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桩独一无二的生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7 13:53:36

点击下载

作者:李东旭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是一桩独一无二的生意

你是一桩独一无二的生意试读:

前言

初入职场的你,是否正经历着似乎是人生迄今为止最低潮的时期?生活的主题就是变化,所有事都在剧烈地变化着:完全不同于学校的游戏规则,复杂的人际关系,陌生的工作内容,全部都在短短几十天里一起涌进还并不安稳的后校园生活。眼前再也没有简单明了如“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一般的评价标准,不能再躲在书本和考试后面,而要以一个完整的社会人的面目接受周围人的检验。还没有人告诉你比赛规则,还没有做好起跑准备,发令枪已经响了。

这就是我在北京那个满街奥运的夏天刚刚开始第一份工作时,内心的真实写照。没有感到焦躁,没有感到不安,只是原本以为已经整装待发奔赴沙场,在最后一刻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个掉队的小兵,一时不知所措。当通宵的工作成果得到的只是老板一句“这个东西应该用不了半个钟头吧”,这样的情绪达到了顶点。我不是绝顶聪明的奇人,但不至于蠢笨;我懂得付出才有收获,愿意任劳任怨;我明白自己没有关系也不能依靠运气,所以唯有努力成长培养实力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去。这些道理都了解,但哪一个也帮不上忙。当时的我,最需要的只是有人给予些许的指点,帮我完成由毕业生向合格职场新人的转变。

我想,这可能也是你所需要的。

这些年里,由北京到剑桥,由“小朋友”到“四大经理”,由天天向人汇报工作到成为别人的职场导师,每一年都在进步,每一步都在成长,每一次成长都对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有更深刻的了解。即使没有得到指点,当年的不知所措也随着职业的发展变得烟消云散,成为朋友间的笑谈。这期间最为关键的转变,是我逐渐懂得,把自己当作一桩生意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一个在为别人而忙碌的打工者。看似心态上微不足道的调整,却使我看待工作的视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承诺,因为这代表了我这桩独一无二的生意所赖以生存的品牌和口碑;我开始思考如何有效地工作,用更少的成本做成更多的事情,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我开始锻炼自己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把同事、老板和客户都看作自己生意上的合作伙伴,用自己的拳头产品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我开始寻找自我提高的途径,划拨出固定的时间不断学习,就好像任何基业长青的生意都把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作为保持竞争力的手段一般。当然,这种转变是在一次次的错误和成长中逐渐领悟出来的,这当中走过的弯路,至今想来仍会唏嘘不已。

我希望,注定要跟我一样经历从毕业生到职场人转变的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少一些迷茫,多一些视野;少一些痛苦,多一些自信。你终究还是会或多或少地经历这一试错的过程,但是至少你的手中可以有一张地图,告诉你哪里是必经的磨炼,哪里是路途的捷径,哪里是要躲避的险滩。这就是本书的唯一目的。

这本书分为侧重点各不相同的三个部分。任何一部分都可以单独拿出来为你提供借鉴,而组合在一起,则能够给你提供职场新人在最初几年所需的大部分必要知识。

第1章“职业晋阶心得”包含了三个对职业晋升极为重要的策略,它们是树立个人品牌,管理职场情绪,以及克服完美主义。这些方面来自我迄今为止职业生涯的切身体会,是形成“我是一桩独一无二的生意”的关键。

第2章“职场必备技能”讲解了职场新人最需要锻炼的四个基本能力,它们是演讲、汇报工作、管理项目以及组织会议。这些技能,在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适用,能使信任迅速脱颖而出,是最值得每个人花心思尽早习得的本领。

第3章“职场工具箱”与大家分享使用电子邮件、任务清单和行事历的良好习惯与有用窍门,对职场新人提升专业形象和工作效率将有很大帮助。同时,这一章也介绍了职场人加强自我成长、提高自我修养的手段和资源,不满足于朝九晚五、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方向,不断为自己这桩生意注入新的活力。

希望你像我一样享受职场带来的挑战,品尝工作中的成就感,成为一个优秀的职场达人。第1章职业晋阶心得

不同职场环境中的职业晋阶路径千差万别,但其中总有一些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将使职场的最初几步走得更为顺畅,也为长远的发展奠定有力的基础。这一章所涵盖的三个职场心得,正是这些制胜因素中极其具有借鉴意义的策略。

作为职场新人,你是否问过自己:

·如何才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建立在组织中不可被取代的位置?

·如何应对外界刺激,展现成熟的一面?

·如何识别并克服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始终把效率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这一章将试图解答这些疑问,使职场新人将重要的职业晋阶策略掌握在手。首先,让我们从职场中的个人品牌说起。树立个人品牌

什么是职场中的个人品牌?简单说,个人品牌是你为人所知的职场优势,它代表着你在特定的圈子里被大家所公认的工作特点和办事能力。个人品牌就是当一个人不在场时,别人对他的评价:

·艾伦特别善于解决紧急的技术难题,什么问题只要交给他一定能得到妥善处理。

·皮恩总是把客户要求放在第一位,没有一个客户与他打完交道不对他竖大拇指的。

·老段经手的材料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小赵思维活跃,点子特别多,把他找来讨论讨论肯定能找到一些新的思路。

这些话对你来说一定并不陌生。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称赞,其实就是职场中各种形态的个人品牌。在一个工作节奏越发快速,耳边噪声越发吵闹的当今社会中,哪怕只是在一个很小的圈子中,要脱颖而出都变得越来越困难。而能够成功地树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将会给职场生涯带来长久的好处。

每个有心的职场人都应该拿出特别的精力,积极思考个人品牌对职业生涯的帮助,主动地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职场优势,定义自己的个人品牌,然后制订一系列计划将用心构建的形象根植于大家的脑海中,尽最大可能发挥个人品牌的效用,为职场生涯助力。为什么需要树立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既能帮助你更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也是促进职业发展的有效工具,而当今社会诸多变化也更加要求对个人品牌的重视。1.生意是生意,无关感情!?

