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的教师:教师幸福感实证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00:49:26

点击下载

作者:胡忠英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做幸福的教师:教师幸福感实证研究

做幸福的教师:教师幸福感实证研究试读:

前言

幸福,不仅仅是中国梦,更是全世界人民的梦。2012 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决议将每年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近年来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风靡全球,美国作为“积极心理学”浪潮的发源地,积极心理学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行业中,其宗旨就是帮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英国在剑桥大学专设“幸福科学研究院”,以研究如何将幸福科学化,并将成果运用于实际。2006年,英国传统贵族学校威灵顿公学,为学生开设幸福课,在英国乃至全球教育界引起轰动。2007年,英国剑桥大学为主导的幸福指数研究,以十项幸福指标对全欧洲1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幸福测量并排名,丹麦和挪威是欧洲最幸福的国家;2010年,英国将幸福指数列入国家施政方针的考量标准。2009年,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设立国家专项,目标是使澳大利亚成为“幸福国家”,澳大利亚顶尖私立学校吉龙语法学校,开发出“幸福课—幸福课堂—幸福学校”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2012年,联合国发布了首份《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在156个受调查的国家中排名第112位,排名靠后。丹麦的全球幸福指数排名第一,成为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亚洲的不丹幸福指数也很高,这应该跟不丹在1977年就提出将国民幸福感列为国家最重要的追求目标有紧密关联。虽然,中国幸福指数相当靠后,但这丝毫不会阻止中国人追求幸福的步伐。2006年6月,江阴市提出“幸福江阴”构想,提出幸福教育课题,并自行制定了一套幸福指标体系,用来指引城市发展,江阴是国内最早将幸福理念运用到教育的城市。2009年,清华大学成立幸福科学研究中心。2013年始,清华大学幸福研究中心绘制出了“清华大学幸福中国地图”。“教师自身是否幸[1]福、是否会培养幸福的孩子,将决定幸福中国的未来。”幸福中国的实现,需要幸福的教师。

我是位不幸的教师,渴望追求幸福。1991年,我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在一所乡镇中学任教,那时候,因患口吃,每当上课,同学们起立,我就连“同学们好”这句问候语,也难以流畅表达,时常低着头,说“同、同……同学们好”,虽然如此,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满怀教育梦想,期待做一位幸福的教师,但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发的两件事情,彻底击碎了我的幸福“教师梦”。第一件是“听课记”。依稀记得在1992年4月一个早上,当我像往常一样踏进教室,抬头看见县教研室副主任金老师和一位男老师,坐在教室后头凳子上(学校曾通知,最近市、县教研室专家要来学校调研新教师上课),我疾步满脸笑容招呼,金老师告诉我:“我与市教研室专家一起来听你的课”。面对此景此情,我心忐忑,在“同、同、同……同学们好”之后,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在黑板上写上“今天考试”。然后,去办公室拿了一份试卷发学生,组织学生考试……我不时胆怯地用余光瞄向两位老师,很感激两位老师的耐心和大度,陪我安静地坐了一节课。课后,金老师拍拍我的肩膀……那种无奈、失落……唯我知,我深知我是位不合格的教师。另一件是“打架记”。1992年10月,一个秋高气爽的早上,我满心喜悦,骑着新买的黄色山地自行车,呼啸至校园,刚进校门,初三(1)班的Z学生和D学生就把我从车上拉下来,与我对掐,关键时刻,L老师(现在Y县教育局)及时赶到,把我解救出来(那时我所在学校,曾发生J老师与Q老师被学生殴打事宜,J老师因此辞职后现在上海做房地产,Q老师辞职后现在天津做鞋业),与学生发生如此激烈的矛盾,我知是教育教学方法不当,曾在课堂上与Z学生发生矛盾所致。老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学生的不认同,与学生打架,深深击碎了我的教师梦,我迷失了方向(期间,我曾承包过学校食堂,每天凌晨4点骑着三轮车去买豆腐豆芽时,菜场里大妈大娘喜悦眼神还时闪时现)。

我是位幸福的教师,渴望分享幸福。在教育国度,虽曾一度迷失,但心系教育。记得1993年6月的一个周末,我躺在家里的藤椅上,学校政教处主任L老师突然到我家拜访,L老师告诉我,Q老师生病了(Q老师现在温州市实验中学),他所担任班级的班主任,想请我代替。政教主任亲自到我家,我感动不已,学校需要我帮忙,我理所当然要承担,我承诺了。记得当班主任的第一天早自修,我端上一脸盆水,走进教室,为每位学生擦洗桌子;放学后,我常拿着扫把,争着与值日生一起打扫教室,冲洗地板,学生特别感动,把我当作朋友。每次班会课,哪怕我“同、同、同……”,口吃得“同”不出来,学生们也会很耐心地等待我、包容我,让我慢慢地把意思表达清楚。由于学生信任,我快乐着、感动着,常噙满泪花与学生共情,共谋学生和班级发展,我在这所乡镇中学所担任的班级,也赢得了温州市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我感受到了教育教学带来的幸福感。为了克服口吃的毛病,上好每堂课,我常在家里镜子前练习,之后,会在校门前鹅浦河旁默想上课情境,然后来到学校后面小山坡上,对着树林模拟上课,最后才走进教室,慢慢地,我上课开始变得自信,口吃也越来越少。有一次,D校长过来听课,哎,不错么,没有传说中别人认为得那么差啊,于是,他动员我在学校上课,极力推举我,然后,我先后在镇里上公开课,在县里上公开课,在市里上公开课,2000年我成为Y县唯一一个温州市名师培养对象。我幸福着,重新爱上了教师职业。

