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03:14:1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试读: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理想国》(柏拉图)[南京大学2014年研;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研]

答:《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理想国》共十卷。第一、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因为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国家的建立是求实现公道正义,所以这两卷概括了全书的主旨。从第二卷后半部分到第三卷,讨论卫国者的教育,也是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谈及节制、勇敢、睿智、正义等的意义。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也就是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八卷和第九卷谈论政体。第十卷谈论艺术。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东财2014年研]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指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所做的多方面论述。具体表现为: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科学性、阶级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思想逻辑。

3行为主义政治学[四川大学2017年研;青岛大学2016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研;华南理工2011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研]

答: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是西方政治学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其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其特点有:①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②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③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④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⑤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大量边缘学科;⑥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4阶级分析方法[人大2015年研]

答: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之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阶级分析方法把阶级看作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经济关系的社会承担者,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实际是其经济分析方法在社会群体划分和社会力量意义上的延伸。因此,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力量构成了阶级社会中政治生活的基本主体,阶级力量之间围绕着统治地位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斗争,构成了阶级社会政治的基本格局和内容。政治研究中的阶级分析,就是要运用阶级学说说明政治现象,要“把政治冲突归结于由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现有各社会阶级以及各阶级集团的利益的斗争”,就是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力量的构成状况、各阶级的基本特性、政治要求和主张等的基础上,把握社会政治的走向和规律。

5立法权[华中师大2019年研]

答:立法权是指社会公共权力中制定、修改或废止法规、法案的权力。就其本质而言,立法权是集中社会全体成员或统治阶级全体成员意志和利益要求,形成共同利益和共同意志的权力。立法权在社会公共权力中具有首要的地位。立法权力运行的主导价值是民主。除了制定、修改或废止法规、法案的权力之外,立法权中常常还包含着对行政和司法权力进行监督的权力,以保证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要求得到贯彻,并规范行政和司法权力的运行。

6政治权力[广西民大2018年研;浙江师大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4年研;武大2013年研;中传2012年研;四川大学2012年研;中国科大2011年研;中国政法2010年研;华东政法2010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

答:政治权力实际上是一种公共权力。就既定的社会来看,在各种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社会的共同力量在常态下往往是大于其他力量并且制约其他力量的力量,因此,通常的政治权力即是指这种社会公共力量。政治权力是人们在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其所要实现的社会群体的共同要求,对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实现各自利益的行为的规约,构成了政治权力形成的共同利益基础。

7分权制衡[青岛大学2017年研;湘潭大学2012年研]

答:分权制衡,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机构按不同的功能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功能的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的的一种原则。最早提出分权学说的洛克把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后来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把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权制衡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贯彻,常常体现为按不同的功能权力设置不同的权力机关,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等,同时这些机构之间具有相互监督、相互否决的权力,从而形成相互制约。分权制衡原则作为资产阶级构建政权的组织原则,既具有特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也具有与生俱来的阶级局限性。

8国家[辽宁大学2015年研;湘潭大学2014年研;江西师大2014年研;青岛大学2013年研;浙江师大2013年研;广西民大2012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年研]

答:国家是指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马克思主义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来划分国家类型,把人类有史以来的国家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基本类型。国家具有以下特点:①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②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③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9福利国家[北大2019年研;南京大学2019年研;青岛大学2014年研;首都师大2012年研]

答:福利国家是指国家以社会总体利益的代表的身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矫正社会自身所固有的不平等与不公正的趋向,并以此作为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一种手段的国家。福利国家的特征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行。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的新政是实行福利政策的重要尝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使福利政策成为福利制度,从而发展成为福利国家。但是,福利国家是在保证垄断资本控制生产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国家权力对于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而调整社会阶级矛盾的办法,并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10封建制国家[东财2014年研]

答:封建制国家是指封建地主阶级维护自己的利益、压迫农民阶级的统治机器,其本质上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阶级的专政。封建国家是在封建地主所有制基础上,以封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经济和人身奴役为原则建立起来的,其在组织制度上具有如下特点:①封建国家的最高权力为君主所有,封建国家的组织结构一般呈现金字塔形;②封建国家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实现对全社会的政治控制,常常设置极为庞大的官僚机构,同时,封建社会的政治权力本质取向在国家组织制度上集中表现为官本位取向,促使人们更多地竞争和谋取官位;③封建国家把全社会组织并且融进政治生活,从而使政治组织与社会生活同一化,由此加强了对全社会的封建专制控制。

