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教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14:27:38

点击下载

作者:赵冰梅,刘伟力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现代企业管理教程

现代企业管理教程试读:

前言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中包含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多门课程的知识,它为工科学生改善知识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增强适应能力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平台。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具有创造性、竞争性、开拓性的应用型人才。社会现实对工科非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工科非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必须拓宽专业方向,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经济头脑,既懂技术又懂经营和管理基本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996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提出:对工科类学生加强经济管理基础知识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明确规定了工科非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学习经济管理基础课程的最低要求。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在自己的技术工作中涉及到了许多管理、成本、质量、市场、效益等方面的问题,深感企业管理课程的重要。工科类高等院校对非管理类专业学生进行经济管理类知识的教育尤其重要。《现代企业管理教程》是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团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的。我们从1995年开始进行“现代企业管理”的课程建设,在学校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确立了本课程在工科类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在我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课程名称也由当初的“企业管理”、“工业企业管理”逐步演变为现在的“现代企业管理”。从2005年起,“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构建教学团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2006年“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作为工科类专业的公共必选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2007年“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了工科非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对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认识,较好地提高了学生自身素质,通过设置创新管理、大学生创业模块教学内容,树立学生经营管理意识,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为促进工科非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就业发挥重要作用。《现代企业管理教程》由赵冰梅教授、刘伟力副教授设计基本框架并主持编写,王学军、王祥伟、卢颖、安玉新、赵榕等五位副教授共同参与了全书的提纲讨论和相关章节的编写工作。《现代企业管理教程》包括三篇(理论篇、实务篇、发展篇)、十四章内容(企业管理概述、企业制度与组织结构、企业变革和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营销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中小企业特色管理、创业管理、企业公共关系及危机管理)。

理论篇针对工科非管理类学生的知识结构,首先阐述管理原理与基础知识,主要介绍企业管理原理,包括企业战略、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企业文化等。

实务篇介绍企业管理实务,内容涉及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诸多领域,使学生在对企业及企业管理形成感性认识基础上,再学习企业管理实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管理思维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发展篇介绍了现代企业管理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创新管理、中小企业特色管理、创业管理、企业公共关系及危机管理等。创新点在于结合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了相关内容,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ERP企业管理模拟系统、国际企业管理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大学生自主创业等融入课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统一。《现代企业管理教程》坚持知识普及性和理论前沿性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围绕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以充分体现“现代性”的要求。教材体系结构设计着重考虑了工科非管理类学生的认知结构背景,在内容的选择、概念的引出、理论的推导、范例的引证、结论的归纳和习题的挑选等方面适应工科非管理类学生企业管理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体现了知识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反映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接触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教材编写风格力求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尽量做到言简意赅,避免空洞说教。为了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每章分别设计了“开篇案例”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拓宽知识视野、启发学生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同时,教材中注重运用图表、例题加以说明,在每章后面还配有思考题。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企业管理及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在职人员的培训教材及各类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第4章、第6章由赵冰梅编写,第8章、第12章由刘伟力编写,第5章、第11章由王学军编写,第1章、第14章由王祥伟编写,第9章、第13章由卢颖编写,第2章、第10章由安玉新编写,第3章、第7章由赵榕编写。全书由赵冰梅、刘伟力统编定稿。编者2008年7月理论篇第1章 企业管理概述【开篇案例】

1841年,美国西部铁路线全长150千米,由于当时是分三段建造的,建成后便分三个区段进行管理,各区段设有一组管理人员。在这条线路上,相反方向的列车每天交会12次,由于管理上的问题,很快就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故。其中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1841年10月5日发生的列车相撞事故,伤亡19人。

这场事故引起很大的震动,美国各界强烈要求对铁路公司进行改革。改革后,公司设立了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人员,并聘用了大量的管理经理,其中的高层经理直属董事会。公司还建立起了大规模的内部组织机构,严格划分各部门、各单位的权责关系。此外,还建立了财务与统计报表制度来监督和评估管理经理的工作。由此,美国铁路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

