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修(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4 21:53:52

点击下载

作者:王琼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茶修

茶修试读:

王琼

排版:辛萌哒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3-01ISBN:9787540785864本书由漓江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王琼“茶修”首倡者

和静园品牌创始人

和静茶修学堂创始人“申时茶”的倡导及践行者

参与“中国茶艺师职业标准”制定

获得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指定茶道教师荣誉

1996年创办和静园企业,开始了对茶的学习与茶文化的传播

2002年出版茶散文集《白云流霞》

2003年出版茶文化教学光盘《中国茶艺经典》

2013年创办和静茶修学堂,开创茶修教育体系,总结茶修践行案例

2016年出版茶修教程《泡好一壶中国茶》

自序

我重要的生命成长是在一杯茶里实现的,

为此明确了:茶不是宗教,但却是我一生的信仰!无论是一杯茶的冲泡和品饮,

还是一堂茶修课程的讲授,

抑或是一本书稿的撰写交付,

都是分享我在习茶路上二十三年的收获和感悟。

在出版《泡好一壶中国茶》一书的基础之上,

又经过了两年多的打磨,

完成《茶修》的思考和写作。

这本书,

是在“借茶修为·以茶养德”茶修宗旨的践行中凝聚了茶修精神—和、静、通、圆,是对茶修核心思想和理论脉络的系统梳理,

是和静茶修学堂开门授课六年多的践行积累,

是众多茶修学员的实修体验和成长案例的集合,

是用实践结果对理论体系的价值和意义的验证,

是对茶汤表达和品茶感知做出的精细总结,

是一杯茶的引领和度化,

是从无明到自知、从表象到内质、从形于外到神于内的生命状态的进化,

是于芬芳中遇见的美好和必然的到达。很希望《茶修》一书,能够成为我和师友们能量转换的介质,于茶的氤氲及温度里,于字里行间的吐纳中,我们可以无界交流和碰撞。期许于生命正道上,我们亦是同行者,彼此支持,彼此成全。谢谢您愿意翻开这本书,给我与您交流的机会,真心期待收到您宝贵的留言。鞠躬,敬茶!我们遇到了茶文化的复兴时代幸运的是这杯茶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让我渐渐地找到了一条通道通往外界亦通往内心第一章茶修,当代茶文化的表达一、茶修的缘起

我们遇到了茶文化的复兴时代。幸运的是,这杯茶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让我渐渐地找到了一条通道,通往外界,亦通往内心。

每每出访,被介绍成茶道专家时,我就觉得愧不能当。我们中国人重道,然而从不轻易言道。虽然“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但一直被日本人复制并沿用至今。国际茶文化与艺术一样,始终处于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日本茶道、韩国茶礼、中国台湾茶艺为世人熟知并得到尊重。中国作为茶的故乡,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茶文化有过繁荣昌盛,有过衰微低迷,但茶的精神却从未断层断代。这也确定了中华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源远流长。

在茶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面对世界的爱茶人,我们该以怎样的表达来迎接“茶为国饮”的时代需求?中国的茶文化究竟该有怎样的语境?国人的饮茶习惯在承袭传统之后该如何与时俱进?又该怎样承接这样一份祖先留给我们的福报与智慧?这是我常常扪心自问和深深思考的问题。

一杯茶,几片树叶而已,为何有那么大的能量与魅力?!越思考才越明晰,这终究是源于人类的诉求—因为需要,所以愿意探索和相信,愿意在践行中不断地为之赋能。为此,对于茶,我越发从灵魂深处升起虔诚与恭敬。我一直在寻求一种方式,试图把茶的能量导入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让所有我们相信且期待的美好,变为可触摸的现实。

身为行茶者,重要的本分是要把茶的本质—茶的色、香、味、韵—明确地表达出来。那该如何表达?又如何在表达的基础之上呈现更高精神层面的内涵?带着这诸多的问题,对于泡茶的流程、礼仪、规矩、技法、心法等,我开始归纳、总结、反复实践及操练,终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茶仪轨—和静茶修·行茶十式,借以承载茶修理论体系及精神框架。