11民主集中制[华中师大2019年研;人大2012年研]

答:民主集中制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本质上是人民内部不同利益之间的一种政治协调原则,它承认人民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多样性,同时又确认人民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包括两个过程:①方方面面利益和要求表达与协调的过程;②经过协调的各方面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协调的过程。民主与集中是这两个过程的统一。在国家机构组织上,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在:①国家机构的组成遵循民主原则;②国家权力的贯彻执行遵循集中统一的原则要求;③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

12国家元首[对外经贸2017年研;四川大学2015年研;东财2014年研;对外经贸2013年研;武大2013年研]

答: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国家元首的设置既是国家政府机构内部分工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外交往的需要,甚至是民族精神支柱的需要。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两种。国家元首的职权在各国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主要是:公布法律;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有些国家元首还是国家武装力量统帅,具有全国武装力量的指挥权。

13政党制度[兰州大学2019年研;华中师大2017年研;浙江师大2015年研;中传2014年研;河南师大2014年研;湘潭大学2013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研;武大2010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四川大学2010年研;燕山大学2010年研;华东政法2010年研]

答:政党制度又称政党政治,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政党制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①政党制度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而设立的,其最大原则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利益实现,因此,统治阶级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统治需要随时改变政党制度。②政党制度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③政党制度不仅规定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14政治参与[外交学院2019、2015年研;兰州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科院大学2019年研;广西民大2016年研;湘潭大学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5年研;辽宁大学2015年研;首都师大2015年研;浙江师大2012~2013年研;武大2013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

答: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是:①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②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③从政治参与的法定关系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与公共权力之间的政治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④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⑤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政治生活。

15全民公决[南京大学2019年研]

答:全民公决是直接民主的一种手段,是指公民通过投票影响国家政策、就政府某项决策投赞成或反对票,或者就国际组织提出的措施进行表决。全民公决始于16世纪的瑞士。全民公决是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以此表明公民对于政府的政治态度。全民公决未必都能带来积极效用,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条件下,它会被少数人所利用,把民主形式的全民公决变为民粹主义内容的全民公决。

16政治结社[东财2010年研]

答:政治结社是指具有共同利益的公民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的政治行为,这种组织可能专门致力于特殊的利益,也可能致力于社会公共利益,但其基本目标是影响政府决策。公民加入该组织以后,不管他是否参加了该组织影响政府的活动,参加这种组织的事实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政治参与方式。它包括组织或者参加政党活动和参加社团活动。参加政党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多集中在选举期间,而在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参加政党是一种独立形式的政治参与。参加社团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公民加入压力集团,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性社团是社会团体中参与政治比较显著的部分,它们也是由具有某些方面共同利益的社会成员所组成。

17政治发展[四川大学2017年研;广西民大2017年研;青岛大学2016年研;对外经贸2014年研]

答:政治发展实质是指在利益和利益关系变化和发展的基础上,政治权力和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和权利关系、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相互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在社会政治现实中,政治发展也表现为政治关系的各种衍生形态的发展变化,它是社会政治诸方面的变革和调整。政治发展采取两种基本形态和方式,即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政治革命是政治关系的质变方式,其标志是政治权力的变更和移易。政治改革是政治关系的量变方式,其特征是社会政治的演进和完善。政治民主是政治发展的目标。

18社会主义民主[外交学院2016年研]

答:社会主义民主是指由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而建立起来的政治形态,是保证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政治权利得到广泛、真实、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社会主义新型的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其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社会主义的新型民主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的民主。其基本特征有:①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政治关系决定和保证的;②社会主义民主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③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的多重含义和多种形式的有机统一;④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⑤社会主义民主随着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辽宁大学2019年研]

相关试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南京师大2019年研;华中师大2017年研](2)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湘潭大学2014年研]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不同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所做的多方面论述,其基本内容为:(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社会关系包含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种族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社会联系,政治关系是所有这些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政权展开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的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而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①政治是一门科学。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着其客观内容。

