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享也OK:培养孩子能力和同情心的29条“叛逆法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21:40:31

点击下载

作者:(美)希瑟·舒梅克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分享也OK:培养孩子能力和同情心的29条“叛逆法则”

不分享也OK:培养孩子能力和同情心的29条“叛逆法则”试读:

前言

本书中所提出的“叛逆法则”并不完全是我个人的育儿理念,这些想法最初源自一个规模很小但是勇于创新的幼儿园,是那里的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小幼儿园就坐落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奥伦丹吉河边。

在这个鲜为人知的角落,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搏击、摔跤,可以把胳膊染成蓝色,也可以随意爬树。他们不需要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也不需要非得分享他们的玩具。但正是由于这种叛逆方法,这所名叫“幼儿学校”(the School for Young Children)的小幼儿园在40年间培养了一大批自信而又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孩子们在这里学会了如何调解矛盾,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我非常了解这一切,因为我小的时候就是在这所幼儿园里度过的。我的妈妈是“幼儿学校”的一名教师,她在那里执教近40年。如今,我也遵循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来抚养我的孩子。

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我意识到“幼儿学校”的这种教育理念在别处非常少见。单单这本书的题目——“不分享也OK”,就与我们很多根深蒂固的育儿观念背道而驰。

那么,“幼儿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如何“叛逆”的呢?

●叛逆法则允许一个孩子可以一整天都占着一个玩具,直到她玩够了才给别人。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孩子的分享意识,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分享。

●当一个孩子不小心伤到别人的时候,叛逆法则鼓励孩子向对方表示同情,而不是简单地说句“对不起”。

●不要在孩子们安安静静坐着的时候教他们学习ABC.叛逆法则建议,当孩子们在屋里嬉笑打闹的时候,老师这时应拿起一支笔,给他们即兴上一堂识字课。

●当两个孩子开始摔跤打架的时候,不要拉开他们,叛逆法则建议给他们一个摔跤垫,甚至给他们一副拳击手套。

表面上看,这些观点有些颠倒是非,但是,它们在深层次上却又十分合理,因为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以儿童的成长规律为基础的。这些观点并非是走极端,它们只是区别于传统的育儿理念而已。

当我第一次把这本书的题目告诉简·沃特斯的时候,她立刻说不行。简的教龄跟我妈妈差不多,而且还在“幼儿学校”担任了17年的主管工作。“这些理念根本就不是叛逆!”她说道,“它们一点也不叛逆或者桀骜不驯。”“话虽如此,但是,它们的确不同于传统的育儿理念,”我说道。“这一点你得承认吧。”简则继续说道,“它们是良好、古老且行之有效的儿童成长法则,就用这个做你的书名吧。”

有很多育儿书籍针对孩子的营养、如厕训练等内容做了详细的阐释,而这本书的选题不同于这些常规的育儿书。叛逆法则关注的对象不是那些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的育儿知识,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些有争议的育儿理念之上:早期学习、冲突、打人、踢人、“女孩莫入”、社交拒绝和玩伴排斥等。本书中的叛逆法则鼓励疯玩的游戏,直面一些棘手的育儿问题,比如撒谎、诅咒、武器游戏、性别互换游戏(想想男孩子穿裙子)、性教育和死亡等问题,书中就这些问题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从1969年开始,这些叛逆法则就得到了践行,而我是那一年才出生的,所以,这绝不是我个人的创新。1969年,李罗(Lee Row)和珍妮特·斯托克(Janet Stocker)着手创办了一所新型幼儿园。这所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这些规则都是以儿童的权利为基础的。这些权利包括:玩耍时不受干扰的权利、选择玩伴的权利、不分享的权利,以及获得安全感的权利。这么多年以来,很多法则都在逐步改进(比如:“穿内裤”和“吃光你的午餐”),但是,有一条根本法则从未改变过其指导性的地位,那就是:只要没有伤害到人或物就没问题。“幼儿学校”从早期幼儿教育的先驱者那里汲取了很多智慧,其教学理念主要得益于著名作家和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Haim Ginott)以及俄亥俄州幼儿教师玛丽·尼科莱森(Mary Nicholaysen)的育儿理念和实践。此外,学校的办学理念还受到了很多人的影响,包括多萝西·布瑞格斯(Dorothy Briggs),鲁道夫·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塞尔玛·弗雷伯格(Selma Fraiberg),艾达·勒善(Eda LeShan),薇薇安·帕雷(Vivian Paley),以及儿童节目《罗杰斯先生的邻居》的创办人弗雷德·罗杰斯(Fred Rogers)。多年以来,“幼儿学校”得到了很多朋友和教育家的帮助,比如贝武·波斯(Bev Bos),海达·撒若潘(Hedda Sharapan)。此外,随着神经学的日益发展,儿童的游戏和儿童的情绪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幼儿学校”也从中汲取养分,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

很多人都问我,这么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校,难道就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描述其办学理念吗?可惜的是,至今还没有找到。目前这只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育儿理念,如果非要给它起个名称的话,我提议称之为“游戏学校”理念,因为这些理念主要是基于儿童的游戏,并且根植于对孩子深层的信任之中。

随着我家老大慢慢长大,他要上幼儿园了,我就想在自己家附近找一所如“幼儿学校”一般的幼儿园。我家距离哥伦布市有四百英里远,所以我不可能送孩子去母校学习,于是我就在附近寻找。但是我去的幼儿园越多,我就变得越失望。在一个又一个的教学活动安排中,小孩子们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都要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几乎没有机会自己随意玩耍。该怎么玩由大人们规定,孩子之间有了矛盾也由大人们来解决。无论到哪个幼儿园,我发现它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在阅读、写字和数数上,但是孩子们真正想做的是蹦跳、疯跑、咯咯大笑和游戏。

在寻找以玩为主的幼儿园的过程中,我又回到了哥伦布市,重新来到了“幼儿学校”。眼前的一切再一次让我感到震惊。这里的教学理念如此大胆,孩子们真的可以热烈地拥抱自己的童年。他们的每一天都在冒险和创新。这里鼓励孩子疯玩,注重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勇气。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亲眼看见三四岁的孩子展现出的高超社交技巧和复杂的调解能力,我震惊了,由此,我也下定决心要把这里的育儿理念分享出来。

