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一生的科普美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6 19:27:24

点击下载

作者:李慕南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品味一生的科普美文

品味一生的科普美文试读:

前言

《科普文学社》系列丛书精选了富含人文意蕴的科普大师的经典名作,精辟的文字和独特的插图相得益彰,希望能为为孩子们带来一场不同凡响的脑力风暴。这里没有晦涩的科学术语,没有呆板的方程式,也没有繁复的数据分析,用平易近人、生动流畅的文笔把错综复杂的科学知识和宽容积极的科学思想娓娓道来,语言风趣,知识新颖,是一套知识性、文学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科学绘本。

本套丛书包括:《脍炙人口的科普经典》、《令人惊奇的科幻文学》、《品味一生的科普美文》、《谜语与谚语中的科学》和《中外科普文学》。《脍炙人口的科普经典》收录了那些具有极高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科普经典,浓缩了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历程,涉及了当今科学的基本问题和最新进展,凝聚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智力成果,回答了我们普遍关注的科学命题,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每一位大师都是一座丰碑,他们是精神的引领者和行为的楷模。阅读他们的经典之作,可以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可以使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令人惊奇的科幻文学》是为中小学生精心选编的科幻故事全集。精选了数篇科幻故事,集中了近年来国内外最优秀、最受中小学生喜爱的科幻名篇,为中小学生献上一道阅读大餐!在科幻故事的世界里尽情遨游,思维展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探求、无拘无束的相像,期待科幻中的一切假设变成现实,是每个孩子心中的梦想,也是培养孩子科学相像能力和激发求知欲望的金钥匙。你想充当人类的使者,乘上时空转换器出访三亿年前的地球吗?你相信寸草不生的金星上曾经存在过高度发达的文明吗?你认为未来的天气会听从人们的命令,要晴则晴要暖则暖吗?你觉得人们可以改写人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再活一次吗?你愿意把时间存进银行,到需要时再取出来用吗?你期待纳米机器人钻进人体,为病人解除病痛吗?如果你想深入地了解这些有趣的问题,那么,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到这科幻世界里来尽情翱翔吧。《品味一生的科普美文》是一套知识性、文学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科学绘本。本书以清新流畅的文笔揭示出自然界鲜为人知的秘密:地球上为什么有四季?万物为什么有丰富的色彩?植物与动物怎样度过它们的白天与黑夜?太阳的能量怎样被储藏,怎样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的生物之间传递?翻开这本书,它会用生动的语言告诉你这一切。地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气候与地貌,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土壤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那些与大地密不可分的植物与动物,总是从土壤中来,又回到土壤中去。这本书会告诉你,物质怎样通过土壤进行这种永恒的循环。《谜语与谚语中的科学》侧重汇集有关科学知识方面的谜语与谚语,这些谜语与谚语大都富有节奏韵律,具备一定的科学内涵。猜谜语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智力游戏,生动有趣的谜语给我们带来了娱乐的同时,又增强了小朋友的联想和推理能力。本书所收谜语包括动物谜、植物谜、生活谜等等。谚语是由广大群众创造的定型化语句,它通常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道理。由于谚语起源于民间,因此其言辞往往略显粗野,但它平实易懂,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可以说,谚语是一种“似俗实雅”的民间文学,是研究民俗不可或缺的生动素材。本书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极具创意,寓教于乐。《中外科普文学》以清新流畅的文笔揭示出科学世界鲜为人知的秘密:把20种不同的树叶放在一起,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会用树叶做拓印和拼贴画吗?这本书不仅教给你这些,还以一年中的时间变化为线索,介绍了树木的结构与功能、生长与繁殖,以及树木和动物、人类、环境之间的关系。从一月到十二月,草地上都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植物如何过冬?动物怎样在夜间活动?形形色色的花朵和昆虫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人类以哪些谷类作物为食?这本书描述草地上的四季变化,为你展开一幅大自然的多彩画卷。

阅读科学经典,打开科学大门,回看科学历史,解读科学奥秘。本书将一个个与科学有关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和魅力。

本套丛书由李慕南任主编,李桂香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有杨静、张强、杜天峰等同志。

本书编纂出版,得到许多领导同志和前辈的关怀支持。同时,我们在编写过程中还程度不同地参阅吸收了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的领导、同志一并表示谢意。

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本书在编写等方面可能有不足和错误,衷心希望各界及读者批评指正。本书编委会

一、太空漫游

飘飘欲仙地进去,或是飘飘欲仙地出来,太空的神奇魅力一直牵引着无数人无限的遐想。人类踏入太空的科学探索,早就预示着载入航天的历史与未来。2008年,科学家们将可以从火星上取得岩石和土壤,无人驾驶的探测飞船将实现这一目的。到下一世纪中叶,人类在火星上建立太空基地将成为现实。

月全食

2007年8月28日下午16时51分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上演了红色月全食的奇妙美景,这是今年出现的第二次月全食景观。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说,月食分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三种。在这三种月食中,当属月全食最为好看。此时,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并不是从空中消失,而是呈现难得一见的古铜色,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红月亮”。据介绍,从2011年开始我国将进入新一轮月全食的高发期。2011年至2022年这12年间,我国将发生9次月全食。

古时候,人们不懂得月食发生的科学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样,对月食也心怀恐惧。外国有人传说,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著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

其实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

月食的时候,对地球来说,太阳和月球的方向相差180°,所以月食必定发生在“望”(即农历十五前后)。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分别称为黄道和白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约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形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至于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亮度极轻微的减弱,很难用肉眼看出差别,因此不为人们所注意。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观月的方法:(1)记录月全食的全过程。观察前准备一些观察用纸,纸上画有大圆,圆上按逆时针方向标出0°至360°,0°的位置表示月面的正北点。在月全食发生的过程中,每隔4分钟画一幅月食素描。这样做的结果即可得到一套月全食全过程的食相图。(2)观察月面的亮度与颜色。月食时月面的亮度和颜色可区分为以下5级:0级,非常暗淡,几乎看不见;1级,稍亮,呈黑黄色,细节难以区分;2级,微亮,呈黑红色或棕黄色,中心有些暗斑,外侧相当明亮;3级,呈砖红色,能看见月面细节,但很模糊;4级,呈铜红色,非常明亮,外侧很亮,略有蓝色,可看到火的细节。观察月全食时,要对月面的亮度和颜色的级别作出判断,并记录下来。同时也要记录当时的天气情况。(高峰)

地球最危险的敌人是谁

虽然彗星和木星大碰撞已经作为历史的一页被翻过,但它却给地球留下了发人深思的警示和启迪:这种灾难性碰撞会发生在地球身上吗?地球发生这种灾难性碰撞的可能性有多大?假若有朝一日发生了,人类可以战胜吗?地球这艘宇宙飞船会不会在这类宇宙交通事故中遇难?到底有多少像流星体、彗星这样的不安分子呢?它们到底会对地球构成哪些威胁呢?

小行星在这场角逐中,也是不可轻视的角色。自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于1801年元旦在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发现新行星之日起,人类研究和发现小行星的序幕就已被揭开了。迄今为止,小行星的发现越来越频繁,已有多达5000颗的小行星被天文学家探测到。

虽然数量很多,但这些小行星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最大的谷神星直径仅有770公里,比月球直径的1/4还要小,体积也不到地球体积的1/450,倘若你登上小行星,能一目了然地感觉到是在一个行星上,四周越远越往下弯,球形感非常明显。

浩浩荡荡的小行星军团,大多数在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上集中行走,很少可以越出这个范围,但也有极少数非常不安分的“卒子”,沿着椭圆轨道运行,最远可以跑到木星以外的空间,甚至走进地球轨道内侧,变为“近地小行星”,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地球的主要“杀手”。

通常近地小行星轨道偏心率比较大,就地球与它们之间的距离而言,最近时通常有几百公里到5000万公里,极少数的小行星贴近到百万公里内。小行星赫姆于1937年10月在地球外80万公里附近掠过,仅仅相当于月亮与地球距离的两倍,从辽阔的宇宙空间尺度来看,说这些小行星与地球相隔咫尺,一点也不夸张。如此多的小行里来回穿越于地球附近空间里,的确会让人心惊胆战。(李阳平)

在太空中理家

在太空中,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算完全适应了做一个太空人。对飞行与漂浮,从软管里吮吸经过脱水、净化的食品我都变得习以为常。24小时的时间变得没有意义——一天之中太阳会升起15次。衣服变成一件可以牺牲的东西——我穿一段时间,然后扔掉。我头脚倒置睡在墙上,排泄在管道里。我觉得自己好像一直就生活在那里似的。

尽管在太空中漂浮时,进行跑步运动也是可能的,但没有重力的拖拽,跑步不用费力气。漂浮时奔跑几个小时也不会觉得累,但不幸的是,对自己也没什么作用。无论怎样,要获得任何训练收益,都会有些阻力。因此,在登上跑步机之前,我得穿上铠甲。这铠甲紧得就像冲浪者穿的那种类型,且连接在跑步机两侧固定着的金属板上。铠甲会用70公斤的力将我猛拉到跑步机上——以此来模仿重力的拉力。