因此,选择教师幸福感研究,如何做幸福的教师,是基于研究者渴望幸福、分享幸福的教育情怀,融合了个人兴趣和公共关怀。

注释

[1]张希:《幸福教育•传播快乐的引航灯》,《人民日报》2014年4月29日,第6版。第一部分认识论:研究教师幸福感的缘起

幸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最终目标和终点”。对幸福的认识,早期研究集中在哲学和伦理学领域,随着社会发展,18世纪,心理学界对幸福研究逐渐重视,直到20世纪末,教育学界才真正关注幸福教育问题。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情结。在时代呼唤幸福的背景下,“幸福中国”政治导向呈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科学的研究始于问题的提出,面对教师幸福感失落的现实窘境,聚焦“做幸福的教师——教师幸福感实证研究”,这是教师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第一章导论

你幸福吗?“幸福”这个老词儿,无疑成了当今时代极具感召力的“话题”。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渴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本能,是人们难以割舍的情结,是人类一直关注并绵延至今的永恒话题。近年来,国家对教师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前所未有,但人民对教师的满意程度并没有因此相应提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教师幸福感关注不够。教师作为一个育人职业,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1]醒另一个灵魂。”当一位学生遇到一位幸福的教师,就会产生教育奇迹。教育振兴,在于教师。只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一支满怀幸福感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发展和繁荣的根本所在。因此,研究教师幸福感对学生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一节 问题提出

科学的研究始于问题的提出。对教师幸福感问题的探讨,是基于面对幸福去哪儿了的迷茫。教师幸福理论的缺席,教师幸福感失落的窘境,是对教师幸福感现实问题的关照和回应。一、时代呼唤:幸福去哪儿了的迷茫“幸福中国”的政治导向呈现。2012年,“幸福”成了主题词。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调查节目,面对的问题都是“你幸福吗”。一时间,“幸福”一词成为媒体热词,也引发了人民对幸福的思考。只有幸福,人类的生活才更有意义。为此,无论国家顶层设计,还是普通百姓,都开始高度关注幸福建设。幸福基于民生,但内涵不止于民生。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成为各级政府转型发展的新抓手。北京呼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温州提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总体部署。2012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 “幸福城市”。在全社会的热烈关注下,“幸福中国”的政治导向逐渐清晰,幸福指数或被视为中国转型时期的密钥。

幸福去哪儿了?心理分析学家K.Horney(1937)曾说20世纪是焦虑(anxiety)的年代,那是因为在19世纪末,心理分析学的鼻祖Freud(1900)揭开了人类的潜意识面纱,让人类赤裸裸地面对个体[2]内在冲突。如此推论,21世纪将是个不幸的时代,这是因为法国思想家M.Foucault(1972)又揭开了知识世界中隐藏的权力机构。权利[3]关系有窒息心灵的危险,阻碍个人独特心灵的发展。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了,而物质主义、功利主义,雾霾天气,心理抑郁,道德失控,暴恐事件等问题却逐渐显现,中国人的幸福,去哪儿了?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12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当中,绝大多数人对生活并不满意。《中国日报》(ChinaDaily)指出,人们情绪低落的部分原因在于:现代生活的严酷、竞争激烈、担心失业、偿贷压力和日益增[4]长的物质主义。”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前夕发出警告:全球每年100万人死于自杀,多于战争和凶杀案致死人数总和。据网络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可见,[5]我国国民的幸福指数已经发生明显变化,面临着诸多不幸的困惑。二、理论需求:教师幸福理论的缺席

教师幸福理论在哪里?教师幸福感具有内隐性,常有自我冲突和反复,使得教师幸福感研究及其学术表达,远不能满足教师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当前深受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的教育改革中,对教师幸福感的重视和关注明显不够。历史经验表明:教师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幸福与学生、家长的幸福直接相关,而教师幸福需要人性、科学的政策保障。爱弥尔•涂尔干认为“任何职业都必须有[6]自己的伦理”,“职业伦理越先进,它们的作用就越先进”。文献检索发现,我国教育学界对幸福问题的关注是近年来的事,关于教师职业幸福问题的学术专著甚少,教师的职业幸福观和幸福感到底如何,影响教师职业幸福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有哪些,如何才能使教师过上幸福的职业生活,由此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还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研究。

