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高产栽培与加工技术(新农村书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05:07:46

点击下载

作者:姚明华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辣椒高产栽培与加工技术(新农村书屋)

辣椒高产栽培与加工技术(新农村书屋)试读:

前言

辣椒是我国主要蔬菜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以其果实特有的色泽、辣味、香味和丰富的维生素C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蔬菜作物。它既可鲜食、腌制、干制、加工,也可入药,是提炼辣椒油、辣椒红素和辣椒素的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食疗保健作用,在中南美、欧洲、亚洲等地区被广泛栽培。辣椒是冬季南菜北运、夏秋季北种南销的主要蔬菜。其销售空间大,市场前景广阔,是广大菜农喜欢种植的高效蔬菜之一,在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辣椒的生产水平,我们编写了《辣椒高产栽培与加工技术》一书。本书在介绍辣椒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辣椒优良品种及主要栽培茬次安排、辣椒育苗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辣椒大棚、地膜、越夏、延秋、日光温室、高山、无土栽培技术,以及辣椒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辣椒生育异常及其诊断技术,辣椒高效茬口安排及间套作模式,辣椒的贮藏、运输和加工技术。

在编写本书时,力求内容全面,语言通俗易懂,技术实用,可操作性强。参阅了大量的书刊资料,并引用和摘录了某些内容,在此也向原作者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还感谢敖立万研究员对本书编写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过程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07年1月

一、概述

辣椒又名番椒、海椒、辣子、辣茄等,属茄科,为茄果类蔬菜。它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于明朝末年传入我国。早在16世纪后期高濂撰写的《草花谱》中已有记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现在,辣椒在世界温带、热带地区均有种植。主要产地是印度,尤其是德干半岛的中南部最盛。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种质资源丰富。由于我国环境条件适合辣椒生长,所以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西南、西北地区及湖南等省多喜爱种植辣味强的品种;华中、华东等省则倾向微辣的品种;东北、华北、华南地区以及各大城市选择半辣或甜椒品种。

辣椒喜温暖潮湿、昼夜温差大的气候,适宜肥沃疏松的土壤,既喜温怕热,怕冷忌霜,又不抗干旱,不耐水涝。在保护地栽培中,只有努力创造这些栽培条件,才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从当前各地的生产实践上看,发展保护地辣椒栽培是一条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辣椒产量高,生长期长,从初夏到初霜来临之前都可采收,特别是海拔在1 000~1 400米的高山地区种植辣椒更是解决“秋淡”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辣椒不仅广泛种植于露地,而且保护地生产面积也正在不断扩大。温室、塑料大棚、塑料小棚、地膜覆盖等各种栽培方式,提早了辣椒的供应期,提高了经济效益。由于辣椒较耐贮运,近年在广东、海南等地区大面积发展甜椒和辣椒商品菜基地,于秋冬季种植,运销南北方,以满足这些地区各大城市冬季甜椒、辣椒的需求。但有些地区由于选用品种不当及病毒病危害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因此,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抗病品种,努力创造适合辣椒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环境条件,是取得丰产的关键。

辣椒包括甜椒和辣椒,在果实未变红前采收又称青椒。根据辣椒的辣味程度,可将辣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带有辣味的辣椒,另一类是不带辣味的甜椒,还有一类是微辣型的辣椒。辣椒中的辛辣气味,16273是由于辣椒果实组织中含有一种辣椒素(CHNO),辣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该品种的辣味程度,多数辣椒品种的辣椒素含量在0.2%~0.5%之间。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的含量多少因品种不同差异极大,与果实的成熟度也有关。一般是大型果含量少,小型果含量多;幼嫩时含量少,成熟期含量多。同时与果实发育时期的环境有关,在高温和强日照下发育的果实辣椒素含量较高。果实中的不同部位的辣椒素含量也有差异,其中以胎座和隔膜中的含量较多,果皮中含量较少,种子中含量更少。一般大果型品种如灯笼椒类型,几乎无辣味,故称甜椒;而小果型的品种如尖辣椒、朝天椒、线椒等,辣味很浓。作为调味用的红干椒,要求有较高的茄红素及辣椒素含量。辣椒中的辣味素能刺激食欲,促进血液循环,干辣椒还富含维生素A,所以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辣椒可以食用青果,也可食用红熟果,所以,采收期并不十分严格。辣椒果实未熟时为绿色,成熟后为红色,也有少数品种成熟后为黄色。辣椒果实除有辛辣味可作调味之外,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C含量居蔬菜之首位。由于品种及熟度的不同,维生素C含量差异很大。辣椒比甜椒含量高,成熟果比未熟果高2~3倍。

辣椒是营养丰富的一种蔬菜,每百克食用部分(鲜重)含碳水化合物4.5~6.0克,淀粉4.2克,胡萝卜素0.73~1.56克,尼克酸0.3毫克,蛋白质1.2~2.0克,钠2.0克,纤维2.0克,脂类0.4克,钙1.0~12毫克,磷28毫克,铁0.4~0.5毫克,维生素A 11.2~24毫克,维生素C 73~342毫克,糖分4.0克,而且都是单糖,容易被肠胃吸收。

辣椒主要以其果实供食,可以生食,而且生食的营养价值较高。辣椒也可炒食,还可腌制和干贮,也可以加工成辣椒粉、辣椒酱、辣椒油和辣椒罐头等。食用辣椒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开胃健脾,驱寒发汗,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防治胃肠病、关节炎、心脏病、脑血栓等。

二、辣椒的特征特性

(一)形态特征

(1)根:辣椒属浅根性植物,根比较细弱,吸收根少,木栓化程度也高,因而恢复能力弱。它与茄子和番茄比,根系最弱。主根长出后分杈,称为一级侧根,一级侧根再分杈,形成二级侧根,如此不断分杈,形成根系。通常在距离根端1毫米左右处有一段1~2厘米长的根毛区,上面密生根毛。根毛寿命只有几天,但因密度大,吸水力强,所以能大大增加根系的活跃吸收面积,提高吸收及合成功能。

主根上粗下细,在疏松的土壤里一般可入土层40~50厘米。移栽的辣椒由于主根被切断,生长受到抑制,深度一般为25~30厘米。随着主根的生长,不断形成侧根。侧根发生早而多,主要分布在5~20厘米深处,侧根一般长30~40厘米。(2)茎:辣椒茎直立,基部木质化,较坚韧。茎高30~150厘米,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辣椒茎的分枝性、开展度和直立性因品种而异。早熟品种一般长势弱,分枝较多,节间较短,开展度大。晚熟品种一般长势强,分枝较少,节间较长,开展度小。

