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演练准备指南(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指南丛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13:24:29

点击下载

作者:李雪峰 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应急演练准备指南(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指南丛书)

应急演练准备指南(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指南丛书)试读:

前言

应急演练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基层社区的常规性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应急演练的总体水平仍不够理想,具体表现为:演练模式上,展示型演练多,训练型演练少;演练方式上,随意性成分高,规范性程度低;演练质量上,粗糙的演练多,精致的演练少;演练效果上,走过场的多,认真总结的少。为了给各地切实提升应急演练水平指供必要的工具,本丛书从四个层面介绍科学的演练理念、规范的演练方法、实用的演练工具、可信的演练案例。

这套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指南丛书共包括四册:

第一册:《应急演练规划指南》;

第二册:《应急演练准备指南》;

第三册:《应急演练实施指南》;

第四册:《应急演练评估指南》。

本书是第二册:《应急演练准备指南》,意在为应急演练做各项准备工作提供操作指导。

应急演练准备包括场景设计、文件开发与综合保障。本书就这些准备工作分六章介绍其内容:

第一章为基础知识,介绍相关概念与原则。

第二、三、四章为基本方法,介绍场景设计、文件开发与综合保障工作的方法和流程。

第五章为工作表单,介绍有关的模板。

第六章为实例展示,介绍有关实例。

作为推荐性指南,这里介绍的方法并不是要给实践者“立法”或居高临下式的“指导”,而是提供一种值得信赖的、可供参考的方法。第一章 应急演练准备基础知识第一节 演练场景设计

应急演练设计的任务是设计应急演练场景,具体说,就是勾画应急演练事件体系和预期行动,表述演练场景信息。

一、应急演练场景的概念与特征(一)概念

应急演练场景是应急演练所要处置的假设情景。根据演练需要,有的演练场景只有一个初始场景,即假设的风险或突发事件的某一时点上的时空条件和事情;有的演练还要设计一系列动态情景,即假设的风险或突发事件不断发展的情况。(二)特征

1.基本特征:真实性与虚拟性

真实性是指应急演练场景要体现真实的风险与突发事件的特征。演练场景在内容上往往要体现出风险与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需要马上处理的紧迫性氛围。

虚拟性是指所设计的演练场景并非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场景,而是根据突发事件风险现状设定的一个虚拟、假定的事件场景。

应急演练场景设计要平衡真实性与虚拟性。具体来说,应急演练场景的思路、来源要真实,一个演练场景元素可能来自某一个或几个发生过的突发事件;但是应急演练场景的整体时空假设和某些细节是全新的,是由设计者创造出来的。

2.内容指向:目的性与针对性

演练场景设计的依据是风险评估结果和演练目的、目标。一个地方演练的风险和突发事件类型,应该根据当地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结果,通常选择当地容易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增强演练的实效性、针对性,调动参演者的积极性。演练场景信息内容设计要依据演练目的、目标来展开和进行,在需要演练的环节和能力上设置挑战性的问题与冲突,考验参演者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演练的层级不同,场景表达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同。战略性的演练,主要锻炼参演者依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制定方针、策略的能力及素质,场景侧重大局和宏观层面,在表达方式上侧重概括、抽象。战术性的演练,主要训练参演者具体的或者专项技能和素质,场景侧重局部和微观层面,在表达方式上侧重细节、具体。

3.内容取舍:典型性与简洁性

要突出具有挑战性的典型场景。总体上要让参演者体会到适度的紧张和压力。要重点设置反映应急决策的价值观冲突、应急资源供需的尖锐矛盾、不同利益主体冲突等场景。同时,还要尽量考虑场景的实际可操作性,使其尽可能简洁。在尽量符合实际和满足演练需要的前提下,场景中要避免出现无关的人物、道具等。除非演练需要,尽量减少冗余信息。

4.内容表达:时空伸缩性与逻辑合理性

演练场景可以将时间、地点、人物、危机情节高度浓缩,集中在演练设定的时间范围之内。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一个细节展开,放缓节奏,或者有针对性地将一个真实的时段延长。

演练场景的内容要取材于实践,尽量使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贴近实际,符合现实情况和逻辑,合理可信。

二、事件体系和预期行动

应急演练场景设计的核心有二:一是设计事件体系,即场景的展开;二是设计预期行动,即根据演练目的、目标要求,希望参演者采取的行动。(一)事件体系

事件体系的设计要以某一初始事件为起点,针对假想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设计出一系列有逻辑进程关系的次生、衍生事件,所有次生、衍生事件都围绕着初始场景展开,各事件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树状事件体系结构。参演者在演练中的一切对策活动与应急行动,主要针对假想事件及其变化而产生。事件体系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引入这些需要应急组织开展应对行动的事件,引导演练不断深入下去,从而全面检验演练指标的达成和目标的实现情况。

设计事件体系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把假想突发事件与期望参演者所采取的行动联系起来;二是统筹安排一系列有逻辑进程关系的次生衍生事件,有助于采取相互关联的应急行动,而不是随意的、毫无目的的行动。

事件体系设计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图1-1 事件体系设计结构示意图(二)预期行动

预期行动是针对每一个具体事件,根据法规、预案、管理规程等的要求,为了验证参演者的能力,设计参演者处置本事件时应当采取的行动。它是设计者希望由参演者实施的以展示其能力的行动和决定。预期行动形成后就成为演练评估的核心和设置评判标准的依据。

预期行动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求证:收集有关问题的更多信息,与有关人员、部门核实相关信息。(2)研讨:推敲问题,包括与指挥部成员讨论、分析有关问题;与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谈判;向有关法律顾问或者专家咨询问题;参考预案的有关规定。(3)推迟:延缓行动。(4)决定:部署行动,或者拒绝支援等。

