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拼的就是精气神(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09:15:22

点击下载

作者:施琰博,刘海旭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男人拼的就是精气神

男人拼的就是精气神试读:

前言

人们常说,男人就要顶天立地,男人就要勇于担当。的确,作为男人,单说性别就注定了他要背负更多的东西,在亲友面前要做一个有前途的人,在女人面前要做一个有魅力的人,在父母面前要做一个孝顺有出息的人。尤其年近而立之时,不管是来自外界还是来自男人本身,都会不断有声音问——你成功了吗?

男人要撑起一个家,养父母,养老婆孩子,买房买车,换更大的房、更好的车,赚更多的钱,取得更高的成就……只有更多的人愿意把你捧在手心里,仰视你、羡慕你,男人才感觉真正享受到了成功的滋味。

是的,每个男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自己能够实实在在地做“大男人”,不成为巨人,起码也要成为站在巨人肩上的人。然而,成功不是光说不练,也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需要男人实实在在地奋力拼出来的。

拼,拿什么拼?

头脑?体力?资本?机遇?这些也许都是获得成就的资本,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最为重要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三个字——精,气,神!

可以说,有了这三个字,诸如头脑、体力、资本、机遇等都不在话下。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了精气神,那么首先在精神上他便垮了,即便有再聪明的头脑和锲而不舍的决心,最终也不可能拼得长久的成功,享受到长久的幸福。

所谓“精”,一是要精力旺盛,这是打拼事业的重要资本,代表着源源不断的能量。二是要追求精炼,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繁中求精的智慧。三是要有颗精细的心,懂得重视细节的人才能做到最接近完美,最靠近成功。四是做人做事要精明,聪明的头脑就像百宝囊,总能指引人如何趋利避害。

所谓“气”,一是气场,这是一种即便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也不会让人忽视他的存在的潜在磁场,能够令人折服,令人生畏,令人被深深吸引。二是气势,这是男人最应该有的一种气概,相貌和身高或许不出众,但潇洒镇定、果敢大气,能春风满面地游走在各个场合,这就是气势的力量。三是气质,女人的气质是细腻温婉,而男人的气质则是举手投足间的沉稳自信,如香醇的酒,越品越有感觉。四是气魄。有气魄的男人成熟稳重,敢说敢做,敢做敢当,有“腹中行船”的胸怀,更有大家风范,散发出成功者的气息。

所谓“神”,一是神采,这是一种隐形的光芒,但却令人觉得温暖、神往,拥有神采的人总是对生活充满热情,是乐观主义者。二是神勇,遇事不惊,面对挫折不轻言放弃,从容淡定地面对挑战。三是神清,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能激发更多的理智,成为情绪和情感的主人,而非奴隶,用理性去思考问题,让魔鬼似的冲动思维无处撒野。四是神通,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走的路,想要取得的成功,大胆创新,勇于在全新的世界里寻找自己,成就自己。

精、气、神就像男人的三大法宝,有了它们,尽管去叱咤风云,尽管去乘风破浪,尽管去奋力攀登,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离成功已经越来越近……编著者2014年11月上篇男人之“精”:精致之中打造精彩《景岳全书》中这样记载:“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总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缺乏精血,将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所谓精血也就是精力,它有先天形成的部分,也可以通过后天获取。“精”有精细、精密、精明、精心、精练等意思。而要想成为一个成熟优秀的男人,我们就需要通过后天的修炼获取“精”中所包含的优质元素。第一章 精力——男人打拼之根本1.精力旺盛是男人的“过人之处”开篇导读

古人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对于很多正在拼搏的人来说,是一句励志名言。然而,结合现状来看,这句话背后也需要有一定的支撑,那就是精力。一个人如果没有旺盛的精力,那么即便他再想“吃得苦中苦”,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因此,对于男人来说,获取成功的重要的资本也许不光是拥有多少金钱,拥有多广的人际,积累多么丰富的经验,学得多少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足够旺盛的精力。以旺盛的精力去拼搏,金钱、财富、经验、知识,这些早晚都是囊中之物。【故事一】

2014年“双11”淘宝网惊创570多亿元的销售总额,这一消息如一枚炸弹引爆全国,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而创造这个传奇的人便是马云——淘宝网创始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云本是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最初,他先是成立了一家翻译社,苦心经营,待到翻译社由亏到赚后,马云在一次偶然赴美时接触到了互联网,他便开始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自此,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开始在互联网上“一条道走到黑”,开启了他的终身事业。

创业之初,马云的启动资金只有2万元。他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网站取名为“中国黄页”。不到三年的时间,马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500万。接着,1999年,马云以50万元为启动资金开始转战开发阿里巴巴网站。2003年,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创办淘宝网,开启了中国人的“网购新时代”。而今,网购已经成为对国人影响至深的生活消费方式。

马云的成功不只是因为他预见了电子商务的巨大影响力,更因为他在创业过程中超出常人的付出。

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时,马云带着自己的团队回到杭州,将自己的新房作为办公室,150平方米的房子里,挤着20多个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上班时间本就比普通公司要长,是“早九晚九”的12小时制,加上时不时加班,一天工作16个小时甚至更多也是常有的事。特别是马云,更是不知疲倦。

正是在这样的奋力拼搏下,马云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和成就。

阿里巴巴成功了,淘宝成功了,马云也成功了。

没有哪一份创业是简单的,尤其是像马云这样披荆斩棘、开拓新领域、开创新兴事业,更是需要承受超出常人几倍的艰辛。别人工作8个小时,他工作16个小时甚至更多。这份精力不是谁都有的,因此,这份成功也不是谁都可以企及的。

不得不说,一个人如果把超乎常人的旺盛精力投入工作,那么,他便有获得超乎常人成就的可能。【故事二】

许志强是某科技公司的大区业务经理,他有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早晨7点起床,然后跑步10分钟。即使在下雨天,他也会在室内锻炼10分钟。此外,他每个周末都会约朋友打一场篮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似乎时刻都有旺盛的精力。

公司来了一位新同事小刘,他是一个喜欢睡懒觉的人,上大学的时候只要没有课,通常都会在宿舍睡觉、看书,平时很少出去。上班之后,他依然保持着这种习惯,每天踩着点上班,宁可多睡一分钟,也不愿早起。平时除了上班,基本没有别的业余活动。即使这样,他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依然提不起精神,总觉得困、累。

小刘看到许志强每天都有这么旺盛的精力,不禁有些好奇。有一天他问许志强:“许哥,你每天早晨跑步,周末打球,你不困、不累吗?你是怎么保持这么旺盛的精力的?我每天基本没啥活动,怎么还感觉很困、很累呀!”