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由人们在从事交换过程中的共同劳动所引起的。要搞好企业管理必须明确企业的概念、特征,企业管理的性质、职能以及企业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演变过程,从而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体系打下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企业的概念、特征,企业管理的性质、职能,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企业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企业管理未来的发展做了概括性说明。1.1 企业的概念及特征1.1.1 企业及其内涵(1)企业

企业一词,源于英语中的“Enterprise”,并由日本人将其翻译成汉语词汇,而传入中国。“Enterprise”原意是企图冒险从事某项事业,且具有持续经营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经营组织或经营体。出于不同目的,站在不同角度,人们对企业的理解和定义是不一样的。

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个生产函数,它描述的是在给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Ronald Harry Coase)认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美国《现代经济词典》(1973)定义企业是美国普查局使用的统计概念,它包括设在一定地点,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雇员的工厂、商店或办事机构;一般的代表性观点认为,企业是从事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以赚取利润的组织。本书对企业的定义为: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实行独立核算,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2)企业的内涵

企业的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①企业是一个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它不同于事业单位、公益组织和政府部门。企业作为经济组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此实现自己的价值,并获取利润。企业要盈利就必须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即能够被社会认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来说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对需求者和社会的贡献越大,则取得的利润也越多;反之,利润就小。利润小的企业可以被看作对社会的贡献小,而亏损的企业不仅没有为社会创造财富,反而是在消耗社会的财富。

企业没有利润,就不能扩大再生产,职工的生活就难以提高,国家的税收就没有保证,国家的发展就会停滞。从这点来说,企业确保获取合理的利润,不仅应是企业的目标,而且也是企业对社会承担的责任。

②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劳务活动的经济组织

企业不同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它必须开展经济活动和劳务活动。在现代社会经济中企业按照分工的不同,有自己的经营方向和技术基础,从事不同的经济活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③企业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必须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经营自主权。企业有权独立自主地使用和支配其所属的人、财、物等资源,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以其自身的收入抵偿各项支出,对自己的经营活动承担全部责任。

④企业必须是法人

企业要获取利润就要保证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在品种、质量、成本和时间上能适应社会和消费者的需要。为此,企业必须能够自主地对市场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主动地做出反应。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竞争主体,而不是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具体地说,企业必须成为具有法人资格,拥有法人财产权,并以其法人财产独立地从事经营活动,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与义务的法律实体。1.1.2 企业的基本特征

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指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企业所拥有的、共同的、质的规定性,这也就是企业与非企业的区别所在。企业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组织性

企业不同于个人、家庭,它是一种有名称、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正式组织。企业不同于靠血缘、亲缘、地缘或神缘组成的家族组织、同乡组织或宗教组织,它是由企业所有者和员工通过契约关系自由地(至少在形式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开放的社会组织。(2)经济性

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它本质上具有经济性,是以经济活动为中心,实行全面的经济核算,追求并致力于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组织。而且,企业也不同于政府和国际组织等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调控监管的机构,它是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实体,企业与消费者同属于微观经济单位。(3)商品性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又不同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组织,它是商品经济组织、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其经济活动是面向市场进行的。不仅企业的产出(产品、服务)和投入(资源、要素)是商品,而且企业自身(企业的有形、无形资产)也是商品,企业的产权可以有偿进行转让,可以说企业是“生产商品的商品”。(4)营利性

企业作为商品经济组织,不同于以城乡个体户为典型的小商品经济组织,它是发达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单位,是单个的职能资本的运作实体,是以获取利润为直接目的,通过资本经营追求资本增值和利润的最大化。(5)独立性

企业还是一种在法律和经济上都具有独立性的组织。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对外完全独立,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独立承担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企业与其他自然人、社团法人在法律地位上完全平等,没有行政级别和行政隶属关系;它不同于民事法律上非独立的非法人单位,也不同于经济(财产、财务)上不能完全独立的其他社会组织。企业是拥有独立的、边界清晰的产权,具有完全的经济行为能力和独立的经济利益,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能够自决、自治、自律、自立,实行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造、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独立组织。1.2 企业类型

由于现代经济生活十分复杂,作为基本经济单位的企业有很多类型。企业的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方法进行划分。1.2.1 按照所有制形式分类

