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4 03:44:41

点击下载

作者:李尚龙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

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试读:

自序

你好。

2018年年初,我在东京见到一位作家前辈。

他今年六十多岁,每次看手机都得戴上老花镜。我们喝了一瓶清酒,聊得很开心。酒过三巡,他问我:“尚龙,你平均多久出一部作品?”

我想了想,说:“从2015年起,基本上是一年一部。他们都说我高产,搞得我都不好意思写了。”

他笑了笑,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他说:“你别管别人怎么说,趁着你还愿意写,趁着你的眼睛还能看得清,就多写一些吧。”

说完,他摘掉了眼镜,冲着我笑了笑,继续说:“年轻真好,我已经快看不清电脑了。”

那时,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泪光,我忽然明白,我也会老,会写不动,会没话可写,会看不清、听不见,甚至会老年痴呆。但好在,此时此刻,我正值年轻。

我想,正在读这本书的你,也正是你最年轻的时候,无论你的年纪有多大,今天都是你最年轻的一天。

我们谁也抵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我们能选择不后悔地度过当下。

那么,让我也学习那位前辈的口吻跟你说一句:别管别人怎么说,趁着你还年轻,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趁着你的心脏还在跳动,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如果你愿意听进去,这句话将会在时间的积淀下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但如果你不愿意听进去,它不过是无用的鸡汤。

但我想告诉你,既然年轻,就永远不要失去希望,不要满嘴不屑地用“鸡汤”理解这个世界,永远要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

二十岁的时候,我刚来北京,被生活折磨得死去活来。我暗自发誓:等我能获得自由,我一定会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不浪费一分一秒。为梦想的生活努力,让我配得上那样的日子。

逐渐,我开始明白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人这一辈子,要么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要么按照自己的活法去想。但前者需要的努力更多,遇到的挫折也更多,实现起来也更难,可怕的是,大多数的人最后都活成了和别人一模一样的刻板生活,忘记了自己曾经想要的生活的模样。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可怕的不是人工智能像人,而是人越活越像人工智能。

人们活得越来越像,是因为人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本身就更难。

真的,很难。

我记得刚当老师时,每天备课、上课。有一天,上完十个小时课后,我蹲在中关村的便利店门口,拿着一碗泡面,寒冷的冬天却有着明亮的月光。我一口一口地吃完那碗泡面——那天的第一顿饭。我看着漫天的繁星,告诉自己,现在吃的苦,就是为了以后不让自己最爱的人吃同样的苦。

我记得在健身房跑步时,膝盖受了伤,从跑步机滑到地上的场景。那疼痛钻心,我却没敢叫出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更衣室,低头一看,膝盖上的血流到了袜子上。我用干净的衣服紧紧地包扎起来。回家的路很漫长,我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会买一台属于自己的跑步机。

记得在西土城的地铁口,我的钱包被偷,我看着偌大的北京城,忽然丢了魂,没有钱,寸步难行。我蹲在地上着急到汗流浃背。那一晚,我从西土城走回了家,十五公里,我从汗流浃背走到泪流满面。到家后,我才发现手机也丢了。我躺在床上,把被子蒙在头上,两行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我告诉自己:等我有钱了,一定要打车上班。

我还记得很多这样的场景,还记得很多那时给自己许下的愿望,那些现在看起来傻气的简单的愿望,直到今天,都实现了。

因为那些孤独的日子,让我明白了,孤独是最好的增值期;也是那些无助的日子,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只要相信明天,并为之努力,上天一定会给他光明的明天。

直到今天,我都很感激那些难熬日子中的自己,他不怕苦、不怕累,埋着头迎着太阳往前跑,他没回头,没气馁,无论谁说什么都坚持着往前走,盯着目标而不是看着对手。

直到今天,终于我可以告诉自己,也可以告诉你,现在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

但或许只有自己明白,这些年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但那些苦,都似乎是生命中的财富,都是青春里最美的印记。大多数人坚持到了深夜,却倒在了黎明前。

我想,你也正好在最美的年华,你和我一样,都看着远方,相信着未来,不愿意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所以,你选择了我的书,选择了我的作品。

谢谢你还这么单纯地相信着未来,这样的人本身就不多了。

如果可以,愿你能在安静的时候,读完里面的文字,这些文字是平时的随笔,是睡不着时的思考,是微醺时的感受,是孤独时的希望。

我想,我也会老去,甚至有一天,会像那位前辈一样,写不动任何作品。

但好在,此时,我还在你身边,陪着你长大,此时,正是我们最年轻的时候。

我曾写过,打败焦虑最好的方式就是立刻去做令你焦虑的事情,而请你相信,此时此刻就是永远,此时此刻也就是一切。

所以,愿你青春无悔,永远在路上,也祝你阅读愉快,着眼未来,活在当下。PART 1当你的能力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想改变世界,自己却过得一塌糊涂;你想和最美的姑娘恋爱,自己却不修边幅;你想通过考试,自己却连一个单词都不背;你想踏遍千山万水,过上浪迹天涯的生活,口袋里却没有一张买车票的钱。试问,你为自己的野心做过什么努力呢?你的野心,要配得上你的努力一

每个人都有野心,尤其是在自己年轻的时候。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挫折变多,人的野心渐渐退化成了决心,决心变成了安心,安心变成了随心,随心变成了无心改变,然后就开始嘲笑那些有野心的年轻人。

这些年我交的朋友,年纪几乎都比我大,有些甚至是与我年纪相差很多的长辈,他们的儿子只比我小几岁。于是,我总是被邀请到他们的家宴中做客,被某个只比自己小几岁的孩子叫叔叔。

在一次家宴里,我这当叔叔的亲眼看到一次家庭冲突。高考填报志愿,儿子想学摄影,父亲是个工程师,坚持让他报考当地的工程大学,将来子从父业,稳定踏实,儿子能在自己身边,日子也能过得不亦乐乎。

但那顿饭吃得很不开心,父亲滔滔不绝,儿子低头不语,我在一旁,如坐针毡。眼看桌子上的红烧肉凉了就不好吃了,于是,我率先张了口:“哥,听听小侄子的想法吧,都是你在说,他都没张口。”说着,我夹了一块红烧肉到他的碗里,顺势夹了一块给自己,顺理成章地吃了起来,味道还不错。

孩子说得很简单:“我从小就喜欢摄影,还获了很多奖,我觉得我以后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会拍出世界上最好的照片。”

听到这儿,红烧肉在我嘴边忽然失去了味道,他说的那番话不像是一个十八岁的孩子说出来的,而像是个十岁的孩子讲出的。他的话,似乎更有味道。

果然,他父亲开口了:“年纪轻有野心是好事,但我告诉你,你肯定会后悔的。”

趁着他父亲讲着这没味道的话,我吃完了红烧肉,看了看他,咽了下去。

他父亲继续说:“谁还没个年轻无知的时候啊!”

