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的经营之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7 23:22:42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私营企业的经营之道

私营企业的经营之道试读:

内容提要

入世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这种近乎真理的判断显然也适用于私营企业。至于机遇究竟有多大就值得费点儿心思琢磨一下。

WTO:新的游戏怎么玩(代总序)

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入世。这意味着:中国的WTO时代终于到来,一场新的世纪革命已经来临。

WTO成员的贸易额目前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0%以上。中国和WTO各成员之间的贸易额亦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90%左右,这就迫切需要一个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来协调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以便建立互惠的和非歧视的多边经济贸易关系。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各国、地区间管理贸易政策的国际机构,目前成员已有134个。1997年,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十大贸易组织行列,但是,在WTO这样一个国际性的经济贸易组织里面,却没有合法的席位,这与其地位和身份不符。

中国加入WTO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又一重大事件。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应对WTO挑战、迎接对外开放新阶段的基础条件,入世后我们既要享受应有的权利,又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中国入世肯定会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讲,入世并不亚于一场革命,它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的变革,涉及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各个方面,直面全球经济的碰撞。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挫折和成功兼有。

首先,加入WTO以后,进一步开放市场会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过去在市场开放方面,我国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自主地决定市场准入、削减关税和取消非关税措施。加入WTO后,我国必须遵守WTO关于市场开放的规定,这对我们开放市场的速度和步骤会形成一定压力。

其次,随着市场准入的扩大、关税的削减和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落后的企业已经没有得过且过的时间。此外,我国的对外经贸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WTO规则的制约。

当今,我们正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如果说过去世界各国的经济开放主要是通过货物贸易来实现的话,那么,今天各国的国际交换则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货物、服务、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生产要素等等都成为各国间可交换的对象。现在,一国经济的开放已经不局限于货物贸易,它扩展到广泛的服务贸易和投资。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充分表明,每一个国家要成为经济全球化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是主动开放还是被迫开放,都必须开放,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满足经济活动需要的一切资源,只有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参与经济全球化,才能获取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和市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有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

我们认为,加入WTO,不仅仅是一个加入某国际组织的问题,它还是一个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入方式和程度、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国际地位的确定和安全保障等的战略议题。长远来看,加入WTO将会对我国下一个世纪的经济走势,甚或整个发展战略产生巨大影响。

加入WTO会给中国企业提供一个契要,使中国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际市场,接触国外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有很多人在谈加入世贸时形容,是“敞开大门,引狼入室”,“有一些企业会因此受益,有一些企业会面临一些困难,而有些企业则必死无疑”。现在再来探究加入世贸究竟有无益处已经毫无意义,如果你的企业还算占优势的话,那么争论也不会让你的优势更加明显,只会让你失去许多发展的机遇,如果你的企业不占优势,甚至会带来很大的冲击,那也不要参与什么争论,与其临渊哀叹,不如退而结网。

加入WTO的不利之处远没有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可怕。风险是存在的,但它是市场化进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技术落后的、幼稚的产业不能靠闭关锁国来保护,而只能靠经受市场的考验并在竞争中成长壮大。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时髦的话语应叫做“成本”)迅速富强,但我们在前进时首先要迫求的是对策的良性后果,而不仅仅是对策的抽象合理性。我们这里尽量不空谈加入WTO的意义和形势,而主要是提出问题,为了使企业自身能够审时度势,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作出相应的判断和调整,制定出适应环境发展的经营战略来。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资深记者:项建新2001年12月

私企机遇有多大(代序)

入世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这种近乎真理的判断显然也适用于私营企业。至于机遇究竟有多大就值得费点儿心思琢磨一下。

一项调查说,中小企业的贷款满足率已超过70%,但其中的私营企业贷款满足率没多大起色。

似乎有理由相信,入世后,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及业务的拓展,私营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会为之一变。不过,这可能有点儿一厢情愿。

另一项调查说,在客户选择上,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将瞄准国有大企业,他们觉得国有企业并不像国内大部分人所说的不是什么好企业。

也许这不过是外资银行的一种错误判断,也许外资银行看中的是国企背后的大树,但有一点不能忽视,不论怎样,如果私营企业寄望于入世能带来自身融资际遇的改变,恐怕有竹篮打水之嫌,因为看上去,外资银行并不那么急于分享本来一直为他们看好的中国私营企业的高成长硕果。

让人不踏实的事儿不只这一件。

有一种说法,叫“凡对外开放的领域原则上也对内开放”。按我的理解,这种说法本身已经表明,对内开放滞后于对外开放,而“原则上”三字又使“对内开放”进一步打了折扣。一些实际情况也表明,在很多领域,对内开放其实是落在了对外开放的屁股后头的。由此我判断,在入世后的市场开放中,私营企业至少不会比以前更容易抢占先机。很可能,入世后,吁求国民待遇的不再是外资企业,而是中国的私营企业。当然,能够为外资企业带来公平待遇的世贸组织规则也许同样能够为中国私营企业带来更多的公平。

值得安慰的也有。比如私营企业明晰的产权和灵活的机制。尽管随着外企的大规模进入和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这一安慰能持续多久是一大疑问,但是,这毕竟意味着一个缓冲期。如果说私营企业有什么样的机遇,这恐怕就应该是其中之一。亚杰

第一章 WTO走进中国

从复关到入世,中国社会在历经了十五年的谈判,终于迎来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机会来了,挑战也来了。

一、揭开WTO的神秘面纱

呼唤了15年,等待了15年,中国终于迈进了WTO门坎。

WTO,又称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成立,其前身是1948年正式开始生效的关贸总协定(以下简称GATT)。WTO是当今规范国际经贸规则的多边经济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实施非歧视原则,消减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

GATT和WTO,在战后扩大国际贸易,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吸收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多边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WTO目前拥有135个成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1.从关贸总协定到WTO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多灾多难的一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政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秩序,以确保人类的纠纷得以和平解决,确保人类资源和市场的利用更加合理公平,成为人们广泛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种原因,以安全理事会为核心的联合国,以及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贸易组织”为三大支柱的世界经济体系顺势诞生了。

由于种种原因,“国际贸易组织”却迟迟未能形成。但由23个国家发起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于1948年至1955年的47年间,只是100多个主权国家和单独关税区参加的、进行多边贸易谈判、制定多边贸易规则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场所。

总协定缔约方从1947年以来,已进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

①1947年4月10日在日内瓦举行了第一轮多边减让关税谈判。中国、美国、日本等23个国家参加了谈判,达成双边减税协定123项,涉及商品关税45000项。关贸总协定本身就是这次谈判的产物。

②1949年4月至10月在法国的安纳西举行的第二轮多边减税谈判,有33个国家参加,达成双边协议147项,增加关税减让5000项。

③1950年9月至1951年4月在英国的托奎举行的第三轮多边减税谈判,有39个国家参加,谈判中达成双边协议150项,增加关税减让8700项,参加谈判国家的贸易占当时世界进口额的80%和出口额的85%以上。

④1956年1月5日在日内瓦举行第四轮多边减税谈判,有28个国家参加,所达成的关税减让涉及25亿美元的贸易额。

⑤1960年9月至1962年7月在日内瓦举行第五轮多边关税减让谈判,又称“狄龙回合”,有45国参加,减让所影响的贸易额约为49亿美元。

⑥1964年5月至1967年6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六轮多边关税贸易谈判,又称“肯尼迪回合”,有54个国家参加,谈判结果使工业国的进口关税下降35%,影响贸易额达400亿美元。

⑦1973年9月至1979年4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七轮多边关税贸易谈判,又称“东京回合”,有99国参加(包括29个非缔约国)。这次减免税采取一揽子办法,各国的减税幅度在25%-93%之间。在东京回合中共达成9项关于非关税壁垒协议和允许发展中国家享有优惠待遇的“授权条款”。

⑧1986年9月在乌拉圭召开部长级会议,这就是第八轮多国贸易谈判,亦称“新一轮”谈判。新一轮谈判成立了关税、非关税措施、自然资源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农产品、热带产品、总协定条款、多边贸易协定、保障措施、补贴和反补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与贸易有关的投资问题、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解决争端、总协定体制的作用和服务贸易等15个谈判组。“新一轮”谈判原计划在1990年12月7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107国部长参加的会议上结束,但因美国和欧共体在农产品补贴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美国要求欧共体在10年内,把农业生产补贴减少75%,把出口补贴减少90%,而欧共体提出10年内削减对农产品资助额的30%。乌拉圭回合谈判因此被迫延期。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南部古城马拉喀什会议中心,举行了乌拉圭回合的最后一次会次,124个参加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国家(地区)政府和欧共体签署了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文本和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该文体经各国提交各自立法机构批准后,已于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宣告成立。

