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功的方法培养优秀的孩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09:50:53

点击下载

作者:陈妍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用成功的方法培养优秀的孩子

用成功的方法培养优秀的孩子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用成功的方法培养优秀的孩子/陈妍编著.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5ISBN 978-7-5021-8338-7Ⅰ.用…Ⅱ.陈…Ⅲ.家庭教育—方法Ⅳ.G78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41259号好的教育方法成就孩子好的未来出版发行: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2区1号楼100011)网址:www.petropub.com.cn联系电话:(010)64523558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印  刷:北京晨旭印刷厂2011年5月第1版 2011年5月第1次印刷740×1060毫米 开本:1/16 印张:13.25字数:200千字定价:26.80元(如出现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营销部负责调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前 言

教育孩子有没有成功的捷径?有。这成功的捷径就是向成功的父母学习!凡是能把孩子培养成优秀人物的父母,都有其可取之处。所以,我们发现孟母三迁的故事、画荻教子的佳话世代流传,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家教的故事也一直为人们所乐道。

同样是在多年前,当比尔·盖茨开始成为世界知名人士时,几乎所有人——从《财富》杂志的记者到门口杂货店收银员的邻居,都忍不住会问盖茨爸爸一个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培养出一个这样优秀的孩子?”

这个问题老盖茨一直不知如何作答,每一次他只是把自己的家庭生活如实地描述一番。随着人们更多的探询与了解,老盖茨的育儿智慧也日渐清晰起来。毫不例外,盖茨的成功也绝非偶然,同样凝聚着父母巨大的心血和智慧。

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戴维·伯恩说:“父母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的确,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都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成才、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成就孩子好的未来。而一个人要拥有美好的未来,那聪慧的头脑、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格、充裕的财富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培养孩子,就得从小开发其智能、发展其情商、规范其习惯、塑造其品格、提高其财商,这些都是现代父母应该关注的教育要点。

本书以智力教育、情商教育、习惯教育、品格教育、理财教育为纲,罗列精选了近80项具体的教子方法。这些颇具实效的方法有的是为了解答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是培养孩子成才的经验与策略;还有的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与成功。

通过阅读本书,你会发现许多好的观念与方法,比如“兴趣中隐藏着孩子成功的秘密”、“早期阅读能点燃孩子的智慧”、“快乐的游戏能让孩子学会学习”、“会倾听的孩子更懂得交往”、“为别人鼓掌的人也在为自己加油”、“为孩子制定一份零食节制计划”,等等,这些都是许多成功者所验证的。

当然,方法固然重要,行动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方法有没有用,完全在于你有没有真的去用,去付诸实践。正如安东尼罗宾所言,没有行动就没有成功。

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盖茨,但不是每个爸爸都是盖茨爸爸。”身为父母,当感觉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有差距时,首先应看到自己的付出与别人的差距。在孩子的教育上,同样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们相信,用成功的方法培养优秀的孩子,是家长共同的心愿。用好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但愿这样一本有关成功家教方法的小集子,不仅带给我们方法,也带给我们激励。编者第一篇智力教育: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盖茨是天才吗?以他的成就来说,盖茨的确是天才。但是天才并不专属某一类人,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天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里说,人类大脑的能力平均只运用了5%。换言之,大脑还有95%的能力可以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十分可观。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姆,对近千名婴儿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若以17岁时的智力为100,8岁时进行开发,只能开发20%,4岁时进行开发却能达到50%,而更大的潜能开发在3岁以前。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说:“儿童出生后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更令人震惊:“婴儿生下来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晚了两天了”。因此,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几年,作为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第一章 兴趣隐藏着成功的秘密

☆ 天才就是对某一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和疯狂的痴迷

☆ 让孩子在痴迷兴趣的喜悦中不断成长

☆ 对孩子的问题最好的回答方式是与他们一起去探索

☆ 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为了赶一个程序,盖茨一干就是36个小时以上

☆ 孩子特长的培养需要家长的耐心与执著

☆ 兴趣班不应该是家长的兴趣方法1: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

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一所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有五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后来,一位参加考试的同学写信向比尔·盖茨请教答案。比尔·盖茨在回信中说了这么一句话:“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天才就是对某一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和疯狂的痴迷。孩子能不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兴趣能不能早一些被发现,而且被大人所重视。那么怎样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呢?(一)从孩子的发问中了解其兴趣和爱好。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讲:“孩子提问,别理就是了,烦都烦死了……”殊不知,孩子爱提问题正是一件好事,说明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也是其智力活跃的征兆。大发明家爱迪生小的时候就喜欢问“为什么”,他的母亲充分肯定了这种敢于问“为什么”的质疑精神,并加以培养,使他后来成为人所共知的伟大发明家。(二)很有兴趣地观察某种对象。例如,达尔文小时候整日关注花鸟虫鱼,爱迪生观察孵蛋的故事,就说明了他们自幼对未知世界产生的浓厚兴趣,推动着他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昭示着童年时代产生的兴趣将有可能影响一个人未来的成功。

有一个小女孩,偶然发现蚯蚓断成两半后,两半都在蠕动,感到特别好奇。她把断了的蚯蚓分别放进两个有土的花盆里,想观察一下断了的蚯蚓还能不能活。然而妈妈非常生气,说:“女孩子,摆弄什么泥巴,没出息!”就把有蚯蚓的两块泥巴扔出门去。后来,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提到这件事时说:“你看,这么一骂,一扔,就给未来的中国断送了一位女科学家!”(三)在作文、日记中不断提到某一个事物。如果孩子经常在日记里叙述他所看过的拳击比赛的精彩镜头,很多普通人叫不上名字的国外拳击手,他却了如指掌,由此可见他对拳击运动的喜爱。这时,家长不妨让他在业余时间参加一个拳击培训班,经适当引导之后,也能发挥强身健体和自卫的作用。(四)全神贯注地听某方面的讲述,津津有味地谈论某方面的话题,或者乐此不疲地投入一项活动。如果孩子经常在父母及客人面前进行表演,即使是一首简单的儿歌、一些拼凑的手舞足蹈,都有可能表明孩子对表演甚感兴趣,这时我们可以让他学习一些舞蹈、歌曲等,以期获得自我表现的肯定。(五)常购买某方面的书籍或十分珍惜某方面的物品。有一个孩子痴迷于书法,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购买了自己所见到的书法字帖。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力促让他的爱好发展成专长。(六)毫不厌倦地做某方面的小实验。比如,对于爱拆拼东西的孩子,家长要多买些拆拼玩具,如积塑、插片、变形金刚等,鼓励他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构筑心目中的梦想。

