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6 11:54:28

点击下载

作者:魏茂峰,陈玙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试读:

前言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生则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小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目前中小学生现状令人堪忧,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发生倾斜,拜金主义思想抬头。有些学生在对待个人与集体等关系上以“唯我”为中心,他们认为那些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为社会进步而做出牺牲的人,是十足的傻子。他们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宽容心、孝敬心,形成塑造自我形象上的“盲崇”心态,他们模仿生活上的“阔气”、“洋气”、“怪气”,言谈举止的流气、俗气、匪气,对待他人的“义气”和“霸气”。在对待正面事物上存在抵触心态,他们竖起拒绝正面事物的心理屏障,不屑追求知识,嘲讽打击好人好事。总之,学生中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虽然学生的健康成长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但学校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方面的培训,更重要是要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使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学生德育教育与培养艺术丛书”,包括《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学生集体主义的教育》、《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学生社会公德的教育》、《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学生劳动生存的教育》、《学生自觉纪律的教育》、《学生民主法制的教育》、《学生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学生人生观的教育》10册,本套书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等德育教育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各级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操作。学生德育教育需要各级学校付出艰苦的努力,本套书可供各级学校领导、教师以及有关人员长期阅读和参考,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

第一章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

1.理想信念的含义及特点

什么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如何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价值导向、动机激发、路径依赖的功能,对一个民族具有凝聚人心、聚集力量、激发斗志的功能。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形形色色的追求和奋斗表象令人眼花缭乱,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百折不挠,有的人灰心丧气,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什么样的理想和追求才是科学的、正确的,什么样的信念才是伟大的、崇高的,身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代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选择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这些问题需要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得到解答。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含义及特点

在中国古代社会,理想被称为“志向”,是一个人对未来的向往、追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一个人有没有理想或志向,理想或志向是否高远,关系着人一生的成长、成人、成才。要真正地认识、理解理想的内涵,还应该给予它科学的定义。一般来说,理想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以客观可能性为内在依据的、关于未来的美好构想、设计和愿望。科学的理想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和客观现实基础之上,具有潜在的真实性。人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希望是与人的生命共在的,理想根源于社会存在,又高于社会现实,是对已有社会现实的一种超前性认识和预见,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理想是人的一种希望,但不是所有的希望都能称为理想,因为希望可能是遐想、幻想、空想、狂想。理想虽然指向未来,但理想的根必须扎在现实之中,具有客观性,符合一定的规律性,因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而遐想、空想是随心所欲的主观想象,其产生不具有客观性,只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中,不可能转化为现实。当人接受教育,阅历增加,能够基本把握自己,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认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且为自己确立近期和远期的人生目标的时候,就标志着人的成熟。

科学的理想具有社会的制约性。人的社会性决定个人理想要以社会需要为前提和归宿,个人在确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标的时候,要有大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所提供的条件。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文明程度越高,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所提供的机会就越多,条件就越好,领域就会更宽广,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的一致性就越大。

科学的理想具有进取的超越性。现实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冲突,这些境况会影响到一个人理想价值的追求和实现。对此,是随波逐流、降低理想层次呢,还是坚持自己做人的标准、超越社会的弊端,这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人要想有所追求,就要有超越社会弊端的勇气。只要认准事物发展的方向,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不会为金钱、权势、舆论以及个人的生死、荣辱所左右,最终会战胜困难,实现理想。

科学的理想具有务实的阶段性。不同时期确立的目标,应该符合实际,且具有前瞻性。这些目标实现的过程应有可操作性。理想是一个总的目标,要达到这个总目标,不能一献而就,必须经历若干阶段的努力。既着眼未来,从长计议,胸怀大志,又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从现在做起,才有可能实现理想。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追求坚信无疑并要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个体通过后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是对大量形形色色的思想、理论、理想进行鉴别和选择的结果。信念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三个要素,是这三个要素的融合和统一。信念有科学和非科学、正确和错误之分,因而对人生和社会所起的作用也是大相径庭的。科学的信念应当建立在对事物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人如果有了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就为自己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了前提。加上积极的、肯定的情感介入,使这种理论有了真正被接受的基础,在实现这种理论所导引的理想追求时会产生坚定不移的进取状态,于是在人的内心就产生了这种信念。科学的理论基础保证了信念的正确方向。

科学的信念具有稳定性和执著性。对对象的一般认识由于认同而内化为信念,经历了感情深入后,不仅具有了理智上的坚信不疑,而且得到了情感上的强烈支持,因而获得远比一般认识高得多的稳定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持久地起作用,乃至终生不渝。

从以上分析可知,理想信念基于其建立的理论基础是否正确而有性质相反的两大类型。科学的理想信念必定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之上,这类理想信念符合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对社会实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多种多样的理想信念中,政治上的理想信念是核心,它对其他的理想信念起统率和支配的作用。当前,在政治上,最重要的就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当今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价值取向多样化,一些人思想上出现了注重个人主义、忽视集体主义,注重实惠、忽视理想,注重索取、忽视奉献,注重享受、忽视奋斗的倾向;一些人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了的金钱观念、享乐观念、个人利益观念推向极端,滋长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搞市场经济还要不要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疑问,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也动摇了一些人的理想信念,他们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远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是空的,权力技术是硬的,黄金美钞是实的”,“要放弃远的,丢掉空的,掌握硬的,大捞实的”。这些言论和现象,对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理想信念形成很大冲击,反映到校园里,就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与抱负,产生理想信念上的虚无主义、功利主义。

对此,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和注意。要通过开展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活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纠正对理想信念的错误认知,旗帜鲜明地倡导和培育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使这种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和精神支柱,指导和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2005年4月,上海10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日趋理性化,具有较强的爱国热情。94.71%的大学生认为,在未来,我国综合国力将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高。87.95%的大学生认为,我国的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党和政府一年来的各项工作总体评价较高。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为77.18%,处理外交关系取得较满意成绩的占74.71%。政治观念成熟,相比2004年有49.61%的大学生同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逐步趋同”而言,2005年这一比例为37.26%明确表示不同意的为40.22%。同意“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的为81.51%,同意“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核心”的为88.82%,同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为67.54%。

这个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对共同理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度比较高,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并深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理想是指引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争取胜利的一面旗帜。要实现共同理想,就必须有领导力量和组织力量,有规划和途径,有坚定的信心和坚忍的意志。在当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我们正在从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伟大的全新的事业,没有坚强正确的领导核心是不行的,没有忠诚可靠的组织保证也是不行的,这个领导核心、这个组织保证就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