我接了话,说:“年轻不一定无知啊!年龄不能决定智商吧。”我继续说,“那如果他后悔,就后悔呗,这么大了,还这么有想法,后悔是自己的事,不后悔岂不是更好?”

他父亲夹了块肉,囫囵地咽了下去,看得出,那块肉对他来说也味同嚼蜡。

回家的路上,我看着北京的夜色,久久不能平静,原因很简单:来这个城市十年了,我也从青年变成了中年,但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失去了野心,又从什么时候开始,连有野心的人都不相信,却要嘲笑一番了呢?

随着年岁增长,那些曾经最美好的执着、伟大的野心,也都随着时光烟消云散了吗?

想到这里,我忽然有些感伤。

好在,后来我得知,那孩子最终还是学了摄影。他今年大三,获得了国家奖学金,迄今为止过得很好。二

直到今天,我都很喜欢和那些有野心的人在一起玩儿,更喜欢和有野心的孩子成为朋友,无论他们年纪大小,都必定是有趣的一群人。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相信明天,认为自己会越来越好。这样的人很少,但的的确确存在着,是他们点亮了这个时代的夜空。

可只有野心,远远不够,你的野心,还必须配得上你的努力,否则只有野心,吹嘘扯淡,不行动,人就成了妄人。

你想改变世界,自己却过得一塌糊涂;

你想和最美的姑娘谈恋爱,自己却不修边幅;

你想通过考试,自己却连一个单词都不背;

你想踏遍千山万水,过上浪迹天涯的生活,口袋里却没有一张买车票的钱。

试问,你为自己的野心做过什么努力呢?

你那野心,不过是空中楼阁;你那梦想,也不过是梦幻。没有脚踏实地的理想,全部是耍流氓;没有经济基础的浪迹天涯,全部是大忽悠。试问,你为你的野心,做过什么努力呢?

当老师的这些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考试前大家表现得一样,几乎没什么区别,可是考试后,永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你真的走心学习了吗?你有按照要求把每节课都吃透吗?你背单词了吗?你做真题了吗?你把每个盲点都弄清楚了吗?倘若都没有,那些野心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些年,我见过好多学生,喜欢深夜励志,说什么总有一天自己一定会成为人上人,然后在微博上@我,时常让我感到毛骨悚然。十二点,他们给自己罗列了好多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和要实现的目标,这野心已经像是誓死的决心,但结果呢?

第二天晚上,他又罗列了一遍一样的目标。

人在夜晚特别容易情感爆发,到了白天就要死不活。

我其实不太赞同到处说自己的野心和梦想,有时候一旦说出来,往往就泄气了,除非你是一个需要被人监督才能向前的人。

所以,当你有了野心,别着急爆发出来让世人知晓,默默地埋在心里,用每天的努力来为它灌溉,让野心发芽、结果,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另外,大半夜,别总是发微博,在朋友圈表决心、表情绪,人啊,一到深夜就是想得太多,读书太少。三

有野心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你不需要告诉别人,不需要声张,它是一个自己与自己的约定。

你告诉自己要飞翔到月亮上,有一天你会明白,自己并不能插上翅膀。但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随时买得起飞机票,从天上俯瞰大地,拥有飞翔的感觉。

这样的努力,也配得上你的野心。

我曾经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在日记本上写过一句话:“尚龙啊,你要盲目自信,要相信自己许下的目标,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一定会完成!”

后来我长大了,看到纸上“盲目自信”那四个字,总会特别庆幸。是啊,在那一无所有的时候,何来的“合理自信”呢?但有了盲目自信,我的野心重新回到了心中正确的位置,有了野心,谁的打击也不好使,我就是要埋头向前,迎接每天的挑战。

后来我把“盲目自信”这四个字送给了许多读者,告诉他们,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不要管这世界怎么了,不要管身边人如何颓废,你要坚定你自己的努力,安静地奋斗,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些都是灌溉你野心的养分。

直到有一天,野心成了现实,目标成了目的地,盲目自信也就自然变成合理自信了。

记住,野心就是自己和自己的约定,不要管这世界怎么糟。

写到这里,我想起电影《动物世界》里的那段台词:

该打的仗我已经打过了

该跑的路我也跑到了尽头

老子信的道老子自己来守

背叛、争抢,没有底线

想把老子变成一只动物!No!没戏

老子宁可做一辈子披荆斩棘的小丑

也绝不会变成你们这种人渣的样子

游戏是你们的

规则老子自己来定

现在读起来,忽然明白,这就是野心,它和别人无关,和世界无关,只和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你离你想要的生活,只差一个野心一

爷爷家在河南的光山县,这个县曾经是当地著名的贫困县,许多人家靠小本生意维持生存,有的人家做了一辈子的小生意,也没什么积蓄。

爷爷生前,我曾经问他为什么没人给他们扶贫,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当时,政府给一个贫困家庭扶贫,这一家人靠经营小卖部为生。政府拿出一万元,希望他们把门面修缮得好一些,或者多进一些货,再或者把欠的外债还了,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意中。

这家人接受扶贫的时候,满口答应。但一年后,这家小卖部没有任何变化。

因为这家人把扶贫的钱拿去打麻将,输了个精光。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印度。《稀缺》里讲了个故事:一个印度家庭每天靠打鱼为生,每天早上五点就要起来打鱼。而且租别人的船每天要付很多租金,但倘若他们能有自己的渔船,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于是,调查者就拿着一笔钱给这些每天必须早起的渔夫。他们认为,只要拿着这笔钱买一艘船,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至少不用每天起那么早了。

可是,几个月后,他们发现,这些渔夫花光了所有钱,有些是当嫁女儿的嫁妆送了,有些是为了排场花了,有些是赌博输了,有些都不知道怎么就花了。大多数人,又过回了原来的生活。

所以,到底怎么了?

