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用麦肯锡公司的超一流工作术,解决初入职场的种种难题,迅速变身为靠谱的职场精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20:15:02

点击下载

作者:大岛祥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用麦肯锡公司的超一流工作术,解决初入职场的种种难题,迅速变身为靠谱的职场精英!)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用麦肯锡公司的超一流工作术,解决初入职场的种种难题,迅速变身为靠谱的职场精英!)试读:

前言

开头我想讲一下个人的事情。我本人并不是热衷于“逻辑思考”的人。相对来说,我更属于重视“直觉”和“好状态”那种以个人感受为重的类型。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要在麦肯锡这种公认的“逻辑思维”权威场所进行学习,之后又为什么当了咨询顾问,从事高管教练这种跟“逻辑思考”密不可分的工作呢?

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想来应该是在麦肯锡体验的“逻辑思考”非常有创造力的缘故吧。那种要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答案”和“独特见解”的姿态,给人感觉就像周围弥漫着创造性空气一般。

如同“零基思考”这种象征性的词汇一样,“逻辑思考”就是在保留过去的经验和见识的同时,保持单纯而不被束缚的心态,认为“这个不错”就用它来吸引大家,做有价值的输出,这是“理所应当”的。我认为“逻辑思考”的目的,就是打造只有那个人才能做到的创新思维和工作。刚进入社会时,正因为我被灌输了这条基本思想,才会觉得像我这样感性的人也可以具备“逻辑思维”。

将“逻辑思维”作为武器,可以让自己的思路清晰,产生创造性思维,也会让更多人认为“这个不错”,赞同你的想法。

大家怎么认为呢?应该会有很多人觉得“逻辑思维”听起来只是一个框架而已,还特别晦涩难懂,很难入手。也有人觉得“逻辑思维”

是让困难的内容“听起来条理分明”。有的人说的话虽然很正确,但却无法让人认同。没有人想跟这样的人交流吧。本书中所述的内容不会让你出现这种问题,我们提供的是能够提高大家魅力和价值的思考术和行动指南。

真正的“逻辑思考”,是提出方案和行动,让对方产生兴趣:“这个不错!是怎么做到的?”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逻辑思考”的引言部分吧。引言让逻辑思考带来一帆风顺的人生女性喜欢的礼物中的陷阱

三十多岁的 K 姓夫妇都是白领,今年是他们结婚三周年。

丈夫 K 先生在广告公司做营业工作,一直非常忙碌,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家。

快到结婚纪念日了,K 先生在最后一班电车上,用智能手机看着网上的“女性喜爱的礼物排行榜”,其中首饰排在女性喜爱的礼物第一位,他立马想到了自己的妻子。

第二天,K 先生下班后来到了首饰店,为妻子买了一条可爱的项链。(最近都没有一起出去购物,这一定会让她大吃一惊的。)

结婚纪念日当天晚上,K 先生仍然勉强才赶上最后一班电车,想象着妻子喜悦的表情,把作为惊喜的项链盒子给了妻子。

然而——

妻子虽然说了“谢谢”,但跟 K 先生的预想不同,她并没有表露出很高兴的样子。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大家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为对方着想而做的事、说的话,不知为什么并没有被接受。本以为绝不会出错,但却并没达到效果,这让自己非常后悔。

更有甚者还会多想:“她真的明白我的意思吗?”反而让自己陷入不安的情绪……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认为好的事物正确传达给对方,让对方欣然接受呢?

这本书,会针对“明明很正确,但实行起来却并不顺利”的现象进行剖析,让很多事物更加准确地传达给对方,有逻辑性地推论出“正解”。

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如何让自己所想、所说的事情,更容易让对方带着笑容点头说“不错”的表达方式。

回到刚才 K 先生的例子上。

其实在几周前的一天,K 先生比平常稍微早一点回到家时,妻子给他看了一个流行讯息的网站,眼中闪动着光,说:“你看,这个项链好看吗?”

K 先生想起这件事情,就一厢情愿地认为:妻子想要的是项链,如果自己买来当作惊喜送给她,一定可以赢得她的欢心。

首饰排在女性喜爱的礼物排行榜前列→妻子在网上看过项链→结婚纪念日就买项链当作惊喜礼物送给她吧

K 先生一定是经历了这个思维过程,才认为这样会让妻子高兴的。的确,很多女性都喜欢首饰,看到闪闪发光的首饰,眼睛就会放光。K 先生的妻子在网上看到项链,觉得很喜欢,这也是事实。但假如比起项链来,她更在意的是“丈夫的事情”呢?

