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帝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6 17:50:47

点击下载

作者:郭久麟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风流帝王

风流帝王试读:

自序

郭久麟

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可以说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小说。

我从事传记文学创作已近四十年,出版了多部传记文学作品和几部传记文学理论著作。在传记文学创作上,我都遵循真实性、历史性、科学性,以及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的原则。我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时间,都尽量追求真实,符合历史原貌。但是,由于写的是传记文学,是文学性的传记,所以,写作中不能不运用想象、联想,以便把分散的素材凝聚起来,组合起来,构成完整的人物形象和连续的故事情节以及贯穿全书始终的完美结构;在细节描写上,我也不时运用一些夸张和虚构,以便把人物塑造得更丰满、更有个性。但是,这种想象是再造性想象,而非创造性想象;而且,这些虚构和夸张也仅限于个别细节、个别时间、地点或修辞方面。《风流帝王》则是历史传记小说,说它是传记,因为全书塑造了南唐后主李煜的真实形象,描写了他传奇而坎坷、幸福而悲惨、由天堂到地狱的一生,表现了他的性格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全书主要的人物形象、人物经历、线索、故事情节,都是真实的;说它是小说,是因为在主题的提炼、结构的布置、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描写方面,都是运用的小说笔法,运用了想象和虚构,倾注了我的激情和理想,表达了我的爱憎和褒贬。这部小说在人物刻画、情节安排方面有不少虚构之处,对个别人物的事迹有所增减,基本上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因此称之为“传记小说”。即是说,它既是李煜的一部真实可信的人物传记,又是一部运用了较多想象和虚构的、可读性极强的历史小说。

在这部历史传记小说中,我倾全力塑造了我心目中理想化的李煜的形象——一个在文学史上光彩夺目的词人、艺术家的形象。历史上对李煜的评价褒贬不一,长期以来都把他看作腐化的、昏庸的君主,一个无能的亡国之君;对他的词,也当作亡国之音、消极之作。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经过深入研究,我认为,应该对他的人格、人品及其在文学和书画艺术上的贡献和成就有更新的评价。

第一,李煜不爱权势爱文化。历史上,我们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言行评价极高,可是,对李煜不但不迷恋太子地位,甚至连皇帝宝座都不很感兴趣的思想和行为,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公正的评价。陶渊明为不为五斗米折腰呢?让他当宰相他当不当呢?我们不知道。但李煜却确确实实是在祖父、父亲都是皇帝的情况下,在哥哥当了太子担心他不满时,为躲避争权夺位的纷争而到庐山上去当了居士,去写词作画;哥哥暴亡之后,父亲要他当太子,他再三推辞;父亲去世,传位于他,他仍然推辞。当了皇帝后,李煜仍然把主要的精力和兴趣都放在文学创作和书画艺术上,仍然以词人自居,而且对文房四宝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可以说这是他的缺点,甚至于是南唐的不幸,然而,他就是这样的人,是爱诗词、爱艺术而胜过爱权术、爱皇位的人!这样的人,在那权欲熏心、军阀混战的年代,比起那些为争权势,为争官位,为争皇位而尔虞我诈、相互残杀的所谓政治家、野心家来,不是高尚得多吗?

第二,李煜愿以个人名誉受损来求得国家百姓太平。李煜继位之时,大宋刚刚建立。李煜父亲败在周世宗柴荣手下,割地赔款;而赵匡胤更胜过柴荣。李煜知道自己不如赵匡胤,南唐不敌宋朝,他就向赵匡胤称臣,自称国主,让赵匡胤不攻打南唐。他虽然称臣,但他的大臣并未降格,他以他个人的屈辱换来了南唐十几年的安宁。南唐的经济、文化,也都得到了蓬勃发展。他比起“明之不可为而为之”,六出祁山,使蜀国百姓痛苦不堪的诸葛亮不是对百姓有利得多吗?他在劝刘钧向赵匡胤称臣的信中也表达了这个观点:“愿修祖宗之谋,以寻中国之好,荡无益之忿,弃不急之争,知存知亡,能强能弱,屈己以济亿兆,谈笑而定国家,至德大业无亏也,宗庙社稷无损也。”“屈己以济亿兆”,这就是他的观点,他的出发点。这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

第三,他善待大臣,关爱百姓,尊重人才。他担任国君期间,对大臣是比较宽容的。李煜允许大臣发表不同意见,有的大臣在进谏时甚至掀翻他的棋局,他都没有生气。他尊重宫女的人格和尊严,对她们真心爱护。他在被俘之后告别故国之时,还那样沉痛地同宫娥告别:“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把宫中最底层的下人,当成最舍不得的朋友,放到了心中极高的地位!他对僧人,也是真正的尊重。他不但捐钱捐物给寺庙,而且还到寺庙里给僧人削竹简,甚至削好后还用它在自己脸上刮一下,看划不划脸!——须知,这竹简是和尚们解大便后擦屁股用的,他竟然亲手给他们制作,并在自己脸上试一试!其善心、爱心何等感人!

第四,他以自己的真情和血泪写出了最优秀的词,并用自己的生命来殉祭自己的词作,他是诗词史上真正为词而献身的人!李煜在诗词创作上的贡献是大大扩展了词的表现内容,大大提高了词的表现技巧和艺术魅力,把词由民间艺术提升到士大夫艺术的高度,并为宋词开辟了一条宽阔的大道,从而使词上升到与楚辞、唐诗并肩的地位。同时,他本人的词,尤其是晚年的词,倾注了他的真情和血泪,真挚深沉,凝练浑厚,纯洁自然,含蕴深广,可谓篇篇血泪,字字珠玑,堪称词中冠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李煜的词称为神品,确不为过!更可叹的是,他归为臣虏之后,如果像刘禅那样没有心肝,没有情感,不写诗词,他可以再活几十年。可是,他却离不开词,必须写词,难道他不知道宋太宗容不下他的词吗?难道他不知道写这样的词会有生命危险吗?但是,他却偏要写,必须写,词就是他的生命,胜过他的生命!他要用词来抒发自己的悔恨伤感、真情实意;要用词来倾诉自己的故国之思、血泪之情!他是因为抒写真挚美好的诗词作品而被宋太宗用毒酒害死的!他是中国乃至世界诗词史上真正因为坚持写作而被迫害至死的伟大词人,是中国乃至世界诗词史上真正为创作而献身的不朽词人!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传记小说中,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运用了想象和虚构等艺术手法刻画李煜的形象。如强化李煜对文房四宝的改善和提高,李煜对大小周后的矛盾的处理等。我还虚构了宋太宗要画家画出他临幸小周后的画引起南唐画家顾闳中的抗议,虚构了小周后对李煜词作的高度赞赏和对他诗词创作的激励,虚构了李煜的词被传到南唐引起强烈反响,虚构了李煜被毒杀后小周后在他坟前自尽等。我特别虚构并强调了小周后以李白“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诗句和司马迁宁愿忍受宫刑之痛苦屈辱而保住生命写出《史记》来激励李煜保住性命写出不朽诗词,并预言李煜的词作将流传千秋万代。这些,实际上都表达了我对李煜的评价和感情。

