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领导者的8种品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8 06:34:08

点击下载

作者:邓新顺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优秀领导者的8种品质

优秀领导者的8种品质试读:

前言

现代的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则是诉诸素质的竞争,因此,作为领导者要想适应竞争的需要,做好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功,就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呢?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理论素质、道德素质、作风素质、能力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在诸多素质中心理素质尤其显得重要,因为心理素质在领导素质中是一种基础性的因素,是其它方面素质发挥作用的前提性保证,它制约和影响着政治、思想、文化、能力等素质的发挥状况。

在领导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才华横溢的领导者,其工作绩效并不突出;而有些人才能并不杰出,却能在自己的领导工作中做出突出的贡献。这说明,领导才能作为影响领导活动效率的基本因素,只为取得有效领导提供了某种可能性,而真正要使领导活动取得有效性,则必须解决如何使领导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问题。一个领导者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心理素质就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无数事实证明,不论是训练有素,技能高超的运动员还是聪明智慧的领导,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往往会失手或做出错事,也就是说,在心理素质有问题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文化、能力等素质都不能正常合理的发挥作用。在人的心理素质中有些积极向上的心理特质,如:敢于担当,锐意进取,有胆有识,从容自信,坚韧不拔,沉稳冷静,宽容大度,谦恭平和等。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些积极向上的心理特质称之为——优良个性品质。

西方有言:“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大量的管理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领导者个人是否具备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其领导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发现成功人士和普通人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心理素质不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非智力因素——意志、品德、肚量等占80%以上,而智力因素只占不足20%。因此得出结论:成就卓著者都是具有坚定、沉静、专注、坚韧、果敢、宽厚等优良个性品质的人。

有过一个统计:20多年来,在全球500强中,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出来的董事长有一千多名,副董事长有两千多名,总经理或董事一级的有5000多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商学院能够培养出这么多的顶尖人才,那为什么不是商学院反而是西点军校培养的企业领导人多呢?因为商学院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商业知识和经验,比较缺乏对一个人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和个性品质的培养。成功人士的身上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自己深深的责任感和执着的态度,而这些恰好是西点军校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是西点军校与其它学校的区别所在,也是它的成功所在。

伟大的领袖人物,就其领导作用的实现而言,主要的不是依仗他手中的权力,而是靠其崇高的领导威望,高尚的品德情操,富于魅力的个性品质所形成的令人心悦诚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优良个性品质是领袖人物之所以成为领袖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的人民对于毛泽东象神一样崇拜,但毛泽东毕竟是人,不是神,他和我们常人一样,有着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有着同我们大家共同的乃至更深一层的感情世界,只是,由于他不同于常人的艰难的革命经历和曲折的人生历程,使他练就和具备了不同于常人的伟大胸怀和独特的个性品质:博学、睿智、强悍、倔强,好斗好胜、决不服输的个性;自信、豪迈,乐观的性格和气吞山河的气魄;喜变、厌平,大胆革新、勇于探索的精神。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在千难万险的历史洪流中引领共产党人取得最终的胜利,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能妥善看待和处理挫折和压力,甚至把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努力过程当成一种快乐,在艰难困苦中始终不屈不挠、坚忍不拔。这是一种非凡的意志力。1935年12月,《共产国际》杂志第33-34期合刊在介绍“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标题下说:“钢铁般的意志,布尔什维克的决心,英勇无畏的精神,革命名将和政治领袖的无限天才,——这就是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的优秀品质。”

将军是怎样炼成的?沈阳军区对百名将军的成长轨迹进行了一次综合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高端站位、果断决策的领导水平;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坚韧不拔、承载压力的意志品质”是被调查的百名将军的共性特点,也就是他们共同的优良个性品质。

影响力一般指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有效地影响和改变组织中其他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使之纳入群体活动目标轨道的能力,也就是领导者的状况和行为在追随者身上产生的心理效应。领导者的影响力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优良的个性品质是产生领导影响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因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一定要有积极的心境,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宽宏的肚量。这就要求领导者对自己的工作要充满信心,能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排除不良外在因素的刺激和干扰,能运用理智控制感情,做到取得成绩不得意忘形,遇到挫折不灰心气馁,受到委屈不自暴自弃,得到奖赏不心高气傲;要求领导者在具体工作中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以最佳状态,合情合理合法地、冷静沉着稳妥地处理每个问题。

领导者作为工作活动的指挥者,其个性品质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也能影响到自己下属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提高,甚至关系到整个工作的成败。因此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智慧、幽默、乐观、进取、正直、公平、宽容、有爱心等优良个性品质;必须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锐意进取的心态,有勇有谋的胆识,胸有成竹的自信,坚韧不拔的毅力,海纳百川的宽容,沉着稳静的气质,谦恭平和的态度,这些都会对追随者造成强大的心理影响,鼓舞追随者树立必胜的信心,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使团队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实现目标。自然领导者也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深受下属和群众拥戴的领袖人物。

领导者个性品质的形成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从小到大,从无到有,逐渐自觉培养,潜心修炼,长期养成的结果,是他们自觉地把个性品质的提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自我的结果。这就是说,领导者优良个性品质的养成,应该是一个自觉建构的过程。马克思指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既是他们所身处其中的历史剧的剧中人,又是历史剧的剧作者。毛泽东说,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话剧来。杰出人物作为历史的剧中人往往自觉地把历史的舞台、人生的舞台作为培养自己、提升自己的客观条件,自觉地在各种环境、各种风浪中铸造自我,完善自我,锻炼自己,获取剧中人所必需的各种素养。

优良的个性品质是成就事业的必备因素,锤炼优良的个性品质,是领导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领导者要把个性品质的自我修炼作为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要自觉地修养心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自己的优良个性品质,并以自己的优良的个性品质来吸引人、感动人,从而提高领导活动的有效性,取得卓越的领导成就。

第一章 敢作敢为的“担当”

——能成大事的人,一定是敢于担当的人,是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

2008年3月18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他回答完问题在结语中说:“至于结果怎么样,要到明年的3月份我再给各位回答。但是我有一个信念,就是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共和国总理以坚定有力的话语,向世人宣示,中国人民必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任何艰难险阻,达到光辉的彼岸。

2008年9月27日温家宝总理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与企业家座谈会时,回答论坛主席提问时,又说:“事不避难,知难不难”。“事不避难”一句出自《后汉书》。该书记载:汉永初四年,西羌叛乱,朝廷大震,大将军邓鹭提出放弃凉州,遭到大臣卢诩坚决反对,卢诩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知难不难”,则出自《儒林外史》第22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温总理把两句联在一起使用,就展现了勇于负责、勇于开拓和奋勇向前的精神。这也是告诫所有领导干部:为官就得勇于任事,敢于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

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全新的领域需要我们探索,许多棘手的矛盾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因此,特别需要我们的领导者要具有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一、敢为别人不敢为之事,敢担别人不敢担之责

什么是“敢于担当”?简单地说,就是勇于接受并负起责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担当。这种担当或是情感上的,或是行为上的;或为自己、为亲友、为他人,或为家庭、为社会。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把敢于担当与责任、良心、价值、奉献、牺牲、勇气和才干等方面的思考联系在一起,赋予“担当”以丰富的内涵。它既代表着“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的履职尽责态度,也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海阔胸怀;它既代表着“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也体现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勇气。

我们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不同角度来区分和认识敢于担当。“一人做事一人当”,是普通百姓对敢于担当的率直快意表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仁人志士强烈的敢于担当、丹心报国的责任意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有志者身处困境时,敢于担当意念的坦露;“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敢于担当,致力国际事务的庄严承诺。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需要“担当”?循序渐进、轻易而举的事,不承担什么责任、没有什么风险的事,无所谓担当;只有那些弄不好后果严重,需承担重大责任,甚至有责任人要付出名誉、地位甚至生命代价的事,才能彰显“担当”的分量与品质。正如四川宜宾流杯池公园石刻上面所说的“大事难事看担当”,即只有遇到大事和难事的时候,才可以看到一个人是不是敢作敢为。

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就是勇于接受急难险重的任务,敢于承担重大的责任。换句话说,就是敢为别人不敢为之事,敢担别人不敢担之责。

对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全力以赴,尽心尽职,不能有丝毫懈怠;

遇到矛盾和困难,要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加以解决,不能有丝毫退缩;

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要挺身而出,果断处置,不能有丝毫逃避;

出现问题和失误,要胸怀坦荡,勇于承担责任,不能有丝毫推诿。

遇“大事难事”,有没有“担当”,能不能“担当”,集中体现了当事人人格力量的强弱和道德境界的高低。对担负着领导责任的高层次的领导者来说,更是如此。

唐太宗《赐萧蠫》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意思就是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杜甫在《奉送严公如朝十韵》中说:“公若登辅台,临危莫爱身。”这就是说只要你取得了官位你就得担当危难,而不能因为怕自己的身家性命受到影响而逃避。有诗句讽刺古代那些喜好清谈的朝中腐儒:“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清谈固然可能误国,但最后能“临危一死报君王”,多少说明在最后的关头他们还是敢于以身家性命来担当危难。

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起,英国每年对中国输入大量的鸦片。罪恶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广大人民强烈要求严禁鸦片。一八三八年,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书,痛切陈述:“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强烈要求朝廷颁旨禁烟。然而当时主张禁烟的朝廷官员只是极少数人,琦善、穆彰阿之流和八旗中的皇亲显贵,包庇纵容鸦片走私,大发国难之财。即使在林则徐成为钦差大臣后,以琦善为首的“弛禁派”还威逼利诱林则徐“毋起边衅”。

林则徐在奉命到广东去时,已经感到,由于禁烟触犯了许多当权者的利益,因而不论办好办坏,都可能受到责难,都会遭到来自自己阵营内部的暗算和打击,但他义无反顾地去做,他甘愿冒风险去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事。

林则徐的这种精神是中国历史上一切仁人志士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样的人是民族的脊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不避艰险,敢于担当精神的自我写照。2003年3月18日,刚任总理的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他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这两句诗,并且说这就是他今后工作的态度。

困难面前,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是见难退缩回避,还是见难不避、迎难而上?这从来就是检验官员的一把尺子和一面镜子,是检验官员是敢于负责还是推诿塞责的试金石。

在一个家庭中,家长缺少担当,这个家肯定搞不好。同样,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官员缺少担当,则该地区该部门该单位肯定毫无成绩可言,其部属也肯定无进步。不“担”不“当”,老百姓要你这个官干嘛?“做官遇事不担当,不如回家挑箩筐”。特别是面临“大事难事”,领导者如果不能挺身而出,顷刻之间就会威望扫地,为人所鄙弃。

弘扬“大事难事看担当”的风范,实质是要求在关键时刻要勇于任事,敢于挑担子、负责任,即在责任面前绝不回避,毫不退缩,更不推诿。这体现了一种“疾风知劲草”的坚定品性和“临危不惜身”的高尚节操。

勇于任事,敢于担当,是一种精神境界和人格修养,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面对机遇和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困难,能不能迎难而上,关键要看一个领导者有无“事不避难、克难而进”的干事勇气,有无冲锋在前、奋勇开拓的精神风貌。

二、勇于任事的实质是不辞急难险重

事有大小、难易、好恶之分,责任小的事情,容易做的事情,喜欢做的事情,一般讲人们不会推辞躲避;许多人所推辞躲避的事都是责任重大,做起来非常困难、非常麻烦,自己又不感兴趣,不愿意做的事情。比方说有这样两件事同时摆在面前,任你选择:一是陪同前来学习参观的人;一是前去处理有人聚众闹事的事情。你会选择去做哪些事?又如:一是到一个管理工作扎实、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另一是到一个管理混乱、问题多、经济效益差的单位,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择去哪个单位?这就看你是否是个勇于担当的人了。因此,勇于任事之“事”主要是指“急难险重”的事,也就是只有在大事、难事、烦事面前才能看一个人是不是“勇于任事”。

勇于任事,就是愿为别人不愿为之事,敢为别人不敢为之事,能为别人为不好之事,就是不惧风险,不怕困难,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以身赴难。

不辞急难险重,是检验担当水平的重要标尺。担当难事,倡导的是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困难找借口。目前我国社会矛盾正进入一个多发期,外部环境也出现诸多挑战,因此,不辞急难险重,勇于任事,敢于面对矛盾,善于解决难题,是社会对每一个领导者提出的基本要求。1.伸别人不敢伸的头,接别人不敢接的位

