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轶闻(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20:20:32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野史轶闻(一)

野史轶闻(一)试读:

内容简介

野史小说故事中的贩夫走卒、官吏士人、旷男怨女,巫师术士的悲欢离合、兴会际遇的扑朔迷离、奇巧诡谲……这一切神妙的刻镂、编织,几近于历史的全景写真,是历史上长时期的经济,政治、宗教,战争、艺术创造及民间日常生活、土俗民风与社会心理的创造性的再现品。

第一章

苏妲己:一个狐狸精的诞生

妲己,商纣王子辛的宠妃。纣王征服有苏氏,有苏氏献出美女妲己。纣王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荒理朝政,日夜宴游。妲己喜欢歌舞,淫乱下流,血腥残忍,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酷刑,杀人无数。纣王的无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在牧野之战,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被杀。

有一回派对,见到了一位传说中的美女作家。回去的路上,我和女友谈起,由衷地感叹:长得真像狐狸精啊。女友正色道:“不要随便冤枉狐狸精,狐狸精在我心中是一个正面、美好的褒义词。”真的,随着“性感”的去污名化,大家也毫不客气地把风骚、妖治这些词往自己身上栽了。一位正在读研究生的女孩,她告诉每一个人,她的外号叫狐狸精。真是想得美。

蒲松龄老兄也写了很多狐狸精,不过,那只是生物意义上的狐狸,成了精以后,美貌、善良、可爱、不妒不怨,具备了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而我们只把那些狐媚多情、狡黠妖气,专门以色惑人的美女称为狐狸精,她们集中了被传统良家女性蔑视的一切特征。历史上最有名的狐狸精无过于妲己了。

其实殷商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强盛的时期,纣王原本才思敏捷,武力超凡。但一次,他在女娲庙里看到女娲美貌就题了首淫诗,调戏女神。这可把女娲给气坏了,发誓要搞垮这个昏君,于是派出一只狐狸去媚惑他。妲己是有苏氏的女儿,被选入宫,这只狐狸就附上了妲己。她艳丽非常,杏脸桃腮,眉如春山浅黛,眼若秋波宛转。而且,估计也擅房中术,立即把纣王迷得神魂颠倒,不知今夕何夕。

妲己不仅荒淫狐媚,而且性情残忍,怂恿纣王设计出种种令人触目惊心的残忍酷刑,在鲜血的刺激下,她的欲望的阀门越抬越高。越残忍越快乐,越血腥越美丽。纣王也对她言听计从,荒理朝政,妲己快乐,所以纣王快乐。

纣王与妲己在鹿台上欢宴,纣王命令嫔妃们脱去裙衫,赤身裸体地唱歌跳舞,恣意欢谑。数十位宫女不愿,妲己说:“可以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将蛇蝎蜂虿之类丢进坑里,将这些宫女投入坑穴,与百虫嘬咬,这叫作虿盆之刑。”梅伯劝谏纣王召回废太子,复立东宫,妲己说:“群臣轻侮大王的尊严,都是因为刑法轻薄的原因。可铸一个空心的铜柱,里面烧火,外涂油脂,让犯人裸体抱柱,皮肉朽烂,肋骨粉碎。”纣王依言竖立铜柱,梅伯顷刻间烧得肉焦骨碎化为灰烬。妲己又说:“可以再制一个铜斗,加火在里面。罪轻而不至于处死的,让他们以手持熨斗,则手足焦烂。”自此,再没有人敢上言劝谏。

妲己又让纣王建立酒池肉林,男女裸体相戏,胜者浸死在酒池中,败者投于虿盆内。每天宫女因此被折磨至死者不计其数。妲己另外的著名事件,还包括将大臣伯邑考醢为肉酱,把叔父比干挖出心肝,砍断别人的腿骨看骨髓,剖开孕妇的肚子验男女。听到惨叫,妲己笑得花枝乱颤,纣王笑得天花乱坠。

依此看来,妲己还是S/M爱好者,具备施虐型人格。可惜天下没那么多受虐狂,她就借着纣王制造出一系列惨剧,以供一哂。奇怪的是纣王,完全迷失了心性,丧失了任何判断能力。美丽固然能击中男人,但妲己是狐媚。这种狐媚是从骨髓里透出来的东西,它是一种有色的、穿透力极强的光线,具有毒性,直接刺激男人的性意识,让他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学是学不来的。——当然,妲己是奉女娲之名下界陷害纣王的,一般的狐狸精只管迷魂,不作恶。

曾经看过香港的一个选秀大赛,其中一个临时发挥的环节是站在舞台中央演狐狸精。前几位美女挤眉弄眼,搔首弄姿,频频放电;最后一位女孩,一头短发,穿着一件大T恤,扑闪着一双无辜的剪水双瞳,安安静静地说:“你才来呀,人家……人家都等了你好久了……”全场评委都晕浪了,打了满分。这才是小妖精。

周武王灭纣的时候,传说因为妲己容颜过于娇媚,以致刽子手都不忍心下手,甚至愿意替死。姜太公于是蒙面斩妲己。她一死,才露出九尾金毛狐狸的真身。

翩翩少年爱“红装”动漫催生日本“伪娘文化”

“伪娘”原本是日本动漫作品中虚构出来的一个带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这种称呼的出现,大约是在2000年初。此后,在日本非常盛行的角色扮演文化(COSPLAY)的推动下,“伪娘”随着动漫作品逐渐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日本文化的又一新特色。“伪娘”称呼几经嬗变“伪娘”在日语中被称为“男の娘”,“娘”在日语中有少女的意思,所以,“男の娘”翻译成汉语就是“男少女”。在日本,“伪娘”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2000年初一些动漫爱好者的网络留言板上,主要是指动漫作品中以女装形象出现的人物。

从这个说法的起源看,应该说“伪娘”起初只是日本ACG界的一个专用名词。ACG是英文Animations、Comics and Games的缩写,是关于动画、漫画、游戏(特指电子游戏)的总称。由于日本动漫产业及相关文化影响,ACG在业内往往特指日本的动漫和游戏。

但是,“伪娘”现象在日本刚露头时,未能获得社会上以及业内的普遍认可。同期,日本动漫界对此类身着女装的动漫作品人物的称谓也各不相同。当时,除了“伪娘”之外,日本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称呼还有:女装炉利、女装男子、女装少年、女装美少年等各类叫法。期间,作为网络流行语,这几种称谓反复出现,相互淘汰,最终也没有形成一个固定说法。直到数年后,随着几部非常受欢迎的动漫作品的问世,“伪娘”的称呼就相对固定了下来。

从女装少年到男少女“伪娘”从无到有,在其发展过程中大致经过了各种称谓并存的混乱期、女装少年期以及当前的男少女时代。

1998年,2D对战格斗电子游戏“GUILTY GEAR”开始在日本动漫市场上市。随后,发行公司又分别在2000年和2002年推出了“GUILTY GEAR X”和“GUILTY GEAR XX”等系列游戏,并进一步将游戏由原来的2D发展成3D。这一系列游戏广受日本青少年喜爱,游戏中的虚构人物Bridget更是成为广大游戏爱好者心目中的偶像。2003年4月,在女装少年同人会举行了以Bridget为中心的同人志即售会后,“女装少年”这一称谓成为当时的主要称呼,并广泛流行起来。

同人志即售会是日本动漫界的一个周边文化——同人社团发起的活动。同人志的原意是指兴趣相同的人自行共同创作、出版的文艺作品。也就是说,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将各自创作的文艺著作集结成册,不由商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而是自己掏腰包印刷,在兴趣相同的好友之间流通,均可称为“同人志”。由于日本动漫及电子游戏文化的盛行,许多好的当红作品都大受欢迎,“将商业作品加以改编,编制外传形式的漫画同人志”便逐渐成为同人界的主流。

此后,2005年1月成人电脑游戏《少女爱上姐姐》面世,游戏中以宫小路瑞穗为首的主人公穿着女装,成为日本青少年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受到许多青少年的青睐。而宫小路瑞穗的名字“瑞穗”也成为了后来“伪娘”的代名词。同年10月上市的成人电脑游戏《幸福(Happiness)!》中的另一虚构人物渡良濑准也是以“伪娘”形象出现的。

男少女形象受到热捧

近年来,日本以“男少女”为中心的同人社的活动逐渐增加。2006年9月,相关同人社团举办了“男少女COS☆H”同人志即售会,并且自此形成了每年举办两次的固定模式。2009年9月,即售会的名称也因“伪娘文化”的流行而改为“男少女”同人志即售会。2008年9月,女装少年同人志即售会“WEEDING”举行后,“男少女”开始进入流行阶段。

2009年5月,日本三和出版社的《“男少女”俱乐部》杂志创刊,日本青少年对“男少女”形象的追星热潮开始为社会所认可。2010年1月27日,日本发行量最大报纸《读卖新闻》的晚报刊发表了“男少女”特集报道文章。

2010年4月,Alchemist株式会社举办了“男少女”游戏的大型宣传活动。4月25日,日本著名动漫杂志出版公司一讯社的“男少女”主题漫画杂志《哇咿(WAaI)!》创刊,标志着日本“男少女”新世纪的到来。《哇咿!》创刊号当天在秋叶原被抢购一空。2010年5月23日,日本广播协会(NHK)第2卫视频道的“动漫网络”栏目在正式开播后的第8期便播出了“男少女”的专集节目。“伪娘文化”形成产业

诞生于日本动漫界的“伪娘文化”的流行,无疑对日本的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推动力。但是,“伪娘文化”的活动场所并未仅限于动漫作品以及同人社团的活动。随着“伪娘”粉丝的增多,“伪娘文化”的影响也在逐渐扩展,以“伪娘”为主题的俱乐部、服装店、餐厅、居酒屋等等陆续在各地出现。“伪娘文化”正在由动漫界向其他产业延伸。

最早以家电销售闻名于世的东京秋叶原地区,不仅是日本动漫、电子游戏产业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日本的角色扮演文化的重镇之一,是业内著名的“秋叶系女装角色扮演”的重要舞台。闻名日本的秋叶原“伪娘”主题餐馆就位于秋叶原。

2009年5月9日,名为“NEWTYPE”的“秋叶系女装少年”主题餐厅在秋叶原悄然开业。开业之初,该店内共有6名服务员,均为穿着女装的“男少女”,看起来已经跟普通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在周末的深夜,餐厅的美丽“男少女”们,穿梭招待客人,把秋叶原带入另一个新的世界。

对于餐厅名字“NEWTYPE”的由来,餐厅的解释是来源于动漫作品《机动战士高达》。开辟新文化的“男少女”也确实就是新人类、新型文化的代表。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新时代”、“新人类”特色的秋叶原系女装少年的“男少女”文化。“NEWTYPE”餐厅开张时,营业时间为每周四、五、六的深夜11点至次日5点。随着“伪娘”粉丝的增多和人们对“男少女”文化的认可,面对蜂拥而至的顾客,“NEWTYPE”在开业半年后于12月3日迁往新址,“男少女”服务员增加到了18人。新店不仅扩大了营业面积,延长了营业时间,营业内容也增加了咖啡吧、居酒屋。“伪娘”居酒屋只在周末的深夜营业,乘电梯到餐厅三楼,映入眼帘的是店门口张贴的一张“男少女”的动漫海报,也被称为另类世界之门。进入店里,才会看到店里“男少女”的工作情景。餐厅的墙上挂满了“男少女”们的照片。餐厅里面啤酒饮料齐全,而且价格与普通小酒馆相差无几。点上一杯饮料,顾客可在店内阅读漫画、翻阅杂志,还可与店内的服务员聊天儿。餐厅力求做到让顾客在品尝饮料的同时,享受到漂亮“男少女”的微笑服务。

据店内服务员介绍,光临“伪娘”餐厅的顾客男女比例约为7:3,而着女装前来的男性顾客或者独自一人来的女顾客也并不少见。对于女装顾客,在支付一定费用后,还可使用店内专设的化妆设施。“伪娘”只是角色扮演

日本“伪娘文化”发展速度之快,可以说与日本国内青少年较为喜爱的角色扮演(COSPLAY)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换言之,日本的“伪娘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角色扮演,只不过与其他角色扮演行为相比,“伪娘文化”强调了性别的差异,突出了男扮女的因素。

1947年,经日本漫画作家手塚治虫改编而成的红皮书漫画《新宝岛》,在日本列岛引起巨大反响,掀起了二战后日本新漫画的热潮。由此,催生了日本动画、漫画、游戏市场的大繁荣。当时,迪斯尼公司为扩大宣传而发起的角色扮演行为开始传入日本。日本动画、漫画、游戏界也开始效仿。结果角色扮演在日本蔚然成风,东京的原宿、秋叶原等地成了日本青少年大搞角色扮演,模仿心目中动漫偶像的聚集地。

日本角色扮演行为的大流行也与主要电子游戏厂商的企业行为有关。在日本动画、漫画、游戏行业发展过程中,任天堂、世嘉以及索尼等数家公司之间竞争异常激烈。日本漫画商和电玩公司为了宣传自身产品,开始大量举办动漫展和游戏展,并聘请模特扮演作品中的人物,以此来吸引人们的目光。久而久之,企业行为开始转化为个人行为,日本青少年的街头模仿秀活动盛行起来。

性别反串的艺术现象

在日本,人们提到“男少女”、女装少年等时,没有表示出严重的排斥倾向。不少人认为,“男少女”现象的出现只不过是角色扮演行为的一种发展,其主要的特点是对动漫作品中虚构的主人公的一种追星、模仿行为。日本大部分“男少女”中,女装是第一要素,因为女装角色都属于变装。

笔者曾经采访了几位日本朋友,虽然他们不太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男少女”,但是也没有表示出什么反感或者过激的言辞。实际上,在发源地日本,“伪娘”大部分是指为了表演需要装扮成女性的男性,是一种在舞台上的性别反串,是一种艺术文化现象。

正如《哇咿!》杂志的主创人员所说的那样,(创办这本杂志)并不是单纯地在追赶潮流,而是真正地在为那些喜欢这种杂志的人而努力工作。“卡哇咿咿”今天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通用语言,颠覆了传统性别观念的“男少女”的存在对日本社会的未来将发生何种影响,还有待观察。

比杨贵妃美比武则天毒的大唐公主

其实,生为女皇武则天的儿女,是世上最不幸的事情之一。

比如中宗李显,在他成长的时候,不得不亲眼看着与自己手足情深的两位兄长李弘、李贤,一位尚在襁褓中连名字都还没有的妹妹,死在亲生母亲的手下。做了母亲向皇位前进的垫脚石。

在这些刺激之下,李显的性格不象他的两位哥哥那么豪爽洒脱,而是懦弱敏感,精神脆弱。

但是他的人生悲剧这才刚刚开始。

公元685年,李显与妻子韦氏一起,被母亲派人押到房州流放。

这年的3月,在去往房州的途中,韦氏在押送的车里痛苦地生下了一个女孩。

穷途末路的前任皇帝皇后,此时心酸地发现,他们连一张多余的被毡都找不到。

李显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将身上穿的衣服脱了下来,将冻得有些发青的女儿裹在里面。

这个小女婴,因此被他称为“裹儿”。就是我们要讲的故事主角:安乐公主。

生于困苦中的李裹儿,从此和父母兄姐一起,在房州生活了下来。

虽然没有记载,但是同样做为韦后的亲生孩子,这时仅有几岁的李重润与李仙蕙没有理由还能留在长安,应该是跟着父母,一起被流放了。

对于血统高贵的她来说,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固然是一种悲哀,但是,她也因此享受到了绝大多数公主不可能享受到的家庭生活。对女儿心怀愧疚的李显和韦氏,自然不必说,是对她百般呵护;而哥哥姐姐对这个小妹妹,更是友爱疼惜。

对于这个如此生不逢时的孩子,家人都给予了尽可能多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尽管条件艰难,又时时面临死亡威胁,李裹儿还是顺利地长大了。

到她十三岁这年,事情忽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武家兄弟终于在皇位继承人的争斗中败下阵来,武则天最后还是决定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于是派人将李显一家接回了长安。李裹儿被封为安乐郡主。

破衣败絮一下子变成了锦绣绸缎,蓬头垢面却原来是金枝玉叶。李裹儿立即被如此金碧辉煌的生活强烈地吸引了。

为了与武氏家族维持关系,不让储位之争重演,老谋深算的韦氏将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的婚事也安排得滴水不漏:长女永泰郡主嫁给了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幼女安乐郡主则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然而不久,就发生了李重润、武延基、永泰郡主死于非命的事件。

武承嗣与李显争位失败,又突然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和尚在胎中的孙儿,这个晴天霹雳震得他神魂俱失,不久就死去了。

李显一家人悲悲戚戚,更加小心谨慎地生活。

四年后,李显终于登上了帝位。

终于彻底翻身的韦氏成了皇后,立即开始弄权享乐,誓要将失去的美好年华都补回来。在这方面,安乐公主跟母亲是有同感的。

李显共有八女四子,其中,只有李重润、永泰公主、长宁公主、安乐公主是韦皇后亲生的。其它的公主皇子是: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永寿公主(她早死,追封永寿公主)、宜城公主、新平公主、定安公主、成安公主。

现在,嫡出的李重润与永泰公主都死了,做为嫡出的小女儿,安乐公主自然享有极度的尊荣。其它的公主皇子根本不能与她相比。

安乐公主看不起庶出的现太子李重俊,常对他指手划脚,嘲弄讥讽,如对仆役。

李重俊终于忍无可忍,于公元707年七月,发动兵变,杀死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但是安乐公主这天正好回了皇宫,逃过一难。

闻听变乱,李显、韦氏与安乐都吓得抖成一团,上官婉儿却非常沉着应变,请求中宗亲临城楼督战,果然平定事态。

李重俊被杀。

此时,被父母宠得无法无天的安乐公主,早已忘了亲哥哥姐姐当年对自己的友爱礼让,更不记得他们的惨死了。她反而暗暗庆幸,幸亏他们早死了,否则,哥哥为皇太子,姐姐为嫡长女,几时才轮到我安乐出头呢?

