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风情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6 19:30:23

点击下载

作者:马瑞芳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西游记风情谭

西游记风情谭试读:

引言一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

1980年我给五个国家的留学生讲明清文学史,学期末开卷考试,有一天,我刚进系办公室,教学秘书就大呼小叫:“喂,快来看!你那外国留学生写些什么?怎么孙悟空都‘万岁’起来了!”

我接过瑞典留学生傅瑞东的作业,看教学秘书指出的一段:“孙悟空的叛逆精神代表人类掌握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万岁,万万岁!”“真是无奇不有”,同事们传阅着,“看怎么给他打分吧!”“文革”刚结束,人们观念中只有“毛主席万岁”,孙悟空岂能“万岁”?

我是怎么给留学生分析前七回孙悟空形象的?

——闹龙宫,闹地府,反映了对政权投影的神权的反抗;

——闹天宫,实际上是反抗封建王朝的复制品,显示了与上天平等、与神明抗衡的大无畏反抗精神;

——前七回曲折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希望摆脱现实困境的革命乐观精神。

改革开放之初教学,老师讲课不能不受点儿阶级论影响。我当年的讲解,现在看确实有点儿“没味”。而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瑞典青年,按其汉语水平,能写出我讲的大意,也算不错了。

可我讲的内容,傅瑞东的“试卷”上一句也没用!

学生却要告诉老师:应该如何看中国古代小说。

开端伊始,他先批起教育部经典教材来:《中国文学史》说,《西游记》前七回,体现着灾难深重的人民企图摆脱封建压迫,要求征服自然,掌握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我觉得这样的“分析”没有任何意思。在《中国文学史》上,所有的“分析”全是一类的,某一作品“反映”或“揭露”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等等。在当代的中国,基本上从物质条件的角度来分析所有的作品,很少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理解作家的意思、思想、艺术特点。比如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提出的“征服自然,掌握自己命运”这个要求,这样的愿望,是人类本身的愿望,不一定和任何社会制度有关系……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说:“《西游记》……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弛,其始之放纵,上天入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

我吃惊之余又赞叹:留学生居然一笔抹倒经典教材,旁及按照传统观点“依葫芦画瓢”的教师讲述,提出自己的看法,他阅读了教师讲授之外的参考资料,如文言《五杂俎》,引用得当。在“批判”《中国文学史》后,是一段新奇有趣、发人深省的文字:

我认为在分析孙悟空形象的时候,最有意思的是它的讽谕性方面。四个人物代表普通人性格的一些方面。唐僧代表平常的人,没有什么特别本领的人;沙和尚代表“诚”;猪八戒代表肉体爱好(好吃,好色);孙悟空是全书最光辉的形象,他代表极端天才人物的不安定,孙悟空知道他不是普通人物,他的本领远远超过别人。他的自信也没有限制,所有的困难都能解决,什么也不怕,连阎罗的生死簿也不遵守。……孙悟空这个人物很有意思,也值得喜欢。连他的错误也是可爱的。我认为这是因为他跟小孩儿一样,还没有发现生活的限制,受挫折而不伤心,老是乐观大胆,令人佩服他。孙悟空的态度,就是我们大家心里最愿望自己采取的态度……

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万岁,万万岁!

人们常用“醍醐灌顶”形容大彻大悟,一个学生的作业恐怕很难给主考教师带来如此的效果。可我不得不承认,这份用歪歪扭扭的汉字书写的试卷,强烈震动了我。傅瑞东的观点有无可取?有。他至少读懂了《西游记》,把握了孙悟空的精髓。

是的,我们每个人心中本来都有个孙悟空,希望自由,希望奋进,希望战胜困难,实现自我。可惜大部分人都被无形的“紧箍咒”束缚了,把自己的潜能扼杀在襁褓之中。

1983年我发表系列散文“留学生教学札记”,其中有篇《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回忆傅瑞东在留学期间因为独立思考、特立独行,给同学们留下“刺儿头”的印象,而他自己却说,他“骨子里”亲华。香港《新晚报》转载那组散文时加了编者按,认为是改革开放初期最早描写“西风东渐”的作品。当时傅瑞东恰好担任瑞典王国驻香港总领事,后来他曾在珀尔梅首相的内阁中担任重要职务,据说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相当于副首相。有当代文学研究者把傅瑞东看作我的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中马尔克的原型。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时,央视“小崔说事”想让我说说八十年代初留学生的事。小崔助手做了详细预案,还通过瑞典大使馆与傅瑞东取得联系,邀请他来华做节目。傅瑞东遗憾地说:根据外交规则,驻某国大使不可到其他国家去。原来,珀尔梅遇刺,其党派失去领导权后,傅瑞东能上能下,又出任瑞典驻马其顿共和国大使。按中国官位计算,似乎从“副国”降到司局甚至处级了。我告诉小崔:你刚做的王扶林导演和87版《红楼梦》精彩,因为有“贾宝玉”等捧场,好看。你做留学生节目,没有外国学生到场,成了咱两人说相声,有什么可看?节目就不要做了。

我实在笨拙且自以为是!地球已成了“村”,万里之外图像瞬息可传。怎么就想不到让央视驻欧洲记者姜丰采访黄头发蓝眼睛的瑞典当代“孙悟空”、再把视频传给小崔?请瑞典政坛人物讲讲美猴王对他从政的影响有多好。说起来,姜丰还得算傅瑞东的同学小师妹呢。

引言二

《西游记》是好莱坞模式源头

研究者喜欢说明代“四大奇书”分别开创了四类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源头,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水浒传》开创了英雄传奇;《金瓶梅》开创了人情小说;《西游记》开创了神魔小说。

论者公认,《红楼梦》是古代人情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所以,明代四大奇书中,除《金瓶梅》是人情小说的奠基之作外,另外三部既是该类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巅峰之作。

如果我说《西游记》还是好莱坞模式、至少是某些重要好莱坞模式源头,会不会有人说:此人看好莱坞大片看昏了头?

我们先将《西游记》“西天取经”构思模式做个简短归纳:

1.由“犯错误”者组成、通过取经自我救赎的团队;

2.遇到来自三界的妖魔,千难万险,百折不挠;

3.灵魂人物孙悟空充满英雄精神,最终成“斗战胜佛”。

我们再从颇受观众喜爱的好莱坞电影电视,简单理一下与“西天取经”构思模式的血缘关系。姑妄言之吧!