什么是“重担”?“重担”应该是艰难的任务,是需要承担重大责任、冒很大风险、付出很多心血才能完成的任务。但不知什么时候“重担”却成了官升一级的代名词,于是乎在一些人看来“提拔职务”才是“挑重担”,随着这一概念的模糊,一些人的价值取向也悄然发生变化,热衷于职务的晋升,眼红好为的官位,而对于“重担”的本来意义却越来越淡漠了。因此,面对“重担”我们的一些干部却不敢伸头,不敢接位。

这里我们应当再谈一下人们常说的“上任”一词,什么是“上任”:“士人赴官谓之上任。任者,担也,盖将担子担在身上。”做官意味着挑担子,堪当重任。一句话,为官者要做事,如果避事,不做事,失去了为官的本意,乃是渎职。曾国藩有言: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我们的领导者应该以此来诫勉自己。

全国劳动模范,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李洪应十余年间,有着四次勇挑重担的经历,先后所到的四个单位都是条件艰苦、困难重重、问题严重的老大难单位。面对每一次挑战,李洪应总是把个人的荣誉和利益全部抛在身后,他说:“困难我不怕,有困难就会有希望,困难和希望总是并存的。”

1991年12月20日,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指示下,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组建起了琴岛海尔集团。兼并后会出现种种弊端,甚至会失败,这种教训屡见不鲜。上级任命张瑞敏为集团总裁,有人劝他,有人咒他,说他是“找罪受、下地狱”,张瑞敏听后淡淡一笑:“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勇于做别人不敢做、不好做的事,也是领导干部建立个人威信的基本条件。付文阁是华西希望集团的副总裁,是总裁陈育新聘请来的职业经理人,此前是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著名管理咨询专家。付文阁说:老板给予的权威是重要的,但是老板给予的权威是立不住的,只有自己建立的权威才能立得住,而自己建立权威靠什么?靠业绩,靠能力。他到华西希望集团之后对老板讲:第一是把你最麻烦的事交给我;第二是把你最不挣钱的企业交给我。看看我能不能行。他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集团的零售超市业务。这个项目已经亏损三千万,连老板都没信心了,打算将它关掉了事。付文阁接手后,经过分析认为原因在于用人上的思路不对。此前,为了能经营出一流的超市,集团公司的领导用高薪把“沃尔玛”、“家乐福”最好的店长都挖了过来,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原因在哪里?付文阁认为是用人用错了,在家乐福能搞好的店长到这儿成功的几率是很小的。于是他首先更换了一批店长。此后,他在集团没投一分钱的情况下,硬是让超市起死回生,扭亏为盈,做到一年十几亿的规模。

付文阁主动找“最麻烦的事”、主动接手“最不挣钱的企业”折射出他勇于任事的品性。2.挺起胸膛承担起解救危难的重任

危难当头、紧要关口,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敢于担当。敢于担当危难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上,每当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总有人会挺起胸膛,承担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而评价历史人物时,“勇于任事”也是一条几乎不变的标准。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无论是外寇入侵之时,还是内忧丛生之际,不怕危险、担当危难的品质和精神总是历经考验而不衰。

1865年(清同治四年),中亚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建立“哲德莎尔”伪政权,进而占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实行殖民统治。1871年,俄国又乘机出兵占领时为新疆军政中心的伊犁地区,加紧与英国争夺中国西北边陲。在边疆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刻,年逾六旬而且体弱多病的左宗棠发出了“胜固当战,败亦当战”的呼声。他在给家人的信中抒发了这样的抱负:“天下事总要有人干……岂可避难就易哉!”当他以钦差大臣身份出征新疆收复失地时,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用兵车运着一口黑漆棺材,率领军队向新疆进军,“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准备与俄军决一死战,“不成功便成仁”,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气概。

1986年叶剑英逝世时,中共中央的悼词称他“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

1927年7月,在中共中央秘密策划南昌起义的紧要关头,叶剑英获知汪精卫、张发奎将诱骗贺龙、叶挺上庐山,加以逮捕以阻挠起义的消息,便火速下山同贺、叶商量对策,保证了起义顺利进行。

1935年长征途中,叶剑英看到张国焘密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挟持中央、阻止红军北上的电文后,不顾个人安危,只身赶往中央红军驻地,及时将此事报告给了毛泽东,从而避免了红军内部将可能发生的一场武装冲突,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得以按原计划北上。1967年夏天,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时,曾对杨成武谈起此事,还摸着自己的脑袋,风趣地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叶剑英曾在一首《题画竹》诗中说“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这可视为他在大关节处最能彰显政治品格的生动写照。

要干出一番事业,其中必有艰苦、有风险、有牺牲,如果领导者不身体力行,不敢于担当的话,就没有资格担任共产党的干部。共产党的干部应该是,“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拣重担挑在肩。一心要砸碎千年铁锁链,为人民开出(那)万代幸福泉。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可能不会再遇到“抛头颅洒热血”的考验,但我们也还时时面临着艰难危险的考验,也需要我们有革命前辈的雄心、铁胆、正气。

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因其在对外贸易谈判中坚定硬朗,言辞犀利而被海外媒体称为“铁娘子”。继“铁娘子”之后,海外媒体对吴仪的另一个称号是“SARS期间的救火队长”。这是对她不惧危难,勇于担当品质的又一赞美。

2003年春,SARS病魔不停地吞噬生命,恐慌在民众间的传播速度甚至快过病毒本身。医疗机构处于失信状态。身为副总理的吴仪临危受命,出任防治SARS指挥部总指挥。吴仪对医疗卫生领域并不熟悉,但她毫不推辞,积极承担。她说:“我从事革命工作四十年来从未对国家说过‘不’字。当时我就想,上就上吧。就这样,我挑起了遏制SARS的重担。”

领导人对于一个企业成败亏盈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尤其是当企业面临危难之际,一位企业领导人翻手就会葬送一个企业,覆手也可能挽救一个企业。正因如此,在全球企业界广为流传着亚科卡(拯救克莱斯勒)、乔治·费舍尔(拯救柯达)、郭士纳(拯救IBM)等诸多成功者的故事。

2009年2月5号,这一天对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来说颇不寻常,就在这一天联想集团公布了两个消息:第一,2008年到2009财年的第三季度,联想亏损了9671万美元;第二,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将重新接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职务。一面是巨额亏损,一面是创始人复出,这两者想必肯定有着因果关系吧。这样的重大决定,让外界感觉联想真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有人说联想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曾经是一句非常有名的广告词,如今呢这句话不得不成为联想集团管理层,乃至整个世界IT行业都在讨论的一个话题。连续几个季度的巨额亏损,已经让有些媒体喊出了“联想完了”。那么在这危难时刻应该让谁来承担解救危局的重任?谁又能承担这一重任?面对困境,当年怀揣着“人生能有几回搏”这样的豪言壮语的柳传志,又一次代表联想出现在众人面前。柳传志在这个时候重披战袍,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极不明智的选择,稍有闪失一世英名就可能毁于一旦。也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他真的能拯救联想吗?他真的就能够比杨元庆做得更出色吗?但是这些顾虑似乎都不是此时的柳传志所考虑的。从1984年柳传志40岁创办联想到2009年整整25年了,柳传志可以说把自己三分之一的生命都注入到这个企业里了。联想对于柳传志有着特殊的意义,他说:“联想是我的命,它不是一个形容词,它是个真事儿。如果说我上去了,尽了最大的努力,联想跟我玉石俱焚,那我也心甘情愿。”这就是一个企业家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正是出于这种原因他在联想生死攸关的当口儿挺身而出。

2009年11月5号这一天对于已经坐阵联想整整9个月的柳传志来说,应该是最轻松的一天了,联想在连续三个季度亏损之后,成功扭亏,净利润5308万美元,而且全球市场份额创了新高。柳传志能在联想屹立25年不倒的神话没有被打破。

柳传志能在联想危难之时再出江湖,是因为他把联想看成了自己的“命”,在他看来有联想才有柳传志,因此为了联想他可以不惜豁出老命去解救联想的危难。

在商场之上,每一次危机来临,总会有人能挺身而出来担当责任。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从1993年到2005年这12年中间,在1500家美国上市大公司当中,一共出现了65位复出的CEO,其中包括28位公司创始人,这些CEO的平均年龄61岁,这些领军人物在企业危难之时奋不顾身的壮举,告诉我们一句话:“公司是我的命,这绝不是个形容词,这是真事儿。”3.艰险时刻第一个迎接危机“危机时刻的领导力”特别具有震撼力!一般人都知道,管理与领导是不一样的。管理可以说是一种交易性的领导,因为管理者可以用金钱、福利、职位、升迁甚至解聘,来要求被管理者的服从或良好的表现。可是危机领导却是一种精神的领导,是要求追随者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与付出,甚至包括牺牲性命。这种情况的领导,是要求下属具备心理层面的认同与对领导者人格的绝对信任。

人在面临风险时大都是悲观的、退缩的、害怕的,这时候就考验领导者的领导力了。在危机时刻,领导者应该第一个迎接危机,以自己的示范行为消除被领导者的恐惧和不安,只有如此他们才会追随你,才会跟你前进。

伞兵运输机载着第一次跳伞的新兵飞上了天空,到达跳伞目的地上空之后,舱门打开准备开始跳伞,没有一个伞兵敢往下跳。这时候教练穿好了装备,移动身子将身体腾空站到机身外,双手扶着舱门,指导伞兵往下跳。当这些伞兵看到他们的教练身体站在机身外,强风拍打他的身体而他还是安然无恙时,心理的恐惧一扫而空,个个勇敢地往下跳,完成了第一次跳伞。

美国纽约前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在一本书中写到:所谓领导,就是在享受特权的同时,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在风险或危机来临时,有勇气站出来,单独扛起压力。有人说,是“9·11”成就了鲁道夫·朱利安尼。实际上朱利安尼在上任之初曾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做危机管理这门功课,诸如生化武器或炸弹攻击等,并且反复检讨与练习。他的领导才能很早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因此,9·11”事件的发生虽然出人意料,但在发生时,他能够坚强理智地带领着纽约市民走过这场前所未有的变局。

朱利安尼在当时的危急时刻敏感地意识到,“我必须露面,我是纽约市市长,我应对危机的方法就是亲临现场并掌控局面。如果我没在电视上出现,对这个城市将更加不利。”

越是最危急时刻,越是需要坚强的领导,越是最危急时刻,越是需要有力、有序、有效地靠前指挥。

危急时刻,领导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往往就是无形的号令。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上,每到最危险、最紧迫的时候,领导干部都是站在第一线、冲在最前面的。在汶川和玉树大地震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抢时间地赶往灾区,“同人民在一起!”在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提前结束访问,回国亲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亲临现场参加抗震救灾的全军和武警部队的将军达80名。将军们与年轻的士兵一起开辟通道、抢救伤员、清理废墟、运送物资,成为激励灾区军民顽强奋战的强大动力。

哪里最危险,将军们就冲锋在哪里;哪里最困难,将军们就出现在哪里。地震使许多重灾区与外界的通讯、交通完全中断。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少将,带领33名突击队员,采取水陆结合的方式,冒着被巨浪掀翻、滚石砸中、滑落悬崖的危险,率先徒步挺进震中汶川县映秀镇。

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崔昌军、张贡献两位少将,率领300人救援队,徒步行军60公里,翻越12座高山,途中遭遇数十次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率先进入受灾严重的茂县县城展开救援行动。途中,54岁的崔昌军因缺水休克,苏醒后不顾战友劝阻又继续走在队伍最前面……

急灾区群众所急,想灾区群众所想,将军们始终和灾区群众心连心。5月13日下午,空军政委邓昌友上将冒雨来到都江堰市区一座倒塌了的6层楼房废墟上,指挥部队的营救工作。年过六旬的他,不顾余震中正纷纷落下的碎石,俯下身子大声鼓励被埋在里面的20岁女孩贾正娇:“孩子,坚持住!你一定不会有事的!”