茎(第一果实以下的主枝)上的每一个叶腋都有腋芽,并可萌发出枝条,这些枝条称为“抱脚枝”。矮生的早熟品种生长势弱,腋芽萌发时间早而多,“抱脚枝”上所结第一果实与“四门椒”同期,有利于增加早期产量,一般予以保留。晚熟品种的“抱脚枝”萌发迟,经济价值不大,一般均打除。茎以上的分枝一般为2杈分枝,少数为3杈分枝,它们继续分杈发育成为骨干枝。按辣椒的分枝习性,分枝应呈几何级数增加,呈对称式上升。但实际上往往一强一弱,结果形成若干个“之”字形的枝臂,一个枝臂上的节数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可达20个左右。(3)叶:辣椒的叶分子叶和真叶。幼苗出土后最早出现的两片扁长形的叶称为子叶,以后生出的叶称为真叶。子叶展开初期呈浅黄色,以后逐渐变成绿色。在真叶出现以前,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子叶生长好坏取决于种子本身的质量和栽培条件。种子发育不充实可使子叶瘦弱畸形。辣椒叶片的长势和色泽,可作为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指标。

辣椒的真叶为单叶、互生,卵圆形、披针形或椭圆形全缘,先端尖,叶面光滑,微具光泽。叶色因品种不同而有深浅之别。一般大果型品种叶片较大、微圆短;小果型品种叶片较小、微长。(4)花:辣椒为雌雄同花,自交授粉结实,但约有10%的异交率,品种间差异较大。故辣椒采种时,应注意隔离,一般不少于500米。早熟品种一般长出7~8片叶时,出现第1个花蕾,有的早至4~6片叶。中晚熟品种11~14片叶时才现蕾。第1朵花所结的果叫“门椒”。此后,按2、4、8、16这样的几何级数增加,第2层花坐的果称“对椒”,第3层花坐的果称“四门斗”,第4层花坐的果称“八面风”,再上一层称“满天星”。然而生产中辣椒的分枝、开花、坐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气候因素外,主要是土壤水分和营养状况,这是辣椒栽培技术上的一大难题。(5)果实:辣椒果实为浆果,由子房发育而成,为真果。果实形状有扁柿形、长灯笼形、方灯笼形、长羊角形、长锥形、短锥形、长指形、短指形、樱桃形等多种形状。小的只有几克,大的可达400~500克。食用部分为果皮。果皮与胎座之间是一个空腔,由隔膜连着胎座,把空腔分为2~4室。辣椒自授粉到果实充分膨大达到绿熟期,需25~30天,到红熟期需要45~50天,甚至60天。果实的发育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此时茎叶的生长要受到抑制,所以辣椒果实要适时采摘以促进茎叶不断抽生。(6)种子:辣椒种子着生于果实的胎座上。成熟种子呈短肾形,扁平,浅黄色,有光泽,采种或保存不当时为黄褐色。种皮有粗糙的网纹,较厚,因而不及茄子种皮光滑,不如番茄种子好发芽。辣椒种子的大小、轻重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中等大小的种子千粒重6~7克。经充分干燥后的种子,如果密封包装在-4℃条件下贮存10年,发芽率可达76%;室温下密封包装贮存5~7年,发芽率可达50%~70%。室温下不密闭包装贮存2~3年,发芽率仍可达70%。我国南方气温高,湿度大,一般贮藏条件下的种子寿命要短一些,必须加以注意。

(二)生长发育

1.发芽期

辣椒生育初为发芽期,从种子发芽到第1片真叶出现(破心)。辣椒种子的贮藏物质分布于胚乳中。整个胚(胚根、胚芽、子叶)被胚乳所包围。发芽时最初胚根开始生长,而子叶仍停留在种子中从胚乳吸取贮藏营养物质,进而弯曲的下胚轴开始生长,穿过覆土层把子叶带到地表上。在正常温度条件下,经催芽播种后一般5~8天出土。出土后15天左右出现第1片真叶。

发芽期是否顺利主要决定于温度、湿度、通气条件及覆土厚度等。在同样条件下,个体之间发芽速度的差异主要与种子质量有关。较大而均匀充实的种子能产生较早的整齐一致的幼苗,而早出现的幼苗其生长势强,具有较好的生产效果,在辣椒育苗播种时,必须注意这一特点。2.幼苗期

从第1片真叶出现到花蕾显露为幼苗期。幼苗期长短会因育苗方式和管理水平不同而有差异:一般阳畦育苗其日历苗龄为70~90天,温床或温室育苗多为60~70天,温度适宜条件下不分苗时仅为40~50天。但是在实际生产上,冬季育苗时,南北方都有日历苗龄在110天左右、有的甚至150天以上的做法。虽然辣椒种子较小,贮藏的营养物质不多,但完成从异养生长到自养生长的转变比较快。主要原因是辣椒发芽后根系的迅速生长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种子发芽后,最初根系生长占较大优势,这种现象尤其在早熟品种中表现更为突出。

辣椒幼苗期经历两个不同的阶段。真叶3~4片,即花芽分化前为基本营养生长阶段,这阶段的营养生长为花芽分化及进一步营养生长打下基础。同时子叶与展开的真叶所形成的成花激素,对辣椒花芽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子叶大小及质量直接影响第一花序分化的早晚,而真叶叶面积大小及质量则影响花芽的质量。所以培育肥厚、深绿色的子叶及较大的真叶面积是培育壮苗所不可忽视的基础。

为了扩大幼苗的营养面积而进行的分苗移栽应在花芽分化前进行,这样不仅可以使根系免受伤害,早恢复,同时也不影响花芽分化的进行,一旦分苗缓苗后植株即开始花芽分化。

当播种后35~40天,幼苗3~4片真叶时,花芽开始分化,进入幼苗期的第2个阶段,即花芽分化及发育阶段。这时幼苗及根系的相对生长率显著下降,表现出生殖发育对营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因生长中心的转移各器官生长的激烈调整。但是,上述的变化很快地会得到恢复,恢复的快慢及恢复程度与育苗条件有关。从这时开始,辣椒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将同时进行,而且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当然幼苗的根系发育和叶面积大小都与花芽分化及发育有关,但茎粗与花芽分化的关系更为密切,更能说明营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

创造良好条件,防止幼苗徒长和老化,保证幼苗健壮地生长及花芽的正常分化及发育是这阶段栽培管理的主要任务。3.开花着果期

从第1花穗显露到门椒坐住为开花期,历时较短,仅为20~30天。辣椒是连续开花和结果的作物,这里所指的开花着果期指的是门椒花出现大蕾至着果的一个不长的阶段。虽然时间不长,但却是辣椒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过渡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等发展的转折时期,直接关系到产品器官的形成及产量,特别是早期产量。