小说还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赵匡胤的形象。小说通过赵匡胤千里送京娘表现他的豪侠仗义和古道热肠,通过智取滁州表现他的机智聪颖,通过佯醉斩功臣表现赵匡胤登基前后对朋友的不同态度,表现了赵匡胤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我也给予了正面评价。古人往往指责赵匡胤犯上篡权、不仁不义。但我认为,衡量一个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应该以新的标准,这就是:对国家、民族的团结统一有没有好处;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推动作用;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帮助;对社会进步、对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我认为,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用和平方法夺取了柴荣之子的皇位,从表面上看确实有些不符合道义,但是,这样做让雄才大略的赵匡胤提前掌握了国家政权,避免了以后的纷争,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从国家、民族的角度讲,这是极大的好事!杯酒释兵权也是以和平方式解决了军权集中于少数武将的问题,避免了历史上藩镇割据的悲剧重演,大大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在小说中以饱满的激情歌颂了这位乱世英雄和开国英主,展现了他的宏图大略和丰功伟绩。

李煜同赵匡胤是历史上同时出现的一文一武的绝妙典范。我在这部传记小说中用了平叙手法,双线结构,把李煜同赵匡胤的性格、人格、品格及历史命运,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强烈鲜明的对比中刻画出来、凸现出来。希望能给读者留下较深刻的印象。2014年10月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第一章李煜出世一

公元九三七年。金陵骄阳如火。齐王徐知诰在周宗等陪同下,头顶烈日巡视军营。周宗见徐知诰满头大汗,忙命士卒为其撑伞遮阴。

徐知诰婉言谢绝:“众官兵皆顶烈日操练,我为统帅,却用伞遮阴,于心不安哪!”

晚上,圆月高挂。徐知诰同周宗等继续在城东巡逻。一副将见徐知诰眼神疲惫,遂劝道:“齐王,您巡行了一天了,该休息了吧!”

徐知诰和蔼地回道:“没关系,我还能支持!倒是你们年轻,瞌睡大一些,能否坚持?不能坚持就先回去休息吧!”

副将忙说:“卑职不累!”

徐知诰满头大汗。一随从忙取出扇子为其打扇。

徐知诰回头道:“我不热,请勿为我打扇!”

突然,城东一座寺庙传出一阵急促震耳的钟声,惊扰了百姓。众人纷纷开门探视、打探出了何事。

徐知诰见状,气愤地对副将道:“你快带人将撞钟之人带来,怎能夜半敲钟扰民!”

不一会儿,副将带一老僧前来,此僧神采飞扬,目光矍铄。徐知诰遂客气地问道:“请问老师父,因何夜半撞钟,惊扰百姓?”

老僧侃侃而言:“今晚贫僧站在寺塔顶层纵目四眺,见夜空澄碧,朗月高悬,大江奔腾,水天相连,感到心旷神怡。想到金陵乃六朝古都,齐王经营金陵以来,成就卓然,不觉内心激情澎湃,成诗一首并撞钟而抒怀!”

徐知诰不觉好奇:“你写了什么好诗,竟然惊喜如狂?”

老僧道:“贫僧写的是咏月诗,请将军欣赏:徐徐东海出,渐渐入天衢,此夕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徐知诰不觉拍手称赞道:“气象庄严,意境深远,真乃好诗也!”

老僧不觉得意,道:“莫非将军也精通诗歌?”

周宗道:“这是齐王!”

老僧道:“哦?您就是齐王?贫僧此诗可是专门为您而写的呀!”

徐知诰惊诧地问道:“老师父怎么说是为我写的诗呢?”

老僧道:“齐王难道不知道?最近金陵大街小巷都在传唱民谣道:东海鲤鱼飞上天。”

徐知诰问:“什么意思?”

老僧道:“这东海,即指徐州,齐王不是姓徐吗?且徐州即彭城,即谓齐王生于彭城。鲤鱼,谓齐王本姓李也。而飞上天,即坐天下,盖言大王起自徐氏而该当天子也!”

周宗道:“对对!我也听过这句民谣,但不知是这个意思!”

老僧道:“确实是呵!贫僧这首诗,谓‘徐徐东海出’,就是指齐王您的势力逐步从东海升起,即从徐大元帅处升起!‘渐渐入天衢’,指齐王您的势力渐渐升向东天,走上正道。最后两句:此夕一轮满,清光何处无?指齐王您的光辉将逐渐达到普照天下的程度!”

徐知诰道:“嗯,谢谢你!你的诗写得真好,你的心意我也领了!”

老僧谢道:“谢齐王,愿齐王早日升到中天,普照天下!”

徐知诰感激地道:“谢老师父!”复令周宗:“厚赠老师父!”

周宗道:“遵命。”周宗拿出一百两银子给老僧。二

徐知诰府邸清凉亭内。清凉亭是徐知诰与周宗、宋齐丘等密谋重要之事的绝妙之地,四面环水,只有一座石桥能走进亭内。三人在里面商量任何事情,外面的人都听不见。而且亭内还置有一个沙盘,有些机密的话用竹棍在沙盘内写出,看后即抹掉,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徐知诰手抚胡须,感慨地对周宗道:“唉,昨晚那位老师父的诗,写得真好!只叹我功业未成,人却老矣!”

周宗深悟其意,出谋道:“不!将军不老!将军正当盛年,正宜大有作为!”

徐知诰深思道:“国以民为本。我常想如何爱惜民力,使江南国富民强,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吉祥。”

周宗道:“这正是大臣和人民的希望和福祉!”

宋齐丘道:“是啊,世事如棋。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亦无长存之社稷。这治国安邦,承传守业,如天道循环,周而复始,我夜观天象,杨吴气数已尽,不久即遭劫而亡!正待英主,应运而生!”

周宗更把话挑明了:“杨吴气数已尽,江南人盼英主。昨晚老师父所言,乃民心所向,天命所归!大王英才盖世,胸藏韬略,忧国爱民,江南黎民仰望英主,臣等亦盼大王早日登上龙位,造福民众!”

宋齐丘道:“吴主才智疏浅,哪配运筹帷幄。臣等愿联络徐铉、王令谋等股肱之臣,上奏吴主杨溥,请他禅让皇位于您,以便顺应天意人心,施展将军的雄才大略,振兴江南国运!”

徐知诰道:“你们认为这样好,就去办吧!这事最好能由杨行密德高望重的旧将周本、李德诚等出面!”

周宗与宋齐丘领命。

此时,他们三人站在清凉亭内。初升的旭日,刚从云霞中升起。三人走到阳光下,沐浴在晨光中。

周宗对徐知诰深深鞠躬,含意深刻地说:“大王,您看!新生的太阳升起了!愿新生的国家像太阳一样灿烂辉煌!”

周宗、宋齐丘二人走后,徐知诰心里翻腾起伏:三十多年了,他从一个孤儿流落寺庙,当了小和尚,到被吴国指挥使徐温宠爱,收为义子,跟着徐温逐步掌握了吴国大权。他力行善政,军民大安,国亦强盛。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他要请吴王禅让,由自己当皇帝了!但是他不露声色,他要让周宗、宋齐丘等心腹去进行。三

几天后,七月七日。吴国大殿。徐知诰率大臣上朝。

周宗手捧禅让书道:“今日吴主已发布诏书,禅让于太尉、中书令徐知诰宰相。现宣读诏书……”

周宗读完禅让书后宣布:“现将玉玺捧送齐王。”

周本捧玉玺恭奉徐知诰。

徐知诰接受玉玺。

宋齐丘则立即拿出早已制好的龙袍,披在徐知诰身上,然后同周宗把徐知诰拥上帝座。

周宗与宋齐丘、周本立即跪下,三呼万岁。其他官员也全部向徐知诰下跪,三呼万岁。

周宗道:“新皇登基,实乃民心所向,天命所归!陛下英才盖世,胸藏韬略,忧国爱民,江南黎民早就仰望英主,臣等亦早盼陛下登上龙位,造福民众!”

宋齐丘亦道:“吴主禅让,真乃顺应天意人心。愿我皇施展雄才大略,振兴我江南国运!”

