历一些事情就会减少他这种唯我独尊的感觉。

豪豪每次跑输了哭的时候,我从不主动过去劝说,因为在我看来,让他自己承受后果比我说些无关痛痒的话更有用。有的时候,他会哭着跑过来,我就会说,哦,输了,没关系,下次你就跑得更快一点就好了,对不对?我们希望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应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而我们就是以正面积极的话语辅助孩子应对。

之前在美国时,我并没有发现豪豪有这种心态,他以前输了就输了,不会哭也不会闹。后来我发现回国后之所以会有这种心态,一来是大人太多,周围的邻居也总觉得豪豪这样厉害那样厉害的,特别对混血儿有着一种特别的关爱,这些让他洋洋得意了起来。表扬听得多就会让小心脏不小心地膨胀了起来。回到美国后,经历点事情就会有输不起的感觉。不过这种现象也仅仅维持了三四次,在我的不理不睬之后,他现在又输得起了,跑输了也还会继续比赛。

只要我们用真实的鼓励对待孩子,接纳和倾听孩子的情绪,面对输赢,孩子也会逐渐生发自然而健康的态度,多一份来自内心的勇气和力量。

输也好,赢也好,其实都是孩子的人生财富。改变孩子火爆脾气有方法

研究表明,孩子有效应对各种情绪的能力,是他今后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很关键的因素,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习得的,而父母毫无疑问就是孩子学习这项能力的第一任老师。

总是听到身边很多朋友对我抱怨说,孩子的脾气不好。在我眼里,孩子在一切都未长成熟之前,还是有着很多的可塑空间。可以说退回到十年前,幼儿教育都未必如今这般的重视。原因很明显,孩子在自我发展还未成熟的时候,身边陪伴他的人是可以帮助他改变一些性格。一个人的性格除了基因的遗传之外,就是后天的培养。

我们可以观察到,如果家中的长辈有脾气暴躁者,孩子也会随着脾气不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言传身教。孩子在五岁之前,天生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所以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孩子的性子大多随了那个陪伴他长大的人。

孩子两岁的时候,因为不善于表达有时会很急躁。如果两岁的时候,我们忽略或者过分地担心孩子的行为举止,都会给他带来不同的心理压力,也会同样地影响到他今后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和做法。如果在孩子两岁的时候,身边的人用暴力的方法对待他,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法待你,之后随着年龄的成长而加剧。

很多人都会发现孩子在两岁的时候总喜欢反着来,到了三岁的时候会大喊大叫,到四岁的时候会出现脾气暴躁、丢扔东西等让父母头疼的行为。

面对脾气暴躁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让孩子自己发泄。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有发泄的途径。尽量在适当情况下,让他发泄。如果可以走开就走开,如果在公众场合就安静地陪伴在他身边。他可以哭,可以闹,可以撒娇,可以赖皮,等等,只要他不会伤害别人或者伤害自己。发泄过后,他自然会忘记那件事,孩子心思单纯,他们会忘却得更快。

第二,探明原因,帮助他解决问题。

如果说孩子因为穿不上鞋子而发火的时候,我们要等他安静之后,主动上前询问,帮助他查明原因。告诉他怎么处理类似这样的问题。试问,如果你因为某一件事情而脾气不好的时候,最想得到的是不是解决问题呢?一旦解决了问题,那么发火的源头就没有了。所以我一直都说,对待孩子要教导他,而不是帮他。越帮他做事情,他就会越发地依赖他人,当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只会发脾气了。这也是造成孩子脾气大的一个原因。

第三,平日里的音乐理疗。

我想现在大部分父母都已经知道音乐对一个人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舒缓的轻音乐让人心情放松,热情的舞曲让人高兴,等等。孩子应该每天都听有助于提高快乐度的音乐,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快乐感。曾经有过这么一个调查,发现在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得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思想活跃,所以正确地选择音乐会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孩子改善脾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的情绪平和,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努力做个能把握好自己情绪的父母,学会倾听,学会共情,读懂孩子,让孩子慢慢地去认识,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去成长。懂事的孩子是怎么炼就的

在孩子心里,没有三六九等,更不会有尊卑贵贱之分。每一个人从初生婴儿呱呱落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成长起来。时间对每一个人都很公平,有些孩子调皮,有些孩子害羞,有些孩子总是惹祸,有些孩子目无尊长,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都会谱写出一段不同的人生。而这些都源于孩子身边的教育者,生长环境和教育方式决定孩子的人生轨迹。

