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百道——创业者实战百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11:02:40

点击下载

作者:周余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创业百道——创业者实战百科

创业百道——创业者实战百科试读:

前言

中关村创业大街是一个没有历史,却有故事的地方。

说它没历史,是因为在2011年之前,这个地方都只是人们熟知的“海淀图书城”——出租车师傅对这五个字至今仍有印象——总之和创新创业没什么关系。2011年4月,车库咖啡入驻,算是掀开了此地与创业结缘的篇章。然而在这之后,直到2013年3月,海淀区政府才下定决心改造图书城,把这条已逐渐衰败的老街打造成创新创业孵化街区——努力很快收效,同年8月,3W咖啡入驻;次年1月,联想之星、飞马旅、创业家、天使汇、36氪、Binggo咖啡、言几又、思源易创八家各不相同的新潮企业集中确定入驻,而它们也在一年内陆续把办公室搬到了街上。

潮水涨起来了。街区集中了3W咖啡、车库咖啡等创业者集散地,坐拥天使汇、氪空间等创投服务机构,同时具备36kr、TECH2IPO等创投媒体的放大效应,名声很快传遍全国。接下来的一年,上至总理下至各地官员纷纷前来创业大街问道取经。加上每天路过拍照留念的创业者、潜在创业者们,小小的街区热闹非常,这一亩三分地儿倏然成了京城一大旅游景点。

然而,在这样的热闹之下,创业街真的适合创业吗?

在我看来,创业街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投资人和媒体人聚集导致的气氛浮躁、思维刻板、远离用户。创业街的存在,除了为全国创业潮设立一个文化地标外,更多地是起到帮助创业者、教育创业者的作用——至于这条街是不是真的适合创业者常驻,恐怕答案正如现实一般——这条街上的创业企业,不算创投服务机构和创投媒体的话,实在不算多。

什么是帮助创业者?什么是教育创业者?“Innoway”是个符号,但它代表的创业时代,以及与创业时代相应的创业环境,却是无比真实而具体的。

创业环境的逐步改善,要从2010年TECH2IPO的初创说起。那时,连续创业者兰宁羽认为,全世界那么多改变世界的科技项目,中国人都没听过、没看过,未免可惜。于是,科技媒体 TECH2IPO/创见成立了。今时今日,科技媒体早已不止创见一家,他们将大量的科技、创业相关的新闻、资讯及评论带给中国的潜在创业者,提升了国人创业的基础知识水平,以及资讯获取的便利程度。大环境改善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大量的科技媒体出现。

而大环境改善的第二个特征,则是天使投资的风靡。毋庸置疑,国内天使投资人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一方面要拜经济发展所赐,另一方面也有效仿美国的痕迹——而在激发前创业者、企业高管及专业投资人将目光瞄向初创企业投资、早期风险投资这方面,科技媒体也必得一份功劳。

第三个特征,是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对于初创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来说,银行贷款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酸梅。从前,创业难免要烧自己的钱,或者陷入举债、还债的泥潭。而如今,VC很好找,创业者也可借助平台发起众筹、主动出击,初创公司的融资手段大为丰富。创业服务机构和投融资平台是怎么出现的?也多亏创投界的先行者们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比如兰宁羽在 TECH2IPO/创见一年之后创建的 AngelCrunch 天使汇。

第四个特征就是国家政策的鼓励了。众所周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实属合情合理。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创业街前后多次发表讲话,吹响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

为什么将国家政策排在第四位讲?比起创投媒体的成熟、早期投资的增多以及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国家政策离一般的创业者确实比较遥远,主要也就体现在手续简化以及税费减免等方面。在中小企业获取贷款仍然难如登天的今日,国家的再多鼓励只是锦上添花,而绝非雪中送炭。

那么,媒体和资方就十分有用吗?也不见得。媒体是增进传播的好渠道,也是恶名远扬的传声筒,是增强信心的公开信,也是醉心迷眼的糖衣毒。投资人可以救你、拉你、指导你,也能弃你、误你、活埋你。一篇优秀的报道,或一笔可喜的融资,从来不是“定心丸”,最多也只是“急就章”。

创业者的强大,最终要靠自身。创业是一场修行。

我见过富有人格魅力,却不会分配股权,被投资人踢出团队的创始人;我见过技术产品俱佳,却不懂传播因而默默无闻的团队;我见过拿融资太多得意忘形,之后估值太高和任何资方都谈不拢,枯坐等死的创业者。

咖啡馆里,创业者们拿到融资便可飞升,一众咖友前来贺喜,眼中的光芒透着十足的欣羡;大屏幕下,在北京烧光了最后一分钱的创业者,因为手机欠费无法与老家联系,痛哭流涕的样子令人异常心酸。

成功源于偶然,失败则是必然的。你的合伙人有问题,你的股权架构不科学,你的 BP 让投资人看了一眼就扔掉,你轻信了用户的建议,你被媒体打得头昏脑涨……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你失败。

创业如此艰辛,不知哪一条路才能通向峰顶。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有盘桓前行,避开陷阱和阻塞。而《创业百道:创业者实战百科》就是一部为你驱散迷雾、提示捷径的科学创业书籍;是一部利于创业者不断修行、精进的书籍;是一部积累于创见多年采访经历及天使汇多年投资经验的书籍。

至于凭借本书的帮助能不能到达峰顶,创业者们也许应该首先思考:峰顶在哪里?

那就从阅读本书的第一问“为什么要创业”开始吧。周 余2015年9月22日 第1章  chapter 01如何开始创业01 为什么要创业

创业带来财富

创业是造富的最佳途径。

如果说穷人通过苦学进入金融或 IT 行业可以小富即安、稳步升入中产阶级,那么创业就是制造巨富、实现财务自由的最佳途径。创业不仅使创始人收获个人财富,还为社会带来大量就业岗位,是社会总体财富的增值。

在很多 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公司里,合伙人拥有股权,早期员工也能分到期权,最终当上股东。阿里巴巴上市,一夜涌现数百名千万富翁,就是股份流动、员工套现的结果。

即便公司没有选择上市,很多创业者通过卖出公司便实现了财务自由。WhatsApp被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这190亿美元落入WhatsApp仅32人团队的手中。一些最优秀的创业公司把握了时代,以非凡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了垄断,他们通过盈利享受自己智慧的果实。