尽管茶约知音,但茶人对待“对坐饮茶”者是没有分别心的,不会在别人的眼风里寻找快乐,也不会于别人的评价中获得安慰,而是让茶说话,让有差异的嗅觉和味蕾,一同鲜活在当下这款茶的芬芳里,和谐于因为信任而共建的场能中。因而,茶人行茶的过程中,心始终是柔软的、体贴的、喜悦的。

茶人喜欢俭素,很愿意去践行“精、行、俭、德”的茶道思想。选茶择器,昂贵不是第一选择,茶人的奢华在实用恰当,在细节和美,在内敛含蓄。于行茶过程中,恭俭素淡、起落知止、拿捏得当,珍惜每片叶子,节约每一滴水,素中知味、淡中养贵。

老子告诫世人,饮食之道,“为腹不为目”,与自己要安、与别人要化、与自然要乐、与大道要游。我们学习圣贤,是为了更好地开启智慧,不妨从减法做起,消除执着,或可体会“我,是一切的根本……”

茶,正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修身、养德、觉悟的载体。

这个时代,一切都变得快速,为了同行快速,接纳快速,同时又不被快速抛离,我们会不自觉地去寻找支点。

于是,我找到了茶。1996年与我先生一起创立了“和静园”,成为茶人。

于是,提出茶修,践行茶修,传播茶修。二、何为茶修1. 茶修的定义与茶修体系

茶修,借茶修为,以茶养德,是秉承“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在泡好一壶茶的基础之上,于日日行茶、时时修持的过程里,达到内外兼修、同养太和的美好生命境界。

修,是修正和修养,重在践行。

茶修,于有形的物质层面是方法和系统—是以茶为核心的礼仪方寸,是行茶仪轨及茶师十律等具体修习的脉络,是将诸多实修的方法长期践行,形成美好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美好结果。

茶修,于无形的精神层面是境界和智慧—是以茶为载体接引的圣贤思想、文化体系和时代需要,是给人以认知的导向、践修的路径和智慧的启迪。

茶修,是在习茶的过程中,把自己修成一个具备美好品德的人,一个具有幸福能力的人。

为此,在经过五年多的实践后,我们成就了举不胜举的鲜活案例,总结出一套茶修体系:

茶修精神:和、静、通、圆

茶修宗旨:借茶修为·以茶养德

茶修理念:日日行茶·时时修持

茶修美学:生活艺术·生命质感

茶修哲学:能量在心·技艺在手

当我们遇到了茶,走进了茶的芬芳世界,这一抹清凉不仅带我们找到了回归的路径,更明确地引导我们踏上实现生命意义的茶修之路。

我们在行茶时,应有所规矩、有所次第、有所坚定、有所敬畏,才能有所自在、有所欢喜、有所分明、有所坚守。

为与一杯茶相约,我们从准备出发,为的是修得那份茶人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愿意与一杯茶相和,通过展布茶席、简约单纯、褪去繁复,让行为与情绪一并真正开始做减法;我们期待于一杯茶中汲取智慧,并结合时代需求,融入当下、归真生活、滋养生命,达到内外兼修,同养太和的美好境界。

当我们真实地理解茶修,真正地于生活中践行,那么,一片茶,停在哪里都是归宿;一颗心,行在哪里都会安顿!

茶修,让自己的生命与茶的美好相契合。遇见茶,是一件幸运的事,而用“修”的方式把茶与自我成长连接起来,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们就此以茶为师,借由绿茶主修静雅,红茶主修温暖,白茶主修内敛,黑茶主修平衡……用茶之美好自勉,不管是外在的言谈举止,还是内在的情志模式,一切因生命而存在的关系,都会通过一杯茶获得平衡。这正是茶修在生命成长中的意义所在。

茶修,是热爱生活的我们,愿意从一杯物质的茶开始,去了解茶性,明了茶与水、茶与器、茶与人的美妙连接,去找到一杯茶最佳的表达方式,学会在冲泡的过程里,理顺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借由茶修,我们会因为专注而获得清安,会因为简致而获得宁静,会因为谦恭而获得和谐。如果,我们认同这样一种对茶的诠释,并在每一天的生活里践修,那么一杯物质的茶就在修的过程中变得“可载道,可传道”了。