类似的故事有很多,其实,比口袋更贫穷的,是一个人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从内心深处不想有什么改变。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底层的舒适区是十分恐怖的,因为待着待着人就会变得迷茫,继而渐渐变得颓废。

美国作家拿破仑·希尔在《思考致富》里说:“无形的意念会带来财富,凡是你心里所想,并且相信的,最终必然能够实现。”《秘密》一书的作者也说:“你朝思暮想的,终将会被你吸引。”

讲真的,我其实不太相信什么“吸引力法则”,但可怕的是,一个人连想都不想,更别说做点儿什么了。

人连欲望都没了,野心都不剩了,只剩下舒适,舒适区待久了,人就废了。

我曾经写过一句话:在大城市搞废一个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给他个小房间和一根网线,如果再给个外卖电话,好了,这人就废了。因为底层的舒适区,十分容易废掉一个人。

其实,一个人离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差一个野心,一个愿意改变现有状态的野心。

就像《稀缺》这本书里说的那样:“稀缺的资源一点儿也不可怕,这个世界不缺资源,最可怕的是稀缺心态。”

这种心态,注定把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所在的舒适区,无法自拔。二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是分阶层的。

而这些年,阶层固化的话题一直被讨论,那些有钱人,好像一直都那么有钱,他们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占有更多的资源,从而拥有更多的财富。

听起来有些可怕,不,其实比这个更可怕的是那些不是很有钱的人,认命了。

他们不相信人可以改变阶层束缚,他们不相信个体从来没有固化。比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意识固化。你不相信自己的生活可以改变、阶层可以跃迁,连一点点的野心都没了。

美国作家泰勒·科文在《自满阶级》中说:“美国的上层阶级、中产阶级都不思改变,这没什么,可怕的是,美国的底层也都十分老实,他们也不愿意发生改变。”

换句话说,每个阶层都对自己的生活太满意了,这样,也就造成了阶层固化。

但我们不一样,我们有无数上升的通道,只要你足够有野心,足够敏感,足够努力,你总能看到别样的希望。

怕就怕,你自满了,你觉得无所谓。

而现实中,许多人都是如此。

记得有一次,我坐高铁,当我从二等座走到商务座的时候,惊奇地发现,除了睡着的人,商务座上大多数人都在办公。一等座上,不少人都在读书,而二等座上的许多人都在打游戏、看电视剧。

最可惜的是,许多打游戏、看国产剧的人,都是正值青春的学生,他们把自己的野心放在了游戏中,放在了消遣里。

这些年在北京,我认识了很多人。这些人里许多都是白手起家,没有继承父母一分钱,凭借自己的野心和努力,在这座城市从一无所有打拼到收获幸福、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总会感叹着:“自己的努力没有辜负自己的野心。”三

小的时候玩过一款游戏,记不住名字了。你每通过一关,地图上就多一块可视的部分,少一块阴影。后来慢慢知道,这不就是我们的人生吗?我们每进步一些,每成长一点儿,世界的地图就被多解锁了一些。

野心,是解锁地图最好的钥匙。

如果你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想要体会不同的生活,请听我一个建议:一定要来大城市。

我经常鼓励高考结束的学生和计划考研的学生首选大城市,因为既然年轻,何不义无反顾地去世界的中心。

如果想要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就应该有这样的野心去更大的地方,尝试不一样的生活,认识更多的人,走更多的路。

曾经有很多学生问我,是不是一定要去大城市生活。

我说,那取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的野心还无处安放,那就来闯一闯吧。倘若已经不愿意颠沛流离,那回到老家也不算失败,不过是另一种生活而已。

大城市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有更不一样的人,有更不同的生活,但同时,意味着有更多可能的失败,更多可能的孤单,更多可能的沮丧和绝望。

那为什么还要来大城市呢?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一位朋友的新书发布会,现场来了很多人,很火爆。

互动问答时,因为时间关系,留了五个提问机会,许多人举手,前四个机会却只给了第一排和第二排的来宾。第五个问题时,我提醒朋友,也给后排朋友一个机会吧。朋友点头同意。

那时我忽然意识到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大城市,因为在你最年轻的时候,一定要离这个时代的心脏近一些,因为那里的机会多。不是说离心脏远的位置没有机会,但那种比例,就像是互动问答时候的读者提问,选中你的比例是4∶1。四

但有了机会不代表你一定能怎么样。

好的机会一定要搭配上你的才华、能力、素养,才有意义。

你的才华、能力、素养,一定要配得上你的野心。

所以,在没人看到你的时候,你更要默默发光。一个人平静地努力,刻意地训练,低调地前行,去创造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因为只有更好的自己,才能配得上更好的生活。改变自己,就是小人物最大的野心一

小的时候,我一不读书,父亲就会讲一个故事给我。在这里,我也把这个故事分享给你:

19世纪,美国东印度舰队开着四艘军舰、带着几十门大炮来到了日本,想要“开港通商”。强大的武力,让日本不敢说“不”。

第二年,日本被迫签订了《神奈川条约》,由此,日本结束了闭关锁国两百年的历史。

但是,当美国军舰来临的时候,一个十九岁的乡下武士报国心切,拿着一把武士刀冲到海边,想要用手上的武士刀赶走那些美国军舰。武士跑到军舰那里一看,傻了眼,这刀要往哪儿砍啊?他坐在海边,看着乌泱泱的军舰,决定放弃剑术,改学西学。

一开始,他告诉身边的朋友,小太刀比大太刀灵活。之后,又告诉朋友,手枪和火枪才是一统天下的法宝。直到最后,他发现,所有的武器,都不如文化和知识有用,只有改变人的思维,才能改变这个国家,而改变别人的思维,要从改变自己开始。这个人就是明治维新的第一推手,坂本龙马。

就是他,提出了许多对日本发展至关重要的政策和规章制度,最后改变了自己的国家。而这一切,都是从十九岁的那个夜晚,他决定改变自己开始的。

十九岁那年,我读大一,那时的生活已经把我摧残到没有梦想。因为我讨厌那时的环境,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活着就好,哪有什么理想和梦值得实现。改变世界这种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

更别说,有什么野心了。

那年暑假,我从北京回到老家,父亲再次给我讲了一遍这个故事,他说,你看,你也十九岁,他也十九岁,为什么会有那么不同的价值观呢?

父亲继续说,一个小人物,也可以有野心,不过,他的野心不一定要那么大,不一定要去改变国家、改变世界。起码你应该像坂本龙马一样,从改变自己开始。

改变自己,就是小人物最大的野心。

这一句话在我成长的路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直到今天,我还是会鼓励我的学生:年轻时要有野心,而且要努力。每个小人物,都应该有自己的野心,人要是没有野心,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二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说:“真正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是我们想要达到的那个目标,想要改变自己,就要认清自己的目标。一旦校准目标之后,你就会像弓箭手一样,绷紧身体和精神,让自己的一切行为都为你的目标服务。”

人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并且目标一旦设立,就要用自己的野心去实现它,用行动去靠近它,从此时此刻开始,不要拖延。

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帅健翔,他是我见过的行动力最强的人。他曾是广州新东方的一线教师,还是催眠师,但他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作家。

我曾经问他为什么,他说,作家就是坐在家里,我不喜欢动。

你看,每个人的初衷其实可以这么简单。

我笑着看着他胖胖的身材,说:“嗯,可以看出来,你不喜欢动。”

有一次他从广州来看我,我们在三里屯的一家日料店里聊起了天。喝了两杯酒,他很快表达出了自己的野心,但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的迷茫:想出本书,但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当时喝得迷迷糊糊,大概说了一个建议:“帅老师,我的建议是你一定要来北京。第一,这里是文化圈的聚集地;第二,这里是出版圈的聚集地;第三,这里有我。”

喝完酒,我就回家睡了。

第二天早晨,帅老师给我打电话说:“龙哥,我决定搬到北京来!”

