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波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精讲+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1小时高清视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19:15:4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7年宁波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精讲+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1小时高清视频】

2017年宁波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精讲+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1小时高清视频】试读:

第一部分 复习指南

第一章 宁波市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概述

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宁波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安排,2014年宁波市考试事项如下:

一、考试范围和考试科目

2014年宁波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设置慈溪市、余姚市、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鄞州区、北仑区、镇海区、海曙区、宁波市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中心考点)等10个考点。本年考试设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基础与会计电算化》2个考试科目。应考人员需一次性报考2个科目考试,所报考科目必须一次性通过。

本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用书使用由宁波市会计学会编印,宁波出版社出版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与会计电算化》。

二、考试题型和时间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行无纸化考试,通过计算机随机组卷生成试卷,应考人员在专设的无纸化考试试场中通过计算机进行答题考试。

1.《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题型题量《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全部为客观题,共设100小题,每小题1分(单项选择题40小题、多项选择题30小题、判断题20小题、综合题2大题10小题)。其中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综合题每小题答案全部正确的得1分,有错误或者不答的不得分;判断题答对的得1分,不答的不得分,答错的倒扣0.5分。综合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即可能会是单选,也可能是多项。考试时间共60分钟。

2.《会计基础与会计电算化》科目题型题量《会计基础与会计电算化》科目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共设71小题。其中客观题50小题,每小题1分(单项选择题25小题、多项选择题15小题、判断题10小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全部正确的得1分,有错误或者不答的不得分;判断题答对的得1分,不答的不得分,答错的倒扣0.5分)。主观题分为计算题和电算化实务题,其中计算题3小题,共15分,题型以计算分配率、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材料明细账、模拟各类账簿登记、利润计算等为主;电算化实务题18小题,共35分,主要题型为电算化财务分工、会计科目、部门核算、单位往来、个人往来、项目等设置或修改等,登记记账凭证,账簿、报表余额或发生额查询,工资项目设置、调整,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增减或变动设置等。其中根据提供的资料编制记账凭证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记账凭证答题时,需要正确选择摘要(不能手工输入)和输入正确的编制时间。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三、考试时间安排

2014年分为上下半年两次考试,上半年考试时间从3月中旬开始举行,下半年考试时间从9月中旬开始举行,结束时间根据报考情况确定。报考人员实际参加考试时间以报名成功后自行选择考点及考试时间后产生的考试通知单为准。

宁波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考人员按照考试报名时产生的通知单选定的时间自行到选定的考点参加考试,不再另发准考证。为避免记错考试时间和地点而影响考试,请应考人员在开考前登录考试报名系统查看考试通知单。

四、报考条件和报考对象

申请参加宁波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1)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2)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3)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符合上述条件的宁波市户籍人员、在宁波市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就读的非宁波户籍学生、以及在宁波市务工并在宁波市缴纳社会保险的其他非宁波户籍人员均可报考。

因有《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所列违法情形,被依法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之日起5年内(含5年)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因考试违纪被限制考试的人员,在限制考试期间不得报考。

五、报名方式和报名时间

宁波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统一实行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其中持有身份证编号前4位为“3302”的人员可以直接在网上办理报名手续;其他人员需要在办理网上报名手续前到宁波市各县(市)、区财政局设立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资格审核点进行资格审核,通过资格审核后才能办理网上报名手续。

需要办理资格审核的人员持以下资料按就近原则到相关报名资格审核点进行资格审核:(1)身份证编号前四位不是“3302”的宁波户籍报考人员,持宁波市身份证管理机构核发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2)在宁波市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就读的非宁波户籍报考学生,持学生证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3)其他非宁波籍报考人员,持近2年内在宁波市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凭证或证明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4)没有居民身份证人员,持港澳身份证、台湾往来大陆通行证、护照等相关身份证件。

六、其他说明

报考人员在网上报名时,报名缴费成功后应当在3天内再次登录报名系统自行选择考点及考试时间(报考人员允许在同一个考点内选择不同考试时间完成2个科目考试,但2个科目必须一次性选择完毕),逾期不选考点和考试时间的,将由报名系统根据应考人员选定的所在县(市)、区按照就近原则在有空余考位的考点中自动分配。

