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22:38:09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科目代码:436

科目名称:资产评估专业基础

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

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第一部分  经济学部分(共60分)

一、名词解释(4×5分=20分)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基尼系数

3.绿色GDP

4.公开市场业务

二、简答题(4×10分=40分)

1.企业一旦经济利润为零,它就会退出市场吗?请说明原因。

2.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简述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4.简述滞涨的对策。第二部分  资产评估学部分(共45分)

三、名词解释(3×3分=9分)

1.资产评估假设

2.土地使用权出让底价

3.资产评估报告

四、简答题(1×6分=6分)

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

五、计算题(3×10分=30分)

1.某企业从美国进口了一台设备,离岸价为50万美元,国外运费为1万美元,途中保险费为2.5万美元。关税税率为到岸价的30%,增值税税率为17%。国内运费为5万元,安装调试费为7万元,银行及其他手续费为3万元。该企业进口这项设备已使用了3年,还可继续使用7年。外汇汇率为$1=¥6.4元。请评估该企业这台设备的重置完全价值。

2.某砖混结构二层住宅,宅基地面积2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240平方米,月租金4800元,年房租损失准备费以半月租金计,管理费按年租金3%计,房产税按年租金的12%计,土地使用税每年按每平方米2元计,保险费每年576元。土地还原利率为8%,建筑物还原利率为10%,建筑物评估时的剩余使用年限为25年,另运用市场比较法求得土地价格为每平方米1200元。请用残余法评估该住宅建筑物价格。

3.有一待估宗地,现收集到4个可比较参照交易案例,具体情况如下表。成交价格容交易剩余使区域个别宗交易(元/平方积地时间情况用年限因素因素米)率待201001.24500估/01地200818002%1.3501%0/01200928501%1.45001%/012008376001.1400-2%/012008478001.045-1%1%/01

表中的交易情况、区域因素及个别因素值,都是参照物宗地与待估宗地的比较,负号表示参照物宗地条件比待估宗地条件差,正号表示是参照物宗地比待估宗地条件优,数值大小代表对宗地地价的修正幅度。容积率与地价的关系为:容积率在1-1.5之间时,容积率每增加0.1,宗地单位地价比容积率为1时增加3%。该城市地价指数见下表。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份100105108110111115指数

试根据以上条件评估待估宗地2010年1月20日的价格。第三部分  财务管理部分(共45分)

六、名词解释(3×3分=9分)

1.财务关系

2.剩余股利政策

3.短期融资券

七、计算题(3×8分=24分)

1.假定年利率为5%,在8年内每年年末向银行借款1000万元,则第8年末应付银行本息为多少?(F/A,5%,8)=9.549

2.某企业年末流动负债为40万元,速动比率为1.5,流动比率为2,营业成本为600万元。已知年初和年末的存货相同。

要求:计算存货周转率。

3.某公司拟发行债券,债券面值为1000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为8%,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若发行债券时市场利率为10%,债券发行费用为发行额的0.5%,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0%,则该债券的资金成本为多少?(P/A,10%,5)=3.791×(P/F,10%,5)=0.621

八、论述题(1×12分=12分)

论述杠杆作用及其风险。

2012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经济学部分(共60分)

一、名词解释(4×5分=20分)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用数学语言表示为:总效用函数为增函数,即,边际效用函数为递减函数,即。

2.基尼系数

答:基尼系数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易造成社会动荡)。

3.绿色GDP

答:绿色GDP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是指在名义GDP中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绿色GDP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4.公开市场业务

答: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体系的实有准备金来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量的扩大和收缩,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同时,通过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动,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公开市场业务的基本操作过程是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当需要收缩银根时,就卖出证券;反之,则买进证券。

二、简答题(4×10分=40分)

1.企业一旦经济利润为零,它就会退出市场吗?请说明原因。

答:当企业经济利润为零时,它不会退出市场。原因如下:(1)企业的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2)与经济利润相区别的一个概念是正常利润。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需要强调的是,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它是以隐成本计人成本的。由于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又由于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以,当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所以,当企业经济利润为零时,它不会退出市场。

2.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1)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一般来说,判断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点:

①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②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③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在这样的市场中,排除了任何的竞争因素,独家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的销售,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2)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

①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这种对生产资源的独占,排除了经济中的其他厂商生产同种产品的可能性。

②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这便使得独家厂商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垄断该产品的生产。

