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学创业:写给创业者的实用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18:35:21

点击下载

作者:郭晓宏,段秀红,陈浩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从0到1学创业:写给创业者的实用指南

从0到1学创业:写给创业者的实用指南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从0到1学创业:写给创业者的实用指南作者:郭晓宏,段秀红,陈浩排版:Lucky Read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8-01ISBN:9787557614072本书由北京竹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创业,不得不说的话

自2015年以来,随着国家层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创业”这一本来就足够炽热的词汇,迅速飙升至超级热门词汇。瞬间,“创业”这一曾经多少次引起人们神经跳动的概念,再次高规格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单就“创业”的表面意思来看,显然是要“开创一番事业”。可是如何开创,从哪里入手,在创业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创业团队如何组建,怎么融资,怎么确定商业模式,注册公司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创业过程中遇到危机怎么解决……应该说,创业说起来激动人心,可要实际做起来,却是要费一番心神的。

有句俗话说得好:“凡事要做好准备。”创业也一样。随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创业流程不断简化,创业的门槛也大为降低。比如说,注册公司,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将取消最低注册资金限制,推出认缴制等,可以说,任何具有正常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均可以申请注册公司。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词语“宽进严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社会进步,起码表明个人面临的发展空间增多了,也体现出了社会的包容性。然而,实事求是地说,一个人进入创业的阵营后,最后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呢?应该说,我们暂且不论发展为世界500强企业,实际上,这也并非不可能,倘若能够发展为一家比较健康的、受人尊重的企业,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此外,我们现在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很多人每天都要花大把的时间上网。我们知道,互联网时代注重分享与共享,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以超出我们想象的力量整合着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从根本上解决了创业寻找信息的问题。同时,当今的社会也是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时期,无论是互联网企业搞起金融,还是金融企业搞起互联网,总之,人们融资的渠道变得更多,更容易。相较于以前来说,如果你能有一个好的、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而且你有着不错的信用记录,可以说,很多搞互联网金融的企业都巴不得把钱贷给你,这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解决了创业者资金不足的问题。大数据时代正在呼之欲出,社会变得更加智能。或许你以前选择创业,还在忧虑怎样精准地找到顾客,那么大数据时代,则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用户上网时的几种流量入口,在SEO(搜索引擎优化)、LBS(基于地址信息的服务)、上网中的个人喜好等方面找到你要找的客户。

应该说,当今社会为人们创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机会。可以想见,你创业要找项目,好办;你创业要找资金,好办;你创业要找顾客,也好办。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创业的话,倘若日后回头看路,你就会知道自己可以成功的机会非常多。

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我对创业的一个长久以来形成的认识,以供商榷。我认为,绝不是非得创立一家新的企业才叫“创业”,如果有些人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新意,做出价值,这同样是在创业。所以,我们要在更宽广的范围内看待创业。

同时,创业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你懂业务,还要懂管理,懂商业,懂财务,懂人际交往,懂人情世故,懂得妥协,懂得坚持,懂得自我改变,等等。正因为这样,创业在促进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方面,才有更大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愿为了创业而去让自己懂“这么多”,那么创业可能不太适合你。可能更适合你的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工作,不需要你为之经常“牵肠挂肚”。当然,对不少人来说,简简单单地生活,或许也是一种快乐的人生。如果你不想往一条路上走,不要刻意勉强自己。

此外,创业,就注定要能吃苦,能承受得住压力,要培养自己“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坦荡与淡然,要拿得起放得下,看得破走得远,要常常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信心,你不要奢求别人来安慰自己,但是你必须不断地给别人传递信心。实实在在地说,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否则比尔·盖茨、乔布斯、柳传志、任正非、马云这些人就不会稀缺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或许创业不易,但是即便世界500强中的企业创始人,也都有创业的开始,甚至他们当初的境况远远不能和现在相比。我们所处的时代起点更高,成与不成,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对创业者及其创业实践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式研究,并将创业者们的成败得失一一记录下来,总结出来,最后便成了本书。可以说,任何对创业毫无概念的人,在读了本书后,都一定会对创业有一个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甚至说,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创业专家。这本书不仅能够指导你的创业,还可以做好别人的参谋。

最后,无论你身处何地,都祝你创业成功!第一章创业方向你准备做什么

创业前,你首先要想清楚做什么。一般来说,只要符合法律要求,顾客愿意为某项需求而花钱购买的,便是市场所在,也就是创业的泛化方向所在。对于你来说,创业方向实则是一个创业切入点,创业方向越具体,越细微,甚至像针尖那么细,你创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创业,要选择你认为最有前途的行业

对于创业者来说,选择在哪个行业里创业,是必先要考虑的问题。有句俗话说得好:“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于创业者来说,选错了行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犹如进入了一个泥潭,以至于进退受阻。

实际上,关于创业应该选择哪个行业,答案可以说有很多。比如,我们在百度的搜索栏中输入类似“创业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行业”的问题,就会看到很多种答复。举例来说,有些答复指出了未来“十大最有前景的行业”:互联网服务行业、教育和培训行业、农业、旅游行业、文化娱乐行业、生物医药行业、健康管理行业、老年用品和服务行业、智能家居行业和信息安全分析行业。

其实,除了上面的说法,还有其他种种说法,总之不一而足。一般来说,创业者在选择自己要创业的行业时,通常都会选择自认为最有前途的行业,几乎没有哪个创业者会选择一个连自己都无法说服的行业来创业。

实际上,究竟哪些行业才算“最有前途”,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很多创业英雄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在当时是难以被人们理解与认可的。比如说,比尔·盖茨在1975年与好友创办微软时,年龄不过20岁,在那时,人们几乎还无法相信一个20来岁的毛头小伙子所搞的软件能成为一个行业,更难以相信会有人通过开发软件、销售软件而成为世界首富,然而,比尔·盖茨后来做到了,并且在1995—2007年连续13年成为《福布斯》榜全球首富,连续20年成为《福布斯》榜美国首富,由比尔·盖茨创办的微软也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马云在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时,很多人还都不相信所谓的在网上就可以购物的“电子商务”,甚至认为马云是“骗子”。如今,不过才过去了十几年,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购物方式,马云一手创办的阿里巴巴集团更成了电子商务的“B2B”“B2C”和互联网金融诸领域的行业翘楚。当时被马云“骗”进互联网做生意的人,乘着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的东风,一个个成功掘金,甚至不乏一些企业在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等平台实现超亿元的销售额。如今,马云成了国内外著名的创业英雄,与他刚创办阿里巴巴时被人们普遍质疑形成了鲜明对比。