寒门未必不能出贵子,创业给你带来无限可能。

创业吸引眼球

一方面,创业带来的财富引人关注;另一方面,在创业还未产生收益、甚至公司还未落成的时候,良好的造势也足以使普通人成为明星。《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两篇创业心得的火爆捧红了西少爷的孟兵和伏牛堂的张天一。他们迅速成为全网关注的对象,张天一设计的“蛮霸衫”更成为街头瞩目的文化符号。

创业对就业时相对弱势的女性也同样公平,甚至还没毕业的学生也有机会通过天赋和努力一炮而红。无论是大学生漫画家陈安妮标榜 1%梦想的创业条漫,还是更早些的大学生情趣用品店老板马佳佳,都成功地收获了大量的粉丝和赞许。

围绕创业者总有数不尽的争议和话题,当你还年轻时,出名往往是成功的第一步。

创业证明自己的价值

如今人们已不再用“其貌不扬”形容马云,也不再嘲笑俞敏洪的高考失利。他们的成就使人们刮目相看。

创业彰显你的才能,验证你非凡的眼光。当别人都认为你不行,当别人都认为你的预测会落空时,用成就来回应他们。创业是实干家的舞台,偶尔也实现一些人的梦想,让他们有机会给世界一个答案。

创业改变世界

微软创造不朽的桌面系统,苹果向人们展示设计与技术的伟大结合,谷歌用搜索引擎使大众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Facebook 通过社交让世界连接起来。

他们为世界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当你只是生活,你就是世界的一部分;当你开始思考,你开创了新的世界。模仿与创新是人类文明的特征,也是创业思维的基础。Make a difference by Your own,他们改变你的生活,你也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创业引发不同的体验

2009 年,时任 Facebook 首席技术官的亚当无法再忍受死气沉沉、答案粗陋的各种问答网站,便一手创建了 Quora,有趣、真实、值得订阅的问答社区形成了。

苹果已经很好了,但仍有瑕疵。老罗这么想着,死抠细节雕琢出锤子 rom,又倾尽心血打造了锤子手机。老罗认为锤子不只是具有某些功能,而代表一种情怀、一种美学。

懒得起身开电视的人发明了遥控器,懒得爬楼梯的人发明了电梯。这些细节的进步也许称不上改变世界,但仍然使人们可以更懒惰、更愉快、以自己更喜欢的方式生活。

机会就在面前,时不我待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国内没有廉价好用的智能手机,这个市场如此巨大又如此显然,雷军当机立断决定大赚一笔,于是小米出现了。

你发现了一个金矿,比任何人都更早跑去开掘,这不需要情怀,不需要改变世界的梦想,这是出于理性的选择。

成功的企业家会择时而动,成功的创业者很可能成为时代的幸运儿。正如雷军所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如果你有优秀的洞察力,那么,准备好你的才能,把握时刻,为世界做些什么吧。02 如何正确阅读创业鸡汤?

为什么要阅读创业鸡汤?

为了取得成功,你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了避免失败,你不必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很多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有灵感又有执行力的人可以埋头苦干地创业,但不是每个天才都能成功;同时,很多平凡的人不依靠天赋也能成功,他们依靠的是正确的做事方法。

很多人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强调创业的弯路是必需的学费,他们选择这样说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失败寻找意义——失败是没有意义的。不是每笔学费都那么昂贵,你完全可以一边成功一边学到有用的东西,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成功。

如果你不积累知识就开始创业,你有可能将时间浪费在别人走过的弯路上,这是很不值得的。

阅读什么样的创业鸡汤?

目前创业鸡汤主要分为三种:

1.在行业、产品、技术上给你指导的实用书籍或博客,比如关于编程或设计的大部头;

2.并不具体到某一领域,而是涉及全领域的创业方法,如融资技巧、团队管理、股权分配、办公习惯等相关的知识及经验;

3.涉及具体的人及公司的创业故事,比如《史蒂夫·乔布斯传》和《Hatching Twitter》。

前两种是非常值得阅读的(一些人开始创业时没读,但后来都补课了),第三种有某些特殊功效。

那么,分属这三类的文章,我们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呢?选择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1.行业类的文章,无须赘言,读和自己确实从事的工作相关的。更细分的挑选可以交给权威或销量,大牛著作或最多人阅读的编程教材也许不是最适合你的,但不会太差。另外,阅读要专精、深入,一个领域要多读几本好书。创业一旦走上正轨,你会很忙,不要什么杂书都看,营造自己很有知识的假象,那对于创业没有意义,木匠皇帝可不是好皇帝。

2.创业方法论一类,需要日积月累、扶正三观。你不必恶补,不必规定自己要用一个月读完多少本创业导师著作,但你应该每天都读上几篇创业方法论,这有助于培养你正确的创业观念。面对具体的问题,比如你马上就要融资了但之前并未学习过融资技巧,你可以定向搜索与融资相关的材料集中学习。总之,有问题的时候着眼于眼前,没问题的时候防患于未然。

3.具体到人的创业故事则应该谨慎挑选,很多创业故事都是经过包装的(也许应该把“很多”换成“所有”),也许会带给你精神上的激励,但也可能使你丧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盲目套用创业导师们闪着金光的方法——那些方法被证明有效,但也只是”在某个时代某个环境由某些人执行”才有效。更何况你学到方法的时候学不到细节,你不可能仅通过熟背菜谱就成为一代名厨。因此,看具体的故事时,不要从成功中学习,从失败中学习吧。你不能通过阅读《史蒂夫·乔布斯传》打造下一个苹果,但你可以避免采用1∶1∶1的股权分配防止自己像乔布斯一样被开除。

创业鸡汤可信吗?

