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广通途:衡广铁路复线建成通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00:39:36

点击下载

作者:张学亮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衡广通途:衡广铁路复线建成通车

衡广通途:衡广铁路复线建成通车试读:

前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同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罔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2010年1月

一、中央决策与规划

●郭维城说:“打大瑶山,我不但对技术有保证,还可以对法律负责。”

●万里决定: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衡广铁路复线的建设,限期完成,只准提前,不得拖延。

●李鹏说:“经过全线广大职工的艰苦努力,衡广复线工程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新的施工技术,克服了许多困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央决策衡广复线三年决战

1985年12月10日,万里来到广州,主持召开了衡广复线工程现场办公会议。

国家计委、铁道部、水电部,及湖南、广东省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在会上,提出了重要决策:

决战三年、建成复线。

几天后,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衡广复线建设的会议纪要》。

衡广复线北起衡阳茶山坳编组站,南至广州,全长526公里,由衡阳枢纽、衡阳至韶关复线、郴州至韶关电气化、韶关至广州复线和广州枢纽等五个部分组成。

衡广铁路复线郴州至韶关间的瑶山武水,历来被视为天堑,这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水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

车到郴州掉轮子,人到郴州打摆子。

唐代大诗人韩愈被贬路经郴州的时候,他曾经发出“其险恶不可言状”的感叹。

其实郴州还在天堑之北,再向南的瑶山、武水就更加险恶了。

早在1906年,由湖南、湖北、广东三省富豪和商人倡导,詹天佑任总工程师,历时30年,兴建了粤汉铁路。

衡广段单线在古老的南岭山麓中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

在民国初年,孙中山立志在10年内为祖国修建16万公里的铁路,但他的宏愿没有实现就去世了。

1958年,衡广铁路复线决定上马,经过三年努力,部分区间土方工程已经成型。

1960年,因自然灾害,不得不进行国民经济大调整,这项工程被迫下马了。

1975年,万里任铁道部部长,他果断地整顿濒于瘫痪的铁路,作出衡广复线上马的决策。

1978年,郭维城任铁道部部长,作出决定:

打通大瑶山,加快复线建设……

可是到了1980年12月,国民经济调整,衡广复线被列为缓建项目,这项工程再次下马。

铁道部因此向国务院打了五次请求复工的报告。

1979年冬,中国基建代表团在日本外务省,他们就大瑶山隧道由日本提供贷款问题正在进行谈判。

外国专家对大瑶山很感兴趣,他们都想在中国这座最长的复线隧道口上,刻上自己国家的名字。

日本有关方面曾经暗示,可以提供贷款,但工程要由日方负责设计和指导。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工程师厉自凡说:“中国的隧道为什么要外国人打?”他因此三赴日本。

日本专家就大瑶山工程向厉自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厉自凡都准确地进行答辩。

专家看到中国工程师这么自信,他们就使出最后一招说:“敢不敢签字?”

全场顿时一片肃静。

这时,一位日本人说:“上世纪中叶,中国一个叫何如璋的学者到日本,第一次见到火车,吓了一跳,不知为何物。”他这句话顿时引起一阵哄笑声。

厉自凡微微一笑说:“这个故事对我很有启发,就是说作为何如璋的同国人,要有一种挑战观念。冲上去,意味着民族崛起;退下去,就是一种历史的遗憾。那么,我只好去试了。”说完,厉自凡从容拿起笔签上了名字。

1981年,日本“建设公司”的竹内雄三来到工地,见到工人们在用传统而落后的“分部开挖、木支撑”施工方法打洞的时候,他轻轻地说道:“我看到只有过去书本上才能看到的东西。”

陪同的中方总工程师方维鹏听到这句话,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感叹到:

中国的隧道建设何时才能走向世界。

80年代初,湖南、广东两省向中央发出告急报告:

湖南年出口物资积压严重,每年直接损失外汇5亿多美元;运往广东的水泥,因为车皮紧张,消减了计划的三分之一;冶金进出口公司与外商签订合同,因为不能如期运货,被迫罚款;大量的鲜蛋运不出去,年积压3.1万箱;生猪大量库存,无法及时收购,影响了农民饲养的积极性,并曾多次引起纠纷。

曾经有人对郭维城说:“国家这么穷,你拿这么多的钱去修复线?再说怎么打通大瑶山隧道?”