事实上,我们所住的社区并没有一所像“幼儿学校”这样的幼儿园,但是教育理念是可以传播的。每个星期,在公园里或者学校的操场上,我都会遇见一些家长,他们渴望不一样的育儿理念。一些家长为孩子的行为感到苦恼,一些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学校对孩子的社交期望感到无奈。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员。我们都在尽力把孩子养育成为有爱心、有能力、有同情心的年轻人。然而,这需要我们集合大家的育儿智慧。

这本书分享了“幼儿学校”很多独有的理念,也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本书的受众面很广,无论你是家长、老师、祖父母或者其他照顾孩子的人,只要你眼前有一个两岁到六岁的孩子,这本书就适用。在书中,你能发现很多实用的技巧,可以应对育儿过程的一些问题,比如,当一个四岁的孩子跺着脚喊“我恨你,爸爸!”,当一个孩子挥舞着玩具剑假扮超人,当一个孩子喊“凯特不能跟我们玩”时,你该如何是好?书中有一些建议能帮助你直面这些情况,并保持冷静;此外,书中还会推荐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的孩子从中获取可以受益终生的人生技巧。

可以说,这本书正是时下所急需的。每天,关于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的新闻报道不绝于耳。不管我们生活在哪里,孩子上什么学校,我们都希望孩子能从容应对这一切,我们都希望孩子既坚强又富有同情心,我们都希望孩子既能挺身而出对抗不公,又能心平气和地解决冲突。

这就是《不分享也OK》的精髓,也就是如何给孩子设置界限,教会他们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情感,这些都是人和人相处的基础。叛逆法则不是鼓励贪婪和粗鲁,而是恰恰相反。一个三岁的孩子,他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利,给要拿走他玩具的孩子设置适当的界限。叛逆法则与当前很多流行的育儿理念有所差异,但是它的目的是希望我们在育儿过程中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同情心。

这些叛逆法则同时也是对破坏儿童成长节奏的一种矫正。在美国,游戏和休息时间正在受到威胁。四岁的孩子要开始学习识字读书。叛逆法则让你重新发现游戏的重要性,孩子从中会学到很多重要的人生技巧——不管是应对拒绝,表达与朋友不同的观点,处理过激情绪,或者控制自己的冲动等等。孩子通过游戏来学习这些人生技巧,而且这永远是他们最好的学习方式。

本书中的叛逆法则分享了很多有效的育儿方法。这些方法被几代人采用,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这也是75位早期教育工作者在40年里的集体智慧结晶。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可能已经忘了那些传统游戏是个什么样。这些游戏是那么大胆,那么充满冒险,那么充满情感,那么有力量。但是为了孩子,我们不能忘记。孩子需要通过疯玩来培养自己的社交和情绪管理能力。这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

本书包含了29条叛逆法则,但是本质上都可以用一条法则来概括,这就是我所说的黄金叛逆法则:只要没有伤害到人或物就没问题。当你被孩子闹得焦头烂额,对自己的育儿理念产生怀疑的时候,想想这条法则。我有一个三岁和一个六岁的孩子,所以我知道时间对父母来说是多么紧张、多么珍贵。所以,为了能够帮大家尽快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本书列出了一系列容易记住的法则、其背后的原因,以及你实践这些方法时需要对孩子使用的“试试这么说”。

你并不需要赞同书中所讲到的所有法则,一些观点需要我们花时间慢慢接受,或许,你在当下还用不到其中的某些观点,但是当你的孩子慢慢长大或者另外一个不同性格的孩子来到你身边时,你可能需要再看一看这些法则。不同的家庭文化就有不同的育儿理念,我们必须尊重每个家庭自己不同的风格和价值观念。同时,我也知道,父母们有很多育儿理念可以互相分享,也可以相互学习,他们当然也会有很多收获。读了这本书,你就会发现,我所分享的并不只是我的育儿经验,而是一个早期教育团队集体的智慧和经验。

当你开始成为一个“叛逆”父母时,你要相信你并不是在孤军奋战。因为有几千个家庭都采用过这种育儿方式,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幼儿学校”。一个妈妈曾经写道:“我孩子对玩具枪和玩具炸弹超级迷恋,我要特别感谢你们教会我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纯粹而彻底的和平主义者,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外一个父母写道:“谢谢你们触碰到了杰克的灵魂,他的自我意识,他的情绪——啊,他的愤怒——他很清楚自己的问题。他会说:‘我现在特别生气,我真想打你!’但是他从未这么做过,每当这一幕发生时,我内心充满感激之情。一个四岁的孩子能做到这一点是多么了不起啊!”另外一位妈妈写道:“我对‘幼儿学校’的爱如同我对父母为我安排的婚姻一样,我了解得越多,我就越喜欢它。”有位父亲甚至直接说:“你们让我保持理性,没有对索菲的勃然大怒失去理智。”

有时候,写一本育儿方面的书也会让我感到尴尬,我的孩子们总是让我大伤脑筋。很多时候,我并不是一个模范妈妈,但是,即使在那个时候,我母亲和“幼儿学校”教给我的知识也会给我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这些,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每当孩子们把我弄得晕头转向、茫然无措的时候,我就会向自己的专有热线——我的妈妈——求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这么一个专有热线。这本叛逆法则的书就是你的专有热线。希望它能够帮助你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孩子,带给你耳目一新的育儿理念,教给你切实可行的育儿方法,帮助你培养出一个自信而充满同情心的孩子!第一部分让孩子自由玩耍永远不要让体制教育妨碍了你的学习之路。——马克·吐温法则1不要偷走孩子玩耍的时间

在我就读过的幼儿园,一副来自美国知名儿童教育家J.C.皮尔斯的格言高挂在墙上,这句格言引自他《神奇的孩子》一书,“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是完整的。三岁不是没有完成的五岁,儿童也不是没有长大的成年人。我们永远都不是正在路上这么简单。”

本书提出了一系列“叛逆法则”(也就是与当下盛行的很多育儿理念相反的一些法则),旨在让家长了解并接受孩子的当下。我们需要把目光集中在孩子当下的交际需求和情感需求,而不应该把她当作一个未来的小学生对待。当前,孩子们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消耗他们充沛的体力?只有认识到孩子现在所处的阶段,该阶段的特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才是真正给予他们所需要的,才真正是在为他们的未来打好基础。

