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下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6 10:18:16

点击下载

作者:(日)冈田武彦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下卷)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下卷)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下卷)作者:【日】冈田武彦[著],杨田等[译]排版:HMM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ISBN:9787229128425本书由北京卓文天语文化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十六章江西时代阳明请求致仕

如前所述,由于王阳明剿灭了江西、福建、广东、湖广四省边界猖獗的贼匪,并向朝廷上奏了捷报,正德十三年(1518)六月六日,王阳明被擢升为右副都御史,并被授予荫子一人为锦衣卫的荣誉,世袭百户。

六月十八日,王阳明以《辞免升荫乞以原职致仕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一)上疏朝廷,请求辞退恩赏。

在这篇奏折中,王阳明首先感谢朝廷的恩宠:特命自己为军务提督,授予象征指挥权的旗牌和自由指挥部队的特权。

于是,该部议假臣以赏罚,朝廷从而假之以赏罚;议给臣以旗牌,朝廷从而给之以旗牌;议改臣以提督之任,朝廷从而改之以提督之任;授之方略而不拘以制,责其成功而不限以时。由是,臣以赏罚之柄,而激励三军之气;以旗牌之重,而号召远近之兵;以提督之权,而纪纲八府一州之官吏;伸缩如志,举动自由。

有了这些权力,王阳明消除了大部分的掣肘和障碍,得以迅速整编军队,率队出征:“一鼓而破横水,再鼓而灭桶冈……又一鼓而破三浰,再鼓而下九连。”

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但阳明在奏疏中禀明,此番军功更多地归功于朝廷。朝廷就如同善于驾驶马车的马夫,而自己则如同一匹驽马,毫无半点功劳,所以只求朝廷能让自己致仕,回归田园,安享晚年。

他在奏折中写道:

譬之驽骀之马而得良御,齐辑乎辔衔之际,而缓急乎唇吻之和,内得于人心,外合于马志;故虽驽下,亦能尽日之力而至百里。人见其驽而百里,因谓之能,不知其能至此,皆御马者驱策之力。不然,将数里而踣,或十数里而止矣。马之疲劳,或诚有之,而遂以归功于马,其可乎?况臣驱逐之余,疾病交作,手足麻痹,渐成废人。

前在贼巢,已尝具本请罪,告病乞休。日夜伏候允报,庶几生还畎亩。乃今求退而获进,请咎而蒙赏,虽臣贪冒垂涎,忍耻苟得,其如朝廷赏功之典何!伏望皇上推原功之所始,无使赏有滥及,收回成命。

臣苟有微劳,不加罪戮,容令仍以原职致仕,延余喘于田野。如此,则上无滥恩,下无奸赏;宣力受任者,得免于覆餗之诛;量能度分者,获遂其知止之愿。臣无任感恩惧罪,恳切祈望之至!

然而,朝廷最终还是没有满足王阳明的致仕愿望。

正德十四年正月初二,四十八岁的王阳明上奏折《升荫谢恩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一),诉说自己无德无能,不足以胜任右副都御史和接受荫子锦衣卫的恩赏,请求辞退恩赏;正月十四日,王阳明再上奏折《乞放归田里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一),向朝廷奏明之前立下的战功皆源于圣上的恩德,然后又提起自己体弱多病,祖母卧床不起,恳切请辞,希望能够回故乡安度晚年。奏折中写道:

且臣比年以来,百病交攻。近因驱驰贼垒,瘴毒侵凌,呕吐潮热,肌骨羸削。或时昏眩,偃几仆地,竟日不惺,手足麻痹,已成废人。又以百岁祖母卧病床褥,切思一念为诀。悲苦积郁,神志耗眊,视听恍惚,隔宿之事,不复记忆。以是求延旦夕之生,亦已难矣,而况使之当职承务,从征讨之后,其将能乎!夫豢畜牛羊,细事耳,亦且求良牧而付之,况于军务重任,生灵休戚之所关……

伏愿陛下念四省关系之大,不可委于匪人;察病废枯朽之才,不宜付以重任。怜桑榆之短景,而使得少遂其乌鸟之私;录犬马之微劳,而使得苟延其蝼蚁之息。别选贤能,委以兹任。放臣暂归田里,就医调治。倘存余喘,尚有报国之日。臣不胜感恩待罪恳切哀望之至!

王阳明再三上疏朝廷,请求辞退荫子封赏,让自己致仕还乡,朝廷皆不准许。无奈之下,王阳明只好写了一封私信,寄给自己最信任、启用自己巡抚南赣的兵部尚书王琼。他在信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并向其恳切请愿。

如前所述,王琼深知阳明之才,他提拔任命阳明为军务提督,赐予阳明象征指挥权的旗牌以“便宜行事”。王琼又上疏朝廷,力排众议,让王阳明获得了一些特权。王阳明之所以甘愿剿匪,并大获成功,首先是心中怀有忠君爱国的至诚思想以及尽展才华的考虑,但其中多少也有回报王琼知遇之恩的因素。

正德十三年,在写给王琼的书信《上晋溪司马》(《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一)中,阳明毫不隐讳地讲述了福建驻军的不稳定状况和处理困难等问题。在这封书信的末尾,阳明向王琼表达了辞官之意,并恳求其在朝廷中为自己美言。其信中写道:

盖福建之军,纵恣骄骜已非一日,既无漕运之劳,又无征戍之役,饱食安坐,徭赋不及,居则朘民之膏血以供其粮,有事返借民之子弟而为之斗。有司豢养若骄子,百姓疾畏如虎狼。稍不如意,呼呶群聚而起,焚掠居民,绑笞官吏;气焰所加,帖然惟其所欲而后已。今其势既盈,如将溃之堤,岌乎汹汹,匪朝伊夕。虽有智者,难善其后,固非迂劣如守仁者所能办此也。又况积弱之躯,百病侵剥。近日复闻祖母病危,日夜痛苦,方寸已乱,岂复堪任!临期败事,罪戮益重,辄敢先以情诉。

伏望曲加矜悯,改授能者,使生得全首领,归延残息于田野,非生一人之幸,实一省数百万生灵之幸也!情蹙辞隘,忘其突冒,死罪死罪!

王琼看完王阳明呈给朝廷的奏折和写给自己的私信后,必定会被阳明言辞之间吐露的切切之情所打动。正如王阳明在信中所说,因为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所以自幼丧母、由祖母抚养长大的王阳明最终也没能见到祖母最后一面。朝廷不允许阳明致仕,是因为贼匪未平。后来,平定贼匪之后,王阳明再次向王琼申请致仕返乡,希望能探望卧病在床的父亲龙山公,但王琼并没有做任何答复。

因此,王阳明于正德十四年再次写信给王琼(《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一),请求王琼帮忙。

生始恳疏乞归,诚以祖母鞠育之恩,思一面为诀。后竟牵滞兵戈,不及一见,卒抱终天之痛。今老父衰疾,又复日亟。而地方已幸无事,且蒙朝廷曾有“贼平来说”之旨,若再拘缚,使不获一申其情,后虽万死,无以赎其痛恨矣!

老先生亦何惜一举手投足之劳而不以曲全之乎?今生已移疾舟次,若复候命不至,断亦逃归,死无所憾,老先生亦何惜一举手投足之劳而必欲置之有罪之地乎?情隘辞迫,渎冒威严;临纸涕泣,不知所云,死罪死罪!