②政治又是一门艺术。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科学性、阶级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思想逻辑,从而为我们深刻把握政治的内涵、确定政治的定义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

2政治沟通分析模型。[中传2017年研]

相关试题:政治沟通分析模型[概念题,中南财大2009年研]

答:(1)政治沟通分析模型兴起的背景

①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政治沟通分析的兴起与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两次世界大战则是其直接诱因。

②从现代学科的发展说,政治沟通分析的兴起得益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

③政治沟通分析也是政治学研究范式从传统的法律-制度主义范式向行为主义研究范式发生重要转变的产物和表现。(2)内涵

政治沟通分析是指对政治系统获取、输送、存贮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展开的分析,它是根据自然科学的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政治沟通分析以政治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描述和解释政治系统行为的能力”,政治沟通分析的基本框架包括政治信息、信息发送者、信息沟通通道、信息接收者、信息反馈等五个相互联结的有机整体,这也是一个最为简单的沟通过程的基本要素。(3)意义

政治沟通分析方法对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①政治沟通分析理论的学者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一批既具有经验含义又具有系统含义的操作化概念结构。

②政治沟通开启了把政治信息作为政治分析单元的先例。

③政治沟通理论是对政治系统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简述政治系统分析方法。[华侨大学2019年研]

答:政治系统分析方法是西方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之一。政治系统分析来源于由生物学发展而形成的系统理论和方法,它包括一般政治系统分析和结构-功能分析。(1)一般政治系统分析

一般政治系统分析根据一般系统理论,以互动的政治行为为基本单元,建立了政治系统的一般框架,围绕着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以需求和支持作为输入变量,以公共政策作为输出变量,着力就政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展开输入-输出和反馈分析。(2)结构-功能分析

①结构-功能分析则以政治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作为分析对象。结构是政治行为模式即政治角色的组合,功能是结构所产生的特定影响,按照政治系统、过程和政策等不同的层次,分析政治结构与功能的相互作用关系,试图由此说明政治系统运行的状况和规律。

②政治学上的结构-功能分析是西方政治学理论及政治学研究方法之一,它集中研究政治系统履行的功能以及实行功能的结构,以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它有4个基本假设:

a.政治结构的普通性,所有政治系统都拥有履行相同功能的同样结构。

b.政治功能的普通性,正式或非正式的政治结构都具有政治功能。

c.政治结构的多功能性,所有政治结构的功能都是多方面的。

d.政治结构的根本功能是维持政治系统的生存。

③结构-功能分析的意义

结构-功能分析有助于理解各种政治现象之间以及政治现象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框架,开辟了一条从部分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上进行政治分析的新途径,有助于进行综合性的政治研究。

4简述政治权力的特性。[华中师大2017年研;武大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1)政治权力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华中师大2015年研](2)政治权力有哪些基本特征?[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政治权力的特性主要包括:(1)主体利益性

社会关系在现实形态上体现为人们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因此,处于特定社会关系中的政治权力的性质必然现实地表现为该权力主体的利益性。

①从政治权力形成的社会利益关系基础来看,政治权力的主体利益性,首先是特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公共性的体现。由于共同利益的公共性具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政治权力的主体利益也具有多方面的含义。

②从政治权力作为强制约束方式来看,一方面,政治权力是其主体利益以强制约束方式予以实现的手段;另一方面,由于政治权力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居于强制约束地位,其主体利益会以强烈的形式表现出来。(2)强制约束性

政治权力即强制约束力,强制约束性是一切政治权力的基本特性。

①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首先导因于特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非市场实现性。

②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也产生于其实现利益的强制约束方式。

③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在政治权力的社会作用、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和力量对比关系方面有不同的体现。(3)专属排他性

在既定的范围和层次上,政治权力具有专属性。专属意味着排他,政治权力对于自己的力量和能量具有专有性,对其作用的领域、范围和相关事务具有专属性,因而排斥其他力量的同等作用。