事实是,最近 K 先生非常忙碌,两个人共处的机会很少,因此妻子希望在结婚纪念日当天跟丈夫好好说说话,项链的话题也许只是她想展开对话的引子而已。两个人每天都很忙,因此那天看到 K 先生比平时早回家,两个人有说话的时间,她就高兴了起来。结婚纪念日当天,妻子也很期待丈夫能早一点回家……但是当天 K 先生比平时回家的时间还要晚了一些,如果以上假设都是事实,那么“把女性喜爱的礼物排行榜第一位的首饰作为惊喜送给她时,妻子会很高兴”这个推论就不再成立了。

那么,K 先生面临这种情况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呢?批判性思考,逻辑性展开

妻子在结婚纪念日当天收到项链作为礼物,自然是会“高兴”的,从让妻子高兴的角度来看,这个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妻子在结婚纪念日期望得到的是两个人一起说话的时间,那比起项链来,更合适的答案就会变成 K 先生说“一直以来都很感谢你,我现在过得非常幸福。我们俩坐下来好好吃顿饭、说说话吧”。

我们往往对越亲近的人,越无法把自己“真正在想的事情”和“想让对方做的让我开心的事情”直接传达给对方。

咦,这书原本是介绍在商界使用的逻辑思维的书,怎么会扯到男女交流的事情上去呢?

可能会有人产生这种疑问,但事实上这种“感觉很正确,但其实却并不如人愿”的现象,在交易现场、与客户的交往和职场中都经常发生,我们往往会认为这是表达方式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在职场和交易过程中的表达方式问题,其实如果看成是“逻辑思考”不足,就会有新的应对手段。“那个人说的话虽然很对,但总是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一直想说的话没有传达到位,非常后悔。”“我明明努力做了,为什么总是不行?”“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明白吗?我说的意思你明白吗?上司总是对我摆出困惑的样子。”“我想让你做的,和你的提案完全不一样,真是不知道为什么,太让我意外了。”

在我们周围,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太常听到了,所以你可能会无意识地认为这些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虽说如此,但我们也都像 K 先生一样,尽量想让对方高兴,想把想法顺利传达出去,想让对方充分理解自己,没有人期望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顺利”的事情发生呢?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K 先生的思考和行动吧。“首饰排在女性喜欢的礼物排行榜前列”【前提条件】“妻子在网上看过项链”【调研观察】“把项链当作惊喜送给她作结婚纪念日礼物吧”【结论行动】

乍看上去仿佛都是按照逻辑思考展开的。但是“首饰排在女性喜欢的礼物排行榜前列”这个【前提条件】,真的适合 K 先生的妻子吗?

K 先生最开始在网上看到的“女性喜爱的礼物排行榜”,实际上可能是以独身女性为对象的。

如果调查是以已婚女士为对象,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比如,比起物质的礼物,更希望对方说出“自己的存在给对方带来了幸福”这样的话语,更希望听到确认“自己受到重视”的话。

但像这种“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感情”,几乎是不会在日常生活中表露出来的。说得更夸张一点,当事者本人也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把表面的情况与眼前的信息作为“前提”,没有看透真正的情况,不进行“深层洞察”就得出结论和行动,就会发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悲剧”。

我们平时基本上都可以在经过逻辑思考后做出行动,再稍微加上一点“深度”,就可以在很多场合下得出最合适的“正解”了。

这个逻辑思考的方法正是我想传授给大家的。

这本书是为应对商务人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而设的逻辑思考术,在这本书中我把在麦肯锡学到的精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轻松掌握。

究竟“逻辑思考”是指什么样的思考呢?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吧。

这里所说的逻辑思考是指批判性思考(通过深刻洞察来得出自己的想法)和逻辑性展开(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逻辑思考的基本要点,就只是这两点。

逻辑思考的本质看上去很简单,其中却蕴含着非常重要的观点。比如批判性思考(通过深刻洞察来得出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是否有“批判性思考”,决定了别人是否会说“这个不错”,是恍然大悟还是一头雾水。

从深刻的洞察得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最接近逻辑思考的本质。

逻辑思考不是只套用“公式”一类的东西就可以形式化的。

如果社会上所谓的“逻辑思考”是指先想到一个答案,然后再对这个答案进行逻辑验证,看这个答案中有没有矛盾和错误,那么麦肯锡的“逻辑思考”,则通常就会用零基思考和假设思考,在当下场合创造性地打造正中靶心的“新答案”。

思考过程中每个人的“感觉”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非常有趣,麦肯锡将这种由“引人注意的思考”创造出新价值的情况称为“性感”。这本书就把这种既性感又容易让人理解的“批判性+逻辑性”(深刻又便于理解)的思考称为“逻辑思考”。

随着阅读的深入,大家就都能掌握如何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运用逻辑思考的“可行·不可行”,来左右我们自己的选择。

不夸张地说,这种积累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期望的东西”。

马上来学习“麦肯锡逻辑思考术”吧,让深刻的洞察力为你带来一帆风顺的人生。第1章逻辑思考并不难!逻辑思考的入门课1.1没有香气的咖啡豆是不会吸引人的

最初的灵光一闪可能让你感觉很妙,但结局却不尽如人意,看来只依靠直觉还是不行。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后悔经历呢?我反正有过。有时也谈不上后悔,只是觉得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每到这种时候,都会对自己浅薄的思想进行反省。

但是,依靠“灵光一闪”和“直觉”的行动,真的是错误的吗?在商业世界中“灵光一闪”和“直觉”产生的想法真的很难实现吗?

