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23:04:01

点击下载

作者:史冷金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试读:

序言:众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说的是阴与阳的思想。它源自男女不同的性别,是人类原始思想的产物。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宇宙万物中一切变化的现象。

读《易》使人明了万事万物皆由基本的因子排列组合而成。这基本因子,便是阴阳。由这个角度看世界,便对世界有特定的解说。世界上的谜难道有可观的答案吗?万事万物难道有所谓真相吗?关键是人的观察角度。《易经》的观察角度即是透过万物不同的表象看到其内在的共同因子,看到阴、阳因子运动、组合、搭配而形成万物。宋代大学者程颢诗中说“万物静观皆自得”便是这种境界了。《易经》解释事物,最关键的两点是象与数,即形象与象数,即数字。用符号形象比拟外物,用数字运算推演表示事物的变化规律。这是中国式的科学。

但是它的思路是不同于西方式的科学的。如果您说的科学指的是“有道理、符合真理”的意思,那么科学不是只有西方式的科学这一种。中、西科学各有所长。《易经》是儒家、道家思想的共同源头。儒道两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上有较大的区别,儒家主张济世,道家主张无为。由此看出《易经》确实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基础。中国文化中数学、文学、戏剧、美术、音乐,无不渗透着《易经》思维的影响。

在《易经》中,阳是以——来代表,而以——来代表阴,这两个奇与偶的简单符号,象征并说明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阳刚阴柔,阳动阴静;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因时因地地以阴与阳,也就是刚柔动静的性质来变化。如把天、男、仁、上、前、明、往、昼、尊、贵、福等都属于阳、刚、动;而把地、女、义、下、后、暗、来、夜、卑、贱、祸等都属于阴、柔、静。阳刚阴柔相反相成但并非不变,而是动极则静,静极则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阳刚中孕育着阴柔,阴柔也包含了阳刚,相辅相成表里两面。如男对女为刚,女对男是柔;前对后是阳刚,前对更前则成为阴柔。《系辞上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因时因地或成阳刚,或成阴柔,而这一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人生之律,也就是天理和人道。《说卦传》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易经》在这里所要阐明的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作用法则是一样的,这就是,宇宙万物遵循阳刚阴柔无穷变化作用的法则。所以称做“天人合一”。这样看来,“易”含有变易、简易、不易的意思,宇宙万物因时因地的阴阳、柔刚、静动,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单,矛盾又统一,对立又和谐,这阴阳论就在阐明这一现象。所以说,它是《易经》的中心思想。《易经》思想中的这一阴一阳,相对相反,并不对立相克;而是相互错综变化不已,并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和谐与统一。

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不主张斗争,和为贵,正渊源于此。《系辞上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生”在这里不是产生而是演变。就是说,八卦由四象演变而来;四象由两仪演变而来。所以,八卦即四象,四象即两仪,阴阳即太极。

儒家崇尚阳的刚健正大,道家重视阴的虚无柔静。但儒家思想也有谦退阴静的一面;道家思想在虚无柔静中也含有刚强。总之,刚健正大与虚无柔静,是我国传统思想的表里两面。

乾坤代表了天与地,天是行云施雨的空间和万物生成之根源,是造化根本的大阳。与天的功能大阳相对的是大地的大阴。大地是阴的元气,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但大地功能顺承天的功能。天是阳,是主宰,是动能;而地是阴,是顺从被动的。

天的法则是变化无穷的。阳刚与阴柔交互变化,使万物生成;同时阴阳保持和谐,才能使万物顺利地发展变化、进化。“归妹”卦的“彖传”中说:“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都是借夫妇的道理,比拟天地阳刚阴柔交互作用的生成原理。《系辞上传》中说:“生生之谓易。”《系辞下传》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经》以天地的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生成作用,为天地的德行。

然而,这天地阴阳交错,使万物生成发展生生不息的作用,极其微妙难以捉摸。《系辞上传》中说:“阴阳不测之谓神。”又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就要求我们的认识不只是具体的,有形的现象,而且应该以现象发生的抽象的,无形的原动力来思考,这就是阳刚阴柔的形而上的精神了。《易经》对天地生成发展的作用,最重视的是刚健中正,而且是恒久不已的刚健中正。《易经》也兼说生死,而且以两者综合,来阐扬天地的大德及无穷的生命力。

总之,天地阴阳刚柔动静的微妙作用,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源,阐明这一原理法则并广泛应用到宇宙与人生的一切变化现象上,使人能够知变、应变、适应,去恶向善,避凶就吉,这就是《易经》的思想。

宇宙间可以效法的最大形象就是天地,所以,天地生生不息的变化作用法则,也就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易经》就是以天地为准则,确立人生规范,以宇宙恒久无穷而又秩序井然的精神,劝勉人生要自强不息,造福社会。《易经》兼备了规范与实用两方面的效用。人生道德修养自应以天地的道理为准则,效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宇宙精神,努力精进不懈,使自己在品学修养上有所成就,然后在事业上施展抱负,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参赞天地造化的功能于道德及事业之中,才是至高无上的大事业。《系辞上传》中说:“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这里告诉我们,智慧应当像天一般高明;行为应当像地一般谦卑。睿知圣哲,遵循这一天的法则,崇尚智慧与礼仪,使道德修养有所成就,不仅独善其身,而且能施展于事业中兼善天下。将道德修养、聪明才智,施展于事业中,使人与物一起得到帮助,这就应了天地的变化法则,符合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这才是“盛德大业”。