①政治权力的专属排他性,是由共同利益的单一性决定的。

②政治权力实现特定利益和要求的强制约束方式,则进一步为政治权力的专属排他性的形成提供了必要和可能。

③政治权力的专属排他性,在不同的范围和层次上有不同体现,在社会利益结构的各层级和范围,国家层次和范围,与社会和政治的其他力量的关系方面上有不同体现。(4)扩张延展性

政治权力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政治权力,也是与其他实际政治力量相互作用中的政治权力,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力量相互作用的发展,政治权力内在地具有扩张延展性。

①政治权力的扩张延展性首先导源于特定利益关系中的共同利益的独立性。

②政治权力是以强制约束方式,在对于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的制约中实现主体利益要求的,这就使得政治权力获得了共同利益实质意义或者形式意义上的强制支配地位。

③政治权力的扩张延展性主要体现在作用范围、作用层次和利益含量方面的扩展。(5)权责对等性

权力与责任紧密相连。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权力一经形成,就与责任紧密相连,“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

①权力与责任的对等性,首先体现在质的对等方面,权力的社会属性与责任的社会属性是同等的。其次,权力与责任的对等性还体现在两者在数量方面的对称性。最后,权力与责任的对等性体现在两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权力和责任相对变化。

②权力与责任的对等性,是在权力关系中实现的。通常情况下,权力制约关系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不同政治主体和政治力量之间权力约束关系的形成,而且意味着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之间的责任关系的形成。由此形成的权责关系,构成了实际的权力关系。(6)多重职能性

从政治权力形成的社会利益关系基础可知,实现共同利益并且协调规范利益矛盾,是政治权力的基本职能。由于这些职能在实际社会政治生活中表现为多方面的任务和要求,所以,政治权力具有多重职能性。

①政治权力的多重职能性是共同利益多重价值性的现实任务体现。

②政治权力是以强制约束方式,在社会和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中实现特定利益要求的,因此,政治权力的多重职能性是在政治权力与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互动中体现的。

③政治权力的多重职能性在价值层次、行为层次和日常运行层次上有不同的体现。

5简述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对外经贸2016年研]

答:政治权力是在特定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力量,又是以力量强制约束实现和规范利益要求的方式,因此,特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基本特性与以力量强制约束实现和规范利益要求的方式,共同凝结了政治权力的基本特性。(1)强制约束性的成因

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首先导因于特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非市场实现性。由于共同利益的公共属性,所以共同利益不可能通过作为私人行动者活动机制的市场交换方式来实现。同时,在特定的生产力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共同利益也很难通过社会成员的完全自发行动予以实现。因此,政治权力及其运行,实际是人们基于共同利益的公共性而选择的一种实现方式和机制。

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也产生于其实现利益的强制约束方式。从政治权力形成的逻辑过程可知,政治权力是通过力量聚集和力量对比而形成的实现特定利益的方式,因此,强制约束是其基本方式,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不过是这种强制约束方式在其特定方面的直接体现。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也是这种利益实现方式赋予和规定的。(2)强制约束性的体现

在政治权力的社会作用方面,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体现为政治权力的统治性和管理性:

①政治权力的统治性。政治权力的统治性即政治权力主体通过实施一系列政治统治行为,保持自己对社会或政治群体中其他力量和成员的制约地位与社会政治稳定有序状态,它是政治权力存在和有效运行的前提和保证,集中体现着政治权力的利益本质,是政治权力承担社会功能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②政治权力的管理性。政治权力的管理性是指政治权力主体通过对于保持统治所必需的社会职能的领导、组织和贯彻实施,实现对于社会或政治群体的管理。政治权力的管理性是政治统治得以保持和实行的基础,政治权力的管理性更多地带有社会性质和色彩,对于政治权力的统治性来说,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具有手段和途径的意义。

在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上,它使政治权力对对立力量呈现出强制性,对本群体内呈现出约束性。在力量对比关系方面,它使之呈现出力量对比的不对称性。

6简述政治权力的类型。[中央民大2019年研;南京师大2018年研;四川大学2010年研]

答:(1)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划分

依照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主体可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政治权力、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权力、封建主阶级的政治权力、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2)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组织类型划分

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组织类型差异,政治权力主要可以划分为社会公共权力和执政党权力。

