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孝心献给父母把忠心献给企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17:05:49

点击下载

作者:彭成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把孝心献给父母把忠心献给企业

把孝心献给父母把忠心献给企业试读:

【序言】

早在几千年之前,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忠孝”的思想观念,以此作为人最基本的德行操守。可以说,“孝”是立家之本,“忠”是立国之本,同时这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从古至今,可以说正是“忠孝”这两个字,支撑着我们整个家庭、国家、民族,就像支撑房屋的支柱一样,屹立不动,否则房屋会顷刻倒坍。“孝”简单来讲,就是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孝”字的上面是个老字头,下面是个子字底,上一代和下一代融为了一体,子承其亲顺其意,因此,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并且上一代之上还有上一代,下一辈之下还有下一辈,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文明进步。一个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

从古至今,我们身边从来都不缺乏有关“孝”的例子,从古时的“二十四孝”,到现代的田世国献肝救母等等,无不是我们的典范。我们都说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在赞颂母爱的诗句当中,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最有名的一首。其中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诗人用极其朴素的语言把母爱表达得生动传神,淋漓尽致,而且他提出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问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005年,对这个已经被人们质问了千百年的问题,作为一个儿子,田世国用行动为我们做出了回答。当时,38岁的田世国把自己的肾脏换给了重病的母亲,并且他一直隐瞒着这个事实,直到很久之后,这个秘密在母亲那里才得到公开。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田世国说,他只是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生活在幸福里,哪怕那是个谎言。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个儿子不顾惜自己的健康,为母亲生命的延续作出巨大的精神和身体的奉献?又是什么维系着中国传统的家庭稳定与亲密?一个家庭内部的行为、举动为什么会引起社会上那么强烈的反应,而在这个个人的行为之中蕴藏着怎样丰富的社会内涵?这就是孝,一个人在家庭里要对自己的父母尽到孝道,这样才能够回报父母对我们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也只有能够做到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生起对其他事物的感恩之心,帮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孝经》上说“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意思是以爱敬之心,侍奉父母,而将道德的教育推广之天下万民,同时为四海百姓做出孝道的典型。其实,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大孝。“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左传?桓公六年》:“上思利民,忠也”,其中“忠”指“君主及官吏之忠于民”。孔子讲君臣关系的侧重点,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处“忠”指臣忠于君,后来这种含义几乎演变为“忠”的唯一含义。孙中山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要高尚得多。”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现在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延伸到国家,延伸到企业等诸多地方,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做人准则。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

但是,现代人很多时候都忘记了“忠孝”这样的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在工作、生活中没有一颗忠诚之心。人在这个公司上班,但天天却想着去另一个更好的公司,要么在利益面前常常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不能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够对自己的企业产生一颗“忠”心。美国的摩根斯坦利金融集团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华裔女总裁,身居要职,因为从事内幕的股票交易,跟她的先生联手把这个公司里的内部消息用来做为交易,谋取非法的利润,结果被查出来,自己也锒铛入狱。为什么?因为她对自己的企业没有一颗“忠诚”之心,在财富和欲望面前,她选择了背叛自己的企业,最后她的家产全部败光,她家里的财产还不足以抵消法院判处的罚款,真的是搞到家破人亡。没有忠心,没有孝心,他心里面不是常常想到父母,想到祖先,想到祖先留下来的家业,想到企业的利益,就很容易凭著自己的那种贪婪、欲望,造出不合法、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事情。“忠孝”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缺少了孝心和忠心,颠倒是非美丑,不再去想欺诈撒谎会给父母丢人,公平正义收到抑制,社会信用被人们抛之脑后,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我们要把“孝心献给自己的父母,把忠心献给自己的企业”,用“孝”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用“忠”来报答企业对自己的赏识,让“忠孝”来成就自己的人生。只有当我们谨记先人的教诲,孝敬自己的父母,忠于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岗位,我们的人生价值才会得到体现,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安定……

第一篇

第一章百善之首,做人之基父母之爱,源自天性“父母生了子女,同时又有天性的爱,这爱又很深广很长久,不会即离。”这是鲁迅先生曾说过的话。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不用说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大凡天地间一切有生命的物种,在爱护自己的孩子这一点上都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

父母之爱大于天。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自从子女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瞬间开始,父母就开始了他们爱的历程,直到永远。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一种天性的爱、自然的爱。这世间能够维护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原始、最伟大、最美妙的力量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这是我们人类的天性。

很多人总是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经地义的。正因为这一切都如此天经地义、责无旁贷,所以父母之爱就最容易被子女忽视,直到失去才知道后悔。当后悔之时子女才会感觉到这份爱的沉重,而这沉重恰恰来自于心灵的震撼与尊敬。“可怜天下父母心”——试问父母的心除了青天白日、大地山川,又有谁能真正参透啊!父母对孩子有最真挚、最无私的拳拳之心,做孩子的难道不应当对含辛茹苦的父母常怀感恩之情吗?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不懂得感恩父母,那么又怎么可能奢望他爱事业、爱社会呢?这样的人无疑是可耻的,也是可悲的。作为一个人,面对这样无私的爱时,除了尽孝道以外,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一辆缆车上升的速度极为缓慢,一步步向终点站靠拢。眼看缆车就要靠近平台,司机正要招呼大家下车,就在这一瞬间,缆车却突然掉头下滑。工作人员见状大吃一惊,立即猛按上行键,但已失灵,紧急制动也无济于事……当缆车下滑了30米之后,速度陡然加快,随着“嘭”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数秒钟内,这个庞然大物就坠入了一百多米的深谷中,车上载有的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悲剧中父母爱的天性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因为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孩子。结果,孩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作为一个普通人都会做些什么呢?惊慌,尖叫,挣扎,逃命,而作为幼儿的父母,在生和死的瞬间,想到的并不是自己,而是义无反顾地选择死亡,把生的机会让给下一代!这就是父母之爱。