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这样说过:“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掩盖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追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

对在电子商务世界被视为“神”的乔布斯来说,创造性工作的原点正是“灵光一闪”和“直觉”。这些“非逻辑”的感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按史蒂夫·乔布斯的话来说,“灵光一闪”和“直觉”在商业社会中不应被抛弃,恰恰相反,它们是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将“灵光一闪”和“直觉”灵活转化为自己的武器,并让周围人都认可。

不过我们不能只将“灵光一闪”和“直觉”原封不动地表达出来,而要稍微“深入”探究一下,这才是关键所在。请牢记,这个思考过程是“逻辑思考”的基本要点。“好的直觉”就好像生咖啡豆一样。喜欢喝咖啡的人,或者在咖啡店打过工的人可能知道,烘焙前的咖啡“生豆”跟一般人印象中的咖啡豆不同,是没有香味,也没有颜色的。

生豆颜色发白,几乎没有味道(部分种类带有一点果实的甜味),平时不喝咖啡的人看到它们可能会问:“这是什么?”

这样的“生豆”经过烘焙,会散发出咖啡独有的浓郁香气,然后才会让人明白:“啊,这原来是咖啡啊。”同理,把“好的直觉”原样传达给对方,是无法表达它的真正价值的。

我们自己可以理解“好直觉”的价值。但原封不动地传达给对方,就好像给他们生咖啡豆一样。接到生豆后,对方恐怕会露出困惑的表情,甚至可能不会收下它。

因此,要让对方接受这来之不易的“好直觉”,就必须要经过烘焙这一步骤,也就是“逻辑思考”。“逻辑思考”相当于对思考进行烘焙,说起来其实不难。我们并不是什么学者,无论在商业领域还是私人领域,都需要把自己的想法更清晰明确地传达给对方,得到对方“这主意不错”的称赞。这并不用写几百篇论文才能做到,也不需要花太长时间。

麦肯锡的“真正的逻辑思考”是“批判性思考(通过深刻洞察得出自己的想法),逻辑性展开(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至于具体的思考过程,通过接下来的 3 个步骤,人人都能掌握。

Step1 亲自确认前提条件(这是真的吗?)

Step2 深入查证(……所以会这样)

Step3 持有属于自己的意见(这个不错)图 1 逻辑思考的“思考过程”

在这里我们再一次回顾本书的引言部分出现的 K 先生的事例。

K 先生在结婚纪念日为了让妻子高兴,从“首饰排在女性喜爱的礼物排行榜前列”这一【前提条件】出发,将项链当作惊喜送给妻子,却得到了一个并不如人意的结果。

如果当时运用“逻辑思考”,将 step1—3 的流程进行一遍的话,可能从【前提条件】“首饰排在女性喜爱的礼物排行榜前列”就能发现不妥之处。

如果深入查证的话就会发现“一般来说,女性收到首饰做礼物的话的确会很开心,但不能把已婚女性和单身女性混为一谈”,然后,可能就会想到用“项链+感谢日常的话语”来当作礼物。1.2“逻辑思考”究竟有什么用?

我们平时说起“逻辑思考”,总感觉像在讲大道理,而且十分麻烦,但商务中“工作能力强”的人,一定都具备良好的“逻辑思考”能力。

具备真正逻辑思考能力的人并不会让对方觉得无聊或烦闷,他们会充满魅力地让对方轻松领会自己的意图。这种人会得到很多赞同,工作起来自然也会“顺风顺水”。换言之,逻辑思考就是为了将人们变成自己的伙伴,为了得到很多赞同而进行的重要思考技术。这在任何场合都是很重要的。

说得再夸张一些,擅长“逻辑思考”的人,能够把自己的想法简洁地传达给他人,让对方开心,所以才会成为“擅长沟通”的人。

因此,逻辑思考究竟有什么用?它可以让交流更加顺畅地进行,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能有人已经注意到了,事实上这种“通过逻辑思考,让交流更加顺畅,让人际关系更和谐”的思考方式本身也是一种“逻辑思考”。

首先是建立“逻辑思考究竟有什么用”这个【问题】。

其次将“逻辑思考是让人更简洁明了表达想法的手段”作为【前提条件】。

接下来的【调研观察】部分是“能把想法简洁明了地传给他人,对沟通交流来说很有必要”。

最后的【结论】是“掌握逻辑思考,可以提高交流能力”。

这种方法在逻辑思考的世界里被叫作“演绎法”,但在此只要把“演绎法”这个名词暂时放在脑中一角就可以了。今后我们在第三章中会进一步详细说明。即使忘记了这个名词也没关系,继续向前看吧。

刚才已重复多次,本书不是以学会“逻辑思考”这门学问为目的,而是要学习如何在商界乃至整个人生中都将“自己认为好的、正确的事物”传达给对方,让对方觉得“这个不错哦”,这才是目的。

正因为如此,不要死记硬背逻辑思考的一个个方法,而是要以本书为契机,重视“实践应用”。说得极端一点,即使完全不记得方法论的名字和思考等框架的种类,只要在各种情况下都自然地运用逻辑思考,就会为人生带来更多好的可能。1.3逻辑思考和天生的好头脑没有关系?