①社会公共权力是全社会范围内的政治权力,它是以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即社会共同利益为基础的。

②执政党权力是特定阶级或者阶层的政治组织的政治权力,其形成的基础是特定阶级和阶层的共同利益。(3)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层级划分

特定政治权力主体内部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这一角度,可以把政治权力分为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

①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

a.中央权力是特定政治权力主体内部最高层次上的权力,是同一政治权力中的核心部分。

b.地方权力是特定政治权力主体体系内部次级层次上的权力,是按照政治地域的划分而形成的权力,地方权力一般是以特定政治地域的共同利益为基础的。

②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

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是在相互对应关系中形成的,一般说来上级权力层次高于下级权力,作用范围大于下级权力并处于对下级权力的统率和领导地位上,而下级权力则正好相反。(4)按照政治权力的功能划分

不同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力有不同的功能。政治学中的政治权力功能类型通常是指社会公共权力的功能类型,按其不同功能,社会公共权力大体上可以分为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和司法权。

①立法权是指社会公共权力中制定、修改或废止法规、法案的权力,其本质是集中社会全体成员或统治阶级全体成员意志和利益要求,形成共同利益和共同意志的权力,它在社会公共权力中具有首要的地位,其运行的主导价值是民主。

②行政权是指社会公共权力中实施法案、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的权力,其本质是执行社会全体成员或统治阶级全体成员共同利益和意志要求的权力,其功能在于对立法的执行权,其运行的主导价值是效率。

③监察权是社会公共权力中监督、检举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其本质是特定的监督权,是专门监督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力。宗旨是防止国家公职人员失职、渎职和滥用公共权力,约束公职人员的权力行为和职务行为,惩治公职人员的逾矩行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维护政治秩序,实现政治清明和公职人员清廉,进而调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④司法权是指社会公共权力依照法定程序,以审判的形式将相关法律运用于具体案件的权力。其本质是维护社会全体成员或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利益和意志要求的权力,其运行的主导价值是公正。

7政党与一般政治团体的区别。[郑州大学2019年研;首都师大2014年研]

答: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治团体是指有组织地去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政党与一般政治团体主要有如下区别:(1)政治目标不同

政党的主要政治目标是从事政治活动、掌握政权,具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意图,政党参与政治活动的主要目标和目的是参与、夺取和巩固政权;而一般政治团体虽具有政治性但缺乏系统的政治纲领,它进行政治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所代表的群众利益,而不是夺取国家政权。这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团体的根本标志。(2)所代表的利益范围大小不同

政党要取得和巩固政权,除代表本阶级、阶层的利益以外,还要兼顾反映社会其他方面的利益,它所代表的利益较为广泛;而一般政治团体所代表的则是自己群众的利益,较为狭窄。(3)组织的严密性不同

政党的组织要比一般政治团体严格、严密。政党的成员是本党党员,政党有其严格的政治纲领,纪律严明;而一般政治团体都是群众性组织,缺乏政治纲领,其成员组成也较为松散,缺乏严密的政治纪律。(4)功能和作用不同

政党与国家政权紧密相关,其主要作用在于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进而实现本阶级的利益;而一般政治团体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改等来实现所代表的群众利益。

8政治参与的类型和作用。[四川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1)什么是政治参与?[华侨大学2018年研](2)简述政治参与的类型。[广西民大2015年研;东财2014年研](3)简述政治参与的意义。[海南大学2019年研]

答:(1)政治参与的类型

①根据公民对于政治参与的行为形态,划分为自动参与、动员参与和消极参与三类。

a.自动参与。公民基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自觉地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行为。

b.动员参与。公民因受他人鼓动或响应政府号召而发生的影响政治过程的活动。

c.消极参与。公民出于自觉或不自觉的原因而对政治问题漠不关心或对政治活动采取消极行为。

②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不同民主政治形态,划分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两种类型。

a.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同资本主义民主制密不可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一些表面平等、自由的原则就运用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公民政治参与的表层设施和机制。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供了表达享有政治权利的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一定政治形式。(2)政治参与的作用