徐知诰道:“吴主既已禅让于朕,众卿既然拥戴于朕;则朕只有不负重托,尽忠社稷。”

群臣高呼:“新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徐知诰道:“现在朕宣布:尊吴主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宫室、乘舆、服御皆如故,宗庙、正朔、徽章、服色,悉从吴制;改润州牙城为丹杨宫,由亲吏马思让负责护卫。追尊祖考徐温为太祖武皇帝。改国号为大唐,定都金陵。”四

七夕当晚。李昪(徐知诰建唐后,恢复李姓,更名为昪)府邸。一乘轿子抵至门口。轿子尚未停稳,李璟(李昪将皇子景通更名为璟)已经飞快地走出轿子,向屋里奔去。他一路跑,一路问:“生了没有?生了没有?”

旁边的仆人们肃立回报:“快了!快了!”

李璟也不管,一边飞快往里跑,一边急着问:“生了没有?生了没有?”

旁边的仆人们也照旧肃立回报:“快了!快了!”

李璟刚跑至内室。

产房内。接生婆刚刚抱起一个婴儿,高兴地叫道:“快报喜呀,生了,生了,生了个儿子!”

产妇痛楚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内室的李璟惊喜得一下跌坐在椅子上。过一会儿,他又站起来道:“我得快去把喜讯告诉父皇啊!”他赶紧走到大门。

当晚。李昪回到府邸,早已在门口迎接他的大儿子李璟兴奋地说:“父皇!生了!生了!”

李昪还沉浸在当皇帝的无限喜悦和庄严之中,一时懵了:“什么生了?”

李璟遂兴奋地答道:“父皇,您添皇孙了!”

李昪这才反应过来:“哦,朕添皇孙了!朕添皇孙了!真是双喜临门哪!”

李昪兴奋地拉着李璟就往屋里跑:“快去看朕的皇孙!这可是上天赐给朕的……不,是上天赐给大唐的最珍贵的礼物呵!”

李昪拉着李璟走到大厅,里面仆人早已将婴儿抱来等着了。

李昪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抱起小孙子就亲起来。

小婴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李昪喜得大叫:“这声音多嘹亮,多迷人,多动听呵!”

李璟道:“父皇!这是为父皇登上大唐宝座的欢呼,这是给我们大唐新生的贺词啊!”

李昪兴奋地说:“还是你这个诗人会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好日子呵!今天,吴主已经把皇帝的宝座禅让给了朕,大臣们给朕捧上了玉玺,披上了皇袍!朕当皇帝啦!明天朕就要搬到皇宫里住了!今天,朕的小皇孙又出世了!这是我们大唐的未来呵!朕太高兴了!太高兴了!”

李昪双手高举起皇孙,高声地宣布:“马上布置最好的家宴,我们要一醉方休,大醉方休!”

七夕之夜。北斗横天,银河璀璨。银河中隐约可见一条彩带。

盛大的家宴。李璟举起酒杯,率领全场人向父亲敬酒道:“祝贺父皇登上大唐的皇位!祝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全场高呼:“祝新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璟对父皇道:“请父皇为皇孙取个名吧。”

李昪高兴地道:“好呵,是该给皇孙取个好名字。”他思索片刻道:“嗯,父亲常讲:为君为臣之道,首先应忠孝节义,做到忧国惜民,励精图治,造福百姓;而为人处世之道,则应从嘉、从善、从信、从谦。那就给皇孙取名从嘉吧!希望皇孙从嘉,有嘉言懿行,光宗耀祖!”(徐知诰本姓李,其孙李从嘉即位后改名李煜,史称南唐后主。)五

第二天。大唐宫殿。李昪坐于殿上。百官朝贺。李昪道:“朕以薄德,托于民上,常懼无功,有负上天之托。朕决定文武百官每人均晋升一级。朕常思历年来干戈相寻,烽烟遍起,大片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千万株桑树枯萎,无法养蚕。百姓衣食短缺,饿死道旁者有之,赤身裸体者有之,卖儿卖女者有之,每念及此,朕内心常感忧戚!今特规定:凡百姓归来者,由官府拨给荒地开垦。人丁能开垦荒地至八十亩者,赐钱二万;有三年内能种活三千株桑树者,赐帛五十匹。凡垦荒者皆有奖,且免五年租税。群公卿士,以为如何?”

宋齐丘道:“陛下此举极其英明。臣等坚决执行。”

周宗道:“对陛下之决定,臣衷心拥护。臣近查李氏宗谱,陛下实吴王李恪后代。”

李昪道:“朕既为大唐皇室之后,更应发扬大唐传统,展我李氏雄风,把大唐建成富强之国!”

徐铉道:“海边送来海龟、珊瑚,以贺国事祥瑞!”

李昪道:“朕出身贫寒,深知物力维艰。现即颁旨:今后任何官吏,均不得贡奉奇珍异兽,珍宝珠玉!”

周宗道:“我朝刚刚建立,急需各方面人才,臣提议在宫城设‘礼贤院’‘延宾院’,广置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供名士贤达交朋会友,网罗各方鸿儒,以充实朝廷!”

李昪道:“此举正合朕意!即令周宗负责,着手建‘礼贤院’‘延宾院’‘庐山书院’!”“礼贤院”的牌匾挂起来。鞭炮声声。周宗向前来祝贺的官员学子拱手致谢。“礼贤院”前,朝贺的、看热闹的,人来人往,气氛热烈。

从北方来的韩熙载、史虚白、李谷三人来到金陵城门。韩熙载对李谷道:“感谢李兄一路送行,我们到茶楼去歇歇脚吧!”

金陵茶楼。韩熙载、史虚白、李谷三人同坐。

李谷:“知己难求啊!能一路畅谈,真乃人间最美之事!我也可以了解一下这刚建立的大唐的情况。”

史虚白诙谐地说:“你该不是为晋国作奸细吧!”

李谷道:“笑话!我还不至于堕落到那个地步!”

史虚白笑道:“笑话而已,莫当真!倒是我们已在大唐走了一些地方,李兄印象如何?”

李谷道:“当朝皇帝领升州、知润州时,都搞得颇有起色。登基以来,更有一番新气象。二位到此,可谓选对了地方。”

韩熙载便道:“那你也留下来吧!”

李谷道:“不,我还是留在北方吧。”

韩熙载点头道:“好!你在北,我在南。江左若能用我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

李谷亦道:“对!你在南,我在北,中原若能用我为相,取江南若探囊取物!”

史虚白道:“什么好事都被你们占完了,我还说什么呢?”

他们突然看到很多人挤在“礼贤院”前,韩熙载道:“啊,‘礼贤院’!我们进去看看吧!”

史虚白道:“那我们先送别李谷,再去礼贤院吧!”

金陵渡口。韩熙载、史虚白送李谷上了船。

韩熙载登上高坡,遥望李谷,耳边回响起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

周宗陪同李昪着便服来到礼贤院门旁。

李昪道:“果然是气象兴旺!可喜可贺!”

李昪欣然进内,见一书生说:“李白说得好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我等既不为人赏识,不如饮酒去也!”

另一书生道:“饮酒于市,何如隐居于仙山?”

李昪上前拦住道:“二位何必着急?怀中有璞,何愁琢不出和氏璧?”

两位书生斜看了李昪一眼,放浪地说:“可大哥须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李昪道:“不常有不等于没有啊!请问二位尊姓大名,可否赐教一二?”

一书生道:“小弟姓韩名熙载!”

另一书生道:“小弟姓史名虚白!”

李昪问道:“二位先生有什么打算啊?”