不知你是否像我一样,经常会莫名地把“今天”与“明天”混淆。当我们尽心地做一些我们认为对孩子有利的事情时,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孩子想去踩泥坑,我们却给他们买来了识字卡片;孩子更适合在后院里玩球,我们却把他们送到了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幼儿教师、政策制定者和家长们联合起来,哄劝孩子学习数数、识字、写字,教他们如何找到正确答案,还要求他们安静地坐好。

然而,在童年早期(两岁到六岁),游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无拘无束地玩,随意地玩,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玩,这才是孩子所需要的。传统的教养观念和现代神经系统科学都支持这一观点,孩子们需要大量时间来玩耍。费尽心思让孩子学习课程或者用学习代替玩耍都无法实现童年早期的价值。实际上,过早着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往往适得其反。“叛逆”的原因

游戏是大脑发育的基石,弥足珍贵;在游戏中,孩子学会思考,进行创造性的尝试,锻炼变通能力,培养同理心,还会收获其他很多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人生技能。

不幸的是,现在的家庭正走入一种自相矛盾的怪圈。一方面,科学家们日益重视自由游戏对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政策却背道而驰,迫切地让孩子提前学习,而陷入两难的家长,不知所措。育儿理论和育儿实践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同时,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不久前——也就是2010年之前——多数幼儿园都实施以玩为主的半日制,而如今,随着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理念不断被宣扬,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内容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儿童早期教育阶段,全日制幼儿园已经在全美普及(只有个别儿童研究项目除外)。为了适应幼儿园日益提高的要求,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被迫开始了早期阅读和算术训练。

所谓的“为幼儿园做准备”实际上就是“窃取孩子的玩耍时间”。

在成人的意识里,孩子为上学做准备就如同我们为工作做准备一样。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培养好的工作习惯。可事实上,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多年的积累,我们并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为上学而做的“准备”和我们为工作而做的准备完全是两码事。孩子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和学习所做的准备应该是尽情玩耍、即兴游戏、奔跑打闹、过家家、海盗游戏、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哭哭闹闹……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在游戏中,他们收获了人生的第一份友谊(或者拒绝了一段友谊);在游戏中,他们体验各种冒险——奇思怪想、身体力行、交际尝试;在游戏中,他们扮演各种角色,给彼此讲故事;在游戏中,他们尝试疯狂的(凌乱的)艺术。他们会打架,他们也会学着解决问题。这些事情已经填满了孩子的日程——玩就行了!

时代在变迁,可是孩子并没有变,孩子的成长规律也没有变,变的只是我们成年人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们认为孩子要在儿童阶段就要为自己后面的人生做好准备,可是,从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来看,这并不是他们在这一阶段能够完成的。就好像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学习安全驾驶,让一个四个月的宝宝下地走路,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的导师简·沃特斯是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幼儿学校”的资深教师,她曾经说过,“为什么非要让孩子为上学前班做好准备?这不是小孩子需要做的事情,根本不存在‘准备好’这样的说法。孩子们已经准备得很好了,但那是为了当下做的准备,而不是为了未来。难道我们也要让你在30多岁的时候就为老年生活做准备吗?不,你还不需要这么做,孩子也是如此,我们应当认识并接受孩子的当下。”取下成人的有色眼镜

在孩子六七岁之前,不要急于让他们学习功课,因为那是在浪费他们宝贵的时光。孩子的成长有自身的节奏,我们只需要去接受这个节奏,而不能加快它。玩球、搭积木、角色扮演……这才是孩子需要做的事情。让她在游戏中学习,让她遵循自己的节奏成长。只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去玩耍,才能让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位感触颇深的父亲曾比喻过,“种庄稼不能拔苗助长”,养育孩子也一样。我们可以强迫一个三岁的孩子学习数字或者一个四岁的孩子学习字母,但是如果孩子还没有准备好,那么我们就不应该这么做,除非她已经准备好——让她在适合她学习的时间开始学习。“叛逆”的收获

当大人允许孩子自由玩耍并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时,孩子就能够从中领悟到很多人生道理并且开始独立思考,从而受益颇多。

我现在这样就很好。

父母支持并理解我。

等我准备好了,我可以尝试新的事情。

书里面都是有趣的故事,我喜欢有人读给我听。

我可以做我喜欢的事情,我喜欢学习新的知识!

生活真美好。为何有效?

不同的孩子,成长也千差万别,特别是在小的时候,差别更大。有的孩子从一开始就喜欢运动,有的孩子从三岁开始就喜爱读书,有的孩子需要不停地喊叫蹦跳,有的孩子则会待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仔细观察。孩子需要按照自己独特的节奏来成长,孩提阶段应该让孩子在所有方面——情感、社交、体能和认知能力——都得到成长的机会。

如今,大脑科学家都在强调孩子玩耍的重要性。他们发现玩耍是孩子的天性。玩耍有助于孩子锻炼社交能力,增强记忆能力,启迪情感意识,开发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灵活性,增强自控能力;玩耍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并且在这个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美国儿科学会、诸多的医生、心理学家、神经学家都持相同观点,认为玩耍是培养孩子成长最好的方法。美国有线新闻网曾经头条发文说:“希望你家孩子能上大学吗?那就让他们玩耍!”此外,美国国家公共电台也曾经就“传统游戏培养大技能”做过专题报道。

精神专家、心理学专家以及其他领域研究者的研究表明,玩耍是孩子的必需品——缺少玩耍的孩子无法正常成长。但是父母们却对此持怀疑态度。

一天,在公园里,我听到一位妈妈在诉苦:“我真为我家孩子担心,他的书包里面没什么练习题,这样他怎么能达到学前班的要求呢?”不光是这个妈妈,很多妈妈都有同样的担忧。“他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我是不是应该锻炼他的书写技能?”“……艾希莉真让我担心,她连10以内的数都会弄混。”

我们的孩子会被落下吗?他们必须为未来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做准备吗?事实上,我们根本不需要为此忧虑。在许多国家(包括文明程度高、经济发达的大部分欧洲国家),孩子们都在玩耍。在瑞典、芬兰和波兰,七岁以后的孩子才开始正规的阅读训练。为什么在七岁后开始呢?那是因为七岁被认为是孩子“理性年龄”的开始。在这个年纪,世界各国的孩子都会经历大脑发育的显著变化。儿童精神学家西奥多·夏皮罗和理查德·佩里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七岁现象”。在诸多文化中,人们认为七岁的孩子开始具备新的能力。在芬兰,孩子七岁开始上学,天主教允许七岁的孩子开始参加圣餐仪式。七岁儿童的大脑已经为正规学习做好了准备,七岁的孩子会进入一个新的思考阶段。

