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要看的66条沟通定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11:53:05

点击下载

作者:邹明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再忙也要看的66条沟通定律

再忙也要看的66条沟通定律试读:

前言

沟通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生存技能,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条件。它是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才能和智慧,每个人都渴望通过它洞悉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常常产生疑问:我究竟是怎样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的感觉从何而来?面对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会让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其实,一个人只要行为真诚,总能打动人心,对方即使一时不了解,日后也会了解的。与人打交道时,用诚信取代防备,能获得最好的结局。

与他人初次见面后,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首因效应在起作用,可见第一次“闪亮登场”的重要性。看过书中的沟通定律,你可以学会在第一时间成功推销自己,又不会被别人的“第一眼”所迷惑,从而明白日久见人心的道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每个人需要多与人交往、沟通,争取他人的认同,争取好人缘。唯有心与心的交流,才能产生共鸣,拥有更多的知己朋友。

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进行沟通,这是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沟通既是一种社交方式,也是一种人们进步和成长的方式。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你立足社会的重要基石,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你的成败,你的人生理想。而在与人打交道时,我们不能只凭借自己的感觉“一路走到黑”,同样也需要沟通定律的指导。本书从人际交往角度着手,选取了66条经典的沟通定律,包括布朗定律、波特定律、卡贝定律、自我推销定律、互利定律、特里法则、同感效应……每条定律都是千百年来人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总结出的思想结晶,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智慧法宝。

阅读本书,可以让你理解沟通的本质,习得必备的沟通常识和沟通技巧,轻松驾驭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找到那把开启心锁的钥匙。

1.布朗定律

不论对于哪一种人,你都必须掌握沟通的技巧,才能保证和他们的沟通顺畅,打开对方的心锁是沟通技巧中的重中之重。

布朗定律是指一旦找到了打开某人心锁的钥匙,往往可以反复用这把钥匙去打开他的某些心锁。它是美国职业培训专家史蒂文?布朗提出的。布朗定律告诉我们找到别人的心锁是沟通的良好开端,知道别人最在意什么,别人的意愿就会在你的把握之中。

在社交场合中,你稍一留心,就可以看出许多人是可以分类的,分起类来,不外乎有三种:(1)爱说话的;(2)爱听人说话的;(3)不爱说也不爱听的。第一类爱说话的人的特点是,你若稍稍用一两句话逗起他,他便会一直说下去。你只要具备忍耐的功夫,不管他说得有无趣味,仍能细细听着,那么他就大为满意,甚至你一句话也不说,他也可能当你为知己。第二类爱听不爱说的,这种人,对谈话很感兴趣,生性虽不大喜欢说话,但却爱听别人说话,你若不说,这局面就不易维持下去,那么你就非小心从事不可了。第三类不爱说也不爱听的人,这种人以自我为中心,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和这种人进行沟通是非常困难的事。反过来讲,这种人在社会上的交际圈子必定很小,因为他(她)很难赢得别人的好感和青睐。

不论对于哪一种人,你都必须掌握沟通的技巧,才能保证和他们的沟通顺畅,打开对方的心锁是沟通技巧中的重中之重。

在和别人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你可以从头到尾包办说话的义务,但要牢记,你是说给对方听的,不是说给你自己听的。因此,说话不在于仅图自己痛快,而要顾及到对方的兴趣,你要为听者想。要想探出对方的兴趣,照例用几个回合的对答就应该可以探出来,然后再择其感兴趣的谈下去。别人愿意听你的谈话,大概是因为你有某一种值得听的议论,或因你刚从某地旅行回来,或因你的事业经验非常丰富,或因你知道了一些特殊的新闻,或因你对于某一问题具有独特的见解,所以他才愿意耐心地听你说。如果你探出对方兴趣的焦点,就可以一直谈下去。

美国耶鲁大学的威廉?菲尔普斯教授,是个有名的散文家,他在散文《人类的天性》中写道:

在我8岁的时候,有一次到莉比姑妈家度周末。傍晚时分,有个中年人慕名来访,但姑妈好像对他很冷淡。他跟姑妈寒暄过一阵之后,便把注意力转向了我。那时,我正在玩模型船,而且玩得很专注。他看出我对船只很感兴趣,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有关船只的事,而且讲得十分生动有趣。等他离开之后,我仍意犹未尽,一直向姑妈提起他。姑妈告诉我,他是一位律师,根本不可能对船只感兴趣。“但是,他为什么一直跟我谈船只的事呢?”我问道。“因为他是个有风度的绅士。他看你对船只感兴趣,为了让你高兴并赢取你的好感,他当然要这么说了。”

美国马里兰州的爱德华?哈里曼,退伍之后选择在风景优美的坎伯兰谷居住,但在这个地区很难找到工作。哈里曼通过查询得知一位名叫方豪瑟的企业家,控制了附近一带的企业。这位白手起家的方豪瑟先生引起了哈里曼的好奇心,他决定去造访这位难以接近的企业家。哈里曼如此记载了这段经历:

通过与附近一些人的交谈,我知道方豪瑟先生最感兴趣的东西是金钱和权力。他聘用了一位极其忠诚而又严厉的秘书,全权执行不让求职者接近的任务。之后我又研究了这位秘书的爱好,然后出其不意地到她的办公室。这位秘书担任保护方豪瑟的工作已有15年之久。见到她后,我开门见山地告诉她,我有一个计划可以使方豪瑟先生在事业和政治上大获其利,她听了颇为之动容。接着,我又开始称赞她对方豪瑟先生的贡献。这次交谈使她对我产生了好感,随后她为我约了一个时间会见方豪瑟先生。

进到豪华巨大的办公室之后,我决定先不谈找工作的事。那时,方豪瑟先生坐在一张大办公桌后面,用如雷的声音问道:“有什么事,年轻人?”我答道:“方豪瑟先生,我相信我可以帮你赚到许多钱。”他立刻起身,引我坐在一张大椅子上。我便列举了好几个想好的计划,都是针对他个人的事业和成就的。果然,他立刻聘用了我。20多年来,我一直在他的企业里与他共同成长。