效法宇宙精神,自强不息,这是《易经》的道德理想。阴阳、刚柔、动静,于循环无穷的变化作用中,使宇宙生成,发展,进化,调和,统一;符合这一宇宙精神就是善。传统道德上的仁、义、礼、智、信,就是善,宇宙精神本来如此。《易经》中阐释了仁、义、礼、智、信、敬、诚、贞、顺等各项德行,是基于道德律与自然律一致的思想,崇尚阳的刚健正大;当然也一再提示阴的谦稳。《易经》还特别崇尚“时中”。孟子说:“孔子圣之时也。尧舜以来相传之法也。知时中之义,则易思过半矣!”由此看来,《易经》对时间因素,以不偏不倚的中庸原则予以重视。

唯有认识宇宙精神,透彻阴阳刚柔动静变化作用原理的人,才能通幽明之故,最后就可达到心安理得,无忧无惧,知天乐命的境界。《易经》中所说的神,是指天地间阴阳刚柔动静变化现象的至为微妙,难以预料的神秘性。所以,只有天下睿智、最明了道理的人,才能理解《易经》中所阐释的道理的神奇功用,只有无心、无畏、致诚,达到人我两忘的极度寂静,才能看清一切是非善恶,吉凶祸福,也就是通达神明,必然就能担当天下之事。《系辞上传》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是《易经》的根本观念。阴阳相对,但尊崇阳,阳兼有阴:阳为君,阴为臣,阳是主宰,阴为从属。《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几乎都以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谆谆告诫,以提示人生必须时刻谨慎处世,警惕适可而止的重要性,才能确保长久安泰。《易经》的宗旨就在于阐释宇宙大自然的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于反复中保持统一与和谐。这一刚健中正,无穷无尽,永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所在。变易、简易、不易的宇宙法则及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涵盖着一切。这些都与人生立身处世原则一致,人以大宇宙的自然法则、精神为准则来确立人类自己行为的规范。探明宇宙大自然的法则规律,就能自强不息,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而能知变,应变,适变,以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向上,为全人类造福。通观《易经》的思想就会明白为什么《易经》被称做“天人之学”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被推崇为大道之源,众经之首了。

1. 吉人自有天相

【原典】乾:元,亨,利,贞。【爻辞新解】《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原典】《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爻辞新解】《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地奋斗下去。【原典】初九,潜龙勿用。【爻辞新解】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不能发挥作用。【原典】《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爻辞新解】《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原典】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爻辞新解】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原典】《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爻辞新解】《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都能得到恩惠。【原典】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爻辞新解】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原典】《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爻辞新解】《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原典】九四,或跃在渊,无咎。【爻辞新解】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原典】《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爻辞新解】《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原典】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爻辞新解】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原典】《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爻辞新解】《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原典】上九,亢龙有悔。【爻辞新解】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原典】《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爻辞新解】《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原典】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爻辞新解】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原典】《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爻辞新解】《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读解】

作为六十四卦之首的乾卦是人们对以“天”、“龙”为象征形象的“阳刚之气”、“强健之本”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其精神实质在于通过对天的膜拜勉励人们效仿“天”的阳刚强健,以勇往直前的精神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

天道的运行刚健有力,而君子应该明事理,以天道运行的方式通达人事。遵循自然法则,即所谓的“天则”,达到人与物的平衡和谐的目的。按照这种“天人感应”的思路理解乾卦,君子的一言一行就有了依据。

当君子已具有阳刚之气,却苦于穷居下位时,受到环境的限制,不能轻举妄动,因为力量是潜在的,不可限量的,所以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君子胸怀大志崭露头角时,虽然没有得到施展才干的位置,却能够结识贵人,有利于自身发展,得到世人的认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应该沉下心来,把自我完善置于首位,奋力追求,身体力行,急于用世,不甘寂寞的莽撞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君子处于上位而不骄不躁,处于下位而不忧不怒,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毫不动摇,虽然面临危险,却能因谨慎而避免过错。

事业发展态势一般都会经历三个阶段,君子适应这种态,在历经三个不同位次时,以合理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积极进取,谋求更大的发展。到了大展宏图的极盛时期,应当见贤思齐,力选贤能,发挥领导作用,以便得到更广泛的支持。

因为任何事物发展到盈满鼎盛的阶段,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是物极必反的规律使然。掌握变化发展的法则,适切因应,通权达变,不冲动、不逞强、不冒进、不妄动,才能保持长久。

以乾卦来说,阳极阴生,以龙为象,表现龙之“潜”、“见”、“惕”、“跃”、“飞”、“亢”的几种变化历程,要求君子适应不同客观环境的要求,不为迎合世俗而改变操守,也不沉湎于追求浮华虚名,保持平常心态,自尊自重,全面应用乾元之道。【事典】

三千越甲可吞吴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可说明此爻爻义。

大国争霸是春秋时代的显著特征。在齐桓公首霸之后,晋、楚两国相继而起,逐鹿中原,争当盟主,但终因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在春秋中叶以后,出现并霸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晋景公采纳申公巫臣的意见,开始联合吴国,企图利用吴国牵制楚国的右翼,使楚国不能腾出手来招驾晋国的攻势,从而谋利。

吴国偏居东南沿海地区,与越国为邻,有断发文身之俗。据《吴越春秋》记载,当时吴国“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严格地说,它还不能算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部落群体。在中原列国眼里,吴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蛮夷之国。

吴国王位传承本是兄弟相传,至王僚父却将王位传于子僚,这就引起了王僚大伯父之子公子光的不满,公子光认为自己才是王位的当然继承人,所以阴谋刺杀王僚。楚国流亡之臣伍子胥献刺客专诸,在卫兵森严的保护下,专诸以鱼腹藏剑的方式刺死王僚,专诸本人为乱刀砍死。公子光称位吴国,史称吴王阖闾。