在地球上,我是如此喜欢户外活动,以至什么都不能阻止我跑步、骑车、游泳——或所有3项——每天的练习。但踩在跑步机上,我觉得跑步时肩上像坐着什么人。我的脚底不能适应任何负重,每一次练习的前几分钟都像有针扎了进去。随着训练程度的提升,我的跑步鞋会因为底板摩擦而升温,有时候,甚至到了能闻到橡胶灼烧味道的程度。

就像《奥兹国的男巫师》里的铁皮人,我觉得所有的关节都需要加油。穿在身上的一百多磅重的铠甲,只能部分地分散我身上的负重。在人为的负重之下,我的肩膀和臀部都会痛苦地反抗。不可避免地,肩膀、臀部的疼痛灼热与摩擦发热将不断加重。我发现自己不断地调整铠甲位置想分散这种定点的疼痛,但只是白费力气。我这习惯了太空生活的身体不欢迎锻炼。坚持一天两次一小时的训练需要耗费我能够掌握的所有意志与自制——一旁还有萨沙的袖珍光盘播放机正在大声喧哗。

我需要运动。人的身体,在不用花费力气的宇宙中闲置,就会急剧虚弱。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如果5个月后,我不用再变成地球人,那么身体机能退化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不久以后,我必须抱着我25磅重的儿子散步。此外,如果在着陆时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我得依靠自己的力量从航天器里出去。锻炼是克服失重造成的体能衰退的一种方法。

我的躯体终于变得灵活了。我的脉搏从静态时的每分钟35-40下变成150下。尽管不太舒适,锻炼仍给予了我一种休息——一种放松方式。一旦处于舒适的跑步节奏,我会闭上眼睛,想象着慢跑在自己最喜欢的回家路线上——公园、孩子们玩耍的垒球场、摇摆的树林。这样做会使时间过得更快。

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死去的父亲。我强烈地感受到他的存在,也许是因为我人在天堂,离他很近。我会与他默默地交流,告诉他我很想念他。他看上去快乐而满足,他为我高兴。尽管有时候,我会热泪盈眶,与爸爸交谈感觉真好,和他在一起很舒服,流泪之后人也感觉好得多。

有时候跑步是一种纯粹的欢乐,我觉得自己在跳跃欢唱。尽管我在地球上是从没有遇到过人们常说的跑步者的兴奋点,在太空中跑步时,我真的达到了陶醉的程度。在“和平”号的跑步机上,我发觉自己既体会到了跑步的兴奋,又感受到了跑步的沮丧。

我也喜欢上了非官方的记录书籍。在我的第一次飞行中,当我们飞到美国上空时,我定下了秒表。接下来的90分钟,我开始不停地跑。飞船以每小时17500英里的速度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一周,需要90分钟的时间。我环绕了地球,我瞥向窗外,又一次看见了美国。《跑步者的世界》杂志后来写了一篇关于我不停地跑步,绕世界一周的文章。登上“和平”号后,我重复了这项举动好几次。尽管我不太在乎自己到底进行了几次不停的奔跑,我只想说,我曾经绕过这个世界一两次。

当我不在跑步机上跑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力量将我往下拽,也没有什么来压迫我的脊椎。我长高了。

起飞那天我的身高略微不足6英尺。但我在轨道上呆了一天之后,就成了整整6英尺。在轨道上的第二天结束后,我量得6.2英尺。“啊!”我想,“也许等我回到地球就可以退役,开始在NBA打球了。我每天都在长高,灌篮应该没有问题,实际上,我可以飞到篮板上,然后从篮箍往下扣!”

到第三天结束,我的生长完成了,我仍旧是6.2英尺。以后在太空中的5个月,我保持了6.2英尺,在我回到地球的第一天则缩回到我离开前的正常身高。

我的NBA梦想仅此而已。

我们的服装包括一件棉T恤,一条棉短裤和一双汗袜。没有供应内衣。T恤与短裤都是些没劲的颜色。稍微好看一点的那套是令人作呕的绿色,领口镶了艳蓝色的边。俄罗斯产的棉布真是太薄了,衣服几乎是透明的。不仅如此,没有一条短裤是有松紧的内裤。客气一些,我只想说,短裤太松,而任何东西在太空中都会漂浮。这套衣服真是够可以的。

在飞行之前,我的俄罗斯教练教导我,出于卫生的原因,在太空中不到3天就得换一次衣服。不幸的是,在拿到“和平”号的服装行李清单时,我们发现,船上的衣服只够我们每两星期换一次。

一套衣服穿两星期是有些久了。船上没有淋浴设备,没有洗衣房。“和平”号冷却系统的故障使空间站的温度持续一个多月上升到90多度。在太空中使劲地踩跑步机,我会大量地出汗,汗水在脸上凝成水珠。

我努力适应这两星期的日程,而不太为自己感到恶心。第一周,我会日夜穿着相同的衣服。第二周,这些衣服就会变成我的跑步装。我会将锻炼服装放在电冰箱冷冻装置的排风扇附近,使得汗湿的T恤在早晨到黄昏两次运动之间变干。但多数时间是,在我下午踩上跑步机之前,得穿上仍旧潮湿的T恤。

穿了两星期之后,我发现那衣服真是令人讨厌透了。我会将潮湿的衣服团成球,用导管将它们缠起来。然后我会将球扔进前进号垃圾车里。前进号在再次进入大气层时会烧毁,这对我那可恶的、臭气熏天的破布来说,是个合适的结局。“和平”号上没有淋浴或盆浴。太空中的洗澡过程等同于在地球上用海绵搓澡——还得外加因失重与缺水造成的困难。

要洗澡,一开始,我得将水从配给装置射入一个装有特种低泡沫肥皂的锡箔小包里。然后,我会插入一个带有自动开关折叠装置的麦管。接着,我摇动小包,打开折叠,往身上挤几点肥皂水。如果我保持不动,水会变成小珠子附着在皮肤上。然后我用一块类似4×4英寸棉纱垫的布,把水抹遍全身。因为在洗澡过程中布变得很脏,我总是最后才洗脚、胯部与腋下。

对于我过长的头发,我则使用一种不用冲洗的香波。这种香波不需要水。我直接将香波倒在头皮上,然后搓洗。理智上,我知道我的头发不比使用香波前干净多少——尘土能到哪里去?——但心理上觉得干净一些。

在我的保健箱里有俄罗斯人提供的一种特殊护牙用品——能带在小指上的套形湿润棉纱垫。在手指上套上棉垫,搓洗牙齿和牙龈。尽管不是什么天才设计,我宁可把克莱斯特牙膏挤在牙刷上。为了不使嘴里的液体与泡沫漂起来,刷牙时我得尽可能将嘴闭上。刷完牙后,我会将多余的牙膏与水吐在曾用来洗澡的同一块布上,然后除去头发上的香波。

在太空中,刮胡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十分浪费时间。我会往脸上挤少量的水,表面张力与我的胡茬使水附着在脸上。我会在水上加一点美国宇航局制造的叫做“太空剃刀”的刮胡膏。每刮一下,刮胡膏与胡子的混合物就会暂时粘在刀片上,直到我将其放到使用了一星期的脏毛巾上。每放一次,我就会滚动毛巾来抓住丢弃物。

因为花费时间太多,我选择每周刮一次胡子,即在每个星期天的早上。我不留大胡子是因为,如果在突发事件中我需要戴上防毒面具,胡子可能会阻碍全脸面具的密封。一周刮一次胡子变成了一种计时的方法。如果在镜子里瞥见一张脏乱的脸孔,我就知道是星期五或者星期六,我又熬过了一周。

我的床是光谱太空舱后面的一堵墙,对面的地板上有一台通气扇。因为在太空中热空气不会上升,这里没有空气对流。风扇是使空气流动的唯一途径。

睡在一个不够通风的地方,你很可能会像是在一个氧气不足与二氧化碳过剩的罩子里呼吸,结果会导致缺氧与换气过度。人醒过来时会感到剧烈的头疼,且会拼命吸气。

出于这个原因,我头脚倒置睡在墙上,头冲着那台运行的风扇。我用一根BUN-GEE绳或是一条尼龙褡裢防止在夜里漂走。我见过其他宇航员在睡觉时到处漂浮——他们在晚上绕着飞船漂浮,通常撞上过滤器的吸入一侧时才会醒来。

我就是这样在太空中生活了5个月。(〔美〕杰瑞·M·利宁杰)

史前超文明之谜

踩在三叶虫上的足印

1938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10个类人动物的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据估计,有人足痕迹的这些岩石约有2.5亿年历史。

更早一些时候,有人在美国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块岩石上,曾发现过一对人类脚印。据地质学家判断,这块岩石约有2.7亿年历史。

最为奇特的发现,是在美国犹他州羚羊泉。业余化石爱好者米斯特干1968年6月发现了几块三叶虫化石。他叙述说,当他用地质锤轻轻敲开一块石片时,石片“像书本一样打开,我吃惊地发现,一片上面有一个人的脚印,中央处踩着三叶虫,另一片上也显出几乎完整无缺的脚印形状。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几个人穿着便鞋!”