永远记住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能避免你掉书袋从而落后于时代。你从创业鸡汤中得到的永远是知识而不是判断,不要让书籍代替你思考。

创业鸡汤很容易带来观点,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睿智的作者交谈,而创业书籍往往是一个比你成功的人在给你讲故事,容易令你失去判断力。因此你需要详细分辨哪些内容是鸡汤,哪些内容是毒药。

一些人会将创业导师(在国内多为知名投资人)和明星创业者的言论奉为圭臬,就此现象,TECH2IPO 主编王健飞提出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明星创业者悖论”。他说,从没有哪个明星创业者是靠抄袭别人成功的,既然如此,创业者如果寄希望于跟随、模仿、复制明星创业模式,就无法像明星一样成功。

知名投资人和明星创业者的言论不会手把手带你走向成功的原因有二:

● 任何成功都受到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甚至运气的影响,人们无法记录和传达这所有的一切,即便传达了也不能复制;

● 基于常理,他们不会希望你比他们更成功,因此他们不会暴露自己最实用最具杀伤力的看家本领。

虽然不可盲从,创业鸡汤仍有学习价值。再次重复:为了取得成功,你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了避免失败,你不必走别人走过的弯路。阅读是一种知识积累,是粮仓和堤坝,是防患于未然,而绝对不是能帮助你直接攻城略地的坦克与枪火。

当然,一个很实际的作用就是精神上的激励。看别人努力的故事,让自己更加努力;看别人受到的挫折,让自己正视困难。另外,出于对偶像或杰出人物的尊重,在商业道德上你应更加自律。

阅读创业鸡汤的技巧

1.适量阅读,不要用阅读取代工作,灵活阅读,不要让阅读代替思考;

2.阅读—笔记—思考—沉淀,不要学了就忘,让一长串书单只剩下炫耀的意义;

3.与人交流,通过学习产生观点,拿出观点让别人拍砖,而不是“我学故我对”的优越感,你能从同伴处受益良多;

4.不要刻意找文章印证自己的做法,用立场麻醉自己,要更加重视有差异甚至相悖的观点,时刻反思;

5.关注失败而不是成功,越过沟坎、少走弯路,而不是踩着别人的脚印通往已经被开采的荒地;

6.养成阅读习惯,定时定量阅读,不要一曝十寒;

7.观点要与事实结合,多看新闻,关注世界的变化。03 你是否适合创业

创业的条件

创业的条件当然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指的是创业者自身以及他的合伙人的素质,客观因素就是“身外之物”。当然,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主观因素限定为“性格”与“动机”,而将其他因素都归结为客观因素。

将经历、经验、知识储备等排除在主观因素之外是由于,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努力而获得,或者可以依赖合伙人取长补短。一个简单明了的理解是:性格与动机不适合创业的人确实不适合创业,而其他方面有欠缺的人也许只是“暂时”不适合创业。

最适合创业的性格与动机

众说纷纭。让我们来看看知名创始人和企业高管们都是怎么说的:

● 李彦宏: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 马云:勇气、乐观、坚持和分享。

● 马化腾:“玩也是一种生产力。”从玩中找到乐趣,把玩的心态和现实结合起来。

● 雷军:创业考验的是把握 1%机会的能力。

● 俞敏洪: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与人平等沟通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以及判断力。

● 盖茨:挑选一个你认为真正能在这里作出独特贡献的领域,你将享受为它而工作的每一天……从非常小的事情开始。

● 苹果:共鸣、专注、灌输。(总结自企业文化)

● 拉里·佩奇:慧眼识人,精进、钻研、向专家迈进,设定“不可能”的目标,解决关键问题,在潮流面前保持冷静。

● 扎克伯格:相信你的使命和永不放弃非常重要。

● Peter Thiel:失败者才谈竞争,胜者只求垄断。

● Google 董事会主席施密特:不要因为钱去做一件事,因为点子的力量去做。成功不只在于利和名,给予用户新的产品,最后一定会获得成功。

● 亚马逊 CEO 贝佐斯:“想做就去做。”这意味着在主要工作职责之外,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

我们可以归结出两点:在动机层面,创业应基于兴趣;在行动力层面,创业者应该具有高度专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克服困难”如果简单理解为“坚持不懈”就错了,它是一种正视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的心态,是一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动力,而不是绕弯或回避的妥协。重要的表现之一是,创业者应该具备克服自身性格缺陷的能力。

除了性格,创业还需要什么?

人以外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三点:技术、渠道、资金。

● 技术:手握专利,或者你本身是优秀的工程师。技术是一种核心竞争力,专业的你可以确实控制公司最重要的产品。世界上最杰出的那些创始人几乎全部是技术出身,“是金子都会发光”说的就是此类创业者。技术创始人对外力的要求不高,比起寄希望于难以把握的他人,工程师在实现梦想时可以更加依赖自己。

● 渠道:你是 BAT 同学会的一员,或者毕业于长江商学院,又或者你在某一领域很出名、有大量铁杆粉丝。你由此认识大量高净值人群,他们有可能成为你的合伙人或你的重要客户。你比常人更容易打通市场、融资、政府、媒体、人才等诸多渠道,你是运筹帷幄型的创业者。

● 资金:你是土豪,或者你在创业前就能够调动投资人的资本。资金充裕的创业者也许不常打造伟大的公司,但这类创业者容易坚持更久,创业时的容错率也更高,简单来说就是拥有很高的成功率。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创业者不具备自有渠道或资金。这时他们需要找到投资人给自己带来渠道资源和大量现金。比起找亲戚朋友刷脸,借助天使合投平台(如天使汇AngelCrunch)联系到国内一线投资人并获取他们的背书显然是更好的选择。04 创业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创业对个人财务的影响

如果你举债创业,你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负债累累。这是一种被时代抛弃的融资方式,现在已经不是主流。我们来讨论那些直接融资、责任有限的创业者。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创始人会处于没有固定收入的状态。CEO 应该拿全公司最低的工资(常理来讲,在公司收入不足之前,CEO 应该不领工资),或者拿一个合理的工资。天使投资人曾李青曾在微博上公开表示:“过去五年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创业者 CEO 工资和企业成功概率成反比。”

比起固定收入,创始人最好还是努力把公司做大,期望在股权上获得收益。这是令员工心服、令投资人心服,也是最可能成功的一种做法。

创业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创业使通常意义上的生活质量变差。与公司进入正轨后将大幅改善的个人财务的不同之处在于,即便你创业成功,站在庞大的企业顶端,你的生活质量往往仍不及常人。

主要是因为忙。创建企业像一个成长缓慢的巨婴,照顾它的每个细节剥夺了你正常生活的空间。非工作的午餐晚餐时间,你往往需要与客户、投资人或媒体共同度过。即便你终于有空回到家把工作抛在一旁,你的知识储备要跟上,你要大量读书、浏览落下的很多新闻。

你不能错过头脑中闪现的每个灵感,这不代表你将它们记下来就完事儿了;你需要快速执行,将灵感落实在产品上。如果你对某个灵感尚存疑惑,你还需要拟订一个会议计划,将它与你的伙伴们分享。