郭维城从1949年秋就任铁道兵副司令员,他曾根据周恩来的意见率部抢修白崇禧溃退时炸毁的粤汉线。

白崇禧当时在香港曾扬言道:中共三年别想修通。他没有想到,叶剑英就在当年12月29日就在广州亲自主持了通车典礼。

香港报纸惊呼:“中共火车从天外飞来!”

郭维城在这几十年中,他曾走遍了衡广区段,他十分清楚,若能打通大瑶山,将曲线拉直,就可能少修15公里复线,列车时速可从50公里提高到100公里,动力可以增长一倍。

但是,郭维城也看到,衡广复线穿越湘南丘陵和粤北山区,部分地段地形陡峭,沿线地质复杂,岩溶发育,地下水丰富,多滑坡软土,有许多建路史上少见的技术难关。同时,在保证既有线运输畅通、运量增长的情况下增建第二线,施工与运输相互干扰,给建设带来很多困难。

因此,郭维城在国务院召开的会上说:

如果不打通大瑶山,仍然采取沿武水修复线的方案,施工干扰太大,衡广线800万吨运量就会减少一半。打大瑶山,我不但对技术有保证,还可以对法律负责。

国务院考虑到:衡广复线建成后,会在设计技术、质量安全和效益等方面都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衡广复线建成后,这段铁路的运输能力将逐步提高到每年3000万吨以上,从而可以大大缓和京广铁路南段的运输紧张状况,对于适应改革、开放、搞活的需要,保证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湖南、广东两省以至华南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国务院同意了郭维城的提议。

1982年,具有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16种大型现代化隧道施工机械,分别从瑞典、意大利、西德、美国、日本等国相继运来,400多名新型的技术工人很快培训出来了。

引进的大型机械经过消化、吸收,与国产设备成龙配套,形成破岩、装运、支护三条流水线,工人们驾驶着新设备,向古老的地层开战了。

万里要求加快铁路复线建设

1985年12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深入衡广铁路进行现场办公,并且到大瑶山工地慰问施工队伍。

万里在现场办公会议上决定:

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衡广铁路复线的建设,限期完成,只准提前,不得拖延。

全长2300公里的京广铁路,是纵贯我国南北的主要大动脉。

1975年,第四勘测设计院开始勘测衡广铁路复线,初步设计文件于1977年2月完成。

同年11月,铁道部进行了初步设计鉴定,1978年完成定测并进行施工设计。

1978年5月,隧道工程局施工队伍陆续进入广东境内坪石至乐昌段进行施工筹备。

衡阳至广州段自1978年正式开工以来,由于投资不足等原因,建设进度比较缓慢。

1979年初,第五工程局进入衡广复线工地,首先在湖南境内由北至南陆续进行施工准备。

1980年,衡广复线停工缓建。但在这时,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之后,客货运量急剧增加,衡广段既有铁路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了,已经成为南北大动脉卡脖子最厉害的地段。

1981年4月,万里、吕正操带领国家有关部委决策者南下视察,亲临衡广。

万里在全国最大限制口坪石口一带下了火车,他在长满杂草的路堑上不停地走着,不停地思索着。改革开放给经国民经济带来了转机,经济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凸显了交通的滞后性,看来,要想富,必须先修路。

后来,万里强调说:

衡阳到广州这段复线,我们缺乏远见,修晚了,是计划不当,搞得很被动。

当年11月11日,正式批准全国最长的大瑶山隧道全面开工。

自1978年至1985年,原铁道部长郭维城、刘建章、陈璞如,副部长黎光、布克、李轩等先后来衡广复线和大瑶山工地检查指导工作。

为解决衡广铁路复线建设速度问题,万里于1985年12月10日又专程来到广东。当天下午,在广州召开了衡广复线建设现场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铁道部部长丁关根,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国家计委副主任黄毅诚,广东省委书记林若、省长叶选平,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熊清泉,以及衡广沿线各市、地、县负责人等。