①政治作用

a.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以其政治权利和资格,通过影响政治权力及其作用,最终实现其利益的重要方式。政治参与是公民与政治权力发生联系的最直接和主要的方式,它必然影响到利益的分配。

b.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政治参与是以公民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为其心理条件的。对国家的认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对政治统治的承认,也就是对政治统治合法性的认可。

c.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管理的民主化。政治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内容就是公民对于政治管理过程的参与和对于政治管理主体的制约。公民通过政治参与,表达自己对公共利益和共同利益分配的意愿和选择,政府也由此不断获得有关信息。

d.政治参与影响政治文化的发展。政治文化包含着公民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意识。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提高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政治体制的宽容精神。公民还可通过政治参与成长为更具民主观念和民主能力的公民。此外,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还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和价值。

e.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政治稳定。政治参与并不总是与政治稳定成正比关系。它可以增强政治稳定,也可以破坏政治稳定。

②社会作用

a.政治参与影响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们表达利益要求的过程,它可以使得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以符合公民的愿望和需求的方式加以制定。不平等和挫折感既是政治参与的动力,又是政治参与需要克服的问题。

b.政治参与影响经济发展。判断政治参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根据政治参与的内容及其所处的历史条件。公民参与的成本-效益选择,可以影响到经济政策中的资源配置与社会效果,决策中的选择与结果直接挂钩,会迫使公职人员的政策行为合乎经济效益的原则。换言之,带有支持性的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

c.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流动和自治。政治参与通过和社会流动的相互关系而影响社会流动,它通过为社会流动争取机会如教育、谋职、迁居等来对社会流动发生作用;政治参与还影响到社会自治。公民通过参与基层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而直接作用于社会自治组织,促进社会自治制度的发展。

d.政治参与影响历史发展。作为政治民主的重要内容,政治参与可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从总的历史作用看,政治参与在人们既能管理社会政治事务又不能充分管理社会政治事务的时代,推动着社会能力从“不能”向“能够”状态的转变。

9简述当代中国在政治发展道路上需要注意的问题。[电子科大2014年研]

答:当代中国在政治发展道路上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保持政治稳定

①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政治发展的一种结果。

②政治稳定要求政府面对来自社会环境的压力,运用自身的调节手段,在解决社会矛盾和危机过程中有效地化解社会张力,消除不安定因素,防止动乱,保持原来的基本政治结构和基本性质,维持政治生活的秩序和连续性。

③政治稳定表现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策的稳定,政治权力配置有效,政治体制运作正常,社会有序,政局稳定,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较强,政府能妥善协调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冲突等。

④社会主义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在于政府是否能解决经济、政治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政治生活的参与要求。(2)维护中央权威

①维护中央权威,是指维护中国共产党、国务院在整个国家政治体系中的权威地位,全国各族人民、各地方自觉地服从中央,体现中央权力和威信的统一。

②中央作为国家整体利益的代表,行使着国家职能,能否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合法性权威组织经济发展,推动经济改革和社会整合,是一国现代化成败的关键。

③中央享有权威,是政治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④维护中央权威,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的需要。要善于从大局出发,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纪律与自由、原则性和创造性、局部与整体等关系。(3)反对政治腐败

①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某些很严重的政治腐败现象。

②腐败现象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降低了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破坏了党群关系、政民关系,使改革增加了困难和成本,阻碍了市场经济体系的顺利建立,扭曲了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导致社会不公,影响了社会稳定,增加了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阻力。(4)改革政治体制

①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途径,它通过对旧的政治体制中不适于实现人民民主权利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符合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10简述改革与革命的异同点。[华侨大学2019年研]

相关试题:(1)应该如何理解(政治)革命与(政治)改良的关系?[广西民大2012年研](2)结合事例,论述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的关系。[论述题,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政治革命是指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的关系具体从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加以概述,具体内容如下:(1)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的联系

①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的两种基本形态和方式。

②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都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特别是社会利益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更新了政治体系。

④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变革了政治文化,同时也促进了政治文化的发展。

⑤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都是为了实现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对政治关系采取的相应的变革和调整。