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读书时把自己的兴趣与精力都用在了刀刃上——他所喜欢的数学与计算机,而在无兴趣的课堂上呼呼大睡也是常有的事情,但其父母却并没有拉下脸来责备比尔。他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为了赶一个程序,一干就是36个小时以上。有时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醒来后继续工作。老盖茨曾是全美十大律所之一K&L Gates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旗下有超过1800名律师,他希望子承父业,但发现儿子对当律师毫无兴趣之后,也没有强迫他。

很显然,比尔·盖茨的成功是个人天赋与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父母注重对其兴趣的呵护,因而比尔的天赋不断被激发,直至转化为世界首富的现实。所以,作为父母,不管你对孩子的兴趣持什么态度,都应该以极大的热情去发现并支持。要有足够的耐心,多鼓励少批评,让孩子在痴迷兴趣的喜悦中不断成长。方法2:孩子兴趣的培养

只有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才会对该事物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且积极思考、探索和追求。但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如下方法可以借鉴。(一)利用“爱屋及乌”拓展兴趣。父母如果能为孩子已有的兴趣增加一些新的兴奋点,就可以逐渐拓宽孩子的兴趣。比如,请迷恋电视的孩子复述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激发表达兴趣);带孩子到书店去挑选与该节目同一专题但内容更丰富的书(引起阅读兴趣);让孩子了解小伙伴对这个专题的看法(培养交际兴趣);让孩子收集社会对这个专题的反馈(引起评论兴趣)。对那些只爱玩枪和汽车的男孩也能以枪或汽车为连接点引导发展其他兴趣,如数零件,辨颜色,了解原材料、原理、发明经过、发展史和生产过程等。可以说,任何兴趣都可以成为发展其他兴趣的起点,关键在于引导。(二)利用善问“十字诀”培养兴趣。有人总结出了启发孩子善问的“十字诀”,很有借鉴意义。“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例”:即多举例;“比”:比较事物之间的异同;“替”: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除”:即“除了……还有……”;“可”:可能会怎么样;“想”: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类”: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六”:就是“六何”检验策略,即处理一件事情,从多个的角度设想,通常应用下列六个问题:“何人”(who)、“何地”(where)、“何时”(when)、“何事”(what)、“为何”(why)、“如何”(how)的“六何检验法”(六W法)。问题越多元化,孩子受到的思考刺激也就越多,从而有效培养孩子的智力。(三)利用“学习迁移”来培养兴趣。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也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孩子们的兴趣很不稳定,随时都可能发生迁移。这种迁移,有自发迁移和人工迁移两种。表现在孩子身上,前者就是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而后者则可以通过家长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来实现。(四)引导动手,在实践中诱发兴趣。生活中的日常活动和游戏都能让孩子学到不少知识,实践出真知。如与孩子一起玩扑克牌时,进行数字游戏,使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新闻,培养其关心国家大事的兴趣;和孩子一同收看气象节目,培养他对天文学的兴趣;带孩子观看道路施工、架设桥梁了解工程问题;让孩子在显微镜下瞧瞧他们手指上的细菌,他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你会要求他餐前洗手;与其给他们解释水的蒸发,不如将水烧沸,让他们看看水位因蒸发慢慢下降。孩子的兴趣广泛了,而且形成了学习动力,学习也就真正成为一种内在需要。

培养孩子的兴趣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有人在评论《红楼梦》时提出:曹雪芹在写大观园的建筑时,表明他是精通建筑学的建筑师;在写给病人开的药方时,他是一位高明的医生;在写大观园的花草树木时,他像颇有学识的植物学家;在对人物内心冲突细腻的刻画和对人物典型性格的描写中,他又俨然是一位心理学家。《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流传百世的不朽名著,与曹雪芹渊博的知识和广博的兴趣分不开。21世纪新兴学科不断涌现,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层出不穷,只有单一学科的知识和兴趣,无法适应新世纪科技、人文学科的发展。

少年盖茨,兴趣广泛,学了一阵子伸缩喇叭,又钻研作家艾德格·来斯·格洛兹笔下的泰山和火星人的故事。七岁时,盖茨阅读整部百科全书、名人传记,像罗斯福和拿破仑,他尽可能去探究这些名人的一切。据盖茨在Facebook账号信息中称,他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网球、玩桥牌、阅读和看电影。而最感兴趣的领域包括科学、健康、慈善事业、软件、神经科学和能源等。(二)鼓励孩子保持持久的好奇心。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时,一定要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对孩子的问题最好的回答方式是与他们一起去探索。即使你知晓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也应该用理智克制住脱口而出的冲动,尽量给孩子留下思考讨论的空间,否则会强化他在学校里得到的一个错误观念:科学仅仅是装在成人头脑中的一些事实而已!如果孩子想了解蜜蜂住在什么地方,你应该这样说:“让我们瞧一瞧,也许我们能发现它飞到何处去了。”(三)为孩子创造良好、广阔的空间。给孩子创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更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限制,要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习负担,留一些时间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把孩子的课外时间排得满满的。要让孩子安心学习,家长首先要自己安下心来,可以读读书,看看报,做一些不出声、不惹孩子转移注意力的事。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学习气氛良好的空间,远比坐在孩子身边监督有效得多。家长应明白这样的道理:“身教重于言教”。(四)培养自身兴趣,成为孩子的榜样。作为家长,要摒弃“四十岁不学艺”等陈旧观念,把“终身学习”引入到家庭教育中。家长如果笔耕不辍,孩子则文笔不差;家长如果孜孜不倦,孩子也会认真苦读;家长用计算机获得了某些成就,孩子也想利用计算机获得成功……家长以身作则就像涓涓细流,滋润着儿女的人格,影响着儿女的一生。方法3:把兴趣发展成特长