万里传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批示:

这是我们祖国南北大动脉,尽快建成,早日发挥经济效益,这是我们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迫切要求。我们各级干部都要树立全局观念,为这个复线的建设开绿灯,必要的时候要牺牲局部的利益来服从全局的利益。

会议听取了铁道部关于衡广复线的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建议等方面情况的汇报,并围绕着如何加快衡广复线建设速度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想找到最佳的方案来。

大家一致赞成中央领导提出的方针,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的速度,确保衡广复线于1988年底前顺利地通车,1990年前能够完成整个配套设施的建设,尽快让衡广复线早日投入运营,早日发挥经济效益,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实现当初兴建衡广复线的目的。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广东、湖南两省各级党委、政府表示一定要在投资、施工安排、材料供应、征地拆迁及供电等方面给予保证。

会议决定:

由铁道部和湖广两省主要领导组成衡广铁路复线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建设工作,为复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万里在现场办公会上讲话说:

这个会开得很好,大家认识一致:

第一,这个工程建设期限以1988年为界,要下定决心,在保证质量情况下,只准提前,不能再拖。

第二,人、财、物、地、运,都要给予保证。钱要给够,材料要拨足,地方要开绿灯,在征地拆迁等方面给予方便,谁都不能借机敲竹杠。这是全局观念的问题。

第三,铁道部门要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

第四,广州市要在仓储、公路交通、水运等方面搞一个系统工程,及早作好准备,以适应复线修成后给这个大的过路城市提出的要求。

第五,领导小组要协助解决重大问题,要敢于解决问题,不要搞官僚主义。

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志气,党、政、军、民,中央和地方团结合作,多快好省地建成衡广复线。

同日,中央、国务院领导在广州召开衡广复线建设现场办公会议时,决定成立衡广铁路复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解决建设的重大问题:

组长:铁道部长丁关根

成员: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

广东省副省长匡吉

湖南省副省长俞海潮

国家计委重点二局局长丁俊彦

现场办公会议结束之后,万里连夜乘火车赶到粤北山区。

11日上午,万里又冒雨乘汽车深入到大瑶山隧道工地,他边视察工地的建设情况,一边会见铁道部隧道工程局的先进人物,还慰问了正艰苦奋战在第一线的施工队伍。

万里还头戴安全帽,深入到隧洞中,察看混凝土衬砌的工作情况。

万里还来到掌子面,登上四臂钻孔的台车,和工人们一起交谈,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广大工人解答有关问题。

这对广大工人是莫大的鼓舞,纷纷表示要加快速度,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

离开工地前,万里挥笔题写了四个大字:

开路先锋

以此勉励广大职工把大瑶山隧道建设好。

铁道部加快部署复线建设

1985年12月13日,根据万里的谈话精神,铁道部对京广铁路衡广段复线工程重新作了安排。决定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确保这一段复线工程1988年底基本建成,尽早发挥投资效益。

衡广复线工程,包括衡阳、广州枢纽,衡阳至广州增建第二线、郴州至韶关区段电气化等工程,也包括系列配套工程等。

复线长度共526.6公里,自1978年开工以来,几经上下,建建停停。

1984年,衡广复线列入国家按合理工期建设的重点项目后,就已经完成正线铺轨115公里,投产的有11个区间54公里,和郴州北运转场,广州枢纽的部分工程,使衡广段输送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由于年投资的不足,除全长14.295公里的大瑶山双线隧道外,全线工程进展缓慢,严重影响到经济效益的发挥。

为了确保衡广段复线工程尽快建成,铁道部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全面领导复线建设工程,组织实施工程承发包及设计、施工和路内外协调等工作。

2、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增调部分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加快施工进度。

3、对受飞来峡水库影响104公里改线地段,加快设计速度,采取分批交付设计资料的办法,力争明年初进行施工准备,争取早日开工,早日修通,尽快形成能力。

4、按照运输需要,对未开工地段的设计,再组织一次检查,能省则省,能减则减,能缓建的生活房屋、生产设备则缓建,节约投资,降低造价,对这一段复线工程实行投资包干责任制。