我迷迷糊糊地问:“什么时候?”

他说:“就今天。”

我当时震惊了,这样的行动力,至少我身边很少有人做得到。

可是,搬到北京岂是你想搬就能搬过来的?首先你要考虑房租,还要考虑住在哪儿。

我就问他:“你准备住在哪儿?”

他说:“我忙了一上午,定在了富力城小区。”

我忽然醒了,说:“这不跟我一个小区吗?那你住哪个区?”

他说:“我住在A区。”

我坐了起来,说:“什么,和我一个区!那你住在几号楼?”

他说:“我住在×号楼。”

我站了起来,说:“什么!跟我一栋楼!”

我又问:“那你住在几层?”

他说:“我住在你楼下。”

我再也按捺不住我兴奋的情绪,说:“咱们真的太有缘分了!在你完全不知道我住哪儿的情况下,竟然成了邻居。”

他冷冷地回答着:“龙哥,昨天你喝大的时候,全都告诉我了。你怎么不记得呢?”我差点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那是我十分有感触的一天,人的野心,应该用行动来实现。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我喝大的时候,他在学习;在他决定了要来北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计划并且行动,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做不成事。

一个月后,帅老师的大纲写完了,稿子也写得差不多了,交给了出版社。我想,用不了多久,他的书就要出来了。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野心不过是平常心。

也就是那时,我开始明白,每一个小人物,都应该从改变自己开始。要行动,要做点儿什么来逐渐靠近自己的野心,这不是鸡汤,更不是无聊的励志。你必须要行动,才会知道这句话的真伪,否则,你只能抱怨着:“听了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三

从2017年起,一个偶然的原因,我开始关注校园暴力,持续地关注了一年,为此我还写了本书——《刺》。

从一开始的孤掌难鸣,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咖用自己的影响力进入了这个领域。

在一开始,许多人对我冷嘲热讽地说:“尚龙老师,管这个干吗?又改变不了什么。”

我没有回答,因为我的野心,没必要向你汇报。《刺》刚一上市,就占据了各大排行榜第一名,许多学校的老师、上层领导都读完了这部作品,他们开了很多次会,思考着应该做一些什么。

在这本书里,我写了这么一句话:天使不登台,魔鬼不退场。

现在终于可以说,天使已登台,魔鬼必退场。

在我写稿时,宁夏、山东、福建、北京等地区都出台了严格的治理措施,要求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更好的制度和法律相继出台,保护这些孩子。终于,光明照进了黑暗,黑暗荡然无存。

现在《刺》已经在计划着拍成超级剧集和电影,将来还会有更大的影响力改变这个世界。

直到今天还有人告诉我:“龙哥,我们都是小蚂蚁,小蚂蚁怎么可能改变这个世界呢?”

我总是会亲切地回答:“你才是小蚂蚁,你全家都是小蚂蚁。”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相信自己的野心,更应该相信,我们生下来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们是自己的超人,超人注定飞翔,注定和引力为敌,注定和黑暗为敌。

眼睛只要看着天空,就注定有飞翔的机会。四

所有小人物都应该从小目标开始努力,一点点地实现自己的野心。

那些简单目标的实现,随着时间的积累,总能干成伟大的事业。

最后,还是与你分享一个故事:

美国有一个小人物,叫波特,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做过歌手、演员、记者、作家、出纳员……据说,他还想成为一个画家。他是不是很像二十多岁的我们,想要征服世界,却弄得自己疲惫不堪。

他二十九岁在得克萨斯州当银行的出纳员时,因几笔钱不翼而飞而丢了工作,被起诉,指控他挪用公款。被取保候审后,他逃出了美国,一直逃到南美的洪都拉斯。六个月后,他得知妻子病重,女儿生活没有保障,自首入狱。最后他被判了五年。

这就是一个小人物的青春,满怀希望地成长,遍体鳞伤地跌倒。波特入狱后,得知妻子无法工作,女儿又不能自理,在监狱里,他找监狱长要了一支笔和一张纸,他说:“我想给我女儿赚点儿钱。”

于是,在那座监狱中,他开始写作。

几年里,他写了很多部短篇小说。

为了不让女儿知道他在坐牢,他就用笔名去发表,那是他人生的低谷,但他却始终保持着小小的野心:为女儿赚一点儿钱。

在他人生的低谷里,他写了很多优秀的小说,比如《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这个人就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欧·亨利。

那小小的野心,让他在人生的谷底发酵,随着孤独和寂寞升华,随着努力和奋斗进化,竟让自己变成了文学巨匠。

所以,谁说小人物不能有野心呢?

无非是你肯不肯相信,那些奇迹随着自己的努力,总会不经意地发生。

哪怕你和我一样,不过是个小人物,也希望你能实现自己的野心,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你讲的话,可能就决定了你的一生一

一次和一位老师吃饭,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为了叙述方便,我用第一人称写。

四年前,我有一个学生准备考研,她有一个习惯,每次上课只要做错一道题,她的口头禅就来了:“完了,考不上了。”

她并不是真的觉得考不上,也许,她只是说着玩。

其实她的正确率很高,一篇英语阅读,五道题基本上能做对四道(这样高的正确率比较少见)。

但是她总是盯着那道错题,不停地刷新着那句口头禅:“完了,考不上了。”

临考前一个月,她的正确率开始急速下降,至少,在我的课上,她的这句口头禅频率飙升,一节课能说五次。一开始我以为她很自信,只是在开玩笑,直到有一次,她竟然直接哭了。这时我才知道,她是真的觉得自己考不上了。

我随即给她做了个测试,做完后,我问她:“你觉得怎么样?”

她说:“完了,考不上了。”

我拿出她的卷子,转身出门对答案,回来后,我对她说:“你全做对了。”

她欣喜若狂,愁云一扫而光,“我看到了希望!”

我点头,“从今天开始,当你想说‘我考不上’时,就把话改成‘我看到了希望’,好吗?”

她疯狂地点头。

那一个月,她的正确率没有提升,但口头禅变了,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她的心态居然好了很多。

当然,她的考试成绩也如我所料,顺利通过,来了北京。

后来她告诉我:“自从那次测试全都做对了,我觉得自己能力就变强了。”

我也告诉她:“那次你其实没全对,正确率也就60%,我骗你的。”

她特别好奇地问:“啊?那怎么回事?”