实际上,每一个创业成功者在走向辉煌的历程中,无不经历过为人们所不理解、不认可,而且艰难地拓展市场的过程。这世上,没有哪个创业者在走向成功时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创业时期的煎熬,往往只有他们自己才有最深刻的认识。

宗庆后在创办娃哈哈时已经47岁了,当时,宗庆后认为“做儿童营养液应该有很大的市场”,当他把自己这个创业的想法告诉身边的亲友时,得来的却是亲友们的一次次劝阻,亲友们普遍认为宗庆后已经错过了创业的“最佳年龄”,应该少些“折腾”,等着“安度晚年”就可以了。面对亲友们善意的劝说,宗庆后显得异常固执:“你能理解一位47岁的中年人面对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机遇的心情吗?”最后,宗庆后成功了,他创办的“娃哈哈”,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上述,甚至更多的创业者执着地在创业的征程上鏖战呢?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便是,他们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是最有前途的行业。因此,无论身心承受多大的压力,他们都不会放弃,直到看见胜利的曙光。所以,创业应当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前途的行业,这个行业不一定被别人认同,但一定是你深思熟虑之后发自内心地认同的。唯有如此,你才会懂得自己坚持的意义所在,而这也正是你在创业征程上不懈奋斗的重要动力源泉。系统地对行业进行市场调研

创业者选择了自己中意的行业后,接下来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我国的“兵圣”孙子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效地进行市场调研,对要从事的行业、要走的路有个清晰的认识,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创业者中,失败率高达80%~90%,不少青年人在创业时心潮澎湃,结果却是草草收场。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

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我们有了大方向,但是却没有对前方要走的路做好调研,就不会知道更应该具体来走哪条路,以及怎么走,这样的话,即便我们能够想象到终点,也未必能够到达理想的终点。可以说,创业者大多对未来有美好的向往,但只有调研好眼前要走的路,才能更好地活在当下,赢得未来。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得好:企业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诚然,企业要“活下去”,自然需要调研自己的现状,从而找到最好的应对和发展措施。创业者要面对的事情可谓千头万绪,倘若创业前缺乏足够的调研,一旦匆忙创业,必然导致手足无措,以至于苦苦支撑,甚至创业失败。所以,如果你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就一定不要偷懒,一定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在创业前进行市场调研,只有这样,在创业后,你才不会顿然迷茫,而是根据调研结果所制订的预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并且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小明在大学毕业时,参加了几场招聘会,发现人才市场上比较缺的是销售人员、有一定经验和工作能力的技术人员,由于刚毕业,又没有一些真正拿得出手的技术,小明在招聘会上明显有些迷茫。其实,对于自己没有工作经验的现状,小明认为还并不重要,毕竟加入一个公司去“打工”,也有助于积累工作经验和人脉。在小明心目中,一直向往创业,他觉得可以靠自己的学识去创业。毕竟,最近几年来,社会上鼓励创业,尤其是鼓励大学生创业。

小明认为,创业使自己能够独立地面对市场,每天都会因为肩膀上负有一定的压力而有动力。说真的,一想到创业,小明的心里就兴奋起来,这是因为,小明平时最喜欢看创业者的故事,甚至常常在看书的时候,不免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书中的创业英雄。眼下,大学毕业从学校出来,如果不去“打工”式地就业,必然就要选择创业,自己也就马上要走那些创业英雄所面对的路了。

经过几番思考后,小明决定选择创业。同时,结合自己在去应聘时,身穿正装成为“刚需”,小明意识到,这几年来,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达到700多万人,假如其中有100万人在找工作时需要购买正装,以一件相对便宜的200元人民币的正装为例,大学生求职正装的市场每年就至少高达2亿元人民币。想到这里,有过购买求职正装经历的小明决定,根据大学生求职正装的需求,开一家正装店。

想到了就要做到,做事绝不拖泥带水。接下来,小明认真地对自己大学母校附近现有的正装店,以及大学生消费者进行了调研,从而使自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考虑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互联网成为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小明又考察了在淘宝和天猫上经营正装的电商,还在网上咨询了多家正装批发商,初步掌握了一些进货渠道。

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市场调研,小明发现,相对来说,线下实体店销售的正装价格较高,网店上销售的正装虽然价格上占优势,但又不便于定制,使得大学生有时会买到尺寸不合适的正装,而且在质量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比较了现有的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渠道后,小明又根据时下流行的社交媒体——微信其使用人数较多,沟通交流方便这一情况,注册与开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并且经常在公众号里分享帮助大学生成功面试、提升职业素质以及招聘会信息,为很多关注他的公众号的人提供了有价值的求职信息。同时,为了方便大学生,小明在微信公众号里还推出了大学生正装定制活动,并且加了很多求职者为微信好友,只要有人在微信里,或者打电话要定制正装,小明就会请客户提供身高尺寸,然后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来给自己支付一部分订金,小明再找自己合作的供货商定制生产,最后将产品提供给客户。

由于小明服务态度好,为客户定制的正装合身而得体,因此,找小明定制正装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小明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久,小明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定制正装的线下体验店,还注册了一家小规模纳税人的贸易公司,小明的生意越做越大。

后来,有人询问小明创业的成功之道,小明郑重地说:“发现商机会让人激动,但市场会不会那么顺利地接受你,最终还是需要市场调研来决定。虽然调研比较麻烦,其中的过程也很辛苦,但是付出总有回报。足够而有效的市场调研,将是创业成功的保障。”确定客户源:你是否愿意与他们打交道

什么是市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客户的需求就是市场。创业者能够找到客户的需求,就是找到了市场。在西方的商业理念中,“客户就是上帝”;中国的传统商业文化,也向来把顾客视为“衣食父母”。可见,在客户的重要性的角度上,中西方的观点是一致的。

创业者,在精准地锁定客户群体后,不仅要为客户服务好,还要与客户交往好。试想,如果你从事一个行业,每天在面对自己的客户时,不是心情愉悦,而是怀着一种躲避、逃避的心理,那么你又怎能长期地服务好客户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在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时,还不妨问一下自己喜欢和哪些类型的人打交道,喜欢为哪类群体的人做好服务,甚至几天不见自己的客户就会在心里非常想念。