5、合理安排施工,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尽量做到交叉作业、平行作业,加快施工进度,努力缩短工期。

12月16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温家宝的安排下,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夏国治、总工程师张宏仁、水文地质司司长家开清等专家,专程来到铁道部,帮助审查大瑶山隧道的水文地质资料,共同探讨安全通过断层的办法。

丁关根,孙永福及铁道部基建局局长蒋才兴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

丁关根说:“中央领导同志对衡广复线,特别是大瑶山隧道的建设很关心。万里同志在现场办公回京后,再次提出要把隧道的地质情况搞清楚,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尽快打通大瑶山隧道。现在,有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加上地质矿产部、水利电力部等部门的大力协助,我们对尽快建成衡广复线铁路就更有信心了。”

铁道部基建总局、第四勘测设计院、专业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大瑶山隧道的水文地质和施工情况:

大瑶山隧道全长14.295公里,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双线铁路隧道,也是衡广复线铁路通车的关键工程。

从1980年11月开工后,经过隧道局职工的艰苦奋战,已经打通12公里,但剩余的2公里多地段,位于断层带,涌水严重。

班古坳竖井从1985年4月11日被淹后,至今未能恢复生产。如何安全地通过断层带,高质量、高速度打通大瑶山隧道,已经成为加快衡广复线铁路建设的关键和制约工程。

地质矿产部的领导和专家们在听取情况介绍后,他们一致表示,要把地质资料带回去研究,立即抽调一批专家,协助铁道部攻关,为早日建成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出力。

经过协商,双方决定组织一批专家,到大瑶山隧道现场踏勘,专家们将于近日起程。水利电力部也将派出专家,前往大瑶山隧道协助攻关。

12月24日至25日,铁道部在北京召开了加快衡广复线建设的工作会议,从此,整个工程就开足了马力进行建设。

在这次会议上,讨论研究了加快建设步伐确保1988年底建成,力争提前通车的措施,制订了加快衡广复线建设的施工计划。

会议期间,担任衡广复线建设任务的广州铁路局、第五工程局、第二工程局、隧道工程局、大桥工程局和第四勘测设计院的领导,详细汇报了各自的初步安排和具体措施。

参加会议的部机关各有关业务局,表示要急衡广之所急,想衡广之所想,认真做好服务工作,保证前方施工顺利进行。

与会者一致表示:

有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湘、粤两省人民做后盾,开绿灯,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决心全力以赴,奋战3年,确保按期,力争提前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建设任务。

为了加强领导,铁道部成立了衡广复线建设指挥部,坐镇韶关,代表铁道部进行现场指挥,加快整个铁道的建设速度。

各参战单位也要由负责人挂帅,组成强有力的指挥机构。

指挥部领导成员有:

指挥长:由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兼任

副指挥长:原第五工程局局长刘大椿、广州铁路局局长杨其华、铁道部基建总局副局长周振远、广州铁路局副局长靳林会议结束的时候,孙永福和铁道部总工程师屠由瑞都讲了话:

各参战单位要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搞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

特别要抓好控制工期的重点工程和区段的施工,运输急需和控制运能的区段要优先安排。

要制定创优规划,实行安全责任制,确保优质安全。

要组织技术力量,现场复核有关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案,努力改善设计。

要加强施工管理,实行招标、议标和投资包干。

坚决制止敞口花钱,努力节约一分钱,一分地,做节约的模范,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

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拿,加快衡广铁路建设,修出一条优质路,锻炼出一支好队伍。

中央领导视察衡广复线工地

1987年3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来到衡广复线建设的大瑶山、南岭隧道考察。

李鹏代表国务院向战斗在大瑶山、南岭隧道和衡广复线全线的全体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李鹏说:

经过全线广大职工的艰苦努力,衡广复线工程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新的施工技术,克服了许多困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丁关根主持召开的衡广复线各参建单位负责人座谈会上,李鹏对铁路基建工作提出4点要求:

1、铁路基本建设要注重经济效益,特别要着眼于社会经济效益,把建设投资重点放在投资省、成效快的关键线路上,走挖潜改造的路子。国家关于加快建设衡广复线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这个钱花得值,能很快收到投资效益。今后,哪个地方经济效益高,就在哪个地方修路。

2、铁路基本建设要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在大瑶山隧道的全线施工中,建设单位结合自己的特点,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现代化设备以及施工管理办法,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在安全、质量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应该推广。

3、在基建施工队伍中,既要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又要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奖励和按劳分配要搞得更加合理,方法不要太复杂,分配档次要适当拉开,太平均了,起不到积极作用。只有这一点还不够,要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使人们重视荣誉奖励,从中受到鼓舞,得到尊敬。

4、铁路基建队伍的建设,应该有一个长远规划,搞好队伍的基地建设。目前基建战线已经出现了在计划指导下的竞争局面,这是一件好事。铁路基建队伍要有适应这种形势的措施,要做到施工队伍精干,精兵强将上第一线,也要建立自己的生活、教育、生产的基地。

早在1986年3月1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在韶关看望五局的200多名干部,并于20日视察了正在紧张施工的大瑶山隧道。

在五局韶关工作会议上,吕正操勉励五局拿出大战成昆线的威风,早日完成衡广复线的建设。

在大瑶山工地值班室里,吕正操仔细询问了隧道的施工和职工家属的生活等情况,他不顾自己已经80多岁的高龄,坚持来到距洞口7100米深处的掌子面,冒着密集的裂隙水,观看液压凿岩台车的钻孔作业情况。

吕正操还同大家一起在洞口合影留念,并挥笔为隧道建设者题词,提出了热切的希望。

1987年3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在衡广复线大瑶山隧道工地考察时,向隧道建设者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敬意。

习仲勋对建设者们说:“你们辛苦了!你们作出了很大成绩,有功于全国人民!预祝你们圆满完成任务!”

习仲勋由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许士杰等陪同,在大瑶山隧道出口端工地考察时,他再三嘱咐施工人员:“越是接近胜利,越要依靠科学,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

1988年10月30日,国务委员邹家华在铁道部部长李森茂、副部长孙永福、广东省副省长匡吉等陪同下,视察了即将全线贯通的衡广复线。

当天下午,邹家华来到大瑶山隧道9号断层治水现场,听取了攻关小组采用科学办法排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情况,并和攻关小组的专家及隧道建设者合影留念。

邹家华勉励建设者再接再厉,向党和人民交出一条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大瑶山隧道。

邹家华说:“对于在大瑶山建设中献出生命的职工,要立碑纪念,不要忘记他们;对工程作出贡献的广大职工要大力表彰。”

当晚,邹家华主持召集部、省有关领导开会,共同协商解决了电气化铁路用电、重点桥隧守护及征地拆迁等全线双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10月31日,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李森茂在韶关复线建设指挥部召开了参战单位领导干部会议。

李森茂说:“胜利在望并不等于胜利在握。搞好一项工程和打仗一样,冲刺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要努力克服,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李森茂向参战单位提出要求:

紧紧围绕双通目标,继续发扬团结协作、拼搏精神,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早日开通。

继续抓好收尾配套工程。

认真总结建设中的乡土观念。衡广复线是在运输非常繁忙的情况下修建的,施工中做到了运量不减,而且每年都在递增;思想政治工作很有成效,达到了修路育人的目的。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很有意义。

要表彰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特别是那些献身的职工。要很好地总结他们的事迹,以激励后人。

二、铁路勘测与设计

●李和发说:“作为举世瞩目的衡广铁路复线设计组长,我怎么能离开战斗的岗位呢?”