2.WTO所奉行的宗旨及其所辖范围

WTO与其他任何一个组织一样,具有特定的行动范围与宗旨。在《建立世界经贸组织协议》中,共有15个条款和宗旨、范围、职能、机构、与其他组织的关系、秘书处、预算与会费、法律地位、决策与修正程序、创始成员、加入与退出、特定成员之间互不适用多边贸易协议、协议接受、生效与保存等内容。

协议《序言》中指出,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旨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国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以持续发展为目的、扩大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必须作出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相应的份额;通过互惠互利的安排,切实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关系中消除了歧视待遇;建立一个完整的、更有活力的多边贸易体系,决心保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往贸易自由化努力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的成果并进一步加强该体制目标的实现。

世界贸易组织为其成员之间从事贸易提供共同的体制框架。附件一、二、三各单边贸易协议(包括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农业协定、纺织品和服装协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服务贸易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争端解决规则、贸易政策审查机制)均是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组成部分,并约束所有成员。

附件四诸边贸易协议(包括民用航空器贸易协定、政府采购协定、国际奶制品协定、国际牛肉协定)是对于己接受该协议的成员而言,也是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组成部分,并约束这些成员。对未接受诸边贸易协议的成员,诸边贸易协议不产生任何权利和义务。

3.WTO,我的职能在此处

作为世界经济三大支柱之一的WTO,在世界经济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职能分为以下几项:

第一,促进多边贸易协议的执行、管理、运作;第二,为各成员处理多边贸易关系提供谈判场所;第三,管理实施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第四,管理实施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同时与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进行适当的合作,协调制订全球经济政策。

世界贸易组织的机构包括:①部长级会议,这是WTO最高权力机构,包括所有成员的代表,至少两年召开一次会议;②总理事会,在部长级会议休会期间,总理事会执行部长级会议的各项职能;③理事人,建立一个货物贸易理事人、一个服务贸易理事会、一个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它们在总理事会指导下进行工作;④委员会,包括部长级会议预算、财务和行政管理委员会,它们应行使协议赋予的各种职能;⑤由总干事领导的秘书处,部长级会议任命一名总干事,总干事任命秘书处职员。

世界贸易组织具有法人资格,在行使有关职责时享有必要的特权和豁权。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同,它不是联合国专门机构,其成员不仅包括主权国家,也包括单独关税区。

4.如何出入WTO之“门”

一个国家或单独关税区想成为WTO这一组织的一员,需要经过哪些程序,或者说符合哪些条件呢?

凡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生效之日已是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接受本协议和多边贸易协定并在1994年关贸总协定关税减让各服务贸易协定有具体付诸实施者,都是世界贸易组织创始成员。

任何主权国家或者在对外贸易关系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和多边贸易协定所规定的事务方面享有充分自治的单独关税区,可以在它和世界贸易组织议定的条件下,经世界贸易组织成员2/3多数同意,由部长级会议决定加入本协议。

任何成员可退出本协议,自总干事收到退出通知之日起六个月期满时生效。

每一成员应当保证其法律、规则和行政程序与所附协议的义务相一致,不得对本协议的任何规定提出保留。

任何一成员在另一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可以援引本协议第十三条,不同意互相适用多边贸易协定。但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以前曾援引过总协定第三十五条,并在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生效时仍实施第三十五条者,这种世界贸易组织创始成员可引用互不适用规定。

部长级会议可以根据任何一成员要求,审议互不适用条款执行情况并提出适当建议。

对于新加入的成员,如果不同意适用的一方,在部长级会议批准加入决定之前,通知部长级会议,可以互不适用多边贸易协定。

5.WTO的运行方式及其他

一个组织运行的方式和效率直接关系着它所起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地位。

世界贸易组织继续遵循1947年关贸总协定所奉行的由一致意见作出决定的实践。如果无法取得一致意见,则投票决定。每一成员有一票投权。对协议的解释应经成员3/4多数通过。在例外情况下,部长级会议可决定豁免某成员根据协议所承担的义务,这种决定应经3/4多数成员的批准。对协议的修正应由部长级会议作出一致意见。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用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写,三种文字具有同等效力。

6.WTO,“神”也无“完神”

任何事情都有不足之处,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WTO也是如此,其主要问题如下:

①WTO在实施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协议时出现不平衡

发达国家成员分别从其自身的利益出发,在推动与其利益攸关的协议时不遗余力,但对有关发展中成员方贸易利益协议的实施(如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则采取了敷衍和拖拉的态度。发展中国家强调要确实、有效、平衡地执行乌拉圭回合各协议,尤其是加大对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协议的执行力度。针对这一现状,首届WTO部长会议的《新加坡部长宣言》要求发达国家应“充分重视履行纺织品和服装协议”,但未提出实质性的改进措施。

②西方贸易大国操纵多边贸易体制决策进程的现象依然存在并很严重

发达国家成员方不断提出新的贸易自由化要求,或将其感兴趣领域的自由化超前实施,或是有选择地扩大自由化的新领域。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坚持下,一些与贸易无直接关系的所谓“新议题”被纳入多边贸易领域,如在新加坡部长会议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成员坚持把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关于WTO新总干事人选问题,主要大国与发展中国家争执不下,在美国的操纵和干扰下,新总干事人选一再延迟,WTO出现了“权力真实”危机,这无疑给该组织的信誉造成了损害。

③新的保护主义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发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兴趣和期望存在着差异,发达国家纷纷支持发动一轮谈判,而发展中国家则对此反应冷淡,认为在对现存协议执行令人满意的情况下不宜搞新的谈判。对新一轮谈判的方式、议题等,各成员方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目前的争议在于,未来的贸易自由化是分部门、分步骤发展,还是在一个有多样性议题的更大的回合中进行,抑或是这两种发展模式的结合。而在这一过程中,WTO主持制订或修改各项规则时能否考虑到世界的复杂性,平衡各方的利益特别是考虑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承受能力和经济安全,WTO在环境保护、竞争政策和劳工标准等领域的谈判能否有效地避免产生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等,若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性。

④不完整性

吸纳新成员是WTO的一个重要任务。目前,申请加入WTO的30余个国家(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中亚和波罗的海前苏联各共国和,还有一些岛屿小国,它们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4。在全球经济变得更加相互依存的今天,一方面是135个国家(地区)接受WTO权利体系的规范,另一方面是很大一批国家(地区)不能享有此权利与义务,从而造成了经济贸易的不稳定和不确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这种不稳定性显得尤为突出。这意味着WTO必须加倍努力推进接纳新成员的有关谈判,以给世界经济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表明其有能力保持及促进世界贸易在以规则为本的体制中发展。

⑤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矛盾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但区域集团的利益措施常与多边贸易体制不相协调,规则不尽一致,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多边贸易体制一直力图将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纳入多边框架中,以消除和制止后者对前者的负面影响。如何在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加强对区域经济集团的监督和约束,使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集团协调发展,己成为WTO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⑥最不发达国家“边缘化”倾向

据联合国统计,最不发达国家的数目目前己达48个,其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人口的10%,而其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0.1%,在世界出口总量中的份额仅为0.4%,外国在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比其在跨国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还不到0.4%。最不发达国家“边缘化”问题基本上得到国际社会承认。最不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粮食短缺、投资不多和出口能力差等问题,没有能力在国际组织中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WTO承认“边缘化”问题的存在及其风险,也商量要采取相应的行动,援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投资要件和扩大出口。但WTO能提供的援助与这些国家的要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防止不发达国家进一步“边缘化”是WTO面临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⑦权威性的考验

冷战结后,如何管理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已成为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WTO的职能之一就是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携手来提高国际经济政策制定的统一性。为此,GATT/WTO共同致力于制定全球经贸规则来推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但现实挑战是WTO应像关注市场开放一样关注市场监管,并且提高运作的透明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最高层次的世界经济决策过程中,有必要从单边领导向集体领导机制转变,使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能够参与到一个更加开放的决策机制中;有必要以更广阔的视野,综合地而不是割裂地克服全球经济不同领域提出的各种挑战。

二、为什么要加入WTO?