教育改革呼唤教师幸福理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无疑需要幸福的教师。近年来,国家将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17章单列指出:“要加强教师队[7]伍建设。”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实现教师幸福,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幸福感。为此,教师教育理应承担发展教师幸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杜威指出:“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成长,并且主张目标应该多样化,目标会随着社会需要和人的信仰的变化而变化。”当教师教育的目标,指向教师幸福,提升教师幸福观,发展教师的幸福能力,才能真正推进教师幸福的发展。“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8]自觉完善自身,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教师的幸福感能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显然,教师幸福理论建设,符合幸福教育发展的趋势。三、现实窘境:教师幸福感的失落[9]

教师幸福吗?作为一个隐蔽的教育家福柯,他认为,现代学校是典型的规训场所。学校如同监狱,教师既是规训者,又是被规训者。以使学生幸福为己任的教师,他们幸福吗?现实中部分教师过得焦虑,幸福感失落。[10]

一则来自媒体的新闻报道《老师,你幸福吗》,生动地呈现了教师幸福感失落的生存状态。幸福被压力打败

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20分前赶到学校;如果没轮到晚自习,一般19点左右可以收拾着准备回家——每天近12小时待在学校,让小王直呼“累”。虽然年轻,小王却不免担心长此以往不利健康,“而且,长期长时间工作也不利于今后组建家庭”。

去年,小王顺利考入我市一省级重点中学,除担任班主任外还教3个班级的科学课程,时常有恨不能三头六臂的感觉。“班主任事情琐碎,要照顾学生的日常起居,还得关照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波动等。”因为学生大多住校,小王既当爹又当妈。同时,作为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业务评比等小王也得“一马当先”。

在送走了国际班的第一届学生后,林春柳老师带起了普通班学生,“国际班学生均是华侨或有华裔背景,在教学上要求不断创新,压力很大。”摸索了三年后,自称已绞尽脑汁的林老师把接力棒传递了下去。心累身也累,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报告显示,65.1%的中学教师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职业病”。其中,腰背痛、咽炎、颈椎病、痔疮和胃炎或胃溃疡是排在前5位的疾病。“尤其是咽喉炎,几乎每个老师都有,每到季节变化均会发作。”退休老教师余月莲至今仍受其苦。记者采访中发现,亚健康几乎困扰着每一位老师。

即便是人人称羡的高校老师,其实也压力不小。我市某高校的陈学雷老师告诉记者,虽然升学没压力,但科研“压力很大”,“要写论文、做科研、评职称,同时教学质量上也得全力以赴,还有每周督导抽查、期末学生打分评价,考核无处不在。”

教师幸福感的失落还体现在社会漠视教师生存状态环境,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正常人的需求和期望。近来,微信上一篇《对不起,我只是个老师》的文章,引起了教师的共鸣,在微信中被教师广泛转发。文中大意描述:

有人问:你是搞教育的?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有人问: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有人问:你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有人问:你是吐丝的春蚕,你是化泪的蜡炬?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可是,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不知道大家所描述的到底是谁?我,只是个老师!

有人说: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有人说:你是老师?那你应该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祖国的栋梁!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有人说:你应该明白: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懂的学生!对不起,我只是个老师。

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保姆?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警察?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法官? 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医生?我很困惑,我只是一个老师,为什么还得当演员?我是谁?我不知道了!请剥去我身上那些伟大的光辉无比的外衣,用一种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我,我只是个老师,别给我赋予太多不能承受之重。我只是个老师!

教师的发展需要适宜的文化生态环境,我们要正视“作为人的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把教师从“神坛”上拉下来,提升教师作为职业人的幸福感。事实表明,部分教师对于自身的职业满意率低,压力重重、身心疲惫、激情缺乏、幸福失落,甚至存在职业倦怠和弃教改行的念头。当然,在教师职场,也存在另一类教师,他们充满幸福感、快乐地工作着。那么,幸福教师的幸福感何以存在?不幸福教师的幸福感何以失落?这引起了研究者对教师幸福感问题的深思。第二节 研究意义

教师幸福是实现幸福教育真谛的必然要求,只有教师“幸福地教”,学生才会“幸福地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学校生存和发[11]展的动力和源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教师幸福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一、优化教师学科发展的学术价值

研究教师幸福感,对优化教师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教师幸福感这样一个教师教育领域的本源性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理论,扩展对教师情感领域的研究,对教师情感理论的本土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具有丰富教师学科发展的学术价值。二、发展教师幸福理论的教育价值

研究教师幸福感,对发展教师幸福理论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的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理解教师幸福是理解[12]职业道德和教育伦理体系的重要纽带。”教师幸福感实证研究,探讨教师幸福感是什么?丰富教师幸福感本质认识,为促进教师幸福感路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策略,在实践中指导教师幸福能力发展,由此促进幸福教育和学生幸福,丰富与完善教师幸福研究的相关理论,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三、提升教师幸福教育的社会价值

研究教师幸福感,对提升教师幸福教育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层面,引起全社会对教师幸福感的关注,提升对教师生命质量的重视。从中观层面,为有关教育部门制定教师管理政策,开展教师培训提供理论依据。从微观层面,教师幸福感作为一种无形财富,增强教师重新认识自己职业生活的意义,起到了吸引和留住教师的作用,有利于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叶澜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教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教师的幸福状况,直接关系到全社会教育质量的好坏,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四、实现教师幸福成长的生命价值

