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7 16:36:39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教育制度

3.班级授课制

4.终身教育

5.活动课程

6.学制

二、简答题

1.教育的发现历史及其各阶段的基本特征

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3.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

4.简述德育原则

三、论述题

1.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2.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请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状态设计一个调查问卷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自动化的基本技能

2.认知策略

3.迁移

4.强化

5.成功智力

6.移情

二、简答题

1.交互作用理论。

2.皮亚杰的适应理论。

3.品德概念和品德形成过程。

4.辨析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编码和编辑。

三、论述题

1.最近发展区以及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区别和教育意义

2.知识概念形成过程及其教育意义

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答:教育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阶级或社会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2.教育制度

答: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制度相类似的特点,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

3.班级授课制

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在班级授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但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特点是:场所固定,学生固定,教室固定,时间固定,内容固定的特点。

优点: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

4.终身教育

答: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前者从纵向上讲,说明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后者从横向上讲,说明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5.活动课程

答:针对学科课程的缺陷,杜威等人提出了活动课程的主张。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优点:把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交往和组织能力、创新与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同时重视儿童的动机、兴趣、心理结构,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的发展。

缺点:儿童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完整,不利于高效率地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它显然不足以单独支撑学校教育的使命。

6.学制

答: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亦称“学校系统”,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学制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

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它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学制的建立又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学制的建立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并且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二、简答题

1.教育的发现历史及其各阶段的基本特征

答:(1)古代教育的特征

①原始社会时期:

a.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b.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公平性。

c.教育内容简单。

d.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口传耳授、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以及生活、劳动中的耳濡目染。

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

a.教育与社会生产相分离。出现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工作人员和教育机构,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b.教育出现阶级性。学校教育被奴隶主和封建统治者所占有,成为培养他们本阶级接班人的场所。

c.学习方法呆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d.教育与社会相分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的场所,与社会之间形成一堵厚厚的围墙。

e.教育是管制过程,尊师重道,教师具有绝对权威,学生没有主体地位,师生关系缺乏民主。(2)近代教育的特征

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③教育的世俗化;

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3)现代教育的特征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a.教育的二重性,使得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在受教育权上实质是不平等的。

b.资本主义各国在教育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各国经济政治发展和文化传统逐步建立起了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整套教育体系,并不断改革和完善。

c.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结合。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a.全体公民不分民族大小,不论男女,不管政治地位高低,都平等地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b.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

c.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答: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包括:(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

答: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空和信息等资源的最佳整体功能,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简言之,学校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

为适应社会改革和学校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当代学校管理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出现了一些新趋势:(1)学校管理自主化。许多国家在校本管理理念指导下,注重加强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实行校长负责制度。在教育立法中确定校长在管理学校中的核心地位,由过去的依附型管理向自主型管理转变。(2)学校管理开放化。学校管理已成为全社会的事业。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沟通,形成一体化教育管理体系。学校管理开放化的标志是,树立现代大教育管理观,改变“就教育论教育”的观念;建立比较稳定的与社区联系的网络和基地;建立一定信息反馈系统;在学校内部,信息沟通,渠道畅通。(3)学校管理民主化。管理者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全体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参与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民主化趋势表现在:①从学校自己管理转向社会参与管理;②从少数教育行政人员管理向全员管理方向发展;③从学校管理学生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4)学校管理现代化。学校管理由经验型管理向管理现代化发展,创设优化的学校管理环境,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学校管理现代化主要由管理技术装备现代化、管理组织制度现代化、管理观念与行为现代化等三个层次组成。如今,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学校管理研究的热点课题。

总之,现代学校管理呈现了自主化、开放化、民主化、现代化等发展的取向。这一取向反映了现代学校管理的特质,展现了学校管理发展的美好前景。

4.简述德育原则

答: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具体包括如下:(1)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师进行德育工作时要重视组织培养学生集体,并通过这一集体来教育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重视学生集体的建设,尤其是班集体,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

②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转变影响集体;

③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2)知行统一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重视学生做出相应的行动。

知行统一原则基本要求如下:

①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系统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②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③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言行一致地给学生做出表率。(3)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指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同时辅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和批评教育。

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基本要求有:①坚持正面教育,首先要动之以情;②应弄清情况,有的放矢;③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要注意场合;④要让孩子学有榜样。(4)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凶素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对学生既要看到积极一面,也要看到消极一面;

②长善救失,引导学生自觉地巩固和发扬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缺点;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5)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有: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严格要求学生。(6)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

这一原则也称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

②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互相配合;

③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

三、论述题

1.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答:人的发展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它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环境和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的功能。(1)教育之所以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其主导作用是因为: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散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社会的,都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使年青一代健康成长。

②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片断的,是不能与学校教育相比拟的。

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教师受国家的授权和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能自觉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学业、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2)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是需要条件的

教育受教育者首先要尊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条件是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离开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的作用无从谈起。另外,还应争取学生家庭、社区和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配合,协同一致地去教育学生,发挥多方面力量的优势,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3)教育的具有促进个体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功能:

①个体个性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三个方面。

②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以及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三个方面。

2.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请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状态设计一个调查问卷

答: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它主要包含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管理评价等几个领域,其中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

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教育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根据评价依据的标准与评价结果的解释方式的区别,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①相对性评价。相对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相对评价也称作常模参照评价。这种评价重视区分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相对评价主要满足教育管理者对学生进行鉴定分等和选拔的需要。但它对于个人的努力状况及进步程度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后进者的努力缺乏适当的评价。相对评价的结果经常用偏差值法表示。

②绝对性评价。绝对评价的参照标准则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并在测量之前就确定了的。绝对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对被评者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和达标的程度作出判断。因而,它也可以称为标准参照评价。绝对评价是通过个体成绩与一个预先确定的日标的比较,确定其成绩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

  ③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不同,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依据个人的标准来评价的。它是指对学生个体的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间的成绩与能力差异进行的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两个或多个时刻内的成就表现进行的前后纵向评价。(2)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①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效果。

②形成性评价。指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做出价值判断,也称过程性评价。其特点是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以促进工作的改进。它一般以反馈和改进完善为主要目的。

③总结性评价。指对评鉴对象一定时期的全面状况进行价值判断,也叫终结性评价。它旨在对教育活动做出总结性的结论,甄别优劣,鉴定分等,为各级决策者提供依据。(3)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①自我评价,是指教育工作人员人员对教育或者本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的自我分析总结。体现在教学中有学生自我评价,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自己做的作业、试卷、其他学习成果进行的评价。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在学习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②他人评价,即学校以外的社会,政府等对教育各方面作出的评价,在教学工作中的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教师评价是一种相对于学生自我评价的他人评价,主要是指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成果进行的各种评价。这种评价除了在教学中进行的比较正式的测验、考查、考试及其成绩评定,还包括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广泛接触中,特别是在个别指导、咨询、答疑和谈话中,对学生有意识进行的不拘一格的评价。(4)根据评价是否采用数学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①定性评价是在描述的基础上进行的评判,通常表现为书面的鉴定或评语。一般这种评价能比简单的分数或等级更能传达被评的优缺点,但是主观性太强,不够精确。

②定量评价主要是一种数学化的评价,主要运用统计和测量的方法,对被评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这种方法比较精确,客观,操作性强,但是对于一些不能量化的项目无法进行评价。

问卷略。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