贾正娇被救出后,徒步赶赴其他重灾区指挥抢险的邓昌友又3次打来电话,询问她的情况。

将军们运筹帷幄、科学指挥,努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二炮副司令员于际训中将,是北川县抢险部队的最高指挥员。在带领部队开赴灾区后,他连续3个昼夜没合眼。当北川县的救援行动有序展开后,他又率领部队将救援重点向周边偏远乡镇拓展。5月18日,在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乡村,他指挥部队一天就救出40多名伤员。

将军们冲锋在前,身先士卒,让灾区群众看到了信心、感受到了希望,使广大官兵增加了动力、增添了力量。“没想到我见到的第一个解放军,竟然是一位将军。”当许勇率领部队出现在震中映秀镇时,正在从废墟中抢救亲人的67岁老教师王茂乾,紧紧拉住他的手说,“解放军进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

在危急时刻,领导者所展示得坚定勇敢的形象,能够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济南军区“铁军”高炮团团长杨恩红说:“将军们的行动就是无言的战斗号令,我们每一名官兵都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4.为整体,为大局不惜牺牲自我

危急关头总得有些个体要做出牺牲,以此来换得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就是那些很不起眼的微小动物,在危及群体生存的关键时刻也都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自己的牺牲。

达尔文曾经注意到,一些蜜蜂或黄蜂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它们为了保护蜂巢安全而对入侵者发起进攻,尽管自己也会很快死去。达尔文认为,一个巢穴中的昆虫都是有亲缘关系的,因此它们会为了整体利益不惜做出自我牺牲,以使家族能够继续生存进化下去。

有一种巴西蚂蚁极具自我牺牲精神。每当夜幕降临,为了保护自己的巢穴,这种蚂蚁会用沙砾封住出口,这就需要有些蚂蚁要在洞外完成这项使命,因而无法回巢。到第二天早晨,它们便会死去。

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怎么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立即汇聚起来,抱成一大团,然后飞速滚动,迅速逃离火海。在抱团滚动逃离火场的过程中,正是由于外层蚂蚁的英勇献身,才实现了“蚂蚁军团”的成功“突围”,从而以小的牺牲避免了更大的伤害、更惨重的损失;正是由于外层蚂蚁以生命为代价,才挽救了大多数蚂蚁的生命,才避免了蚂蚁家族“全军覆没”的命运。

或许我们从未正视过蚂蚁这个微弱的动物族群,或许我们就根本不屑于这些弱小的生命,但看到这种烈火面前抱团逃生的现象,却不能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相比于蚂蚁的本能反应,领导者的大局意识和自我牺牲精神是更高尚、更自觉的行为,因此当事业大局需要有人以身赴难做出牺牲的时候,我们的领导者应该毫不犹豫,挺身而出。

1946年7月,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开始。突围过程中,李先念、郑位三、王树声、戴季英等率中原军区部队集战略转移、战略牵制重任于一身,以机动灵活、英勇果敢的行动“四面开花”,不仅彻底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的企图,而且牵制了国民党36万人的兵力,赢得了解放战争首战的重大胜利。

中原部队胜利突围之后,按中央预先批准的战略转移部署,主力是可以胜利进入陕北解放区的。但就在部队进入陕南时,党中央根据全国战局的变化,命令中原部队转入外线作战。这无异于是将这支刚刚脱离虎口的部队又重新送到虎口去拔牙,他们需要面对极其凶险艰难的局面,需要做出重大的牺牲,但中原部队领导立即按照中央指示,就地在陕南、鄂西北等地开展了创建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同时大别山、大洪山、桐柏山等地也燃起了游击战争的烽火,中原部队以顽强的毅力,经受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之敌的残酷“清剿”和恶劣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从而使陕北、华北、华东以及东北等解放区渡过了解放战争“战略防御”的艰难时期。

在中原胜利突围和整个解放战争中,中原部队始终为全局利益而战,顾全大局,牺牲小我,无私奉献地为解放战争全局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中原军区各部队的这种崇高精神,以及他们为整个解放战争全局胜利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毛泽东和党中央及有关战区领导人曾给予高度赞扬与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如果没有中原部队的战略牵制,那就很可能没有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七战七捷的胜利。当时对中原部队的危险境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亦曾作过最坏的设想。

当然领导者的自我牺牲精神,并不代表就要牺牲自己的生命;牺牲自我,更多的体现在为了大局和整体的利益而勇于牺牲自己局部的个体的利益。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能体现出领导者的眼界和胸襟。这是个性品质使然,也是政治品格的体现。

方志敏烈士在领导苏区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服从大局,听从党中央安排。为了顾全大局,苏区分批把一千多两黄金和整箱整箱银元送交设在上海的党中央,以保障首脑机关正常运转;为了顾全大局,1933年初春,当中央军委决定调红十军归属中央红军建制时,尽管干部群众一时不理解,方志敏同志还是坚决把这支唯一的主力部队送给中央苏区;为了顾全大局,1934年深秋,中央党政机关和中央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各地红军都撤向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而方志敏根据中央指示,指挥北上抗日先遣队向国民党统治中心——宁沪杭地区挺进;为了顾全大局,1933年元月,中央军事委员会电令红十军前往中央苏区参加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方志敏当即决定由邵式平、周建屏等率军前往,而根据地则把原地方武装——赤色警卫师扩建为新红十军,重新开始艰辛的培养与建设工作。方志敏常说,“党有指示,虽死不辞。”在怀玉山战斗中,他和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等率八百人走在前头,已经突破敌人三道防线,甩开了尾追之敌,而军团长刘畴西率主力两千人还在后头。方志敏让粟裕、刘英先走,而他返回接应主力,最终在怀玉山不幸被俘。先遣队的行动虽然最终遭到失败,却牵制了蒋介石嫡系部队二十万人,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领导者必须抛开地区、部门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全局利益。如果一个领导者不能识大体、顾大局,不能把全局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来谋划,而是一味地考虑地区、部门利益,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性格行事,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就会影响甚至危及大局,势必会造成整体工作的被动和混乱。因此说,大局就是根本,大局就是命脉,领导者一定要有顾全大局、服从大局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上个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中国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北京、天津只有4天的存粮,上海只有两天存粮。中共中央向四川下达了突击运粮的命令。然而,就在1959年,四川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80多个县遭遇持续干旱,受灾最严重的地区5个月未下雨。从四川调出大量的粮食,必然就使四川原本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局面更加严峻了。李井泉时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为缓解全国粮食危机,李井泉在省委会上表情严肃地告诉大家:“虽然我们的困难也很大,但要顾全大局,想尽一切办法完成调粮任务。”

顾全大局是一种责任,大局意识也是责任意识。识大体,顾大局,为了大局和整体的生存发展而不惜做出自己的牺牲,是领导者应有的责任,应做的担当。5.绝不容忍破坏公理和正义的坏事

办好事,干实事,上级高兴,群众满意。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但作为领导干部,仅仅满足于此还不够,同时还要“敢于管坏事”。管坏事,就难免得罪人,也难免丢选票,甚至给自己的晋升增加一些障碍。因此不避坏事,敢于管坏事,乃是为官的一种境界。“敢”与“不敢”,是坚持原则与不讲原则的试金石,是识别好干部与“老好人”的分水岭。“政者,正也。”领导干部的道德底线是公正,倘若对坏事不去管,不敢管,无疑于认同、屈服和纵容。因此,敢于管坏事,绝不容忍破坏公理和正义的坏事,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道德底线。2009年10月28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看望慰问打黑除恶一线干警,并与政法系统同志座谈。他说:“市委、市政府一定要把专项斗争进行到底,请大家放心!打黑除恶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可以说,触及到的这些人不是好人,因此也决不会受他们的干扰。而且越是有杂音,越说明这场斗争的必要性。”薄熙来说,“对少数人的宽容,就是对大众的不公、不负责任。”

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中共金华市委常委、金华军分区政治委员范匡夫有句名言:“为官避事平生耻。”对此范匡夫有一个具体解释:“不讲原则就没有公正,在一人身上失去原则,在众人面前就失去了说服力。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不避事,敢管事,管坏事!”

了解范匡夫的人都说,他看不惯的事不论大小,不管是谁,他都爱管。妻子买了两条鱼,怕把鱼腥味带回家,就在楼下用公家浇花的水龙头洗。多大的事呀,他也不放过:“干吗在这儿洗,家里又不是没水。”

小事不放过,原则问题他更较真儿。同级之间的问题是最难管的,范匡夫却主动迎上去,打破情面做工作。军分区机关集资建房,都搬进去住了,可还有几户集资款没交齐,影响了工程经费结算。业务部门催了多次,没动静。拖欠户们眼睛都盯着军分区一位老领导——“他还拖欠好几万呢!”营建部门有些为难。范匡夫在党委会上拍了板:必须限期向拖欠集资款的住户追缴,而且要按规定交滞纳金,老领导的工作我来做。老领导是通情达理的,不仅交清了拖欠款,而且滞纳金一分不少。

尽管有的事挺棘手,但范匡夫也不回避。1994年,群众举报军分区招待所原所长经济上有问题,党委纪委组织人员调查,当事人便放出风来:“谁敢查我,有他好看的!”时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纪委书记的范匡夫,就是不信这个邪。他带领调查组排除种种阻力,查清了该所长的犯罪事实,将其移交司法机关绳之以法。

从范匡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高贵品质:敢抓难事,敢管坏事,敢于批评人。我们学习范匡夫就要坚决克服“好人主义”,不要做无原则的“老好人”。要做到是非分明、旗帜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什么正确、什么错误,要态度明朗,立场坚定,决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要做到敢于批评人,不怕得罪人。发现问题,该批评的要理直气壮批评,该处理的要毫不手软处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集中采取措施,下决心一个一个解决好,绝不能视而不见、轻描淡写,更不能姑息迁就和庇护。对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敢于动真碰硬。

在领导作风上,一个很突出的表现,就是一些领导干部不敢于领导、不善于领导。不敢于领导,就是奉行“好人主义”,奉行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恪守“多栽花、少种刺”的处世信条,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工作中不敢动真碰硬,遇到难题绕着走;凡事先考虑退路,先考虑自身利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对明知是错误的思想、言行也见怪不怪,不批评,不劝阻。

领导者在处理问题时,不能有“多栽花,少种刺”的思想,必须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敢于负责,敢于碰硬,必须进行有的放矢,行之有效地批评。态度坚决,处罚严厉,既可体现管理者的人格威慑力量,又具有很强的警策力,使批评的影响持久而深远。相反如果畏首畏尾,立场和态度暧昧不明,就会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失去他们的拥护。同时,这样一来犯错误的人不但不能痛改前非,而且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三、领导首先担当的是一份责任

我们常常用“有担当”、“能担当”来赞美一个人乐于负责、有能力负责。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们之所以那么看重当官,除了一部分存在根深蒂固的特权观念外,大部分人内心深处还是期望当官之后用权力来做一番事业。“无论你担当什么,你首先担当的,应该是一份责任。”近年来,日本成立了“防灾省”,中央政府设有防灾担当大臣,安倍内阁设了“绑架问题担当大臣”等内阁职位。“大臣”之前冠之以“防灾”、“绑架问题”,使责任得以明确强化,这里不是突出官职而是突出负有的责任。

每个人都应有所付出,都要到最需要你的地方去,都要做你必须做的事,都不能忘记你应负的责任。作为领导者,你可以放弃任何东西,但只有责任是你无法舍弃也不允许舍弃的。爱默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科尔顿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就是对责任的追求。”

现实当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都能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面对各种责任,有的人认为自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无法担当;也有的人认为自己职权有限、能力有限,无力担当;有的则认为讲责任太沉重,担责任太劳累,不愿担当;还有的人干脆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自己无需担当。在公共场合,缺乏公共道德和公共责任的人和事随处可见;在日常工作中,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的现象常常出现;在危难和考验面前,逃避退缩、冷漠无情者也不乏其人。缺乏担当精神的人好像是被抽空了血液、拆散了骨架,空有躯壳,难以立身于天地。

怕讲责任,不愿担责任的人,实质上是没有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人可能不是伟人,人也可以清贫,但就是不可以没有责任。作为领导者,你可以放弃任何东西,但只有责任是你无法舍弃也不允许舍弃的。耶鲁大学要求在耶鲁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否能成为领袖,但至少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担当精神,积极承担责任已经成为领导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责任意识是领导者的第一素质,是领导者立足现有岗位、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责任意识的程度,决定我们认识的深度、工作的态度、落实的力度。我们不少领导同志在当选之后的就职演说中都强调:“我是敢于负责,也勇于负责的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有敢于负责的勇气,必须把“敢于负责”四个字刻在心中,付诸行动,坚决克服“碰到问题就躲,见到困难就推,遇到矛盾就绕”的不良倾向,做到大事面前敢担当,面对矛盾不回避,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忘我工作,以敢于负责的精神做好工作。

什么是责任?“责任”一词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是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一种敢于担当的品质、一种建功立业的动力、一种不辱使命的境界。具体点讲,责任就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如何才能尽心尽责地做好分内应做的事情?对待自己的分内之事,需要的是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和爱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你的成果本身就是你的孩子,你的工作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证明,可是扪心自问一下,你真的做到了具有像母亲那样的责任感了吗?果真能做到这一点,便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

有个叫查理·贝尔的小男孩,15岁那年,由于家境贫寒,吃不上饭,贝尔找到了麦当劳店长,请求他给自己一份工作。店长看到贝尔营养不良、瘦骨嶙峋、面无血色、土里土气,便婉言拒绝了他,说这里暂时不需要人手,希望他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为生计所迫,贝尔很快又回来找到店长,言辞更加恳切地请求给他一份工作,不要报酬,只要能吃饱饭就行。见店长没吭声,贝尔看到了一丝希望。他小声地说:“我看到您这里厕所的卫生状况似乎不太好,这也许会影响您的生意。不然就安排我打扫厕所吧!”店长实在不好再推托,就让贝尔扫厕所试试看。

也许,扫厕所是一件很卑微的工作,有些人宁可讨饭也不愿意去干。可是,贝尔却认为这是他人生事业的一块最坚实的基石。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他就会从床上爬起来,把厕所彻底地打扫一次。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去维持一下。很快,对这件来之不易的工作非常上心的他,对扫厕所也摸索出了规律:先把大的纸张扫了,然后在那些又湿又脏的地方撒上干灰,让灰把水吸干,再扫,这样比直接就扫效果要好得多。记得有一次半夜,有人上厕所时,还看到贝尔睁着惺忪的眼睛在查看厕所是否被弄脏了!

