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奥秘:探索科学世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6 11:43:22

点击下载

作者:潘秀英

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科学奥秘:探索科学世界

科学奥秘:探索科学世界试读:

前言

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担当着科技兴国的历史重任。因此,把科技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从小学抓起,为培养未来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是势在必行。

图解科技内容,进行科学普及,对培养广大读者学习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从面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建设人才打下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并且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点、现代化的战争、通讯传媒事业的日益发达,处处都体现出高科技的威力,同时也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得人们对于科学知识充满了强烈渴求。

对迅猛发展的高新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不仅可以使广大读者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而且可以使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学好科学知识,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这套丛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炼、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培养我们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古地图是怎么回事

18世纪初,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谱卡比宫,有人从土耳其海军上将彼利·瑞斯所珍藏的物品中,发现了一张奇怪的地图。后来,在柏林国家图书馆里,又发现了两张也是属于彼利·瑞斯的地图册。当时,谁也弄不清它们都是什么地方的地图。

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后,所有这些地图都被送给美国制图员俄林敦·H·麦勒瑞进行研究。经初步研究后发现,这些地图上所有的地理资料都是存在的,只是位置有点不对。为了探个究竟,他又和美国海军水文局制图员俄勒特尔斯共同进行研究。结果他们发现这些地图原来是从太空拍摄的古老地图的翻版。

这些地图非常精确,它们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南北美洲的海岸线和南极洲的轮廓,更令人吃惊的是,地图上澳大利亚和南极洲的连接处,竟与1969年美国环境科学管理中测定的这两个大陆曾经相连接的地方完全相符。

这些地图不仅再现了陆地的轮廓,而且还表示了这些地区内部的地形情况。山脉、岛屿、河流和高原,都极其准确地在地图上表示出来,甚至人类今天还很少考察过的地方,也在这些地图上被表现出来。例如,南极洲山脉,直到1952年才被发现,因为几千年来,这些山脉一直被冰雪覆盖着。

专家们把彼利·瑞斯的地图同今天从卫星上用现代化照相技术所拍摄影的地球照片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它们非常相似。

瑞斯的地图是古老地图的翻版,而并不是原版,要想找到地图的原始作者,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甚至是完全不可能的。不过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首先,这些地图不是地球上人类的祖先所绘制的;其次,地图是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从空中拍摄的。这些地图不论是谁绘制的,还是谁拍摄的,都令人迷惑不解。

“美术馆”之谜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面积200万平方公里,气候变化无常,交通极为不便,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片令人望而止步的神奇土地。然而,近年来,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富于刺激的冒险旅游异军突起,非洲撒哈拉地区的一些国家,风行骑骆驼或徒步旅游、使旅游者从中体验到那环境恶劣、人迹罕至而又气象万千的大漠风光。撒哈拉壁画因此成为世界旅游业中一个方兴末艾的旅游热点。

撒哈拉壁画位于阿尔及利亚境内撒哈拉沙漠中一个名叫塔西里的荒凉高原上,故又名塔西里壁画。这里原来有一座名叫塔西里的山脉,绵延800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最高峰2335米,岁月的洗礼使这座山脉变得宛若月球表面一样肃杀萧瑟,寸草不生。人迹罕至。而在遥远的古代,这里曾有过丰富的水源,茂密的森林和广阔的牧场。塔西里,在土著的土阿雷格人语言中意思是“有何流的台地”,然而很长时间以来,这里早已是河流千涸,荒无人烟,空留下河流侵蚀而成的无数溪谷和一座座杂乱无章耸立着的锯齿状小山,以及巨大的蘑菇状石柱,似乎在向世人无声地倾诉这里曾发生的一切,而绘画则成为他们倾诉的惟一方式。

20世纪初,法国殖民军的科尔提埃大尉和布雷南中尉等几名军官,在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南部5公里处一个尚未被征服的地区巡查时,偶然地发现了这些不为人知的壁画,他们感到十分好奇,据布雷南追记:“1933年,我在率领一个骆驼小分队侦察塔西里高原时,接二连三地发现了好几个‘美术馆’,展品真不少!内容有猎人、车夫、大象、牛群以及宗教仪式和家庭生活的场面。我被这些画面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就花了大量时间用速写描下了这些艺术品。”

当布雷南将这些速写画拿给法国的考古学家和地理学家们观看时,他们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无疑将证明,撒哈拉大沙漠绝非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一直荒无人烟,那里曾有过水源,有过牧场。有过人类的生息繁衍,否则那些壁画又当做何解释呢?

看过布雷海速写画的人当中,有著名的探险家亨利·洛特。他是个孤儿,14岁时独自谋生,自幼失亲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后来他当上了空军飞行员。19岁时,由于一次事故使他的一只耳朵失聪,从此结束了飞行生涯。然而他对生活并未失去希望,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迷上了浩瀚无垠的大漠,此后他在沙漠中往返穿行,行走3万多公里,积累了丰富的沙漠工作经验,他把考察沙漠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

他花了一年半时间考察了塔西里地区,并和散居在这一带附近的土阿雷格人交上了朋友,这个土著民族至今仍散居在这块河流干涸的土地上,男的蒙头纱,女的却不蒙,过着自由豪放的生活。在一些数万年前被水冲刷而成的岩洞里,他发现了众多保存完好的壁画,令他不胜惊奇和喜悦。这些壁画记录了史前时代许多有趣的事情:赤身的猎人在射箭,圆头颅的武士在投掷长矛,平静的牧入腰系围裙、戴着埃及式的头巾、手持号角在放牛,还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独木舟。洞壁上还绘有许多动物,有的早已从地球上消失,还有如犀牛、河马、鸵鸟、长颈鹿等,也早已在当地不见踪迹。