辣椒花芽分化大约在小苗长有4片真叶、茎粗0.15~0.2厘米时开始的。生产上为避免分苗伤根影响花芽分化,多强调在三叶或三叶一心前进行。有人观察,当植株长有11片真叶时,花芽已形成28个。适于花芽分化的温度是24℃。温度适宜时花芽分化早,着生节位低,开花也早。温度过高时花芽素质差,温度过低或苗床施用钾肥多时花数少,着生节位也高。自然日照比长日照下形成花芽快,花数多,花的素质好,坐果率亦高。辣椒开始花芽分化后,单纯营养生长期即告结束,从而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在这阶段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表现比较突出。从地上部分生长来看,若营养生长过旺,甚至疯长,必然引起开花结果的延迟甚至落花落果(在保护地栽培中尤应注意)。反之如果在定植后管理不善特别是控苗不当,又容易出现植株发育缓慢,产量不高。促进早发根,注意保花保果是这阶段栽培管理的主要任务。以后各节既形成花芽,同时发生分枝、开花和结果,结果数明显增多。在陆续分枝、开花、结果、采收的同时,植株发育成灌木状。当主茎长有一定叶片时,生长点变成花蕾,从其下2~3个叶腋中抽生出2~3个侧枝,侧枝顶端再形成花蕾,从其下再抽生出2~3个侧枝,如此下去,便形成了以第1花为中心,成同心圆一层层地向外增加开花数,同一圆上的花大致在同—日开放。不过,当结果进到上层时,由于再发侧枝的强弱不一,所以,虽属同一日开花或同花龄的花,开花数多少是不一样的。由于栽培中采取整枝、引枝等举措,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这一趋势。4.结果期

从门椒坐住果到结果结束都属于这一时期,此期开花和结果是交替进行的。这一时期果、秧同时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始终存在,营养生长与果实生长的高峰相继周期性地出现,而且坐果也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进入结果期,正在生长着的果实对茎叶生长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影响尤为明显。结实对生殖生长的影响是:当植株结果数增加时,新开花的质量就要降低,结实率下降。如果将果实摘除,减少单株上果实数或缩短果实生长期,花的质量就会提高,开花数和结实率可恢复正常。单株结果负担量多少,决定着花素质的好坏,花素质的好坏又决定着下一轮单株结果负担量的大小,这样就形成了结果呈周期性波动。这个变化周期的波峰和波谷,大体在结果期1个月出现1次。结果负担量的波峰和波谷恰恰和坐果率的波谷和波峰相反,而开花的波峰和波谷,比结果负担量的波峰和波谷要稍提早一些,是在结果负担量达到最大之前变得最大,以后则显出变小的趋势。

在栽培管理中,日照强度和氮素浓度对结果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很大。氮浓度大,日照不良时,波峰显得要低,波峰和波谷的高差则变得很小。在辣椒生长前期,即结果前要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茎叶生长。开始结果后,则要根据植株的营养生长状况决定采收期。结果初期,由于植株营养体较小,适时早摘果对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增加开花数和提高结实率有着重要意义。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辣椒属喜温蔬菜。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成为多年生植物,在我国一般为一年生作物栽培。除海南省及广东省南部地区辣椒可以露地越冬栽培外,其他地区冬季都要枯死。如果加以保护越冬,到第2年也可重新生枝抽芽、开花结果,但其生长势及产量较低。1.温度

辣椒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温度超过35℃或低于10℃都不能较好地发芽。25℃时发芽需4~5天,15℃时需10~15天,12℃时需20天以上,10℃以下则难以发芽或停止发芽。辣椒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白天保持20~25℃;夜温以15~18℃为宜,这样能使幼苗缓慢健壮生长。茎叶生长发育适温白天27℃左右,夜温20℃左右。在此温度条件下,茎叶生长健壮,既不会因温度太低而生长缓慢,也不致因温度太高使枝叶生长过旺而影响开花结果。温度低于15℃时,植株生长缓慢,难以授粉,易引起落花、落果;高于35℃,花器发育不全或柱头干枯不能受精而落花,即使受精,果实也不能正常发育而干萎,低于5℃则植株完全死亡。

辣椒在生长发育时期适宜的昼夜温差为6~10℃,以白天26~27℃、夜间16~20℃比较合适。就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而言,苗期白天温度可达30℃,以加速出苗生长,夜间保持较低的温度(15~20℃)以防秧苗徒长;15℃以下的温度花芽分化受到抑制,20℃时开始花芽分化,需10~15天;授粉结果以20~25℃的温度较适宜,低于15℃或高于30℃则授粉结果率下降。因此,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因春雨低温而落花,又因夏季持续高温开花多而结果少。2.光照

辣椒在理论上属于短日照作物,但生产中可视为中光性作物,只要温度适宜、营养条件好,在光照长或光照短的条件下都能开花、结果。

辣椒对光照的要求因生育期而不同。种子在黑暗条件下容易发芽,而幼苗生长则需要良好的光照条件。辣椒的育苗时期一般多在10月份至翌年3月份,此期的光照强度较弱,常常达不到辣椒的光饱和点。弱光时,幼苗节间伸长,含水量增加,叶薄色淡,抗性差;强光时,幼苗节间短,茎粗,叶厚、色深,抗性也强。幼苗移植以后茎叶的生长发育与日照强度密切相关。从全年看,4—10月份日照较强。辣椒的光饱和点约为3万勒克斯,较其他果菜类低,较耐弱光。过强的光照不但不能提高它的同化率,而且会因强光伴随高温而影响它的生长发育。因此,在此期间稍降低日照强度反会促进茎叶的生长,枝叶旺盛,叶面积变大,结果数增多,果实发育也好。在不少地区经常采用辣椒和玉米或架豆间作的方式,对辣椒适当遮阴可获得高产。但光照降低太多,就会降低同化作用,茎叶发育不良,影响产量。辣椒开花坐果如遇连阴雨天,光照减弱,开花数会减少,而且由于花的素质不好,结实率降低,果实膨大的速度也慢。3.水分

辣椒是茄果类蔬菜中最耐旱的一种,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尤其是小果型辣椒品种比大果型的甜椒更为耐旱,即使在无灌溉条件下也能开花、结果,虽然产量较低,但仍可有一定收成。大果型品种耐旱能力较弱,水分供应不足常引起落花落果,有果亦难以肥大。

辣椒在各个生育期的需水量不同。种子发芽需要吸收一定量的水分。但种子的种皮较厚,吸水慢,所以催芽前先要浸泡种子,使其充分吸水,促进发芽。幼苗期植株尚小,需水不多,此时又值冬季温度低,如果土壤水分过多,根系发育不良,植株徒长纤弱。移栽后,植株生长量大,需水量随之增加,但仍要适当控制水分,以利地下部根系伸展发育,控制地上部枝叶徒长。初花期,需水量增加。特别是果实膨大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水分供应不足,果实膨大慢,果面皱缩、弯曲、色泽暗淡,甚至降低产量和质量。所以在此期间供给足够的水分,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空气湿度对辣椒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一般空气湿度为60%~80%时生长良好,坐果率高。湿度过高有碍授粉,引起落花,诱发病害。辣椒在各个生育时期都要求足够的土壤水分,幼苗期,空气湿度过大,容易引起病害。初花期湿度过大会造成落花;盛花期空气过于干燥,也会造成落花落果。4.空气