三、演练场景信息表达

演练场景的核心内容——事件体系和预期行动确定后,就需要以准确的文字表达演练场景信息。这涉及初始场景信息和场景信息清单两个部分。(一)初始场景信息

初始场景信息是对设定的突发事件时空环境、突发事件本身及发生后的初步情况所进行的叙述性说明,也是参演者最先面对的突发事件情况信息。

初始场景有以下两个重要的功能:(1)初始场景启动了突发事件的发生,营造了应急演练的氛围。可以说,初始场景吹响了演练的冲锋号,紧紧抓住了参演者的注意力,调动了参演者的积极性,使其将自身精力投入演练。(2)初始场景是应对处置行动的逻辑起点,为系列情况设置了开端,将进一步引导后续场景信息和参演者的行动。(二)场景信息清单

场景信息清单由场景信息单元构成。信息单元是预先设计的、供演练组织者使用的、发送给参演者的信息。每条信息内容都是依据某些实际突发事件的内容进行设计的,是由初始场景中叙述的突发事件所衍生出的状况。一条信息可代表一个事件,或者几条信息才能告知参演者一个事件。每条信息都是为了促使参演者开展一个或多个预期行动。

四、关于演练脚本

演练脚本是我国演练实践中常用的一个术语,是演练的详细现场活动描述和参演者台词的预先设定文本。它供演练组织者和参演者共同使用,是展示型演练必不可少的准备内容。演练脚本犹如戏剧艺术中的剧本。

本节的场景信息清单仅供演练组织者,即导调员使用,故与演练脚本有根本区别。鉴于实际工作者对演练脚本大都比较熟悉,本书不再赘述。第二节 演练文件开发

演练文件是指导演练实施的详细工作文件,是演练实施和评估中的必备工具,分别发给相关人员。演练文件开发主要包括演练方案、工作人员手册、参演者手册、观摩人员手册等。

一、工作人员手册

工作人员手册包括导调员手册、模拟员手册和评估员手册。这些手册的内容往往大同小异,甚至是同一版本,是演练导调员、模拟员和评估员参与演练工作的辅助文本。工作人员手册通常包含全部或部分详细的场景信息,描述导调员、模拟员和评估员的职责分工以及他们应遵循的工作程序。工作人员手册只分发给相应的对象。

工作人员手册的目的是帮助参加演练的导调员、模拟员和评估员有效地引导和评估演练,有助于导调员、模拟员和评估员准确了解他们在演练的实施和评估中要发挥的作用与职责。

二、参演者手册

参演者手册主要供参演者使用,其提供演练概述,介绍演练的目的、目标,为参演者分配任务和职责,不包含详细的场景信息。

参演者手册的功能是帮助参演者了解演练的基本情况,明确在演练中的角色和职责。

三、观摩人员手册

观摩人员手册是供观摩人员或观察员了解演练情况的文件。观摩人员手册的内容通常包括演练基本情况、观摩人员注意事项等。

四、演练实施方案

在实践中,当全部演练场景设计和文件开发工作都完成后,往往还要形成一个全面的演练实施方案,上报有关方面批准。演练实施方案往往是演练计划、场景设计和文件开发成果的浓缩合集。第三节 演练综合保障

一、演练综合保障的作用(一)提供基本演练环境与场地

演练需要合适的环境与场地。例如,桌面演练需要适宜的室内环境,需要各种文件、资料等;而实战演练需要既便于操作又有真实感的实际应急处置工作环境。(二)支撑真实的演练氛围

演练越贴近现实就越容易使参演者认真对待场景,越容易使参演者从体验中学习,达到积累经验、揭示不足和了解需改进之处的目的。演练成功的基础是要尽可能真实地模拟紧急事态,而演练综合保障就是支撑和确保真实性的途径。

演练的方案、场景、氛围,以及参演者可获得的设备和材料越真实,参演者就越能参与到演练中,演练的效果就越好。在材料方面,模拟的文件、音像资料及必要的道具等往往是支撑演练氛围的基本材料。

各种各样的演练手段可有助于实现演练的真实度。桌面演练借助可带到房间内的材料或设施来增加演练的真实度。实战演练中,在真实的场所中运用真实的设备,让模拟人员扮演受害者,可使实战演练更加真实。(三)节省演练成本

不一定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或精力来提高演练的真实度。指挥中心现有的那些常用资源或那些比较容易得到的常用资源就可以满足演练需求。

二、演练综合保障的内容(一)人员保障

在演练准备过程中,演练组织单位和参与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确保相关人员参与演练活动的时间。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应急演练现场的人员主要有导调员、模拟员、参演者、评估员、观摩人员(含新闻记者)、后勤保障人员等。(二)经费保障

应急演练主办单位每年要根据应急演练规划安排应急演练经费预算,纳入本单位年度预算,并按照应急演练工作计划和方案科学核算与使用经费。财务部门应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应急演练经费专款专用、节约高效。(三)场地保障

根据演练方式和内容,经现场勘察后选择合适的演练场地。桌面演练一般可选择会议室或应急指挥中心等;实战演练应选择与实际情况相似的地点,并根据需要设置指挥部、集结点、接待站、供应站、救护站、停车场等。演练场地应有足够的空间,有良好的交通、生活、卫生和安全条件,尽量避免干扰公众生产生活。(四)物资和器材保障

根据需要,准备必要的演练材料、物资和器材,制作必要的模型设施等。对于桌面演练,可视情况准备用于场景展示的多媒体文件或计算机模拟推演系统等;对于实战演练,可视情况搭建必要的模拟场景及装置设施等。具体包括:(1)信息材料:主要包括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的纸质文本、演示文档、图表、地图、软件等。(2)物资设备:主要包括各种应急抢险物资、特种装备、办公设备、录音摄像设备、信息显示设备等。(3)通信器材:主要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海事电话、传真机、计算机、无线局域网、视频通信器材和其他配套器材,尽可能使用已有的通信器材。(4)演练情景模型或沙盘:搭建必要的模拟场景及装置设施。(五)通信保障