我有个高中同学,他非常喜欢与小学生在一起玩,喜欢照顾小学生,即便他后来成了成年人,喜欢和小学生打交道的习惯也未能改变。他在大学时学习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毕业后,他曾经在一家门诊工作。然而,他感觉门诊的环境好像并不适合自己,他多么希望自己每天都能守着一帮小学生,并为这些小学生做些有益的事情。

后来,他在接送自己一个同事的、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上下学时,发现在县城的重点小学里,有不少学生来自郊区,这些孩子的家距离学校比较远,因此大多寄宿在学校附近的寄宿制辅导机构里。这些寄宿制辅导机构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在周末时,还可以开车送学生们回家。

我同学觉得这是一个创业机会,同时也符合自己喜欢与小学生打交道的特点。于是,他就在县城重点小学附近开了一家寄宿制辅导机构。由于他非常喜欢孩子,对小学生们非常有亲和力,为孩子们提供的饭菜在营养搭配上非常合理;晚上,孩子们在学习方面有问题的,他还可以亲自辅导;孩子们有生病的,他还利用自己在大学里学习的医学知识,帮助孩子们康复。于是,慢慢地,他开办的这家寄宿制辅导机构在县城里的名声越来越大,还有学生的家长给他赠送锦旗,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把孩子送到他的辅导机构里。就这样,他服务的小学生越来越多,不仅造福了孩子们,他也从中获得了足够的经济回报,过上了殷实而快乐的生活。

到此,我不由得想起有不少人提倡“要和你的客户交朋友”“要愉悦你的客户”等观点,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愿意与你的客户打交道,愿意为他们服务。正如我上面的那位同学,正是因为他发自内心地愿意与学生打交道,他才真正地服务好了孩子们。

我还有一个朋友,在创业时选择开一家餐馆。然而,他越来越发现,自己难以忍受顾客们在他的餐馆里边吃饭边聊天。此外,凡是去他餐馆里就餐的顾客,他觉得自己有种本能的躲避意识。终于在他开餐馆刚一个月时,他实在忍不住了,便怒气冲冲地来到正在自己餐馆里边吃饭边聊天的顾客面前,用力拍了顾客的桌子,而且歇斯底里地说:“吃饭时别说话!真烦人!”

他这一闹可不得了,顾客们赶紧付了账离去。后来,去他餐馆里吃饭的人越来越少。于是,他在开餐馆三个月时,实在维持不下去了,餐馆不得不关门,停止营业。

不开餐馆以后,他终于发现,自己更喜欢做些动手的事情,而且是在与别人进行一番沟通后,自己能够动手去做好一些事情。于是,他又开了一家门窗金属护栏的焊接制作门市。有些小区的业主觉得自己家的楼层高,需要在窗外安装防护栏,找到他后,他会很热心地接待,并且亲自去客户的家里测量窗户尺寸,然后回到自己的门市里用心地制作窗户护栏。在护栏制作完后,他又不辞辛苦地到用户家里安装,直到客户满意为止。

如今,通过自己的劳动,他也逐渐有了一笔不菲的财富,很多找他安装窗户护栏的业主也成了他的朋友。

最后,我想说的是,要找到你的客户源,并且确信你面对的客户也正是你喜欢打交道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根据自己喜欢打交道的群体来辅助确定自己喜欢的行业,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创业切入点越具体越好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众”环境下,“创业”可谓是一个不小的话题。很多人在创业前为未来描绘了美好的蓝图,然而,远景很美好,但只有先做好眼前的事情,才有可能更好地把握未来。所以,创业者在选择了宏观的行业方向后,还要找到实际可行的切入点,实实在在地解决客户的需求。

一般来说,创业的梦想是宏大的,创业的切入点却是细微而具体的。创业的切入点越具体,就越能触摸到客户的现实性需求,也更便于创业者价值的实现。再者,尽管创业的市场商机看似无限,但是由于创业者各自具备不同的特点,因此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准创业的落脚点,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创业天地。

喜欢旅游的李宇航在大连某高校上到大二时,发现不少人在自助旅游时,常常因为没有安排好旅游行程而苦恼。尽管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网上的信息很丰富,但是很多旅游者在网上搜到的酒店信息往往不是当地最有特色且实惠的。这样一来,旅游者的旅游质量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实际上,很多旅游者在出行时,也希望花出一些时间来找下有经营特色而实惠的酒店来入住,只是旅游时间在安排上比较紧凑,再加上人生地不熟,所以没能找到期望中的酒店。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者的入住心情,还增加了旅游者的住宿开销。

针对这个问题,李宇航实地走访了大连当地一些在经营上有特色,而且价格也实惠的酒店,并和这些酒店的经营者达成共识,即他可以帮这些酒店寻找客户源,酒店则支付给他一定的酬金。接着,李宇航把这些酒店房间的照片上传到网上,还在照片上附上自己的手机号,表示可以为需要入住者提供订房服务,同时规定,订房成功,会向这些需要订房的客户收取少量的服务费用。

没想到,李宇航在网上发布照片不久,前来打电话要求订房的客户非常多,李宇航每天的利润也都在500元以上。待大学毕业时,李宇航已经赚到了20万元。毕业后,李宇航和自己的几位同学在对旅游业进行分析后认为,代客订房是一项对客户很有价值的服务,可以规模化经营。同时,结合微信的普及性,李宇航和自己的团队首创推出国内微信订房管家服务“青年黑卡”,即客户花199元办一张青年黑卡,在需要订房服务时,只要在李宇航团队开通的微信公众号里发条微信,就会有真人提供在法律允许下的信息搜索服务与全球范围内的出行预订跟踪服务,相当于拥有一个真人管家,为出行者提供了便利的订房服务。

后来,李宇航团队提供的在线旅游服务越做越大,客户只要办一张青年黑卡,就相当于办了所有酒店的会员卡,并由人工鉴别、分析、比价、搭配后,在保障服务的前提下,确保客户享受国内最低价。同时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客户只要在微信里发个信息,真人管家就会帮客户安排妥当,少去了客户的很多麻烦。如今,青年黑卡已经有上万名会员,除了订房服务,青年黑卡还拓展了在线旅游的产品线,比如预订机票、租车接送机与景点门票业务等。在这种情况下,有风险投资机构已对青年黑卡估值2000万元。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李宇航认为,创业一定要找到一个实际可行的切入点,只有找准了切入点,你的创业之旅才能够更好地延续,你的业务也才有可能越做越大。