企业按照其财产所有者的不同,可划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制企业和混合型企业。(1)全民所有制企业

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营企业,其财产归国家所有,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利。全民所有制企业必须维护和保证国家财产不断增值,并依据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导向,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民所有制企业将逐步改组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股份制企业。(2)集体所有制企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财产归企业范围内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并归其使用和支配,它同样必须依照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导向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私营制企业

私营制企业的财产归私人单独所有,并由其自行使用和支配,它的主要形式有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规定:独资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二条规定:合伙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4)混合型企业

混合型企业是指由两种以上所有制成分并存的企业,一般又可以分为:国有联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多元复合型企业等。1.2.2 按照公司组织形式分类

企业按照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划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1)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也称为有限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数的股东组成,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即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

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

我国2005年10月2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必须由两个以上50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才能成立。这种公司不对外公开发行股票,股东的出资额由股东协商确定,股东之间可以是非等额出资。股东交付股金后公司出具股权证书,作为股东在公司中所有权的权益凭证,这种凭证不同于股票,不能自由流通,须在其他股东同意的条件下才能转让,并要优先转让给公司原有股东,公司股东所负责任仅以其出资额为限,与他们个人的其他财产无关,公司是以其全部资产承担债务责任的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的优点是设立程序比较简单,不必发布公告,也不必公开其账目,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一般不予公开,公司内部机构设置灵活,但由于其不能公开发行股票,限制了筹集资金的规模和范围,往往不能适应大规模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因此,这种公司形式一般适用于中小企业。(2)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也称为股份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组成,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的债务负清偿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不得少于5人,且其中半数股东居住在中国境内(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可以少于5人,但应采取募集设立的方式)。这种公司股东的身份、地位信誉不再具有重要意义,任何愿出资的人都可以成为股东,不受资格的限制。股东是单纯的股票持有者,他们的权益主要体现在股票上,并随股票的转移而转移。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总额均分为每股金额相等的股份,以便于根据股票数量计算每个股东所拥有的权益,出资多的股东占有股票的数量多,但不能单独增加每股的金额。

在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称为上市公司,其股票可在社会上公开发行,并可自由转让,但不能退股以保持公司资本的稳定。

股份有限公司的优点是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投资风险小;企业可上市向社会发行股票,筹资能力强,能迅速扩展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由于股票易于迅速转让,提高了资本的流动性,有利于鞭策公司提高经济效益。

股份有限公司的缺点是设立程序复杂,不易组建和歇业;公司营业情况和财务状况向社会公开,保密性不强;股东缺少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关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会产生复杂的授权和控制关系。

因此,股份有限公司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适合于大中型企业的组织形式。(3)股份合作制企业

股份合作制是指具有股份制企业与合作制企业优点的一种新兴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有机结合,劳动合作是基础,企业员工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行民主管理,企业决策体现多数员工的意愿;资本合作采取了股份制的形式,企业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出资人。

企业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体现在工资和奖金中,按股分红在税后利润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后进行。

股份合作制企业兼顾了股份制与合作制的优点,在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的吸引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是今后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的有效形式之一。1.2.3 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分类

按照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或生产的社会化组织程度,可以分为:单厂企业、多厂企业、经济联合体和企业集团等。(1)单厂企业

单厂企业只有一个工厂,由若干生产车间和一些管理部门、服务部门所组成,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2)多厂企业

多厂企业是按照产业化、联合化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由两个以上的工厂所组成的企业性的实体公司,也是法人组织。(3)经济联合体

经济联合体是松散的、相对稳定的经济联合组织,参加联合的各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本着自愿、互利、效益的原则,在生产、科研、技术、设备、人员、物资采购及产品销售等方面彼此联合。(4)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是具有紧密联系的企业群体组织,或者说是若干独立企业法人所组成的集合体。依据紧密程度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三或四个层次,如集团公司(核心层)、控股层(紧密层)、参股层(半紧密层)、协议层(松散层),有时也分别称为母公司、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不同的层次。1.2.4 按照生产力要素分类

企业按照生产力各要素所占比重的不同,可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1)劳动密集型企业