辣椒的种子和根系对空气要求较高,种子在发芽过程中,浸种时间过长、内种皮吸水过多、催芽时供氧不足、播种后床土板结,都会使萌动的种子因缺氧而死亡。

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辣椒根系产生毒害作用,使根系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因此,辣椒要求土壤有良好的通透性。5.土壤

辣椒对土壤的选择并不严格,各类土壤都可以栽植,但要品种适宜才能获得预期效果。湖北土质黏重、肥水条件较差的缓坡红壤土,只宜栽植耐旱、耐瘠的线形椒。土质疏松、肥水条件较好的河岸(或湖区)沙质壤土栽植大果型品种能够获得果实大、产量高的效果。面积广大的水稻田土,宜于种植中等果型的牛角椒品种,利于稳产、保收。

辣椒对土壤的酸碱性反应敏感,在中性或弱酸性(pH值6.5~7.5)的土壤上生长良好。

应选择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背风向阳、能灌能排的地块,深翻35~40厘米。因为辣椒的根群大多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表土层中,耕作太浅,根系无法向下伸展,而且肥料也容易流失。6.营养

辣椒对氮、磷、钾肥料均有较高的要求,此外还需要吸收钙、镁、铁、硼、钼、锰等多种微量元素。足够的氮肥是辣椒生长结果所必需的。氮肥不足则植株矮、叶子小、分枝少、果实小。但是,偏施氮肥、缺乏磷肥和钾肥则易使植株徒长,并易感染病害。施用磷肥能促进辣椒根系发育并提早开花,提早结果。钾肥能促进辣椒茎秆健壮和果实的膨大。

辣椒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对氮、磷、钾三要素肥料均有较高的要求。在各个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肥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差别。幼苗期植株幼小,需肥量少,但肥料质量要好,需要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和一定比例的磷、钾肥,尤其是磷肥。辣椒在幼苗期就进行花芽分化,氮和磷肥对幼苗发育和花的形成都有显著的影响。磷不足,不但发育不良,而且花的形成迟缓,产生的花数也少,并形成不能结实的短柱花,因此苗期供给优质全面的肥料是夺取高产的关键。初花期,枝叶开始全面发育,需肥量不太多,可适当施些氮、磷肥,促进根系的发育。此期氮肥施用过多,植株容易发生徒长,推迟开花坐果,而且枝叶嫩弱,易感各种病害。初花后对氮肥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盛花坐果期对氮、磷、钾肥的需求量较大,氮肥供枝叶发育,磷肥、钾肥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和果实膨大以及增加果实的色泽。辣椒的辛辣味受氮、磷、钾肥含量比例的影响。氮肥多,磷、钾肥少时,辛辣味降低;氮肥少,而磷、钾多时,则辣味浓。因此,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适当掌握氮、磷、钾肥的比例,不但可以提高辣椒的产量,并可改善其品质。

辣椒为陆续成熟、多次采收的作物。在盛果期,一般每采收1次施1次肥,宜在采收前1~2天施用。对越夏延秋栽培的植株,多施氮肥可促进新生枝叶的抽生;磷、钾肥可使茎秆粗壮,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促进果实膨大。

三、辣椒优良品种

(一)辣椒的种类

辣椒按果形可以分为樱桃椒类、圆锥椒类、长角椒类、簇生椒类和灯笼椒类等五大类;目前普遍栽培的是灯笼椒类和长角椒类品种。按果实辣味,可分为甜椒类型、半(微)辣类型和辛辣类型三大类。根据成熟期的差异可将辣椒分为早熟、中熟、晚熟品种。(1)半(微)辣类型:多属于长角椒类或灯笼椒类,植株中等,稍开张,果多下垂,为长圆锥形至长角形,先端凹陷或尖,肉厚,味辣或微辣,作为炒食、腌食、酱食均可,适合多数人的口味。这类品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各地。(2)辛辣类型:植株较矮,枝条多,叶狭长,果实朝天簇生或斜生,细长呈羊角形或圆锥形,先端尖,果皮薄,种子多,嫩果绿色,老果红色或黄色,辣味浓。可加工成辣椒粉或干辣椒。分布地区较广,以西南、中南各省栽培面积最大。品种极丰富,如朝天椒、羊角椒等。(3)甜椒类型:属于灯笼椒类,植株粗壮高大,叶片肥厚,卵圆形。花大,白色,果柄短粗,果实大,呈现扁圆、椭圆、柿子形或灯笼形,顶端凹陷,果皮浓绿,有3~4条纵沟,老熟后果皮呈红色或黄色,肉厚,味甜,宜作鲜菜炒食。在华北、华东及东北等地区均有栽培。

(二)选择品种的原则

我国南北各地栽培辣椒比较普遍。近些年,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几乎都是杂交品种,它们的抗病性、丰产性、商品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有所长。作为商品生产,选择一个适宜的品种对生产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把选择品种的一些原则简单介绍如下:1.要充分考虑到消费群体的食用习惯

由于各地的消费习惯不同,人们对辣椒的果形、辣味程度、果实色泽、果肉厚度等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湖北、江西、江苏等地多数人喜欢大果型的微辣椒,形状是粗长马嘴,皮薄;东北、华北等地的人,喜欢大果型的甜味椒;但是,近些年,稍带微辣的尖椒越来越受到北方人的喜爱。但是同是微辣型的尖椒,在一些地方大羊角椒就比粗大牛角椒更受欢迎。而在东南沿海和港、澳地区,消费者更喜欢果肉厚、果个中等、光亮翠绿的甜味椒。所以生产者在选用品种时,必须注意到消费地大多数人的食用习惯。2.要正确对待品种的丰产性

辣椒的丰产性直接关系到生产者的收入,在农产品短缺的年代,生产者往往特别看重品种的丰产性。但当农产品基本满足之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辣椒商品质量,因此,生产者在选用品种时,首先必须注意到它的质量,然后再看它的产量表现,即要顺应潮流把辣椒生产从“产量效益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

选用品种还需要注意品种对栽培季节和栽培设施条件的适应性。有些品种在温室大棚里可能是个丰产的好品种,但是在露地栽培时产量可能就很低。同样,适于露地栽培的丰产品种,可能在保护地里由于植株长势过于旺盛,造成严重落花落果而大面积减产。同是在保护地里栽培辣椒时,比如早春茬、延秋茬,它们对品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必须因茬次而选用。另外,北方露地栽培的丰产品种,有的在南方地区可能因为不适应炎热多雨的条件而减产。所以,选用品种时这些方面都应该考虑周全。