总之,我们在创业时,有了切入点,才能够推动业务的开展,并带动相应的资金流,还可以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行业和市场的认识。我们平时说的“创业要脚踏实地”,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的创业切入点要具体可行。创业误区一:只做自己最喜欢的

在创业方面,我们时常会听到一种观点,那就是“要做你喜欢的事情”。诚然,“喜欢”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做事的动力。然而,作为创业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仅要做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者,更要做市场的经营者。如果你的一个兴趣不能够产生利益回报,不能够实现增值,那么这个兴趣作为你的个人爱好还算可以,但若拿来作为创业项目,就值得商榷了。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他老家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他曾经在老家的国有企业工作过,但总是觉得不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所做的也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于是,他从那家国有企业辞了职,独自去深圳打工,在深圳工作了3年。接着,他又陷入了迷茫,觉得在深圳也没能寻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方向。

就这样,他又来到了北京。他是一个喜欢唱歌的人,他的歌声中带有一种迷人的深沉。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穿梭在北京的一条条地铁里,一个个街头歌手映入他的眼帘。就在他看到街头歌手忘情深唱的那一刻时,他忽然发现自己多年以来、又说不清楚的渴望,就是做一名街头歌手!

他不由地想起,在老家的时候,他一个人走进空旷的原野,任由西北大漠清冽的寒风吹拂着他的脸庞,而他则是那样忘我地歌唱。在他的意识里,自己唱歌的那一刻,才是自己一生的兴趣所在。

他坚信,这个兴趣一定能够成就自己的梦想。

于是,他加入了北京街头和地铁走廊歌手的行列。为了更显歌手的气质,他还留起了长发。春去秋来,寒暑易往,他在北京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唱歌。在北京的每一条地铁里,几乎都有过他的身影以及他深沉的歌声。

渐渐地,他已在北京做了两年的街头歌手。他的收入状况很糟糕,由于来自路人的施舍收入并不稳定,他甚至连续几个月连房租都交不起。他在北京住着地下室,平时的饮食也很简单。终于有一天,他的财务状况已经恶化到没有地方住、没有饭吃的地步。在“兴趣”和现实面前,他无奈地选择了现实。

他不得不离开街头,剪去了长发,剃去了胡须,找了一份包吃包住的工作来养活自己。他曾经以为,很多歌星有过街头歌手的经历,他也希望自己能步那些成功歌手的后尘,最终实现从街头向舞台的华丽转身,从而无限放大自己喜欢的歌唱事业,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化为自己的创业孵化器。然而,无情的现实粉碎了他当初的梦想。

后来,他在参加同事的聚会时,遇到了一位来自长春的女孩。在聚会上,大家听说他歌唱得好听,就请他拿着麦克风唱歌。于是,他接过麦克风,一如他在做街头歌手时的风范,唱了一首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他那粗犷、深沉的歌声,引来了大家一阵阵的掌声,也引起了那位长春女孩的注意。

在聚会上,他和那位女孩互相留了手机号。3个月后,那位做室内装修设计的长春女孩成了他的女朋友。他们交往了几个月后,在女朋友的提议下,他们注册了一家装修公司,开始创业。其中,女朋友主要设计装修图案,他则带领施工队伍进行现场施工。创业两年后,他们的公司盈利500余万元,接着,他们在北京买了房,也买了车,俩人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在总结自己的创业经历时,他意味深长地总结道:创业的时候,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每一个人的向往;可是,一个人喜欢做的事情,未必能够成为一个现实的创业项目,因为创业是要讲投入和产出的。实际上,一个人的兴趣或许和先天因素有些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于后天的培养。对于创业者来说,你看好的项目,即便你原先没有兴趣,也要让自己培养出兴趣。我们没有必要固执地选择那种仅是自娱自乐、不问投入产出比的兴趣。

当然,有益的兴趣爱好,以及培养自己的业余特长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就是因为唱歌方面的特长,不仅成功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还让自己的另一半成了自己卓越的创业合伙人。

在此,我们要提醒各位的是,创业的时候,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市场的结合程度,但不要迷信自己的兴趣。作为创业者,你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你是市场资源的整合者,而非“自娱自乐”者。创业误区二:只做自己最熟悉的

马云早在1995年时,有一次去美国西雅图出差,无意中看到一位朋友在刚成立的亚马逊网站上购买了一本书,并惊奇地得知这种购物方式叫“电子商务”。当时,马云对这种购物模式充满了好奇,凭着直觉,马云认识到这种购物方式将会节省人们大量的购物时间和精力,而且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人们上网方式的便捷,“电子商务”必然会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购物方式。于是,马云率先冲入自己陌生的互联网,去摸索电子商务的奥秘。

刘强东在1998年创建京东时,做的是电子产品的传统零售,主要靠实体店面销售。2004年,由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京东开始尝试进行网上销售。当时,京东的很多员工对此表示反对,认为京东在传统销售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没有必要进入陌生的电子商务领域。对此,刘强东坚决反对,他认为,京东选择电子商务,将是京东的再一次创业。同时,他还认为,这种新型的网上购物模式,一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造京东的传统销售模式。

其实,选择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来做,除了马云和刘强东,还有很多人。可以说,创业者前面的路,总是陌生的,所面临的选择,往往也是以前没有过的。诚然,创业者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有利于前期的生存,但是从长远来看,一个企业要想有所发展,必然离不开突破。一个只能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而不敢向陌生的领域迈步前进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在原地打转推磨的驴子有什么区别呢?