我说:“因为你的口头禅变了,心态好了,也就过了。”

她恍然大悟。二

为什么会这样?

仅仅只有积极的语言能让人心态积极吗?

其实不是。

实验表明:当一个人没有实力,或者能力不足时,越积极的心理暗示,反而越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失落。

所以,让自己变强的最好方式,是一边进步,一边积极暗示。

让自己心态变好的方式,不仅要不停地说,更要让自己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有次新书发布会,我在台上和宋方金老师对话,我开玩笑地说:“宋老师是中国最好的编剧。”

宋老师立刻打断我,我以为他要谦虚谨慎地纠正我。

结果他说:“千万不要加‘之一’。”

当时台下笑声一片。

但事实上,他平时也是这样,甚至这都成了他的口头禅。

后来我自己观察,发现许多行业内的高手都是这样,他们习惯给自己一个定位,总是强调,说着说着就信了,然后潜移默化地朝着那条路走着。

走着走着,就真的成为那个曾经说过的人。

语言,真是伟大。三

这样的例子很多,可以再举一个。

曾经有一个同事,每次上课的时候都跟学生吹牛,说自己每天背三百个单词,其实他每天背的也就一百多个,这个数量也不少了,但他总是一激动就吹成了三百个。

后来他想,不能吹了,不兑现那不成骗子了吗?

然后他开始加量背单词,从原来的一百个加到三百个。刚开始,他痛苦得要死,后来习惯了每天背三百个,最后去考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词汇量要求最多的考试),差点考了满分。

现在他的习惯就是特别喜欢吹牛,我们将信将疑,但吹着吹着,自己就信了。

前些日子,他说他要去南极,我们就起哄:“你又开始吹牛了。”

上个月月底,他发了在南极的照片。

我们只能默默地点赞发祝福,还能怎么样?

所以,如果说口乃心之门户,那么,你的口头禅就决定了你的意识和思维,这可能就决定了一生。四

我曾听过一个心理学的真实案例。

一个女生,结婚后因为被家暴而离婚,第二次结婚,还是被家暴,再次离婚。

后来她找了一个性格温和,甚至不喜欢讲话的男人。

在他们新婚后不久,这个女人哭着跑到了闺密家,脸上竟然又是一个红红的巴掌印。

同事、朋友们去她家找她丈夫对质,丈夫蹲在家里,痛苦得无法自拔。他一直自责着:“我怎么会是这样的人?”

一小时后,他们都恢复了平静,开始复盘,当故事呈现时,细节令人震惊。

两人起争执其实是为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大概是谁应该洗碗。一开始丈夫没理妻子,可是妻子不停地唠叨,还不停地说着“你是不是想打我?”“你打我啊!”这样的语言。

丈夫一开始很震惊,“我不想打你。”

可是妻子失去理智,竟然开始不停地强调:“你是不是要打我?”

后来,她加大分贝,说:“你要不打我,就不是个男人。”

声音分贝之高,让丈夫彻底失去理智,终于他动了手。五

写到这里,我内心开始颤抖:语言的魅力太强大了,竟然能无形之中塑造着我们的大脑,改变着我们的一生。

你可能从来没有在意过自己的口头禅,但再次强调一遍,口乃心之门户。你讲的话,干扰了你的潜意识,你的潜意识决定了你的心态,你的心态塑造了性格,性格又改变了命运。

比如,祥林嫂的口头禅是:“我真傻,真的。”《三傻大闹宝莱坞》里,兰彻的口头禅却是:“都会好的。”

仅仅因为口头禅的不同,在遇到重大事情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本质的区别:一个默默承受着外界的改变,一个想着如何通过自己改变。

当然,他们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个逆来顺受,一个充满热情。

同一件事情的发生,有些人看到的是机会,有些人却只是悲观地摇头。

有些人看到了大海,有些人说那里淹死过人。

那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从习惯讲的话开始改变吧。你怎么过一天,你就怎么过一年一

每到年底,总能听到无数的声音在抱怨:“我怎么又虚度了一年。”

我想,你也厌倦了一年年都是这样的生活,都是这样抱怨了吧。

这很正常,因为没有虚度的人毕竟是少数,而这些人从来不抱怨,你也不可能听到他们抱怨的声音,他们都默默地把事情做了。

所以,总有人问我,一年能不能让一个人脱胎换骨,成为不一样的人?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但他们在一年里完全改头换面,而我们却不为所动,一直抱怨着一年又过去了。

这是个糟糕的体验:你看着那些人在变化,自己却在原地踏步。

你看着那些人的年底是总结会,你的年底却只是观众和听众,你总结完才发现今年和去年比,多了的只有年岁和愁容。

你看着他们一年就换了工作,搬进了市中心,学会了新技能,你却只能摇摇头说他们运气好。

这到底是为什么?二

你和别人的区别,在于有人按天过,你在按年活。

如果每天下班回家,你都在跟自己暗示:“这一年快过去了,我不能还是这样。”至少,你每一天都会去做点儿什么来改变。

一年是由三百多个日子组成的,三百多个日子每天都做一点点改变,别小看它,积累起来,三百多天的变化也是令人震惊的。

但大多数人,每天都过着没有意识的生活,甚至每天都没有十分钟可以在一个没人的地方反思一下:今天我这么过有什么意义?明天我是不是可以换一种生活模式?

没有,或者说一年中很少这样做。

大多数人永远是被日子推着走,没有停下来想想:这一天我还能做什么改变?哪里还做得不好?

日子推着推着,就把人推到了年底。这时,大多数人才开始反思:这一年怎么就过了呢?我怎么什么都没做呢?

这些反思不是自主的,无非是到了年底,辞旧迎新的大环境下,大家都开始反思罢了。

这种自责感估计只会持续一段时间,过完年,日子继续,生活还是这样,没意识有规律地继续过着,然后熬到了下一年年底。只有在微博上刷倒计时的时候,才再次感叹时间的流逝,自己的静止。

所以,真正的高手永远按天过,而不是按年过。

永远有意识地过着每一天,而不是到了年底,才恢复了意识。三

有时候我总在想,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年,也就怎么过一辈子。

你可以什么都不信,但不能不信因果。

你今天什么都没做,明天什么都没做,到了年底怎么可能有什么变化?