在栽培辣椒时,有经验的农民往往使用上一年经过自己试种过的种子,同时把当年新买的种子进行小面积的试验,并妥善保存,这样可以避免大的失误。3.特别注意品种的抗病性

由于辣椒连作,辣椒的病害日趋严重。选用抗病性好的品种,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是进行无公害生产所要求的。辣椒的病害比较多,比如枯萎病、病毒病、青枯病、疫病、软腐病、疮痂病、日灼病等,到目前还没有1个品种兼抗这多种病害。应该说,不同的品种对上述病害的抗性是有明显差异的,必须根据不同栽培茬次发生的主导病害,选用对路品种。比如,塑料大中棚延秋栽培,其育苗时间正在炎热多雨的7月份,病毒病往往会导致栽培失败,因此必须选用抗病毒病能力强的品种。4.注意品种的耐热性和耐寒能力

在湖北各地,大棚和露地早春辣椒栽培,要选择耐冷性强和耐弱光的早熟品种;越夏和秋季栽培,要选择耐热性和抗病毒能力强的品种。由于湖北夏季炎热多雨,夏季来得快,往往造成叶片脱落,落花、落果,植株早衰。5.果实的耐贮和耐运输性

目前建立辣椒生产基地,实行专业化生产,有的炎夏南运,有的隆冬北运,都对品种的耐运输和耐贮藏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塑料大中棚的延秋辣椒,通常需要挂秧保鲜2个月以上,必须选用特别耐贮藏的品种;还有如湖北高山辣椒,采收后要装箱运输到全国各地,所选择品种的耐贮和耐运输性要强。6.栽培设施及栽培季节

保护地设施栽培要求早熟、耐低温、抗病、丰产的品种,宜选择与之相应的品种,如洛椒98A、楚椒808、福椒4号、湘早秀等品种;延秋后栽培及反季节栽培,宜选择耐热、抗病毒病、丰产性品种。

(三)辣椒优良品种

1.微辣型(1)洛椒98A:河南省洛阳市辣椒研究所选育的早熟、丰产兼用品种。株型较洛椒4号紧凑,但比洛椒早4号棵大。株高50厘米左右,开展度50~60厘米,分枝较少,主要靠两大主枝结果。比洛椒4号早5天左右,比洛椒早4号略晚,与湘研11号相当。9节左右显蕾,果实膨大速度快。坐果能力强,果大。纵径16~19厘米,肩径5~6厘米,肉厚0.3厘米,单果重80~100克,大者180克以上。在肥力水平高、适当稀植的情况下,单株可结果40个以上,株产可达3千克,商品性好。果色嫩绿,果皮光亮,质脆无渣,辣味较洛椒4号浓,较洛椒早4号淡,比较适中。一般亩产量3 500~4 000千克。

适宜长江流域大中城市郊区栽培。作早春保护地栽培。长江流域10月上中旬播种,保护地定植2—3月份,露地3月底至4月初定植,每亩栽4 000株。采用保护地设施栽培效果更佳。(2)洛椒早4号:河南省洛阳市辣椒研究所用早熟甜椒自交系和早熟大果型羊角椒自交系配制成的一代杂种。株高50~60厘米,开展度60厘米,生长势强。第1果着生于主茎9节。果牛角形、青绿色,果长16~18厘米,果粗4~5厘米。味微辣,风味好,单果重60~80克,最大果重120克。极早熟。前期结果集中,果实生长速度快,开花后25天左右即可采收。高抗病毒病。适于保护地早熟栽培和春夏季露地栽培。每亩产量3 500千克。

适宜长江流域大中城市郊区栽培。湖北地区大棚栽培,于10月中旬育苗,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并加盖地膜、小拱棚。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1株。(3)楚椒808: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用早熟甜椒自交系和早熟大果型羊角椒自交系配制成的一代杂种。早熟。株高68厘米,开展度45~48厘米。第1雌花节位7~9节,果长16~18厘米,果肩宽4.5~5.0厘米,肉厚0.3厘米左右,单果重80克以上,最大可达150克。肉质脆,微辣。抗疮痂病,耐高温高湿,亩产4 000千克左右。

适宜长江流域作早春大棚、地膜覆盖、露地栽培和高山栽培。湖北地区大棚栽培,于10月上中旬育苗,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并加盖地膜、小拱棚。行距60厘米,穴距40厘米,每穴1株。由于该品种果大,前期产量高,注意中后期加强肥水管理。(4)豫艺墨玉大椒:河南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推出的特大果——高抗病牛角椒新品种。早中熟。叶片深绿,株高50~65厘米,开展度65厘米。分枝上有浓密白色小绒毛,果实为粗长牛角形,顶部多为钝圆,果长20~25厘米,粗4~5.5厘米,单果重120~180克,大果可达250克,单株可同时结150克的果15个以上。稳产丰产性能突出。成熟果面光滑,外观漂亮,商品性好,植株生长势强。耐高温、抗病毒病和疫病能力强。每亩产量4 000千克。

适宜长江流域作露地栽培和高山栽培。湖北地区大棚栽培,于10月中下旬育苗,翌年3月下旬定植,并加盖地膜、小拱棚。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1株。(5)鄂椒1号: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种。中熟。植株生长势强,株高80厘米,开展度65厘米。叶片卵圆形,先端渐尖,单叶互生,绿色无茸毛,始花节位9~10节。花冠白色,花萼平展,果实为牛角形,果长11厘米左右,果粗3厘米左右,肉厚0.4厘米,平均单果重42克,平均单株结果数36.3个。果实三心室,果形顶端钝尖,肉质脆,微辣。耐热性强,耐病毒病和日灼病,耐贮运。每亩产量3 500千克左右。

适合长江流域露地越夏栽培、油麦茬栽培及广东、广西、海南秋冬栽培。湖北地区越夏栽培,于3月中旬育苗,5月上中旬定植,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7—11月份收获。(6)鄂椒2号: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种。中熟。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0厘米,开展度65厘米。叶片卵圆形,先端渐尖,单叶互生,绿色无茸毛,始花节位9~11节。分枝处有紫色斑块,花冠白色,花萼平展,果实为牛角形,长约20厘米,肉厚0.4厘米左右,单果重为39克左右。果形顺直,顶端钝尖,肉质脆,较辣。抗日灼病,耐高温,高温下结果无间歇性。每亩产量3 500千克左右。