我们于茶席的准备中,清晰地感知到,建立秩序方得安顿;在一次次的沏沏倒倒中,真实地意识到,关怀他人方得喜悦;在每每发自内心的恭敬行礼时,就会深刻地体会到,恭敬他人,庄严的是自己……茶修,为向善向美的人们,搭建了一条相生相长、相爱相和的美好通道。

茶修,可与天地精神往来。茶既是自然的,又是人文的;茶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

茶修,既是个人的生命修行,又是时代当下的文化需求与精神供养;既是连接美好的纽带,又是传递智慧与能量的桥梁。

一杯茶的色、香、味、形、韵,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于是,我们在侍茶的过程中开启对茶汤呈现、美学标的、生命本质的思考,也试图通过这样的探索与思考,完成“泡好喝懂一壶中国茶”的使命,做好物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茶文化表达,同时让一杯茶更加落地,更加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命契合。2. 茶修的精神:和 静 通 圆

和—自和 人和 太和

静—静心 静处 静慧

通—通明 通达 通泰

圆—圆一 圆融 圆满【和】

自和—悦纳万物,自我和谐。

人和—敬人爱他,关系和洽。

太和—日月乾坤,天地和合。【静】

静心—专注自守,宁静致远。

静处—安身立命,静处则明。

静慧—静而生定,定而生慧。【通】

通明—崇尚贤德,世事澄明。

通达—通志达慧,来去自在。

通泰—旷仁宽厚,身心泰然。【圆】

圆一—无始无终,一以贯之。

圆融—内外不二,融通无碍。

圆满—浑圆守一,自性得道。3. 茶修的时代意义:建立秩序,和谐天下

茶修之于个人,是行为的修正和心灵的修养,更是自我觉知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在一杯茶的澄明里,我们感知到了安顿,在浮躁与匆忙的时代背景下,这份安顿弥足珍贵。“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我们需要安顿,而恰恰又很难真正地安顿下来,为此我们一直在寻找探究,希望可以打开一条通道,能够连接生命里原有的宁静。当我们用心地捧起这杯茶,一切问题就有了答案。坚持日日行茶吧!

茶修之于家庭,是借由一杯温暖的茶关怀家人,表达爱与在意,让亲情更加温润和平衡。孩子习茶,培养礼敬之心、谦逊之德,于泡茶中领悟专注;女主人客来敬茶,优雅亲和,传递高尚家风;夫妻之间以茶相伴,修的是旺族兴邦与和悦生态。

茶修之于团队,是通道的建立和氛围的导向,是确立同一目标的导引,是克己利他的教育,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和共勉,是用自我的价值支持伙伴的愿力,是在共修中实现彼此的成长和成就。

茶修之于时代,是精神的滋养和文化的助力,是为高速发展的社会保留秩序的种子,是传统文化于当下的鲜活生发,也是顺应时代需要的和谐力量。

东方的饮食文化,喝什么比吃什么更重要,更讲求仪式感。物质层面的喝,是健康,是快乐,是趣味;精神层面的饮,是美好,是秩序,是能量。人人喝茶的时代已经到来,一杯茶,是中国人应有的生活方式。

借由一杯茶,安顿了身心,也就和谐了天下!三、茶修,于规矩里成就方圆1. 从“君子九容”到“茶修十礼”君子九容《玉藻》是《礼记》中的第十三篇,是记述礼制的篇章之一,其中很重要的篇幅就是“君子九容”:“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这是古圣先贤对于形象行为提出的九项要求。

茶人承接古圣先贤的智慧,接引当下生活,从手中的这杯茶入手,践行于行茶时的举手投足,止于至善,以修养君子之风、淑女之德。足容重

体现人的中正气象和承载之力。我们的言行举止都是内在的情绪表达。或行走,或站立,步伐稳健,脚下生根,重心于心,持重四方。

日常生活中的站姿及行走,特别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一场社交活动、一次商务洽谈、一次员工面试……从走路的姿态就已经开始有所表达和有所洞见,或坚定从容,或优雅亲善,或紧张局促……

修养我们的所有表达,可以让我们和顺地打开面前的通道。尤其是对于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足容重”不仅仅是一份自持,也是把恭敬十足地给到他人。手容恭