面对这些史前人类创造的辉煌杰作,洛特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他决心将这些艺术品按原大和原色彩临摹下来。但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于是他决心组织一支考察队到塔西里来完成这项任务。然而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连中学文凭都没有,谁会响应他的号召呢?为此他进入巴黎大学半工半读,终于获得了博士学位。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洛特脊椎受伤,卧床达10年之久,临摹塔西里艺术品的计划只好搁浅。

1955年,洛特恢复了健康,他四处奔波,得到法国一些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与资助,组建了一支由4名画家,1名摄影师和l名懂柏柏尔语的年轻姑娘组成的考察队。他们携带着各式各样的必需品,于1956年2月出发,先乘飞机来到阿尔及利亚的城市雅内特,然后从那里往北,又骑骆驼行走了8天,一路上风餐露宿,倍尝艰辛,才抵达目的地。

塔西望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昼夜温差悬殊,空气干燥,白天常常是狂风呼啸,沙砾飞扬、令人不堪忍受。而塔西里的岩画零散分布在洞壁的突出部位以及弯曲恳空的岩石上,有些画还转过犄角,跳过裂缝。为了把这些画准确无误地临摹下来,考察队员们忍受着严寒和酷暑、缺水和孤寂,在与世隔绝的荒漠中,常常不得不连续数小时乃至数日跪着或躺着工作。

1956年11月,天气转冷,考察队员疲惫不堪,工作暂告一段落。1957年,络特又招聘一些热情高昂的年轻人重新开始工作。最后,他把复制的1500平方米的壁画带回巴黎,这些都是迄今所发现的史前最伟大的艺术的临摹抄本,随即,在罗浮官展出了这些史前艺术珍品,令参观者为之震惊,同时又为史前人类能够创造出如此美妙的艺术品感到不可思议。

塔西里的岩画共有数万件彩绘画面和雕刻图案,大部分壁画表明撒哈拉沙漠曾是一片水草丰盛、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最早的壁画可以上溯到中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左右,最晚的壁画大约属于公元前后的作品、前后延续了近万年。不同时代壁画的题材、内容各不相同,风格各异,有的潦草,有的严谨,有的稚嫩,有的凝炼,百姿纷呈,令人目不暇接,记载了需人、迭尔拜族弄叮匕亚族、士阿雷格族等民族在此活动的情况。

岩画中最古老的画面是生活在公元的8000年至6000年前的史前人类绘制的,笔触稚嫩,描绘的一些绦紫色的小人,体型极不匀称,头颅又大又圆,而腿和胳膊细如芦柴。他们可能是那些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熏色人种描绘的,因为岩画中有文身和戴着暇面具的人物,这种风俗习惯与黑人的完全相同。在洞穴中有一个高5.5米的巨人画面,两只手,圆头,耸着肩膀,头上似乎贴了四块金属片,脸上没有鼻子,两只眼睛七歪八扭,仿佛毕加索的作品,因为其他数千幅壁画图案都不是很写意的,唯独这幅巨人像特别抽象,络特百思不得其解,遂给他起名叫“火星神”。瑞士空想家丰·丹尼肯认为大火星神穿的不是宇宙服就是潜水服,而且头上戴着球形头盔安装有无线,显然是星外来客。其实看似头盔和无线的东西,实际上是装饰着羽毛的头巾,况且在凹凸不平的岩面上的人物画不一定是按照垂直方向整齐描绘出来的,所以丹尼肯将它推测为宇宙人是牵强附会的。

这时期岩画中,无头的人物、奇形怪状的物品比比皆是,类似的画面在西亚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带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迹中也有发现,然而大多数都无法解释。

在这一时期的画面上出现了婚礼、宴会及割礼仪式的场面,还有一群人围着一个手执“魔杖”寻找水源的人的情景,此外还可以看到几个小孩合盖一条毯子睡觉,一群妇女在搭凉棚,一个人摇晃着一个醉酒之人欲使其醒来,一只狗正在狂吠……这些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式的画面再现了昔日撒哈拉居民宁静安详的日常生活情景。

大约到公元的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塔西里岩画作品中,出现了放牧牛羊、半圆形房屋、舞女、战争以及日常生活等场面。狩猎画面也很多,从驱赶鸟兽到用弓箭射取猎物的全过程在岩画上都得到反映。画风完全是采取写实的手法,构图巧妙,色彩鲜艳。据推测,这些岩画是由至今仍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法尔拜族人描绘的,因为无论从发型、帽子、武器、住宅,还是从一夫多妻制等方面来看,两者完全相同。他们在撒哈拉牧草丰茂的时候赶着牛群,由乐非迁徙而来。这一时期塔西里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巅峰。

公元前1500年前后,撒哈拉开始变得干燥,溪谷断流,绿洲干枯,严酷的自然环境不再适宜放牧牛羊。法尔拜人为寻求新的牧场向南迁徙,另一支使用马车的民族接踵而至。塔西里岩画中的两轮马车揭示了这一神秘的变化,这些两轮马车并不是用来运输货物的,而是用于战争和狩猎的,由于塔西里一带道路崎岖,石柱林立,马车很难行驶,因而居民十分稀少。这一民族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远徙他乡。

此后,撒哈拉日益干燥,沙丘逐步扩大,公元前后,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情形,这时塔西里岩画上表现的不是马而是“沙漠之舟”骆驼了,画面上的骆驼或单个或成群,有的骆驼背上还骑着人。骆驼是从亚洲输入的“舶来品”,据北非的碑文记载,骆驼来到撒哈拉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150年左右。文献资料记载的时间稍晚一些,为公元前46年。随着骆驼进入非洲大陆,撒哈拉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史前时代宣告结束,历史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希腊罗马时代。

撒哈拉壁画的主要颜料采自页岩。绘画时,先将颜料磨成粉末,用水稀释溶解,加入树脂、动物油、血、蜂蜜、尿等材料,制作成液体或糊状使用。

在一些遗址中还发现了溶化颜料用的石器皿和石盘,以及研磨颜料用的小石臼,绘画工具用手指、笔或毛刷等,笔和毛刷是用草、头发、羽毛以及削过的细树枝加工而成的。

塔西里壁画令人流连忘返。来到塔西里观光的游客,环顾一望无垠的大漠,不能不发出这样的奇想:茫茫大漠中还会有神秘的岩画和不为人知的宝藏吗?