有时候,我们会看着别的孩子而感慨,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这么懂事呢?懂事的孩子和听话的孩子还是不同的,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听话,但是我们愿意我们的孩子是懂事的。懂事的孩子也会调皮,也会闯祸。

有一个朋友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琢磨了很久。他说:“我喜欢我的孩子调皮,不会墨守成规,不用太听话。我觉得这样没有什么不好。”当时,我对他的孩子认识不深,同意他说的话。之后,也慢慢地熟识了他的孩子,我慢慢地明白了,他误解了听话和懂事之间的差别。是的,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有独立性,有思考能力,不用太听话。

但是他的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当成自己的,这不是调皮,这是没有礼貌;他会对他人的善意提醒大发脾气,这不是有主意,而是霸道;他会随意不敲门走进别人家,把别人家当自己家,这不是独立性强,这是不懂什么叫尊重。也难怪当时他还说了一句,他说:“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都不喜欢我家孩子,孩子本来就是调皮的,有什么不好呢?”我后来想起来这句话,就明白了,他曲解了懂事和听话的的含义。

懂事的孩子是难能可贵的,懂事的孩子是我们都渴望养成的。

其一,尊重=理解≠溺爱。

我们说尊重孩子是尊重孩子的意愿,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帮孩子理解判断,而非一味地听孩子的,孩子想怎样就怎样,那不叫尊重,那叫溺爱。我们给予孩子的尊重,孩子会学习到之后回馈给我们。如果孩子不懂得尊重,而是通过撒娇撒泼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么我们无形中就失去了孩子对我们的尊重。真正的尊重应该是理解并且帮孩子分析事情,然后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二,诚信=承诺+坚持。

父母对孩子的诚信是培养孩子好品质的根本。承诺就是父母要做到言出必行,即使你答应了给孩子吃颗糖,即使是临睡前你答应的事情,你给出的承诺应该是无条件地去兑现。给一个承诺很容易,有些父母喜欢用临时的承诺来骗取孩子的一时听话,而忽略了随口而起的承诺背后的意义。最难的还是那份坚持,每一个承诺的坚持其实是一种习惯。无论是怎样的承诺,对孩子而言,都是父母获取孩子信任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要坚持信守好每一份承诺。

其三,坦诚=事实≠残忍。

有人觉得孩子小,对一些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回答,比如亲人过世了,他们会不知道怎么解释,干脆就避开这个问题。其实任何问题,只要婉转地把事实真相陈述出来,就是最好的答案。孩子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脆弱。再比如性教育,大人总觉得很尴尬,不知道该怎么说。事实怎么样就怎么说呀,只要你说得严肃解释得合理,孩子很快就可以理解。在问题面前,越是想着是不是对孩子不好就逃避事情的真相,反而对孩子没有帮助。相反,如果孩子知道了真相,就会学习思考,就会学会坦诚,就会学到理解。

其四,规矩=自律≠霸道。

生活在社会中,有法律的制约,有道德的规范。每一个人从小就应该被教育一些公共规则,一些关于礼节的规矩,一些关于人与人和平相处的规矩,等等。在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方面,我们会给孩子定下一些规矩,比如不能随意拿别人的东西,不能打人,吃饭的时候不能玩玩具等。这些规矩的教育并不是说父母有多强势多霸道,什么都不可以让孩子做。这些规矩其实是为了让孩子学习自律,学习分辨是非,学习为人处世。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怎能少了自律呢?

其五,放手=独立≠无爱。

对孩子的爱绝不是包办到底,很多父母心疼孩子,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恨不得自己能够一手包办,于是孩子成为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一个没有独立性的人又怎么能体会做事情的辛劳,又怎么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呢?因为所有的事情他都没有动手过,又怎么会知道动手的那个感觉呢?放手是目前大部分父母最难克服的,可偏偏是所有父母都应该做到的。没有放手,孩子就不会独立,没有了独立性,孩子就会变成寄生虫。

其六,教育=行动+方法≠乱发脾气。

我经常听到一些父母对孩子说“我和你说不可以打人,你怎么又打人呢?”,等等。语言上的教育永远不会让孩子有切身体会,所以常常会当成耳边风抛之脑后。与其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不要打人,不如用一些实际行动来制止同类的事情发生。教育其实很讲方法,就算惩罚也可以很巧妙。就比如我看过一篇文章,孩子成绩不好,父亲没有动怒惩罚他,而是和孩子约定要考零分回来,他就可以满足孩子以后不上学的愿望。结果这个孩子非但没有考零分,反而成绩越来越好。从孩子的角度去选择教育的方法总是最有效果的。