因为你不能仅是思考,你需要不断行动、行动、行动,而你生活的节奏就此大大加快。

创业对工作方式的改变

创业使一些独立性很强的人脱离僵化制度的束缚——他们开始自己定规矩。

一方面,没有人再催促你,你不再需要对上级的命令负责;另一方面,你成为自己的老板,你不但要催促员工,也要催促自己,你必须为投资人的期望、合伙人的信赖、员工的工资和你自己的梦想负责。

deadline 由你自己设定,公司的节奏由你自己掌握。即便很多创业公司给人一种“慢公司”的感觉,你也可以想象他们在缓慢的进展中付出了多少高强度的工作。

你不再调侃公司的失败项目,不再怒骂公司走的弯路,从今往后这些错误归咎于你自己。

不再被人掌控,而是自己掌控全局,这是一种不自由的自由。

创业对家庭的影响

创业使你的事业高于生活,这往往令你的家人不满。多数父母不支持子女创业,多数伴侣不支持爱人创业。比起一腔热血的创业者,他们的家人在此时更显谨慎。

如此显然的事实我们不必太多讨论,我们更应该在每个人创业之前将一些关于家庭的细节告诉他们:

1.最好不要在创业期间成家,除非你们彼此非常信任且有着共同的理想。

2.如果已经成家,开始创业应征求家人同意或至少详细告知。也许你认为脱离家庭去创业是件很爽的事情,但无论出于亲情抑或对你事业本身的顾虑,我们都不推荐你这样做。

3.家庭成员帮忙必须明算账。你不想在创业成功时遭遇利益纠纷,也不想在创业失败时平添债务烦恼,因此你需要认真对待每个亲戚在资金、劳动、创意、渠道等方面的各种支持。

创业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你会认识很多人,也有可能与许多旧识重新建立联系。他们将有可能与你发生以下关系:

● 合伙人:你需要共同进退的伙伴!单打独斗创业的失败概率接近100%,组建一个3~5人的小队吧。合伙人往往是你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曾经的生意伙伴,总之,你们要对彼此有很深的了解。

● 投资人:你的土豪小伙伴有可能成为你的天使投资人,这是非常常见的故事。再次重复:不要借债!一定要用股权融资,这样对你自己和投资人都更负责。

● 核心员工:欣赏他的才能,但是对他了解不够深入。你可以尝试让你的同学为你打工。比起在人才市场翻阅浩如烟海的简历,找一个学霸同学来面试可以减轻初筛的成本。

● 渠道:中国人更常称之为“关系”。无须多解释。

创业失败的后果

只要你没有不慎欠债,创业失败的影响也称不上可怕。你可能被迫找一家公司重新开始工薪生活,你的事业相比同龄人就会落后一些。当然,如果你在创业中有很多能力和知识上的收获,这些落后可以很快追平。

但有些创业以混乱开始以灾难结束,我们不必分析这种创业的恶果。这样的创业多出于盲目跟风,面对过于激烈的竞争,而自己又不具备核心竞争力。避免开始这样的创业,每个创业都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充满理想而非欲望的。

有些创业者会成为连续创业者,他们愿意付出多年的心血打造属于自己的事业。连续创业者的第2、第3次创业比其他人的初次创业成功率要高很多。由此看来,失败后继续创业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05 创业Timeline

从一无所有到事业有成,创业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走来的?从 idea 到可出售的产品再到百千人的公司,创业的种子是怎样长大的?不同的人和公司肯定有不同的方法,但在如今这个时代,一个主流的、被验证的创业过程可以复制。

一些人所共知的故事可能与众不同,但细节上的差异不影响创业者对大局的理解。团队与融资齐飞,产品共营销一类的创业主流时间线是这样的:

1. 了解用户需求:第一步,也是贯穿始终的一步。用户需求决定你的创意是否适合创业,还是只适合当作兴趣。雪中送炭的项目好于锦上添花的项目,锦上添花的项目好过闭门造车的项目。有人会怀疑能不能真正地找到用户需求,这时候你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需求,并且寻找和你有类似需求的人。只要你的产品能满足自己,需求又不太小众,你就很容易找到其他用户啦。

2. 拥有一个创意:创业的是你而不是其他人,这是因为你更早想到一个靠谱儿的点子。伟大的创业从兴趣开始,你更容易在你喜欢的、熟悉的产品或行业中发现痛点,并且想到一个绝妙的创意去解决这个痛点。

3. 组建合伙团队:一个人开始创业听起来很酷,实际上很不现实。在发不出工资的时候,先找同甘共苦的合伙人吧。你的朋友和生意伙伴是个好选择,你的家人是个烂选择。

4. 最小可行产品:如何验证我的创意是否靠谱儿?完美主义是创业初期的毒药,不要把大力气投入前途未卜的工作。少砸钱少招人,用最小的成本做一个产品原型出来。即使失败,也是廉价失败;即使失败,也可以快速转型。从这一步开始,创业观是否正确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

5. 找到初期用户:在一个小圈子里测试你的产品。你的同学、家人、以前的同事(如果此时你还未辞职的话,就给现在的同事看看),你熟悉的行业人群,只要有渠道。收集他们的反馈,不必在意细节,而是在意大方向——这个产品对于多数用户是否有正面意义,还是给市场添了个乱。注意:不要用调查问卷代替真正的产品投放!人们的态度没有意义!

6. 改进产品:如果多数人表示他们需要这个产品但是有 blablabla 的意见,说明他们认真对待了你的创意,你离成功又近了一步。结合自己的观念与用户的需求,改进产品吧。这时候你应该考虑全职创业而不只是当作兴趣了,同时,你要为你的团队多花点儿钱,把之前无法做或来不及做的功能和细节完善起来。

7. 扩大用户数:将社交网络用起来,硬件类产品把众筹玩起来。不同于向小规模的早期用户投放产品,经过几番改进后拿出来的产品应该是你的得意之作,你有理由向世界展示它。一般情况下,这个阶段的产品相较于大公司成熟的产品还会稍显幼稚,很难形成有规模的用户群。如果这个时候就能传播得很广,聚集大量用户,那么你离成功已经很近了。

8. 天使轮融资:在这之前必须完成公司注册。撰写你的 BP(商业计划书),准备好一套前途远大、逻辑自洽且激动人心的演说词,跑到车库咖啡去见投资人吧。如果你缺少投资人资源,天使汇 AngelCrunch 等天使合投平台是你不错的选择。