1968年7月,地质学名家伯狄克博士亲往羚羊泉考察,又发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1968年8月,盐湖城公立学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华特,又在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同一块岩石中发现了两个穿鞋子的人类足迹。

所有这些发现,经有关学者鉴定,均认为令人无法怀疑,是对传统地质学的严重挑战。犹他州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馆长马迪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那时候“地球上没有人类,也没有可以造成近似人类脚印的猴子、熊或大懒兽,那么,在连脊椎动物也未演化出来之前,有什么似人的动物会在这个星球上行走呢?”

三叶虫是细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与虾蟹同类。在地球上存在时间从6亿年前开始,至2.8亿年前灭绝。而人类出现的历史与之相比,很短,至于穿上像样的鞋子不过三千多年。这一切,又该作何解释?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原子能技术是人类近几十年中才开始掌握的一门高科技技术,而在非洲,却发现了一个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法国有一家工厂使用从非洲加莲共和国进口的奥克洛铀矿石,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批进口铀矿石已被人利用过。铀矿石的一般含铀量为0.72%,而奥克洛铀矿石的含铀量却不足0.3%。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纷纷来到加蓬奥克洛铀矿考察,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古老的核反应堆,由6个区域约五百吨铀矿石构成,输出功率估计为100千瓦。这个反应堆保存完整,结构合理,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

据考证,奥克洛铀矿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之前,成矿后不久就有了这一核反应堆。而人类只是在几十万年之前才开始使用火。那么,是谁留下了这个古老的核反应堆?是外星人的作品,还是前一代地球文明的遗迹?矿石中的人造物

人类学会制造工具不过几十万年历史,然而,人们却从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形成的矿石中发现人工制造的东西。

1844年,苏格兰特卫德河附近的矿工,在地下8英尺的岩石中发现藏有一条金线。

1845年,英国布鲁斯特爵士报告,苏格兰京古迪采石场在石块中发现一枚铁钉,铁钉的一端嵌在石块中。

185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多契斯特镇进行爆破,从坚实的岩床中炸出了两块金属碎片。这两块碎片合拢后,竟是一个钟形器皿,高12厘米,宽17厘米,是用某种金属制成,有点像锌,或锌与银的合金,表面铸造有6朵花形图案,花蕊中镶有纯银,底部镌刻着藤蔓花环图纹,当地报刊誉为“精美绝伦”。

1852年,苏格兰一处煤矿中,在一大块煤炭中发现一件形状像钻头的铁器,而煤块表面无破损,也找不到任何钻孔。

1885年,澳大利亚一处作坊的工人,在砸碎煤块时发现煤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物,是一半行六面体,两面隆起,其余四面均有深槽,形状规则,使人无法否认这是一个人造物体。

1891年,伊利诺州摩里逊维尔镇的柯尔普太太在敲碎煤块时,发现煤里有一条铁链,两端还分别嵌在两块煤中。这两块煤原来是一个整体,只是在敲碎时才分开。

196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恰市洛亨斯宝石礼品店3位合伙人兰尼、米克谢尔和麦西,在一个海拔4300英尺的山峰上,找到一块化石。当他们用钻石锯开化石时,锯刃被坚硬的东西弄坏了,打开后才发现,化石中包着一个“晶洞”,里面有一个像汽车火花塞一类的东西。中间是一条金属圆芯,外包一个陶瓷轴环,轴环外又有一个已变成化石的木刻六边形套筒,套筒外面便是硬泥、碎石和贝壳化石碎片。据地质学家估计,这块化石在50万年前就已形成。而50万年前又何来汽车火花塞?不可思议的史前文明遗迹

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约750英里的新喀里多尼亚岛以南40英里处,有一个叫派恩的小岛,岛上有四百多个像蚁丘似的古怪古冢,用沙石筑成,高8至9英尺,直径300英尺。

古冢上寸草不生,古冢内也找不到任何遗骸,只在3个古冢中各发现一根直立水泥圆柱。在另一个古冢中发现有两根并排的水泥圆柱。这些圆柱,直径从40英寸至75英寸不等,高40英寸至100英寸。用放射性同位素碳检验法测定,这些圆柱是公元前1095年至5120年间的东西。是谁在人类发明水泥之前就已使用水泥了?这些圆柱究竟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在附近找不到任何有关的人类遗物?

在南美发现一个秘密的隧道系统。这个隧道系统的秘密入口处由印第安人的一个部落把守,一直通向250米深的地下。隧道内壁光洁平滑,顶部平坦。其中有几处宽阔的厅洞,竟有喷气客机停机库那么巨大。在一处宽153米、长164米的火厅中,放着一张桌子,7把椅子。这些桌椅不知用何种材料制成,像石头又不冰冷,像塑料却坚硬如钢。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及南卡群岛一带海底,人们发现一条路面宽阔的平坦大道。潜水艇安上轮子后可以像公共汽车一样在大道上行驶。超时代的技术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宫珍藏着一张奇特的古代地图。这张古地图是18世纪初发现的,看样子是一份复制品。地图上,只有地中海地区画得十分精确,其余地区,如美洲、非洲都严重变形。然而,当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时,惊讶地发现,这张古地图其实是一张空中鸟瞰图。同阿波罗八号飞船所拍摄的地球照片相比,土耳其的这张古地图就像是它的翻版一样。地图上美洲、非洲的变形轮廓线,同阿波罗飞船拍摄的照片完全重合。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古地图上还绘出了南极洲冰层覆盖下的复杂地貌,同南极探险队在1952年用回声探测仪对南极冰下地形的探测图毫无二致。是什么人在远古时代就已掌握了太空航摄的高技术?

南美喀喀湖高原,古城第阿瓦拉克神秘的废墟,有一座用整块红色砂岩雕刻成的巨大神像。神像上刻有一幅完整无缺的星空图,以及上百个符号。考古学家多年研究,终于破译了星图及符号。他们认为,这幅星图所描绘的是2.7万年前的古代星空,那些符号记述的是极为深奥的天文知识。这些知识是现代人类所未掌握的。数万年前居住在南美喀喀湖畔的古人类,又怎样掌握了超过现代人类的天文知识?

更为奇特的是,1921年在非洲赞比亚,人们发现了一个古尼德人的头骨,头骨左方有一个边缘平滑的圆孔,这圆孔唯有子弹射击才能形成。而据考证,古尼德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有7万年。当时的人类,才刚刚学会使用石斧!

还有,在巴格达城郊的一座古墓中,科学家发现一组两千年前的化学电池,他们仿造古电池成功地获得0.5伏电压,持续工作了18天。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电池,是公元1800年发明的,距今不到200年。

在埃及金字塔中,考古学家们从一具男童木乃伊的左胸中发现一颗人造心脏。现代医学研制使用人工心脏不过十来年历史,而木乃伊的这颗人造心脏却在5千年之前,就已通过精密的外科手术安进一个男孩子的胸腔!是否存在着史前超文明

以上种种超文明不解之谜,一些科学家认为有两种解释:一是外星人访问地球所留下的痕迹;一是现代人类文明之前,曾经出现过前一届高级人类的史前超文明。越来越多的人更为相信后一种解释,有科学家提出了地球文明周期进化论。生物考古学家认为,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年历史中,地球生物经历了5次大灭绝,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有人据此推断,20亿年前地球上存在过高级文明生物,但不幸毁灭于一场核大战或巨大的自然灾变。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几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迹,仅留下极少遗物,成了现代人类的不解之谜。也有人认为,前一届高级文明的毁灭,是因为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或者因为地球磁场的周期性消失。太阳系运转到宇宙空间某个特定位置时地球上将会周期性地出现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气候。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便是一个例证。地球的这种周期性气候变化会导致高级智慧生物的周期起源和进化。

当然,这些仅是一家之言,或者说仅是一些猜测。然而,超文明的不解之谜,倒确实值得人们认真探索……(朱瑞良)

生死和命运之谜

由于万物变迁不已,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现象,结果千奇百怪的难解之谜也应运而生。首先,让我们看看宇宙之谜。

星辰和地球是怎样形成的?宇宙为什么能扩展?一百亿年以前宇宙的面貌是个什么样子?未来的宇宙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类似这样的疑问举不胜举。

据科学家们的推测,距今约七十亿年以后,宇宙的全部星辰都将死亡,一切星光都将从夜空消失。太阳是星辰之一,当然也不例外。那时,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也将随之消亡,剩下的只是没有生命存在的黑暗的宇宙世界。

宇宙不是为产生生命而存在的,因此没有生命的宇宙依然存在也就毫不奇怪了。可是,一想到将来黑暗宇宙的情景,不禁使人毛骨悚然,产生一种难以言表的伤感。

下面,让我们看看人类本身的生死和命运之谜。

也许有人会说:我自己的出生是因为父母的存在,也可以说,因为父母的存在,我的出生是其必然的结果。因此,对自己的出生不持丝毫疑问。其实,这种讲法只不过是说出了一个历史事实而已,没有意识到非常深奥的根本秘密所在。还是让我们深入人类内在的本质方面看个究竟吧。

所谓奥秘,就是经常令我们感到奇怪不解的东西。

到现在为止,地球上已累计出生过数以千亿、数以万亿,甚至远远超过这一数量的人,我们每个人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我们懂得了宇宙和社会的存在,懂得了喜怒哀乐,这些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自己死了以后,只要地球保持现状,还要出生大量的人。但是,以后出生的任何人身上,都不会再现与我们每个人完全相同的意识。

我们知道,整个宇宙除了太阳系以外,还有像地球那样的大量行星存在。在那些行星中,也很可能存在着像我们人类一样的生物。但我们不是在那些行星上出生的,将来也永远不会在那里出生。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无限巨大的宇宙时间和空间的一个点上,只能存在一次。

那么,人为什么只能出生一次呢?换言之,人死了以后,为什么不能再次出生?