2.比林定律

拒绝对方最好的办法是:不带任何批评。拒绝别人的时候要用诚恳的态度,拒绝别人要用合理的借口。

比林定律是指人一生中的麻烦有一半是由于太快说“是”、太慢说“不”造成的。它是由美国幽默作家比林提出的。

常常听人说:平生最怕的事情就是拒绝别人。这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往往是出于爱面子和怕得罪人,在别人提出一些要求或者请求帮助的时候,即使自己很忙、无能为力,也要勉为其难,那个“不”字就是说不出口。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遭遇到的种种挫折与不如意,有多少是因为碍于情面,过于草率地答应了他人的要求,事后却发现自己力不从心而造成的呢?喜剧大师卓别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会说‘不’吧!那样,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美国作家比林正是通过这句话来告诉我们:学会在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拒绝,我们的人生会轻松很多。

说“不”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权利。管理者在适当的时候要用适当的语言来回答问题或者答应以及拒绝要求。在拒绝别人时要讲究技巧,拒绝的理由要合情合理,要让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

公司的职员要求加薪大概是公司领导最头疼的一件事情了,但是这种事情好像经常发生。一位刚进公司三个月的女士急匆匆地跑过来要求老板泰森加薪。她的工作状态确实不错,泰森也并不想挫伤她的积极性,但是却没有办法答应她。事实上,泰森已经有过无数次类似的经历,他知道,拒绝对方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带任何批评、顽固的态度,而是应该美言她几句——我们知道,这样并不会让我们失去什么东西,于是泰森对她说:“艾利斯,你在过去三个月里确实表现得很出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们就能看到你突飞猛进,公司方面十分满意你的工作。但是,因为你刚来,公司有些规定你可能不是很清楚。一般而言,到职不到一年的职员,我们是不会考虑调整薪酬的。当然,如果你特别出色的话,我们有另外的规定。针对你的情况,我建议你再工作一段时间,到4月的时候,公司会开始全面地评估你的工作绩效。到时候你已经来公司半年了,如果你的绩效会更好,用不了一年的时间,我们就会调整你的薪酬的。”

泰森拒绝艾利斯的理由十分直接,那就是公司的规章制度。这样,他用诚恳的态度让艾利斯相信,他拒绝她的加薪要求绝对不是因为她的工作能力有问题,或者别的什么原因。他还给她一个可以预料的未来目标,从而激励了她继续努力工作,我们不得不说泰森做得非常出色。

对拒绝员工而言,公司的规章制度确实是一个十分合理的借口,但是如果换作是顾客的话,如果还拿公司的规章制度来作为推辞或拒绝的理由的话,就不那么合理了。因为这会让顾客认为好像公司只看重规则,而不关心顾客。

某一个顾客想要零星订购你们公司的产品,但是你们公司却不做这么小的业务。一般人可能会说:“对不起,我们公司只做大宗业务。”这样说多少有点儿冷冰冰,不近人情。其实,你不妨说:“我们在这一行里,是最便宜的。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公司接的订单量都很大,一般都在12件以上。对我们和顾客而言,小于这个限额的都是不划算的。我只能就12件的价格,给你一个报价。”这样的回答让人听上去就舒服多了。它并不会让人觉得冷冰冰的,而是一种非常诚恳的态度。这样的回答,虽然表达了拒绝的意思,但是顾客对公司的印象却不会变差。

策划部的经理洛克希望你能够调入他的部门工作,但是你却想继续待在销售部。这时,你总不能直接对对方说:“我不想去。”或者找个蹩脚的理由来拒绝对方——除非你不想和他搞好关系,而且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你做得也不是很好,因为毕竟他是在给你一个机会。总之,你最好不要直接回绝他。当你确实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之后,可以诚恳地对他说:“洛克,我非常感谢你给我这样的机会到你的部门工作。我考虑了很久,这个机会对我来说确实有诱惑力。但是,经过慎重考虑,我还是觉得待在销售部更加适合我,而且这样也能够使我对公司做出较大的贡献。再一次感谢你的赏识,谢谢你。”

这个借口十分合理:对公司和个人而言,留在原部门都更加有利,使人没有反驳的余地。这样的理由通常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即使是面对那些不讲道理的人。

塔夫脱总统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对我们很有启发。

美国华盛顿的一位贵妇人要求塔夫脱总统为她的儿子安排一个总统秘书的职位,而且专门管理咨询两院议事。她的丈夫有一定的权力,并且她委托了两院中的一些议员帮她说话。可是,这个职位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因此,塔夫脱拒绝了她,委任了另外一个更加适合的人来接任这个职位。贵妇人感到很失望,立即给塔夫脱写了一封信,言辞激烈,说塔夫脱不懂人情世故,并且说她曾经努力劝说那些代表,让他们赞同他提议的某一项法案,而塔夫脱却连这一件小事都不肯帮忙。

塔夫脱总统过了两天才给那位夫人回信。他对她表示了完全的理解,说作为一个母亲,遇到这样的事情,当然是十分失望。但是他解释说,任用一个专门的技术人才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做主的,还需要该部门领导的推荐才能任命。这一封信使她平静了下来。

因为一些原因,塔夫脱委派的那个人没有及时到达他的岗位。几天后,塔夫脱总统收到一封署名为她的丈夫的信,但是笔迹和前一封信一模一样。这封信说,她为了儿子的职位的事情愁闷成疾,并且犯了一种很严重的胃病,而使她痊愈的办法就是让她的儿子做上总统秘书。

塔夫脱总统当然知道这封信就是那位夫人写的。他给她的丈夫写了一封信,表示很同情夫人的病,同时希望医生的诊断有误。但是他解释说,如果要撤回那个已经委任的人,必须要遵照非常复杂的程序,而这在目前是不可能的。

之后不久,那个总统委任的人到任了。过了两天,总统在白宫开了一个音乐会,而第一对被邀请参加音乐会的人,就是那位夫人和她的丈夫。

塔夫脱总统三次拒绝了那位夫人,都运用了十分合理的借口,因此,他们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这得益于总统用了十分恰当的处理方法。因此,我们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一定要用合理的借口去解释之所以拒绝的原因。