许志强笑着说:“一个人的精力不是靠单纯休息而获得的,所谓生命在于运动,适当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让你每天保持旺盛的精力。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明天早晨跟着我去跑步啊?”

小刘想了想说:“行啊,明天我跟着你去跑步。”

第二天,小刘还是无法克服赖床的习惯,当许志强跑步的时候,他依然在睡觉。

每个人每天都有24个小时,面对着平等的24小时,有些人做事的效率很高、持久性很强。而有些人做事的效率却较低,且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前者往往比后者更受成功青睐。人在时间上虽然平等,但不同的是人在时间上的分配。精力旺盛的人往往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生活,而精力不佳的人则只能用少量的时间做少量的事,然后大量的时间用来闲暇或者休息。

显然,精力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尤为重要,是区别自身与他人成功、活力的主要表现之一。那么,精力从何而来呢?

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精力是休息出来的,比如好好地睡一觉,就会有旺盛的精力。这个观点没有错,只是过于片面。案例中小刘喜欢睡懒觉也是休息的一种,为何他没有旺盛的精力呢?原因就在于缺乏适当的锻炼运动。

一个人休息的时间应该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适当休息加适当运动,才能让一个人保持较好的精力,而不是用一味休息的方式来获取旺盛的精力。精力旺盛的男人,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去工作,工作效率自然要高很多,而精力较弱的男人,往往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工作效率自然会低很多。这就是为什么说精力旺盛是男人的“过人之处”。

提升男人的精力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每天坚持锻炼,哪怕只有5分钟时间;每天吃早餐,并多喝水;下午工作前喝一杯咖啡或者茶;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向他人倾诉心中的压抑,等等。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有助于提升精力,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选择。智慧点金

英国著名诗人、评论家马修·阿诺德说:“总而言之,天才就是精力充沛。”2.精力专注,尽通其业开篇导读

同样是男人,造成贫与富、平庸与非凡的原因,除了精力上的差距外,更多的是精力的专注度。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将精力集中起来,那么精力就算再旺盛恐怕也难有大成就。

换言之,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厚积薄发,将更多的精力专注地用在现有工作上,那么,正如人们常说的“术业有专攻”“360行,行行出状元”,一门专业攻得久了,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纵观历史中一些获得巨大成就的人,他们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除了具有旺盛的精力外,通常他们都比较专注,正是如此,他们在某些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让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

有时候我们看到有些人精力格外旺盛,可是取得的成功却很低,这是因为即使有些人的精力格外旺盛,也不可能总是24小时不眠不休,一直处于工作、活动状态。因此,有限的精力必须得到最大化利用,才能起到理想的作用。【故事】

爱迪生,虽然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但最终却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没有上过太多的学,大多数知识是靠母亲在家里教的,但是爱迪生对于科学的热爱却是十分炙热的,并将毕生的精力全部放在了科学研究上。

他10岁时便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室。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他首先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专注于阅读科学书籍。百科全书、牛顿和法拉第的著作他通通读了个遍。

虽然在之后一段时间为了赚取做实验的经费,他不得不把一些精力转投在打工上,用打工赚来的钱买实验材料和书籍。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科学研究与实验上,甚至经常一干就忘记了时间。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有许多,比如1874年发明“四重发报机”,即同步发报机;1877年发明“留声机”;1989年成功发明了用炭化棉线做灯丝的家用电灯,之后又研发了“钨丝灯泡”。此外还有蓄电池、电影摄影机等。

纵观爱迪生的一生,他在很多领域都有了不起的建树,除了其不懈努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能够在某时间段内将自身的精力专注于做一件事情上。

在当代,有太多的人,他们也精力充沛,但是能够获得非凡成就的却少之又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能够将精力专注,导致在某些事情上迟迟没有进展。回顾爱迪生的一生,他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的,完全可以用“尽通其业”来形容。

回望爱迪生的一生,他的基础条件并不优越,甚至都不能像别人那样接受高等教育,他在缺乏经济基础支撑的情况下进行发明事业,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创造了不一般的人生。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爱迪生的人生与事业如此成功呢?

就爱迪生本人而言,他对于自己的成功总是那么谦卑,他曾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重要。”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灵感,但我们知道,很多时候,我们缺的并不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而是专注力。

当然,仅仅有专注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与精力相结合。如同爱迪生一样,把自身的精力专注在一件事情上,这样我们成功的概率就会高于其他人。

首先,当你把精力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之后,你会对该事情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比如爱迪生在废寝忘食地研究某一项发明时,其实就是专注的一种表现。这使得他对某一项发明的研究要比其他人有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深入了解并持有独特见解之后,他的兴趣点也会转移过来。这时候的精力专注就会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成功也就成了迟早的事情。

总之,如果你想更加深入地了解某项工作或某件事情,让精力成为你成功的助推器,让精力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你需要将精力专注到这份工作或者事情上,才会取得良好的结果。智慧点金

歌德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3.精力决定持久力开篇导读

一个人精力是否充沛,也许并不能决定其在做某事时是否能够成功,但是,一个精力充足的人一定能够给成功带来一些积极因素,有助于他们更快地走向成功。精力充沛的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坚持力和耐力,比如在工作中即使遇到一些困难,也会有体力和心力坚持去做。通常,在遇到一些棘手难办的事情时,精力充沛的人要比精力较弱的人坚持的时间更长。精力充足的田径运动员一定比精力一般的人跑得更远,持久力更强。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见一些“战斗力”很强的人。他们早出晚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中的他们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精力时刻都是那么旺盛;对于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总是能够走在最前面,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们依然有精力加班加点地去做,甚至被大家称为“钢铁之躯”。总之,他们的持久力似乎非常强。

如果仔细去观察他们,我们就会发现,或许他们有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身体带来了充足的精力;或许他们对做某事有非常充足的信心和激情,这种信心和激情在心理方面给他们强大的动力,动力转化为精力,继而转化为持久力。