尽管大多数宗教相信人生转世再生的现象,但证明其正确的根据却难以找到。

在这里,只要简单加以想象便会发现这样一个奇妙的问题——我们自己的存在是偶然还是必然?

这就是说,我们每个降临人世的人属侥幸发生的偶然结果,还是在宇宙诞生的一刹那就已决定了我们自己的出生?

这一疑问贯穿着我们一生所发生的事情。

我每个星期天都要观看日本广播协会编排的“彩虹规划”电视节目。但在去年秋天,该节目的主要演员佐田启二,在山梨县不幸因车祸身亡,这一消息使我大吃一惊。

在这次悲惨事故发生前的极短时间内,谁能事先预测事故的发生呢?

与之相反,从危难中侥幸脱险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一个典型的例子发生在1945年初春。当时,美国动用B29轰炸机对东京进行狂轰滥炸。我的一位朋友傍晚急急忙忙往家赶,但因他乘坐的电车出了一点故障,晚到站十几分钟。而他下车不久便开始了空袭,逼得他一时无法回家。正是在这次空袭中,他的家直接中弹化为灰烬,而他却因祸得福捡了一条命。

类似这种事情究竟是发生之前命中注定的,或者是偶然的意外,还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必然发生的呢?——这一切便组成了人生的命运之谜。

关于人死以后意识永存还是消失的问题,有史以来的所有朝代、所有人们,世界的所有地方都一直在争论不休。

甚至到了号称征服宇宙时代的今天,这类疑问仍然是人们争执的内容。

大约在三年前,我看到《朝日新闻》刊登过这样一条消息:有位大学生试图卧轨自杀,幸亏火车及时刹车才使他幸免一死。事后他告诉别人,他是听了某新兴宗教关于人死后意识可以永存的宣传,决定以身相试。

对这类奥秘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普通人,就是在我所知的科学家中,热衷于此的也大有人在。

现在,还是让我们看看,所谓人死以后意识永存,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们每个人从懂事开始知道社会和自身的存在,充其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但是,在那以前社会已经存在;比社会更早的宇宙已经诞生。再进一步说,在比宇宙更遥远的过去,以至用现代科学也无法了解的事情都早已发生。只是我们对这一切根本不可能意识到罢了。

由此,人们联想到意识消亡的可怕性。

人一旦死亡而意识消失,就像意识不到出生以前发生的事情一样,对未来的事情也不可能意识到。进而对遥远未来的宇宙变成什么样子,也就更加一无所知了。

许多活着的人知道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努力工作,可是一旦死去,也就不知道要经过无限漫长的时间了。

我曾看过描写死刑犯人临刑前心理状态的电影,这使我形象地知道,等待死亡即将来临的人对死的恐惧是多么强烈。他们为了一分一秒地延长自己的生命,不惜花任何代价。这种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意识到死将带来自己意识的永远消亡。

去年过年时我回故乡探望,见到了从事佛学研究的哥哥。他对我说,他主张“人是由原子和灵魂构成”的观点。

按照这一观点,最终可以归结为:人的躯体是由原子构成,人的意识是由灵魂产生的。

那么也就是说,灵魂似乎是产生莫名其妙的现象、发挥未知奇怪作用的某种东西的总称。简单明确一点说,灵魂不是物质性的东西,而是一种非物质性的东西。

进一步来说,这种观点认为人死后灵魂与躯体脱离。因此,人死后尽管意识消亡,但能够产生意识的灵魂却没有消亡。详细来分的话,这种论点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形式。大体来说,大部分人相信人死后存在灵魂。有人甚至认为人死后依然保留着同活着的时候一模一样完全不变的意识。相比之下,相信存在灵魂的人居多。我曾和来日本的某国传教士谈论起死的问题,他认为死后留下的是灵魂而不是意识。

人是注定、不可避免地要死亡的,因此在探讨死亡之谜时需要保持非常冷静的态度。这是因为,死亡之谜对我们的人生观有很大的影响。(〔日〕猪木正文)

宇宙与人

太阳的倒计时

太阳可以理解成是一个永恒的能源,因为它以核能的方式燃烧,一个比地球大33万倍质量的天体来燃烧原子核,它的寿命就是惊人的。然而,尽管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惊人的,但是,对于宇宙的物质运动来说,这种寿命就不是永恒的。实际上,如果地球上的寒武纪晚出现30亿年,恐怕人类就将面临真正的世界末日了。因为,理论上我们的太阳能燃烧100亿年,但实际上它的稳定的燃烧只有70亿年左右。太阳分为两次核聚变。一次是氢聚变,就是我们过去和现在一直使用的核能。这是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在聚变中物质释放的能量最多,达到千分之七。根据太阳的质量计算,太阳的氢聚变能持续90亿年左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氢聚变都是稳定的,到晚期,太阳的氢聚变也将出现起伏。虽然这种起伏对于太阳来说不算很大,而对于脆弱的生命而言则是致命的。

在大约90亿年的时候,太阳将会启动另一次核聚变——氦聚变。氦是氢聚变产牛的,它比氢原子核更大,所以相互排斥力更强,这就需要更高的温度使它们碰撞在一起。在太阳90亿年寿辰的时候,其内部将会达到这个温度,同时氦聚变将会启动。这是一个辉煌的时刻,在原来的太阳内部,又诞生了一个新的太阳,这个新的太阳以更高的热度辐射把原来的太阳推出去。这个动作将使太阳整体膨胀100万倍以上,等于形成两个重叠在一起的太阳。从外面看,这个双燃料系统的太阳将极大地占据空间,几乎充满从它到地球轨道的15000万公里的距离。也就是说,这个巨大的太阳离地球比地球离月亮还近,地球上的一切都会变成焦炭,甚至整体被烧成陶瓷。最后,太阳会吞没地球,在靠近它的太阳系行星中,就只剩下火星。这是一场最终不可回避的核浩劫,幸好离人类还很遥远,而这种安全感足寒武纪给我们的:

太阳最终会完成它的两次核聚变,这时,它的一部分物质会喷洒到周围的空间里,而大部分的物质还会继续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缩。坍缩这个词的含义是:在宇宙中引力像鳖鱼一样咬住目标,一旦一些物质形成得比较大,引力就会不依不饶地折磨这些物质,直到它们的能量被释放,而引力自身则成为一个束缚得非常紧的物质“监狱”。在这个“监狱”里,物质没有自由,没有分子,也不再释放能量,最终成为宇宙中最无所事事的一种物质形态——白矮星。白矮星的命名是因为它本身炽热,热过太阳的表面,热到发白的程度,质量非常大,体积却特别小,它的体积比同样质量且正在燃烧的恒星大约要小几亿倍。不过,虽然它很热,但人们却很难发现它们,因为它们毕竟体积太小了,几乎和地球的直径一样。人们要找到它就只能根据被它的引力影响的另外的天体的活动判断它的存在。当然,今天的高倍望远镜已经可以直接看见它了。白矮星虽然很热,但因为它不能再产生能量,所以它会不断地冷却,就像从火炉里拿出的一块烧红的铁块,把它放在宇宙中的大冰箱里冷冻一样。由于白矮星太热,所以它的降温过程也会很慢,降低到人们用手能触摸的温度,大约需要100亿年。不过,从人类的价值观念来看,白矮星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它是一种原子核的晶格排列,也就是钻石的那种排列。白矮星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颗巨大的钻石。在50亿年之后,我们的太阳就会变成这样一颗钻石,继续吸引着太阳系中剩下的行星们。当然,那时已不再有地球,也不会有人类的物欲和贪婪。

当太阳死亡的时候,它的周围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光环,基本是两种颜色——绿色和红紫色,因为白矮星的辐射是由它们中间不同的氢元素和氦元素的电子受激发的状态决定的,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很多这样的光环,它们都像是灿烂的太阳在跳脱衣舞时脱下的舞裙。这些光环呈圆圈状,被称为行星状星云。每个这样的彩云都是一座太阳的坟茔。从理论上说,这种太阳都有可能孕育过生命。当然,更确切地说,这种太阳都有可能拥有行星,而太阳身边的行星就是构建生命的建筑基础。月亮——地球的刹车

对于生命的自然状态来说,地球的动态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当人类诞生以后,过分的星球动荡将会是灾难。试想,如果到处是火山,是海啸,是山崩地裂,人类将为此而疲于奔命,将会终日生活在极度惊恐之中。