阖闾以伍子胥、孙武为将。伍子胥本楚国名臣之后,其父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建的老师,由于楚平王小儿子的老师费无忌的陷害,伍奢与长子伍尚被杀于狱中,次子伍子胥外逃到宋。伍子胥自宋逃亡郑国、又逃往吴国,于半路得病,后来他一路讨饭到了吴国,因为公子光见到了吴王僚,伍子胥见公子光有异志就推荐了刺客专诸,自己跑到田野耕地以等候消息。后来公子光成为吴王,伍子胥与孙武共同带兵打败强楚,并攻入了楚国都城郢,楚平王此时已死。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将楚平王尸体掘出坟墓以皮鞭抽尸三百,自此伍子胥成为了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人。

吴王阖闾决心打败越国。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乘越国丧乱之际发兵攻越,越国军民痛恨吴国乘人之危的行径,同仇敌忾,奋力抵抗,大败吴军,吴王阖闾负伤死在归途中。吴王夫差继位,三年潜心备战,公元前494年,率复仇大军杀向越国。越国水军几乎全军覆没,越王勾践逃到会稽山,越王向吴国屈辱求和。

夫差派专人侍立宫门,每逢夫差出入,便发问:“夫差,越王杀害你父亲的仇恨你忘掉了吗?”夫差则回答:“是,不敢忘!”过了两年,吴国出动精兵攻越国。夫椒一战,越军大败。越王勾践仅剩五千人,被吴军包围于稽山。文种、范蠡说服勾践忍辱图存,厚赂吴王夫差的宠臣伯嚭,向吴王求和。吴相国伍子胥表示反对,他举夏代少康中兴的故事,劝告吴王,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吴太宰伯嚭既贪图越王勾践的财货,又嫉妒相国伍子胥的功劳,极力怂恿吴王答应越国的请求。吴王夫差终于允许求和,但条件是越国必须臣服于吴国,并要勾践到吴为奴三年。

按着吴国的要求,越王勾践带着夫人和大臣范蠡去吴国服苦役。勾践被安排住在石室,冬天寒风刺骨,夏天燥热难当;他身穿比乞丐更为单薄寒伧的衣服,吃着猪狗厌弃的食物。每天都活在随时被夫差杀死的威胁之下。他每天的工作,除了受辱,就是不停地跪在阖闾墓前,叩头认错;要不,就是如一匹驴一样,替夫差拉车!一国之君,居然沦落至此!悲哀!勾践从没想过自己会在人生的高峰中,转瞬跌下谷底!从王变成为奴隶,受尽最大的耻辱。夫差不断的折磨他,不断地提醒他,他已经不再是王,只不过是他身边为他拉车的一条狗!勾践在不断的心理与肉体的折磨之下,曾经想过死,曾经想过放弃,可是身边陪他一同受罪的范蠡却不住地提醒他,要以大局,以光复越国的大业为重。勾践只有再挺下去,开始他还是苦着脸,直至一次,勾践被夫差折磨到了极点,在所有的诸候面前,丢尽了所有的颜面,他被迫至尽头,他唯一的选择就只有死,以保名节,可是勾践突然想通了,他选择了笑!他选择了以笑,以最不耻的方法去面对所有人!因为他还想生存,要生存,就要有生存的方法!“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勾践在人生最可怕的逆境中,体味出成为真正皇者之条件,就是必须要能屈能伸,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能忍!他把目光放远,他要的,不是意气之争胜,而是得到最后胜利!所以,勾践身为一国之君,居然开始笑着去替夫差拉车、恭敬地守着阖闾之墓,在夫差眼中,他犹似一只被驯化了的小狗!勾践毫不在意,更对夫差忠心耿耿;最后,更居然想到为夫差卜病尝粪!

勾践的行为,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结果,勾践成功感动了夫差,被放返越国!返回越国的勾践,已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他不要锦衣美食、也不住华厦宫殿。他在屋内悬一苦胆,出入、坐卧都要尝尝,使自己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自己不忘亡国之痛。他每天都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发奋,复兴越国;再伺机而动,一举灭吴,以雪当日之耻!他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志;实际上,他虽尚未跟夫差再作正面交锋,但他的能力和意志已超越了夫差!勾践又采用大臣文种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材,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使夫差中计杀害了能征善战的伍子胥;从民间搜罗美女西施、郑旦等十几人,由范蠡教会她们弹唱歌舞,再把她们献给吴国,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终于,勾践凭着他个人的斗志,加上范蠡和文种的协助,终于抓住夫差出错的机会,从后偷袭,直取吴国!终于勾践与夫差再次见面,此刻两人的形势已然逆转。【感悟】

胸怀大志,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诸葛亮《戒子篇》中有:“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个人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淡泊就不能明晰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会去适应一切不尽如人意的事物,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出口,寻找闪光点,永远保持乐观进取、积极勇为的生活态度,在逆境中不断地修炼内心,提高自我,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有所作为。