对于男人来说,持久力越强,我们做某事情的成功率就会越高,当别人想要放弃的时候,如果我们还能够坚持10分钟,甚至1分钟,我们就会比别人更容易成功。【故事】

亚洲财富大亨李嘉诚是很多男人羡慕的对象,每个男人都想成为第二个李嘉诚,但对很多男人来说,这似乎只是一个梦想,遥不可及。

纵观李嘉诚的成功之路,他的经商观念、智慧、魄力等无疑是其成功辉煌的重要因素,但还有一点,那就是他在事业中的持久力。

他在父亲去世后便挑起了供养家庭的重担,还在上学的他拒绝了舅父的救助,进入了舅父的钟表公司做学徒,从此步入社会。

由于之前的种种经历,他知道社会的残酷,明白自己的处境,也清楚只有自己不断努力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才能取得成功。于是,在公司李嘉诚总是第一个来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每每下班之后,他还要到茶楼去做兼职,一来可以赚钱,二来可以在茶楼多些见闻。

这样的生活他坚持了很长时间,也正是这种工作状态的持久力为他日后的成功提供了可贵资本。

其实,和大多数人相比,李嘉诚的出身并不差,起码有开公司的舅父,他完全可以依靠舅父的关系在公司谋得一个好职位,拿到一份好的薪水,不用那么努力地去工作。但他并没有那么做,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一切。这说明李嘉诚是一个非常自强的人。

当然,仅仅只有自强的心态是无法让他在事业中保持长久持久力的,目标清晰、对未来规划有序以及对事业的激情,也是他在工作中保持持久力的主要原因。

这些激情和冲劲一部分可以转化为其“内心精力”。其实一个人的精力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生理体质精力,比如养精蓄锐,晚上睡一个好觉,第二天就会精力充沛。二是“内心精力”,比如有些人即使加班加点地工作,睡觉很少,但他在工作中看上去依然是精力充沛的样子,这便是“内心精力”,因为有目标、有规划,所以心中有激情、有冲劲。李嘉诚在创业初期,他的精力一部分是来自这个方面。

正是因为这种“内心精力”,他在事业中总是保持着强烈的持久力。

男人应该懂得保养自己的精力,平时注意锻炼身体,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让自己精力充沛。这样,在关键的时候才能够喷发出长久的持久力。智慧点金

李嘉诚说:“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4.旺盛精力源于健康体魄开篇导读

某些男同志可能经常会说,自己也十分羡慕那些拥有旺盛精力的人,可是自己努力去做了,别人能连续工作12个小时,自己也努力工作到12个小时,别人加班加点,自己也是废寝忘食。无奈精力实在有限,一日两日可以,往往无法坚持得长久,就算自己心理上想再加班,身体也已经是疲惫不堪,难以继续。

于是,很多男同志便感慨:精力这东西是强求不来的,人有多少精力是天注定的。

的确,精力是强求不来的,有时自己越是废寝忘食,强撑硬撑,反而会适得其反,精力一天不如一天。

然而,人的精力却也不是天注定,无法人为更改的。想要拥有旺盛的精力,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在健康上面下功夫,或者说,努力工作可以,但同时要注重健康。这样,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人的精力才会旺盛,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支撑精神和肉体上的劳作。【故事一】

香港影视产业龙头老大邵逸夫,凭借无线电产业成就了自己的一生,有着“华语影视大亨”的称号。他于1958年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所拍华语电影有上千部之多,另外其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著名的“TVB”更是一直以来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

邵逸夫的成就是闻名世界的,他所享有的荣誉也是很多人所望尘莫及的,比如:

·1974年,邵逸夫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

·1977年,邵逸夫被英女王赐予爵士头衔,成为香港娱乐业获“爵士”头衔的第一人。

·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其在社会公益上的贡献。

2002年,邵逸夫创立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进行奖励。

另外,邵逸夫还有一项殊荣,那便是全球最长寿、任期时间最长的上市公司CEO。他于2011年正式退休,2014年去世,终年107岁,在坐拥亿万财富的大亨中,他的确算得上是一个长寿之星。

因此,人们在惊讶邵逸夫诸多成就的同时,更是对他在延年益寿方面的造诣颇感兴趣。熟识邵逸夫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源于邵逸夫本人日复一日的健康生活方式。比如,他每天早上要练45分钟气功,每周要打四次高尔夫球。另外他还有一套护足养生之法,曾向香港特首曾荫权传授过,那便是每晚睡前躺在床上,脚掌前后、左右摆动64次,还要转64圈。有不少媒体都曾询问邵逸夫的养生长寿秘诀,邵逸夫笑笑,回答说:“秘诀有三:一是勤奋工作,二是笑口常开,三是每天练功。”

另外,邵逸夫所坚持的养生之道中有个经典的“三不做”:一是不赌钱,二是不喝酒,三是不做不正常的事。

基于以上的健康生活方式,他在睡眠方面也是十分规律,虽然每天晚上只睡5个小时,但每天中午他都坚持要午睡1个小时,以快速恢复体力、精力。正是健康的身体加上如此科学的睡眠习惯,邵逸夫才能时常保持身体的活力。

邵逸夫是成功人士中少有的长寿之星,享年107岁。这与我们大多数人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很多时候,一些成功人士都是在年轻的时候“拿命赚钱”,到了老的时候“拿钱换命”。于是,老年生活往往都是在病痛中度过,很少有像邵逸夫这样,到了晚年仍然拥有强健的体魄,一百多岁仍旧能够拿出精力来打理事业,享受生活。

从邵逸夫身上,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成功、精力、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成功需要旺盛的精力;旺盛的精力源于健康的身体。

也许正是因为早就拥有这样正确的理念,邵逸夫在拼事业的同时更重视养生和保持身体健康,于是才有了常人难及的成就和成功人士中少有的长寿。【故事二】

李嘉诚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并且连续15年蝉联。即便是在能人辈出的当代,李嘉诚在香港商业圈里的成就也是有口皆碑的。

李嘉诚财富众多,虽然坐拥金山银山,但他在饮食方面并不奢侈。他曾表示,自己在饮食方面一切均以清淡为主,最常吃的饭菜便是青菜配白饭,三餐中很少会吃肉,偶尔吃鱼,也都是吃最便宜的鱼仔,其他花哨的大鱼很少会吃。