因此,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积极支持和参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认同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纲领,在思想追求和政治取向上向党靠拢,争取成为典中的一分子;不被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某些腐败和失误现象遮蔽自己的认知和判断,看不到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从而动摇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两个条例是反腐败的锐利武器,表达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定信心和实际行动。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历朝历代从生气勃勃走向腐败衰落的“周期率”。须知,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这既是历史的选择,即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这一历史进程对领导中国的政治核心力量的选择;又是现实的证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证明。

历史的选择只是必要条件,还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历史上的正确并不等于现实中的正确,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人们判断一个党,往往是看它的现实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给人民带来真正的幸福。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十大成就,包括:经济发展、经济改革、提高素质、国家统一、军事实力、国际影响力、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教育、科学技术、体育,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成绩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这个全新的事业具有独创性、复杂性、风险性、艰巨性的特点。面对西方实施的“分化”、“西化”图谋和国际激烈竞争态势,要求必须有坚强、正确、有力的领导力量来领导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具有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优势和能够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特点。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要实现共同理想,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这条道路要有坚定的信念,在理性认知、情感和意志倾向三个方面给予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基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作为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理想,经历了由理论到现实的社会制度、由幼年时期到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和传播的时期;

二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期;

三是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的时期;

四是社会主义通过改革,逐步从幼年走向成熟,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完善和巩固的时期。

这个历程表明,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新的时代产物,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生长过程,它经历曲折坎坷、局部失败和暂时倒退,都是不足为怪的历史现象。对此,我们既不必惊慌和悲观,又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善于通过总结经验,深化改革,解决社会主义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用事实和成就坚定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实现共同理想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共同理想的规划和行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划和行动。中华民族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在近百年来,内忧外患,从泱泱大国沦为落后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我们要正视这个差距,珍视今天的发展机遇,坚定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立志攀登科学高峰,掌握建设祖国的过硬本领,自觉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辛勤工作。做到了这些,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形成和实现共同理想的理论基础。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就必须旗帜鲜明地批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邓小平说“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任何理论体系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

英国政治家莫尔在1516年发表《乌托邦》一书,构想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蓝图,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材料,但它停留在伦理道德层面,具有空想性质。

到了19世纪,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历史局限性更充分地暴露出来,于是,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为认清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崭新论断,为在扑朔迷离的社会发展迷雾中探索最为理想的未来蓝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大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他们在研究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的过程中,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这两大理论体系,从而为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人们观察和分析历史现象与现实问题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并不仅仅因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在于马克思主义在分析问题时所坚持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已经经历了历史、理论和实践的检验。我们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就应当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要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下工夫。

在构建理论体系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肯定了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但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一个剥削社会,其固有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巨大矛盾。

当前,南北差距的扩大、强权主义、霸权主义、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等问题和现象,都是这个固有矛盾的不同表现。诚然,资产阶级在解决其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推行一系列改良措施,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阶级结构、社会结构普遍发生了一些变动,实行所谓“资本民主化”、“管理民主化”、“生活福利化”、“劳动人道化”、“雇佣终身制”,等等。

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呈现出垄断资本、中小资本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态势,在社会再生产的运行机制、国家调节以及国际垄断和竞争等方面,也出现了不同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情况。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和繁荣的局面,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资本主义还可能有较大发展空间。

认真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这些变化的实质及历史真相,不难看出,这些变化同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带来的巨大冲击有关,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仰仗其科技、军事、经济优势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推行新殖民政策,从而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对这些国家加大经济掠夺和剥削、政治控制和文化侵略有关。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即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并没有发生任何实质的变化,只是这一关系更加稳固而已。“白领阶层”人数的增加,工人生活水平的相对提高,也没有改变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实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依然弊病丛生,不断产生出威胁人类社会生存的包括战争、社会畸形发展在内的一些致命因素。

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得票高居榜首者是马克思。据新华社伦敦1999年12月29日电,在千年交替之际,西方媒体纷纷推出自己评选的千年风云人物,马克思在多家西方媒体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名列第一或第二。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这些评选结果不能不令人深思。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主要原因是这一理论是严谨科学的,其鲜明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传遍世界。

无论是敌视者的攻击和诽谤,还是误解者的质疑和责难,都不能阻挡马克思主义前进的步伐。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科学态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2.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强,好胜、好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自我修养等方面都处在幼芽时期。正确的引导,良好的教育氛围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他们在将来的成长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一名有用的人。

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知识爆炸已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流,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理想信念薄弱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关键时期。学校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学回生活,学回做人。使他们今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干什么,都具有健康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使他们终身受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他们人生发展储备一笔可贵的财富。

现在的孩子,他们生活在无忧无虑、衣食富足的家庭里,大多数孩子除了爸爸妈妈的疼爱外,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贪玩好耍,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惯,生活上只图舒适,缺乏目标,学习上懒惰,没有吃苦精神,多数孩子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缺乏一种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爱人爱自然的博爱精神。养尊处忧,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甚至具有某种破坏欲和攻击欲。对人态度冷淡,缺少爱,不关心别人,对长辈不够尊重,没有礼貌,这些孩子情绪波动大,想干啥就得干啥。不顾及别人,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往往自私而不自立,任性而又懦弱,好强而缺乏意志。学习生活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缺少责任感,他们怕脏、怕累、怕苦,做事常常虎头蛇尾,半途而费。

小学生理想信念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网络教化的正面作用弱化,负面作用强大。

二是学校理想教育重视并且擅长静态的概念定义,但是在个人行为和理想目标的过程联系和工具价值方面缺乏系统的教材、教法和教学体系准备,这样的教育可以应付考试,可以形成审美意义上的向往,但是不会成为真正的人生奋斗目标。

三是现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向世俗化转变的倾向,但是又缺乏世俗化所要求的竞争意识、实力意识、机遇意识、合作意识。由此形成的是缺乏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的个人主义,这样的个人主义还称不上世俗化的个人主义。

四是现在学生对于正统理想观念的偏离不是证伪意义上的理性见解,而是一种欠缺抽象思维能力的情绪化反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在新形势下,加强小学生道德教育首先要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具体做法是:(1)开展诚信教育 我们在小学生中开展了诚信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坚持崇德求实、关注情感、关注生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工作方针。给诚信教育活动注入时代的内容。坚持把诚信教育与落实行为规范相结合,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链接,与养成教育相融合,为学生开拓了诚信高雅的文明世界,互助互爱的人际世界,优美善良的心灵世界。(2)确立远大志向 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教育实践中,广泛进行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实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和命运,把个人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起来,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小学生是未成年人队伍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对我校而言,说到底就是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3)激发学生兴趣 在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时,应从发展学生的兴趣入手,开展各种活动,使理想教育渗透在各项活动之中,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拓展科技创新精神,不断进行全面系统的理想教育,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实际召开“理想教育”的班会,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的形式进行理想教育,从而使小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远大理想。(4)道德规范教育 道德规范教育是形成理想信念的准绳,在道德规范的教育方面,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制定其相应的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5)荣辱观教育 在学生中树立起党的伟大形象,祖国的伟大形象,把新旧中国进行鲜活的对比,从而让他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且看中国的今朝,展望中国的宏图未来,尊强学生对祖国对民族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树立一个为党为祖国为人民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和目标。理想和目标