在记忆中,我六岁的时候只能看书中的插图。我不认识字,也不想识字。文字对我来说是很烦的一个事情。但是我到了七岁就可以独自阅读《夏洛的网》这本书,并对它爱不释手。一个真正为学习做好了准备的孩子能很快接受学校里的课程。所以,希望是有的,只是我们需要给孩子时间。

但是,孩子现在玩耍的时间远远不够。时光不可逆。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四岁仅有一次,他却在努力地满足父母的期望。不要把未来的学习任务强加于他。如果他现在可以真正玩耍——随性玩耍,有足够的空间让他奔跑、蹦跳、喊叫、跳舞、画画、摔跤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那么他一定会为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当孩子在幼儿园培养起社交和情感技能,并建立起自信心,他日后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就会跟上来。偷走孩子玩耍的时间:早期学习的危害“每次我让三岁的儿子在电视上看认读卡片,他就烦躁紧张,”一个妈妈告诉我,“每天,学习认读卡片就像一场战争。他应该坐好,好好盯着屏幕才对。”

自由玩耍意味着自由选择,由孩子发起,并由孩子主导。

对于七岁以下的儿童,学习卡片是对早期学习的一种测试,也是被迫学习的开始,其本质却是在偷窃孩子玩耍的时间。我们可以让孩子记住数字和字母,学习日历。如果我们很坚持的话,大多数四岁的孩子经过训练都可以认识字母,认识简单的字。但是,代价是什么呢?早期学习偷走了孩子玩耍的时间,而孩子却是在玩耍中培养起情感、社交、身体和认知能力。但是孩子的大脑现在却不得不做一些它现在根本不需要做的事情。儿童心理学家大卫·埃尔金德警示我们,“错误的教育就是在错误的时间教错误的事情。”过早开始学习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由此失去很多欢乐,甚至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学习成绩。当一个五岁的孩子放学后磨磨蹭蹭不愿回家,还边走边喊:“作业!我痛恨作业!”这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这样的孩子会认为:“我讨厌学校,学习一点意思也没有。”

瑞贝卡·马尔孔博士长期进行儿童心理研究,她指出,在幼儿园进行早期学习实际上会妨碍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她发现,在幼儿园以玩为主的孩子到了小学阶段成绩反而更好一些,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也好一些。另外,在学习的时候,比起那些接受过早期学习技能训练的孩子,这些孩子表现得更加有创造力和热情。等他们到了六年级,差别还是存在。研究表明,幼儿园早期学习的训练对男孩子的影响更大。这种长期研究的结论也得到了其他研究的支持。劳伦斯·施维因哈特博士对一些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从幼儿园开始一直追踪到他们20多岁,他发现,在幼儿园就开始早期学习训练的孩子在成年后还面临着情感困扰。神经学家阿黛尔·戴蒙德发现,在幼儿园期间尽情玩耍的孩子,其学习思考能力更好一些。

缺少玩耍真的会伤害孩子的成长。耶鲁大学的研究发现,那些从不疯狂玩耍的孩子更容易被学校开除。斯图亚特·布朗博士是美国国家游戏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他说,动物实验表明,那些被剥夺了游戏机会的老鼠在成年后找不到配偶,也无法跟其他老鼠融洽相处。

只要孩子花时间学习技能,认学习卡片或者其他“能让你变得更聪明”的事情,都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并且还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让一个小孩子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应对他们大脑还没有准备好的学习任务,这会让他们变得沮丧而且有压力。神经科学家警告道,太多的压力会破坏孩子前额叶皮质的发育,而这个区域对孩子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除非你的孩子主动想要读书,并且能从中获得快乐,或者他就是喜欢数字,否则不要过早训练他读书、写字或者练习数学题目。孩子在小的时候的确需要学习,但是他们的小脑袋主要是通过玩耍来学习的。现代幼儿园

1837年,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创建了第一所幼儿园。"Kindergarten"这个单词也是他为此创造的,这个词在德文中的意思就是“孩子们的花园”。但是,现在的幼儿园可不是什么花园了。福禄贝尔以及幼儿园的开创者们禁止在幼儿园里面教授字母和数字。创建“孩子们的花园”的宗旨就是让“七岁以下的孩子们相互为伴,尽情玩耍,而不需要学习读书、写字和做那些没用的事情”。“你们记忆中的幼儿园是什么样子?”我问现在的一些父母。“哦,”一个父亲听到这个问题,眼睛里面立刻流露出一种梦幻般的神情,“我们也没做什么,就是玩,唱唱歌,吃点小零食,睡个午觉。”

而今日的幼儿园已经不同往昔。幼儿园里的玩具都蒙上了一层灰尘。“我们也有积木,也有儿童游戏屋,只是我们用得不多,”一个幼儿园老师告诉我,“我们没有时间玩这些东西。”幼儿园里面安排有很多系统的课程,有算术、阅读、社会知识、科学等课程,自由玩耍的时间正在被挤掉。在很多教室里面,孩子们都在做测试,每天还要写作业。一个五岁的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待七个小时,而且大部分时间都要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由于学习已经成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所以幼儿园要求孩子们在来之前就要掌握相应的社交和情绪管理能力。一个学校发给父母们的小册子,题目就是“幼儿园必备技能”。同时还发给每个孩子一个书包和一件带着孩子姓名的外套。小册子明确要求孩子能够与其他伙伴友好相处,不能欺负他人,不允许打闹和推挤。这太荒谬了。三四岁的孩子不可能已经掌握了这些技能。而所有这些能力本应该是他们在幼儿园期间需要学会的。

游戏是人类童年成长最好的表达形式,因为它是一个孩子灵魂最自由的表达。——“幼儿园之父”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自由玩耍是孩子的权利

当李·罗和珍妮特·斯托克创建我儿时的幼儿园时,他们就是想为孩子创建一个“幼儿学校”,因而在建校之初,他们并没有制定一套孩子们要遵守的规则,而是在不断地思索孩子们应该享有什么样的权利。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打断孩子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很多东西,”珍妮特告诉我,“打断他们的游戏就像有人打断你的冥想一样。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时间以及他们对游戏的需要。”不打断孩子的游戏已成为一种理念,并贯穿于很多叛逆法则之中,包括选择玩伴、不分享一个玩具等等。