为了避免应考人员信息输入错误或考试时间考点选择发生错误,在办理网上报名手续时,要求应考人员自行操作。

报考人员在办理网上报名时,同一应考人员禁止同时打开2个及以上窗口(或2台及以上电脑)同时办理报名手续。为了确保网上缴费成功率,建议应考人员使用IE浏览器办理报名及网上缴费手续。

多人在同一台电脑办理报名手续时,每次进入报名系统前都必须刷新电脑系统,消除电脑缓存记录,以避免显示错误报名信息。同时每位应考人员报名结束并选择考点考场成功后,必须打印或下载考试通知单,以免因记错考试时间或考试地点而影响考试。

由于报名系统需要按规定要求设置登录密码,提请各位应考人员必须牢记自己设定的登录密码,以确保以后能够顺利重新登陆考试系统。

2014年考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将于考试全部结束10个工作日后通过宁波财税会计之窗网站公布。2个考试科目同时合格人员,应当按照《宁波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领证手续,逾期不办理领证手续的,考试合格成绩不再保留。

报名考务费按宁波市物价局《关于核定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收费标准的复函》(甬价费[2011]57号)核定的标准收取,其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60元/人次,《会计基础与会计电算化》100元/人次。需要考试考务费票据的应考人员,可以在本人考试结束后向所在考点考务办公室申请开具,最迟在全部考试结束一周内申请开具,逾期不再提供考务费票据。

七、考试大纲《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大纲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一、会计法律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分别是《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

二、会计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如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

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会计部门规章 和会计规范性文件。

第二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一、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

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财政部门履行的会计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有:(一)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二)会计市场管理(三)会计专业人才评价(四)会计监督检查

二、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二)中国会计学会

三、单位会计工作管理(一)单位负责人要组织、管理好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二)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由所在单位具体负责

第三节  会计核算

一、总体要求(一)会计核算依据(二)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二、会计凭证

三、会计账簿

四、财务会计报告

五、会计档案

六、其他

我国会计法律制度还对会计年度、记账本位币、会计处理方法等做了明确规定。

第四节  会计监督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主体和对象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2.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

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

1.依法开展会计核算和监督,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2.对单位内部的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实施监督。

二、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一)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的概念(二)财政部门会计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1.对单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检查

2.对单位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检查

3.对单位会计核算情况的检查

4.对单位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的检查

5.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的检查

三、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一)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的概念(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三)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

1.依据《注册会计师法》承办的审计业务

2.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第五节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一)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三)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二、代理记账(一)代理记账的业务范围(二)委托代理记账的委托人的义务(三)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义务(四)法律责任

三、会计从业资格(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适用范围(二)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和特点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学时要求

四、会计专业职务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一)会计专业职务(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五、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一)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的基本原则(二)主要会计工作岗位

六、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一)交接的范围(二)交接的程序(三)交接人员的责任

第六节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等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三、其他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  述

一、支付结算的概念和特征(一)支付结算的概念(二)支付结算的特征

1.支付结算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进行,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

2.支付结算是一种要式行为;

3.支付结算的发生取决于委托人的意志;

4.支付结算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5.支付结算必须依法进行。

二、支付结算的基本原则(一)恪守信用,履约付款(二)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三)银行不垫款

三、支付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一)汇票(二)本票(三)支票(四)信用卡(五)汇兑(六)托收承付(七)委托收款

四、支付结算的主要法律依据

五、办理支付结算的具体要求(一)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用账户(二)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和结算凭证(三)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要求(四)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应当规范,做到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迹清晰,不错不漏,不潦草,防止涂改(五)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 和其他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

第二节  现金管理

一、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的范围

二、现金使用的限额

三、现金收支的基本要求

四、建立健全现金核算与内部控制

第三节  银行结算账户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

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分类

三、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一)一个基本账户原则(二)自主选择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原则(三)守法合规原则(四)存款信息保密原则