于是,她赖着父亲,要求让自己顶上哥哥李重润的位子,当“皇太女”,韦氏也大力附和。但是太平公主自然是不会让她们得逞的。于是最后,还是李重茂接任了皇太子。

一样不成,再弄第二样。

安乐公主的驸马武崇训死在兵变中,安乐公主趁机向李显提出,自己与驸马情义深重,日后定会与驸马合葬,因此,现在就要让武崇训的坟墓尊称为“陵”,自己身后才好也葬在里面。——总之,她安乐公主可不能让永泰公主独得这高人一等的待遇。

永泰公主的为人与惨死,朝中大臣们基本都是了解的,因此,并不反对李显疼爱并尊崇她的行为,但是由此及彼,也要给予安乐公主、甚至给她的丈夫,大臣们就不干了。

由给事中卢粲出面,再三上书,坚决地反对李显的这一行为。

李显本就觉得此事不妥,此时也就收回了对安乐公主的承诺。

安乐公主大怒,不久,硬是逼着李显将卢粲贬到河南去当一个州官。

至于她是不是当真与武崇训夫妻情深呢?

事实是:老公武崇训于该年七月死于非命,安乐公主连百日都没过,就跟前夫的堂弟武延秀私通上了。(这个武延秀,倒是个很漂亮的小白脸,因此曾经被武则天送到塞外去和亲,结果人家嫌他不是正宗的李家子弟,给退了回来。)

这年的十一月,尚在新寡中的安乐公主便再次穿上了嫁衣,与武延秀成婚了。

李显与韦后亲自出席这场婚礼,并在皇宫里设宴,请百官都来喝喜酒。

安乐公主趁机来了个表演:她忽然跑出来向父亲行礼跪拜。然后起身,站在李显的身边,再向王公大臣们施礼。唬得王公大臣们丢下碗箸,连忙都跪下来向她叩头。

体会到权势熏天的美好感觉,安乐公主越发为所欲为。

李裹儿这个女人,她这辈子到底爱过谁没有?偶认为是没有。她那颗心里,只装了她自己。

她将空白的赦书塞给李显,撒娇弄痴地让父亲在上面盖御印,然后拿回家里,随意填写内容,任命官员。大约除了宰相和大将军以外,还没有她不敢下的任命。于是数不清的官员士子,都纷纷奔走于安乐公主府门下。安乐公主此时已明显在与太平公主分庭抗礼了。

作为李显和韦后活着的长女,长宁公主虽然不象妹妹那么喜好弄权,但是享受与待遇却极高。不久,安乐公主发现,长姊的府邸豪华壮丽,远远超过自己。于是她强行征拆民居、抢夺祖姑母(太宗的女儿临川大长公主)的府第,并且动用国库的银子,为自己重建奢华的新府。

壮丽可比皇宫的公主府建成时,国库都几乎被掏空了。就这安乐公主还觉得不够排场,又硬让父皇母后批准,由数万军队以及皇帝的骑仗礼乐将自己两夫妻送入新府。

不久,安乐公主与武延秀生下了一个孩子。为了这个孩子满月,她更让中宗下令大赦天下。爱女儿已经爱得走火入魔的中宗李显,为了再添点喜气,甚至还封安乐与前夫武崇训所生的儿子为镐国公——这位小公爷,这时只有五岁。

安乐公主这辈子,除了祖母武则天,没有怕过任何人,现在祖母死了,她更是无所顾忌。《太平广记》里便记载着这位公主连神佛都不放在眼里的一件事。

某年的五月初五,正是宫中斗草会的日子。安乐公主一惯不愿落在人后,于是在搜集比斗的物件品种时,她忽然想到了一件东西,那就是长安泥恒寺里维摩佶佛像的胡须。——这尊佛像的胡须可不是泥塑的,而是晋朝名人谢灵运被处死之前,亲手剪下赠予寺院的。这可是被天下人都视为奇珍的宝物,不光是善信男女,就连世间的文人墨客、乡间野老都因为谢灵运的关系而景仰不已。

但是现在安乐公主盯上了它。她派人去剪了一绺来,而且因为怕斗草的对手们也想到这件奇物,她干脆让人把剩下的胡须也全部毁去。

这件稀世之物,就此毁去。只换得了安乐公主一场斗草会的小胜。

可就是这么个不把神佛放在眼里的安乐公主,居然也花费了数百万钱,在她那豪华的新府里修了一座壮观的安乐寺。当然不是因为她皤然悔悟,而是因为她的姑姑太平公主修了一座寺庙,她也要修一座更大更好的压过姑姑而已。

同理,她又盯上了长安城里的昆明池,要父亲将这片湖泊送给自己。昆明池虽是皇家游玩的场所,但是也是附近百姓生活渔牧的养命之源。这一次,李显总算清醒了一回,始终不肯答应女儿的要求。

安乐公主大怒之下,强抢民宅民田,硬是在长安城里又开凿了一个“定昆池”,意思是定要超过父亲的昆明池的意思。

然后为了填充自己偌大的庭院池宅,安乐公主又纵使家奴外出,到处强抢百姓的儿女,做为自己的奴仆侍婢。

监察御史上书中宗李显,要求皇帝惩处安乐公主如此无法无天的行为。

可是李显压根不听,反倒百般为女儿开脱。

显而易见,中宗是把对死去的邵王李重润及永泰公主的内疚疼惜,统统移到了这个小女儿的身上了。他对这个长得颇似爱女永泰的小女儿,爱得已经是完全没有了理智。

时人称,李显是“爱一女而取三怨(官怨、兵怨、民怨)于天下”。

如此惹来天怒人怨的安乐公主,她会有怎样的下场?

安乐公主此时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下场,她一门心思地还想当“皇太女”,以后象祖母那样当个女皇。为了这个目的,她甚至让自己的新婚丈夫武延秀去陪亲娘韦皇后寻欢作乐,以得到母亲对自己当“皇太女”一事的首肯与支持。

韦后虽然广纳面首男宠,但是武延秀这小白脸的聪明俊俏想必比那些男人更为出色,因此,韦后对女儿女婿的双重“孝心”大力回报。用尽一切方法,想要把太子拖下台来。

但到这个时候,一向糊涂的中宗李显,总算有点醒神了,他拒绝了妻子女儿的无理要求,并且对她们淫乱后宫的行为表示不满。——哎,李显还是个糊涂蛋啊,堂堂皇帝的老婆偷人,他居然还只是表示一点儿“不满”?

韦皇后与安乐公主,这对被权势色欲泡得已经极度变态的女人,发现中宗李显对她们的态度有变,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联同她们的奸夫一起,将下了毒的面饼送去给李显吃,把他毒死了。

李显恐怕直到死,才不得不相信,曾和自己同舟共济度过患难岁月的妻子、自己万般宠爱的亲生女儿,居然也能忍心下手害死自己。

当韦后与安乐假惺惺来看望中毒的中宗之时,李显用最后一点力气,死死地瞪着这两个恶毒的女人,一句话还没来得及说,就恨恨地死去了。

韦后与安乐扶立十来岁的太子李重茂为皇帝,做她们的傀儡。

但是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们的眼皮底下。

正当韦后与安乐公主击掌相庆的时候,仅仅过了十三天,以李隆基为首的军队便在一个深夜突袭了皇宫,将韦后一刀两段。

黎明时分,军队冲进了安乐公主府,将正准备梳妆打扮的李裹儿也杀死在了乱刀之下。

这年的七月,新帝李旦贬韦皇后为庶民,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

安乐公主李裹儿贪婪残忍而变态的人生至此,算是真正划上一个句号。

她死的时候,大约是二十五岁左右。

罗马尼亚“美人党”脑残纲领:超重一公斤罚税十欧元

美人党“党魁”苏兹安娜是一名模特,她只招收漂亮的人入党,声称“提升国家的地位必须让公民都有好看的外表”。苏兹安娜制定的纲领也令人啼笑皆非,招来抨击。

罗马尼亚一名性感模特苏兹安娜最近也建了一个无厘头的政党——美人党,只招收长相漂亮的人。英国媒体7月15日报道,只招收长相漂亮都人也罢了,苏兹安娜还认为,国家如果想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地位,就必须让公民都有好看的外表。这位美女党魁提出多项想法,建议对超重的公民收税,每超重一公斤收税10欧元,同时还认为,为了促进罗马尼亚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只有身穿比基尼都模特才能当导游。虽然说言论自由,但苏兹安娜这些无厘头建议遭到了诸多网友抨击。

美人党纲领

超重一公斤收税10欧元(约合人民币86.15元)

网友评论:拜托,猪牛羊肉才多少钱一斤……

任何开类似“美女胸大无脑”这种玩笑的人都应该被抓进监狱

网友评论:相信罗马尼亚的监狱没几天就爆满了!

只有身穿比基尼的模特才能当导游

网友评论:也许罗马尼亚会成为单身男人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罗马尼亚脑残部长

送高跟鞋救灾

政治人物做错事的例子可说是列举不清,日前罗马尼亚美艳的旅游部长——埃琳娜·伍德莉,就在勘察水灾灾区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爱漂亮的埃琳娜因不忍心看到女灾民们只能穿着单调的雨靴,竟带了多双黑色高跟鞋当作“礼物”,灾民们纷纷炮轰埃琳娜的救灾物资“很脑残”。

现年37岁的埃琳娜,行事作风相当大胆,就连穿着也是,更在两年前以比基尼照片登上杂志。罗马尼亚梭西地区近日豪雨成灾,水灾灾情频传,因此埃琳娜特地前往灾区慰问灾民。

除了20吨的生活救济物品,埃琳娜还特别准备了大量的巧克力糖送给小朋友。但令人傻眼的是,她竟振振有辞地对女性灾民们表示,“我给你们带漂亮鞋子来了,再也不用穿着单调的雨靴了!”

不少灾民对于埃琳娜脑残的行为表示不满,更嘲讽她说,“我们倒想看看美艳的部长会如何穿着高跟鞋,优雅地走过满是泥泞的灾区。”

意大利大嘴总理

灾民住帐篷就像“野营”

去年4月,意大利中部地区发生地震,造成近300人死亡、数万人无家可归。总理贝卢斯科尼视察地震灾区时竟开玩笑称,灾民应该把住在临时帐篷中的经历视作一次“周末野营”,引来民众炮轰。他本人辩解说,自己的讲话只是为了给灾区带来一点乐观情绪。

素以大嘴著称的老贝在探访暂居于帐篷的拉奎拉灾民时,对一家德国电视台说:“灾民有他们所需的一切,医疗服务、热辣辣的食物、晚间有瓦遮头。虽然目前的容身之所有几分临时性质,但他们应视为周末露营乐。”此言一出,当地灾民纷纷指责这是对他们伤痛和损失的漠视。

秦王太后赵姬男宠竟是前夫送进宫

千百年来,对秦始皇的生父是谁争论不休的缘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引发的。赵姬本是邯郸城内的一个倡女,原为富商吕不韦的爱妾,后被吕不韦作为礼品,拱手转送给秦国公子异人。这个看似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弱女子赵姬,也正是因为嫁给了异人,日后才成为秦国的王后,更因为生下赵政,从而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女人。然而,这个成为一国之后的女人,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并不高,她给后世留下的是生性淫荡、纵容男宠专权、误国误民的坏女人形象。那么,历史上的赵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赵姬作为一个连接吕不韦、异人、秦始皇的关键人物,她对秦国统一六国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子楚溘然离世,赵姬再续前缘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秦国大军猛攻赵国都城邯郸,企图一举攻下赵都,灭掉赵国,赵国军民展开了悲壮惨烈的都城保卫战。赵国最高当局面对秦军的亡赵之举,断然决定杀掉秦国质子异人。吕不韦得知这一消息后,用六百金的重金收买了赵国官员,带着异人逃出了秦军重重包围中的邯郸。但是,异人的夫人赵姬却没能带着儿子赵政随同丈夫异人、吕不韦一同逃走。因此,在异人逃离赵国之后,赵国当局全力抓捕赵姬、赵政;赵姬带着赵政东躲西藏,过着颠沛流离、心惊胆战的日子。

公元前251年,秦国历史上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终于谢世,太子安国君即位为秦王,他就是秦孝文王。安国君即位之后,立子楚(异人改名为子楚)为太子。

子楚当太子的消息传到赵国后,赵国不敢再追杀赵姬、赵政,因为赵姬是子楚的夫人,将来极有可能是秦国的王后;赵政是子楚的嫡子,将来极有可能继承王位。于是,赵国主动找到赵姬和赵政,非常礼遇地将他们娘俩送回秦国(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

赵姬终于结束了在赵国噩梦般的生活,回到了丈夫子楚的身边,儿子嬴政也结束了在赵国九年的童年时代。

但是,秦孝文王的健康状况太差,正式即位仅仅三天就去世了,子楚刚当上太子,还没等他尝尝当太子的滋味,父亲竟然就一病不起。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能够如此迅速地由太子成为秦王(庄襄王),赵姬也一跃成为王后,儿子嬴政自然而然地被立为太子。

赵姬色艺俱全,先嫁吕不韦,因为巧遇异人,被异人看中,被吕不韦当作礼品转送异人。作为秦国质子的夫人,她担惊受怕,东躲西藏,现在总算苦尽甘来,当上了秦国王后。但是,幸福总是那么短暂。

公元前247年,在位刚刚三年的秦庄襄王,抛下如花似玉的夫人赵姬溘然离世,追随仅当了三天正式秦王的父亲去了。

正当盛年的赵姬一下子变成了未亡人。虽然十三岁的儿子嬴政当上了秦王,自己成了王太后,但是,这位少妇、王太后的日常生活却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孤孤单单。

恰在此时,一个男人的身影进入了赵姬的视野。

他是谁呢?秦国丞相吕不韦。

子楚靠着吕不韦的成功运作当上了秦国国君,即位的秦庄襄王也毫不迟疑地兑现了“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的诺言,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吕不韦由商人成功地转型成为政治家。

秦庄襄王下世之后,吕不韦又成就了第二位秦王嬴政。

对于嬴政来说,尽管他的生命不是吕不韦所给,但是,吕不韦对他来说却是一盏高堂红烛,点亮了他的生命,照亮了他的前程,造就了他千古一帝的历史地位。没有吕不韦献赵姬予子楚,就没有嬴政的生命,也就没有嬴政的一切。

因为,没有吕不韦的包装和运作,子楚就不可能登基为秦庄襄王;没有吕不韦的支持,也就没有嬴政的继位。

所以,嬴政登基之后,尊吕不韦为相国,称“仲父”(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仲父即次于父亲的父辈。秦朝官制,丞相可设两人,但是,相国只能设一人,相国的地位明显高于丞相。嬴政之所以将吕不韦改丞相为相国,主要是因为他即位时刚刚十三岁,无法亲掌朝政,全面打理秦国内政外交全靠吕不韦。

对于赵姬来说,吕不韦是一个可以满足她生理需求的男人。

秦庄襄王去世之后,赵姬一人寡居;虽然她此时已经是秦国的王太后,但是,赵姬是一位不甘于寂寞的女人,王太后的身份并不能禁锢住她的心灵和肉体。吕不韦此时是相国,又是赵姬昔日的丈夫。因此,赵姬在秦庄襄王去世之后,开始与吕不韦频频约会、私通(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

吕不韦此时身为相国,正值一生的权力巅峰;当年吕不韦仅仅有钱之时,即已有了像赵姬这样的年轻才艺美女,如今的吕不韦既有钱、又有权,身边自然不缺沉鱼落雁、环肥燕瘦的各式美女,为什么他还要冒险与王太后赵姬私通呢?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愿得罪这位王太后。嬴政此时已是十三岁的孩子了,赵姬再年轻,恐怕也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女人了。吕不韦身边既然不乏比赵姬年轻十几岁的花季少女,还与赵姬私通,主要原因在于政治考虑。男人是所谓的“政治动物”,吕不韦弃商从政,官至相国,现在走任何一步棋都带有政治的战略眼光,已非昔日邯郸的简单商人了。

与吕不韦身边的花季少女相比,赵姬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她是王太后。吕不韦尽管是相国、仲父,总揽朝政,但终归是臣。君臣相比,孰重孰轻,毋庸多言。吕不韦有今天的地位来之不易,如果得罪了太后,后果如何,恐怕难以想象。

赵姬是生理需求,吕不韦是政治需求,两种不同需求,将太后和丞相绑在了一起。

不韦金蝉脱壳 太后宠臣弄权

吕不韦与赵姬的这种非正常关系,在嬴政小的时候还可以瞒过去,一旦嬴政长大成人,这种关系很难不被嬴政察觉。

吕不韦当然担心这种不正常关系被日益长大成人的嬴政所知,因为无论如何,嬴政是没有办法接受仲父与母亲的苟且之事的,他们二人的奸情一旦暴露在嬴政面前,对吕不韦来说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可是,赵姬还是一如既往,死死缠住吕不韦(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于是,吕不韦开始绞尽脑汁,寻找脱身之计。

怎么才能既安全脱身而又不被王太后赵姬觉察呢?

吕不韦思来想去,只有一种办法:找一位替身。如果有人能够代替自己满足赵姬的需要,自己就可以脱身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吕不韦和寡居的赵姬重温旧情,对吕不韦来说,并非出自感情需要,而是政治策略。

结果,吕不韦竟然找到了一位猛男嫪毐(lào ǎi,烙矮),并将他收留为自己的门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

但是,怎么能巧妙地将嫪毐推荐给赵姬呢?

这真是一道难题!如果处置不当,被赵姬看出吕不韦是想金蝉脱壳,那么,不但脱不了壳,还可能招致问责,那对吕不韦可是一场灾难。

方法总比问题多。吕不韦煞费苦心地思考多日,终于想到一个化解这一难题的办法:制造一条新闻,而且一定要让这条新闻具有足够的爆炸性,这样才能靠口耳相传,传到居于深宫中的王太后赵姬耳中。

这又是一道难题!当时既没有广播,也没有电视、报刊,想要炒作什么事情或者捧红什么人,也不是件容易事儿。

吕不韦最终让嫪毐举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性功能表演,有意让王太后赵姬知道这场表演的惊人之举,以引诱赵姬。赵姬听说嫪毐有如此超强的性功能,马上想得到嫪毐,吕不韦便趁机向赵姬献上嫪毐(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啖太后。太后闻,果欲私得之。吕不韦乃进嫪毐)。

嫪毐是一个强壮的男人,要将他送入宫中侍奉太后,必须保证他正常的性能力,同时又要避免遭受众人的非议,怎么将嫪毐送进宫中呢?