那个人的脑子转得好快,好羡慕。我也想天生就有那样的好头脑……

我们常常不知不觉就会把别人的聪明当成与生俱来的素质。逻辑思考这件事也一样,往往会觉得只有头脑转得快的人和有理科头脑的人才做得来。

但是,原本“聪明”就没有明确的定义,脑筋转得快和聪明,这些模糊的词汇与“逻辑思考”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说得过分些,最近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很多都把“地头力”作为条件之一,“地头力”跟“逻辑思考”其实是有一定关系的。

有时会听到“他的地头力很不错”这种评价,“地头力”其实也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总归是“跟智力测验等测定的聪明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聪明”,这种不是通过学习培养出来的“聪明”,就被称为“地头力”。

实际上,进入麦肯锡学习的人也有很多有这种“只靠学习无法掌握”的“地头力”。回想起来,这种感觉其实就是“逻辑思考”的感觉。

此外,麦肯锡招聘考试中有考察逻辑思考的考试,也有考察创造性的怪异考试。比如让人看一个“◯”的图案,然后需要在几十秒内把联想到的所有事物都写出来。轮胎、甜甜圈的洞、从上往下看的气球……如此这般一一列出,这些都不是靠逻辑思考可以得出的结果。

经过了这样的考试,让我感到“逻辑思考自不必说,创造性思考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为了让大家对◯这个图形产生兴趣,就要对它进行说明。在数学的世界中◯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平面曲线”,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听到这里,人们可能并不会对◯这个图形的魅力产生兴趣。

一个人对对方的话产生同感,感到有魅力,并不只是因为它“逻辑上正确”。实际上在麦肯锡中,工作时不能只用知识来表达,而是要用“这个难道不是这样吗”,这种有独立创造性的性感,进行让人恍然大悟的分析。对咨询顾问来说,充满魅力的表达交流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怎样对创造性的想法进行逻辑性展开。这与通过学习掌握的知识不同,更需要注重创造性。

运用逻辑思考为创造性思维提供助力,这就是麦肯锡的思考方法。逻辑思考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掌握的。

社会上有些人会学习,而且地头力很强。这样的人在跟自己学习有关的事情上也摄取了创造性的“逻辑思考”要素。他们会下功夫编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陷入危机时也会从中平安逃出,还会给周围的人传播学习的要点。

也就是说,不仅要学会后照做,还要在各种情况中活用,让周围人都理解自己,用充满魅力的交流方式表达,这种人才能成为会使用创造性逻辑思考的地头力强大的人。

要记得当时是用什么方法成功的,积累各种经验之后磨炼“逻辑思考”的能力,让“地头力”不断得到锻炼。

企业需要地头力强的人,也就是需要基本能力之外的其他能力,比如意外和困境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行动的能力,以及吸引周边人的有魅力的交流能力。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那种聪明,跟代表“地头力”的那种创造性思维和交流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通过学习得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却缺乏创造性思维和交流能力的人,在大家周围想必也有很多吧。

即使你一直觉得自己不聪明(很简单的东西都没有学会),也依然可以从现在开始学到“创造性思维和行动”以及“交流能力”。1.4越会工作的人,越重视对人的“逻辑思考”“逻辑思考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向对方表达想法的技术”,这种理论,将思考彻底做到了最适化,即把思考变成了最简单易懂的形式。这一点想来也是理所应当的,但不知为什么,有很多东西一直都被忽略了。

所谓“逻辑思考”,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理科性质工作和咨询工作中被运用得多一些。因此,你可能会觉得“逻辑思考”在提案或演讲的准备阶段比较重要,但实际上在商务场合,无论是多么新颖的创意或提案,也必须让对方充分了解认可,并产生兴趣才行,否则想法就完全没有意义。“提案本身倒还有趣,但有些脱离实际”,如果被这么评价,不免有些遗憾。

就算自己对提案内容再有自信,执行计划再正确,如果不被对方接纳,无法消除对方的不安和担忧的话,工作也是无法展开下去的。

工作做得好的人,为了避免如上情况出现,会一直通过“逻辑思考”深化自己的思维,让自己的“好直觉”被对方理解接受。

Step1 自己认真确认前提(是真的吗?)