王琼之所以将王阳明的致仕请求压了下来,可能是他早已预见到即将发生的宸濠之乱。其实,王琼也能理解王阳明的心情,但为了江山社稷,只能把王阳明的私情放在一边。因为事实证明,能够很快地平定叛乱者,除阳明之外再没有更合适的人选。这也正是王琼信任王阳明并给予他极大的权限的原因。尽管两人从未谋面,但他们在国家大事上心有灵犀一点通。宁王之患

据《年谱》记载,正德十三年(1518),王阳明于赣州平定贼匪之后,四方之人聚集而来,师事阳明。

刚开始时,王阳明安排门人寓居射圃,但后来人数众多而无法容纳。阳明因此重修濂溪书院,安置门人,并让门人冀元亨担任书院的主讲。冀元亨为王阳明的养子王正宪的家庭教师,但在重修濂溪书院时,阳明把他请到赣州。

当时,江西的宁王朱宸濠来信,向阳明请教一些问题。阳明让冀元亨解答,随后把元亨派到宁王身边讲学。

或许有人会问,阳明门人中有才者众多,阳明为何偏偏派元亨去宁王处?

这是因为阳明早就看出了宁王篡夺皇位的野心,在之前提到的写给王琼的第二封书信中,王阳明说“若再拘缚,使不获一申其情”云云,或许是在暗示可能会爆发宸濠之乱。王阳明弟子冀元亨画像。在宸濠之乱爆发之前,王阳明派冀元亨去宁王处讲学,目的是让他打探内情。

而冀元亨为人刚毅忠信,临危不惧,正好能够应付将来的危局。此举也是将冀元亨派去做卧底,让他打探宁王谋反的内情。对于擅长打间谍战的阳明先生来说,做出这样的安排也是理所当然的。

后来,宸濠之乱平定后,冀元亨遭怀疑,被打入大牢。因此,也有诸如李卓吾之类的人认为阳明此举极为失策。《明儒学案》卷二十八《楚中王门学案》对冀元亨与宁王的相见,有如下叙述:

濠谈王霸之略,先生昧昧,第与之言学而已。濠拊掌谓人曰:“人痴一至是耶!”一日讲《西铭》,先生反复陈君臣之义,本于一体,以动濠。濠大诧之,先生从容复理前语。

濠曰:“此生大有胆气。”遂遣归。

因为冀元亨当时所讲的内容似有劝谏宁王之意,所以按常理来说,宁王应该当场将元亨抓捕,立刻斩杀,但元亨还是安全地回到了阳明身边。

回来之后,冀元亨便将宁王谋反的迹象告知了阳明。宁王听说此事后怒不可遏,暗中派人去刺杀冀元亨。王阳明听到风声,为了让元亨避开祸事,立即派人将他护送回了武陵老家。

明初,洪武二十一年(1388),朝廷在福建省福州府设立了三卫。卫,指的就是卫所,卫所里驻扎着卫军(一省的正规军)。洪武八年(1375)设右卫,驻于福州府城东南。洪武二十一年改为左卫,再于其西设置右卫,同时于左卫东侧增设中卫。

然而,从正德十三年起,因月粮(每月的兵粮)无法正常供应,福州的卫军爆发叛乱,而延平、邵武等卫的军士也响应了叛乱。其核心人物为进贵、叶元保等人。

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二十三日,巡抚福建御史程昌恳请王阳明率军前去平乱,并奏请由兵备副使杨璋代理王阳明离任前所负责的工作。王阳明奉命前往福州镇压叛军。

福建卫军叛乱的同时,宁王之忧也越来越不容忽视。

正德九年(1514),江西省按察副使胡世宁因看不惯宁王的恶行,上疏朝廷,揭露其不法行径。

得知胡世宁上疏参劾自己后,宁王也上疏辩解说:此乃胡世宁离间骨肉之计。同时,朱宸濠又贿赂了宦官与大臣。都察院副都御史丛兰与宁王相交甚厚,故上疏弹劾胡世宁有疯癫之症,擒拿了胡世宁交给禁卫军。随后朝廷将胡世宁流谪沈阳。

自数年前起,王琼便已预见到朱宸濠的叛乱。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胡世宁的功劳很大。

正德十四年,王阳明再次上疏,希望能够请辞返乡,但朝廷还是回绝了他的请求。这是预见到宸濠之乱的王琼为了留住王阳明,让王阳明对此采取应对措施而做出的举动。黄绾的《阳明先生行状》(《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七)中,记录有此事:

王公琼逆知宸濠必将为变,一日,召其属主事应典(名天彝,王阳明门人)曰:“我置王某于江西,与之便宜行事者,不但为溪洞诸贼而已,或有他变,若无便宜行事敕书旗牌,将何施用?”时福建有军人进贡等之变,王公曰:“此小事,不足烦王某。但假此以牵便宜敕书在彼手中,以待他变。尔可为我做一题稿来看。”

稿成,具题。降敕与公曰:“福州三卫军人进贡等协众谋反,特命尔暂去彼处地方会同查议处置,参奏定夺。”

也就是说,在剿灭南赣贼匪、立下赫赫战功之后,王阳明本打算将军务提督的特权及象征指挥权的旗牌交还的,但王琼为了防备朱宸濠的叛乱,以镇压福州叛军为借口,让王阳明继续手握兵权。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阳明才充分发挥旗牌的威力,在后来发生的宸濠之乱中,以极短的时间生擒宁王,立下大功。死里逃生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五日,王阳明受领了镇压福州三卫叛军的敕命,前往福建的官衙。九日,王阳明率军离开赣州,沿着赣江北上,由于水路不畅,十五日才抵达丰城县(隶属江西省南昌府)的黄土脑。丰城县距离宁王盘踞的南昌府城仅有一百二十里。

此时,王阳明接到丰城知县顾佖以及沿途的地方总甲(地方民兵组织首领)的报告,得知宁王突然叛乱,如果继续北上的话,会很危险。(1)

在叛乱中,巡抚、都御史孙燧和按察副使许逵遇害,巡抚府、

(2)三司和府县的大小官员,凡有不从宁王命令者,尽皆遭到逮捕,各卫门的印信也全部被没收,仓库中的物品被劫掠一空。宁王非常狂妄,扬言一方面要率领强大的水军沿长江而下攻占南京,另一方面则分兵北上。宁王的狂言令世人异常震惊。

据《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记载,王阳明于六月九日离开赣州,火速北上。因为六月十三日宁王大寿,王阳明本当出面庆贺,可是当他行至吉安府时,突然想起自己忘记带官印,于是便派中军官返回赣州去取,所以就迟了几天,未能赶去给宁王贺寿。如果当时王阳明也前去贺寿的话,那么或许他也会遭遇和孙燧、许逵一样的不幸。

对于此事,东正堂也感叹道:阳明先生虎口脱险,未遭孙燧、许逵同样之虐杀,且即刻率军返吉安,倡举义兵,遂成擒宸濠之功。此亦先生之高运,也有天意不想亡明之故。(《阳明先生全书论考》卷十五《年谱二》)

然而,此时王阳明麾下的军士,只有疲弱士卒百余名而已,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若驰奔赣州兴举义兵的话,距离又太远。因此,王阳明打算先返回吉安府,希望能在吉安制定战略部署,暂且牵制住宁王。可是不巧南风劲吹,舟行无以南归。对于当时的状况,《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中记载道:

先生命取辨香,亲至船头,焚香望北再拜曰:“皇天若哀悯生灵,许王守仁匡扶社稷,愿即反风。若天心助逆,生民合遭涂炭。守仁愿先溺水中,不望余生矣。”言与泪下,从者俱感动。祝罢南风渐息,须臾樯杆上小旗飘扬,已转北风。