盖茨的好朋友保罗·艾伦(后来和盖茨一起创立了微软公司)回忆说,“我们当时经常一直干到三更半夜,我们爱死了电脑软件的工作,那时候我们玩得真开心。”盖茨说:“那时候,保罗常常把我从垃圾桶上拉起来,而我却继续趴在那里不肯起来,因为在那里我找到一些上面还沾着咖啡渣的程序设计师的笔记或字条,然后我们一起对着这些宝贵的资料研究操作系统。”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特长就是在某个领域或技术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手段,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成就这个特长的,可以是因为工作、生活的需要而逐渐练成的,也可以是因为爱好或喜欢。但爱好就不同了,爱好不代表一定具有专业性,可以是随便的娱乐或消遣,等等。爱好是在兴趣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活动发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参与这种活动的动机,继而参与这项活动。明确了这几个概念之后,那么如何才能把孩子的兴趣发展成特长呢?可以概括为概括为“早、宽、扬、导”四大要领。(一)早——行动早、计划早。特长的培养必须注意一个“早”字,把培养特长的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通过观察、提问、测验、谈心等手段去印证孩子的综合素质。但是,任何企图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培养孩子特长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拔苗助长是反科学的。要培养特长生,只有加强计划性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奋斗目标要长远,进步节奏要沉稳;在完成目标时要充分注意其特点:由打好基础知识到提高运用能力、由平稳进步到加速提高,不可操之过急。(二)宽——宽松的环境、宽广的胸怀。只有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里,人的身心才能放松,没有受到禁锢的思想才可能解放。基于这样的认识,为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我们要着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拓展其思维空间。如可以多激励孩子质疑、求异,组织答辩、研讨、演讲、朗诵,为孩子提供自由言辩的舞台等。作为家长,总会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这时就需要以宽广的胸怀去对待他们。要态度温和而有耐心,过于严厉的口吻和严格的要求都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紧张和压抑。要宽容他们的不足,理解他们的个性。另外,当面对自己一时不能解答的问题时,不要端起家长的架子扼杀孩子思维的灵感,要对孩子有这样的思考提出赞赏,并查阅资料给予圆满的答复。(三)扬——发扬优势、张扬个性。在数学学习上有突出表现的孩子,大都思维敏捷,敢于求异,要合理发扬其优势,使其向更高层发展。例如,给他们提供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课外书籍,并与之探讨有趣的数学知识。要想使学习不断扬长,就要重视个性上的张扬。一个有良好个性特长的孩子,会本着对自己、对亲人、对老师、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建立“建功立业”的强烈成就感,持久地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取得好成绩后又能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不断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取得新的进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主要是通过对生活和人生的真切感悟,提高对社会本质、人生价值的认识,改善主体与外界的关系,调节心理状态,慢慢形成良好的个性。作为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孩子个性修养上的不足,并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四)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学得游刃有余的孩子很欢迎家长解其惑、指其路的点拨式指导,使他们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指导是警句式的,语句要言不烦而非夸夸其谈,心领神会而不貌合神离。可多帮助他们做分析,提供自己的看法,但具体怎么做要由他们自己决定,应该允许他们殊途同归,鼓励“各显神通”。也许,没有父亲扶着的孩子会摔更多的跤,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孩子一定学得更快、学得更欢。要使“消化能力”特别强的孩子得到更多的“营养”,除了保证正常的“三餐”外,还需要给他们“开小灶”,让他们参加更多带有竞赛性质的提高班,多进行高难度的智能训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一名合格的家长,除了提高孩子的思想认识,告知他们健心的方法,还应帮助他们培养勇于承受失败和挫折、面对成功和荣誉的过硬心理,做到荣辱不惊、悲喜不乱。

总之,培养孩子的特长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与执著。方法4:兴趣班的选择

现今,各地孩子园和少年宫都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钢琴、书画、围棋、舞蹈、电脑等各类兴趣班。但兴趣班到底是谁的兴趣?这是一个简单但发人深省的问题。既然接受兴趣培养的是孩子,那么应该培养的当然就是孩子的兴趣,而不应该是家长的兴趣。但是,中国的许多家长,却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兴趣与好恶强加给孩子。至于孩子有什么感觉、是怎么想的,他们根本不考虑。用理论性的术语来说,就是忽略主体意识的培养。这种致命的缺点,不仅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

仅对一个班孩子的报名项目做了一次简单的统计,就发现所有孩子都参加了兴趣班其中2/3的孩子参加的兴趣班有3项以上。这种不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教育无疑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主要是因为家长中存在着非理性的心态。家长认为社会竞争激烈,要多学知识和技能才行。孩子每天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这样父母就心安理得,觉得孩子学了许多特长,却不知剥夺了孩子活泼爱玩的天性。作为家长应该明确孩子参加兴趣班的目标是塑造个性,开发潜能和培养创造力,使孩子终身受益;而不是为了一幅无数次临摹下的漂亮的画,更不是为了时时参加各种比赛,拿个奖来炫耀,满足父母的虚荣心。