那名叫韩熙载的书生道:“哼,非我韩某夸口,我韩某是听说大唐招纳贤才才专门赶来。当今之事,应当以史为鉴。失范增而项氏不兴,得吕望而周朝乃王。可见人才对一个国家之重要。大唐若欲复兴,必须重视人才!我韩某少负不羁之才,常读百家之书。先父为平庐节度使,为唐明宗所杀。我遂避祸江南。大唐若用我韩某为相,韩某定当让大唐长驱以定中原!”

李昪追问:“江南地如覆瓯,未来命运如何?”

韩熙载道:“君试听我道来:中原方横流,独江淮丰富,兵食俱足。当让百姓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强盛国力,一旦中原动乱,可长驱以定大业。”

李昪深以为然,默默点头。李昪又问史虚白:“史先生能否赐教一二?”

史虚白答曰:“小弟早年隐居嵩山少林寺,读书著书。今天下大乱,子弑父,弟杀兄,军阀混战,民何以堪!吾欲小试身手,致君尧舜之上,再使天下一统,人民平安,风俗淳厚!”

李昪越听越有劲,竟越靠越近。

李昪最后高兴地道:“二位先生说得太好!正合朕意!你们就跟朕进宫吧!”

韩熙载惊喜地道:“什么,您是皇上?”

周宗笑道:“还不赶快叩见皇上!”

韩熙载忙下跪道:“小民叩见皇上!恕小民有眼无珠!冒犯皇上!”

李昪道:“平身!”

韩熙载起身,对李昪三鞠躬。

周宗对史虚白道:“怎么还不叩见皇上!”

史虚白勉强下跪。

李昪道:“平身!”

史虚白起身。

李昪道:“走!跟我到宫里去吧!”六

大唐宫殿。李昪对韩熙载、史虚白道:“朕任命你二人为校书郎。”

韩熙载道:“臣倍感皇上对我们的深情厚爱。臣想为皇上提一条建议,不知可否?”

李昪高兴地道:“欢迎!请讲!”

韩熙载说:“春天来了。春耕即将开始。为了显示皇上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民的关怀,我想,皇上可否首先祭天,然后带百官亲自下田耕作,上山采茶,在全国兴起重农、惜农、爱农之风,使全国农业生产大发展。”

李昪一听,霍然站起,击节称赞:“好主意,好主意!”

李昪率百官在郊外祭天,气氛热烈而隆重。

李昪在农田旁,身穿粗布衣服,脚着蒲草做的鞋子。他接过农民手中的牛鞭,下到田里,鞭子一甩,一声吆喝,牛儿跑起来。

泥土在牛犁下翻起波浪。李昪心中也翻起欢乐的波浪:“众卿,犁田真舒服!快拿起牛鞭,都来学犁田啊!”

韩熙载、史虚白、宋齐丘等也都下田犁地了。

周围农民一片欢腾!

濛濛细雨,纷纷扬扬。江南茶山。李昪戴着斗笠,披着蓑衣,从漂亮的茶姑手中接过提篮,并在这位茶姑的陪伴下,走向茶山。

茶姑轻轻采着茶,也恭敬地教着李昪。不一会儿,李昪就采了一小提篮。

李昪高兴地举起茶篮,兴奋地说:“众卿,这采茶多有诗意啊!都来吧!”

韩熙载、史虚白、宋齐丘等也都从旁边漂亮的茶姑手中接过斗笠、蓑衣、提篮,在茶姑们的陪伴下,走向茶山,开始采茶。

一位漂亮的茶姑唱起采茶歌来。跟着,茶姑们都唱起来。

江南茶馆里,人们议论:“嗨,我们大唐皇帝都下地犁田,上山采茶啦!”“民以食为天。皇上重农,农民就有盼头啦!”

江南地头边。农民一边耘地,一边讲:“他们说,皇帝都上山采茶,下地犁田,我们农民的日子,该会好起来啦!”

大唐宫殿。李昪升殿。一使者道:“禀报:荆南国国主派使者报聘,祝大唐繁荣兴旺。”

又一使者道:“禀报:闽国国主派内务省朱文进前来祝贺大唐君主即位。”

又一使者道:“禀报:汉国国主派集贤学士邹禹谨前来祝贺大唐君主即位。”

又一使者道:“禀报:蜀国国主派使者对大唐君主即位表示祝贺!”

宫殿内气氛热烈,大臣们都为那么多周边国主的祝贺感到欣喜。

突然,又一使者道:“禀报:高丽国派使臣柳勋律前来祝贺大唐建国。”

群臣一听高丽国都派使臣前来祝贺,不禁高呼:“吾国万岁!陛下万岁!”

李昪也万分高兴,道:“请高丽使者上殿!”

高丽国使臣柳勋律捧着国书和礼物上殿。他用汉语说道:“大唐建国,我高丽国王特派使臣奉送国书和礼物,以表祝贺!”

他又拿出国书诵读:“伏惟皇帝陛下,道契三无,恩涵九有。尧知天命已去,即禅瑶图;舜念历数在躬,遂传玉玺。”(贺信说李昪皇帝道德高尚,恩泽及于九州,并指出吴与南唐的禅位相当于远古尧禅让舜帝,舜帝禅让大禹一样。)

在场大臣都被国书的精彩内容及美丽文辞感动,禁不住热烈地鼓起掌来!

李昪更对国书把吴主对他的禅让比作尧禅让舜兴奋不已,下令说:“为答谢高丽国对我大唐的热烈祝贺,朕决定今晚在崇英殿设筵,宴请高丽使臣柳勋律,并赠送高丽王丰厚礼品!”

晚上。崇英殿。歌舞表演:唐代歌曲、舞蹈,龟兹乐,番戏等。李昪陪同柳勋律观看,时而用汉语交谈,非常融洽。

几天后。大唐宫殿。李昪对群臣道:“朕近日看《大唐纪实》,心内震撼。君不能离贤臣,国不能失民心!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朕希望大臣多提奏议,多想良方,以尽快促进农业生产。”

宋齐丘奏道:“陛下站得高,看得远,指出了重要方向。原唐德宗时期,实行两税制,户税征钱或折算成绢帛待收,地税则征收谷物。可到了吴王,却改成了户税与地税均征收现钱。而且征收地税又没按照地的肥瘦好坏征收。江淮之地,自唐末以来,为战争之地。今兵革初息,黎民始安,当务之急,是安定民心,发展生产。但我朝改变了唐朝地税征收谷物之法,而收取现钱。钱非耕桑所得,农民为了交钱,不得不把谷物绢帛换成现钱,而谷物绢帛价格又低,这就使得农民舍本逐末,又增加了农民负担!臣以为,应将计亩缴钱之策改为直接上交谷帛,同时提升谷帛之价。这样,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李德诚道:“臣以为宋齐丘之法不妥!照他讲的办,国家一年就要少收多少税收?请陛下明鉴!”

宋齐丘立即反驳道:“哪有民富而国穷的理!想强大,就得减轻农民的负担。”

周宗道:“治理一个国家,要想国家富裕,首先百姓要富裕。宋齐丘的意见是对的!请皇上支持。”

李昪道:“宋齐丘之言,乃劝农之上策!可采纳之!税收要以劝农为上,让百姓乐于耕种,得到实际利益。只有农民富了,国家才能富裕!”七

齐王李璟府邸。王后钟氏抱着从嘉,对李璟说:“王爷,过几天就是从嘉周岁生日,我们还是给他抓个周吧!”

李璟高兴地道:“对!抓周,看他将来喜欢什么!”