也就是说,王阳明当时对天祈祷,使得上天刮起了让他可沿赣江南下到吉安府的北风。

之前虽然也曾提到过王阳明对天祈祷之事,但在这里还是简单介绍一下。比如,正德五年(1510),王阳明从流谪的蛮荒之地龙场释放出来,出任吉安府庐陵县知县,在任期间恰逢县城内发生大火,烧毁千余户人家,王阳明也曾对天祈祷,而后风向改变,大火才得以熄灭。“先生吁于天,蜇死讨贼。祷北风,风果北,觅渔舟以遁。濠兵追之不及。”——《王阳明先生图谱》

在此之前,弘治十六年(1503),王阳明三十二岁时,也曾应浙江绍兴府佟太守之邀,为饱受旱灾之苦的百姓写下祈雨祭文,于会稽山向天祈祷。在当时回复太守的书信(《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一)中,王阳明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此外,正德十二年(1517)春,王阳明为平定漳州贼匪,屯驻于福建省汀州府的上杭时,当地百姓也因旱灾而叫苦不堪。见此,王阳明为民祈雨,结果大雨连降三日,百姓欣喜若狂。后来,百姓出面向上杭官员请愿,希望将王阳明祈雨的都察院行台正堂取名“时雨堂”。王阳明也作《喜雨三首》(《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在第二首中,王阳明生动地描写了百姓欢欣喜悦的模样,吟道:“山田旱久兼逢雨,野老欢腾且纵歌。”

然而,在丰城赣江上对天祈祷,却让王阳明印象最为深刻。在第二年所作的《丰城阻风》一诗中,以及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驾崩,王阳明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后,凭吊宸濠之乱的旧战场时所吟《重登黄土脑》一诗(皆出于《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中,都有一句“此地曾经拜北风”,足见王阳明对此事的印象之深。

简而言之,正如大西晴隆所指出的,我们不能忽视王阳明同时也是一位“祷师”这一点。《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记载,尽管当时王阳明声泪俱下,好不容易求得了北风,船夫却说太阳已经下山,不愿再出船。听闻此言,阳明大怒,欲拔出佩剑斩杀船夫。但众多随员皆劝阻王阳明,说切不可动怒杀人,只可割下其耳。

船行大约二十里,太阳下山。王阳明见船只过大,航行速度很慢,便悄悄命令随员去召集渔船。其后,王阳明在随员龙光、雷济的陪同下,微服转乘渔船,而将自己的衣冠和随员萧禹等人一同留在了大船上。

王阳明转乘渔船之事,还有一段传说。据门人钱德洪记载,在收录王阳明写给其父龙山公,急报宸濠之乱的书信《上海日翁书》(《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六)时,钱德洪从当时的随员龙光口中打听到,当王阳明看到自己的夫人诸氏和幼子正宪还留在大船上时,心生犹豫。

当时诸夫人提起长剑,说道:“公速去,毋为妾母子忧。脱有急,吾恃此以自卫尔!”以此激励阳明。如此场面,让人不由得深感诸夫人之贤德。

这段换乘渔船的传说,记录在随后将会提到的《征宸濠反间遗事》(《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八)中。与夫人诸氏道别之后,趁着渔船还未起航,王阳明问:“准备好了没?没有忘记什么吧?”

随员龙光和雷济回答道:“全都齐了。”

王阳明笑道:“不是还有一样吗?”

两人互相看了看,不知到底忘了何物。王阳明指着大船舳前的罗盖说:“没有那个东西的话,即便到了地方,又拿什么来证明我们的身份呢?”说完,王阳明便让人拆下罗盖,放在渔船上。

当一行人到达吉安府时,府城中已经听闻宁王叛乱的消息,全城戒严,城门紧闭。随员见状,便高高举起罗盖,城内之人大喜,打开城门,将王阳明一行迎进内城。看到此情此景,随员们心生敬佩,明白即便身处危难之中,王阳明依旧游刃有余。

此外,《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记载,宁王得知王阳明为了镇压福州叛军行至赣江,寻思若能将身负经世济民之才的王阳明拉入帐下,大业何愁不成。于是,令内侍官喻才率快船数十艘,追赶阳明。追兵赶到丰城县黄土脑时发现大船,于是擒住萧禹诘问。萧禹答道:“王都爷已去久矣,拿我何益。”

不得已,喻才只好取走王阳明的衣冠向宁王复命。一条大鱼就此逃脱了。

躲过了宁王的追兵,转乘渔船不久,王阳明便抵达临江府。知府戴德孺即刻出迎,将一行人领至府城中隆重款待,并恳请王阳明做好出征的准备。

王阳明说道:“临江大江(赣江)之滨,与省城相近,且居道路之冲,不可居也。”

戴德孺问道:“闻宁王兵势甚盛,何以御之?”

王阳明回答道:“濠出上策,乘其方锐之气,出其不意直趋京师,则宗社危矣。若出中策,则径攻南京,大江南北亦被其害。但据江西省城,则勤王之师四集,鱼游釜中,不死何为。此下策矣。”

戴德孺又问:“以老大人明见度之,当出何策?”

王阳明答道:“宁王未经战阵,中情必怯。若伪为兵部恣文发兵攻南昌,彼必居守,不敢远出。旬日之间王师四集,破之必矣。”

王阳明的一句话,清晰点明了此战的基本战略。

戴德孺邀请王阳明换乘其他船只,却遭到王阳明的拒绝。之后,王阳明继续乘坐渔船沿赣江南下,不久便抵达了新淦县。

平日便悉心操练兵马的知县李美出城迎接王阳明一行,邀请王阳明暂时停留在县城。王阳明没有同意,说道:“汝意甚善。然弹丸之地,不堪用武。”

离开新淦时,王阳明换乘了李美准备的大船,前往吉安府。就这样,王阳明逃过了宸濠之难,于六月十八日安然抵达吉安府。宁王谋反之资

往前追溯,先介绍一下盘踞南昌府的宁王朱宸濠的情况。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布衣,推翻蒙古族所创的元朝后统一了天下,是一位光复大汉王朝的英主。然而不幸的是,因懿文太子早逝,所以太孙建文继承了帝位,但太祖四子燕王朱棣起兵打败建文帝(即靖难之变),夺取了帝位。燕王也就成了明成祖永乐帝。正因为有这样的成功案例在先,所以自明成祖次子汉王朱高煦谋反不成,遭到诛杀为始,明代的亲藩全都对帝位虎视眈眈,觊觎流涎。

宁王的远祖,初代宁王朱权是明太祖的第十七子。明初,朱权被封到了北边的大宁(现在的辽宁省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省界附近),驻防北夷,是称宁王。宁王与燕王朱棣两兄弟共同辅佐太祖。当时,有“燕王善战,宁王善谋”之说。

燕王朱棣对建文帝高举叛旗时,曾设下计谋,巧妙地引诱宁王,致使宁王不得不与燕王合谋。燕王篡夺了帝位,宁王出力不小,所以其后宁王的胡作非为,也令明成祖感到棘手。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因为要在大宁的故地设置直辖的三卫,所以成祖打算将宁王转封到川广(四川省和湖广省),但宁王自己要求转封到苏杭(苏州府隶属于以南京为省都的南直隶省,杭州府则是浙江省的省都)。

成祖不许,宁王大怒,搬出传令的信号旗,让部下的官员控制住成祖的必经之路。

如此一来,明成祖也怒了。

宁王见形势不妙,只好独自带着数名宦官,由南京来到江西省省都南昌府,称病久居南昌府中。当地的行政长官向朝廷上奏了此事。朱棣不得已,只好将宁王封到了南昌府,依旧沿袭宁王的封号。