乾宫 乾为天

为君之道阳刚健

运覆无穷龙御天

万物始创通且顺

问求有利理当然

2. 厚德载物

【原典】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爻辞新解】《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马那样柔顺,则是吉利的。君子从事某项事业,虽然开始时不知所从,但结果会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则会得到朋友的帮助,如往东北方,则会失去朋友的帮助。如果保持现状,也是吉利的。【原典】《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爻辞新解】《象辞》说: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原典】初六,履霜,坚冰至。【爻辞新解】初六,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原典】《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爻辞新解】《象辞》说: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说明阴气开始凝聚;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然迎来冰雪的季节。【原典】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爻辞新解】六二,正直,端正,广大,具备这样的品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原典】《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爻辞新解】《象辞》说:六二爻若是出现变化的话,总是表现出正直、端正的性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是因为地德广大,包容万物的缘故。【原典】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爻辞新解】六三,胸怀才华而不显露,如果辅佐君主,能恪尽职守,功成不居。【原典】《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爻辞新解】《象辞》说“胸怀才华而不显露”,是要把握时机才发挥,“如果辅佐君主”,必能大显身手,一展抱负。【原典】六四,括囊,无咎无誉。【爻辞新解】六四,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这样虽得不到称赞,但也免遭祸患。【原典】《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爻辞新解】《象辞》说: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可以免遭祸患,说明小心谨慎从事,是不会有害的。【原典】六五,黄裳,元吉。【爻辞新解】六五,黄色的衣服,最为吉祥。【原典】《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爻辞新解】《象辞》说“黄色的衣服,最为吉祥”,是因为黄色代表中,行事以中道为准则,当然是吉祥的。【原典】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爻辞新解】上六,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郊外,天地混杂,乾坤莫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原典】《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爻辞新解】《象辞》说“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于郊外”,说明阴气已经发展到尽头了。【原典】用六,利永贞。【爻辞新解】“用六”这一爻,利于永远保持中正。【原典】《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爻辞新解】《象辞》说:用六的爻辞说“利于永远保持中正”,即是指阴盛到了极点就会向阳转化。【读解】《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可见阴阳是易的本质,是天地万物的根本。乾卦和坤卦是对天地之间阴阳两势的性质和功能作出的全面的阐释。

坤卦以地为象,象征着纯净阴柔能包容一切的德行。君子应该效仿大地的本性,以宽厚的德行负载万物,以宽厚为怀,像大地一样坦荡宽广,涵容行疆。

君子以至纯刚健治物,往往悖逆物性,刚愎自用,一味以柔顺处世,则易流于谄媚逢迎,有失本性。成就大业,必须奉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同时虚怀若谷,恶盈好谦,润物无声,协调天行健和地势坤两种势力,形成中和之美。

事物发展之初,其端甚微,其势却盛,君子应懂得见微知著的道理,坚守正道。在错误初露出苗头时,及时遏制,防微杜渐。

谨慎从事,安守本分,任其自然,不假修营,找到一个最适宜自己居处的位次,这既是源于地道的秉赋,也是君子内在的本性。

含而不发,章美以时,适时收敛或者发挥自己的才能,是君子达到无成有终境界的途径,相反,高估自己的作用,居功自傲,使自己处于险境,没有成就。

遇事谨慎,韬光养晦,这种处世之道,虽无称誉,也无咎害。地位愈高,愈应收敛锐气,像封口的囊袋一样,谨言慎行,就不会有祸患发生。

柔和谦下,是为人做事坚守自己信奉的原则,才能平安顺利。柔顺不是盲从,必须站在自觉的高度中和的美德中抑制阴阳互斥的恶性后果。

古人有言:“夫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也;以柔顺而为不正,则佞邪之道也。”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相结合才是君子处世应当奉行的基本原则。【事典】

舜耕于历山

舜帝耕于历山的故事可说明此爻爻义。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舜居住的历山一带。看见一个青年,他身材魁伟、体阔神敏,正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这个人就是舜。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

后母和弟弟象见舜得到房屋和粮食,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舜的父亲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但每次舜都会化险为夷。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舜通过了尧的考验,尧又让舜主管人伦教化,舜使天下的人都知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道理。

尧又让舜主管外交,使四方八面来的诸侯都乐于进贡,且有美德可称。

尧又让舜与百官相处,舜不仅事事都办得好好的,而且与大家都相处得很好。

所以,《尚书·舜典》说:“慎微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感悟】

自古至今,宽容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而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并且视为育人律己的一条光辉典则。宽容是博大的胸怀,是仁慈。

宽容是一种豁达的风范,对于人生,也许只有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面对。

坤宫 坤为地卦

包容柔顺地坤恩

随伴当如母马奔

臣仆寻主须积极

先迷后得莫逡巡

西南有助东无助

贞问心安好事频

3. 生之艰辛

【原典】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爻辞新解】《屯卦》象征初生:元始,亨通,和谐,贞正;不要急功近利,急于发展,首先要立君建国。【原典】《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爻辞新解】《象辞》说:《屯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坎(水)上,是雷上有水的表象,水在上表示雨尚未落,故释为云,云雷大作,是即将下雨的征兆,故《屯卦》象征初生,这里表示天地初创,国家始建,正人君子应以全部才智投入到事业中去。【原典】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爻辞新解】初九,在初创时期困难很大,难免徘徊不前,但只要能守正不阿,仍然可建功立业。【原典】《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爻辞新解】《象辞》说:虽然徘徊不前,但志向和行为纯正。只要能下定决心,深入基层,仍然会大得民心的。【原典】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后乃字。【爻辞新解】想前进又难于前进,乘着马车在原地回旋。这不是强盗前来抢劫,而是来求婚,占卜的结果是这个女子不能怀孕,十年之后才能生育。【原典】《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爻辞新解】《象辞》说:六二爻之所以出现困难,是由于阳刚一方所造成的。“婚后十年才生育”,是很反常的现象。【原典】六三,即主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爻辞新解】六三,追逐鹿时,由于缺少管山林之人的引导,致使鹿逃入树林中去,君子此时如仍不愿舍弃,轻率地继续追踪,则必然会发生祸事。【原典】《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爻辞新解】《象辞》说“追逐鹿缺少管山林之人引导”,是因为获鹿之心过于急切。君子应及时放弃,否则必有祸事或导致穷困。【原典】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爻辞新解】六四,四马前进,步调不一,但如坚定不移地去求婚,则结果必然是吉祥顺利的。【原典】《象》曰:求而往,明也。【爻辞新解】《象辞》说:坚定不移地去追求,是明智之举。【原典】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爻辞新解】九五,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是很危险的,那样做,办小事虽有成功的可能,但办大事则必然会出现凶险。【原典】《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爻辞新解】《象辞》说“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即使想有所作为,其前景也不大光明。【原典】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爻辞新解】上六,四马前进,步调不一,进退两难,悲伤哭泣,泣血不止。【原典】《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爻辞新解】《象辞》说“悲伤哭泣,泣血不止”,这种状况怎能维持长久呢?【读解】