然而,我们的运气的确很好。地球有一个刹车装置,它把地球的动态逐渐地从一个很快的转速减缓到较慢的转速,这就是月亮。月亮引力对地球的动态默默施加了40多亿年的影响,在40多亿年的时间里,大约降低了地球一半左右的旋转速度,从每天大约10个小时的昼夜交替,变成了今天的24小时。细算一下,平均每天减少0.02秒。这是一个极小的数字,却是极重要的数字——这个数字既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就会使地球的转速降低得太多,不利于地球的动态;小了,就是刹车动力不够。

人们不知道月亮到底是怎么来的,几种分析都不够圆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月亮,地球的环境将不如现在这么美好。因为很多学者认为,是月亮的存在使地球的旋转姿势稍有偏斜,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区分。但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数学意义上的论证,因为火星虽然没有与这么大的“月亮”为伴,火星的旋转姿势却和地球一样,也是偏斜的。当然,月亮在夜晚起到的照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在没有电灯的远古时期,月亮比今天要显得亮得多。但是,月亮真正的作用似乎是为人类的文明做准备。它曾经离地球只有10万公里,30亿年前看起来更比现在大一倍。如果那时已经有了智慧生命,估计眼神好的人都能看见月亮表面较大的环形山。那时地球急促旋转着,生命在飞快的昼夜交替中轮回,日子一定过得比现在紧张。当然,地球表面也是乱七八糟的,因为自然灾害比今天要多得多。

月亮的存在使地球转速减慢,而地球转速的减慢也减弱了地球对月亮的控制,于是月亮也在一点点地远离地球。地球不断地减慢转速和月亮不断地离开地球是以往地月史中最重要的互动关系,而这种关系到人类出现后达到了尽善尽美。现在地球的一天是24小时,这使我们都有一个温馨的漫漫长夜,有着不必时刻警惕灾难警报的安详睡眠:有着不断升值的房地产生意,而不是经常在建筑的废墟中挖掘尸体。月亮送给我们人类的真正礼物就是自有地球这颗行星以来最稳固的地壳。

除了对我们生活的关照,月亮还是我们认识太阳及宇宙的非常出色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月亮逐渐离开地球至今,月亮的月面直径与太阳的视觉直径完全一致,因此,发生日食时,人们就可以通过月亮对太阳的遮挡来仔细观测太阳。如果没有月亮造成的日食,人们对太阳的认识恐怕还要延迟很多年。人们之所以能够在50年代应用核聚变发明氢弹,其中的部分原因也许和月亮的存在有关系,因为氢弹的发明是从太阳的能源机制中获得了启发的。氢弹的发明对人类是一个威胁,它警告人类不要自己毁灭自己。实际上,一个注定要彻底毁灭整个人类的东两一旦被制造出来,人类反而有了前所未有的理智。有趣的是,直到现在,人类已经有了超过50年的世界范围的和平,而从理论上说,人类现已具有在地球转完一圈之前就彻底毁灭自己的能力。

月亮通过大海的韵律制动地球,这很有意思。地球上的水居然是美妙的刹车媒介,海洋的潮涨潮落就是对地球转动能量的抵消。最终,这些水会使地球失去月亮,因为海洋的潮汐将更多地降低地球的动能,这样就会继续减少约束月亮的引力。按照这个程序,月亮大约会在10亿年之后彻底脱离地球。但是我们相信,那时人类已经可以以高度的文明来控制这种事情,至少月亮必将是地球的土地的延伸,人类也一定有办法保持月亮和地球的亲密状态。

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它的存在给了人类一个可以突破地球这颗行星的机会,毋庸置疑,人类已经把登上月球当作是文明的最高成就之一。这的确是自生命从海洋爬上陆地以来的最重要的事件。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人类对自己星球的超越都是非凡的壮举,而不是因为月亮离我们只有38万公里,所以这种壮举才得以实现。除了月亮,离我们最近的就是火星或者金星了,然而它们也是在5000万公里以外。如果没有月亮,人类登上外星的计划和豪迈,将至少推迟60多年。

月亮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八十分之一,一点大气都没有,而且月表上几乎是彻底的黑和白——没有色彩。月亮的荒凉令人心痛,因为这种荒凉是对人类历史的嘲弄。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面对月亮都表现出他们的色彩斑斓的憧憬,而月亮不仅荒凉到极点,甚至连一丝动静都没有。这种从物质到感觉上的极度荒凉,已经无法与人类的任何感觉相衔接——月亮就是外星球。(忻迎一)

星外有人吗

你可曾仰望过天上的群星并感到过寂寞孤独?你可曾遐想过,在遥远的不知何方的一颗行星上,星外人也和你一样有着同样的感觉?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吗?人们很难想象,星外人会是什么样子。然而,人们更难想象,寥廓宇宙亿万颗行星中,竟然没有一颗星上有人。

人由宇宙尘生成。构成人体的各化学元素产生于浩繁的星体之中。

在一切生物中都可发现同样种类的“星辰化学物”。这些化学物疏疏落落地分布在整个宇宙之中。

在飘动于星体间的一大片一大片的云状气体和尘埃中,繁多的化学元素互相碰撞,互相结合。如此,便形成了许多有机(碳基)分子(原子群)。

我们所知道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有机分子构成的。这并不意味着星体之间的云状气体和尘埃中准有生物存在,却可能有生物存在。更重要的是,由于宇宙中到处可以找到构成生命的化学物,因此,绕其他恒星运转的行星上很可能有生命存在。并且其中也会有十分聪慧的动物。

那么,其他星球上究竟有人吗?

迄今,我们尚未发现其他星球上有人。人类是独一无二的吗?

有人认为,我们在宇宙中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确信,生命需要类似地球上的条件才能生存。

但类似地球上的条件究竟是怎样的呢?毫无疑问,这些条件并不仅仅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

在沸点以上的温度中及异乎寻常的巨大压力下,深海细菌却可以繁衍生长。有的生物则耐得住南极严冬的刺骨严寒。更有甚者,有的细菌只能生在没有氧气的地方。如此茁壮的生物难道不能生存在不如我们地球“舒适”的其他星球上吗?

有人说,宇宙间不可能有比人类文明更发达的文明。

他们认为,如果存在更发达的文明,那里的人早该向我们发射无线电讯号或无人宇宙飞船了,或者,他们早就“亲自”拜访过我们了。

但是,假设他们确实曾经向我们发出了无线电讯号,而我们当时却未必恰好正在收听他们的讯号。

或许,他们已经向我们发出了讯号,然而,他们的信息迄今还未抵达我们这儿。

他们果真知道在偌大的宇宙中应该向何方去寻觅我们吗?

我们的太阳不过是银河系“郊区”里一颗渺小的恒星。而地球不过是围绕太阳这颗小恒星运转的区区一颗潮湿的小石粒而已。

宇宙中遥远的星外人无论如何也难测定出地球的位置。然而,他们能否意外地“撞见”地球呢?这还是完全可能的。

时至今日,尽管有着许多关于飞碟的报道,却还没有人能证明它们就是来自其他星球的宇宙飞船。

那么,假设宇宙中遥远的地方确有星外人。同时,假设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不能离开自己所处的星系,而且宇宙本身又是一个苍茫浩瀚的所在,那么,我们又怎能发现远在天涯的星外人呢?地球发出的信息

寻觅星外人的一种途径是发出一些讯号并等待其回音。可是星球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因此要等很久很久。实际上,我们或许得等上几千年才能得到回音。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发了不少无线电讯号。

我们已经在四艘宇宙飞船上放置了讯号。“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各载有致星外人的“贺信”。“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分别装着发自地球的声音和图像的记录。

星外人当真会发现并理解我们所发射的讯号吗?

我们也能“听”到星外人的情况。这就是外星情报站的活动内容。1983年春天,哈佛大学一位科学家罗·霍罗威茨博士开始了一项长期搜捕来自外星讯号的活动。外星情报站规划将使用电子望远镜终年日夜不停地窥视天际——搜寻可能由星外人已经发出的无线电讯号。

星外究竟有人吗?

设若我们收到并破译了来自外星文明的讯号,那会怎样呢?即使我们无法和他们进行双边对话,那肯定也会改变我们对自己和星外人的看法。天晓得我们将从他们的讯号中获得什么别的信息,或者,他们也许能帮助我们有所进步与发展。

但倘若有朝一日,我们寻觅星外人成了泡影,我们也定会弄清某些重要的道理。设若我们将来发现我们确实是宇宙中唯一有智慧的生物,我们就更有义务(我们自己和我们子孙后代的义务)爱护好我们这个纤弱的星球及其生灵。(〔美〕简·萨姆斯)

“神秘”的UFO

世上真有外星人吗?对此,人们众说纷纭。2001年4月中旬,世界上最大和最正规的不明飞行物研究机构——英国飞碟局宣布关闭。他们自称关门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在英国发现不明飞行物(UFO)的事例越来越少,众多的研究人员无所事事,因此该机构不得不宣告解散。那么,英国的UFO现象为什么日益减少呢?是不是外星人真的“回家”了呢?在英国飞碟局关门不久,美国的飞碟研究人员立刻站出来宣称确实存在UFO,极力坚持外星人到过地球的观点。而中国的一名飞碟研究人员则提出UFO现象其实只是一种光学现象的观点,英国飞碟局的关门恰恰证明了外星人光临地球的说法完全是编造出来的。

首先,UFO缘于废气排放。1999年12月,就在全国许多地方出现UFO现象并引发飞碟热潮的时候,中国光学会会员陈跃就针对UFO现象提出UFO可能只是一种光学现象的见解,是光线经过大气透镜时聚焦而形成的一个高点。陈跃根据他的“大气透镜原理”就英国UFO现象减少的状况与其国内控制废气排放是分不开的。对此,他给出以下的解释:游离的废气容易形成气溶胶质粒,如果这些气溶胶质粒在上升过程中遇上大气比较平稳时就会出现透镜现象。

陈跃认为,假设有一个大气团在离地球表面43.33公里的地方,其中间稍厚,由此便形成了一个大气“凸透镜”。按照光学原理,当光线经过大气透镜时,在大气透镜的作用下会聚为一点,这个点在光学上叫焦点。焦点横向移动的面积为焦平面,而这个焦平面就是地球和大气透镜之间的一层大气“毛玻璃”。人们通过肉眼所看到的UFO其实就是在这层毛玻璃上的亮点。

为什么UFO照片一般都不太清楚?