李嘉诚在饮食上如此清淡,甚至还不如一般的普通百姓家讲究。其实,他这么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长年养成的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二是出于养生的目的。

对于年过八旬的李嘉诚,就连正当壮年的儿子也羡慕他的健康身体,曾表示自己的胆固醇恐怕比父亲的还要高。而李嘉诚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十分自信,他表示,随便在大街上找10个人进行体检,然后和自己比比,自己一定不输于他们,他坚信自己的身体各项指标都属于优等级别。

健康的饮食理念和长期坚持,让我们看到了李嘉诚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也理解了他为什么能将自己的财富王国越建越大,即便年过八旬也可以将大部分精力致力于事业之中,越活越精神。智慧点金

邵逸夫说:“长寿之道在于运动,我每天早上要练45分钟气功。”5.多运动,拥有健康的身体开篇导读

现代人对于生活水准的追求越来越高,都梦想着拥有房子、车子、银行存款……即便一时达到了原本的目标,很快便会滋生出新的欲望,比如想要换更大的房子,买更好的车子,拥有更多的存款,过更加好的生活……

因此,越是想要成功的男士,干事业就越拼命,希望能够拼出成就,赚得更多的钱财。于是,渐渐地,生活水平提高了,身体健康却被透支了。

据研究表明,“过劳死”在现代年轻人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以男性居多。那么,什么是“过劳死”?表面看来似乎是因为过于劳累而猝死,但实际上,“过劳死”是一种长期性的慢性疲劳所诱发的猝死,而非一时的过度疲劳所致。

也就是说,“过劳死”最大的帮凶便是“亚健康”。当你出现多梦、失眠、不易入睡;总是感觉疲劳,容易烦躁、发火、焦虑;经常腰酸背痛、记忆力明显衰退……你就应警惕——这便是亚健康的征兆!

亚健康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因为忙碌于工作、生活,顾不上或者是懒得运动,身体素质日趋下降,体力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体力,还谈何精力?【故事】

曾在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之后又几次登上世界首富宝座,他的财富传奇使得多少年轻人视之为终生奋斗的目标,拥有同他一样的成就是很多年轻人最乐于做的梦。

然而,与比尔·盖茨熟识的人除了羡慕他的财富,更加羡慕他拥有的健康体魄。能够将财富与健康同时收入囊中,鱼和熊掌兼得,的确让人羡慕。

谈起比尔·盖茨的身体,他的母亲最津津乐道的是,比尔·盖茨从小便是个精力非凡的孩子,婴儿时就能独自让摇篮不停地摇摆上几个小时而不觉得累。她笑言比尔·盖茨可能是天生爱运动所以身体好。

事实证明,比尔·盖茨的确十分喜欢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他曾经参加“童子军186部队”,经常在丛林中徒步旅行野营。他曾穿着一双并不舒适的新皮靴,一天走8英里的行程,尽管腿脚不适应,但还是坚持走完了一周的旅程。

他还喜爱滑冰和打网球。大概因为姐姐是专业网球选手的缘故,在姐姐的教导下,比尔·盖茨网球打得堪称专业。后来,成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依然没有放弃运动。除了一些日常的项目之外,他又爱上了赛车。他总是会抽出时间来与好友竞技,或者一项软件程序设计大功告成之后,他也会拉着好友去赛车庆祝。

在比尔·盖茨30岁的生日宴会上,旗下的员工总算目睹了这位首富高超的旱冰技艺。比尔·盖茨在滑冰者中自由穿行,而且可以随着摇滚乐做出不同的花样动作,由此可见他的功夫深厚,绝非一朝一夕练成的。

比尔·盖茨还很喜欢跳舞。有一位与比尔·盖茨有过多次来往的女证券师曾说过:“比尔特别喜欢跳舞,当他的脚在踏进舞池的瞬间,他的整个人就沉浸其中了。”

另外,比尔·盖茨还喜好一项高级运动——开飞机。虽然掌握驾驶技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但经过几次刻苦的训练之后,他很快便学会了飞行,让自己可以在闲暇时享受到飞行的乐趣。

比尔·盖茨喜欢自己的工作,有成功的欲望,有不断挑战新事物、挑战财富高峰的雄心壮志,但是他并没有让工作占据自己的全部生活。他喜欢运动,于是便总会抽出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既愉悦身心,同时也强身健体。

由于坚持运动,比尔·盖茨到了年近花甲之时,仍然拥有一个壮小伙的体魄。

对于运动,有些人可能找诸多借口,说自己太忙,根本没时间去做。可是,再忙你能忙得过比尔·盖茨?再忙你能忙得过李嘉诚?比尔·盖茨再忙也会做自己喜欢的运动,而李嘉诚即便到了86岁也仍然坚持每天游泳和打高尔夫。因此,很多年轻人的身体和他们比起来,恐怕孰优孰劣还说不定。

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有些人是82岁的年龄,28岁的身体;有些人则是28岁的年龄,82岁的身体。

忙不是借口,只要你愿意,总有时间可以做些运动来锻炼身体,比如骑自行车上下班,下班后步行或跑步回家,周末将睡懒觉或与朋友吃喝的时间用来做运动,等等。

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达到缓解压力和疲劳的效果,同时还能强健身体。只要身体强健,才会有更多拼搏事业和追逐梦想的资本。智慧点金

比尔·盖茨说:“运动可以让我精力充沛,可以让我在刺激中寻找到一些新鲜的东西。所以不管有多忙,我都要参加运动,并陶醉其中。我也经常劝告我的员工,让他们也经常参加一些运动,这样对工作有很好的帮助。”6.劳逸结合,才能保持精力充沛开篇导读

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说,精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有限的精力产生更大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效率”。

有些人是劳作不休,一天做8个小时甚至更多,才辛辛苦苦完成工作;有些人则工作一会儿,休息一会儿,看似没有全神贯注,但却同样用8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很好地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也就是说,同样的工作,有些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人则只需要花费少量的时间和精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原因就是做事方式的不同。

前者一头扎进工作之中,当身体已经有疲倦感时也不休息,而是强撑着继续工作;而后者当身体即将感到疲倦时,便稍做休息,比如起身去接杯水,原地做些小动作舒活一下筋骨,或是闭目养神几分钟,然后再继续工作。