屯卦象征着天地相交创造万物时,会遇到艰难险阻,因此必须积聚力量,坚毅行动。阴阳势力协调时,阴追求阳的领导,阳追求阴的亲附,或出现刚柔并济的形势,或出现配置不当的局面,当和谐状态受损时转化为冲突和危机。在困难中行动成长,最终得到亨通的吉庆。

处于创世之初的行为原则是守正而居,不能轻举妄动,顺时而动,谦恭下士,收揽人心。

摆脱创始时期的艰难是极其不易的,耐心等待条件成熟,而等待阶段处境艰难,君子应明智,在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时候,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服从屯难目标的整体需要,以谦和的品德争取他人的亲附。

在屯难之世,阴阳双向的追求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进行下去困难重重,君子以静待之心,克服艰难险阻,不能莽撞行事,一蹴而就。婚姻之事表达以柔克刚的不利局面,山林逐鹿则反映在没有虞人引导的前提下,迷失道路,徒劳无功,迷不知返不如断然放弃。

知己不足,求贤能辅佐,人心所向,成就大业者概莫能外,广施恩泽,主动追求刚柔并济,在创业之初效果明显。

胸襟广大,变屯为通,是屯世之难的明智之举,绝处逢生,穷则思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偏私狭隘,小气妒贤不能做出一番大的事业,只会导致脱离阳的领导,又无阴柔亲附的局面,乘马盘旋,漫无目的,悲痛万分。【事典】

千年风云第一人

铁木真历经艰苦卓绝,最终称汗,可说明此爻爻义。

成吉思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童年时代的铁木真是在动荡中度过的。铁木真六岁那年,父亲被塔塔儿人用毒药害死。由于父亲的部属纷纷脱离家族,并将一部分百姓和牲畜强行带走,铁木真一家竟落得靠挖掘野菜充饥的地步。恶劣的生存环境在铁木真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同时也磨炼了他勇敢倔犟、坚忍不拔的性格。

对于铁木真来说,有一年是个转折点。这一年,他被推举为几个部落的联合酋长——“合罕”。但他并不以此而满足。因为他懂得:要巩固并扩大自己的权力,要摆脱贵族们对他的控制,要防备其他部落的侵袭,必须有一支坚强的军队。于是,他着手组建了忠于自己的护卫军。

随着势力的不断壮大,铁木真主宰蒙古各部的欲望更加强烈了。于是,他开始主动出击。他为报杀父之仇,与王罕相约,助金朝攻打塔塔儿部落,杀其酋长,大胜而归。他战胜篾儿乞惕族人,杀了他们的首领撒察别乞和泰出。……

铁木真四十四岁那年,在斡难河边的帐前大宴群臣,在万马嘶鸣和群情欢呼下,他接受了各部落贵族的参拜,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至此,一个统一的蒙古汗国诞生了。

蒙古汗国建立后,成吉思汗为了巩固政权,立即着手完成了对军队、法制和文化等诸方面的组建与改革。成吉思汗是靠武力统一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的,所以对于军队的组建,更是不遗余力。他还扩充了一支由他亲自指挥的一万人的护卫军。这支军队从人员的挑选、武器的配备到战术的训练都非常严格。

通过这些改革,这个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基本上剔除了氏族社会的残余,完成了封建制度化。

完成政权的改革,成吉思汗立即开始了对外征服。成吉思汗首先拿力量较弱的西夏开刀,三次洗劫西夏,迫使对方答应每年纳贡给他。

待西夏称臣后,成吉思汗遂亲自督师伐金。金朝军队虽奋力抵抗,却抵抗不住蒙古军的铁骑。当时成吉思汗的军队只有九十五个“千户”,即十万左右的骑兵,但却在野狐岭一仗击溃了精锐的三十万金兵。当中都失守迫在眉睫时,金朝皇帝只好遣使求和,以其公主、金帛、童男童女各五百,马匹三千相赠,才使成吉思汗同意班师北还。然而,此刻金朝统治者似惊弓之鸟,中都之围一解,便迅速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成吉思汗闻讯后,立即回师攻占了中都。这样一来,一大片肥土沃地又落入成吉思汗手中。