除了总是维持厕所的清洁外,贝尔还在厕所周围摆放了一些花草,让大家在麦当劳的厕所中也能够欣赏到美。另外,他还把自己记得的谚语警句写了一些贴在厕所的墙上,增加其中的文化气息,让人在方便时,亦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贝尔把所有心思全放在了厕所上。由于他的到来,店里厕所的卫生状况大为改观,让人感觉非常舒服。有人甚至说:“那个厕所要比那些不太讲究的餐馆还要干净。”

三个月考察期满以后,店长正式宣布录用贝尔,并安排他去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接下来,店长又把贝尔放在店内的各个岗位锻炼。19岁那年,贝尔成为了麦当劳在澳大利亚最年轻的店面经理。1980年,他被派驻欧洲。很快,那里的业绩便扶摇直上。此后,他先后担任过麦当劳澳大利亚公司总经理,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总裁,欧洲地区总裁以及麦当劳芝加哥总部负责人,直到后来担任管理全球麦当劳事务的执行总经理。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功成名就的查理·贝尔从不以自己当年扫厕所的经历为耻,反以之为荣!他说扫厕所是对他最深刻的教育:一件事情,你可以不去做;但当你做了,你就要全力以赴地去把它做好。贝尔就是从扫好麦当劳的一个厕所开始,一直到当好全球的麦当劳执行总经理。是啊,当一个人有了把厕所扫得比某些餐馆的用餐大堂还要干净的做事态度和敬业精神后,还有什么事情他做不好呢?1.责任比能力更重要

现在有些地区和单位在选人用人时非常强调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事实上,只有责任与能力并有的人才是真正合格的人才。常言道:“三分能力,七分责任”,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不患无策,只怕无心。”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才华很重要,但缺乏责任感、责任意识、责任心,就不堪大用,即使小用,也令人担心。因此,理想的人才不只是要有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一个人可以不是专家,但不能没有责任,在一定意义上讲“责任胜于能力”,因为能力永远是由责任来承载的,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积极承担起责任时,责任能够让一个人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并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责任可以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工作的成效;有责任心还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杰克到一家钢铁公司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就发现很多炼铁的矿石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冶炼,一些矿渣中还留有铁的成分。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公司岂不是会有很大的损失。于是,他找到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工人,跟他说了这个问题,这位工人说:“如果技术上有问题,工程师一定会跟我说,现在还没有哪一位工程师向我说明这个问题,这说明现在没有问题。”

于是,杰克又找到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对工程师说了他发现的问题,但工程师很自信地说:“我们的技术是世界上一流的,怎么可能会有你说的问题呢?”工程师并没有把他说的看成是大问题,还暗自认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明白多少,不过是因为想博得别人的好感而表现自己罢了。

但是杰克认为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于是他拿着没有得到充分冶炼的矿渣找到了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他说:“先生,我认为这块矿渣还留有铁的成分,您认为呢?”

总工程师看了一眼,说:“没错,年轻人你说得对。哪里来的矿渣?”

杰克说:“是我们公司的。”“怎么会,我们公司的技术是一流的,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总工程师很诧异。“工程师也这么说,但事实确实如此。”杰克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看来确实是出问题了。怎么没有人向我反映?”总工程师有些发火了。

总工程师召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来到车间,果然发现了一些冶炼并不充分的矿渣。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监测机器的某个零件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冶炼的不充分。

公司的总经理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不但奖励了杰克,而且还晋升杰克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总经理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师,但缺少的是负责任的工程师,这么多工程师就没有一个人发现问题,更没有人提出问题,别人提出问题他们还不以为然,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才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真正有责任感的人才。”

责任意识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有责任意识可以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而缺乏责任意识,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即使是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也会做得一塌糊涂。因此说责任相较于能力应该是第一位的。

乔治做了一辈子的木匠工作,并且以其敬业和勤奋而深得老板的信任。因年龄大了,乔治对老板说,自己想退休回家与妻子儿女共享天伦之乐。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决,不为所动。老板只好答应他的请辞,但希望他能再帮助自己盖一座房子。乔治自然无法推辞。

乔治已归心似箭,心思全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也全无往日的水准。老板看在眼里,但却什么也没说。等到房子盖好后,老板将钥匙交给了乔治。“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于言表。他这一生盖了那么多华亭豪宅,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同样一个人,可以盖出华亭好宅,也可以建造出粗制滥造的房子,不是因为技艺减退,而仅仅是失去了责任感。如果一个人希望自己一直有杰出的表现,就必须在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让责任感成为鞭策、激励、监督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在工作上没有丝毫的懈怠。

然而,让我们感到十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责任经常被忽视,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能力,这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责任对于能力的主导和促动作用,没有看到只有能力而毫无责任意识的人,根本不会把心思放在做事上,更谈不上把事做好。

有一位伟人曾说:“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因为责任是一个人最佳精神状态的启动器,在它的启动促发下人的精力就非常旺盛,人的才智就能发挥到最好水平。进一步说,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他就不能取得创造性的价值,而一个愿意为事业全身心付出的人,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用B级人才能办成A级事情”,“用A级人才却办不成B级事情”。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固然很关键,但最关键的还在于这个人才是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负责任的人。

之所以说责任就是一种能力,还因为只有认清责任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逐渐提高做事的能力。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每一个岗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从事一项工作就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只有认清责任,才能对工作充满责任感,从内心深处激发想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从而想方设法、开动脑筋,这样一来就能从做事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做事的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不同身份不同人群的人,他们的责任也不尽相同。人们常说,千条万条在领导,九九归一责任心。可见,领导者的责任尤显重要,其内涵和普通人员的责任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但在内容层次上有所不同。

那么,领导者的责任是什么?其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组织发展的大公无私,先盛百姓之大碗,后盛自己之小碗;第二,对组织未来的远见卓识,先百姓之忧而忧,后百姓之乐而乐。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年轻干部要想将来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就必须把责任感作为立身之本。可以说,责任感比能力和水平更重要、更关键。这是对年轻干部的指示,也是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要求。2.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责任使人进步,逃避使人退步”,这是姜汝祥博士在他的《赢在执行》讲座中提到的一个观念。他强调:优秀的人才对自己有很高的责任感。对自己负责任,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任,无论是对还是错。

那么究竟什么是责任感呢?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讲不只是要讲责任,而且还要有“责任感”,因为“责任感”比“责任”有着更高的意义和要求。责任是人分内应做之事,还需要一定的组织、制度或者机制促使人尽力做好,故“责任”有被动的属性,而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

所谓很强的责任感是怎么体现的呢?以下说法尽管文学色彩浓厚但道出了事情的本质,故引用于此:“见到洪水猛兽拔腿就跑是求生的天性,但能让人站住脚跟,迎危难而上解救同伴的,是责任感中的勇气。千里长途跋涉想倒下休息是身体的天性,但能让人咬紧牙关,俯首向前踏及目标的,是责任感中的坚忍。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是懒惰的天性,但能让人勤俭劳作,努力奋斗出一片天空的,是责任感中的克己。以自我为中心为己筹谋是自私的天性,但能让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牺牲自身的,是责任感中的奉公。抢尖霸上爱出风头是虚荣的天性,但能让人自动自觉脚踏实地,心甘情愿洗尽铅华的,是责任感中的诚挚。”

有责任感的领导者在行为上一般都会有这样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主动承担责任,二是主动付出努力,三是善始善终负责到底。

台湾一个贸易公司的经理,有一次代表公司和德国的一家汽车制造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进口80辆豪华轿车,然后再将其转手销往内地市场。因为公司付给德国汽车制造公司的是全款,因此,谈判的过程非常顺利。就在他们要离开德国的那一天,这位经理因为临时有一个急需办理的事情要走开一下,而此时整个交易只需做最后的验收工作,同时把车门插销的生产方法及安装工艺学习一下就可以了。于是,他就安排一个下属去办理这一事宜。临行之前,他特别交代了要学习车门插销的生产方法和安装工艺。

不久,三个满装80辆豪华轿车的集装箱运到了台湾高雄。但是,就在快要与内地的经销公司交货的时候,部下慌慌张张地跑进这位经理的办公室,告诉他发生大事情了,原来他忘记经理当时交代的车门插销的事情。

当时这位经理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因为交货日期马上就到了,车没有插销就不可能上路。他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要知道,80辆豪华轿车可不是小数目,如果因此而卖不出去的话,整个公司都有可能倒闭。

此时,那个下属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在经理的面前表现得惊慌失措。

但是这位经理却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决定和董事长详细商量一下,如何处理这个突发问题。当董事长知道问题的真相以后,大发雷霆:“到底是哪个员工这么马虎,给公司造成了如此大的损失!你把他叫过来,我要好好教训他!——赶快把他找来!”

这位经理感觉,此事不能由下属一个人承担责任。如果当时他能够亲自去办理汽车的交接业务,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同时如果他在离开德国之前,再把事情检查一遍,也不可能出现现在的局面。

于是,这位经理决定与下属一起承担这个责任。他向董事长解释说:“我也有责任,如果当时我能够再仔细一些,也不会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我愿意承担全部的责任。同时我愿意以我个人的能力,把这80辆豪华轿车推销到内地市场。如果不能将80辆豪华轿车卖出去,我任凭公司处置。”

董事长感觉事情已经发生了,再追究也没有任何意义了,于是同意了他的请求,但是董事长严厉要求,必须在3个月内把80辆豪华轿车全部卖出去,否则,将由他承担全部损失,他同意了。

于是,当天他就打电话给德国厂商,让他们派人到台湾,把车门插销的生产方法和安装工艺教给台湾的工人。德国厂商也因为自己的工作疏忽而向他道歉,并且决定派两名高级技术人员当天就飞往台湾。

车门插销安装成功之后,他又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勇气,在内地挨家挨户推销这80辆豪华轿车。因为他做事认真,能够勇于承担因工作失误而产生的责任,许多经销商都很愿意和他合作。于是,他在公司规定的时间内,硬是将这批货全部卖了出去,而没有让部下承担全部责任。

优秀的领导者,会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以自己的魅力和形象去感召和凝聚大家;或在自己的管理活动中恪守自身职责,并不断开创新局面。富有责任感是每一位领导者必备的素质。岗位是自己的,工作是自己的,事业是自己的,充满激情地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才是最重要的事。心中要这样想:“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所以我们应当满怀“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的工作激情,积极地承担起自身角色应尽的责任。只要你想、你愿意,你就会做得很好。

责任感也就是事业心,凡有责任感的人都能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工作与事业的区别,在于工作只是为获得那份应得的报酬,而事业则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只有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做才能竭尽全力,尽职尽责,才能有所成就,有所创造。

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认为,有的人之所以愿意为工作献身,是因为他们有了一种“天职感”,他们相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神圣事业的一部分,即使是再平凡的工作,也会从中获得某种人生价值。

真正的领导者,都是创造主义者,他们以自我提升为途径,以自我超越为目标,以自我实现为人生的最大成功。他们往往对常人喜好的物质享乐没有多大的兴趣,追求事业成功已经能完全释放他们的激情。有一位集团总裁这样说:“我把事业看得比呼吸还重要。我可以停止呼吸,但我绝不可以停止思考如何成就我的事业!”这就是真正的领导者!他们就像辛勤的矿工,日日不停地挖掘着自身潜能,使生命的价值充分展露在世界面前。