历代宁王在南方权势盖天,到了第四代朱宸濠时,奸恶益甚。

朱宸濠是其父康王与妓女生下的孩子,在其出生之前,康王梦见一条巨大的蛇飞进宫殿里,一个接着一个地吞噬活人,甚至还袭向自己。因为这个不祥的梦,朱宸濠降生后,康王命人把他扔到城外去。但朱宸濠的母亲把他私藏起来,将他抚养长大。朱宸濠成年后,康王虽然让他进了府,但直到临终康王都没让朱宸濠进入自己的房间。

尽管朱宸濠天生聪明,富有才智,通史实,善歌舞,却为人轻佻,没有威严。

康王殁后,朱宸濠继承了宁王之位,益发变得傲慢不逊,专横霸道。后来他又因道士李自然的谗言“殿下有贵为天子之骨相”,而对帝位生出野心。

起意之后,朱宸濠便开始了各种行动。他将搜罗到的金银财物运送到都城,先与内侍司官员李广勾结,正德初年,又勾结上以宦官刘瑾为首的“八虎”。朱宸濠通过买通官员来为自己宣扬善名孝行。

在奸臣的帮衬下,朝廷嘉奖了朱宸濠,并赐下尔书(盖有天子御印的书物)。

朱宸濠谋划了将近十年,养死士两万余人,招来吴十三、凌十一、闵廿四等四方的盗贼渠魁,匪众约一万余人。举兵之日,连同护卫、党羽,以及被迫服从于朱宸濠一同起事的总计六七万人。

为了筹措军费,朱宸濠又在鄱阳湖上抢夺商船货物,收取各种苛捐杂税,可谓是无恶不作。《年谱二》(《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三)对此也有概略的记述:

先是宁藩世蓄异志,至濠奸恶尤甚。正德初,与瑾纳结,尝风南昌诸生呈举孝行,抚按诸司表奏,以张声誉。

安成举人刘养正,素有词文名,屈致鼓众,株连富民,朘剥财产,纵大贼闵廿四、凌十一等四出劫掠,以佐妄费。(3)

按察使陆完因濠器重,遂相倾附。及为本兵,首复护卫,树羽翼。

而濠欲阴入第二子为武宗后,其内官阎顺等潜至京师,发奏,朝廷置不问,且谪顺等孝陵净军。濠益无忌。

完改吏部。王琼代为本兵,度濠必反,乃申军律,督责抚臣修武备,以待不虞。而诸路戒严,捕盗甚急。凌十一系狱劫逃,琼责期必获。濠始恐,复风诸生颂己贤孝,挟当道奏之。

朱宸濠以重金招徕的隐士刘养正,幼时人称神童,高中举人,以诗文见长,却未能在进士考试中及第。地方诸官皆以能见其诗文为荣,而朱宸濠亦待之甚厚。

朱宸濠又勾结武宗身边手握重权、恣意妄为的佞臣朱宁和臧贤,使二人成为其心腹。武宗时常私访臧贤家,于是臧贤造了一间密室,让朱宸濠的使者潜伏在密室中,悉知武宗的一举一动。(4)

此外,朱宸濠又启用曾任右都御史的李士实为其谋臣。李士实颇有权术之能,自诩姜子牙、诸葛孔明再世。

因身边有承奉刘吉、道士李自然、徐卿等众多党羽,朱宸濠以武宗无后为由,图谋将自己的第二子立为皇嗣。此事也有朱宁、臧贤等众多宦官的参与。但因事关重大,朝廷的六部、九卿、科道官(都察院的监察官)等官员都不敢对此妄自发表意见。

李士实为朱宸濠献谋,一方面希望通过兵部尚书陆完恢复宁府的护卫,另一方面,促使南京镇守太监毕真为首的南方官员一同宣扬朱宸濠的孝行。因陆完转任吏部,王琼代为兵部尚书,朱宸濠的阴谋才未得逞。王琼很早便看出朱宸濠他日必反,所以对陆完说道:“祖宗禁藩王设护卫,为防藩王不轨之谋,然宁王再三请复护卫制度。他日宁王必起事变,累及贵公。”

听了王琼的话,陆完有些后悔,立刻写信给朱宸濠,要求返还设护卫之权。但朱宸濠并没有答应陆完的请求,并以护卫为名,公然招募勇健之士,令他们朝夕于府城内苦练武艺。

朱宸濠的家臣中也不乏忠臣。宁府的典宝(掌管宝物的官)阎顺,内官(在宁王宫殿中侍奉的官)陈宣、刘良偷偷前往京师,上报了朱宸濠的不法行径。可是,朱宁和陆完却隐瞒不报,反而将阎顺等人秘密上奏朝廷的事报知了朱宸濠。朱宸濠怀疑此事是承奉(待命官)周仪所为,于是命人伪装成强盗,将其家人尽皆杀光。

此外,朱宸濠又杀害了典杖(掌管武器的官)查武等数百人,同时又将大批金银运送到京师,打点贿赂朝廷要员,并请求他们斩杀阎顺等人。阎顺等人早已亡命远方,终免于难。《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中还记载了朱宸濠之妃娄氏真心劝谏朱宸濠的事迹。娄妃贤德端淑,为朱宸濠生下了长子、三子和四子三个儿子,因此,朱宸濠对她一直敬爱有加。娄妃察知朱宸濠的不轨图谋之后,在一次酒宴途中让歌女唱起元曲《梧叶儿》,讽刺、劝谏朱宸濠。

这首歌的大意是说人生苦短,转瞬即逝。听完此曲,朱宸濠一脸不快。之后,娄妃与朱宸濠便有了以下对话:

娄妃曰:“殿下对酒不乐,何也?”

宸濠曰:“我之心事非汝女流所知。”

娄妃赔笑道:“殿下贵为亲王,锦衣玉食,享用非常。若循理奉法,永为国家保障,世世不失富贵。此外更有何心事?”

宸濠带了三分酒意,叹口气道:“汝但知小享用之乐,岂知有大享用之乐哉!”

娄妃曰:“愿闻如何是大享用、小享用。”

宸濠曰:“大享用者,身登九五之尊,治临天下,玉食万方。吾今位不过藩王,治不过数郡,此不过小享用而已。岂足满吾之愿哉?”

娄妃曰:“殿下差矣。天子总揽万机、晏眠早起、劳心焦思,内忧百姓之失所,外愁四夷之未服。至于藩王,衣冠宫室、车马仪仗亚于天子,有丰享之奉,无政事之责。是殿下之乐过于天子也。殿下受藩镇之封,更思越位之乐。窃恐志大谋疏。求福得祸,那时悔之晚矣。”

听完娄妃的忠言,朱宸濠勃然大怒,扔开酒杯站起身来。此外,娄妃还规劝自己的弟弟娄伯将,让他切不可跟从朱宸濠叛变,但娄伯将不听,还是跟从了朱宸濠。

就这样,朱宸濠的叛变之意越来越强烈。发动叛乱的六年前,也就是正德八年(1513),朱宸濠筑造阳春书院,僭号离宫。此外,他不断清除异己,毒死了巡抚王哲,令守臣皆栗惧不已。远近军民也皆惧怕朱宸濠,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

此外,官员参见朱宸濠时,都必须穿上上朝面圣的衣服。因此,许多当地官员都畏于朱宸濠的威势,跟从了他。尽管娄妃依旧时常劝阻朱宸濠,但朱宸濠始终不听。

由于朱宸濠的谋叛举动越来越明显,所以朝廷中也开始有人议论此事。侍御史(都御史代理)萧淮曾上疏(《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三《年谱三》)言道:

近奉敕旨,王人无事不得延留京师,臣有以仰窥陛下微意矣。臣不忍隐默,窃见宁王不遵祖训,包藏祸心,多杀无辜,横夺民产,虐害忠良,招纳亡命,私造兵器,潜谋不轨。交通官校有年,如致仕侍郎李士实,前镇守太监毕真,及诸前后附势者,皆今日乱臣贼子,关系宗社安危,非细故也。或逮系至京,或坐名罢削。布政使郑岳、副使胡世宁,皆守正蒙害;宜亟起用,庶几人知顺逆,祸变可弥矣。

当时,受武宗宠爱的江彬、太监张忠等人也赞成。于是,武宗于五月二十四日颁下敕旨《宁王戒饬》:“萧淮所言,关系宗社大计,(5)朕念亲亲,不忍加兵,特遣太监赖义、驸马都尉崔元、都御史颜颐(6)寿往谕,革其护卫。”(7)

此外,给事中孙懋建议发兵,以备江西流寇。王琼认为此建议甚好,建议励兵备战方为上策,杨廷和也默认了这一点。

崔元等人奉旨前赴南昌,而宰相杨廷和则下令兵部发兵以观其变。宁王起事

朱宸濠派出的探子林华在京师打听了两三天的消息,尽管没能完全掌握实际情况,还是立刻赶回江西,将探知的情况报知了朱宸濠。这天正好是朱宸濠的生辰(六月十三),他邀请诸司齐聚王府,摆了一席寿宴款待他们。听说朝廷派出敕使颁下戒饬,朱宸濠不由得心中一惊,暗想:若让朝廷诏使到此,用的必定是以前宦官刘瑾被迫下狱时,蔡震和刘瑾对决,让其服罪的办法。

因此,寿宴结束之后,朱宸濠便秘密召集李士实、刘养正等人,商讨对策。

刘养正道:“事急矣。明旦诸司谢酒,便当以兵威胁之。”

于是,朱宸濠决意举兵谋反。当夜,朱宸濠召集士卒,等待诸官员的到来。

第二天一早,诸官员聚集一堂,向朱宸濠参拜。礼毕之后,朱宸濠坐于露台之上,对众人诈言道:“汝等可知大义?”

巡抚都御史孙燧答道:“不知。”

朱宸濠道:“昔孝宗皇帝为太监李广所误,抱养民间子。我祖宗不血食者,今十四年矣。太后有密旨,命寡人发兵讨罪,共伸大义。汝等知否?”

孙燧挺身而出,说道:“既然太后有旨,请出观之。”

朱宸濠大声道:“不必多言。我今往南京去,汝愿保驾否?”

孙燧答道:“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这才是大义。此外非某所知。”

朱宸濠大怒,挥手说道:“汝既举保我孝行,如何又私遣人诬奏我谋为不轨。如是反复,岂知大义?”

朱宸濠命人绑住孙燧,欲杀之。

露台之下的按察副使许逵大声叫道:“孙都御史乃钦差大臣,汝反贼敢擅杀耶?”之后痛骂朱宸濠不已。朱宸濠命人将许逵也绑了,将二人拖至惠民门外,斩首示众。

听闻此讯,娄妃赶忙派遣近侍女官前去营救,但最终还是未能赶上。当时尽管时值正午,但天空骤然变得阴云密布。

自成为御史后就一直在拿朱宸濠贿赂的佥事潘鹏当时率先叩头,(8)高呼万岁。参政王伦和季敩为了避免祸事临头,也相继下拜。布政使梁宸、按察使杨璋、按察副使唐锦、都指挥马骥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

朱宸濠大喝:“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听到朱宸濠的大喝,上述四人也不由得屈膝跪下。(9)

然而,镇守太监王宏,巡按御史王金,奉差主事马思聪,金山布政使胡濂,参政程杲、刘斐,参议许效廉、黄宏,佥事赖凤,佥书郏文,都指挥许清、白昂等皆因未屈从,被朱宸濠夺走官印,随后被打入大牢,但其中的大多数最后都屈节表示愿意跟从朱宸濠而获释。只有马思聪和黄宏两人宁死不屈,最后绝食七日而死。

当时,瑞州府知府王以方之前就察知朱宸濠即将发动叛乱,因此厉兵秣马,修葺城墙,为抵御叛军做好准备。朱宸濠惜其才,屡屡派人前往,欲将王以方招至帐下,但王以方拒不接受。六月十三日,王以方恰因公事至南昌府城,被朱宸濠擒拿,王以方不肯屈从,朱宸濠最后只好将其打入大牢。

办完这些事后,朱宸濠马上称帝,任命官属,命吉曁、涂钦、万锐等人为御前太监,尊李士实为太师,封之前在南浦驿迎来的刘养正为国师,参政王伦为兵部尚书,季敩及佥事潘鹏、师琊等各有加封,大盗吴十三、凌十一、闵廿四等被授予都指挥等官职。

接着,朱宸濠又于各地散布推翻武宗的檄文,将年号正德改为顺德,同时派遣心腹娄伯将、王春等到四处募集兵马,招揽四方贼匪四万人,又将护卫、受迫屈从之人合到一起,凑齐七万余众,军势颇盛。

与此同时,朱宸濠一方面使用江西布政使的印鉴和公文,向各地布政使派人,转告说亲王和三司皆有意举兵,试图说服对方一同叛变;另一方面,他加紧整备各种军械兵器。

李士实、刘养正原本建议朱宸濠立刻由蕲黄出兵直捣北京,不然的话,就转战南京,在南京建立根据地。朱宸濠本来也打算听从二人的建议,但看到王阳明故意放出的官员所携的公文,以为天子的大军即刻便由京师大举攻来,便不肯离开南昌府城,一味坚守。

李士实又对朱宸濠说:“朝廷方遣驸马,安得遽发边兵?此必守仁缓兵之计也。王负反叛之名,不务风驰雷击,而困守一隅,徐待四方兵集,必无幸矣。宜分兵一支,打九江府。若得此郡,内有二卫军足可调用,再分兵一支,打南康府。殿下亲率大军直赴南京,先即大位,天下之贪富贵,翕然来归。大业指日可定也。”

然而朱宸濠犹豫再三,始终未能下定决心。朱宸濠一边打探官军的消息,一边派闵廿四、吴十三等各统兵万余人,掠夺官民船只,以供部队装备,顺流而下,攻打南康府。南康知府陈霖逃走,城池陷落。之后,叛军又进攻九江府。知府汪颖、知县何士凤、兵备副使曹雷也逃走了,九江百姓打开城门,让贼军进入城中。吴十三、闵廿四屯兵于此,立刻将胜利捷报报知了朱宸濠。

听闻此讯,朱宸濠大喜道:“出兵才数日,连得二郡,又添许多钱粮军马。吾事必成矣。”

随后,朱宸濠命贼将徐九宁守九江,陈贤守南康,任命二人为府城太守,并换回吴十三、闵廿四,令二人回大本营待命。

之后,朱宸濠向四方的府属各县派遣使者,说服各县归降,并让降服者官复原职。就在这时,探子来报,说之前兵部发兵的公文其实是王阳明伪造的,各路军马至今未有任何动静,王阳明也留在吉安府静观,将公文分发到了属下的各县,但至今未见有兵马抵达。

到了这个时候,朱宸濠还是希望王阳明也能归顺,所以向投降的参政季敩命令:“汝曾与王守仁同在军中。能为我往吉安,招降守仁,汝功不浅。”

季敩与南昌府学教授赵承芳等十二人结伴同行,带着朱宸濠发布的伪造檄文前往吉安,希望说服王阳明归顺朱宸濠。

而在此之前,王阳明曾经下过命令,让各路的领哨官但凡看到宁府的人路过,不问身份,立刻带至军门审问。

季敩等到达墨潭附近时,遭到了领哨官的拦阻。季敩叱道:“我乃本省参政。汝何人?敢来拦截。”

领哨官问季敩为何事至此,季敩说他奉有宁府的檄文,让旗校(旗手)将檄文牌面给领哨官看。领哨官遂将旗校拿住。季敩见状,仓皇逃走。如此一来,朱宸濠策反王阳明的图谋就此失败。

因领哨官不知道参政是大官,所以就将持檄文的五名旗校带到了王阳明的军门前。王阳明得知季敩已经逃走,慨叹道:“忠臣孝子与叛臣贼子,只在一念之间。季敩向日立功讨贼,便是忠臣。今日奉贼驱使,便是叛臣。为舜为跖,毫厘千里,岂不可惜?”