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进行生产,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较低的企业。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目前,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是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行业的企业。(2)资金密集型企业

资金密集型企业是指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消耗所占比例较大或资金有机构成较高的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的特点是:投资大,占用资金多,现代化技术装备程度高,容纳劳动力相对少,劳动生产率高。资金密集型企业主要是在钢铁、机械制造、汽车、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企业。(3)知识密集型企业

知识密集型企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主要生产高、精、尖产品,集中大量科技人员,科研设备先进的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特点是:技术设备复杂,科技人员比重大,操作人员的素质比较高,使用劳动力和消耗原材料较少。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主要是将科学知识、科研成果、技术开发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1.3 企业管理的性质和职能1.3.1 管理的含义

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有了管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日趋社会化和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提出了分工合作的要求,劳动者之间如何分工和协作才能提高效率、取得最佳的效果,这就需要管理。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日益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及目标多样性之间存在着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对人类要达到的目标和资源的利用进行控制和协调,以实现资源最有效的配置和目标的优化,这也需要管理。从这些意义上来说,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甚至每个人都存在管理问题。

管理作为一种人类的实践活动虽然古已有之,但形成一门科学却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目前,管理一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的出发点不同或角度不同,因而对管理所下的定义也不同。

强调工作任务的人认为,“管理就是能收到的效果”;强调个人管理艺术的人认为,“管理就是领导”;强调决策作用的人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强调管理过程的人认为,“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组织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过程”;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的人认为,“管理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他人的努力达到组织目标”。上述这些管理定义的界定都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管理的性质和内容。

为了对管理进行广泛的研究,我们综合了各种对管理的理解,给管理做了如下的定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等环节,有效地争取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以期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1.3.2 企业管理的概念及含义(1)企业管理概念

企业管理是根据企业的特性及生产经营规律,按照市场反映出来的社会需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目标,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求得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满足职工利益的一系列活动。(2)企业管理的含义

上述企业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①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的再生产活动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因此,企业的主要活动是内部的管理活动和涉及外部的经营活动。企业管理的对象就是内外结合的生产经营活动。

②企业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人

企业是由管理者来管理的,包括高层、中层和基层的管理者,凡是参与管理的人都是管理者。当然,企业的总体发展,各方面活动的总体控制是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决策者)以及以他们为中心组成的企业管理系统来进行的。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③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使管理行为符合客观规律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活动。要使主观行为变成客观活动并取得客观效果,就必须使管理的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所以管理的依据是企业的特性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生产经营规律。可以说,企业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于管理者的认识和利用生产经营规律的程度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1.3.3 企业管理的性质和职能(1)企业管理的性质

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在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本质时首先提出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时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企业管理的二重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由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所决定的。社会化的共同劳动需要管理,要按照大生产的要求,合理地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没有这种管理,不仅由协作而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发挥不出来,就是生产中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也会由于缺乏管理而变为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无法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管理是进行社会化生产所必需的、共有的,这是一种自然属性。这种自然属性主要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而不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社会属性

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及不同的社会文化都会使管理呈现出一定的差别,使其具有特殊性,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可见,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由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了解了管理的自然属性,就为我们学习、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成熟的经验,为我所用,以迅速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明确了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是要根据我国的国情,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管理体系,有效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前进。(2)企业管理的职能

19世纪初,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将管理的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基本职能。

我国理论界习惯上将管理的职能划分为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教育八个职能。(见图1-1)图1-1 工业企业管理的性质和职能示意图

①决策职能

决策就是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确定生产发展目标,在多种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正确的决策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果;错误的决策,则会产生错误的行为,导致经营活动的失败,甚至产生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后果。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的瞬息万变,竞争的加剧,使决策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最基本的职能。正确的决策是来自周密的调查研究,掌握市场信息,取得定量数据,预测未来趋势,并经过方案的评价和综合平衡而得出的最优决策。

②计划职能

计划是决策的展开和具体化,即根据决策的目标而做出的具体安排。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计划是各项工作的“龙头”。只有充分发挥计划的职能作用,才能把各项工作有效地组织起来,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生产经营越复杂,计划职能作用就越重要。所以,计划职能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职能。