●设计人员都说:“搞这样的隧道,无论技术、施工方法、工艺都是国内第一流的。能搞好这样一个隧道工程的设计,我们这一辈子也就知足了。”

●张长征说:“设计是合理的,准确的,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很不容易。有了优秀的设计,施工就多了一双明亮的眼睛。”

衡广复线勘测设计拉开战幕

从1958年开始,衡广复线的勘测设计就开始了。1959年动工兴建,到“三年决战”时期,竟然历经了30年,等于平均每年修建17公里。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的二、三代工程设计人员为此付出了青春、智慧和血汗,甚至宝贵的生命。

京广铁路来到湖南南部、广东北部,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得异常复杂,要穿越古老的南岭山脉、瑶山山脉,要从武水、北江一侧经过,500多公里线路就有300公里属石灰岩地区。

京广铁路原有的单线是由英国人设计建成的,已经过去六七十年了,线路条件差,技术标准低,弯多坡陡,每当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就屡屡出现险情。

但是,复线建设不能在单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仅仅再建一条单线显然不行,因为那样铁路必然要抬高,坡度要减缓,弯道要取直。

大家知道:

这是一场艰苦的硬仗。

如果只是这些困难,身经10多条铁路建设考验的工程师们并不感到可怕,但令他们头疼的是,由于决策的迟缓,工程几经上下,决战的时刻总是迟迟不能到来。

大家都看到,由于时间的拖延,使京广大动脉的运输日趋紧张,双线和单线的运输能力相差上千万吨。这让衡广段真成了京广铁路上严重的卡脖子地段。

从1985年12月万里到现场办公后,作出了加速衡广铁路复线的建设的决定,铁四院的工程师们为这个时刻的到来而振奋不已。

铁道部二局、五局、隧道局、大桥局等单位6万多名工程建设者开上了衡广线,开始了艰苦的战斗。

湖北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黄宝玮,他是铁路设计系统颇有声望的老前辈。黄宝玮早年时曾经留学美国,40年代就投身于铁路建设事业。

黄宝玮原任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衡广复线勘测设计拉开战幕后,他积极参加方案研究,优化设计。

1977年,年近七旬的黄宝玮带病跋涉千里之外,到衡广工地参加衡广复线初步设计鉴定。为了使设计更符合实际,黄宝玮深入现场,沿途察看。

黄宝玮一到韶关就发现鼻腔出血,晚上又再次出现大量出血,但当时他以为是气候的原因,就没有太放在心上。

等繁忙的鉴定结束以后,在大家的再次催促下,黄宝玮才到广州去看病,化验后,医生告诉他是肺癌晚期。从那时起,黄宝玮就再也没有出医院的大门,直到逝世。

1979年3月,技术员郑中鲁为设计大瑶山隧道施工组织和概算,由于操劳过度,不幸被病魔夺去了年仅42岁的生命。在逝世前的半年多时间里,郑中鲁脑子里装的全是定额、工期和投资等急需解决的数据。

郑中鲁和一个青年技术人员一起,他们奔西南、走华东,风雨兼程,一连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他们从运用过“新奥法”施工的单位,收集、整理出了大量数据和施工组织方案。

他们依据这些科学的数据,日夜奋战了3个月,完成了大瑶山隧道施工组织和概算设计任务。

经过施工检验,他们的设计是准确的。

当时,郑中鲁的工资50多元,却要负担妻子和3个女儿及老人的全部生活费用。

郑中鲁由于无休止的工作,再加上清苦的生活,特别是逝世前半年的奔波劳累,使他的肝炎迅速加重了。

当郑中鲁伏案工作的时候,他常常不得不用手使劲按着肝区。

1979年2月,当郑中鲁再次去山东收集资料的时候,不幸病倒,住进了济南铁路医院。

这时,他还对前去探望他的领导说:“等我病好些了就马上回来。”谁也没有料到,郑中鲁两天后就去世了。

衡广复线衡阳韶关段副总工程师周以昌夫妇二人都在铁四院工作,只是他俩专业不一样。

周以昌常年在野外工作,他和妻子、女儿常常是人分3地,有时连一年一度的外业补休假,他们夫妻也碰不上面。

周以昌夫妻二人在铁四院度过了30年,但总是他回她走,在一起团聚的日子太少了,周以昌攒下了70天假期,他多么希望一家人能够享受一番天伦之乐啊!