的确,富有事业感的人,他们通过工作所获得的,不仅是物质、荣誉等外在报酬,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内心的满足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功名之外,他们努力追求着一个完美的境界,发现自己生存的意义,感受幸福和自我满足。诚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要把自己的职业角色与事业感完满地融合在一起,确实需要更多的自我超越与方向把握。

在这个世界上,大凡做出重大贡献、能够创造奇迹的杰出人物,都是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他们即使在自己并不最喜欢、并不理想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创造出非凡的业绩。几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各个领域中的100名杰出人士做了调查,结果证明其中61名竟然是在自己并非喜欢的领域里取得了辉煌的业绩。除了聪颖和勤奋之外,他们究竟靠的是什么呢?这些杰出人物的答案几乎不约而同:“任何的抱怨、消极、懈怠,都是不足取的。唯有把那份工作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正确与明智的选择。”正是在这种高度责任感的驱使下,他们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任何领导者都必须明白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有责任感的领导者从不说:“那事不归我管,你去找别人吧。”他们总是努力做好被自己所认定的任何有意义的事情。据说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Book ofstop here(责任到此,不能再拖)。他桌子上是否有这样一个牌子,我们不能去求证,但要想告诉大家的是:这就是责任感。

一个人责任感的强弱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态度,或者是尽心尽责或者是浑浑噩噩,而这又决定了他做事的好坏。如果一个领导者在工作中,对待每一件事都是“Book of stop here”,出现问题也绝不推脱,而是设法改善,那么他就将赢得足够的尊敬和荣誉。

一位领导者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还体现在:不光要在自己的任期内有所作为,创造业绩,而且要为下几任的工作创造条件,打下基础,以保证基业常青。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几代共产党人一以贯之、薪火相传、接力推进的,每一任领导所负之责,都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实践告诉我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不但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胸怀、品格和责任。

2008年9月,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在全省山区综合开发现场会上说:一棵核桃树要5年才能挂果,差不多10年进入盛果期。到那时,许多干部或许已经换岗位了,政绩怎么看?我认为,领导干部要多做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能只乘凉、不栽树。坚持科学发展观,看待一个干部就应该既看他当前的“显绩”,更看他长远的“潜绩”。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继往开来的过程,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任务,一任干部有一任干部的职责。但是,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往往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而需要一任甚至几任干部持续努力才能做好。这样的事情在现任领导者的任期内可能见不到明显的成效,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必须的,甚至是刻不容缓的。必须做的事情,虽然短期内不能见到成效、无法显示政绩,但总得有人做开头起步的工作,为长远的发展打好基础。也就是说,后任见效的事不能后干。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领导干部是有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的,他们既重视干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又重视为长远发展打基础。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患上了“短视症”,只盯着眼前利益,太看重任内政绩,渴望乘凉却不想栽树,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常见的现象是:一任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下任留财富。有些自然条件很不错的地方,经济发展却落在别人的后头,这就与当地的领导干部不愿干“后任见效的事”、总是急功近利不无关系。

一任接着一任干,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领导干部虽有前任、后任之分,但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能断档。前任要奋发有为,努力为后任打好基础;后任要搞好“接力”,特别是那些投资较大、牵动全局、关系未来的项目和工程,一般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完成,需要后任领导持续推进。锲而不舍,必成大业。不管个人岗位有什么变化,领导干部都应当埋头苦干,不图虚名,齐奏一个调,同唱一出戏,始终保持坚定与执著,始终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3.在责任面前惟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

工作意味着责任,责任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卓越。世界上成功的领导者虽然性格迥异,能力的侧重点也不同,但是他们成功的共同基点却是:强烈的责任感,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该负的责任。”“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在蒙牛全员大会上的发言中声色严厉地说:“责任在谁?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干系。有人说这件事他一点都不知道。‘不知道’这三个字绝对不能成为自我开脱的理由,因为无知本身就是一种犯罪!”“在责任面前,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对于那3个批次的问题奶粉,我们要干净迅速地全部召回。对因食用问题奶粉而造成身体疾患的消费者,我们将按照国家标准双倍赔偿;今后五年内查出由此造成的疾患,我们负责到底。”“为了承担责任,我们做好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准备。即使公司完蛋,我们也要毫不犹豫地履行承诺……如果因为负大责任而死掉,死而无憾!”“最后,我在这里郑重宣布:如果这件事情处理得不好,我这个董事长将引咎辞职。”

勇于负责,敢于承担责任也是一个领导者取得民众理解和谅解,获得民众信任和支持的基本条件。不是说领导者绝对不能犯错误,要紧的是出现过失,犯了错误之后不要掩盖错误,不要推诿责任。领导者只要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就能获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当年美国在营救自己驻伊朗大使馆人质的作战计划失败后,时任总统的吉米·卡特即在电视里郑重声明:“一切责任在我。”仅仅因为上面那句话,卡特总统的支持率骤然上升了10%以上。

韩国三星集团在全球商界中的地位非常显赫。它们的LCD、显示器、CDMA手机和内存芯片等12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曾达到全球第一,现在仍以多项尖端产品和技术继续保持在数字领域的领袖地位。1997年的金融风暴拖垮了不少企业,只有三星异军突起,成为继索尼之后亚太领域少见的全能型高科技集团。这个奇迹要归功于三星集团会长“铁腕”李健熙,他为人低调,但工作风格相当强硬。一旦开口,直抵问题核心。不过,韩国人佩服李建熙不仅因为他“新经营”理念的成功,还因为他在失败后敢于承担责任的“大丈夫气概”。上世纪90年代末,在明明知道国内汽车产业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李健熙仍然在汽车业务上投资了数亿美元,成立了三星汽车公司,很快它就债台高筑,支撑了没多长时间就不得不贱卖给雷诺汽车公司。这让三星集团损失惨重。为此,李健熙一次性捐献出20亿韩元的个人财产,承担起投资失败的几乎全部责任。此举不仅令所有等待下岗的三星汽车员工感激涕零,而且令所有投资者钦佩不已。李健熙被媒体称赞为“为错误投资决策承担责任的CEO”。

不能否认,现实工作中喜欢逃避责任者也不乏其人,然而逃避始终是件不光彩的事情。爱逃避者最常用的说辞是什么呢?“这不是我的错”“我不是故意的”“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这不是我干的”等等。这些都是逃避的借口。当一个人说“这不是我的错”时,表明他在全盘否认自己的过失;当他说“我不是故意的”时则表明他在请求宽恕,是通过表白自己并无恶意而推卸掉部分责任;其中,“这不是我干的”是对责任最直接的否认。而“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是凭借扩大责任范围推卸自身责任。

美国西点军校认为: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没有责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正确对待错误和责任是做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品德,更是一个官员最起码的为官品格。一个连责任都不敢担当的官员哪里还谈得上做人民公仆,还谈得上为国家和人民事业奋斗终生!领导者应该勇敢地去承担那些属于自己的责任,遇到问题要敢于面对,勇于解决,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无论当前的问题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冷静地去接受所有结果。勇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是人格成熟的标志之一。敢于负责任的领导者是勇敢的,是无私的,因为责任是不断前进的动力,责任能激发人的潜能,唤醒人的良知,有责任也就有了尊严和使命。

承担责任更多是领导者自己承担失败的责任,而不让自己的属下承担。一个领导者在出现重大失误,酿成重大问题,造成重大损失时决不能回避推卸,更不能找人代过代罚。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名叫李离的狱官,在审理案子时由于听信了下属的一面之词,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劝解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你罪不至死。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不能由你一人承担。”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属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引剑自刎而死。

这个敢于承担责任的狱官,用自己的生命给“承担责任”做了诠释——不回避错误,不推卸责任,不接受开脱。

三国时蜀军失街亭,身为主帅的诸葛亮反思自己“授任无方”,上疏请求贬官三级,并把己之过失公之于众。“败不避罪”体现了一代名相的担当精神。

这就告诉我们,主动承担责任绝不是轻飘飘的一句话,绝不是搪塞之词,主动承担责任就意味着在无人追究、无制度明确规定应如何承担责任、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惩罚的情况下,自己追究自己,自己给自己“定罪”,自己“惩罚”自己。

做下属的最担心的就是做错事,特别是花了很多精力又出了错,而在这个时候,领导来了句“一切责任在我”,那对下属的心情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只是感激,更重要的是激励。为什么优秀的领导者身后会有很多心甘情愿的追随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能在发生问题时能主动地从自身去找原因,并挑起全部的责任,从来不会归咎于下属的失职。

1954年7月,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7月21日下午是最后宣言通过的日子,周总理嘱咐当时的新华社记者,下午不必去开会了,就在别墅里拿着最后宣言的初稿等通知,每通过一段就交给电台向北京发一段,会议对初稿有什么修改,就即改即发,等全文发完,就大功告成了。记者听从总理安排,每等来一个电话,就改正一段,然后用剪刀剪下来送往电台。由于记者的办公桌靠窗,原稿又打在极薄的纸张上,被剪成一段一段的原稿有的被风吹走了,记者没注意,以致发回北京的电文比别的通讯社发的少了好几段。但当发现这个问题时,《人民日报》已经印了24万份。总理知道后,非常生气,发了很大的火。可是当记者怀着极其惶恐的、等着挨批评的心情赶到时,总理只是淡淡地说:“你来了,我气也生过了,火也发过了,不想再说什么了。你到机要室去看看我给中央的电报,然后赶快补救,北京还等着呢。”在向中央亲笔写的电报里,总理一个字也没提到记者,只说他自己“应负失职之责,请中央给予处分。”

对领导者来说,不揽功是次要的,首要的是不诿过,不让下属吃亏。一名真正爱护下属的领导者,不仅要敢于对下属出现的失误负责,更要敢于承认自己的决策失误,对因自己决策失误而造成下属失败的后果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班子的团结和谐,发挥班子成员的最大潜能,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敢于承担责任才能果断做出决定

牛根生在公司大会上的讲话,态度十分诚恳,做出的决定十分明确具体,透漏出果敢决绝的强硬气质。他之所以如此果断是因为他敢于承担责任,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才能果断做出决定。

当敢于对所选择的事情承担起一切后果,敢于对失误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的时候,也就是果断决定的时候,因为已经不管结果怎样,都会坚持。

格力总裁董明珠之所以被人称之为“走过的路不长草”的“商界铁娘子”、“全球商界女强人50强”和日本记者笔下的“中国阿信”,就是因为她办事坚决果断,而之所以能坚决果断就在于她敢于承担责任。

她刚出任销售经理时,提出:“应该控制大经销商而不是被大经销商控制,所有的经销商都应该平等竞争,按照规模上线享受待遇。”这是董明珠对待经销商的原则。

一天,有一个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大经销商,来格力厂要求特殊待遇,语气中透着不容商量的傲慢。董明珠非但没有理他,反而狠狠反击:把他开除出格力经销网。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一个位子还没有坐稳的销售经理,怎么能在一天之内,就毫不犹豫地扔掉1.5亿元的年销售额呢?这就是董明珠,只要违犯原则,天王老子也得给我下马。一下子裁掉这么大的客户,这对格力来说有可能产生伤筋动骨的负效应,没有过人的胆魄,没有敢于负责的精神是断然做不出这样决定的。

董明珠知道只要讲“大道”,坚持公正,守诚信,虽然暂时失去了一个大的经销商,但随之会吸引来更多更大的经销商。这又是董明珠的超越常人的“见识”。事实证明确实如此,经销商们对董明珠的这一决定都给以由衷的赞赏:这下,我们都服了。许多空调厂,往往纵容大销售商,允许他们跨地区经营。这样本地小经销商根本竞争不过,也把市场搞乱了。董明珠这样一做,我们知道在她眼中,小经销商搞大规模,也有奔头。

做出一个决定的程序是什么?有这样一个非常简练的说法——征求多数人的意见,与少数人商量,最后一个人说了算。这“一个人说了算”就是权力,同时也就是责任,意味着决定失误就要接受相应的处罚。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些领导在需要做决定时常常是犹豫迟疑,不敢拍板,其实质是缺少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事实就是这样,在一些单位,有少数的领导者对大事就是不敢做出决定,于是大会小会开个没完,美其名曰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共同想办法、找途径,最终把决定权留给整个部门或团队。其实这样的领导者是在耍小聪明,他们认为这样做以后,事情成败对错都能解释得通。如果决定正确,任务完成,成绩较好,可以说是自己的功劳,是自己带头做出的决定;如果事情不顺利,造成损失,可以说是大家的责任,自己就减少了责任。这样一次两次,被领导者可能感觉无所谓,但是久而久之,会对领导者失去信任,对领导者的人品产生质疑,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产生敬意。