A. 007系列电影:

007系列风靡全球半个世纪,喜爱欧美影视者多半能对有“铁金刚”前缀的影片如数家珍:《勇破间谍网》《勇战火箭岭》《大战金枪客》《勇破海底城》《勇破爆炸党》《黄金眼》《明日帝国》……原小说作者不在人世后,007“新作”仍隔三差五推出,且推出就有票房保证。007系列从最早的奥斯卡影帝肖恩·康那利主演至今,已换了若干次男主角,照我这个007迷来看,即使不能说一蟹不如一蟹,至少得说没有后来者居上。我曾在好莱坞影城与《黑日危机》中的007(画像)“合影”,至今最喜爱的007仍是《勇战黑魔党》的罗杰·摩尔,因为他足够幽默、十分潇洒。至于“邦女郎”,则已成为女星爆得大名或更上层楼的梦想。看007电影,会看到坏人手里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坏招数,就像西天取经路上的妖魔手里千奇百怪的“武器”。但你尽管放心,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英国白发特工Q未雨绸缪,肯定会帮007一一化解。就像西行遇险的孙悟空叫天天应、呼地地灵,背后站着手持净瓶的观世音。看007电影,你也永远不用担心男主角死了、毁容了、残疾了、失败了,只管好好欣赏那九曲回环的故事吧,正义总会战胜邪恶。007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黑帮也好,苏联特工也好,科技狂人也好,他总能迎难而上、化险为夷,就像红孩儿小妖的三昧真火治不死美猴王,也像取经四众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007是迷倒众生的帅哥,宛如迷倒西天取经路上众多神魔妖怪包括女王的唐僧。不同的是,007总能抱得美人归,唐僧永远守身如玉。说007是“唐僧+孙悟空”的变形金刚,有没有几分道理?

B. 美剧《24小时》系列或曰“打不死的小强”:

二十一世纪大红大紫的美国系列电视剧《24小时》已播到第九季。超过二百集电视剧的男主角杰克·鲍尔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中国观众给他起了个好玩的名字曰“打不死的小强”。他为了保卫美国国家利益,九死一生。妻子为他牺牲,女儿为他担惊受怕,朋友被他拖进各种灾难中。他的“对立面”主要是中东恐怖分子、苏联领导人、“中国特工”、美国内部从心术不正的总统到利欲熏心的军火商、居心叵测的阴谋家等,甚至囊括杰克·鲍尔的亲爹、亲哥哥、前情人。杰克·鲍尔的敌人形形色色,打交道最多的,却是N个美国总统,宛如西行路上,取经四众经常打交道的是宝象国、乌鸡国、西梁女国等国国王。我最喜爱《24小时》前两季既忠义又体面的黑人总统,比现任美国总统好看且有趣,堪比《西游记》温文尔雅的西梁女王。杰克·鲍尔经常面对的威胁是,恐怖分子掌握了核武器,正想毁灭美国某个或某几个城市,宛如西天取经路上,从天上、从海底、从山洞出来的拦路妖魔,都想通过吃唐僧肉或与唐僧结婚达到长生不老。孙悟空挥动如意金箍棒,消灭一个又一个强敌,保唐僧百折不挠西行。杰克·鲍尔忍受着凡人难以忍受的磨难,闯过一道又一道难以想象的难关,像只不死鸟,永远能置于死地而后生。眼看着一个一个对手在他面前倒下,伤痕累累的杰克·鲍尔却总能从死人堆中爬出来,从废墟里站起,重打锣鼓另开张,给全世界观众奉献下一季更加离奇好看的《24小时》。说“打不死的小强”模式是学“吃不了的唐僧、死不了的孙悟空”,有没有几分道理?

C. 《加里森敢死队》:

改革开放之初,颇受观众欢迎的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是继《大西洋底来的人》之后引进的第二部美剧,我三十多年前看过,至今记忆犹新。除帅气果敢、智勇双全的队长加里森外,酋长、小偷、戏子也都特别“有戏”。这部1967年美国广播公司播映的连续剧,讲述美国陆军中尉加里森与他从监狱中选出,由流氓、小偷、强盗、杀人犯等囚犯所组成的敢死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到欧洲执行任务。只看几集的名字就知道这部电视连续剧多么引人入胜:《兵不厌诈》《虎口余生》《冒死顶替》《绝路逢生》《声东击西》《将计就计》《乱中取胜》《巧计离间》……“加里森敢死队”成员人人性格鲜明,个个身怀绝技、统统骁勇善战,除了队长加里森之外,其他人都抱着“完成任务赎罪”的信念加入队伍。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纵横欧洲,深入敌后,营救战友,炸掉雷达,偷秘密情报,盗德军物资,绑架德军元帅……德寇防不胜防、晕头转向。剧情紧张激烈,好看至极。如火如荼的战斗伴随着妙趣横生的对话,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也得幽他一默。据说全世界有十亿人收看这部电视剧,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收视率。

而《加里森敢死队》组成宗旨和奋斗过程,与四百年前中国小说《西游记》里边唐僧四众西天取经何其相似乃尔——

唐僧及其四个徒弟都是有罪之身,得通过西天取经赎罪:

唐僧前身是如来佛第二个弟子金蝉子,因犯“不听说法”,“轻慢我佛如来之大教”罪,被贬了真灵,罚到人间赎罪;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到五行山下;

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因带酒戏嫦娥被贬人间,错投母猪胎;

沙僧原是天宫卷帘大将,因打破王母玉玻璃盏,被贬到流沙河;

白龙马原是龙王三子,因纵火烧父王明珠,被贬到鹰愁涧。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都接受观音菩萨的安排:通过保唐僧西天取经赎罪。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各有各的绝招,孙悟空解决西行路上大部分危难,但稀柿胡同必须猪八戒开;连孙悟空都心灰意冷想散伙时,沙僧坚定不移;没有小白龙的“马尿”,孙悟空给朱紫国国王做的药丸就缺了效力。而永不言退的,是最“懦弱”的唐僧。加里森敢死队简直与此如出一辙!