1975年,周以昌以45岁的年龄挑起了衡韶段总工程师的重担,常年奔忙在湘山粤水之间。

白天跋山涉水,晚上整理资料,不惧野兽袭扰,不顾蚊虫叮咬,坚持计算数据,绘制图纸,研究方案。

在常年的奔忙中,周以昌得了一种医学上少有的神经细胞变异性病变。

繁忙的工作,使周以昌的病症不断加重,有的时候,他就会处于一种可怕的意识模糊状态。

有一次,他在3个文件上签字,竟然填写了3个不同的日期。

鉴于这种情况,周以昌不得不于1984年离开工地住院。

1985年5月23日,周以昌逝世的时候,他给妻子、女儿留下了一份特殊的“遗产”,就是70天未能如愿的公休假条。

1986年,衡广复线连源段是全线的卡脖子地段,这里山重水复,重峦叠嶂,由于飞来峡水库的选址迟迟没有能够确定。

1986年初,当衡广铁路复线下达设计任务时,二局施工队伍已经在工地上摆开了战场。

面对这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地段,52岁的工程师韦从众,虽然没有参加过去对该段的勘测设计工作,但他二话没说,挑起了这副重担。

从那时起,韦从众的办公室每天晚上都亮着灯光,直到夜里22时,院办公楼要关门了,他才夹着一卷资料,再带回家去连夜设计。

一天晚上,韦从众的妻子醒来时,看到已经是凌晨2时了,而韦从众却还在伏案工作,妻子心疼得流下了热泪。

1986年春节期间,当同事们去给韦从众拜年的时候,却发现韦从众的书桌上摊满了连源段的设计图纸。

那时,一个办公室的同事都在为韦从众的咳嗽担心。因为大家听到,韦从众咳出的声音,就仿佛是钢铁相碰发出的。

后来大家听医生说:“这是肺癌患者的病症啊。”

可是,韦从众竟然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当他发现自己咳出的痰带着血,他就吐在纸里丢进了厕所。

大家看到,韦从众常是一只手支着头,一只手不停地计算着设计数字。

为了复线早日开通,他强忍着病痛坚持着。

大家都劝韦从众早一天去看一下自己的病,但他总是说设计搞完了就去。

1986年5月23日上午,韦从众终于把设计文件高高兴兴地交了上去,下午才去医院看病。

但是,医生说:“一切都晚了,癌细胞已经转移了。”

副总工程师李和发,1955年从衡阳铁路工程学校毕业。

1979年,李和发来到衡广工地设计组,配合施工任务,与沿线7个市县、9个施工单位打交道,被人称为“售后服务的能手”。

在郴县40公里的范围内,李和发这几年来和设计组的人们处理了施工中出现的1200多个问题。

南岭隧道地表出现几十处陷穴,造成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当地政府要求铁路部门对5个村庄乡民的饮水及农田灌溉给予“补偿”,部领导估计没有几百万解决不了问题。

李和发经过调查,提出了各方满意的处理方案,国家仅用了50万元就解决了问题。

由于多年的操劳,李和发患上了脑内胶质瘤,1986年,肿瘤曾经破裂出血。

李和发病刚刚好了些,他就又急匆匆地来到了工地,李和发说:

作为举世瞩目的衡广铁路复线设计组长,我怎么能离开战斗的岗位呢?

1988年8月2日深夜,柳州铁路医院的抢救室内,医务人员正在抢救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的李和发。

几个小时前,李和发这位在衡广复线奔波了10年的工程师,在衡广指挥部召开的方案研究会上突然昏迷了。

李和发连续的工作,使治理塌方有了初步效果,可他却猝然倒了在会议桌上,再也没有起来。

李和发的同事们都痛心地说:“去医院抢救的时候,他的脚上还穿着一双沾满泥的凉鞋。”“他才刚刚走过人生54个的历程啊!”“老李他真是太累了!”