很多时候,人们在创业时喜欢选择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往往是为了将此作为创业的切入点。这种想法本来无可厚非,但若就创业而言,还需要一定的高瞻远瞩。实际上,我们有时以为的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并非是我们能够全盘操作下来,我们甚至不过在从事着其中的一个环节,对其他环节还不够熟悉,因此,又何谈“最熟悉”呢?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公司从事中央空调的维修工作。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5年,对于空调维修十分熟悉。于是,他认为自己已经“摸透”了中央空调维修的业务,只要自己从这个切入点开始创业,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原因是他对要创业的项目已经“非常熟悉”。

于是,怀揣着对创业蓝图的憧憬,他注册了公司,并开始和自己曾经服务过的客户进行谈判。然而,结果却很不理想,他在维修空调时所接触的人,大多是客户公司里负责技术的人,并不掌握项目交付的决策权,那些掌握项目决策权的人,却是他以前从未交往过的人。

就这样,他陷入了迷茫。他忽然觉得自己已经干了5年的行业,对于自己来说是那样的“陌生”。他难以忘记那些客户公司的老板对他的虚与委蛇,他觉得自己的创业之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后来,由于长期接不到空调维修的业务,为了生存,他开始从事自己原先陌生的电路施工项目,并逐渐成立了一支电力施工队。他的创业也在他不熟悉的领域里开了花。

总之,创业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根据人们“趋利避害”的特征,我们在创业时,总喜欢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事情来做,本身就是为了降低风险。因此,人们在谈到做生意要做什么产品时,总会提到那句口头禅“做熟不做生”。然而,我们从无数的创业案例来看,创业本身就是一件变数很大的事情,企图走一条自己走过的“老路”来取得创业的成功,通常是行不通的。

基于此,我们在创业中一定要不惧挑战,既要挑战自己熟悉的领域,还要向未知领域挑战,最终把“生”的做成“熟”的,然后再在“熟悉”的事情中探索“陌生”的领域,真正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创业达人。创业误区三:做自认为最暴利的

不少人在创业时怀着暴富的心理,为此,他们渴望找到能迅速“成功”的创业项目。比如说,有的人希望尽快实现财务自由,因此寄希望于通过创业来“快速致富”。其实,财富的积累本身就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如果以“买彩票中大奖”的心理去创业,其结果必然会使自己乱了创业的分寸,并使自己的创业计划夭折。

其实,人们渴望做“最暴利”的创业项目,本身便是一种浮躁的表现。事实上,在创业者中,浮躁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我们在网上搜索创业信息时,总会出现很多教人“如何一夜暴富”的项目,以及各种“求省时省力又能致富的点子”的帖子等。那么,市场上真有“一夜暴富”的项目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的确,天上怎会白白地掉馅饼?正如我的一个朋友调侃时所说:“天上只会掉鸟粪。”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渐渐地接近成功。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眼巴巴地渴望“暴富”。据一家媒体调查显示,有20%的被调查者希望能够“获得一夜暴富的机会”。可是当被问及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实现“暴富”时,很多人选择了“买彩票”或者炒股。由此可见,有些人怀着创业的心,却渴望走买彩票或炒股的路。我们知道,彩票玩的是概率,股市玩的是心跳,曾有人形象地比喻说,股市的走向图有些像人的心电图。然而,创业需要的是脚踏实地。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渴望“暴富”的创业者早早地就被市场淘汰了,而留下来的,则是那些与市场做着长期赛跑的企业。比如说,刘强东当初在北京的中关村销售光磁电子产品时,有不少商家采取坑骗消费者的做法,以次充好,牟取“暴利”。而刘强东却坚持一律正品,看似买一件商品的获利没有“暴利”多,可这么多年过去,人们只要一想到购买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s,即指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产品,就会想到京东,之前那些追求“暴利”的商家,却离盈利越来越远。

此外,我们在网络上时常会发现一些帖子,诸如“本人想创业,有什么好的创业点子,投资小,回报快,没什么技术难度的”等,总结来说,就是想做“低风险、回报高、操作简单”的创业项目,而且把自己的创业寄希望于获得所谓的“好点子”。对于一个有志于创业的人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我们知道,再好的创业点子,也都是需要持续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

可以说,创业并没有什么诀窍,创业最需要的就是抛弃幻想,打消侥幸心理,脚踏实地。在现实中,有些人之所以老是创业不成功,遭受重重挫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总希望去做自认为“最暴利”的事情,老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诚然,幻想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真正推动创业车轮前进的,还是创业者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

正如马云所说,创业者在做生意时,第一要素是要用心,用心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第二要素是用脑,一旦选择了做什么后,就必须思考如何做,尤其是小企业,必须做出特色来,做出与众不同来,做出和客户的感情来;第三要素是必须要花时间、精力和体力,几乎所有优秀的创业者在走路、吃饭、洗澡、睡觉做梦甚至上厕所时,都在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抓住每一分钟倾听客户的反馈,和自己的员工沟通,在流泪中学习,在沮丧中感受希望,在担忧中品味零星的希望。总而言之,成功的创业者无不是长期坚持奋斗的受益者。

最后,创业者要戒除暴富心理,你要相信,只要你做好了过程,好的结果自然会向你招手。否则,那些坚持暴富心理的创业者,一定会欲速则不达,只会让自己的创业之路变得更曲折而艰难。创业切忌眼高手低,要接地气

创业者大多有着雄伟的梦想。比如说,不少创业者在创业项目启动前,就已经开始规划“上市”的步骤了。诚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创业时需要对未来进行规划,但是更需要做好眼前的事情,学会对事情分类,要明确哪些事情是紧急而重要的,哪些事情是紧急而不重要的,哪些事情是重要而不紧急的,又有哪些事情是不重要且不紧急的。因此,创业者在制订未来的发展规划时,要分得清轻重缓急,所制订的规划要接地气,有明确的时间推进计划,切忌“眼高手低”。

有句俗话说得好:“打仗要一场一场地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的确如此。即便是要登上月球,也要从地球出发。对于创业者来说,道理是一样的,或许你的创业“立意”很高,但是要到达你理想的彼岸,还是要从眼下的点滴做起。

阿强平时喜欢看名人传记,也期望自己有一天能像传记里的成功者那样。由于在平时的工作中,阿强总有种被“埋没才华”的感觉,因此,阿强决定创业。阿强对创业进行了一番规划,包括从事什么行业,要做到什么程度等。总之,阿强对未来的创业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然而在具体实施时,阿强却觉得干这个项目也行,干那个项目也可以,可是在真正动手去做时,阿强又觉得操作不下来。结果,过了些时日,阿强在创业方面仍然没有实际性的进展。眼看着自己的“规划”在实现上遥遥无期,阿强也陷入了迷茫之中。