3.波特定律

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采用委婉的方式,别人才有可能接受你的批评。注意在批评前先赞美对方,然后再把谈话引向批评。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莱曼?波特提出了著名的波特定律。波特定律在管理学中的运用: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话,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再优秀的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不放。重要的是,查找错误的原因。优秀的管理者,在员工犯错的情况下,是不会一味地责怪的。他们会以宽容面对员工的错误,变责怪为激励,变惩罚为鼓舞,让员工在接受惩罚时怀着感激之情,进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当你指出别人的错误、对别人进行批评的时候,一般人都会下意识地维护自己的尊严,从而对你的批评采取抵触的态度。我们必须了解这个特点,利用恰当的批评艺术,来达到我们批评的目的。

德皇威廉二世是一个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国王,他曾经说了一些令全世界震惊的话,并且引起了整个欧洲社会的不满。他说:“我是唯一对英国感觉很友善的德国人。我正在建立海军,以对付日本。只要有我一个人的力量,才能使英国不至于被法、俄两国所威胁。英国的罗伯特爵士之所以能在南非战胜荷兰人,是因为这是我筹划的。”

事实上,在一百来年的和平时期内,欧洲没有一位国王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想而知这样的话在当时所引起的轰动。各国政府都表达了对威廉二世的不满,德国政治家则十分恐慌。威廉二世开始感到紧张,并暗示布罗亲王代他受过。

布罗亲王看不惯他的做法,于是说道:“陛下,恐怕没有人会相信我会建议陛下说那些话的。”

当他说出这些话之后,威廉二世咆哮道:“你认为我是一头驴?你不至于犯的错误,我却犯了?”

布罗亲王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但是为时已晚,他必须想办法补救。于是,他对威廉二世说:“陛下,我绝对不是那个意思。你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我。不论是在海军的知识上,还是在自然科学知识上,我都知道得太少了,而你比我知道的多得多。我身为一个亲王,深感惭愧。”

德皇听到这样的话,脸上的怒意马上就消失了,露出了笑容。这是因为布罗亲王贬低了自己,抬高了他的缘故。德皇威廉二世握着布罗亲王的手说:“我知道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做错了,我将承认这个错误。”

一开始,布罗亲王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没有在批评之前先赞美德皇,反而引起了德皇的愤怒。但是,他仅仅用了几句赞美的话,又使德皇开始高兴起来,轻易地使德皇接受了批评。

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做呢?

批评并不是争论,也不是直话直说,而是应该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你可以在批评别人之前,先指出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这样对方会更加容易接受意见。因此,在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不妨采用一些有技巧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星星监狱的监狱长罗斯用他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一段话:“如果你面对一个盗贼或骗子,只有一个办法去制服他,那就是像面对一个体面的绅士一样去对待他。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感到受宠若惊,进而激发起内心的骄傲,因为终于有人信任他了。”

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界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位名叫罗伯特?哈金斯、刚满30岁的年轻人被聘为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人们纷纷对他进行批评,认为他太年轻,没有经验来管理一所在全美国排名第四的大学。连本来很客观的报纸,也开始对哈金斯进行批评。

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话正好能说明这场攻击:“小人常常为发现伟人的缺点而得意。”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常常会通过批评其他人来得到一种自我满足。

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当你打算批评别人的时候,需要想一想你是不是也在寻找一种自我满足的快感。因为这是一种很无聊的举动,而被批评的人不会有丝毫的感觉,他只会对你感到厌恶。

有一种情况,你并不打算用批评来满足你的自我优越感,而纯粹是为了对方着想,想要改变对方错误的意见或想法,弥补他的缺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够使我们的批评达到它应有的效果。

事实证明,如果你真的为对方着想,对方是不会一直非常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的——如果你运用了正确方法的话。但是同时,我们不能认为,只要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这是过于简单的想法。

林肯在1863年4月26日,给集国家、人民、命运于一身的霍格将军写了一封信,下面是信的内容。

霍格将军:

我已经任命你为军队的司令官,并且我相信这样做完全是对的。但是,我希望你知道,我在一些事情上对你并不满意。你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军人,这一点我丝毫不怀疑,我一向对此十分欣慰。同时,我并不相信你会把政治和你现在的职责混为一谈。你的自信,是非常有价值、可贵的精神。

在一定范围内,你的野心对你来说确实是有益无害的。可是,你一度过于放纵你的野心,阻止了波恩学特将军带领他的军队前进的脚步,这是你对国家、人民,以及所有军人所犯的一个极大的错误。

据说,你认为军队和政府需要一位独裁的领袖。但是,我希望你不要忘记,我给你军队的指挥权,并不是想让你成为独裁者,而且以后我也并无此打算。

只有那些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将领,才能够当独裁者。而目前,我的确希望你取得胜利。如果你成功了,我将会冒着危险,将独裁权授予你。

政府将会像协助其他将领一样,尽其所能地协助你。但是,我的确担心你的那种不信任他人的思想,会传给你的下属和战士,而这将会使你损失惨重。因此,我愿意尽力帮助你,平息你的这种危险的思想。如果有这种思想存在,那么即使是拿破仑,也不能用这支军队获得胜利。现在,千万不要轻易地向前推进,也不要急躁,你最需要的是谨慎,以最终取得我们的胜利。

林肯在写这封信的时候,正是美国内战最黑暗的时候,将领们因为联军屡遭失败,普遍地怀着一种悲观的情绪。林肯描述当时的情景的时候,曾这样说:“我们现在已经走在了毁灭的边缘,上帝似乎都已经抛弃我们了,我看不到一丝胜利的曙光。”这时候,林肯给霍格写了这封信。

正是这封信改变了霍格这位固执的将领,从而改变了国家的命运。当时霍格因为判断出了差错,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林肯并不在一开头就批评霍格,而是对他进行了赞美。即使在批评的时候,他也采用了十分委婉的语气。

4.狄伦多定律

与人交往中,很容易因为观点不一致而发生争论。但无论你是出于什么目的,争论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交谈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摩擦,引起争论。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你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争论,尤其是那些不必要的争论。通常来讲,相互争论是不会有好果子的,它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还可能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反之,如果其中的任何一方主动放弃争论,转而后退一步,宽容地低下头,忍让一下,事情就有可能得到圆满解决,因此,在遇到事情时最好不要与人争执。

很久之前,有一位李姓老板开了一间当铺,多少年来生意一直很好。有一年临近年关时,正在后堂忙着点算当品的李老板忽然听见当铺内人声嘈杂,经过询问才得知,原来是当铺的伙计同一个邻居发生了争吵。

伙计对李老板说:“这个人前些时候来我们店里典当了一些东西,今天却空手来取典当的物品,不给就破口大骂,一点道理都不讲。”

那人看到李老板来了,也没有丝毫想要停止的意愿,仍然粗鲁地谩骂,不讲情面。李老板却笑脸相迎,好言好语地对他说:“我懂你的意思,来取回典当之物就是为了能很好地度过年关。都是街坊邻居,区区小事,还用得着争吵吗?”于是李老板马上让伙计找出他典当的东西,共有五六件。李老板指着棉袄说:“这是过冬不可少的衣服。”又指着长褂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东西现在不急用,不如暂放这里,棉袄、长褂先拿回去穿吧!”