把金朝打向河南一隅之地后不久,成吉思汗又出兵侵入高丽,使之称臣纳贡。

成吉思汗在出征西夏途中,不慎坠马跌伤。不久,又得了一种热病。最终病逝于宁夏清水县,享年六十六岁。

对于这样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风云人物,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尽管大规模的西征,尤其征战南高加索和里海草原,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是有一点是公认的——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者之一。成吉思汗是一个颇具魅力的人物,他不仅是蒙古族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同时,成吉思汗的对外扩张,在客观上颇有积极意义。成吉思汗西征之后,亚欧大陆正式沟通,东西方使节往来不断,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感悟】

创业之路,是充满艰险与曲折的,是一个人去面对变化莫测的激烈竞争及随时出现的需要迅速正确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这需要创业者具有非常强的心理调控能力,能够持续保持一种积极、沉稳的心态,即有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创业心理品质。正因为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所以,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坚韧的意志,一遇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那么,在创业的道路上是走不远的。宋代大文豪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只有具有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和愈挫愈强的顽强意志,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自强不息、竞争进取、顽强拼搏,才能从小到大,从无到有,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坎宫 水雷屯

萌芽起步最艰难

大路通行得利还

万勿轻率求冒进

功成置业自开颜

4. 蒙童

【原典】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爻辞新解】《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正道。【原典】《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爻辞新解】《象辞》说:“《蒙卦》的卦象是坎(水)下艮(山)上,为山下有泉水之表象,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先必须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原典】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爻辞新解】初六,要进行启蒙教育,贵在树立典型,以防止罪恶发生;如不专心求学,而是急功冒进,将来必然会后悔。【原典】《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爻辞新解】《象辞》说:用树立典型的办法来进行启蒙教育,是为了确立正确的法度,以便遵循。【原典】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爻辞新解】九二,周围都是上进心很强的蒙童,希望获得知识,这是很吉利的。如果迎娶新媳妇,也是吉祥的。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都能够治家了。【原典】《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爻辞新解】《象辞》说“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都能够治家了”,这是因为刚柔相济,孩子们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的结果。【原典】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爻辞新解】六三,不能娶这样的女子,她的心目中只有年轻富有的郎君,不能守礼仪,也难以保住自己的节操,娶这样的女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原典】《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爻辞新解】《象辞》说“不能娶这个女子”,主要是指这个女子的行为是不合乎礼仪的,即这个女子没有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原典】六四,困蒙,吝。【爻辞新解】六四,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因而孤陋寡闻,结果是不大好的。【原典】《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爻辞新解】《象辞》说“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是因为疏远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原典】六五,童蒙,吉。【爻辞新解】六五,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原典】《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爻辞新解】《象辞》说“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这是因为蒙童对老师采取了谦逊的态度,蒙童谦逊,则老师乐教,其教育结果自然是比较有效的,当然也是吉祥的。【原典】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爻辞新解】上九,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不要等到蒙童的问题彻底暴露再去教育,而要防患于未然,事先进行启蒙教育。【原典】《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爻辞新解】《象辞》说“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和蒙童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治病救人、上下一心的目的。【读解】

蒙卦在屯卦之后,屯卦是创物始生,蒙卦是始生之时幼稚无知、蒙昧未发的状态。蒙卦坎下艮上,山下有险,却遇险止步,不知所从,这正是蒙昧的表现。

成事立世的第一步必须走出自己的蒙昧状态。从蒙昧走向开化、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蒙昧者与开导者之间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蒙昧者必须自觉诚心地向开导者求教,开导者守持正道,谆谆教诲。

若蒙昧者安于现状,无诚心问疑求决之意,对一问题再三询问,开导者不需要对其启发教导。若蒙童无知却具有内在的贤德,可塑性强。端正其方向,加以培育,必然将蒙童引入正途,有所作为。开蒙教育采用惩与赏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其端正方向。

对蒙童的态度,取决于双方能否奉行中和之道,抑制自己的行为。不合中和之道,对蒙童采取“吉蒙”的做法,缺少宽厚包容的心,打击抑制,将引起蒙童的抵触,违背天则结果是不吉利的。

相对“击蒙”而言,对蒙童采取“包蒙”的态度,以宽厚包容的心对待蒙童,自然会得到蒙童的亲附。

以“纳妇”的形象比喻品质不端的人难以施教,以“子克家”比喻将关系处理得当,子承父业的情形。

以阴之柔质处阳刚之位,自然浮躁不安,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达不到阴阳相应的关系,自然没有好的结果。

如果远离名师,为阴所包围,那么无法摆脱蒙昧,困于蒙昧。而顺从谦逊,诚心求教,就能摆脱蒙昧状态,把蒙卦自身的险恶形势转化为亨通的局面。【事典】

白帝托孤

孩童虽然蒙昧无知,但不失赤子之心,天真为大人所爱,所以是吉而不是凶。喻人事为童蒙得大人关爱,可保无忧无虑。刘禅得诸葛亮辅佐,而稳坐王位,无忧无虑的故事,可说明此爻之义。

三国时,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俘虏杀害。消息传到蜀国,刘备点起大军,要为关羽报仇。

哪里料到,报仇不成,刘备却被吴将陆逊大败而回。刘备逃到白帝城,因病一命呜呼了!