幼儿园半天的安排不同于家庭生活的安排。日常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干扰,无论是吃午餐还是睡午觉。李·罗和珍妮特·斯托克曾经列出了一个家庭生活中的叛逆法则,这是探讨孩子权利的最初的版本,内容如下。孩子的叛逆权利

孩子拥有:

自由随意玩耍的权利。

自行选择玩伴的权利。

自己选择游戏道具以及游戏主题的权利。

玩的时候不被打扰的权利。

感到安全的权利。

自己的东西不被拿走(被迫分享)的权利。

随意活动并尽情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

户外活动的权利。

充分感受并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

随便提问并了解周围事情的权利。

对他人行为进行限定以此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被倾听,被尊重,权利应该得到成年人持续支持的权利。

按照自己独特的节奏成长,即是遵循儿童成长自然规律的权利。

当然,权利和约束是同时存在的。一个人的权利不能践踏另外一个人的权利。请参看法则2:只要没有伤害到人或物就没问题,这部分会告诉我们该如何设定合适的界限。让孩子自由地玩耍

自由玩耍的形式多种多样。一个孩子可以拿着两个木棍敲敲打打,也可以爬树、画画、做鬼脸、挖沙子或者说是“我们玩过家家吧”。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这些游戏都是自发的,孩子提出想法,孩子决定怎么玩。孩子按照自己或者玩伴的想法来玩游戏。当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来玩的时候,他们就是在最大限度地学习。

自由玩耍很自然地发生,不一定要局限于某种模式。当然了,有时候孩子从安排给他们的游戏中也会得到更多的乐趣,比如说棋类或者体育运动,但是这些活动不应该占据孩子过多的时间,他们有其他更好的事情去做。

自由玩耍所需不多,但是需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自由玩耍的要素1.玩耍的时间

时间是关键。孩子需要很多自由时间来玩耍(玩积木至少要一个小时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小孩子不应该受制于体制学习,每天都应该有几个小时不作任何安排的时间。2.玩耍的空间

孩子需要在一个可以触摸、探索、不怕凌乱的空间。她可以随意喧哗吵闹,可以对自然界进行探索。你的房子不一定要很大,但是你需要提供一个空间(室内或者室外)让孩子自由玩耍。3.对玩耍的支持

支持包含很多方面。反对占用玩耍时间。重新设定玩耍地点。给孩子们穿上适合玩耍的衣服(可以让他们随意活动也不怕弄脏)。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玩。

自由玩耍需要大段的时间,一两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融入游戏之中。詹姆斯·克里斯蒂博士和弗朗西斯·沃德尔博士的研究发现,游戏时间过短(少于30分钟)会减少游戏的复杂性和成熟度。孩子会放弃那些复杂的游戏来适应短时间玩耍的现实,但这样他们在自由玩耍中的收获会减少很多。“幼儿学校”的老师们坚信,孩子们至少需要45分钟的时间才能真正与其他孩子一起融入游戏。一旦孩子的游戏开始深入,45分钟也远远不够,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扩展游戏,完成游戏。伪自由玩耍

有些幼儿园虽然声称坚信自由玩耍的法则,但是却没有很好地实行。这从他们日常的安排中便可以看出。“自由玩耍”夹杂在很多安排好的课程中间,比如在小组时间和练习时间的中间会给孩子一些自由时间。我们很清楚自由玩耍并不是幼儿园真正所关注的内容。如果你到教室里面看一看,你就会发现,所谓的“自由活动”不过是老师为下节课的活动做准备时,孩子们顺便休息的时间。

有一次,我特地观摩了一个幼儿园老师的“自由活动”安排。她并没有让孩子们自由地探索,而是指定了游戏内容,并给每个孩子分配了角色。“这是一个餐馆,”她对五岁的孩子们说道,“尼克负责点餐,布丽娜端菜,谁做厨师?”其实,这样的游戏最好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玩具厨房,让孩子们自己决定怎么来玩。

你陪一个孩子玩也可以,你提出建议也可以,这都是游戏的一部分。但是当你跟一个小孩子玩的时候,要以孩子为中心。不要自行做主。要确保在玩的时候相互沟通和让步。试试这个——加进你的工具箱

作为成年人,我们对自由玩耍会有一些顾虑。这么长的时间,我们该怎么来对待孩子?我们迫不及待地把一些小差事、看电视和设计好的活动穿插在他们玩耍的当中。孩子们游戏的时候要动脑子,但这些事情对大人来说可能是很无聊的。我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感受过这种恐慌,一个下午是那么漫长!

其实,我们需要对孩子有信心。这就是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当你的家人都习惯了这种自由玩耍,你就不需要过多的参与了。孩子们自己玩,或者跟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时候,你待在一旁就可以——这样你也可以把自己解放出来去做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鼓励自由玩耍1.让学习变得有趣

小孩子不需要学习字母。他们需要爱上唱歌和故事。唱歌、读童谣、做手指游戏、吟诵都适合他们。反复给他们读同一个故事。把孩子的看法和感情准确地记录下来(参考法则7:记录孩子的言行),并把这些表达用在他们自己的游戏中。让孩子爱上讲故事,理解文字的力量——长大后他们自然就会喜欢读书。2.到户外去

户外是自由玩耍的世界。去公园,或者附近的树林走一走。踢踢球,找到有沙子和水的地方让孩子们玩。3.选择那些开放型的玩具

纸板箱受到美国玩具名人堂的推荐。木棍和毯子也是很好的玩具。给孩子提供一些开放型的玩具,可以提升他们玩耍的想象力。一些比较好的玩具有:铃铛、手电筒、奇形怪状的帽子、旧的键盘、水桶或者篮子、积木、角色扮演的服装、毯子、黏土、橡皮泥、娃娃或者毛绒动物玩具(被品牌化的人物形象反而会限制游戏的可能性)。不要忘记沙子、水、石头、泥巴和纸盒箱。4.提供场所

孩子玩耍需要场所。给孩子们空间让他们尽情玩耍。可以把多余的玩具搬到别处,也可以移动家具来腾出更多的空间。如果可以,让他们在室内尽情喧闹玩耍。尽量为他们找到这样的空间。5.减少设定的活动