古老的加工术之谜

最新的人类学家们认为,随着在非洲发现的古人类遗迹,人类最早的起源为300多万年前。但是,美国科学家在得克萨斯州巴拉斯河底发现的恐龙化石旁,却发现有人类的足迹。恐龙是生活在7000万年前的庞然大物,因此,科学家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有些人提出,是不是人类真的有过一次高度的文明后而又归于彻底毁灭的时代呢?

这个发现引起的震动已经不小,后来,在南非金矿的一次发现,更引起科学界的震惊:一群矿工在岩石中挖出了数以百计的金属球,考古学家们推断,这些金属球很可能是20亿年前的东西。

这些金属球类似人造的球体,它们的顶端和底部是平的,中间有3条镂刻完整的槽线。尤其惊人的是在这些金属球中,有一个能自动在它的轴线上旋转。

那么,这些20亿年前的金属球是什么东西制造的?又是如何冶炼和制造的呢?这些都是令人不解之谜。

印加要塞萨克塞胡阿曼位于秘鲁城市库斯科3500米的高山上。设计建造者无疑是印加人,因为使用磨去棱角的巨型方石的建筑方式久为人知,这是整个印加帝国的风格。要塞上方的巨石石圈像是日历,也可能是一座巨塔的塔基。

人们进入石圈,转过身来便陷入一座石头迷宫。说它是遗址,多少有些名不副实。那里散落着大大小小叫不出名字的石块,不知是哪座建筑物的遗址,早已面目全非。本来人们认为这是一座印加采石场,然而却不是。

这些岩石像是一种拼图游戏中的方块板,每一块都加工过了。没有一位考古传教士能让我们相信,是敬仰的大自然施了魔法,磨圆石头的棱角,把表面仔细抛光,又任性地将巨石置于大自然的风景之中。

在印加要塞正后方,又发现了足以证明其神秘性的、经过加工的整块巨石。人们站在切割完美的巨石面前,不禁叹为观止。没有一处使用过灰浆或是水泥这样的粘合剂,石块之间的拼接可谓天衣无缝。难道印加人凭着简陋的石镐就完成了这一杰作吗?可是石块之间的空间如此狭小,根本容不下他们挥动石头工具呀!

有一块高8米的碎块,像是混凝土浇铸而成。但又不是混凝土,和其他石块一样,是天然的花岗岩石。细如发丝的抛光层穿过岩壁,自上而下——这就证明,这块大石头是一座更大建筑的组成部分。

它是什么建筑?不知道。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这上面,曾有人像做奶酪一样对付过那些大石头。还有,西班牙征服者来到秘鲁高原的时候,这些奇怪的大石头就已经在那里了。

玻利维亚的普玛·普库城里的石头,给人的影响更加深刻。此地海拔4000多米,距今天玻利维亚的的喀喀湖不远。前往普玛·普库的路上就见到一块闪长岩石,上面有不同的壁洞和横线脚。不知留出的地方要做什么用。专家称这是一处祭台,不同的壁洞用来接血。

很久以来,普玛·普库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早在公元1651年,当时的拉巴斯主教安东尼奥·德·卡斯特罗·德尔·卡斯蒂罗就写道,普玛·普库是圣经所说大洪水之前建造的。他认为,西班人曾移动过这些石头。

他说的是有道理的。上面有宏伟的走廊和平台。最大的平台长40米,宽7米,高2米,估计巨石重达1000吨?边墙和地板东倒西歪,杂乱无章,由花岗岩、安山岩和闪长岩构成。最后是一块坚硬无比的友绿色深层岩。建造平台的整块巨石加工得非常精细,经打磨和抛光,如同以最先进的机器、硬钢铣刀和钻机制作出来的一样。一望无际的石料,拼合成一个整体。我们无法想像,几千年前完整的普玛·普库城是什么样子。请看几个应用技术的例子:

一块10米高的闪长岩自上而下有一道头发粗细的凹槽,上面每隔几厘米冲一个洞。对付异常坚硬的闪长岩,骨头、木头、绳子、沙子、火石、铜或是铁制工具都是没有用的。那么用的是什么铣刀和钻机?

另一块建筑石料长2.78米,宽1.75米,高度适中,为88厘米。6个面大小不等,每个独立的面都在不同的平面上。形状不同,是大大小小的矩形和正方形。

今天,制作这样的精密产品,必须动用钢铣刀和钻机。将备好的模子放在石面上,任何细微的误差都会废掉这件产品。哪个设计者是谁,绘图员又是谁呢?