⑥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都促进了社会发展。(2)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

a.政治革命发端于社会利益关系的矛盾对抗性,发生于社会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重大变化,其核心问题和政治特征是政治权力的变易。

b.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②特征不同

a.政治革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是社会发展的剧烈震荡,其过程呈现短暂和急剧性;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

b.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在革命过程中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加入;政治改革是统治阶层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有计划有步骤对政治关系的调整,是以政治领导层为主体的政治活动。

c.政治革命是在利益对立的基础上发生的,关系到政治权力的变更和夺取,是政治权力的对抗和角逐;政治改革是在不破坏既有的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上,对政治权利关系和政治权力关系的调整。

d.政治革命是以推翻既有统治阶级为目标,是急剧的社会转变,它往往与暴力相联系,以暴力的方式进行;政治改革是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关系的有计划的调适,这种调适基本上是以非暴力的和平的方式展开的。

③目的不同

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实现政治权力的变更;政治改革的目的是对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它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

④在政治关系中的作用不同

政治革命是政治关系的质变方式,其特征是政治权力的变更和移易;政治改革是政治关系的量变方式,其特征是社会政治的演进和完善。

11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如何?[中山大学2017年研]

答:法治是实现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方式,其核心内容是以特定的规范、准则来强制规定社会成员的行为和行为方式。民主以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同时法治也是民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民主与法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如下:(1)政治民主以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

①法治承认民主政治的原则、规范,使之法律化、制度化,从而使民主具有最高权威性。

②法治规定了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和范围,从而使公民明确自己实际享有的权利。

③法治规定了实现民主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从而为社会政治成员提供了按照民主政治行为的基本准则。

④法治为民主政治提供了保障措施。法律以国家机器为后盾,在民主政治中,它以强制力保障着民主政治的正常实行,而惩罚违反民主政治原则的行为。(2)民主政治中的法治又必须以民主政治作为基础和内容

①法律必须以维护公民的利益而不是个别权势者的利益为取向。

②法律原则和具体规定必须由全体人民通过一定程序来制定和确认,而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④法律裁决只能由民主程序产生的司法机关作出。

三、论述题

1马克思一方面说国家是“共同委员会”,一方面说国家有相对自主性,如何理解,其起源和影响何在?[北大2019年研]

答:(1)国家是“共同委员会”

①马克思认为,在现代大工业建立之后,资产阶级最终在现代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立的统治地位,把国家变成管理整个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这说明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专政。

②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定义

国家是指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2)国家有相对自主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阶级统治的国家都具有相对自主性:在社会冲突尖锐的时刻,国家具有凌驾于社会各阶级之上的高度自主性;国家的行为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又反映了被统治阶级的利益,此时的国家俨然是全民的代表。

①国家相对自主性伴随着国家始终。

a.国家与社会的分离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逻辑起点,国家的相对自主性也是在国家与社会二元分化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上展开的。这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能够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之内,这种力量就是国家自主性的体现。

b.这种自主性既相对社会所有阶级,因为国家照例是“强大的、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同时,这种自主性又相对于统治阶级,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它必须在某些方面采取独立、甚至损害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

②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对立是国家自主性存在的根源。

利益冲突导致了国家的产生,也使得国家的相对自主性成为必要。“统治阶级作为一种特殊利益的存在,必然与社会共同利益、与被统治阶级利益产生矛盾;作为一种共同利益,又与统治阶级内部的个人和集团的特殊利益产生矛盾,正是这种利益之间的张力使得国家作为一种相对自主的存在成为必然。”(3)国家的相对自主性,归根到底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是阶级性的表现而已。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在阶级国家,国家的自主性无论如何自主,必然会从属于其阶级性,这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2试分析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哪里,内涵是什么,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区别有哪些。[南京师大2019年研]

答: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新型政党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1)新在哪里

①新在更加真实、广泛、持久的代表性。中国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

②新在团结奋斗而不是恶性竞争的政党关系。中国并不是只有中国共产党这一个政党,还存在着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而中国的政党制度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

③新在决策更加民主高效的制度体系。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2)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涵

①共产党在中国各政党中处于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这种领导主要是靠正确的政治主张和自身模范行为,并通过平等协商来实现的。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各自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②各政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的行动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共同的奋斗目标。

③在国家政权中,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④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实行政治协商、互相监督