表面看来,前者似乎是勤奋的好员工,后者似乎有些不安分,但从做事结果来看,却往往是后者更有办事效率。

其实道理很简单,这就好比是两个人去砍柴,一个不管刀有多钝,只管拼命地砍;另一个看到刀钝了就磨一磨,虽说费了些时间,但是用更加锋利的刀砍起柴来事半功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做工作拼事业也是如此,盲目地劳作不是智者,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磨磨自己这把“刀”,让自己精力快速恢复再去工作,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故事一】

卡耐基在一本书中曾表述过自己在健康认识上的转变,他提到:“也许是小时候身体过于强壮的缘故,不少人对我说要‘劳逸结合’‘按时吃饭’‘加强锻炼’,我总是当耳旁风。直到我遇到了一个人,以往的错误的生活观念才有所改变。

Jone是美国一家投资银行的副总裁,有着美国两所著名大学的文凭,天主教徒。1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他,最初相识是因为他的职业,后来成了朋友,交往和聊得最多的却是职业之外的事情。

第一次参加他们的聚会,是在一个非常幽静的地方,据说那里是一个富人区。大约有一千人参加聚会,每个人都非常和蔼,亲切,对我非常友好和关照。

遗憾的是那时候我还不够成熟,工作一忙,一些好的生活方式又丢到脑后去了。以后又有许多的人和事不断强化了我的认识,我现在真正开始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并能够坚持下去的生活方式了。工作不再蛮干,变得有节奏,并基本选择了素食,同时每天坚持20分钟到半小时的锻炼,比如呼吸、冥想、打坐、瑜伽等。我感到精力充沛,心境非常平和,不再焦虑和急躁,恐怕算是开始享受生活了。”

这是卡耐基在其作品中的一段自述,讲述了自己在生活方式上思想理念的变化过程,最初时候的卡耐基并不太注重劳逸结合,和大多人一样,把身边亲人、朋友的关爱话语当作耳旁风,认为自己身体很强壮,不需要那些所谓的健康劝告。

再到后来,享受到了劳逸结合的好处,但却没有将之作为一种规律的生活方式,养成固有的习惯,一忙起工作来,依旧将所谓的劳逸结合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当自己选择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时,“工作不再蛮干,变得有节奏,并基本选择了素食,同时每天坚持20分钟到半小时的锻炼,比如呼吸、冥想、打坐、瑜伽等”,卡耐基的感觉是:精力更加充沛,心境非常平和,不再焦虑和急躁。他觉得此时的自己才算是“开始享受生活”了。

的确,身体舒服了,精力才能更充沛,工作起来才能更有效率。当然,有些人觉得自己可以坚持,撑得下去,但这样做却未必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取得最好的效果。【故事二】

李嘉诚有一个乐于称道的“醒脑”绝招,那便是闭目养神。

他的资产颇多,手头需要处理的事情也常常堆积如山,可谓是日理万机。但即便如此繁忙,他也会每天至少保证闭目养神三次,把这当作必不可少的休息。

按李嘉诚的话讲,这个小妙招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做起来十分容易,不论身处何地——家里、办公室里、饭局前后、车里……只要坐下来,闭上眼睛,然后将思想放空,什么也不去想,慢慢调整自己的呼吸,让自己逐渐放松下来就可以。整个过程一般只需10分钟左右。

李嘉诚的闭目养神法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据现代研究证明,人脑是“元神之府”,而眼球则是心灵的窗户,小小的视网膜上拥有上亿个神经元,可以将外界事物传递到人的大脑。如果阻断外界信息对大脑的干扰,大脑便可以得到休息,因此,闭目的确可以养神,尽管时间短暂,但却十分有效,10分钟足以让一个人精神焕发。这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快速的“精力回升法”。

经常会在微博上看到一些年轻人抱怨自己在工作方面“常年无休”“超负荷工作”“天天加班”等,有些是抱怨,有些则是以此为荣,觉得自己很强大,因此很自豪。尤其是金融业、IT业和传媒业,更是被定义为“高危行业”。压力大,“连轴转”的不良工作状态已经像慢性毒药一般危害着上班族的健康。

偶尔让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歇一歇,尽可能地做到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精力更充沛,工作更有效率。智慧点金

卡耐基说:“尽量在舒适的情况下工作。记住,身体的紧张会制造肩痛和精神疲劳。”7.成功往往更青睐热情的人开篇导读

人们总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套用这句话,热情对于成功的作用也是如此,“热情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热情是万万不能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热情,便没有了奋斗的动力,没有了一个强者应有的精气神。如果气球没有足够的气体充灌,是怎么也飞不高、飞不远的。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曾经做过此类实验,结果显示,热情可以弥补一个人20%的能力上的缺陷;反之,缺乏热情,一个人则只能发挥出自身能力的50%。由此可见,热情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

热情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作用呢?原因就在于它本身所附带的积极效用,拥有热情的人在心态上往往更积极、乐观,在行为上也更加主动、有干劲,在精力上也往往更超乎常人。

有些人之所以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往往是因为有着非一般的工作热情。【故事一】

康拉德·希尔顿在美国有“旅店帝王”之称,他是美国旅馆业的巨头,最为经典的经营名句便是:“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吗?”全世界各国的旅馆业乃至各个行业都用这句话作为管理和服务的准则,以期达到像希尔顿酒店那样的高端服务和高效回报。

希尔顿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以4万美元的价格,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旅馆。

在最初遇见这家旅馆时,他只是一个银行家梦碎的落魄先生,投宿到这家旅馆却遭遇到了极差的服务态度。当时的希尔顿心想:服务态度也太差了,如果不是情非得已,才不愿意光顾呢。

因为当时的石油业吸引了大批外来人涌入,所以他抓住机会,买下了这家旅馆。

希尔顿成了旅馆的老板。从自己的遭遇和感悟中,他知道那些顾客和之前的自己一样,都希望能够得到良好的服务。旅馆的服务好了,即便环境等其他因素有些欠缺,人们也更愿意包容,更乐于光顾。

于是,在之后的经营过程中,希尔顿都始终秉承着这个理念。他的座右铭“你今天对顾客微笑了吗?”便彰显出了他的智慧。

微笑,始终保持微笑。这是每一位希尔顿酒店员工都知道且要严格遵守的工作守则。这句话也成了全世界服务业的共同的守则,很多

其他企业通过这句话赢得了消费者的心,获得了诸多好评,收获了大量的财富。

那么,希尔顿所坚持的“微笑”理念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大的魔力呢?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呢?