七月七日,绮霞阁。宫女们早在大厅中央放好了象征周年十二个月,兆应十二生肖的精巧玲珑的各种供品。周围也布置得光彩夺目,流光溢彩。各种香烟缭绕着。这十二生肖供品是:金印玉玺,配金龙腾空;绶带银蛇,配白蛇化仙;御辇宝马,配唐僧白马;汉玉瑞兽,配苏武牧羊;笔砚书卷,配仙猴献经;玉簪宫花,配金鸡报晓;雄狮猎狗,配黄犬依人;猪舍食槽,配花斑陶猪;谷穗松子,配金眼仙鼠;犁杖银镰,配威武铁牛;虎符宝剑,配双翅飞虎;妆匣铜镜,配嫦娥玉兔。

李昪、皇后、李璟、钟氏在宫女陪伴下,来到绮霞阁。

李昪从钟氏手中接过从嘉,高兴地细看着,心里的欢欣从眼角眉梢流泻出来。

宋齐丘说:“古人说舜帝就是目生双瞳;想不到小皇孙也是双瞳!皇上真乃洪福齐天!”

周宗也说道:“皇孙生日也有考究:雄才大略、武功过人的汉武帝是出生于七月七日,小皇孙也出生于七月七日,小皇孙临世逢时,天赐福相,以后必定大福大贵!”

李昪深知这些都是奉承夸赞之辞,就说道:“人之生相,受之父母;而功业成败,则取之于己。朕出身贫寒,遭半世磨难,方有今日。从嘉方才一岁,日后有无文韬武略,还得靠他自己,吾辈何能未卜先知?”

宋齐丘一听这话,连忙附和:“皇上说得好,人生功业,半靠机会,半靠奋斗。”

钟氏抱过从嘉,把他放在地毯上。从嘉看到那么多玩耍的饰物,高兴地爬过去。

李昪、皇后、李璟、钟氏都紧张地观看着。

从嘉围着饰物转了半圈,不小心一跌坐在金印玉玺旁边。他遂抓起玉玺来。

旁边的皇后、李璟、钟氏及众宫女,顿时眉开眼笑。

从嘉拿起玉玺,看了看,摸了摸,又轻轻地丢了。

旁边的皇后、李璟、钟氏及众宫女一看,顿时心情紧张起来。

小从嘉撅着屁股向前爬。他拿起一个憨态可掬的小金猴,然后又爬到古书画册旁,拿起砚台摆弄起来,一会儿又抓起笔,似乎想写字。随后又丢了笔,坐在书上,抓起小铜镜,打开胭脂盒,将一手的胭脂往脸上乱抹;随后又坐在一叠书上,乱抓一本,胡乱翻着。

李璟和钟氏看得提心吊胆。时而高兴,时而紧张,时而担忧,时而又要看看父皇和皇后的脸色。

内室。钟氏抱起从嘉,看着天上的银河,对李璟说:“今天从嘉抓周,先抓住了玉玺,莫非将来可能当皇帝?可他上面还有几位皇兄,怎么轮得到他呢?未必将来皇宫会有什么变故?”

李璟坐在钟氏身边,安慰她说:“从嘉不过抓了一下玉玺,完全是出于好奇。你别想得那么复杂。放心吧,宫里的事有父皇安排,一切都会很好的。”

钟氏又担忧地说:“他拿着镜子,又乱涂胭脂,该不会沉溺女色吧?”

李璟轻轻牵起夫人的手说:“我看从嘉很喜欢古书画册,他拿起砚台,抓起笔要写字,显得神情自如。”

钟氏道:“当一个文人学士,也未尝不可,不过,我还是希望他有经邦济世之才。”

李璟笑着说:“从嘉能当个大文豪,那我也很高兴啦!”

钟氏笑道:“好吧,那你们爷儿俩都去当大文豪吧!”

皇帝寝宫。李昪正在明烛之下,聚精会神地批阅奏章。

宋皇后乘坐步辇凤车,来到寝宫。她打发宫女回去,由贴身丫头陪同,走进二门。

丫环为其换上毡底软鞋,轻轻走进暖阁内室。见皇上还在批阅奏章,面带倦容,宋皇后就轻轻咳了一声,皇上这才搁下御笔。

宋皇后见皇帝疲惫不堪的样子,怜爱地说:“皇上,累了吧?”

李昪伸了一下腰肢,打了一个呵欠,面带倦容地说:“看不完的奏章,理不尽的国事。”

宋皇后从暖壶中倒水沏了一杯贡茶,递到李昪手上。李昪接过,一口喝了,顺手搂过皇后:“这茶真香呵!”

宋皇后深情地抚摸着皇上消瘦的脸,柔声地说:“皇上呵,您已年近半百,身为一国之主,千万要保重身体呀!有些朝廷公事,可以叫中书省、尚书省、翰林院他们代劳处理,您不要一个人熬夜受累!”

李昪感慨万分地说:“历经半生磨难,始有今日富贵。朕岂不想过几天清闲安逸的日子?只是这国家兴亡的教训不敢遗忘!历史上,多少贪图享乐、不理朝政的昏庸君王,让奸臣欺君,宦官祸国,后妃乱宫,致使国破家亡,身首异处!唐庄宗年轻时多有气魄,多有能力,擒刘守光父子,消灭了梁朝,建立了唐!真可谓一代明君!谁料想,他当政不久,却沉溺于伶人之中,怀疑和杀戮大将,以至国破家亡!这真是: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君必先昏而后国乱啊!所以,再苦再累,朕也要亲阅奏章,亲理国事,为的是定国安邦,国泰民安,为儿孙留一片好江山啊!”

宋皇后有些忧虑地说:“今天皇孙抓周,先抓住了玉玺,却又丢了,而坐在书卷上抓起胭脂在脸上画十画圈。这似乎不太好吧?”

李昪听了,沉默良久,才缓缓说道:“周岁抓周,不过是官宦人家的闲情逸兴而已;哪里能虔诚地当它真能未卜先知,预测未来?儿孙们只要不是酒囊饭袋,纨绔膏粱,就算天恩祖德,朕也就于祖有光了!再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真正是黄金,摆在哪里都会发光!若是块废铁,供在神龛上也要生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哪!”八

大唐宫殿。宋齐丘奏道:“我朝建立以来,还是用当年府衙权充宫殿。是否应重修宫殿,以壮皇威?”

李昪:“战乱多年,农民饱受苦难。除了抓丁打仗,还要修筑城池宫殿,承担各种差使。这些繁重徭役,不仅耗费民脂民膏,而且耽误农时,影响生产。所以,朕在位期间,绝不重修宫殿。最多增加鸱尾,设置阑槛。”

韩熙载道:“陛下体贴民生,可贵可佩!”

李昪对韩熙载道:“你为朕起草一道圣旨:勿扰农时!如有违反,严加惩处!”

一大臣奏道:“地方送来金丝猴一双,请皇上处置。”

李昪道:“这些地方官有问题:有的乘机敲诈勒索百姓;有的则是想巴结上司,奉迎朕。这都不好,韩熙载,替朕拟一份诏书:今后不得再进贡珍禽奇兽!”

李昪坐朝。

宋齐丘奏:“湖南上报,一株枯木上长出一枝灵芝。江西上报,从池塘里爬出一只白毛乌龟。他们说这是好兆头。”

李昪道:“纯系无稽之谈。下诏告诉这些奉献祥瑞之人,朕不相信这些所谓祥瑞之兆。天下太平,是将士们奋勇报国、百姓们努力生产的结果;天下动荡,那是政治腐败、小人当道的结果。春秋时鲁国曾出现好兆头,但国运并未好转;汉末王莽迷信祥瑞,结果惨遭失败。历来明君贤臣都把精力和智慧用在兢兢业业勤于政事上。希望你们多为百姓着想,勤勤恳恳地劝农民养蚕植桑,耕田种地,至于什么祥瑞之类的东西,就不要再报了!”