③政府的特许。政府往往在某些行业实行垄断的政策,如铁路运输部门、供电供水部门等,于是,独家企业就成了这些行业的垄断者。

④自然垄断。

3.简述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答: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财务约束,因此凡是影响和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财务约束条件的因素,也就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

①收入状况

收入状况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因素又可分解收入水平和收入时间间隔两个方面。在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成正比。如果人们取得收入时间间隔越长,则人们的货币需求量就越大,反之亦然。

②信用发达程度

一般来说,货币需求量与信用的发达程度成呈负相关关系。如果一个社会信用发达,信用制度健全,人们在需要货币的时候能容易得获得现金或贷款,那么人们所需持有的货币就会少些。

③市场利率

在正常情况下,货币需求与市场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市场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反之货币需求增加。

④消费倾向

货币需求与消费倾向一般呈同方向变动关系。即消费倾向越大,所需要用作购买手段的货币持有量有越大,反之则越小。

⑤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

这三个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可用货币流通规律的表达式说明:M=PQ/V。式中,M代表货币需求量,P代表物价水平,M代表社会商品可供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从M=PQ/V可以看到,货币需求与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⑥心理预期

当人们预期市场利率要上升是,会减少货币需求,反之亦然;当人们预期物价水平要上升是,则会减少货币持有,反之亦然;当预期投资收益率上升时,也会减少货币持有量,反之亦然。

⑦人们的资产选择

人们进行资产选择原因有三:一是保值;二是生利;三是心理偏好。当人们偏好货币或持有货币的收益率高时,就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否则,会减少货币的需求。

4.简述滞涨的对策。

答:(1)定义:

滞胀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直接批判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扩张性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刺激经济,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而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2)对策:

当经济出现滞胀时,应采取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和制止通货膨胀;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就难以制止通货膨胀。第二部分  资产评估学部分(共45分)

三、名词解释(3×3分=9分)

1.资产评估假设

答:资产评估假设是指对资产评估过程中某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情理的推断。资产评估假设也是资产评估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一般包括以下假设:①交易假设;②公开市场假设;③持续使用假设;④清算假设。

2.土地使用权出让底价

答:土地使用权出让底价,是政府根据正常市场状况下宗地或地块应达到的地价水平确定的某一宗地或地块出让时的最低控制价格标准。它也是土地使用权出让时政府首先出示的待出让土地或地块的最低地价(标价)的依据和确认成交地价(或出让金)的基础。

3.资产评估报告

答:资产评估报告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根据资产评估准则的要求,在履行必要的评估程序后,对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的价值发表的、由其所在评估机构出具的书面专业意见。资产评估报告既是资产评估机构完成对资产作价意见,提交给委托方的出证性的报告,也是评估机构履行评估合同情况的总结,还是评估机构为资产评估项目承担法律责任的证明文件。

四、简答题(1×6分=6分)

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

答:资产评估的额工作原则一般包括:

①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要求在资产评估过程摆脱资产业务当事人利益的影响,评估工作应始终坚持独立的第三者立场。

②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评估结果应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评估人员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在评估过程中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和采用科学的方法。

③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必须根据评估的特定目的,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和方法,制定科学的评估实施方案,使资产评估结果科学合理。

④专业性原则

专业性原则要求资产评估机构必须是提供资产评估服务的专业技术机构。

五、计算题(3×10分=30分)

1.某企业从美国进口了一台设备,离岸价为50万美元,国外运费为1万美元,途中保险费为2.5万美元。关税税率为到岸价的30%,增值税税率为17%。国内运费为5万元,安装调试费为7万元,银行及其他手续费为3万元。该企业进口这项设备已使用了3年,还可继续使用7年。外汇汇率为$1=¥6.4元。请评估该企业这台设备的重置完全价值。

答:CIF价格=FOB价格+国外运费+保险费=50+1+2.5=53.5(万美元)

关税=CIF价格×30%=53.5×30%=16.05(万美元)

增值税=(CIF价格+关税)×17%=(53.5+16.05)×17%=11.82(万美元)

重置成本=(53.5+16.05+11.82)×6.4+5+7+3=535.77(万元)

成新率=剩余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剩余使用年限)=7/(3+7)=70%

重置完全价值=重置成本×成新率=535.77×70%=375.04(万元)