你四岁的女儿喜欢踢足球吗?九岁的她可能会更喜欢这项运动。因而,让她在公园或者后院玩球就好。让其他的孩子一起来玩。你们可以自己设计游戏,大家一起享受欢笑。对于六岁以下的孩子,如果你每个星期为她安排的固定活动超过两次,那么请把数量减为一半。6.寻找一个以游戏为基础的幼儿园

现在要找这样的幼儿园比较困难。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那么你到幼儿园去看一下。一个幼儿园至少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应该让孩子自由玩耍,每次玩耍的时间应该在一到两个小时之间。仔细观察一下,孩子实际上有多少时间可以自由玩耍,户内和户外都算上,也看一下开放型玩耍如何进行。如果有必要,换一所幼儿园。7.放慢节奏

小孩子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把你的时间空出来,为人父母需要付出时间。试试这么说

该出去玩了!

你还需要什么来搭你的船(房子、堡垒、游戏)?

我们一起读个故事吧。避免说的话

这个数字是几?

这个字母读B,你会说B吗?

你写完作业了吗?家庭之外“哦,我们周四不行,詹姆斯周四有小提琴课,之后是游泳课。”如果孩子的时间被安排得太满,那么她很难找到玩伴。找找那些安排不多的家庭。你可以在公园或者图书馆找到这样的孩子。

同时,父母也很难不去对自己孩子的活动与其他孩子的活动进行比较。“或许,露西也可以学小提琴了?”即使你认为自己跟孩子一起摘蒲公英玩也很好,但这么做你家孩子看起来好像已经落后于同龄人了。“你们家露西在上音乐课吗?”面对这样的问题,请礼貌而自豪地回答,“目前,我们主要就是在家玩。”法则2只要没有伤害到人或物就没问题

自由玩耍是很随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规则和界限。例如,三岁的萨曼莎喜欢假装自己是一只狗。她要求父母把她的晚饭放进一个碗里并在桌子底下喂她。接下来,她要求坐在桌子上吃“狗食”。日复一日,这个家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吃饭方式:父母坐在椅子上吃饭,富有创意的三岁女儿坐在餐桌上发号施令。

自由玩耍需要限制——有来自家长的也有来自其他孩子的。“叛逆”的原因

自由的玩耍不代表完全放任。要设立限制。

萨曼莎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想法玩耍,有权利选择自己游戏的主题(假装自己是一只狗)。然而,她的父母也有权利去设置游戏的时间和地点。不能在饭桌上。不能在吃饭时间,饭后才是自由玩耍的时间。

对于孩子的玩耍,父母主要负责两件事情:(1)限制不当行为;(2)始终支持孩子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当杰米在新沙发上面跳来跳去的时候,他应该被制止。但是杰米也有权利随意走动,支配自己精力旺盛的身体。所以,杰米的游戏可以继续下去,但是需要换一个更合适的地方。同样,当佩吉用力推妹妹的时候,她应该被制止。但是如果佩吉想一个人玩的话,这是她的权利,不必带着妹妹玩。她有选择自己玩伴的权利。

孩子有权利,成年人同样也有权利。除此之外,家长有自己的理性承受限度并且有权利生活在他们喜欢的家庭氛围中。设立界限可以让大家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并且让需求得到满足。“叛逆”的收获

家长要知道什么该限制,什么不需要限制,这是孩子自由玩耍和家庭生活愉快的关键。只要设立合理的限制,孩子就会明白:

我大多数的游戏想法都是合理的。

一些事情不可以做——例如伤害到人或者破坏了东西。

不是我说了算,而是父母说了算。

在一些地方可以随意地玩,而一些地方不可以。

我不是唯一拥有权利的人。

我的父母会保证我的安全。为游戏设立限制“我从来不会因为害怕孩子受伤而不让他们奔跑,”来自“幼儿学校”的简·沃特斯说,“小孩子跑来跑去是正常的,这是他们的天性。如果他们因此受伤,他们会从中得到教训的。”

什么是孩子能玩的游戏?恰当的界限是什么?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徘徊在孩子身边,不放心他们自己玩耍。看看我们设置的那些规则,比如“不许跑”或者“不许玩棍子”,我们总想着安全问题,害怕出乱子,担心孩子会受伤,带着这样的情绪去预测潜在的问题。尽管我们可能也会和孩子一样享受游戏的过程,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总担心事情会失去控制。摘下成人的有色眼镜

孩子们玩耍的想法通常是没有错的。不要习惯性地禁止孩子做想做的事情。可根据情况适当改变玩耍时间和地点。为他的行为设立一些限制。这些限制会让人感到安全和放心,并且会教会孩子什么是该做的。现在的问题是,限制往往不很清晰,因为我们既想有控制感,又想让孩子喜欢我们。结果是什么?我们总是在孩子玩耍方面过分严苛,而在其他行为上又缺乏对孩子的管教。是时候来改变这种状况了,我们应该在孩子的玩耍上宽松一些,但也别忘了在需要的时候设立一些限制。

与其害怕孩子受伤而不让孩子玩耍,倒不如在某些特别的方面进行限制,让他们玩耍。这包括时间、地点或者对某样东西的使用限制。比如,当孩子拿着剪刀到处跑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禁止他们使用剪刀,而是要告诉他们拿着剪刀的时候,应该放慢脚步而不能乱跑,要教会他们拿剪刀的正确姿势。如果在水泥地板上跑来跑去太过危险,那就试着让孩子们跳一跳。如果你去参观纽约西村的第三公立学校,你就会看见孩子们在走廊上蹦来蹦去。如果是在室外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限制(不能在人群附近丢石头),但是不要禁止游戏本身(可以向湖里扔石头)。

两岁的泰勒喜欢玩棍子。在公园里,他到处挥舞棍子,不小心打到了其他孩子。你可以对他说:“把棍子放下!”你也可以改变他玩耍的方式,教他怎么玩才行。“如果你想玩棍子,就必须离其他人远一些。过来在这里玩。”这是限制而不是禁止。