体现人的敬畏之心和谦恭德养。

茶人泡茶多应止语,手语便是茶师在茶席间必用的表达,也是茶人重要的修养体现。手容恭,四指并拢,拇指贴合,微微弯曲,表示收摄内敛,谦恭礼敬,以手容恭的手语行茶有助于专注安顿、凝神聚气。

生活中也常会用到手语,比如为他人指路、讲解示意、与人沟通、当众讲话等。请不要用一根手指指点对方或指示方向,尤其要避免用食指指点对面的人,这种手势有失恭敬,增加了对抗性。“手容恭”,在我们的肩以下区域活动指示为宜。在平时生活中运用,可以表示尊敬和诚意,是良好的习惯和修养;在职业环境、公共场所运用,则能体现出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温度。目容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能传递内心状态。目不斜视,不咄咄逼人,没有怀疑和审视,多一些亲善和关怀,用眼神照顾好每一位对坐饮茶的人,恭敬平和,没有分别心。

眼神可以传递太多情绪,愤怒、冷漠、多情、亲善、谦逊……

眼睛里的“神”,是能量的释放与连接,有智慧的人会让低频转化成高频,用高频连接高频。口容止

体现人的高雅学养和自我约束。要言不烦,保持正念。人在生活中对“度”的把握,直接体现在对口舌的管理上—说当说的,而不是想说的。温暖、清晰、简明,才是表达的艺术,也是对所有遇见的人最好的关怀。茶人行茶时当止语止念,与茶无关的话不讲,与茶无关的事不做。在生活中,以止修慧,抱怨的话不讲,消极的情绪不蔓延,影响团结的事情不传播,不让“祸”从口出。“止”是修养,更是智慧。声容静

静,是茶师在席间的根本,讲话声音要带有温度和关怀,让每一次发声都能传递一份真诚与美好。让这种静好成为生活常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阻隔屏障—面对身边的人,尤其是亲人,用我们的声音给予关照,真正做到有话好好说;面对陌生人,用一句主动且亲善的问候,融化紧张和冷漠。头容直

茶人于席间泡茶,身体要放松自然,左手注水,右手出汤,以太极仪轨行茶,头不歪斜,保持中正,不倚不靠,中脉畅通,颈椎和腰椎对位平衡。“头容直”于己是一种健康的保护,于他人更是一份足够的尊重。气容肃

人的气场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气容肃,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无形能量和浩然正气,是面对任何人和事都不喜不悲、不急不缓、不狂不惊的自在状态。“肃”,除了“严肃”,还有一种端庄得体的气质,于茶人而言,更应是一种韵味,就像一泡好茶,茶汤滑过喉咙之后的留存感,有回味,有生发。立容德

茶人以德而立天下,体现人的德行与气魄。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对于当下的我们,德慧双修也是于一杯茶里的获得。色容庄

色,包括外在的服饰、妆容和表情等,体现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对于茶人的仪容仪表要求如下:

女子长发时宜盘起或束起,短发时宜齐耳,露出额头,不让碎发遮挡面容;男子短发,中正整洁,要给人以清爽、明亮的观感。

入席前须净手,开始泡茶后,不可再整理头发、抓耳挠腮,一则使手不洁,二则对茶和喝茶的人都有失尊敬。

待人接物轻松自然,情绪喜悦,端庄得体,与朴素典雅的仪容仪表相得益彰。

庄子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生活里精细的自我打理是对他人尊重的表现,茶席间行茶者的情绪与状态更是如此,着装简致,素手行茶,力求达到人、茶、环境和谐统一。茶修十礼

礼,是实修的具体体现,是内在德养的有形外化。

我们秉承先哲的智慧,把礼连接到茶席间,落点在行茶者的每一个动作细节里,以礼敬为基石,衍生出茶修十礼:注目礼、端坐礼、行茶礼、奉茶礼、请茶礼、谢茶礼、品茶礼、站位礼、退让礼、指示礼。让内心的爱与恭敬,外化为日常行为的礼法去践行。修习茶礼是践行的第一步,可以让行茶者在席间更加静定、恭敬且中正。注目礼