总而言之,理想是人们对有可能实现的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段,帮助人们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小学阶段是富于理想、选择生活道路的良好时期,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鼓励成才,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愿望和志向,鼓励努力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让他们展开双臂载着那金色童年的梦想快乐地翱翔在蔚蓝的天空,将那美好的童年梦想变为真正的现实。加强自信心的教育(1)唤起自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这样比喻:我们面前有一块土地,土质不好,而且掺着碎石子,在农夫的眼里,它没有提供起码收成的希望。可是来了一批地质工作者,进行了一番勘探后,结果在地下深处发现了巨大的宝藏。它给我这样一种启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身上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从不同的角度看,他们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潜能,都能在多方面成功。

所以,我们要善于赏识学生,尊重差异,对每个学生的评价语言都应以正面鼓励为主,通过简洁、中肯的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唤起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了解和重视自己的优秀。同时,还要积极创设各种机会,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2)产生自信心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立足学生原有基础、己有水平,选择适中的内容和目标。如果目标太高,内容难度大,学生感到困难,多次努力,还是没有收获,几经挫折,学生就会丧失信心,学习情绪下降,从而产生厌恶情绪。反之,目标太低,不能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学生也会产生不良情绪。选择适中的目标,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获得多次成功的体验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选择难易适中的内容,根据内容制定不同的目标,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从而产生成功后的喜悦感,形成积极心理,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3)增强自信心 成功是学生学习急需的动力。适当的成功和失败都可以增强后继学习的动机,一次或多次的成功会成为学习动机的激活剂。当学生学习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一种“好了还要好”的自我激励、自我要求的心理,成功是促使其进一步学好的内部诱因。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设法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示才能,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喜悦,同时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

如:学校组织作文竞赛、象棋大赛、卡拉OK大赛等活动,从中推出合适的人选,给予他们锻炼自身,发展自我的机会。这种切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觉得“我能行”!从而,在困难面前,坚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困难,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战胜困难。(4)树立自信心 人的情感受行动的支配,而人的激情又将反过来支配人的行动。杰贝尔曾说:“孩子需要榜样甚于批评”。的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儿童崇拜英雄,模仿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中选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生动事例介绍给学生,并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增强其自信心提供活生生的依据。

在榜样的示范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向师性,模仿性较强。因此,在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工作还是生活,大事还是小事,都要以充满自信的良好形象为学生做出榜样。同时要热情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家长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要让家长对子女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要及时指出,多用鼓励式的语言,对子女不说泄气话,更不说讽刺挖苦的话。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注重自身自信心的养成,以教师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对学生施加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影响。

运用榜样示范法,将一些抽象的教育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榜样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从小不畏艰难,勇于面对现实,相信自己通过能力一定会获得成功。在具体做法上,既可列举成功的正面事例,也可列举一些虽有优越的天赋条件和良好的成才的外部环境,但是由于自信心不足而导致自己打败了自己的反面事例,来证明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功或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培养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我总是竭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我们要积极为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全面发展自己健全的人格。

①多给小学生交流的机会 赞可夫认为儿童有一种交际的需要。他们想把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说出来,跟同学、老师交流。为了给每个学生创造平等交流的机会。在质疑问题、全班交流中,允许他们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种交流不仅加大教学的密度,提高教学的训练性、交际性,而且互相启发,活跃思想,满足了小学生的精神需求,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情绪体验,增强了自信心,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课堂教学要提高质量,就要小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投入学习,健康地进行语言、思维、情感的交流。教师要自觉地和小学生心理换位,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多想想。只有教师的真诚和宽容,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情感交流的过程,才能帮助小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运用成功教育的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积极开展适合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他们的潜能得以真正地展开与实现,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通过开展“找闪光点”,“优点轰炸”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增强自信心;通过开展“巧手创造”“小报评比”,“百词比赛”,“明星评比”,“读书竞赛”等活动,为更多的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让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脱颖而出,使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挖掘自身的潜能,全心参与,全心投入,使自己的价值在活动中得到实现。

③建立“值日班长制”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既要把小学生看作是管理的对象,又要把小学生当作管理的主体,以此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值日班长要制定自己一天的管理目标,处理一天内班级的大事小事,并且每天利用十几分钟对值日一天的情况进行总结,念“值日班长日志”。建立“值日班长制”,给小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成功的机会,小学生在学习管理中品尝到了苦和乐,自信心也随之得到了增强。(6)肯定学生 自尊是意识中自我体验的核心,教师在评价、对待学生时,切忌笼统地下结论,切不可因一件错事或一次失败而以偏概全地评价学生,说他愚笨,说他不可救药、没有前途等等,因为这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内化他人的积极评价是自信形成的基本的心理机制。在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往往是他们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当学生确定自己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尊重后,就会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①不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 当前的考试存在诸多弊端,考试分数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单纯以考分高低评价学生是不全面、不公正、不客观的。

分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而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智力水平,更不能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学生的年级越低,学习内容相对较简单,考试分数也较高一些;随着年级升高,学习科目增多,内容加深,考高分就不容易了,而且分数还与题目难易程度、覆盖面大小、学生的身体、心理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它给学生的自我评价带来片面性,对学生的自我观念的形成起错误的导向作用。

对于那些考分低而其他素质良好的学生来说,这种评价无疑会使他们自卑,变得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对于那些考分高而其他素质较差的学生,这种评价会导致他们盲目的自信。这种自信是盲目的、片面的,经不起社会的考验。当他们走向社会,由于自身素质不佳不能胜任工作时,他们原有的自信也会瓦解而变得自卑。

人的能力,除智力外,还有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操作能力和运动能力。我们有什么理由看到孩子的某次分数不高而失望呢?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认真分析试卷,总结学习情况,肯定其进步和优点,指出不足,并耐心启发孩子正确看待学习成绩。