③组织职能

组织就是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要素、各部门、各环节在空间和时间的联系上、在劳动分工与协作上、在对外交往上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企业的人、财、物得到最合理的运用。组织职能是保证实现预定计划的一项重要职能。组织职能的执行要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出发,服从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决策。组织职能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

④指挥职能

指挥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发挥领导艺术对下级进行部署和指导,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正常进行。没有正确的指挥,计划和组织的职能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在生产企业中,以高层决策者(经理)为首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是进行集中统一指挥的重要保证。

⑤控制职能

控制又称监督,它是同计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计划,控制也失去了依据;有了计划,没有控制,计划的实现也可能落空。控制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进行考察,把实际执行情况与原定的计划、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采取对策,解决问题。实现控制的职能要求企业建立和健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特别是确定明确的责任制、完整的定额管理制和严格的经济核算制等。

⑥协调职能

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使企业各生产部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对外的工作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就需要进行组织协调。协调可分为:纵向协调和横向协调、对内协调和对外协调。

纵向协调就是对企业内部各级之间的协调,横向协调则是部门之间的协调;对内协调就是指企业内部协调,对外协调则是对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协调。协调是一项综合性的职能,要做好协调工作,关键在于使企业全体员工明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决策计划内容,树立全局观念,克服本位思想,加强互相协作,消除扯皮现象。

⑦激励职能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项工作,主要依靠人的劳动来完成,工作结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积极性。人的积极性是一种极大的内在潜力,激励就是通过各种措施、方法和形式来充分调动人的内在潜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以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计划指标。

激励的方式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前者如奖励、晋级等,后者如批评、惩罚等。在一般情况下应该以积极的激励为主,辅以必要的消极激励。

⑧教育职能

教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每个员工的智慧和才能,自觉地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1.4 企业管理理论1.4.1 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1)传统的经验管理理论

工业革命不仅引起了生产技术的变革,形成了机器大工业,也引起了生产组织的变革,建立了工厂制度,使工厂代替了手工业作坊,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是工厂制的出现也给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雇佣工人的日益增加,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在这一背景下,管理者逐步从资本家和工人当中分离出来,出现了特殊的雇佣人员,如经理、厂长、监工和领班等,这些特殊的雇佣人员作为资本家的代理人,承担起经营企业和管理企业的责任,使企业的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职能。一些经济学家和工厂的管理者开始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管理的思想。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于1776年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一书。在这本著作中,他以制针业为例详细分析了劳动分工带来的好处。亚当·斯密认为,工人只重复简单的操作,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节省了工序转换所需的时间;能够使工具专门化,有利于设计和改进工具设备,使劳动进一步地简化和减少。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的思想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采用。

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在1832年发表的著作《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中继续了劳动分工的研究,他认为,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还可以为资本家减少工资支出。因为分工不同,劳动强度和技术要求不同,工资标准也不同,这样可以使工资总额减少。此外,查尔斯也强调重视人的因素,认为企业与工人之间有一种共同的利益,主张实行分红制度,使提高劳动效率的工人们能分享一份利润,并对提出合理化建议者进行奖励。

英国著名的工业家和改革家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也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他最早注意到了企业内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他提倡人道主义,认为工人是人而不是机器,并在自己的工厂里试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时间等。他提出,把钱花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是最佳投资之一,关心员工会得到更多的利润回报。罗伯特·欧文的这些思想后来发展为人群关系论,而他本人也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先驱者和创始人。(2)古典管理理论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被视为管理理论体系正式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通常称为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和韦伯。

①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F.W.Taylor,1856—1915)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经过长期实践和摸索总结出一整套管理技巧与方法,并加以系统化,逐步形成了他的“科学管理”理论。1911年泰勒将他的观点写进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理论的正式诞生。

泰勒“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两个方面。

a.作业管理。泰勒以生产操作过程为研究对象,确定最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工具和作业环境以及最符合人的生理规律而又最节省时间的劳动间歇。