四、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一)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三)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

五、基本存款账户(一)基本存款账户使用范围(二)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要求(三)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程序

六、一般存款账户(一)一般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二)一般存款账户的开户要求(三)开立一般存款账户的程序

七、专用存款账户(一)专用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二)专用存款账户开户要求(三)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的程序

八、临时存款账户(一)临时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二)临时存款账户开户要求(三)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程序(四)临时存款账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九、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一)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使用范围(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开户要求(三)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程序(四)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十、异地银行结算账户(一)异地银行结算账户使用范围(二)异地银行结算账户开户要求(三)开立异地银行结算账户的程序

十一、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一)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二)银行的管理(三)存款人的管理

十二、违反银行账户结算管理制度的罚则(一)存款人违反账户管理制度的处罚(二)银行及其有关人员违反账户管理制度的处罚

第四节  票据结算方式

一、票据的概念和种类(一)票据的概念(二)票据的种类

二、支票(一)支票的概念(二)支票的种类(三)支票的出票(四)支票的付款(五)支票的办理要求

三、商业汇票(一)商业汇票的概念和种类(二)商业汇票的出票(三)商业汇票的承兑(四)商业汇票的付款(五)商业汇票的背书(六)商业汇票的保证

四、信用卡(一)信用卡的概念和种类(二)信用卡的申领与销户(三)信用卡的资金来源(四)信用卡使用的主要规定

五、汇兑(一)汇兑的概念和分类(二)办理汇兑的程序(三)汇兑的撤销和退汇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概念与分类

1.税收的概念 

2.税收的作用(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二)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三)税收的分类 

1.按征税对象分类。可将全部税收划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五种类型 

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可分为工商税类、关税类

3.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4.按照计税标准不同进行的分类;可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

二、税法及构成要素 (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1.税法的概念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二)税法的分类

1.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将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2.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

3.按照税法法律级次划分,分为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 和税收规范性文件(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1.征税人

2.纳税义务人 

3.征税对象 

4.税目

5.税率 (1)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 (3)累进税率

6.计税依据 (1)从价计征 (2)从量计征 (3)复合计征

7.纳税环节  

8.纳税期限 

9.纳税地点

10.减免税 (1)减税和免税 (2)起征点(3)免征额 

11.法律责任

第二节  主要税种 

一、增值税(一)增值税的概念与分类

1.增值税的概念

2.增值税的分类(1)生产型增值税(2)收入型增值税(3)消费型增值税(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三)增值税税率(四)增值税应纳税额

1.销项税额

2.销售额

3.进项税额(五)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六)增值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二、消费税(一)消费税的概念与计税方法

1.消费税的概念

2.消费税的计税(二)消费税纳税人(三)消费税税目与税率

1.消费税税目

2.消费税税率(四)消费税应纳税额

1.销售额的确认

2.销售量的确认

3.从价从量复合计征

4.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扣除(五)消费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三、营业税(一)营业税的概念(二)营业税纳税人(三)营业税的税目、税率

1.营业税税目

2.营业税税率(四)营业税应纳税额(五)营业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四、企业所得税 (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二)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三)企业所得税税率(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1.收入总额

2.不征税收入

3.免税收入

4.准予扣除的项目(1)成本(2)费用(3)税金(4)损失

5.不得扣除的项目

6.亏损弥补(五)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1.纳税地点

2.纳税期限

3.纳税申报

五、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概念(二)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三)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和税率

1.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

2.个人所得税税率 (四)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五)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

1.自行申报纳税义务人

2.代扣代缴

第三节  税收征管

一、税务登记(一)开业登记(二)变更登记(三)停业、复业登记(四)注销登记(五)外出经营报验登记(六)纳税人税种登记(七)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登记

二、发票开具与管理(一)发票的种类

1.增值税专用发票

2.普通发票

3.专业发票(二)发票的开具要求

1.单位和个人应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入时,才能开具发票。

2.开具发票时应按号码顺序填开,填写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字迹清楚、全部联次一次性复写或打印,内容完全一致,并在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单位财务印章 或者发票专用章 。