②不揭学生的“短处” 不要揭学生的“短处”,避免让学生当众出丑。教师批评学生,是为了使其受到教育,而不是为了让他当众出丑。尽管我们教师掌握了学生的不少“短处”,虽然学生的年龄还不大,但千万不要揭他们的“短处”,尤其不能当众揭“短”。

因为当你触及学生的“短处”时,他就会产生一种戒备心理,觉得老师不信任他,如果让他当众出丑,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于性格内向、自尊心又特别强的孩子来说,很可能一次当众出丑会导致他终生颓废。

③不轻易做出坏的评价 尽管每个学生的聪明、智慧和天赋各不相同,但通过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学到这种或那种本领,获得某些知识,取得某些成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我坚信教育的巨大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尊重、信任学生、不轻易做出坏的评价。尊重学生不仅承认学生的人格尊重和人格平等,而且要把每个学生看作是有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的。只有尊重学生,积极评价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7)帮助学生 学生都有一种探求自己学业成绩成败原因的倾向,并力求做出因果分析,这种对自己学习行为及结果产生原因的推论就是归因,学生可以通过归因来认识、预测、控制自己随后的学习行为。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在成功时多进行努力和能力归因,失败时多进行努力归因有利于个体自信心的发展和个体的自我发挥。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不同归因方式,会引起不同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学生把失败结果归因于能力、任务难度等稳定性因素时,会对未来的成功失去信心,期望降低。在各种因素中,能力和努力是两个最为主要的因素,把成功归因于能力,会引起自豪感和自尊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归因;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会损害自尊与自信,使学生容易放弃努力,进而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对学习破罐子破摔。可见,合理的归因可以提高自信与坚持性,而错误的归因会增加自卑与自弃。

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合理归因,就是要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信念: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败。要引导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因素,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自我效能感,进一步增强今后承担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同时,应预防学生将失败归因于能力等稳定且不可控的因素,因为这种归因方式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当然,也不能让学生产生“成功只取决于努力”这种不现实的认识,应该让他们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同时又认识到努力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作用。(8)挫折教育 成功与失败是完全相反的一对范畴。在学生的早期经验中,“成功”固然有助于建立自信,但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他们正确的面对挫折与失败,以使其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致因为一次乃至数次失败而气馁。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讲,人生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甚至相比之下,逆境还可能更多一些。

挫折就像给人一种预警,它要求人用意志努力来勇敢面对,了解和探明学生挫折的根源,找出失败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应对方法是教师和家长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与内、外部困难做斗争,以提高自己的抗挫折力,力争成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强者。通常人们会采取很多策略来锻炼与提高自己的抗挫折力。例如,改变周围环境,提高认识水平,调整自己的心态,宣泄不良的情绪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对挫折具有正确的认识,对学习、生活及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并增强自己克服困难的决心、毅力和勇气。

学校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品位”失败,引导他们在成功和失败的交织影响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挫折和失败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后丧失斗志,一蹶不振。只有那些能够不断超越和战胜自我,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人,才能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9)集体力量 不论成人还是青少年学生都是社会的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当他感到自己的存在受到集体的尊重时,他就会体会到一种真正的精神上的满足,自信就在他心里萌发了。青少年学生由对父母师长的遵从转向对同辈集体的遵从,同辈集体即班集体对学生的自我观念具有巨大影响。学生极其渴望得到班集体的认可与赞许。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具有良好的班风,学风,能促使学生健康,蓬勃地发展。教师应努力建立良好的班级集体,坚决制止同学之间的嘲笑,挖苦,讽刺等不良行为。应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鼓励。

综上所述,自信心是小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是个体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的有利保证。培养自信心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其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帮助小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悦纳自己,从而以充满自信的心态去迎接新生活的挑战。以实行理想信念教育。

3.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们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腐朽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加紧对未成年人进行渗透,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不能低估。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和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快速发展,为我们开拓了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生活;同时,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控,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滋生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面对新的形式和任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关爱不足;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社会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活动场所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社会上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人员流动空前活跃,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庭在教育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导致部分未成年人中间,出现了理想信念淡薄,人生目标不明确,精神空虚,在校得过且过,自私自利,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做事被动,同龄人之间攀比成风、追求名牌,讲究享受,功利性强。由于科技的发展部分同学整日沉湎于网吧,无法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因上网吧需要钱、网络游戏不健康等因素。在不良行为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如赌博、贪污腐败、欺诈行骗、侍强凌弱等。影视媒体和不健康的书籍、音像制品的负面影响,引发了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案件。

未成年人不仅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从国际国内的形式分析,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将理想牢固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认识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上,不论遇到多复杂的情况、多艰难的局面都能坚定、清醒、自觉地为实现我们的理想奋斗。从小立志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使他们胸怀宽广、思路开阔、目光远大,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建设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想信念,理想是价值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即理想、信念等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

理想,是人们对事物的最高追求,它是具有科学根据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能通过一定努力而能达到的希望和目标。因此,理想也是一种动力,人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一生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信念,即人们对某种现实或观念所持的信任态度。人们对于事业的最高信念就是理想。所以的信念并不一定能成为理想,但是,理想确是一种坚定的、强化的信念。

理想是目标,是灯塔,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的生命,等于没有灵魂。理想又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即对个人价值的最高要求;社会理想即对社会价值的最高要求。人们对这两种追求越高尚,信念越坚定,整个社会进步就越快。

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观察社会,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个人命运和社会前途,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教育方法(1)积极探究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 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应重视构建德育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未成年人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智能组合等都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未成年人的各阶段的身心成长的特点来进行教育,不要“拔苗助长”,不要违背未成年人的生长规律,只有了解了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才不会走弯路、走错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采取未成年人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法。(2)教学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 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用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和与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按照新课程的标准的要求,深入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因素,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3)体验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真正精神财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目的和途径。(4)实践活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把理想信念教育同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及国情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教育原则(1)在教育观念上 要体现时代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效益意识。不搞形式主义,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做学生的朋友,即是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工作实效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情感人,以事明理,以活动育人。(2)在教育内容上 要体现层次性,根据年龄层次,开展分层教育。在低年级中讲故事,在高年级中讲规范,让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有爱国、正义、自立、创新的价值观念,有进取心和责任心。(3)在教育途径和目标上 要体现整体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立体网络模式,互为补充,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力求取得综合整体效应。发挥学校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以各门学科渗透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相互促进,并将对活动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结合,开展学生基本道德养成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

家长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观念的养成。发挥好家长学校、家长会的作用,指导家长以自己言传身教教育和引导孩子树立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勤劳节俭等意识,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4)在教育方法上 要体现多样性,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要教育手段。坚持实践育人的手段。把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通过学生喜文乐见的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体现出来,寓教于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教育是应该的,但理想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很现实的。