还有那个预制建筑构件!大石块正面车出两个壁洞,后面是小矩形。它使人联想到加勒比海人的啮合锁。

加工这些石头绝非用作消遣,而是服务于一个整体,一个更大的工程。两块配套的石头需要严丝合缝。还有啮合楔子的设备,否则关上以后,铁框和铁锁就会劈开了。

人们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将其中3块预制构件的准确数据输入电脑,算一下哪块和哪块相配。接着,一眨眼的工夫,就全部组装好了。凹槽和轨道交合得天衣无缝,预制构件形成一道围墙。没有灰浆,没有缝隙,抗震性能极佳。

还有更神奇的事呢!人们原本以为巨型平台是用木夹或钢夹堆到一块的。可是这两种材料都承受不了这个重量的压力和拉力。别忘了这里是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夜里气温多在0℃以下,到了白天才会缓慢回升。

毋庸置疑,这里的一切建筑工程都是按计划进行的,预制部件便是证明,每一处细节都显示出其技术的先进。制定这样的规划是要有一定文字知识的,因为要考虑到各种情况,还要不断地计算和调试——采石场的石匠最终要知道,在哪个地方留空,哪个地方镶边,没有文字资料什么也干不成。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技术。需要先进行规划,计算,再预制建筑物件,并且掌握有硬钢工具,金属钳和大型载重运输设备。这一切,不是古代的人轻易办得到的。

谁是建造者?据印第安人传说,诸神在一个漫漫长夜建起了普玛·普库城。

诸神所建?那么是哪些神呢?是传说中的神秘大师吗?或是来自宇宙、来自外星的智能生物?

远古的计算机之谜

1900年,一位以采集海绵为职业的希腊潜水员,在安蒂基西拉海峡的水底,发现一个巨大的黑影。他游过去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艘古代沉船的残骸。这个意外的发现使他高兴万分,他再度潜下水,仔细察看,发现古船里装有大理石雕像和青铜雕像。

不久这条沉船被打捞上来。经专家考证,这是一艘沉没水下已达2000年之久的古船。也就是说,它在公元初就沉没了。船上珍贵的古代艺术珍宝马上得到挽救和保护。

然而,奇迹很快就发生了,而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所有雕像。

那是在工作人员分析、清理船上物品时发现的,在没有用的杂物中有一团沾满锈痕的东西。经过认真的处理,人们发现那里面有青铜板,还有一块被机械加工的铜圆圈残段,上面刻有精细的刻度和奇怪的文字。专家们马上意识到这圆圈非同一般,古代船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呢?

经过两次认真的拆卸、清洗之后,专家们更加惊叹不已。摆在他们面前的那许多的细节部分清洗后显出的原形,竟是一台真正的机器,这台机器是由活动指针、复杂的刻度盘、旋转的齿轮和刻着文字的金属版组成的,经复制发现它有20多个小型齿轮,一种卷动传动装置和一只冠状齿轮,在一侧是一根指轴,指轴一转动,刻度盘便可以各种不同的速度随之转动。指针被青铜活动板保护起来,上面有长长的铭文供人阅读。

美国学者普莱斯用X光检查了这台机械装置,认为它是一台计算机,用它可以计算太阳、月亮和其他一些行星的运行。据检测,它的制造年代是公元前82年。这不能不令世人感到惊异。要知道,计算机是1642年才由帕斯卡尔发明的,而且当时他制造的计算机械准确度很差。虽然人们公认希腊人是古代最有智慧的民族,但这台古代计算机的出现,还是令人感到不可理解。

还有,这个机械装置全部是由金属制成的,使用了精密的齿转转动装置。而人们都知道金属齿轮转动是在文艺复兴时代才使用的。这涉及到制作它时必需具备的车、钳、铣、刨等机械加工工具,而这些工具在古希腊都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于是人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这台“安蒂基西拉机器”到底是谁制造的?

有人说,如果它确是古希腊人制造的,那么人们对古希腊科学技术的理解恐怕要彻底改写。但这改写又没法进行,因为这个计算机只是一个孤证,关于它的制造的一切人们都无法得知。在古希腊和其他一切古代民族的文献中,也从来没有任何关于计算机机械的记载。

如果它不是古希腊人所造,那么必定出于远比古希腊人更有智慧,科学技术和工艺水平也要高得多的智慧生命之手。

那么,它是谁造的呢?

巴格达电池

在巴格达伊拉克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只简陋的小陶罐,外观虽不起眼,却被誉为考古学领域最令人吃惊的发现。因为尽管已有大约两千年历史,但以陶罐内装的所有物质及其制作意图来判断,这只陶罐却像是一个电池的外壳。

1936年6月,铁路建筑工人在巴格达附近偶然挖开一座古墓之后发现了这件神秘的物品。考古学家们赶来后,发现这座陵墓事实上是安息时期(约公元前250-公元250年)一个定居点的一部分。经过发掘,他们出土了大量物品,其中有带雕刻图案的砖块、陶器、玻璃和金属制品,外加一个内装奇特物质——一根一头封闭的铜管、一根铁棒和一些沥青碎屑的卵形陶罐。

在访问巴格达期间,伦敦科学博物馆的物理学家沃尔特·温顿听到有关此次发现的报告后,对这只陶罐做了仔细的研究,并产生了很深的印象。他说:“在铜制容器内放上一些酸,随便什么,醋也可以。嘿,转眼的工夫,你就有了一个能产生电压并释放电流的简单腔体。将几个这类腔体串联起来,便构成一个电池组,所发出的电流足以使电铃发声,点亮灯泡,或驱动一辆小型电动车。”

温顿指出,这件物品确实是电池,这是“显而易见和完全可信的”。他的惟一疑问来自于它的独特性质。考古学上的“一次性事物”始终是最难解释的发现。其实,此前在巴格达附近的安息古城泰西封已经发现了其他陶罐,只是温顿并不知晓罢了。那些陶罐是与护身符等多种神秘物品一起发现的。这种情况表明,炼金术士曾使用过这些陶罐,但我们仍然找不到它们作何用途的线索。温顿说,最理想的是这只陶罐应同金属线一道被发现,能找到一系列此类陶罐,才是比较好的事情,因为有了它们,疑点便会烟消云散。然而,正如温顿于1967年所指出的,如果不是电池,它又会是什么东西?“我不是考古学家,所以我直接提出了最容易提出的科学答案。我看不出它还能有什么别的用途,也许有更好的答案,但至今我还没有听到。”