临终前,刘备将太子托付诸葛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托孤”。

真不愧一代奸雄,刘备托孤深谋远虑。他对诸葛亮说:“先生雄才大略,定能安邦定国,若太子可以辅佐,就辅佐;若太子不能辅佐,就由先生你当成都王,来领导蜀国。”

听刘备如此一说,诸葛亮赶快表示,一定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太子。

一听此言,刘备赶紧叫来三个儿子,说:“我死以后,你们兄弟三人要服侍丞相,若有不孝诸葛丞相的,就是天人共诛的不孝子!”诸葛亮听了,更下决心辅佐太子了。

刘备死后三天,太子刘禅登上王位。这位刘禅小字阿斗,登基之时才十余岁,只是下主之才,在国家政事上完全是位十足蒙昧无知的孩童。

魏主曹丕听说刘备去世,认为是夺取蜀国的大好时机,于是点起数万大军,又联络鲜卑、孟获、吴国、孟达四支军队,分五路杀奔而来。

刘禅不久听到消息,又几天看不到诸葛亮,心中十分惊慌。派人去丞相府,管家就说:“丞相病了,不能到朝。”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把个刘禅与满朝官员急得是汗流浃背,心惊肉跳。不少人都发出怨言,不知诸葛亮肚子里装的什么药。

刘禅急得要命,不知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亲自来到丞相府,却见诸葛亮安闲地在那里钓鱼。原来,诸葛亮早已定下了退兵妙计,刘禅这才把心放下来。这就是诸葛亮安居退五路的故事。

诸葛亮像父亲一样爱护阿斗,对刘禅竭尽忠心。刘禅虽童蒙无知,却能以赤子之心对待诸葛亮,什么事情都由诸葛亮决断,从不猜疑丞相生二心。

在诸葛亮治理下,蜀国一片升平景象。《三国演义》上说,当时是民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米满仓廪,财盈府库。

诸葛亮又定下与东吴结盟,共抗曹魏的战略。其后,南征七擒孟获,北伐六出祁山,虽未能实现天下统一的宏图,但诸葛亮在世时,却保证了“扶不起”的阿斗,稳坐皇帝的宝座,无有灾咎。【感悟】

蒙昧者是孩童,不失赤子之心,得大人爱护,虽蒙昧而有吉无害。赤子之心,是人的纯真善良之心,人有此心,虽一时蒙昧,也会得贤人之助,如阿斗得诸葛亮的辅助一样。所以,人的蒙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纯真善良之心。

人生在世,千万不要自己蒙昧,还被坏人所包围。即使本人蒙昧,只要不被坏人所围困,这蒙昧总有一天会消除的。

离宫 山水蒙

启蒙讨教要专诚

一再三多事不成

贵在包容无类教

问求得利好前程

5. 等待中的大智慧

【原典】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爻辞新解】《需卦》象征等待: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光明正大,做事才会亨通顺利,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出外远行,渡过宽阔的河流会很顺利。【原典】《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爻辞新解】《象辞》说:《需卦》的卦象是乾(天)下坎(水)上,为水在天上之表象,水汽聚集天上成为云层,密云满天,但还没有下雨,需要等待;君子在这个时候需要吃喝,饮酒作乐,即在等待的时候积蓄力量。【原典】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爻辞新解】初九,在郊外等待,必须有恒心,长久耐心地静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原典】《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爻辞新解】《象辞》说“在郊外等待”,表明不能冒险轻率前行;“长久耐心地等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表明没有偏离正道,没有偏离天地恒常之理。【原典】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爻辞新解】九二,在沙滩上等待,虽然要受到别人的一些非难指责,耐心等待终究会获得吉祥。【原典】《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有小言,以终吉也。【爻辞新解】《象辞》说“在沙滩上等待”,表明宽宏大量不急躁;虽然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究能获得吉祥。【原典】九三,需于泥,致寇至。【爻辞新解】九三,在泥泞中等待,结果抢劫的强徒乘机而至。【原典】《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爻辞新解】《象辞》说“在泥泞中等待”,说明灾祸还在外面,尚未殃及本身;自己招引来强盗,说明要处处谨慎小心才能避开危险。【原典】六四,需于血,出自穴。【爻辞新解】六四,在血泊中等待,不小心陷进深穴,用尽全力才逃脱出来。【原典】《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爻辞新解】《象辞》说“在血泊中等待”,表明此时必须沉着冷静,顺应时势,听天由命,以等待转机。【原典】九五,需于酒食,贞吉。【爻辞新解】九五,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原典】《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爻辞新解】《象辞》说“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说明此时处于中位,完美无缺。【原典】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爻辞新解】上六,落入了洞穴之中,忽然有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恭敬敬,以礼相待,终究会得到吉祥的结果。【原典】《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爻辞新解】《象辞》说:“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敬而且热情地招待,终究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尽管处在不适当的地位,但还没有遭受大的损失。【读解】

需卦,天上有雨,等待时机成熟,便会普降甘霖。需指需求,既是主观需要,也是本能需要。本卦突现耐心等待的一面,启示人们在事物发展进程中遇到困难,要审时度势,等待时机,使主观努力的方向满足客观发展的要求。

当艰难险阻挡住了前进的道路,这时不可急躁地盲目挺进,而应根据自己的具体处境出发,调整自身行为,这并没有违反君子自强不息、刚健的本性,而是继续前进的方法,所以能够走出困境。

当君子处于需卦的形势下,以饮食宴乐调节自己的行为,饮食宴乐不是不思进取,消磨意志,而是保持平常的心态,安时处顺,宁静致远,以俟时机。

接近险阻,虽然没有大的灾害,但是处境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心态的宽裕平和,泰然处之,从容等待才是明智的做法。在此,强调忍耐,不可急进,把无端的伤害和谣言置之度外,平息冲突,摆脱困境。

在泥潭中等待,虽然危险还没有到来,但是已经面临着不利的处境,妄进就会招来祸患,是否引来祸患,不取决于客观环境,而取决于主观动态。审时度势,通权达变,谨慎小心,以求不败。

身处在危险之中,不能逞强,顺应变化,在险境中,迂回灵活地前进,陷入穴中,应当以柔应对,方能脱险。

以柔制刚,化暴戾为祥和,以“不速之客”象征乾之三阳,以礼相待,没有祸患。【事典】

苏秦终成合纵计

沙虽难行,却不致陷人,只要能坚持,最终就会走出困境。战国苏秦游说天下,历尽艰难,受到亲人的苛责,但坚持了下来,终于说服六国合纵,身佩六国相印,可说明此爻爻义。

在先秦有几位至今流传的神秘高士,战国时的鬼谷子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鬼谷子带出了两位大名鼎鼎的学生,一位名张仪,一位叫苏秦。战国的合纵连横就是他们两位煽动起来的。

单说苏秦的合纵游说,那可是经历了许多艰难才成就的啊!