这句出自电影《教父》中第二代教父迈克·柯里昂的著名台词经常被人用来证明,在生意场上不应该掺杂过多的个人感情。公事公办自然是不假的道理,但是如果把这样的逻辑套用在一切商业交往上,那么未免过于简单粗暴。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在商业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相互了解、信任甚至好感,往往让业务层面上的关系更加坚固,给双方带来更多价值。而将合作关系“非人化”,大家仿佛都戴着一副面具按照规定剧本演出的交往,则常常使关系变得十分脆弱。假如你能够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以鲜明的形象与你的同事打交道,让你的老板和客户想到你时首先想到的是你作为一个鲜活的、有特点的人,而非你背后所代表的机构、组织或职位,那么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合作将会更有利于你的工作。

我熟识的一位咨询师朋友柯临的经历就很能证明这个道理。柯临的一家客户因为生产环节遇到困难临时更换运营总监,而运营总监这个职位恰恰是柯临跟这家客户打交道时的主要对手。新官上任三把火,运营总监位子还没坐热,就摆开架势大刀阔斧的削减开支,其中一个矛头就指向了柯临每年的咨询费。在费用上柯临并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因此如果新总监预期减少的费用过于不切实际,柯临很可能就要放弃这桩生意。他将失去为这家他付出很多心血的公司继续带来改变的机会。此时,柯临得知新总监要到位于东南亚生产基地考察,而他恰好在前年代表这家公司访问过这个基地,于是提议陪同前往,以期能在旅行期间进一步解释咨询项目能够带来的价值。

果不其然,当两人从东南亚回来后,关于费用的问题迎刃而解,整体费用保持在了与以往相当的水平。

当我向他问起事情是如何产生这样戏剧性的变化时,他坦言,陪同新总监考察基地建立起了他与总监之间之前一直未曾建立起来的信任,在这种信任的基础上,他们在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柯临能为这样的挑战带来何种价值上做了十分深入的讨论。在这短短的三天行程中,柯临了解到新总监跟自己一样也是一位铁杆汽车迷。柯临没有端着咨询师所谓“专业人士”的架子,或者把自己放在有求于人的角色畏首畏尾,而是自然而然地与新总监交流着在汽车上的各种见解。由此,柯临在工作之外与新总监建立起更为轻松也更为深入的沟通。这种看似“不务正业”,完全随着性子的沟通,实际上在潜移默化中使双方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对方的思维习惯,比如对方是更重视整体还是细节,更看重确凿的事实还是个人的感受,更关注事物的功能还是功能背后所带来的实际好处,凡此种种,使得两人在对方面前都勾勒出更为完整的形象。因此,当话题涉及工作时,基于这种沟通所带来的了解,双方都能更加坦诚地谈论各自工作中的挑战和计划。通过这样的沟通,柯临更能理解这位新任总监坚持削减开销的举动,能够从他个人的角度看到最为棘手的问题,了解到他最为担心的关键点。由此,柯临提出了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更加透明的项目管理进程监督机制,以及几乎完全颠覆以往的工作方式。这是他们从之前两人都没有意识到的角度找到对解决目前面临的棘手问题最有帮助的办法。柯临这种能够在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后迅速做出改变以适应公司新情况的办事风格,赢得了这位新总监的信任,让他认为这样高度灵活的咨询服务不同于以往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一位咨询师所带来的体验,最终认可柯临的报价物有所值。

柯临不仅没有躲在咨询师的面具后面以专家的姿态说服新任总监,也没有因为迫于生意的压力而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相反,他主动跳出工作为他设定的角色,展现出一个鲜活的个人形象,用心理解对方的处境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他与合作伙伴结下了超出普通商业层面的工作关系,推动了任务的完成。

事实证明,人们总是选择与自己喜欢打交道的人共事,如果你的合作伙伴在自己的私人时间仍然愿意跟你出去喝一杯,聊聊天,那么你们合作成功的概率就会增加。2.你不仅仅是你的工作

树立个人品牌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把你从每天的工作中剥离出来,让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自身从过去的工作学习中锻炼的能力,在业界已经获得的认可,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认识到自己的个人品牌的价值,可以让这些原本附着在你所做工作上的宝贵资源,为你的个人发展助力。

建立起个人品牌的你,会自然地把自己当作一桩独一无二的生意来经营,通过持续地精进自己的产品—你的技能和执行力,小心地呵护自己的口碑—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价值—你能够为他人带来的改变,来逐步建立自己的无形资产。只有这样,当你做出成绩时,人们才不再只是把它归功于你所在的职位或者你所服务的组织,而是无时无刻不把这些成绩与你本人联系在一起。

这就好像你在职场中的发展找到了根茎,随之而来的成绩与进步才能像树木般抽枝发芽,让你的职业发展有迹可循。否则,你在同事、上司的印象中永远只是庞大机器里的一颗锈铆钉,漫长流水线上的一个装配工,你的成就永远只能存在于当下,很快被人遗忘。

这样的转变将给你带来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通过强化人们对“你”在整个工作流程中重要作用的印象,通过强调自己与众不同的职场优势,你将更容易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你不再仅仅是完成你的工作。工作成为你个人的渠道,通过漂亮地完成你的工作,你不断地为自己结识更广泛的客户群,获得更多的业界认可,并最终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3.这个世界又平又挤!《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对当今社会的这一观察,也为职场人敲响了警钟。这个世界已经变得扁平而拥挤。在这样剧烈变化的时代中,个人品牌不再只是锦上添花,而成为职场人的根本要求。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至少有两个。

首先,在一个又平又挤的社会里,头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廉价。曾几何时,首席执行官、职业经理人这些字眼代表着一个人丰富的行业经验、高超的办事能力和在组织中无法撼动的地位。然而,当创业成为一种时尚,跟人合伙开个早点摊都可以自称联合创始人,宿舍里好哥们儿间再也不以“麻杆儿”“傻根儿”相称而是冠之以CTO、COO、CMO等名号时,你就知道,“旧世界”里头衔背后所代表的经验、能力和地位,已经荡然无存。

当然,这里并没有半点小看创业者的意思,恰恰相反,一直在成建制的大企业中工作的我对那些富于冒险精神的创业者怀着深深的敬意。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我想说的是,在一个更加扁平化的世界,头衔的贬值是必然的结果。

人们正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不再迷信于各种花枝招展的称谓,而比以往更加看重真才实学。

也正因如此,要得到认可,在职场中脱颖而出,职场人就不能只是满足于自己名片上“品牌运营官”“高级经理”“市场专员”等称号,而要更加深入地剖析自己,了解自己的核心技能,知道如何将这些技能熟练地加以运用以成为旁人无可比拟的职场优势,不断加深这种优势在别人眼中的印象,直到成为自己的个人品牌。