具体有以下几项内容:(a)工作定额原理;(b)标准化原理;(c)第一流工人原理;(d)差别计件工资原理。

b.组织管理。泰勒对组织管理的研究设想主要有:(a)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b)实行“差别费率”;(c)实行“例外原则”。

②法约尔的经营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被后人称为“管理过程之父”。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贡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表述。

a.管理的职能和过程。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和企业生产过程的六种基本活动。

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企业生产过程的六种基本活动:(a)技术活动,即生产、制造、加工活动;(b)商业活动,即购买、销售、交换活动;(c)财务活动,即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活动;(d)安全活动,即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方面的活动;(e)会计活动,即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活动;(f)管理活动,它包括五项要素,分别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b.管理的一般原则。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还提出了管理的一系列原则,它包括劳动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管理、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和秩序。

法约尔是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先驱者,他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适用于所有具有组织性质的机构。他在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成果,特别是关于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论述,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人们奉为信条。(3)行为科学理论

科学管理强调物质因素的作用,却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物质鼓励,却忽视了人的社会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把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运用于企业管理的新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便诞生了。

所谓行为科学,是指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行为科学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梅奥(Mayol)教授。1927年,他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试验主要是通过改变工人的工作环境、工作气氛、休息时间、工资支付方法等,来观察研究影响工人工作积极性的因素。

梅奥以试验结果为依据,提出了以下几条原理:

第一,工人是“社会人”;第二,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一样影响着企业成员的行为;第三,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并通过提高职工需求的满足程度而激励职工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为后来行为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且,很快便引发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人性理论

人性理论主要有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1906—1964)的“X、Y理论”、约翰·莫尔斯(John Morse)和乔伊·洛尔德(Joy Lord)超 Y理论以及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的 Z理论。

a.X、Y理论。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人性假设理论创始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观点是:人的本性是懒惰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对其进行强制监督,并以惩罚为主要管束手段,才能迫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Y理论的观点是:人性并非生来就是懒惰的,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只要给予一定的外界条件,就能激发人的能动性去努力工作,达到确定的目标;如果职工的工作没干好,应从管理者本身去寻找妨碍劳动者发挥积极性的原因,主张以“诱导与信任”代替“强制与管束”,去鼓励职工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b.超Y理论。麦格雷戈提出X、Y理论之后,美国的约翰·莫尔斯和乔伊·洛尔德提出了超Y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应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和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c.Z理论。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美籍教授威廉·大内在研究分析了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之后,提出了他所设想的Z理论。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企业应实行长期或终身雇佣制度,以便使员工感到职业有保障,愿意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第二,采用集体研究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决策方式,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第三,强调对员工实行长期考察和逐步提升的制度;第四,上下级关系要融洽,平等对待员工,领导者要处处显示对员工的全面关心,使员工心情舒畅、愉快;第五,加强对员工知识的全面培训,使员工具有多方面的工作能力;第六,管理过程既要运用必要的控制手段,又要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智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要求管理人员不是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而要敏感地体会上级命令的实质,创造性地去执行。

②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主要研究人的积极性的形成及变化规律,比较著名的理论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08—1970)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 Adam)提出的“双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Victor H.Vroom)提出的“期望理论”和美国学者约翰·斯达西·亚当斯(John Stacey Adams)提出的“公平理论”。

a.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的。

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以下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人们一般是按这个顺序从低级到高级来追求各种需要的满足的,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在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人对不同层次需要的追求,给予相对的满足,这样,才能成为推动人们不断努力的内在动力。

b.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

赫茨伯格发现,使人们感到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这些因素处理得好,可以消除或避免企业员工的不满,使其安心工作,但不能激发其积极性,称之为保健因素;而使他们感到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性质和内容方面的,这些因素的改善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称之为激励因素。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即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

c.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弗罗姆认为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时,其积极性才能提高,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

d.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达西·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的。亚当斯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其相对值的影响。人们会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社会比较。当发现比例相等时,心理就平衡,认为公平,从而积极工作;当发现比例不相等时,特别是发现比例低于他人时,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内心不满。

其他的行为科学理论还有“群体动力学理论”、“群体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研究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及其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阶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这是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成熟期,也可以叫做民主期或综合期。