25年过后,还是无人为这只神秘的陶罐提出真实可信的其他解释。而首要的事实仍然是:它作为一个电池工作得相当出色。美国进行过两项独立的实验,对陶罐及其内装物质的复制品做了测试。把醋酸、硫酸或柠檬酸也行——当作电解质,注入铜管,模型便产生电压为1.5伏的电流,18天后电流才消失。

可是,在两千年前,到底是什么人用电池做了什么事情?科罗拉多大学的保罗·凯泽最近指出,这些电池的使用者是巴比伦的医生,在没有电鳐鱼时,他们把它作为替代品使用,从而能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但是,在各种意见中,仍以伊拉克博物馆实验室主任、德意志考古学家威廉·柯尼希所作的解释最有说服力。他曾于1938年仔细研究过“巴格达电池”。柯尼希认为,将若干个这类腔体串联起来,从里面发出的电流可用来电镀金属。实验用复制品所产生的电压能够满足这项工作的需要。

事实上,为了给铜首饰包银,伊拉克的工匠们仍然在使用一种原始的电镀方法。这种技术可能是从安息时期或者更早的时候起一代代传下来的。3000余年以前,安息人便继承了近东地区的科研传统和公元前330年随亚历山大大帝入侵此地的希腊人的聪明才智。

我们可能永远也搞不清古代的电学实验究竟做到了何种程度。古代伊拉克的工匠们对他们的技术知识妥加防范,秘不外传;巴比伦泥板上确实列出了制作彩色玻璃的配方,但配方中往往夹杂着行话,只有行家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电镀的秘诀肯定是秘不外传的宝贵财富,或许从未以简洁易懂的文体见诸于文字。好在伊拉克还有数百个坟冢未曾发掘,博物馆中也有数千块泥板,泥板上涉及科学的文字在等人翻译。或许最保险的说法是,古人所掌握的电学知识,其涵盖范围之广可能还会给人们带来种种惊喜。

神秘加工物

近日,一位兰州收藏家珍藏的一块内含螺纹形金属棒的奇石引起了众人及专家的极大关注,因为石头年代久远,而被人们疑为“天外来石”。

这块奇石是在甘肃和新疆交界处的马鬃山地区被发现的。整块石头呈梨形球状,外表光滑,石质坚硬异常,通体黑色,散发着幽幽的神秘之光。奇石长轴长约8厘米,短轴长约7厘米,重约466克。石头内部竟然含有一件长约6厘米、呈圆锥形的金属棒,金属棒上有明显的加工螺纹痕迹。有关专家对其人为加工的可能性及成因进行了现场讨论,虽难以下定论,但认为这块奇石极具有研究和考古价值。

其实,这类神秘的加工物在国外早有报道,被称之为“欧帕兹”。所谓欧帕兹(OOPARTS),就是outof place Artifacts的简称,意即在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出土的加工品。此名称是一位专门研究奇异现象的美国动物学家桑德逊(1911-1973)在他1967年著的《一位未受邀请的访问者——飞碟》中提出的。它指的是,由古老地层中所掘出的,如动植物化石般的人造物品。

1844年,以发现有关反射偏光“布鲁斯达法则”而闻名的布鲁斯达(1781-1868),在英国的学术协会公报上发表了一篇报道,是有关在石头中发现铁钉的事件。在发现此石块的英国杰克迪采石场中,其石块皆由坚硬的岩层形成。在采石场,每天都有大石块被进行切割。当工人切割开一块石块后,惊奇地发现其中竟有一个铁钉,虽已完全生锈,但形状仍完整。据专家的说法,此石块至少有6000万年的历史。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雷因、迈克西尔和马克西3人共同经营一家工艺品店,专卖一些宝石及礼品,因此偶尔会上山采集石头。1961年2月13日,3人到加州中部的科索山采集石头,其中挖到的一块石头,他们起初以为只是普通的晶洞石,但第2天在店里的工作室中,迈克西尔把此石头切成两半时,竟发现内部是一个像现代点火器般的机器零件,有直径约2厘米的金属轴,此轴被包在已呈化石状的6角形筒中。金属轴虽不带磁性,但靠近磁铁还是会起反应。有人认为此物可能是100年前掉入泥土中的机器零件,时间长久而形成的,但据地质学家的调查,此石块至少有50万年的历史。

一亿年前的甲烷泄漏事件

科学家日前宣布,1.83亿年前大批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突然灭绝,其原因是由于史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底巨大的“甲烷库”持续释放出大量的甲烷,这些甲烷把海水中的氧消耗殆尽,从而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一理论发现不仅揭示了当时80%的深海物种突然灭绝的真相,还为解释史前其他物种神秘消失的原因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

甲烷水合物是由海洋表面的藻类死后沉没于海底而形成的,通常情况下,甲烷气体是以冰态存在的,但极易受到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根据牛津大学的教授们对海底朽木沉积物的最新研究发现,有清楚的证据表明在地球历史上曾有一段时间大气温度出现反常,氢碳含量处于非正常水平。研究小组负责人称很难确定这些氢碳的来源,对此最好的解释就是——它们来源于海底沉积物产生的甲烷。

研究人员认为,侏罗纪时期猛烈的火山喷发使大气中充满了二氧化碳及其他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这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深海环境也因此受到影响。海底的甲烷因水温升高而被释放出来,与水中或大气中的氧气结合产生二氧化碳,反过来又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一大批生物正是在那个时期灭绝了,人们都认为这是由于氧气的减少造成的,但谁都没有把甲烷的释放和物种的灭绝联系起来。受害最大的当属像双壳类动物一样在海底觅食的有机体——据估计大约有80%的此类物种在那个时期永远从这个星球上消失了。受到影响的还有其他一些海底植物。科学家们认为这一灾难性的释放持续了5000年——从地质学角度讲“只是一转眼”的时间。据估计那次大释放的总量是今天海底甲烷水合物总量(14万亿吨)的20%。

古老收音机时光倒流

一部已有六十年历史的古老收音机,不但至今还能使用,最奇怪的是,它播放出来的,竟然全是叁十年代的节目!