其原因是:大气透镜精度远远低于光学透镜,所以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亮斑(实像)在空中飞行。

UFO降落时为什么会有焦痕出现?

当大气透镜把它大面积接受到的光线聚在地表处,这时的光能将会转变成热能,因而出现焦痕。

为什么看到UFO的时间不长?

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大气透镜随之运转,这样所成的像即UFO也跟着移动变换,站在地球上的人就会感到UFO在远去。

为什么UFO来去都不发出声响?

这就更证明UFO是光学现象。因为它若是飞行器的话,在空中作高速运动,就要排开空气,气体在高速流动时,由于摩擦作用肯定会有响声发出。

据报道,美国空军在发现UFO后派飞机立即追上去,然而却一无所见,飞机回机场后,又出现了UFO。实际上,UFO出现在空中就是光线通过大气透镜在“毛玻璃”处所形成的实像,而飞机飞上去等于把“毛玻璃”打碎了,因此飞机看不见UFO;而当飞机回机场后,慢慢恢复平静的空气又将“毛玻璃”修复,于是又出现了UFO。

UFO典型的“草帽”面孔究竟是什么?“草帽”极有可能是土星和巨大的光线经过大气透镜后会聚在空中的焦点。(王开林)

二、科海漫步

知识是一片蔚蓝色的海洋,把我们深深地浸泡在其中。这是激情的世界,这是奇趣的殿堂。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科学不再是传说,梦想也不再遥远!

海水的源头

海洋总给人以广阔深邃之感,海洋面积为361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70.8%,而陆地则小得多,仅为29.2%。可是你是否想过,这么多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思考。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常将无法解释的事物、现象同神话联系起来,对于海水的来源、海洋的成因,同样有许多美丽、离奇的传说。

关于海洋形成的神话在古代的巴比伦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月神马尼多克在与恶魔狄亚马德搏斗中杀死了他,并把他的尸体分成两半。月神将一半向上高举,这一半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将另一半向下沉落,则变成了山岳、河流和海洋。

中国古代同样有一个关于海洋形成的神话,在神话中有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共工,他一怒之下触倒不周山,不周山是支撑天地的一根支柱,天地因此失去支撑而倾斜。天倾西北,石头从天上掉下来,从此西北多高山。地陷东南,于是海洋在中国东南方形成了。

时至今日,科学有了巨大的飞跃,但在海水来自何处这一问题上还没有定论。相反,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千差万别的假说。

大众较为熟知的是“同生说”,即地球产生的同时,海洋也相伴而生了。这种观点将海洋的形成同地球形成的地质演变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学者认为,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固体尘埃气团存在于宇宙中,其主要成分是氢、氧等气体,这些像巨大的云一样的气团,就是星云。太阳系的前身就是一团温度不高、转动不快的星云。

但太阳星云在60多亿年前产生了分化,地球物质在太阳的分化时期独立了出来。最初,这些物质以一个个团块的方式混杂在一起,团块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结合,逐渐由小变大,一个原始的地球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产生了。原始地球没有现在大片大片的蔚蓝色的海洋以及严严实实地包裹着地球的厚厚的大气。它是没有生命的,一切都未成形,地球温度也不高,各种物质混杂在一起。后来它的内部逐渐变暖,其原因是地球的增长和绝热压缩作用。地球内部的一些放射性元素开始蜕变,释放出大量的不断积累的热量。地球内部不断升温,物质在高温下开始溶解。重者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轻者则上浮,在高温下水汽与大气从其他物质中分化出来,飞升进入空中,形成地球上的厚厚的大气层。后来水汽与大气的温度在地球表面逐渐变冷的影响下降低,水汽凝结成云,行云致雨,通过千沟万壑,雨水在原始的洼地中汇集成江河、海洋。原始水圈就是这样形成的。

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物质水分的科学家在海洋形成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地球表面本来没有水,水是后来从地球内部“挤”出来的,这就是著名的内生说。

科学家推测,原始海洋中海水数量很少,只是目前海水的1/10,地球上的海水经过长期积累才有了今天这样的规模。海水增加的最主要方式是火山活动。火山爆发时,喷射出500℃左右的以氯化钠、氯化钾等大量氯化物和大量水汽为主要成分的高温气体。有时这种气体喷发时甚至伴随有沸腾的水柱,因而火山活动释放出十分惊人的水分。现在每年陆地和海底火山爆发喷出大量温泉,其水量就高达6600亿吨。地球在几十亿年的生命史中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许多次的火山爆发产生了大量的水,它们汇集在一起,便形成了今天的海洋。

水是不断从地球深部释放出来的,因为几乎总会有大量气体在每次火山爆发时喷出,其中水蒸气最多时要占到75%以上。水分也存在于地下深处的岩浆中,火成岩由岩浆凝固结晶而成,里面也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晶水。

但是,随着人们对火山现象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同火山活动有关的水是地球现有水循环的一部分,并不是什么从深部释放出来的“新生水”。在世界各火山活动区与火山有关的热水中存在一种成分,叫做氘。科学家克莱因对其作了分析,证明与当地的地面水一样,具有相同的同位素比,从而确认了渗入地下的地面水在火山热水的作用下,它们重新上升产生了氘。后来,有些科学家分析某些地区火山热力的氘,发现人工爆炸产生了高含量的氘,这就进一步说明有些火山热水只不过是新近渗入地下的雨水。那些主张地球水来自“娘胎”的研究者根据这些研究成果修正了对火山水的看法,认为在地球演化的早期,现有的地球水从深部释放出来。

与同生说、内生说不同,一些学者认为地球自身没有“能力”产生这么多的水,他们认为海洋中大量的水来自于地球之外,于是提出了外生说。但是在外生说内部,也有很大的分歧。

有些科学家说,地球水是太阳风带来的,是太阳风的杰作。科学家托维利首先提出,太阳风是太阳外层大气向外逸散出来的粒子流。他还认为电子和氢原子核——质子是太阳风的主要组成成分。托维利根据计算得出结论:地球从形成到今天,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大量23的氢,并且其总量达1.70×10克。如果把这些氢全部与地球上的氧24结合,就可产生1.53×10克的水,这个数字十分接近现有地球水的总量145亿吨。更主要的是,地球水中的氢与氘的含量之比同太阳表面的氢氘比是十分接近的,为6700:1。因此他认为,地球水来自太阳风的最有力的证据就在于此。但是一些科学家发现,大气中水蒸气分子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从而造成地球表面的水向太空流失。当氢原子到达80-100千米气体稀薄的高热层中,氢原子就会离开大气层而进入太空,其运动速度会超过宇宙速度。人们的计算结果表明,飞离地球表面的水量大致等于进入地球表面的水量。但地质学家发现,世界海洋的水位在2万年间涨高了大约100米,至今人们还不能解释地球表面水不断增多的原因。

当人们怀疑海洋中的水形成于太阳风时,美国衣阿华大学弗兰克等科学家提出了地球上的水来自太空中由冰组成的彗星这样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弗兰克等人自1981年以来研究了从人造卫星发回的几千幅地球大气紫外辐射图像,他们发现总有一些小黑斑在圆盘形状的地球图像上。每个小黑斑大约存在2-3分钟,面积约有2000平方千米。仔细研究和检测分析之后,科学家们认为这些黑斑是由一些看不见的冰块组成的小彗星撞进地球大气层后破裂和融化成水蒸气造成的。每5分钟大约有20颗这种冰球进入大气层,它们平均直径为10米,每颗融化后相当于100吨左右的水,从而每年可增加约10亿吨水。地球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地球从这种冰球中可获得460亿吨水,超过了现在地球水体总量。此外,中国学者李鸿业将天文学和地质学结合起来,在进行大量研究后,独树一帜地提出了海洋水体形成的陨石源说。

在海水自何处来这一问题上,学者们的看法截然不同,每一种假说都有其合理之处,但每一种学说又都会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海水的真正源头至今还是一个谜。(秦牧)