孩子能否早日成才,关键是父母能否早日发现并引导孩子的兴趣稳定地发展。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平时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这对疏导、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好处的。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总是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结果事与愿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根据他们的兴趣及特长理性地进行选择和培养。美国社会家庭学家康斯坦丁·尼诺指出:“家庭教育定向的一个关键,是要让自己与孩子在平等关系中认识、研究、对待和决定。其中,家长去发现孩子的兴趣,比家长让孩子去产生兴趣重要得多。”

傅雷曾希望儿子傅聪能成为一个文学家或画家,但傅聪的兴趣并不在此,他喜爱的是音乐。傅雷先生便没有强迫儿子去搞文学,而是尊重儿子的兴趣和选择,让他集中全力研习音乐,练习钢琴,傅聪果然不负父望,最终成为著名的音乐演奏家。

帮助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并且适合孩子的兴趣班至关重要。要想让孩子学习这些兴趣班,首先家长要了解每个兴趣班课程的主要特色和主要内容,如果家长不懂这些,就要向兴趣班的老师问明白。其次就是要清楚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适不适合参加兴趣班的学习。最后要根据孩子的爱好给孩子报兴趣班,孩子喜欢哪个就报哪个。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来报,比如性格内向的孩子可以给他报个活泼的兴趣班,像跳舞,唱歌等,性格外向的孩子就可以给他报画画、书法等这些比较静的艺术班,这样可以使孩子的性格得到互补;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想要参加兴趣班;也可以直接体验,带着孩子到兴趣班玩几个小时,观察一下孩子的表现,看看孩子对这个兴趣班有没有兴趣。第二章 阅读点燃智慧

☆ 让孩子享受文字带给他们的快乐

☆ 家长应摒弃自己心目中的“好书”概念

☆ 要站着读书,不要跪着读书

☆ 书中记载的历史含有多少水分

☆ 把阅读的过程固定为七项内容

☆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会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方法5: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鲁迅先生少年时,曾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辣得满头大汗。他就是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博览群书、笔耕不辍,终于成为我国一代文豪。

当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家长们最困惑的事情莫过于孩子对书籍不感兴趣。放学回家,他们更愿意打开电视或电脑,而不是拿起书籍。孩子为什么不爱看书呢?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尝试用下列方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一)让孩子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孩子是很会模仿的,家长们可以故意在孩子面前读书,装作读得很专心的样子,甚至在孩子叫自己的时候,都假装不理睬。还可以边读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或者放声大笑。这样,孩子就会被吸引过来,甚至学我们的模样看书。因为他们想知道是什么吸引了父母,又是什么让父母如此快乐。而获得这个答案最好的办法就是:模仿父母自己去试一试。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家长自己每天至少要读半个小时的书,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知道,除了电视和电脑,我们还可以从书籍中得到乐趣,得到知识。当阅读在我们的家庭中变得像看电视一样自然的时候,孩子就会很自觉地拿起书籍,享受文字带给他们的快乐。(二)选择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书。每个人的性格、爱好都不一样,如有的人天生多愁善感,情感丰富,可选择《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童话故事;而天生渴望神秘、冒险,仰慕英雄的人,可选择军事、科幻类的书。要让孩子喜欢读书,家长或老师应摒弃自己心目中的“好书”概念,把选择权还给孩子,这样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如果完全由家长和老师为他们挑选阅读物,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们不爱读书。不要“看不上”漫画和杂志,这些书籍完全可以看做是文字阅读的延续,能极大扩展孩子的视野和知识面。

盖茨从小酷爱读书,尽管他是个儿童,但他喜爱读成人的书。在自己家里,他可以随意翻阅父母的藏书。盖茨最喜欢反复看的是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经常几个小时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1/3的大书,一字一句地从头看到尾。他常常陷入沉思,人类历史将越来越长……那么以后的百科全书不是越来越笨重了吗!能有什么好办法造出一个魔盒来,只要小小的一个香烟盒那么大,就能把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全书收进去,该有多方便。这个奇妙的思想火花,后来竟让他实现了,只要一块小小的芯片就行了。(三)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对读书没有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的影响,我们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花在阅读上呢?当孩子主动地拿起书的时候,家长们要做的是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所不同的是我们指导着他来阅读。可以让孩子们大声地朗读,我们在一旁对读音、断句等加以指导。慢慢地等孩子领略到读书的乐趣后,就会自己主动阅读了。(四)让孩子体验读书的乐趣。当孩子能自己看书以后,就应该尝试着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这时候孩子是很乐意的,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孩子为了讲故事就要自己去看书,为了讲得好就会认真地筛选故事、理解故事。孩子讲完后我们要给予赞许,这样孩子会归功于阅读,就会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还可以给他们创造更多展示的机会。周末去奶奶或姥姥家时,让他表演给老人看。还可以组织住在周围的孩子,经常举行一些故事演讲比赛。当孩子得到更多人称赞的时候,他就会更有自信,也更愿意做这件事。方法6: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很多书本知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阅读可以提高人的修养,锻炼人的思维,可以借助别人的智慧为我所用,增长见识,开阔我们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但是,家长也要让孩子懂得书本只是给了一个思路,很多事情不一定都按照书本中的走,要灵活地应用,这样才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把学习到的知识用到该用的地方,然后再得到更多的知识。

科学家虽然博读群书,但他们都是非常重视实践的,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佼佼者。在当时书本上尚未提及镭元素时,她通过四年的不断试验和探索,终于从矿渣中发现了镭,成为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

居里夫人不仅自己重视实践,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如此。大女儿依林娜上学时,课本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满满一缸水,任何物体放进去都会使水溢出,为什么把金鱼放进去,水却不会溢出来?依林娜想了好久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把问题告诉了母亲。

居里夫人并没有急于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说:“为什么不实际作一下呢?”

依林娜去做试验了,一次,两次,三次,她把金鱼放进盛满水的鱼缸里,水都溢了出来。她得出了结论:课本上的题目出错了!