以上内容,主要来自《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对朱宸濠和王阳明的一些记述。虽然《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的记述多少有些夸张,未必全都忠实于史实,但以上的记述详细描写出了朱宸濠和王阳明当时的心理。阳明备战

除此之外,《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中还记述了以下内容。

当吉安知府伍文定听闻王阳明到达吉安后大喜,立刻前往谒见。王阳明本打算返还赣州征集士卒,但伍文定说:“本府士卒钱粮充足,请先生于此发号施令,不必返还赣州。”

王阳明接受了伍文定的请求,驻留吉安,向朝廷上奏朱宸濠谋反之事,只等朝廷命令一到,便出兵平叛。

倘若当时王阳明没有留在吉安,而继续南下赣州举兵的话,或许会错过时机,明朝的江山可能就更加危险了。

六月十九日,王阳明上奏《飞报宁王谋反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二),上报了宁王谋反的消息。在上奏的同时,王阳明也向管辖之下的诸官厅报知了朱宸濠谋反之事,阐明大义,整顿备战。

在奏折中,王阳明述说自己遭到朱宸濠的追击,但幸而逃脱,回到吉安。吉安知府伍文定以最高长官不在为由,希望王阳明能够暂且驻留吉安,部署击贼的计划。王阳明所行之处,远近军民皆夹道欢迎拥护,这让王阳明大为感动。

此外,临江府及下辖新淦县,丰城、奉新两县(隶属南昌府)派人急报,说朱宸濠谋反后,派兵四出攻掠,夺取印信,擒住掌印官员,调集精锐士卒,抢掠官军粮船。

吉安百姓非常希望王阳明能留下来,但王阳明必须奉旨前往福建镇压叛军。王阳明左右为难,尽管如此,他还是艰难地做出了决定,以下是奏疏部分内文:“但天下之事莫急于君父之难,若彼顺流东下,万一南都(南京)失备,为彼所袭,彼将乘胜北趋,旬月之间,必且动摇京辅。如此,则胜负之算未有所归,此诚天下安危之大机。虑念及此,痛心寒骨,义不忍舍之而去。”

王阳明预见了朱宸濠军队的进攻计划,深感情况危急,于是对这一危险情况进行了紧急部署:“故遂入城抚慰军民,督同知府等官伍文定等调集兵粮,号召义勇。又约会致仕乡官右副都御史王懋中、养病评事罗侨等,与之定谋设策,收合涣散之心,作起忠义之气。相机乘间,务为蹑后之图,共成犄(掎)角之势,牵其举动,而使进不得前,捣其巢穴,而使退无所据。”

对于朝廷,王阳明表达如下希望:“日望天兵之速至,庶解东南之倒悬。伏望皇上(武宗)省愆咎己,命将出师。因难兴邦,未必非此。”

之前,朝廷命令王阳明带病前往福建镇压叛军时,王阳明奏请平叛成功后顺道回家一趟。但刚出发数日便发生宁王叛乱,所以王阳明决定先赴国难。王阳明深知自己的行动并未奉朝廷之命,但即便如此,“忘其缓命之罪”“甘冒弃职之诛”,他也要克尽职守,保民报国。王阳明还就有关应对叛乱的地方官任命等人事变动事宜一一详细奏请,为了调集军饷,恳求朝廷颁旨。

二十一日,王阳明上疏《再报谋反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二),内容与前一封奏疏基本相同。之所以这么小心,是因为都御史孙燧在江西看到朱宸濠准备谋反的苗头,曾秘密上疏奏报朝廷。尽管孙燧前后向朝廷奏报了七次,却全都因为奸党横行而未能报知给圣上,而孙燧自己也惨遭毒手。

有了前车之鉴,王阳明再次上疏奏报相同的内容,这正是王阳明的过人之处。

在写下上述奏折的同一天,王阳明又向朝廷呈上了《乞便道省葬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二)。在这篇奏折中,王阳明述说了对家人的切切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即便并非己任,自己也甘赴国难的决心。奏折中写道:

不意行至中途,遭值宁府反叛。此系国家大变,臣子之义不容舍之而去。又阖省抚巡方面等官,无一人见在者。天下事机间不容发,故复忍死暂留于此,为牵制攻讨之图。俟命师之至,即从初心,死无所避。

臣思祖母自幼鞠育之恩,不及一面为诀,每一号恸,割裂昏殒,日加尪瘠,仅存残喘。母丧权厝祖墓之侧,今葬祖母,亦欲因此改葬。臣父衰老日甚,近因祖丧,哭泣过节,见亦病卧苫庐。臣今扶病,驱驰兵革,往来于广信、南昌之间。广信去家不数日,欲从其地不时乘间抵家一哭,略为经画葬事,一省父病。

臣区区报国血诚上通于天,不辞灭宗之祸,不避形迹之嫌,冒非其任以勤国难,亦望朝廷鉴臣之心,不以法例绳缚,使臣得少伸乌鸟之痛。臣之感恩,死且图报。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王阳明的拳拳孝心和尽忠报国的至诚之情。另外,王阳明在奏折中表达了希望能够回乡探望生病的父亲并参加祖母的葬礼的心愿,认为此举正好可以麻痹朱宸濠,让他以为王阳明不会立刻动兵。

七月五日,王阳明又向朝廷呈上了一篇《奏闻宸濠伪造檄榜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二)的奏折。奏折中说,据吉安府知府伍文定报告,准领哨通判杨昉、千户萧英于墨潭附近逮捕了赵承芳等多名携带有朱宸濠檄文的官员,其中妄言惑众,讥讪主上。奏疏内容如下:

六月十三日宁府生日,次日各官谢宴,突起反谋,杀死孙都御史、许副使,囚死黄参议、马主事,其余大小职官胁从不遂者俱被监禁,追夺印信,放囚劫库,邀截兑米,分遣逋寇四散摽掠。声言要取南京,就往北京。十六日亲出城外迎取安福县举人刘养正,十七日迎取致仕都御史李士实,该入府内,号称军师、太师名目。二十一日将原禁各官放回各司,差人看守。二十二日令承芳并参政季敩代赍伪檄榜文,赴丰城、吉安、赣州、南安并王都御史及广东、南雄等处,俱各不写正德年号,止称大明己卯岁。比承芳等不合怕死及因妻子被拘,旗校管押,只得依听,赍至墨池地方。蒙本院防哨官兵将承芳等拿获。

随审季敩,供系先任南安府知府,近升广西参政,装带家小由水路赴任,行至省城,适遇宁王生日,传令庆贺。次日随众谢宴,变起仓卒,俱被监禁。比敩自分死国,因妻女在船,写书令妻要死夫、女俱死母。后因看守愈严,求死不遂。至二十一日放回本船,懵死良久方苏。二十二日,又将妻女拘执,急呼敩进府,将前伪檄榜差旗校十二人督押敩与承芳代赍。敩计欲投赴军门,脱身报效,不期官兵执送前来等因。