懂事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应该是善理人意,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严谨的自律性,喜欢帮助他人等。也许你还会说懂事的前提还是首先要有孝道,其实一个兼具这些性格的人怎么会不懂孝顺呢?赋予孩子一定责任,胜过给孩子提要求

培养孩子自信心和责任感有一个好办法,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大多数孩子都习惯了父母亲的照顾,总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叫爸爸妈妈帮忙,而不是想着该如何解决。孩子玩完了玩具或者做了什么事情,总喜欢杂乱摊在那里,等着大人去帮忙收拾。他们习惯了这种有求必应的生活模式,长此以往就渐渐丧失了他们的责任心。

一直以来,我都习惯放手让豪豪自力更生,让他学习对自己负责。我严格要求他要养成对自己负责的习惯。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看到了责任心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我对他责任心培养的不足。

事情的起因从我们种菜开始。入春的时候,我计划在家后院种上一些蔬菜。一来是为了让他观察植物的生长经过,二来可以培养他照顾植物的耐心和责任心,三来我们也可以有一些有机的蔬菜吃。我带着他去买肥料、泥土以及所需的工具。

从清理后院的杂草到混合泥土和肥料,豪豪都在我身边转悠,实际上大部分工作都是我在完成。于是,我特别买了两个小花盆,交给他一些任务,完全由他自己打理。开始的时候,他很好奇也很乐意劳作,自己播种自己浇水玩得不亦乐乎。渐渐地,他失去了耐心,种子埋入土里,等了几天还不见有动静,他开始遗忘他的小花盆。我提醒他,每天一定要给小花盆浇水和晒太阳。只有在我每天打理蔬果时,他看到了才会跑来照顾。后来,我换了一个方法,直接交给他一个任务,就是每天早上给蔬菜浇水,晚上我负责。几乎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提醒他去给蔬菜浇水,日日如此。

我问他,这是我们俩约定好的日常工作,你负责早上的浇水,我负责晚上的。你应该知道这是一份你的家庭工作,就应该自觉地完成,而不是给妈妈增加一个提醒你的工作。他回答我,为什么要每天给蔬菜浇水呀?不浇水也可以呀?我说,蔬菜和人一样每天要喝足够的水,妈妈一天不给你喝水可以吗?他想了想说,那不可以。我接着说,对呀,既然你不可以一天没水喝,那蔬菜也是一样,每天都要喝水,你要是不给它们喝水,它们就不会长大。道理讲完了,现在他也进步了很多,每天早上起床就会主动跑去后院先浇水再回来吃早饭。

在种菜的几个月里,我意识到孩子的责任心培养有多重要。孩子的责任心就好像一棵树,需要每天浇灌它,好好照顾它才能茁壮成长。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每天让孩子做到三件日常小事情。

第一,饭后自己收拾自己的碗筷,清理桌面。

孩子三岁就有能力自己吃饭,并且在吃完饭后可以收拾自己的餐具放入厨房。再大一点,四岁就可以教孩子帮忙清理饭后的桌面。以后,这个清理台面的事情就可以直接交给孩子完成。吃饭是每个家庭每天都在重复的事情,理应让孩子承担起他应承担的任务。自己吃的碗筷本来就该自己收拾到厨房以方便统一洗碗,孩子不是到点了吃饭,吃完饭就撒手走人。大家都是家里的成员,工作本来就应该分工完成,孩子不能因为自己小就可以免责。仅仅这么一个习惯的培养就可以让孩子习惯性思考如何照顾他人的感受,什么是家庭责任感。

第二,送给孩子一样有生命的礼物,交给他照顾。

比如一盆花或者一个小动物。花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需要我们的照顾才能更好地生存。小孩子喜爱植物和动物,但往往会忽略对它们的照顾,持之以恒地照顾是孩子的弱点。我们可以每天提醒孩子,但绝不能插手帮忙,那就会失去教育的意义。照顾花草除了要找出花草需要的养分是什么,包括每天可以晒几个小时的太阳,要浇多少水,要怎么捉虫,等等。照顾一个小动物就会更需要孩子的耐心付出。当然我知道教孩子照顾小动物会给大人增添很多麻烦,所以从爱动物的角度出发,尽量找一些容易照顾的动物,比如乌龟或者金鱼等。