古尸不腐之谜

日德半岛的夏季凉爽宜人,早晨的一场雨给半岛中部的托隆得山谷森林带来了一些料峭的寒意。凡恩和赫芬妮是来旅游度假的一对青年夫妇,他们在树林里搭了帐篷,白色的奔驰牌轿车就停在旁边。

雨后森林显得格外的幽静,年轻人陶醉在这静谧的气氛中,远处不时传来一些不知名的鸟的鸣叫声。林边有一片沼泽地,凡恩提着猎枪迈步走向森林与沼泽地的交界处,准备打点野味。山林里各种飞禽走兽很多,凡恩也不担心打不着野味,因此毫无顾忌地走着。突然,凡恩发现好像有个人趴在沼泽地里。他仔细观看,这是一名赤身裸体的男子,身体的一半在泥浆里埋着……

当地警察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警察们认真地勘察了现场,死者看起来像刚死不久,两颊还留着短短的胡须。他们一致认为遇到了一起案发不久的凶杀案,凶手好像残酷地绞死了死者后,运到此处,仓促扔在沼泽地中。警察局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了富有经验的警探,来破此案。由于现场几乎没有留下凶手的任何痕迹,此案显得格外扑朔迷离,甚至连死者的身份也无法知道,因为当时没有发生一件类似的失踪案。法医初步鉴定也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情形。此案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曾一度成为当地的“怪案”。

不久,有位高明的法医重新鉴定了死者的头发,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该尸体竟然是铁器时代初期遗留下来的古尸。人们不禁要问这可能吗?一具古尸竟然能保存这么久而且还完好如初?

其实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断发现保存完好的古尸以及木乃伊。我国在发掘古墓时也屡次发掘出非但不腐烂而且还栩栩如生的古尸,譬如新疆的楼兰女尸;广西发现的古尸,开棺时异香扑鼻;湖南等地发现的汉代古尸,肌肤柔韧,颜容宛如活人。

古尸怎么不会腐烂呢?这要从古尸制作说起。古埃及人在国王死后,为了使国王的躯体保存完好,就将他的尸体制成木乃伊。他们将尸体的内脏取出,甚至在头顶上打开口子,从头壳里取出脑髓。然后加入特殊的香料充当防腐剂,使尸体不会腐烂。

在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珍藏着一具精心制作的木乃伊。这是一个精致的模壳,外面缠着饱浸胶粘剂的细麻布,模壳内即为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埃及妇女。

该博物馆的科学家为了检查这具外壳美丽的木乃伊有无腐化现象,同时看看壳体内还有什么随葬品,通过CT透视扫描的方法,进行分层连续摄影,还用计算机测出了许多数据。根据扫描显示出的纤维组织和骨骼的结构看,推测这具木乃伊生前是一个20岁左右的健壮少女,至今已存在2700年,仍无腐化现象。在她的腹部左边发现一个切口,上面盖着一个长方形的薄片。估计制作这具木乃伊时,就是从这个切口里把内脏掏出,经涂抹香料后再放回体腔内。

防腐香料对保存尸体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开头提及的古尸,由于其所处的泥炭沼泽地的水中,含酸量和含铁量很高,这也许是古尸未腐败而成为一种天然的“鞣尸”,泥炭土成为天然的防腐剂,加上气候寒冷,大部分时间是隔绝空气密封起来的,因而古尸肌肤柔韧,关节可以活动,很容易被错认成“今尸”。

几千年前的古尸保存得如此完好,不仅仅是由于防腐香料的作用,还必须掌握保存尸体的外环境因素。大多数不腐的古尸、木乃伊必须隔绝空气、水分等才能保存完好。我国湖南马王堆汉墓,几乎是一个真空的墓室,尸体殓入多达6层的厚木板涂漆棺椁,在四周用粘性和致密性很强的白膏泥,连同吸湿性极强的水炭填实,这就高度隔绝了空气和水对尸体的腐蚀作用。而且在墓室密封后,完全消除了外界光线、温度、湿度等对尸体的损害,使尸体得到“永恒”的保存。

古尸究竟为什么不会腐烂?为什么会保存得如此完好?在蛮夷不化缺医少药的时代,古代人是怎么弄到防腐香料的呢?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他们是怎么知道保存尸体需隔绝空气、水,是他们知道了细菌能使尸体腐烂吗?如果这样,巴斯德发现的微生物理论要追溯到古代了!另外,马王堆汉墓的建造者是用什么方法将墓室建成近乎真空的房间,而真空机是直到近代才发明出来的。

这些奥秘至今科学家仍在努力地探索,现在如此发达的科学技术要想揭开古尸不腐的秘密尚有很多困难。古人究竟怎么掌握其中的奥秘呢?仅仅是防腐剂就有相当多的复杂问题没有解开,更不必说,这些防腐剂历经沧桑巨变,到挖掘出来时,已经“今非昔比”,无论是物质含量,还是物质性质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确实阻碍了我们揭开古尸不腐之谜。科学研究是没有止境的,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相信有一天古尸的许多奥秘也会随之真相大白。(李欣雅)

会唱歌的沙丘

如果你听到沙子在唱歌,你会怎么想?

1961年夏天,新华社记者寄出了一篇通讯,叙述着他们在塔克拉玛干的奇怪经历。其中提到一天晚间,他们在一个有百米上下高的沙丘顶上宿营,爬上沙丘后,他们突然听到嗡嗡响的奇怪声音,好像有人在弹琴,大家仔细一听,原来是大量沙子在向下滑动时而产生出来的声音。于是他们故意掀动许多沙子,让他们滚下去,这时就不是嗡嗡的“琴”声了,而是发出了轰轰的巨响,好像有一架飞机在天空盘旋似的。

这种会“唱歌”和“弹琴”的沙丘,在我国别的地方也有。甘肃和宁夏都存在着会发出声响的沙丘,人们称之为“鸣沙山”。国外也存在着不少这样的沙丘,不仅沙漠中有,在许多海滨、湖畔也发现过。

为什么这些沙丘会“唱歌”呢?有的人推断这是因为砂粒滑动时,他们之间的孔隙有时大有时小,变动频率大,空气时而进入孔隙,时而又被挤出,因此产生了振动。

也有人认为这是沙丘下面存在着一个潮湿的沙土层,当上面干燥的沙颗粒震动传到潮湿地带时,就会引起共鸣而发出声响。沙丘下面存在着潮湿层是可能的,但是潮湿层是否会引起共鸣?这还不能确定。

有些科学家指出,只因沙漠表面的细砂子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很热后,再受到风的吹动或有人在它上面走动,沙粒产生互相摩擦才有可能发声。近年来有人还作了更深一层的解释,认为因为石英晶体对压力非常敏感,当它受到挤压时就会产生电,而在电的作用下它又会伸缩振动并发出声音来。

尽管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是沙丘发声仍然是个秘密。(明子)

海洋为何会五光十色

蓝蓝的大海,是许多人的神往之处。可是你知道吗,海洋并不只是蓝色的,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红海”、“白海”、“黑海”等。可以说海洋也是五光十色的,那么你知道海洋为什么会五光十色吗?

我们知道,太阳中红、橙、黄、绿、蓝、靛、紫这7种颜色的光混在一起,就成了白色的阳光。这7种颜色有不同的波长,所以被海水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红光、橙光和黄光光波较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水分子容易吸收,射入海水后,随海水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一般来说,在水深超过100米的海洋里,这3种波长的光,大部分都被海水吸收。而蓝光、紫光和部分绿光光波较短,具有很弱的穿透力,遇到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粒时会有不同程度的散射或反射发生,人眼对其中的紫光比较不敏感,因此我们就觉得海水是蓝色。

天气也会影响海水的颜色。万里晴空的蓝天会映得大海更蓝;而在云雾的笼罩下,则使大海显得灰暗。

海水的颜色还会受到海水中泥沙的含量的影响。海水中含有的泥沙若很多,则呈现出黄色。中国的黄河注入渤海时,由于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附近海面呈现黄色。

此外,海洋的颜色还会受到海洋里生物的影响。位于亚洲和非洲大陆之间的一个长方形的海,海水微红,被称做“红海”。原来有一种叫“蓝绿海藻”的植物在那里海水的表面繁殖生长。这种植物死后,呈现红褐色,海面上漂浮着大量死去的蓝绿海藻,海水就变成红色的了。(阳明)

能站尽量不坐,要坐选好椅子

站比坐好

直到19世纪,人们还很少坐着:站在高高的斜面写字台前签署票据、朗读诗歌……如果有女人在场,那么文质彬彬的男人从来不坐。当职员们向科长报告工作的时候,“咔”的一声碰下脚跟站着,不敢坐下。当时,连农村学校的小学生都是在课堂里走来走去,站着心算解题的。

今天,一连几小时坐在计算机前,给身体造成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另外,人们似乎认为,只有坐着才算休息。实际上,坐着的时候,人的脊柱下部的负担比站时要重40%,因为站着时脊柱保持自然弯曲,而坐着时就不是这样。人的脊柱圆盘虽然适应非均衡力的负担,但是也不能一天连续工作8小时,否则,血液和淋巴流通受阻、肌肉新陈代谢遭到破坏。一动不动的姿势会引起脊柱病,内部器官首先是骨盆的血液流通严重阻塞,导致各种重病。痔疮和前列腺炎更是与诸多的电脑迷形影不离的并发症。