2.某砖混结构二层住宅,宅基地面积2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240平方米,月租金4800元,年房租损失准备费以半月租金计,管理费按年租金3%计,房产税按年租金的12%计,土地使用税每年按每平方米2元计,保险费每年576元。土地还原利率为8%,建筑物还原利率为10%,建筑物评估时的剩余使用年限为25年,另运用市场比较法求得土地价格为每平方米1200元。请用残余法评估该住宅建筑物价格。

答:年房租收入=4800×12=57600(元)

房租损失准备费=4800÷2=2400(元)

管理费=57600×3%=1728(元)

房产税=57600×12%=6912(元)

土地使用税=200×2=400(元)

保险费=576(元)

年总费用=2400+1728+6912+400+576=12016(元)

年总纯收益=57600-12016=45584(元)

土地使用权总价=200×1200=240000(元)

归属土地的年纯收益=240000×8%=19200(元)

归属建筑物的年纯收益=45584-19200=26384(元)

建筑物折旧率=1/25×100%=4%

建筑物价格=26384÷(10%+4%)=188457.14(元)

建筑物每㎡价格=188457.14÷240=785.24(元)

3.有一待估宗地,现收集到4个可比较参照交易案例,具体情况如下表。成交价格容宗交易交易剩余使区域个别(元/平方积地时间情况用年限因素因素米)率待201001.24500估/01地200818002%1.3501%0/01200928501%1.45001%/012008376001.1400-2%/012008478001.045-1%1%/01

表中的交易情况、区域因素及个别因素值,都是参照物宗地与待估宗地的比较,负号表示参照物宗地条件比待估宗地条件差,正号表示是参照物宗地比待估宗地条件优,数值大小代表对宗地地价的修正幅度。容积率与地价的关系为:容积率在1~1.5之间时,容积率每增加0.1,宗地单位地价比容积率为1时增加3%。该城市地价指数见下表。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份100105108110111115指数

试根据以上条件评估待估宗地2010年1月20日的价格。

答:(元/㎡)(元/㎡)(元/㎡)(元/㎡)(元/㎡)第三部分  财务管理部分(共45分)

六、名词解释(3×3分=9分)

1.财务关系

答:企业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在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也会发生种种经济联系。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联系称为企业的财务关系。

2.剩余股利政策

答:剩余股利政策就是指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确定股利支付率时,首先考虑盈利性项目的资金需要,将可供分配的税后利润先用于满足投资项目所需的权益性资金,如果还有剩余的税后利润可用于发放股利。如果没有剩余,则不发放股利。

3.短期融资券

答:短期融资券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依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企业筹措短期(1年以内)资金的直接融资方式。

七、计算题(3×8分=24分)

1.假定年利率为5%,在8年内每年年末向银行借款1000万元,则第8年末应付银行本息为多少?(F/A,5%,8)=9.549

答:第8年末应付银行本息=1000×(F/A,5%,8)=1000×9.549=9549(万元)

2.某企业年末流动负债为40万元,速动比率为1.5,流动比率为2,营业成本为600万元。已知年初和年末的存货相同。

要求:计算存货周转率。

答:由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可得:

流动资产=流动比率×流动负债=2×40=80(万)。

  由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可得:

  年末存货=80-40×1.5=20万,因年初和年末存货相同,所以存货平均余额=20(万),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600/20=30(次)。

3.某公司拟发行债券,债券面值为1000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为8%,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若发行债券时市场利率为10%,债券发行费用为发行额的0.5%,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0%,则该债券的资金成本为多少?(P/A,10%,5)=3.791;(P/F,10%,5)=0.621。

答:该债券的发行价格=1000×8%×(P/A,10%,5)+1000×(P/F,10%,5)

  =80×3.791+1000×0.621=303.28+621=924.28(元);

  该债券的资金成本=[1000×8%×(1-30%)]/[924.28×(1-0.5%)]=6.09%。

八、论述题(1×12分=12分)

论述杠杆作用及其风险。

答:杠杆利益与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基本因素之一。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应当在杠杆利益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企业的杠杆可以分为营业杠杆、财务杠杆以及联合杠杆。(1)营业杠杆

①定义

营业杠杆是指由于企业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营业收入变动率的现象。企业利用营业杠杆,有时可以获得一定的营业杠杆利益,有时也承受着相应的营业风险。其计算公式如下:。