许多人读到这则新闻时都泪流满面,感叹父母爱之伟大。后来著名歌手韩红还将这件事改写为歌曲《天亮了》,“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就是那个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脸/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黑暗中泪水,沾满了双眼/不要离开,不要伤害/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是的,在生命的紧要关头,父母永远想到的先是自己的孩子。大家都一定还记得2008年四川地震中那一幕幕催人泪下的画面: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砖头瓦砾,她的孩子则在自己的怀里安详地躺着,孩子的身上有母亲留下的一部手机,上面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爱你!”那部手机在营救人员的手中互相传递着,看到的人无不为之流泪,这就是父母的爱。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的痕迹,它也许看似极为平凡,但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怨无悔。一个孩子,自从呱呱坠地,父母便开始爱他,鞠之育,不辞劬劳。稍长,令之就学,督之课之,唯恐不逮。及其成人,男有室,女有归,虽云大事已毕,父母之爱未尝稍杀。

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大爱无言,父母的爱,是从来不挂在嘴上的爱,而是体现在一天又一天平常而琐碎的岁月长河中,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个眼神此等细微之处。如:他们总是把有营养和美味的食物留给孩子吃;他们除了工作之外,还要做家务,陪孩子学习;他们就像一架机器一样不停地运转着……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爱。没有哪一对父母,生儿育女是想日后从他们那里索取什么。即使有“养儿防老”这种落后思想的父母,在他们哺育儿女、疼爱儿女的感情上,也是最自然的付出,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它或许悄无声息,但它浸润心田,给子女无尽的温暖与慰藉。古往今来,多少父母为儿女呕心沥血,长年操劳!多少父母饱尝人间艰辛,弯腰驼背,疾病缠身!父母的关爱给予儿女的心灵慰藉与情感抚慰,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父母的奉献给予儿女的快乐和幸福,是无法以岁月的流逝来消除的。父母的爱是世间最博大、最美好的情感,儿女每天都享受着并被感动着。每个人都应珍视!别忘了,子女成功的背后,都有父母的默默支持和奉献!父母大恩,何以为报

曾经有个伟人说过,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的爱是天生的,是自然的,如天降甘霖,霈然而莫之能御;这种爱是无私的付出,是无条件的施与而不望回报。父母是生养、教育我们的人,他们看着孩子有自己的工作和朋友,然后再成为父母亲,然后从悄然落下的丝丝白发中感到满足。父母不知道要经历多少艰辛,花费多少心血,在喜悦、忧虑、烦恼中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渐渐老去的父母亲,他们的生命在孩子身上得到延续。父母子女之间的这一笔帐是无从算起的。父母的鞠育之恩,子女想报也报不完。正因为父母之爱万分珍贵,父母之恩难以报答。

俗话说“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子女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关爱、孝敬自己的父母呢?但在这个世界上,也有人对老人不孝,不但不孝,而且还对老人进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这样的人,真是连畜生也不如。他们眼里,完全没有亲情可言,有的只有利益和金钱,这样的人,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母亲每次吃鱼的时候,都会把鱼肉全夹给儿子,自己只捡鱼骨头,这样一直持续了好多年。儿子慢慢长大了,有一天和女朋友回家,他把鱼肉都给女朋友吃,给母亲吃鱼骨头,女朋友很奇怪,这个儿子说,“没事,我妈喜欢吃鱼骨头”。

正当有人在思索怎样报答父母之爱的时候,父母之爱的天性却被有些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得不到回报,甚至老无所依,生活无着落。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流传了多少关于孝子的感人事迹,但是不难发现,史书的记载上很少有爱护子女的楷模,这是为什么呢?事实就是如此,因为爱子女是件太平常不过的事情,我们大家都会做,也都在做,是一种本性;而孝敬父母却不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它要求我们克服私心,学会知恩图报,是一种人性。舐犊之情和反哺之情,这是动物都有的天性;如果为人儿女却不懂孝道,那就连低等动物都不如了。人比动物高级,不能只是因为人可以依靠自己的智力支配这个世界,还应该是因为人有比动物有更复杂、更高级却更纯洁、更纯粹的情感。人类只有具备了这种“人性”,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人!

东汉时有个人,姓黄名香,字文彊。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病故了。虽然黄香只有九岁,但他已深深懂得孝的道理。

黄香每天都非常思念去世的母亲,常常潸然泪下,乡里的人看到他思母的情景,都称赞他是个孝子。失去了母亲的黄香,更把全部的孝心都倾注于父亲的身上,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亲自动手去做,一心一意服侍父亲。

三伏盛夏,酷热难当。每天只要吃过晚餐,就可以看到邻居们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聊天。小孩子这时总是会趁机要求大人们说故事,要不就是追逐着在夜幕下玩耍。但是在这么多人中,却永远找不到黄香的影子。原来细心的小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左手扇累了,换右手;右手酸了,再换左手。就这样一下又一下地扇着,一直扇到席子已经暑气全消,黄香才会去请父亲上床睡觉。一夜、两夜……整整一个夏天都这样。

过了秋天,隆冬来临,每到晚上整个屋子就冷得像冰窑一般,要是碰上下雪的日子,就更有得受了。但是孝顺的黄香,仍然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舒舒服服。只要天一黑,黄香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暖得暖烘烘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父亲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

如今科技发达,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当夏天夜晚来临时,我们是否想到早早地开冷风让房间凉爽,父母入睡再及时地关掉冷风,以免着凉;冬天时,是否想到开暖风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如果有时间,应该经常和父母在一起,让父母感到亲情的温暖。我们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给我们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对父母的爱我们一生都难以为报。我们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更加地孝敬我们的父母。“孝”就是对父母的爱,这是人间最纯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人之天性的自然流露,是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团结、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古圣先贤,无不劝孝。晋代的王裒因其父死于非命、自己未及孝养,每次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句子,便痛哭流涕,不能终篇,后来他的门人甚至不再诵习此诗。其实孝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否则劝也无大效。我们应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孝顺父母,从物质上、精神上、生活上、心灵深处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百善孝为先,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爱是一种传承。父母爱子女,子女不久长大也要变为父母时,也要爱其子女。所以父母之爱像是锁链一般,代代相续、传继不绝。《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维护人类生命之最大的、最原始的、最美妙的、最神秘的力量莫过于父母的爱。面对这种大爱,子女把被动的孝道转化为主动地付出爱心,扬“孝”树“德”,将“孝”与“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新时代的“孝”,让老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人生之基,天地之德