生活中,目光亲善、真诚且关怀,以柔和的视线传达恭敬之心与礼敬之意;茶席间,眼神传递的是内心笃定,光明磊落,送达茶人应有的尊重与关照。端坐礼

我们以垂足坐为例,此端坐礼包括就座的姿态和坐定的姿势。入座时要轻而缓,稳重落座,不应发出衣服、椅子窸窣嘈杂的声音。坐下后,上身保持自然挺拔,头部端正,脚踏实地,保持肢体自然放松,面带微笑,同时向在场目光所及的人行注目礼。对于茶人而言,为了保持良好的健康与行茶状态,行茶者在保持以上坐姿的基础上,男士和女士略有不同:男士双腿可自然打开与肩同宽,双手轻握空拳自然放在双膝上;女士膝盖合拢,脚尖微内八字,双手握持,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自然垂放于丹田处。行茶礼

行茶礼是行茶过程中所运用的手语和手礼的综合表达。

正式行茶前,双手轻握空拳打开与肩外侧同宽,置于茶席上,掌心相对应,行注目礼,而后在座位上行善礼。善礼,即15度鞠躬礼。亲善有礼,是善意的开始,示意行茶开始,营造安宁礼敬的品茶氛围。行茶礼奉茶礼

敬奉佳茗,以方便客人取用为原则。当行茶者与茶友对坐时,使用“正面双手礼”奉茶(手容恭,双手端杯托放置于客人面前);行茶者与茶友同侧或中途添茶,使用“侧面双手礼”奉茶,以环抱式斟茶,以没有存在感的陪伴完成妥帖服务。大型茶事服务,奉茶者应先行善礼再奉茶。

双手礼,行茶时使用最多,分为正面双手礼和侧面双手礼。正面奉茶礼

侧面奉茶礼

正面双手礼:左右手双手拿递接送,中正谦恭,并躬身行礼。

侧面双手礼:一只手持茶具,另一只手“手容恭”在腕关节下2寸处垂直托护,手与腕纵横交错,以示茶人的全心全意,同时行善礼。请茶礼

于茶席间,茶汤斟好,一位行茶者面对多位茶友请茶,双手打开于双肩外侧,掌心相对,以手容恭的姿态,指尖上扬15度,掌心向外打开15度,同时行善礼,请各位用茶。如果再次续茶,行善礼示意用茶。谢茶礼

对坐饮茶的人,接受茶汤后,在座位上行“善礼”回礼,以表示对茶的恭敬和对行茶者的感谢。谢茶礼品茶礼

左手执杯以为礼(拿捏茶杯的三分之二处,手指不触碰杯口),右手托杯以为敬,感恩之心以为品。左手执杯右手托杯,自然平举至胸前,开阔舒展,中正大气。品茶礼站位礼站位礼

站立时保持身体中正挺拔,呼吸均匀,下颚略收,目容端,头容直。男士与女士站姿略有不同:男士可将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左手握右手腕关节处,置于小腹部,双臂微收并放松;女士可将双脚脚跟并拢,脚尖自然开到舒适状态,双手握持,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自然提放于小腹部。时刻关注客人的状态,及时送上妥帖的服务。退让礼

茶人起身准备离席时,应正面退出座位,示意并告知大家自己需要离开,以免唐突。离席时,以站姿为起点,先后退三步再转身离场。遇到转角或需要关门时,应略作停留并转身面向客人,后退离开大家视线。注意不把后背留给客人—不求他人关注,只有对自我的要求和持重。生活中也应如此。指示礼

平日里遇到有人问询时,我们除了语言的表达,还会辅以手势。保持手容恭,四指并拢,拇指贴合,在肩部以下范围内活动,可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敬意,并因此交付信任。

礼敬是所有美好的开始,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中,都能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那会为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减少许多障碍,增添更多顺意。在与茶同行、日日修持的过程里,通过不断的行礼,益发觉得越行礼,越规范;越行礼,越恭敬;越行礼,越中正。怀揣赤诚心,身行躬身礼,真正做到有“礼”走遍天下!指示礼2.从“精行俭德”到“茶师十律”