Step2 深入调查证据(……所以会这样)

Step3 持有属于自己的意见(这个不错哦)

正如前面所说的,要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入这三个阶段后,带着自信进行提案,才不会看到对方奇怪的眼神,而且还能听到“这个不错”的肯定。

在运用“逻辑思考”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这三个步骤基本都是相通的。每个人的说话内容和表现形式自然不一样,但是都同样用到了“逻辑思考”这一引擎。

正因为如此,所以生来的“头脑聪明”或者“会学习”都不重要,无论是谁都可以运用“逻辑思考”这一引擎。

我个人在咨询领域经常解决一些工作的基本问题,所以也明白,如果没有逻辑思考,商务就无法前进哪怕一毫米的距离。

我的上一本书《麦肯锡工作法》中也提到,在解决企业问题的咨询领域中,不分行业和业态,都要让某个组织的文化、风气、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等,获得不同背景的人们的认可。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说得极端一点,你的提案要让一些迄今为止都没做过农业生意的汽车业界人士说“种菜可能也挺有意思的”。所以,逻辑思考作为思考的共通语言是很有必要的,即使只是为了提高商场上基本的交际能力,逻辑思考也是一门“用得着”的技术。1.5目标不是我的价值,而是我们的价值

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有着各种背景的人们,并让他们说“这个不错”。在此就介绍一个逻辑思维起重要作用的例子。

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是一个演讲的舞台。它由美国的一个非营利组织创办,其目的是“向世界传播有价值的观点”。

至今,以杰夫·贝佐斯(亚马逊创始人)、比尔·克林顿(美国前总统)、波诺(摇滚乐队 U2 主唱)等著名人物为首的各个领域的活跃人物,都曾经在这个舞台上演讲。

日本也有网络公开的演讲视频以及 NHK(E 电视)等 TED 节目,相信很多人也有所了解。

这种演讲的特征是,台上的演讲者并不只是把“我的思考、行动”单方面灌输给听众,而是以与听众“共同的事情”为焦点,以“同感”“同理”为目的进行演讲。

当然,基本上内容都是“批判性思考(通过深刻洞察得出自己的想法),逻辑性展开(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但他们的演讲之所以吸引听众,不仅仅是因为演讲的内容很有条理,多数演讲者在舞台上都散发着自己的魅力,他们还会播放一些信息性的图片,例如为了传达丰富神秘的自然环境由于地下资源被开发后无法重生而有破坏性的危险这一信息,与其强调数据,不如让大家看一些震撼人心的当地自然美景图片,更能表现出这个主题的重要性。

在大家“共享”了观看照片的体验后,就会自然产生问题——如此震撼人心的景色,如何在经济开发和自然保护中取得平衡呢?进而成为环保的赞成者。

其实在某些主题中,照片比数据更能抓住人心,这一点也是普遍存在的逻辑现象。

如何打动人心呢?使用创造性思维也是麦肯锡“逻辑思考”的重要元素。1.6真正的逻辑思考,会改变大家的行动

我认识的麦肯锡逻辑思考,是通过独创的性感想法,鼓舞客户和相关人员做出行动,并让他们认为这样“理所应当”。也就是说,单纯为了演讲而进行的逻辑思考没有意义,能够“打动人心,并且让这份变化付诸实践”,这一点很重要。

其中有一种变化就是“行动”。这是指一个人的行动和业务能力,或者在系统中的运作情况。算是狭义的变化。

另一种变化称作“行为”,这个不仅限于人类的行动,对组织和社会等广义范围的概念也适用,就是指能引起很大波动的变化,影响他人行为的变化。

刚才所举的 TED 的例子也是如此,逻辑思考不只是在演讲场合发挥,在有限的人数作为对象的时候使用。麦肯锡逻辑思考不是只在自己一个人能理解的基础上发挥作用,而是可以创造让大家行为改变的价值。实际上,麦肯锡学院的毕业生都被称为“麦肯锡黑手党”,他们活跃在各个领域,其实力的源泉,正是麦肯锡思想中的精髓——逻辑思考。1.7在所谓的商界“逻辑思考”很有必要

当今社会,已经不是那些名牌推出新款,就很容易畅销的时代了。而是要看新产品和服务能带给用户何种价值和体验,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用户的需求,并通过认真的交流来让用户产生理解和共鸣,否则用户是不会掏钱买东西的。

对用户如果不用逻辑思考,只是单方面灌输“这是个好东西”的话,很容易就被认为“真不错啊,但是我要的不是这个”,也就等同于失败。

在企业组织中也一样,要完成一项新工作,如果不取得部门中其他人的赞同,工作就无法推进。不仅如此,无论公司内外,跟完全不认识的人共同推进项目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无须言说也能会意是好的,但如果在一个没有这种伙伴的环境中推进工作的话,是否通过逻辑思考让双方相互理解,就成了决定工作结果的关键。