这一时期,旧殖民体系解体,民族、民主革命兴起,政治自由化、世界多元化、人民民主化,个性张扬化,传统的金字塔型阶层结构变化为橄榄型阶层结构,工人属于自觉阶级,自我意识增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智力劳动比重明显加大,在一些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很快,出现了许多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运筹学、数理统计等方法应运而生,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使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连续化程度空前提高,企业的技术更新和产品更新大大加快;大型复杂的重大工程的出现,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跨国公司的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多端,竞争十分激烈;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形势下,为了调和阶级矛盾,为了在多变的环境中找到出路,为了使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中出现了种种管理理论和派别,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理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进入到了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现代管理学派很多,如行为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经验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但在上述种种管理理论与派别中,从其主要思想倾向看,不外乎分为两个管理理论派别:一是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和以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组织管理理论的延伸、演变发展起来的管理科学学派;另一个是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理论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学派。这两个管理理论派别各自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得出的观点也不同,各有其道理,各有其作用。

上述种种管理理论派别,按倾向而言归属哪个大的派别都是相对的,各学派都吸收了别的学派中一些有用的观点来充实自己。如社会系统学派、经验管理学派都吸收了不少行为科学的思想,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成为了科学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相结合的管理理论,并趋向于全面管理和综合管理。1.4.2 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与特点(1)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

①管理的人性化趋势

管理离不开人,而人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的复杂性。管理的难度在于准确地把握人性,对人性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步深化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上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强调个性、人的本性和人的独立性,导致人的需求的多样化。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使得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在此条件下,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趋势,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重视人的趋势,提出了“人本管理”的新思想。

人本管理强调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学者将人本管理概括为“3P”管理,即“Of the People”(企业是由人组成的),“By the People”(企业要依靠人进行管理),“For the People”(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也有的学者将人本管理分为5个层次,即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

②生产经营系统和管理组织结构的革命性变革

长期以来,人们对生产经营系统和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都持一种比较慎重的态度,主张用改良、完善的办法来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对管理组织结构也是力求保持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避免出现大的震动,造成工作秩序的混乱。“企业再造”理论的提出,主张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组织系统进行重组、再造。

企业再造也译为“公司再造”、“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Champy)于1993提出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

再造工程的定义是“将组织的作业流程,作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以便在成本、品质、服务与速度上获得戏剧化的改善”。他们还强调企业流程要“一切重新开始”,摆脱以往陈旧的流程框架,并认为企业再造工程必须组成团队来进行,要使信息在各个部门得到充分运用。再造工程一旦推行,就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③企业竞争由传统的要素竞争转向核心能力的竞争

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和整体竞争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源泉,它们应成为公司战略的焦点。企业的知识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是使全体员工全身心投入并善于学习、持续学习的组织,即学习型组织。

通过营造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树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调整的新观念,从而使组织更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企业需要更多地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来帮助企业汇集员工的知识和技能,采用新的知识积累方式,将现有的组织、知识、人员、流程与知识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以应对未来的竞争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对人才的管理。企业管理的对象已经从“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源”。

④企业之间的关系由竞争转向合作

虚拟组织与传统的实体组织不同,它是围绕核心能力,利用电脑资讯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与全球企业进行互补、互利的合作,合作目的达到后合作关系随即解散。此种形式能够快速获取处于全球各处的资源,灵活的“虚拟组织”可避免环境的剧烈变动给组织带来的冲击。

⑤企业信息化成了企业管理的平台

信息化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莫顿(Morton)的研究表明,这种变化至少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a.信息化给企业生产、管理活动的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b.信息技术将企业组织内外的各种经营管理职能、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c.信息化将在许多方面改变产业竞争格局和态势;

d.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战略性机遇,促使企业对其使命和活动进行反思;

e.为了成功地运用信息技术,必须进行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的变革;

f.对企业管理的重大挑战是如何改造企业,使其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适应信息社会,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⑥全球化趋势

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在加快,管理对新观念的持续需求意味着需要世界上所有最优秀的思想汇集起来共同保证和维护组织创新的趋势。(2)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特点