自拜别鬼谷子先生后,苏秦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中,受到父母与嫂子、弟弟的盛情欢迎。不久,听说苏秦要出去游说君王以取富贵,家中人都劝说他先去游说最近的周显王。

苏秦依家人的劝告,见到周显王,游说自强之术,周显王以为空疏无用,苏秦只好无功而返。

回来后不久,苏秦又变卖财产,打算到秦国去游说,遭到了家中的一致反对。

但苏秦充满自信,决计游说秦王。他对新上台的秦惠文王,详细地分析了秦国的优势,勾画出了一幅“并诸侯、吞周室、称帝而一天下”的蓝图。

听了苏秦的游说,秦惠文王有些心动。但他刚杀商鞅不久,心恶游说之士,所以,并未决定是否重用他。

几天后,苏秦又著为一本书,专言自古以来攻战、夺天下之术,共十多万言,献给秦王。而秦国丞相妒忌苏秦之才,又在秦王面前说游说之士的坏话,于是,秦王决定不用苏秦了。

苏秦狼狈地回到家中,父母见他两次游说都不成功,反而用尽钱财,竟出言辱骂苏秦。他的妻子也不肯相见。苏秦饿极了,向他嫂子讨饭吃,他嫂子也以冷言相讥。

见到家中亲人如此薄情,苏秦十分感叹地说:“想不到人穷了,妻子不把我当丈夫,母亲不把我当儿子,嫂子不把我当弟弟。这都是我的罪过啊!”

但苏秦并没有放弃他的游说计划。于是,顶着父母、妻子、嫂子、弟弟的呵斥谴责声,他又一次出去游说了。

苏秦知道秦国没有用他的意思,因而,改往向东游说六国。苏秦首先到了赵国,但又碰了一鼻子灰。

他并不丧气,又向燕国进发。在燕国,苏秦的游说终于被燕文公所重视。燕文公又资助苏秦,再到赵国,向赵肃侯游说合纵的计划,赵肃侯这次接受了苏秦的游说,拜他为相国,又派他为“从约长”,去游说其余各国,合纵以抗秦。

经苏秦游说,赵、楚、齐、魏、韩、燕六国订立了合纵条约,苏秦也被拜为六国之相,形成了合纵抗秦的阵营。【感悟】

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会遇上若行进在沙中的艰难时期,这个时期,很可能像苏秦一样,遭到亲人的言语,更不用说其他人的蔑视了。但能坚持下去,艰难终会过去,人们的歧视也只能算是“小有言”,最终则有吉利可言。因而,人在艰难困苦时,一定要坚持,要看到未来的“吉”的光明前途。

坤宫 水天需卦

耐心恒心自信心

安闲等待值千金

诚信顺利求者吉

闯险何须惧水深

6. 不争为上和为贵

【原典】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原典】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爻辞新解】《讼卦》象征打官司:这是因为诚实守信的德行被阻塞,心中畏惧有所戒备引起,坚守正道居中不偏会有吉祥;坚持把官司打到底则有凶险,如有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出现则会有利,但出外远行、要渡过宽阔的大河则不会顺利。【原典】《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爻辞新解】《象辞》说《讼卦》的卦象是坎(水)下乾(天)上,为天在水上之表象,天从东向西转动,江河百川之水从西向东流,天与水是逆向相背而行的,象征着人们由于意见不合而打官司;所以君子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从开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原典】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爻辞新解】初六,不久将陷于争端之中;虽然会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究将获得吉祥。【原典】《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辨明也。【爻辞新解】《象辞》说“不久陷于争端之中”,说明与人争端决不可长久,决不可互不让步,相持不下;虽然“受到一些非难指责”,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可以明辨是非。【原典】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爻辞新解】九二,打官司失利,走为上策,赶快逃回来,跑到只有三百户人家的小国中,在此居住可以避开灾祸。【原典】《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爻辞新解】《象辞》说“打官司失利,迅速逃回来”,因为自己处于下位,与上面有权有势的人打官司,必然要失败而且有灾祸降临,但逃走避开,灾祸就没有了。【原典】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爻辞新解】六三,安享着原有的家业,吃喝不愁,坚守正道,处处小心防备危险,终究会获得吉祥;如果辅佐君王建功立业,成功后不归功于自己。【原典】《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爻辞新解】《象辞》说“安享着祖上遗留下来的家业”,说明只要顺从上级,则可以获得吉祥的结果。【原典】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爻辞新解】九四,打官司失利;经过反思改变了主意,决定不打官司了,安分守己,必然会得到吉利的结果。【原典】《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爻辞新解】《象辞》说“打官司失利后,回过头仔细反思,觉得“和为贵”,还是息事宁人为好,于是改变了主意,撤回诉状,退出争端不打官司了,说明坚守正道,安分守己就没有什么损失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