应急演练过程中,应急指挥机构、总策划、控制人员、参演者、模拟人员之间要有及时可靠的信息传递渠道。根据演练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公用或专用通信系统,必要时可组建演练专用通信与信息网络,确保演练控制信息的快速传递。第二章 应急演练准备基本方法(上):场景设计方法

演练设计是具体的演练准备工作的起点。由于演练的目的、目标、难度、时长、规模不同,演练设计的工作量和设计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一次简单的研讨式桌面演练可能只需要一页至数页纸的场景描述,而一次持续数日的交互式桌面演练可能需要有数百条演练信息来支撑。本章主要着眼于全面而复杂的演练信息设计方法,读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取舍。

演练设计包括事件体系设计和预期行动设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场景信息设计。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工作环节往往是交叉的。为便于操作,这里按照初始场景信息设计、事件体系设计、预期行动设计、场景信息清单设计的顺序进行介绍。第一节 初始场景信息设计

初始场景信息既是参演者进行演练的基础性信息,也是演练设计者进行设计工作的基础性信息。对于分析式桌面演练而言,初始场景信息可能也是唯一的演练信息。

一、初始场景的要素

初始场景的要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突发事件要素、管理要素。其中,某些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果对于参演者而言是无须说明的,或者在演练的专门背景材料里已有叙述,可以不再赘述。但是与突发事件直接相关的要素,在初始场景里仍要具体而详尽地加以陈述。(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地理条件和气象条件等。

时间:可以套用真实案例的时间,尽量考虑与事件其他要素相吻合。

地点:指突发事件发生地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无论是哪一种,都要尽量考虑与事件其他要素相吻合。比如台风发生在沿海地区,泥石流则发生在山区。

地理条件:指不同地域的地形、地势、地质水土等。

气象条件:与气象密切相关的突发事件,在初始场景设计中应详细说明气象条件,尽量使用当时当地真实的气象条件,也可以根据演练需要假设气象条件。(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人口、人群、经济、交通等因素。

人口因素:主要指人口的数量、规模、年龄、性别、学历、分布等。

人群因素:主要指人群的种类、结构、分布、民族、规模等。

经济因素:主要指地方总产值、产业结构和布局、区域划分等。

交通因素:主要指城市的道路分布、建筑分布、地下管线等。(三)突发事件要素

突发事件要素包括突发事件类型、突发事件发展状况、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等。

1.突发事件类型

设计初始场景必须首先确定演练所关注的突发事件类型。要根据当地所面临的风险和脆弱性分析,针对本地希望通过演练所要提升的能力,选择一种最易检验演练单位能力的危险事件。例如,台风对东南沿海威胁大;一个人口密集的社区,遭受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物质威胁的危险可能比以农业为主的农村更大。

2.突发事件发展状况

需要说明突发事件发展变化的速度、强度、深度、规模,为参演者做好后续分析研判提供事实依据。

3.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情况

影响范围包括:对人的影响,对物的影响,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1)对人的影响,包括对人的心理、生理、生命的影响和破坏。(2)对物的影响,包括对房屋、农作物、动植物、基础设施、特殊物质的影响和毁损情况。(3)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包括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就医、消费及重大活动、特殊事件、环境、天气等的影响。

危害程度主要描述突发事件带来的破坏与毁损情况,通常要用具体数字加以描述。例如,初始场景信息中可以这样描述:××市发生了6﹒5级地震,震中位于中心城区,烈度8度。破坏程度:建筑物倒塌10%,人员被掩埋350人,死亡100余人,伤800余人,供电完全中断,通信完全中断,煤气泄漏点10处,危险化学品存储点2处情况不明,通往灾区道路部分被破坏。(四)管理要素

管理要素主要包括已采取的措施和救援能力。

1.已采取的措施

突发事件发生后,基层群众和当地政府一般不会完全无所作为,往往会采取一些先期处置措施阻止事态扩大。描述事发地有关方面所采取的先期处置措施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实际的。

2.救援能力

各地救援设备设施配备和队伍、能力不同,突发事件本身也给本地救援设备设施配备和队伍、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其部分受损或者完全失去救援能力,这些情况是参演者决策的基础条件。例如,初始场景信息中可以这样描述:××市医院受地震破坏,救治能力减少30%,避难场所接纳能力减少50%,应急队伍动员能力减少50%,应急资源保障能力减少40%。

二、设计初始场景的注意事项(一)提供有限信息

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应急管理者不可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掌握所有的信息,所以初始场景提供给参演者的信息可以是有限的、不完全的,但给出的信息一定要准确、逻辑清晰。上述四个因素及其内容的详略程度在具体初始场景设计时可酌情考虑,不一定要全部覆盖。如气象条件和已采取的措施,有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与天气无关,有的还来不及采取措施。跟突发事件无关的要素或者没有先期处置措施的,就不必出现在初始场景里。为了增加应对的挑战性和难度,有些因素(比如救援能力等)也可以先不交代。一般情况下,初始场景文字不宜过多,千字以内为佳。(二)留有余地

初始场景信息是供参演者初期研判形势的背景信息,要尽可能地给参演者留下想象与发挥的空间和余地。灾情扩大和衍生的信息可以通过后续动态信息逐步传递给参演者。初始场景的设计要避免详细描写,避免把全部的构想都写进去。(三)埋下伏笔

初始场景是突发事件描述的起始点,通常用简洁的语言为后面情景事件的出现埋下伏笔。对于有预警时间的突发事件,如飓风,初始场景通常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事态进展。对于那些无法预警、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危化品泄漏、恐怖袭击,事件本身的信息可以简短一些,可以更多地描述与突发事件有关的环境细节,如附近的学校、其他化学品存储地、上下班高峰时间临近等情况,以增强紧张和紧急的氛围。