第三,孩子的日常生活事情让孩子全权做主。

从穿衣到刷牙,从收拾玩具到书本,这些日常常做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他有选择穿什么衣服的权利,当然他必须自己穿衣服。他可以选择刷牙用的牙刷,选择所用的牙膏,但是他必须自己坚持每天刷牙。他可以选择他要玩什么玩具,甚至玩得别出心裁,但是他要自己拿出来然后自己放回去。他可以选择他想听什么故事,也可以选择自己看故事书,但是他必须听完讲完看完后都要自己把书放回原来的地方。他可以选择穿哪双鞋,前提是他必须自己负责穿上鞋子。孩子自己的事情都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去做,大人给予意见,孩子可以选择听与不听,但是后果必须自己承担。比如说冬天穿短袖,那么出门冷了就自己忍着。

开始训练的时候,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做父母的只有坚持耐心地教导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好习惯和责任心。从小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当中国孩子在追逐着认字神童和数理化天才之时,美国的孩子却在球场上奔跑嬉戏。美国人到底有多重视运动?豪豪一岁的时候,就已经让豪爸抱着跑到了棒球比赛现场,亲身感受棒球运动带来的热烈气氛。三岁那年,他开始参加城市孩童棒球训练。四岁,他进入我们当地的棒球运动队,开始了正规的棒球训练。美国为孩子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但是大多是私人开办的兴趣课。唯独运动项目,例如棒球、足球、篮球、橄榄球等这类团队运动项目是由政府补助成立各种俱乐部。每一个运动俱乐部,除了主要的几名工作人员负责安排日程和分配工作,其余的工作全部由爱好此运动的父母亲做自愿者完成。

我曾经很不能理解,这是把运动作为主要学习的项目吗?那么文化课怎么办?我一度很不喜欢美国上学的时间安排。豪豪的学前班每天就上三个小时。小学也是到两点半就放学了,那么剩下的那些时间都干什么呢?众所周知,美国学校的作业少得可怜。我问豪爸:“白天那么长,剩下的时间怎么安排呀?”豪爸随口答道:“打棒球呀。”我着急地说:“棒球只能作为业余的一个兴趣,总不能当成一个任务,每天都要训练吧?我们又不是参加国家队。”这下,豪爸傻眼了:“不明白,为什么要参加国家队比赛的人才需要每天训练呢?”我想想也是,可是我还是有点固执地说:“那也不能把大好的时光都浪费在打球上呀,孩子这个年龄还是要以学习为主呢?”豪爸问我:“难道你认为孩子学习棒球就只是玩吗?”

我想我真的误会了,美国人对孩子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团队精神。就好比美国的公司宁可选择一个诚实合作能力强的员工,也不会要一个学历高成绩好却有个人主义倾向的人。美国的教育更趋向于培养孩子的情商以及集体合作精神。而在美国风靡的球类运动中,都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才可以拿到胜利。所以,美国人认为,运动才是寓教于乐的最好教育方式。

五岁那年,豪豪参加了足球的summer camp。豪豪之前上过一些足球的室内班,教练评价他很适合踢前锋。他自己也很喜欢站在前锋的位置等待着队友的传球。刚上summer camp的时候,我发现他一如既往地站在前锋的位置等待着队友的传球,教练就会说,每一个队员都跑起来,要做好配合。教练会点名每一个孩子的名字,过去那边,传给某某某,停住球,传给后面的远射。豪豪跟着教练的指示东奔西跑,有时候连一个射球入门的机会都没有,大部分时候都在给队友制造机会射球,他一会儿跑这里,一会儿跑那里。每一场比赛下来,我看到他全身都湿淋淋的。我心疼地递水给他,他一边接着水,一边露出大大的笑容,高兴地告诉我:“我们队1比0赢了。”我再也没有听到他说:“我踢进球了,我赢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赢了,我们的配合是不是很棒?”

有时候,他们队输了,我以为他会很沮丧,想不到他却说:“今天,我跑得不够快,让德国队抢了球。妈妈,明天我要多吃点,就会有力气跑得更快了,对吗?”我很惊讶于豪豪的这些改变,这只是踢球而已呀。而我让他踢球的初衷只不过是因为他喜欢,我喜欢看到他笑。但是我没有想到,在踢球的玩乐背后,这些比赛的规则已经教育了他。这个意外收获让我重新思考美国人为何热衷于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从小,豪豪就很喜欢棒球,豪爸就会自愿担当豪豪棒球队的主教练。我和棒球队的家长都会充当粉丝和啦啦队,坐在棒球场的围观席上呐喊助威。有一次,豪爸在和对方的教练在商量事情,到了热身运动的时间,一个妈妈对我说:“你看你们家豪豪在领着小朋友做热身运动呢!”豪豪的小队友们还真的很听话地跟着豪豪的口令,在球场边整齐地做着准备运动。后来,我问豪豪:“你怎么想到领小朋友做准备运动呀?”豪豪很随意地答道:“我看爸爸没有空,就领着小朋友先做起。”他似乎没有想到这件事情有什么大不了,只是觉得每天看着爸爸都这么做,他就很自然地模仿了起来。最难的是,同一队的孩子们也没有意见。豪豪可是队伍中最小的一名队员。