这部令电讯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飞歌”牌真空管式古老收音机,是两名儿童在美国乔治亚洲北部其家居的阁楼玩耍时,无意中发现的。

据他们的母亲说,这部收音机原本属於她父亲所有,但自从一九叁四年起,它便一直弃置在阁楼上,再也没有使用。“我的两个儿子发现收音机後,将电掣插上,看它是否仍能使用。”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母亲说。“当它开始播出节目时,他们便来到厨房叫我一起去听。我去到那里,收音机正播放着罗斯福总统讲述当年经济不景气的情形,顿时吓我一跳。”这家人立刻通知电子专家到来,将收音机带走,让他们进行详细调查,找出其中原因。

古老收音机能接收当年电台的广播

目前调查工作仍未完成,不过据一些有份参予研究的科学家表示,这部超过半世纪的古老收音机,的确能接收到当年电台广播的讯号,将之重播出来。

据其中一位科学家说,他们曾将一九叁四年播放的一段长约十二小时的节目录下来,再进行仔细分析,其中的节目有新闻、广播剧和趣剧等,另外还有当年最受欢迎的“积宾尼节目”与小罗斯福总统对美国人民的一段讲话。“我听过其中一段新闻报道,我敢肯定是现场播,绝对不是录音带。”一位科学家说。“那是一部真正能接收过去的广播的收音机,而且还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曾将一批价值五十美元最先进的接收仪器,放在收音机的四周,可是唯独是那部收音机能接收到广播,我们的仪器就连一点讯号也收不到。“为甚麽会这样?我们现在仍不知道,不过那些有关当年状况的广播,好像二次大战前的形势、影圈动态与经济大衰退,就绝对假不了。”

俄发现一亿年前人造地图

俄罗斯拜西克省国立大学物理学教授、著名科学家亚力山大·丘维诺夫博士日前在真理报网站上公布了一个惊人消息: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在远古的乌拉尔山脉,存在过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他和他的研究机构在乌拉尔山脉考古过程中发现了一块远古时代的石板——一块用高科技机器制成的三维立体地图!丘维诺夫博士称,初步估计,该“三维地图”石板的年龄至少有1.2亿年。

发现“古中国”象形文字?丘维诺夫博士道,“一开始,还没发现这块神奇的石板时,我们的研究主题是:在几千年前,是否有古代的中国人曾经居住在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山脉一带?因为我们在该地区的一些岩石上发现了一些像是3000多年前古中国的甲骨文一样的文字。我们通过研究所有乌法地区的档案资料,发现了一些18世纪末写成的档案笔记上,记载描述了200多块有象形文字和图画的远古时代的神奇石板。我们当时的想法是,这些石板可能跟古代中国在乌拉尔山脉的移民有一种莫名的联系。”“神奇之石”惊现地底

丘维诺夫接着说,“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寻找这个远古时代的文明,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些岩石上的图画和文字跟3000年前的那个时代毫无关系。在这些岩石上的图画中,根本一次都没有出现那个时代应该有的动物,譬如鹿什么的。我们先后组织了6个探险队考察了乌拉尔山脉无人区,终于在1999年7月28日,在地底下1.06米的地方,挖掘出了这个石板——我们称它为‘神奇之石’。这块石板长度是1.5米,宽度超过1米,厚度仅有16厘米,重量超过1吨。许多科学家参观这块石板后认为,这是一块浮雕——一个三维的立体地图!”

刚开始发现这块神奇石板后,丘维诺夫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激动极了,他们以为发现了一块2000多年前制成的产品。很明显,这块石板是人造的,它共分3层,用一种特殊的粘合剂贴在了一起,而第三层更像一种白色的人造瓷!尤其让人惊讶的是,石板表面的浮雕并不像是古代石匠用手工雕刻出来的,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一种先进而细腻的机器参与了该浮雕的制作。

地图上山脉与“现代”稍有不同

丘维诺夫介绍说:“在这块石板地图上,能够一眼认出从乌法到撒拉维特的广大地区。石板地图上,乌法山脉的一侧和现实中乌法山脉的走向轮廓完全一致,地图上乌法山脉的另一侧跟现实中的稍微有一点不同。其次让我们疑惑的是石板地图上所谓的乌法峡谷,地图上,从现在的乌法城地区到斯特里托马克地区,地球的表面裂开了一个长长的大口子,足有二三公里深、三四公里宽。我们通过地理学研究发现,这种地貌只在1.2亿年前才可能存在过,也就是在理论上的确有这条峡谷存在!这块石板地图如果描绘的是它被制作时的地貌,那么,石板地图的历史至少也有1.2亿年!后来我们设想,现在的乌夏克河可能就是由地图上的这条远古时代的峡谷演变而来的。”

地图上竟有“水力发电站”

据丘维诺夫博士称,除此之外,还有更让人惊讶的,在三维石板地图上还雕刻着两个宽500米、总长度达1.2万公里的河道系统,在这个河道系统内,包括12道300米宽、10公里长、2公里多深的大水坝,这些水坝使水产生一个巨大的落差,能从一边很容易地倾泄向另一边,整个水道系统极像现代的水力发电站!“如果当年真的建成过这个水道系统,那么,总共将有1000万亿立方米的泥土将被挖走。那将是几十个大金字塔的工程。”丘维诺夫博士最后说道。

神秘线条

至今学者们争论不休:历史上人类的许多特异成就到底有何用处?