WTO做为一个组织,本身有着不足之处,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这并不妨碍WTO带来的有目共睹的成绩。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秩序下,许多国家都建立起了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式及战略。它们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也正是基于这一共同点上,很多国家为了加入WTO而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以中国为例,自1985年以来,在经历了15年的努力之后,终于如愿以偿。那么,中国到底为什么要加入WTO?加入WTO之后又什么好处呢?

WTO自1995年1月1日启动以来,发挥了其他国际经济组织难以取代的作用,在世界经贸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尤其在促进贸易自由化、规范世界贸易行为准则、仲裁贸易争端方面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

——全面落实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进一步削减关税、取消其他贸易壁垒等各项协议内容。5年以来,WTO通过各种方式督促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并且进行了大量的贸易评审。一般而言,大部分乌拉圭回合协议的执行情况是比较好的,但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在执行中产生了一些争议。

——组织多边谈判以及乌拉圭回合后有关服务贸易领域的后续谈判。在货物贸易领域,WTO主持并达成了《信息技术产品协议》,43个成员方承诺从1997年7月1日开始,分四阶段,到2001年1月1日取消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时,在服务贸易领域有四个部门(即自然人流动、金融、基础电信和海运)的谈判未能达成令人满意的协议。乌拉圭回合后在WTO主持下,展开了对这四个部门的后续谈判并达成协议。关于自然人流动的谈判,在1995年7月按期结束。1997年2月达成基础电信服务协议,该协议69个WTO成员承诺更广泛地实现基础电讯服务自由化。1997年12月,70个成员达成金融服务协议,这涉及95%以上的有关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信息等方面的贸易。关于海运服务的谈判由于困难太大,服务贸易委员会决定将其留待下一轮谈判中运行。这些协议的达成表明了WTO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决心,也说明乌拉圭回合后贸易自由化进程并未放慢,而是正在加速。

——使更多的国家融入多边贸易体制中。由于WTO在世界经贸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WTO吸引力不断加强,成员方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WTO的成员方己从1995年成立初的120个增加到目前的近150个,此外,包括俄罗斯、越南等30余个国家(地区)正在申请加入中。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良好行动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在四年间,WTO争端解决机制就各成员围绕WTO协议中权利与义务的实施所产生的摩擦或纠纷进行了调解和仲裁,处理了168起国际贸易纠纷,成为世界贸易领域内的最高仲裁机构,特别是发展中成员方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的数量上升,表明了WTO成员利用该机制维护自身合法经贸权益的主动性。通过对这些贸易纠纷的成功审理和裁决,WTO树立了威信,增加了人们对WTO的信心。

——召开了两次部长级会议及纪念多边贸易体制50周年庆祝会。1996年12月在新加坡召开了WTO首次部长会议,会议通过了《新加坡部长宣言》和《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部长宣言》,并宣布成立新的工作组(即贸易与投资、贸易与竞争政策),为WTO进一步规范贸易中的投资问题和贸易中的竞争政策问题做好了准备。1998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了纪念多边贸易体制50周年的第二届部长会议。本次会议决定于1999年1月举行全球新一轮贸易投资自由化谈判,并就新一轮多边贸易有关事宜作了安排;会议还决定WTO成员在未来一年维持对电子商务的跨境传递不征收关税的现状。

——为下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进行了各方面准备。尽管1999年12月的西雅图部长会议开得不很成功,但WT02000年初在日内瓦又重开谈判。

百年历史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国际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2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有效利用国际经贸规则,趋利避害,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1.经济发展趋势要求“入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己势不可挡,各国经济发展都要适应这个趋势,才有可能继续发展下去。中国当然不会例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是以经济国际化为基础的。经济国际化在二次大战以后迅速发展。各国投资和贸易等各种交往,在经济上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断加深,跨国公司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更起着先锋作用。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原来以经互会为代表的狭小的社会主义国家市场随之消失,世界进一步变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统一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其消极作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经济全球化消极作用的一面,引起了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警觉。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做到趋利避害,己成为人们走向21世纪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2.开展经济外交要求中国“入世”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冷战”也宣告结束。“冷战”结束后,新的外交模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是“经济外交”,而且其地位显得十分重要:

——新成立的区域集团或国际组织几乎都是经济贸易组织;

——以发展经济、促进贸易的双边和多边外交成为国际关系的主题;

——各国政府几乎无一例外地把发展经济当作国内工作的重点,各国外事系统的经济任务加重;

——经济全球化、贸易和投资自由的进程加快,相互依赖性加深;

——“经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并有效运转;

——各国领导人自觉担任本国“推销员”,首脑出访无一例外地有大型商贸代表团随行;

——各国政治性对外援助减少,以效益为目的的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国际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各国国内经济政策和经济合作受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制约的程度加深。“经济外交”带动了人类资源的互补、科技的交流和文化的沟通。当今全世界有60亿人口,1万个左右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或部落,在200个左右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建立的国家政权,数百个为不同利益而结合的国际组织,5000多种语言,5000多种宗教信仰。贫富不均,经济矛盾和利益冲突在所难免。通过协商谈判和互通有无的方式解决经济问题,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中国在改革开放20年以来,实行和平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经济外交,经济外事成为我国各类外事活动的主体内容。我国对外开放事业不断发展,但在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经济组织里却没有自己的席位,我国的经济外交和对外开放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所以,入世对我国的“经济外交”来说是刻不容缓的。

3.入世可打破封锁和遏制

当今的国际形势的现状要求中国入世,这是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我国是联合国及其直属组织的成员,但却一直没有加入WTO和其他紧密型的区域集团,也被排斥在决定全球经济发展方向的“8个集团”之外,是世界上少有的真正“不结盟国家”(连不结盟运动组织都没有加入),这使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有许多国际舞台上没有决策权和参与权。尽管我国还在联合国安理会,但在一些国际政治重大问题上,强权集团己不把联合国放在眼里了。从对外关系长远利益上看,我们也应当早日“入世”。

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后,我国成了一些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攻击的主要目标。冷战旧思维和对中国改革成就的妒忌心理使一些西方人士——一方面高叫“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继续遏制中国的发展,包括在国际舞台上孤立、排斥中国,封锁、歧视、制裁中国。中国久久不能“复关”、“入世”,与有些国家的故意刁难和无理要求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没有耐心,自己主动脱离于世界大家庭,就正中他们的下怀。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安内历史,有5000年的纵横攘外经验,对西方少数人的盘算,当然能有所警惕。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国际间的往来,才会更稳定地发展向前。

4.经贸的发展与经济改革促使我们入世

从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中国经济以年均9%的幅度增长,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中国经济奇迹”。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即所谓贸易依存度,己达到46%。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大(1998年达到两个百分点)。跨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拓展更大的国际空间,“入世”正好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入世”有利于我国商品的生产、流通更符合国际标准,符合国际先进管理水平。我国各项经济制度的改革不可能关门揣摩,只有在开放中借鉴,在竞争中学习,在危机感中振作起来,加快改革速度。

可以预见,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济法治水平的提高,市场化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都会在“入世”后逐渐加快。改革是开放的保证,开放是改革的前提,改革和开放是复兴的根本保证。

经贸的发展与经济改革,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入世存在着大量为经贸发展与经济改革带来发展的机会,使中国的经济重上新台阶。因此,中国加入WTO势不可挡。

三、私营企业:我们应该怎么办?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国的私营企业是否能够认清历史形势,正确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呢?中国的私营企业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中国入世后也许会让一大批有魄力的私营企业们走上一条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只有知道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会有成功的希望,才会在WTO的风雨中迎战四方。也许希望集团的两兄弟会给我们一些启示的:

1.压力成就了动力

“给自己增加压力,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忍辱负重,面对的是精神、体力、脑力上的多重压力。创业能否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对压力的承受能力,更要善于动脑筋,选定发展战略,选择一个有市场前景的产业,以此为基础。”经历了一个稳健的上升过程走到今天的刘永好相信运气和捷径,“由于我们大多数白手起家,从产业产品做起,显得较累一些。有人能凭能力,在转型期、双轨制下快速地取得成功,也是一种成就,但对于真正的企业家来说,脚踏实实地做好主导产业,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更能体现企业家精神。”长时间以来,刘永好对私营企业的起伏经历一直加以关注。他的一个理论是要学习失败,只有失败才能教会人不再失败。在私营企业中,确实存在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他认为总体上说,这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因为市场经济早期,机会很多,一些人抓住机会,短期内崛起很正常,但是由于产业周期性、过渡性,或者产业选择本身出了问题等等原因,造成每隔3~5年调整一次。他对于那些企业的“滑铁卢”现象有几点反思:“其一,没有形成主导产业,也就没有中心竞争能力;其二,有的企业是抓住历史的机遇迅速成长起来的,但当时代给予的机遇不再,还企图去按原有的思维定势去作;其三,有的企业创业做得很好,但内涵性增长不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动力。”

WTO,是挑战更是机会。私营企业,既是WTO的一员和受益者,同时也是首当其冲的人物,把握好这个机会,也许你的命运将会有所改观。

刘永好不是昙花一现的企业家,旺盛的创新意识、崭新的人才观以及切合企业实际的规范的管理等等都是成功的经验,但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即企业家的良好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他带头倡导发起的“光彩扶贫事业”现在已经名声在外。最近,他又联合若干企业家提出信誉宣言。这表明中国私营企业,负重前行已经开始。

2.领先,才是希望

企业的产权明晰和国际化战略,已成为热门话题,超前的眼光己成为私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提起这些话题,刘永好认为,“超前”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尺度,对于他意味着“适度超前快半步”。

例如“别人没有‘下海’,我们‘下海’了;别人没有投资农业时我们投资了;别人没组建集团时我们组建集团了;别人没有兼并收购时我们已经兼并收购了多家企业;别人还没有在金融领域投资时,我们已经成为民生银行大股东之一……”

当多元化的说法甚嚣尘上时,他则专注于把饲料业做大,而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开始讲专业化时,刘永好又开始了向房地产、金融甚至高科技领域渗透。当房地产是暴利行业时,他拒绝加入,而现在房地产进入微利时代时,他又加入战团,而且一出手就是成都最大的房地产项目。“实际上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做专业,我们在主导行业取得一定成就,新希望集团46家工厂分布在南方各省,每隔100公里左右就有一个工厂。但是饲料业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快速发展,如果我再不断投入建新厂,就会造成自己跟自己竞争,就会限制企业发展。”在这个时代,商家关心的莫过于回报。“早期饲料业的回报率高达20~30%,导致了我们的快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竞争越来越加剧,饲料产业的微利时代真正到来,通常能有3~5%就很不错了,国际上饲料业回报率通常是1~2%。由于我们规模大,管理成本低,又有品牌效应,构成我们的比较竞争优势,因此在这个行业的回报不断下降时,我们仍然能赢利,去年我们又建了14个工厂”。目前中国有13000家饲料企业,刘永好认为将来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淘汰的过程,这个过程将不断继续,直到10年、20年后也许只剩下1000家,而刘永好的目标就是做这1000家的老大。

面对着自己的优势,如何更好地把握好这个优势,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私营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适度多元化的紧迫性要求私营企业不要把负债率低当作是令人鼓舞的事实。“1998年我们几乎有两三亿沉淀在银行里,再加上我们两亿的股本金,就是将近5亿元,我们在主导行业短期内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再建50家工厂,就必须为这5亿元找一个出路,我们就要开始探讨一条专业化和有限多元化结合的新路。”意识到传统产业的局限性,刘永好开始构筑他的产业第二、第三,但他的选择仍然谨慎小心。经过两年的论证,他认为自己基本上具备进入房地产业的条件,并与有关公司合作在成都投资了10亿元,开发了成都市最大的房地产项目“锦官新城”。尽管取得了三天收款1亿元的纪录,他仍然觉得这是一个他所不熟悉的领域因此在投入资金时特别小心。另外,他几次扩大对民生银行的投资,目前己超过2.4亿元,成为民生银行最大股东之一。金融、房地产构成他的第二个产业平台,现在他正在研究构筑第三个产业平台。他在北京成立了刘永好科技公司,同时有几个行动;去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组建一个公司,准备拓展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同时向网络工程、财务软件方向发展。

3.自己的理论,自己的认识

近年来,刘永好参加了大量的国际国内高层的经济活动,如在谈到希望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时,刘永好这样说:我们所说的多元化是一种‘有限多元’,是在立足农产业的基础上和管理框架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发展的多元。在规范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要把自己熟悉的行业做好、做精、做专、做大,这是必然的、符合潮流的,但是在转型期的地区和国家会有一些新的机会,这些机会是可以带来巨大财富的。我们有能力把握一些新的领域,发展有限多元。我们会继续以农业为主,加大农业投资。在化工业、金融方面也有些自由投资,但媒体、纺织、汽车,我们不去涉及。

因为,刘永好认为,饲料业仍将是我们的基础产业,我们要在发挥优势产业的基础之上再考虑其他产业经营。饲料业目前已经进入了利润很薄的阶段,但我们进入行业比较早,基础比较厚,目前销量的增加弥补了利润率的降低,经过几十年的成长,我们已经对进入稳健发展的阶段,甚至可以说是进入了收获季节。因为行业竞争的最终结果是产业集中,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成为了饲料业的佼佼者。我们不会丢掉优势产业,在发展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也会在房地产上有所动作。在房地产上,我们要成立希望房地产公司,预计我们将在房地产业投资25-30个亿,比今年增加50%,做一些大的发展。因为这是一次新的机会,这是新希望集团新的希望。

加入WTO以后,住房会有很好的市场,今年在上海、大连、成都等城市开发量超过了60万平方米,明年将会有100万平方米。今年的房地产开发有在上海浦东投资3个亿打造的世纪公园旁边的世纪全景台,是占地近10万平方米的高层住宅区;在大连投资5个亿建造15万平方米的住宅刚刚完工70%就已经销售过半,成为大连销售最好的信宅小区;在成都投资12个亿的锦官新城占地418亩,已经成为名牌盘。今年到明年还要有四个楼盘投入建造,包括成都二环以内占地2000亩的南方新城高级住宅区,上海有一个占地上千亩的住宅区,大连还会有后续发展。

在私营企业面对入世应该“怎么办”时,刘永好的观点是:

中国私营企业最迫切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人才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懂国际惯例的人才队伍,引进与国际接轨的、规范运作管理的高级人才;二是观念问题,改变以前区域性思考问题的思维惯性,将问题置于全球化的角度来考虑,比如做农业就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和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我们的产品在国外是否有市场,国外的产品来了我们能否招架得住。从宏观上讲就是面对国民待遇原则,如何更好地迎接公开、公平、公正。

对于投资金融这一风险性活动,刘永好有自己的见解:众所周知,“新希望”主营农用饲料业,这一行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农产品与饲料业都渐趋微利化,可以预见的是,饲料业可能会出现彩电、空调一样的价格大战,企业即使胜出也会面临低利润的命运。此时,清醒的头脑对企业家来说至关重要,新希望的饲料三步走已经基本结束,还是相对盈利的,考虑到如何用手里的剩余资金,我觉得曾经垄断的金融行业逐步放开的过程中,有许多特殊机会,谁抓住谁就有大发展。

WTO意味着机遇与挑战,也意味着希望。在WTO面前,中国的私营企业们谁能够提前做好准备,谁就能抢先一步,谁的希望也就越大。

四、在WTO的压力下迈进

在WTO的夹缝中,中国的私营企业们如何求得生存与发展,如何在竞争中壮大,是每一个有头脑的私营企业主应该认真考虑的关键问题。

1.企业改革本身就是最大的商机

企业改革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面对WTO的压力,企业的改制己成了重中之重,企业改革在制度创新的同时无论国企还是私企,在调整中间,企业应该抓住一切机会。

现在的国有企业,可按五类状况进行调整。第一类,极少数非国家独家所有、经营不可的特殊企业继续采取国家独资独营。如人民币的印制、珍稀矿物的开发开采、非常重要的军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这些应直接保留在国家手中。除此之外,其他相当一部分都要变成国家控股和全面放开,所以今后由国家所有、独营的企业比重将会比较小。

第二类,对那些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企业和部门,像银行、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主要是实行以国有控股为着眼点的股份制改造。这些企业主要在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但是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把这些领域一些不重要的环节、不重要的领域的资本,适当让出一部分给非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而且从方向上看国家的控股不一定要都达到51%以上,国家控股不等于国家搞多个部门的经营,国家控股不等于都要政府直接经营,所以这个调整的力度将是比较大的。近两年在这个方面要迈出一些大的步伐。