这还是一道难题!人生其实就是在破解一道道难题中度过的。吕不韦当然不会被新的难题难倒。

他让嫪毐以“宦官”的身份入宫!

这样既可以瞒天过海,又可以完整地将嫪毐送至太后身边,让他伺候太后。

但是,这种事怎么操作呢?

找太后。

吕不韦和王太后赵姬商量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先让人告发嫪毐犯了宫刑罪,然后王太后事先私下里送给主管宫刑的官员一份重礼,这些官员收了重礼,又知道这是王太后交办的事,所以整个宫刑全是装装样子。最后,受过“宫刑”的嫪毐,以宦官的身份进宫服侍太后(诈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韦又阴谓太后曰:可事诈腐,则得给事中)。

不过,受过宫刑的宦官由于缺乏雄性激素,都没有胡须。因此,对嫪毐用宫刑尽管是装装样子,但是绝对不能让嫪毐有胡须,于是行刑官只好将嫪毐的胡须一根根全部拔掉。

这样,嫪毐摇身一变,成了“宦官”,并立即被安排在太后的寝宫中,成为太后的男宠。太后对嫪毐非常满意,竟然还怀上了嫪毐的孩子(太后乃阴厚赐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有身)。

一位寡居的王太后竟然怀了孕,这在秦宫中可成了特大新闻,不过,偷情怀孕的是王太后,谁敢声张?但是,王太后毕竟觉得这事不能让更多人知道,特别是不能让儿子嬴政知道;于是,王太后假称占卜不吉利,应当换一个环境居住,搬到秦国的故居雍地(今陕西凤翔)宫中去了。嫪毐仍然作为王太后最亲近的随从,寸步不离地跟着。

秦王政八年(前239),嫪毐被封为长信侯,且得到一块封地——山阳地(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山阳地,即今河南省获嘉、沁阳一带。山阳是王太后赵姬赏给嫪毐的食邑,嫪毐本人仍然住在京城。史书上记载当时嫪毐的生活说:“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所有的享受都让嫪毐享尽,这就是“恣毐”。可以说嫪毐的生活奢华无比,享用的都是顶级待遇。

嫪毐得到王太后的垂青,一夜暴富,家中奴仆数千。这些尚可理解,不可思议的是,想通过嫪毐当官而到嫪毐家中做门客的也有一千多人,嫪毐一下子成为当时秦国与吕不韦并驾齐驱的豪门。

这是因为王太后赵姬在宠信嫪毐的同时,还让让嫪毐干预国家大事,又将太原郡作为嫪毐的封国。凭借在王太后面前炙手可热的地位,一时间大小政事都取决于嫪毐(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大原郡更为毐国)。

宫女自述睡觉姿势是宫里最大困难

睡卧姿势

秋天的黄昏,太阳虽然落下去了,可距掌灯前还有很长的时间,旗人管这段时间叫“有后蹬儿”。我们就在这“有后蹬儿”的闲空里,把炕桌摆在屋门口,沏上一壶茶,弄几条矮凳儿,我和街坊们一围,聊起闲天来。“宫里最大的困难有三件”,很难得她爽爽快快地说几句话。我们静静地听着,等她说下去。“第一是睡觉。宫里有个特别严的规矩,宫女睡觉不许仰面朝天,必须侧着身子、拳着腿。”她由矮板凳上站起,走到木板床前给我们作了表演。侧卧着身子,两腿蜷伏着,一只手侧放在身上,另一只手平伸着。我不禁低声地问:“为什么要这样睡呢?”一般在她闲谈中,我们是很少插言的,不知哪一句话不顺她的心,她就会冷冷地不再说下去了。她说:“宫廷里的人都信神,传说各殿都有殿神,一到夜里全出来到各殿察看,保护着太后、皇上和各主子们。宫女睡觉不能没人样子。大八字一躺,多难看呀!冲撞了殿神可得罪不小。另外,小姐妹们还有个私人忌讳,睡觉不许托腮,说这是哭相,永远也走不了时运。”

蚊子在角落里暗暗地飞来飞去,她和善地用芭蕉叶先给大家,然后再给她自己。这是旗下人的礼貌。她继续地说:“白天的差事还好伺候,一到夜晚,提心吊胆,我不知因为睡觉挨过多少次打,直到现在还是侧着身子睡,就是那时候打出来的。”她的话又渐渐低沉下去了。

不能吃饱,怕出虚恭

她斜坐在门旁,眼睛茫然地看着远方,说一句想一句,像在沉思似的。第二样和第三样的困难,是吃饭和出虚恭。

伺候老太后可真不容易,从头到脚,一根头发丝也不许乱,要干净、整洁、利落。身上不许带邪味更不许有脏味儿。我们多少年没吃过鱼,怕身上带腥气味。如果在上头当差,身上突然冒出脏味儿来,那叫‘大不敬’,丢了差事是一定的,可能姑姑和掌事儿的也得受连累。惟一的办法是严格控制饮食,每顿饭只许吃八成饱,姑姑用眼角一瞟,马上就得把饭碗放下。轮到夜间上夜,虽然夜里有顿点心(宫里叫加餐),可谁也不敢吃,由晚上直饿到天亮。

我们到什么月有什么月的份例。例如:一到夏天,由夏至到处暑,每人每天赏一个西瓜,可是宫女忌生冷,谁也不敢多吃,站在下房的石头台阶上,高高地扔下,把西瓜摔得粉碎,让小姐妹们哈哈一笑。我们在储秀宫里伺候老太后叫当上差,可别人受不到的罪,我们都得受,谁能想到在皇宫里当差,五六年几乎没吃过一顿饱饭,试想我们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呀!怕出虚恭,丢了差事,惹了麻烦,在小姐妹群里抬不起头来。回想起来,这是什么滋味!就连主子、小主、格格(宫廷管公主叫格格),到上头(见太后)去前,也要净一净身子,免得失敬。

四季的饮食“我们在宫里吃饭是有严格季节性的。”这是新的话题,使她很有兴致地对我说起来。就拿大年初一说吧。头天晚上是三十,我们叫辞岁。这一天在宫里是例外的一天,可以晚睡,一到11点交子时前,我们要给老太后磕头辞岁,嘴里念道着‘老太后吉祥、老太后万事如意’等。初一,一定给我们吃春盘,普通叫春饼,一桌放一个大盒子,所以也叫盒子菜,有圆的也有方的,里头放12个,或16个或18个珐琅盒子,盒子里放着切好了的细丝酱菜、薰菜,如青酱肉、五香小肚、薰肚、薰鸡丝等等。宫里有的是东西,吃鸡吃鸭已经算粗吃了。

这时我们每天吃饭时都有锅子,用它代替大砂锅,因为值班差事不自由,不能同时到齐吃,有个锅子,还可以都吃着热菜。吃完春盘,爱吃汤的去到锅子里舀,爱喝粥的,有两三样粥。她一口气说了许多话,我只能做帮工的差事,替她添煤,往水壶内续水,节省点时间,让她多缝点衣服。“一到五月初一,就有各种馅、各种形式——方的、尖的、抓髻式——的粽子。八月节有各种月饼,重阳节有花糕。从十月十五起每顿饭添锅子,有什锦锅、涮羊肉,东北的习惯爱将酸菜、血肠、白肉、白片鸡、切肚混在一起,我们吃这种锅子的时候多。也有时吃山鸡锅子,反正一年里我们有三个整月吃锅子。正月十六日撤锅子换砂锅。到了清明节,就有豌豆黄、芸豆糕、艾窝窝等;到立夏,就有绿豆粥、小豆粥;到夏至,就要吃水晶肉、水晶鸡、水晶肚之类的。暑天,也给凉碗子吃,像甜瓜果藕、莲子洋粉攥丝、杏仁豆腐等,经常吃的是荷叶粥,都是冰镇的。瓜果梨桃按季节按月有份例。清廷吃东西讲究分寸,不当令不吃。”她回忆起当年的生活来,不时地流露出哀伤的语气。现在她穷得一无所有,哀伤是自然的了。

衣服、打扮

初冬的下晚,有些凉了。住宿舍的学生吃完晚饭的时间比较早,这时间到她家里,她正在忙碌着。为了用水方便,在她屋门后有个矮胖的水缸,预备早晨不开屋门时,留着洗涮用。

往缸里提水,是吃力的活,我就经常地帮提几桶水,她千恩万谢地说:“让您受累了。”时间长了,像家里人相处一样,谈起话来也就不太拘束了。

宫廷的生活养成她不爱说话的习惯。除去礼貌上的寒暄以外,决不东扯西扯的。我只能找那不大相关的话问:“宫廷里都穿什么呀?”她搔了搔头皮,沉思一会儿说:“清宫里有个好传统,当宫女的要朴素,说话行动都不许轻浮。要求有宫廷气派,像宝石玉器一样,由里往外透出润泽来,不能像玻璃球一样,表面光滑刺眼。所以我们宫女不许描眉画鬓,也不穿大红大绿。一年四季由宫里赏给衣裳。春天到二月,由太监领着人在体和殿外边,东廊子的屋子里量衣服尺寸,由头上到脚下,包括鞋袜在内。这是准备夏天穿用的。以后都是上季量下季的。因为年岁小,长得快必须一个季度量一次。每次赏给我们是四套,由底衣、衬衣、外衣、背心,算一套。衣料是春绸、宁绸的多,夏天也有纺绸的。除去万寿月(旧历十月初十是老太后生日,宫中称十月叫万寿月)能穿红的、擦胭脂、抹红嘴唇以外,我们一年差不多穿两色衣裳,春夏是绿色,淡绿、深绿、老绿可以随便,但不能出大格;秋冬是紫褐色的,惟一能争奇斗胜的,是袖口、领口、裤脚、鞋帮的子和绣花,但也是以雅淡为主,不能过分。平常是乌油油的大辫子,辫根扎二寸长的红绒绳,辫梢用桃红色的子系起来,留有一寸长的辫穗,用梳子梳匀,蓬松着,鬓边戴一朵剪绒的红绒花,脚下白绫子袜子,青鞋上绣着满帮的浅碎花,透着兴,看着利索、爽眼。清宫200多年,宫女很少出过丑事,这也是制度严的关系。”

话说开了,联带的事就多了。她回想起当年的俊俏容颜来,也就随着笑颜开。但转瞬间,她停了一会儿,开朗的笑脸又恢复了原来的淡漠。她说:“宫里的规矩,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一举一动,都得留心。”停半天才吐出一句话,不知触到什么心事,她又坠入到往事如烟的梦中了。她好像有些神经质一样,常常是开始笑得很自然,笑到半截面色就渐渐地转入凄苦了,心里头仿佛永远怀着个苦涩的东西。

行动

她说:“宫里头讲究多,当宫女要‘行不回头,笑不露齿’。走路要安安详详地走,不许头左右乱摇,不许回头乱看;笑不许出声,不许露出牙来,多高兴的事,也只能抿嘴一笑。脸总是笑吟吟地带着气;多痛苦,也不许哭丧着脸;挨打更不许出声。不该问的不能问,不该说的话不能说,在宫里当差,谁和谁也不能说私话。打个比喻,就像每人都有一层蜡皮包着似的,谁也不能把真心透露出来。这就是我在宫里六七年的体验。进宫一二年的时候,年纪小,还有眼泪,再长几年,就没眼泪了。我这一辈子受苦受罪,过的不是人的生活(指嫁给太监)。哭瞎了眼有啥用啊!所以我没眼泪了。宫里就像冰窖一样,让人们处处都要缩手缩脚的。”我很吃惊,她居然还把内心感情对我这年轻人流露出来了。“我在宫里这些年,从来没有单人离开过储秀宫。进宫的第一天,姑姑就宣布不许离开宫门一步,‘离开宫门,打死不论’,这是她们的口头禅。谁在宫里乱串,‘左腿发,右腿杀’,迈进别的宫门一步,‘不是砍头就是发边疆’。除非跟老太后出去,或者,奉老太后命送东西,才许可出去走走。东宫根本就很少去,比较常去的是长春宫,那是隆裕主子住的地方,在储秀宫西南面,同属西宫。宫女在宫里不许单人走。送东西、取东西,都是一对一对的,所以从没有单人离开过储秀宫,家属来探望时,都由老太监领着出入,也不算单身行动。”

做针线和不许宫女识字

时局一天天严峻了,北平的寒冬也到了。我以上学作为职业的目的,在现实面前终归行不通了。为了生活,不得不选择毕业后的出路,所以到她家聊天的机会比较少了。不过较长时间的交往,感情上有过接触,偶然间去串串门,反而感到很亲切。一次我去看她,她围着火炉做针线,忙着放下手里的活,请安问好,随着就涮茶壶烫茶杯,沏上茶。这是旗下人的一种风俗。来了客人,当着客人的面,把茶壶涮干净,把杯子用温水烫过,等把第一杯新茶捧上桌,主人才能坐下说话。不这样做,等于慢怠客人。就算自家新沏的茶,一杯也没喝过,只要客人一进门,马上就要倒掉重沏新的。假如她到别人家,别人不这样接待她,她会认为瞧不起她,便从此着恼不再登你的门。旗下人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这是他们多年养成的孤介性格。我们喝着茶,渐渐谈到宫里头作针线的事。

她说:“宫女是绝对不许认字的,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我们的地位比太监还下一等,有的太监在宫里还可以学认字,可我们绝对不许。有了空闲的时间,就要学做针线,打络子。我们有做不完的针线活,衣服长了、短了,肥了、瘦了,姑姑们非常的刁,整天整夜地拆、改、做。有人以为我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懒得针都不会拿,那就错怪我们了。我们有个姑姑专教刺绣,也有针线里妈妈教我们,谁不好就打谁。我们储秀宫是天字第一号的宫,不会缺银子用的,听说东宫和慈宁宫里头,有的当月关的银子不够用,宫女们靠着做针线来挣零钱花。宫人出宫,都能带出一双巧手去,这也算是宫廷的恩典吧!尤其出色的是打络子,满把攥着五颜六色的珠线、鼠线、金线,全凭十个手指头,往来不停地编织,挑、钩、拢、合,编成各种形象的图案,真是绝活。有时为了讨老太后的喜欢,把各种彩线拿来,用长针把线的一头钉在坐垫上,另一端用牙把主轴线咬紧、绷直,十个手指往来如飞,一会就编成一只大蝙蝠,和储秀宫门外往长春宫去的甬路上的活蝙蝠一模一样,求得老太后一笑。老太后是喜欢听书的人,书上说某家小姐有沉鱼落雁之容,手怎么巧等等。老太后就笑着对我们说:‘我不信她们调理出来的能赶上你们!’有的说,宫女们打的络子很值钱,有的拿到琉璃厂古玩铺去卖,地安门外估衣铺里也有卖的。我们对这种手艺也很得意。”她平淡无奇地谈着,嘴旁的皱纹有些舒展,露出一点笑意来。

明仁宗:因肥胖差点丢掉皇位的老实人

明仁宗朱高炽,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儿子。他的皇帝生涯恐怕是明朝历代帝王中最窝囊的。老爸健在的时候,不受老爸喜爱,又受两个弟弟汉王高煦、赵王高燧的挤兑,继承权几乎不保。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了二十二年皇帝的老爸驾崩,四十七岁的他终于继承了皇位,龙椅还没有坐热,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终明一代,他当皇帝的日子,仅仅比后来才坐了一个多月龙椅的泰昌帝时间长一些。

朱棣不喜欢大儿子高炽,一个原因大概是他太老实仁厚,说得损一点,就是有点懦弱。没有他爷爷、他爸爸那种英武之气,不像个君临天下、让臣民战战兢兢的君主。第二则是因为身体不好,患了严重的肥胖症,走路很不方便,必须要两个人搀扶。他的爷爷和爸爸,江山都是马上得来的,朱棣自己上马能开弓,下马能治国,没办法喜欢这样的接班人。更可怕的是,这窝囊的老大却有了两个能干而不安分的弟弟。尤其是老二朱高煦,老爸兴兵南下,和建文帝夺江山时,身先士卒带领军队做先锋,直逼南京,功劳赫赫。在这场战争中,有一次朱棣对自己喜爱的二儿子许诺,你大哥身体不好,你好好干,江山迟早是你的。

高炽最终能入承大宝,一是嫡长继承制对朱棣的约束;二是因为他娶了个好老婆,生了个好儿子,朱棣喜欢仁宗的长子朱瞻基。高炽的皇后张氏也有朱元璋的马皇后、朱棣的徐皇后之风,见识远大而乖巧伶俐,是个不折不扣的贤内助,用古代命书的说法,有“旺夫命”。《明通鉴》记载,张氏自从嫁给仁宗后,很得成祖和仁孝皇后这对公婆的喜爱。明仁宗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多次被汉王、赵王两位弟弟挑拨离间,又因身体肥胖,不能骑马射箭,明成祖很生气,命令减少太子在宫中的膳食,太子几次险些被换,然后最终能被保全,据说是因为张皇后的缘故。——婆媳关系是大家庭第一大难题,这张皇后能让婆婆开心,凭这点就知道她不是等闲之辈。明朝和宋朝一样,外戚很难干政,而且多贤后。

老爸给仁宗规定的减肥计划没见什么成效,你想想,人到中年再减肥何其难也,减肥无非是个姿态,做给老爸看看。高炽当了皇帝后,虽然因为封建礼法,不能公开对老爸有非议,心里恐怕腹诽不少。由于他一生都活在老爸的阴影下,对老爸喜欢的长孙——自己的大儿子朱瞻基,大概有点怨屋及乌的因素在里面,反而不喜欢,自己喜欢被封为襄王的第五子。朱棣生前,一再显示他立高炽为太子是因为自己喜欢长孙,而且明确向臣民表明他的态度,将来继承高炽皇位的,只能是长孙瞻基。——这种隔代指定继承人的行为,剥夺了仁宗自己选择继承人的权力,对他自尊的伤害可想而知。