三、示例

下面是一例初始场景信息。

初始场景信息:空难

201×年4月9日11时,一架从巴拿马飞往旧金山的波音747客机遭遇飞行中的引擎故障,将实施紧急迫降。飞机计划在一个大型机场以北200英里(1英里=1 609﹒344米)处着陆。然而,驾驶员和领航员的最近一次通话显示飞机的燃料已经耗尽,且下降太快而不能到达预定的大型机场。尽管就近城市的机场太小,无法满足波音747的降落条件,但这是350名乘客和10名机组人员唯一的希望。该机场目前是空闲的,且天气晴朗,有热干风从北面吹来。

该机场主跑道位于一个相对空旷的无人居住区域。但是,飞行员把大型飞机降落在着陆区域(跑道)内的可能性极小,而且飞机跑道入口紧邻郊区居民区。

机场的控制塔向内部消防机构发出预警,并请求当地应急管理机构提供火灾、警察、医疗、福利、搜寻、营救方面的后备援助。

上述初始场景信息有如下特点:(1)该初始场景里的信息精练。整个初始场景的文字分三段,内容上突出了核心和主干信息,语言简练,没有出现与事件无关的信息和文字。自然环境方面,对时间、地点和气象条件这些基本信息都做了简要说明。社会环境方面,只陈述了与事件密切相关的跑道和郊区居民区的关系,其他如本市人口、人群、经济、区域划分等无关要素一概略去。突发事件要素方面,已经明确空难类型,并突显了紧急氛围,但对其发展和影响情况未做深入介绍。管理要素方面,交代了已经采取的措施:发出预警,请求后备援助,救援能力不明确。(2)该初始场景留下的想象空间很大。事态发展会恶劣到哪种程度尚缺乏信息和证据,有待进一步验证。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同时飞机冲进居民区。最好的情况可能是人员无一伤亡。由于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也给后续的动态信息编写留下了很大的发挥余地。(3)该初始场景设计为事件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飞机已经没有燃料,唯一的机会又有很强的挑战性:飞行员将大型飞机降落在着陆区域内的可能性极小,且飞机跑道入口紧邻郊区居民区。通过有意设计,让参演者面临紧急的决策境地。第二节 事件体系设计

事件体系设计包括以初始突发事件为起点的若干主要事件和一系列详细事件。

一、主要事件设计

从初始突发事件的次生、衍生系列事件中,着重筛选出每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即主要事件。它们是演练中需要处置的大问题。筛选主要事件的思路有两个:

第一,从演练初始场景衍生出的几个高潮性事件中筛选主要事件。例如从上例空难初始场景衍生的主要事件:(1)机身破坏分离,撞击地面建筑物。(2)飞机燃料引发地面房屋发生火灾。(3)大约60名幸存者被确定困于失事飞机的前部。(4)几名地面围观者受伤。(5)受害者家属逐渐向事故现场汇聚。(6)估计乘客死亡人数上升到200~220人,至少70人严重烧伤。

第二,针对演练目的、目标设置主要事件。演练的目的在于检测、提升特定功能或某些组织特定的能力,如:检测指挥、控制能力;检测消防、警察的出警速度;检测卫生应急服务的部署情况;检测搜寻、救援及医疗救护程序等。主要事件通常应该根据演练目的设置,分析所有事件中哪些事件的处置有助于检验演练目标,就选择该类事件。

二、详细事件设计

详细事件作为主要事件的组成部分,是事件树的枝叶,是参演者要应对的具体情形。每一个详细事件,都给一个或者多个参演者提出了应对任务,需要他们采取一定的行动。详细事件的多少与详略要根据演练的要求和容量来定。当总体任务很少时,就没有必要区分主要事件和详细事件。确定详细事件的方式有以下两种:(1)列出伴随主要事件可能出现的详尽的问题清单,再把这些问题转换为详细事件。(2)先确定一个期望参演者执行的行动(预期行动),然后列出一系列激发这些行动且与主要事件相关的问题,再把这些问题转换为详细事件。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结果都是形成了与预期行动密切相关的一系列详细事件清单。

例如,前述空难事件的主要事件之一:估计乘客死亡人数上升到200~220人,至少70人严重烧伤。

这一主要事件可以分解为以下详细事件:(1)太平间没有能力接受来自此次空难事件的大量遗体。(2)当地医院缺少专门的设施和医务人员来处理大量的严重烧伤病人。(3)红十字会决定成立家庭信息中心来联系受害者家人。

三、实战演练的特殊安排

在实战演练中,有些事件需要模拟呈现而不是口头描述。比如:在地震灾害应急演练的场景信息中,会以文字的形式来描述一些事件,但也会通过倒塌的木头、建筑物周围杂乱的砖块、压在横梁下的人体模型、参演者扮演的伤员和受惊吓的群众及其他道具等来模拟呈现一些事件细节。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直接呈现的模拟场景,也不是随机构造的。每一事件都需要事先精心设计,写出书面的事件体系和事件场景信息清单。第三节 预期行动设计

一、预期行动设计的依据

判定参演者在应急演练中的行动是否合理,主要应参考有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标准化操作程序等的规定。

二、预期行动的设计

预期行动的设计是紧随着事件体系的设计而进行的。细致的预期行动设计既包括对各个主要事件的预期行动设计,也包括对每个详细事件的预期行动设计。(一)针对主要事件的预期行动

针对主要事件的预期行动往往是参演者的一系列活动。例如:

空难的主要事件之一:受损飞机即将着陆。

预期行动:

机场控制塔:通知警察、消防人员、医护人员到达机场,提醒医院将有大量潜在的伤亡事故发生。

调度中心:使警察、消防人员、医护人员保持待命状态。

医院:通知其他的医疗机构。

消防站:启动事故指挥系统,通知相关部门。(二)针对详细事件的预期行动

针对详细事件的预期行动往往是对于个别参演者的一个具体行动。例如:

空难的一个详细事件:当地医院缺少专门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处理大量的严重烧伤者。

预期行动:向上级或邻近地区请求支援专门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三、预期行动与演练目标

预期行动与演练目标紧密相连。演练目标作为一个整体,规定了参演者总体预期行动。预期行动是演练目标的分解,是指参演者个人或组织所要采取的实现演练目标的行动。一般来说,每个主要事件和详细事件都会引起参演者的一个或多个指向实现演练目标的预期行动。例如,前述针对受损飞机即将着陆的事件(主要事件),演练目标和预期行动可以列在一张表中(见表2-1)。表2-1第四节 场景信息清单设计

场景信息清单是事件体系内容的具体化,是演练的全部场景信息的集合,由信息单元构成。场景信息清单可以展现为一个包括初始场景信息和后续场景信息在内的表单。

一、基本场景信息的设计

场景信息是演练事件(通常是详细事件)的展开。一个事件通常需要一条或多条场景信息来表达。例如,针对空难的一个详细事件:当地医院缺少专门的设施和医务人员来处理大量的严重烧伤者,可以设计以下场景信息:

——医院给指挥部打来电话:我们急需10名烧伤科专家和更先进的仪器设备;

——伤者家属给政府服务热线打电话:为什么医院救治速度这么慢?政府为什么不作为?

——有大批烧伤者家属聚集在医院门前向记者控诉政府救治不力。

对于复杂的演练而言,除演练前要准备足够的场景信息内容外,在演练进行中还要根据实际演练的情况随时补充必要的随机性场景信息。另外,根据情况,可以设置通信故障问题,以检测备用通信系统。根据参演者的能力,也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具有干扰性的场景信息。各类信息内容的数量和比例可根据演练时间和参演者的水平而定。

在设计信息内容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信息内容要符合事件发展的规律和逻辑。场景信息要根据事件体系进行设计,同时要考虑其真实性。具体内容应当参考初始场景和以往发生的类似事件,并与专家就相关专业问题进行沟通。(2)可以从事件的预期行动开始设计,思考什么信息会激发这样的行动,谁来发送,谁来接收,信息应该说什么,信息如何发送。(3)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预演一下所设计信息的效果,通过预演对演练信息进行修改、完善。

实战演练的信息有两种:可视信息和文本信息。虽然设置好的场景中包含了许多需要参演者做出响应的视觉信息,但也有必要用一些文本信息来使实战演练开展下去。

二、场景信息单元的构成

每一个信息单元一般应包括信息编号、时间、发布者、接收者、发布方式、信息类型、信息内容、预期行动、备注等要素。(一)信息编号

通常,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按时间顺序直接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标注。如果信息按类排列,也可以采取类号加类内序号的方式。例如:1-1是第1类信息(如代表综合类信息)的第1条;2-5是第2类信息(如代表救援类信息)的第5条;等等。(二)时间

这里的时间表示应急演练的某一信息的起始时间,与下一信息的间隔时间即为处置该事件需要耗费的时间。因此,时间栏也可以标注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三)发布者

信息由模拟角色的扮演者发布。通常,演练中的模拟角色有上级组织、相邻地区的组织、同级组织、公众、媒体、突发事件受害人、特殊人群等。(四)接收者

接收者可能是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也可能是功能组(如综合协调组、新闻媒体组、处置救援组、基础设施组等),还可能是某个人(如指挥长、某局长等)。(五)发布方式

传送到指挥部的导调信息单可使用统一的表格由人工递送,也可以借助电话、对讲机、视频、传真机等递送。(六)信息类型

从内容来看,发送给指挥部的信息一般有两种类型:(1)描述性信息,即描述基本背景或基础场景的信息,如灾情情况、某种化学品的危害等级等。这些信息对于决策起间接的支持作用。有些信息是为了营造当前行动的环境,不需要参演者采取行动,因此在场景信息清单中也不需要标注预期行动。

描述性信息示例:根据气象部门预报:预计8月4日至6日鸭绿江上游流域将有暴雨(降水量50~100毫米),鸭绿江中下游流域将有大暴雨(降水量100~150毫米),局部特大暴雨(降水量150~250毫米)。(2)行动性信息,即要求指挥部成员必须做出决策、采取行动的信息,包括灾情(或事件)发展情况的描述、救援现场信息、上级指挥部指令、险情报告信息等。这些信息直接要求或暗示参演者必须尽快做出反应。

行动性信息示例:水岸小区11号楼有60多人被困在楼顶上,请指挥部尽快派人前来解救。(七)信息内容

信息内容即鲜活的具体场景信息,这是场景信息单元的核心。(八)预期行动

预期行动一般以主要事件或详细事件为单位进行表述,即几条信息共享一条预期行动;也可以每一条信息有单独的预期行动。

当每条信息都有具体的预期行动时,其预期行动往往是详细事件预期行动的进一步分解。(九)备注

在备注栏里可对演练顺利进行所需的支持条件加以说明,也可以就某些情况做特殊说明或提醒,比如某些器材的准备、使用。

三、场景信息清单

场景信息清单是信息单元的集合。一系列信息单元所构成的场景信息清单能够形成可信的、前后连贯的动态事件场景。场景信息清单设计的注意事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把握总体时间

一场应急演练可以是半天,也可以是数天。每个阶段、每件事情、每条信息和每个问题所占用的时间可能需要具体到分钟来加以限定,否则很难掌控整体时间。场景信息如果不是为了迷惑参演者,其文字最好简练、易懂,细节交代要清楚,逻辑上没有错误,这样才能便于按照预定时间去演练,使参演者不把时间和精力过多浪费在对场景信息意义和内涵的理解与辨别上。(二)描述具体