有独创性的作家是人们的大恩人,他们为文学版图开拓了新的领域,从不毛的荒原中呼唤出鸟语花香的春天。《西游记》应该看作是全世界“‘灵魂救赎’+‘战必胜’”构思模式的先行者,是“英雄永远打不死”模式的开创者。两种构思模式反复纠结,形成层见叠出的有趣情节。这样的写法,比十九世纪繁荣起来的欧美小说,比如托尔斯泰在《复活》、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创造的灵魂救赎,比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创造的硬汉故事,要早得多,具有此类构思模式开宗为祖的资格。所以说好莱坞模式受到《西游记》影响,应该不是空穴来风。钱锺书先生在“四大名著”中最喜欢《西游记》,是因为《西游记》天马行空的想象更符合其审美情结?还是因为《西游记》更具有现代小说的特点,符合老留学生的阅读习惯?我想可能都有一点儿吧。

石头缝里蹦出来

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学者分析古典小说人物,喜欢追究“阶级出身”。认为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其思想必定打上阶级的烙印。比如,宋江是“小吏”,按其父宋太公的家底,算地主阶级,而这就影响到他“革命的不彻底性”,最后会投降;三阮(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和李逵都是赤贫出身,就影响到他们造反的坚定性,最终成了反招安的中坚力量。宋江临终还得把李逵当作造反“遗患”用毒酒除掉……

这样的分析套到孙悟空身上,不灵了。

孙悟空属于哪个阶级、何种阶层?

啥也套不上。人家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写美猴王的来历时,先交代了他的国籍:世界分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按洲分,很像现代地理学概念。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花果山。山上怪石峻峰,奇花瑶草、青松翠柏、仙桃修竹、彩凤麒麟、寿鹿仙狐、灵禽玄鹤: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玉帝听到神将汇报石猴诞生,轻描淡写地说:“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他想不到,最大的麻烦就要来了。

大家都明白个简单道理:人都是父母所生、隶属一定的阶层。即使许多神话形象,如《西游记》中的神魔,也都有自己的父系母系,就是玉皇大帝与如来佛也不例外。可是,孙悟空偏偏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石中生人不是吴承恩的发明创造,《淮南子》记录夏启生于灵石。吴承恩这样安排神通广大的“魔头”出生,意味深长。因为,在君权、神权具有很大政治、宗教力量的封建社会,玉皇大帝是三界万灵的主宰;阎罗王在阴司操生杀予夺大权;西方极乐世界中,如来佛佛法无边。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的叛逆者,这个敢于反抗一切统治力量、先后制服龙王、阎罗王、玉皇大帝的造反派,他的力量从何而来?他的根扎在哪里?连他的创造者吴承恩都无法解释这个秘密。归于人间?显然不行,归于天庭?西方乐土?阴司地府?这些地方都有固有的管辖者,都不合适。只能归于天不收、地不管,自然化育。孙悟空只能从石头缝里蹦出来。

叶昼托名的“李卓吾批评《西游记》”在孙悟空对师父说“我也无父母”旁批:“着眼。无父母,就是自家做祖了。”“自家做祖”说法颇有道理,孙悟空是古代小说中极端天才人物之“祖”,其“后世儿孙”也无人过之。

孙悟空蹦出来的那块石头,不是普通石头,更不是顽石,它是块按照中国传统观念创造的灵石,完全符合中国古代若干约定俗成的法则:合周天之数、二十四气、九宫八卦,山川日月精华灵秀皆钟于它。暗含的哲理是:孙悟空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

因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孙悟空不管跟凡人比还是跟神佛比,都有特殊的先天优势:

他“六亲”不需要认;

他“六根”不需要管;

他任何社会关系都不需要考虑;

他天生干干净净、澄澄清清、无拘无束。

孙悟空是猴儿,这样安排非常合适。猴是活泼好动、聪明伶俐的动物,日常生活中,人们形容顽皮孩子会说“皮得像猴似的”;说聪明的人,会说“精得跟猴一样”。

猴群有猴王是自然现象。自然界猴王靠武力取得,石猴做猴王却靠勇气和智慧。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石猴已有了猴王征兆。他是猴,像普通猴一样生存:“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他又有领袖欲,一道瀑布的出现给石猴带来际遇。《西游记》花果山瀑布是道文学性瀑布、一道与不朽文学形象孙悟空相辅相成的瀑布: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薇。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众猴想知道瀑布后边有什么,就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石猴钻了进去,发现一个世外桃源:里边无水无波,有座铁板桥,过桥头,“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有虚窗静室,石座石床、石锅石灶、石盆石碗、修竹梅花。还有个石碣,上有楷书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妙!石猴不仅看懂石碣上的汉字,还识得是楷体,这只猴自然是中国的啦!回到水帘洞外,石猴向众猴报告水帘洞情况,居然吟了首有点儿像打油诗的五言律诗: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众猴兑现承诺:拥戴石猴为王。石猴遂将“石”字隐去,自命“美猴王”。以“美”易“石”,一字之差,已显示出未来孙悟空爱戴高帽、喜欢恭维、好大喜功的特点。

美猴王与一般猴王最大的不同是他不具备自然界猴王繁衍后代的本领,他没有性别。后来美猴王向须菩提祖师汇报时说:“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此处说的“性”是发脾气的“性情”,其实孙悟空越来越膨胀、越来越张扬的,恰好是他性如烈火、嫉恶如仇的性情。美猴王在忽悠老师呢,他哪儿会那么温良恭俭让?哪儿会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还给人赔礼?孙悟空睚眦必报,有时还加倍“报答”。他一直没有、根本不懂的,反倒是男女之性,准确说是雌雄之性。《西游记》做了多次风趣描写,如:

在高老庄,当猪八戒想与孙悟空变的高玉兰亲热时,出现了怎么也亲热不成的搞笑场面:

好行者,却不迎他,也不问他,且睡在床上推病,口里哼哼啧啧的不绝。那怪不识真假,走进房,一把搂住,就要亲嘴。行者暗笑道:“真个要来弄老孙哩!”即使个拿法,托着那怪的长嘴,叫做个小跌。漫头一料,扑的掼下床来。那怪爬起来,扶着床边道:“姐姐,你怎么今日有些怪我?想是我来得迟了?”行者道:“不怪不怪!”那怪道:“既不怪我,怎么就丢我这一跌?”行者道:“你怎么就这等样小家子?就搂我亲嘴?我因今日有些不自在,若每常好时,便起来开门等你了。你可脱了衣服睡是。”那怪不解其意,真个就去脱衣。行者跳起来,坐在净桶上。那怪依旧复来床上摸一把,摸不着人,叫道:“姐姐,你往那里去了?请脱衣服睡罢。”行者道:“你先睡,等我出个恭来。”

孙悟空懂很多事,包括无师自通会中医,但他就是不懂男女之情,尤其不懂性爱,只能将想与高玉兰亲嘴的猪八戒推一小跌,对想与高玉兰上床的猪八戒假说“出恭”。孙悟空变女人哄男人,如变高玉兰哄猪八戒;变男人哄女人,如变牛魔王哄铁扇公主,都露出不懂得夫妇如何相处的明显破绽,只不过情急的猪八戒和罗刹女看不出而已。