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不论政党大小都有平等的发言权,既尊重多数人的共同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互相监督即政党之间实行民主监督,而首先是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

⑤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各政党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护宪法实施的职责。(3)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区别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处于领导地位。因此与西方多党制相比,其根本区别在于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协商合作、相互监督的关系。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中的那种相互倾轧、相互拆台的政治竞争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在各种利益关系具有可协调性的基础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建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各民主党派相互之间是以协商合作的方式展开政治活动的。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又存在着相互监督的关系,这种监督的基本准绳就在于各自的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得到合理协调和实行。

③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可以克服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的缺陷,避免力量相互抵消。西方的多党制,即使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政党共同组阁,但由于各政党的利益冲突,这种联合缺乏稳定性,不利于社会稳定。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中,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多党合作中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一党专政,不是一党治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它与西方多党制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关系根本不同;与西方在朝党和在野党的相互倾轧关系根本不同;与西方多党制搞的相互攻击、尔虞我诈根本不同。这种政治制度不存在着“倒阁”现象,从而有利于保持政局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祖国繁荣昌盛。

3分析政治参与的作用,结合我国国情,谈谈我国的政治参与与西方有何明显不同的特征。[中国政法2010年研]

答:(1)政治参与的作用

①政治作用

a.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以其政治权利和资格,通过影响政治权力及其作用,最终实现其利益的重要方式。政治参与是公民与政治权力发生联系的最直接和主要的方式,它必然影响到利益的分配。

b.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政治参与是以公民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为其心理条件的。对国家的认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对政治统治的承认,也就是对政治统治合法性的认可。

c.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管理的民主化。政治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内容就是公民对于政治管理过程的参与和对于政治管理主体的制约。公民通过政治参与,表达自己对公共利益和共同利益分配的意愿和选择,政府也由此不断获得有关信息。

d.政治参与影响政治文化的发展。政治文化包含着公民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意识。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提高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政治体制的宽容精神。公民还可通过政治参与成长为更具民主观念和民主能力的公民。此外,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还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和价值。

e.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政治稳定。政治参与并不总是与政治稳定成正比关系。它可以增强政治稳定,也可以破坏政治稳定。

②社会作用

a.政治参与影响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们表达利益要求的过程,它可以使得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以符合公民的愿望和需求的方式加以制定。不平等和挫折感既是政治参与的动力,又是政治参与需要克服的问题。

b.政治参与影响经济发展。判断政治参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根据政治参与的内容及其所处的历史条件。公民参与的成本-效益选择,可以影响到经济政策中的资源配置与社会效果,决策中的选择与结果直接挂钩,会迫使公职人员的政策行为合乎经济效益的原则。换言之,带有支持性的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

c.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流动和自治。政治参与通过和社会流动的相互关系而影响社会流动,它通过为社会流动争取机会如教育、谋职、迁居等来对社会流动发生作用;政治参与还影响到社会自治。公民通过参与基层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而直接作用于社会自治组织,促进社会自治制度的发展。

d.政治参与影响历史发展。作为政治民主的重要内容,政治参与可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从总的历史作用看,政治参与在人们既能管理社会政治事务又不能充分管理社会政治事务的时代,推动着社会能力从“不能”向“能够”状态的转变。(2)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中期,随着利益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国利益分化呈现出群体化、集团化趋势,新的利益群体、阶级阶层正在形成之中,各个利益群体、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矛盾激烈化,引发并促进了中国各个利益群体和阶级阶层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我国的政治参与与西方存在着明显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①政治参与是各个阶级阶层共同的政治愿望

在中国,政治参与已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动员型政治参与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公民自主型政治参与时期。进入21世纪,政治参与已经成为中国各个阶级阶层共同的愿望、呼声和政治行为诉求。

②我国产业工人、农民、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特点

a.产业工人政治参与的特点主要有:个体参与与集体参与相结合,以集体性参与为主;原始的反抗方式和现代的政治参与方式同时出现;制度化形式与非制度化形式相结合;合法的形式与极端的形式并用,但以合法的形式为主。

b.农民政治参与的特点主要有:从经济利益的参与扩展到政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