1926年,秘鲁考古学家泰罗率领一个研究小组来到南部那斯克镇附近的一片干旱高原上进行考察,这个地区曾是那斯克印第安人的故乡。一天下午,秘鲁组员瑟斯丕和美籍组员克罗伯攀上一座山头,他们居高临下,忽然看见荒原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模糊线条,是在平地上看不出来的。经过考察,发现这些线条是清除了地上的石块后露出了黄土而形成的。

最初人们认为这些线条是古时候那斯克人的道路。20年代末30年代初,考古学家通过飞机飞行考察,发现荒原上除了线条外,还有许多巨大长方形和几何图形,许多种动物的优美线条画,包括猴子、蜘蛛、蜂鸟、鲸,还有手掌和螺旋形图案,每个长约1.2~1.83米不等。这样的线条显然不是道路。

虽然有的线条长达数公里,但不论它们是越过任何地形,延伸到山顶,其直线偏差每公里不过一、二米。这些线条绝不是艺术品,因为当时那斯克人不可能在高空俯瞰欣赏。这些线条也不是什么工程杰作,因为1000名印第安人在三周内便可将所有的石头搬走。至于何以能笔直,那就更简单了。

学者们最感兴趣的不是线条的产生,而是它的用途。1941年,美国考古学家科索克通过许多线条和图案的研究,认为是制作观察天象。这种说法引起了德国数学家赖歇的兴趣,从1946年开始,她用尽毕生精力,力图揭开这些线条的奥秘。她和科索克都认为这些线条指向主要星座或太阳,以计算日期,她认为那些图案代表的是星座,整个复杂的记号网可能是一个巨型日历。

1968年,美国天文学家霍金斯在英国南部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迹“巨形方石柱”发现类似的天文定线后,便将注意力转到那斯克线条。他借助计算机查测每条直线在过去7000年内是不是曾对准过太阳、月亮或是一个主要星座。结果有个名为“大长方形”的图形在公元610年前后各30年内曾对准昴星团。这日期与现场发现的一根木柱的年代不谋而合。尽管如此,还是不能解开那些线条的奥秘,因此,那些好像有特殊意义的线条只能是巧合的。

1977年,英国的电影制片家莫理森也加入到研究的行列。他认为要找到最终答案,必须弄清那斯克人的风俗和宗教。虽然那斯克人早已消失,但在安第斯山脉的其它地区也有类似的线条,因而他希望居住在那里的印第安人能够说明造这些线条的意图。

莫理森的好奇心又是受到1926年发现这些线条的瑟斯丕的启发。瑟斯丕早在1939年便认为这些线条是用作宗教的道路,只是没有找到证据。莫理森在一本西班牙编年史里发现了一点线索,书中记录了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的印第安人如何从太阳神殿出发,踏上伸向四面八方的各条直线,到沿途安设的神龛去参拜。既然那斯克荒原上的线条穿行于一堆堆石头之间,那些石堆不就是笔直的神圣路径连接的神龛吗!

于是,莫理森前往库斯科勘查这些神圣的路径,但痕迹早已湮没。1977年6月,莫理森终于在玻利维亚的一个艾马拉人居住的地区,找到了一批不是移去石头,而是割除灌木形成的线条,它们和那斯克荒原上的线条一样笔直,一样不顾任何地势阻挡的向前伸展。同时,正是这些线条将石头堆筑成的神龛连接了起来,而且许多神龛还筑在山顶。

莫理森发现,好几条连接神龛的路线汇合于一座庙宇。印第安人沿着这些路线前往庙宇,途中不时停下向路边的神龛参拜。在他们看来,偏离这些路线就会走入妖魔鬼怪的领域。艾马拉人认为,神龛的位置越高,神灵的威力就越大。由此可知,这里的路径也和那斯克的一样不避险阻地直达山顶。

是天文定线还是朝圣之路,那斯克线条之谜迄今尚未完全揭示。目前,那斯克线条正受到保护,以便今后研究,因为每块没有翻起的石头后面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线索和揭示奥秘的钥匙。

丛林石球

位于中美洲南部的哥斯达黎加共和国,是一个美丽富饶的热带国家。境内大部分是山地和高原,北部和沿海为低地平原。在古代,曾经有3万多名印第安人栖息在这块土地上。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的地界标定人乔治·奇坦迁前往哥斯达黎加热带丛林中实地考察开辟香蕉园的可能性。在人迹罕至的三角洲丛林以及山谷和山坡上,他发现了约200个好似人工雕饰的石球。这些石球大小不等,大的直径有几十米,最小的直径也在两米以上,制作技艺精湛,堪称一绝。加拉卡地区有一处石球群多达45枚,另外两处分别有15枚和17枚,排列无一定规则,有的成直线,有的略成弧线。

据怪异现象专家米切尔·舒马克研究,有些石球显然是从山上滚落下来,碰巧排成直线的。

这些躺在不同地区,大小不一的石球,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科学家们对这些石球进行了详细认真的测量,发现这些石球表面上的各点的曲率几乎完全一样,简直是一些非常理想的圆球。这些石球有什么用,没有人能够加以正确的阐释。摆放在墓地东西两侧的石球可能代表太阳和月亮,或图腾标志,但这只是推测。有人戏称之为巨人玩的石球。据考查,这些谜一样的石球,差不多都是用坚固美观的花岗岩制作而成的。令科学家和考古工作者迷惑不解的是,这些石球所在地的附近并没有可以提供制作它的花岗岩石料,在其它地方也找不到任何原始制作者留下的踪迹。而对这样奇特的现象,使人们不得不提出一连串颇费猜测的难题: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制作了这些了不起的巨大石球?所必需的巨大石料如何运到这里?究竟用什么工具加工制作?