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介绍茶的专著,尤其是总结了一整套饮茶的方式和方法,并提出“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明确指出茶作为饮用之物,适合修身养性、清静淡泊、内敛谦逊、俭以养德之人。陆羽所提倡的茶道精神,被后世逐渐丰富和发展。这一精神主体具有一种平淡简朴而雄浑横绝万古的力量,对于现代茶人仍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习茶二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我和我的同事们承接古训,不断践行,站在行茶者的专业与审美角度,总结出了“茶师十律”,旨在通过行茶过程中的自律与自修,获得安顿与自知,并不因规矩而刻意,只为规范而自在。茶师十律制心于茶,安顿持重;松活喜悦,从容静定;妆容得体,洁净简致;茶为席主,物尽其用;礼敬有节,进退有度;起落知止,阴阳相续;莫执妄念,勿添虚余;精专瀹茗,真现茶性;日日行茶,时时修持;无为和静,人茶归一。制心于茶,安顿持重“制心于茶”取自《遗教经》之“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每每我们想泡一款茶,布席时的用心准备,端坐于茶席前的安顿持重,行茶过程的专心致志……在全心全意的投入中,会发现“氛围变得如此美妙,身心获得如此享受”。松活喜悦,从容静定

茶人的身心状态是一种无形的磁场,会影响一杯茶汤的表达。内心的从容喜悦,肢体的松活自然,能成就一杯鲜活醇厚的茶汤,同时也会让从容静定成为常态。也就有了“千百次郑重地拿起,成就一次从容地放下”。妆容得体,洁净简致

茶人与茶是茶事活动的主体,是并存的灵动生命。茶人保持朴素淡雅的妆容,是去伪存真的修养。素手行茶,保持洁净,着装得体,以简约、雅致、大方为主,这样会更好地与茶共生。茶为席主,物尽其用

茶为席主,一切辅助器具皆以茶为中心,删繁就简,不放置与茶无关的任何器物,每一件器具都能得到充分使用,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尽显简约和谐,真正做到制心于茶。礼敬有节,进退有度

茶人于席间,通过行茶表达关怀与礼敬的同时,也需掌握分寸。过度的谦虚或无原则的退让,会使关系失衡,有碍真诚;一味地抢进又显得过于自我,会给人以压迫感。

无论是行茶还是做事,都应注意度的把握,以彼此舒服为宜,做到“恭而安”方为得体。起落知止,阴阳相续

借一杯茶观照自己,通过每一次的拿起和放下,修得止于至善的智慧。

宇宙以阴阳相生,身体以阴阳相成,左手为阳,右手为阴,以太极仪轨行茶。

泡茶,左手注水,右手出汤,身体左右平衡,阴阳相辅。

品茶,可养女子知止之慧,可修男人中正之气,天地和合。莫执妄念,勿添虚余

放下执念和妄想,一心、一念、一茶,不因多余的器物及动作破坏茶席的和谐与平衡,明确当下的发生,专心于茶汤的表达,于心于物做好减法。空杯、无茶、无我,是茶人行茶的最高境界。精专瀹茗,真现茶性

茶人精修茶学专业,是本分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只有了解了茶叶的特质,我们才可能掌握表达每一款茶的适合冲泡方法。用我们的专业和用心,明明白白泡茶,清清楚楚喝茶,展现中国茶的魅力。日日行茶,时时修持

每一天都真正地泡一杯茶给自己,给自己一个停下来思考与安顿的契机。

日日行茶,是为了培养习惯。用行茶笔记随时记录茶汤的表达及行茶的状态和感悟,久而久之,提升了专业,修养了气质,滋养了慧德,真正做到借一杯物质的茶,修正自己的日常行为,到达茶修的美好精神世界。无为和静,人茶归一

当我们的用心及精专达到一定积累时,美好就会不期而遇,得和,得静,得坦途。

当我们自然而然地人茶合为一处时,最终就寻找到了生命的根本,“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茶师十律”是茶修理念的重要体现。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爱茶人愿意把爱好和工作统一,加入茶行业中,也愿意把在茶汤里获得的美好与更多的人分享。同时,茶人也面临着挑战,那就是我们的表达要具备专业性、艺术性、职业性及思想性,无论从采摘到加工制作,还是从冲泡手法到茶汤品鉴,或是从展布茶席到器具收纳……都应精专修习,不断践行,最终接引到生活和工作中,提升品质及品位。“茶师十律” 是茶修践行的一条路径,让我们有章可循,只要精准接受,自律做到,定会达到对茶汤、对茶心的喜悦表达。

在这里,如果您愿意,我们一起对自己承诺:我是茶人,我愿意践行“茶师十律”!