其次,我们正越发依赖他人,有时甚至是我们完全不了解的人,来做出决策。其实,我们一直都习惯于在做出重要决定时听取他人的意见。只是技术革命以来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让人们在面对决策时更加难以以一己之力,应付比过去多得多的信息,因此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放弃了自主决定的特权,而更容易被他人对事物的看法所左右。

比如淘宝时,敲几下键盘就可以看到比过去逛十几家店看到的都要多得多的商品。这无疑方便了我们在同类商品中间做出比较,做出更为合理的购买决定。然而实际上,恰恰是过多的选择和信息,让我们失去了细细比较的耐心,而更愿意相信“买家评价”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久而久之,人们独立判断的能力降低,而对他人意见的依赖性不断增加,甚至成为习惯。

在职场上,类似淘宝的现象正在发生。一个人在他人的口碑(买家评价)成为人们判断别人时权重非常大的指标。而众人的口碑,又是在与人不断接触、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于是你会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积累起来的“人气”,正越来越大地发挥着为你助力的作用。如何找到你的个人品牌

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无法任由我们自己左右,但至少有一点例外,那就是如何对你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让它与你的价值观、个人能力和家庭责任相匹配。这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找到你的个人品牌,围绕它,来构建你今后3年、5年甚至10年的长远目标。定义个人品牌的过程,就是一个整理自己的思路,寻找自己的兴趣,审视自己的特质,评估自己能力的过程。个人品牌建立在对自己忠实评价的基础上,它是你最真实的身份、性格、品质在职场中的体现。因此,找寻属于你自己的个人品牌,要从认识你自己开始。第一步 确定你的工作价值观

直觉会告诉我们,要树立个人品牌,首先要看自己在哪方面比较擅长,然后“因地制宜”地发展出让人刮目相看的个人形象。但其实,这样做有时会让你变得非常“拧巴”,因为你当下所擅长的技能,也许只是出于偶然才掌握到,因此可能并非你愿意为之多付出成倍努力进行精进的方向。为了避免这种无心插柳的情况,你就不仅仅要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而更要知道自己相信什么、喜欢什么、想要做什么,从更深处分析自己在职场中的定位。只有以这种由内而外的方式确定的个人品牌,才有可能被你长久地坚持下来,久而久之成为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个人形象,一个忠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

所谓相信什么、喜欢什么,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价值观。要寻找职场个人品牌,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工作价值观。但是,像工作价值观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大家往往在统一意见这件事上做得很糟糕。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也确实常常超乎我们的想象。在我迄今为止短短的职业生涯中,见证了信奉着各种各样工作价值观的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在职场上取得成绩,所以价值观没有所谓对错高下之分。实际上,任何对你来说重要的方面都可以成为你的工作价值观。所以我们会看到,对工作价值观的划分往往众说纷纭。因此,下面这个根据123test网站的调查所总结出的十种工作价值观,只能算作管中窥豹。

·影响力

将影响力作为价值观的人,喜欢对合作伙伴、周围环境以及事态发展进行掌控。这种影响力常常表现为智识上或者情感上对他人的领袖作用,对稀缺资源和信息的掌握,或者对工作方式、工作进度的决定权。

·冒险精神

富于冒险精神、热爱创新的人,喜欢工作中充满未知的挑战。重复机械的工作是最不能忍受的,没有任何创新的生活几乎等同于腐朽。他们工作的动力来自于创造崭新的产品和服务,实践前所未有的工作流程。如果这种对新生事物的热情能够在工作中得到鼓励和支持,将带来无比的满足感。

·服务精神

具有服务精神的人,通过帮助他人来实现自身价值。他们很少以自己的利益为行动方针,有时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成全更大的集体利益。他们常常以社会的整体进步为己任,深信上上善道的存在,并心甘情愿为之付出努力。

·他人的认可

这样的人常常表现出对地位和身份的崇拜,但实际上,他们最为看重的地位和身份背后所暗示的来自别人的肯定、赞扬或者钦佩。成为某个组织或行业中地位崇高的团体的一员,获得机构对自己成就的认可,都能为他们带来极大的光荣。因此,任何物质和权力带来的奖励都显得微不足道,它们只不过是地位和身份的副产品而已。

·技术实力

看重技术能力的人,把成为“专家”作为自己的目标。他们认为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精通于某一专业领域,并将此奉为在组织和行业中的立足之本。能够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解决棘手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财富

物质上的奖励是追求财富的人在工作中的主要激励。在他们眼中,报酬的多寡与个人价值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奖金和加薪无非意味着自身价值的提升和被认可。

·自主性

推崇自主性的人,把是否能够任意决定自己的工作内容,完成目标的手段甚至时间表看作判断自己的价值是否能够得到体现的重要因素。对他们来说,接受指令无异于被奴役,只有自己能够做决定的工作环境才是最为理想的。这样的人常常无法忍受任何形式的组织,除非他们处于组织的顶端,因此不难想象他们大多选择做自己的老板。

·安全感

对他们来说,长期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是首要指标。他们往往把工作严格地定义为供养家庭、积攒储蓄以及偿还住房贷款的手段,因而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工作的频繁变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感的丧失和收入水平的不稳定。对他们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知道明天早上起来后仍然有一份安稳的工作等着自己,月底银行账户可以收到固定的薪水。

·人际关系

重视人际关系的人,常常把保持同事、客户以及家人之间的和谐气氛放在首位,工作本身倒是可以商量的事情。能够在工作中结交朋友,能够与同事喝酒逛街、推心置腹,能够在工作与家庭间保持平衡,是他们最期望发生的事情。这样的人会把工作看作是众多社交场合之一,因此一切行动都围绕着如何保持这一场合的融洽气氛来进行。

·自我成长

对不断的自我成长有所坚信的人,往往具有乐观的工作态度。他们相信事物不会一成不变,相信个人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自我培养和改造来获得整体素养上的提升,以及个人境遇的改善,而工作就是他们进行这种自我培养和改造的手段。他们把每个任务看作是学习未知技能的机会,并且具有十分强大的自我激励体系。