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远大理想是应该的,但也应该要进行一些近阶段的理想教育。如果一味的求大求远,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的。有了奋斗的目标就有了动力。有理想,奋斗才会有具体明确的目标,未来生活才会有美好的希翼。找个伟人作目标,借鉴它的好处,祛除他的缺点,例如你喜欢毛泽东,你就要学习他的精神和睿智而不是他的刚愎自用,然后就思考怎么超越他有理想才会向着理想奋斗,才会努力完成理想。

首先,开展各项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树立正确理想。从发展学生的兴趣着手

开展各种活动,寓理想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活动,既激发兴趣又培养能力。笔者在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时,充分发挥语文科任教师的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声情并茂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理想教育,并结合我校和社会实际,加强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时,利用辅导时间召开“前途理想教育”课,如:在与学生娓娓讲述周恩来为之中华之崛起的轶事时,趁势利导,问: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呢?你们的理想是什么?通过学生不同的回答:为自己、为父母、为老师,想做老师、想当医生、想入伍当解放军等等,在进行了引导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总会有实现梦想的一天,且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是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谋福利。采用各种形式,如自我演说、小组讨论、日记作文等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谈特谈自己的理想及如何通过勤奋好学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并且使学生的理想付诸行动,为将来为国争光、参加国家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用榜样教育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看大不看小,看近不看远。所以,采用榜样教育法不但要形象具体,而且要注意个性差异。例如:引导学生以某个英雄、模范人物或生活中接触到的他(她)所崇敬的人或课本教材中的某一人物作为自己追求的理想,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树立理想。爱好唱歌跳舞的学生让其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歌星、歌唱家、舞蹈家;爱好数学的学生以将来当一名工程师、科学家作为自己的理想。

其次,通过道德规范教育来促进理想信念的形成。道德规范的养成,对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要注意学生道德规范的教育 在道德规范的教育方面,笔者认真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根据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学生的言行都能受到一定的道德规范的约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2)进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 通过召开专题报告会,用党的发展史,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学生中树立起党的形象、祖国的形象、人民的形象,使学生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而把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理想。

最后,鼓励学生脚踏实地,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①知 在教育中让学生知道理想信念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信念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不想努力,不愿奋斗,理想信念永远只是空想,毫无意义。

②做 教育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应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肯做小事的人,难以成就大事业。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明白实现明天的理想要与今天的学习、锻炼相结合起来。

③懂 要让学生懂得: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只有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艰难险阻,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总之,对小学开展理想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人生活。理想教育要从不同阶段、不同对象的实际出发,选择不同内容、不同方式进行。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感到所追求的理想不是虚无缥缈之物,而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现实,从而坚定对理想的追求。

小学时期是富于理想、选择生活道路的时期,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在时机上要从小开始,在方式上要从具体问题开始,在内容上要把远大理想与现实条件结合起来,重点进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鼓励他们立志成才。通过理想教育,引起小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激发小学生实践创新的兴趣,焕发小学生努力奋斗的热情,改变小学生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使之成为我们改变农村家乡面貌、建设伟大祖国的强大动力。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高远的理想就象黎明前的启明星一样给夜行者指明前进的方向,坚定的信念会给人以非凡的勇气、胆略和力量,而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以及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因此,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因素。那么,当代中学生应当如何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呢?(1)用理想点燃生命之火 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特别是在自己童年时代,虽然年龄还小,但对自己的未来却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和向望。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最初理想,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千万不可丢弃和遗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现实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这一梦想对于有些同学来讲非但没有得到强化,相反,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慢慢地在淡化、在消失。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最大损失。

因此,寻找最初的梦想,并不断地调整、充实和完善,使之成为人生不断追求的理想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人一生的生命不过七、八十年。每位同学从现在起就要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次初步的规划和设计。既要充分想象自己未来的人生是怎样的光明和辉煌,又要考虑为了使这一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现实当下应当怎样行动?同学们可以以《二十年后的今天》为主题,描绘二十年后的社会面貌、畅想自己二十年后在做什么工作?生活状况怎样?同学、朋友、父母等情况。在畅想和追寻中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用理想点燃生命之火,这样的生命因理想而精彩,也会因理想而成功。(2)用目标为自身加油鼓劲 理想的特点是高远、美好、朦胧,而目标的特点则是具体、清晰、实际。理想需要目标来充实、支撑,目标是通往理想的阶梯。只有高远的理想,而没有具体的目标,这种理想就变成了空想。

因此,每位同学一定要在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引领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每个阶段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中考、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每个面临中考、高考的中学生,可以以此为契机,把考上一所自己心目中喜欢的高中或者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了解这所学校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和老师、家长一同亲临该校,进入校园参观、考察,感悟校园文化,以激发自己跨入这所学校深造的愿望。榜样有着激励人们前进的无穷的力量。每个同学可以确立一位伟大人物、先进典型人物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古今中外在历史上出现了无数个对人类、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在他们的身上有着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有着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学习他们的事迹,就是为我们的人生不断地加油充电。

在同学们身边,也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典型。我们可以确立一个本班同学作为自己学习上的竞争对象,促使自己刻苦学习,在下次考试中争取超越他。还有的同学可以确立“为三十岁成就事业而奋斗”的具体目标,以此来激励自己。(3)用格言强化意志信念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优秀人物留下许多感人肺腑的事迹,同样,人们也在传诵着许多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格言宣词。读起这些格言,一种人的尊严感和崇高意识会油然升起。只要长期坚持阅读,名言警句里蕴涵的丰富思想就会内化为人的信念,变成人的意志,外显为人的行动。这些名言警句就象一盏盏明灯,照亮着我们的心灵世界。

①每周一次宣言 学校或班级统一撰写激发学生热情的“学生宣言”,每周利用十分钟时间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宣读誓言。宣读誓言时要求全体同学全身心投入其中,整齐响亮,读出激情,读出效果。长期坚持,必然会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意志。

②每日一条格言 由班级同学轮流选择一句自己喜欢的格言,用正楷抄写在黑板右侧,让全班同学阅读欣赏。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对这一格言的感受。

③每人一张座右铭牌 自制一个“座右铭牌”,写上班级竞争对象的姓名,崇拜的伟大人物,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及激励自己发奋图强的名言警句。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最强大的动力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内心深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追寻理想,树立目标,坚定信念,我们的人生就会绽放出美丽的生命之花。