研究教师幸福感,对实现教师个人幸福成长具有重要的生命价值。教师幸福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从研究者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来看,教师的职业人生理应是幸福的。研究者的教育生涯,秉承致力做一位“幸福教师”的理念,充分体验到教师幸福感对提升自我专业成长以及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教师的幸福是学生幸福的重要保障,学生的幸福是教师幸福的主要来源。因此,开展教师幸福感的研究,无论对于教师本人还是与其相关的学生,都具有重要的生命价值。

注释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56页。

[2]黄丽丽:《华人人际和谐与冲突——本土化的理论与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谭光鼎、王丽云:《教育社会学:人物与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乔西•诺布尔:《中国人为何不幸福》,《金融时报》2011年4月23日。

[5]彭凯平:《幸福科学的中国思考》,《人类资源》2013年第4期。

[6]爱弥尔•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8]叶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9]马歇尔:《米歇尔•福柯:个人自主与教育》,于伟、李姗姗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5页。

[10]夏晶莹:《幸福被压力打败》,《温州日报》2011年9月1日,第8版。

[11]董朝辉、杨继平:《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

[12]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页。第二章文献综述

教师幸福感是什么?首先要理解幸福是什么,幸福感是什么。为此,有必要对人类历史上关于幸福问题进行梳理。关于幸福的讨论,早期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哲学和伦理学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18世纪末,人们对幸福问题逐渐重视,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心理学界对幸福感的研究则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直到20世纪末,我国教育学界才开始关注教师幸福问题。如果我们把从古至今,有关幸福的书籍[1]全部收集起来,那么绝对可以办一个小型“幸福图书馆”。由此可见,涉及幸福的文献很多。但是,我们对上述这些领域中的幸福研究成果进行盘点、梳理和消化,会发现对教师幸福感的研究,无非都是围绕着教师幸福感的本体论、生成论,方法论三条主线展开。梳理好文献,这是我们研究当下教师幸福感的必要前提。第一节 多学科视野下教师幸福感研究一、哲学观照下的幸福观

综观中外先哲对幸福的探索历程,每位思想家都曾论述过幸福。在中国思想史上,儒、道、佛三家是主要的人生哲学,如孔子中庸之道,老子无为说等。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了感性主义幸福观、理性主义幸福观两个流派,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和谐说、康德的幸福相对论等。对于幸福,这似乎是一个大家都明白的含义,但却没有人能精确来定义,康德曾有趣地将幸福定义为:“幸福,乃是尘世间一个有的存在者一生中所遇到事情都称心合意的那种状况。”在中、西方哲学的幸福观中,我们还是不难发现,幸福的内涵主要围绕快乐论和实现论两条线索展开,这对教师幸福感产生了重要影响,构成了现代教师幸福感的哲学基础。

在西方哲学史上,快乐论从感觉体验的角度对幸福进行界说,或称为感性主义幸福观。快乐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感性快乐主义和理性快乐主义。感性快乐主义强调的是快乐的主观心理体验,或称为快乐论(hedonic),其开山鼻祖是伊壁鸠鲁(EPicuros,约公元前341—前270),主要代表人物有亚里斯提卜(Aristippus)、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费尔巴哈等。快乐论以“快乐就是幸福”为核心命题,其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构成了人的幸福动力。实现论强调的是人的潜能实现,或者称为理性主义幸福观,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梭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康德。他们幸福观的共同特点是:强调人的精神快乐和理性能力。在中国思想史上,自春秋开始,维护统治秩序的“德”就被看作是公“义”,因此,崇德,就被推崇为幸福生活的主流方式,成为中国主流的幸福观。

梳理中、西方哲学史幸福观,先哲们提出了哪些观点呢?根据先哲对幸福内涵的理解不同,大致可以分成内心满足幸福观、工作成就幸福观、环境舒适幸福观、人际和谐幸福观四类。(一)内心满足幸福观

儒家的代表孔子、孟子,佛家的释迦牟尼,快乐论的代表亚里斯提卜、伊壁鸠鲁、爱尔维修、费尔巴哈、霍尔巴赫;基督教的代表奥古斯汀都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观点,认为幸福来源于自我的内心满足感。中、西方哲学流派关于内心幸福观的代表人物和核心观点如下(见表2-1)。(二)工作成就幸福观