看到李老板主动退让,那人只好拿着东西悻悻地走了,然而在当天夜里,他竟突然死在了另一个人的家里。为此,死者的亲属同那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害得家人白花了不少银两。

事后人们才知道,原来这个人因为欠了许多外债,又没有能力偿还,走投无路之际,便事先服下了一种慢性毒药,他知道李老板家境殷实,便想在死之前来敲诈一笔钱财,结果却只得到了两件衣服。后来,他又到另一家去闹事,那家老板不依不饶,结果那人就死在那里了。

后来有人问李老板:“你怎么能有先见之明,向这种人低头呢?”

李老板回答说:“凡是蛮横无理来挑衅的人,必定是有备而来的。如果在小事上争强斗胜,那么灾祸就可能接踵而至。”人们听了这一席话,无不佩服李老板的聪明。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言而喻的。在与人发生争论时,千万不要不依不饶,只要你先退一步,就能海阔天空。忍让是一种智慧,适当地忍让能够缓解矛盾,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愉快。当然,尽量避免争论并不意味着绝对不和人争论。比如,一个人就应该为自己确信的真理和主张与反对者争论。但在一般的社交场合,我们都应该尽量避免和别人争论。因为社交中一旦发生争论,就会损害交谈双方的感情。

有一次,齐先生应邀去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婚礼进行时,有一位年轻人在得知新郎与新娘从小就相识时,就用了“青梅竹马”这个成语。为了进一步显示自己的才华,他还念了一首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不过,这位年轻人在说这首诗的来源时,却“张冠李戴”了,他把这首本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长干行》误说成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

爱好文学的齐先生听完后,立即就发现了这一点。而他为了炫耀,又毫不客气地当着众人的面,纠正了那人的错误。可是不说还好,这样一说,那位年轻人反倒更加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就在齐先生和那位年轻人争执不下时,恰巧齐先生看到一位同样熟知文学的朋友也在场,于是就拉着那位年轻人去请那位朋友当裁判。齐先生和那位年轻人都把各自的论点说完,那位朋友却只是静静地听着,然后在盖着桌布的桌下,用脚轻踢了齐先生一下,严肃地说:“你错了,那位先生说得才对。”

当天晚上,齐先生回到家里越想越生气,他认为自己明明是对的,可那个平时关系不错的朋友却硬要说他错了。这时,那位朋友刚好就打来了电话,并在他一接起电话时就告诉他:“你今天说的那首诗是李白的《长干行》,一点也没错。”这时齐先生纳闷了,朋友接着说:“你说的一切都对,但我们都是客人,何必在那种场合给人难堪呢?他并未征求你的意见,只是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错根本与你无关,你与他争辩有何益处呢?在社会上工作别忘记这点,永远不和人做无谓的争论。”

不错,如果执意与人争论,即便自己是对的,而且占了上风,但到最后吃亏的可能还是自己。

一位领导就曾如此告诫过他的手下:“一个成大事的人,不能处处与别人计较,消耗自己的时间和人家争论;无谓的争论,对自己的性情不但有损害,而且还会使自己失去自制力。所以,我们不妨对人谦让一点。这就如同跟一条狗抢行,不如让狗先行一步一样。如果被狗咬了,你即使把这条狗打死,也不能治好你的伤口。”

关于争论,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也曾经说过:“争论的结果,十有八九会使对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所以,真正赢得胜利的方法不是争论,而是不要争论。”

5.身体语言定律

与人交谈时,光是口头表达未必能让对方有深刻的感受,如果加上身体语言,就可以让口中的语言发挥更好的效果。

我们在与人交谈时,除了用嘴说话以外,肢体表达就是自己的第二语言了。身体语言是借助身体移动、脸部表情、姿势、手势及与其他谈话人的位置或距离等变化来进行信息沟通的,它往往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著名的人类学家、现代非语言沟通首席研究员雷?伯德威斯特尔认为,在典型的两个人的谈话或交流中,口头传递的信号实际上还不到全部表达意思的35%,而其余65%的信号必须通过非语言信号的沟通来传递。

某清洁用品公司一位销售业绩突出的业务员,在提到自己骄人的业绩时表示,那是因为自己在解说过程中加入了身体语言的缘故。对此,他是这样解说的:“我在向客户解说产品的清洁效果时,我不会把说明书拿出来照念,而是将一块干净的毛巾,现场把它弄脏,然后再用公司的清洗剂洗净。”

结果,他就这样促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销售。

这个例子虽然很简单,但还是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光是用嘴巴说未必能让对方有切身实际的感受。但加上了身体语言就不同了,它可以和口中的语言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如果你能恰当地调动身体语言来帮助自己说话,就会使你的表达更加富有吸引力。你可以使用的身体语言有:(1)利用面部表情传递语言。

表情一般指的就是面部表情,是人们通过面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身体语言。它与说话内容的配合最恰当,因而使用频率比手势要高很多。

人们常用的面部表情,通常有其固定的含义。最基本的也是被大家熟知的,如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垂头表示沮丧,侧首表示不服;撇嘴表示藐视,咬唇表示坚决;鼻孔朝人表示轻蔑,鼻孔张大表示愤怒;嘴角向上表示愉快,嘴角向下表示敌意;张嘴露齿表示高兴,咬牙切齿表示愤怒;神色飞扬表示得意,目瞪口呆表示惊讶等。