史载,永乐帝朱棣数次出征,都带着皇太孙瞻基。永乐十二年(1414年),“庚寅,车驾发北京,皇太孙从”,“上语诸侍臣曰:‘皇长孙聪明英睿,智勇过人,宜历行阵,俾知兵法,且可悉将士劳苦,知征伐不易。然文事武备,不可偏废,每日营中闲暇,卿等仍与之讲论经史,以资典学。’”对孙子的培养远比对儿子用心。

因为沾儿子的光才当上皇帝的仁宗,对儿子有种莫名其妙的嫉妒可以理解。可是,后世有人断言如果仁宗再多当几年皇帝,可能会废除太子,我认为纯属臆猜。仁宗对儿子感觉不爽是一回事,可废除长子继承权再选另外儿子继位又是一回事。因为前者是个人的感情,后者涉及整个朝廷政局和大明江山,涉及自己身后的评价,朱高炽不会这样冒险。在父皇在世时,他在几次重大事件面前都有惊无险,证明他是个老实人,但毫不糊涂,做事极有主见,且“忍”的功夫一流,关键时刻形势非常理智。

这样的老实人才是大聪明。

朱棣带领二儿子挥师南下时,建文帝的部队搞了个“围魏救赵”,派奇兵直捣燕王的都城北平,而燕王大军在外,如果贸然班师来救,得胜之势将功亏一篑。朱高炽这时不顾自己多病肥胖的身子,带领老弱将士坚守北平城,自己冒着弓矢上城督阵,激励将士,南军终于无功而返。他这保护根据地的功劳成为日后得到继承权的重要砝码之一。

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住在自己的老窝北京城(当时称“行在”,还没有正式的首都名分),让朱高炽以太子身份在南京监国。他怀疑太子有什么不轨的行为,命令礼部侍郎胡濙暗中去监视太子的行为,并叮嘱他说:“人言东宫多失德,汝至京师,可多留数日,试观何如,密奏来!奏字须大,晚至即欲观也。”这老皇帝对太子已经有倾向性意见,一般的办事人员会迎合上意,收集太子的“不轨”言行。而胡濙被太子的老实折服了,“以皇太子诚敬晓谨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释”。

这老实人最聪明之处是认清了父亲的为人和自己的处境。面对永乐帝这样文武兼备而又阴险毒辣的父皇,耍小心眼能瞒过他?一味地去讨好也是下策。只有以不变应万变,老老实实夹起尾巴做人,才是上策。他能最后熬到皇帝位置,和两个弟弟相比,笑到了最后,其制胜之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其他也。”有时候,这样的笨办法更管用。

仁宗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他赦免了建文的许多旧臣,*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永乐帝开始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痛悼他在位时间太短。如果从个人的能力来说,他显然不属于有锋芒、有魄力的改革派,比起秦皇汉武乃至他的祖父、父亲,相对平庸。但他最大的特点是尊重下面臣民的能力,尽量少地去命令臣民这样或那样。这样平庸的皇帝,带给百姓的福祉远甚于那些个人能力很强、不甘平庸的皇帝。商纣、秦始皇、隋炀帝就是有能力而喜欢胡折腾的皇帝。所以,朱高炽的庙号为“仁”。

揭秘武则天是入寺为尼还是被金屋藏娇

按照旧史的说法,李治对情人没有丝毫爱怜和实质性的帮助,任其像垃圾一样被送到感业寺做比丘尼,直到后来太宗忌日行香,泪眼婆娑的武媚终于再次打动了他的心,于是重拾旧日欢好,但仍然无意带她入宫。幸亏当时的王皇后嫉愤萧淑妃有宠,听到高宗和武氏在感业寺互泣之事后认为有机可乘,暗中令武氏将头发留起来,并劝高宗纳武氏入后宫以夺萧淑妃之宠,武氏这才再度入宫。可是遍查唐史,我们发觉一件奇怪的事,就是找不到感业寺的其他记载和具体位置,按理说感业寺既然是尽度太宗嫔妃为尼,规模必定不小,这么神秘难寻着实有点奇怪,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后来改了名字。那么为何会改名?感业寺究竟在哪里?武媚是否真的出过家?问号一个接着一个。

好做翻案文章的台湾学者李树桐先生即认为,武氏必不曾入寺削发为尼,而是移居宫外别纳,被高宗金屋藏娇,蓄发如旧,等到贞观二十三年八月,将太宗葬于昭陵,丧事告一段落以后,高宗和武氏认为外人的耳目已可避过,最晚在这年的年底,高宗便令武氏重入后宫,立为昭仪。武氏入寺削发为尼的故事,不过是许敬宗为讨好高宗和武后而编造出来的谎言而已。他提出了几点理由,一是感业寺地址不明,武则天登基时未见感业寺尼众支持造势,也从未有过对寺内僧尼恩怨赏罚的记载,可见武则天事实上与感业寺无关。二是太宗时宫中流行高髻,由削发长到梳高髻需要一两年时间,“阴令长发”实难置信。三是据载高宗时放出宫人均为年老色衰者,武则天当时只有26岁,当不在放出之列,且高宗为太子时既已“见而悦之”,自不舍得让她削发为尼了。[2]

李树桐向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一观点也流传甚广,剑桥隋唐史都记了一笔,但他显然把高宗放宫人和出先帝嫔妃给弄混了。唐代妇女素好假髻,头发的长短不会成为武氏入宫的障碍。而武氏再度入宫之后,十分忌讳曾为太宗嫔御之事,立后诏书里也自称先帝宫人,因此丝毫不提曾经入寺为尼,不愿再与感业寺有任何联系,那也是可以理解的。武氏曾入感业寺为尼一事载于两唐书、通鉴、《唐会要》等诸多史籍之中,自唐至今少有人怀疑,要凭借几条并不充分甚至理解错误的证据,推翻自古以来的定论,未免过于轻率了。

李治性格优柔寡断,做事拖泥带水,且他本以仁孝出名,很难想象他刚一登位便有胆量收容父妾难免遭人物议,一面让武氏随例入寺以全己令誉,一面私下见面暗中关照,等风头过去再召入宫,这样不清不楚首鼠两端的折衷做法,倒是最符合李治的一向作风。不是没有真情,但也不乏自私的盘算和顾虑,这便是我理解的李武之情了。若干年后,他的孙子李隆基跟儿媳杨玉环遭遇激情,也采用了这个办法,让杨氏出家为道士再曲线入宫,也是有样学样,不让爷爷专美于前了,武媚虽不甘心,但当时的她也只能任人摆布,怀着一个渺茫的希望在感业寺住下,名为拜佛修行,实为大唐天子之别宅妇,身份既属尴尬,前途也暧昧不清,唯一能指望的,便是一个男子脆弱易断的爱情了。然而新君嗣位,要处理要学习的事情太多太多,李治自己也表现得颇为热心,太宗晚年三日一视朝,李治却是日日上朝,称“朕幼登大位,日夕孜孜,犹恐拥滞众务”[3],每日引刺史十人入内,问百姓疾苦,及其政治,可以想见新君初即位踌躇满志的意态,做事也算有板有眼,并非如旧史所言那般无能,对政事毫无兴趣,一心只想塞给别人处理。对于新角色的新鲜感和责任感,冲淡了与情人分离的相思,复召武氏入宫之事一拖再拖,反正他是皇帝,身边从来不会缺女人,这段时间里又纳了徐婕妤等美人,闲时到感业寺感受一下别样风情,日子过得倒是滋润得很。

但对于武媚来说,情况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红颜易老春易逝,她已经二十七八岁了,按照古人的看法,已经算是大龄了。没有任何名分,没有任何保障,不尴不尬不僧不俗地住在尼寺里,而对方是拥有三千后宫佳丽的皇帝,传入她耳中的是他昨日纳了谁,今日又纳了谁的消息,都是比她更年轻也许更美貌的女子。而她不能过问,更不敢有任何抱怨,如果他不来了怎么办?她将何以自处,别人又会怎样看她?那悠长而寂寞的下半生,她将怎样度过?“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此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哀婉缠绵的《如意娘》,多少可以反映她当时的心境。年华已经老去,前途仍不明朗,那渺茫无期的承诺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在李治未去感业寺的日子里,那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倚门而望的缁衣女子,一定有无数次,为这样莫测的未来而颤栗。

探究武媚当时的心情,说她不着急是绝不可能,然而患得患失之下毕竟不敢催逼太紧,怕引起对方反感,得不偿失,因此只能采取这样委婉曲折的方式反映自己的心事。《如意娘》是相思也是情挑,诗中那个为情爱颠倒迷失的女子形象(我想你想到患色盲,把红灯都看成绿灯),是那么楚楚动人,我见犹怜。可见当时出现在李治面前的武媚,并不是强悍刚烈的强势女子,展现出的更多的是“腕伸郎膝前,何处不可怜”的温柔意态。对于这样一个才华出众、深情柔婉,而又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压力的女子,李治无疑是非常满意的,比之少女的青春和美色另具一种吸引。当时太宗去世已经很久,李治也完全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按估计舆论应该反映不会太大,他开始认真考虑把她引入宫中的事情了。第一步,当然要征得皇后的同意。

明宫骇人的杀害后妃谋害皇嗣秘闻

裕妃之死,亦见《明史纪事本末》及《甲申朝事小记》,所记皆同。在此以后,又有李成妃被祸,但幸而未死。

成妃被祸,起于为慧妃乞怜。慧妃姓范,替熹宗生过一个儿子——熹宗三子皆不育,慧妃生的是皇次子慈然,慈然夭折,慧妃失宠。一夜李成妃侍寝,在枕上为慧妃讲好话。此时熹宗左右,莫非客、魏的耳目,第二天去打了“小报告”,客氏大怒,照对待裕妃的办法,矫旨革封,幽于别宫,绝其饮食。成妃有裕妃的前车之鉴,“预藏食物于檐瓦间”,经过半个月不死,客氏的淫威少杀,斥成妃为宫人,迁住大内西北的“乾西王所”。

当时宫中最骇人听闻的一事,是客、魏陷害皇后,《明史·后妃传》:

熹宗懿安皇后张氏,祥符人,父国纪,以女贵,封太康伯。天启元年四月,册为皇后。性严正,数于帝前言客氏、魏忠贤过失。尝召客氏至,欲绳以法。客、魏交恨,遂诬后非国纪女,几惑帝听。三年,后有娠,客、魏尽逐宫人异己者,而以其私人承奉,竟损元子。帝尝至后宫,后方读书,帝问何书,对曰:“《赵高传》也。”帝默然……

按:此当是张后读《史记》,仅从这一点来看,可知是个了不起的皇后,关于她的戏剧化的结局,将以别篇记之,这里只谈“诬后非国纪女”及“损元子”。

谈到客、魏所以能把熹宗包围得密不通风,为所欲为,必须先谈一谈当时帝后的住处。清朝的皇帝,自康、雍以后,很少住乾清宫,皇后则除大婚以坤宁宫东暖阁为洞房以外,平时绝不住在那里。明朝不同,依照传统规矩,帝、后分住乾、坤两宫,此两宫各有配殿,寝兴之所就在配殿内。

乾清宫的配殿,在明朝万历以前,东为弘德殿,西为雝肃殿。万历十一年改雝肃殿为弘德殿,改名的原因不详,照我的猜想,大概由于张居正曾上《雝肃殿箴》,而此时正是张居正死后“夺官”之时,神宗讨厌张居正的“箴”言,连带也就讨厌雝肃殿这个名字,把东殿“弘德”一名挪了过来,原来的弘德殿则改名为昭仁殿。

沈虽去,内阁中又来了两名阉党,一个叫顾秉谦,一个叫魏广微,其时在天启三年正月。从此时开始,魏忠贤的恶势力已很难制,所以在天启三年这一年中,客、魏做了许多坏事。

先谈第一件,《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篇:

光宗选侍赵氏与客、魏不协,矫旨赐死,选侍尽出光宗所赐珍玩列于庭,再拜投缳而绝。

光宗的选侍早已都打入仁寿殿“养老”,在凄凉寂寞的永巷中,过着为人遗忘了的日子,何致与客、魏不协?《明史纪事本末》的这段记载不是采访不实,就是有意为熹宗讳。我现在把他的真相揭发出来。

先看《明史·后妃传》:

选侍赵氏者,光宗时未有封号。熹宗即位,忠贤、客氏恶之,矫赐自尽。选侍以光宗赐物列案上,西向礼佛,痛哭自经死。

十九、裕妃为客、魏幽禁而死《明史纪事本末》与《明史·后妃传》所记的事实相同,唯一的差异是赵氏的封号,依《后妃传》载,在“光宗时未有封号”,则“选侍”系熹宗所封,如是便又产生有两个疑问:

第一,嗣君封先帝所眷的宫人,不外三种原因,一种是普遍加恩,如明初诸帝对殉葬先帝的宫女往往追封为妃,荫其亲属;一种是虽为先帝所眷,而以某项特殊原因,先帝在日未能加封,此时仰体亲心,特予封赠;再一种是于己有恩,以封号为报答。但不论哪一种,传中一定可以看得出原因;只有熹宗封赵选侍的原因不明。

第二,《后妃传》说赵选侍有“光宗赐物”,《纪事本末》则更指明此“赐物”为“珍玩”;果如所言,则赵氏亦为光宗所宠,何以未有封号?

这两个疑问,要看杨涟在天启四年六月奏劾魏忠贤二十四款大罪的原疏才可以找到蛛丝马迹,其“大罪八”:

传闻宫中有一旧贵人,以德性贞静,荷上宠注,忠贤恐其露己骄横,托言急病,置之死地。

两相参看,可知这个“旧贵人”就是赵选侍,而“赐物”非光宗所赐,实为熹宗所赐。客氏“恶之”,当然有吃醋的成分在内。“宠注”先帝所曾幸的宫人自为失德,《明史》于此以隐笔为之讳,说“光宗时未有封号”,却又不明言为熹宗所封,更不提她因何得封,无文字处有文字;而所谓“西向礼佛,痛哭”,则是曲笔,因赵氏以先帝选侍的身份,则必居仁寿殿,其地在故宫东面,即今寿宫原址,所以“西向”者,是遥叩乾清宫帝座。礼佛固可以西向,但不必陈设御赐珍物;陈“赐物”而叩别,是谢皇恩,历朝宫嫔受雨露之恩而临死不得一见君王的,往往有此举动。但此“物”如为先帝所“赐”,谢恩为谢先帝的恩,则当北向,不当西向。

客、魏第二件坏事是杀裕妃张氏,《明史·后妃传》:

裕妃张氏,熹宗妃也,性直烈,客、魏责其异己,幽于别宫,绝其饮食。天雨,妃匍匐饮檐溜而死。

按:裕妃其时有孕在身,因为有孕,方得封为妃子,而客氏务绝皇嗣,所以裕妃一怀孕,性命就难保了。

裕妃之死,亦见《明史纪事本末》及《甲申朝事小记》,所记皆同。在此以后,又有李成妃被祸,但幸而未死。

成妃被祸,起于为慧妃乞怜。慧妃姓范,替熹宗生过一个儿子——熹宗三子皆不育,慧妃生的是皇次子慈然,慈然夭折,慧妃失宠。一夜李成妃侍寝,在枕上为慧妃讲好话。此时熹宗左右,莫非客、魏的耳目,第二天去打了“小报告”,客氏大怒,照对待裕妃的办法,矫旨革封,幽于别宫,绝其饮食。成妃有裕妃的前车之鉴,“预藏食物于檐瓦间”,经过半个月不死,客氏的淫威少杀,斥成妃为宫人,迁住大内西北的“乾西王所”。

当时宫中最骇人听闻的一事,是客、魏陷害皇后,《明史·后妃传》:

熹宗懿安皇后张氏,祥符人,父国纪,以女贵,封太康伯。天启元年四月,册为皇后。性严正,数于帝前言客氏、魏忠贤过失。尝召客氏至,欲绳以法。客、魏交恨,遂诬后非国纪女,几惑帝听。三年,后有娠,客、魏尽逐宫人异己者,而以其私人承奉,竟损元子。帝尝至后宫,后方读书,帝问何书,对曰:“《赵高传》也。”帝默然……

按:此当是张后读《史记》,仅从这一点来看,可知是个了不起的皇后,关于她的戏剧化的结局,将以别篇记之,这里只谈“诬后非国纪女”及“损元子”。

谈到客、魏所以能把熹宗包围得密不通风,为所欲为,必须先谈一谈当时帝后的住处。清朝的皇帝,自康、雍以后,很少住乾清宫,皇后则除大婚以坤宁宫东暖阁为洞房以外,平时绝不住在那里。明朝不同,依照传统规矩,帝、后分住乾、坤两宫,此两宫各有配殿,寝兴之所就在配殿内。

乾清宫的配殿,在明朝万历以前,东为弘德殿,西为雝肃殿。万历十一年改雝肃殿为弘德殿,改名的原因不详,照我的猜想,大概由于张居正曾上《雝肃殿箴》,而此时正是张居正死后“夺官”之时,神宗讨厌张居正的“箴”言,连带也就讨厌雝肃殿这个名字,把东殿“弘德”一名挪了过来,原来的弘德殿则改名为昭仁殿。

由于明朝对外朝、内廷的区分很严,同时也不像清朝那样,军机大臣、南书房翰林、上书房的师傅都是“内廷行走”的差使,三品以上的大臣更有“赐吃肉”、“赐入座听戏”的恩典,得以深入禁闼,瞻仰九重,因此所记禁宫情形,多不甚清晰,大致凡说皇帝住乾清宫东暖阁、西暖阁云云者,都是昭仁殿、弘德殿之误。

万、泰、天、崇四朝,万历、天启住弘德殿,泰昌、崇祯住昭仁殿。如万历曾召见辅臣于弘德殿;崇祯殉国前,手刃公主于昭仁殿,凡此都是信而有证的。所以会这样东、西交替着住,因为大行皇帝原住之处要停柩供灵——灵堂称为“几筵”,如是,光宗的几筵设于原住的昭仁殿,则熹宗自然只能住弘德殿了。