②营业杠杆作用

a.营业杠杆利益作用分析

营业杠杆利益是指在企业扩大营业收入总额的条件下,单位营业收入的固定成本下降而给企业增加的息税前利润。随着营业收入的增加,单位营业收入所负担的固定成本会相对减少,从而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

b.营业风险作用分析

营业风险,亦称经营风险,是指与企业经营有关的风险,尤其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利用营业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下降的风险。由于营业杠杆的作用,当营业收入总额下降时,息税前利润下降得更快,从而给企业带来营业风险。(2)财务杠杆

①定义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企业债务资本中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企业利用财务杠杆会对股权资本的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可能给股权资本的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有时也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其计算公式如下:。

②财务杠杆作用

a.财务杠杆利益作用分析

财务杠杆利益是指企业利用债务筹资这个财务杠杆而给股权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在企业资本规模和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每l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会相应地降低,扣除企业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的利润就会增加,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

b.财务风险作用分析

财务风险亦称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与筹资有关的风险。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税后利润下降得更快,从而给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造成财务风险。(3)联合杠杆

联合杠杆是指营业杠杆和财务杠杆的综合。营业杠杆是利用企业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的作用而影响息税前利润,财务杠杆是利用企业资本成本中债务资本固定利息费用的作用而影响税后利润或普通股每股收益。营业杠杆和财务杠杆两者最终都将影响企业税后利润或普通股每股收益。其计算公式如下:。

因此,联合杠杆综合了营业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共同影响。一个企业同时利用营业杠杆和财务杠杆,这种影响作用会更大。

2011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考试科目: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

适用专业:资产评估硕士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试题随答卷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第一部分 经济学部分(共60分)

一、名词解释(4×5分=20分)

1.机会成本

2.纳什均衡

3.国民生产总值

4.固定汇率制度

二、简答题(4×10分=40分)

1.“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曲线?

3.简评生产要素生产效率持续增进的原因。

4.简述在理性预期视角下为什么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性的。第二部分  资产评估学部分(共45分)

三、名词解释(3×3分=9分)

1.预期收益原则

2.有形损耗

3.基准地价

四、简答题(1×6分=6分)

简述市场法评估的基本程序。

五、计算题(3×10分=30分)

1.某评估对象为一生产控制装置,其正常运行需5名操作人员。目前同类新式控制装置所需操作人员定额为3名。现假设新、旧控制装置运营成本的其他项目支出大致相同,操作人员人均年收入为12000元,被评估控制装置尚可使用3年,所得税率为25%,适用的折现率为10%。试测算被评估控制装置的功能性贬值额。(P/A,10%,3)=2.4869;(P/F,10%,3)=0.7513

2.被评估设备购建于2000年,账面价值为100,000元,2005年追加技改投资50,000元,2010年评估。2000至2010年每年的设备价格上升率为10%;该设备在评估前的实际利用率为50%,尚可使用5年,未来使用期设备利用率能达到设计要求。根据上述条件,估测该设备的成新率。

3.某地块面积为60000平方米,是通过城镇土地出让而取得的,出让金为10万元/亩,拆迁费5万元/亩,开发费3亿元/平方公里,其他费用(包括税费)3万元/亩,土地开发周期为2年,第一年投入资金占总开发费的60%,目前,市场上地产开发的投资报酬率为10%,银行贷款利率为6%,试评估该土地经开发后的价格。第三部分  财务管理部分(共45分)

六、名词解释(3×3分=9分)

1.企业财务

2.权益资本

3.风险价值

七、计算题(3×8分=24分)

1.某公司拟筹资5000万元,其中按面值发行债券2000万元,票面利率10%,发行费用率2%;发行优先股800万元,股息率12%,筹资费率3%;发行普通股2200万元,筹资费率5%,预计第一年股利率为12%,以后每年按4%递增,所得税率为25%。假定该公司预计的资产收益率为10%,问该公司的筹资方案是否可行?