①广博深化

除了一般管理理论的发展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各个专业管理领域中新的管理理论层出不穷。例如,供应链管理、需求管理、风险管理、项目管理、柔性管理、企业资源管理、嵌入理论、危机管理、心理契约、社会资本理论、实物期权、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持股计划、敏捷制造、精益生产、计算机集成制造、大规模定制、界面管理、标杆管理、清洁生产、顾客价值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服务营销、渠道管理、顾客忠诚度管理、顾客满意度管理、连锁经营、跨国文化管理、企业形象设计等。

②相互融合

传统的管理理论偏重从不同的角度和利用不同的学科工具进行研究。虽然今天多个学派仍然并存,但在初显轮廓的新的管理主流范式中,各理论学派显示出了明显的整合趋势,因此很难出现一个学派理论统治的局面。此外,管理理论和实践更加密切地缠绕在一起,商学院和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差异日益模糊。

③快速变化

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管理中,理论是有差别的,当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就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一事实的反面就是,如果理论不起作用,就会很快被抛弃,这可以解释管理理论不断推陈出新的现象,理论出现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管理学总是挑战那些试图将它引入角落,使它固定下来的理论家(Stuart Crainer,2000)。

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所面对的是稳定、变化缓慢的企业经营环境,而新的管理理论所面临的是剧烈变化的经营环境,因而应更加注重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系统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适应。

管理需要变革和持续的改进,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逃避这样的变革(Bruce A.Pastemack,1999)。1.4.3 我国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

在旧中国,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企业管理也很落后。尽管在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发表的当年,就有当时留学美国的茅以升先生将其翻译成中文,民族资本家穆藕初先生在上海的一些纺织厂推行,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毕竟范围太窄、时间太短、影响太小。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真正建立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

几十年来,我国的企业管理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进入21世纪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正走向成熟,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1)1949—1952年

我国这一时期的重点是没收和接管资本主义企业,在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生产管理改革和企业改组,实行工厂管委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制度,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2)1953—1957年

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个时期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兴建了156项重点工程,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管理好企业,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和引进苏联的企业管理理论、制度和方法。例如,在企业中普遍实行计划管理,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种生产指标体系和管理组织机构;开展以技术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培养了大批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3)1958—1965年

1958年,我国开始了“大跃进”,企业中的一些管理制度和办法被否定,给企业管理带来了重重障碍。但也有些企业取得了一些好经验,比如鞍钢提出在企业中要开展技术革命,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等,后来被称为“鞍钢宪法”。另外,在增产节约运动中,群众性经济核算进一步发展,在统一领导下实行企业、车间、班组分级核算,出现了人人核算、个个理财的新气象。

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颁布了“工业七十条”等各种管理条例,恢复了早期建起来的各种合理制度,如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质量检验制度、设备检修制度等,同时创造和发展了许多管理工作的好方法,使我国企业管理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4)1966—1976年

这段时期是我国政治大动乱、经济大衰退时期,我国企业管理遭到了一次大浩劫,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处于停滞状态。(5)1976年以后

1976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企业进行了恢复性整顿和综合性整顿,普遍推广了工业经济责任制、全面质量管理,广泛开展了双增双节(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并逐步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

1985年后,为进一步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着手改革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改革企业经营方式,开展企业升级活动,在全国普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小型企业试行租赁制和售卖制。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1993年3月召开的八届人大又把它写进了宪法。1993年11月14日,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我国的股份制改革由试点逐渐走向成熟。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管理历程相对较短,现阶段,研究管理的专家、学者十分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及深入的实践过程。因此,同世界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相比,中国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仍然处于学习、探索、实践的初级阶段。但根据现代经济的突出特点,站在系统、全面的认识高度,我们可以对中国管理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推测。受西方先进管理理论与文化的带动,在保留地域管理特色的基础上,同发达国家的管理理论发展方向一样,中国未来的管理理论应该朝着辩证的、系统的方向发展,任何狭隘的、教条的管理理论都将面临国际经济的淘汰。【重要概念】

管理 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全球化 信息化【思考题】

1.企业的分类有哪些?

2.现代企业有哪些特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