在团队运动中,孩子们已经没有了年龄的计较,没有了身高的摩擦,因为他们在日常的训练中,已经明白了团队运动是一个集体运动,只有大家共同的成绩好才能称之为赢。就算是你一个人打得再好,赢得的分数也少得可怜,只有大家合作才能让整个队赢,那才是真正的赢家。

有一些教育的话未必一定要说出口,在运动比赛中,每一个孩子都必须遵守运动场上的规则,如果你不遵守规则,就只有请你出去或者坐在观众席上,因为整个比赛不会因为你一个人而取消。豪豪是一个调皮的孩子,虽说他打棒球的能力不错,还总是受到家长们羡慕的表扬。有段时间,他似乎很骄傲,总是不满意同队友的棒球技术,总想着要赢对方,就会和队友产生一些口角。我和豪爸都意识到,这是豪豪骄傲的表现。我们尝试在聊天的过程中,让他明白这么做只会让他失去别人对他的尊重,但是聊天的效果并不明显。直到去年的一次比赛,豪豪因为同样的问题和小队友产生了摩擦,被豪爸停赛,只能坐在运动员席上观看,并且不能发出噪音。当时的他,我至今记得就好像失去控制的火车头,大哭并且在运动员席位上到处破坏。为了不影响比赛,我只能强行带着他去车上,让他发泄到冷静。在我的安慰下,他逐渐冷静了下来,主动跑去运动场和豪爸及那个小朋友认错。他对豪爸说:“我想重新参加比赛。”豪爸一边接受他的道歉,一边告诉他:“今天,你被停赛了,就没有机会再参加比赛了。明天你可以参加比赛。”豪豪伤心地跑回车上,坐在位置上,暗自流泪。这一次他没有大发脾气,而是默默地流泪。晚饭的时候,他问豪爸:“爸爸,为什么你今天不让我回去比赛呢?”豪爸说:“停赛的意思就是这一场比赛你出局了。出局就是取消你这一场比赛的资格。如果你不想被停赛,就要控制你的行为。你今天的表现真的太糟糕了,你知道吗?爸爸很难过。爸爸知道你知错了,但是在比赛场上,规矩就是规矩。”

豪豪到底有没有明白这当中深奥的道理,我不是很清楚,但是从那次之后,他和队友间再也没有矛盾,也再也没有发生过同类的事情。相反,他开始充当豪爸的小助手,调配小朋友们的出场秩序,每次小队友击球回来,他都会对小朋友说:“你做得很棒。”虽然他从来没有和我说过什么,但是我知道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骄傲让他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用行动来改正自己的缺点。

美国人从小就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团队运动,政府也在这些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这并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情商,孩子从小就深种下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不断的比赛训练中,通过比赛的各种规则让孩子体会到该怎么适应团队生活,该如何与人相处,要怎么配合才能做到真正的赢家。

豪豪是棒球队中年龄最小的一名成员。开始的时候,我担心过,怕他因为年龄的原因而和大朋友们处不来。我会担心他是否因为年龄的原因而调皮捣蛋,不跟从棒球比赛的规则。但是,相反,他的表现反而越来越像那些成熟的大孩子。棒球比赛开始的时候,他会对每一个队友说,加油。队友击球好的时候,他会说:“你打得真漂亮。”队友打得不好的时候,他也会说:“我们一起加油。”第一次我听到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不是耳朵出了问题。同时我也看到那个大朋友愣在那里几秒,赶紧也拍拍他的肩膀说:“你也很棒。”从那一刻,我想到了,这或许就是孩子更善于模仿的优势吧。当大孩子们都这么做的时候,他也会不自觉地模仿,规范起自己的行为。带孩子餐厅吃饭的大学问

近来婆婆的身体状态并不是很好,已经不能下厨做饭,于是我们整个冬假几乎都泡在各个餐厅里。豪豪渐渐大了,更是喜欢自己做主。看着他拿着菜单仔细阅读时,和服务员轻声说笑时都让我觉得有一种自己老了对他不再那么重要的感觉。老实说,这种感觉是复杂的,既盼着他健康地长大,又害怕他成长得太快,而我失去了被他依赖的那种自豪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