第三类,在竞争性的行业中间,少数比较重要的企业要实行以公有资产控股为特点的股份制改造。一个是涉及到幼稚性产业企业,另一个是赢利性企业。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暂时还不能放开,但是这一类企业不一定强调要国有国营,只要搞公有资产控股就行了。并且从方向看也会放开,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选择企业财产组织形式。

第四类,对竞争行业中的一般性国有企业,原则上采取多种放开形式。

第五类,对那些国家没有必要管、没有精力管、管也管不好的企业,主要是小企业,也包括部分其他规模的企业,实现多种形式的改造、拍卖。这些企业以拍卖为主,所以,应该是最大的商业机会,是围绕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这个方面来体现的。这一块抓住了,就可能办很多很多有益于自己企业发展的事情。

面对WTO,企业要选择好自己的经营方针,还应把握两点:把打技巧与打实力结合起来,把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我国处在转型之中,我国的很多制度不健全,法规不完善,在这里面漏洞很多,漏洞对于国家来讲是不好的方面,我们要想办法塞住,消除这些漏洞。但对商家来讲肯定是求之不得的机会,回顾这些年,很多人主要是靠“漏洞”发财的。现在这个过程仍然没有结束。所以可以打技巧,利用漏洞发财当然是一种技巧,但这里说的高技巧如资本经营之类的东西,这种技巧适用了转轨的现阶段,也适用于市场体制比较完善的阶段。但打技巧总的说要建立在打实力的基础上。资本经营的确很重要,但资本经营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竞争还是要凭实力,所以要注意培育自己的实力,选择自己好的产品,能够把市场把握住。因此,要把打技巧和打实力有机结合起来,把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WTO的压力下,对私营企业有很大的机会。所有制改革与结构调整,国有资产行业分布结构的战略调整,非公有制的发展,体现出很多资本经营的机会。如果搞得好,很多的商家可以发大财。比如在企业结构调整、企业拍卖这些问题上,思想要解放,不要计较眼前一尺一寸,要着眼长远。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等改革对国家是必要的,对从事以利润为目标的经济活动的私营企业也是很好的机会。在现在,我们国家发财致富的机会比其它国家,尤其是体制完善、法制健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多,除了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市场也大之外,关键是我们正处在转轨过程中,双轨制留下了大量漏洞,依造这些“漏洞”就可以发大财。80年代,有些人利用双轨制倒商品、倒钢材、倒水泥,或称倒生产资料,半年左右时间内成为百万富翁。现在是倒企业的阶段,这种倒可以使一些人在半天之内成为亿万富翁。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与深化。话说回来,你不能怪人家“倒”,搞企业、经商就是要以利润为目的,只要不违法,这种“倒”就是合理的。堵漏洞,不断完善法规和体制是政府部门的事,是这些在政府部门干事的人的事。其实,“倒”也是一种经营技巧,如果能够把握好这种技巧,私营企业同样可以一展风采。例如倒企业,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资本经营”。而且堵漏洞、完善法规并不是限制企业发展,相反,是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堵漏洞、完善法规又是同深化改革结合起来的。所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给企业提供了推进企业发展的机会,能不能抓住这大好的机会,私营企业就看你的本事了。

概括地说,深化改革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会。最大的机会是围绕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和非国有经济发展来体现的,私营企业把握住了,就能很快发展起来。

2.私营企业要高处着眼,抓住与扩大商机

私营企业,如何抓住国有资本战略性的调整、发展非国有经济的机会去倒企业?但是私营企业一定要记住这个概念里的所有成份。这在不规则环境下可以有一种“玩”的成分,但这种成份,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下就可能出乱子。所以要把“倒”提高到一种高技巧高智力上来规范,来认识。在这种意义上认识“倒”企业的招太多了。比如,有些小企业,可能要卖出去,可能钱很少。如果你这个大企业把这个小企业买过来,但不要成为你的包袱,如果成为包袱,得不偿失。要跟你的产品有连带,你的技术力量所能及,而且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买过来有的包装以后,你把它再卖出去,就是一种倒。你把弄过来的企业为了下一步重组建成相当规模的企业集团服务,这也是一种倒。倒不一定就是卖,倒的含义要理解得广泛一些。搞资本经营做得比较成功的外籍华人黄宏年,他创造了很多令我们耳目一新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国有大中型企业学习学习他的一些操作办法,什么控投、买壳上市等。这些都是技巧。这些年倒生产资料、倒生产要素,要倒企业,总的说都是“小倒”。特别是利用双轨制给予的漏洞、机会,可心说是“倒机会”,今后才是“大倒”,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法制的健全、制度的完善,今后摆在桌面上一抓就来的机会,不会再有了。所以主要靠实力、靠技巧,技巧越高机会越大。企业只要雇一个律师,就可以找漏洞,就可以发财。企业需要雇一些学各种法的,如学民法的、学刑法的组成一个律师顾问团,在综合的研究中才能找到其中某个处于边缘的小漏洞。所以倒技巧,发展到今天,法规相当完备,找漏洞不容易,有了高的技巧,就具备了竞争力。这时候可以变为真正的大倒了。WTO带来压力的同时,由于门扉大开,带来的机会也就更多,私营企业抓住机会运用技巧,就能成功。

3.开放与保护幼稚产业同步进行

加入WTO,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和改革,一方面又要适当保护幼稚产业,两手都要硬。一些企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从年限上看的确不算幼了,但由于各种原因,它干了事却没有干好,即它所涉及的产业没能发展起来,与发达国家比,它“幼”得很。这样的产业如果必要,私营企业的机会又来了,如何迈进才是重要的。

幼稚企业和幼稚产业是两个概念,保护幼稚产业不等于保护幼稚企业。产业幼稚不等于企业幼稚。我们要保护的是幼稚产业,这样的产业如汽车产业,竞争力不强,市场一对外放开,可能马上给冲垮。所以要给予保护,但是这种何护是积极保护,不是消极保护。积极保护在国内要尽量地运用竞争机制来促进它发展,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则采取适当的政策给予保护,我们现在的汽车工业的特点是厂家多,拥有世界最多的生产厂家和零配件厂家;二是规模小,最大的不超过30万辆,最小的几十辆都在生产;三是价格高;四是质量比较差,这样的状况,市场一向外国人全面开放,必定垮掉。但又不能消极保护,否则,就会在低水平徘徊,越搞越差。对幼稚产业应实施“对内全面放开,对外有条件放开,相对封闭”的战略,这样既利于企业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培育越来越强的竞争力,又不至于被国外竞争压垮。

跟好政府的政策,是私营企业迈进的重要之一。现在关于结构调整,国家推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在这个问题上,舆论界有两种说法,一种意见认为国有资产要通过重组,退出一些不该进入的领域,还有一种舆论认为,一些竞争性的行业,国有资产不能退出。因为现在我们面临国际上的竞争很激烈,国外有一些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们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包括竞争性的产业和行业,如果不给予一定的保护,没有一定的实力,恐怕是抵抗不了这种跨国公司的竞争的。另外,就是发达的国家甚至像日本那样的国家,他们也是在扶植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国家也是下了力量的,包括现在日本面临的危机,也是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中国应如何面待这一问题呢?