其实,阿强的表现就是“眼高手低”,这通常是不少创业者易有的缺点。我还有个朋友,平时也总是说要“创业”,可是一碰到创业中的“麻烦事”,比如项目规划、人员管理、资金筹集等,他就会觉得烦琐而没有耐心去做。结果,尽管他一再说要“创业”,可最后还是停留在做着“创业梦”的阶段,仅此而已。

那么,创业者应该如何避免“眼高手低”的毛病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这样几个方面去勤加练习。

首先,培养做小事的心态,尤其是把小事做精致、做漂亮的心态。

其次,进行小事的实践。世界上再难的事情,再宏大的工程,也都可以分解成细小的具体事情。所以,要想做成大事情,就必须把分解后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任何事情都要从一开始做起,只有从一做起,才能做到二,做到三,才能最终成功。不做“一”的人,永远做不成“二”,也永远不会成功,不能做小事的人也不可能做成大事。

再次,在完成小事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重新界定原先的判断标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能力,为做大事做好铺垫。一旦你养成了把小事做好的习惯,并对它及时地进行总结,那么你便逐渐具备了做成大事的基本要素,一旦时机成熟,成就大事也就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最后,希望创业者在让创业激情涌进自己心田的那一刻,还要用足够的精力去观察、研究,做好身边的事情,要告别“眼高手低”,让自己成为一个接地气的创业者。第二章团队组建让1+1>2

组建创业团队的目的,在于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不仅仅让1+1=2,更要让1+1>2,坚决不允许1+1<2。仅凭一个人就能做成的一定不是事业“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组织起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一同奋斗,你站在这上面,才摸得到时代的脚。我放弃做专家,而是做组织者。我越来越不懂技术,越来越不懂财务,半懂不懂管理,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将一事无成。”

上面这番话,出自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口。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一份真正的事业必然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们想做一番事业,仅凭单打独斗一定不会成功。

在谈到这个话题时,我是有着深刻体会的。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少年轻人曾觉得紧靠一己之力就能做出一番“事业”来。诚然,选择创业的人通常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包打一切”,如果创业者真的认为自己能把所有的事情搞定,不再需要一个团队去奋斗,那么这个创业者往往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记得楚汉之争中的项羽在垓下被围时,发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慨叹,认为自己能够一手“打下”整个天下,后来兵败被围,只不过是“老天”不帮助自己罢了。这种自负,使得项羽手下的人纷纷离他而去。比如,韩信曾经在项羽手下当差,主要是做项羽的一名侍卫,不受项羽重用。后来,韩信离开项羽,来到刘邦军营,在被萧何举荐后,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请韩信帮自己打天下。终于,刘邦靠着自己的团队,打败了孤家寡人的项羽,赢得了天下。

或许,论个人作战与统兵能力,刘邦远不是项羽的对手,因为在彭城之战中,刘邦率领的56万大军被项羽率领的3万大军在半日之内击溃。然而,对于刘邦而言,战争从来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而是自己团队的事情,所以,刘邦每次落败,总会及时地找到自己的团队,并从中恢复元气。

项羽则不然,从项羽起兵开始,鲜有战败的经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项羽相信仅靠自己就能“平定天下”,正如项羽自刎前所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总之,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长期伴随项羽,直至项羽失败。

相对来说,刘邦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团队的努力,他的原话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是的,刘邦的一席话,道出了团队的重要性。每个个体都不是完美的,总会在某些方面存有缺陷,然而,团队的完美组合,便可以尽可能地削减缺陷。因此,在秦末起义的烽火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邦和项羽都是创业者,项羽自认为紧靠自己就能改天换地,尽管项羽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这些除了归功于项羽的杰出智慧,更要归功于项羽手下军队的浴血奋战,然而,项羽的自负,最终让项羽军团昙花一现;刘邦依靠团队的力量,最终缔造了一个前后延续达400多年的汉王朝,也成为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统治时间超过200年的王朝。

往事悠悠,可鉴今人。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了,要做成一番事业,紧靠一己之力,一定不会成功;一份事业的成功,一定是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什么拿破仑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

拿破仑在征伐意大利时,有一次率领大军越过高耸的阿尔卑斯山,当拿破仑到达山顶时,望着山脚下自己绵延不绝的队伍,拿破仑自豪地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的确,拿破仑是一代雄主,他率领法军横扫欧洲大陆,兵锋所到之处,几乎“攻必克,战必胜”。其实,拿破仑认为自己“比阿尔卑斯山还高”,实则是把自己与整个队伍视为一个整体,正是因为这样,拿破仑在战争中才保持了高度的机动性与协同性,因而取得了一个个战争的胜利。尽管拿破仑在后来征伐俄国时惨败,并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他最后也被囚禁在大西洋中的一个孤岛上而死去,但这并不影响拿破仑的伟大。

可以说,在一份事业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唯有团结成一支队伍,才有可能把一份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同时,若干个体组合在一起,还要懂得合作。有两首童谣是这样唱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上面的两首童谣,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中,“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团结协作的结果。那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从而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产生“1+1>2”的效果。

创业者往往需要面临组建起一支创业队伍的问题。在一支队伍里,每个人的工作,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又都与全局相关联。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肯与他人协作,那么势必会影响团队的战斗力和整体形象。

俗话说得好:“立足本行如下棋,输赢系于每棋子。”的确如此,一副棋局的结果,通常是一颗颗棋子走出的结果。若是整盘棋中的每个棋子不能协调得当,就会出现“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届时,若整个棋局都输了,那么在败局中,再有力量的棋子也没有什么用了。基于此,创业团队如何才能做到团结协作呢?