虽然将这些工作价值观分门别类开来,但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价值观常常交织在一起,左右着我们的言行。你既可以利用对某一领域的专业素养来获得令自己垂涎的影响力,也可以通过不断的自我成长来更好地服务客户。或者,你会认为人际关系和获得他人认可本是同一件事情,因此既要别人的尊敬,同时也渴望与人打成一片。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价值观更是难以钉钉铆铆地分辨清楚。所以当你完成这一步时发现自己认同好几种价值观,也不需要担心,因为下一步将能够帮助你找到对你影响最为深远的价值观。第二步 寻找你的热情所在

在这一步里,你需要回答这个问题: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你从工作中获得了最大的满足,让你充满成就感?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需要为自己准备一本笔记。然后为自己设定一个期限,三个月也好,半年也罢。在这段时间里,每当你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觉得满足的时候,就在笔记里记录下当时的感受,以及是什么事情让你有了这样愉悦的经历。

然后在这段时间结束后,挑一个周末的早晨,坐下来逐条对你这段时间里的记录进行分析,把它们分别归类到上面十种工作价值观,或者你自己总结出的价值观中。有些记录可能同时体现两种甚至三种价值观,有些记录可能你自己也拿不准。这种时候,不必过分纠结,我们不是在研究火箭上天,把它们分别放进多个价值观里便是。

完成这一步后,拥有记录次数最多的价值观,很可能就是一直以来驱动你在职场中做出各种选择,左右你行为的重要信念。

在这一步里,原本虚无缥缈的价值观在具体的工作场景中被赋予了形象,让你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识别出哪些时刻是你的工作价值观在驱动你的行为。同时,它也对你在第一步里所确定的价值观进行了检验。很多时候我们智识上“认为”的事情与实际情况是有差异的。通过对一段时间里各种价值观在你身上所发生作用的频次进行统计,能够拉近智识与现实的距离,让两者达到同一,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评估。第三步 围绕工作价值观发现你的职场优势

当你定义了对自己最为重要的工作价值观之后,下一步就要围绕它分析你在工作中所展现出来的特质,由此延伸到你所具有的职场优势,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这种优势上。

让我们举个例子来解释这一步的作用。

比如电脑是你的业余爱好,在工作中你经常利用自己的IT技能帮助同事解决一些电脑上的小问题,并且常常觉得很有成就感。我们知道这其实与你的工作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你有可能是崇尚技术为王的实力派,帮助别人时处于专家的位置让你十分具有满足感。当然你也可能是具有服务精神的热心人,向别人提供帮助的举动对你产生激励。这中间的差别十分微妙,如果不经过上述步骤进行分析,很可能你永远不会想到要去分辨这其中的差别,进而识别出这种行为背后所代表的职场优势,更不会想到如何进一步利用这种优势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假如你做出了这样的分析,就能够准确地知道是哪一种价值观驱动着你的行为。如果你发现是奉献精神“从中作梗”,助人为乐是你的天性,那么你对同事的帮助就可以不仅仅局限在电脑故障上,你的本职工作,你的其他特长,都可以用来帮助别人。这样的发现拓展了你实践自己工作价值观的领域,打破人们对你持有的固有观念。

如果通过分析你发现原来成为技术专家的身份是让你感到富有成就感的原因,那么你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个爱好上,让它成为你手中的王牌,超出帮助同事解决电脑故障的范畴,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作用。达夫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

虽然从事财务工作,达夫却有着一手厉害的编程本领。从刚开始工作那会儿,凡是遇到需要重复劳动的工作,达夫都会想办法编写一些程序帮助同事减轻工作负担。一开始这样的小程序只是在熟识的几个同事间使用,后来渐渐流传到其他分公司,最后甚至连集团的IT部门也找到他,与他合作,把一系列小程序作为公司的标准程式安装在发给新员工的电脑上。达夫从此名声大振。

一年前,达夫供职的公司进行了一次办公系统的全面升级,升级后的系统将大数据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达夫所在的财务部门作为各种数据的中枢更是首当其冲。由于之前名声在外,他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系统在部门试用的负责人。他在数据挖掘上花了不少心思,设计了多种针对不同决策需求的分析模型,并与同事分享,测试效果。逐渐地,财务部门对大数据的积极姿态得到了集团总部的注意,达夫被邀请在一次所有亚太高层参加的会议上对他们部门在数据挖掘上的尝试进行现场演示。这样的事情在达夫所在的分公司可不经常发生,以至于那次会议之后的很长时间,大家仍然会像谈论传奇一样谈论达夫在集团老板面前的表现。

有时候,分析自己职场优势的过程并不总是一目了然,因为某些特质隐藏在日常的工作内容之下,需要你去深入挖掘。

丽碧·温格(Libby Wagner)和她所创立的咨询网站libbywagner.com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丽碧早年曾经在一所社区大学教书,她所教授的语言学课程,虽然正好与她诗人的身份相契合,却很难让人把她跟咨询顾问的工作联系起来。

但是几年前,当她创立自己的咨询公司时,她发现作为语言学讲师和诗人,她拥有别人无法复制的优势,那就是她能够从语言的角度出发看待世界:人们在交流时语气的细微变化,对特定词汇的使用,对她而言蕴含着比旁人听来丰富得多的信息。这背后,是她对人与人之间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价值深信不疑。当成为一名咨询顾问后,丽碧逐渐认识到倾听的本领可以在职场中具有巨大优势,并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定位成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在进行客户访谈时,丽碧往往能觉察出旁人无法参悟的言外之意。这成为她在咨询行业的制胜法宝,她骄傲地把自己称为“董事会诗人”。

对于隐藏着的特质,旁人常常觉察不到,不为理解,甚至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误读。这时更需要你对自己的工作价值观有十足的把握,用它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并由此定义自己的职场优势。

就好像,如果工作带来的安全感对你来说最为重要,那么想必你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稳定的表现来确保延续这种安全感。这样的态度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你养成考虑问题全面细致,做事滴水不漏的本事。这样的特点通常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即使注意到,也常常被人武断地贴上“谨小慎微”“优柔寡断”的标签。但这样的特质完全是由你的工作价值观所决定的,对安全感的诉求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你的行为。

在大刀阔斧的革新性组织中,这种工作缜密的风格也许并不讨喜,但是任何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细致的执行上。职场中常常不缺喜欢出主意的聪明人,野心勃勃的改革家或者高谈阔论的演说者,但办事叫人一百个放心,工作严丝合缝的可靠之人实在不容易找到。因此这种隐藏着的特质,虽然乍看起来并不十分惹眼,但实际上是能够带来巨大价值的职场优势。只有了解到这些及其背后的原因,你才不会被别人的标签所迷惑,而是自信地把它发挥出来,让人们都知道你是那个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第四步 一句话概括个人品牌