儒家代表孔子、孟子,快乐论的代表密尔,实现论的代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为快乐来源于工作,可以通过工作获得幸福。中、西方哲学流派关于工作幸福观的代表人物和核心观点如下(见表2-2)。表2-1 中、西方哲学流派关于内心幸福观的代表人物和核心观点观哲代点学表核心观点分流人类派物[2]提出了以 “仁”为《论语》记载:“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核心的人生哲学思想,作为人生及其幸福的最高准则。孔颜之 “乐”真正指的是孔子对自己人生理想的一种感受,及他对自己最喜欢的弟子颜渊的评价。儒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家子[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浮云。” [4]后来儒家学者将孔子和颜回的这种生活方式和人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生境界概括为 “安贫乐道”。儒孟“人生来就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这四种善端会发展成为 快家子‘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乐老子告诫人们:“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论道老[5]老子认为,要达到无为的人生幸福境界要守弱,才能达之足,常足矣。” 关家子到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注内释佛迦“人生本无幸福可言,只有生老病死和各种各样的苦痛,而人生痛苦的缘由心家牟是爱与痴。”只有消除贪求和欲望,才能达到幸福的彼岸,即“涅槃”。满尼足幸亚福快里乐斯西方最早宣扬快乐论的学派,把幸福归结为快乐,追求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论提卜伊快壁乐把快乐视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鸠论鲁爱快尔“把追求幸福作为人的本性,认为幸福是一切人都希望达到的生活目标和理乐维想。他提出了拥有中等财产是幸福的保证的观点。”论修霍快尔乐幸福是一种存在方式,人生的目的就是保存自己并且使自己的生活幸福。巴论赫费快尔在人本学的意义上提出了 “生命本身就是幸福”,在伦理学意义上提出 “道乐巴德的原则就是幸福 ”等观点。论哈奥基古在《忏悔录》中表达了他的幸福观。他认为 “人们应该从皈依上帝、信仰上督斯帝中享受神赐的幸福”。教汀表2-2 中、西方哲学流派关于工作幸福观的代表人物和核心观点哲观点分学代表核心观点类流人物派儒[6]孔子  《论语》记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家儒提出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孟子家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快乐密尔“快乐不仅有数量多少的区别,还有质量高低的区别”。论工作成就幸福实提出 “美德即知识 ”的著名命题。 “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苏格观 现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后是一位幸福之人。”他是第一位真正对幸拉底论福做出深入的理性思索的哲人。实柏拉“一个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首先克制自己的情和享受,必须现图用智慧和德性去追求美德和至善。”论实亚里[7] “人的德性是一种使人变得优秀并出色地发挥其功能的品质。” 现士多 论德(三)环境舒适幸福观

儒家的代表老子、孔子;快乐论的代表爱尔维修,基督教的代表托马斯•阿奎那,实现论的代表梭伦、斯宾诺莎、康德等提出了自己对环境带来幸福的观点认识,认为幸福来源于舒适的环境的创设和寻求,比如拥有中等财富的资产环境,追求天堂之乐等。中、西方哲学流派关于环境幸福观的代表人物和核心观点如下(见表2-3)。(四)人际和谐幸福观

中、西方哲学流派关于人际幸福观的代表人物和核心观点有儒家的孔子,《论语》记载:“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西方快乐论的代表边沁,他是功利主义伦理学鼻祖,首次提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伦理思想。

概而言之,中方哲学幸福观实际上是把道德修养等同于幸福生活,注重内心幸福观,有德就是幸福,缺德则不幸。儒家在强调道德的内心幸福观的同时,特别重视工作幸福观,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以求达到普天下人共同幸福的人际幸福观。这样儒家就建立了内心幸福与共同幸福两方面幸福标准。道家赞赏顺其自然生活,开辟了一条通向环境舒适感的幸福之路。这条道路与儒家提倡幸福观截然相反。然而,道家与儒家的幸福观一阴一阳,构成中国人上下五千年的人生幸福观。西方哲学的快乐论,虽然强调幸福就是感官快乐,但更承认精神的快乐,是人类最大乐趣所在。理性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就要抑制欲望,遵循理性指导,追求道德的完善。从上述论述中可知,中、西方先哲们对内心满足幸福观、工作成就幸福观、环境舒适幸福观、人际和谐幸福观等方面的探讨,可谓博大精深。表2-3 中、西方哲学流派关于环境幸福观的代表人物和核心观点哲观点分学代表核心观点类流人物派道老子提*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的原始初民的幸福生活。家儒[8]孔子  《论语》记载:“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家快爱尔乐提出了拥有中等财产是幸福的保证的观点。维修论基托马“提出了天堂幸福是人生的最终目的的观点,他承认尘世的幸福,但环境舒督斯 •阿尘世幸福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只是到达天堂幸福生活的手段和阶适幸福教奎那梯,天堂幸福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观 实幸福不等于拥有财富。 “中等财富是幸福的最好保证,开创了人们现梭伦研究幸福的先河”。论实斯宾“幸福属于理性的范畴,只有具备科学的理性,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现诺莎善、真正的快乐和真正的幸福。”论实提出了三个著名的假设 ———灵魂不朽、上帝存在和人的意志自现康德由。 “这一点从积极方面来看,康德所假设的来世和彼岸世界,实[9]  论际上就是他所憧憬的道德世界、至善境界。” (五)幸福概念的知识梳理