其实,微笑的背后隐藏的便是“热情”。希尔顿让员工对客户保持微笑的目的有两点:

一是让客户感受到来自员工的热情,增加客户的满意度。顾客是“上帝”,“上帝”对旅馆越是满意,那么他便越有可能成为固定客源。让每一位顾客都成为“忠实”的消费者,这是每个酒店渴望达到的目标。

二是通过微笑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一个人如果总是愁眉苦脸,那么他的心情便会越来越糟,工作状态也会越来越差;但如果一个人即便心情不好也保持微笑,那么渐渐地心情也会奇迹般地好起来,笑得多了,整个人的状态也会越来越轻松,精力越来越充沛,工作状态自然也会越来越好。【故事二】

比尔·盖茨创立了微软,凭借着微软在IT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创造了自己的传奇人生。另外,在微软同样缔造了传奇的还有史蒂夫·鲍尔默。他于1980年加盟微软,是比尔·盖茨聘用的第一位商务经理,先后担任微软公司销售支持执行副总裁,微软公司总裁,在2006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亿万富翁名单中排在24位,拥有资产136亿美元。

比尔·盖茨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微软就好比是一个细胞,自己是精子,要想让微软完整,就必须要有一个卵子,而史蒂夫·鲍尔默就是这个卵子。

史蒂夫·鲍尔默之所以会被比尔·盖茨看中,与其性情中的热情认真有很大的关系。史蒂夫·鲍尔默上学时便是“高分学生”,并考入了梦想的哈佛大学。因十分喜爱足球和文学,凭借着一腔热情,他曾担任校足球队队长,并成为《红色哈佛》报和哈佛文学杂志的工作成员,还是男性学生“狐狸俱乐部”的骨干。

史蒂夫·鲍尔默在哈佛读二年级的时候结识了比尔·盖茨。在相处过程中,他的热情和活力感染了比尔·盖茨,比尔·盖茨诚邀史蒂夫·鲍尔默加入微软。

很多人对于史蒂夫·鲍尔默的评价是“容易激动”,他习惯把任何东西都强调三遍,一说起话来便慷慨激昂,热情万丈,就像一个天生的销售明星和演说家。他曾应邀出席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毕业典礼,在典礼上他发表了一个演讲,演讲中他鼓励毕业生们应该拥有三个特质:一是极佳的想法,二是热情,三是坚韧和不屈不挠。其中,鲍尔默表示最大的难点其实在于热情。

在微软任职时,除了他本身对于工作保持极大的热情之外,他也十分注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因为他深知热情对于一个人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的确,热情对于一个人有着神奇的推动作用,它往往能将人推向更为积极的一面。一个人如果有了热情,便同时会产生出许多其他力量,比如好奇心促人探索,好胜心促人更加勤勉,乐观的心态促人积极主动……而精力充沛与否,与热情有着巨大关联。智慧点金

高尔基说:“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的热爱而已。”

事前诸葛亮:

男人如何增加自己的精力

充沛的精力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拼搏事业的资本,是成功路上的基石。

那么,如何才能增加自己的精力呢?

第一,精神呵护。(1)工作再忙,也要适当休息一下。比如闭目养神10分钟,站起来走动走动,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午睡片刻;(2)保持微笑,保持热情。相信微笑的力量,微笑会让人忘记烦恼,忘记疲累。(3)每天对着镜子笑一笑,告诉自己:“今天又是快乐的一天。”(4)自我催眠,尤其是遇到困难时不妨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做到,只要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5)保持平和的心态。宠辱不惊,不过喜,不过悲。

第二,健康养护。(1)三餐规律。规律的三餐是在合适的时间为身体补充足够的能量,反之则不妥。比如早餐不吃,整个人一天都会没精神;午饭不吃,一个下午都会昏昏沉沉的;晚上吃得太晚,太多,则会给身体造成负担。(2)多做运动。运动可以使人更强壮,身体强壮,精力便会充沛。(3)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能够快速地恢复人的精力,让人能够像加满油的汽车一样恢复动力。

第三,合理规划时间。

合理的时间规划可以避免精力上的无谓耗费,学会规划时间,有计划地做事情,便能够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完成更多的事情,也可以让工作更轻松,事半功倍。合理规划时间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减少重复性的活动和事物。(2)避免做浪费时间的事情。(3)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第二章 精炼——男人也可以活得很精致1.做个“精益求精”的男人开篇导读

精益求精是一种人生态度,只有内心追求精益求精,才能在行动上越发仔细、认真,力求做到完美。

精益求精对于男人来说,是一种能力,一种竞争力。【故事一】

古代有一位姓李的雕刻工匠,所居住的小镇上只有他这么一个懂得雕刻的手艺人,所以他从不缺乏工作,收入不菲,生活比较富足,因此,许多穷苦的农户便想把孩子交给这位工匠当学徒,这样日后也能有个营生。

可是李师傅收徒很挑剔,他要求所有想要学手艺的少年们自己先做一件雕刻品,并刻上自己的名字交上来,以此来判断少年们的天资如何,从而选定徒弟。

少年们的作品摆在眼前,虽说都是奇形怪状,有些形似而无神,有些则根本不知道雕刻的是什么,但李师傅从中还是挑中了几个他觉得有潜质的。其中有一件雕刻——掌心般大小的母鸡,是所有作品中最好的一个,物件虽小,但形态却是最逼真的。“以前可有雕过?”李师傅问雕刻者田生。

田生摇了摇头,说:“从来没有。”“哦?从来没有雕过不可能做到这般……”“我家有只母鸡,我看着它雕的,刚开始雕不好,大木块都毁了,只能用小木块了,雕了几十个,就这个看起来更好一些。”田生答道。