适合长江流域露地栽培、越夏栽培及广东、广西、海南秋冬栽培。湖北地区越夏栽培,于3月中旬育苗,5月上中旬定植,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7—11月份收获。(7)湘研11号: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极早熟杂交品种。株高48厘米,株展56厘米左右。株形紧凑,分枝多,节密,节间短,第1花着生7~8节。极早熟,从定植到采收41天左右,前期果实从开花到采收约17天。果实粗牛角形,果长12.5厘米,宽3.7厘米,果肉厚0.28厘米。果实深绿色,平均单果重34.2克左右。果皮较薄,肉细软,微辣,风味佳,品质上等,以鲜食为主。一般每亩产量2 500千克左右。

适于保护地早熟栽培。长江流域适合早春大棚、地膜覆盖栽培。保护地育苗,带花定植,株行距为33厘米×60厘米;施足基肥,每亩需施饼肥150千克,磷、钾标准化肥各100千克。定植后至开花前追施稀粪水2次,第1批果坐稳后及每次采收后各追肥1次,以稀猪粪加钾肥为好。苗期防猝倒病、灰霉病、立枯病,成株期防蚜虫、烟青虫为害。(8)湘研13号: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湘研3号的更新换代品种。株高52.5厘米,株展64厘米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第1花着生在13节左右。果实大牛角形,果长16.4厘米,果宽4.5厘米,果肉厚0.4厘米,单果重58~100克。果形外观漂亮,果大、果直,果表光滑,果肉厚,果实饱满,微辣,风味好。该品种从定植至采收约需48天,始花至采收约27天。挂果性强,坐果率高,采收期长,长江流域春季栽培可达130天,一般每亩产量3 500~4 500千克。

长江流域可作延秋后栽培和广东、广西、海南南菜北运基地栽培。施足有机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农家肥6 000~7 000千克、磷肥100千克,追肥应注意增施钾肥。株行距0.4米×0.6米。(9)苏椒5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杂交一代品种。早熟。耐低温、弱光,果实发育快,连续结果能力强。果型大,长灯笼形,一般单果重40克,大的65克,果实大小10厘米×4厘米。结果后期果实仍大于同类品种,产量高,大棚栽培每亩产量3 500千克。该品种耐寒、耐病,抗烟草花叶病毒病及炭疽病。适合早春保护地栽培。行株距60厘米×33厘米。

长江流域可作早春大棚或露地栽培。施足有机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农家肥6 000~7 000千克、磷肥100千克,追肥应注意增施钾肥。(10)早杂2号:江西省南昌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选育。株高56厘米,株展63厘米×54厘米,生长势较强。叶色深绿,果实牛角形,长10~13厘米,横径3厘米左右。果面光滑,商品成熟果深绿色,单果重25克左右,果肉厚0.2~0.3厘米。较抗炭疽病、病毒病、青枯病。早熟。宜小拱棚及露地栽培。每亩产量2 000~3 000千克。

长江流域可作早春露地栽培。湖北地区10月中下旬冷床播种,3月下旬至4月上旬露地定植,高畦栽培,每亩栽3 000~3 500株。(11)中椒6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生长势强。株高约45厘米,开展度60厘米。第1果着生于主茎9~10节。果粗牛角形、绿色,果长13厘米,横径4.5厘米,果面光滑,外形美观。果肉厚0.4厘米,心室3~4个。味微辣,风味佳,结果率高,单果重55~62克。中早熟,定植至采收32天左右。抗病毒病能力强,适于露地栽培。亩产3 000~4 000千克。

适于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广西、云南及湖北等地平原和高山种植。4月露地定植,畦宽100厘米,每畦栽2行,穴距30厘米,每亩栽植4 500穴。(12)湘研10号: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种。株高58厘米,开展度65厘米。分枝性强,节间短,株形较紧凑,生长势强。第1果着生于主茎15~18节。果实大,粗牛角形、绿色,果长16厘米,横径3.6厘米,果肉厚0.34厘米。味辣。平均单果重52克,最大单果重80克。晚熟性好,通过晚播供应期可延长到11月下旬,经简易贮藏,可延至元旦供应市场。丰产,稳产,后期坐果率高。每亩产量4 000千克。

适合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及长江中下游两岸作晚熟辣椒基地种植。长江流域夏季高温、干旱,必须在沿湖泊、江河地区选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种植。栽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13)江蔬3号: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种。中熟。植株半开张,株高54厘米,株幅45厘米。分枝能力强,始花节位为主茎10~12节。果实粗牛角形,果实纵径14~18厘米,横径4~4.5厘米,果肉厚0.28厘米,平均单果重65克。味微辣。商品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实表面光滑,光泽好。田间综合抗病能力强,抗病毒病、炭疽病。具有较强的耐热性、耐旱性、耐涝性和耐烟青虫等特性。每亩产量可达3 400千克。

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栽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露地地膜覆盖栽培,一般10月中下旬冷床育苗,翌年4月上旬定植;在黄淮地区作大棚延秋后栽培,宜在7月中下旬育苗,8月底至9月初定植。栽培中要加强温、光、肥、水调控,及时采收,轻收,勤收,及时防治病虫害。(14)淮椒3号:由安徽农业大学园艺系等单位选育。极早熟。大果型棚室栽培专用品种。生长势强,株形紧凑,株高50~60厘米,株幅55~65厘米。始花节位为主茎8~9节,坐果率高,结果集中。果实粗牛角形,嫩果深绿色,老熟果深红色。果实纵径16~18厘米,横径3.5~4.5厘米,单果重35~55克。味中辣。品质优,耐贮运。抗病性强,耐低温,耐弱光,耐高温。田间表现高抗病毒病和炭疽病。每亩产量可达3 000~4 000千克。

适宜在淮河、长江流域栽培。早熟栽培10月上旬到11月下旬育苗,2月上旬至3月上旬定植。定植时苗高15~20厘米,8~10片真叶,带花蕾。采用高畦膜下灌溉技术。行株距50厘米×40厘米。该品种结果集中,不易落花落果,需肥量较大,注意施足底肥。坐果后肥水要充足,每15天追肥1次,一促到底。及时采收。注意防治棉铃虫、红蜘蛛等虫害。(15)江蔬2号: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早熟辣椒一代杂交种。生长势强,株形紧凑,叶色深绿,节密。始花节位为主茎10节左右。果实粗牛角形,果实纵径15~16厘米,横径5~5.5厘米,果肉厚0.35~0.45厘米。平均单果重80克,最大单果重120克。青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味辣。果面光滑,商品性好且耐贮运,耐热耐寒。高抗病毒病。每亩产量可达4 000千克以上。