对于每个信息收发双方的角色、时间、发送方式的描述都应当详细、清楚明了,确保整个演练中每条场景信息所涉及的任务能够连贯地贯彻下去。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演练中断。

场景信息清单模板参见表2-2。表2-2场景信息清单模板

当然,在实际应急演练时,可以根据情况对场景信息进行必要的删减、增加或者调整,也可以为了使演练脉络更清晰、对各功能组的调控更方便,为各功能组设计场景信息清单子表。

有了场景信息清单后,下一步还要根据需要将场景信息清单开发或者转换为一系列文件,如舆情通报文件、值班室电话记录、领导批示文件等。这里不再赘述。第三章 应急演练准备基本方法(中):文件开发方法第一节 工作人员手册开发

一、工作人员手册开发的任务

工作人员手册以方便导调员、模拟员和评估员的工作为目的。不同的演练,对于手册的要求不同,演练组织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开发。

对于简单的演练,其催化师或导调员的凭据可能只是一页纸的注意事项或工作流程;而且,由于不设模拟员和评估员,也就没有后两者的工作手册。而对于复杂的演练,可能就需要有厚厚的手册供参考使用。

根据需要,导调员、模拟员和评估员的手册可以合并,也可以分为三个单独的手册,手册的分与合视演练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小型演练的手册可以合并,大型演练的手册则分开为宜。

下面介绍的内容主要是以满足一次复杂演练的要求为准的全面的工作人员手册开发方法。针对具体的、不同的演练,使用者可以进行取舍。

二、工作人员手册的结构

导调员、模拟员和评估员手册包含的内容既有共同的部分,也有各手册专有的部分。(一)导调员、模拟员和评估员手册共同的部分(1)手册的目的和作用;(2)演练范围概述;(3)演练的目的、目标;(4)导调员/模拟员/评估员的角色;(5)导调员/模拟员/评估员职责和工作流程;(6)演练的初始场景、各种外围条件的假定;(7)相关参演者的职责分工;(8)相关预案或标准化操作程序;(9)演练前对导调员/模拟员/评估员的指导与培训工作的安排;(10)演练后热反馈、总结会和评估报告等后续工作的安排。(二)导调员手册中专有的部分(1)导调员与参演者的沟通方式;(2)演练场景信息清单。(三)模拟员手册中专有的部分

模拟员与参演者的沟通方式。(四)评估员手册中专有的部分

评估的注意事项等(参见第四册《应急演练评估指南》)。

三、开发工作人员手册的流程

工作人员手册的开发大体遵从如下步骤:

步骤一:起草手册。使用手册模板,制作手册草案,省时省力且可避免漏项。

步骤二:确定要点。在演练计划会上,演练计划小组通过集体讨论确定手册的关键细节。

步骤三:修订完善。随着后续准备工作中逐步敲定细节和后勤事项,及时修改和更新手册。

步骤四:批准手册。由演练领导小组或演练组织者批准手册的定稿。

步骤五:完成准备,打印手册。手册可以装订成册,也可以采用活页形式。第二节 参演者手册开发

一、参演者手册开发的任务

参演者手册以引导参演者更好地参加演练为目的。不同的演练,对于手册的要求不同,演练组织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开发。

对于简单的演练,参演者可能只有一页纸的注意事项、工作流程,或者一份相关的应急预案;而对于复杂的演练,可能就需要有厚厚的手册供参考使用。

下面介绍的内容主要是以满足一次复杂演练的要求为准的全面的参演者手册开发内容与方法。针对具体的、不同的演练,使用者可以进行取舍。

二、参演者手册的内容框架(一)应急演练概要(1)手册的目的和作用;(2)演练范围概述;(3)演练的目的、目标;(4)演练的初始假定条件(可能是初始场景的一部分);(5)演练的框架内容与演练流程;(6)演练要求。(二)参演者角色与行为规范(1)演练参加人员;(2)参演者分组或角色;(3)参演者行为规范。(三)联络方式(1)参演者之间的联络方式;(2)参演者与场外角色(模拟员)的联络方式;(3)参演者与导调员的联络方式。(四)座次分布图(1)演练室布置图;(2)导调室布置图。(五)附件(1)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2)相关预案或标准化操作程序。

三、开发参演者手册的流程

参演者手册的开发与工作人员手册的开发步骤基本一致。

步骤一:起草手册。使用手册模板,制作手册草案。

步骤二:确定要点。在演练计划会上,演练计划小组通过集体讨论确定手册的关键细节。

步骤三:征求意见。为了使手册更符合实际需要且能够使参演者读懂,可选择个别有代表性的参演者征求其对手册初稿的意见,并根据其合理意见对手册的内容进行修改。由于参演者的文化程度与背景水平可能与设计者有很大差异,故征求其意见非常有必要。

步骤四:修订完善。随着后续准备工作中逐步敲定细节和后勤事项,及时修改和更新手册。这一步骤可以与上一步骤交叉进行。

步骤五:批准手册。由演练领导小组或演练组织者批准手册的定稿。

步骤六:完成准备,打印手册。手册可以装订成册,也可以是活页。第三节 观摩人员手册开发

一、观摩人员手册开发的任务

观摩人员手册是帮助观摩人员理解演练内容结构、特点,以及自身行为规范的文字依据。有些简单的演练,可以只对观摩人员口头介绍有关情况;而一些复杂的演练,则要有一个单独成册的观摩人员手册或演练介绍手册。