幸福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念,学者可以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幸福感,农民也可在茶余饭后畅谈自己的幸福感。根据傅立叶的说法,单是罗马尼禄时代就有278种关于幸福的相互矛盾的定义。[10]由此可见,幸福成为“哥德巴赫猜想”。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在拉丁语中表达的是beatitudo,其含义是至福。英语中幸福感的表达happiness,well-being,eudaimonism,hedonism,哲学家倾向用eudaimonism和hedonism来表达幸福,包含着lead the good life的意蕴,eudaimonism被称为实现论,hedonism被称为快乐论。中国人自古就祈福盼福,“福”在英语中翻译是blessing,关注的是未来取向,而英语中的happiness,well-being,关注个体当前的幸福。有关幸福的概念如下(见表2-4)。表2-4 幸福的概念名来源概念规约称Happi“1.愉快、满意、满足;2.快乐的;3.幸运的;4.恰如其分的、令人满意ne英语的。” “1.意为快乐、愉快、喜悦;2.令人快乐的人或事。”ssJoy《现幸“幸福、幸运、希望,因为幸福而高兴,侥幸等。”代汉语词典》福“幸福,福气,跟‘祸’相对”。[11]1.使人心情舒.的境遇和生活。2.(生活、境遇)称心如意。《辞幸“人们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海》福[12]对幸福涵义的验。对幸福涵义的理解因理想、追求的内容不同而有不同。” [13]  理解因理想、追求的内容不同而有不同。《哲“人们在社会的一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或意识到自己预定目标和学大幸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内心满足。幸福这个概念的典型价值意义,不是指词福个人意图,而是指实行这些意图;不是单纯说明一个人的主客观态度,还表现[14]  典》为对人的生活、人的享受和人生使命的把握。” 《教师百幸“幸福是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评价。是一种同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目标紧密相科辞福连的道德现象。”典》

虽然人们对幸福有着不同看法和观点,如著名学者赵汀阳所言,关于“幸福”的诸多论述是颇具新意且又意味深长的,“幸福只是一种感受,就像冷热感觉一样,明确但不可分析,关于幸福的问题其实是生活方式的问题,即什么生活方式是有意义的、因为有意义的生活[15]必定引起幸福感”。从以上经典的概念论述上,关于幸福的概念大体可以归纳为两个基本内涵:一种来自内心自我的积极体验,如愉快、满意、满足,心情舒畅,称心如意;另一种是和工作生活紧密关联。二、心理学视野下的幸福感

现代心理学关于幸福感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基于快乐论与实现论(Eudaimoni)哲学观点,显现出主观幸福感(SWB)、心理幸福感(PWB)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国外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感,以Wanner Wilson1967年撰写《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16]幸福感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发展:第一次是情绪幸福感与认知幸福感的融合,奠定了主观幸福感的基础;第二次是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融合,推动了幸福感研究;第三次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的融合,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潮流。“积极心理学” 之父马丁•E.塞利格曼提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17]潜力和美德的科学。”他关注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催化心理学从只关注修复生命中的问题到同时致力于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质,帮助普通人增加幸福感。他提出建构优势和美德,为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美[18]好人生”提供指引。(一)主观幸福感研究梳理

主观幸福感的历史追溯。主观幸福感的哲学背景是快乐论,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前370)认为:“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追求幸福,避免痛苦,这是受人的自然本性决定的。”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生活的开始和目的。”伊壁鸠鲁学派仅有一个肯定的学说,生活目的就是幸福,其他的信条都是否定的。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底波认为,人们生活的目标在于享受极大的快乐,幸福就是所有快乐的总和。英国哲学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认为:“幸福主要来源于人们对自身欲望及奢好的追求及满足。”迪•萨德认为:“人们生活终极目标在于追求感官快乐。”以边沁(Jeremy Bentham)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哲学家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自然本能。”当然,主张快乐论并不意味着人们不顾一切追求感官器官的满足,伊壁鸠鲁的旨趣就是以精神快乐为首要的一种有节制的快乐。所以,快乐论还可细分为感性快乐派和理性快乐派。

主观幸福感的内涵解构。主观幸福感最早出现在19世纪50年代。对主观幸福感,国内外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主观幸福感是专[19]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依据主观幸福感结构分析(见表2-5),国外学者主要集中体现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三个结构成分,彭怡等人的研究综述指出,对主观幸福感定义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情绪、认知,以及两者的综合。由此可见,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主观因素,生活满意度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客观因素。表2-5 主观幸福感结构分析学主观幸福感内涵结构者Diener“主观幸福感包含情感成分的正向情感(pleasant affect)与负向情感正向情感、(19(unpleasant affect),以及认知成分的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负向情感、[20]99  三个要素。” 生活满意)Car“个人的整体幸福感就是其对工作、家庭、休闲、健康状况、财务状满意度的认r(况、自身感受及其所处团体等不同领域之满意度的认知评价,加上从知评价、情200[21]  中所得之情感经验之综合性的评估后所得到之感受。” 感经验评估4)Cutierre积极情绪、z(积极情绪次数多于消极情绪的结果消极情绪2004)Brulde(20以积极的方式评价自己的生活,对生活满意感并喜欢这种状态生活满意07)Christop正面体验、(20个体正面或负面的享受体验负面体验08)Alexamdra愉悦情绪、包括幸福感或生活满意度,以及相对存在愉悦情绪或缺乏负面情绪 [22](20  负面情绪09)(二)心理幸福感研究梳理