在我国儒家经典《孝经》中,孔子把孝的含义层层递进地讲给曾子听。《孝经》当中孔子讲到天子之孝,讲到诸侯之孝,讲到卿大夫之孝,士人之孝,还有庶民之孝。这是社会各个阶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如何去行孝。听完后,曾子不禁赞叹说:“甚哉!孝之大也。”“孝”伟大在何处?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换句话说,孝是天经地义之事,它具有天地之德。宇宙中的日月星辰,是我们地球上万物光明能量的来源,能够发育万物、成熟万物;四时寒暑的交替是天道,能够使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成熟万物,所以天的德是仁爱。地随顺天时的变化而生长万物,厚德载物,能够恭顺天时,所以地的德是一种恭顺。如果人能够把天的仁爱和地的恭顺行到世间来,这就是在行孝,换句话说,行孝就是在行天地之德——你看孝多么伟大!

所以,子女的本分,是一“孝”字。孝乃天经地义,人伦之本,八德之首也。水必有源,木必有根,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人的根源就是父母。孝是道的根本,然有小孝、大孝、近孝、远孝之分别。小孝孝于庭帷,大孝孝于天下,近孝孝于一时,远孝孝于万古。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要打破人禽关,“孝”字以外无他道。尽孝不在年龄,不在贫富,不在学识,是在德行。

王凤仪先生说:“孝亲必得孝亲之三界。”三界指性、心、身说。孝身要从父母衣食住上留心,使父母的口福不缺,按四季更换衣服,卧宿使其安适,行动有人扶持。孝心要处处顺从父母的心,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父母所爱之人,我当敬之;父母所愿意的事,我当奉行之。

在《二十四孝》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大诗人叫黄庭坚,表字鲁直,别号山谷,还有个别号叫双井老人。他是洪州分宁县人。

黄庭坚自幼孝顺父母。对于奉事父母之事,无论大小,他都会认真努力做好,从来没有推辞拒绝过。黄庭坚从小也十分勤奋好学,二十三岁时就考中了进士。元祐年间,他又做了“太史”官。黄庭坚一生不仅为官服务朝廷,造福天下百姓,而且还专心致力于道德学问,以非凡的文学艺术造诣为后世留下许多著作。

黄庭坚做太史时,公务十分繁忙。虽然家里也有仆人,而他却不辞劳苦,依旧亲自来照顾母亲的生活点滴,从不懈怠。每天忙完公事回来,他一定会陪在母亲的身边,以便时时感受母亲各方面的身心需要,并且亲力亲为地精心侍候着母亲,事事力争让母亲欢喜满意。

母亲有特别爱卫生的习惯,因为那时候的房子里没有卫生间,所以人们为了方便夜里如厕,通常都准备一个应急的便桶。黄庭坚为了保证年迈的母亲身心安稳,避免仆人的卫生清洁度达不到母亲的标准,而导致母亲心生烦恼,他就坚持每天为母亲刷洗便桶,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黄庭坚的做法曾引起了一些人的好奇和不理解。有一次,有人问黄庭坚:“您身为高贵的朝廷命官,又有那么多的仆人,为什么要亲自来做这些杂细的事务,甚至还亲手做刷洗母亲便桶这样卑贱的事情呢?”

黄庭坚回答说:“孝顺父母是我的本分事,同自己的身份、地位没有任何关系,怎能让仆人去代劳呢?再说孝敬父母的事情,是出自一个人对父母至诚感恩的天性,又怎么会有高贵与卑贱的分别呢?”

黄庭坚至诚的孝心及中肯敦厚的品行,不仅为官时一心报效朝廷,服务百姓,同时也通过他在书法和文学等才艺上的成就,向世人无声地彰显着圣贤人的德行风范,在潜移默化之中,用他的作品影响着后人。

他的书法中宫紧收、四缘发散,体现着内方外圆的处世之道。他的诗文出自本性流露,使人读后有“浑然天成”之感。诗人苏东坡曾经赞叹他说:黄庭坚的诗可谓“独立万物之表”。意思是说:他的诗可以屹立于文坛,万世都不灭其光。

自古以来,上至国家君王,下到平民百姓,都是以孝敬父母为修身立德的根本。今天随着客观物质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们往往因为所谓的“繁忙”而过多依赖自己所拥有的外在物质条件,进而取代自己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甚至将孝道“代理”出去。

冷静思考,当我们用大把的钞票或佣人,取代我们孝敬父母的本分时,可曾想到:倘若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也用钞票和佣人来将对我们的那份慈爱与呵护代理出去,今天的我们会不会有如此健康的身心呢?