比如,你每天都在背单词,一年后考托福是不可能不通过的,因为你每一天都在巩固自己学习到的内容。三百多天的坚持其实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哪怕一天背三十个单词,三百多天就是九千多个,你就算忘掉一半,也可以达到六级考五百分的水平。

可惜的是,我们忘记了,这世间许多美好都源于坚持。

看书看三天就放下了,小说就记得开头,坚持不到结尾。

健身一周后就开始胡吃海塞,长的肉比瘦下来的还要多。

学习只有三分钟热度,买了课,买了琴,买了辅导教材,买了就买了,不坚持,让它落灰,图个心理安慰。

这样下来,一年真的会什么都得不到。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如何在一年里成为一个“牛”人》。那些牛人和我们比起来,并不是因为基因好,比我们天赋高,他们不过是聪明人用笨功夫,一步步地坚持罢了。

他们无非是很慢地行走着,风雨兼程,无论什么突发情况,每天都在坚持而已。

他们甚至没有故意给自己励志,他们不过是坚持了十多天,然后养成习惯罢了。

他们和我们其实是一样的。四

有人问有目标地坚持累不累。

我想说,如果你有过坚持一件事情的经历,就能回答:“坚持做一件事情不累,累的是浑浑噩噩地生活。”

我的一个朋友每天早上六点起来早读,坚持了一年。有次我问他:“你这一年都这么早起来,累不累?”他说:“不累,有目标感挺好,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停下来还不舒服呢。”

对比起有目标地坚持一件事情,每天毫无目标地生活才疲倦不堪。

就好比在年底抱怨这一年什么也没做的那些人,你真的以为他们不累吗?他们更累,他们那种疲倦是从心里来的,每天也在忙,不是别人让他们干什么,就是公司让他们必须这么做。

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其实并不累,比如,下班给自己报一个班,每天利用下班的时间学习迭代,别人都觉得你很累,你却乐在其中。

久而久之,你就会比别人进步更大,那种喜悦是加倍的。

到了年底,你拥有更多的是舒心和放心,而不是担心。

这世界的幸福就是这样,给自己一点期待,坚持下去,珍惜每天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一年下来,你觉得谁会辜负你?

你怎么过一天,就注定着你怎么过一年,或许,也暗示着你怎么过一生。努力到让世界为你改变一

我认识宋方金老师之前,是不喝白酒的,后来又认识了一些知名演员,发现他们的桌子上总有一瓶白酒。

有一次,我们在三里屯吃饭。我迟到了,在我的桌子前摆着一大杯白酒,我想,既然来了就尝尝。于是,我站起来,潇洒地说:“各位,虽然我从来不喝白酒,但我知道酒桌上的规矩,既然来晚了就应该自罚三杯!好,我干了。”

就在我刚拿起酒杯时,宋老师挺身而出,他说:“尚龙,千万别,喝一杯就行了!”

我当时十分感动,没想到宋老师这么关心我。

他接着说:“喝一杯就够了,别喝多,酒太贵。”

我当时十分生气,难道酒贵我就喝不起吗?后来我一想,还真喝不起,但转念一想,这又不是我带来的酒。于是,我当着所有人的面连喝了三杯。

这一下,把宋老师吓到了,一晚上,他都没敢跟我喝。因为他喝一杯,我就以迟到为由连喝三杯,直到我把自己喝倒。

第二天,我醒来后发现头竟然不痛,这是我为数不多酒后头不痛的早上。

我给宋老师发了信息:“果然是好酒,头竟然不痛”。

他对我说:“如果你这辈子喝很多酒,就一定要喝最好的,要不然一个作家、一个编剧,容易把脑子喝坏;但你如果这辈子喝得很少,那为什么不喝最好的呢?”

于是,我把宋老师的这套理论发扬光大,我发了条朋友圈:“以后我只喝茅台了。”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自从我对外宣布我只喝茅台后,省去了大量无用的社交。

如果一个人请你喝茅台,要么是尊重你,要么是有重要的合作,但至少每一次,都不是无聊的应酬和无用的社交,那些只是想把你灌醉的人在我的社交中消失了。

我身边的很多人开始学习我的这套理念,这套理念越传越广,直到传到了茅台酒厂。

茅台酒厂给我们定制了一批茅台,他们问我,想在这瓶酒上写点儿什么。于是,我在酒上写了一句话:“耐住寂寞、守住繁华。”

酒到了后,我拿出了几瓶和朋友喝。一位作家朋友喝完两杯,说:“尚龙,你发现了吗?你连喝酒都喝得那么努力。”

我说:“这怎么说?”

他说:“你努力到世界都为你而改变了。”二

其实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努力,我只是明白,如果你不对生活有一些要求,不去死磕、坚持一些事情,不去坚持一些美好,生活也不会善待你。

在我身边有一些人,他们都在坚持一些小小的事情,然后忽然有一天,这些小小的事情改变了更多人,甚至改变了这个世界。

很多人认为改变世界很难,其实我们小的时候,不都有一个改变世界的理想吗?只是随着我们长大,逐渐忘了当时宏伟壮丽的想法,然后安慰自己:人总要长大的。

但只有少数人,靠着自己的坚持,靠着自己的执着,改变了世界,哪怕是一点点,哪怕是自己的世界。

你可能会觉得这很鸡汤,真的吗?

我再分享一个故事:

2006年,美国有一个叫凯瑟琳的小姑娘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条令自己震惊的消息:“非洲每三十秒,就有一个孩子死去。”

凯瑟琳坐在沙发上,动弹不得,然后她看着表开始计算,三十秒后,她忽然哭了起来。

妈妈问她怎么了。她说:“刚才非洲死了一个孩子。”

于是,妈妈陪她在网上搜索非洲儿童死亡率高的原因:非洲的孩子买不起蚊帐,而令非洲孩子死亡的疟疾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这件事对凯瑟琳影响很大,第二天,她告诉妈妈,自己不吃点心了,要把买点心的钱捐给非洲的孩子买蚊帐。妈妈笑了笑,跟她说:“点心还是要吃的,妈妈带你一起去买蚊帐。”

当天,妈妈带她买了蚊帐,在网上,她们看到了一个“NothingButNets”(只要蚊帐)的基金会,妈妈带着她把蚊帐寄了过去。

几天后,凯瑟琳收到了一封感谢信,说她是年纪最小的捐赠者,因为她那时只有六岁。信里还说,只要捐够十顶,就可以有一张奖状。

于是,她把自己的旧玩具、衣服、书本全部卖掉换成蚊帐,还和弟弟一起画了十张奖状,只要买她的东西或者捐助蚊帐,她就会送奖状给他们。就这样,她持续了两年。有一天,“只要蚊帐”基金会通过电话告知她,说她的十顶蚊帐送到了一个有五百五十户人家的村子。

凯瑟琳一想,村子里有五百五十户人家,而自己只捐助了十顶,这怎么够呢?