适合保护地、延秋后和春提早栽培。长江流域适合早春地膜覆盖及露地栽培,南方春季栽培及广东、广西、海南秋冬栽培。(16)宁椒5号:由江苏省南京星光蔬菜研究所选育。为中熟辣椒三交型杂交种。生长势强,前期生长旺盛,果实为粗羊角形,坐果率高,单株有效果可达120个以上,均匀一致。单果重60克。果皮绿色,光亮,商品性好,果味辣。抗逆性强,尤其耐湿,适应性广,耐贮运。每亩产量可达4 000千克以上。

全国各地宜露地或保护地栽培,尤其适宜在长江流域、华南多雨地区和南菜北调基地种植。该品种宜春播和延秋后栽培,稀播稀植,每亩栽植3 500株左右。前期适当控苗防徒长,坐果后,高施肥水,及时采收,及时防治病虫害。(17)镇椒8号:江苏省镇江市蔬菜研究所选育。中早熟。粗牛角形,果长15~20厘米,横径4.4厘米,果面光滑,单果重60~95克,果绿色。开展度60厘米×55厘米。不易早衰,味微辣。抗病毒病、炭疽病,抗寒能力强,早期产量高。每亩产量4 000千克。

适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春露地种植,也可用于保护地延秋后栽培。(18)镇研12号:江苏省镇江市镇研种业有限公司选育。长势强,株高65厘米,开展度60厘米。早熟。门椒节位8节左右,早期产量高,连续挂果能力强。果实长灯笼形,果皮嫩绿色,皮薄质嫩,辣味中等。果长15~18厘米,肩宽5厘米左右,最大单果重100克。耐低温,耐弱光,不易徒长,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每亩产量4 000千克左右。

适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春露地种植,也可用于保护地延秋后栽培。(19)翠丰:扬州市蔬菜研究所有限公司。早中熟。株形半直立,株高60~70厘米,株幅60厘米左右。果实长灯笼形,果长14~17.5厘米,果肩横径4.5~5.5厘米。单果重50~70克,大果可达100克。果皮嫩绿色,色泽均匀,质地脆嫩,微辣,食之无皮渣,爽口无涩味。抗病性强,抗衰老。耐低温、耐弱光能力强,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膨大速度快,早期产量高。一般亩产量4 000千克。

适于长江流域早春保护地、露地栽培,亦可作秋季栽培。2.辣味型(1)湘研4号: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一代品种。株形较紧凑,生长势强。株高46厘米,株展53厘米。分枝力强,节间短,节密。第1花着生在9~11节。果实长牛角形,深绿色。果长12厘米,果宽3.2厘米,果肉厚0.25厘米,平均单果重30克,最大40克。果实辣味中等,光亮无皱。极早熟。耐寒性强,对病毒病、炭疽病、疮痂病抗性强。遇低温落花少,早期挂果多。每亩产量2 000千克以上。

适于长江流域早春保护地、露地栽培,亦可作秋季栽培。从定植到采收45天左右,前期果实从开花到采收约20天。行株距40厘米×40厘米。针对挂果多的特点要增施基肥,勤于追肥。(2)湘研5号: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杂交一代品种。生长势强,株形较紧凑,株高55厘米,株展60厘米。分枝力强,节间较短,第1花着生在12~15节。果实长牛角形,绿色。果长18厘米,果宽2.8厘米,果肉厚0.29厘米,平均单果重35克。果实肉质细软,味辣而不烈。耐热,耐旱,抗病性都比较突出,对病毒病、疮痂病、炭疽病、日灼病抗性均强,是我国少有的能在高温干湿地区越夏挂果的品种之一。

适宜于长江流域露地栽培,亦可作秋季栽培。湖北地区5月下旬始收,从定植到采收53天左右,前期果实从开花到采收约23天,10月中旬结束,收期长达150天。产量高而稳定。每亩产量3 000千克左右。(3)湘研6号: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晚熟、丰产杂交品种。生长势强,株形紧凑,株高56厘米,株展64厘米。分枝力强,节间短,第1花着生在13~16节。果实长,粗牛角形,绿色。果长17厘米,果宽3.2厘米,果肉厚0.32厘米,平均单果重48克。肉质细,辣椒柔和,带甜味。

南北各地均表现高产、稳产。该品种可供嗜辣地区做晚熟主栽品种,城市郊区及广大农村皆可栽培,可供鲜食,亦可加工盐渍辣椒。长沙地区6月中旬始收,从定植到采收60天左右,前期果实从开花到采收约30天,11月初结束。耐热,耐湿,是国内少有的能够在炎热、多湿地区越夏结实的大牛角椒品种。需充分供应水,注意培土,以防倒伏。株行距为0.5米×0.6米。(4)湘研19号: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杂交一代品种。株形紧凑,节间密。株高48厘米,株展58厘米。在低温下不落花落果,能正常挂果生长。商品性、贮运性好。果实长牛角形,果长16.8厘米,宽3.2厘米,肉厚0.29厘米,单果重33克。皮光无皱,辣味适中,肉质细软。果形直,果实空腔小,果肉厚,适于贮运。早熟、丰产,较南菜北运主栽品种保加利亚尖椒早熟15天,产量高30%。该品种是针对我国南菜北运基地而育成的专用品种。

适用于海南、广东、广西冬季及滇南、黔南、川南早春露地栽培,也适合其他嗜辣地区作早熟、丰产栽培。栽培要点是施足基肥,勤于追肥。株行距0.4米×0.5米。(5)镇椒6号:江苏省镇江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种。果实羊角形,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面光滑。果纵径16.8厘米左右,肩横径2.5厘米左右,果肉厚0.2厘米左右,平均单果重36.7克。味辣。不易早衰,田间对病毒病、炭疽病的抗性优于对照云丰椒,耐热性较强,前期产量高。每亩总产量3 500千克左右。

适于长江中下游及江苏地区作早春露地种植,也可用于保护地秋延后栽培。(6)黄锋:湖南亚华种子有限公司以韩国尖椒品种自交系5213-6为母本,以云阳羊角椒自交系6302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早熟。果实小羊角形,果长13~14厘米,肩宽1.8~2.0厘米,肉厚0.25厘米,单果质量18~21克。果皮薄而有光泽,果面光滑,果条顺直,空腔小,耐贮运。辣味浓,风味佳,商品性好。对病毒病、疫病、疮痂病的抗性较杭椒1号强。一般每亩产量2 500千克以上。

适于湖南、江西、湖北作早春保护地栽培。(7)湘辣4号: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选育。株高56厘米左右,开展度94厘米,生长势旺。果实羊角形,果纵径19.5厘米,横径1.79厘米,肉厚0.22厘米。果面光滑,果皮较薄,肉厚中等,果形较直,整齐标准,商品成熟果为绿色,生物学成熟果深红色,平均单果重17.4克,最大单果重21.0克。味辣,风味好。坐果率高,采收期长。抗炭疽病,耐疫病、病毒病,适于湿润嗜辣地区作加工盐渍、酱制栽培或鲜食丰产栽培。一般每亩产量2 500千克左右。