5.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能否加紧自身的学习和修养,能否在各种复杂政治思潮和各种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坚定政治信仰,站稳自己的立场,把握前进的方向,才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所在。要加强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应结合青年特点和时代特点,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解决理论指导的问题。要构筑青年一代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青年,坚持对青年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帮助青年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正确的理论成为青年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武器,使青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党的信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信心。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要力戒枯燥、单调、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要善于结合时势,以青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才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年“七·一”是我们伟大的党诞辰84周年的纪念日,我矿团委抓住这一有力契机,在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庆七·一诗歌朗诵比赛”等系列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回顾党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让团员青年从多层次全方位深刻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们的党是多么的光荣和伟大。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青年自觉地把个人利益和党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同爱岗敬业紧密相连,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利益关系问题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的立足点建立在关心青年成长成才,为青年谋利益基础上。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大锅饭”局面被打破,利益关系发生重大调整。要积极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和对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把个人的理想、前途、利益自觉融入国家、民族和企业的利益中,坚持反对个人利益至上,金钱至上的心理,切实从青年关心的问题出发,努力帮助他们争取更多的学习、深造、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切实从他们的利益出发,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个人的利益是与国家、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的。引导青年建功立业

理想信念并非唱高调,喊口号,它在现实生活中是具体的,有着极其丰富实在的内涵。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和落后!”,江泽民总书记在“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由此可见,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理想信念在实践中的最好体现。

我们要引导青年一代将理想信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树立必胜的信念,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路线、纲领。以青年创新创效工程、青年突击队活动为载体,引导青年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建功立业。

6.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配合,形成合力。强化理论教育功能

理论教育有强大的思想教育功能,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强化理论武装工作,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学生。要组织学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提供理论前提。(1)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两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贴近高职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贴近国家和社会的实际;要经常研究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研究学生人生价值、理想信仰的基本认识以及他们的思想需求和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理论教育,帮助他们化解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惑和矛盾,真正发挥“两课”的育人功能。(2)渗透理想信念教育于教学中 通过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创业。

利用学生业余“党校”、“团校”、“干校”,加强学生党员、团员、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学生党团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引领作用,树立榜样,以先进带动后进。(3)发掘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教育 专业教师应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确立实践育人理念

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落实实践育人功能,实践是促进学生实现由“知”到“行”转变的中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转变为学生的基本信念和自觉行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对于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育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高职院校要确立实践育人的理念,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实现实践育人功能。(1)重视实践育人 创设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2)强化教学理论 在理论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国际形势,联系国内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各种需要,为学生指路导航。(3)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将实践教学编进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保证其实施。(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建立管理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要创新地开展与专业学习、技能训练、社会服务、勤工俭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建立管理机制,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实现环境育人功能(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好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软环境,它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操、意识和行为,另一方面会产生强大的心理制约力量,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群体规范。所以学校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好的育人环境。教育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集全体师生之智慧,创建文化品牌,以“校训”教育人、激励人。(2)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3)开展健康的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形成届次化的各类活动,如:职业技能大赛、文化艺术节、英语节、主持人大赛、十佳歌手大赛等,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让大学生参与其中得到情操陶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文明修身、心理健康、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爱国教育、理想教育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4)注重对学生的关怀 建立学校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让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心理障碍及患有其他疾病的学生得到关爱和援助,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利用国家环境育人

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从近代史的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期间的“大事件”都是对青年学生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活题材。

尤其是我们高职学生刚刚亲身经历的2008年这不平凡的一年,发生的大事件也不少,利用这些大事件、大环境,教育引导学生,不失为环境育人的一条好途径。1月的大雪灾、5月的大地震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抗雪灾、抗地震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教育和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北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能力和力量,大大地激励、鼓舞和振奋着学生。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利用国家的大好形势去教育人、影响人,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高职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将理想信念牢固建立在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目标上,将来真正成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7.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一方面,学生希望更多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以便将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随着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有独立的生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西部青年学生在理想、信念、人生目的、金钱观、消费观、生活状态、休闲方式等上的差异,其客观因素是农村经济不发达,而主观上与青年学生的生活习惯影响等因素有关,年龄、性别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青少年学生生活观念的变化情况,既要及时进行客观分析,变化地正确对待;又要立足现实,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对策。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提高生活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历来教育提倡五德并举,德育为首,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只关注科技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就如同把枪交到了强盗手里一样可怕。”因此,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价值观教育,应该将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德育的前瞻性的研究。

生活价值观是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问题,也是制约成长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无论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青少年学生自身状况、学校的教育现状以及学生发挥的作用出发,加强生活价值观教育都十分必要。为此,学校要经常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现状和变化趋势,同时,以理论课为依托,加强学生的生活价值观念教育;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以现代科技及其成果为依托,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生活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加强精神生活和闲暇生活

闲暇的价值一方面在于休息娱乐,另一方面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健康的闲暇生活方式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青年学生的闲暇生活引导和指导可以从学校教育方面进行,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舞会,文艺汇演,运动会,书法鉴赏等培养师生的闲暇生活技能,同时大力加强基础实施建设,为闲暇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提供物质支持。

同时,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经常上网的人数近八成,网络也成为闲暇生活的重要方式,这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他们闲暇时多方面的需求,上网娱乐、学习和信息利用已占主导地位。但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上网交友、随便聊天、商务和谈恋爱的比例较高。对此,一方面应该加强网络行为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加强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构建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管理的运作机制;另一方面,要与德育工作联系起来,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不仅要加强健康网络文化生活方式的指导,使他们及时从“看稀奇”中走出来,还要谨防因迷恋上网耽误工作学习,避免网上交友受骗和网络色情等不良文化的影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教育

本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在家庭发生争吵时的态度有显著影响,良好教养方式下的子女更多地采取体谅忍让和沟通交流应对家庭争吵,家庭对子女的生活价值观教育有着显著的影响。马卡连柯曾告诫家长:“不要以为只是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观之,我们不仅要注意对孩子的管制,更要注意父母和其他代养人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早期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模仿来获得的,因此,父母及代养人的教育方式和日常生活方式等对儿童的行为有显著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

此外,还应该注意学校、社会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功能,并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家庭、社会、学校和个人因素对个体影响程度的不同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要精神文明建设。

8.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概括了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第一条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理想信念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振兴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偏差,出现了一些模糊观念、消极思想。如何对他们进行理念教育,这是新形式下思想政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课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要适应这些新变化,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变化,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为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这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课题。突出实践的现实意义