3.填写发票应当使用中文。民族自治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4.使用电子计算机开具发票必须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并使用税务机关统一监制的机打发票。

5.开具发票时限、地点应符合规定。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发票。

三、纳税申报(一)直接申报(二)邮寄申报(三)数据电文申报(四)简易申报(五)其他方式

四、税款征收(一)查账征收(二)查定征收(三)查验征收(四)定期定额征收(五)代扣代缴(六)代收代缴(七)委托征收(八)其他方式

五、税务代理(一)税务代理的概念(二)税务代理的特点

1.中介性

2.法定性

3.自愿性

4.公正性(三)税务代理的法定业务范围

六、税收检查及法律责任(一)税收检查

1.税收保全措施

2.税收强制执行(二)法律责任

1.税务违法行政处罚(1)责令限期改正(2)罚款(3)没收财产(4)收缴未用发票和暂停供应发票(5)停止出口退税权

2.税务违法刑事处罚

3.税务行政复议

第四章 财政法规制度

第一节  预算法律制度

一、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一)《预算法》(二)《预算法实施条例》

二、国家预算(一)国家预算的概念(二)国家预算的作用

1.财力保证作用

2.调节制约作用

3.反映监督作用(三)国家预算的级次划分(四)国家预算的构成

1.中央预算

2.地方预算

3.总预算

4.部门单位预算

三、预算管理的职权(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二)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

1.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职权

2.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职权(三)各部门、各单位的职权

1.各部门的职权

2.各单位的职权

四、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一)预算收入(二)预算支出

五、预算组织程序(一)预算的编制

1.预算年度

2.预算草案的编制依据

3.预算草案的编制内容(二)预算的审批(三)预算的执行(四)预算的调整

六、决算

七、预决算的监督

第二节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一、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构成(一)政府采购法(二)政府采购部门规章 (三)政府采购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二、政府采购的概念(一)政府采购的主体范围(二)政府采购的资金范围(三)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四)政府采购的对象范围

三、政府采购的原则(一)公开透明原则(二)公平竞争原则(三)公正原则(四)诚实信用原则

四、政府采购的功能(一)节约财政支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二)强化宏观调控(三)活跃市场经济(四)推进反腐倡廉(五)保护民族产业

五、政府采购的执行模式(一)集中采购(二)分散采购

六、政府采购当事人(一)采购人(二)供应商(三)采购代理机构

七、政府采购方式

1.公开招标

2.邀请招标

3.竞争性谈判

4.单一来源

5.询价

八、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

第三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概念(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

三、财政收入收缴方式和程序(一)收缴方式

1.直接缴库

2.集中汇缴(二)收缴程序

1.直接缴库程序

2.集中汇缴程序

四、财政支出支付方式和程序(一)支付方式

1.财政直接支付

2.财政授权支付(二)支付程序

1.财政直接支付程序

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

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

第一节  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念

二、会计职业道德功能(一)指导功能(二)评价功能(三)教化功能

三、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一)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二)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主要区别

1.性质不同

2.作用范围不同

3.表现形式不同

4.实施保障机制不同(三)会计行为的法治与德治

第二节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爱岗敬业(一)爱岗敬业的含义(二)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1.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

2.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3.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二、诚实守信(一)诚实守信的含义(二)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

2.实事求是,如实反映

3.保守秘密,不为利益所诱惑

4.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三、廉洁自律(一)廉洁自律的含义(二)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四、客观公正(一)客观公正的含义(二)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

1.依法办事

2.实事求是,不偏不倚

3.保持独立性

五、坚持准则(一)坚持准则的含义(二)坚持准则的基本要求

1.熟悉准则

2.遵循准则

3.坚持准则

六、提高技能(一)提高技能的含义(二)提高技能的基本要求

1.要有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技能的意识和愿望

2.要有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七、参与管理(一)参与管理的含义(二)参与管理的基本要求