拍板决策的结果只有两个,或者成功,或者失败。因此,领导者既然敢于担当,勇于决策,就不仅要有夺取成功的决心,而且还要有接受失败的准备。担当一方面要矢志成功,另一方面也要为失败未雨绸缪。承受失败也是一种担当。担当失败就意味着要善于转化,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转败为胜。

担当失败要早做预案。失败并非都是不期而至的。人们常说,要做最坏的打算,就是要为可以预见或可能发生的失败早做准备。骁勇善战的巴顿将军在指挥作战时就常常备有两个方案,一个是顺利推进的作战纲领,一个是战斗失利的部署安排。成败早有谋划,运用存乎一心,无怪乎巴顿将军驰骋沙场,得心应手。美国总统的竞选也有失败预案,其竞选写作班子事先都准备了当选和落选两套讲话文本,大选完毕即可快速应对。为失败早做准备,可以在困难和危机中减少损失,可以在失意和颓势中不乱方寸,可以在瞬息万变中抓住新的战机。为失败准备得愈充分,就愈能担当不测、走向成功。5.让“责任”植根于心中

人们习惯说“勇于担当责任”,其实,“担当”如果与勇气挂钩,就被忽略了其作为品质的根本。因为在一些特殊的关头,只有品质才会跨越思考的界限,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在生命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关系到自己、家庭、国家、社会的一些事情,是怯弱地回避逃离,还是勇敢地站出来,担当这份责任?进退之间就彰显我们品质和灵魂。因此,领导者应该自觉地修炼“担当”的品质,让“担当”的品质植根于自己的心中。

大凡成功的领导者,一般都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他们的父母从小时候起就有意识地锻炼培养他们的承担责任的品质,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潜移默化中把责任意识植入孩子心中,使责任意识成为孩子性格特质中的必有元素。

在美国就有一个非常善于教育孩子,注重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父亲,在他的理念中:只有能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的人才能成为有出息的人。因此,他非常明确地、自觉地、有意识地把“责任意识”植入孩子的心灵,这个孩子长大后果然成为杰出人物。

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玻璃被击碎了。一位老人立即从屋里跑出来,勃然大怒,大声责问是谁干的。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老人跟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并请求老人宽恕。然而,老人却十分固执,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后,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钱赔偿他15美元。而在当时,15美元是个不算小的数目,用那笔钱足可以买125只母鸡!对于这个每天只有几美分零花钱的小男孩来说,这是个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小男孩向父亲说了这件事,当然是希望父亲能替他承担这份责任。可是他没想到,一直对他宠爱有加的父亲却要他自己来负责。小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于是父亲拿出15美元,严肃地对儿子说:“这笔钱我可以借给你,但是一年后你必须还给我。因为,承担自己的过错是一个人的责任,你不能逃避。”

于是小男孩把钱付给邻居后,就放弃了平日里热衷的各种游戏,把课余时间都利用起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经过半年左右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挣够了15美元,并把它还给了父亲。父亲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平生第一次,他通过自己的顽强努力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责任。

后来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他的父亲也破产了。那时男孩大学刚毕业,便主动负担起整个家庭的生活,并资助哥哥在学校学习。接着,他成为一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但就在他处于新闻事业顶峰的时候,同样是出于强烈的责任感,他公开批评了自己所在电视公司的最大赞助商——通用电气公司,因此他不得不离开媒体界,从此投身政界。

然而,就在他获得自己梦想的政界职位后,又一场经济危机阻碍了他的前行之路。于是他又负担起了领导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走出困境的责任,最终,他把一个开始复苏的美国交到了继任者手中,他就是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后来里根总统在回忆自己小时打碎窗玻璃这件事时说:“一个人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要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

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里根总统从小就树立起了承担责任的信念,才让他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以至整个国家的责任。我们也由此知道,“承担责任”的品质是一个逐步养成的过程,由开始的无意识到有意识、不自觉到自觉,久而久之就植入了心灵之中,成为脑海中一种强烈的意识和人生的基本信条。因此,作为领导者要明确地认识到错误对我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要自觉地、勇敢地面对错误,承担责任,而不要试图逃避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只要能将承认错误、担负责任作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就一定会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就一定会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得更加卓越。

出现过失,发生问题以后应该怎么办?曾有人用一个比喻作了形象化的解释:当一个弓箭手没有射中靶心时,他应该怎么想?他应该反省自己,应该认识到的失误原因不是目标,不是目标的过失,而是自己技逊一筹,水平不高。这就是说,出了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追究一下自己的责任。耶鲁要求在耶鲁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否能成为领袖,但至少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一切从不给自己找借口开始。

有则名为《士兵的帽子》的故事,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一次军队检阅时,上司发现一个士兵的帽子一直在晃悠,于是跑到这个士兵面前,想看看是什么原因,看后对那个士兵说:“你的帽子太大了。”没想到士兵立即行了军礼,大声回答:“不,是我的头太小了”。这个士兵就是拿破仑,一个从自身寻找问题,敢于承担责任的将军。拿破仑之所以成为拿破仑就在于他做士兵时就养成了从自身寻找问题,敢于承担责任的习惯。

责任是一种力量,一旦责任植入领导者的心灵,成为他头脑里的一种强烈意识,那么当遇到严峻的挑战和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肩负的责任,他会将压力变为动力,自然也就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就会无所畏惧地迎接挑战,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这就是责任的力量。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当我们的公司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时,我突然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了,我知道必须依靠我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它,因为在我的身后还有那么多人,可能就因为我,他们从此倒下。我不能让他们倒下,这是我的责任,所以我在最艰难的时候,才变得异常的勇敢,当我们走出困境的时候,我对自己的勇敢难以置信,我会这么勇敢吗?是的,那一次遭遇让我真正明白了,惟有责任,才会让你超越自身的懦弱,真正勇敢起来。”

第二章 积极向上的“进取”

——能否建功立业,始于并取决于“进取心”

我们每个人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无不始于一种内心的状态。当我们渴望有所成就的时候才会冲破限制我们的种种束缚。刚造出来的航海罗盘,没有磁化前,指针方向混乱;一旦磁化,就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指向同一个方向,永远指向那里。在人的身上,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进取心。它使我们向目标不断努力,它不允许我们懈怠,它让我们永不满足,每当我们达到一个高度,它就召唤我们向更高的境界努力。古往今来成就事业者,无一不是披荆斩棘、勤奋进取之人。

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世界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人的进取心越大,欲望也就愈强烈,目标谋取就愈靠近。正如同弓拉得愈满,箭头就飞得愈远一样。有了明确高远的目标,又有火热的、坚不可摧的愿望力量,必然产生坚决有力的行动。实现目标的欲望越强烈,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没有坚不可摧的成功愿望,目标就永远不可能达到。“领导才能”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而“锐意进取”则是建立“领导才能”这个基本条件的基础,两者的关系就有如轮辐与车轴。作为领导人要比别人跑得更快,要比别人更有进取心,这是成为领导人的条件。因此说一个领导者能否建功立业,能在事业上达到什么高度都始于并取决于他的“进取心”。

一、积极向上、有所作为的欲望

一位领导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才时说:“我们所亟需的人才,是意志坚定、工作起来全力以赴、有奋斗进取精神的人。我发现,最能干的大体是那些天资一般、没有受过高深教育的人,他们拥有全力以赴地做事态度和永远进取的工作精神。做事全力以赴的人获得成功的几率大约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靠的是天资过人。”

何谓“进取”?何谓“锐意进取”?《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决,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自强不息简单点讲就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所谓“锐意进取”就是意志坚定,全力以赴,奋发向上,力求有所作为。

进取心是一种激励我们前进的、最有效而又最神秘的力量,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就像我们自我保护的本能一样。一个人有强烈的进取心,才能有改变现状的强烈动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怀有兴趣,做出各种各样的人生努力。

正是进取心和意志力——这种永不停息的自我推动力,激励着人们向自己的目标前进。这种内在的推动力从不允许我们“休息”,它总是激励我们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奋斗。由于人类的成长是无限的,所以我们的进取心和愿望也是没有止境的。最终,进取心这种伟大的激励力量,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崇高。1.进取就是不安分的心态

在一定意义上讲,进取也就是“狂妄”,就是“不安分”。孔子曰:“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论语·子路》),“狂”就是不安分,行为狂妄的人,谋求得到新的东西;“狷”就是性格梗直,不灵活,引申义是指思想保守,“固步自封”。“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要有志向要有抱负,甚至狂妄点都不要紧。有进取心的狂者,远胜无大志的守规矩的“好孩子”。

有一篇题为《不安分的种子》的童话散文,说的是:

在高高的山崖后面,是一块小小的峡谷,谷底生长着众多的花草树木,多少年来,这里波澜不兴,生活静如止水。

一天,有颗不安分的种子望着高高的崖顶突然产生了疑问:崖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呢?这疑问一直缠绕着它,使它昼思夜想,卧不能寐,于是它决定到崖上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种子的决定震惊了峡谷,它的兄弟姐妹忙来劝阻说:“不要做这样无谓的冒险吧,你看那崖顶那么高,我们小小的种子怎么可能上到那样高远的地方呢?”就连周围的花草也随声附和:“是啊是啊,我们的景况不是挺好吗?生活是这样的安逸自在,无忧无虑,想外面的世界干什么呢?”种子的母亲更是涕泪涟涟:“孩子,我们生在这里命该如此,应该安分守己才是,你为什么要有这样非分的念头呢?你知道通往崖顶的道路有多少险阻吗?你想过可能出现的可怕后果吗?”

大家的劝阻,母亲的眼泪都没能动摇种子的决心,终于有一天,它借着一股劲吹的疾风,历经艰辛来到崖顶,居高远望,种子立刻看到一个广阔的大世界,从此,它沐浴着广阔天地的精华,在崖顶生根发芽……若干年后这颗不安分的种子已被峡谷遗忘。峡谷的草木只知道崖上长出了一棵参天的松柏,它们经常羡慕地叹道:“哦,哦,看呢,一棵多么伟岸的树啊……”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颗种子,都有可能成为参天大树,问题在于我们个性品质中是否含有“不安分”的因子,是否常常有一种改变自我现状的冲动。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无所畏惧,劲直尚气,呈现出极度地张扬个性和浓烈的“舍我其谁”的英雄主义气质。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冲,到五十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凡是来东山高小读书的学生都要进行入学考试。当时学校规定考试作文题目是“言志”。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尊孔读经”、“学而优则仕”之类的内容,而毛泽东却联系人民的痛苦、民族的危急、祖国的前途,写出了自己立志救国救民的革命抱负。校长李元甫阅后,大加赞赏,高兴地说:“我们学堂里取了一名建国才!”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毛泽东常对同学说,“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同学们用谐音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毛奇”。毛奇是普鲁士一个很有学问的将领。青年毛泽东经常表现出惊世骇俗的举动和言论,他因带头驱逐一师校长张干,险些被开除了学籍;他又因将征友启事散发到女子学校,一时竟被误认为是不善之徒所为。中国的文化传统有一种轻视和挫抑少年热情的根性,因此毛泽东的言行举动常常受到一些“老夫子”的指责,对此青年毛泽东大胆陈言:“老先生最不喜欢的是狂妄。岂知古今真确的学理,伟大的事业,都系一些被人加着狂妄名号的狂妄人所发明创造来的。”其推倒一时、开创新局之气概,跃然纸上。

毛泽东所说的“狂妄”或“狂”,绝不是出于无知、不知天高地厚而产生的真正的狂妄,更不是因为仇恨和绝望而生发的疯狂,而是一种“万物皆备于我”、敢于创造奇迹,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和英雄精神。只有拥有这种“狂妄之想”的人,才可能树雄心立壮志;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创造“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狂妄”和“不安分”有时也被称之为“野心”。初听起来,“野心”是个贬义词,但是要知道,凡是在这个世界上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的人,都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要当将军”的野心,没有野心也就无所谓雄心,没有雄心哪里还谈得上事业和成就呢?