心理幸福感的历史追溯。心理幸福感的哲学背景是实现论。实现论代表认为,把快乐作为幸福的标准是不恰当的,实现论认为,幸福是客观的,是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就,自我潜能的实现。苏格拉底认为幸福是由知识和智慧决定;柏拉图认为德性和智慧是人生的真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关于人的功能之最充分的发挥;艾•弗洛姆(Erich Fromm)认为最理想的幸福需要识别主观感到的需要和根植于人类本质的需要,前者的满足导致即时快乐,后者满足才带来幸福。包尔生说:“幸福是指我们存在的完善和生命的完美运动。”赵汀阳认为:“幸福取决于生活能力的发挥而不取决于生物要求的满[23]足。”实现论具有较大的价值性,从人的发展角度来定义幸福,认为幸福并不等同于快乐,对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意义提出挑战,为探讨幸福感提供了新的视角。

心理幸福感的内涵解构。心理幸福感由实现论发展而来,认为幸福不仅仅是情感体验,更是个人潜能的实现,同时还注重个人与外界积极的交互作用。Ryff等人认为幸福感应该被定义为“实现自身真实[24]的潜力”,提出了幸福感多维理论,包含自主、个人成长、自我接受、生活目的及意义、控制和良好意义六个维度,Ryan和Deci提出自我决定论,包含“自主、能力、和谐关系”。通过心理幸福感结构分析(见表2-6),学者主要集中体现在“发挥潜能,自我实现,真实自我,外界作用”四个结构成分。由此可知,发现潜能,自我实现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满意感,真实自我影响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外界作用包含教师的人际交往和谐感和职业环境的适合感。表2-6 心理幸福感结构分析学者主观幸福感内涵结构Ryff,Keys通过发挥潜能努力达到完美体验发挥潜能(1995)Ryan,Deci包括自我实现和试图指明自我实现的意义及途径自我实现(2000)Riediger(个体内在积极精神概念的整合,促使个体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充满积极精神2006活力,与个体基本需要一致)Waterman与真实自我的协调一致,发生在与人们从事于深层价值观最匹配的活真实自我(200动中,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8)Wood关注潜[25] 关注人们潜能的同时,还注重个人与外界积极的交互作用方式 (200能、外界 9)作用Tal 激发潜Ben‐把人生分为四种类型: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感悟力,从事Shah幸福型。只有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激发出自己的潜力,从事自己真喜欢的工[26]  ar(2正想做的工作,体现出自己的核心价值,幸福即在眼前 作013)

至于国内幸福感相关研究,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主要还停留在描述的层面上。主要有:苗元江(2003),吴卫青(2009),张晓明(2011),涉及有关幸福感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三)幸福感概念的知识梳理

理清幸福感概念,首先要明确“感”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27]对“感”有六种解释:(1)觉得;(2)感动;(3)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4)中医指感受风寒;(5)感觉,情感,感想;(6)接触光线而发生的变化。“感”在《中华字典》里有三种解释为:“感”(名):一是(sense);(1)遵循已有的固定习惯或正常行为准则而获得的认识(极端的粗心大意,没有丝毫责任感);(2)对某一特定事物(如艺术、运动、娱乐、语言等)的熟练掌握或取得成就所具备的天生的理解力、敏锐和才能(敏锐的音乐感);(3)对某一特殊领域或关系,根据观察或不为人注意的刺激,进行推断和演绎的能力(时间感);(4)智力方面的才能及美学的欣赏能力(美感);(5)自我的内在感觉或深信不疑(羞耻感)。二是(feel for)从诀窍、熟练或技能产生出的性质(如在艺术家作品中强烈的平衡感和比例感)。三是(feeling)属于感觉能力的更普遍的形态的感觉,感觉的[28]复合或知觉;有欣赏力的或反应性的了解或认识(安全感)。《汉字详解字典》对“感”的解释,本义指外界事物在人们意识、情[29]绪上引起的反映。由此可见,从幸福感的视角,“感”的定义应该理解为感觉、情感、感想,是sense、feel for、feeling,是外界事物在人们意识、情绪上引起的反映。英语中的幸福感翻译成Well-being,这个词直译过来就是“良好存在”,是指健康、快乐的状态,有一种安适愉快的感觉。其中,Being的含义:一是指存在,生存;二是生[30]物;三是思想感情,身心。Well-being的涵义与Happy不同,Well-being指的是一种生存状态,而Happy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快乐更多是短暂刺激性的感受,而幸福感的体验为持续性的心理体验。因此,对“感”的理解应该是外界人和事在人们意识、情绪上引起的感觉。幸福感是对幸福的一种感觉,是一种主观状态,但有其客观的规定性,弄清这个概念的内涵,对于正确理解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必要的。关于幸福感相关概念如下(见表2-7)。表2-7 幸福感概念来源名称概念规约Well‐《新牛津英舒适、健康和愉快的状态。being语词典》Well‐《新英汉词健康、幸福、福利。being典》SubjectiveWell‐译为 “主观幸福感”,指主观心理感受。being(SWB)心理学标准术语PsychologicalWell‐译为 “心理幸福感”,世界卫生组织译为心理良好状态。being(PWB)美国学者雪恩(Shine)“依据自己所持的准则对自身的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幸福感就是幸福感和约翰逊满意感。(Johnson)美国学者沃特曼“除了需求得到满足而获得的享受之乐外,还存在一种个人自我展现幸福感(Wortman之乐。”n)“由人们所拥有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邢占军幸福感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它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人们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自我身体状况、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态)的主观心苗元江幸福感理体验,是由动机、目标、认知、情感、人格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