1.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为参与管理打下基础

2.熟悉服务对象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参与管理的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八、强化服务(一)强化服务的含义(二)强化服务的基本要求

1.强化服务意识

2.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节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含义(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1.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2.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3.职业道德警示教育(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1.岗前职业道德教育

2.岗位职业道德继续教育

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一)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环节

1.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认知

2.培养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

3.树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

4.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三)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不断地进行“内省”

2.要提倡“慎独”精神

3.虚心向先进人物学习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一、财政部门的组织推动(一)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管理相结合(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聘用相结合(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法执法检查相结合(五)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人员表彰奖励制度相结合

二、会计职业组织的行业自律

三、社会各界齐抓共管

第二章 宁波市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复习技巧

很多参加宁波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并非都是科班出身,零基础报考宁波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大有人在,一举通过考试的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无非是我们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是否端正。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宁波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有效方法:

一、两大技巧(1)关于看教材

根据往年的考题可以发现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题都来源于教材,所以熟记教材是必须的。而看书要循序渐进,考生可以分以下四步走:

第一,通读教材,以最快的速度从头至尾、一字不落的通读。在这一步中,不要求你完全掌握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只需要你大致了解教材的基本框架构成。

第二,分章节重点学习。根据考试大纲结合教材,分章节逐一去学习,其中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也要逐一突破。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要遗漏掉其中的知识点。

第三,重点知识学习,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学习完之后,对整本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归纳。对熟悉的知识点加深记忆与理解,对知识盲区重点突破。

第四,查漏补缺,对自己存在问题的地方,针对性的学习。这遍在看书的过程中可以走马观花,熟悉的地方可以不再去看,只看自己还比较生疏的地方。(2)关于做题

在备考期间除了需要看书之外,做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做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每学完一个章节或者一个知识点后,就做些相关的练习题。通过做题不但可以对知识点加深印象,还可以揣测出本知识点的出题方向。有利于考生对知识点印象的加深,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个阶段:做模拟试卷和历年真题。做模拟试卷的过程中可以知道会计从业考试的题型,考试重点;做历年真题,研究考题的命题思路,找出每个知识的考点,并对此部分考点再次学习加深印象。

第三个阶段:模拟考场,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做整套试卷。学会合理分配时间,这样在考试时才不会紧张以致考试时间不够。

二、三大忠告(1)学习态度要老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决不自欺欺人,不懂不能装懂,虚心向他人请教。(2)平时学习要扎实: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尤其对容易混淆的东西要下更大工夫搞清楚,基础要牢固,半途改行者更要夯实基础,而牢固的基础来自扎扎实实的点滴积累。(3)正确理解学习和考试的关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新的知识,而考试只是验证自己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全面、熟练地掌握书中的内容,而不是单纯从考试的角度去考虑哪些内容需要,哪些内容不需要。这样,即使考试时题目难一点或偏一点,也不会茫然无措。

三、六大学习方法(1)会看书:要取得好成绩,抓住教材内容的细小变化很重要。充分利用教材与圣才题库和电子书。(2)带着思考学习:多问为什么,给自己出题,书本常合起来想想,实践中遇到这类题该怎么办?注意比较归纳,逐步浓缩,形成清晰的知识串。久而久之,离开课本也头头是道,不会到考试时,脑子里一团糟。(3)关注错误:平常多做实战演习,每次对照标准答案做总结,把做错的知识点在教材中标出来,并对做错的题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是概念理解不正确,是计算错误,还是粗心大意?通过对比反思,归纳小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然后适当做一些相关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严密关注错误,做到不再重犯。(4)重视弱点:记忆是成人学习的薄弱环节,但有些内容又必须要记。所以在记忆环节,要格外重视。(5)开阔视野:要博采众长,平时多看相关的报刊杂志,及时学习新准则、新方法,这样考试时遇到新知识点就不慌了。(6)温故而知新:在完成一个章节学习内容后,先趁热打铁,对该章内容融会贯通,再将第一章至该章的内容贯穿起来过一遍,然后才开始学习新的章节。