现在的商务世界中,信息、技术以及方法都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更新,距离现在一年的(有时甚至只是几个月前)的知识和数据可能就已经过时了。

同时,新的课题也不断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种时候,即使有再多过去的数据和方法,也无法解决这些新课题。

重要的不是要掌握多少数据和方法,而是要有创造性、逻辑性地找到“现在眼前发生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全盘观察现在眼前发生的问题

·锁定现状中真正的问题

·找出证据,证明锁定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

·设立解决问题的计划

·开始实际解决问题的行动

为了将这一系列流程顺利完成,不可缺少的引擎就是逻辑思考。如果不进行逻辑思考,只用现场印象和决定来解决问题的话,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来看看下一节中这位男士的有趣例子吧。1.8真正的“决断”魔力是很恐怖的

某个周六的晴朗早晨,男人跟往常一样开着保时捷出发了。在来到一个没预料到的转弯前,他减速、换挡,准备应对前方 200 米的急转弯,踩下了刹车。正在这时,从转弯处冲出来一辆车,好像方向盘失灵似的要冲下悬崖。千钧一发之际又拐了回来,加速进入了反向车道。

这是怎么回事?男人踩下了急刹车。

那辆车以蛇形路线向男人驶来,男人觉得马上要撞上的时候,车向左转,两车擦肩而过。此时,一位漂亮女士从车窗探出头来,以最大的声音叫道:“猪!”

开什么玩笑。男人一下子火了,怒吼回去:“丑八怪!”“到底是谁不会开车啊!”怒吼之后,男人的心情稍微舒畅了些。对那种女人,还是说得过分一些比较恰当。

然后他加大油门,刚一转过弯……就撞上了一群猪。(乔尔·亚瑟·巴克,《规范的魔力》)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人们的想当然和片面思考,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晃晃悠悠从反向车道开来的女人想要告知那个男人前方有猪群,所以才说了“猪”,但男人认为这是在对他进行人身攻击,结果就撞上了猪,没有避开危险。

人的大脑在感觉自己受到攻击时,就会立刻形成“攻击性”机制。接受大脑的占领释放出肾上腺素,血压上升,血糖升高,全身的行动都会进入另一种模式,更容易反击或者避难。

这样的人体结构,是非常有逻辑性的。可以说这是所有生物都具备的,是延长生命的原始逻辑引擎。但是如果只靠原始逻辑的引擎可能也会失败,刚才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瞬间发怒这一感情是自然产生的,这没有办法。在此之上,也就是进一步思考“真相究竟如何”,就可以防止因为错误的钻牛角尖和认死理导致的失败。

无论什么时候,眼前发生的都不一定是全部的真相,背后一定有其背景。留心思考这方面也能够培养“逻辑思考”。1.9世上所有事都可以用逻辑切入

逻辑思考可以说是一副“明察秋毫的眼镜”,让我们以批判性的角度对世间事物进行理解。

现在这个时代,只需要戴上谷歌眼镜等工具出门走一走,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得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但学会逻辑思考,就可以在“不费一文”的情况下,了解世间各种现象的本质。

来看一下某个商场接到的投诉意见吧。

·咖啡店人太多,等不到座位

·卫生间数量太少

·自动贩卖机的热饮都卖光了

·室内的门把手很凉,还容易起静电,心情差!

·希望饭店里能有盖在膝盖上的毯子

一眼看去,都是些单独问题的投诉,如果把所有问题都一一处理的话看起来会很麻烦。增加卫生间的个数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如果你是解决投诉的负责人,会怎么做呢?

可以先从最容易解决的开始,也可以从成本最低的方案开始,或者先花时间解决那些最严重的问题,方法看似有很多。

但是如果运营商场的上层领导说“能不能同时解决所有的投诉”呢?

你可能会想,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真的不可能吗?让我们想一下逻辑思考的基本步骤——批判性思考(通过深刻洞察得出自己的想法),逻辑性展开(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

不要一个个单独思考,而是找到这些投诉的背景“有什么共同点”,略微深入地思考一下吧。

咖啡店人太多,等不到座位——除了喝东西和聊天的人,还有很多人会去咖啡店,这是为什么呢?

卫生间数量太少——去商场的人数没有变化,但为什么上卫生间的人变多了?

自动贩卖机的热饮都卖光了——商场里应当是冷饮卖得更快,为什么热饮反而卖得更多?

室内的门把手很凉,还容易起静电,心情差!——这真的是心情变差的原因吗?

希望饭店里能有盖在膝盖上的毯子——为什么不只在露天饭店,其他室内饭店里也会收到这种要求?

如上,不要只是原样接收投诉,而是要寻找其背景,发觉各个投诉中隐藏的共通要素。

热饮卖光,很多人需要毯子,门把手冷和静电引起的不愉快,这些难道都是商场内“太冷”的缘故吗?