9. 构建公司基本构架:创业公司走上正轨了,这里开始是创业的关键阶段,大部分公司也正是死在这里。你不太可能继续依赖你的小团队和简陋的办公环境了,否则你也不需要拿天使投资。从这里开始,你不再专注于项目的开发或产品,你也不能在任何一个岗位太过专注。作为创始人,你要开始发挥你管理者的才能;如果没有,你需要快速学习。市场不等人,你必须尽快让企业成长到有竞争力的水平。

10. 继续改进产品和增加用户:这是任何阶段都要做的事情,此时扩大用户也许需要品牌、公关和营销方面的技巧了。要在用户数量上有一定野心,不能得过且过。记住,你的产品决定你的未来,而产品的用户数量直接影响你公司的估值。想走到下一轮,你需要一定的运营数据积累。

11. A 轮融资:(在 A 轮之前天使轮之后,一些项目会选择 Pre-A 轮融资进行过渡)危险的一轮,也是相当困难的一轮。你可能要开始接触机构投资者,比如各类 VC,他们对项目的要求会比天使投资人更为刁钻。融资条款中开始出现陷阱,你要仔细斟酌股权分配、棘轮条款和对赌协议。机构的进入代表你的背后开始有小皮鞭的催促,发展,或者死。

12. 思考并检验商业模式:与心怀善意的天使投资人不同,VC 急于看到你的公司赚钱。不管之前是做半公益的项目还是成本太高一直入不敷出,你需要开始控制预算,增加收入。当然,A 轮时期并没有太多企业能做到盈利,但是明确的商业模式必须开始探索,你是企业而不是慈善机构。

13. B 轮融资:你公司的估值已经过亿,必须接触不止一家机构投资者了。这个时候你往往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高管团队可以替你分担一些烦扰,身为 CEO,拿出精力去对付投资人吧。接下来的故事,要看公司是否盈利,有三种不同的讲法。

14. ①无法盈利,继续探索商业模式:C 轮—D 轮—E 轮……因为无法盈利,公司的继续发展不得不依赖融资。此时的投资者押注在你的前途上,进入C轮的企业已经都是在天使阶段最为优秀的少数项目了。值得一提的是,鉴于互联网企业盈利难但仍具社会价值的特点,证监会传达出了亏损网企有望上市的消息。做最好的产品,总会有人埋单的。

②开始盈利,向着上市冲刺:你仍然需要经历 C轮—D轮等融资,上市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市前的准备工作成本极高且耗时甚巨,是一项大工程。但拥有一家上市企业的快感是不言而喻的,股份流通使创始团队终于可以获得极高的财务回报。创业并未走到终点,但此前的辛苦都已值得。

③开始盈利,转型私企:你的公司结构完整,不需要股东们的支持。你的利润相当丰厚,不追求股权套现。你也没打算与更多人分享创业果实,可能也不喜欢频繁的信息披露和面向公众的宣传,或者你单纯觉得上市很麻烦或很粗俗。那么,慢慢回购大股东们的股权,将企业转为私企吧。你仍然可以坐享大量分红,不失为一条可选之路。

再次重申:一些特别有钱或者技术特别牛的创业者也许不走寻常路,我们描绘的是一个主流的、可复制的创业图景。06 创业的死亡Timeline

天使轮创业公司容易因为哪些原因死亡?

● 产品缺少特点:产品缺少特点往往伴随着难以 get 用户痛点,这类问题常因盲目跟随潮流、缺乏深刻理解而引起。在中国,C2C(Copy to China,通常是国人对美国项目进行的学习)现象盛行,同类项目在国内往往有数十个复制品。怎样的产品能胜出?普遍来讲,并非照搬而是考虑到中国国情的。亚马逊购物网站的色调很冷清、很简洁,而淘宝选择以红色、金色构筑更适合国人的购物氛围,现在看来是很成功的。新浪微博对 Twitter 也不仅是模仿,由于采用了名人明星战略,新浪吸引了更多的中国粉丝,最终战胜了模仿推特的一众产品,甚至反超了推特。不要关注这些胜者,关注那些被历史遗忘的败者。他们的败因便是缺少特点、盲目跟风。

● 过早扩大用户量:天使轮的产品还有待打磨,一些核心用户的反馈对产品很有意义,但大量用户的闲言碎语不见得是理性的,很可能导致产品制作组迷失方向。此外,将不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用户得到不好的体验后极易先入为主产生坏印象,很难对你产品今后的发展有兴趣,也不利于产品的口碑传播。避免大力推广更直接的原因在于,用户量不是想有就能有的,你必须为此付出时间甚至资金;对于人员不充裕的公司(天使轮企业若出现人员充裕现象,则应反思成本控制的问题),推广活动还会使从事重要工作的成员分心,不利于将产品做到极致,也不利于公司架构的确定。

● 过早商业化:相当于向客户出售不成熟的产品,容易出现恶性的公关事件甚至法律纠纷,这对于公司成长极其不利。此外,眼前的小利益可能会打乱今后的大计划,赚到钱的公司会认为“商业模式可行”而盲目扩张追求利润,懈怠甚至忽略产品改进。当竞争对手的产品迎头赶上时,你的奶酪就很难保住了。

● 融资额与需求不匹配:有两种情况:融资太少或融资太多。融资太少会导致产品开发难以为继,很可能在产品有显著进步之前钱已花光,这样下一轮融资会异常艰难,公司就停滞了。融资太多也不是一个好现象,这也分为两种情况:估值太高或出让股份太多。估值太高的同样带来下轮融资困难的问题,试想你天使轮估值已接近亿元,A 轮投资者根本无法直视你的融资需求。出让股份太多容易导致公司大权旁落,公司的前进方向受到资方过多干预,创业者本人不想看到这种结果——尤其当创始团队的某些成员被开除时。而资方没有从一开始便全身心投入项目,对项目远景的理解与初创团队会有较大分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管理往往是短视的、盲目的,执行起来也阻碍重重,最终会导致公司效率低下甚至分裂。

A 轮创业公司容易因为哪些原因死亡?