忆古思今,黄庭坚能够效法古圣先贤的德行,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做到恪尽子道,至诚孝事父母。相信今天的我们,同样能够曲承亲意,力行孝道,给父母一个安康幸福的晚年。“若根得水,枝叶花果悉皆繁茂”这是自然的大道。若让我们的生活事业都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唯有从孝爱我们的生命之根——父母祖先,诚心诚意地做起。

后人常赞叹黄庭坚,“此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伟大的人,我们说圣贤人,圣贤人的优点在哪里?就在于他没有失掉他的赤子之心。你看赤子,刚生下来的小婴儿,赤条条无牵挂,没有东西带到世间来,对父母亲的依恋是一种天性,如果能够把从小婴儿对母亲的那种依恋、那种爱保持一生,这就是大人。黄庭坚他能够做到,所以他被评为“二十四孝”之一,他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像捐肾救母的这样一种大孝之行,可是每天为他母亲洗尿器,以那种恭敬之心、以那种孝敬之心来为他母亲服务,这点心就非常难得。我们做那么一点家务,像给自己妈妈洗个尿罐,或者端一盆洗脚水,端一杯茶,煮一顿饭,试问诸位,这是小事还是大事?这好像都是小事,谁不会做,谁不能做?可是就是在这种小事当中,含有天地之德,把天的仁爱和地的恭顺都体现出来,所以这怎么是小事?孟子说得好,“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什么事情最伟大?孝顺父母这是最伟大的事情。哪怕是你给父母端一杯茶,父母累了,你给他端一把椅子,做一顿饭,这些都是大事。

所以,“孝”乃天性所流露,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如果恐怕别人耻笑才行孝,这便是假孝。然父母做事,也不免有错处,若一味顺从,难免陷亲于不义,那也不算真孝。真假的分别,可拿父母爱子之心作对照。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穷;也不是因为儿孙对父母很好,父母确是欢喜之至,对我这样真诚,毫无贪图心,可说完全是真的!不料想儿子长大成人,嫌父母穷,没给他置房置地!你想自己一文钱也没带来,怎么也能长大成人,没受着饥饿呢?怀抱三年擦屎刮尿,父母也不嫌你脏,父母老了,吐痰流涕,你嫌他脏,对吗?小孩若是哭一声,父母会察颜观色,说我的孩子饿了或是冷了,赶快给他奶吃,抱在怀里暖暖,给他穿上点衣服,不转眼珠地瞅着,恐怕小孩受委屈。儿子长大了,在父母面前说话不管不顾,父母告诉的话,当成耳旁风,说了遍数多了,还起厌烦心,甚至说出冒犯父母的话,对吗?

再想想父母生我以前,怀胎十月,提心吊胆,唯恐伤着胎儿;儿子降生之时,正是母亲过阎王关之时,儿子的生日,俗云“母难之日”,此之谓也;降生以后,吃母亲的奶,就是喝母亲的血,经过哺乳三年,父母的心血,不知费尽多少,方才长大;稍有知识,便不听父母的话,对吗?到了六七岁时,送到学校里读书,还认为是给父母念的。及至年长,便给儿子定亲完婚,一生到老,心力用尽,只累得耳聋眼花,牙也掉了,腿疼腰弯,行动不便。你想这是为的谁呢?当然是为的儿女!父母对待儿女,处处都拿出真真实实的心来教养,人子若想尽孝,当想想父母待我之慈爱真心,即便拿出良心去孝养父母,亦难报父母之恩于万一。况黄泉路上无老少,老人寿限和自己的寿限,难以确定,老人在世还有几年?即使能尽孝,又能尽几年?!

语云: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想到这里,真令人心酸落泪。既然明白了孝道,当拿出良心,去找父母的心,及时尽孝,以补以往不孝之罪;父母已去世的,赶快补行孝道,对父母生前所爱之人、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敬之,以安慰父母在天之灵;推大孝,孝于天下,使天下老人皆得其养,以达到不独亲其亲的大同景象;实行远孝,孝于万古,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为千古人子孝道作模范,留孝名于青史,遗孝风以化人,才是真孝子呢!

最后,我们来好好看看这个孝字,我们说参悟,看看这个字看你悟出了什么,看看能不能悟出天地之理。你看这个“孝”,上面是个老字头,下面是个子字底,你悟到了什么是孝吗?就是老一代和子一代合为一体,这就是孝。现代人讲代沟,如果老一代和子一代分开了,产生了代沟,这一分开孝字就没有了,合为一体这才是孝。我跟我父母从来没有代沟,哪怕是我到美国留学,没有跟父母在一起,交流都没有间断过。后来我毕业了,就把母亲接到美国去居住,现在在澳洲她也是长久居留的签证,可以无限期地在澳洲居住,没有分开过。老一代上面又有老一代,父母上面还有父母,一直追溯到无始以前,可以说过去无始。子一代下面又有子一代,儿有孙,孙又有儿,一直下去,绵延长远,未来无终。所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合为一体,这就是孝。所以孝代表整体,整个宇宙就是一体,所以这个孝字可以说是我们宇宙的符号。百善孝先,为人之本

中国民间有个说法,叫“百善孝为先”,就是说人类一切善行皆从孝起。因为它是人们最深刻的亲情,谁也不能逃避。

当学生问及孔子的志向时,孔子回答的其中一点便是“老者安之”,即要让老人外在得安其身,内在得安其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法,能够真正做好的很不容易。甚至现在很多人都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孝!

中国民间有个说法或许会更容易让我们理解,即“论心不论迹”。尽孝,不一定要有很多的钱财,也不需要有很高的地位,不是要按照自己的梦想把“孝”折合成一种物质条件给父母。只要能够让自己的父母开心、快乐地生活,就已经做到“孝”了。或许是一幢豪宅,或许是一片砖瓦;或许是千言万语,或许只是一个口信;或许是金钱万千,或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在孝心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关键在于这份心。《论语》中有关“孝”的言论也很多,有一句我们应该时刻谨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父母高寿,得享天年;惧的是父母年事已高,我们还能有多少时间尽孝?