的确,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国家为了扶持自已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些政府保护和推进的措施,比较典型的如韩国、日本,还有很多国家,我们国家也是一样。我们要搞市场经济,创造条件鼓励企业积极进入市场竞争,积极地参与世界竞争。但是同时,我们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该保护的要保护,这种保护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通过适当的政策扶持、扶植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但我们的保护应是积极的保护,不是消极的保护。从方向上看,竞争性领域一定要放开,国家要把自己的投资和经营集中到非国家管不行、非国家管不可的重要领域。目前来讲,有两类需要保护,一是属于幼稚性的产业,如汽车工业、电子产业。如果目前完全同外国市场对接,很可能生存不下去,生长不起来。在国外市场衔接的时候,我们要谨慎,但是国内市场要放开竞争。第二个,对盈利性的企业我们暂时还不能放开的,就像长虹、海尔这样的一些企业。比如还有一些盈利大的烟厂,就目前来讲是不能放开。因为它可以支持我们的经济发展。国家在转轨改制的过程中,需要花费相当的经济成本安置就业人口,要提供失业保险等等。放开了,那里弄钱?我们现在体制不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但是由于税收制度各种税收征管方面的一些问题,相应的一些钱并没有收上来。一方面要强化对这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税收征管,也要通过国家掌握赢利企业筹措钱来支持改制转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所以该保护的还要保护,当然有一个时间问题。比如说企业大集团的发展,我们政府当然有意识地要采取一些措施,但是这种措施必须建立在市场要求的基础上。前不久江苏大型的化工集团、化工企业组成一个大企业,考虑到了产品的连带关系,考虑到了市场的要求。但是如果造成一股好像都要合并的风,带上强制色彩,就不好。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特别是通过一定手段把企业规模搞大以增强竞争力是必要的,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私营企业,在WTO以后直接面对市场,只有适应它,才能在压力下稳健地前进。

五、私营企业,坐在WTO的对面

入世了,中国企业将与WTO面对面地坐在一起。过去的一些旧东西,可能将会被新的东西所取代。中国私营企业,必须直面WTO的一切,也只有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的私营企业才会自我不断完善,逐步发展,最终“长大成人”。

在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之后,中国的企业从国有到私营,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定规模,对于国营企业,在制度改革的同时,将会有新的调整,这其中,将会有很多的机会。私营企业是否能够抓住机会,把握商机,事关私营企业的发展与未来。

与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困难相比,私营企业在行政约束少、自主独立性强且无沉重历史包袱以及有直面市场的灵活机制两个方面的优势,使其适应力和竞争力占据上风,入世时的痛苦也要小得多。

但也有一些情况值得我们注意,由于这些企业还存在着产权不合理,企业总体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落后等方面的缺陷,入世后也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使私营企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其次,管理模式落后、经营者素质较低。上海90%的私营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经营管理上,与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差距。

第三,优质产品少,品牌效应低,制约了私营企业的竞争力。

面对急剧转变的环境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私营企业应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提升经营质量。

第一,学习游戏规则。入世后私营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等义务,也要掌握不公平贸易的投诉等应享有的权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学会与狼共舞。

第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数量和配额上受发达国家限制最多,随着这些不平等条款的取消,私营企业应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扩大产品出口。

第三,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要在国际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私营企业必须改变目前产品结构不合理,档次低的现状,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产业优化提升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

第四,重视培养人才。私营企业必须招纳一批高层次的科技精英,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培养精通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的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当私营企业独自支撑自己,面对面地与WTO做个“交谈”的时候,自身的竞争力到底有多强,已经成为了你是否可以“出席”这次“交谈”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其实我们会做得更好

WTO在国人的兴奋与激动中变成了现实。东方的巨人将要重新站立起来,他们能否在大风大浪前把握好手中的方向舵呢?回答是肯定的:

1.私营企业,机遇尽在掌握

常言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商场上更是如此。一个机会可能会造就一代名流、一个大集团,可能会毁了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真可谓成也在“机”,败也在“机”。私营企业如何擒住利于自己发展的机遇呢?

1999年3月,国务院总理朱基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克林顿签订了农业合作协议。在朱基总理即将回国的最后时刻,克林顿表示支持中国在1999年“入世”。尖冰终于打破。

2001年11月,中国,东方苏醒的巨人,终于打开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当“入世”的机遇出现在面前时,我们不能不为之心动,我们发现,进入21世纪的中国所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抓住这个机遇,将使中国摆脱长久的落后和贫穷。抓住这个机遇,中国经济将实现历史性的腾飞。

当前,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日益加深。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建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这将使我国同外国的经济利益紧密相连,使中国获得更多更大的安全保障。任何国家想伤害我国都可能同时伤害自己的利益。维持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对我国有利。当前,工业发达国家正向服务业倾斜。世界货物贸易额每年约有4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己达9000亿美元。由于世界产业结构的演变,我国制造业中一些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而且有些工业发达国家的这类产业却正在衰落,维持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由短缺匮乏,变为相对丰富盈余,商品供应充足多样,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这为我国利用国际市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要利用多边贸易体制继续为我国提供稳定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我国企业将能通过外部条件来求得进一步的发展,提高我国人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十五大”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对于我国进一步开放吸引外资很有利。目前,西方经济普遍不景气,而曾被视为前程无量的东南亚国家,也曾被金融危机所累,自顾不暇,由于他国经济的动荡不安,其有利于正向市场经济昂首阔步的中国。

当前,我国需求市场广阔,企业经济活力逐渐增强,这对外国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应势加快引进外资并进行技术更新,把我国经济全面搞上去。等到世界经济复苏起步时,我们便可加快步伐,争取实现经济起飞。

经济的发展将带来中华民族统一、繁荣昌盛的大好时机,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总贸易颇为4020亿美元,占世界总的5.69%,如果四合为一,成立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将对世界经济贸易作出积极的贡献。市场、技术、资本、劳动力、销售技术等各种要素结合起来,都较齐全。这些要素的合理结合将形成亚洲可观的生产基地,使中华民族为此而大大受益,现在有些外国人己在担心和防范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合力发展经济,但经济发展的规律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中国人自己愿意这样去做,是任何人阻挡不住的。中国经济的高速,不仅不妨碍他国的利益,而且还会给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己具备了利用这些机遇的条件。十多年前,我国出口产品,10%以上为农副土特产品,而今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根据海关统计,90年代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年平均己占出口总额的70%以上。贸易结构在迅速优化。现在应不失时机地从进口替代战略转向以内需为后盾的出口导向战略,以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

良好的机遇还伴随着我国“入世”而来。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需要一个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给我国经济以调整和逐步优化的准备时间。而世界贸易组织对于发展中国家,正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规定发展中国家政府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贸易协议等。正是由于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的优惠,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得以励精图志,经济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最典型的例子是韩国。1967年,韩国加入关贸总协定从全体缔约国得到了6500个品种的税率减让,这对其出口贸易极为有利。韩国由此不失时机地实现了从进口替代到出品导向的经济战略转变,从而使对外贸易迅猛增长,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汉江奇迹”,成为亚洲引人注目的一条“小龙”。这些经验都是我们“入世”后要认真研究和学习的。

山回路转,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百度求索,中国终于找到了市场经济的路口。而这个路口,也正是中国经济与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接口。众所周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自由基础上的。只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才能真正为世界贸易组织所接纳。也许有人会问:历史上不是有匈牙利、波兰等国以计划经济体制“入关”的吗?但他们却不得不被迫接受“特别保障条款”,饱受挑剔与歧视,不能真正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中国“入世”后,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市场经济之路。

我们义无反顾地抛弃计划经济,选择了市场经济,这是历史的必然。非常规的经济环境早己不存在了,从外部看,国际局势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剑拔弩张,虽然局部地区炮火连天,但总体上,和平与发展正成为世界的主流,我们对于外面的世界,不用过分地担心和惧怕;从内部看,我们也不再是一无所有、白手起家,20几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有了自己的根基,足以使人们有信心去迎接任何挑战。计划经济体制,早己不适应我们长期发展的目标与要求,并且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障碍。我们需要寻找一种适合常规发展的经济体制;需要把自己融入国际经济的大世界中,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需要一种机制来激励我们充分发挥活力,迈向新台阶。一句话,我们需要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需要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也是我们自身发展、解决经济改革中深层次矛盾的需要。在多年的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我们虽然抑制了通货膨胀,控制了经济过势现象,但并没有解决我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价格改革推进艰难,几次都未能顺利闯关,价格扭曲现象至今未能根本解决,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没有引进国际市场价格体制是其重要原因;产业结构调整长期以来收效甚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外力,没有到国际市场的海洋中去历经大浪淘沙;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搞了多年,却起色不大,根本原因在于还没有做到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经营者,没有把推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接受锤炼。而我们选择市场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为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提供了契机。抓住机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新的突破就在这里。

这一切,无疑为中国私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

2.在机遇面前,睁开“慧眼”

一个公民有权利与义务。同样,做为WTO的一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私企如何看待呢?