2.某企业投资15500元购入一台设备,该设备预计残值为500元,可使用3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设备投产后每年销售收入增加额为20000元,除折旧外的费用增加额为12000元。企业所得税率为40%,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0%,假设企业经营无其他变化,预测该设备投资方案的净现值。(P/A,10%,3)=2.4868(P/F,10%,3)=0.7513

3.某公司准备买一台设备,有两个方案:一是从甲公司购入分5年付款,每年末付40000元;另一个是从乙公司购买,5年后一次支付250000元,银行利率10%,每年复利一次。已知(F/A,10%,5)=6.105,试选最优方案。

八、论述题(共1题,每题12分,共12分)

1.试述西方主要资本结构基本理论。

2011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试题随答卷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第一部分 经济学部分(共60分)

一、名词解释(4×5分=20分)

1.机会成本

答: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以下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2.纳什均衡

答: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即如果在一个策略组合中,当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时,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则该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3.国民生产总值

答: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在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土原则,而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民原则。按国土原则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创造的都要统计;按国民原则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本国领土上都要统计。

4.固定汇率制度

答: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由官方干预来保持汇率的稳定的一种制度。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决定中央银行需要干预的幅度,中央银行必须提供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外币以弥补国际收支的失衡。

二、简答题(4×10分=40分)

1.“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个命题不正确。(1)要素报酬递减即所谓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2)规模报酬分析涉及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规模报酬递增是指当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如增加一倍生产要素的投入导致产量的增加多于一倍,这种情形即为规模报酬递增。(3)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的现象。事实上,要素报酬递减的规律是任何厂商都要面临的规律。在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固定要素的使用效益逐渐最大化。当达到极值时,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会出现递减现象。

2.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曲线?

答:(1)短期平均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

①短期平均成本S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它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②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可以写为: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如图1所示。图1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2)原因

①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

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之所以呈U形,即SAC最初递减然后转入递增,是因为一开始随着可变要素的投入和产量的增加,固定要素生产效能的发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边际产量增加,这表现为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而当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后,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投入可变要素的增多,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小于先前的可变要素之平均产量,即AVC曲线自此开始转入递增。

②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形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决定的。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称做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称做规模不经济。一般来说,在企业的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的扩张过程中,会先后出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

3.简评生产要素生产效率持续增进的原因。

答:生产要素生产效率持续增进的原因包括:(1)技术进步

即指通过技术革新、改造、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2)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知识的积累是指可以用于生产过程的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的增加。(3)制度创新

通常是指对现存的具体的社会经济制度,例如政治组织、经济组织、税收制度、教育制度、经济体制等等以及对现存的企业制度的变革。

技术进步、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制度创新都会极大地促进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经济学在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时,常常把技术进步、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制度创新视为除劳动、资本之外的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第三因素。

4.简述在理性预期视角下为什么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性的。

答:(1)定义

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这包含3个含义:

①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②所作决策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

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系统错误,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2)原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在理性预期视角下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性的,原因如下:

①理性预期学派把理性预期概念和自然失业率结合起来,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不论在短期或在长期均不存在,政府采取的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相机抉择的政策就是无效的。

②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建立自己的经济模型的时候引入了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而总需求曲线AD的变化可以由意料之中的因素,如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和意料之外的因素,如自然灾害,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因素,如外汇波动等引起。

对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价格和产量的波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是不能使用经济政策使之稳定的。由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无法事先得知,所以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国家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内,事先都不知道这些因素的存在,更谈不到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

因此理性预期学派的最终结论是,在任何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第二部分  资产评估学部分(共45分)

三、名词解释(3×3分=9分)

1.预期收益原则

答:预期原则是指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资产的价值可以不按照过去的生产成本或销售价格决定,而是基于对未来收益的期望值决定的。资产评估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实现资产的未来效用或获利能力。一项资产取得时的成本很高,但对购买者来说,其效用不高,评估值就不会很大。预期原则要求在进行资产评估时,必须合理预期其未来的获利能力以及拥有获利能力的有效期限。

2.有形损耗

答:有形损耗也称实体性贬值。它是指设备由于运行中的磨损和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侵蚀,造成设备实体形态的损耗,引起的贬值。实体性贬值是因为使用和存放造成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配合表面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磨擦,造成机体的磨损;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冲击、振动也使得材料的内部缺陷不断扩展;另外,工作环境中的酸、碱物质,也对设备的材质产生侵蚀。这样就使得设备的使用功能逐步下降,故障率不断上升,精度逐渐降低,维修费用不断上升,直至设备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3.基准地价

答:基准地价是指城镇国有土地的基本标准价格。是各城镇按不同的土地级别、不同的地段分别评估和测算的商业、工业、住宅等各类用地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基准地价评估是以城镇整体为单位进行的。

四、简答题(1×6分=6分)

简述市场法评估的基本程序。

答:(1)定义

市场法,是指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测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2)市场法基本程序

运用市场法评估资产时,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

①明确评估对象;