当游戏让其他人觉得不安全时,同样也需要加以限制。三岁的卡梅伦朝另外一个三岁的男孩洛根吼叫,他说自己是一只老虎,老虎就得吼叫。洛根看上去吓坏了。这种游戏可以吗?扮老虎没有问题,但是洛根不喜欢被吼叫,而且他有权利让自己感到安全。这样就应该合理地限制卡梅伦的行为:“你可以吼叫,但不能对着洛根这样做,因为他不喜欢。”洛根甚至可以自己提出这个要求(参考法则3:孩子需要冲突)。

当你对孩子的行为加以限制时,要确保孩子停止之前的行为。做好拉走他们或动手让他们停下来的准备。没有必要为此感到不高兴,你只需要先问问孩子:“你是自己停下来还是要我帮你停下来?”然后继续即可。为何有效:黄金叛逆法则

经常有人到我小时候所在的幼儿园参观。来访者经常会看到孩子们正在画蓝色的树,疯狂地骑着三轮车比赛,或是在泥泞的水洼里蹚水。一些孩子拿着真正的斧子玩,一些孩子把自己的胳膊涂成绿色,还有一些孩子拿着他们的玩具剑奔跑。

有时来访者会问是不是这个幼儿园一点规矩都没有。

其实是有一个规矩的:只要不伤害到人,不弄坏东西就可以随意玩。这就是黄金叛逆法则,这个法则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你如何判断孩子的游戏合适还是不合适?那就问问你自己:他们的游戏会不会伤害到其他人或者会不会损坏财物?答案将告知你何时该设立限制。

这里有一些例子。两岁的克洛伊将颜料洒在餐厅地板上,这些颜料滴却组成了一幅有趣的图案。她觉得很有趣,于是往地上洒了更多的颜料。或者,你的侄子和侄女来访时在你家客厅里进行摔跤比赛,吵闹声震耳欲聋,而且一旁还有一个鱼缸。

试着找一种恰当的方式让孩子们玩。洒颜料本身很有趣,可以洒出有意思的图案,孩子也应该尝试不同的艺术材料。尽管如此,克洛伊玩的方式仍然需要加以限制。要确保地上的颜料可以洗掉;或者在地上铺一张画布或者让她到外面玩,要跟她说清楚:“如果你想玩洒颜料,你可以在这里玩,否则就把颜料收进盒子。”摔跤比赛也是如此。在鱼缸旁边摔跤是不可以的,并且也不能在客厅里如此吵闹。这会影响他人(告诉他们“你们这样玩太吵了”),并且极可能碰到鱼缸。如果孩子们想摔跤,要让他们知道客厅不是摔跤的地方。打发他们到外面或者到地下室去玩摔跤比赛。

在应用黄金叛逆法则“只要没有伤害到人或物就没问题”时不能拘泥于狭小的范畴。这里的“不伤害到人”还包括不能伤害他人的情感,当然也包括孩子自身(孩子不能故意伤害自己)。这里的“人”包括任何生命(也不能伤害植物或动物)。这里所说的“物”不仅仅包含我们所认为的房和车一类的“财产”,也包含孩子画的画之类的东西。

黄金叛逆法则适用于众多日常行为而不仅仅是孩子的游戏。比如,你两岁的孩子在疯狂地蹦跳,他撞到了你,这不可以,因为玩的时候不能伤害到他人。孩子这样的行为违背了黄金叛逆法则。蓓姬·贝利写道,“一切规则都基于安全之上。对所有逾越安全界限的行为都应该设定规则并予以约束。”贝利是《有意识的纪律》一书的作者,也写过有关规则设置方面的书籍,她认为规则能使年少无知的孩子不受自己一时冲动的控制,从而保护自身的安全。

游戏也会变得很疯狂,但是只要不违背黄金叛逆法则就无可厚非。设立限制不能让孩子感到羞耻

把关注点放在你不喜欢的行为上,而不是孩子身上。

当我们纠正孩子的行为,为他们的行为设立限制时特别容易激发孩子的羞耻感。海姆·吉诺特强力倡导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在不触犯孩子的个性和人格的前提下设立限制。他认为维护孩子的颜面是很重要的,同时他也提倡,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这样做可以保持限制的客观性,而不是掺杂个人情感于其中。我们应当清楚地告诉孩子,有问题的是你的行为而不是你这个人本身。比如,父母可以说:“我看到地板上堆着玩具和书”,而不是说:“你太懒惰,而且不听话!我要告诉你多少次你才能打扫干净你的屋子!”

吉诺特认为,如果指责不是针对个体的,而是告知性的,孩子就能接受得更好。当解释一种东西的本质用途时,要说“椅子是用来坐的,不是用来站的”,或者“积木是用来玩的,而不是用来扔的”。

当三岁的本杰明向莉迪亚扔沙子时,他的这种玩耍方式就已经越界了。沙子进到眼睛里是很疼的。这时三岁的莉迪亚也可以设立限制,说:“不要这样做!”(详见法则3:孩子需要冲突)。如果本杰明没有停下来或者没有听见,你就要出面干预。本杰明这样的行为,需要反复给他讲明限制,直到他的行为举止恢复恰当。以下是展开说明:1.强调限制“莉迪亚已经说了‘住手’,你应该听她的话别这样做了。”2.描述行为并且制止行为“你还不停下来。我要抓住你的手直到你停下来。”3.要求行动“让我看到你已经准备好了。当你告诉我你可以住手时,我就放你走。”4.落实到底“看得出来,你很难控制住自己不向别人扔沙子。所以我要带你离开沙堆,你必须在屋里玩,直到你告诉我你不再向别人扔沙子。”

如果你知道孩子大脑发育的自然规律就可以判断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就可以在不激起孩子自我羞耻感的情况下设立限制。比如,你刚刚告诉你女儿不能随便抓杂货店货架上的甜点袋,转眼间她就这么干了,这并不能说明你女儿本性很差,她只是很想吃那些饼干,而且她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冲动。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是亲子沟通方面的专家,她们多次谈到以尊重的方式设立限制的重要性。她们建议要让孩子感受一下不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后果,而不仅仅是惩罚。不能用斥责的方式来惩罚孩子的逾规行为(“梅兰妮!我不是刚刚告诉你不要这么做吗?你是个坏女孩,你就是不听话,给我回来!”),你只需执行规矩或限制。当孩子犯规时,你可以先给他一个不让他感到羞愧的警示:“啊,见鬼!你忘了这个规矩吗?记住,不要撞坏脚踏车。”如果孩子不听警示仍我行我素,就要应用另一个限制,但是不要让他感到羞耻。比如:“规矩是——撞坏的脚踏车不要进到房子里。现在你玩点别的吧,晚饭后你可以再试试。”后果自身已经很有说服力了。父母的权利及适当的方法