从上述概念分析,我们可以将幸福感归纳为三类:一是在认知层面上,将幸福感等同于认同感、舒适感。二是在情绪层面,是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综合平衡的结果。三是在价值层面,幸福感来自人们自身潜能充分发挥而获得的满意感、价值感。幸福感是心理学范畴的概念。从心理学的视角,幸福感可以理解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因个人需要的满足和期望的达成而产生的愉悦的感觉。三、教育学视域下的教师幸福感

关于教师幸福感,国内应该是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最早提出。梳理中国传统教师的幸福观,似乎没有专门论述,散见于各个历史时期的众多思想家的论述。在先秦时期,有儒家以道德理性满足为乐,墨家的以共乐利他为乐,法家的以建功立业为乐,道家的以无为自由为乐。汉唐时期,儒家构建了以纲常秩序为美。魏晋时期玄学家提出了以性情自然、生命长久、精神自由、行为豁达为乐。宋元明清时期,走向了纯粹的道德理性为美。明末清初,重构了理欲、义利、公私关系,形成了多维度均衡幸福。中国近代,面对救亡图存重任,提倡道德革命,求乐免苦的幸福观。现代意义的教师幸福感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教授倡议的教师情感教育、檀传宝教授提倡的教师伦理道德教育为代表。(一)教师幸福感研究梳理

现有文献检索发现,关于教师幸福感问题研究甚少,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查询系统中输入“教师幸福”篇名,题库选择为期刊、特色期刊、国内会议、国际会议、报纸、年鉴、学术辑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九大题库,我们发现从1983年到2013年发表的与教师幸福相关的学术论文总共445篇,其中期刊、特色期刊、国内会议、国际会议、报纸、年鉴、学术辑刊论文发表408篇,博硕士论文发表37篇(见表2-8)。表2-8 教师幸福感研究论文发展阶段年份期刊等相关论文(篇)博硕士论文(篇)1983 —200260孕育期萌芽期2003 —2007504发展期2008 —201335233

从表2-8可以分析得出,教师幸福感研究分为1983—2002年二十年的孕育期,发表期刊等相关论文为6篇;2003—2008年五年的萌芽期,共发表论文54篇;2008年至2013年,进入了教师幸福感的发展期,共发表论文达到了385篇,国内教育理论界将“教师幸福”作为一个专门问题进行研究是近6年来的事情。其中博硕士论文具体的年份分布如下(见图2-1)。

研究者重点对37篇博硕士论文进行研读,并对其互引情况进行文献分析,具体见博硕士论文文献互引图(见图2-2)。图中文字部分为教师幸福感博硕士论文的题名,球的大小表示引用次数多少,由此可知:论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中学教师幸福感研究、教师职业幸福研究、高校教师幸福感实证研究、幼儿教师主管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高校女教师主管幸福感研究、追求教师幸福的教育管理、高中职业教师幸福感问卷编制等8篇文章拥有较高的文献互引。图2-1 教师幸福感博硕士论文年份分布图2-2 教师幸福感博硕士论文文献互引图(二)教师幸福感概念知识梳理

国内各学者对教师幸福的概念、特点、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也有涉猎,对教师幸福的实现路径也提出了一些思考。由于教师幸福本身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幸福当前并无一个权威规范的概念。其中,对教师幸福的概念界定,综观国内学者对教师幸福感的研究,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职业理想带来的幸福,主要代表者有檀传宝、王传金、谭甲文、沈又红、陈艳华。主要观点如下(见表2-9)。表2-9 教师职业幸福感概念国内名称概念规约学者檀传教师幸“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31]宝福状态,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构成教师的幸福感。” 王传教师职“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体味人生价值并获得自身发[32]  金业幸福展的精神愉悦状态。” “以教师为职业的人凭借自己的心性能力在教育生涯中积极创造和享用幸沈又教师幸[33] 福资源,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种生存状态。” 红福 谭甲教师的“教师在履职过程中完成特定的教书育人任务,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和理[34]文幸福想时的一种满足的状况和体验。”

另一类是教师个人需要达成而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强调实现职业理想的幸福,主要代表有:刘次林、翁琴雅、曹众、陈艳华、曹俊军、肖杰,主要观点如下(见表2-10)。表2-10 教师幸福感概念国内名称概念规约学者刘教师幸[35]次  “教师的幸福就表现在他与教材、与学生、与自己的融合之中。” 福林翁中学校“指在学校内、外部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中学校长在校长职位上因需要琴长职业[36]  的满足和期望的达成而产生的愉悦的心理体验。” 雅幸福感教师的“教师在正确认识幸福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曹职业幸想,实现自身和谐自由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众[37]  福感态。” 陈“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教师幸艳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福[38]  华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