作为教育者,家长要从居里夫人教女方面获得启示,让孩子学会阅读,把阅读过程变成主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既要钻进书本里,又要跳出书本外,理论和实际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验正知识、升华认识。

关于这一点,家长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绝不能“放羊式”的让孩子自行阅读,而应授之以“渔”,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方法,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来说,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阅读能力的最终形成,靠独立思考。父母应把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为了让孩子不拘泥于教材或前人理论,应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质疑,训练他们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孩子未发现的问题地方,父母要及时地用提问的方式给以诱发、点拨和引导。独立思考,既是孩子理解阅读材料、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前提。(二)鼓励孩子归纳阅读材料

归纳阅读材料,是在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实现对材料的准确把握。它要求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前提下,深刻领会和把握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会归纳事物的方法,学会通过基本史实找出问题的关键,从而达到举一反三、提纲挈领的目的。这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三)从阅读作品中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阅读需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比较、鉴别,在不同作品中寻找共同之处,在同类作品中辨别不同点,哪怕是微小的区别。要动笔,在文旁、文后或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评论,求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这样,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思维过程中,阅读就会进入更高的层次和境界。方法7:必知的高效阅读法

阅读能力是孩子学习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有些孩子在和阅读材料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反应速度慢,答而不全答,甚至答非所问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孩子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程序和阅读方法,难于领会、理解、掌握所面对的阅读材料。

低效阅读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它会导致孩子出现做阅读题的速度过慢、理解力较差的情况,大大挫伤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家长要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就要提供一些高效阅读的方法给孩子。

通常来说,阅读分为阅读程序与步骤、阅读方法两大部分,在平时的教育中,家长不妨多做做这两方面的工作。(一)引导孩子掌握阅读程序与步骤

阅读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与步骤,即看、读、问、习。只要孩子确实掌握了这四个步骤,就能快速提升阅读能力。

看,即翻看。拿到一本书,要先让孩子粗略地浏览全书,简单地了解大概内容,看看深浅程度是否符合自己所需,决定这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只有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浪费孩子的精力和时间,也收不到好的阅读效果。

读,即阅读。对适合阅读的书,要让孩子先用较快的速度粗读全文,了解内容概要及主要论点,找出全书重点,理解重要内容,一些佳作、精彩片段,应熟读精思。如果在阅读中,遇到了难点、疑点,可以作下记号,暂且不管,再另作安排。

问,即设问、质疑。对书中的重点、论点或问题都要认真思考、比较、分析,从没有疑问的地方寻找疑问,提出问题后,应积极思考,从可疑的地方设法解决疑问,最后全部解决疑问。也可以带着问题去读书,有目的地去探索答案,提高阅读的效率。

比如,孩子开始阅读之前,家长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阅读结束后,再反过来问孩子从题目中是不是可以大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帮助孩子分析题目,提出问题,然后从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孩子对阅读内容理解得就更充分,阅读能力也将获得提升。

习,即温习。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那些有价值的知识应该让孩子不厌其烦地进行“反刍”,做到精熟于心,真正地吸收、消化。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边阅读一边温习前面读过的部分,这会打断思路,使孩子难以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的含义,也不利于孩子分析文章是如何把细节组织在一起的。(二)让孩子掌握科学阅读方法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断走向高效阅读的科学途径。其中快速阅读法、框架式读书法、协调读书法三种方法最常用、最有效。

快速阅读法:高效阅读不是逐字看,而是一次凝视比较多的字,减少注视次数,扩大视野广度,眼球停视时多抓一些文字信息,减少回视次数。采取快速阅读法,不仅可以快速阅读,而且还可在短期内清楚文章的要旨和意义,最终用很少的时间赢得较大的阅读量,启迪思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如著名作家秦牧就是运用此法,做到博览群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

框架式读书法:所谓“框架”就是对一本书的主题分析,也就是在读书过程中要随时把遇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知识结构纳入对应的“框架”之内。这样的阅读方法,不但能加强孩子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使其对阅读材料形成一个明确的思路。

协调读书法:协调读书就是在阅读时,要充分提高主动性,使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协调起来,加强联系,密切配合。这样的读书方法,能增强记忆、锻炼思维、发挥想象,从而达到强化读书效果,提高读书功效的作用。

总之,当孩子掌握了高效阅读的方法后,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进而提高孩子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章 游戏让孩子更聪明

☆ 最好与孩子一起玩

☆ 游戏如何进行由孩子自己决定

☆ 在游戏过程中研究生活

☆ 和孩子共享成长的快乐

☆ 玩游戏时,外祖母总爱对小盖茨说:“使劲想!使劲想!”

☆ 在情境游戏中培养安全意识

☆ 孩子在欢乐声中乐不知疲地玩耍着、成长着,那就是有意义的亲子游戏方法8:做孩子的游戏“顾问”