有时,演练组织方为了使观摩人员对演练组织者或参演者有更多的了解,或者有更好的印象,在观摩人员手册中也会加上演练组织者或参演者背景信息的介绍内容。

二、观摩人员手册的内容框架

观摩人员手册的具体内容可参照工作人员手册的内容确定,通常较工作人员手册更简略。其主要内容包括:(1)手册的目的和作用;(2)演练范围概述;(3)演练的目的、目标;(4)演练的初始场景、各种外围条件的假定;(5)相关参演者的职责分工;(6)演练场景信息清单;(7)相关预案或标准化操作程序;(8)对观摩人员行为的建议或观摩注意事项;(9)观摩人员与服务人员的联系办法。

三、开发观摩人员手册的流程

开发观摩人员手册的流程可以参照上面两种手册的开发步骤。第四章 应急演练准备基本方法(下):综合保障方法第一节 信息表达手段与演练工具准备

应急演练以突发事件信息的发展变化来引领,信息表达手段和演练工具是演练准备的重要内容。

一、信息表达手段与演练工具的类型(一)信息表达手段

为了使应急演练最大限度贴近现实,增强应急演练效果,需要采用一些增强演练真实感的信息表达手段。这些手段主要分为电子类、纸质类和实物类三种。

电子类:视频信息、场景信息的三维模拟展示等。

纸质类:地图、设施平面图和现状告示板、组织机构图、日志等。

实物类:沙盘、模型等。(二)演练工具

演练工具是参演者的工作凭据和手段,主要包括操作类工具和通信类工具两类。

操作类工具:纸笔、信息展板等。

通信类工具:电话、传真机、通信网络等。

二、电子类信息的准备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表达演练信息是应急管理实践数字化的必然趋势。通过各种音视频信息导出或更新演练场景内容,增强模拟场景的真实感是越来越常用的手段。例如,可以将突发事件最新动态通过视频或电视节目等进行呈现;也可以对灾情报告进行录音,在模拟的电台频道上播出。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传达演练信息既要舍得花钱,着眼于先进性,采用各种仿真模拟手段增进演练效果;更要注重节约,不断探索尝试成本不高、简便适用的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要避免华而不实和赶时髦,信息内容的开发是根本。

三、纸质类信息的准备

纸质类信息作为静态的信息展示手段便于查看、标绘,是重要的演练信息载体。其主要包括地图和信息图表。(一)地图

地图可提供演练场景的空间环境细节信息。所有类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演练都可以使用地图。即使在桌面演练中,地图也可用来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参演者对虚拟事件的地点、方位有清晰的了解。

地图可以供个人使用或展示在墙上供集体使用。在演练中,地图可用来定位所发生事件的地点、确定资源的分布、标绘处置的进展等。用于标记地点的地图要附有塑料膜,以使地图可多次利用。

演练用地图的种类和数量取决于演练的类型和复杂程度。表4-1列出了一些可能有用的地图。表4-1地图种类

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各种地图,比如上网搜集,或者向测绘部门、气象部门和有关企业索要或购买。(二)信息图表

信息图表能使参演者快速了解可用的资源和人员。

信息图表主要包括救援资源设施图示。例如:

医院:现有床位、血液、其他供应品的需求及人员。

其他护理资源:比如红十字会或社会服务机构所使用的可用空间、食物、水、床上用品及医药等。

警察资源:正式、后备及辅助人员的数量与场所。

消防资源:消防部门的部署与可用性;消防互助的形式与状态。

信息图表还包括各种相关的组织结构图、组织职责展示图等基础图表。

四、实物类信息的准备

桌面演练对实物类信息的需求不大,常见的实物类信息有城市沙盘模型、突发事件现场局部模型等。

在实战演练中,真实感是通过在真实的环境中使用道具来实现的,因此用道具来增加真实度就非常有必要。比如,一场模拟某酒店火灾救援的演练可使用:模拟的无毒烟雾;被烧毁的建筑材料或建筑废墟;受控的火堆(供消防部门扑灭);受害者的人体模型(展示遇难者必须使用模型)。

五、操作类工具的准备

操作类工具是演练中使用的作业工具,应尽可能与实际处置突发事件时所使用的工具相一致。当然,也可以使用那些有用的但还没有被真正推广使用的工具。下面是一些可以选用的工具。(一)工作日志

参演指挥部和各参演职能小组均应撰写工作日志。通常应按照时间顺序在一份日志中记下由导调员及指挥部发出的各项重要信息、决策、措施和安排。此外,指挥部和各参演小组还应该为每一份重要的信函和附注都制作一份副本作为日志的附件,并且还应将重要的事件向日志撰写人进行口头通报。所有准备工作的书面记录也是日志的组成部分。(二)信息展示板

信息展示板用来展示所要处理的事件信息、处置进展信息、动态资源信息等。展示板上的信息应使指挥部所有人都能看到,便于形成对灾情和处置进展的共同认识。

对问题的记录可分为:报告时间、报告人、损失与损害程度等。

对处置情况的记录可分为:问题序号、问题主题、任务分派、响应情况、备注。

对资源信息的记录可分为:资源序号、资源类型、资源储备及变动情况、资源使用与消耗情况等。(三)其他工具表单

其他工具表单包括演练中使用的电话信息记录单、演练后使用的参演者反馈表等。(四)可供使用的设备与物品

各种可供使用的设备与物品包括:计算机与投影仪、复印机、播音设备、各种笔、电话表或联系人名单、桌签与名签等。

六、通信类工具的准备

各种类型的电子通信设备可用于传达演练信息。在复杂的、仿真度高的演练中,要尽量像在真实的紧急事态中那样用电话、无线电、电视等来传递信息。常用的通信类工具包括:(1)国家预警信息系统;(2)应急指挥平台;(3)移动式指挥平台;(4)应急广播系统;(5)业余无线电应急服务设施;(6)应急指挥车;(7)热线专用电话;(8)固定电话;(9)手机;(10)传真机。