入世中的“利”主要体现为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的权利;“弊”则指开放市场及履行世贸组织相应义务带来的竞争与压力。在享受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利益时,我们的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认识到,我们的产品、服务同样面临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成员的产品、服务的竞争,只有在竞争中获得消者的信赖,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才能将用条款表示的权利变成商业利益,进而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竞争的战场是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在入世履行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义务时,外国的货物和服务将进入中国市场,与我们的企业、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竞争,争取或获得中国的消费者。这说明入世中的权利与义务、“利”与“弊”的本质似乎是各成员企业的产品、服务在国内、国外市场展开竞争,只不过竞争的主战场发生了变化,即近期的主战场在国内市场,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义务也是一种权利。权利能充分利用和实现,则对我国经济贸易利益有重大意义,如果用不好,则也相当于没有获得利益。举例说明,入世要求我国适当地开放银行和保险业,这会对我国金融带来压力。然而,如果我们把这种压力变成动力,加快国内银行或保险公司内部的改革,转变竞争观念,增强竞争与服务意识,加强对转型中的企业对金融新产品、服务需求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服务水平、提高质量,则一定会获得客户的信任,也会增强我国金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说明履行一定的开放市场的义务不是坏事,只要有政府对市场开放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只要这种市场开放是渐进的、有秩序的,是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下进行的,则并不可怕。

入世后适度开放市场,履行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义务,会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享受权利。在货物进出口方面,90年代中后期,我国货物进出口的一半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加工贸易占进出口的比例也接近50%,出口对进口的依赖有所增强。因开放市场,进口中间产品、零部件、原材料的成本下降,则对外资企业及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扩大出口,无疑有积极影响。此外,对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的企业而言,由于进口自由化改革,原材料及零部件的进口支出的下降,加上进口自由化总体上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有抑制作用,也将有利于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因此,那种认为入世在短期内是“弊”大于“利”的说法也是欠缺说服力的。每一次关税的下调,进口非关税措施的逐渐取消,不仅没有使我们的出口滑坡,进口高增长,相反却促进了进出口的良性循环,进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整个经济的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开放经济与入世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入世,也就使我国对外资的限制逐渐放松,货物及服务的对外开放,必然会进一步改善我国投资的“软环境”。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服务业中制约经济发展的几大“瓶颈”均基本消除,投资的“硬环境”远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加之我们把具有丰富资源、人口众多的中西部地区列为对外资开放的重点区域,入世后,将会有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也不会出现所谓的短期内“弊”大于“利”。9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事实充分证明,任何一次贸易自由化改革的推进和外资政策的积极调整,都极大地促进了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入世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中国市场上外国产品、服务间的竞争,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快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引进、外资企业的技术转让、先进技术及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否则会在竞争中失利,这种效应不会仅在较长时期后出现,而在入世后的短期内就会出现。例如,“九五”时期是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化改造最快、推进深化发展的时期,也是引进外资的技术较为先进、规模最大、来源更趋合理的阶段,也是我国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投资技术改造最多的时期。这一切使我国经济发展的素质大大提高而不是单纯表现在量的增长上。

入世也是一场中国经济及社会制度的全面变革,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迈出的坚实一步,是一次制度的创新,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客观需要的变革,正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揭示的科学道理,它必定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制度的创新,也将会像制度经济学所指出的,会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所以,只要你肯用心、善思考,中国的私企的未来将会变得更好。

第二章 在WTO前的自我认识

面对入世的私营企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自我,怎样在国际市场中稳住脚跟,适应经济一体化的趋势。WTO给中国私营企业敲响了警钟。

一、私营企业的过去、现状与将来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中国的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中国经济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面对新世纪与WTO的挑战,中国的私营企业,又是怎样一种全新的姿态呢?

1.风风雨雨十年,私企一路走来好辛苦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也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完全依赖于国有和集体企业转向混合经济,私营企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到1998年,私营部门增长达国内生产总值的大约33%,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仅次于国营部门。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认同这种转变,因而为私营部门地位提高并且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发挥突出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到目前为止,对中国私营部门的分析集中在外国直接投资的激增上,很少注意到本土私营企业的发展。本项研究是考察本土私营部门的产生、现状与未来前景的一个初步尝试。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问题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因此,本研究对于规范与描术同样关注。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促进本土私营企业繁荣需要做些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于三个主要方面:私营企业家本身、为他们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以及控制着政策和制度环境的政府。

为了寻求答案,必须突破关于私营部门的相当有限的统计资料的局限,要直接访问企业家、政府决策者和投资者。本研究正是基于对北京、成都、顺德、温州四地大量调查、访问的基础之上。这些城市不是作为中国经验的典型例子选出的,而是作为在不同条件下(首都、内陆省份、沿海省份、珠江三角洲)私营部门发展相对先进的例子选出的,因而它们能有代表性地说明私营部门在其早期发展阶段所经历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私营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加入WTO后,面对着经济的全球发展,私营经济更需加强自我认识,以全面发展。

2.私营经济的现状

某专家指出我国目前理论界对私营经济的定性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完全社会主义的;二是有双重性,以社会主义为主;三是非社会主义的或资本主义的。有专家根据毛泽东在1953年对民族资本的定性以及列宁对外资的定性,认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经济的定性也应从内部关系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来认识,其中内部关系起决定作用。从内部关系上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雇工与雇主的关系,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关系,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私营经济有重要作用,对它的发展加以影响和引导。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经济是一个普照之光,会使其他经济成份都改变颜色,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营经济已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私营经济。况且,私营企业交给国家的税收最终转化为公有财产,由此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经济具有两重性,以社会主义为主。

目前情况下,我国私营企业主收入来源和性质包括以下三种:第一种收入是工资,它是企业主付出的经营管理劳动的收入,是由企业主自身劳动创造的价值支付的;第二种是企业利润,确切地说是企业利润中扣除企业主工资、保险基金、各种税和费以及其他交易成本后的余额;第三种收入是利息,它是企业主投入企业的、数量不多的自有资本的价格。后两部分是由剩余价值支付的。按照现在一般的情况,我国私营企业平均规模50万-60万元。平均利润率为5%,每年收入3万-4万元,由此,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主全部收入中,劳动收入应占大部分,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劳动收入。因此,我国私营企业应是劳动阶层中的小业主,而不能视为新生的资本家和剥削者。

对于我国的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大家经过研究得到比较一致的认识是:第一,企业就是企业,不应把企业在政治上排队;也没有必要将企业在政治上排队。第二,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不能笼统地定性为剥削收入,其收入中应包括企业主自身的管理劳动所取得的收入。第三,对企业主不能笼统地定性为剥削者,仅依据“雇工8人”就把私营企业主划为剥削者是即不科学、也不合理的。由此,私营企业具有两重性,即介于劳动者和剥削者之间。

在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方面,私营企业代表性有限。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缺乏规范解决的渠道。

我国对民私企业主的政治和社会参与,通过解决一个人、两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问题,在群体不大时还可以做到,但如果这个群体越来越大,采取这种办法就不是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当中解决这种问题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我国民营企业主代表性不强、政治参与渠道不畅的问题,只有通过一种机构,使他们能够做到有组织的利益表达,不要通过私人关系,也不要通过消极的方式,例如不积极投资、把资金转到国外去等,这些都对经济发展没有好处。

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是重构一个制度化参与机构,这种机构包括两类,一类机构是自下而上形成的民间团体,如行业协会、私营工商联等机构。通过这样一些机构,把他们的利益协调组织起来,如有些问题,可以交给私人企业家协会和工人联合会进行协商,有些问题可以交给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来协商,有一个合理、畅通的协商机构,有些问题可以在基层就得到解决。一些重大决策在进入人大决策机构之前,由咨询型机构来解决有关的利益冲突,就会走向一个和谐的局面。如果从阶层角度来划分,这两种类型机权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机构,都会变成定位和对私营企业主的管理,让他们形成自己的群体。从这一角度看,以行业功能为纽带,通过私人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等来解决民营企业主的政治和社会参与更有意义。

以北京市私营企业的现实生产经营活动来看,所遇到的问题就更多。

比方说,私营企业在大城市取得生产经营用地比较困难,即使在取得生产经营用地和营业场所后遇到的拆迁补偿不合理也是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目前,大城市房地产开发土地多采用土地出让的方式,没有引入公开的市场机制,企业只能沿用计划的方式向当地政府的规划、计划、建设和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用地申请,渠道不畅、手续繁杂、费用很高,而且不易成功。即便有了经营场地,往往是临时用地,容易受城市道路整治和环境治理的影响。此外,各大城市的拆迁补偿政策只对房屋及经营场地的产权人给予补偿,很少对承租人的停业损失、营业场馆装修费用损失进行补偿。由于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大多是通过租赁方式获取,因而受经济损失较大。