适于湖南、湖北、江西作早春露地栽培。(8)苏椒3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植株较开展,株高70~80厘米。果实长羊角形,果长15.3厘米,横径2.6厘米,肉厚0.22厘米,单果重15~24克。果色浅绿,老熟果鲜红。中晚熟品种。长势旺,耐高温,适应性强,高产稳产,并有较强的抗风、抗涝能力。抗烟草花叶病毒,耐黄瓜花叶病毒,抗炭疽病。单株结果多,株产750克以上。每亩产量3 000~4 000千克。

在湖北3月份冷床或大棚套小棚播种育苗,4月下旬露地定植。株行距为40厘米×60厘米,每亩栽3 000~3 500株。3.甜味型(1)中椒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培育的杂交一代品种。株高68厘米左右,株展73厘米。第1花着生平均在10~11节。果实长灯笼形,平均纵径8.8厘米,横径5.7厘米。果色深绿,果面光滑,果柄不弯,3~4个心室。果肉厚0.35~0.41厘米,单果重50~117克。平均亩产2 600~4 000千克。

在湖北地区春季栽培时,前期生长弱,栽后要以促为主,不要蹲苗。要小水勤浇,随水追肥,力求使茎叶充分生长,为后续结果打下基础。果个大,容易发生坠秧现象,需及时采收。(2)甜杂2号: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一代品种。生长势强,茎叶绿色,多三杈分枝。第11节左右着生第1花,坐果率高。果实灯笼形,绿色,单果重50克。果肉厚0.35厘米,味甜,品质好。早熟种。亩产2 000~3 000千克。

适于塑料大棚等保护地栽培。湖北地区10月上旬育苗,2月下旬塑料大棚内定植。穴距30厘米,每穴1株,每亩栽4 500穴左右。5月上旬开始收获。注意水肥管理,及时采收,防止倒伏。及时防治蚜虫、茶黄螨及棉铃虫。(3)湘研17号: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一代早熟品种。株高47厘米,株展52.5厘米。果实灯笼形,表皮光滑,肉厚,无表皮沟或沟浅。果皮绿色,果实高8.7厘米,横径5.8厘米,肉厚0.4厘米。单果重50克。耐涝。

针对该品种挂果多且集中的特点,注意增施基肥,及时采摘,及时追肥。株行距0.4米×0.6米。(4)海花3号: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育成。早熟品种。植株较矮小,株形紧凑,连续结果能力较强。耐病。果实长灯笼形,绿色,果面较光滑,果肉厚0.4厘米,单果重50克。每亩产量2 500~4 000千克。

适于湖北塑料大棚早春栽培。4.干椒品种(1)潍椒8号: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育成。株形紧凑,株高70~80厘米,开展度75厘米。果实羊角形,果长12厘米,横径3.5~4厘米,平均单株结果25个以上。一般每亩产干椒300~400千克。成熟果实紫红色,果面平整光滑,辣味浓。结果部位集中,红熟一致,成品干椒率高。高抗病毒病。适合加工出口及色素提取。

适宜湖北、陕西、甘肃及西北部分地区栽培。湖北地区3月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7月上旬开始收获,直至降霜前结束。(2)红秀:从韩国引进。植株生长势强,早熟。定植后50天采收青椒,80天后采收红椒。结果集中,采收期长。果实长直,果皮光滑。青果深绿色,味微辣;老熟果色红亮,味香辣。鲜果长12~15厘米,果径1.2~1.5厘米,皮薄肉厚,耐贮运。亩产4 500千克以上。

适宜湖北、陕西、甘肃及西北部分地区栽培。湖北地区3月份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7月上旬开始收获,直至降霜前结束。(3)8819:陕西省蔬菜研究所和宝鸡市经济作物研究所经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早熟、丰产、抗病线辣椒新品种。植株生长健壮,株形紧凑,株高75厘米,株展50厘米。二杈状分枝,茎生侧枝较多,一般3~5个,属有限生长类型。苗期叶片厚实,苗株挺拔;成株期叶片宽厚,叶数多,对果实覆盖度好。果实高度集中于株冠的中下部,多3~7个簇生。线形,果色深红,有光泽,干燥后果面皱皮密细。鲜椒果长15.2厘米,横径1.25厘米,单果鲜重7.4克,干椒率19.8%,成品率在85%以上。从出苗到完熟180天左右。对炭疽病、病毒病、枯萎病、白星病、衰老和烂果等有高度抗性。亩产干椒280~350千克。

3月份育苗,每亩播种量150~200克。适当密植,麦田套种行距70厘米,穴距20厘米,每穴栽2~3株,每亩栽12 000~15 000株。及时打杈,当门椒果以下侧枝长度3~4厘米时全部抹掉,后期出现的侧枝也应及时打掉。(4)湘研9701: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中晚熟杂交一代品种。株高65厘米,株展88厘米×75厘米。株形开阔,分枝多,节间距中等,第1花着生13~15节。果实长羊角形,果长16厘米左右,果宽1.3厘米。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红色。单果鲜重11克左右。中晚熟。丰产,从定植到采收红椒约70天。优于其他干椒的特点是:产量高,株形高大,果不着地,在多雨地区不烂果,抗病性、抗逆性强。

实行育苗移栽,一般在定植季节前2个月育苗,3~4片真叶时分苗1次。基肥以有机肥和氮肥为主,追施钾肥。行株距0.6米×0.5米。注意防治烟青虫、蚜虫。

四、辣椒主要栽培茬次安排

我国长年辣椒栽培面积142万公顷以上。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气候条件差别显著,历史上南北方在栽培辣椒上是有区别的。首先是南方本地栽培辣椒在品种类型上,多是以辣味较强、果形较小、抗逆性较强的尖椒为主,这与当地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或人们喜食辣味椒有关。相比之下,北方地区更热衷于大型甜味椒栽培。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人员大流动和市场大流通,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这种差别越来越小。诚然,由于南方地区特殊的栽培环境,与北方相比,其在栽培技术上的下列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是由于南方日照相对较少,昼夜温差较小,不利于同化产物的积累,因而其单果重和产量都不及北方高。二是南方雨水较多,气候一年四季变化较小,病害严重,给栽培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三是南方土壤偏酸,相对较为瘠薄,必须比北方施用更多的有机肥才能保证有较高的产量。四是南方雨水较多,为了排灌方便,避免根系渍水,需要采用深沟高畦栽培。五是南方气候相对比较暖和,特别是华南蔬菜多主作地区,在栽培方式上多以露地(含地膜覆盖)栽培为主,但早熟或避雨防高温栽培时,有的也要采用塑料棚栽培。在我国北方地区则多以日光温室、大小暖窖和塑料大中小棚等保护地栽培为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