例如,在第二章中所展示的空难场景的接续信息可能是这样的:来自客机的无线电信息向机场控制塔发出其液压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的报告;飞行员的最后一条消息表明他在努力进行软着陆;但是飞机断裂了,向住宅区撞去,一平方公里内到处都是飞机残骸与尸体,烟尘滚滚;通往现场仅有的道路交通阻塞。针对该场景,可以准备的信息表达手段有:城市地图,机场图,坠毁区图,受影响的住宅区图,展示可用资源(类型、数量)的资源状态板,突发事件指挥系统组织结构表,损失评估表,模拟所有用于组织间通信的通信设备,提前录制的飞行员向控制塔发送的信号录音,提前录制的灭火、烟雾的录像,提前录制的飞机坠毁现场噪声的录音(如报警器报警声、着火声)。第二节 桌面演练的现场准备

一、场地准备

桌面演练的场地应满足演练范围和出席人数的需求,如果没有专门的演练室,会议室和宴会厅也是理想的场所。演练室原则上要求远离娱乐喧哗场所。桌面演练按照演练场景的要求布置场地,设有导调组的演练有三种场地形式可供选择。(一)实施过程在一个会议室进行

会议室的大小,可根据参演者人数来决定。一般20人需要会议室的面积为50~60平方米。演练会议室的桌椅按U字形摆放,功能组在指挥部的侧面,导调组在指挥部的后面,如图4-1所示。图4-1 演练会议室布局

采用这种场地形式,一是导调组可以近距离观察桌面演练的过程,随时调整场景信息的内容和传递速度;二是导调组可以全面掌控演练的全过程。(二)实施过程分别在两个会议室进行

一个会议室作为桌面演练场地,在该会议室旁边另设置一个会议室作为桌面演练控制中心的场地(即导调室)。导调组通过摄像头和音频信息传递设备等,实时观察桌面演练过程并根据演练进程提供动态信息。采用这种场地形式的好处:一是具有真实感;二是不受外界干扰。

桌面演练用两个会议室分别作为导调室和演练室的情况,如图4-2所示。图4-2 导调室和演练室布局图(三)实施过程在多个会议室进行

采用联合指挥部方式进行的桌面演练可能需要利用多个会议室同时进行演练,演练会议室桌椅一般呈U字形摆放。各分指挥部导调组在指挥部成员的后侧或侧面就座。联合指挥部桌面演练对于不同演练场所的交互联系沟通要求比较高,往往要求不同场所之间保持联络顺畅,必要时要求相互可视,如图4-3所示。图4-3 多个演练室的布局(一)

有的桌面演练设置了新闻发布环节,因此实施过程可能会有主演练会议室、导调室和新闻发布室三个场所,这同样要求三个场所之间保持联络顺畅,必要时要求相互可视,如图4-4所示。图4-4 多个演练室的布局(二)

无论哪种演练场所,均要求为所有相关人员准备足够的桌椅,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进行布置。例如,需要参演者面对面讨论问题的演练,桌子排成U形最有利于互动。桌子的安排也应尽可能方便参演者与演练现场导调员交流。每个U形座次的人数限制在12~15人,避免过度拥挤和声音嘈杂。

二、物资和器材保障

为顺利开展应急演练,演练组织者需要在现场提前准备好各项演练指导资料和演练必需物品,并提前一天确认会议室情况。各种资料和物品需在演练前1~2天准备完毕,并在演练开始前放置到位,以确保演练过程中有资料可查、有物品可用。

如果演练会议室设备设施较多,在正式演练前,至少提前一天对设备设施进行试运行,确保演练时能够正常使用。(一)纸质信息资料

桌面演练要提前准备的纸质信息资料主要包括工作人员手册、参演者手册和观摩人员手册。(二)电子信息资料

基于推演系统的桌面演练,在演练时可能会基于推演系统展开,因此在演练前需要对推演系统进行测试,并将相关资料录入到演练系统,包括场景信息、地图、电子文档、视频等,并将信息按时间节点及分组进行排列,以便于演练时按演练流程及设计进行推送。而其他桌面演练则需要提前将相关电子资料录入到用于投影展示的电脑系统中。(三)物资及设备

1.视听条件要求

多媒体演示可以增强演练的真实性,因而是桌面演练的一个重要条件。应提前准备好视听设备,并指定具体人员负责,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视听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投影屏幕、录像机、投影仪、电脑、喇叭、话筒(领夹式、手持式或讲台式)、摄像头等。

2.地图及文具用品

应在演练前采购地图、笔记本、黑板架、白板、翻页板、白纸、笔等,具体数量根据演练需求而定。

为了便于反复演练,演练组织者可以定制演练标配工具箱,如图4-5所示。图4-5 桌面演练标配工具箱

3.桌签、座位牌、桌面标识牌

桌签、座位牌要清晰地标示每个参演者,演练开始前将其放置在桌子上。桌签或座位牌打印时要注意美观和易辨识。此外,根据演练要求应给不同小组分别设置一个桌面标识牌,标示该小组所代表的职能。

一些大的桌面标识牌在采用竖向打印时,尽量不要选用白底黑字,可选用红色或其他颜色的纸张打印。

4.徽章或标示

桌面演练时,为了增强现场感或为了安全,有的演练可能会要求参演者佩戴徽章或一定形式的标示物,如彩带、帽子、马夹等。演练前,应将这些徽章或标示物分发到参演者手中,并告知这些徽章或标示物所代表的意义。

5.水或茶点

对于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演练,需要准备必要的水或茶点。(四)通信设备

主要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海事电话、传真机、计算机、无线局域网、视频通信器材和其他配套器材等。应尽可能使用已有通信器材。应急演练过程中,应急指挥机构及相关人员之间要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