我小的时候,有时父母晚上不在家,我和哥哥很喜欢玩小狗游戏,还拉着我们的几个临时保姆一起玩。在玩游戏时我们会学狗叫,并且像狗一样手脚并用地到处爬。我记得每次妈妈离开前都会提醒几个十几岁的临时保姆,她们拥有一些权利。妈妈会告诉她们:“记住,如果你们不想玩这个游戏,你们就可以不玩。”

成年人同样拥有权利。萨曼莎的父母不喜欢和一只“小狗”一桌吃饭,但他们不知道怎么阻止这种行为。他们三岁的女儿似乎在主导一切,她一直在发号施令并且十分执拗。他们担心如果不满足她,她就不会那么喜欢他们。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你要告诉孩子,在我们的文化修养中,怎么做是适合的,是能被接受的。父母有权利给孩子设立限制。

小孩子经常要求控制权。三岁的孩子叫着喊着下命令,五岁的孩子公然反抗父母。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孩子们叫着喊着要的东西并不总是他们内心真正想要的。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过多不适合他们的权力时,他们自己也会感到怀疑,没有安全感。因此,设立限制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孩子不会因此不爱你。当你执行这些限制时,你在传达一个清楚的信息:父母掌控一切,并且会确保所有人的安全。“没有约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深受大家喜爱的儿童节目《罗杰斯先生的邻居》的创办人弗雷德·罗杰斯曾说过:“当孩子不确定是否能掌控这些情绪时,不仅外面的世界会变得可怕,内心的世界、情感的世界也会变得可怕,孩子会感到恐慌。”

平衡孩子的权利和所受到的约束并不容易。在自由玩耍中,为了能让孩子轻松接受合适的约束,父母必须学会很好地平衡孩子在游戏中的权利和约束。有时,当你需要告诉孩子一些事情的时候,你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回答。父母要想好问什么问题,哪些需要孩子回答,哪些不需要。比如,你的儿子可以很轻松地回答下面这个问题:“你想穿绿色还是红色的T恤?”你并不关心他穿哪件T恤,你只是想让他穿上衣服。如果你不希望孩子给你一个否定的回答,就避免一些他们总是会说“不”的问题!否则的话,你就只剩两个无奈的选择:要么屈从孩子的要求,要么完全无视她的想法,做她不希望做的事情。例如,一位母亲,本来应该是她做决定的事情,她反而去询问自己两岁孩子的意见:“莎拉可以玩我们的小推车吗?”妈妈问道。“不能!”“不过,你现在并没有玩小推车。莎拉,你可以玩小推车。”

让孩子拿主意的前提是要明智地选择你的问题。试试这个——加进你的工具箱自由玩耍中的限制

不同的游戏需要不同的限制,比我们最初的想象要复杂得多。在设立限制前,停下来想一想孩子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游戏中设立限制1.想办法让游戏玩下去

玩游戏没有问题,但是怎么玩、在哪里玩或者什么时间玩,却需要商量。要有明确的限制。在设立限制的过程中试着给孩子提供不同的选择。比如:“积木不是用来扔的。你想扔东西吗?这里有几个沙包。”2.合理对待安全问题

不要怕孩子在游戏中跌倒。把“停下来”留在真正的危险面前(繁忙的街区、湍急河流的岸边)或者隐藏的危险面前(孩子爬树时树上的枯枝、车道上的结冰)。3.应用黄金叛逆法则

对游戏进行检测。在玩的过程中是否真地会伤害到人或弄坏什么东西?游戏的主题可能不合你的口味,但这不是禁止游戏的原因。4.帮助孩子听取其他孩子设立的限制

谁都可以设立限制,同伴间的约束极其重要。如果孩子开始设立限制,说明他们的权利可能受到了侵犯。当一个孩子感到不安全或者没有人理会他的话时,他就希望设立限制。5.限制之后再设限

孩子很难自己停止我行我素的行为。首先要承认他们的感受,“我知道你很难立即停下来。”然后帮助孩子遵守限制,必要时把他抱走或者限制他的行为。你可能需要制定额外的限制:“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那就只能待在我身边玩,直到你能做到。”日常生活中的限制

有一天,我带着三岁的宝贝去杂货店。在扎克更小的时候,他总是坐在手推车里,但是现在他更喜欢自己下地走路。这很好,但是在完成购物的同时,我必须保证他不会把所有的饼干都从货架上撞下来。因此,我们定下了一些限制。“你可以坐在手推车里,也可以下地走路。但是,如果你自己走路的话,你得一直扶着手推车。”我告诉他。“我会的!”扎克说道。

有时,扎克可以老老实实地跟着我走,有时,他却做不到。三岁的孩子还没有很好的自制力。他经常忍不住摸摸这摸摸那,或是从我身边跑开。“看,你没有扶住手推车啊,你这是在告诉我你想要坐在车上。”

于是,我任凭扎克蛮不情愿地大喊大叫,把他放在了手推车的儿童座椅上。“你生气了,”我对他说,“我知道你还想自己走,但是如果你要下地走路,你就必须抓住手推车。下次,我们可以再试一次。”

杂货店这件事并不值得我对他大呼小叫。通常,当我们的耐心被耗尽并且别无他法的时候我们才需要斥责孩子。在生活中设立限制时要坚定、有力。碰上真正严肃的事情时才使用你的大嗓门和气力——比如你蹒跚学步的宝贝打翻了一壶开水或是你上幼儿园的孩子在大街上乱跑。

在幼儿园阶段和随后的几年中,学会如何给孩子设立有效的限制,可以说是父母教育的核心。这里是一些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设立限制1.提前给出你的期待

事先让你的孩子知道你希望他怎么做。例如:“我们去图书馆的时候,说话要小声,走路要像小老鼠一样安静。”或者,“我们去的这家商店,货架上会有很多东西,但是你不可以随便去摸它们。要把手放在口袋里。”2.设定合理的期待值

这就要求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当你的宝贝四岁时,他应该自己穿衣服吗?当你的宝贝三岁时,他可以自己打扫房间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