有了这个念想,“孝”便长驻心间。

我们大多数人面对人生的时候,常常是迷惑的;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率性而为的。于是,往往最亲的人成了我们的情绪垃圾桶。还有,并不是天下父母做事都正确。那么,当父母做得不对的时候,和我们有冲突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孔子有这样的建议:“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侍奉父母,如意见相左,甚至父母有错,可以委婉劝止。如果“见志不从”,没听你的怎么办?“又敬不违”。要心存尊敬,不要去顶撞他们,要“劳而不怨”。试想,父母儿女间的冲突,又有多少是大是大非,关乎家国大义?再试想,真正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想起这些鸡毛蒜皮,那种心情又何止是追悔与悲怆!真正具有发自内心的尊敬,便是孝了。“孝”让我们做人有根。《论语》上说:“君子求本,本立而道生。”孝可谓人之本也。赡养父母就能滋养福根,否则,我们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父母的精血造就了子女,是子女的根源。有人会说父母与子女各为单体,何根之有?此种观点,正是受人的感官局限所致,犹如唯视主义——承认可视的,否认不可视的。这是不懂茫茫宇宙是阴阳各半。正如一位老物理学家所说:“有正电,必有负电。那么有物质,必有反物质。有时空,也必有反时空的存在。”

太极图是中华民族祖先所画的宇宙规律图,它告诉我们阴阳各半乃宇宙构成的基本形式。既然父母有形的精血造就了子女,两者之间就必然有一种无形的“场”相联系。这种“场”可称为“生物场”。“生物场”是无形的,就像磁场、引力场等虽然无形,但都是客观存在一样。

现代人重视养生,但懂得养生与善养福根之道理的并不很多。古代贤明者孝敬父母坚定不移,无论父母活在世上还是故去。这正是由于他们懂得天地间的道理。

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有一男子虐待老母。一日欲将孩子吃剩的饭倒进狗盆,饥饿的老母说:“给我吃了吧。”他骂道:“给狗吃了,它能摇摇尾巴,你吃了能干什么?”说完把饭倒进狗盆。此逆子第二天突患怪病,从头到脚生疮流脓,腿不能站,走路靠爬行,像狗一样,到处求医无效。一日遇一云游高人指点迷津:“因大不孝,你已断了人根,不久将坏烂枯竭而死,百药难治。玄病只能玄医。从现在起,你和妻儿要诚心孝敬高堂,你还要每日跪在街头,逢人便讲你虐待老人而患此病,告诫世人莫跟你学。百日之后,或许有救。”此逆子遵高人指点,每天认真去做,百日之后,果然病愈。

这个故事虽然很夸张,但从中可以看出,对父母善则根壮叶茂,否则根断树枯。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凡是对父母孝敬的人,得道多助,平安常在。即使有险也可过去。虐待父母之徒,绝无善终。孝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一种精神寄托,我们在孝道里面可以看到,更大的“孝”是推己及人,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不仅是孝,而是仁爱了。中国人把纪念祖先看做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没有他哪来我呢?远祖不忘,眼前父母又怎能不孝?这种情多厚啊!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每个人都有孝敬之心,这个社会的风俗自然淳厚。第二章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孝悌立根,百善皆开

人类有些道德能够超越时代和社会阶层而普遍受到肯定和赞美,无论中外,无论古今。孝道即为其一。因为,世界上最浓也无以替代的就是儿女父母情,血肉相连之情。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是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告诉我们的真理——“孝悌”乃做人之根,它是我们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核心和底线。父母亲是一个人的根本,就好比一棵树有根,它才能够茁状成长,如果根断了,那么这棵树很快就枯死了。心目中没有父母,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很快会枯竭了。“百善孝为先”说的正是这一道理。

只有当我们以孝悌扎根的时候,一切善行才会因此而起。因为人生中最深刻的亲情,人人不可回避。孔子在被学生问及自己的志向时,其中一条就是“老者安之”。《论语》中还说:“君子求本,本立而道生。”而孝就是人之本也。赡养父母就能滋养福根,否则,我们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前几年,新闻报道过刘霆背母上大学的故事:“妈妈,你一定要活着,只要你活着,我就能坚持下去!”这是刘霆说过的一句感动无数人的话。事情发生在2005年,刘霆当时19岁,是浙江林学院的一名大学生。本来他也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是工人,妈妈是裁缝,他从小成绩优异。但是,1996年前后刘霆的母亲患上了尿毒症,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不仅耗尽了所有积蓄,连房子也卖掉了,不堪重负的父亲离家出走,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变成了母子相依为命。

2005年9月,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发奋学习的刘霆,用超过重点线的成绩考上了浙江林学院,为了能够边上学,边照顾母亲,19岁的刘霆背着母亲上大学,每月靠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得来的50元补贴过着艰苦的生活。

当时,刘霆每天的生活基本是这样的,早晨6:30起床,洗漱完之后,给母亲做一碗米粥作为早餐,然后给母亲量血压。7:00去学校上早自习。上午第二节课结束后,急忙赶回家中给母亲量血压,之后顺便泡上米。然后再去上课或者是去图书馆。一天的课上完后,刘霆就要匆忙赶回,整理家务、清洗衣服,做完后,他还要回到学校食堂做勤工俭学。有时候实在太忙,他便会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一半自己吃,另一半带回去给母亲吃。晚自习结束铃声一响,他又匆匆赶回出租房里,在这里,身患尿毒症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母亲,正等着他敷药、打针。晚上,刘霆和妈妈同睡一张钢丝床,刘霆表示跟妈妈睡在一张床上,可以更好地照顾她。他说:“每天至少要给妈妈量三次血压,早晨、中午、晚上各量一次,有时候她身体不舒服了,爬起来就可以给她测血压,给她打针吃药。要是单睡,晚上妈妈犯病了,自己还迷迷糊糊的。”

后来,刘霆的感人故事受到了很多人关注,引起强烈的反响。浙江林学院为他们母子俩捐了衣物,并安排他们住进教师宿舍,学院里先后共有近万名师生向刘霆母子捐款捐物,同时社会上的一些好心人也伸出援助之手。后来中山医院泌尿外科还为刘霆的母亲作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动用各种资源帮助刘霆的母亲治病。

正是刘霆那颗淳朴的孝心在支撑着他,他才能够忍受重重困难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母亲,也正是因为他的那颗孝心,才唤来了社会对他的帮助。

试问,刘霆以及更多的孝顺父母的事迹为什么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方面“孝”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应该得到弘扬,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因为浮躁的环境、快节奏的生活以及利益的熏染,慢慢的淡化了亲情关系,出现了很多不孝顺的子女,因为“孝”变得越来越稀有,所以显得极为珍贵。