这样看来,原本毫无关系的卫生间方面的投诉,也是因为商场里很冷,大家都去咖啡馆和自动贩卖机买热饮,然后就会有更多人想去上厕所吧。

我们都知道人体约 60%都是水分构成,这些水分用于代谢摄取的营养,以及产生汗液、尿液和呼吸中的水分,这些水分所构成的平衡,是极其符合逻辑的结构。

夏天人会出更多的汗,即使摄取很多水也不一定有尿意,但冬天寒冷,出汗原本就少,体内水分过多,同时寒冷还让人的交感神经更加活跃,就会出现“频繁去卫生间”的现象。

考虑这些相关关系,便会得出假设结论,即这一系列的投诉后隐藏的问题是“商场内空调温度太低了”,从这个推测可以用“将商场内空调温度提高一些,让顾客更加舒适”,从而可以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

用逻辑思考分析这一系列的问题……

·现在,俯视眼前发生的事情

热饮更受欢迎、卫生间拥挤等情况,可以得出什么呢?

·在这些情况中确定问题

从个别现象的相关关系中,思考出问题的根本在于“寒冷”。

·找到证据,确认问题“究竟真正是问题”

验证“寒冷“到底是否引发了上述个别现象。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提高室内空调的温度,可以一口气解决所有问题吗?

·为了实际解决问题而开始行动

考虑到环保和成本,将空调调整到最合适的温度,保证不再发生投诉。

像这样,将每天在我们周围发生的各种现象,使用逻辑思考进行分析洞察,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10带着“零基思考”的意识去生活

有人认为,所有人通过逻辑思考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这话一半正确,却也有一半是不妥当的。

的确,运用逻辑思考的话,从相同的【前提条件】和【调研观察】可以得出大体相同的【结论】 。

夏天的骤雨很多【前提条件】

天空突然变暗,湿气变重,开始刮风【调研观察】

快要下雨了,该收衣服了【结论行动】

如此,对待各种普遍现象和问题,在跟其他人的思考和行动没有太大区别的情况下,大家都可以进行相同的逻辑思考,这并没有问题。但是在有竞争关系的情况下,跟对方做同样的课题,就必须得出“不同的结果”。不仅要用逻辑思考,还需要加上创造性思维。

麦肯锡课程中将这种课题称作 issue,在这种气氛中,是不能轻松说出“我也这么想”的。面对课题你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立场和位置,这也被叫作“找到位置”。

从结果来说,即使跟他人意见相同,也需要考虑“为什么会这样”,运用只属于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推论和验证。

这时,往往过去自己的“思维框架”和“成功体验”会起干扰作用。使用自己一直以来的惯性思考或用过的好方法是一种思考的“节约”,其本身倒也不无道理可言。

但是如果竞争对手也用同样的思考,做出同样的输出表达又会如何呢?横向比较的“结果”如果相同的话,即使自己过去成功的体验有所加分,作为结果来说也不会带来任何价值。

为了不陷入逻辑思考所带来的这一圈套,从过去自己的“思维框架”和“成功体验”中跳出来是很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玻璃的假面》这部少女漫画吧。这部漫画被称为“大河漫画”,连载时间超过 30 年,讲述的是一位将自己的全部投入到演剧事业的少女北岛玛雅,经过了种种试炼,挑战各种不同角色的故事。

女主角跟其他人相比,所处的环境可以说非常艰苦,但她凭着自己聪明的头脑和天生的演技,开辟了自己的道路。

在一次演员选拔中,她是这样表现自己的。在“请表演笑”这一课题中,其他竞争对手都把心思用在发出各种不同笑声上,以表现自己的演技,而只有北岛玛雅一个人,没有出声,而只是嘴角微微上扬,来表现“笑的表情”。

参加选拔的人们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惊叹“这小姑娘居然这么做”。评审员们也对她的表现颇为困惑,但优秀女演员月影女士,却捕捉到了她的才华。北岛玛雅用“笑”这一行为,体现了她与其他参加者不同的视角。

对“请表演笑”这一课题,几乎所有的参加者都以“发出笑声”为“前提条件”而进行了表演。也就是说,她们对于“笑=发出声来觉得有趣的动作”这一前提条件,只是自动反应后的结论。在之前的选拔中,一定也经历了“笑=笑出声来”的情况。

而北岛玛雅没有局限于这种思维的框架和成功体验,而是进行零基思考,创造出了“符合现场的笑容的演技”。

笑也包含不出声的笑,笑容是有很多种的【前提条件】

竞争对手们都只会出声地笑【调研观察】

可以只用表情而不出声地笑【结论行动】

像这样,经常进行零基思考,意识到“只有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而行动的话,就能免于陷入人云亦云的圈套,进行创造性的逻辑思考。1.11为什么只靠“逻辑性”是不行的

这本书为什么要推崇真正的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通过深刻洞察得出自己的想法)加逻辑性展开(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呢?