● 创始团队股权分配问题:合伙人情同手足的模样经常在他们面临巨大的诱惑之后土崩瓦解。走到 A 轮的企业已经有了千万级的注册资本,利益上的纠纷开始凸显。在企业与机构就融资协议进行交流时,机构投资者往往只面见企业 CEO 一人,因为双边会谈比起多边会谈要容易推进得多。一些 CEO 面对机构施压或诱惑,可能会在协议方面做出对公司或其他合伙人不利的让步,以换取自己较多的股权,或者每股较多的投票权。类似事件屡见不鲜,比如西少爷肉夹馍创始人孟兵与宋鑫的股权纠纷导致“老大哥”宋鑫离队。利益面前能否做兄弟,对创始团队是个极大的考验。对创始人个人而言,在最初寻找合伙人的环节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尽量保持团队调性相合,避免可能发生的恶劣争执。

● 资方与创始团队出现纠纷:基金经理管理着那么多投资人的财产,势必要对他的老板们负责。你公司的一举一动都被投资机构盯在眼里,如果沟通不畅,很可能就公司战略问题产生较大的纠纷。我们现在应该定价出售吗?这种商业模式理想吗?大量广告投放是不是太烧钱了?诸如此类问题,VC 基于立场会有自己的选择,而企业基于立场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判断。如果创始团队总与 VC 意见不合,紧张的气氛和较大的压力影响情绪只是一方面,机构一狠心撤资可就不好办了。

● 竞争对手赶超:可能因为创业者琐事缠身,可能因为公司管理有问题,可能因为战略不明确走了弯路,有些企业的进度会逐渐慢下来,效率渐渐比不上初创期和天使轮。到了 A 轮,永不懈怠、保持精进很重要。另外,有些事不是创业者自己能决定的。比如你的竞品拿到了特别多的投资开始烧钱扩张,比如你的竞品打通某些优质渠道令你望尘莫及,这时候你就要反思:为什么当初没用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路演找到更好的投资人?总之,事出有因,一些问题要在 A轮前就解决。A 轮的懈怠往往表现为:认为用户增长已经稳定,因而将更多精力投在现金流增长上,结果用户遭受抢夺,被更小的企业反超。无论何时,推进用户增长都很重要,留住老用户就更重要。

B 轮及 B 轮后公司容易因为哪些原因死亡?

● 盲目扩张:永远记住,扩张是有成本的。当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开始主动抢占市场,就不能只依赖口碑传播和社会化营销,一定要在广告投放和优惠活动上祭出真枪实弹。2010 年的“百团大战”,数百家团购网站争抢全国各地团购市场,拼广告、拼低价,许多企业完全不考虑自己未来的现金流,最终难以为继,落得烧钱至死。而百团大战中投放广告很谨慎、始终保持利润率的美团笑到了最后。但谨慎如美团,在2014年年末的餐饮 O2O 决战中,与“饿了么”拼订餐优惠,赔本抢市场,也难免引起业界的质疑和投资人的不满。切记:用最好的产品实现垄断才是正途,投广告胜得了一时,胜不了一世。

● 战略错误:公司高管一定要保持对行业和市场的敏感,对新事物、新潮流有理解,不能总吃老本。战略错误有很多种可能,其中的两种最为可怕:不改进产品导致产品落后,未进军有潜力的市场导致业务停滞。产品落后坐吃山空有个典型:当智能机时代来临,诺基亚沉溺于功能机的高额利润而不再用心开发系统,最终由业界老大沦落到向微软卖身。市场选择错误可以对比很多日本与韩国企业,比如索尼和三星。前者专注高品位高价格市场,错失了在中国民间掘金的最佳时机,而后者则照顾到中国平民,实现了多年来稳定的出货。但三星又被更加瞄准低价市场的小米、华为、中兴等后来居上,逐渐丧失市场份额。公司做大后,高管的战略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未来,创业者应保持学习、进步和野心,真正地做到“stay hungry,stay foolish”。07 精益创业是什么?

精益创业是诞生于美国硅谷,在硅谷不断完善并不断得到验证的,一种适合互联网创业的创业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大大提高互联网创业的成功率,并在项目无法成功的情况下,极大地降低项目失败的成本。在实践中,利用精益创业,创业者可以更早、更容易地拿到投资。

精益创业的核心方法

1. 最小可用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通常简称为 MVP。把创意中最核心、最直观、最能表现设计意图的部分做成产品,不需要具备全部功能,甚至不需要具备除了演示之外的功能。你的创意很可能只是以界面、交互的形式被展示出来,不涉及复杂后台的开发。但这样的产品已足够激发人们的意见,也足够向投资人表明你的意图。为了避免高成本开发最终被浪费,很多创业者已经选择拿出最小可用品找投资人做路演,效果也相当不错。

2. 客户反馈:将不成熟的产品推向少数客户,听取他们的意见。除了采用调查问卷或线上沟通,AB Test、现场演示和当面交流必不可少。反馈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的整体感受、认为冗余的功能、认为缺少的功能、运作方式的简化等。从最小可用品开始到成熟的产品,中间的每个环节都有必要接受客户反馈。你的每个不完美的产品都应该拿出来,做好准备倾听客户的意见,而不是包装一个做了很多改动、耗费了很多精力、令你自以为是的东西,然后只希望听到赞美。

3. 快速迭代:最小可用品+充足的反馈(至少需要有价值的反馈)带来的就是迭代。追求快速迭代而不追求一次到位,频繁发布新版本,频繁听取用户的新意见。快速迭代不要求你将每个改动专门做成新版本,但是一定要足够快,让你产品的进步速度跟上你对产品的认知。要记住每次迭代不见得是个里程碑,但是确确实实的前进。小步快跑,转起向来才容易,会少走很多弯路。

精益创业的好处

● 高效率:产品→反馈→认知→迭代,没有试错,没有猜测,没有画蛇添足。你的每一步更新都来自最新的认知,客户的每个反馈得到最快的处理,这使创业公司在一条贯通的大路上快跑,正确时快速前进,错误时快速转向。

● 低成本:比起用一年打造的自以为完美的产品在市场遭到意料之外的差评,不断拿出不完美的产品真诚地寻求批评显然没什么心理落差。而且,一星期的弯路不算太可惜,一年的弯路就可能导致团队分崩离析了。频繁验证,频繁修改,在市场接受之前不过分自信,也就不会在错误的方向投入过高的成本。

● 易成功:做客户想要的产品还是开发者想要的产品?答案不言而喻。精益创业的结果吸收了大量客户的反馈,汲取了远超开发团队自身的智慧和见识。而且,回到一周以前的位置比回到一年以前的位置要容易得多。更直观地说,一周的错误开发不会烧掉你太多的资金,你有的是机会挽回,也更容易向投资人解释。08 创业者应该逐渐升级哪些知识?