如今时代变了,观念变了,现代的人就应该有野心,没有野心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法国有一位用不到十年时间由穷极潦倒跃身于全法国50大富翁的媒体大王,1998年因病去世前在报纸上登了一份遗嘱,说:“在以一个富人身份跨入天堂之前,我把自己成为富人的‘秘诀’留下,‘秘诀’的问题是:‘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谁能猜中我的‘秘诀’,将得到我留下的100万法郎的奖金。”

遗嘱刊登后有48561人寄来五花八门答案。绝大多数回答是“最缺金钱”;一部分人说是“缺少机会”,也有人认为“缺少技能”。后来在这位富翁周年忌日时公证部门打开其私人保险箱公布正确答案,只有一位年仅9岁的女孩猜对了:那位富翁的秘诀是“野心“——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成为富翁的野心。这里的“野心”就等同于进取心,也是代表一种志向和视野。

财富永远属于那些不安于现状的人。《福布斯》杂志说:中国富豪的创业史也表明,他们的思想永远处于不安分的状态,他们不像有些人那样对什么都没有太大的愿望,对什么都是抱一种被动接受的心态,他们总是在想怎样才会做得出类拔萃,他们这种不安分的思想也即学理上的创新思维。

这种思维对于他们的经营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因为对于创富的经营者来说,必须永葆青春才能立足于商海,一旦停止了创新,停止了进取,哪怕是在原地踏步,其实也是在后退,会被其他的创富者抛在后面。凡是富于创造力的那些财富创造者,始终恪守着这样的原则:在创富过程中,积极寻求某种新的设想,有意识地抛开头脑中形成的思考同类问题的程序和模式即思维定势,警惕和排除它对形成新的思路可能产生的束缚作用,始终将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创新思考作为致富的重要法宝。

研究“松下经营之道”的专家评价松下公司的总裁中村邦夫时说: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天性喜欢尝试和变化。事实上大凡有所成就的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不安分的人。“不安分”就是创业的激情和冲动。1903年6月16日,福特汽车公司在底特律的一间由货车车间改造而成的窄小工厂中宣告成立。创始人亨利·福特扬言:“我要制造一辆适合大众的汽车,价格低廉,谁都买得起。”他说这话时,汽车这种新玩意在美国社会是一般平民百姓不敢问津的奢侈品,正是这种远见和激情促成了福特汽车公司的诞生,也使千千万万人拥有汽车的梦想成为可能。

约一个世纪之后,在中国的浙江有一个叫李书福的人也同样发出了要造“人人都买得起的轿车”的声音。李书福也因此被人称之为“中国的亨利·福特”。

1984年,年仅21岁的李书福与人合伙开了一家作坊式的小厂,替一些大冰箱厂加工小配件。到了1986年,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李书福逐渐向下游产业渗透,成立了北极花电冰箱厂,开始制造成品冰箱。当时由于刚打破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冰箱市场正呈饥渴状态。北极花冰箱在很多市场纷纷脱销,品牌逐渐得以建立,李书福也完成了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而接下来摩托车项目的成功更是让他如虎添翼,资本实力增大的同时,他的梦想也在随之膨胀——李书福将目光瞄准了汽车领域,他不仅要造车,而且要造“人人都买得起的轿车”。

小作坊的老板要造“人人都买得起的轿车”,还有比他不安分、比他狂妄的人吗?因此李书福不是那种用商学院里的教科书可以定义的企业家,所以,财经作家郑作时在他的新著《汽车“疯子”李书福》中称他是一个“汽车疯子”。“疯子”的说法,很类似所谓的“偏执狂”。偏执狂是一种精神病症,对问题考虑容易片面,且一旦认定,别人再说什么也不听。但英特尔公司的拯救者安迪·格鲁夫却非常肯定“偏执狂”,在他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字条:“惟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不仅是格鲁夫的座右铭,而且成为英特尔日常工作中不折不扣遵循的一句格言。准确地说,格鲁夫所认定的“偏执狂”,指的是那些认准了一件事情,选定了一个目标,就不管不顾,就发疯似的,玩儿命地去干的人。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的“偏执狂”才能生存,才能做出惊人之举,才能取得盖世之功。郑作时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赠与李书福以“汽车疯子”的美名。“疯子”首先是一种精神。李书福是最不应该,也最不能做汽车的人,从人才、资本、技术、品牌到政府支持,无一亮点,但他就是铁了心要造车,而且高调前行,只求一败。他为了取得汽车生产的准许证书到处奔走,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李书福要立稳脚跟,照寻常战略去打,可以说连百分之一的胜算都没有,你看李书福玩足球、建大学、搞跑车、打官司,没有一招不透着一股疯劲。

在任何一个行业里,出现这种疯子般的企业家,都是让人胆战心惊的。因为,他可以被“击毙”,但却不会被“击垮”。商战如战场,很多时刻的成败均在咬牙一瞬间,李书福能够杀出一条血路,却跟他的那种疯子精神大有关系。

与许多个人式创业英雄一样,李书福一早就怀着远大的创业冲动,希望在某个领域做出一些值得称道的成就。当他决定进入汽车行业时,一句“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加沙发”的话震惊四座,因此获得了“汽车狂人”的“美名”。十年后,吉利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以及中国第七大汽车厂商。

李书福以一种白手起家者的精明、一种草根阶层的无畏、一种理想主义者的执著,一路闯关,突破国家产业政策的重重禁区,终成民企造车第一人。他以“疯子”般的偏执,以完全外行的姿态挤进一个绝对专业的领域,然后以离经叛道的方式打破所有的游戏规则。“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这是中国的李书福对中国老百姓的庄重承诺,对世界汽车业的公开宣言和挑战;“通用和福特都会完蛋,汽车工业的未来在亚洲和中国”,这是李书福的狂言。“我们让吉利车走遍世界各国,而不是让世界各国的车走遍中国。”在2007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李书福这个矮小又执著的男人又一次向世人宣布了他的雄心。

2010年这个“汽车疯子”又演绎了一出蛇吞象的大戏,3月28日吉利汽车在哥德堡正式与福特汽车签约,把总收入超过自己20倍的豪华车巨头沃尔沃轿车收入囊中,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从而完成了一宗里程碑式的交易,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收购。2.进取就是把自己定位在高处

一位心理学博士就曾经感慨:“我从事心理学研究十几年,一个最真切的感受就是做人要有清晰的定位感。”定位是什么?就是人或事归于适当的位置并作出某种评价。

小布什在耶鲁大学上学时听到一个故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焕发了他成就事业的冲动和激情。

从前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山村里,住着一位卑微的马夫,后来这位马夫竟然成了美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他就是查尔斯·齐瓦勃先生。

齐瓦勃先生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他的成功秘诀是:每谋得一个职位,他从不把薪水的多少视为重要的因素,他最关心的是新的位置和过去的位置相比是否前途和希望更远大。

他最初在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的工厂做工,当时他就自言自语地说:“总有一天,我要做到这个工厂的经理。我一定要努力做出成绩来给老板看,使老板主动来提拔我。我不会计较薪水的高低,我只要记住:要拚命工作,要使自己的工作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我的薪水。”他下定决心后,便以十分乐观的态度,心情愉快地工作。在30岁时,他成了卡耐基钢铁公司的总经理,39岁时,他又出任全美钢铁公司的总经理。

齐瓦勃只要获得一个位置,就决心做所有同事中最优秀的人。当同事抱怨待遇低微时,齐瓦格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他明白,目前的待遇或多或少,与他将来注定要获得的财富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计较这几美元是很无聊的。他看清了周围人的卑微愿望和平庸命运,也在自己的卓越之路上默默努力。他做任何事情都保持乐观的心态、愉快的情绪,他在业务上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人们习惯于把难度高的事情都交给他来处理,他渐渐成了公司的主心骨。

如果你在一个平庸职位上拿到不错的薪水,就缺乏向更高职位努力的动力,就非常遗憾了,说明进取心开始消磨了。其实,你有能力做得更好,甚至有能力自己创业。

因此,不管你在什么行业,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技能,也不管你目前的薪水多丰厚、职位多高,你仍然应该告诉自己:“要做进取者,我的位置应在更高处。”这里的“位置”是指对自己的工作表现的评价和定位,不仅限于级别或地位。追寻更高位置,这种强烈的自我提升欲望促成了许多人的成功,竞走的胜利者并不是最快的起跑者;战争的胜利者也不是最强壮的人;但竞走和战争的最终胜利者大都是那些有强烈成功欲望的人。

尽职尽责的领导者还只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者,还未必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的领导者,必须有进取心,不能安于平庸。满足现状意味着退步。一个人如果从来不为更高的目标做准备的话,那么他永远都不会超越自己,永远只能停留在自己原来的水平上,甚至会倒退。作为领导者必须面对这样的考验:在关键的时刻,敢不敢站上一个从没站过的位置,接受一些超出自己本来能力范围的挑战?“奋斗十年添个零”,是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为企业制定的奋斗目标,其目标是每10年日创利润增加10倍。

万向集团创建40年,4个10年的日创利润都是以10倍递增的。今天,鲁冠球又提出把“奋斗十年添个零”进行下去,这意味着,万向集团到2019年日创利润将达到1亿元。

一位哲人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这就是目标。一个企业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有了不懈的追求,才有不竭的发展动力。万向集团“奋斗十年添个零”的目标是高的,但是只要决策科学,并且能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有了目标,就有了自信,而自信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40年来,万向成就了3件事:一是从作坊起家建立了规模企业;二是从田野走向世界,发展成跨国集团;三是从国际飞回田野,反哺农业。

许多成功人士都指出,很多人的资质都比他们高,而那些人之所以没有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进取心。杰出人物从不满足现有的位置。随着他们的进步,他们的标准会越定越高;随着他们眼界的开阔,他们的进取心会逐渐增长。以比尔·盖茨为例,如果他只希望开一家小公司赚一点钱,那么他20岁时就已实现了这个目标;如果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是他的最高理想,早在32岁时他就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如果他没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志向,他在年轻时就可以醉心于自己的伟大成就而举步不前了。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依然全力以赴地去追求更高的位置,不断地追求新的技能与优势的开发。

凡是事业有成的人皆是如此,他们会以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更高的位置,不断追求新的技能以及优势的开发。即使偶有突发事件,他们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目标。“把自己定位在高处”体现在工作岗位上就是超越前任的意识。作为领导者,岗位的更迭非常平凡。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要发展,领导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更比一任强。尤其是现任领导者,不能满足于工作还过得去,更应常怀进取心,常励进取志。

一要敢于争先。进取心是一个人用之不尽的财富,是业绩和能力提高的不竭动力。因此,领导者要破除“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消极思想,要有“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紧迫感,有一股争先的热情和劲头。只要符合国家法规政策,符合本地实际,形成科学决策后,就必须有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争创一流的锐气,不达目的不罢休。

二要敢于超越。超越是量的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讲,前任领导和后任领导是一种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作为现任的领导者要敢于同前任领导比思想、比作风、比能力、比成绩、比发展、比公认度。敢于超越前任领导,是一种工作有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的表现。一个领导只要振奋精神,勤奋工作,坚持重实际、重实干、重实效,把在新的起点上努力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自己工作的全部,干得又比前任好,那他必定会赢得更多的掌声和喝彩。3.进取就是不断创新

因为领导活动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所以,领导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就需要领导者必须具有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工作的多变性和动态性更加显著,形势复杂多变,机会转眼即逝。领导者如果不善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领域,就无法跟上形势的变化,就只能使自己的工作处于被动。能否打破陈规旧俗和一切束缚人们前进的旧传统、旧观念;能否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决定领导者能否客观有效领导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是对领导者的基本要求。

零售业霸主沃尔玛公司的创立人山姆·沃尔顿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在农村开设折扣店的做法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当沃尔顿与其合伙人已经有了15家富兰克林10美分—50美分特许商店的时候,一种新的业态产生了,即在城区出现的早期折扣店。沃尔顿以其独到的敏锐眼光看到,类似的商店可能在农村和小城镇市场有发展潜力,但当他向合伙人提出要在小城镇开办折扣店的设想时,遭到了拒绝。按美国零售业经营常识,在人口不到5万人的小城镇开办折扣店是行不通的,但沃尔顿却以惊人的魄力打破了惯例。1962年,沃尔顿与其兄弟一道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折扣店,此后便不断扩张渐成燎原之势。

当连锁之风盛行全球,传统连锁店将经营、定价、促销权高度集中在公司一级时,“沃尔玛”积极大胆地进行改进,在沃尔玛物流管理中心创造了“交叉装卸法”,就是将需求控制逻辑颠倒过来,使顾客能在其所需的时间和地点拉动产品,从而真正达到了最有效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沃尔顿还是最新科技和信息网络技术的积极应用者。沃尔顿早年服役于陆军情报团的经历使其特别重视信息沟通。事实上,在“沃尔玛”那个庞大的集团式购销网络中,卫星通讯和电脑管理所代表的信息化高科技联络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当其他零售商还在钻“信息化”这个问题的牛角尖时,“沃尔玛”便与休斯公司合作,花费2400万美元建造了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83年发射升空和启用。“沃尔玛”先后花费6亿多美元建起了目前的电脑与卫星系统。借助于这套高科技信息网络,“沃尔玛”各部门的沟通、各业务流程都可迅速而准确畅通地运行。

一直以来,“沃尔玛”都在以其独特的活力和惊人的速度迅速增长。专家们曾经预测,在今后的5年时间里,该连锁集团将以18%的平均增长速度不断扩大。太平洋联系公司总经理马丁·特安齐所作的这样一句评价是中肯的,“就像它在美国国内已经做到的那样,沃尔玛公司将改变世界零售业的局面。时至今日这些都已成为事实,这其中沃尔顿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是当代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时代在前进,处在这种时代潮流中的各级领导者,如果没有旺盛的进取心,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没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就只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工作就自然没有起色。有了不断进取的创新能力、永不衰竭的进取心,任何艰难困苦、落后保守势力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二、破除软刀子一样的观念枷锁

观念,就是在人的头脑中所形成的能够左右人的行为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观念是人的灵魂的核心,它最为根本、最为重要。所以卢梭说:“施行的教育,其精神不是要教孩子以很多的东西,而是要让他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的和清楚的观念。”丘吉尔说:“观念的君王就是未来的君王。”杰弗逊说:“人类的正确观点如同阿基米德的杠杆,安个支点,就能扳动整个世界。”正因为观念能量极其巨大,所以错误观念所形成的观念枷锁才极为可怕。

在生活中,如果死抱着陈旧的观念不放,那么就难免要吃亏。

某天夜里,一位盲人坚决拒绝了朋友一家人请他留宿的好意,执意要回家。他说:“这条路我不知走过多少回了,熟得很!”