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世界科学领域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是集思想性、科学性、政治性为一体的思想理论体系,但在目前高校教学体系中生搬硬套地讲授、教条式地学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理论的兴趣。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洋溢着时代的精神和说服力,保持丰富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教育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向大学生宣传我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发挥传统教育的指导作用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际上,追求理想的过程,就是进一步确立和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大学生,面对现实社会中的困难、矛盾或者个人抱负的波折,往往对理想信念产生困惑、失望甚至抛弃理想信念而随波逐流,这充分说明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与艰苦奋斗教育结合起来。我们要热情地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国情,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教育,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始终与党和人民同甘苦,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水平

人文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理想信念的水平。人文素质对一个人道德素养的提高和坚定一个人理想信念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强调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他们进行人生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和理想信念的水平。可以在高校开设有关宗教知识的选修课,澄清学生对宗教的一些模糊认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

要抓好校园政治性文化建设。通过指导和扶持业余党校、团校、马列、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充分利用一些容易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突发性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要多组织学生观看重大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充分利用校报、学刊、广播、宣传栏等大众传媒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

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活动可以进行社会参观考察。如参观革命历史遗址和展览会,学习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和崇高理想。学习新时期共产党为建设社会服务活动,体验奉献意识。让大学生在这些社会实践劳动中,感受社会需要、人间真性和国家建设的成就,了解肩上的责任,增强奉献意识,做一名有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时期的大学生。

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在对理想信念问题进行着深入的思考。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联系社会生活的新实际,结合大学生思想的新实际,教育广大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信念,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飞自己的理想信念,谱写辉煌壮丽的人生之歌。

9.大学生应在生活实践中确立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竞争展开。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植和发展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现代专门科学知识,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且拥有较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毕业后将成为各部门或单位的骨干。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务之急。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当前,虽然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

高度重视各种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输,用共产主义理想统一思想认识,已是当务之急。

应当看到,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强,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滞后,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尤其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问题上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往往只是把理论学习的目的定位于拿文凭或考研提高考分,而不是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生活环境日趋复杂。当今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开放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腐朽、消极的东西,使我们的社会呈现出多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局面;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中,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时代给“黄、赌、毒、邪”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一些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沉渣泛起。

这种社会生活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使人们对现实政策的评判、对社会与个人前途的期望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是一个容易为外界感染的群体,对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作用“免疫力”不强,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蚀。

独生子女性格特点独特。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过多家庭照顾下长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独生子女独特的生活环境使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个中心”、“两个矛盾”、“三个压力”。一个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两个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与现实实现率低的矛盾,对环境高要求与自身低奉献的矛盾;三个压力就是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尤其是生活压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体现为一些长期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不强。这就使得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对这代大学生难以发挥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努力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首先,要在回答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各种问题尤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兴趣浓厚。

要增强教育的感染力,首先必须回答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提高他们学理论、用理论的兴趣。

其次,要在满足成长需求上下功夫。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个性培养和自我设计,越来越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为此,必须热切关注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满足他们成长中对理想信念的需求。要在将大道理讲透的同时,将小道理讲深,让他们切实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一辈子受益,从而增强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再次,要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当前,由于信息更加公开,传播更加快捷,发泄情感的方式更加直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容易捕捉,思想脉搏也更加容易把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加强,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也提供了新的课题。

10.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振兴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偏差,出现了一些模糊观念、消极思想。如何对他们进行理想想念教育,这是新形式下思想政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课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要适应这些新变化,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就对如何引导学生从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入手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谈一点体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其意义(1)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将这一教育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二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有学者指出,当前最突出的就是要加强“四信”教育,即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共产主义信念教育、社会主义信心教育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教育。(2)意义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同时又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是加强理想想念教育的重点群体。对大学生加强理想想念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目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加强大学生的理想想念教育,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大学生个人具有不容忽视的个人价值:它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人的社会化,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抗挫折能力,加强社会责任感。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状况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与趋势是好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青年自身的特点,造成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他们有的对思想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对国家政治、经济形式不了解;有的对国情缺乏认识,对国家历史和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不能对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甚至走向消极和激进;有的学迷失了政治信仰,动摇了理想信念。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这些问题,无疑给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认识是理想信念形成的基础。实践证明,理想信念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板起面孔训人,要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能够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观,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一分为二地看待当前国际国内出现的一些问题,解开心中的一些疑问。以此作为前提,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①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总结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跨越,出现了科学社会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宣告社会主义制度正式成立,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社会主义革命从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不断壮大,社会主义事业稳步推进。但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巨变,这一系列重大事件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写下了的沉重一笔。

此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却凭借正确的韬略与勇气站住了阵脚,成为低谷中的社会主义运动的亮点。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在成功和挫折的交织中,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在理想与信念的指引下从空想到科学、从模糊到清晰地不断发展和深化的社会主义认识史。

放眼世界,立足中国。当代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正经历着曲折的过程。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这个过出程中就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和挫折,但是社会主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苏联的解体不等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并未因暂时的挫折失去光明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勃勃的实践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②对社会主义历史地位的正确认 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崛起是遏止世界战争的重要力量。在20世纪,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追求利润和侵略扩张的本性已使人类蒙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迅速宣布退出不光彩的战争,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社会主义的苏联充当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军。战后,苏联和中国又成为世界上抗衡和抑制战争的主要力量。冷战结束后,中国和其他热爱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起,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很大贡献。

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鼓舞民族解放战争,掀起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促使100多个国家先后摆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桎梏而获得独立,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改良了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迫使资产阶级对其野蛮的资本主义制度作出改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如建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等。

如果尊重历史,就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③对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比社会主义国家落后?”这又是大学生心目中的一个疑问。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社会更替的规律来认识。人类社会的形态交替反复出现一种规律性现象,即后一社会形态从前一社会形态比较不发达的地方开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都是在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首先实现的。这是因为,一种社会制度越成熟和发达,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就越稳固和协调,具体到社会主义革命而言,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革命的物质基础较为成熟,但革命的政治条件,尤其是主观条件却不易成熟。

这是资产阶级协调国内各种关系,通过海外扩张等手段缓和、转嫁国内矛盾的结果。相反,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虽然物质基础较差,但政治条件易于成熟。因为,这些国家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反革命力量相对薄弱,革命力量易于壮大。俄国和中国的革命实践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历史让落后国家选择了让社会主义道路,也会促使其按照社会发展规律走上富裕之路。

对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正确认识只是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全方位思考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深化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2)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①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回顾和总结 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二战结束后,欧美及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在摆脱了长期的衰退危机和战争困扰之后,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进入所谓的“黄金时代”,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正确认识。

②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科技革命促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为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从而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和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形成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的局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解了其内部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迫于生存的危机和压力,吸收和借鉴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采取了一系列改良措施。

首先,资本主义的所有变化都不是其固有矛盾的变化和消灭,至多是缓和阶级矛盾与社会危机,而其本质依然如故。它的经济基础依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并没有改变,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和经济危机的根源仍未被消除。