四、应试技巧

掌握一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应试经验和技巧,可以在考试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一)考前准备要充分

无纸化考试考生不仅需携带身份证和准考证,还需带上钢笔(或签字笔),以便演算。(二)答题方法与技巧

不论什么考试,有一些答题方法和技巧都是值得了解并合理应用的。(1)先易后难地做题

在无纸化系统下载试题之后,正式答题之前,一般有一段时间间隙。考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浏览一遍试题,全面了解一下题量以及试题难度分布等,然后大致计划一下答题时间,即第一遍做题用多少时间,第二遍用多少时间,最后留多少时间来检查等。

一般来说,对一套试题,应采用“先易后难”的做题总原则,将考试过程分成做简单题、攻克难题、检查等三个步骤来进行。

当阅读一道题时,如果不能第一时间看出该题的做法,或者该题的做法非常麻烦,需要的步骤多、时间长,就可以先不做该题,对该题做一下标记即跳过。在无纸化考试系统中,提供了标识功能供考生使用,用鼠标单击一下相应按钮,然后继续做下一题即可。

第一遍剩下的题目往往需要考生进行仔细分析和思考,甚至有的题目还需要比较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出答案。如果在做题过程中陷于某道题的时间较长,无法进行下去,千万注意及时暂时放弃该题,不要在一道题上花掉过多时间。在做难题过程中,还是应注意对没有完成或暂时无法解决的题目做标识,否则后面自己就不知道还有哪些题目没有完成了。

在考试最后,尽量安排时间对试题进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还存在拿不准的题。最好不要改变答案,因为往往第一感觉的正确性更大。(2)看清题目,领会题目的考查意图

答题时,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再寻求最佳答案。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如果看到一个自己觉得是正确的备选答案就立下决断,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很可能会丢掉不该丢掉的分。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选项都可能具有吸引力,然而,事实上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因此,建议考生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项,然后再进行选择。

例如: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是根据(   )来确定的。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收入-费用=利润

C.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D.平行登记规则

乍一看,本题中所提供的选项均是正确的,可这是一道单选项,不可能都对,所以,此时就要看清题目要求,重新判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确定的,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对于一些综合题和计算题,更要字斟句酌,充分理解、领会题目的考查意图,不要盲目解题。(3)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复习准备得再充分,也可能有自己不会做的题目。碰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要惊慌失措,题目的难度对所有考生都是一样的,自己不会做。别人也同样可能不会做。

实在无法确定答案的题目,先看清题目的评分要求,如未注明做错要倒扣分数,一定要猜测一个答案。对于简答题或计算题,把自己能够想到的、与该题目相关的语句或公式答上,或许可以得到要点分或步骤分。(三)各题型答题技巧

各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型有所不同,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有效提高考试的通过率,甚至考出高分。(1)单项选择题(单选题)。

顾名思义,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相对于其他题型,单选题是最简单的。能否在单选题中拿到尽可能高的分数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

解答单项选择题时,以下技巧可供参考。

①运用排除法。

如果解题时不能一眼看出正确答案。应首先排除明显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题目与正确答案几乎都直接摘抄自指定教材或法规,其余的备选项需要命题者自己设计。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所出的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可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选对答案的概率。

例如: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费用的是(  )。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

C.销售费用

D.制造费用

显然,在本题中,答案A、B、C均属于期间费用,如果其中一个对,那么另外两个均对。但这是一道单项选择题,不可能都对,于是A、B、C可以排除(正确答案:D)。

②运用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直接将各备选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

例如:企业以银行存款偿还债务,表现为(  )。

A.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B.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C.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

D.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

本题的关键词是“以银行存款偿还债务”,备选答案中对于该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只包括资产和负债。试题的基本项说明“以银行存款偿还债务”,这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动,由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知,这两个会计科目肯定是发生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的情况,故答案应是C或D。银行存款属于企业的资产,用银行存款偿还债务,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资产减少,现在再来对比选项C、D,很显然正确答案为D。