为促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身心获得良好的发展,家长应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游戏,对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做孩子的游戏“顾问”。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游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区分指导不同游戏种类。角色游戏主要是扩大孩子的眼界,加深孩子的生活印象,帮助孩子认识周围生活,培养孩子个性品德;结构游戏主要是培养孩子结构概念和感知、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各物体的结构特征,熟悉结构材料和性能;智力游戏偏重训练孩子智力的敏捷性、创造性等,丰富孩子的科学知识。(二)注意孩子自身的特点。在选择和指导游戏时,家长不仅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还应考虑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和组织能促进孩子某种能力发展的游戏。例如孩子总是粗心,家长可选择一些相应的智力游戏,比如“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即在A、B两幅相似的图中寻找不同点;对好胜心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则可让他在角色游戏中当配角,比如在医院游戏中当“病人”,用游戏规则来限制他的行为。(三)尊重孩子对游戏的自由选择。孩子自己选择的游戏,家长千万不可横加干涉,游戏如何进行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家长应对这种行为给予肯定、鼓励,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四)为孩子提供玩各种游戏的条件。这里的条件主要是指游戏的场地、玩具和材料。在现有的居住条件下,家长宁可减少一些非必需的家具用地,也应给孩子留一席之地。玩具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各类游戏又是以特定的玩具和材料为前提的,没有或缺少玩具则游戏难以开展。(五)注意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在指导孩子游戏时要注意将活动性游戏和安静性游戏搭配起来,以免孩子产生疲倦,这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另外新旧游戏应交替进行,巩固玩过的游戏。(六)引导孩子正确地玩网络游戏。家长要合理监督孩子上网并有意识的教育孩子处理好学习与上网的关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的优势促进学习。家长不妨利用寒暑假陪着孩子一起玩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不要把电脑放在孩子的房间,这样可以监控孩子上网的内容,防止孩子浏览不健康的网站。每天上网的时间段不要固定,这样可以打破时间动力定型模式。

家长可以在电脑上设置时间,到时间自动停止,引导孩子自觉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最好是玩一些单机游戏,这种游戏玩上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腻烦心理。规定周一至周五,在做完所有功课的情况下,可以上网查阅一些相关学习资料,不过时间只能控制在20~30分钟。周末或节假日可以适当延长孩子上网时间和游戏时间,原则上每天不超过两个小时,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主动停止,做家长的适当给予表扬或奖励。方法9:寓“学”于游戏之中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儿童不仅在学业中进行学习,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组织,学习研究生活。”爱玩、爱动、喜欢动手做、画画,凭兴趣出发,是孩子的天性。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一点,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寓学习于游戏之中,让孩子游戏的兴趣与学习的兴趣同步增长。

盖茨的外祖母特别喜欢和聪明的小盖茨一起做游戏,尤其是一些涉及智力的游戏。她教比尔下跳棋、玩筹码、打桥牌等她所喜欢玩的东西。玩游戏时,外祖母总爱对小比尔说:“使劲想!使劲想!”她也常常为比尔下一步好棋、打一张好牌而拍手叫好。外祖母意识到比尔·盖茨在思维与记忆上的潜力,总是不失时机地激活比尔这方面的潜能,有时祖孙俩到公园散步,外祖母常会与比尔·盖茨交流下棋的技术或看某篇佳作,让比尔寻找更新方法或表达更独到精辟的见解。

在学习古诗《一望二三里》时,没必要让孩子左一遍右一遍、干巴巴地读。可以在介绍完这首古诗后,先读一遍,再把古诗的内容讲明白,利用孩子们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笔涂涂抹抹的特点,让孩子把古诗中描绘的景色画出来。顷刻,在孩子自己的图画中,有树有花,有村庄有人家,小房子的烟囱里还冒着烟。诗中描绘的景色在孩子的画中一一展现出来。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聚精会神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兴趣很浓,这时家长引导孩子一边看自己的画,一边朗诵这首诗,孩子就很快读熟了这首古诗,还可能根据自己的体会加上了动作,这样的学习既轻松、有趣,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孩子要扮演好角色,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选主题,自己布置游戏环境,自己分配角色,自己动脑思考,拓展游戏情节。角色游戏不只是自发进行的,不需要家长或老师的领导,因为游戏内容的丰富,角色的分配,规则的遵守,游戏中孩子们表现的态度等,都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指导。家长要始终注意孩子在“玩什么”和“怎么玩”。以孩子想扮演好角色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动力,及时而机智地把孩子的游戏愿望引导到学习上来,使孩子的知识得以丰富,技能得到练习,对事物的认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况:扮演医生的孩子判断病人的体温为60度,给患感冒的“病人”吃拉肚子的药;菜场里,青菜10元一斤,白菜5元一斤,鱼肉三元钱一斤;银行里只有取钱没有存钱等等。对此,可要求孩子跟父母到菜场,仔细观察售货员的工作情况,了解常见蔬菜价格。让孩子了解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多少度是发烧?常见病吃什么药等。这样巧妙地将孩子游戏的需要,引导到学习的需要上去。以后在游戏时菜市场的小售货员,不仅学会了称东西、买菜、整齐地摆放蔬菜、掌握了常见蔬菜的价格,还能主动地介绍蔬菜的营养成分。方法10:亲子游戏怎么玩

凡是为人父母,都可以在育儿的过程中借鉴或者创造简单的亲子游戏,和孩子们共享快乐的成长过程。亲子游戏形式尽可能简单而不失趣味性,最好是可以随时、随地或简单地做准备即可进行,不需要太多的道具。亲子游戏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首先最基本的是不要带有过分的冒险性。比如说,把小孩当做皮球一样抛得老高再接住,这纯粹是很糟糕的游戏,根本不是什么亲子游戏。不仅仅游戏性质根本达不到“亲子”的目的,还会徒增孩子的不安全感。但是调整一下游戏规则,孩子始终在你的双手牢牢地保护之下,速度适当地做“飞机起飞、飞机下降”的游戏,或者“旋转木马”的游戏,就相当不错。一方面是绝对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平衡能力和让孩子体验适当的冒险刺激的感觉。

其次亲子游戏要考虑适龄性与科学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亲子游戏的意义以及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及时地玩适龄的亲子游戏,能够更好地发挥游戏的功能,一方面适合年龄段的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最大,新鲜度最佳,难度也最佳,他的兴趣也最佳,所以操作起来就比较顺利,他能够很自觉地配合你,而且玩得很开心。孩子一周岁以后,随着语言能力的增强,他能够玩“认识你的身体”的游戏,他能够准确地听懂你的指令,找到并指出鼻子、眼睛、腿等,还乐此不疲地说出器官的名称。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去尝试,如果不能顺利完成,可能需要假以时日;如果顺利完成,还可以再选择难度大一点的。最重要的是,玩游戏要有耐心,不断尝试。要选择操作性强的亲子游戏。当然,可操作性强不强一方面取决于游戏的难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孩子的智力成长阶段。在忙碌的生活中,需要太多道具的亲子游戏是不适合经常做的,此时可以选择简单易行的户内户外游戏。