于是,她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举办舞台剧、演讲,一次又一次地强调,那个村庄需要五百五十顶蚊帐。

接着,她做了一件特别可爱的事情,写信给比尔·盖茨:“亲爱的比尔·盖茨先生,如果没有蚊帐,非洲的孩子会因为疟疾而死。他们需要钱,可是听说钱都在你那里……”

比尔·盖茨很感动,捐献了三百万美元,凯瑟琳还画了一张奖状送给了比尔·盖茨。

因为凯瑟琳,在非洲超过一百万个孩子被救助了,那个村庄现在改名叫“凯瑟琳蚊帐村”。

后来,很多记者去非洲采访,非洲的许多孩子对着镜头说:“这是凯瑟琳蚊帐!”

那种美好,令人感动。三

其实,我们在很小的时候梦想过自己成为超人,披着斗篷,改变世界。

长大后,我们逐渐发现,超人是存在的。只是超人不会穿紧身裤;超人就在身边,那些真正愿意保持那丝纯洁并能坚持到底的人,少之又少。

这些年,我一直很喜欢《小王子》。迷茫的时候,我都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重新读一遍。这是一个写给成年人的童话故事。

是啊,我们不再相信那些美好的事物了,我们也不再相信那些温暖的东西了,可是,这世界的确还有人在相信,还有人愿意为这个世界做一些什么。

我想起了一个关于非洲的故事。1988年,西蒙·贝里在非洲工作时发现了一个问题:非洲的医疗条件太差,药物短缺,许多非洲的孩子竟因为拉肚子脱水而失去生命。

为什么药物短缺?因为非洲许多偏远山区道路崎岖,药是运送不过去的。然而事实是,再远的地方,可口可乐都可以运送过去。

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埋藏在心里,并想尽一切可能和可口可乐公司联系。他在脸书、博客、推特上公开了他的构想,后来,BBC邀请他上节目。通过他的努力,他终于敲开了可口可乐的大门。

贝里和太太想了很多办法,最后他们想到把药物装在瓶子间的缝隙里。于是,每一箱可口可乐中不仅有饮料,还有那些必备的药物。2012年,这个项目开始,直到今天,平均每天就有一百多个偏远的非洲山区家庭得到帮助。

而这背后不过是因为一个叫西蒙·贝里的疯子一般的人。

我时常在读到这样的故事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这是一个陌生人用尽全力、不为名利改变世界的结果,因为他们坚持,因为他们执着,于是,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

但当你把这个故事说给一些人听时,他们会说,中间肯定有利益吧?假的吧?肯定赚了不少吧?

所以,人最可怕的不是遇到黑暗,而是在见过黑暗后,不再相信光明。四

我曾经写过一段话:“你要去重新相信爱、温暖、美好、感情这样一些许多人不再相信的东西,你要明白,所谓的正能量,是在你见证世间苦难后,依旧相信美好的决心。”

这不代表我们要否认这个世界的黑暗,但我们要思考,我们是不是因为一点黑暗,就要彻底放弃光明呢?

相反,我们更应该用光打亮更多的阴暗,让更多人明白,其实世界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变的。

我记得在我刚开始关注校园暴力时,无数人跟我发私信:“龙哥,别转发这些视频了,又没用。你没事能不能转发点正能量啊!”

说实话我挺心痛的,但我还是不管这些冷言冷语,一次又一次地转发着,让更多人关注。

就在2018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

我认真地看完了这一系列的新闻,感叹终于开始了。

这条通知包含:要求教育部门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机制,各个部门联合制止校园暴力。学校要成立欺凌治理委员会,加大惩罚力度。以及在校长、教育行政干部、教师培训和考评中增加校园欺凌防治内容,细化问责处理,等等。《通知》还说,这些内容要在2018年9月底前完成。

上周,一个孩子给我发信息,告诉我他们学校已经成立了“学生欺凌防治办公室”,还问我,我上学的时候有吗?

我把这条消息给我身边的朋友看,他笑了笑说:“我们上学的时候,也没有一个叫李尚龙这样爱管闲事的家伙啊!”

是啊,不正是那些爱管闲事的人,照亮了这个世界吗?

不正是那些偏执狂,改变了这个世界吗?

也不正是那些坚持,让世界为他们改变了吗?

愿我们勿忘初心,都是这样的人。跑到终点再哭一

每到年初的时候,我都会很疲倦,一边跑签售,一边上网课,还有大量的稿子要写,虽然努力分配时间,但依旧很疲惫。一回到宾馆,我就打听最近的健身房在哪儿,喝一杯浓浓的黑咖啡,穿上运动裤去跑步。

我把这种方式叫反脆弱,你越疲惫的时候,越应该用一些激烈的方式去让自己重新回到状态。

今天,刚刚结束了一门课:“重塑思维的十五讲”。下课后,我叹了一口气,合上电脑,忽然眼睛就红了。

这门课讲了十五天,说实话,对我来说太痛苦了。虽然每一次课程只有短短的半小时,但要查将近一小时的资料,还要对着电脑讲一遍才可以录,因为每节课都是新的内容,对老师的要求很高。

于是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做课件、改课件,有些还要写逐字稿,这门课,耗得我很疲惫。

起初运营总监让我开这门课时,我不太愿意,一是怕讲得不好,二是知道这课背后的要求太高。但既然答应了,我只能痛并快乐着吧。这十五天,我越讲越开心,虽然很累。每天看到许多同学给我留言,说实话,我也在进步。

这次出行,我已经去了三十多个城市,每次我都在机场备课,在火车上查资料,刚到宾馆就试网速。我逐渐爱上了这种超快的节奏和打鸡血一般的生活。

鸡血是会上瘾的。

我出门很少带箱子。这次,箱子里除了几件衣服,都是书。这些书,大多数我都看过,之所以带着,只是为了查资料、做课件。好在这门课终于结束了,我也能放放松了。

早上我在高铁上做课件的时候,我的制片人老于揉了揉眼睛,看了我一眼说:“龙哥,你一天到晚这样高强度工作,累不累?”

我说:“累。”

他认真地问我:“你累的时候,会想哭吗?”

我当时忙着做课件,没想那么多,头也没抬,说:“哭你大爷!”

直到我下午把课上完,才忽然趴在桌子上,红了眼圈。

恰巧,贵阳的夜晚,下起了雨。二

这次的备课强度,让我想到了五年前刚入行的时候。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这么干了,我逐渐发现我的神经是很木的,在痛苦和挑战前来时,我从来不会怯懦,就算对手再强,我也会盯紧目标,不允许自怜。

但等到了终点,往往人就脆弱了。

记得我刚开始当老师的时候,一天十小时的课,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备课,回到家改课件;第二天又是四个班十小时,满满的课,一个寒假我被折磨得死去活来。

等所有的课全部结束,我看到上过的课表和走过的校区,眼睛就红了,心想:我竟然跑了这么多校区?上了这么多课,我怎么熬过来的?