李师傅这才留意到说话少年的手指手掌满是伤痕,想必确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此后,包括田生在内的五个人成为了李师傅的徒弟,其中尤以田生最为勤奋。数年以后,几个徒弟渐渐由师傅的帮手变为了能独当一面的小工匠。而田生已然盖过师傅的风头,成为镇上乃至县上最好的雕工,甚至有一些达官贵人花重金点名要田生雕刻。

原来,李师傅每每雕刻都离不开一本图册,其中有36种图案,是李师傅学艺时从师傅那里学得的,他只会依模子雕刻,却从不会自创其他模型。久而久之,这些他认为闭着眼睛都能刻出来的图案,出活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但却有些“只求形似,不苛求神似”的意味。田生则不同,他每次做工都是反反复复打磨修整,即便雇主事先讲明要求不高,他也力求做到最好,因此他出手的雕品总是栩栩如生。

田生私下会研究一些新图样,新雕法,自创了一本雕刻图册,收藏了数百种图案。他甚至可以做到“命题雕刻”,比如“万马奔腾”“百花竞香”“活佛”,甚至可以为真人雕像。

故事中的田生之所以可以成为学徒中最优秀的一个,甚至盖过师傅的风头,正是因为他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工作上,他不厌其烦,乐在其中,把每一次的工作都当作是在创造一件艺术品一样,用心地投入,不断地打磨。这种态度使他的技艺得到了提高,也使得他的品性得到了认可、传扬。达官贵人指名由他雕造,恐怕不仅仅是看中了他的手艺,更是看中了他的态度和品质。

敷衍、应付、凑合,这是男人做事之大忌,长久下去,必定会自毁前途。只有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出人头地,成就一番事业。【故事二】

小王和小李同在一家公司工作。自打进公司起,两人就开足了马力,暗暗较起了劲:比谁的成绩高,比谁更受重用,比谁人缘好,比谁客户多……

于是,这两个人工作起来总是干劲十足,工作效率比其他同事也较高,然而,两人总是得不到升迁机会。

小王有些气馁,上班时间环顾四周,看看那些久经职场的“老油条们”,个个能不加班就不加班,工作上敷衍了事,可是一个月到头该拿的比自己一分也不少。看得多了,小王也开始变了,向前辈们“学习”起来,也让自己变得轻松一些。

小李则暗暗给自己鼓劲:看来我做得还是不够好,要再加把劲。于是,他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比以往更多,只希望做得更好。

有一次,小李在工作过程中发觉公司的一些流程有些繁琐,大大影响了员工们的工作效率,其中有几个环节其实是可以合并或省去的,如此一来既方便了员工,也为公司降低了成本。对此他认真梳理问题,细心写了一份报告,交给了上级领导。

结果这份报告被拿到了总公司的会议上讨论,最后在所有的分公司中执行。小李被提名嘉奖,没过多久便升职加薪,成为了小王的顶头上司。

生活中有很多像小王这样的人,他们可能会说,我明明本本分分地努力工作了,却为什么总是没有结果?

有一种可能,你已经很努力了,但其他人比你更加努力,也就是说,同样是一份工作,你认真对待,努力投入,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他人比你付出得更多,投入得更多,所以他们最终成功了。

也可能是你的“火候”未到,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炼和沉淀,这就需要你始终保持一颗努力的心,坚持精益求精。

而现实是,一些人一旦看不到成绩,便开始怨天尤人,放弃了初衷,开始敷衍、应付,失去了原本的动力,同时也失去了到达成功彼岸的机会。

也有一些人选择始终坚持自我,将精益求精作为一种习惯,作为生活、工作的基本态度,并持之以恒。那么,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总有一天他们会与成功相遇。智慧点金

俾斯麦说:“我对青年的劝告只用三句话就可概括,那就是,认真工作,更认真地工作,工作到底。”2.专注于一件事情开篇导读

很多人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事情,既有大事情,又有小事情,于是,人们总是忙碌着,不是为了生活琐事忙得焦头烂额,就是为了工作疲于奔波。就有了一句用来自嘲的话: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然而,忙来忙去,有多少人忙出了成就?答案是少数的人成功了,而更多的人始终在原地转悠,在一个圈子里东奔西跑,不断寻找着出路却始终不能如愿,甚至有些人觉得被生活所累,步步倒退,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只能对着“顶峰”伸长了脖子仰望,艳羡那些步步登高的“幸运儿”们……

成功者是幸运的,但成功绝不是幸运使然,而是努力之后的一种必然结果。那么,同样是人,同样是面对一堆又一堆的事情,为什么有些人可以获得成功,有些人却总是失意呢?

试着去找寻两者之间的差别也许会发现,同样是处理事情,失意者总是想要顾全所有,不断地在寻找平衡,而成功者却一直在盯着一件事情在做。简而言之,成功者都具备一种力量——专注力。【故事一】

对于有“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全世界对他都不陌生,他是财富的代名词,他的经历被视为传奇。无疑,他是成功的。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巴菲特的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在第十一届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卖达到创纪录的263万美元。全球多少已然成功的人士都渴望与这位财富传奇人物同桌共餐,以汲取更多的智慧。

对于自己的成就,巴菲特全部归结为两个字——专注。

巴菲特从11岁开始买了第一只股票,直到80多岁,依然专注于股票事业,从未改行。有人说,巴菲特将这种专注甚至带到了他的生活当中,除了关注一些商业活动之外,其他所有的一切都不值得让他花费时间、精力,他的激情始终都在一件事情上,那就是股票投资。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巴菲特做到了,所以他成功了。

巴菲特也曾被人一度说是“过气股神”,原因是有一段时间,美国的股市形势一片大好,于是许多人开始大把地买进,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号称股神的巴菲特却不为所动。于是,人们便觉得股神失灵了。可是,好景不长,一连串的打击把美国股市推入深渊,也使得很多人都被套在里面,最后落得个血本无归。此时人们才明白,股神还是股神,他似乎未卜先知,沉稳地让自己避免了风险,躲避了灾难。

因此说,巴菲特的成功不是因为侥幸,更不是他能预测未来,而是专注带给他的丰富经验,使他能够始终保持冷静,在股市的沉浮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这是很多人即便想做也做不到的。生活充满了变数,人也不会始终看向一个方向,总会有其他一些亮丽的风景会吸引人的眼球,让人心生彷徨。