韩熙载道:“按古制,应派人祭庐山。”

李昪派宦官王仪前往,王仪领命。

大唐宫殿。宋齐丘报:“有人献毒酒药方。请陛下裁夺。”

李昪道:“犯法自有刑罚,何必用什么毒药!”

韩熙载奏道:“据庐山官员报告,宦官王仪一路吃喝玩乐,百姓多有怨言。”

李昪道:“今后定要倡廉行俭,禁止扰民。”

王仪返京。

李昪接见,故意道:“王仪一路辛苦!”

王仪道:“臣一路蔬食淡饭,直至今天,都没有吃一点肉食!”

李昪讥笑他:“你在渔阳买鱼吃,在通远买肉吃,在柳村又吃大餐,怎么说你天天吃素哩!”

王仪惭愧地说:“陛下真神人也!罪臣知错!请皇上处罚!”

李昪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要深刻反省错误,不能再犯!”

王仪甚为感动,坚毅地道:“臣一定改过!”

李昪坐朝。

宋齐丘奏道:“仓库官员岁末节余粮食一万石。请予表彰!”

李昪道:“仓库粮食出入都有定数,如果不是克扣百姓和军队,哪能有这么多剩余食粮!此风断不可长。”九

大唐宫殿。李昪升殿。

周宗奏道:“启奏皇上:边境急报,钱塘突发大火,宫室器械烧为灰烬。国家混乱,民生困难。”

大司徒宋齐丘道:“启奏皇上:吴越与我,唇齿之国也,但是长期以来,与我为敌,经常犯我边境,扰我百姓,好像股不附髀,终不能为我所用。今日发生大火,实在是上天要抛弃它!这正是大唐占领它的好时机!皇上若于此时发兵,则我师晨出,可暮践其庭也!愿皇上勿失良机,讨伐吴越,扩大我疆域,增强我实力!”

大臣徐铉奏道:“吴越与我是唇齿相依之国,人家有了灾难,不但不帮助,反而发兵侵犯,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吧!”

宋齐丘道:“有道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错过良机,悔之晚也!”

李昪仔细地听着宋齐丘和徐铉的奏言,深沉地思索着。

他愀然久之,缓慢地说:“大司徒所言有理,现在伐兵吴越,最是时候。可是,登基以来,朕常想,战争已给了百姓太多的苦难。百姓渴望休养生息。我们同吴越,虽然疆域各异,但是都希望安宁的生活。人都各为其主;吴越军民,其心未离散。今乘其有灾难而袭之,横生杀戮,不但朕心不忍,吴越百姓还可能更加团结一致地抗击我们。且救灾睦邻,乃圣贤治国之道。朕愿将后世子孙付之于天,不愿以暴力营造他们的安乐窝。请大司徒勿复以为言。”

徐铉道:“陛下所言甚是。臣等坚决执行。”

李昪道:“即派周宗率马车千匹,多载粮食、布匹,慰问、支援吴越灾民。”

周宗道:“遵令!”

浩浩荡荡的车辆满载粮食、布匹,运到杭州。

吴越临时皇宫。吴越国君隆重接待周宗。

吴越国君道:“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大唐慷慨地帮助我们。我们将永记你们的友谊和深情,与你们世代和睦相处。”

杭州城内。周宗与从人在分粮处观看。

吴越居民排队领粮。领到粮食的百姓感激不已地议论着:“听说这些粮食都是从大唐运来的。”“大唐那可真是仁义之邦!”“大唐真是我们最好的邻邦!”“我们要同大唐世代友好!”

大唐宫殿。周宗向李昪禀报:“臣奉旨运送粮食支援吴越,受到吴越国君热情接待,吴越人民皆感激大唐,愿意世代同大唐睦好。陛下决定支持吴越是非常英明的。”

李昪道:“我们要团结邻国,发展经济,强大自己,积极创造条件,一旦北方有事,即可问鼎中原!”

大臣们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十

李昪寝宫。宫廷外楠木、银杏高插云空。满树鸣蝉此起彼伏地吟唱着,更使深宫显得幽深宁静。李昪神情疲倦,斜靠在躺椅上。宫女站在两侧侍候着。

恍惚间,突然一团云霞涌来,他遂轻轻地飘浮起来,飞上九霄之中。

正飘逸间,忽见前面一座宫殿浮出。他激动地走了进去。只见殿堂上高坐一人。凝视之,乃玉皇大帝也。旁边一人朗声问道:“来者可是大唐李昪?”

李昪急忙惊喜地答道:“在下正是。”

旁边一声音道:“还不快快拜见玉皇大帝!”

李昪赶快纳身跪拜:“尘民李昪叩见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道:“平身!”

李昪起立。

玉皇大帝道:“李昪仁慈心肠,尊重邻国,爱惜百姓,朕赐你神丹一颗,保你长寿!”

李昪惊喜。忙叩头谢恩。

突然,李昪从云头上跌落下来,大呼一声:“啊!”睁眼一看,自己还躺在躺椅上。宫女仍站在两侧。

宋皇后闻声赶来:“陛下,怎么了?”

李昪惊喜地道:“刚才朕梦见乘着云雾,飞上了仙界,见到了玉皇大帝。玉皇表扬朕,说朕是仁慈心肠,尊重邻国,爱惜百姓,并说要赐给朕一颗仙丹,让朕长生不老。可怎么就摔下云头了!”

宋皇后道:“这是陛下精诚所至,感动了玉皇,所以投梦给你!”

李昪道:“那你赶快找道长来为朕炼制仙丹!”

正在此时,突然从人入报:“方士王栖霞求见。”

李昪道:“啊,说曹操,曹操到!请进!”

王栖霞跪地请安。

李昪道:“朕刚做了个梦你就来了,你说巧不巧!”

王栖霞道:“贫道正有要事求见。”

李昪道:“请讲!”

王栖霞道:“请陛下先讲刚才的梦!”

李昪又讲了刚才的梦。

王栖霞得意地笑了,炫耀地回答道:“这个梦首先是玉皇要赐陛下一粒仙丹。这是天赐,是好兆。———贫道已为陛下炼制了三颗延年益寿的仙丹!”

李昪高兴地说:“太好了!朕赐你黄金百两。”

王栖霞对李昪说:“谢陛下!愿陛下万寿无疆!”王栖霞退了出去。

宫人报:“韩熙载求见。”

李昪道:“请进。”

韩熙载叩见皇上,奏道:“陛下,方才王道士又来献了灵丹吧!”

李昪道:“对呀!”

韩熙载道:“陛下呀,丹药是万万不可服用的!方士也是靠不住的!臣最近又读了《史记》,秦始皇当年相信方士徐福,给了他许多金银财宝和五百童男童女,到海外求访仙药仙丹。结果徐福一去不复返,秦始皇受了骗,并未长命百岁!汉武帝也相信方士,用青铜铸造了仙人承露盘,每天用‘仙露’冲服玉屑,结果也上了当!陛下应该以古为鉴,千万不要相信方士的灵丹妙药!”

李昪不愿讨论,便说道:“好吧!朕知道了!”

几天后。大唐宫殿内室。李昪对宋皇后道:“前些时日朕背上长的疮,是越来越疼痛了!”

宋皇后为他脱下衣服查看,大吃一惊道:“啊!已经化脓溃烂了!赶快叫御医来看看吧!”

李昪点头。

宋皇后吩咐宫人道:“快传吴太医!”

看着李昪背上的伤,宋皇后歉疚地说:“怎么溃烂得这么快!我太没尽心了!”