户口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私营企业主子女在城市入学问题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数月前,北京市出台了允许私营企业主办理北京市常住户口的政策,但由于条件苛刻、门槛太高而招致各方批评,前去办理的私营企业主也是寥寥无几。尽管目前不少城市开始以诸如“蓝印户口”、“工作寄住证”等方式解决企业主及工作骨干的户口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大多缺乏具体的办法。由此,一方面企业主的生活要面对诸如子女就学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在办理养老等社会基本保险等方面,也遇到了不少的麻烦。

3.私营企业的将来

加入WTO之后,中国私营企业将是一个怎样的发展势态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在一次改革研讨会上说: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是看这个企业在多大程度上积累了互补性知识。

针对非国有企业,张维迎说,过去传统讲,第一,中国的企业吃苦耐劳;第二,是廉价的劳动力;第三,可能我们有一些产品优势;第四就是人际网络优势。从现在来看,我们加入WTO之后,这些能够维持我们中国的企业或者华人企业存在的东西,在未来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如何积累互补性的知识,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动态竞争力。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信誉,这是企业的价值所在。中国的企业要学会从竞争战略到合成战略思维的转变。

什么是互补性知识,张维迎举例说,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咨询公司,4个合伙人,雇了20来个大学生,去年的营运达到了4000多万,50%以上的利润。他们说麦肯锡是不行的,所有在中国工作的这些人,这里面挑不出任何一个人能顶四个人当中的任何人。而张的观点是,麦肯锡中每个人都不如你们四个人,但是加起来,他们400个人都干不过它,这就是所谓的互补性的知识,麦肯锡有的职员可能大学都没有毕业。但是组织性结构有一个平台,离开这个平台谁都干不了什么东西,一旦到了这个平台,就如虎添翼,这就是你们竞争不过它的地方。

但是他认为,中国企业没有积极性去积累互补性的知识。这主要与中国企业的产权制度有关,企业的好多领导人都在积累如何使企业依赖于自己,而不是自己依赖于企业。而西方的企业领导人,就是怎么使个人离不开企业,离开了企业,个人价值也就贬低了。中国的很多企业领导人,他的目的就是他离开企业以后,这个企业就完蛋了,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呆在企业,如果他离开企业,企业还能玩儿得转,他早就被放走了,这是一个体制问题,在这样一个产权制度的预期下,所有的这些企业领导人,很难有一个积极性去积累这种互补性的知识,他不是说让自己离不开企业,而是让企业离不开自己。

关于企业的信誉问题,张维迎认为,一个企业要有存在价值得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企业必须有所有者,所有者就是企业信誉剩余价值的索取者。因为企业的信誉是未来才能实现的,如果没有,就不会有人真正关心企业的价值。第二点,企业必须能被交易,企业的所有权是可以被转换的。第三点,进入和退出必须自由,如果由一个企业垄断的话,就不能做到讲信誉。

中国私营企业在加入WTO后的优势和前景似乎不容乐观。

二、加入WTO,设想未来

加入WTO己成为现实,中国的私营企业怎样议定未来议程从而为自己的将来定位呢?下面是专家的看法:

1.规范注册方式,采取更适当的组织形式

最小的企业需要做变动较少——目前盛行的业主管理、封闭型控股的家族企业将会继续适应其发展。对较大的公司而言,应该采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这样可以给业务提供最大的发展余地,并且易于扩大管理队伍和获得外部融资。国际上的经验表明,个人独资企业、集体企业以及合伙企业在超出较小的规范时就不能有效运作。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中,大批处于高增长和营业中的小型企业组建成公司,从而在早期发展阶段就从有限责任制、透明的财务报告和企业治理中受益。

在温州和顺德等地区,向股份公司的转变进展很快。这种转变的好处表现在这些公司的迅速发展上。企业治理结构新的企业形式意味着正规的企业治理结构。特别是,组建股份公司就会产生对股东的责任,其中的责任之一是实行透明的公司管理并且为股东的最大利益而工作。另外,在未来的发展中,私营企业要求对财务信息的披露。

这些要求对许多公司来说是一个进步,但与国际上最佳的惯例相比还相差甚远。改进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目的是允许投资者、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商业伙伴能够对该公司的财务情况有一个公正的估计。这样可以减少各方与该公司进行交易时有可能索取的风险,因此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收益率。渴望吸引外资或打入国际贸易市场的企业应该遵循国际财务披露标准。另一方面,入世后中国市场将向外国竞争者开放,中国企业也会面对越来越多已经采用国际披露标准的公司的竞争,因此也应采纳同样的标准。

随着政府减少在决定市场准入方面的介入,降低政策和规制的负面影响以及消弱国有企业在许多市场中的作用,集中经营的风险就会降低。随着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从集团内部获得资本和劳动力的优势将减少许多企业从市场中获得资本的管理人员,来自这些企业的竞争将使跨行业管理的效率低下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他们还要面临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为了与外国公司展开竞争,中国的企业必须像外国公司那样表现出同样的业务集中和效率。国际最佳惯例是寻求不同业务的协同效应,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资源和能力。

另外,与加入世贸组织有关,国内市场占国外投资者和竞争者的开放减少了与外国合作伙伴组建合资企业的吸引力。外国合作伙伴将日益以严格的商业条件来审视这样的联合,而不仅仅是遵守有关投资和竞争方面规定所要求的一个步骤,中国的企业也应该做同样的事情,审查合资企业的商业价值。

加入WTO后,由于市场准入与竞争随着政府对市场准入控制的放宽,私营企业将在大多数市场有更大的准入机会。它们应当基于对自己企业的实力和资源的估计来选择进入哪个市场,而不是依据外在因素。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把精力用在提高自身实力,丰富自身资源上,以提高竞争力,因为这些因素不能被他人轻易取代。

管理能力为在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激烈的市场中繁荣壮大,许多私营企业需要提高其管理人员的能力和工作技巧。经过改进的制度和企业结构将有所帮助,因为它使企业能够用股份和股票认购权来回报业绩突出的管理人员。它还通过更加透明的财政报告使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情况负起责任。

2.企业的透明度将对企业发行发售股权产生巨大作用

政府将重视保护私有产权、市场、商业立法及税收方面都将有完善的调整,这些,都是私营企业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

中国要加入世贸组织,就需要进一步开放私人投资和贸易领域。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在大多数部门,现有的对私营企业进入的限制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因为这些限制通常基于一些不相关的区分。此外,迫切需要统一不同地区之间的市场准入待遇,因为这是成为世界组织成员的要求。

商业立法商业企业的法律基础设施还有不少改进的余地。如取消对组建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对私营企业注册的官方干预和审查的范围应大幅度缩小。个人企业在清算后5年的无限责任期限也应废除。中国还迫切需要统一其破产法,恢复债权人索赔的正常优先权。

税务体制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关于政策改进和改革措施的建议:政府应作出系统的努力来简化向私营部门征收税费的体系。由于不允许地方政府调整地方税率或征收新的税种以满足地方财政需求,这在很多情况下会促使它们暗地里任意收费。因此,从企业规模和企业所处地域来说,企业的负担都是不平衡的。为了简化这一体系并使其变得合理,在适当的情况下需要下放一些税收权利,并使各地的税收政策更加一致。

税收体系在各个公司之间进行具体运作的时候应该变得更加透明和公正,应当避免对税务法律和法规的任意解释。这些无疑都使私营企业的发展受到推动。

根据私营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融资障碍,为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创造平等的机会;强化银行向私营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临督企业对中小企业借贷激励机制的合并影响,进一步放开利率;允许银行收取贷款审核证评估和贷款执行监督费;以及改善信贷担保机构和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这都将是为私营企业的发展而做的努力。

银行之外的其他选择如租赁、保险、发展民间股本融资市场、建立私人股权基金的法律框架、转换国家在风险资本中的角色、拓宽可行的和与股票相关的证券范围、允许发行优先股及允许其他与股权有关的证券。

有几种方法可以改善进入公共股权市场的机会,它们是:拓宽和加强投资者可以运用的退出机制;放宽上市要求;精化股票回购;加强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的激励机制:减少对出售创建人股份的限制。

设想私营企业的未来,WTO的到来,不仅仅只有挑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