其次,在资本主义社会,一边是资产阶级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无产阶级贫困的不断积累,贫富的巨大悬殊,造成了资本主义尖锐的社会矛盾,而解决这种矛盾的办法,只能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从这一角度讲,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正是其自我否定的过程,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也可看作是向社会主义过渡而准备的社会因素。(3)正确处理关系 全球化趋势首先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起、倡导并推波助澜而形成的世界潮流。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推行经济全球化是其利益所在,是其本质使然;同时,经济全球化又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带到世界各地,在更广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造就否定自身的因素,加速其灭亡。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两个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无疑是实现这两个前提的必要途径。它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为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飞跃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促进了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准备了必要条件。

回顾历史,经济全球化的历程总伴有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以蒸汽时代、自由资本主义为特征的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发展于以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义为特征的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今天人类面临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它以全方位的科技革命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为标志,全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必将引起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突破。因此,全球化将经过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共存竞争的过程找到其最后归宿:全球社会主义。

经济全球化进程只是世界历史的一个侧面,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以积极的心态辨证地认识和借鉴资本主义的优势,既要利用之又要防范之,坚守社会主义阵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结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我们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都应该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能误入歧途,动摇信念。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将教育效果落到实处。

11.在经典诗词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中的经典篇目,具有穿越时空术魅力和生命力,尤其是词所蕴涵的思想性,对如何循循善诱地引导当代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如何培养有理想信念,有真才实学,有奉献精神,有创新思维的社会主义新人,更有着独特的教育意义。

而新课程改革突出特征即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因此,学习毛泽东的这首词,不仅要通过“读、背、赏、移”这四个主要环节,引导学生赏析这首词的艺术性,更要让学生在经典诗词学习中得到理想信念教育。

为什么不管中学教材如何改革,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都要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因为这首经典词作既符合中国国情特点,又符合诗词写作艺术规律特点,兼有思想性艺术性,具有穿越时空术魅力和生命力。尤其是词所蕴涵的思想性,对如何循循善诱地引导当代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如何培养有理想信念,有真才实学,有奉献精神,有创新思维的社会主义新人,更有着独特的教育意义。

理想信念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理想信念是不可战胜的,正如伟大长征的胜利就是理想信念的胜利。以正确的思想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更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因此,在指导学生赏析这首经典词作时,要抓住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性,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新课程改革突出特征即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抓住“读、背、赏、移”这四个主要环节,引导学生赏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并同时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其中。(1)读 在阅读中把握词慷慨激昂的情感基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赏析本词,首先要多读。因为读不仅能培养语感,还有助于把握词的情感基调。当然,读也不是盲无目的地读,而要带着感觉去读。如何使读者与词人心意相通,站在词人角度读出词人情感?首先必须了解这首词的内容结构、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从词人的创作背景、心态中去感知词的情感基调。

本词《沁园春·长沙》的题目也包括词牌与词题两部分。词牌名“沁园春”决定词的字数与结构。这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双调,由上下两阙组成。而词题“长沙”揭示词的内容与主题,本词是词人中重游长沙橘子洲,在满目秋色里回忆当年在长沙求学、闹革命的经历并借此来抒发内心的感慨与抱负。

词写与1925年,当时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及“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也日益高涨。毛泽东作为湖南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虽遭到反动军阀的通缉、迫害被迫暂时离开长沙,但他的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衰退,尤其在如何争取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主动权问题上,他据理力争,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在曲折的革命道路上,他故地重游,不禁触景生情,抚今追昔,为坚定革命信念、增强革命信心而写下这首慷慨激昂、豪气干云的壮丽诗篇。

词的阅读包括默读与朗读。默读可快速理清行文思路;朗读可细致品味词的情感韵味。

当然,朗读要更快更好地出效果,须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读出鲜明的节奏,读准韵脚和声调,根据内容确定请轻重缓急,在清理行文思路的同时,感知作者的情感脉胳。

此外,朗诵过程也要多样化,要在反复比较中才能彰显效果。通过学生自由朗读,常识划分节奏,圈出押韵字、重读字,把握语速快慢与情感基调;通过齐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播放录音带作示范朗诵,让学生在对比中自查区别,缩小差距,逐步融入词人的情感世界,从而把握整首词慷慨激昂的情感基调;通过学生个别朗诵正音并检验朗诵效果。(2)赏 在赏析中感悟词人积极向上的豪情壮志,情由景而发,景因情而选,情因人而定。这首经典词作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在于词的上下阙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完美结合之中。在词的赏析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词蕴涵的理想信念挖掘出来,加认领悟,是重中之中。

词的赏析一般先找出典型意象,然后抓住关键词分析体会。双调间上、下两阙的行文思路,一般是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本词也有相似之处。

上阙写景,看近景,有山之红、林之染、江之碧,有静态事物的色彩美;看动景,有舸之争,鹰之击、鱼之翔,有动态事物的强健美。“万类霸天竞自由”,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图。面对如此多娇而当时又如此多难的祖国河山,早年立志要有所作为的词人怎能无动于衷?“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很显然,这里的“怅”,并非消极无能地惆怅与困惑,而是久经思索的发奋与呐喊;这里的“问”也并非茫然地求答,而是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是革命者就要勇当引导人民前进的先锋战士。

如果上阙展示的是一幅湘江秋景图,那么下阙回忆的则是一幅长沙求学图。词人是借回忆往事达到抒情的目的。长沙曾经是毛泽东早年求学、进步、闹革命的地方。在这里,毛泽东首先重视学校小课堂课本知识的学习,以科学理论充实自己,在此基础上“携来百侣曾游”,同学结伴而行,接触优美大自然,面向社会大课堂,志存高远有抱负;在这里,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学习和传播革命真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在这里,毛泽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重视体育锻炼和革命意志力的磨炼,逐步练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身体素质和胆识魄力;在这里,毛泽东从德、智、体多方面打下了投身革命、改造社会的良好基础;在这里,毛泽东稳健扎实地走出自己人生道路上和人才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实现了志存高远的大目标同脚踏实地的打基础的完美结合。

赏析整首词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写作特点,感悟词人积极向上的豪情壮志,我引导学生以一幅对联来概括整首词的主题思想:

上联:忧国忧民忧天下

下联:求学求知求真理

横批:壮志凌云

一个人有理想信念,才会有精神支柱,才会有所作为。当时,毛泽东处于无职、无权、无钱的“三无”状态,但他有理想、有信仰、有毅力、有骨气,所以“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胸有大志,能成大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