衡广复线鸡坑段位于广东省英德县境内,全长3公里多。原设计方案有大、中桥8座,1090米。

站前施工设计文件已经于5月交付施工单位,铁四院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反复调查,经过大量的数据对比和周密的科学论证,提出了改由山里通过的建议。

这样,新建一座160米长的小隧道,便可减少4座共600米长的桥梁,路基土石方也比原设计减少4.4万立方米,线路地质情况有较大改善,桥梁大型预制件的运输量也大大节省。

1986年6月,通过优化设计,提出衡复线鸡坑段线路改变走向的建议,6月25日得到复线建设指挥部的采纳。

据初步估计,新的方案比原设计节省投资300多万元,工期可提前三个月。

四院工程师王光洲说:

旧横石隧道改线节省投资120万元的消息,鼓舞我们提出了鸡坑段改线建设,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几批人实地勘测大瑶山隧道

1978年3月初,铁道部第四设计院挺进大瑶山,进行衡广铁路复线勘测设计。

在广东乐昌县临街的一座旧楼上,四楼有一些木椅放在并不宽敞的走廊里。这就是勘测设计人员的“会客厅”。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九个年头。

早在1972年,就有人提出过打通大瑶山的设想,但却没有人赞成。

当时,由于大瑶山地区重峦叠嶂,地势险恶,只有一条武水绕山而过。而且,这里是有名的溶岩发育地区,地质情况相当复杂。

然而,到了1975年,当国家决定建设衡广复线的时候,大瑶山就再也不能绕过去了。

人们曾经设计过很多种选线方案:

两绕武水方案,多跨武水方案,与既有线并行方案,既有线改造加西岩单绕武水案等。这些方案基本思路都没有离开武水和既有的线路,而且都避开了大瑶山。

铁四院将总部设在了武昌,他们先后出去了几批人马,用了三年的时间对这些方案进行实地勘察比较。

但是,在勘测过程中,水利部门又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说:“武水是重要水利资源,将来这里还要建大水库,因此,铁路能否预留水库的位置,并将线路抬高一点?”

大家算了算,都直摇头:这么一句“抬高一点”,一下子就得抬高二三十米。不仅线路坡度过大,会大大降低火车的牵引通过能力,而且就单看造价也会高出很多。

选来选去,大家都认为,最好的线路只有一条,不考虑武水的因素,打通大瑶山!

设计人员都说:“搞这样的隧道,无论技术、施工方法、工艺都是国内第一流的。能搞好这样一个隧道工程的设计,我们这一辈子也就知足了。”

1978年,铁道部批准了铁四院提出了衡广复线大瑶山隧道选线方案。

从当年的大年初五,院长薛焕章带领的综合勘测队30人就开进了大瑶山区,大面积的万分之一地质水文测绘工作开始了。

大家都很清楚,这项工作与其说是一项技术工作,不如说首先是一场体力和意志的考验。

铁四院来到大瑶山工地后,第一个营地是安扎在墩子大队队部礼堂里。这是一座砖墙、树皮盖顶的房子,有窗没有玻璃,屋里到处都透风。

而且由于年久失修,夜晚抬头就可以看到天空的星星。下雨的时候,屋里到处漏雨,大家不得不用脸盆和水桶来接雨水。

后来,大家买来塑料布搭棚,总算是解决了漏雨问题,但住地地面到处有积水,小的成为水坑,大的则像潭,在屋里也常常需要穿着雨鞋排积水。

当时,副食品供应很匮乏,生活条件极差,每个人每月只有一斤猪肉,食油供量也很少。

山上没有卖东西的,也没有供应点,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要从几十公里的乐昌县城靠肩挑手提运上山来。大米和青菜有时都供应不上,大家一日三餐几乎吃的都是馒头、干饭加咸菜,晚上才加一点青菜。

中午大家在山地上,就拣些干柴烧,烤烤馒头,然后吃的时候,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拿着咸菜。有时为了赶时间,还边走边吃。

隧道设计组10多个人面临的任务,首先要摸清楚方圆90平方公里的大瑶山。当时的大瑶山,除了班古坳有几个小村落之外,基本没有什么人烟,就连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

当时正是雨季,现场初测一共进行了123天,就下了107天雨。

大瑶山山高坡又陡,海拔大约1000米,有些峭壁脚也没有石阶可踩,手向上攀时也没有可抓的东西。到了原始森林,树很高,还有很多野藤,杂草也长得很茂盛,根本没有路,到处看不到一个人。

开始的时候,大家找了几个当地老乡带路,后来进了密林,那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