尽量在工作中间安排休息,不要懒于站起来活动活动,可能的话,有一些工作就干脆站着完成。如果你的工作无法站起来,那么回家以后,尽量采用立式或卧式的姿势,别忘了做操。厨房里不要有凳子。说到凳子,因为没有靠背,有害健康,最好用椅子代替。还有,挤进公交车或地铁车厢,不要急于找座位。记住:把座位让给老人或妇女,这样做对你的健康也有益。椅子不能随便坐

什么样的椅子最好?功效学专家(研究劳动效率)证实,至今还没有找到椅子适合人的最佳参数。尽管如此,你在坐下去之前,还是要看看椅子是否符合下列要求:沙发椅要有调节设备,随时调节座位和靠背的高度以及靠背的斜度。座位高40-50厘米、宽不小于40厘米、深不小于30厘米。靠背支撑面高度同样不少于30厘米,宽不小于38厘米。靠背的倾斜度在90-110度之间。

坐在这样的椅子上,根据自己的身高,采用舒适的姿势。为了增加躯干和大腿之间的角度,背稍稍后倾,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脊柱负担。双手放松,前臂和手掌跟地面平行。座位稍稍向前倾斜,便于把压力从脊柱转移到大腿和脚上。坐垫的边向下卷,也能减轻大腿的压力。

如果是工作椅要有扶手。座位和靠背要有柔软、防滑、透气和不带静电的椅套。个矮者,跟椅子配套要有脚踏板:长40厘米、宽35厘米。

具备了上述条件,人坐在椅子上,就能做到姿势从容、安详和舒适,肌肉和脊柱不会紧张,你也就不会很快累了。让你好心情

选购椅子还要听一听心理学家的意见。不仅要考虑家具的工艺设计的舒适性,还要顾及坐在椅子上的心情。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狡猾的商人在办公室里放了一把特殊的椅子。当对手要求见他时,他把办公室里所有的椅子都收走了,只留下这把奇特的椅子。来访的对手只能坐在这把椅子上。原来,椅子的包装材料很滑,坐在上面前倾下滑。对手为了不倒下,必须绷紧双腿的肌肉,因而会感到很不舒服。谈判匆匆结束,对手签了一份吃亏的合同。

就像衣服能让女人感到自由随意或拘束难受一样,椅子有时也能改变人的内心感受。如果椅面的凹沟靠近座位后部,靠背后仰,人坐在上面,脑子里就容易充满幻想。正因为如此,沙滩躺椅让人的心情变得浪漫而轻松。而摇椅又让人被空想笼罩,只要一站起来,惊人的计划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使是普通的椅子,靠背稍稍向前,饭前在上面坐一坐,也能增进食欲。至于法官,因为要作出严肃的判决,他的椅子就像一个宝座,那可不是没有道理的。(丁永明 编译)

人类从何处来

对于“人类起源于何处”这个问题,科学家和人类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考察,但仍然没能找到真正的答案。人们历来对人类起源何处持不同观点,有人认为人类起源于外星球,外星人是人类的始祖;有人认为人类起源于古猿,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还有人认为人类有两个祖先,即古猿和海洋生物等等。

要研究人类起源,先要了解人类进化的历史。人类进化至今是不是只有30万~40万年的历史呢?当然不是。人类进化至现在,已经有上百万年历史,通过碳14已经精确地估算出人类是某种3万-4万年前的高度文明的产物,并有一个活跃、鼎盛时期。

我们的地球曾经不止一次遭到大爆炸、大洪水、大灾难的侵袭,因此古文明可能一毁再毁,古人类也死而复生。

对于这些大灾难的各种传说,有据可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万年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我们必须重视这些传说,决不能单纯地认为这是神话或多事的臆测。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以前就有了灿烂的文明,而且比4000年前甚至比今天更发达。

于是有人推测,地球从诞生至现在的45亿年历史中,曾经多次有生命产生。主要经历了五次大灭绝,这五次大灭绝发生在距今5亿、3.5亿、2.3亿、1.8亿和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生命也灭后生,生后灭,周而复始。有人曾经发现了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遗迹,因而认为可能20亿年前地球上就存在过高级文明生物,但不幸毁于一场核大战或特大的自然灾害。总之,在太阳系运行轨道的某个特殊位置上,存在着导致大灾难的因素等待地球,如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地球磁场的周期性消失等,前一届高度文明一旦毁灭,随后又会导致高级智慧生物的周期性起源和进化。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也是由此引起。

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克·索迪认为:“我相信人类曾有过若干次文明。人类在那时已对原子能了如指掌,但由于误用,使他们遭到了毁灭。”这太难以想象了,大部分科学家们认为这仅是一种主观猜测,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但是另有一些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我们的地球早已存在50多亿年了,而人类文明怎么能仅仅有5000多年的历史呢?

有趣的是,美国国家航天局盖·福克鲁曼博士等人根据阿波罗计划所掌握的小天体撞月球的历史资料,详细分析了小天体撞击地球所导致的后果,证实了上述观点的可靠性。但人类考古学上的一系列发现使人们不得不改变观点。比如考古学家在南美洲发现了一个古代星空图,据考证,该星空图描绘了2.7万年前的星座分布状况,图上的符号记述的是极其深奥的天文知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仍弄不清这些符号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在秘鲁珍藏着一块3万年前的石刻,石刻描绘着一位古印第安学者手持一个跟现代望远镜非常相似的管状物观测天象。而人类在17世纪中期才发明望远镜,至今不过3个世纪,3万年前的望远镜又是何人所制?

对此,许多考古学家都难解其中的奥秘,困惑不已。他们认为,除非外星人所为,近代人类或古代某一个时期的人类是绝对做不到的。瑞典学者丹尼肯把这一切不可思议的谜一概归之于“神”,他在代表作《众神之车》中写道:“神来到了地球,并教会猿识字、吃熟食、穿衣服、建筑等等,在猿变化成真正的人之后,才离开地球。”并且他预言,“神”将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光顾地球。事实上,他在书中提到的“神”就是指外星人。

许多比较严肃的科学家仍然对丹尼肯的理论持怀疑态度。因为无论科学家们怎样努力,至今仍未找到外星人存在或来过地球的有力证据。对丹尼肯的理论,目前在世界上依然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英国学者达尔文则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他指出,两足直立行走的行动方式,以及小的犬齿、高的智力和能使用工具等人与猿最主要的区别,与从树栖转变到以狩猎为主的地面生活有关。他说,在地面生活的灵长目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学会了用两足行走,使其双手能空出来携带狩猎使用的武器。用这些武器作为自我保护和捕食的工具,用增长的智力来指导武器的使用,致使大而突出的犬齿失去了作用,慢慢退化了。

科学家经过观察,发现人类有许多性状与其他陆生灵长目动物不一致,而这些性状却在水生生物中找到了。所以,有科学家认为这些性状是人类从水生生物获得的遗传因素,或者说人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种组合形成的,人类是“杂交”产物。这就是人类双祖先复合来源说。这种学说认为人类有两个祖先:一个是古猿,另一个是海洋生物。当然这还只是依据考古史上400万-800万年间古猿化石空白而提出的一种假说,还没有绝对可靠的证据。

人类起源于何处呢?人类的祖先究竟经历过怎样的世事变迁,才发展成为我们现在这样具有高度文明、充满智慧和无穷力量的高级生物的呢?这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关于生命科学的命题。(王峰耀)

出生前的奇妙世界

子宫内的胎儿生活已不再是神秘莫测的了。如今我们已能看到胎儿在出世前几个星期的活动乃至情绪。

他在自己那个羊水的海洋中已经漂浮了8个月。今天早晨,他醒来,睁开眼,打了个哈欠,使劲儿地踢了几下。他的脐带在小手边漂动着。他玩了一会脐带然后把小手举到嘴边吸吮着大拇指。他听到妈妈的心跳和消化道发出的咕噜声,此外,他还听见了妈妈在和爸爸说话。他觉得挺有趣,便不再吮大拇指,仔细听着。妈妈开始走路了,走路的动作又轻轻地摇晃着使他入睡了。

在不久以前我们还只能设想胎儿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随后,超声检查给子宫打开了一个窗口,医生可以在屏幕中看到胎儿的每一个动作,图像显示胎儿在打哈欠、吸吮、抓取、伸臂、眨眼,甚至出怪相——总之,出世后所做的动作他都能做。

在子宫内的胎儿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研究人员从母亲的阴道放一个微型麦克风“窃听”,发现胎儿可以听到妈妈的心跳、肠鸣音和肺的呼吸声。

医生们还给孕妇放各种录音带听,从鸟鸣到驶过的火车都有。放置在宫内的麦克风可以接收到几乎每一种声音。一位叫菲兰的医生听了在子宫内的录音后说:“简直令人难以相信,子宫根本不是个宁静的圣地。”当重放录音时,菲兰发现在子宫内听到的声音吵得人不舒服。不知在噪声很大的环境中工作的妇女其胎儿会不会受到损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