社会上不乏这样一些现象,有些人有自己的生意,拥有很多财富,他在外面对朋友、对客户,甚至对一些陌生人都能够友好,甚至免费赠送财物,但是对自己的父母却不闻不问,不得不让人寒心!但是,这样的人,“孝心”未开,其他的善心也不会开,他的朋友也都只是利益之友,当他出现困难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肯定没有人会帮助他,因为联系他们的只是“利益”这条脆弱的纽带。

只有当一个人有了孝心以后,其它的德行才会培养起来。比如懂得了孝,他就不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因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们小时候最怕的一句话便是“你怎么这么没家教”,怕丢了父母的脸,还有一点孝心。所以“德有伤,贻亲羞”,有孝心的人,他的行为他会自我规范。同时,懂得孝的人知道,兄弟吵架,父母最难受,所以有孝心的人不可能做这样的事。他能友爱兄弟,他自然能跟朋友相处得好。因为他跟朋友假如相处不好,父母不知道要多担多少心。所以一个人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会开了。百善皆开的时候,自己才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鱼得水,各种事才能够处理地圆满!

有这样一则故事:

德山禅师在尚未得道之时曾跟着龙潭大师学习,日复一日地诵经苦读让德山有些忍耐不住,一天,他跑来问师父:“我就是师父翼下正在孵化的一只小鸡,真希望师父能从外面尽快地啄破蛋壳,让我早一天脱颖而出啊!”

龙潭笑着说:“被别人剥开蛋壳而出来的小鸡,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母鸡的羽翼只能提供让小鸡成熟和破壳力量的环境,你突破不了自我,只能最后胎死腹中。不要指望师父能给你什么帮助。”

德山听后,满脸迷惑,还想开口说些什么,龙潭说:“天不早了,你也该回去休息了。”德山撩开门帘走出去时,看到外面非常黑暗,就说:“师父,天太黑了。”龙潭便给了他一枝点燃的蜡烛,他刚接过来,龙潭就把蜡烛吹灭,并对德山说:“如果你心头一片黑暗,那么,什么样的蜡烛也无法将其照亮啊!即使我不把蜡烛吹灭,说不定哪阵风也要将其吹灭啊。只有点亮了心灯一盏,天地自然一片光明。”

德山听后,如醍醐灌顶。后来果然青出于蓝,成了一代大师。

一个人只有点亮了自己的那盏心灯,天地自然才会一片光明。而“孝”正是这盏心灯必备的因素,只有当你懂得了“孝”,眼前的世界才会豁然开朗,根基才会更稳,做事才会更有章法,一切的问题才会都迎刃而解。孝敬长辈,必尽义务

曾看过这样一幕:紧张繁忙的麦收季节,大人都下地农忙了,只有六十多岁的老奶奶在家照看小孙子。吃过午饭,孩子玩性大发,非要到毒辣的太阳底下玩,奶奶怕孩子受热,就把他抱到阴凉处,不一会儿孩子又跑了出去,来回几次,老人没有办法只好由着他,但又担心孩子晒着,于是就躬着身子去为孩子遮太阳。孩子走一步,奶奶跟一步,如影随形,寸步不离。毒热的太阳下,孙子玩得兴致勃勃,而老人却满身是汗。

我们的长辈就像一棵古树,绿叶如盖、摇曳多姿,枝蔓一直伸到天边,枝头挂满成熟的甜果,任由晚辈在树上攀玩,品尝甜果的美味。离我们最近的感动,往往是那些不被人所重视的亲情,当我们已习惯于长辈的付出和给予时,当我们一天天长大而无视长辈的衰老时,为人子女的你是否忘记了你最应该尽的义务——孝敬长辈,不仅是为人子女的义务,更是做人之本。

孝,上为老,下为子。形象的表现,上辈的父母义务是抚养、教育子女;而下辈的子女,孝敬上辈也是自身的义务。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之天性,更是每一个为人子女者应尽的义务。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所公寓里,住有美国人、法国人、犹太人和中国人。公寓失火了,美国人首先救出了妻子,法国人首先抱出了情人,犹太人首先搬出了保险箱。中国人呢,背出来的,是自己的老娘。不管这是否属实,却足以说明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关于孝的记载;从孔子时就开始提倡忠孝,历朝历代都以孝为中心,孝也成了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标准之一。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自然应受到后代晚辈的孝顺尊敬。为人子女,理应知恩、感恩、报恩,应该敬爱长辈、孝敬父母。

但是,现在社会上不尊重老人、不孝敬老人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养子不孝”、“久病床前无孝子”已不是个别现象;辱骂、殴打老人,侵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孔子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连犬马都懂得赡养父母,一个人如果做不到真是连禽兽也不如,这种恶行是法律不容、道德不容、天理不容的。

我国隋朝的杨广,为了做皇帝,竟豺狼成性,丧尽天良,弑兄杀父篡夺皇位,成为中国历史上遗臭万年的昏君。他在位期间,残酷地欺压百姓,最终被起义军分尸,落个可耻下场。俗语说“天作孽尤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以孝为核心的国家,如果为人子女不孝就一定会遭到众人指责,天理不容。

有这样一个传说:太学生罗巩在父母死后还没有下葬的三年之中,他不管父母丧事未毕却经常为了前程向神明祈祷,希望自己的仕途顺利,前程似锦。终于他的做法惹怒了上天,在一天晚上神跟他说:“你已经得罪了冥王,最好赶快回家,不要再问前程了!”罗巩不明白就问其原因。神回答说:“你的父母已过世三年,延误至今仍不能下葬。这是大不孝的行为,冥王已经记下你的罪过,马上就要惩罚你了。”他听了很不服:“我还有一位哥哥,父母遗体没有安葬,我哥哥也要负责任,为什么只归罪于我?”神大怒:“你哥哥不过是位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不足深责,而你却是一个读过孔子圣书的人,应当明礼知义。知而不行,罪加一等。”罗巩醒来,大为惶恐,在回家途中,溺水而死。