孙悟空无性,自己做过郑重说明。在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中,变成中年寡妇的菩萨要唐僧师徒留下招亲,碰了钉子,唐僧敷衍:“悟空,你在这里罢。”孙悟空回答:“我从小儿不知道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说得非常明确:“从小儿”天生无性,不知道干“那般事”,哪般事?男女性爱之事。

从生理学角度说,孙悟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绝无仅有的“无性”即无性别形象。从心理学角度说,孙悟空却是中国古代文学出类拔萃、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阳刚形象。《西游记》在美猴王“无性别”描写上很有分寸,看看花果山,石猴是美猴王,但有哪只小猴是美猴王的直系后代?一只也没有;有哪只母猴是美猴王的妃嫔?同样一只也没有。经常与美猴王一起活动的,是些智慧型老猴,多半是公猴。美猴王与大自然猴王有着根本的区别:普通猴王是动物性的,美猴王是社会性的。普通猴王靠一群母猴繁衍后代,美猴王在求师问道之前没有“后代”,求师问道后能用毫毛变出一只一只小猴,算是“临时性后代”。似乎几百年前的吴承恩已懂得单细胞克隆,有趣不?

孙悟空这位中国古代小说“第一神魔”是从哪儿发展变化而来?“进口”还是“国产”?学术界一直有争论。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俄国学者提出,孙悟空形象是从印度公元前三世纪出现的史诗《罗摩衍那》的猴王诃奴曼变化而来。诃奴曼一跳能从斯里兰卡蹦到印度,能把喜马拉雅山背到身上行走。胡适在《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中“假定诃奴曼是猴行者的根本”。鲁迅先生认为孙悟空是国产的。《西游记》杂剧有“无支祁”,来自唐代李公佐的《古岳渎经》,是渔夫从淮水拉上来的水怪,“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中国小说史略》)。季羡林等学者认为,孙悟空受印度《罗摩衍那》和唐传奇无支祁的双重影响,有“混血”特点。

其实中国古代文学中猿猴文学形象的不断推进,应该是孙悟空最可靠的来源。从《补江总白猿传》中亦神亦人亦猴的白猿,到《古岳渎经》的腾踔轻利的水怪猕猴,再到《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中降山魈、伏猛兽的申阳公,从《取经诗话》偷仙桃的齐天大圣,到《西游记》杂剧花果山的猴王,都对长篇小说《西游记》孙悟空形象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素材。但都不是决定性因素,孙悟空这个中国古代最精彩的神魔形象的产生,取决于吴承恩博览群书的学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放荡不羁的个性、乐观向上的倾向和善谐剧的风格。

说到底,孙悟空来自哪里?来自吴承恩心中。

一生经历四个皇帝,文章中天下人,不中试官;功名不过一名贡生,官职不过八品之微;个性狂放、博极群书、下笔千言、喜爱志怪。这,就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西游记》充满喜剧性和欢乐气氛。行文每杂解颐之言,全书充满戏谑笑料,表现了吴承恩嘲谑人生的玩世态度,早在明代就称“滑稽之雅”。这一“善谐剧”的突出特点,集中表现在孙悟空身上。

继《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之后,“明代四大奇书”最后一本《西游记》横空出世,它是中外读者,尤其青少年读者的福音。

美猴王拜师求道

美猴王享受众星捧月的快乐。《西游记》喜欢将动物世界拟人化,让动物模仿人类活动。猴群居然有宴会,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坠下泪来”。原来猴王忧虑死亡,想求长生不老之术。部下通背猿猴告诉他:天下唯三等人不服阎罗王管束:佛、仙、神圣,而他们住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美猴王决定云游天涯海角,寻仙访道。

美猴王寻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艰苦寻找过程。在吴承恩那个时代,人们相信天圆地方,但吴承恩描写石猴寻仙问道,经过两大洲、两大海,又似乎写亚洲、美洲、大西洋、太平洋,暗合地球是圆的概念,好玩!

美猴王扎了个木筏在大海上漂漂荡荡,从东胜神洲来到南赡部洲,弃掉木筏,跳上岸来,看到有人捕鱼、打雁、淘盐,这是人类求生存的活动,不是猴儿摘果子、捧山泉式求生存。此前美猴王还不知道宇宙间有“人”存在,他一见人,立即见贤思齐,弄个把戏,把人吓跑,然后拿住个跑不动的,剥掉其衣裳,“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入府,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他考察出,“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吴承恩借“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骂倒南赡部洲世人,南赡部洲是哪里?一个有长城的“洲”。除了中国哪儿还有长城呢?所以说,《西游记》像半空飘荡的风筝,它的“线”却拴在“中国”这块巨石上。不管什么“洲”都是神州,正如后来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不管什么国仍然是大唐一样。《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以及《好了歌解》“……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与《西游记》“争名争利几时休”何其相似乃尔!学者常研究《金瓶梅》对《红楼梦》的深刻影响,其实,《西游记》对《红楼梦》影响更深。笔者曾在《趣话王熙凤》一书详尽剖析过:《红楼梦》核心人物王熙凤“是孙悟空的妹妹”;贾母常拿“猴儿”说王熙凤;贾府观戏常点西游戏……

美猴王在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待了八九年,宛如现今干部在基层“挂职锻炼”。不要小看这八九年,这是石头缝蹦出的美猴王彻底“中国化”或“封建化”的八九年,是花果山出身的美猴王在西天取经过程中能对明代社会现象洞若观火的前提。

然后,美猴王漂过西洋大海,到达西牛贺洲。看到座林麓幽深的秀丽高山,奇花瑞草,修竹乔松,听樵夫在唱“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和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樵夫唱词中用的是六朝小说“烂柯”典故,颂扬影响中国千年的《黄庭经》,歌词作者是须菩提。樵夫指点美猴王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找须菩提祖师拜师。

须菩提是如来佛的十大弟子之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佛陀对须菩提所提问题做的解答。须菩提对“空”“般若”的理解最精深,佛陀称其为“解空第一”。而《黄庭经》是道家经典,须菩提开坛讲课,讲的则是“三教合一”,“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有论者认为《西游记》“混同三教”,将儒释道一锅煮了。其实不管什么教,关键在于经世致用,在于灵感汇于心,灵感聚于方寸之间。所以,须菩提住的地方必须得叫个“灵台方寸山”。“灵台”“方寸”都是“心”的别称,这又和王阳明的“心学”挂上了钩。