李昪摆摆手道:“你别责备自己了!是朕怕你知道了不让朕问事!”

宋皇后心疼地道:“皇上,保重龙体要紧啊!”

李昪道:“朕总是想多活一些日子,以便把大唐建得更好,完成中兴大唐的宏伟事业。朕让方士给朕炼仙丹,就是想返老还童,多一些时日处理朝政。”

宫人带吴太医进屋。吴太医看了脓疮,大惊失色。再一把脉,更是吓出一身冷汗!

宋皇后见他面如土灰,揪心地问:“皇上这病情咋样?”

吴太医突然一下扑倒在地,跪着对李昪叩了三个响头,凄切地说:“陛下!赶快把太子请来,您有什么要紧的话,就嘱咐给太子吧!”

宋皇后吓得脸色惨白,对宫人道:“快传太子!”又凄凉地问太医道:“吴太医,能给皇上开点药吗?”

吴太医绝望地道:“方士的丹药毒性太大,已经让皇上的五脏烂掉了!背上的疮也已经溃烂了!无药可医了!”

宋皇后立刻命令宫人道:“立即把方士王栖霞抓起来!”

宫人带上皇宫卫队冲出宫去。

皇宫卫队闯进王栖霞家中,只见一片狼藉。

一卫士骂道:“糟了!王栖霞跑了!”

宫人道:“立即封闭全城各城门,全力搜捕王栖霞!”

原来,王栖霞已知道李昪活不了,几天前回到家中,就遣散了从人,带上家人收拾了衣服,留下满屋器皿,悄悄离去了。

各城门关闭。

卫士在旅馆、庙宇、街道搜索,终于在郊外一家客栈中抓到王栖霞。

韩熙载审问王栖霞。

韩熙载道:“你用巫术欺骗君王。你害了一位杰出的帝王啊!真是罪大恶极!推出去斩首!”十一

寝宫升元殿里。李璟守在父王身边。

李昪昏迷。李璟焦急不安地踱步。

小从嘉突然伸出个小脑袋,怯怯地、深情地喊道:“皇祖父!皇祖父!”

宋皇后立即把从嘉抱起来,送到李昪的床边:“皇上,您的皇孙来看您来了!”

李昪睁开双眼,微笑着看了看从嘉:“快亲亲皇祖父!”

宋皇后立即把孙儿抱到李昪身边,对从嘉说:“快亲亲皇祖父!”

从嘉爬在李昪身上亲,弄得李昪满脸口水,然后天真地笑了。

李昪脸上绽开了凄然的、灿烂的笑颜。

宋皇后脸上也绽开了凄然的、灿烂的笑颜。

宋皇后忙用手绢擦去李昪眼角的泪水。

昏灯残夜。寝宫升元殿内。李昪拼尽全力睁开昏花的老眼,见到太子李璟跪在卧榻前,忙伸出颤巍巍的左手,深情地拉着儿子,吃力地嘱咐道:“皇儿啊!朕本想延年益寿,以便把大唐建设得更好些,再交给你们,无奈误服了丹药,反而折了寿命。这是天命呵!皇儿啊,你一定要记住朕的教训,千万别再相信这些江湖术士!”

李璟强压着悲痛,点头应答:“儿臣一定牢记。”

李昪停顿片刻,吃力地接着说:“朕从小生于忧患,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毕生奋斗,终于为你们留下了三千里大唐江山,还在德昌宫储备了戎器金帛七百多万。你要谨守成业,善交邻国,以保社稷。切不可仗恃父辈留下的殷实财富,穷兵黩武,挑衅邻邦,以自取灭亡。尤其是吴越、闽、楚三国,不能轻易侵犯。吴越钱氏父子,始终奉中原为正朔,卒然犯之,其名不祥;闽土险恶贫瘠,若施之以兵,必半年乃能下,恐所得不能当所失也。况且闽俗强悍,即令平定之后,也须防其反叛。唯楚王马氏任意妄为,兵若南指,易若拾芥。然空得尺寸之地,而得天下之恶名。非朕所愿也!朕之存三国,实乃外以为屏障也!数年后,当国力雄厚,兵卒精良,那时,一旦中原发生变故,你可出兵中原,恢复我大唐江山!假如你能遵循朕之教导,就称得上朕之孝子,百姓也会称你为贤君。”

一阵强烈剧痛震颤着李昪。他摇颤的手指着北方,倾尽力量说道:“数年内,国内殷实,兵旅训练扎实,中原如有变故,汝将起而为天下倡!汝其勿忘……吾言……!”

李昪忽然把李璟之手指抓入口中,狠咬不放,殷红的血滴和父亲与儿子悲怆的泪水,一滴一滴淌在锦被上……

李璟急着点头答应:“儿臣谨记!”

宋皇后抱着从嘉,对从嘉道:“叫皇祖父!”

从嘉深情地喊:“皇祖父!皇祖父!”

李昪双眼一闭,痛楚地去世了。十二

李昪去世后,李璟久久不愿上朝。这可把大臣们急坏了!

大唐宫殿。大臣们开始焦急地议论:“已经等了三天了。新皇怎么还不上朝?”“有好多事要上奏哟!”

周宗对宋齐丘道:“陛下久不上朝,我们去请他吧!”

宋齐丘道:“对呀!先帝都是我们请吴主禅让的,这次我们又去请新皇登基吧!”

周宗道:“好!叫韩熙载一起去!”

三人离开大殿,向内宫走去。

三个人走入内殿。守卫传话出来:“陛下身体欠安,无法接待大家,请见谅!”

韩熙载斥责两位宫人道:“我们代表全朝官员看望皇上,你们怎能阻拦!”

说完,挺胸昂首,闯过剑戟走向后宫中。周宗和宋齐丘也急忙跟进。两个宫人吓得无奈地在后面跟着。

韩熙载昂然走在前面,到了内殿,周宗、宋齐丘亦赶紧跟进。

只见李璟正对着墙上贴的新词吟咏着:“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看见周宗、宋齐丘和韩熙载来了,李璟愈加大声朗诵:“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周宗和宋齐丘见到皇上,急忙跪下。韩熙载却直趋皇帝身边,看了一眼新词,忍不住高声地夸赞:“皇上,多好的词哟!”

李璟得意地侧过头来,对韩熙载道:“这是朕的新作———《摊破浣溪沙》,怎么样?”

韩熙载称赞道:“感时伤怀,情怀高旷。真是好词啊!”

李璟更得意地问:“你说,好在哪里?”

韩熙载又轻轻吟诵了一遍,真诚地说道:“词的上片写景,下片言愁;以一己春愁,抒写家国之恨。真是寄托遥深,境界深远。”

李璟听得连连点头,对仍跪在地上的宋齐丘与周宗说:“你们也起来,说说看。”

宋齐丘与周宗忙站起来。周宗说:“陛下的词真是感人!上片以思妇之眼观望春景,包孕丰富;下片以‘青鸟’的典故,表现情思的无法传递;以植物之名‘丁香’,表现心灵的纠缠郁结,韵味无穷;结尾的‘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更把眼前景放大为无边远景,把绵绵的情思,化作浩瀚绿波,更觉愁绪浑茫。全词由近及远,浑然天成,寓意深邃呀!”

李璟得意地说:“谢谢爱卿的称赞和理解!朕也很喜欢这首词。这写诗填词,真是无比惬意呀!比当官、当皇帝还舒坦,还自由!”

宋齐丘见周宗和韩熙载二人似已沉醉在诗情画意之中,忘却了家国大事,忙给他俩递了个眼色,并赶快把话头引回到主题上来:“皇上这词真写得好!我们拿去给大臣们传观传观吧?现在,满朝的文武百官都在大殿等着新皇上殿哩!”