坤宁宫在乾清宫北面,也有两座配殿,但无专门名称,只叫做“东暖殿”、“西暖殿”。皇后随皇帝行动,熹宗既住弘德殿,则张后一定住“西暖殿”。两殿遥遥相对,往来甚便。

在乾、清两宫之间,有座“交泰殿”,渗金圆顶,规制与中和殿相同。交泰殿两翼有屋,“奉圣夫人”的“直房”就在交泰殿西庑屋内,地处弘德殿与坤宁宫西暖殿之间,正是一个最扼要的监视位置。

既有所谓“奉圣夫人直房”,则客氏日常亦有公事要办,她的公事,就是管理宫女。明朝宫内,除太监有二十四衙门以外,另有女官的编制,共分六局,每局四司,永乐以后,名存实亡,只剩下“司宝”等四史,而御宝、御玺藏交泰殿,此为客氏所以在交泰殿旁有“直房”的由来。而其“职守”,实在是无所不管,管理宫女仅其小焉者也的一端而已。

皇后怀孕生子则为嫡子,也就是所谓“元子”。历来皇朝都重嫡子,而以明朝尤甚,成祖为了夺位,甚至讳言他的外国血统,冒充马皇后所生。因此,客氏在“务绝皇嗣”的阴谋之下,张后即使与客、魏无忤,她的“元子”也是保不住的。

客氏所用的“损元子”的手法,是使张后流产。明朝宫中既有假太监,则宫女必有私生子,自有一套处理的方法。

这一套方法从史书上去研究,可以了解其大略,原则上是尽快使其流产;真的把孩子生了下来,就是哺养,亦非太难。但不论如何处置,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原则是:团结以保密。

明朝宫女、太监在这方面的“团结互助”,我可以举明孝宗的出生为例。孝宗的父亲宪宗,年号“成化”,他受万贵妃的控制,较之客氏控制熹宗有过之无不及,所不同者,客氏与魏忠贤勾结甚密,而万贵妃比较孤立,如是始有孝宗。《明史·后妃传》:

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本蛮土官女,成化中征蛮,俘入掖庭,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时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

按:“皆治使堕”者,无不治亦无不堕。这当然不能请教太医院,然则明宫精于此术,并视此不足为奇,都可以从此四字中想像得之。

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程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至五六岁未敢剪胎发。

按:程敏为金门人,《金门县志》有传。其后程敏泄此事于帝,孝宗得立为太子。“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欺我!’”请试想,以万贵妃的势力,竟“日伺无所得”,则太监、宫女联合一致,何事不可瞒?以孝宗养至五六岁尚不为人所知,亦可想见宫中必有类似之事;如到十岁开外,则不妨冒充自外选入的小太监,就此在宫内当差。大和尚生小和尚,大太监生小太监,都未必无其事。

至于宫中堕胎,不外用药物与手术,宫中的御药房,各种稀奇古怪的药都有,要配成一副堕胎药,不必外求。张妃的“损元子”,意料中必暗进堕胎药;而堕胎的手术,则有相当明确的记载。见于《甲申朝事小记》:

客氏以乳母擅宠,不容后有子……张后有孕,暗嘱宫人于捻背时重捻腰问,孕坠。

母亲争风吃醋造就大汉王朝第一个被废太子

刘嫖是个聪明人,作为女人,她很清楚栗姬对自己举荐美女的行为相当不满,不过她认为这都是为了讨好皇帝,皇帝既有三宫六院的特权,就算栗姬做了皇后恐怕也不得不如此体现风度——看来刘嫖真是高估了栗姬的政治头脑。

与此同时,刘嫖也希望能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陈娇许配给栗姬所生的刘荣太子。这样就可以让自己与皇帝兄弟亲上加亲,日后做了侄皇帝的丈母娘、甚至小皇帝的亲姥姥,就越发地荣华富贵、子孙万代啦。

于是,就在栗姬打打点点、朝廷上下也认为她就要继任皇后的这段日子里,馆陶公主刘嫖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亲自出马,去向栗姬提亲去也。

不用说,馆陶公主认为自己这桩倒提亲,是完全十拿九稳的事体:世上焉有不愿与皇帝亲姐姐、太后亲女儿结成紧密联盟的蠢人乎?

让馆陶公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栗姬就偏偏是这样一个蠢人。

栗姬一听说馆陶公主的“美意”,就立刻报以冷嘲热讽,对这个未来大姑子嗤之以鼻,怎么,如今知道要来奉承我了么,哼哼,真是风水轮流转啊,你也不想想,我儿子那是日后要当皇帝的。你会把那么多美女介绍给皇上,你就该知道,我儿子他日后也是有资格佳丽无数的,就凭你女儿那个模样,比得上哪一个呢?想靠那个毛丫头公侯万代?门儿都没有!

当然,栗姬也许没有说得这么刻薄,刻薄的是我这个作者。不过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栗姬没准说得比我猜想的还要露骨尖酸。

栗姬也许并不是不懂得政治联姻的重要性,只是她也许太高估了自己母子俩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把儿子的“太子”名分看得太牢固了。或者,她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把自己栗家的女孩儿嫁作太子妃的美好前景,怎么会肯“便宜”害自己守空房的馆陶长公主呢?

总之,栗姬那出人意表的性格,就在这一刻为自己树下了一个死敌,决定了自己和刘荣最终的结局。

馆陶长公主在栗姬这里碰了一鼻子灰,自然很是不爽,尤其让她胆寒的是:原来栗姬对自己的恨意竟有如此之深。如今自己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她都敢于当面给自己下不来台,假如日后她的儿子成为皇帝、她成为太后,自己这个过气姑妈,岂不是死到临头了?

刘嫖越想越是大汗淋漓,可是这桩事却连自己的母亲窦太后处,都不能明说——因为窦太后想立的是自己的小儿子刘武为皇太弟,要是她知道宝贝女儿想与侄太子拉关系,会怎么说呢。

馆陶在后宫中转来转去,最后来到了王娡夫人所居的猗兰殿里。

王娡一向在后宫中与人为善,广结人缘,对皇帝的姐姐长公主更是倾心结纳,因此满腹怨气的馆陶公主立即毫不忌讳地将怨恨和牢骚都一五一十地对着王夫人发泄了出来。

王娡听着馆陶公主的牢骚,一面善解人意地附和连声。更叹道:“栗夫人真是辜负了公主您的美意呀,阿娇多可爱的人儿,我要有这样好的儿媳妇,真是做梦都要笑醒。不过也难怪,她如今已是太子之母,又快当皇后了,有些个想头,确实是我这样的小姬妾猜想不出的。长公主啊长公主,你也不要太生气了,这些话对我说说不要紧,出了我这儿,可千万不要再说了,那可保不齐要惹麻烦呢!”

这番贴心贴意的“劝说”,惹得馆陶公主越发地乱转起来。

乱转若干圈之后,馆陶公主下了狠心: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绝不能让栗姬当上皇后、更不能让她的儿子成为皇帝!

那么,一旦弄走了刘荣,谁来继任太子呢?馆陶公主眼睛一亮:当然得是我自己的女婿来继任太子!而这位未来女婿,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面前这位“知己”的王夫人之子喽!

此时的王娡身边,共有五位未婚的小亲王,四位是她早死的妹妹的儿子,最小的才是她的亲生儿子。按照年龄来算,王息姁的长子广川王刘越才该是陈娇最般配的丈夫,但是如果这样联姻,王娡与长公主共同进退的动力自然不会太高。如果将陈娇嫁给小表弟胶东王刘彻的话,不光是王夫人要与自己里应外合搞定栗姬,小女婿自然也要比大女婿好摆弄得多。

一番算计之后,馆陶公主一天之内第二次主动为自己的女儿倒提亲,表示自己愿意把女儿嫁与王娡做儿媳妇了。

王娡多聪明的人啊,说话听音,立刻就明白了馆陶公主的算盘珠子是怎么拨拉的,而馆陶公主的算盘,也正是她自己暗暗憋了多少年的指望,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立刻受宠若惊状地应承了下来,为六岁的儿子刘彻订下了这桩婚事。

王娡一面欢欢喜喜地代儿子向未来丈母娘道谢,一面又加油添柴,故意长叹起来:“唉,只可惜我这个小子不过是个亲王,真是委屈阿娇姑娘了。长公主你虽然大人大量不嫌弃,我们母子却惭愧得紧哪!”

一番话恰到好处地正戳中了馆陶公主的肠子,横竖如今王娡母子也是自己人了,馆陶公主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把自己的主意明着说了:我的女婿,怎么着也要当上未来皇帝,非要夺嫡成功不可!

王娡这个喜呀,就差没立马给姑奶奶磕下头去。不过她好歹也是多年的“贤淑人儿”,还没忘了谦虚一把:“俗话说,立嗣非嫡即长,栗夫人眼看就要做皇后了,到时刘荣不但是长子,更是嫡子,我和猪儿是生来薄命的人,还有啥话可说。公主你可千万噤声,此事还是罢了,万一弄不成,日后我们母子,岂不是又要做戚夫人刘如意第二了么?苦啊……”

王娡这悲悲切切的一番表演,更是触动了馆陶公主的一腔雄心壮志:“哼,一个小小的栗姬,也想跟俺长公主斗?她想当皇后、做太后?我呸!只要我刘嫖在,她连门儿都别想摸得着!”俗话说,趁热要打铁,宜早不宜迟。馆陶公主说干就干,直奔刘启所居的宫室而去。

看着馆陶公主绝尘而去的身影,王娡心里那个美呀!相士说的话,就要开始一步步地实现啦!

果然,馆陶公主立即跑去向弟弟下栗姬的烂药末子:“皇帝,听说你要册封栗姬做我朝皇后?这可万万行不得!”

刘启宠爱栗姬,立她为后的愿早已不知在枕边许了多少回,一时间真不知道三姐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一时间瞠目结舌:“何解呢?”。

馆陶公主道:“栗姬是个两面三刀的女人,满怀恶毒,而且奇妒,她对皇帝你如今宠幸的美人们都衔恨入骨,不但没有友爱之心,而且还不停口地诅咒,偶尔相遇的时候,她更向诸美人唾吐连连。你想,她现在不过是个姬妾,就敢仗着太子这样嚣张泼辣,一旦正位中宫、日后成太后,我看日后‘人彘’惨象只怕又要重现在刘家,皇上你如今心爱的儿女们恐怕都难逃一劫!如果你真是一个圣明天子的话,就不要再被这个狐媚子蒙骗下去了!”

刘启被姐姐这番话说得全身冷汗直流。他既不敢相信与自己恩爱备至的女人如此心如蛇蝎,但是他与栗姬多年夫妻,对她的性情倒也有些了解,晓得她是个脾气不好的主儿,只怕姐姐所说并非空穴来风。

这一天,景帝特意来到栗姬的宫中,试探地向她开了口:“联已立刘荣为太子,爱姬不日也就要成为皇后。如今我身体日见不济,万一有个什么好歹,大汉朝和联这整个大家,就都要托付给你了。后宫中的嫔妃们都年轻,联的诸王(就是已封王的皇子们)又都年幼,朝廷后宫诸事纷扰,处处有危险,到那时候你可千万要帮我好生维护他们才是啊。”

景帝这年大约三十七八岁年纪,如果是现在,这正是一个男人成熟壮盛的最最好年纪,但是刘启的身体却早让后宫中的莺莺燕燕们淘澄得虚弱了,身体却并不好。这席话,虽说是试探之语,却也是皇帝掏心的话,说起来不是不伤感的。

栗姬如果够聪明,就应该赶紧应承下来,最好再安慰安慰丈夫,说他必定吉人天相啥的。可是老天真没给她一点脑子,再好的话到她的耳朵里一过,都变了味道:怎么,这该死的花心萝卜,到死都还没忘了他的那帮小妖精和那些个小杂种吗?

于是,栗姬立刻变了脸色,怒气冲冲起来。不但不肯答应照顾诸姬和儿女,更连句好话都不肯说给皇帝听,当面就顶撞起来。

景帝一看她这副嘴脸,简直气不打一处来,觉得自己这么些年来真是认错人、白宠她一场了,立即起身,拂袖而去。

栗姬一看丈夫居然一反常态地不来低声下气,更是怒火中烧,冲着景帝的背影就大哭大闹起来,并且迫不及待地就甩出了一串粗言秽语。辱骂后宫姬妾倒还是等闲,更重要的是她捎带着骂景帝是条“老狗”!所以才跟后宫中那些没廉耻的女人厮混,真是“狗男女”也!

正当栗姬满地乱跳、大发雌威的时候,她却忘了,景帝虽然自觉身体不佳来交待后事,但是他毕竟还不到四十岁,还没有老到耳朵背的时候,完全可以一个字不落地把她说的那些狠话儿记得清清楚楚。

咦,后宫诸姬妾与皇帝燕好,就是“狗男女”,那栗姬自己难道又是原配发妻不成?她自己该是个什么东西?

好啦,祸从口出,事情就此定局。

不过,栗姬虽然因为此事大大得罪了皇帝,刘启一时倒也还隐忍没有发作。原因当然是因为她的儿子乃是太子。刘荣作为景帝的长子,从小都是父亲的心头肉一块——别说皇帝,就是普通人家,第一个儿子的降生都该能带来多大的欢欣狂喜。

刘启居然没有立刻做出废太子与栗姬的动作,可让王娡郁闷坏了。思来想去,她决定来一招火上浇油。她相信,以自己对刘启的了解,一定能促使他抛下父子亲情,做出符合自己愿望的决定来。

王娡有个长处,就是一向与人为善,在朝廷内外享有仁德贤淑的美名。由于她平日里就处处留心,与内外大臣也颇有交情。现在,到了她展现实力的时候了。

这一天,王娡巧妙地安排自己的亲信去见大行官(礼仪部部长),向他转达王夫人的心意:“大行官先生,如今太子立了好几个月,可是太子的母亲却还是跻身姬妾行列,这样下去怎么妥当呢。皇上心里自然也是愿意册立太子母为皇后的,只是没人给他装这级台阶呀。王夫人一向和您关系好,所以希望你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大意了,不但影响皇上对您的印象,也影响国家和皇族的和气呀。”

王娡在后宫中一向与人为善,大行官也因此对王夫人的人品很是敬重,如今听了这番义正辞严忧国忧民的说话,更简直高山仰止。于是自然言听计从,于公元前一五〇年向景帝上了一道奏章。

奏章是这么说的:“……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

令大行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景帝一看这道奏章,顿时怒火中烧,咆哮道:“这是俺的家务事,轮得着你来管吗?”立刻不由分说把大行官打入天牢,一刀两段。

大行官就此被他引为偶像的王娡送进了枉死城。

刘启砍了大行官之后,余怒未熄,再一想:不对呀,这礼仪部长一向不敢乱说乱动,怎地多起事来了?肯定是被人挑唆的!那么,这道奏章对谁有益?当然是栗姬!不用说肯定是这个婆娘私交大臣、为自己谋取利益!好啊,她可真是无法无天了,要仗着儿子把手从后宫伸到俺的朝堂上来呀!偏偏她的儿子刘荣又是个无知少年,日后岂不是要葬送我老刘家的天下了吗?

——这倒不是刘启智力有问题,而是这种推理才合逻辑呀,任谁又会想到,一个表面看来不可能得到任何好处的“贤淑”宫妃,会为人作嫁、催促官员封别的女人为皇后呢?刘启和大行官遂不得不坠入王娡的算计中。

为了断绝栗姬干涉政事、大汉朝重现吕雉第二的可能,刘启狠下心来,立即下了一道圣旨: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这时,距大行官枉死不过几天时间而已。

栗姬又惊又怒又悔,万万没有想到,那个多少年来对自己母子恩爱万般的男人,变起心来能这么下得狠手。于是恚恨之下卧床不起。这时她已今非昔比,病床前连个看守煎药的人都找不着了,儿子也被黜出宫不得见面,皇帝老公更是连个影子都瞧不着。偏偏还有人来给她报信,说皇帝今儿去了谁宫里,明儿又陪谁去游苑。栗姬很快就支持不住、病入膏肓了。

换妻如换衣:刘备一生究竟换了多少女人?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有一句经典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意思就是说兄弟如手足一样,是不能代替的;而妻子就像衣服一样,随时都可以旧换新的。作为中山靖王滞后、蜀汉先主的刘备当然是敢说敢做,果然是换妻如同换衣服一般。那么,刘备一生中究竟有多少女人呢?他又是如何以旧换新的呢?