美猴王寻到灵台山,看到的是:老柏修篁、奇花瑶草、仙鹤凤凰、玄猿白鹿、金狮玉象。全部是祥瑞象征,既像世外桃源,又象征法力无边。须菩提给美猴王就身上取姓氏曰“孙”,生气时仍叫他“猢狲”,因是第十辈小徒,正当“悟”字,起法号“悟空”。从此美猴王有了在全世界流传至今的名字:孙悟空。

须菩提的门徒排列有禅机:“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个辈分连到一起是三句话:“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这正是孙悟空求仙学道的基本方针,也是孙悟空为人处世,不,该说“为猴处世”的基本法则。

其实历史上有位真实的“悟空大师”,只是不姓孙,姓车。《刘荫柏说西游》引用《宋高僧传·唐上都章敬寺悟空传》,唐玄宗天宝年间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车奉朝出家,后来唐德宗赐名“悟空”,曾往天竺求学,在那烂陀寺进修三年。如此算来,历史上的车悟空大师是玄奘法师的师弟。“悟空”二字有玄机,“孙悟空”是中国古代小说主角最有哲理性、带反讽意味的命名。曹雪芹把孙悟空的名字引进《红楼梦》,说过十六字,被看作《红楼梦》创作宗旨:“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大意是:佛教把现实事物看成虚幻假象,谓“因空见色”;对假象产生感情谓“由色生情”;用喜怒哀乐对待世界万物的“色”即假象,谓“传情入色”;对各种假象透彻了悟,知道世界归根到底万物皆空,谓“自色悟空”。回过头来看《西游记》:自从有“孙悟空”名字后,美猴王先闹龙宫、冥府、天宫,后西天取经,他哪一次遵守“万物皆空”?一次也没有!孙悟空面对的是先神后魔的血淋淋磨难,信奉的是金猴奋起千钧棒、斗则生存的哲学。确实悟空未曾“空”。我怀疑曹雪芹用“贾宝玉”暗示“假宝玉”的反讽式命名,也是从《西游记》学的。

孙悟空跟须菩提进修的课程开始时跟寺院小和尚相似,前六七年学的是:洒扫应对、进退周旋、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一言以蔽之:学习从凡人到修行者。后三年学“盘中暗谜”,所谓长生不老法和七十二变化等。总共学十年多。如果说,美猴王在南赡部洲的八九年可以对应九年义务教育,那么,灵台方寸山十年苦读简直可算从本科到硕博连读啦。这个刻苦认真的学习过程符合美猴王拜见须菩提时的话:“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孙悟空好学深思且触类旁通,须菩提讲座,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孙悟空听得眉花眼笑,抓耳挠腮,忍不住手舞足蹈。

当师父问他要学什么道时,孙悟空却挑剔起来:

请仙扶鸾、趋吉避凶等“术道”?不学不学!

看经念佛的儒释道等“流道”?不学不学!

休粮守谷、参禅打坐等“静道”?不学不学!

采阴补阳、进铅炼石等“动道”?不学不学!

结果“惹恼”了师父: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接着是那段著名情节:孙悟空悟出师父哑谜,子时进入师父卧室,跪在师父榻前,听到师父渴望将真本事传真徒弟的吟诗:

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

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金庸小说创造个“独孤求败”,《西游记》早就有个“独孤求徒”。祖师传授孙悟空“长生妙道”,其口诀简言之曰“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中种金莲”。这口诀真能长生不老?不能,看孙悟空斗冥府就知道了。

祖师向悟空传授躲避三灾利害之法,师徒关于猴儿形体的对话尤其搞笑:祖师说孙悟空“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孙悟空妙答“我虽少腮,却比人多这个素袋,亦可准折过也”。于是,祖师向孙悟空传授“地煞数”七十二变化和“筋斗云”,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当孙悟空向师兄们卖弄变化时,受到师父训斥,告诉他: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学本领,而是知道韬光养晦、趋利避害:

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林庚先生在《西游记漫话》中提出:菩提祖师用市井智慧教育孙悟空。林先生剖析:“这些话听起来既无神仙家气味,也少佛家的色彩,说的正是市井江湖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江湖上的防身的手段。这修行学道之所,因此实际上就正是闯荡江湖的预科班。”此话有一定道理。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表现出来的有时甚至老谋深算的处世智慧,正是从这里来的。

孙悟空的同学们并不像他那样是来求长生不老之计的,他们只是要向师父学些本事,在江湖上混碗饭吃。当他们听到孙悟空要向师父学习筋斗云,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时,一个一个向孙悟空表示祝贺:“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看来孙悟空求师问道没有那么空灵,没有那么神秘,倒可对应到《红楼梦》那副对联:

世事通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看到孙悟空不知道收敛,菩提祖师就要他“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菩提断定孙悟空“你这去,定生不良”,宣布“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孙悟空发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无父母,无兄弟姐妹,无亲戚,好不容易找个师父,该是他在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了。但须菩提并不担当孙悟空未来的保障神,更不“一朝为师终身为父”,像许多师父一样先抱着徒弟走,再扶着徒弟走,然后牵着徒弟走,最后跟着徒弟走,他坚信“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样安排自然有其道理,须菩提知道孙悟空不安分,倘若须菩提心心念念想着这个弟子,他就成了三界主宰的对立面;倘若孙悟空总惦记自己的师父,他遇到困难,就不会找观世音而找须菩提了。所以孙悟空跟师父一朝分手,永不相见。《西游记》中须菩提是灵光一闪的人物,睿智明断的人物,孙悟空的灵魂多半是须菩提塑造的。须菩提欣赏孙悟空的聪明好学、不断进取。孙悟空从猴到人,从人到神,都依赖须菩提。

其实很多人在人生中都遇到过自己的“须菩提”,在关键时刻狠狠推了你一把,然后,相忘于江湖。须菩提是个优雅角色,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只知道付出,不要求回报。

孙悟空从灵台山修行归来,花果山小猴向他汇报:有位混世魔王常来欺负花果山小猴。孙悟空前往问罪,水脏洞魔王问手下小妖:水帘洞主怎生打扮、有甚兵器?小妖形容:

他也没甚么器械,光着个头,穿一领红色衣,勒一条黄丝绦,足下踏一对乌靴,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赤手空拳。