茶人讲究生命的品质和人文的素质。古有“茶圣”陆鸿渐提出“精、行、俭、德”,今有茶学家庄晚芳先生提出“廉、美、和、敬”。我们之所以喜欢以“茶人”自喻,除了手中的这杯茶,人的德养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谨记先哲的教诲,并愿意以茶为师,做一个有价值且值得尊敬的人。

为此,我们倡导茶修。

茶修,修得人品;人品,证得茶修。3. 从“廉美和敬”到“茶席六要”

在茶叶被发现、被利用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创造了丰富绚丽的茶文化。我们将自然的茶作为客观对象,从主观的审美期待出发,力图从茶的身上找到更加契合心灵的美的本质,当代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先生把这高度集合的大美概括为四个字:廉、美、和、敬。“廉、美、和、敬”,被当代茶人所认同,并被尊崇为“茶德”。“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虽然朝代更迭,制茶技艺与品茶方式不断演变,但人们在饮茶时获得的这份清明与宁静始终未变。每一次行茶出汤的过程,不仅是茶叶的华丽转身,更是泡茶者在澄明中的正心修身。廉

廉,自古以来便是茶人的品德象征。早在先秦时代,思想家荀子就看到了人间欲望不加限制的后果:“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而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更是于《日知录》中主张:“廉耻者,士人之美节。”

俭以养德,廉以修身,淡泊明志方能宁静致远。大道无形,小而生发,茶人行茶关注细节,珍惜每一片茶叶,节约每一滴水,便是一种廉德。这种超越物质享受层面的廉之美,才是茶人品行高贵与内心富足的映现。美

从陆羽时代开始,茶人雅士便在一壶茶中孜孜以求,意境之美、过程之美、茶汤之美。时空变幻至今天,茶席前对美的追寻之情从未改变。唐代吕温在《三月三日茶宴序》中写道:“乃拨花砌,憩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指青霭,坐攀香枝,闲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唐代钱起作诗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古人清幽高蹈的饮茶意境令人神往,而今日行茶之美,更关乎细节中体现的和谐与宁静。这一份和谐,来自内心对健康和愉悦的观照,是生命中真与善的呈现;这一份宁静,来自一方茶席简约平衡的朴真布局,是有心人行茶出汤的内敛与自如;这一份真美,来自古今茶人心中的谦恭之德,是举手投足之间的得体与端庄。和

茶和天下的今天,茶人的和善开阔、谦恭内敛,以及由外及里的行茶轨迹,无不营造着和的能量。以茶显礼仁,以茶表敬意。去除了欲望带来的累赘,廉心之下美感悦人,又有什么不是款款的和气真诚呢?品饮佳茗,共闻其香,共叙良知,共话茶事,其乐融融。敬

敬,乃茶之德,以茶养德,德以配位。茶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皆是以一颗敬畏之心,生发珍惜恭谨之愿念。

一方精致的茶席,让我们身心俱安、心旷神怡。在“廉美和敬”思想的主导下,和静茶席有着清晰的脉络表达—整洁、有序、简约、专注、关怀、和谐。整洁,是习惯;有序,是逻辑;简约,是观念;专注,是态度;关怀,是精神;和谐,是境界。

整洁,是一种习惯,既体现在茶席间的每一处细节,也展现着一个人的生活习性。茶具摆放规整,干净清洁,没有任何瑕疵污渍,这是茶人的本分,蕴含着行茶者对茶、器、人的尊敬之心。如能在生活里葆有整洁之心,便更容易达到安顿、澄明之境。