当然,亲子游戏的意义有多大,有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如果你的孩子在游戏中在欢乐声中乐此不疲地玩耍着、成长着,那就是有意义的亲子游戏。从中,我们可以收获欢声笑语,孩子的智力和体能不断地提升。下面是一些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亲子游戏,不妨一试:(一)起居室里的野营。只需在客厅里支起一个小小的三角帐篷,或者干脆因地制宜把毯子搭在家具上营造一个临时“帐篷”,然后拿出睡袋、枕头、手电筒等野营用品。你和孩子的“野营之旅”可以开始了。(二)收藏的乐趣。跟孩子一起准备一个小小“收藏箱”。当你带着孩子外出活动,比如在家附近散步,或去海滩漫步时,收集就可以开始了。这些收集,可以唤起你和孩子对某个地方、某次出行的记忆。你还可以带上相机拍些照片,而你的孩子呢,则会俯下身子捡回一片美丽的树叶,或者一枚可爱的贝壳。找一个鞋盒或其他包装盒,跟孩子一起用手工纸、油画棒、珠亮片或者其他东西把它装饰得独一无二,然后,你们就可以把收藏到的宝贝放进这个美妙的收藏箱。这样,下雨天不能外出的日子里,就可以在沙发上拥着孩子,一点点地把收藏的宝贝拿出来回味那些令人心动的日子。(三)地球和月亮。准备一只手电筒和一根激光棒(要提醒孩子不要把激光棒对着别人的眼睛照,那样会损害视网膜)。晚上,仰面躺在床上,关掉屋子里的灯。妈妈把手电筒光束打到天花板上,让“地球”在天花板上绕大圈。孩子拿着激光棒对着天花板照,尽量让“月亮”绕着“地球”转。在玩这个游戏时,刚开始可以慢慢地转,孩子熟悉以后,大人可以加快旋转的速度,挑战一下孩子。(四)食品的艺术。厌倦了画画和搭积木的游戏,那就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把大自然日常的赐予变成一件艺术品:切点胡萝卜、西红柿、芹菜或者其他水果蔬菜,跟孩子一起在盘子里摆些图片出来——小丑、火车或者任何美丽的抽象画案。形形色色的果蔬,可以变成不同的东西:葡萄当眼睛,圆饼干当轮子,奶酪片当窗子……游戏的最开心部分,则在最后的一刻来临:把你们的大作吃进肚子里去!方法11: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自我保护

游戏与安全的矛盾,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困惑,但同时也带来了教育契机。喜爱“比比划划”的男孩子都有点争强好胜,在与同伴的打打杀杀中竞技,显示自己的勇敢和强大。但是其中的安全问题,小朋友意识不到。大人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关注游戏中的危险,进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和对危险的防范意识。

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环境,具体主要有:用电安全、易碎物品处理、危险物品处理(刀、剪、化学物品、温度高的物品等)、认知危险事物和危险环境、避免危险性尝试行为、交通安全、健康的交往方式、应对独处和紧急危险等。积极的安全教育将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尊重自己的身体、更好地和别人交往。但是孩子毕竟很小,无论您是否对孩子进行过安全教育,有的危险孩子是不能应对的。所以,首先要求父母能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生活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同时父母也要掌握一些紧急危险或事故的应对技巧,然后才是针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安全教育光靠说教是不行的,需要让孩子亲身去体验。在游戏过程中,当看到孩子有一些不安全做法时,我们应该马上制止并且及时提醒,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危险性。以简单的“玩滑梯”为例。有的小朋友很顽皮,喜欢追求新玩法,喜欢倒着从陆地口走向高处;有的小朋友喜欢两三个一起打闹着滑滑梯,这样都是不安全的。以这个例子引导孩子“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玩滑滑梯,哪些做法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小朋友在玩的时候应该怎样让自己不受到伤害?”再找一些图片资料给小朋友们看,让孩子知道,身上任何一个地方碰伤,出血了都会很疼,而且更严重的则会出现骨折等。

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情景游戏。情景游戏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能够直观、有趣、形象地获取知识,这一种方法比用语言对他说要有效得多。在情景游戏中,孩子可以通过表演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是不能做的。等孩子稍稍理解之后,家长再进行适当的强调,这样孩子就很容易能够接受了。

游戏材料、内容的选择也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游戏活动器械的提供及场景的布置一定要牢固安全。玩抛球、接球的游戏时,可以用一些又轻又软的大布包来代替球。因为孩子的控制能力不强,有些孩子不分轻重,接球的孩子会被球撞倒,发生危险。换成又轻又软的大布包,就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还有一些类似纽扣、玩具枪子弹、大头针、别针、图钉等,在非必要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若实在需要,也必须是在家长的管制下使用,并且要时刻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不要将这样危险物品送入口中。用完之后,家长应该如数收回,并仔细检查后保管。第四章 真知灼见来自多思善疑

☆ 思维能力是智能活动的核心

☆ 与孩子一起追寻答案

☆ 真正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

☆ 当断则断,勿求“万全之策”