案照先为飞报地方谋反重情事,已经二次差人具奏去后,今审据前因,参照宁王不守藩服,敢此称乱,睥睨神器,指斥乘舆,擅杀大臣,放囚劫库,稔不韪之罪,犯无将之诛。致仕都御史李士实恩遇四朝,实托心膂,举人刘养正旧假恬退之名,新叨录用之典,今皆反面事仇,为之出谋发虑,既同狗彘之行,难逭斧钺之诛。参政季敩、教授赵承芳,义未决于舍生,令已承于捧檄,但暴虐之威恐动于中,鹰犬之徒钤制于外,在法固所当罪,据情亦有可悯。除将赵承芳、季敩监禁,一面檄召兵民,随机应变,竭力讨贼,一应事宜,陆续奏闻处置外。

奏折最后,王阳明表达了自己披肝沥胆的忠心:

臣闻多难兴邦,殷忧启圣。陛下在位一十四年,屡经变难,民心骚动。尚尔巡游不已,致宗室谋动干戈,冀窃大宝。且今天下之觊觎,岂特一宁王;天下之奸雄,岂特在宗室。言念及此,懔骨寒心。昔汉武帝有轮台之悔,而天下向治;唐德宗下奉天之诏,而士民感泣。伏望皇上痛自刻责,易辙改弦,罢出奸谀以回天下豪杰之心,绝迹巡游以杜天下奸雄之望,定立国本,励精求治,则太平尚有可图,群臣不胜幸甚。

王阳明劝谏武宗停止巡游,引用汉、唐帝王的故事,趁国难当头的契机,恳请圣上反省自己的行为,励精图治。在王阳明的奏折中,我们很少能够看到这样的劝阻之辞。从这一点也可看出在国家危难之际,王阳明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同一天,王阳明又一次上奏《留用官员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二)。为了应对朱宸濠的叛乱,王阳明请求暂时留用准备赴京复命的官员,以处理紧急军务,在奏折中,王阳明写道:

照得江西宁府谋反,据城练兵,分兵攻劫,囚禁方面官员,有操戈向阙之势。此君父之大难,臣子愤心之日也。臣在吉安地方调兵讨贼,四路阻绝,并无堪用官员。适遇钦差两广清军御史谢源,刷卷御史伍希儒各赴京复命,道经该府,不能前进。各官奋激,思效力讨贼以报朝廷,臣亦思军务紧急,各官俱有印敕,方便行事,遂留军前,同心戮力,经济大难。

六月十九日,王阳明向朝廷报知事变的同时,也向父亲龙山公送去了急报。七月二日,王阳明由吉安府寄送第二封家书《上海日翁书》(《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六)给龙山公。

据钱德洪说,为了防止朱宸濠派手下袭击龙山公,王阳明在到达吉安府之前,便派家人走小路回乡,将宁王叛乱之事告知龙山公。

在第二封家书里,王阳明吐露了自己面对国难、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王阳明在信中写道:“男处所调兵亦稍稍聚集,忠义之风日以奋扬,观天道人事,此贼不久断成擒矣。”

而参政季敩为了策反王阳明而携朱宸濠檄文前来,正是王阳明写下这封信的前一天。“今竟陷身于难。人臣之义至此,岂复容苟逃幸脱!惟俟命师之至,然后敢申前恳。俟事势稍定,然后敢决意驰归尔。”

上文中,王阳明说自己虽然此刻正等待朝廷下达出兵征讨朱宸濠的命令,但即便向朝廷上奏朱宸濠叛乱之事,京师也实在太过遥远,若待朝廷出动王师的话,或许会失去战机,所以他心中早已做好了随时兴举义兵的准备。

最后,王阳明表明希望能够尽一尽孝心:“天苟悯男一念血诚,得全首领,归拜膝下,当必有日矣。”

此外,据钱德洪说,朱宸濠发动叛乱时,虽然也有人劝说龙山公,让他暂且避难,以免朱宸濠派人来寻仇,但龙山公泰然自若,回答说:“吾儿以孤旅急君上之难,吾为国旧臣,顾先去以为民望耶!”

不仅如此,龙山公还与郡县的官员商议整备兵粮,准备好守城的方策。关于这一点,不得不让人对这一句话深以为然:虎父无犬子,有其父龙山公,才有其子王阳明。运筹帷幄

自到达吉安府的六月十八日起,王阳明立刻发出多篇公文,向所管军官司通报了宁王叛乱的情况,向他们表明自己准备率兵征讨朱宸濠的意愿,申明大义,倡举义兵,下令做好出征准备。

首先,王阳明在六月十八日的《牌行赣州府集兵策应》(《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七)中下达指令,召集赣州府各县士卒,应对急变,指令如下:

一、牌仰本府官吏,照牌事理,并行附近卫所,各行所属,起集父子乡兵军余人等,昼夜加紧固守城池,以保不测;

二、仍仰知府邢珣查将贮库钱粮尽数开具印信手本,先行呈报,毋得隐匿;

三、行取安远等县原操不论上下班次官兵,各备锋利器械,通到教场,日逐操练,重加犒饷,选委谋勇官员管领,听候本院公文一至,即刻就便发行。敢有违误,定以军法处治,绝不轻贷。(10)

接着,王阳明给两广总制都御史杨旦写了一封邀请文《咨两广总制都御史杨共勤国难》(《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七),敦促其为国难举兵。

在这篇邀请文中,王阳明报告了南昌府城的异变及其情况,讲述了自己避过宸濠之难到达吉安府的经过,坦言若朱宸濠率军北上情况就会不妙,并表达了自己披肝沥胆、为国尽忠的决心,描述了应对此番国难的作战计划。之后,王阳明表达了自己想组建义勇兵的愿望:

虽经起调吉安等府兵快,非惟武艺无素,尤恐兵力不敷,必须添调兵马,方克济事。

照得南、韶、惠、潮等府,各有惯战精兵,堪以调用,拟合移咨督发,为此合咨贵院,烦为选取骁勇精壮兵快夫款打手人等大约四五千名,各备锋利器械,选委谋勇胆略官员,或就委岭南道兵备佥事王大用监统,给予各兵行粮,不分雨夜,兼程前来,共勤国难。谅贵院素秉忠孝之节,久负刚大之气,闻此,必将奋袂而起,秉钺长驱,当在郭汾阳之先,肯居祖士远之后哉。纷扰之中,莫罄恳切,惟高明速图之!