我们也不必非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只是,我们必须要有“不做则已,要做就要用心做,做到底”的心态与魄力。否则,广泛涉足,纵然想专心也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便如蜻蜓点水,很难把一件事做透,也总尝不到成功是什么滋味。【故事二】

一只猴子来到一片苞米地,顿时心喜,想要掰一个回去。先是掰了一个又大又鲜的苞米,按理说应该往回走,可是猴子却觉得前面的苞米似乎比手里的更好,于是便扔掉了手里的,转而去前面掰另一个。

当第二个苞米到手,它又觉得前面的比手里的更好,于是便又扔掉手里的,去掰前面的……

如此反复,直到走完整个苞米地,天色也渐渐变黑了,猴子这才急着回去,无奈几分钟前刚扔掉一个,至今还是两手空空。情急之下,猴子随手掰了一个便匆匆离去了。

回到住处,肚子已经咕咕叫了,它打开掰来的苞米打算美餐一顿,一层层撕开后才发现,这是个长坏了的苞米。无奈饥饿难忍,猴子也只好从中挑挑拣拣,将就着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但反射的却是真实的生活。有多少像猴子这样的人,忙忙碌碌了许久,到头来却一无所获?

不能说猴子不够聪明,而是它不够专注,太浮躁,定不下性子来。现实中的很多人也是一样,面对花花世界,面对物欲横流,想要的东西太多,无奈成功路途漫漫,于是便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我们身边也必定不乏这样的人,本来有份好工作,可是听到别人说“打工不如创业”,于是便辞职创业;听别人说服装利润大,于是便开了个服装店;听别人说开餐厅日入万元,于是便东拼西凑开了个餐厅;听别人说做房产中介能赚大钱,于是便风风火火又做起了房产中介……

转了一大圈,创的“业”不少,可是不但没有收获成功,还把原有的积蓄赔了进去。回过头来再看看原本在同一个公司工作的同事,已经升职加薪,有房有车,生活虽不算太富裕,可是却也蒸蒸日上。于是乎,一声长叹:要是还给别人打工,绝不会落得两手空空。

东转西转,绕了一个大圈子,最终还是转回到原点。但如果时光倒流,不被他人的成就迷了心智,始终专注于自己的工作,那么,结局恐怕会大不一样。

如果说成功有捷径,那么最大的捷径就是专注。专注是源于对一件事情、一门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去除杂念,向着一个目标前进,始终如一。那么总有一天,曾经专注的投入将给予你丰厚的回馈。智慧点金

巴菲特曾说:“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3.精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开篇导读

每个人总有迷茫的时候,找不到方向,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十分渴望寻求一条更快获得成功的捷径。成功是需要付出汗水的,选一条对的路,加以坚持,那么总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遇见成功。对此,有些人有幸找到了,有些人则总在寻寻觅觅,觉得哪条路都不合适,有些人则面对的选择太多,就像站在岔路口,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条路,于是本该坚决果断的大男人顿时变得优柔寡断。

很多时候,人们的身边不乏一些“声音”,或来自亲人,或来自朋友,他们或用自己的成功告诉你,他们所走的路,也许你也可以走;或用别人的经验来告诉你:“还创什么业啊,现在炒股最赚钱”“我有好多朋友都办签证去国外打工,来钱快”“那XXX做服装批发做发了,你也可以找个门路……”

对于他人友善的建议,我们要学会倾听,但是却决不能一味地盲从。别人说炒股赚钱,就立马投身股市,赔了以后,又眼红别人办签证去国外打工,结果钱没赚着,还要先垫付高额的中介费用,真正到了国外吃苦受累,与家人分离,才领悟这并非长久之计。如此,他人说东你往东,他人说西你往西,最终奔波掉的是你宝贵的时间,却很难真正有一番成就。

这个社会也许到处充斥着机会,但却不一定每个都适合自己,所以,不妨用心思考,问问自己真正适合自己的到底是什么,然后确定方向并坚持走下去。

有时候,离成功最近的路,恰恰是走的人最少的路。【故事】

SOHO中国在商业模式上与其他房地产大相径庭。首先SOHO中国不搞大规模的土地储备,再次SOHO中国“不整售”,这些特立独行的做法引发了同行的质疑声一片,更招致一些批评。

然而,当就“为什么SOHO中国不整售”这一问题来询问董事长潘石屹时,他表示这就是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不需要非得和大家一样。

他说:“为什么不整售呢?这也是我们在过去十年时间根据市场反馈做出的选择。在SOHO中国开发的65座大楼中,销售之前,总有许多机构要来洽谈,整栋购买。这种机构整栋购买常带有一些额外的、公司不能允许的附加条件。我们也看到其他公司整栋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腐败现象,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的项目没有一座销售给机构。同时,我们也看到,机构整栋购买的数量相对较少,更多具备购买力的客户仍是中小型客户,从最早的投资几百万的客户,发展到现在有投资几千万的客户。这反映了中国市场处在发展和财富积累的阶段,还远没有发达国家那样财富集中,我们的市场定位不能超越中国财富积累的历史阶段。通俗地说,把大楼看成一个西瓜,在中国的市场中,能买得起一个西瓜的人极少,但如果把这个西瓜切开来卖,能买得起的人就会呈几何数增长,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分享到我们的产品和资产的升值。”

这便是潘石屹的大智慧。房地产这个行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固有的模式,这是长时间的磨合发展所形成的结果。这就好像为后来者划了一个流程图,照着它走,才能在房地产界里生存并赢得一席之地。

然而,潘石屹却有着自己的考虑,他并不是不知道行业里原有的模式,只是他不愿做盲从者,而是要做创新者,他要创出一条全新的路。创新可能是冒险,但也可能意味着收获比传统模式更为巨大的利益与成就。

潘石屹曾经说过一句话:“做生意不能看一群人说得怎么样,而要靠嗅觉,但这些往往说不出来。”这就是告诉走在成功路上的年轻人,做事时要有主见,有时身边的声音太多,尽管可能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却未必适合自己。

毕竟,未来的路要靠自己走,选哪条路,怎么走,应当遵从自己的内心,已然十分拥挤的路不妨放弃,选择开辟一条新的路,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智慧点金

潘石屹说:“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素质,第一是定力,不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第二是化解危机的能力,能够在危机和矛盾中抓住机遇反败为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