所以,在说话时,我们可以配合不同的面部表情来回应别人,也可以通过捕捉他人的面部表情,来得知他们想传递的信息。(2)眼睛给了别人什么样的信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够暴露一个人心中最大的秘密。不管你在说什么,你的眼睛都会传递出你真实的信息。在说话的过程中,人的情感、心理、性格,甚至审美观都会通过眼睛展示给听众。因此,口才高手们常常能够巧妙地运用眼神去表达千变万化的思想感情,用眼神和听者交流,来调节现场的气氛。

法国总统戴高乐就非常懂得眼神交流的秘诀。他在做公开演说和电视讲话的时候,从来都不戴眼镜。因为他要同他的民众“眼对着眼”讲话,实现眼神交流。交谈时,要敢于和善于同别人进行目光接触,这能给对方一种受到尊重的感觉。反之,如果谈话,你不停地东张西望,或者看着别处,会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

研究表明,交谈时,目光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以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60%为宜,超过这一界限,则会给人以你对对方本人比对谈话内容更感兴趣的印象;低于这一界限,则表示你对谈话内容和对方都不怎么感兴趣。这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失礼的行为。

不过,如果是在做演讲或报告,那就有所不同了。因为在这样的场合下,你与听众往往会保持较大的距离,你必须持续不断地将目光投向听众,或平视,或扫视,或点视,或虚视,这样才能跟听众建立起持续不断的联系,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3)坐姿传递出的语言。

生活中,我们大部分的交谈都是在坐着的时候进行的。而随着你坐姿的不同,也会给人传递不同的信息。比如,坐在中间,让大家围坐在你身边,是在宣告你是主角;坐在角落,不让别人注意到自己,则暗示给别人你今天不过是一个不太重要的配角。不过,不管你坐在哪里,坐的时候姿势都要自然,保持端正,不可斜靠在椅中,或者盘腿,或者把手臂搁在椅背上,这样都会显得对别人不尊重。(4)腿的摆放姿势“说”的话。

一般而言,不论你是站着还是坐着,腿部都常呈现出这样三种姿势:两腿并拢、两腿分开和两腿交叉。两腿并拢的姿势显得过于正经、严肃;两腿分开则是一种开放型姿势,显出稳定、自信,并有接受对方的倾向;两腿交叉是一种防御性姿势,显得害羞、忸怩、胆怯,或者随便散漫。

另外,还有一种摆放的姿势也很常见——跷二郎腿。这种姿势常给人不拘礼节的感觉,在正式场合不宜出现,尤其对于女孩子来说,这种姿势更是不合适的。

与人交谈时,不管是站还是坐,都最好采取两腿分开的姿势。站立时,两腿张开,两脚平稳地呈“丁”字形或平行相对,或一前一后,腰板挺直,不要屈膝或弯腰弓背,否则将给人消极懒散、无精打采的印象。坐的时候最好端坐,即两腿稍稍分开,间距小于肩宽,女性更要注意不要过分叉开,腰板轻松地挺直,这样会给人自然、从容、情绪饱满的良好印象。(5)手的摆放“说”了什么话。

当你在说话时,手的摆放也是需要特别留心的。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摆放比较合适,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忘记它们的存在,让它们自然下垂到身体两侧。也可以插在衣袋里或是放在背后。总之,不能让它们夺走你过多的注意力,影响到你的情绪。

当然,有时候两手会自然而然地变成你表达意思的工具,它们会辅助你表达想说的话。但也切忌太过手舞足蹈,令人目不暇接。

另外,说话的时候也最好不要用手摆弄自己的衣服或两手互相把玩等小动作,这样会转移听众的注意力。

当然,尽管身体语言在说话过程中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但它对于口才来说,并没有独立价值,而只有辅助价值,在谈话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因此,身体语言的设计和运用,必须由表达的内容、情绪和对象等因素的特点来决定,只有与这些因素相协调,才能真正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6.交往适度定律

与人交往时,应既主动接近,又保持适当的距离;既“察言观色”,掌握对方心理,又不过于敏感,胡猜乱疑。

我们知道,松软、富于弹性的东西可以避免或减轻物体之间的碰撞或挤压。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交际如果带上了一定的“弹性”,就可以缓和彼此的矛盾,消除相互之间的误会,还给自己留下了慎重考虑、再作选择的余地,从而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1)和初次接触的人交往。

因为是初交,彼此不怎么了解,心灵尚未沟通,如果过急地亲密,则很容易让人产生交际动机不纯或交际态度轻薄的看法。

生活中有许多人和别人打交道时总是“见面熟”,使人大惑不解,其真诚程度往往大大打了折扣。相反,如果在初次交往时过于冷淡,又易使人产生你目中无人或深不可测、老谋深算的感觉,使人望而生畏。一般来讲,许多人不愿与过于“老成”的人交往,因为和这类人交往总得带着戒备的心理,以防被对方捉弄。所以,在初次与别人交往时,应通过逐步的接触,视了解的程度和可不可交的情况来确定交往的深度和关系的疏密。那种急于求成、匆匆结友的做法,恐怕有点失之慎重。日常交际实践中,由于缺乏必要的了解就盲目走到一起的人常常受骗上当,酿成终身之恨。尤其是青年男女,在相互不了解彼此的性格、爱好、志向的情况下匆匆成婚而酿成悲剧者,不乏其例。当然,因过于谨慎、过于冷漠而失去交友的良机,也是让人遗憾的事情。在初次交往时最聪明的做法是让你的交往带上“弹性”,有伸缩自由的余地,这样就既能把握住良机,又能慎重、充裕地来进行交往。(2)和有隔阂的人交往。

人与人之间总是难免存在着隔阂的,一旦有隔阂存在,在交往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戒备心理。尤其是与那些本来相识甚至是好朋友的人,在发生误解之后而失去往来又重新打交道的时候,只要有一方在处理关系时有所不慎,都可能引起另一方的高度敏感,甚至使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所以,我们在和与自己有隔阂的人交往时,一般应既主动接近,又保持适当的距离;既“察言观色”,掌握对方心理,又不过于敏感、捕风捉影,胡猜乱疑。一切都应处理得从容不迫,富有“弹性”,留有余地,随着交往的增多,彼此重新认识并意识到过去的误解或认识上的差异,那么,双方的隔阂或矛盾就会自然消除。(3)在一些特定场合下的交往。