王阳明抵达吉安府的当天,便匆匆写下以上指令文、邀请文。对此,东正堂认为这是因为阳明先生遵循事理,镇定大度,临危不乱(《阳明先生全书论考》卷十二《奏疏·公移二·江西书》),但这也正是王阳明平日事上磨炼使然。王阳明之所以首先调集南雄、韶州、惠州、潮州的兵马,是因为在这些兵马士卒中,有许多是曾在南赣地区跟随王阳明的精兵,易于指挥。

此外,王阳明认为福建、浙江两省与江西省相邻,如果朱宸濠不向北袭击京师的话,那么必定会率先攻打这两省。所以如不率先调集士卒,做好准备,将来就悔之晚矣。因此,王阳明写下了公文《行福建布政司调兵勤王》(《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一),向福建省布政司发出指令,命各官衙对调兵勤王进行回议,指示各地配置兵员。

其后,王阳明又向南京的各军卫发出公文《预行南京各衙门勤王咨》(《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一),邀请各军卫出兵勤王。同时,王阳明计划调集江西省吉安等府,湖广、福建、广东各省的军兵,合军一处征讨朱宸濠。

朱宸濠宣称自己的部队将沿长江东下,奔赴南京。这一计划叛军蓄谋已久。此外,朱宸濠还在京师布下了奸细,准备为叛乱做内应。

虽说长江乃是天险,而南京城也固若金汤,朝廷威德,人心顺应,朱宸濠的奸计是很难成功的。但如果不事先做好准备,就正中朱宸濠的下怀,形势也会难以控制。等到情况危急再来做准备的话,那么一切就为时已晚了。

王阳明在公文中写道:

为此合咨贵部,烦为通行在京及大小衙门,会谋集议,作急缮完城守;简练舟师,设伏沿江,以防不虞之袭;传檄傍郡,以张必讨之威;先发操江(官名,都察院设提督操江一名,掌管上下的沿江防御)之兵声义,而西约会湖湘,互为掎角。本职亦砥钝策驽,牵蹑其后,以义取暴,以直加曲,不过两月之间,断然一鼓可缚,惟高明速图之。

从此文可以看出,王阳明计划南北呼应,夹击叛军,一举歼灭对方。这个作战计划,或许是王阳明在宸濠之乱爆发前便已经策划好的。

六月二十六日,为了应对宸濠之乱,王阳明发出《案行南安等十二府及奉新等县募兵策应》(《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七)一文,下令南安等十二府及奉新县调集士卒。在这篇指令的开头,王阳明写道:

切照叛逆天下之大恶,讨贼天下之大义。国家优礼藩封,恩德隆重。乃敢辄萌异图,以干宪辟,上逆天道,下犯众怒,灭亡之期,计日可待。本院职任虽非专责,危难安忍坐视,仗顺伐逆,鼓率忠义,豪杰四起,发谋协力。

王阳明阐明此番兴义兵讨伐朱宸濠的理由,希望省内各地的各军官能够协助自己。之后,王阳明又下达了命令:

所属县分并卫所衙门,各起调官军乡兵,固守城池,保障地方。仍一面分调兵快,散布关隘,严加把截;一面选募骁勇精兵,大县约四五千名,小县约二三千名以上,各备锋利器械,供给粮草,择委能干勇力官员管领操练,其各项钱粮费用,听将在官钱粮动支,随申本院查考。其滨江去处,多备船只,听候本院差官赍捧旗牌至日,即刻依期启行进攻。仍选差惯便人役,多方探听消息,不时飞报,以凭区画。

此系守土官员切责,而臣子效忠致身正在今日,各宜奋发义气,鼓动军民,共成灭贼之功,以输报国之念,毋得迟违观望,失误军机,自取罪戾。

六月二十七日,王阳明发出告示《奖瑞州府通判胡尧元擒斩叛党》(《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七),褒奖瑞州府通判胡尧元等人擒拿、斩杀朱宸濠的姻亲李藩等九十四人之事。

在这篇告示中,王阳明指示说,要对战死者、负伤者予以优恤,下令等战乱结束后提交详细的功勋录,并调集精兵固守城池,等候差遣。

如前所述,王阳明为了前赴福建镇压叛军,在抵达丰城县时遭叛军追击,但侥幸逃过一难。丰城县是攻打南昌的一大据点,丰城县知县顾佖来信说,即便调集乡兵固守城池,兵力也不够充足,希望王阳明能够派出援军。

王阳明已经接连向龙泉、安福、永新各县(皆属吉安府)以及吉安府城派了援军,所以只好给吉安府通判杨昉发布指令《策应丰城牌》(《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七),让杨昉在派兵增援的同时,一定要坚守住丰城县这个重要据点。“协同知县顾佖等,计议攻守方略,相度险夷要害,远斥堠以防奸,勤训练以齐众,探知敌人入境,即便设奇布伏,以逸待劳,击其不意,务在先发制人,毋令乘间抵隙。”

如此计谋,仿佛孙子之兵法。此外,在指令的末尾,王阳明严令,如有违反军令或者畏缩不前者,依照军法,严惩不贷。

同一天,王阳明考虑到因朱宸濠叛乱,南昌城中众多守备官员不幸牺牲,故发出《差官调发梅花等峒义兵牌》(《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一),指示从民间募集英才。

在这篇指令文中,王阳明谈到永新县(位于吉安府最西端山岳地带的县城)的梅花峒及龙田、上乡、樟枧、关北地区的百姓皆精悍而富有义勇心,故下令调发当地百姓。因此,王阳明指示千户高睿前往该县,与知县柯相一道,立刻募集梅花峒等乡约一千名精勇民兵,给他们分发武器,并选出乡中义官、良民分率乡民,由县中有勇有谋、胆略过人的官员统率。

七月一日,王阳明发出《调取吉水县八九等都民兵牌》(《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七),特派致仕县丞龙光前往平素便以习武尚义著称的吉水县(隶属吉安府)的八都、九都(八都、九都皆为乡名),指示、组织民兵义勇军以待时机,等候王阳明的动员令一下,便与正规军一道举兵。在这篇邀请文中,王阳明敦促八都、九都的民众自觉组织征讨朱宸濠的义军:

照得江西一省人民,久被宁府毒害,侵肌削骨,破家荡产,冤困已极,控诉无门。今其恶贯满盈,天假义兵,为民除暴,尚闻愚昧之徒,阻避宁府威势,不敢举动。殊不知宁府未叛之前,尚为亲王,人不敢犯;今逆谋既著,即系反贼,人人得而诛之,复何所惮!尔等义民,正宜感激忠义,振扬威武,为百姓报仇泄愤,共立不世之勋,以收勤王之绩……

从上文的“尚闻愚昧之徒,阻避宁府威势,不敢举动”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王阳明扼腕切齿的憾恨之心。如此看来,尽管当时朱宸濠发动叛乱已有半月之久,但依旧有许多愚昧官民畏惧朱宸濠的威势,不敢反抗。王阳明告诉大家,即便朱宸濠身为亲王,只要他敢发动叛乱,那么就应当“人人得而诛之,复何所惮”。

另一方面,据探查,叛军很难攻占南京,如果他们无法占领南京,必然会退到九江(江西省九江府),采取坚守的战略。王阳明预计主战场将会转移到以由南昌到九江的鄱阳湖为中心的水域,以水战为主。

七月四日,王阳明对福建的布政使发送了《预备水战牌》(《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七),指示动员义兵,编成水战部队。为此,王阳明调集了海沧(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的港口,今厦门市附近)的一万名水军士卒,下令从府库抽调钱粮,整备军械,支援这支军队。此外,在这篇指令文中,王阳明还写道:“呜呼!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凡有血气,孰无是心。况各官忠义自任,刚大素闻,必将奋臂疾驱,有不容已。”

此外,阳明表达了自己的大义之心,并严令倘有贻误军机者,必依军法重处。

东正堂感叹说,正是因为王阳明能够准确无误地洞察敌情,所以才能事先做好万全的准备,神速制胜。而对于王阳明下令动员相隔千里的福建省海沧的水军,东正堂则说,估计是当时江西省鄱阳湖周边的水夫已经大多被叛军征集调用了。(《阳明先生全书论考》卷十二《奏疏·公移二·江西书》)

如前所述,因为朝廷频繁收到举报朱宸濠有不稳动向的奏折,武宗终于在五月二十四日下达了敕命,命令太监赖义、驸马都尉崔元、都察院右副督御史颜颐寿三人前往江西省城,向朱宸濠宣谕。可是,三人刚到浙江省严州府,就听说了朱宸濠叛乱的消息。三人不得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