刘备,字玄德,号汉昭烈帝,三国时期涿郡人,即今天的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胜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公元221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先主。后来杜甫作诗说:“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据有关史料,刘备从小与母亲贩履织席为生。他所住的草屋东南角篱笆边有一颗高五丈的桑树,遥望像个车盖,往来的人都奇怪此树非凡的姿态,有的就说此地当出贵人。刘备小时候与其他的小孩子在树下游戏时说:“我将来必定乘这样的羽葆盖车。”但是,刘备不喜欢读书,只爱好狗马、音乐、华丽的衣服。他身高七尺五寸,垂手超过膝盖,回头可以看见自己的耳朵,不喜欢说话,喜怒不形于色,好结交豪侠,乡里的少年都依附他。

三国时代虽然是个动乱的年代,但却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刘备倚靠“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个皇室贵胄的头衔,不仅招兵买马,而且娶妻纳妾。于是,徐州沛郡人甘氏就成为刘备丧妻后最早纳入椒房的小妾。甘氏当地著名的美女,因刘备此时已经没有嫡妻,甘氏便以便以嫡妻的身份摄掌内事,所以人称甘夫人。后来随刘备到了荆州依附刘表,生下儿子阿斗。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蜀后主刘禅。

甘夫人虽然生于贫寒微贱的家庭,但长大后她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刘备将她召致白绡帐中,在户外观望,甘氏就如同月下凝聚的白雪一样。河南有献媚刘备的人送给刘备一支高三尺的玉人,刘备把这个玉人放在甘夫人的身边,常常在夜晚叫甘夫人脱光衣服,与旁边的玉人作比较。他白天与谋臣谈论军国大事,夜里就抱着甘夫人玩弄那个玉人,自己还常说:“玉之所贵,比德君子。况且雕凿为人形,而难道可以不玩么?”甘夫人与玉人洁白温润没有二致,看见的人都分不清哪一个是甘夫人哪一个是玉人。嬖宠者不仅仅妒忌于甘后,也妒忌那个玉人。甘夫人常想将玉人毁去,她对刘备说:“以前子罕不以玉为宝,春秋上赞美他。现在吴魏未灭,怎么能玩物丧志呢?凡是淫惑生疑的东西,不要再拿进来。”刘备听从了甘夫人的话,便撤下玉人再也不玩了,取嬖者见没有机会可趁都退靠后了。当时许多人都认为甘夫人是位神智清醒的夫人。

刘备从陶谦手里接管了徐州之后,用糜竺、陈登为辅佐。糜竺原来是一个商人,家产十分丰厚。他有一个年已及笄的妹妹,长得十分美艳。为了讨好刘备,他便将妹妹送给了刘备,并将家产倾囊而出充作军资。刘备正是穷困潦倒的时候,好像天下掉下一个馅饼,不仅使危军复振,而且还得到一个美女相伴。在这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刘备便有了甘、糜二夫人陪伴左右。但这二位夫人时常在刘备对敌作战中被敌方抢走。看来做了刘备的妻妾,生活却十分的不容易。

建安五年,曹操打败了刘备,甘、糜二位夫人再一次被抢走,关羽也暂时投向了曹操。后来关羽听说了刘备流落到袁绍那里,遂带着二位夫人离开曹操回到刘备的身边。

曹操南取荆州以后,刘备从襄城跑到江陵。荆襄士民见刘备仁慈,害怕曹操的杀戮,便都携儿带女随刘备同行。到了当阳的时候,士民多到十余万,辎重也有好几千辆。走的速度很慢,每天只能走十余里。刘备每次大败的时候,妻子家眷都弃之不顾,此时庇护十万百姓纯属沽名钓誉。明显的是置百姓于死地,使对手得到恶名,可见其内心之忍,实为三国狡诈第一。曹操亲率大军长驱直追,刘备让张飞断后,赵云保护家眷。

曹军五千轻骑日夜追杀刘备,一日一夜行三百多里,在当阳长坂追到了张飞的断后部队。张飞兵少抵挡不住,甘糜二夫人被乱兵冲散不知去向。赵云不见了二位夫人,急忙持枪又从乱军中杀进一条血路,好容易才找到了甘夫人,将她带到长坂。张飞见到赵云便问及婴儿阿斗,才知道阿斗被糜夫人抱着,却不知道糜夫人在什么地方。赵云只好又一次冲进曹军阵中救出了糜夫人。此时糜夫人身体已受重伤,她奄奄一息地抱住阿斗。见了赵云后,为了让阿斗脱身,不连累赵云,她一跃跳入井中而死。赵云悲伤之余,推倒土墙掩盖水井,以免糜夫人的尸体受辱。

刘备见到赵云救回甘氏母子心里大喜,听到糜夫人已死又不禁大悲,一时间百感交集,又落下许多泪。甘夫人因为受惊成疾,一年后二十二岁的她也离开了人世。可怜甘糜二位夫人一生跟随刘备东奔西走,被人抢来抢去,几乎没享过什么福。

荆州地处西川与东吴之间,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当初刘备没有立足的地方,向东吴借荆州暂时栖身,约定以后归还。赤壁之战后孙权想讨回荆州,刘备以各种理由再三推拖。而且鲁肃一提起归还荆州的事,刘备就放声大哭。周瑜劝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以婚姻关系羁绊住他。孙权实在没有办法,就想趁刘备丧妻之机会,以其妹孙尚香送给刘备作继室为诱饵,借口吴国太夫人特别疼爱这个最小的女儿,不愿意远嫁,所以请刘备去东吴完成婚礼。名为东吴与刘备连亲,实则趁刘备过江之机加以拘禁,好逼诸葛亮拿荆州换回刘备。刘备有意联吴,便遵从了东吴的婚议,建安十四年冬天由赵云、孙乾陪同进入吴境。

不想孙权反弄巧成拙,在甘露寺吴国太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就真的招他为婿。结婚时刘备已年过半百,孙尚香也就二十来岁。结婚的那一天,一百多个侍婢簇拥着一位珠围翠绕的袅娜佳人与刘备参拜天地。待到入了洞房刘备不禁吃了一惊,洞房里面刀枪剑戟杀气腾腾,侍婢都佩剑侍立在一旁,好像要出兵打仗的样子。刘备忙哆嗦着问:“这是做什么?”侍婢说:“我们郡主从小喜欢练武,一向是随身不离兵器。”刘备说:“今夜是洞房花烛的好日子,还是将这些暂时拿开的好。”孙夫人撇嘴说:“你打打杀杀了大半生,难道还怕兵器么?”

不满归于不满,孙夫人还是脱下戎装,丢下兵器。这时刘备仔细端详,这个孙夫人神采奕奕,长得也很端正,于是紧张害怕的心情也消失了一大半。孙夫人横眉立目的时候确实吓人,但温柔起来也是十分令人销魂。于是二人携手进入锦帐。一夜风流之后,竟然乐不思荆州了!

刘备一连住一个多月,这才从温柔乡中醒过来想起了荆州的部下。他对孙权说曹操眈视荆州不能不回去,孙权不好说不放的话,况且刘备早将吴国太哄得团团转,另外他也想让刘备在荆州作为曹魏和东吴之间的缓冲。等到刘备携孙夫人回到了荆州以后,周瑜从江陵来见孙权,问起孙权为何放刘备回去,孙权说是防备曹操。周瑜只好无奈叹息。他给孙权分析了形势,孙权也很后悔,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刘备取得益州后根本不想归还荆州,孙权便趁刘备西征入川的时候,悄悄给妹妹写信谎称吴国太病重,想将孙夫人和阿斗骗到东吴,然后用阿斗换回荆州。好像来来回回就这么一条计策。孙夫人不辨真伪,匆匆携阿斗登船回吴国,诸葛亮派赵云勒兵断江留住了阿斗,只放孙夫人一人回东吴。孙夫人到了东吴后才知吴国太根本没有病。从此以后,孙夫人留在了东吴,被迫还是自愿不得而知,只是与刘备再也没有见面,他们的夫妻生活大约就持续了三年。

当初孙夫人虽然也有温存的一面,但日常倚仗兄长的势力不把刘备放在眼里,一向说一不二,不仅左右大将都怕她三分,刘备也不敢违怫。而且孙夫人从东吴带来一批吏卒,在蜀地纵横不法,谁都无法约束,好像是闺中的敌国,时刻还必须加以防备孙夫人手中的刀剑。等孙夫人回到了东吴,刘备回想起的只有那些提心吊胆的感觉,所以也不派使者去东吴迎接孙夫人。

刘备最后一位夫人姓吴名苋,是蜀汉大将吴懿的妹妹。公元214年夏天刘备取得益州城,群臣劝刘备聘娶已经寡居多年的吴氏。吴氏虽然寡居再嫁,但风采不减当年,刘备重新领略了空旷已久的温柔滋味。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立吴夫人为汉中王后。章武元年夏五月,刘备称帝立吴后为皇后。

孙权难以收回荆州,又想与关羽结为儿女亲家,但关羽不仅拒绝了孙权,还以“虎女焉配犬子”的话来鄙夷孙权。孙权出离愤怒,派吕蒙攻打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以至于身首异处。

刘备一心要为二弟报仇,不顾诸葛亮等大臣的劝阻,倾全蜀的二十万兵力连营七百里进攻东吴。孙权提出“归还荆州,送还夫人”的讲和条件,孙夫人也附密札,叙述夫妻之情与相思之苦,都被报仇心切的刘备一口回绝了。东吴大将陆逊用计火烧刘备的连营,刘备与剩下的不到一万士兵败溃逃回白帝城。在彝陵之战刘备被东吴一把火烧了连营之后,孙尚香听到传言以为刘备已经死了,她在长江边祭奠完刘备后投江殉情而死。今天绣林镇北郊长江南岸还有一座望夫台,据说是孙夫人曾在此遥望夫归,望夫台上的脚印至今仍然依稀可辨。

刘备听到噩耗不禁又想起了孙夫人的好处,加上这一仗使勤苦半生建立起来的蜀国元气大伤,于是他恹恹成病。六十三岁的刘备自知不起,将阿斗托付给诸葛亮等五个大臣后离开了人世。刘禅即位,谥刘备为汉昭烈皇帝,秋八月葬于惠陵。

延熙八年吴后去世。起初甘夫人去世后葬在南郡。章武二年追谥为皇思夫人,迁葬于蜀国,灵柩还没有到,刘备已经在白帝城去世。弥留之际,刘备曾命人从成都招来丞相诸葛亮,以后事、孤儿托之。言讫即逝,终年六十三岁。这就是有名的“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追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与刘备合葬在一起。

第二章

中国境内究竟有多少条龙脉?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今天四川汶川县的九龙山;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沛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隋朝的龙脉在弘农;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的龙脉在东北。当然,这些都是大致的范围,其实龙脉的具体位置是很难确定的,这是因为龙的活动范围是变动不定的,并且大多数龙脉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按照风水师的分析认为:中国的大龙脉正在西进和东出的状态中,西进方向的是黄河流域,华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口处;东进方向的是长江流域,黄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口处。这两个区域以后会形成中国新的大龙脉。

中国龙脉的始祖源自昆仑山。昆仑山的左边(西北边)是天山山脉、祁连山山脉、阴山山脉。北边有阿尔泰山,伴它行的还有贺兰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昆仑山的右边(西北、西南边)有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等山脉。昆仑山龙脉夹在上述南北山脉中间,不断向东施展辉煌灿烂的舞姿。龙的主脉落在陕西省的西安市(即古都长安),然后东出中原(河南),同时展开北向、南向、东向、西向分支,形成井体的昆仑山脉体系。

昆仑山到了中原以后,向东有六盘山、秦岭;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岭;加上五岳:北岳恒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还有东边的黄山和台湾的玉山(海拔4000米),西南的峨眉山。这些举世闻名、举世无双的大大小小山脉——大大小小的龙脉,构成了一幅中华巨龙图,是大龙、中小龙混杂的卧龙图。因而,就有西方个别敏感的政治家,称中国是一条沉睡的巨龙。从政治上来讲是对的,但从风水学上来讲却不对的。因为它不是一条,而是一群大小不等的卧龙。40多年前,它们睡的迷迷糊糊,中华民族才从先进走向落后的。现在已经群龙苏醒,我们的民族必然要复兴;从落后走向先进!

当然,江河是龙的脉络,水是龙的血液。中国有三大河流,即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河流中的黄河与长江同是发源于青藏高原,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发源地,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唐古拉山则是长江的源头。黄河、长江与珠江都是向东流,分别流入渤海、东海与南海。黄河全长5400多千米,流经青海、四川、陕西到山东流入渤海,经过九个省区;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流经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苏到上海注入东海,流经八省、直辖市。珠江源于云贵高原,流经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经广州市形成富饶的珠江三角洲,而后流入南海。三大河流配合大龙脉的走向而流动,使成为大地的地方形成了山环水抱之势。

除了三大河流之外,还有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嫩江;西北的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东部地区的淮河、海河,等等。

此外,各省各地均有自己的江河。诸如湖南的湘江、四川的嘉陵江、广西的邕江、红水河,等等。全国还有调节江河水(龙的血液)的2000多个湖泊;这些天然的淡水湖,缓解了江河的急流,使水来个大弯小弯,形成了山环水抱的作用。例如鄱阳湖,位于江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长江到这里打个大弯,水注入鄱阳湖,使江西的风水地理成为全国之冠,成为全国的三大(江苏、湖北、江西)才子之乡,居于湖北、湖南中间的洞庭湖,也在长江中游的弯曲处,故湖南人灵地杰、人才辈出。据湖南的地形图来看,湖南有龙凤呈祥之形。龙指的是新化的大熊山为龙尾,过涟源-娄底-宁乡-韶山,龙头落于涟水。韶山位于龙的七寸部位,岳麓山是龙足。凤指的是,南岳是尾,过双峰-湘乡,凤头与龙头隔涟水相望。而曾国藩的故里处于凤颈与凤背的结合部位,故这一带净出女杰。在这当中,以大熊山龙脉为最贵,其祖山九龙池海拔1622米,高盖湘东、北、南、西之大部分地区。九龙池顶原有一池,周围有九条山脊,每一条山脊下有一股泉,20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还有泉水流出,现已基本消失。

山是龙的势,水是龙的血,因而,龙脉离不开山与水。自古以来,山环水抱之地都是风水宝地。即便是抛开风水学、龙脉说的观念不谈,任何人在这种山奇水秀的环境中成长、生活都未免不是一种和谐、和乐的享受。

“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中国哪个皇帝老婆最多?

后晋有两个皇帝,高祖石敬塘一夫一妻,出帝石重贵有妻2人。

后汉有皇帝2人,高祖刘知远一夫一妻,隐帝刘承祐有两个妻子。

后周有皇帝3人,太祖郭威有妻4人,世宗郭荣有妻3人,恭帝柴宗则为一夫一妻。

前蜀帝国有皇帝2人,高祖王建一夫四妻,后主王衍一夫三妻。

南吴太祖杨行密一夫二妻,让帝杨溥一夫一妻。

桀燕帝一任帝刘有光一夫二妻(帝位只有一任)。

南汉帝国计有4个皇帝,除四任帝刘继只一夫二妻以外,其余均为一夫一妻。

闽帝国计有4个皇帝,一夫多妻者3人,其中惠宗王延钧一夫二妻、康宗王继鹏一夫二妻、景宗王延曦一夫二妻,四任帝王延政为一夫一妻。

后蜀帝国有皇帝2人,其中高祖孟知祥一夫二妻,二任帝孟仁赞一夫一妻。

南唐帝国有3个皇帝,其中烈祖李升一夫二妻,后主李煜一夫二妻,元宗李璟一夫一妻。

北宋计有9个皇帝,其中太祖赵匡胤一夫三妻、太宗赵光义一夫四妻、真宗赵恒一夫六妻、仁宗赵受益一夫八妻、神宗赵顼一夫五妻、哲宗赵煦一夫二妻、徵宗赵佶一夫八妻,而英宗赵曙、钦宗赵桓均为一夫一妻。

南宋王朝计有9位皇帝,其中高宗赵构有妻7人、孝宗赵伯琮有妻5人、光宗赵惇有妻2人、宁宗赵扩有妻3人、理宗赵贵诚有妻3人、度宗赵孟启有妻4人,其余均为一夫一妻。

辽帝国计有10个皇帝,其中世宗耶律兀欲有妻2人、圣宗耶律隆诸有妻2人、道宗耶律洪基有妻3人、兴宗耶律宗真有妻2人、天祚帝耶律延禧有妻4人,其余诸帝均为一夫一妻。

金代计有皇帝9位,其中太祖阿骨打有妻5人、熙宗完颜亶有妻2人、四任帝完颜亮有妻20人、世宗完颜雍有妻3人、章宗完颜璟有妻4人、宣宗完颜珣有妻3人,其余诸帝均为一夫一妻。

元代计有14个皇帝,其中太祖铁木真有妻44人、太宗窝阔台有妻6人、宪宗蒙哥有妻5人、世祖忽必烈有妻8人、成宗铁木儿有妻3人、武宗海山有妻6人、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有妻2人、英宗硕德八刺有妻3人、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有妻11人、明宗和世▲有妻6人、顺帝脱怀铁木儿有妻3人,其余诸帝均为一夫一妻。

明帝国计有17位皇帝,其中太祖朱元璋有妻4位、成祖朱棣有妻3位、仁宗朱高炽有妻3位、宣宗朱瞻基有妻15人、英宗朱祁镇有妻2人、景宗朱祁钰有妻2人、宪宗朱见深有妻6位、世宗有妻6位、穆宗朱载厚有妻3位、神宗朱翊钧有妻5位、光宗朱常洛有妻6位、熹宗朱由校有妻4位、思宗朱由检有妻3位,其余诸帝均为一夫一妻。

清代有皇帝12人,其中太祖努尔哈赤有妻12人、太宗皇太极有妻14人、世祖福临有妻18人、圣祖玄烨有妻32人、世宗胤祯有妻7人、高宗弘历有妻19人、仁宗颙琰有妻11人、宣宗旻宁有妻16人、文宗奕▲有妻9人、穆宗载淳有妻5人、德宗载湉有妻3人、宣统溥仪有妻5人。

从上面列举的统计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富有四海的皇帝们既有一夫多妻的,也有一夫一妻的——本处所说的“一夫一妻”是指在官修的正史中除了“一妻”以外再没有别的妻子记载的,这里面有可能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些皇帝们真的是一夫一妻,如五代十国时的南吴的让帝杨溥,此人虽然名为皇帝,实际上还不如一个囚徒,举个例来说,他常常挨打,被其手下的大臣说揍一顿就揍一顿(详情请参见拙著《中国帝王私生活百态》一书),这种囚徒似的皇帝根本不可能敢娶几个老婆。再如元朝的宁宗皇帝懿怜质班,他死时只有七岁,其妻答里也特迷失与他同年,小小年纪有一个老婆可能都形同虚设,根本不可能多“配备”更多的妻子,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个皇帝本来一夫多妻,但由于正史中只留下众多美人中的一个人的芳名,我们只能本着史料中有才算数的原则,把他们也归入一夫一妻者的行列。

一夫多妻者中的“多”字上限在44个,创此“中国纪录”者是元太祖铁木真,最少者不过2人。

不同的朝代“多”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在明代以前(包括明代),各个大的帝国诸任皇帝中总是“一夫多妻”与“一夫一妻”并存,惟有清代12任皇帝全部一夫多妻。

过去人们常说“多妻多子多福”,这话并没有多少科学道理。且不说妻子一多,难免会有争风吃醋、勾心斗角之事发生,而且多妻也未必多子,南宋高宗皇帝赵构有妻7人,却没给他产下一个子嗣,到了最后,还得从族人秀王赵子称那里过继来一个义子继承皇位,这个义子就是南宋二任帝孝宗赵伯琮。明熹宗朱由校有妻4人,也没留下一个子嗣,帝位只好留给他的弟弟朱由检(崇祯),清穆宗载淳有妻5人,也没有留下一个子嗣,帝位只好由其堂弟兼表弟载湉继承。

有人开玩笑说,因为是周公定的周礼,而不是“周婆”定的周礼,所以,一夫多妻似乎成了一件亘古不变的常理,但是,并非所有的正宫皇后(皇帝的正妻)都能对此容忍,一个最有名的例子是隋文帝的正牌妻子独孤皇后,她与丈夫一结婚时就逼丈夫表态“誓无异生之子”,丈夫当了皇帝之后,有一次“花”心大起,临幸了一个复姓尉迟的宫女,独孤氏立即采取断然措施,将尉迟氏处决,保住了丈夫与她一夫一妻的局面,但当她刚一去世,其夫文帝杨坚就又册立了好几个妻子。这个例子说明,好色、多妻乃是皇帝们的一个共性,也是他们的一个天性。

饶是如此,检阅古今史籍(正史),我们也从未发现有哪一位皇帝曾经有过“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

以前的一些通俗文学作品以及民间口头文学中,常常把隋炀帝杨广和金朝第四任帝完颜亮“提”出来示众,说他们如何如何地荒淫,有成千上万的妻妾,这种夸大其辞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无知和误解,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创作者们所带有的一种灰色的欣赏心理。

揭秘最循规蹈矩的帝王嘉庆不为人知宫闱生活

嘉庆帝接着说:“似此昏庸玩误之员,岂可仍膺牧民重任!克星额著即革职,发往热河!”[《清仁宗实录》卷147,嘉庆十年七月己卯。]

……

八月十五日,嘉庆帝一行抵达了兴京——今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征尘未洗,立即换素服前往永陵拜谒行礼,然后,兴致勃勃前往十里远的赫图阿拉城。“赫图阿拉”是满语音译,汉语的意思是“横岗”或平顶小山岗,远看并不显眼,但这是大清朝皇帝祖先的故里。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日,努尔哈赤在此建立了后金政权,以十三副铠甲起兵,迈出了千秋帝业的第一步,所以,这里堪称是大清朝的摇篮。

登临赫图阿拉山城,放眼远眺,顿觉气势不凡。这天恰逢中秋节,残阳染红了西边无尽的山峦,一轮明月已经挂上了天际,脚下浩瀚的苏子河水在静静地流淌,一行大雁排着“人”字队形,飞过万里碧空,飘向远方……

真是一片锦绣江山!