②进行公开市场调查,收集相同或相类似资产的市场基本信息资料,寻找参照物;

③分析整理资料并验证其准确性,判断选择参照物。评估人员对收集到的资料,应认真分析验证其真实可信程度,分析其交易条件和背景,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可比参照物;

④选择比较因素,把被评估资产与参照物比较;

⑤指标对比,分析量化差异;

⑥在各参照物成交价格的基础上,调整已经量化的对比指标差异;

⑦综合分析确定评估结果。

五、计算题(3×10分=30分)

1.某评估对象为一生产控制装置,其正常运行需5名操作人员。目前同类新式控制装置所需操作人员定额为3名。现假设新、旧控制装置运营成本的其他项目支出大致相同,操作人员人均年收入为12000元,被评估控制装置尚可使用3年,所得税率为25%,适用的折现率为10%。试测算被评估控制装置的功能性贬值额。(P/A,10%,3)=2.4869;(P/F,10%,3)=0.7513。

解:(1)被评估装置的年超额运营成本=(5-3)×12000=24000(元);(2)被评估装置的年净超额运营成本=24000×(1-25%)=18000(元);(3)将被评估装置的年净超额运营成本在其剩余使用年限内折现求和,以确定其功能性贬值额=18000×(P/A,10%,3)=18000×2.4869=44764.2(元)。

2.被评估设备购建于2000年,账面价值为100000元,2005年追加技改投资50000元,2010年评估。2000至2010年每年的设备价格上升率为10%;该设备在评估前的实际利用率为50%,尚可使用5年,未来使用期设备利用率能达到设计要求。根据上述条件,估测该设备的成新率。

解:(1)估算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元)(2)估算加权投资年限:

加权投资年限=(年)(3)估算实体性贬值率:

实体性贬值率=(4)解出成新率:

成新率=1-实体性贬值率=1-46.84%=53.16%

3.某地块面积为60000平方米,是通过城镇土地出让而取得的,出让金为10万元/亩,拆迁费5万元/亩,开发费3亿元/平方公里,其他费用(包括税费)3万元/亩,土地开发周期为2年,第一年投入资金占总开发费的60%,目前,市场上地产开发的投资报酬率为10%,银行贷款利率为6%,试评估该土地经开发后的价格。

解:(1)估算土地取得费用

土地取得费=10×60000÷667+5×60000÷667=1349.33(万元)(2)估算土地开发费用

土地开发费=30000×60000÷1000000=1800(万元)(3)估算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3×60000÷667=269.87(万元)(4)估算利息费用2

利息费用=1349.33×[(1+6%)-1]+(1800+269.87)×60%×1.5[(1+6%)-1]+(1800+269.87)×40%×[(1+6%)0.5-1]=166.78+113.43+24.48=304.69(万元)(5)估算利润

利润=(土地取得费+土地开发费+其他费用)×10%=(1349.33+1800+269.87)×10%=3419.2×10%=341.92(万元)(6)估算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1349.33+1800+269.87+304.69+341.92=4065.81(万元)

[注]1亩=667平方米第三部分  财务管理部分(共45分)

六、名词解释(3×3分=9分)

1.企业财务

答:财务,就是社会财富方面的事务与业务。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物质资料及其生产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资料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综合反映与控制,是以货币价值—资金形式表现出来的。随着社会再生产活动的进行,生产经营企业必然与国家、其他企业和单位产生一定的经济关系,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职工及其他个人之间也都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关系,这样必然会引起资金的不断变化,即资金运动,从而形成财务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财务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2.权益资本

答:权益资本,是指股权性筹资形成企业的股权资本,是企业依法取得并长期拥有,可自主调配运用的资本。根据我国有关法规制度规定,企业的股权资本由投入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组成。按照国际惯例,股权资本通常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和留用利润(或保留盈余、留存收益)两大部分。

3.风险价值

答:风险价值,又称风险收益、风险报酬、风险溢价等,是投资者由于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额外报酬。它是预期收益超过无风险收益(时间价值)的部分,反映了投资者对风险投资而要求的风险补偿。

七、计算题(3×8分=24分)

1.某公司拟筹资5000万元,其中按面值发行债券2000万元,票面利率10%,发行费用率2%;发行优先股800万元,股息率12%,筹资费率3%;发行普通股2200万元,筹资费率5%,预计第一年股利率为12%,以后每年按4%递增,所得税率为25%。假定该公司预计的资产收益率为10%,问该公司的筹资方案是否可行?