有些场合的交往也需要讲究点“弹性”,比如在公关活动中,在商业、外交谈判中。这些特殊的交往如果不讲究“弹性”策略,就会操之过急或失之偏颇。一般来讲,在公关活动中,公关的目的是为了尽最大努力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扩大知名度、赢得别人的信赖,从而更好地进行交往。在这种场合下,交往既应实事求是,又应维护自己的形象或所代表机构的声誉,如果一味趾高气扬、自大吹嘘,不仅败坏了自己的形象,公关也会化为泡影。反之,如果一味低三下四,“谦卑”十足,也同样让人倒胃口,让人觉得你的公关形象猥琐丑陋,甚至产生不屑与你交往的想法,所以公关活动有方法、技巧可言,“弹性”公关就是其中之一。同样,在商业、外交谈判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双方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既可能是敌人,也可能是朋友。在这样的交往中,就是要在双方既矛盾又统一的状态中,寻找双方都需要和乐于接受的东西。这就需要“弹性”策略,既把关系处理得松紧适度,又易于回旋;既能保证不增加矛盾冲突,又便于进一步增进联络、加强合作。(4)在特定情形下的交往。人们在进行交往时总离不开语言。而有些特定语境使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不可把话说得太肯定、太绝对,而应该灵活多变,可上可下,可宽可窄,可进可退,这也需要在言语交际中带上一定的“弹性”。这样,才能有利于自己掌握交往的主动权。在交往中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别人要你对某事谈谈看法,而你一时又没有完全的把握,这时就不如利用或然判断的不确定性,用“也许、或许、可能、大概”等词语来表述你的看法,为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如此表态有滴水不漏之功效。另外,也可以利用一些词语的宽泛性和模糊性使话语带上弹性,比如某男女相爱,别人问男方对女方有何印象时,男方如果不愿以实相告(这种情况多出于保密或性格内向等情况),不妨说:“我对她总的印象是深刻的。”这里,“印象”一词语义宽泛而模糊,“深刻”也没有什么量的明确界限,这样便使自己的态度带上了“弹性”,为日后进一步交往留下了回旋余地。“弹性”策略在交际中的运用是十分有效的,只要你掌握了“弹性”交往的规则和技巧,你就会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游刃有余,轻松愉快。

7.感恩定律

生活中千万不要吝啬你的感恩之心。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你的感谢之意,比物质的礼物更可贵、更持久。《菜根谭》中提到过这样一句话:“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意思是说,如果别人曾对你有过恩惠,不可以轻易忘记,要懂得感恩,如果别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则应将其抛掷脑后。

有的人总是容易记仇而不善于怀恩,因此才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过河拆桥”的小人;而有的人却是“以德报怨”、“感恩图报”、“一饭之恩终生不忘”的君子。做人要以宽厚仁慈为怀,对朋友要懂得感恩,知道回报。

成都有一个叫张明星的退休职工,他家里有一个务农的老伴。每个月,他只能拿500元的退休金,但他却在承包某重点中学食堂的6年里,通过老师的介绍,为80多位贫困生提供了总额超过8万多元的免费餐,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其中有77个考上了大学……这本是一曲抒写人间真情的赞歌,但结果却让人心痛、困惑:在享用张老免费餐直至毕业的80多位学生中,竟没有一个人曾经向老人表示过任何形式的谢意。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考上大学的这些同学中竟没有一个人记得张爷爷,在记者的再三提示下,他们才渐渐想起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传承上千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要感恩。常言道:“知恩不报非君子!”受他人恩典不想回报是令人反感和不道德的行为!

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实际上,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他们都受到过别人许多帮助。一旦你选择了明确的目标,并付诸行动,你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许多朋友给予了你意料之外的协助。因此,你理应感谢这些帮助过你、支持过你、鼓励过你的朋友。

然而,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把朋友对自己的帮助看作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当别人帮助过自己后,却从来不向帮助过自己的人道声“谢谢”。一个不懂得感激的人,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没有人会喜欢。

不懂感恩,就不懂付出,这种冷漠不能不让人寒心。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人不懂感恩,把工作看作是薪水与自己劳动的等价交换,把老板的提携看作是理所当然,对同事的帮助漠然视之,那么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可想而知,一定是敷衍了事、冷漠懈怠、得过且过,而这种态度会让关切他的人寒心,同时也将直接影响他的职业发展。

很多时候,朋友在给予我们帮助的时候,并不奢望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但是,作为受益者要有最起码的感恩之心,至少应该诚恳地向朋友说一声“谢谢”。

你的丈夫或妻子、亲人、朋友及工作上的伙伴,他们或多或少都帮助过你、支持过你,勇敢地说出你的感谢,他们就会很感激你对他们的信任,经常如此,就可以增强亲情、友情与家庭的凝聚力。

花一点时间和精力,把你的创意发挥在感谢别人上。你是否曾经想过写一张字条给你的领导,告诉他你的工作进展,感谢他你在工作中获得的点点滴滴?用这种独具一格的感谢方式,你的领导肯定会注意到你。感恩是相互的,也是会传染的,领导往往也会以同样具体的方式传达他的谢意,感谢你在工作上所做的努力。

总之,生活中的虔敬之辞应该经常挂在嘴边,千万不要吝啬你的感恩之心。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你的感谢之意,付出你的时间和心力,这比物质的礼物更可贵、更持久。

心怀感恩的人一定会有一颗宽容之心。人生常有一些所谓的幸运,就是因为无意中给予他人一些恩惠和帮助,而拓宽了自己的道路;而一些所谓的厄运,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进路上自设的一块绊脚石罢了。

当我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很深的心灵创伤之后,自然会对伤害我们的人产生怨恨情绪。怨恨是一种被动的和侵袭性的东西,它像一个化了脓的不断长大的肿瘤,使我们失去欢笑,损害我们的健康。怨恨,更多危害的是怨恨者自己,而不是被怨恨的人。因此,为了我们自身,这个“肿瘤”必须切除。

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朋友之间平等相处,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无大的利害冲突。“不饶人”可以把小事变成大事,这样也会给你自己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做人要有宽容厚道之心,这样不仅会使自己得到解脱,同样也会给别人带来方便。

8.利用定律

在被人利用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真正掌握生存的各种技能,并且慢慢拥有利用他人的能力和智慧。