经过以上对自己的深入剖析,你已经完成了定义个人品牌大部分的辛苦工作。接下来,需要你的一点创造力,把你的工作价值观,工作中给你带来满足感的场景,以及你的职场优势,用一句广告词式的语句进行概括,形成个人品牌。

在这一步之前,抽丝剥茧的分析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大量的观点、想法和事例。现在是时候化繁为简,用一个便于记忆的方式,把你的个人品牌确立下来,以便随后不断地反过来参考,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都在点滴中帮助自己树立起这个经过反复琢磨才确立起来的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归根到底是别人对你的评价,因此当你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个人品牌后,不妨拿给家人、好友看看,或者通过工作反馈的机会从同事、老板的口中了解他们对你的认识是否与你的品牌一致,找到任何差异的原因,以便做出行为上相应的调整,逐渐缩小这种差异。如何树立你的个人品牌

有多少种个人品牌就有多少种树立个人品牌的方式,这些方式又随着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的不同有所变化。但有几个始终不变的技巧,可以供你参考。1.保持前后一致

人们与自己了解的人相处总是自在些。所谓了解,有一层意思就是能够大体上猜出对方面对事物会表现出的反应。这样的相处原则在职场上同样适用,人们更喜欢与那些他们能够大体对其进行预判的人合作,而且称这样的人“很职业”。这样的预判小到上班开会不迟到,大到上台发言不怯场。每次言行一致都能够加深别人对你职业素养的信任,而每次言行不一都会破坏这种信任。

树立个人品牌,则要求你在自己计划脱颖而出的领域,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言行一致。如果你决定要让自己的影响力成为大家的焦点,那就要在任何合适的场合都争取做团体的领袖,不能有半点推诿;如果你认识到加薪和奖金是你的根本动力,那么在每次事关加薪和奖金的关键节点上都加倍付出努力,不能有一丝懈怠。2.善用承诺

要加深他人对你的积极印象,除了保持言行一致之外,还可以主动制造一些“承诺–履行”的场景,来加深你言出必行的印象。这对你所要塑造的个人品牌会带来帮助。我们这里所说的承诺可以很小。假如你要塑造自己永远把客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的个人品牌,就可以在客户向你询问项目进展时,承诺在下午两点前把项目的初期报告发送给客户。许下这个承诺的时候,你几乎已经确定报告会在两点前完成,甚至可以是手中已经拿到了这份报告。但是,通过制造一个“承诺–履行”的情景,你为客户制造了一个预期,并顺利地达到他的预期,这自然会形成一次积极的印象。这样的情景反复发生几次,专业的形象就会基本固定下来。3.给自己吹吹号角

你所做的工作多半不会为自己说话,即使有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那也需要你的优秀工作积累到一定数量,能够露出冰山一角后才会被人赏识。与其这样,何不花一点时间研究如果在别人面前适度地夸夸自己的成绩,在适当的场合,让你的老板能够看到你在某件事情上投入的努力,获得的成果,以及取得的进步。不须多说,你自然知道在这种事情上重要的是掌握好分寸,不要显得洋洋得意,但也不必妄自菲薄。

比如我所负责的一项工作,这几年来,通过对项目组成员的持续培养,以及与客户就工作方式不断沟通和改良,使项目的效率连年增长。但是由于这项工作在事务所中并不特别引人注意,因此这些成绩始终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让大家看到这样的成绩,我主动找到组织每季度例会的负责人,提议在下一次例会中插入一个环节,由我来抛砖引玉,通过介绍这项工作在这几年里取得的进步,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同类型工作有什么可以值得借鉴推广的做法,以及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体工作效率。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老板和同事看到了我们团队取得的成绩,而且讨论中很多新的想法被激发出来,使其他项目也受益良多。4.找个职场导师

职场导师可以从客观的角度观察你的一言一行,因为他比别人更了解你这些言行背后的动机,可以适时地给你提出意见。优秀的职场导师还会给你带来新的眼界,点醒你目前你所做的事情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占据怎样的地位。由此你可以以更长远的视野判断树立个人品牌的过程中哪些事情更为重要,哪些事情只是一叶障目。

当你认真地实践这些技巧,并不断地在已经认定的个人品牌上锻炼、发挥、表现自己的职场优势,那么你就已经比你的同龄人先行了一步。在此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在职场中的言行和选择变得更有针对性,不再只是在别人的指挥棒下东奔西走。管理职场情绪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陷入一些情绪中不能自拔。毕竟,职场是由人组成的环境,而人与人之间的多样性,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会滋生出各种不同的情绪。那些光荣、成就的时刻自不必多讲,它们带给职场人超乎想象的动力,远远超出物质奖励所产生的刺激。而有时候,负面情绪也会给人带来等量的打击。这些情绪的主题,会随着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而变化。每个新的职场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负面情绪,如恐惧、压力、焦虑、冲动等不一而足。

在迄今的职业生涯中,我就亲身或亲眼见证过上述负面情绪给职场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也看到每个人如果克服它们,就能成为更有韧性的职场人。因此在这一节里,希望能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这些情绪的感受,以及如何管理职场情绪的一些心得。如何面对恐惧

半个小时过去了,对面人力资源经理依旧和蔼耐心地回答着我事先拟好的问题,但我只能看到她在说话,脑子里却一片空白。手上拿着笔佯装在记录着谈话要点,但其实写下来的东西连我自己都看不懂,只能小心地遮挡住笔记本,生怕对方看出破绽。这是我的第一次客户访谈,坐在这家全球知名的软件公司位于北京东三环亚太总部一间装饰考究的会议室里,本来要通过访谈了解客户人事部门工作流程的我,整个人却被巨大的恐惧感笼罩着。明明已经在前一晚做足了功课,为什么在当下除了对自己不断地质问“怎么回事”,脑海中什么都没有?