这样的故事不止在古时候,在物质发达的今天也很常见。

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因对70多岁的老父母不满,于是就对父母不管不问。在父亲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几年之中,从没有回家探望过老人。忍无可忍的父母最终诉讼至法院,要求她每月支付赡养费800元,并每半月回家探望一次;八旬老人儿孙满堂,可病床前却无人照料,弥留之际躺在一个素不相识的村民家里凄然离世。

长辈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本能,从十月怀胎到抚养、教育,直至孩子成人。为了孩子,长辈们历尽千辛万苦,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性命。但是父母到年老的时候处境却是这样的凄凉,岂能是可悲一词可以了解的?养儿为防老是多数人的思想,也正因为如此父母总是倾尽所有,把爱都给了儿孙,唯一的要求就是能够依赖子女度过一个安详的晚年。可面对越来越多的不肖子孙,许多的老人却只能依靠法律和舆论,这又怎能填补老人心灵的那份孤寂与痛苦?俗话说:万事孝为先,父母即是家庭中的老人、长者,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孝敬,怎能做到上车为老人让座,看病让老人优先,购物请老人先买,乘电梯请老人先走?这样的人又怎能成为爱国之才,怎可奢望他们为家国奉献力量呢?

家家有老人,人人有老时,老辈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我今不敬老,我老谁敬我。孝敬老人,不仅是责任,更是义务。

我们孝敬长辈,要从小事做起。孝敬长辈,让父母晚年生活得幸福舒心是做儿女的义务和愿望,什么是孝敬?古人认为:善事父母曰孝、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孝就要做到对长辈尊重有加,处处以礼相待,要尽心赡养、侍奉父母,尊敬、爱护老人。从小事做起,孝要贯穿于老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多的人在孝敬老人方面,只做到了让他们吃好穿好,片面地认为有孝心就是花的钱多一些而已。他们给父母买名牌服装,带父母吃生猛海鲜,强迫父母从乡下搬到城里或送到养老院,却从没有想到过陪父母说说话、聊聊天。其实在父母的眼里,一个孝敬父母的行动,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行动,也远比那些美丽动听的话语强千百倍。一处豪宅与一片砖瓦;数不清的金钱与一枚硬币;一顶博士帽与一个红红的100分是等价的,都比不上子女的一个微笑和一句问候。其实孝敬长辈很简单,只要做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就是孝敬长辈。

父母对子女的爱不是子女尽心所能报答得完的,更不要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随着子女的成长,父母的脸庞从年轻变憔悴,头发从乌丝变白发,动作从迅捷变缓慢,那无私的亲情,却常常被子女所忽略。做子女的对于他人的一点小恩小惠,常会记在心头;可对父母、亲人的恩情,会有几个人记在心中?细想,你有多久没有给母亲梳过头,你给他们洗过几次脚。你对着爱人说我爱你时,可想过对父母说声我爱你呢?当你在有意无意地减少回家的次数时,扪心自问你还敢说你孝吗?

尽孝不一定要等到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时候,孝敬也不一定需要很多金钱,其实父母的要求不多,回家帮妈妈做顿饭、洗洗碗,帮爸爸捶捶背、揉揉肩,和爸妈坐在一起谈谈心;平时的一句“爸、妈,你们今天好吗”;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一个微笑,一句关心,一个电话,为他们端的一杯热茶,都凝聚着对他们的爱。

当父母老了的时候,多给他们一点理解,多一点耐心;当他神志不清,不小心砸碎饭碗的时候,请不要对他们大吼;不要嫌他们唠叨,当他们走路慢时,不要嫌弃他们;当他们弯腰驼背,老眼昏花时,请伸出手扶他们一把……这一切的做法无不蕴含着孝,也都是孝的表现。作为一个真孝的子女,就会把这些孝贯穿到这些日常的小细节之中去。

很多事情,年轻的时候我们无法懂得;可当我们懂得了,已不再年轻。人们常说:养儿方知母辛苦,所以请像父母对待你一样孝敬父母,像疼爱儿女一样关爱父母。因为现在,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以后,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孝心不用去做什么惊天动地事,真正的孝心在于日常的点点滴滴。尊敬父母,尊敬他人

孔夫子曾说“夫孝,德之本也”,道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所以找到根本,德行才长得起来。

那我们来思考一下,当一个孩子有孝心的时候,他很多行为就会起很大的变化。比方说《弟子规》说的“父母呼,应勿缓”,所以有孝心的孩子会不会讲话对父母很冲?不可能。而当一个人对父母讲话都懂得恭敬,他这个态度一内化,以后面对长辈讲话也会恭敬。《弟子规》说“冬则温,夏则凊”,有孝心的孩子他懂得要去关怀、体恤父母,这个时候他关怀、体恤父母这种心慢慢内化,又能够转移到对其他的长者,甚至所有的亲人。所以孩子的关怀心、孩子的细心从哪里开始?从对父母的这一份孝心开始。然后对他自己的身体也会爱护,因为他有孝心,怕父母担忧,所以“身有伤,贻亲忧”。

一个人有孝敬父母的心,推而广之,他就会尊重自己的兄弟姐妹,尊重身边其他的人,爱护周遭的一切事物,自己的那个纯善之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

宋朝有个姓查名道的人,幼小的时候就在地上画了一所大房子,说这个屋子是应当去分给那些没有父母和没有了丈夫的人。长大了要去上京考试。可是家里没有钱,不能够上路。他的亲戚和族里的人就大家集合了三万文钱,去送给他做费用。路过他父亲的朋友吕翁的家里,吕翁刚刚死了,家里穷得很,不能够安葬,想把女儿卖了,去办丧事。查道就把所有的钱,尽数给了吕家,并且替吕家的女儿选择了一个女婿。另外用了钱把她出嫁了。查道又有一个老朋友死了,家里非常地穷苦,把女儿押了钱,给人家做丫鬟了。查道又替他赎了回来。后来,查道当上了官,对他管辖内的百姓也都非常友好,得到了人们的称赞。