那一刻,所有的困难开始历历在目,在终点回头看时,才会有种暖流激荡起来。三

我比较喜欢完成了任务后再稍微矫情一下,总觉得那种矫情能让我更好地面对接下来的挑战。但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许多人是在压力当中崩溃了。比如有同学在准备考研时,不是考完后发泄,而是在考前两个月就崩溃地号啕大哭。

仔细想想,这样是划不来的。因为你哭完之后呢?还有两个月呢!

这任务还是要继续啊!你这哭完,士气都没了,还怎么考呢?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要分心,一心一意地坚持,把痛苦变成一种习惯,有些苦,持续一段时间就麻木了。

日本作家古川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中写道:“一旦大脑认定某种行为跟往常一样,就会拼命地维持这种行为。而习惯,就是把重复的行动化为无意识的行动。”

养成习惯需要时间,在养成习惯前,一旦意识到自己此时此刻很痛苦,号啕大哭,之前的坚持可能就白费了。四

记得刘震云老师讲过一个故事。村子里,他的外祖母割麦子的速度总是比别人快,当她割完麦子时,一些大汉才刚刚割了一半。后来,刘震云问外祖母,为什么她总是最快的,是有什么秘诀吗?

外祖母说:“因为我从来不直腰。”

因为一个人直了一次腰,就会有第二次,也会有第三次,接着,就会一直直下去了。

我想起有一次陪一位朋友跑马拉松,印象很深刻,在马拉松的终点有好多泪流满面的人,他们感叹自己终于坚持下来了。

那一刻,所有人都为他们开心。

可是,我在路上也看到一些跑跑停停的人,有些人还边跑边自拍、边跑边流泪,这当中的很多人都没有坚持下来。因为哭也是耗力的啊!

有时候,一个人坚持了一半就号啕大哭是不明智的,那样自怜的感觉,甚至有些作秀的意味,要知道,所有的坚持仅仅是为了到达目的地,只有到达目的地后的流泪,才有意义。

所以,理想的方法是跑到终点再哭,接下来,你怎么哭都好,怎么流泪都没问题,因为那些泪水都是给你的奖励。把事情做到极致,钱不过是身外之物一

我和主持人程一在郑州见面。

那场活动人山人海,他刚瘦下二十斤,戴着面具和粉丝见面,粉丝很热情,还有个女生想摸他。

我感叹着,这么多年了,他还是那么受人喜欢。

想起刚认识他时,他是个陪无数人入眠的电台主播,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他依然是电台主播,但不一样的是,那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两小时后,我们大汗淋漓地到了后台,他摘掉面具,开心地说:“龙哥,今天很特别,我觉得发布会很成功。”

我说:“今天确实是个特别的日子。”

因为就在这一天,程一电台进行了第一轮融资,红杉资本领投,他的电台估值1.5个亿,终于,他的公司不缺钱了。

他告诉我,他要搬到一个大办公室,招更多的员工,他要把“陪伴”这件事做得更好。

很多人不知道这件事情对他有多么重要,曾经,我们在北京有一群小伙伴,都是各个行业中的佼佼者,靠着自己的技能有了一席之地,这些人中有些是作家,有些是导演,有些是名人。

几年前,我们聚在一起,我和程一应该是最穷的,考虫还没有融资,程一电台也没有和资本打交道。

就在前几年,我多次跟这群小伙伴说,千万不要着急变现,因为我们这群人是专才,要把事情做好。要明白,只要把事情做得足够好、足够极致,钱不过是身外之物,会滚滚而来。

但大家都不相信,一年内,开公司的开公司,做知识付费的做知识付费,卖广告的卖广告。那一年,我觉得所有人都在赚钱,有些朋友甚至被资本绑架了:有些开始了微信公众号的日更,只是为了多接一些广告,多赚些钱;有些开始每天给别人开课,把课程的单价提得很高;有些开了自己的公司,开发了许多赚钱但口碑不好的产品。

只有我们俩,在用心地做内容,他一心一意把“陪伴”做到极致,我一心一意把课教到最好,书写到最好。

一年后,有些朋友的人设崩塌了,有些开课再也赚不到钱,有些把公司开垮了……

而我和程一的公司越办越好,也都分别融了资。我的稿费越来越高,考虫也从几个人的小团队变成了几百个人的大团队,三轮融资后,我们已经做好了上市的准备。

后来,我们再次聚会时,大家都在抱怨着现在不好赚钱,困惑着接下来要做什么,只有我们俩没说话,因为我们很清楚,接下来依旧要不忘初心,把内容做好,做到极致,做到不可替代,哪怕一开始不赚钱。

至少,这条路会走得很踏实,而且会带我们走得很远。

在我回北京后,程一给我打电话,说:“龙哥,直到今天,我还是很感谢你当初告诉我的那句话:把事情做好,朝着目标看,钱不过是身外之物,而且会滚滚而来的。”

说完,他狠狠地笑了笑。二

我在签售的时候,总有学生问我:“龙哥,我快工作了,你给我什么建议呢?”

我说:“我给任何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建议都只有四个字:勿忘初心。”

因为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开始工作后就盯着钱看呢?

可是,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些总是盯着钱看的人,往往赚不到钱,相反,你把目光移开,盯着目标,把事情做好,资本自然会找过来。你需要做的,无非是挑选相对善良的资本,找到适合自己更好地发展的资本,让自己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但多少人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一头扎进了赚钱的道路上无法自拔。有趣的是,这条路越走越迷茫,有可能自己在某一年忽然赚了很多钱,但很快就走到了头,后面的路该如何走,迷雾重重。而人这辈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好多的日子需要工作。

许多刚毕业的学生问我,工作后需要做什么。我的建议是两条:

第一,利用好下班时间,下班的生活决定了你一生。

第二,永远不要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不要忘了自己靠什么立足。

赚钱很重要,但一定是自我实现后的附加品,人一旦为了赚钱而工作,工作就会特别无聊,也走不远。钱应该是为人服务的,不应该是人的终极目标,人应该找到工作的意义,同时,要让钱为自己服务。

德国作家博多·舍费尔在《财务自由之路》中说:“不要当一台赚钱的机器,要拥有一台自动为你赚钱的机器。”

书里还说:“你所饲养的金鹅越多,它们下的金蛋越多。”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创业者来说,好的产品和无可替代的技能,就是为你赚钱的那台机器和那只金鹅。

还是那句话:利用好这些技能,把事情做好,把工作做到极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