首先,我们要在团队里建立和谐关系,培育良好的人际氛围。比如说,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和谐、信赖的关系,那么团队内部相处的气氛就会更融洽,更有助于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的工作氛围和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从而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

其次,组织大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增强我们的团结协作意识,进而产生协同效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才能更好地发动集体的力量想办法、出主意,做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好地积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再次,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竞争是保持团队锐气的必要条件,它能促使我们在学习上更努力、工作上更用心、作风上更顽强,从而加快前进的步伐。我们提倡团队的协作精神和互补精神,就是要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团结起来,携手协作,力争创出一流的成绩。同时,我们还要避免团队内部的恶性竞争,力戒“同贵相害,同美相妒,同行成冤家”。

最后,我们还要充分信任同事和周围的人。信任别人是一种良好的美德。在与同事相处时,一定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同时自己要谦虚一点儿,微笑一点儿,宽容一点儿,主动一点儿。可以说,我们要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任务,就要搞好团结协作,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做你的创业合伙人

马云曾经清晰地传达出自己的一项原则,那就是:无论何时,阿里巴巴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合伙人制。的确,马云当初创办阿里巴巴网站时,就是通过包括自己在内的“十八罗汉”发轫的。当时这“十八罗汉”里,汇聚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研发、财务管理等很多方面的干将,这为阿里巴巴健康、快速地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我们纵观很多创业成功的公司,几乎无不是选对了创业合伙人。比如,比尔·盖茨创业时找到了保罗·艾伦做合伙人;柳传志创业时找到了自己在中科院的几个同事做合伙人;俞敏洪创建新东方时,找到了自己在北大任教时的同事徐小平以及自己的北大同学王强做合伙人,仨人并称新东方的“三驾马车”,推动了新东方的快速发展。可见,在创业时,找对自己的创业合伙人是非常重要的。

相对来说,合伙人指的并不是企业里的普通员工,而是在创业的过程中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能够起到积极辅助作用的人,而不是随便找个人就可以做合伙人。对于创业而言,过程是最重要的,在过程中,在曲折的经历和成长中,我们才能真正找到最适合我们的合伙人,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做事办法。

当然,也可能会有人说,现在还可以成立“一人公司”,这样的话,显然就没必要找“合伙人”了。的确如此,在“一人公司”里,公司的成员主要是你一个人,即便如此,由于个人的智慧和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仍在诸多环节中需要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再者,“一人公司”往往不是公司里的主流,所谓“公司”,是大家组织起来做好一件事。

就现在而言,注册公司流程简化了很多。但是注册公司,可谓是一件“好进不好出”的事情,为此,创业者在开公司以前,一定要规划清楚。比如,在开公司时,你是打算一个人干还是几个人一起干?我们要考虑到大部分公司在经营的时候,需要“业务+市场”,财务可以外包,行政后勤可以兼顾,但至少有一个主管技术,一个主管市场的分工。

基于此,我们在注册公司之前,一定要选择好合伙人。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合伙人之所以愿意和你一起合作,是因为合伙人也是有公司股份的。对此,我们在创业前,就应该与合伙人谈清楚。很多时候,合伙人之间事前不规定好,在创业的过程中又互相推诿,一般来说,这样的创业合伙人比较难成功。

在现实中,不少小公司在创业时,由于没有选择好合伙人而导致了公司日后的倒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创业合伙人呢?

首先,我们要看自己创业时的规模大小。举例来说,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时,同女友租下一间民房。当时,俞敏洪的女友给房东的孩子做家教,俞敏洪则在社会上的培训学校里打工。后来,俞敏洪发现自己的观念与培训机构的观念相差颇大,便萌发了自立门户的念头。1993年,俞敏洪正式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这时,俞敏洪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一己之力。1995年,新东方的学生发展到了一万五千人,规模的急剧扩大,使得俞敏洪需要集团化经营。在这种情况下,俞敏洪找到了徐小平和王强,三个人能力互补,使新东方走上了快速而且规范发展的道路。8年后,即2003年,新东方教育集团成立。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可见,创业者在刚开始创业时,要考虑自己的创业规模。如果自己的业务圈还小,一个人就能做好,那么尽量不要寻找合伙人。比如,如果你只是做一种家庭作坊,不打算扩大规模,只想着做那种自由职业者的类型,那人越少越好。如果你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愿景大,立意高,希望做一番事业,那么就要用心选择自己的合伙人。

其次,在选择合伙人时,要用文字条款把双方责任、义务、付出、回报方式说清楚,写明白。在现实中,不少公司就是因为合伙人之间出了问题而导致公司失败的。比如,合伙人在开始的时候可以共患难,但到了后来,由于当初没有规定好责任、义务、回报等,出现了分歧,甚至合作分裂。有些极端情况是夫妻创业,但到了后来,由于之前没有规定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还导致了夫妻离异等。

最后,创业者选择合伙人非小事,希望您能选择到对的合伙人。从“桃园三结义”中学找合伙人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涿郡的没落贵族、已经成为平民百姓的刘备,还有当地家境较富裕的屠户张飞,以及因犯事而流亡到涿郡的关羽,三个人有感于天下动乱、民不聊生,以拯救天下黎民于水火为己任,在张飞家里的桃园结拜,尊刘备为兄长,关羽次之,张飞排行老三。这便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刘、关、张三个人结义后,情同手足。其中,刘备素有大志,以“中兴汉室”,再建“太平天下”为愿景,可以说,刘备是仨人团队中的核心人物,激励着团队任何时候都能不懈奋斗;关羽熟读兵书,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有将帅之才;张飞敢作敢为,有拼劲儿和闯劲儿,富有激情,在冲锋陷阵中常能起到激励士卒的作用。

后来,在仨人团队的努力下,刘备阵营有了质的升华,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加盟,其中就包括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最后,刘备终于从一介平民奋斗成为东汉末“三分天下有其一”,成立了蜀汉政权,甚至一度快要一统天下。

应该说,刘、关、张的仨人团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当初的愿景。可以说,“桃园三结义”中的三个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三个合伙人。我们从“桃园三结义”的得失之中可以看到值得借鉴与规避的诸多方面。

相对而言,刘、关、张三个人毕竟属于当时的平民阶层,与地方豪强比起来,钱财方面还是不占优势的,甚至处于劣势,但仨人都有一身本领,这便是他们创业的最大资本。仨人的优势各有侧重,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刘备有领导才能,关羽有勇有谋,张飞勇冠三军,三个人的突出才能整合成了较为完整强大的职业团队。仨人之中,缺乏参谋,所以才有后来的“隆中对”,请诸葛亮出山做军师。请诸葛亮出山,说明桃园三兄弟对自己团队的优、劣势有着清醒的认识。

另外,刘、关、张三个人在组成团队后,有效地规避了小本创业的尴尬。一般来说,小本创业的团队投资能力差,难以承担高昂的生产资料和经营管理成本,也难以承担高昂的人力成本。所以,小本创业的团队往往选择“自雇”经营,以节约创业成本。由于刘、关、张各具经营能力,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很强的职业团队,从而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开展业务,走出创业的第一步。