对于入职不久的我来说,这样的恐惧却并不是第一次发生。面对与学校截然不同的人际圈子和社交规则,面对培训中如潮水般涌来的各种闻所未闻的知识,面对一件件平生从来没有机会实践过的工作,我从一个还算自信的大学毕业生,迅速退化成一只畏首畏尾、草木皆兵的职场菜鸟。那段时间,常常感觉活在周围人的质疑和失望之中,对工作的恐惧感越来越强烈。上面的情景,只是众多灾难中的一例而已。那是一段难熬、难忘的日子。

后来我才发现,不只是我经历过这样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几乎所有入职的新人,都经历了这种恐惧的折磨。即使在职场中摸爬滚打了数年之后,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时,无论是我,还是身边的同事、朋友甚至是老板,都仍然会感受到面对未知领域的恐惧。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得承认,职场中的恐惧感就像流感,一旦来袭,平凡人都无法抵御,只能缴械投降,能做的只是耐心的等待,等待它任凭自己的意愿散去,再重新找回信心。而且每次恐惧来袭都变换着形态,一个人并不能随着自己能力和阅历的增长而对它免疫。可以说,面对职场上的恐惧,我们基本上束手无策。1.重新认识恐惧

直到有一天,我把这个无奈的结论告诉我的职场导师,他只用了两句话,就让我如梦方醒。他让我意识到,原来还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看待职场中的恐惧。他的两句话是:

1)除你之外,没人整天花那么多时间琢磨你;

2)如果总是缩在温暖的角落里,什么好事也不会发生在你身上。

这简直就是心灵鸡汤里老僧人对小和尚会讲的话嘛!导师的话里对恐惧只字未提,却让我对它有了全新的思考。

除你之外,没人整天花那么多时间琢磨你。可不是吗,大家都各有各的工作,各有各的心事,每个人光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哪里会有闲工夫理会别人。

说到底,职场中的恐惧大都是源自一个人自视过高,老以为别人会像自己一样在意你的一举一动,由此才会产生对后果的过分解读,说白了就是自己吓唬自己。比如开头的例子,且不说人力资源经理会不会注意到对面毛头小子内心的无地自容,就算真的看出这晚生是在赶鸭子上架,难道就真的要发脾气向后辈发起人身攻击?

如果总是缩在温暖的角落里,什么好事也不会发生在你身上。每次感觉到恐惧,都是因为要面对未曾接触过的工作,面对完全不确定的挑战。这其实表示你并没有一直桎梏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而是不断地在突破自己的边界,尝试新的工作和责任。之所以每次恐惧都以不同的形态袭来,正是因为你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一直在成长。能力和阅历的增长无法对恐惧本身免疫,但并不能抹杀一个人通过突破自己而变得更强大的这个事实。因此,恐惧代表着一个人在进步,而长久地感觉不到恐惧才应该让人觉得可怕。2.学会缓解恐惧

能够从这样的角度看待恐惧固然是个顿悟,但并不代表它就会从生活中消失。每当要面对一个严苛的客户时,每当要进行一次重要的演示时,每当向上司推销自己的新想法时,恐惧仍然会如约而至,厚厚地笼罩在头顶。但是,它其实只存在于自己的头脑中,别人感觉不到,也绝少在乎。所以,与其被恐惧降服,不如主动地面对它,承认它的存在,甚至庆幸它的存在,然后想办法,将它给你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面对这样的恐惧时,你可以尝试这样去做。(1)用中二式的语气将未知的恐惧转换成让人血脉沸腾的挑战

恐惧本来就是由于自己在挑战自己的安全区域而生,为何不还它本来面目,让自己变成奔赴沙场的英雄?比如,与其对自己抱怨“哎,明天又要面对那个强硬的谈判对手”,不如这样告诉自己“果然还是又与他碰面了,这次绝不会给他机会得逞”。虽说有些孩子气,但是如果能战胜恐惧,幼稚一点又有什么关系?(2)改变你的用词习惯

人在讲话时的用词不仅无时无刻都被情绪左右,同时也会反过来给心理以暗示。总是使用负面词汇的人,即使没有发生特别令人沮丧的事情,人也会变得比较失落。而习惯使用积极语言的人,则普遍具有更强的自信。这两者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当消极的人被要求必须使用更为阳光的语言后,他们真的变得开朗起来。所以,下次有人问面对挑战感觉如何时,不要再是一副“还行吧”的懒散样子。就算你心里仍然恐惧不安,你也应该气运丹田甩出一句“感觉好极了”,它会让你更加自信起来。(3)做做伸展,蹦蹦跳跳,或者干脆去跑步

让你的身体活动起来,大口呼吸,伸展运动,原地跳跃,这些动作既可以帮助你转移紧张的注意力,又可以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让你的身体跟你的头脑一起放松下来。如果条件允许,一定时间的慢跑还可以帮助你的大脑释放一种叫作多酚的物质,让你感觉更加富有动力。如何排解压力

工作一段时间后,刚刚入职时由于对一切事物都很陌生而产生的恐惧感会逐渐减少,但同时随着业务变得熟练,越来越多的工作会不请自来地找上门。无论是来自老板的任务安排,还是同事、客户的合作邀约,甚至是晚辈的虚心请教,这些要求会一点一点地侵蚀你的工作时间,直到你的日程完全占满也不会停止。于是工作开始积攒起来,失去控制,办公桌、收件箱里的一个个请求,变成你心里沉重的负担,而且它们会由工作时间逐渐蔓延到你的私人时间,直至周末也要不停地赶工。很多人甚至做梦时都是梦到在处理工作,醒来疲惫不堪,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任何一个组织中的中坚力量几乎都会面临这样的挑战。这种时候,所考验的就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业务能力,同时也是对一个人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资源的巨大挑战。如果不正面面对这个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你将踏上一条成为工作狂的不归路。这条路无法走远,最终将以你的家庭、身体甚至精神健康为代价,给你警告。1.承认你做不到

要面对这个问题,最重要的第一步,也是最需要勇气的一步,是坦承你做不到十全十美。实际上,没有哪个职场人能够让他周围所有人都满意,也不可能把所有工作做得完美。首先在自己心里越过这道坎,承认你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极限的,不可能完成所有任务,是减轻身上压力的第一步。

我的一位朋友,因为在沉重的工作压力面前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极限,导致自己的生活完全被工作占据,最终,他只能辞去这份工作才得以从堆积如山的积压工作中逃走。令人遗憾的是,他始终是喜欢这份工作,喜欢与他共事的同事,也喜欢他为之奉献的公司。他辞职的唯一理由,就是无法承认自己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