先民的子孙围着嘉庆皇帝,用纯正的满语表达着发自内心的语言,他们舀来了“罕王井”里的甘泉,奉上正宗的满族食品,点燃篝火,挑起民族的舞蹈。在他们的眼中,嘉庆帝不是一国之君,而是他们民族的大酋长。

不少吉林的满族人也怀着一颗朝圣般的心扶老携幼前来拜见。盛京官员、蒙古王公、朝鲜使臣来到这里,几万人马安营扎寨,绵亘十里,声势浩大,场面十分热烈。嘉庆帝几次激动得热泪盈眶。

第二天,嘉庆帝挥别家乡父老,往盛京进发。

中午时分,御前侍卫前来报告,左前方小山名为萨尔浒山。

嘉庆帝知道,萨尔浒古战场到了。

他立即下轿,在侍卫的簇拥下策马向古战场奔去。

萨尔浒一战是满族兴起的决定性战役,万历四十七年(1619),努尔哈赤率兵歼灭明军八万余人,奠定了后金政权在东北的地位。

山川寂静,草木无声,一座雄伟的碑亭耸立在山下。走近一看,原来是乾隆四十一年父皇的御笔碑。笔体飘逸,洋洋洒洒千余字,文末附了一首诗:

铁背山头歼杜松,手麾黄钺振军锋。

于今四海无战事,留得艰难缔造踪。

嘉庆帝抚摩着碑文,感慨万千,既有对祖先的崇拜,也有对父皇的思念,他脱口和道:

开基创业自兴京,廿万明师一鼓平。

心膂股肱克大敌,父兄子弟肇皇清。

据崖设伏选精骑,列阵飞驰尽劲兵。

尚间崖头方破队,斐芬山畔复摧营。

八旗赫濯雷霆迅,四路奔逃风鹤惊。

伟业承天昭继绪,奎文书事凛持盈。

经临故垒瞻前烈,缅忆神谋勉守成。

周览川原怀往迹,渺躬绍统矢衷诚。

嘉庆帝命令将他的这首诗也刻到石碑上,不必另立石碑,就刻在同一石碑上就行。

次日,嘉庆帝抵达盛京,入住盛京宫殿,连日拜谒福陵、昭陵,接见盛京文武官员、东北的宗室成员、蒙古王公、朝鲜使臣。他心情激动,情绪高昂,根据《清仁宗实录》记载,嘉庆帝赏赐三陵守陵官兵以及居住在盛京的宗室觉罗;豁免奉天府百姓一年的地丁银两;当地年逾七旬的百姓,不论男女,每人赏给一匹布、五斗米,八十岁以上者,赏给一匹绢、一石米,九十岁以上者加倍赏给;奉天、吉林、黑龙江等处囚犯除死罪不赦外,均减等处罚。还派遣官员祭长白山山神,太子河、巨流河、浑河、松花江诸河神等。

嘉庆帝在内务府官员的陪同下饶有兴致地参观了盛京故宫陈列的祖先遗物。在乾隆四十八年,他曾随父皇来过一次盛京,看过这类陈列,如今发现有些物品已经不见了,赶紧询问,原来盛京官员认为这些国初遗物已经糟朽,有碍观瞻,收到库里了。嘉庆帝批评他们“殊不晓事”,“不知大体”,命令立即恢复陈列,并指出了一些陈列品上标签的错误,指示立即更正。盛京官员吓得大气不敢出,诺诺连声,好在嘉庆帝心情不错,并没有处分他们。

嘉庆帝执政期间,曾两次回盛京祭祖。第二次是嘉庆二十三年,这次他带来了皇次子绵宁、皇四子绵忻,希望他们能亲身体验祖先创业的艰辛,继承祖先的遗志。祭祖完毕,离开盛京之际,嘉庆帝对皇子说:盛京为国家大本,三陵为发祥始基,后世子孙要时巡旧国,若存偷安之心,不来盛京,则为大不孝,非大清国之福,天祖必降灾于其身!

绵宁、绵忻立即下跪,表示谨遵圣谕,不忘故里。

嘉庆帝点点头,又警告诸臣说:“百官士庶,若妄言阻止,则为大不忠,非大清国之人,必应遵圣训立置诸法,断不可恕。”[《清仁宗实录》卷346,嘉庆二十三年九月戊戌。]

群臣也连连叩头,表态拥护。

嘉庆帝启程回京,临别,他向故都城阙投下了深情的最后一瞥……

他能想到吗?此后清朝皇帝再没有踏上东北的土地,他成了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回乡祭祖的皇帝。

塞外行猎,收获寥寥

木兰秋狝指的是秋天在皇家猎苑——木兰围场进行的行猎活动,这一制度确立于康熙时代,借以训练军队,联络蒙古王公,当然,也带有行乐的目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乐的目的越来越突出。

木兰围场在承德北部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本来是蒙古王公的领地。这里地势起伏,草深林密,野兽出没,尤其以鹿为最多。八月金秋,红叶满山,霜林叠翠。清晨,八旗兵身披鹿衣,头戴鹿角面具,吹起满语称为“木兰”的鹿哨子,模仿鹿鸣,引诱群鹿前来,其他野兽也跟踪而至,清军立即合围,并逐渐缩小包围圈,然后由皇帝发箭,皇子、皇孙、王公大臣随即展开围射。入夜,点燃篝火,烧烤猎物,饮酒歌舞。每次围猎,一般要进行二十几天。最后论功行赏,设宴庆贺,与蒙古王公依依话别。

乾隆年间,著名学者赵翼随皇帝行围,他是文职人员,不能跃马横枪,白天在营垒留守。据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他闲着无聊,就架起铁锅,点燃柴火,往锅里添上山泉水,然后去捉野鸡。秋天正是野鸡肥硕的季节,赵翼连轰带赶,野鸡跑也跑不动,飞也飞不远,最后精疲力竭,哀鸣着俯首就擒。赵翼赤手空拳,拎着几只野鸡,又信手采上几把围场的山珍——“银盘麻菇”,回到营垒,一锅开水正在沸腾。半个时辰,一锅山鸡炖山蘑的香气弥漫开来。赵翼一生走南闯北,唯独对此赞叹不已,称“凡水陆之味,无有过此者”。他听当地人说,这里的野鸡专吃榛子、松籽,故其肉尤美。

不过,到了嘉庆年间,这种美景已是昨日黄花,围场上猎物日渐稀少。

嘉庆帝继位初年,乾隆太上皇老迈,自然不能远出行围;待乾隆去世后,嘉庆帝又因清算和珅、镇压白莲教大起义忙得一塌糊涂,无暇行围;直到嘉庆七年,嘉庆帝才首次举行木兰秋狝。原想经过将近十年的休养生息,围场上的猎物肯定很多,没想到八月二十日开始行围,千军万马忙活了一天,才打到两只狍子。

当时,北方人骂别人蠢笨,常说他是“傻狍子”,因为狍子相对容易猎获。狍子本来善于奔跑,但它求知欲太强,在被追杀的过程中,往往停下来回头观察追杀者,这就给猎人开枪放箭的机会。皇帝行围,一天才打着两只“傻狍子”,说起来脸上有点儿挂不住。

而且,按照皇家制度,第一天的行围,要挑选上好的猎物送到承德永佑寺,供奉在祖宗的画像前。

两只狍子一大一小,大狍子像一只小鹿,小狍子似乎不比猎犬大多少。

大狍子被拿去给祖宗上供,仅剩下了一只小狍子。

侍卫把小狍子剥了皮,架在篝火上烧烤,这时再看,小狍子更小了,简直就像只兔子。嘉庆帝傻眼了。

小狍子被烤熟了,嘉庆帝发火了。

嘉庆帝把负责看管围场的官员骂了个遍,围场总管被革职,其他官员交部议处。这时蒙古王公送来一群羊,嘉庆帝心中顿时升腾起一股无名火,围场成了牧场,怪不得没有野兽。不过蒙古王公一片好心,加上此时饥肠辘辘,嘉庆帝咽了口唾沫,没有继续责骂。

第二天,嘉庆帝继续行猎,几千官兵排列成绵延十里的包围圈,然后逐渐缩小,力图把野兽往一个地方赶。鉴于昨天的教训,官兵搜索得十分仔细。围场上一片鼓噪之声,不时有狐狸、兔子仓皇奔逃,但并没有看见什么大的猎物。

突然,士兵们发现在一棵灌木的顶端系着一封信。这真是一件十分蹊跷的事情,赶紧取下这封信,找识字的人一看,原来是写给皇帝的“举报信”。

这封信很快转给了嘉庆帝。

打开一看,原来是举报木兰围场官员管理上的疏忽腐败,比如私伐森林,倒卖木材等等。对此,嘉庆帝并不感到意外,意外的是这封匿名举报信的呈送形式堪称别具一格,这种偷偷摸摸的勾当让嘉庆帝心中感到不安,于是,行围的心情也没有了,几天后,这次木兰秋狝草草收场,嘉庆帝率领大队人马回承德去了。

嘉庆帝木兰秋狝的兴致很高,但当时野兽不多,道路难行,官兵马匹不足,缺乏棉衣,群臣也不愿意长途跋涉,所以,每次都遇到很大的阻力,很多时候,嘉庆帝也不得不妥协。再加上此时生态环境恶化,猎物稀少,所以,除了嘉庆十五年行围较为满意以外,每次的收获都不大。

围场上野兽日渐稀少,固然有围场管理者腐败无能的原因,但主要是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清朝木兰围场是皇家御用的狩猎场,属于禁地,但方圆上万平方公里如何“禁”得住。嘉庆年间中国人口剧增,人多地少,很多人不顾禁令,私进围场,或者伐木,或者偷猎,或者采药,或者放牧,围场的自然生态已经开始被破坏,野兽纷纷迁徙。嘉庆帝一再责备围场管理者,也属治标不治本。

嘉庆之后,清朝皇帝再没有前往木兰围场行猎,康熙以来的木兰秋狝典礼被废止。从同治年间起,清政府将木兰围场放垦,广袤的围场被开辟为良田和牧场。

其实,帝王往往处于宗法祖制的束缚、超负荷的工作负担和超常的心理压力之下,甚至不能像平民百姓那样向知心的朋友倾述衷肠,很多情趣被压抑,即使在家庭生活中也被蒙上了等级森严的政治色彩。

嘉庆帝的宫闱生活较为平淡,他一生先后有两位皇后,都是父皇乾隆帝替他选定的。结发妻子是喜塔腊氏,乾隆三十九年(1774)迎娶为嫡福晋,嘉庆元年由太上皇册封为皇后,这位皇后死于嘉庆二年,后人称为孝淑睿皇后。她虽然贵为皇后,但由于丈夫处在乾隆太上皇的考察之中,她也活得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并没有享受过母仪天下的尊荣,丧事也办得很草率。嘉庆帝对她总有一种负疚之情。

嘉庆四年,太上皇驾崩,嘉庆帝亲政,立即加恩皇后娘家,皇后的哥哥盛住被提升为总管内务府大臣。但盛住实在不争气,贪污犯罪,屡教不改,嘉庆帝一再宽容姑息,实在是看已故皇后的面子。

喜塔腊氏去世后,乾隆太上皇越俎代庖,将嘉庆的贵妃钮祜禄氏册封为皇后。夫妻二人感情也较为融洽,嘉庆帝的这位皇后死于道光二十九(1849)年,后人称为孝和睿皇后。

嘉庆帝共有五子:长子早殇,次子绵宁(孝淑睿皇后生)、三子绵恺、四子绵忻(孝和睿皇后生)、五子绵愉(恭顺皇贵妃生)。

嘉庆帝还有九位公主,但仅有皇三女和皇四女长大成人,分别活到三十一岁和二十八岁。可见,帝王家的生活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金堆玉砌,优雅从容,很多真情被埋没,人性被扭曲,这其中的人们往往生活在压抑之中。

转眼到了嘉庆二十四年,或许由于年龄的原因,一贯节俭低调的嘉庆帝突然决定要为自己大办六十大寿,这是为什么?这其中又有哪些啼笑皆非的事情?

“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中国哪个皇帝老婆最多?

在中国,谈到皇帝们的婚姻时,有一句话广为流传,那就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发表以后,人们更是由此及彼地想到皇帝们都是妻妾成群的,千古无一例外,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于不知不觉中又步入了一个误区——

从上古到清末,中国一直是一个一夫多妻与一夫一妻并行的社会,这种现象甚至到了民国时代仍没有多大改变。

一夫多妻的始作俑者是谁,现在已经不可考,但皇帝是其最大的受益者,这一点恐怕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这一不可争辩的事实出发,有人进而推论出每个皇帝都有数不清的妻妾,换言之,至少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事实情况果真如此吗?“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指的是什么

要分辨皇帝有没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首先就要弄明白“三宫”、“六院”及“七十二嫔妃”的确切含义。

何谓“三宫”?

三宫,其意本来是指古代诸侯夫人的宫,《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有“甸粟而纳之三宫”的记载,范宁注曰:“三宫,三夫人也。”杨士勋疏曰:“礼,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故知三宫是三夫人宫也。”

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宫”指的是诸侯夫人(顶多是个王后),而不是皇帝的妻子。“六院”疑是从“六宫”演义而来。“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的寝宫,后来代指皇后或皇帝的其他妻子。《周礼·天官·内宰》中有“以阴礼教六宫”的记载,郑玄解释说,皇后寝宫有六,其中一正寝,五燕寝,合起来即六宫。唐人白居易《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汉书·马皇后纪》:“后辞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宫莫不叹息。”这两个“六宫”都是用的引申义。“七十二嫔妃”来历不详,或许是从“三”的倍数而来,或许纯是言成数以表其多。“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显然是个杜撰的名词。那么,正确的说法是什么呢?