其中,刘、关、张三个人先是组合成打工团队,在讨伐董卓的联军中,以及后来在曹操、袁绍手下打工,积累了经验和名气。从徐州、沛县开始,到新野独当一面,然后借居荆州,火烧赤壁,大张旗鼓开创事业,一直到进军西川,建立蜀汉王朝,刘、关、张这个团队,历尽千难万苦,坚韧不拔,不离不弃,终于修成创业正果。

应该说,刘、关、张团队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五方面的因素。

第一,形成了团队核心。比如,关羽虽然傲慢,张飞虽然鲁莽,但都尊刘备为“大哥”,尊刘备为团队领头人,有效地避免了团队纷争和散乱。所以我们在选择创业合伙人时,也要牢记确定团队的核心人物,否则,没有了核心,团队的凝聚力一定会面临危机。

第二,团队内部坦诚相待,无私奉献。刘、关、张三个人心力合一,没有相互之间拆台的现象,合力贡献,成为事业发展的基石。

第三,讲究科学发展策略。在打工阶段,刘、关、张基本上就职于“知名企业”,这种资历,既提高了个人能力,又提高了团队的无形资产。其间经历过沛县、新野创业的痛苦之后,毅然进行经营转向,走荆州,下江南,攻西川,尤其是得巴蜀之地,属于剑走偏锋,抓住市场竞争的空档,差异化经营,一举奠定霸业。此外,刘、关、张团队还注重整合外部资源,如孙刘联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有效吸纳人才。在创业过程中,团队意识到只有三兄弟是不够的,于是,从多层面吸纳人才。比如前期吸纳赵云、周仓、糜竹等,然后是黄忠、诸葛亮、庞统、马超等,这些重要人才的加入,为蜀汉创业插上了翅膀,攻城略地,不断腾飞。

第五,历尽艰辛,不折不挠,终于事业有成。

诚然,刘、关、张兄弟创业的故事可歌可泣,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最终为什么未能持续强大,以及实现“中兴汉室”的愿景,这便是我们需要从“桃园三结义”中规避的地方。

首先,团队胸怀相对狭小,任人唯亲,缺乏人力资源的张力。比如,刘、关、张三兄弟视为一体,“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他们打拼出来的事业,无论大小,均视为三兄弟的私产,而这个队伍的团结和核心作用,又不容他人破坏和侵犯,甚至忽视了由此带来的风险。比如,在安排守卫荆州的人选时,诸葛亮本来赞同待人持重有分寸的赵云守卫荆州,刘备却偏向于任用自己的二弟关羽来守卫荆州,结果,关羽很快与东吴闹僵了关系,将东吴推到了曹魏一方,与其联合制蜀,使得关羽在北伐时,遭遇东吴偷袭,丧失了荆州,刘备一统天下的梦想也因此而功亏一篑。

其次,小团队利益很容易侵犯事业利益。既然是三兄弟义结金兰,那么在他们的心中,自然是小团队的利益至高无上,任何侵犯小团队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而为了维护小团体的利益,任何大局、大利、大义都可以抛弃。这方面的典型是,关羽败走麦城而为东吴所杀后,刘备举全国之兵,以报仇为名义,大举进攻东吴。或许刘备此时有着更加深远的战略考虑,但是他在做出这个决定时,不能不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非理智的因素,没有权衡当时蜀汉的财力、物力与时机,也忘记了“匡复汉室”的口号,忘记了自己当时的敌人是曹魏而非东吴。结果,刘备在夷陵大败,蜀汉顿失在三足鼎立中的优势地位,而且使蜀汉新政权遭受严重创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创业者从桃园三结义中权衡利弊,找到促进自己事业腾飞的合伙人。合伙人误区一:哥们儿义气更有凝聚力

电影演员佟大为饰演《中国合伙人》中的王阳时,在剧中说过一段经典台词:“千万别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或许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觉得选择好朋友做创业合伙人,合伙人之间的“凝聚力”应该更强。然而,现实里很多不幸被言中的案例却一一应验了佟大为在剧中所说的话,以至于“合伙兄弟反目”一度成为创业圈内排行首位的热词。

其实,早在2002年初,美国哈佛大学的两位教授做了一项研究,他们调查了5500多家创业型的企业,其中约有44.6%的创始人都因为各种原因被董事会(主要由创始人的合伙人构成)踢出局。这说明创业分手并不仅仅在中国高发,也是全世界创业型企业都面临的普遍问题。

实际上,在创业圈,“兄弟反目,夫妻为敌”的事情并不少见,很多人眼看着别人在一件事情上失败,自己也总是跟着失败,按照投资人的说法:“坑永远都是那些坑,只是每次摔倒的人不同而已。”

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有谁愿意主动去跳这些“坑”,只是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没有规避而已。

举例来说,“泡面吧”曾是估值达1亿元人民币的在线教育网站,一度受到投资人的热捧。当年,两三个年轻、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在梦想的感召下,勇猛地投身于创业中。其中,“泡面吧”的三驾马车,即俞昊然、王冲和严霁玥,他们相识多年,是在百度组织的大学生活动中结识的。王冲曾是百度高校俱乐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站主席,严霁玥则是副主席。正是出于对彼此的信任,在公司做重要决策时,三位合伙人选择了以口头的“君子协议”替代书面的“法律协议”,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后来,三位合伙人的这种决策方式,也就是基于“相互信任”的“口头协议”,却让彼此在关键问题上互不信任,最终倒在了A轮融资的前夜。如今,“泡面吧”已经裂变为“计蒜客”和“萌码”,但面对曾经引以为傲的明星创业企业陨落,仍不免让人倍感唏嘘。

一名分析师认为,“泡面吧”内斗,源于缺乏规范,过于松散。在现实中,的确存在不少年轻创业者常常因为“兄弟情深”而一起创业,并且忽视签订书面协议,最后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反目内耗,最终走向下坡路。

相比较而言,在美国,创业小伙伴们首先会签订一个发起人协议书。协议书的内容一般有十几章之多,将未来发展过程中关键的东西在其中界定下来。比如,每个人各拿多少股份,这个股份是一次性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