孙悟空这副形象,读者大概记不住,但这是他求师问道成功后的亮相。头戴盔、身披甲、身高三丈、手执钢刀、“雄如上将”的混世魔王瞧不起孙悟空“身不满四尺”,“手内无兵器”。而孙悟空自吹,虽然赤手空拳却“两只手够着天边月”。魔王也讲好汉作风,放下刀与孙悟空使拳。哪想到孙悟空“华山论剑”毫不讲章法,玩的全是偷袭战术,掏短肋、撞丫裆,几下将魔王打重。魔王挥起大刀砍,孙悟空拔一把毫毛,丢在口中嚼碎,望空喷去,叫一声“变”,即变作三二百个小猴,将魔王抱的抱,扯的扯,钻裆的钻裆,扳脚的扳脚,踢打挦毛、抠眼睛、捻鼻子、抬屁股,“直打做一个攒盘”。孙悟空这才夺过刀来,将魔王一刀劈死,救回被掳的花果山小猴,抢回花果山石盆、石碗等“财产”,得胜还朝。

孙悟空得意地告诉小猴:我们现在有姓氏啦。我姓孙,法名悟空。小猴们说:“大王是老孙,我们都是二孙、三孙、细孙、小孙、一家孙、一国孙、一窝孙矣!”

孙悟空初出茅庐第一战,玩的是什么战术?大概只能称“胡乱混打战”,玩的是“空手道+毫毛战”,不是多么光明正大,但充满谐趣。“毫毛战”再次采用,是孙悟空为花果山群猴配备武器。孙悟空是个天生的军事家,有统帅癖。他剿了混世魔王,夺口大刀,然后就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扯起旗子,安营扎寨,俨然人世绿林好汉。又担心禽王兽王来伐,遂采取老猴的建议,到傲来国搞兵器。他念动咒语,飞沙走石,慌得三街六市关门闭户。孙悟空到傲来国武库中,拔毫毛变出千百小猴,将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尽数搬个罄净”。然后“径踏云头,弄个摄法,唤转狂风,带领小猴,俱回本处”。

孙悟空这套作为,除了念咒语、刮狂风、毫毛变“战士”的神奇外,像极了《水浒传》水泊梁山好汉安营扎寨、攻城略县、打家劫舍,怪不得有论者说后来孙悟空被天宫收编,是“农民起义被招安”了。

孙悟空未得金箍棒之前,似乎只有“猴毛”可使用。程咬金三斧子之后就没了法术,孙悟空如果第三次还用毫毛,大概读者就没了看下去的兴致,孙悟空必须龙宫寻宝。

闹龙宫:空手套白狼

极端天才的人物总不安分,总不按常规办事,总不守通常大家都遵守的规则,总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什么事都办得到。孙悟空就是如此。闹龙宫、闹地府、闹天宫是孙悟空性格淋漓尽致的展示。这三闹,一闹胜过一闹,越闹越出格,越闹越精彩。但是,孙悟空之闹是不是像某些对美猴王总是笔歌墨舞的研究者说的全都有道理?都那么合理合情?我看却未必。至少,闹龙宫的合法性就值得商榷。

有论者认为,闹龙宫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行动化。龙宫主人是龙王。龙王乃水神,在人民生活中,水十分重要,而洪水泛滥是常见的自然灾难,旱涝皆关乎民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历来有许多与水有关的神话故事,鲧禹治水、李冰治水、河伯娶妇等,都反映了劳动人民战胜大自然的愿望。因此孙悟空闹龙宫,在一定程度上烙印着人与自然斗争的色彩,是《西游记》叛逆主题的组成部分。

这样说,是否过于上纲上线?过于将文学作品政治化?孙悟空闹龙宫其实没这么深刻,没这么关乎时局、忧国忧民化。孙悟空闹龙宫的价值,在于取得对他至关重要、标志性、性格化武器如意金箍棒。《汪憺漪评古本西游证道书》中说:《西游》一书总以心猿为主,而心猿又以如意棒为主,心猿非如意棒不能施展。如意棒能大能小,能长能短,倏而绣花针,倏而复为柱,神明变化似乎一一与心猿相配而成。“此猴既称天生圣人,则此棒亦可称天生圣物。”孙悟空在龙宫得到如意金箍棒和与之相辅相成的美猴王服饰。而取得这些的手段,却该叫作“空手套白狼”,不那么合乎情理、光明正大。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固然传说中龙宫多宝,但龙王并不欠孙悟空的。而孙悟空蛮不讲理,将龙宫定海之宝变成自己的如意金箍棒。当然,也可以解释为宝贝是为孙悟空出世。

孙悟空有了武艺、有了武力,却没有趁手的武器,他嫌从混世魔王手中抢来的大刀“着实榔糠”,不给力。四个老猴问:大王水可去得?孙悟空来了番自我吹嘘:

我自闻道之后,有七十二般地煞变化之功,筋斗云有莫大的神通;善能隐身遁身,起法摄法;上天有路,入地有门;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水不能溺,火不能焚。那些儿去不得?

四老猴告诉孙悟空:咱们的铁板桥下,就通往东海龙宫。老龙王那儿什么好兵器没有?于是,孙悟空进龙宫拉赞助来了。

孙悟空拉赞助循序渐进,先礼后兵,颇能给当代写书编剧的如何忽悠不差钱的企业提供参考:一开始先靠两个字:“吹”+“唬”。他先对巡海夜叉瞎吹“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老龙王的紧邻”。紧邻当然不错,但“天生圣人”岂不是自封?几句话,唬得憨厚的东海龙王带着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迎,尊称孙悟空“上仙”,请进宫中上茶。接着,孙悟空自吹有“无生无灭之体”,因为教演儿孙、守护山洞,需要兵器。“久闻贤邻瑶宫贝阙,必有多余神器,特来告求一件”。话说得多得体!恭维龙宫多宝,而自己来告求件“多余的”兵器。龙王马上命手下摆出大刀、九股叉、方天戟,任他挑选。不管是三千六百斤还是七千二百斤的兵器,孙悟空都嫌轻、“不趁手”。真乃力拔山气盖世!龙王认输:我龙宫再没甚么兵器了。孙悟空笑道:“古人云:愁海龙王没宝哩?你再去寻寻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价。”请注意:孙悟空许诺:给了兵器,他会付款!当然是空头支票。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如意金箍棒横空出世:

正说处,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它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收造,送出宫门便了。”老龙王依言,尽向悟空说了。悟空道:“拿出来我看。”龙王摇手道:“扛不动!抬不动!须上仙亲去看看。”悟空道:“在何处,你引我去。”龙王果引导至海藏中间,忽见金光万道。龙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余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