所以,“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对别人必定是尊敬。因为真正“敬亲”的人,对父母双亲至诚恭敬,他这种敬心就会推广到对待所有的人,不敢有丝毫的傲慢、轻慢。

我们说一个人,他对自己父母很爱很敬,但是对别人却讨厌轻慢,这种人算是孝子吗?假如说他对父母是能敬、能爱,还算不错,但是这个敬爱,还不是真心;如果是真心,就是一味的这种心,不变的心,才叫真心。会变的,有条件的、有分别的心,就不是真心。真心如天地一样,“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天覆盖着地面的众生,没有分别。你对我好,我才给你覆盖,你对我不好,我就给你破一个洞,天不会这样做。大地也是“凡是人”,都在那里负载,它不会分好人坏人,更不会有厌恶的人,不会对人轻慢,同是谦卑、恭敬的负载,这种心是真心。所以对父母能够真心的敬爱,就不会对别人有所分别,不会讨厌人、轻慢人。这样的心是真心,叫“一真”。

传说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小脸也是红扑扑的。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假如换成是我,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我是不是能够承担?是不是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今人或许没有办法,可是对子骞来讲,他一点都不感到难过,一点也不抱怨他的后母。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辔鞍就掉了,这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

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很是生气,心想:这么大了连马车都驾不好!便要下车呵斥。正要斥骂时,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开子骞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棉花的影子!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得了呢?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受这样的冷冻、这样的苦,是自己没有做到做父亲的责任啊!这时,父亲也火冒三丈,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恶劣,居然对一个孩子都如此狠毒。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了,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凉挨饿了。”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感动,于是就不再赶走他的后母了。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后母深受感动,她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很后悔,最后也把子骞看成自己的小孩一样爱护。

子骞一番挽留后母的话,非常凄凉,非常恳切,又非常慈悲,完全是肺腑之言,连铁石心肠的人听后,都为之声泪俱下,他的心地是何等孝敬、纯洁,何等淳厚、善良。

在当时,如果子骞的父亲一怒之下把后妻赶走了,那么这个家庭从此以后就妻离子散,这是何等悲惨。可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孝子子骞,使整个家庭为之转变,从可能沦落到悲惨境地的家庭转变为幸福温馨的家庭。这个力量只在我们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纯洁之孝,也就是每一个人心目当中都有的纯孝。

因为,闵子骞养成了一颗“纯善”之心,他不但孝敬自己的父母,还时时考虑到自己的兄弟。“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流传千古,让后代的人都来赞美闵子骞的孝心、孝行。如果我们也是生长在类似的家庭环境当中,我们也应该要懂得与后母好好地相处。如果能向子骞学习,相信在家庭生活当中,一定可以免去许多的误会、许多的争执、许多的不愉快。人都有孝心、孝行,天下不会有心肠像铁石一样的人,只要我们肯用心,发自内心对父母孝顺奉养,父母再怎么不好,也都会有感动的一天。当自己真正养成了那颗纯心之后,在日后的做人处世当中都会得到很大的帮助。“德有伤,贻亲羞”,所以当一个人有这份孝心,他会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绝对不能让父母丢脸。试想,当听到别人骂“你真没家教”这句话时你是什么反应,肯定坏事都不敢干了,深怕丢父母的脸。所以孝心一开,他的善行就开了,所以教孝特别重要,孝不得不教。践行孝道,始于感恩

人之所以有别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感恩之心,有正义之感。中国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孝行的民族。孝行最初来源于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子女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着子女,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爱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的。世界上的情感很多,但是只有一种爱的付出是本能的、不讲回报的,是心甘情愿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最执著,最真诚,最持久。父母可以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愿付出一切。所以说,父母之爱位于人世间各种各样的爱之上。《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无疑是对行孝的最高诠释。由人的性情中发出来的一切美德,最大的就是孝。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功利化、外在化的今天,在年轻的一代中,感恩似乎已越来越成为一种遥远的意识。一些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无止境地索取,一旦小小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便不依不饶。很多学生比着买手机、电脑、高档服饰;有的人即使毕业工作了,还当着“啃老族”,心安理得地依靠父母生活……这种感恩心态的缺失,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扭曲与背叛,这是社会的毒瘤。如果一个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存感恩之心,怎么会对别人、对社会心存感恩、对他人付出真情呢?所以,是否具有感恩之心,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他人的付出能否做出行为上的合适反应,更在于是否懂得尊重人,是否真正理解人性的崇高。

其实,行孝的过程就是感恩的过程。一个人最高尚的精神状态,就是常常怀着一颗充满感恩的心。学会感恩,我们会永远工作和生活在幸福之中,常怀感恩之心,会让我们珍惜所有的一切,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

很久以前,院子里有一棵苹果树。那时,这棵树正处在它人生中最繁盛的时期。有一个男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每天在树边玩耍。他爬到树顶,吃苹果,在树阴里打盹……他爱这棵树,树也爱和他一起玩。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男孩慢慢长大了,来树旁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到最后几乎都不来了,树有些悲伤。

终于有一天,男孩子又再次来到了树下,但是他看上去很伤心。“来和我玩吧!”树说。“我不再是小孩了,我不会再到树下玩耍了。”男孩答道,“我想要玩具,我需要钱来买。”树看着他说:“很遗憾,我没有钱……对了,你可以把我身上所结的苹果全都摘下来,拿去卖掉,这样你就有钱了啊!”男孩很兴奋,于是他摘掉了树上所有的苹果,然后高兴地离开了。自从那以后男孩没有回来。树很伤心。

就这样过了好长时间,当男孩子再一次回来时,树非常兴奋。“来和我玩吧!”树说。“我没有时间玩。我得为我的家庭工作。我们需要一个房子来遮风挡雨,你能帮我吗?”树对他说:“很遗憾,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