③运用猜测法。

如果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想尽方法都不能得出确定的答案,那也一定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答案。不选答案肯定不能得分,选了答案就有可能得分。在猜测之前,尽量先排除掉干扰答案。一般来说,排除的项目越多,猜测出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2)多项选择题(多选题)。

多项选择题每道题所涉及的考点较多,但在答题技巧方面与单项选择题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①多项选择题分值较高,每小题2分。但其评分标准是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因此需运用掌握的知识推敲每一个答案,慎重选择。②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因此在运用排除法时只要能够准确地排除掉两个选项,剩余两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3)判断题。

对该类题型,需要准确地判断出题目的对错。做题时,尽量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对每个题作出判断。

解答判断题,除了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直接判断以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技巧,提高得分概率。

①分清绝对和相对概念。

判断题通常不是以问句出现,而是以陈述句出现,要求考生判断一条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判断题中常常会有绝对概念或相对概念的词,表示绝对概念的词有“总是”、“决不”等,表示相对概念的词有“通常”、“一般来说”、“多数情况下”等。了解这一点,将为考生确定正确答案提供帮助。

判断题中含有绝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错误的,如“只要企业拥有某项财产物资的所有权就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统计表明,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对”的可能性小于“错”的可能性。当你对含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没有把握作出判断时,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找不出任何理由,“错”就是最佳的选择答案。

判断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正确的。如“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会计核算可以不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会计主体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一个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或多个会计主体”等都属于相对概念。

②只要题目有一处错误,该题就可判断为错误的。

例如下面这道题: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动态报表。通过它可以了解企业资产的构成、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和企业资金的来源构成。

本题包含两个问题:资产负债表是否属于动态报表;题目中表述的资产负债表的意义是否正确。如果这两个问题中有一个是错的,那么整个命题就是错的。本题答案应该是“×”,错就错在第一个问题。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静态报表。

③运用大概率事件。

解答判断题是指出其正确还是错误,因此即使自己对题目完全没有把握,也有50%的概率猜对答案。

统计表明,在一份标准化的试卷中,判断题正确答案为“×”的概率占60%~80%,也就是说,一份有判断题的试卷,如果已经将其中的六七道题判断为“×”,则余下的没有十分把握的题就可以考虑判断为“√”:反之,如果在前面已做的题中已经有6道题判断为“√”,余下的题目就要着重考虑判断为“×”。

这就是“运用大概率事件”的方法,但是运用该方法首先得对该题目有个大概的判断,如果完全没有把握,在试题要倒扣分的前提下,倒不如不作任何判断。

④酌情猜测。

这种方法只能运用在判断错误不倒扣分数的地区。在这个前提下,哪怕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题目,也一定要猜测一个答案,毕竟答对的概率是50%。(4)分析题。

分析题包括会计分录题、业务核算题、计算分析题、计算与实务题、业务综合题、计算题、试算平衡题以及综合题等题型。这些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涉及的概念、计算公式较多。

这类题型的分数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分量一般都较大(约为20%~40%),所以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如果本类题得分不多,要想通过考试就很困难。当然,在“会计基础”这门课中,可作为计算与分析题的范围较窄,易于把握,只要在考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得分并不困难。

解答计算与分析题时,掌握以下几个方法。可以避免丢掉不必要丢掉的分数,争取更多的得分。

①详细阅读试题。对于分析题,一般来说,建议对题目要求至少阅读两遍。一方面,这样可以准确理解题意,不至于忙中出错;另一方面,还可能从中获取解题信息。

例如:君明企业2014年1月1日借入一笔期限为6个月的款项,借款本金为1000000元,季度利率为9%,利息按季度计提,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要求:编制取得借款、计提利息、偿还利息的会计分类。

解题过程:首先通读一遍试题,得知本题需要编制取得借款、计提利息、偿还借款的3个会计分录。编制会计分录时必然会确定相应的金额,其中取得借款的金额题目中已经给出,但企业按季应计提的利息金额并没有明确给出,需要考生自己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根据题意,企业按季计提的利息应为1000000×9%=90000(元)