对大石球作过周密调查的考古学家们都确认,这些石球的直径误差小于百分之一,准确度接近于球体的真圆度。从大石球精确的曲率可以知道,制作这些石球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几何学知识,具有高超的雕凿加工技术,还要有坚硬无比的加工工具以及精密的测量装置。否则,便无法想像他们能够完成这些杰作。

诚然,远在远古时期,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大多数都是雕凿石头的巧匠能手。然而,有一点无疑必须肯定,琢磨如此硕大的石球必须付出艰巨的劳动,从来石、切割到打磨,每一道工序都要求不断地转动石块,要知道这些石球重达几十吨,这无论如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道这些大都几十米的石球就是他们祖先在缺乏任何测量仪器的情况下,运用原始简陋的操作工具一刀一刀地雕凿而成的吗?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在哥斯达黎加的印第安人中间,长期流传着古老的神奇传说,其中就有宇宙人曾经乘坐球形太空船降临这里的故事。因此,不少人在对上述奇迹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便猜想这些大石球与天外来客有着直接联系。依照他们的看法,这些天外来客降临这里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制作了这些大石球。并将它们按照一定的位置和距离进行了排列,布置成模拟某种空间天象的“星球模型”。这些大石球象征着天空中不同的星球,它们彼此之间相隔的距离,表示星球间的相对位置。

据说,天外来客试图利用这些石球组成的“星球模型”向地球上的人类传递某种信息。但是,今天有谁能理解这个“星球模型”的真正涵义呢?又有谁能知晓在这些大石球中,哪一个代表这些天外来客生活的故乡呢?

正如乔治·舒马克最近在发表的评论中所说的那样:“哥斯达黎加石球名扬四海,但人们对它了解甚少。除非能找到不遭破坏的石球群,否则,这些圆圆的石头对我们永远是一个不解之谜。”

哥斯达黎加的森林沼泽并不是世界上唯一发现石球的地方。比如,原联邦德国的瓦尔夫格堡、埃及的卡尔加、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新墨西哥州,以及新西兰的墨埃拉·鲍尔达海滩,都曾发现过神秘的石球。在我国山西雁北地区和新疆的第三纪砂岩中,也曾发现过砂岩类石球。

并且,在一些火山附近,人们也发现有石球。早在1930年,美国矿山工程师戈登就在墨西哥哈利斯科州一处银矿附近发现过一个大石球。接着,考古学家斯特林在其附近的阿梅卡山上发现一个更为壮观的“石球王国”。后来,美国地质学家史密斯进行考察,他认为,约4000万年前,阿梅卡曾发生过火山爆发。我国河南信阳上天梯珍珠岩矿区的刘家冲流纹岩中,也有一处火山石球带。

这些神秘的石球到底从何而来呢?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假设。“一个十分自然的想法是,这些大小不同的圆球放在这里是有一定目的的。譬如说,它们代表天上不同的星球,彼此相隔的距离表示星球间的相对位置。这可能是宇宙来客给地球的纪念品,他们想向人类传递某种信息。”这是美国的什克罗夫斯基等人就哥斯达黎加石球提出的有趣的解释。

也有一些考古学家断言石球是石器时代的人类创造的或是作为防御和狩猎的设施和工具,或是为某种宗教祭祀品。

但大多数科学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是大自然的天成之物。关于火山附近的石球,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可能与大熔岩的热力作用有关。但以上诸说的解释仍不足以服众。

电灯、彩电

科学家们发现在古埃及3000多年前金字塔的壁画上面,竟然绘画了外星球人的太空模样。这个金字塔位于尼罗河的河堤,发掘人是科学家伊沙杜拉博士。他指出,太空船的形状犹如一个倒转了的碟,这证明了3000多年前外星人已经跟古埃及人有了接触。

不过,据埃及学研究专家安迪指出,伊沙杜拉的发现虽然有趣,但缺乏新意。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外星人与古埃及人接触的消息。金字塔的建成,便是外星人帮助的结果。

在古埃及的金字塔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是距今约4600年前,在开罗近郊吉萨建造的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法老胡夫,古希腊人称之为奇阿普斯的金字塔,它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和神奇,并饰以雕刻、绘画等艺术品。由于墓室和角道里十分黑暗,这些精致的艺术作品需要光亮才可能进行雕刻、绘画,应是在利用火炬照明或者是在油灯下才能完成。当时如果真的是使用火炬或油灯,就必然留下一些“用火”的痕迹。可是,现代科学家对墓室和甬道里积存了4600多年之久的灰尘进行了全面仔细的科学化验和分析,结果证明:灰尘里没有任何黑烟和烟油的微粒,没有发现一丝一毫使用过火炬或油灯的痕迹。这是不容置疑的千真万确的事实。因为,现代科学家利用来化验墓室和甬道里灰尘的现代仪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它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每一粒灰尘的100万分之一中的化学成分。可见,古埃及艺术家在胡夫金字塔地下墓室和甬道里雕刻、绘制壁画时,根本不是使用火炬或油灯来照明,而很可能是利用某种特殊的蓄电池或者其他能够发光亮的电气装置。令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惊奇的是:距今46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真的知道现代电灯之谜的秘密吗?这是现代人不可思议的奇迹。

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威夏劳·勒加博士在日内瓦向新闻界宣布:他在埃及尼罗河畔一座从未有人发掘的古墓中竟然发现了一台完好无损的类似彩色电视机的仪器。这台仪器与时下流行的彩电有较大区别,它只有一条线路,只能接收一个电视台的节目。它有4个三角形的荧光屏,屏的四周都镀了黄金,它的机件是目前最先进的金钛制造的。质地极为坚固,该机已不能工作,虽然经历了4200年,它的太阳能电池作为动力仍能正常操作。

由于古埃及人既没有制作电视机的材料,也不可能具备高精度的工艺水平,因此,专家们认为它极可能是外星人送来的礼物。电子工程师察·蒙纳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细致地检查了这台电视机,并查清了它的线路和工作原理。他准备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复制出一台同样的彩电来,以试验它是否能接收到另一个星球的电视信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