我自己也曾经陷入过这个怪圈,总想依靠多揽一些工作在自己身上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以谋求更高的评价。负责为我评估年度业绩的老板几次找到我,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最终要有人来为我这样超负荷的工作买单,如果不是我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和睦,就是我交付工作的质量,要么就是客户的利益。虽然我认为这样的说法非常有道理,但并没有马上在行动上采取任何改变的措施。

只有在我心理上放下了那种“别人不行,只能我来”的自负之后,才开始真正思考如何更聪明地体现自己的价值。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把一些并不是只有我能够完成的工作逐渐交给他人去做,把精力放到真正能够带来最大功效,也能使自己更能得到职业锻炼的工作上去。这并不是对工作的推诿,因为有些对你来说驾轻就熟的工作,对其他人来说可能还是不小的挑战,与其把这样的工作统统揽到自己怀里紧抓不放,最后被搞得焦头烂额,倒不如撒手给那些更需要它们来提升自己能力的人来试试看。长远来看,这给你和你所托付的人都能带来更大的好处。2.有些事情永远不会完成

在承认自己的极限之后,你还需要面对心理的另外一个门槛,那就是有些事情永远不会完成:那些放在“待读”文件夹里的几百份材料你永远不会抽出时间去读,那些你答应要去参加但同时又有更重要约会冲突的会议你永远不会去参加,那些你答应要回复但已经躺在你的收件箱里的几十封邮件你永远不会去回复。“等有空了就去做”只是“不会去做”的另外一种说法。你心里明白,但是理性上却不愿承认。

但是,如果要减轻工作压力给你带来的负面情绪,你必须承认: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去做。这样的承认,不是要求你任何事情都马上去做,不等来日。事实上恰恰相反,这样的承认,能够使你在面对那些你心里清楚地知道你不会去做的事情的时候,能够更容易地把拒绝说出口,避免大包大揽,从而让自己更能认真履行自己做出的每个承诺。3.优雅地说“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面拒绝别人的请求是很难为情的事情。因此,如何把“不”说得有技巧,既不让别人认为你不讲情面,又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时间,就是在你跨过上面的两道门槛后,需要考虑的事情。下面的五个技巧,可以供你参考。

技巧一 当被问到能否帮个忙时,假如自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不如诚恳地告诉对方:“我现在有些事情需要尽快处理,你能一个小时后再来问我吗?”大部分人都不会在这一个回答后还执拗地要求马上解决。根据我的经验,一个小时后再回来的人并不是很多。即使回来的人,大多也会带着自己的方案或想法来跟你讨论。你的目的由此达到了。

技巧二 根据自己手头的工作,告诉对方“我可以做这件事,但同时也就意味着我做不了那件事”。让对方明白你对自己的工作是有安排的,你的时间是有限的,任何无端插入的工作都会打乱你的计划。

技巧三 当对方要摆开架式跟你详细解释工作细节时,告诉对方:“你能不能把这些要求写一封邮件给我?”这样做并不是你不懂当面谈话比电邮沟通效率高,而是很多时候,对方懒得动手写电邮,就会找其他人去解决问题了。而且即使真的写出来,对方也会因为花了时间思考而把不必要的细枝末节省略掉,让整个请求更有逻辑。

技巧四 大唱空城计。当有重要的工作需要你集中精力来完成时,选择坐在别人的位置上,躲进会议室,或者公司附近的咖啡厅,甚至在家办公,只要可以避免“闲杂人等”找到你,都是比你本人的办公室更为理想的去处。

技巧五 对不是非要自己才能完成的工作,告诉对方:“我觉得老张更适合回答这个问题/完成这个任务。”当然,老张不一定是更适合的人选,只要不是你自己,任何一个可以完成任务的人都可以考虑。而且不要每次都推给“老张”,你可不想看到“老张”因为不堪重负而辞职的结果。

当然,如果上面的方法都不灵验,不妨直接告诉对方,“对不起,我没有时间做这件事”。这样说需要勇气,但能够保证你本职工作的完成,同时也会在职场中,为你的时间赢得更长久的尊重。

在这之后,留给你的,就是那些真正只有你能完成,并能够给组织和你的职业发展带来价值的工作。永远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工作上。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们会讲到如何保证将这些重要的工作有系统地完成。如何克服焦虑

在一段平稳的上升期后,职场中的瓶颈会不期而至。此时的职场人常常会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年轻人的冲劲儿还在,但是晚辈的追赶却让人不敢怠慢,而继续上升的空间不甚明朗,对未来有很多迷惘和猜忌,内心充满着前途未卜的焦虑。

这样的焦虑,有时会让奇怪的念头冒出来。比如,“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发现我在装腔作势”“其实我根本没有他们想的那样能干”“我是不是会在这个位置上无疾而终,一事无成”“原来我并不是那个旷世英雄”,等等。

焦虑本身就够让人难以招架的了,在职场中被各种工作压力催化后更是会成倍地增加对情绪的负面影响。轻则失去工作动力,重则完全厌恶当下的生活状态。因此,一旦出现这样的焦虑心理,职场人要及时想办法疏导自己的情绪,找到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让自己尽快度过这一段瓶颈期。1.将焦虑外在化

面对焦虑情绪时,最怕的是把它与工作上的压力或家庭上的矛盾混在一起,让焦虑情绪影响到处理工作和对待亲人时的耐心。这种时候,最好在头脑中承认焦虑情绪的存在,认识到它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将焦虑感外在化、具体化,这样才可以给你机会认识到产生它的原因,问题才更有可能得到解决。2.与职场导师或上司约谈

请求与你的职场导师甚至是上司进行单独的面谈,也许能够帮助你解开心中对未来的迷茫。作为过来人,他们比你更能看清楚目前你所在的阶段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作用,因此可以帮助你提升眼界,看到今后将会发生的变化。对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心里有了底,也就能够帮助你稳定自己焦虑的情绪,重新认识目前工作的价值。

同时,如果能够在与上司的面谈中表达自己想要在职业上更进一步的想法,很可能会收获到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

对目标明确、敢于表达自己职业抱负的年轻人,上司也许会另眼相看。但是要注意的是,你要把这样的谈话与要求加薪升职的谈话区分开来,而把问题集中在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突破现在所处的尴尬局面。3.给自己放个假

考虑给自己放个长假,计划一次与亲人一起的旅行,利用业余时间全权负责行程安排,把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以外的地方,暂时清空被焦虑占据的大脑。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个人出去走走,甚至只是待在家里去读那些一直想读却总也抽不出时间的好书,或者去看那些经典的老电影。无论做什么,最重要的是,你在这段时间里所做的事情,要能为你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一个看待问题崭新的方式。