解:(1)计算资本成本

债券资本成本率=[2000×10%×(1-25%)]/[2000×(1-2%)]=7.65%;

普通股资本成本率=(2200×12%)/[2200×(1-5%)]+4%=16.63%;

优先股资本成本率=(800×12%)/[800×(1-3%)]=12.37%。(2)计算综合资本成本

该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2000/5000×7.65%+2200/5000×16.63%+800/5000×12.37%=12.36%。(3)该公司预计的资产收益率为10%,小于该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2.36%,该方案不可行。

2.某企业投资15500元购入一台设备,该设备预计残值为500元,可使用3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设备投产后每年销售收入增加额为20000元,除折旧外的费用增加额为12000元。企业所得税率为40%,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0%,假设企业经营无其他变化,预测该设备投资方案的净现值。(P/A,10%,3)=2.4868;(P/F,10%,3)=0.7513。

解:(1)初始投资=-15500元,

该设备年折旧额=(15500-500)/3=5000(元),

每年税前利润增加额=20000-12000-5000=3000(元),

所得税=3000×40%=1200元,

每年营业净现金流量=20000-12000-1200=6800(元),

终结阶段现金流=6800+500=7300(元)。(2)NPV=-15500+6800×(P/A,10%,3)+500×(P/F,10%,3)

=-15500+16910.24+375.65

=1785.89(元)。

3.某公司准备买一台设备,有两个方案:一是从甲公司购入分5年付款,每年末付40000元;另一个是从乙公司购买,5年后一次支付250000元,银行利率10%,每年复利一次。已知(F/A,10%,5)=6.105,试选最优方案。

解:方案一:5年后终值=40000×(F/A,10%,5)=40000×6.105=244200(元),

因为244200<250000,所以,选择方案一。

八、论述题(共1题,每题12分,共12分)

1.试述西方主要资本结构基本理论。

答:资本结构理论是关于公司资本结构、公司综合资本成本率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从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来看,主要有早期资本结构理论,MM资本结构理论和新的资本结构理论。(1)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①净收益观点

净收益观点认为,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比例越高,综合资本成本率就越低,公司的净收益或税后利润就越多,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高。净收益观点虽然考虑到财务杠杆利益,但忽略了财务风险。

②净营业收益观点

净营业收益观点认为,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多少,比例的高低,与公司的价值没有关系,公司的债务资本成本率是固定的。净营业收益观点虽然认识到债务资本比例的变动会产生公司的财务风险,但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不可能是一个常数。

③传统折中观点

传统折中观点认为,增加债务资本对提高公司价值是有利的,但债务资本规模必须适中。如果公司负债过度,只会导致综合资本成本率升高,公司价值下降。(2)MM资本结构理论

①无税情况下的MM定理

命题Ⅰ:无论公司有无债务资本,其价值(普通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之和)等于公司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额按适合该公司风险等级的必要报酬率折现的价值。

命题Ⅱ:利用财务杠杆的公司,其股权资本成本率随筹资额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公司的市场价值不会随债务资本比例的上升而增加。

②有税情况下的MM定理

命题Ⅰ:有债务公司的价值等于有相同风险但无债务公司的价值加上债务的节税利益。根据该命题,公司举债后,债务利息可以计入财务费用,形成节税利益,由此可以增加公司的净收益,从而提高公司的价值。随着公司债务比例的提高,公司的价值也会提高。

命题Ⅱ:随着公司债务比例的提高,公司的风险也会上升,因而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也越大,由此会增加公司的额外成本,降低公司的价值。因此,公司最佳的资本结构应当是节税利益和债务资本比例上升而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与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点。(3)新的资本结构理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又出现一些新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啄序理论等。

①代理成本理论

代理成本理论指出,公司债务的违约风险是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函数;随着公司债务资本的增加,债权人的监督成本随之上升,债权人会要求更高的利率。这种代理成本最终要由股东承担,公司资本结构中债务比率过高会导致股东价值的降低。根据代理成本理论,债务资本适度的资本结构会增加股东的价值。

②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公司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结构来传递有关盈利能力和风险方面的信息,以及公司如何看待股票市价的信息。公司价值被低估时会增加债务资本;反之,公司价值被高估时会增加股权资本。