一万三千五百斤重的神铁从此变成了孙悟空手中可大可小的如意金箍棒!孙悟空得了兵器,该向龙王“一一奉价”了吧?人家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立即将如意金箍棒挥舞起来,“你看他弄神通,丢开解数,打转水晶宫里,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王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

一个字不提“按价付款”,露出光棍无赖白抢白夺意味,还得寸进尺:“这块铁虽然好用,还有一说。”“当时若无此铁,倒也罢了,如今手中既拿着他,身上更无衣服相称,奈何?你这里若有披挂,索性送我一副,一总奉谢。”这不是讹诈是什么?“一总奉谢”自然是说说而已。孙悟空在整部《西游记》中,使唤了无数神佛,啥时谢过?说句“有劳”“聒噪”就算他的感谢了。东海龙王推托没有披挂,孙悟空干脆发赖,说:“‘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龙王请“上仙”再转一海找披挂,孙悟空说“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死活赖着东海龙王要衣服,要披挂。如果不给,就用刚到手的如意金箍棒跟龙王“试试此铁”!东海龙王把自家三兄弟交代出来,让孙悟空到南海、北海、西海找披挂,孙悟空却硬是不走,又来句市井俗话“赊三不敌见二”,东海龙王只好招集另外三海的龙王兄弟,共同资助不讲理的“花果山甚么天生圣人”:北海龙王敖顺送藕丝步云履,西海龙王敖闰送锁子黄金甲,南海龙王敖钦送凤翅紫金冠。“悟空将金冠、金甲、云履都穿戴停当,使动如意棒,一路打出去,对众龙道:‘聒噪!聒噪!’”扬长而去!众龙王吓得目瞪口呆,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人生在世,遇到孙悟空这种“高邻”,那就算倒八辈子霉了。

孙悟空有了如意金箍棒,像核大国有了氢弹。他穿着龙王送的礼服“金灿灿的,走上桥来”,小猴一齐跪下,“大王,好华彩耶!”孙悟空来了番充分卖弄和表演:

悟空满面春风,高登宝座,将铁棒竖在当中。那些猴不知好歹,都来拿那宝贝,却便似蜻蜓撼铁柱,分毫也不能禁动。一个个咬指伸舌道:“爷爷呀!这般重,亏你怎的拿来也!”悟空近前,舒开手,一把挝起,对众笑道:“物各有主。这宝贝镇于海藏中,也不知几千百年,可可的今岁放光。龙王只认做是块黑铁,又唤做天河镇底神珍。那厮每都扛抬不动,请我亲去拿之。那时此宝有二丈多长,斗来粗细;被我挝他一把,意思嫌大,他就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急对天光看处,上有一行字,乃‘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你都站开,等我再叫他变一变着。”他将那宝贝颠在手中,叫“小!小!小!”即时就小做一个绣花针儿相似,可以揌在耳朵里面藏下。众猴骇然,叫道:“大王!还拿出来耍耍!”猴王真个去耳朵里拿出,托放掌上叫:“大!大!大!”即又大做斗来粗细,二丈长短,他弄到欢喜处,跳上桥,走出洞外,将宝贝揝在手中,使一个法天像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声“长!”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礼拜,战兢兢魄散魂飞。霎时收了法象,将宝贝还变做个绣花针儿,藏在耳内,复归洞府。慌得那各洞妖王,都来参贺。

东海龙王可算孙悟空的诤友,他给孙悟空提供了如意金箍棒,还在孙悟空未来取经事业中多次帮他,最关键的是第十四回。孙悟空刚当上唐僧的徒弟,就因为打死几个毛贼被师父絮絮叨叨教训,一气之下,回花果山,途中找东海龙王要茶吃。龙王宫中竟然恰好挂着“圯桥三进履”的画。龙王趁机对孙悟空做思想工作,介绍当年张良如何在圯桥向黄石公三进履,“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孙悟空立即表示:“老孙还去保他便了。”待到朱紫国行医,孙悟空无师自通要用“无根水”给国王服药,念动咒语就把东海龙王请来了,这次说话已像老朋友般亲切:“无事不敢捻烦,请你来助些无根水与国王下药。”老龙王未奉上天行雨之旨,居然马上变通:“待我打两个喷涕,吐些涎津溢,与他吃药罢。”

东海龙王及其兄弟们对孙悟空有求必应,算得上神仙界虽然地位不高,却对孙悟空随时提供无私帮助的朋友。

闹冥府:斗则生存

有了如意金箍棒,孙悟空在花果山将四个老猴封了“健将”:两个赤尻马猴唤作“马、流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作“崩、芭二将军”——元帅封在“健将”之后且是红屁股(“赤尻”),将军叫个“崩、芭”,是与“哼哈二将”对应,还是故意与“从下部出矣”的不雅之声相谐?猴儿不伦不类、令人喷饭的封官许愿,把人乐晕!《西游记》“复善谐剧”,信手点染,妙趣横生。

接着,孙悟空权力下放,让将军、元帅主事,自己遨游四海,广交贤友,结拜牛魔王等七兄弟,“讲文论武,走斝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日子过得正舒心,没想到地府勾魂使者来了。

孙悟空打败混世魔王后,曾向小猴吹嘘:老祖传了他“与天同寿的真功果,不死长生的大法门”。这长生不老的牛皮很快被阎王殿戳破了。喝醉了的孙悟空被两个勾魂使者索了去,踉踉跄跄,抬头看到“幽冥界”,我不是长生不老吗?怎么到阎王殿啦?勾魂者要拖他进去,孙悟空一棒将勾魂使者打成肉酱,一路棒打进幽冥府。十代冥王整衣来看,叫着“上仙留名”。孙悟空教训冥王:“汝等既登王位,乃灵显感应之类,为何不知好歹?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冥王在如意金箍棒前只好谎称“敢是那勾死人的错走了也?”孙悟空世事洞明,来了句市井俗语:“官差吏差,来人不差”,坚持要冥王拿生死簿看。果然看到生死簿上“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孙悟空说:“我也不记寿数几何,且只消了名字便罢!”要过笔来,勾掉了自己的名字,“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捽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

自从“阎罗殿”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以来,孙悟空闹冥府是开天辟地第一回,被他人掌握命运者对掌握者一筹莫展。《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三界”总汇合。其幽冥界描写与此前小说大体相似,又多处呈现调谑性和搞怪性:

1.《西游记》写冥王、判官欺软怕硬、趋炎附势。

十代冥王,确切地说是十殿冥王,对世间万物有“最后裁判权”的冥王,在孙悟空的棍棒下状如伏鼠。孙悟空被勾魂者勾到幽冥,一棒打死勾魂者,自解其索,抡着棒打入城中,唬得牛头鬼东躲西藏,马面鬼南奔北跑。孙悟空催促冥王“快报名来,免打!”十王老老实实报上名来:“我等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忤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孙悟空“执着如意棒,径登森罗殿上,正中间南面坐下”,命冥王查档案,冥王立刻让判官查,查了出来,孙悟空一笔勾销!冥王的正座,被孙悟空大模大样占领;生死簿上的名字,孙悟空说勾就勾,似乎孙悟空成幽冥界的临时主宰。在“造反有理”棍棒下,森罗殿苍白无力。

如果说孙悟空“棍棒之下出权力”,唐太宗就“皇帝虽死权威在”。唐太宗因泾河龙告状,进入冥府,十殿冥王焚香提烛、“降阶而至”,“出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太宗前行,径入森罗殿上,与十王礼毕,分宾主坐定”。按传统说法,任何人死了,都得到阎王殿接受生前功过考核,可《西游记》里唐太宗不是到冥府接受审判,而是来做客了!

在孙悟空面前十分猥琐、在唐太宗面前十分谦和的十王如何分工?哪位级别最高、权力最大?《西游记》语焉不详。根据民间传说,泰山王应是老资格鬼王。汉武帝时,已有人死魂归泰山旁之蒿里的说法。汉乐府《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所有鬼魂都要聚集到蒿里,也就是聚集到泰山,归泰山王“领导”。佛教传入中国后,地狱概念有了较大改变。宋代后,有了更完备的鬼魂之都,四川酆都城,有天子殿、鬼门关、阴阳界、奈河桥、十王殿、东西地狱、无常殿等,幽冥界构造更繁复。其王为北阴大帝,又叫阎罗王。《西游记》中,秦广王是领头的,阎罗王在十王中排名第五,泰山王还排他后边。

冥王在人世皇帝跟前直不起腰,判官为大唐皇帝上下其手。冥府判官是魏征之友,唐太宗手握魏征“介绍信”见到崔判官,魏征“万祈俯念生日交情,方便一二,放我陛下回阳”。崔判官查生死簿,“只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立即取过笔来,在“一”字上添了两画,应死于贞观十三年的李世民,又获得二十年阳寿。魏征照顾了崔判官在阳世的亲属,崔判官照顾了入冥府的唐太宗,以徇私舞弊来投桃报李。

2.《西游记》对传统阎罗殿做颠覆描写。《西游记》第十一回唐太宗进入冥府,看到个碧瓦楼台、壮丽辉煌的森罗殿:

飘飘万迭彩云堆,隐隐千条红雾现。

耿耿檐飞怪兽头,辉辉瓦迭鸳鸯片。

门钻几路赤金钉,槛设一横白玉段。

窗牖近光放晓烟,帘栊幌亮穿红电……

阎罗殿居然如此“光明”、如此“洁净”、如此“透亮”,没有阴风,没有煞气,倒有彩霞,有红雾。吴承恩是调侃性将大明皇帝的宫殿“嫁接”过来?还是想说明:地狱比现实光明?

3.《西游记》描写了冥府“领导”地藏王菩萨。

孙悟空勾掉了生死簿之后,幽冥十王去翠云宫,拜地藏王菩萨,“商量启表,奏闻上天”。地藏王菩萨修好表之后,由秦广王到玉皇大帝那儿汇报。鬼王归神佛领导,地藏王菩萨是神佛界在幽冥界的钦差大臣。

4.《西游记》出现了一个有特殊功能的动物“谛听”。

第五十八回六耳猕猴变作孙悟空模样,南海观音不能辨别,玉皇大帝的照妖镜照不出,两个“齐天大圣”对打到幽冥界找十殿冥王辨别真假。地藏王菩萨让案下伏着的“谛听”兽听了出来,但不说到底是什么妖精,怕假猴王搅扰冥府,只是提醒“佛法无边”,让真假猴王到如来佛跟前辨别。

孙悟空闹冥府说明,须菩提的长生不老术不灵。真灵的,是如意金箍棒。闹地府体现了斗争哲学。斗则胜,则存,则回花果山称王称霸;不斗,则败,则亡,在阴冷的地府参与轮回。

传说中,十殿冥王决定世间万物的生死,孙悟空居然抡着如意金箍棒打上阎罗殿,这是多么大胆的造反精神!孙悟空闹冥府被研究者赋予各种美妙评论,比如,“他的英雄行为,恰恰是对那表面上神圣庄严世界的强烈反抗”(李希凡语)。孙悟空闹地府可以解析为反抗社会公认的神权。在《西游记》产生的时代,人们相信宗教迷信,相信人死后有鬼神,相信幽冥界有十殿阎罗、判官、小鬼,相信地狱无奇不有的惩罚:上刀山、下油锅……这种迷信观念成为一种威慑力量,迫使老百姓听天由命,将自己的一切不幸归之于前世罪孽深重,直到二十世纪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仍是反映这种精神枷锁的深刻典型。而孙悟空闹地府,表现出神猴的大无畏精神,吓得十殿阎罗唯命是从,是对阴森恐怖的阴曹地府、凶恶狰狞的阎罗王的嘲笑。这是乐观精神,当然,是理想主义的。

官封弼马温

孙悟空闹龙宫闹冥府的结果是龙王和冥王告到玉帝那儿了。

龙王告:花果山孙悟空“强坐水宅,索兵器”,“要披挂”,搞得“南海龙战战兢兢,西海龙凄凄惨惨,北海龙缩首归降,臣敖广舒身下拜,献神珍之铁棒,凤翅之金冠,与那锁子甲、步云履,以礼送出。他仍弄武艺,显神通,但云‘聒噪!聒噪!’……恩乞天兵,收此妖孽,庶使海岳清宁……”

冥王告:花果山孙悟空“打绝九幽鬼使”,“惊伤十代慈王”,“大闹森罗,强销名号……伏乞调遣神兵,收降此妖,整理阴阳,永安地府”。

平心而论,龙王、冥王该不该告?该告。告得有没有道理?有。龙王、冥王奏本,对孙悟空的所作所为有无夸大造谣、栽赃陷害?一概没有。龙王奏表对孙悟空的描述堪称生动传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