本节请对照第1章的第05节“创业 Timeline”阅读。你在创业的每个环节可能需要补充一些知识。

建议参阅本书附录A“创业者阅读的参考书”和本书第1章的第19节了解可以学习知识的网站。

1. 了解用户需求:深入了解一个产品、一个行业或一个人群,然后深入了解你自己和身边的人,分析用户习惯。

2. 拥有一个创意:区分原创的 idea 和前人已有的 idea(真的开始创业,往往会发现“太阳底下无新事”),区分具体的 idea 和泛泛的、难以掌控的 idea,区分难度过高的 idea 和可行的 idea。

3. 组建合伙团队:知道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什么样的人适合合作。学习说服他人甚至吸引他人的技巧,培养自己的表现力。学习股权分配及团队管理的基础,避免今后的利益纠纷。

4. 最小可行产品:学习精益创业。此外,由于此时团队已经开始运转,不擅长与人合作的创业者需要培养合作精神。这个阶段一些合伙人选择兼职创业,他们需要高效的远程沟通工具,并建立良好的定时沟通机制。

5. 找到初期用户:简单的推广技巧,收集反馈的技巧,实地采访的技巧。总结意见时建立数据库,区分有益的反馈和有毒的反馈。

6. 改进产品:学习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的方法。一旦开始接触用户,你们的项目就要高速运转,任何拖延或停滞都是有害的。在走弯路需要重来时,作为团队核心,要学会鼓舞士气。

7. 扩大用户数:营销技巧。作为创始人,在传播上可以不亲力亲为。你需要一个擅长营销的合伙人,或者招一个专做营销的员工吧——这个时期一般不会是小团队工作了,你们的公司开始有雇员。你需要学习招聘的方法、面试的方法,以及解雇的方法。你开始要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不能再巨细无遗地插手具体事务。你的行事风格开始决定公司的调性,这将在日后形成你们独有的企业文化。试着做一个振奋人心的领袖吧,而不只是一个催促仆人的管家。

8. 天使轮融资:注册公司并确定办公地点(当然,也有可能在之前你已经这么做了,这时是最晚的时间点)。你需要学习大量的融资知识,包括但不限于 BP(商业计划书)撰写、路演技巧、面见投资人的技巧以及投资合同基础知识。当然,如果你是专精技术、不喜浪费时间的人,你可以接触天使汇 AngelCrunch 等天使合投平台(同时也是创业服务平台),他们会帮你找到投资人并处理很多细小事务。

9. 构建公司基本构架:从这里开始,你需要更多仰赖你的合伙人及核心员工们。这部分的工作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你要学会放权,并信任别人。比起照搬其他公司的做法,这时候深入了解自己公司的所有业务、所有部门及所有员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更靠谱儿。此时的公司已经比较壮大,在一直做加法之后,你要开始考虑做减法,更专注地从事核心业务了——拿到天使轮融资后狂躁乱进导致毁灭,在小事上做到极致才是力量。10. 继续改进产品和增加用户:用户数量的继续扩张可能需要一些品牌效应了。作为创始人,思考一下公司的调性,发掘企业文化,用统一的、稳定的口径对外进行宣传。你要开始学会怎样接触媒体,怎样向媒体讲故事,怎样包装自己——有些创业者在更早期便用自己做了品牌的代表,但再低调的创业者在 A 轮之后也要开始思考创始人的形象问题了。你可能需要一些公关人才的帮助。

11. A 轮融资:接触机构的技巧。你需要重点分辨 VC 提供的融资条款中可能暗藏的陷阱,一些条款会对你的公司、你自身或你的合伙人不利。当然你也要学会适度妥协,学习商务谈判的规矩,过分强硬也可能导致到手的融资飞走。永远记住:你的产品越好,谈判时你的地位就越高。试着用最好的产品理直气壮地吸引投资,而不是委曲求全。

12. 思考并检验商业模式:并不是每个创始人都能成功地扛起公司的战略大旗。如果你没有自信,聘请顾问或者购买专业咨询服务听起来很美好,但往往华而不实并且十分昂贵。你最好静下心来学习并思考,与你的合伙人们共同决定公司将来的走向。此外,从初创期走到现在的合伙团队很可能面临换血的问题,如果投资人、你和团队集体决定开除某个同伴,你需要执行这个决议并且找到理想的替代者。

13. B 轮融资:与机构的交涉仍然缓慢且痛苦,幸好经历过天使轮和 A 轮融资的你面对投资人已经比较成熟。此时你管理的不再是小团队而是几十人的公司,你在大局观方面要有更好的眼光,这意味着你应该关注新闻,了解世界的变化。B 轮企业没有庞大到难以转身的地步,必要的时候,你仍然可以大幅调整公司的战略方向。学会忍痛割爱。

14. ①无法盈利,继续探索商业模式:C轮—D 轮—E轮……也许你的公司并不适合上市。如果有收入,可能你们通过裁剪不必要的业务,控制成本后就能实现盈利。这意味着你们可能裁员,可能变成一家规模更小的公司,但小公司并非没有前途。如果公司里的每个人都认为这样也不错,你们可以赚自己的钱,或者等待大公司的收购。如果连收入都没有,你们还能走到 B 轮意味着投资人对你们有信心,试试向投资人咨询公司战略,往往会得到有价值的答案。

②开始盈利,向着上市冲刺:在C轮D轮的路上不断扩大公司规模吧,如果盈利能一直增长,你们就没有理由不上市。盈利的公司相对大多数苦撑的对手来说属于胜势,这时的你如果一味求稳就可能被对手翻盘。保持学习和思考,保持野心。Stay hungry,stay foolish。09 怎样确定这是一个创业机会?

这是一个合适的创业时机吗?