我们一说到被人利用时,就会感觉受到了伤害,在我们年轻而张扬的内心中,总是想追求个性自由,不喜欢被人利用,不愿意为人所用。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可实际上利用和被利用却是我们无法摆脱和必须学会的生存之道。

锄头被农夫利用来除草,机器被工人利用来工作,我们利用下属帮忙完成一些工作,老板利用我们为公司盈利……人之所以凌驾于万物之上,正是因为“善假于物”,因此我们不要害怕被利用,被利用正是证明了我们“有用”、“有价值”,我们真正应该害怕和担心的是自己“没用”,没有人愿意利用。

让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岁月堆积不出成功,我们只能从岁月中总结经验,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也更清楚地了解人生和社会的本质。不要憎恨充满利用和被利用的生活,我们应该感到很欣慰,因为它会磨砺我们的个性和心智,让我们变得更加“有用”,变得更加强大。

不要以自己被利用为耻,当被利用时你应该感到欢欣鼓舞,因为别人也给了你一个学会如何利用别人的机会,同时也使你明白了为什么会有人利用你。当你被别人利用时,你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尽可能多学习,使自己变得更强。不怕被人利用,就怕你没用。即使被人压榨、被人利用,相对于在“没用”中被所有人忽视,也已经好多了。在被人利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生存的各种技能,并且慢慢拥有利用他人的能力和智慧。

你总是想着实现自己的价值,殊不知实现个人价值是需要媒介的,而利用你的人就是一个媒介。努力提高自己被利用的价值,当你被别人利用以创造出足够的价值后,你的社会价值就实现了,就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

人总是在互相交换价值中实现着自我的价值,说透彻一点就是在相互的利用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因此,当你被利用的价值变大后,也就意味着你拥有的资本越大,就越有能力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要想过更好的生活,你就得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经历、经验,使自己变得更有利用价值。

一位教授讲“用人之道”时,将用人方法简单地分为三类:重用、利用和不用,同时也将人分成三类:人物、人才、人手。教授班上的学生都是中小企业的老板,教授的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认可。

其实仔细观察后你就会发现,很多单位领导或多或少都是按照这三个层次用人的,对自己忠诚、有才能、志同道合的要重用或者利用,对于那些有才能也有野心的则要利用或者不用,而那些对自己没有价值或者暂时无法用的人则不用或者辞退。而对成千上万进入社会觅食的人来说,他们也面临着相应的命运。他们当然希望自己被重用,谁也不想使自己无用,这就不难理解“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没用”这句话的真意了。

如果我们总是不思进取,感觉怀才不遇,甚至怨天尤人,那么最后就只能够沦为无用之人。不要一味埋怨自己被人利用,而要庆幸自己还有被利用的价值。这个社会本就是相互利用,真正没有被利用的人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人看得上他,他连被人利用的价值都没有。要想让自己取得进步,我们就要甘心被利用,在被利用中学会成长,学会利用别人,这才是上上之道。

9.自我推销定律

事实上,一个面试的过程,就是推销自己的过程,你的任务就是如何说服对方购买你这件独一无二的“商品”。

面试对职场新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它是进入职场的第一次考验。在面试的时候,你的语言交谈技巧非常重要,因为它表现出了你的成熟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高低。或许有些面试者认为只要自己有真正的才能就行,其他一切都只是次要的问题。但你要明白的是,你只有将才能展现出来,那些雇主才会对你有兴趣;在你没有展现出来之前,你在他的眼里毫无竞争力。

事实上,一个面试的过程,就是推销自己的过程,你的任务就是如何说服对方购买你这件独一无二的“商品”。那么,具体该怎么做才更容易成功呢?(1)要重视你的仪表和言谈态度。

认识到对方有决定是否录用你的权力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仪表态度。你应该穿上你最正式的服装,当然前提是不要过于华丽,因为你是要参加工作,而不是舞会。最好的办法是,穿上适合你将来工作的衣服,它将使你给人一种能够胜任工作的感觉。同样也是针对你将来的工作,决定是否化妆。当然即使要化妆,也不要过于浓艳刺目。

尽量提前几分钟到达面试地点,当你到达之后,要注意你的仪表。你需要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等待面试官的召唤。与面试官礼貌地握手后,端正地坐下,与其保持合适的距离。

说话的时候要礼貌、热情和自信,要注意直视对方的眼睛。你要一直面带微笑,这会帮助你给人一种自信的感觉。

当对方说话的时候,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仔细倾听他所说的话。你应该用你的言行来对他的话表示回应,表示你正在关注他,不要打断他的话。

你需要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不要表现得低声下气,好像你在求对方一样。因为这是一种互利的选择,对方并没权利决定你的命运。而且如果你表现得很自卑,也会让对方对你的能力感到怀疑。

不要过于激动。即使对方表现出对你很感兴趣,也不要忘乎所以,失控容易使你变得错误百出。即使他已经明显地对你表示出了肯定的意向,也不要太高兴了,因为事情还有转变的可能。(2)注意语言表达,包括声音和语调。

注意你说话的语言。你说话的声音和语调代表了你的性格、态度、修养和内涵。对一个陌生人来说,这种声音的特点会更加明显地传达一些重要的信息。

务必使你的口齿清晰、语言流利,不要含混不清、吞吞吐吐。如果你能使你的每一个吐字都十分清楚地表达出来,会给人一种自信和头脑清晰的感觉。在现代职场中,你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更多的重视,而不仅仅是你的知识和智力。

保持适当的音量、语调和语速。如果你平时说话的声音非常小,那么尽量提高你说话的音量,因为声音小总会给人一种懦弱、不自信的感觉。但是也不要使你的音量过高,你只需要让对方听清楚,而不是让隔壁的人都能听见,不要给对方粗鲁的感觉。正确的语调能够给人一种亲切、沉稳的感觉,会在无形之中拉近你和面试人员之间的距离。有些职场新人因为紧张或急于表现自己,往往在对方问他一句话后,会连续不断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他们说话好像在跟火车赛跑一样。

在清楚表达的同时,你可以使用含蓄和幽默的语言,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使你和面试官的个人距离拉近,这将更容易使你获得成功。当然,这些语言技巧都不能使用得过多。(3)要充满自信地推销自己。