答案就是如果只凭“逻辑性”就会发生“虽然很正确,但进行得不顺利”的现象。在工作中也会产生“虽然我感觉说得很对,但别人就是不理解”,这种像箭无法射中靶心一样,无法打动人心的情况。这就是缺乏批判性思考(深刻洞察)的缘故。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无论逻辑上多么正确,都不是最理想的选择。

例如在商务场合,“用户的投诉越少越好”这种想法从逻辑上讲是完全正确的。用户的投诉多,说明产品和服务的问题很多,会影响到企业的评价和利益。

但是“用户的投诉越少越好”,实际上也是要分很多情况来看的。

比如有测试性质的商务和 IT 界中,beta 版(正式版发布前的评测版)产品和服务,希望得到用户更多的投诉和意见,而且越具体越好,以便自己创造对用户更好的环境。

单纯想来,“用户的投诉越少越好”是一种“逻辑正确”的思考方式,但这通常不是最好的前提条件。

用户投诉变少,代表顾客满意度高,能够生产出完美的产品和服务,但为了实现这一点,就会忽略“从顾客那里收到投诉”这方面的思维。

企业为了获得良好的评价并提高营业额,会觉得“用户的投诉越少越好”,但是如果批判性地想一想,就会产生向用户提供 beta 版产品的想法。

批判性思考,不仅可以让你的想法逻辑上正确,同时还可以让它打动人心。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在关键时刻灵机一动,恰当地表达自己,打动对方的心灵呢?

接下来就进入第二章,开始学习要达成上述目的必备的“批判性思考”方法。第2章批判性思考深入思考的核心2.1从“想当然”中脱离

从思考的角度来看,世间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就是“想得浅的人”和“想得深的人”。平时不怎么思考,而且意识不到自己不再思考的人就会成为“想得浅的人”。自己觉得“想要思考”,但却经常想不明白的人,应该也算是想得浅的人。当然,一开始就想得很深刻的人是很少的,我本人也并不是这种人。

对思考这件事没什么自信的人只要认识到“逻辑思考”的必要性,自然就会想得越来越深入,所以没有太大关系。

想得浅的人,总是会觉得“这种事见怪不怪”“以前一直是这样的”,从而不作任何思考,很容易就因为“大家都这么说”或“八成的人都赞成”,就随波逐流了。

这样可能会比较轻松,但是想得浅,就只会“被人推着走”,而不会推动别人。

如果想让事业或者人生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而且这个方向还要尽量获得更多人赞同的话,就必须要从思考的深度,即“批判性思考(深刻的洞察)”开始进行。

说得严苛一点,我们其实是倾向于往轻松的方向发展的。“批判性思考”这个词字面意思就是“怀疑”“批判”,要让自己进行较为艰难的思考,因此对个人意志还是有一些要求。“怀疑”“批判”这种词听起来总感觉会惹人厌烦,但其实并不会。这种思考方式反而会让周围人都觉得清晰明了,认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刚开始进行这种思考时可能会感到困难,但是只要学会这种思考方式,你就不会被繁杂的信息所迷惑,还可以让周边人都认同你的想法,这会让你比以前更加快乐。

Step1 自己确认前提(是真的吗)

逻辑思考的步骤,首先是自己有“灵感”或“直觉”,觉得“这就是问题所在”或者“这样做就可以了”,然后针对这些想法对自己提出疑问:“这是真的吗?所以呢?”

逻辑思考中经常用到的用语是:所以呢(so what)。有时候我们觉得某个主题很好,提出这个方案后对方会很高兴,然后就开始激情澎湃,但如果主题设定本身就有问题,或者是对方不需要的东西的话,那就糟糕了。

如果第一个纽扣扣错了,最后就必须把所有的纽扣都重新扣一遍,而批判性思考的目的就是防止扣错第一个纽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批判性思考,我们来看一则寓言故事吧。

大山深处有 6 个盲人,他们在旅行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物体”,挡住了去路。

在这个庞大的物体前,6 个人苦恼于“这是什么东西”,分别摸了一下,然后说了自己的结论。

摸到耳朵的人说:“这是一把大扇子。”

摸到腿的人说:“不,这是一个树干。”

摸到尾巴的人说:“这是一张线很粗的网。”

摸到肚子的人说:“不对不对,这是一堵墙。”

摸到鼻子的人说:“这是一条蛇。”

然后,第六个人摸到了牙,坚定地说:“这是一支枪。”

大家想必已经清楚了,这个巨大的物体实际是一头大象。

六个人都认为自己说的是正确的,但如果以此为前提而去挪动这个巨大的物体,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如果把大象当作一张“线很粗的网”,而去拉扯它,估计后果会很严重吧。

这个寓言故事可以从很多层面进行阐述,从逻辑思考的角度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