☆ 对孩子的问题,家长不一定一一作答

☆ 思维的速度在关键时刻能决定生死存亡方法12:培养孩子的良好思维习惯

盖茨的母亲玛丽曾回忆说,很多次打算外出时,家里的其他人都已经收拾停当,早早坐在汽车上等候出发,或者至少是已经扣好了大衣扣,整装待发,这时唯独不见盖茨。于是他的母亲就会在临行前一次又一次地冲下去喊他:“特利!你还待在下面干吗?”有一次,特利扬着脑袋,反问她:“我在思考问题啊,妈妈,难道你们从不思考吗?”(特利是昵称)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能结构—般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构成,而其中思维能力是智能活动的核心,它参与到其他的智力因素之中并使其更具有理解性、概括性和深刻性。建议家长着力强化孩子以下几个方面思维习惯的培养。(一)激活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思维兴趣。好奇心指个体遇到新奇的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促使个体产生注意、操作等行为的一种内在力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来自于头脑中的疑虑。孩子由于年龄小、知识少、社会阅历浅等,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所以频频向家长提问。但有的家长极不耐烦地责怪孩子多事,不知这样做是在扼杀孩子的好学幼苗,是在暗示孩子别想问题。好奇心是孩子思维最直接的反映,他们对事物越是好奇,其思维运动就越强烈。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与孩子一起追寻答案从而增强孩子提问的欲望,让孩子未来受益无穷。(二)培养孩子大胆实践的好习惯。怎样才能刺激孩子的大脑,引导他积极思考?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大胆实践。儿童的实践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实践,指直接参与其他孩子的游戏活动。有的家长过分注意孩子学习成绩,给孩子买了许多质量不高、重复性的习题,双休日不让孩子出去玩。可是家长不知,玩能让孩子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第二种是间接实践,指孩子学习他人已有成果的活动,如听课、读书、看电视等等。对孩子来讲,两种实践活动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三)培养孩子联想和想象的好习惯。联想和想象是孩子思维的翅膀,联想、想象能力的高低可以看出孩子右脑开发的水平。如看到一幅画,可问孩子你想到了什么?看到某种实物问他像什么?或孩子阅读一篇文章后,让孩子想想文章描绘了什么图画等等。(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孩子的思维是跟进式的,当他触及一些事物时,才容易产生思维的运动。家长平时可以对孩子进行思维引导,当家长把—个布娃娃摆在孩子的面前,他会把布娃娃抱在怀里,让他睡觉,如果再将奶瓶、小勺、毛巾等物品放在他的旁边,他可能会把布娃娃用毛巾包起来,并有奶瓶喂奶或者用小勺喂东西的动作,可能还会以他的思维编造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比如孩子生病妈妈给喂药等方面的语言或表情。当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家长不要急于告诉他答案,而要启发他思索。家长可引导孩子查阅工具书或资料寻找答案,告诉他这个问题可通过查字典、查百科全书、查《辞海》、查资料等方式可解决。家长也可以故意告诉他不知道,和孩子一起查找资料。这样做即可激发孩子在学习上的探究心理,同时也教给了孩子学习方法,使他终身受益。(五)培养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头脑灵活,随机应变能力强,那就要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例如,大家都知道的一道题:“树上有五只小鸟,如果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小鸟?”答案没有唯一,可以是一只,也可以是两只、三只、四只、五只或一只也没有。(六)培养孩子善于批判的好习惯。这里的批判是一种批判思维,也就是对某一种理论、观点敢说不。这种思维既需要孩子有勇敢的精神,又要有打破思维定式的能力。如在孩子已知答案了,家长还要有意问一问为什么?或者故意与孩子争辩。曾有这样一位一年级学生:在老师讲完堵塞的“堵”后让学生扩词,她组成“堵气”,老师纠正为“赌气”的是“赌”后,她不信,在下面和一个同学嘀咕了一会,拿出字典来查,然后点点头。一般的学生老师说什么信什么,可她却有一种批判精神,十分难得。

—个人思维的发展,不仅与其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系列非智力因素的个性特征相关。善于思维的好习惯可能是由众多特征构成,其中包括孩子的种种才能和其不同于他人的人格特征。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积极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等品格,有利于培养孩子善于思维的好习惯。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既需要家长耐心地教育和思索,更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扬长补短,使孩子的心智和谐发展。方法13:善思不能堕落成优柔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遇事反反复复,犹豫不决,总拿不定主意,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选择能力的形成,而选择能力的强弱又对人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孩子是在各种各样的选择中度过人生每一步的。其中,有些选择会直接影响自己或他人一生的命运,而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正是选择的大敌。

一则寓言,也许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场院上,一头毛驴要吃草。此时,毛驴的左边和右边各放着一堆青草。岂料,毛驴在这两堆青草之间犯了难:先吃这一堆,还是先吃那一堆?毛驴一直想来想去,犹豫不决,最终饿死了。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孩子听话,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现在,舆论都说今天的孩子是家庭的“小皇帝”,而孩子们却气呼呼地认为:说我们是“小皇帝”,哪儿有的事儿!皇帝是说了算的人,而我们在家里却说什么都不算,不想学钢琴,父母非要花上万元买下钢琴又重金聘请钢琴教师,不喜欢跆拳道,大人却逼着去练,家里要买大件东西,我们想参与意见,大人却说,这是大人操心的事,哪有你说话的份儿,这也太不公平了!

中国已迈入了价值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我们还把孩子禁锢在“听话”的藩篱之内,恐怕是落后了。这样,孩子将来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身边再没有大人的话可听,而自己又拿不定主意,那可能要误事吃亏的。因此做父母的要尽早教会孩子有自己的主见,教会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锻炼他们“拍板”的能力。实际上犹豫的背后也可能有仔细、耐心的品质,只要不走极端即可。矫正孩子犹豫不决的性格,正像其形成过程一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从意识上真正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家长要回忆或反思一下:在关系孩子个人生活和学习的事情方面,我们是否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意见?是否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就从这些方面入手吧。(二)帮孩子摆脱依赖心理。遇事能够征询他人意见,借助他人智慧自己做出正确决策,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缺乏主见的孩子不是这样。他们遇到点事就问别人怎么办,完全等着别人拿主意,这是孩子的依赖心理在作怪,必须想方设法帮他拿掉这个“拐杖”,他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