③啄序理论

资本结构的啄序理论认为,公司倾向于首先采用内部筹资,比如留用利润,因之不会传导任何可能对股价不利的信息;如果需要外部筹资,公司将先选择债务筹资,再选择其他外部股权筹资,这种筹资顺序的选择也不会传递对公司股价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

第二部分 兄弟院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天津商业大学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考研真题

课程名称:资产评估专业基础(经济学)(436)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非价格竞争

2.消费者均衡

3.完全竞争

4.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区域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

2.简要说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3.简要说明乘数理论。

4.什么是均衡价格,它是如何形成的。

5.简要说明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阐述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工具。

课程名称:资产评估专业基础(财务管理)(436)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纯利率

2.权益乘数

3.联合杠杆

4.机会成本

5.盈亏平衡分析

二、简述题(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简述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管理目标的优点

2.简述长期筹资的原则

3.简述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

4.简述利润分配程序

三、论述题(本题共15分)

试述净现值与内含报酬率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及原因

课程名称:资产评估专业基础(资产评估)(436)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9分)

1.评估基准日

2.功能性贬值

3.资产利用率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资产评估的经济性原则。

2.简述编制资产评估工作计划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3.使用成本法评估资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三、辨析题(10分)

请阐述资产评估的市场法与成本法的主要区别

四、计算评估值(8分)

B设备5年前购置,账面价值为30万元。评估时该型号的设备已不再生产,被新型设备所取代。经调查了解,评估时,其他公司购置新型设备的价格为40万元。评估人员从功能上鉴定:B设备与新型设备生产能力之比约为0.8;B设备剩余使用年限为8年。

要求:(1)估算B设备的重置成本。(3分)(2)估算B设备的成新率。(2分)(3)估算B设备的评估价值。(3分)

2015年天津商业大学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课程名称:资产评估专业基础(经济学)(436)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非价格竞争

答:非价格竞争是指厂商不变动价格,而是通过价格以外的其他手段所展开的竞争活动。

非价格竞争手段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或增加产品性能,增加花色品种、改进装潢,缩短交货期限,提高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质量,扩大产品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等等。总之,就是设法在消费者心目中与其他同类产品造成产品差别。

非价格竞争的内容比价格竞争更为广泛和复杂。在采用非价格竞争中,在取得效果与采取行动之间存在时滞,作用也不太猛烈,竞争对手对这种竞争方式也不宜觉察到。一个企业一旦通过非价格竞争取得一定效果,其对手就很难再回复到原有的市场份额,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更多资金。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消费多样化的发展,还由于政府对价格竞争的可能干预,非价格竞争越来越受到重视。

2.消费者均衡

答: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或者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①基数效用论中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

②序数效用论中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

3.完全竞争

答: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②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③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④信息是完全的。

4.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区域

答: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区域为第Ⅱ阶段,这一阶段平均产量呈递减趋势,边际产量仍然大于0,所以总产量仍然是递增的,直到总产量达到最高点。这一阶段是从AP、MP两曲线的交点到MPL曲线LL与横轴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L到L的区间,如图1所示。34图1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

答:令厂商的利润等式为:

满足上式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即:MR(Q)=MC(Q)

所以,厂商应该根据MR=MC的原则来确定最优的产量,以实现最大的利润。

如2图所示,有某完全竞争厂商的一条短期生产的边际成本SMC曲线和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P出发的水平的需求曲线d,这两条线相e交于E点,E点就是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生产均衡点,相应的产量Q*就是厂商实现最大利润时的均衡产量。图2  利润最大化

2.简要说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既体现在经济理论上,也体现在经济政策上。(1)经济理论方面

①联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并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需求曲线一般说来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量。

②区别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这就决定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因而由此决定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也是个体商品(包括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成交量;而宏观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供求曲线,即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因而由此决定的价格和产出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社会产出总值。(2)经济政策方面

①联系

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政府运用一定经济手段引导和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使之趋向有利于改善社会的经济福利。

②区别

微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上的问题,纠正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上的“失灵”;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不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是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简要说明乘数理论。

答: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乘数理论的经济含义为当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将是投资增量的数倍。如果以k代表倍数,这个k称为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即:

由此可见,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乘数就越大。

如图3所示,c+i代表原来的总支出线,c+i′代表新的总支出线,i′=i+△i,原来的均衡收入为y,新的均衡收入为y′,△y=y′-y,△y =k△i。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