一开始,面试官通常会要求面试者做一个自我介绍,这是第一步的自我表现。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虽然你自己最了解自己,但要通过几句话——的确是几句话——让别人了解你却并不容易。

你首先需要知道你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你究竟是谁,而不是跟对方闲聊。因此,你需要简单地介绍你的姓名、性格、学历、工作经历等一些基本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很重要,也可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雇主更加看重哪一方面。不过,需要记住的是,这只是自我介绍而已,你并不需要把你想说的话全部说完,因为你可以接下来慢慢补充。

面试官最关心的可能是你的能力,了解你是否能够胜任你希望获得的工作。许多面试者总是喜欢表现得很优秀,在他们的言谈之中,好像在表达这样一个意思:“我什么都能做。”也许这是真的——但是能做不一定就代表能够做好。雇主希望的是能够真正做事的人,而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

自信地把自己的特点表达出来,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你需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你的优点和缺点。不要把面试官当作傻子,否则他们也会像你这么做,重要的是让对方认为你的确适合这份工作。(4)妥善处理问题,谨慎回答关键问题。

有一些在应试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也正是求职者经常犯错误的地方。“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工作?”面试官通常会这么问你。有些人回答得莫名其妙,让面试官感到他们没有什么头脑。他们说:“我想来试一下,毕竟多一个机会。”或者“本来我不想来的……”当他们说出这样的话之后,几乎已经没有成功的可能。

面试官这么问通常包含的意图是,想了解你的职业目标和你对公司的了解程度。当认识到这一点后,你就可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回答。你必须把自己的志趣和你将来的工作、公司联系起来。比如,“贵单位的管理理念正符合我的个人工作信念”,这样的回答十分合理。

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自己有什么不足?”面试官问这个问题,是想了解你的诚信度和你是否与你应聘的职位相匹配。一般人只会顾及到两个方面中的一个,他们要么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缺点都说出来,以求给面试人员一个诚实的印象;要么掩饰自己的缺点,对面试官撒谎。自然,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比如,如果你应聘的是一财务工作,你可以这么说:“我是个慢性子,这使得我常常对每件事情都考虑得很细致。”又比如,你笼统地说:“我的确有很多缺点,但是我想这些缺点并不影响我的优点的发挥。”

面试官通常还会这么问:“如果你的意见和上司的意见产生了冲突,你会怎么做?”这种假设是想试探你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认同感。你的回答应该是:“首先,对上司的意见进行考虑,因为毕竟他比我更有经验,看问题也更加全面和深刻一些;其次,如果我的确认为我的意见更加正确,那么把我的意见和上司进行沟通,相信他也会赞同我的意见,因为毕竟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当然,在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定的技巧。”

第四个问题是你关心的,那就是薪酬。每一个求职者即使不认为这个问题是最重要的,他们也会认为它很重要。如何跟面试官谈论薪酬问题十分关键,它对你面试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

你应该大胆地说出你的薪酬期望。如果要说“按照公司的规定办”之类的话,则表明你对现在的工作并没有很清楚的认识。当然,你的薪酬期望应该跟公司和你个人的要求都相符,过高或过低对你都没有好处。应该给出一个可以浮动的范围,这样才会让对方有考虑的余地。一般而言,如果你的确很适合的话,雇主都不会让你失望的。

10.暗示定律

批评者若能考虑到被批评者的情绪状态,采取对方容易接受的批评方式,批评就能收到预期效果。

古人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可是苦口的良药毕竟让人难以下咽,往往达不到利病的目的。所以人们才研制出糖衣药片、胶囊药片,使“苦口”变“甜口”,让病人愿意咽下,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人们更喜欢听赞扬和鼓励的话,而严厉的指责甚至谩骂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对方即使明知正确但还是会抵制或是拖延接受。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让行人脱掉身上的大衣。北风首先吹出一阵寒冷刺骨的冷风,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轻柔温暖,顿时风和日丽,行人顿时觉得暖意上身,于是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胜利。同样是吹风,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其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

同样,批评之所以常常“逆耳”,也是因为批评与被批评者的情绪状态相抵触。一般来说,人们是乐于接受正确批评的,所不愿接受的,往往是批评的方式方法。所以,批评者若能考虑到被批评者的情绪状态,采取对方容易接受的批评方式,使被批评者在“良好的心境”下认知,批评就能收到预期效果。

一个人如果买了件新衣服,从颜色到款式都有不少缺憾,倘若你实事求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一定会弄得他心里很不愉快。换作自己大概也是如此。如果工作中也用这种方法与人交流,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或者用激烈而直接的言辞批评对方,必定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甚至口角,这样遭受对方极大反感的用语习惯是阻碍你成功批评对方的绊脚石。

要想做到忠言不逆耳,需要掌握以下技巧:(1)将批评夹杂在肯定和赞扬之中。

先肯定和赞扬对方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待对方防卫心理松弛下来再进行批评,最后还要友善地予以鼓励,这样的批评方式易于被人接受而不致引起反感。(2)要远远道来,放松对方心理。

坚持自己的人,往往有强烈的防卫心理,在你试图说服他时,他就会持抵触态度,根本不愿耐心听下去。所以你既要选择合适的语言,还要懂得从远处说,对说服的对象只字不提,从对方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话题,让对方形成放松、愉悦的心理,倾听你的话语,这样对方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你的话语所感染。(3)让对方有切身体会。

有这样一个事例,说的是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邻居是个猎户,院子里养了一群凶猛的猎狗。这些猎狗经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曾多次请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却不以为然。后来牧场主想了个办法,他在自己羊群里挑选了三只可爱的小羊羔,分别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看到洁白温驯的小羊羔,孩子们如获至宝,每天放学后都要在院子里和小羊羔玩耍嬉戏,因为怕猎狗伤害儿子们的小羊,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牢实地锁了起来。从此,牧场主的羊群再也没有受到骚扰。(4)轻轻地点出别人的错误,不把问题戳破。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当他面对别人的批评时,就是不肯接受。对于这种要面子、自尊心过强的人,大可不必非要让批评“立竿见影”才行。你只要估计他自己心里已经明白或有所触动,就不妨给他一点面子,不把问题戳穿,给他一些自我反省的时间,让他有一个台阶可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