不要太晚,不要太早。

不要太晚无须多讲,进入红海的创业意义不大,你会被大量竞争对手甚至已经实现垄断的巨头干掉。

不要太早指的是,技术条件和政策条件都允许,你的项目才更容易成功。比如,移动端视频应用直到近两年才火起来,这要归结于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以及 3G、4G 网络的普及。试想,在 2G 时代传播视频,技术上即便可行,资费也实在太贵,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

一个很好的对比是魅族、小米和锤子。小米成功,哪怕至今仍有瑕疵;锤子尴尬,哪怕一向有情怀;而魅族是进入过早的烈士。在 Android 未出现的时代,魅族呕心沥血用 WinCE 开发出和 iOS 差不多的界面。但在这个过程中,Android 出现了,还免费开源,使魅族之前的努力显得毫无意义。Android 出现后,小米在中国人渴求高性价比智能机的时代进入市场,而锤子则过于后知后觉,在智能机市场成熟后才姗姗来迟。进入时机最恰当的小米成了最大的赢家。

这个创业项目的市场有潜力吗?

我瞄准的是小众市场还是大众市场,在本地、本国、全网或全球有多少潜在用户?用户基数决定了你企业的天花板,一个最多百万用户的市场是不会有太大前途的。感谢互联网,企业摆脱了所在地的钳制,二三线城市团队开发的App一样有机会被全球用户下载——也因此,互联网企业的估值增长潜力相对纯本地服务而言是比较大的。判断潜力要以更大的尺度思考问题。比如,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的婴儿潮,在今天就变成了老人潮。提早为老年客户提供商品和服务就是明智的选择。

这个创业伙伴适合我吗?

你们最好相识有一段时间了,在共事之前,三个月是底线。你们的沟通是否畅通无阻?你们的价值观是否趋同?你们是不是都喜欢这个项目?在这些方面,你们应该争取一致或相似,不然很可能导致背叛或拆伙。还有一些方面,你们应该互补,比如你是不擅社交的技术人才,你就应该有个能说会道的合伙人;你对自己的美学素养没信心,你的合伙人就得对设计更重视些。此外,你还应该考察他个人的性格,是否诚实,是否善变,是否吃苦耐劳。无论如何你不能因为一个败类有才能而使他成为同伴。

我自己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了吗?

请阅读本章第04节“创业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心理准备不仅是对没有稳定收入、工作繁忙、生活被打乱等问题的预料和接受,更有对突发情况甚至失败的处理方法的事先考虑。当然,全情投入一项工作后你不该瞻前顾后想太多,但在创业开始之前,你还是有机会估量一下的。不要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工作,它们会降低你的效率和团队的士气。在团队誓师之前将这些问题思考清楚,然后抛在脑后。

竞品的弱点令我的创业项目有机可乘吗?

举个例子可能会令人更易理解。对企业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邮件、文档、日历、联系人、员工及权限管理等,微软使用了 Office+Exchange+Active Directory 三套方案来解决,而 Google 推出了 Google Apps,同样是在线办公系统,一个产品包揽了微软古老而烦琐的三套服务,得以取而代之。而 Google Apps 云服务,同样有自己的问题,比如频繁操作导致被Google封号,比如员工误操作造成数据损失等。这时,一些更小的企业(甚至个人)开发了 Google Apps 的一系列衍生服务,优化算法、本地备份、版本记录等,钻了 Google 的空子获得了商机。这些事情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没有做到极致,你就有机会用更优秀的产品一争高下。10 没有钱的我利用什么开始创业?

没有钱能否组建创业团队?

能,而且,当下大多数创业者都不是以富裕状态开始创业的。如果你从未创业,一直是工薪阶层,你可能会有疑问:发不出工资来,别人为什么要跟你干呢?

因为股权。股权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它代表一种对未来的预期,是寄放在未来的大量财富。员工是拿工资的,但分到大量股权的合伙人,会为了这种预期而努力。

当然,不排除少数高风亮节的人(这部分人一般不缺钱)并非为了股权未来的价值而加入创始团队的可能,但是对于多数创业者来说,还是实际一点,把股权分配谈好再说。

当然,有未来才会有预期。未来是没发生的事情,要想让人相信,就要学会包装你的项目,让它“看上去很美”。

为什么草创的时候也要包装?

● 为了吸引合伙人:任何小项目都可以有大情怀,或者说“可能性”。1983 年,如今富可敌国的苹果还远未成型,乔布斯为了让当时的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加入苹果,说出了著名的“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一起改变世界”。空想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能不能去实现它。

● 为了鼓舞士气:如果仅仅靠钱不能使员工振作起来,就要提一些更容易令人激动的东西。小米坚持社会化营销,小米员工坚持高调发声,不仅是商业行为,也是管理策略。我们不能粗暴地称之为洗脑,企业文化不可否认地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这令雇佣关系不仅是你给钱我办事的买卖。

● 为了吸引投资人:一个名为翎客航天的学生创业团队在天使汇一举斩获高额天使投资,尽管他们的队伍不成熟,项目“民用航天”也略显好高骛远。投资人是否认为这样的项目能盈利还不得而知,但每个投了这一项目的投资人都产生了“我支援了航天事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仰望星空,焉知非福?

● 为了建立品牌形象:腾讯在 21 世纪初就宣称要做“互联网的水与电”,在之后的 10 年里,他们逐渐靠近这个目标,成为广泛覆盖互联网各类服务的企业之一。如果腾讯最初只将自己定义为IM或者门户,很难想象他们今天的成就。包装不仅是野心,也是战略方向。

包装是欺骗吗?

包装不是欺骗。广告允许一定程度的夸张,包装同理。低调与高调不由包装本身来区分,低调也可能是一种包装。包装的原则如下:

● 不要说与公司品牌、战略不符的内容,不要高大全;

● 不要传达虚假信息,比如伪造身份、经历;

● 不要将消费者期待拔高到自己无法满足的程度;

● 不要用包装代替沟通,让外人看到浮华的表象,同时一定让合伙人明白实情。11 如何找到联合创始人?

为什么要有联合创始人?

● 分工:产品找技术,内容找市场,内向的找能说会道的,有关系的找干活的。创始人与合伙人各司其职,不求全才,但求专业、负责。

● 分劳:一些细小的工作难以定位,企业日常管理也很难粗暴地由一个人全盘负责。大体上,CEO总览全局,但这不代表其他合伙人只是像部门总监一样自扫门前雪,他们仍然是领袖。此外,当 CEO 过于繁忙,或因故难以出席某些重要场合时,合伙人有资格担起这份责任。

● 分忧:像朋友一样互相支持吧。理想的合伙人应成为你不同寻常的好友,你们互相提供精神上的援助,在繁忙的初创期避免感到孤独和恐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