秩序,为人们追寻美的过程提供了路径。这是生命里对规律的强烈需求,这种需求促使我们去探寻各种各样实用且美善的规律。一方整洁的茶席,体现的是思想和情绪,带给人的是愉悦和安顿。“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在整洁基础上进一步呈现出的有序。茶人行茶时一招一式、动静相宜的表达,必须契合自然天成的节奏,于和谐中呈现韵致,无一丝牵强和造作。器具之间高低错落、疏密得当,彼此上下相连,阴阳相续,因果相应,这样的平衡不仅让行茶者动作方便、恰到好处,也便于对坐饮茶人的观赏和品饮,同时也有利于传达出茶席的势能与神韵。

简,向来是茶人奉行的行为导向,最直接地体现在茶席的展布上,简约之中蕴含着大美。繁杂的摆设和不规则的排列会造成视觉冲突,令人无所适从、心神不宁。因此,茶席上的茶具贵精不贵多,每一件器具都须物尽所能,如同生活中应去繁就简,去伪存真。

专注的力量不可思议。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拥有强大的力量,唯有专注才能让它从沉睡中醒来。行茶、品香、赏器……每一处细节都值得我们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一泡香清甘活的茶汤,必然来自专注敬畏的茶人之心、来自关怀体贴的茶修之席。在茶席之上,唯有制心于茶,方得大美于斯。

真实妥帖的关怀之心,是茶修人生的另一种自在。整洁的席面、有序地行茶,每一个招式之间的不越物、不障碍、不牵绊,无不是对有缘共饮之人的在意与珍重;而行茶出汤的每一份慎重,无不是对每一泡茶汤的关怀与感恩。

茶汤香浓,人心温暖,让茶席间一器一物葆有默契,这一刻,你在,我在,茶在,往事云淡风轻,未来随顺乐观,茶与人,一切都恰到好处。这,应该就是我们一心向往并努力追寻的和谐吧!4.从“儒释道医”到“行茶十式”

儒家的一杯茶,全面地诠释了“仁、义、礼、智、信”之精髓,借由喝茶修智养慧,通过茶修的笃定践行,梳理人与人、人与外在事物的关系,达到中正知止、不偏不倚的平衡之道。

佛家的一杯茶,“戒、定、慧”已经了无痕迹地融入茶味,于茶席间尽显本质,于行茶的规矩中获得安顿及秩序,于一杯茶的静定中生发智慧。因为愿意内求,所以在静观内守中自我反省、自我觉醒、自我修持、自我和谐,愿意放下自我证明,放下对抗,获得自性圆满。

道家的一杯茶,是都市人连接自然的通道。每日申时,七碗至味,喝得“尽向毛孔散”,再到“两腋习习清风生”,借由茶汤通达身体、感知四季,于是身体和灵魂都在一杯茶中澄明清澈了,也就更好地帮助我们到达清静无为的境界,更好地接受自然之能量,于山水间养性,于天地间养慧,靠近自然、回归自然、成为自然。

医家的一杯茶,是生活中健康喜乐的护持。无论是一片茶叶的有效成分,还是品茶啜饮时的开怀愉悦;无论是独饮得幽,还是众人同饮得趣;无论是春夏喝茶解毒清安,还是冬日煮饮温暖通泰……一杯茶的保健功效,从身到心,从头到脚,都无比妥帖地陪伴在生命里,带给我们无限幸福。

由此,对于如何泡好、喝懂这一杯充满智慧的中国茶,便有了太多的思考。

对行茶十式的梳理,是回到爱茶之心的原点,通过一杯茶的滋养获得宁静与安好。于是就有了删繁就简、洁净简致、内敛静定的仪轨。它非常完全地诠释了茶修的理念及精神,仅用十个步骤就把茶修体系容括在内,让我们在其中慢慢感受“减”与“简”带给内心的秩序梳理,进而让我们可以做心的主张,不被外事所扰,于动中养静,于静中生动。和静茶修·行茶十式

行茶一式:主客行礼

行茶二式:备茶

行茶三式:温器

行茶四式:投茶、摇香、闻香、传嗅行茶五式:温杯

行茶六式:润茶

行茶七式:泡茶(观、止、行)

行茶八式:分茶

行茶九式:请茶

行茶十式:品茶行茶一式:主客行礼行茶二式:备茶行茶三式:温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