周宗忙说:“对呀!大臣们在朝廷等候陛下上殿已经三天了!大家都盼陛下早日临朝哩!”

韩熙载也忙说:“是啊!国不可一日无君啊!我们陪陛下上殿吧!”

李璟推辞道:“朕说过,让诸弟继位更好!”

宋齐丘忙说:“刚刚韩熙载说得对,国不可一日无君。嫡长子继承皇位,乃遵先王之制,行孝道之礼。大行皇帝已将国家神器托付陛下,众大臣亦将身家性命托付于陛下。请陛下慎思!”

宋齐丘也赶快劝说道:“大行皇帝付陛下以神器之重,陛下固守小节而不顾大理,非所以遵先王之旨、崇孝敬之道也!”

李璟无以为对。宋齐丘取出龙袍,披在李璟身上;周宗也把皇冠戴在李璟头上。韩熙载回身一招手,一乘轿子来到门前。

宋齐丘、周宗与韩熙载伏地道:“请陛下上轿!”

李璟只得上轿。轿子缓缓起步。三位大臣跟在后面。

宫殿门口。轿子落地。宋齐丘抢先几步到大殿门口高呼:“新皇驾到!百官奉迎!”

百官涌到大殿门口迎接。

宋齐丘、韩熙载与周宗陪同李璟走进大殿,坐上龙椅。

宋齐丘、周宗及韩熙载带领群臣跪拜:“新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璟道:“朕本不愿继位,希望由弟弟继位。但众卿不依。朕只好勉为其难。今既继位,首先应尊母后为皇太后;任命三弟景遂为燕王,加诸道兵马元帅;封四弟景达为鄂王;封幼弟景逷为保宁王;追封景迁二弟为楚王,命江文蔚写碑文以表其墓。其余众官,均官加一等。各地将士,亦皆有赏赐!”

众臣道:“谢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几天后,李璟早朝,又发布新的任命:“任命宋齐丘为太保兼中书令。周宗、韩熙载为侍中。”

宋齐丘、周宗、韩熙载叩拜谢恩。十三

李璟让韩熙载作李从嘉老师。韩熙载乐得天天在御花园中同李从嘉赏花赋诗。

看见满眼竹子一片,韩熙载对从嘉道:“刚才给殿下讲了怎样写诗,请殿下就竹子写一首诗。好吗?”

从嘉看着绿竹,动着脑子,慢慢吟咏着:“竹卧地下先有节,春夏秋冬总青葱。风雨霜雪色不变,高攒云霄心也空。”

韩熙载赞道:“唔,不错不错!送给你父皇看吧!”

从嘉跑到澄心堂,对正在练书法的父亲道:“父皇,父皇,请您看我写的诗。”

李璟看了看从嘉的诗,高兴地说:“朕小时候也写过关于竹子的诗,只记得前两句是‘栖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可惜没写完。皇儿果然童稚早慧,这么小就写出这么好的诗!你要好好跟老师学诗歌、书法和绘画。”“遵令!”从嘉蹦跳着走了。

李璟在宫中设宴,宴请李景遂、李景达等。

李璟看见满园鲜花,即席吟诵《摊破浣溪沙·秋恨》一首: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

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

倚阑干。

大家交口称赞。

景达道:“上段写秋色,下段写别恨,无限伤感之情,令人涕泪交流!”

景遂道:“菡萏香销,西风愁起,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景遂建议:“我们请歌女王感化来唱一唱吧!”

景达立即吩咐宫人前去请王感化。

不一会儿,王感化来到。景达即令王感化依谱唱歌。王感化遂按曲谱唱出此曲。她唱得声韵悠扬,声振林木。李璟听得如痴如醉,高兴地称赞道:“唱得好!唱得好!”

李璟意犹不足,对王感化道:“再为朕唱一曲水调词吧。”

王感化想用歌声劝喻李璟,就反复三遍只唱“南朝天子爱风流”一句。李璟开始感到奇怪:她为什么老唱这一句?后来一下领悟:哦,她是在劝喻朕不要学陈后主!嗯,朕真不能学陈后主哩!李璟把杯子覆在桌上,感慨万分地说:“使孙、陈二主得此一句,不当有衔璧之辱也!”

王感化忙跪地说道:“请恕臣鲁莽!”

李璟道:“朕不但不责备你,反而要嘉奖你!”

王感化叩头道:“臣不要赏赐,只请陛下理解臣一片忠心!”

李璟高兴地道:“好!朕把这首词抄送给你!”

王感化忙叩头谢恩:“谢陛下恩赐!”

宫人拿出笔墨纸砚,李璟高兴地写起来。写完后,赐给王感化。十四

几天后。李璟在寝宫对景遂、景达道:“我们请韩熙载、宋齐丘来聚聚吧!”

景遂道:“那把从嘉殿下和李进晖也都请来吧!从嘉的诗词很有进步啊!”

景达高兴地道:“是不是把画家顾闳中、徐熙也请来?”见李璟点头,景达立即叫宫人去请他们。

此时,宋齐丘正在住宅。从人道:“有一位书生求见!”

宋齐丘道:“传他进来。”

这位书生由从人引进后,拱手对宋齐丘道:“小民冯延巳早闻丞相大名,知丞相博古通今,深受皇上重视。特来拜见!”

宋齐丘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冯延巳道:“小民写了一首词奉献给丞相。”

冯延巳说完,抑扬顿挫地朗诵起《长命女》:

春日宴,

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

二愿妾身长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

岁岁常相见。

宋齐丘听罢,十分欣赏,道:“写得清新雅丽,真挚朴实。”

冯延巳高兴地自我表白道:“这是一首寓意丰富的诗,表面看是写一个少女的心愿:愿自己的如意郎君长命千岁,自己也永远健康,可以长期相依相伴,如同梁上的双飞燕。实际上是寓意自己的希望:希望自己爱慕的君子能地位显赫,声誉久远,希望自己能身体健康,事业有成,能在政治舞台上、人生的征程上,跟着自己崇敬的导师,心心相印,比翼齐飞。这就是小民今天来拜谒宋丞相的心情!”

宋齐丘更高兴了,拍着冯延巳的肩膀,鼓励他说:“冯先生,只要你好好跟我干,我一定提拔你,重用你!”

冯延巳道:“您的书法是大唐第一,我想向您学书法!”

宋齐丘听他说自己是大唐第一,非常得意,遂问:“你带书法作品了吗?”“带了一些。”冯延巳拿出自己的书法作品《长命女》词等,奉献给宋齐丘:“请宋丞相指点!”

宋齐丘展开一看,不觉暗叹,心想:他的字可比我好得多,我还得暗中向他学习,但是也不可输了颜面。于是,他仍不动声色地评论道:“你的书法基础很好。”

冯延巳看了看宋齐丘挂在墙上的两副对联,就知道他不如自己,但还是故作谦虚地说:“小生看了宋丞相墙上的两副对联,丞相的字翩若游龙,舞若惊凤,真正是大家手笔,值得后辈学习!”

宋齐丘毫不谦虚地道:“你有这样的见解,实属难得!以后你好好向我学习,前途不可限量!”

冯延巳高兴地道:“谢谢恩公!”

恰好此时,宫人来传令:“皇上请丞相进宫赏花作诗!”

宋齐丘对冯延巳道:“跟我一起去见皇上!”

冯延巳受宠若惊,忙向宋齐丘三鞠躬道:“多谢丞相!”

冯延巳跟着宋齐丘走出大门。

宋齐丘带冯延巳走进宫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