确定解答本题的关键金额后,可根据所学知识编制会计分录了,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2014年1月1目,取得借款

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短期借款   1000000

2014年3月1日,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90000

贷:应付利息  90000

2014年还本付息

借:短期借款   1000000

应付利息   90000

财务费用   90000

贷:银行存款   1180000

②题目要求算什么就算什么。

解答分析题时,要弄清题目要求计算的是什么,与本题要求无关的问题不用去计算。计算多了,难免出错。

第二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视频讲解]

考情概览

一、考查力度

本章内容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是整个试卷分值的三分之一左右,是考试的绝对重点。考察深度不大,只要知道基本的法律规定就可以做对题目,但是考察内容比较细致。

二、考查形式

各地题型不完全一样,总共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五种题型。

三、考察重点《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制度的具体规定。

四、应对策略

反复研究历年考题,揣摩命题人思路;细读教材,寻找命题点,模拟命题式学习。

五、本章结构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第二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第三节 会计核算

第四节 会计监督

第五节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六节 法律责任

第七节 案例分析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有关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会计法律制度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关系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会计法律制度,调整和规范各种会计关系。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自1985年5月1日起施行。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再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进行了修订,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二、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内容

会计法规体系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或其他授权机构制定的,用来规范会计核算实务、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主体和相关会计人员职责,以便及时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会计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即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地方性会计法规。其基本构成如下:(一)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规范。我国现行的会计法律是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它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1.《会计法》的立法宗旨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会计法》主要规定了会计工作的基本目的、会计管理权限、会计责任主体、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的职责权限,并对会计法律责任作出了详细规定。(二)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它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如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例题】2000年6月21日,(  )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A.国务院

B.财政部

C.财政部与国务院其他行政部门联合

D.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答案】A

1.《总会计师条例》是对《会计法》中有关规定的细化和补充,共分五章二十三条,主要规定了单位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任免、奖惩等。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共分六章四十六条,主要规定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编制和对外提供的要求、法律责任等。(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会计规章是根据《立法法》规定的程序,由财政部制定,并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度办法,如以财政部第26号令签发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以财政部第33号部长令签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以第33号令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主导,它分为十一章五十条,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要素准则等方面的内容。它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会计核算的主要方面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为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基本框架。

2.会计规范性文件是指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即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发布的制度办法,如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38项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1)《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的要求,就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及其程序作出具体规定。(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企业会计准则的补充。它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进行细化,以解决实务操作问题,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3)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发布了统一的、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不同经济成份的《企业会计制度》。它适用于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和金融保险企业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所有企业。(4)财政部于2001年1月27日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各类金融企业,包括银行(含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5)财政部于2004年6月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6)《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的会计基础工作。它是财政部于1996年6月17日发布并开始实施的。【例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属于(  )。

A.会计法律  

B.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C.会计行政法规  

D.地方性会计法规【答案】B【解析】《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并发布的,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四)地方性会计法规

地方性会计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区情况制定、发布的会计规范性文件。根据规定,实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允许范围内制定的会计规范性文件,也应当属于地方性会计法规。如《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和《浙江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等。【例题】我国会计法律体系按其效力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地方性会计法规

B.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地方性会计法规

C.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地方性会计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D.会计法律、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行政法规、地方性会计法规【答案】B【解析】我国会计法律体系按其效力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地方性会计法规。

第二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划分会计管理工作职责权限关系的制度,包括会计工作管理组织形式、管理权限划分、管理机构设置等内容。我国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主要包括明确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明确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明确会计人员的管理和明确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等内容。

一、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

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指代表国家对会计工作行使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体现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例题】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部门是(   )。

A.中国会计学会  

B.国务院财政部门

C.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D.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答案】B【解析】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划和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

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并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可以依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制度、准则、办法等。

三、会计人员的管理

在有关的会计法规中,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必须具有符合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工作经历。(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例题】《会计法》中所指的会计主管人员与(  )同义。

A.主管会计  

B.会计主管

C.主办会计  

D.会计机构负责人【答案】D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