焦虑常常是因为过于将思路集中在眼下的局面上所引起的,一旦形成这样纠结的局面,一个人便容易钻牛角尖。给自己一段放空的时间,不排斥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视野,也许你会发现,当你回到刚刚离开的那个地方时,眼前的问题顿时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突破点。4.调整工作模式

如果假期的选择不太现实,那不妨试着改变自己的工作模式,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为你提供看待问题不同的角度。如果你常常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现在就早些收工,不再依赖外卖填饱肚子,回家的路上顺便去趟菜场,为自己和亲人好好做一顿晚餐;如果你已经习惯了在工作中独来独往,现在就找些同事一起搭伙,体验团队中合作的乐趣和挑战;如果你总是严厉地要求下属完成你定下的目标,现在就开始给他们一些腾挪的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完成任务。跟同事换一换办公的位置,改变上下班时的通勤路线,尝试一下移动办公,无论再微不足道的改变,都去尝试一下。也许到头来,你只是需要工作中的一点新鲜感,生活中的一点偶然性。焦虑,也许就在这些新的尝试中渐渐被忽略了。如何克制冲动

冲动是魔鬼,这话你一定在各种场合听别人说过,很可能听得耳朵都磨出茧了。但很多道理都是这样,听过是一回事,认同是一回事,而切身的感受一直烙印在心里则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冲动是魔鬼”这句话正是如此。之所以把冲动比作骇人的魔鬼,一定是因为它所带来的杀伤力巨大。职场中的冲动,虽然不至于造成杀身之祸,但是可以让一次原本给人不错的表现大打折扣,让辛苦建立的客户关系瞬间灰飞烟灭,让坦坦荡荡的职场晋阶之路顿时变得无比艰难曲折。

我的一位好友佩奇,就因为一时的冲动,至今仍在胆战心惊地等待着魔鬼的到来。正值晋升关键期的佩奇,半年前通过不断的要求终于拿到他所在公司一位重量级领导负责的项目,成为项目负责人。如果这个项目做出成果,佩奇的晋升可以说就算板上钉钉了。因此他加倍努力,以求方方面面都进展顺利。这种程度的努力当然也就要求比平时更长的工作时间。

经过了连续几周的超负荷工作后,佩奇对待同事的耐心在一点点降低。此时,负责数据平台构建的IT部门要求负责人向客户索要前后十年的相关数据记录,否则无法保证平台处理结果的准确性。佩奇深知这种要求对过去几年公司架构几经变动的客户来说近乎无理,但他只能尽量与IT部门协商,希望将数据的涵盖时间尽量缩短。而IT部门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坚持没有符合要求的数据工作无法继续进行。

反反复复的推诿,成了压垮佩奇耐心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洋洋洒洒地写了足足有上千字的电子邮件,历数IT部门一直以来不切实际的要求,以及推卸责任的恶劣行径。自认为站在有理一方的佩奇,在把这封充满愤怒的邮件发送给IT部门同事的同时,还不忘抄送给那位重量级的领导,期望他能意识到自己正在为项目的顺利完成进行着一场艰苦的角斗。

现在看来,这实在是一个不聪明的举动,就连佩奇自己也承认,他无法理解自己当时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去写这封单纯发泄怒火、对问题毫无帮助的邮件,又为什么天真地抄送给了那位领导。他只记得当时在点击“发送”时,他是多么的理直气壮。

至今,那封邮件仍然杳无音信。项目虽然最终获得了成功,但是在反馈会议上,那位重量级领导在对佩奇的贡献礼貌性的赞扬后,转而提到了这件事,批评他在这件事上没有考虑周全,有可能为今后部门间的合作设置不必要的障碍。佩奇在等待那封邮件回音的同时,也在等待晋升的结果。他心里隐约感觉到,自己几个月里为这个项目付出的心血,有可能被那一封冲动中发出的邮件全部抵消。冲动是魔鬼,这次他是真的体会到了。

只要是与人打交道的地方,就不免会有令人沮丧、失望甚至愤怒的情况出现。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恰是职场赖以高效运行的基础。因此,职场是各种情绪引起的冲动的高发地带。职场人需要了解一些应对机制,避免佩奇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1.把握选择的权力

成熟的人,不是那些永远不会冲动的人,而是那些意识到自己的冲动,然后刻意做出选择,避免做出会令自己事后后悔的事情的人。职场人需要成为这样成熟的人,在面对冲动时,能够告诫自己冷静下来。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在其《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有一个有意思的阐述,他讲道:“在外界刺激与你的反应之间存在着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拥有选择反应的自由和权力。而在这个空间之外,你无法控制外界刺激的发生,你也无法控制做出选择后将会发生的事情,因此,只有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你被赋予权力。而你使用这个权力的方式,决定了你的命运。”

你是否意识到了这个空间的存在?是否行使了选择的权力?是否抓住了成长的契机?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你下一次面对外界刺激时得到回答。2.将冲动释放出来

找到你的三五好友、你的父母、爱人,那些懂得你的处境并且善于倾听的人。他们是在你感受到无以名状的冲动,尤其是愤怒时,你最需要的倾诉对象。很多时候,仅仅是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就已经能够达到缓解情绪的作用。同样,也去试着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当你的朋友或亲人需要发泄他们的冲动时,你也是他们首选的倾诉对象。

假如你的身边没有这样一个可以听你絮叨的人,那就不妨把你所想的写进邮件里,但是不要填写收件人,不要发送出去。这只是你抒发情绪的管道,把它从你心里拿出来就好,不必非要人看到。3.反省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老掉牙的话了,但还是不得不说。职场中的利益冲突有时简单,有时复杂。在冲动过后,你可能更有机会理清自己在导致冲动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你是否站到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整个事件,对方是否有什么难言之隐,有哪些地方你可以做得更到位些,从而避免事情到这步田地。

有些时候,是我们面对事情时的反应塑造了我们的能力和品格。抓住这种情绪激烈的情形真正认识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修养,可以给你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借鉴。克服完美主义

对有些人而言,被称为完美主义是一种想当然的表扬。在他们眼里,完美主义代表了对细节的专注,对质量的要求,和对结果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益求精。然而,在职场中,事事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在很多时候,成为大家眼中的麻烦,上司不敢重用的隐形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