翻一下《二十五史》,任何一个朝代的“后妃传”之前都会有一段大同小异的概述。

我们不妨摘引一段:

古者天子娶后,三国来媵,皆有娣姪,凡十二女;诸侯一娶九女,所以正嫡妾、广继嗣、息妒忌、防淫慝、塞祸乱也。后亡,则媵为继室,各以其叙。无三媵,则娣侄继室,亦各以其叙。继室者,治其内政不敢正其位号,礼庙无两袝,不并尊也。鲁成风始两袝,宋国三媵,齐管氏三归,《春秋》皆讥之。《周礼》内宰,其属则内小臣、阍人、寺人次之,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女史、典妇功、典丝、司服又次之。《昏议》称“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不与《春秋》、《周礼》合。后世因仍其说,后宫遂至数千。(《金史·后妃传》)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的妻子其正式的称呼应当是:“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别的叫法,如:

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婕妤、才人、美人、昭仪、姪娥、傛◆、八子、充依、良人、采女、淑妃、淑媛、贵人、常在、答应、女史等。

这些皇帝的妻子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隋书·后妃传》中记载,在隋代“贵妃、淑妃、德妃是为三夫人,品正第一;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是为九嫔,品正第二;婕妤一十二员,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员,品正第四,是为世妇;宝林二十四员,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是为女御,总一百二十,以叙于宴寝”。

很明显皇帝的妻子不能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称之,那么,皇帝的妻子能不能用“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数字来计量呢?“妻妾成群”一个被夸大了的神话

皇帝的妻子,是一个外围可宽可窄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宫里的女子(皇帝本人的亲生母亲及女儿除外)都有可能是皇帝的妻子,但若是如此划分,则嫌太过宽泛,事实上皇宫里百分之九十的女子是不能得到皇帝垂青的,唐诗、宋词中有许多关于宫中怨女的描写。所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白居易),所谓“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苏逢),真是举不胜举。

因此,我们并不认为这些在皇帝的势力范围之内的女人就算是皇帝的妻子,我们采用的是“于史有证”的标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界定皇帝妻子(包括“妾”)的数目的。还是让事实说话最好。

统计仍然是从西汉时代开始,中国著名史学家柏杨先生在其巨著《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一书中把秦代以前,乃至上古传说时代中的君主之妻都列入“皇后”篇内,窃以为不妥,因为我们本文讨论的是皇帝之妻而非君主之妻。

皇帝之妻本应从秦始皇算起,但秦始皇时代却既无皇后妃嫔之名,又无任何有关的记载,我们只能采取暂付阙如的态度,从西汉时代开始我们的统计。

西汉一代一共有皇帝12人,其中在正史中一夫多妻者7人,他们是:高祖刘邦、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宣帝刘询、元帝刘奭、成帝刘骜。

其中刘邦有妻5人,她们是:高皇后吕雉、戚夫人、赵夫人、管夫人、孝文太后薄氏;刘恒有妻3人,她们是:孝文皇后窦氏、慎夫人、尹妃;刘启有妻3人,她们是:孝景皇后薄氏、孝景皇后王娡、栗姬;刘彻有妻6人,她们是:孝武皇后陈娇、思皇后卫子夫、尹婕妤、李夫人、王夫人、鉤弋夫人赵氏;刘询有妻3人,她们是:恭哀皇后许平君、孝宣皇后霍成君、王婕妤;刘奭有妻3人,她们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孝元皇后傅氏、中山太后冯媛;刘骜有妻4人,她们是:孝成皇后许氏、孝成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班婕妤。

另有5位皇帝据正史记载是一夫一妻,他们是:惠帝刘盈、少帝刘弘、昭帝刘弗陵、哀帝刘欣、平帝刘衎。

东汉王朝有皇帝9人,9人全部一夫多妻,其中武帝刘秀有妻2人,她们是光武皇后郭圣通、光烈皇后阴丽华;明帝有妻2人,她们是,明德皇后马氏、贾贵人;章帝刘恒有妻3人,她们是:孝德皇后窦氏、恭怀皇后梁氏、敬隐皇后宋氏;和帝刘肇有妻2人,她们是:孝和皇后阴氏、和嘉皇后邓绥;安帝刘祜有妻2人,她们是:安思皇后阎姬、恭愍皇后李氏;顺帝刘保有妻2人,她们是:顺烈皇后梁纳、虞贵人;恒帝有妻4人,她们是:懿献皇后梁女莹、孝恒皇后邓猛女、恒思皇后窦妙、采女田圣;灵帝刘宏有妻3人,她们是:孝灵皇后宋氏、灵思皇后何氏、灵怀皇后王氏;献帝刘协有妻5人,她们是:孝献皇后伏寿、献穆皇后曹节、贵人董氏、夫人曹宪、夫人曹华。

三国时代,曹魏有皇帝5人,3个一夫多妻,2个一夫一妻。

一夫多妻的3个皇帝中,文帝曹丕有妻2人,她们是:文昭皇后甄洛、文德皇后郭女王;明帝曹睿有妻3人,她们是:明悼皇后毛氏、明元皇后郭氏、虞夫人;三任帝曹芳有妻3人,她们是甄皇后、张皇后、王皇后。

一夫一妻的两个人是四任帝曹髦、五任帝曹免。

蜀汉帝国有皇帝2人,全部一夫多妻。其中昭烈帝刘备有妻3人,她们是:昭烈皇后甘氏、穆皇后吴苋、孙夫人;后主刘禅有妻3人,她们是:敬哀皇后张氏、皇后张氏、昭仪李氏。

东吴有皇帝4人,一夫多妻者2人,一夫一妻者2人。一夫多妻者中大帝孙权有妻7人,她们是:夫人谢氏、夫人徐氏、皇后潘氏、皇后朱氏、大懿皇后王氏、敬怀皇后王氏、夫人袁氏;末帝孙皓有妻3人,她们是:皇后滕氏、美人张氏、左夫人张氏。

二任帝孙亮和景帝孙休均为一夫一妻。

两晋时代有皇帝15人,一夫多妻者6人,他们是:武帝司马炎(有妻6人)、惠帝司马衷(有妻3人)、元帝司马睿(有妻3人)、成帝司马衍(有妻2人)、简文帝司马昱(有妻2人)、孝武帝司马曜(有妻3人)。

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邯、明帝司马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废帝司马奕、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均为一夫一妻。

五胡十六国成汉帝国有皇帝3人,武帝李雄和末帝李势为一夫一妻,昭文帝李寿有妻2人。

前赵帝国有皇帝4人,3人为一夫多妻,其中文帝刘渊有妻3人、昭武帝刘聪有妻14人,末帝刘曜有妻4人。

隐帝刘粲为一夫一妻。

后赵有皇帝4人,2人为一夫多妻,其中明帝石勒有妻2人,武帝石虎有妻5人。最后两任皇帝石世、石遵均为一夫一妻。

冉魏帝国两任帝均为一夫一妻。

前秦帝国除宣昭帝苻坚有妻3人、高帝苻登有妻2人以外,其余四位皇帝均为一夫一妻。

后秦帝国有皇帝2人,这2人均为一夫多妻,其中武昭帝姚苌有妻2人,文恒帝姚兴有妻2人。

西秦未称帝,不予统计。

前燕帝国有皇帝3人,2人为一夫多妻,其中文明帝慕容皝有妻2人,景昭帝慕容俊有妻2人,另有1人(幽帝慕容□)为一夫一妻。

后燕帝国有4个皇帝,3个一夫多妻,其中武成帝慕容垂有妻3人,惠愍帝慕容宝有妻2人,昭文帝慕容熙有妻2人,另有1人(二任帝慕容盛)是一夫一妻。

南燕帝国有皇帝2人,1人为一夫多妻,此人是二任帝慕容超(有妻2人),1人为一夫一妻,此人是一任帝慕容德。

北燕有皇帝3人,2人为一夫多妻,他们是:文成帝冯跋、昭成帝冯弘(各有妻2人),另有1人是一夫一妻,此人是惠懿帝高云。

后凉帝国有皇帝4人,除懿武帝吕光一夫多妻(有妻二人)外,其余三任帝均为一夫一妻。

大夏帝国二任皇帝均为一夫一妻。

南北朝时南朝刘宋帝国有皇帝9人,4个人是一夫多妻,这4个人是:武帝刘裕(有妻3人)、文帝刘义隆(有妻4人)、孝武帝刘骏(有妻2人)、明帝刘或(有妻3人)。其余5个人均为一夫一妻。

南齐有皇帝7人,除第六任帝萧宝卷有两个妻子以外,其余均为一夫一妻。

萧梁帝国有皇帝5人,除武帝萧衍有妻子3人、元帝萧绎有妻子2人以外,其余均为一夫一妻。

陈帝国有皇帝5人,除一任帝陈霸先有妻2人,五任帝陈叔宝有妻3人以外,其余均为一夫一妻。

北朝北魏有皇帝十八人(包括东魏和西魏),其中除道武帝拓跋珪有妻3人,明元帝拓跋嗣有妻2人,太武帝拓跋焘有妻3人,文成帝拓跋浚有妻2人,孝文帝元宏有妻4人,宣武帝有妻3人,文帝元宝矩有妻2人以外,均为一夫一妻。

北齐有皇帝8人,其中除文宣帝高洋有妻3人,武成帝高湛有妻2人,后主高纬有妻4人以外,全部为一夫一妻。

北周有5个皇帝,其中除武帝宇文邕有妻2人、宣帝宇文赟有妻5人以外,其余均为一夫一妻。

隋代有皇帝5人,除文帝杨坚有妻3人,炀帝杨广有妻2人以外,其余3人均为一夫一妻。

唐代计有21位皇帝,一夫多妻者包括:太宗李世民(有妻2人)、高宗李治(有妻3人)、中宗李显(有妻3人)、睿宗李旦(有妻2人)、玄宗李隆基(有妻5人)、肃宗李亨(有妻2人)、代宗李豫(有妻2人)、德宗李适(有妻2人)、宪宗李纯(有妻2人)、穆宗李恒(有妻3人)、懿宗李漼(有妻3人)、昭宗李晔(有妻3人),其余几位皇帝均是一夫一妻。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有帝3人,太祖朱温有妻3人、末帝朱友贞有妻2人,二任帝朱友珪一夫一妻。

后唐有皇帝4人,庄宗李存勖有妻4人,明宗李嗣源有妻4人,愍帝李从厚、末帝李从柯均为一夫一妻。

红颜祸水:桃花夫人用美貌毁掉两国家

清代诗人吴天章有诗云:

桃花夫人

桃花夫人好颜色,月中飞出云中得。

新感恩仍旧感恩,一倾城矣再倾国。

这位桃花夫人就是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的妫姓世家,又名息妫,或称其为息夫人,因其容颜绝代、脸若桃花又被称为“桃花夫人”。

据《左传》记载,鲁庄公十年,息妫和她的姐姐先后出嫁,姐姐嫁给了蔡哀侯,妹妹嫁给了息侯。后来,息夫人回娘家的时候,正好路过蔡国。没想到,蔡哀侯这个做姐夫的,早就听说了小姨子的美貌,恨不能一睹为快,现在佳人莅临,焉有不见之理?蔡哀侯兴冲冲地说:“这是我小姨子到了,我怎能不见一见呢?”所以,不顾国事繁忙,就派人邀请息夫人到宫中一聚。

也许是息夫人的美貌让他神魂颠倒了,也许是那天宴席上的美酒太过甘醇了,或者,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吧,蔡哀侯竟公然挑逗起息夫人来,言语行为都十分失礼。

堂堂一国的国君的夫人,竟然受到这样的侮辱,息夫人自然非常生气,回到息国,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丈夫,简直是太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息侯知道之后自然很生气,不仅自己作为丈夫的权利被无端地侵犯了,而且自己作为一国之君的尊严更是被毫不客气地践踏了,叫他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呢?

事情发展至此,就变得复杂起来了。如果息夫人只是一个平民老百姓家的媳妇,遭人无端调戏,顶多是丈夫找上门去吵上一架,脾气暴躁点儿的也不过是抡抡拳头把这个好色的姐夫揍上一顿,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这场绯闻里的三个人,却都是堂堂一国的国君或其夫人,事情的性质马上就变了,所受到的侮辱被加倍地放大,要复仇的愿望也就被无限地夸大了。

息侯当然想立刻起兵伐蔡,但是他的国力太过弱小,靠他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这件复仇大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许,这也是蔡侯敢于公然调戏小姨子的强大的心理依据吧,他是看准了息侯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

但是,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太低估了一个男人的自尊心所能产生的巨大威力。息侯再三考虑之后,派遣密使去见楚文王,请楚国假意伐息,在蔡哀侯前来救援的时候,共同伐蔡。

他的计谋果然成功了,楚、息两国联军在莘地大败蔡国,蔡哀侯不得不设宴赔罪,息侯终于借楚文王之手出了胸中这口恶气。

当然,莘地大败,也成了蔡哀侯心里的一根刺,无论多少的欢乐都无法将之拔除。他恨息侯,他小子何德何能,凭什么能娶这么一个天仙似的美人,享尽艳福?他更恨命运,为什么对自己如此地不公,同样是姐妹两个,为什么安排他娶了一个姿色平庸的姐姐,而不是那倾国倾城的妹妹?嫉妒夜夜在他的心里滋生、蔓延、疯长,他心中有一把火,他要被这把火逼疯了,他必须干点什么,来报复那些幸福的人们,以抚慰自己的不幸和失落。

机会终于来了,鲁庄公十四年,蔡哀侯在和楚文王一起喝酒的时候,故意把息夫人的美丽在楚文王面前大肆渲染,唤醒了文王心里那头慕色的野兽,咻咻地咆哮起来。

楚文王果然去了息国,也如愿地见到了息夫人,自然,他也同样地被息夫人的美俘虏了,震撼了。这样的美人,是值得天下的男人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拥有的。在见到息夫人的那一刻,他理解了蔡侯的情不自禁,原谅了蔡侯作为一个男人所犯下的不可理解的错误,因为,他也要犯同样的错误了。只不过,他做的更加彻底——他灭掉了息国。

息夫人的美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毁灭了息国。她成了楚文王的女人,从一个男人的怀抱走向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身在楚宫的息夫人无疑是得宠的,但她也是寂寞无助的。她爱的男人早已为她倾家灭国,不知魂归何处;她身边的这个男人无疑是爱她的,视她如掌中之珍,待她无微不至,然而,她却没有办法去爱他,尽管,她已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楚王对她的爱,她又怎么会感觉不到?但是,一想到息侯,她就无颜以对,除了叹息,她只能沉默。对于这种沉默,《左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是啊,夫复何言?她的美丽不由自主,她的命运也是这样的无奈啊。

她的不言,或许还有对人对己深深的怨艾吧。

她也许在悔恨,当初不该把受辱之事告诉丈夫,如果当时的她选择的是沉默,装作什么也没发生过,哪里还会有后来的万里烽烟呢?

她也许在怨恨,如果当初蔡哀侯能够管住自己那张居心叵测的嘴,不在楚王面前艳夸自己的美色,让自己的美成为一个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的秘密,哪里还会有自己无家可归、无国可投的痛苦呢?

罢,罢,罢,她管不住天下的悠悠众口,但是,她可以管住自己这张嘴,就让所有的情感都深埋心底吧,就让所有的言语都尘封起来吧,面对着无尽的折磨和痛苦,她实在是无言以对、无话可说。

息夫人的缄默,却间接地毁灭了另一个国家。

面对她坚决的永久的沉默,楚文王无计可施,他只好把这一切都归咎于蔡哀侯的妄言多语,为了平息夫人的愤怒,也为了减轻自己的挫败感,他发兵灭掉了蔡国。

对于息夫人的沉默,后人却无法沉默,也不愿意沉默,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常常提笔吟咏评说,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诘问:息夫人,你有勇气有决心沉默,你为什么没有勇气没有决心去死?

后世有太多的人不甘心于息夫人的不死,所以,刘向在《列女传》中就给她安排了另外一个结局:

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将妻其夫人,而纳之于宫。楚王出游,夫人遂出见息君谓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之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二醮。生离于地上,岂如死归于地下哉!”乃做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日”。息君止之,夫人不听,遂自杀,息君亦自杀。同日俱死。楚王贤其夫人守节有义,乃以诸侯之礼合而葬之。

中国的男人们在对待女人的问题上永远很极端:你要么做一个潘金莲式的欲望无穷的荡妇,寡廉鲜耻,离开男人简直一天都活不下去,活该被钉死到道德的耻辱柱上世世代代示众;你要么做一个清心寡欲、贤良淑德的贞节烈女,为了保全贞节,践行自己对一个男人的忠诚的义务,牺牲自己的生命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

所以,我们无法容忍息夫人活着的哀伤,我们只能接受她死去的忠诚。对于她的痛苦,我们认为它毫无价值,对于她这样的祸水红颜,只有她的殉节才能获得我们的宽宥,就像我们最终原谅了绿珠并歌颂她的忠诚一样。

第三章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捡了个现成的便宜

在著名的《六国论》里,苏洵认为:六国破灭在于六国本身,而非秦国。其实,导致战国结束的,不是秦国,不是六国,而在于历史的疲倦。决定历史的主角,是被史家偏好强奸了的失语大众。经过春秋战国数世纪刀光剑影的洗礼,人民厌恶混战,渴望统一,正是在这样一股强大的暗流作用下,秦国才讨了一个大便宜。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说:“秦并六国,中国历史第一次走上全国大统一的路。此不专因为秦国地势之险要及其兵力之强盛,而最重要的还是当时一般意向所促成。”

秦本为地处偏远的一个西方部落,其远祖多以驯兽驾车见长,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尽管后来相当强大,但还是被中原各国视为戎狄,没有参与盟会的资格。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作“蚕食”。

被孤立者总是容易放卫星,诚如历史学家柏杨所形容的:“这个最落后、最不惹人注目的偏僻小国……就像一条闯进瓷器店的蛮牛一样的闯进了国际社会,令各国惊骇失措。”

七雄征战初期,韩、赵、魏三家结成联盟,打败了齐、秦、楚等大国,成为较强盛的国家。后来起了内讧,不仅联盟破裂,成员国也自相残杀起来。

魏国是战国前期的“大哥大”。在没有建立王国之前便以霸主的姿态出现,称雄国际舞台六十余年。魏国占有地利优势,位于中国之心、中原的中央,拥有最肥沃的耕地,国民收入因而位于各国之上。开国国君魏斯对此也很为得意:“山川如此险要,正是魏国的珍宝。”魏国的强大还得益于三位杰出人士:一位是宰相李俚;一位是西门豹;一位是吴起。李俚当宰相期间,制定法律,调整赋税,使社会治安长时间稳定如磐。西门豹兴办灌溉工程,使经济更富上加富。吴起镇守西河,像泰山压顶一样,紧压住秦国的北疆,如果再多给他十年时间,没准儿秦国会被他片片蚕食。然而,魏君敏感度不够发达,频频选中其他诸国攻打,独独不把秦国放在眼里,致使一个疏忽,不仅给了秦国膨胀的机会,还毁了自己。

魏国军队先瞄准了赵国。赵国请齐国帮助退兵。大军事家孙膑带领军队直接去打魏国的首都。魏国军队本已攻破赵国首都,听见自己的国家情况危急,便急忙从赵国撤军去救魏国,刚走到半路,就遇上了埋伏的齐国军队,齐国军队堵住魏国军队,打了个大胜仗。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围魏救赵”。

两年后魏国进攻韩国,齐国又充当了“维和”角色。孙膑故伎重演,指挥齐军围魏救韩。齐军假装后退。第一天撤出后营地留下的炉灶足够做10万人的饭;第二天留下的炉灶只够做5万人的饭;第三天留下的炉灶减少到只够做3万人的饭。魏军从炉灶的数量推测,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挑选了精锐的士兵,追赶齐军,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南省境内),结果被埋伏在这里的齐军彻底打败。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

其实,魏国是很倒霉的,因为它启用了一位历史小人——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