朋友劝道:“可是现在天黑了,不比白天啊!”“白天、黑夜对我们盲人来说都是一样么。你放心,这条路有多少沟沟坎坎,我熟得很。再说,晚上走路没有来来往往的人和可怕的车,对我们盲人来说更有利,放心吧!”

朋友一家人没办法,只好递给他一个手电筒说:“拿着吧,说不定路上用得着!”

对于朋友一家的好意,盲人实在难以推辞,只好接过手电筒一个人上路。

在一团漆黑的路上,他关掉手电筒开关,心里还笑话着朋友一家人,怎么这么粗心,要知道,手电筒对一个走夜路的盲人来说,根本一点用都没有!

盲人正在想着,不料迎面走来一位十分莽撞的汉子,一头撞到盲人身上,两人同时掉进臭水沟里。莽汉从沟里爬出来,生气地骂道:“你瞎啦,也不打个光亮!”“我瞎你也瞎了吗?”盲人冷得直打哆嗦,同时也把手电筒打开了。

莽汉骂骂咧咧:“伸手不见五指,有手电也不打,神经病!”

盲人全身湿透,回到家已冷得说不出话来了。

这位盲人按照固有的思维,认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有光亮还是没光亮,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无所谓。可是他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在黑夜中行走的正常人是能够看得见光亮的,盲人打手电,目的不是给自己照亮道路,而是让正常的人能够看到打手电的自己,上述故事中的盲人之所以在黑夜中不打手电,说到底是旧思维、旧观念这个“魔鬼”在脑海中作怪的结果。因此,无论我们健康与否,我们都应该吸取他的这个教训。

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转变思维和观念,尤其是一些旧的、传统的思维和观念,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

观念枷锁是无形的,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戴上物质枷锁,会感到不舒服,还有奋力挣脱的愿望。戴上观念枷锁,看不见摸不着,并不感到不舒服,往往根本没有摆脱它的愿望,安然自若地承受着它的危害。鲁迅先生说:“中国人倘被别人用钢刀来割,是觉得痛的,还有法子想;倘是软刀子,那可真是‘割头不觉死’,一定要完。”观念枷锁就像“软刀子”一样,在人不知不觉中置人于死地!1.挣脱“消极无为”的枷锁

在形形色色的观念枷锁中,最可怕的是什么呢?就是“消极无为”的观念。几千年来,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都不自觉地受这一观念枷锁的危害。

为什么消极无为的观念最可怕呢?因为一旦消极无为,就会停滞不前。无为就是无所作为。无为要不得,消极则更糟糕。凡事都是“事在人为”;只有为,才能成。不为,绝不可能成。“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思想观念。“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老子所讲的“无为”,是指不要有违背客观规律的胡乱行为,所谓“无不为”就是指掌握了客观规律后一切可为。“无为而无不为”可通俗地译成:当为的时候就要为,不当为的时候就不要为,一切以客观规律为标准,按客观规律办事。

美国成功学创立者希尔明确指出,心态是人的命运的控制塔。美国成功学的精髓就是四个字——“积极心态”。消极心态是失败、疾病与痛苦的源泉,而积极心态则是成功、健康与快乐的保证。积极观念是积极心态的源头和基础。如果你具有积极观念,你就能拥有积极心态;如果你具有消极观念,必然会产生消极心态。消极观念只能使人远离成功,走向失败。

一旦有消极无为的观念,必然就会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旦有积极有为的观念,必然就会不满现状,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两种观念决定两种命运。希尔曾对这两种观念做过一个形象的说明:“积极的人生就像在不断地攀登崇山峻岭,虽然有失足的危险,但只要战胜了这些困难,就可以不断有新的发现,到达更高点。而那些追求安稳的人,一生就像在体育场内绕着跑道跑,绝对安全,也可保持现状,但人生的场景也就只有这一个地方,人生也永远不能到达另一个高度。”

在一个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下午,一位富翁到海边度假。他决定拍摄一些海上的景色,于是,咔嚓咔嚓地拍了起来。拍摄声吵醒了一位正在睡觉的渔夫,渔夫抱怨富翁破坏了他的好觉。

富翁问:“今天天气这么好,正是捕鱼的好天气,你怎么在这睡大觉呢?”

渔夫回答道:“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捕20斤鱼,平时要撒网5次,今天天气好,我只撒网2次,任务全部完成了,所以没事睡睡午觉。”

富翁说:“那你为什么不趁机多撒几次网,捕更多的鱼呢?”“那又有什么用呢?”渔夫不解地问。

富翁得意地说:“那样你可以在不久的将来买一艘大船。”“那又怎样呢?”“你可以雇人到深海去捕更多的鱼。”“然后呢?”“你可以办一个鱼加工厂。”“然后呢?”“你可以买更多的船,捕更多的鱼,把加工后的鱼卖到世界各地。”“然后呢?”“那你就可以做大老板,再也不用捕鱼了。”“那我干什么呢?”“你就可以在沙滩上晒晒太阳,睡睡觉了。”

渔夫说:“那我现在不就在睡觉晒太阳吗?”

只有不满足现状的人才能产生拼搏的激情,现在,很多人都很欣赏渔夫的这种怡然自得地晒太阳的生活方式。但他这种晒太阳是一种低层次的,与富翁的晒太阳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质量。如果人们都像渔夫那样天天晒太阳,社会就无法进步,人类文明就无法发展到今天的辉煌。

得过且过是无聊的根源,这种人马马虎虎,没有进取心,甚至把无知当有趣,却不想想人生走一遭不容易,到头来什么都没留下,岂不是亏大了!假如你只是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那么,你的命运就永远无法改变,就注定你一辈子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现在有些领导者不是“勤政”而是“怠政”,缺乏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的精神,错误不犯,业绩也不创,得过且过,无所作为,应付了事,其实质是人生处于消极怠惰状态。其原因:一是,在一些自然条件好,经济有实力,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地方,领导者安于现状,整天无所事事,无所追求;二是,有些领导因政治、经济待遇等需要未得到及时满足,思想观念发生扭曲,工作动机减弱,产生消极、懈怠情绪,作风懒散、疲沓,工作无激情;三是,有些领导由于当地自然条件限制,或社情复杂,作为可能导致不良后果,便只当“维持会长”,片面求稳而不敢作为。这些无所作为的现象无形中窒息了一个地方、单位和部门的活力,影响了发展,而且造成极坏的影响。

领导者要自觉树立“平庸就是无为、无功就是失职”的思想,以勇于争先的进取精神、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敢想敢干的胆识魄力,做就做最好,干就干一流,为广大干部群众做好表率。领导者必须有一股子拼劲、韧劲和闯劲,牢固树立强烈的“位次”意识,无论是经济工作,还是社会事业,都要向先进看齐,把工作目标定位在“横向争第一、纵向创一流”上,奋力拼搏,力争上游。2.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

进取精神首先表现为永不满足的事业心。有个成语叫“得陇望蜀”,源于东汉初年刘秀给大将军岑彭的一封信。其意是鼓励他乘胜前进,但是后来这个词曾用作贬义。《三国演义》写到曹操刚刚平定汉中之后,司马懿建议:“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乘于时,时不可失也。”刘晔也支持司马懿的建议,认为:“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曹操却感叹:“‘人老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从而拒绝了司马懿的建议。

曹操的意思是告诫别人切勿贪心不足,其实需要深刻反省的应该是他自己。蜀国的法正后来对此曾评论:“曹操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乃留夏侯渊、张郃二将屯守,而自引大军北还:此失计也。”刘备、诸葛亮对这段议论也“皆深然之”。可见当时确是一次攻击西川的好机会。曹操由于一时的满足现状和畏缩不前,留下了无穷的后患。如果曹操“既得陇,复望蜀”,则刚刚入川的刘备恐怕又会逃到别处去了。《三国演义》所提供的教训,启发现代的领导者:万万不可满足于一得之功。满足,智慧的泉水就要枯竭;满足,前进的动力就会丧失;满足,可以霎时熄灭事业的火焰;满足,可以一笔勾销成功和胜利。

艾摩斯·帕立舒被公认为百货业最伟大的推销员,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他有口吃的毛病,他一专注什么,说话就会口吃。尽管如此,他每年在纽约大都会饭店举办例行演讲时,偌大的会场总是挤满了全国各百货公司的经理,他们都屏息敛气地聆听他分析市场概况和发展趋势,这足以证明他取得的成就。但对他来说,这不过是他达到的众多目标中的一个而已。直到晚年,他的头脑仍旧十分敏锐,不断产生出人意料的新构思。

每当人们为他取得的某个成就向他表示祝贺时,他都毫不在意,只是兴冲冲地说:“你听听我现在想到的这个奇妙的构想。”

在他94岁的时候,身患重病无法医治,生命已经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了。当朋友们听到这个消息,赶紧给他打去安慰的电话时,他的热情却一如往常,“我又有了新的构想,是个非常美妙的构想呢。”他简要地说明了他那令人兴奋的新目标。他根本没有提到死亡,只是尽情诉说生的喜悦。这是他因病情恶化而去世前两天的事。

艾摩斯·帕立舒虽然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他从没有认为自己已完成了一切。他永远在向下一个目标前进,一生都走在达到下一个目标的路上。

在中国,其实也不乏这样的企业家。上世纪90年代末,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就沉湎于已有的成就,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坚持下去不断创业。对那些长盛不衰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当时的选择几乎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富而思进,不断地超越和学习。华达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晓华就是杰出的代表。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个体户纷纷南下广州。在那著名的高地街,人们都把目光盯在T恤、牛仔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服装上,以便回到当地的市场上,第一次涉足高地街的李晓华,却看到了一个更具特色的商品——喷泉果汁制冷机!它不仅外形别开生面,而且功能十分奇特。当你喝上它流出的一杯果汁的时候,就会觉得冰凉、清新、沁人心肺。独具慧眼的李晓华,从中看到了商机,他倾囊而出,买下这台冷饮机。当这台冷饮机出现在避暑胜地北戴河的时候,就刮起了一阵冷饮旋风:冒着大汗的游人,排起了长队,一杯接着一杯……一下子赚了10多万元。就在这一年的炎热夏天即将结束的时候,他却毅然决定卖掉这台冷饮机!

一些亲朋好友都不解地问:“一个夏天还未结束,钱就像流水似地进来了,它就像是一台印钱的机器,怎么能舍得把它卖掉呢?这不是傻透了吗!”事实证明,李晓华不是傻透了,而是非常精明。

他知道明年的北戴河将会出现上百台这样的冷饮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可想而知。第二年北戴河的夏天,喷泉式冷饮机到处可见,亲友们都服了李晓华。

接着,李晓华又利用这赚来的第一桶金,购进一台录像机和一台大屏幕投影机。当它第一个在秦皇岛登台时,马上兴起了“录相热”,录相厅场场爆满,每张票竟炒到10元一张!就这样,金钱又大把大把地流进了李晓华的腰包,一下子又赚了数十万元。

这之后他经过多次艰苦的交涉,又取得“101”毛发再生精在海外的经销代理权,并成为“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经销代理商,“101”成了日本红极一时的极品;1989年的夏天,他力排众议,果断投入大量资金,大批收购低于平时售价的楼宇,打了一场漂亮的“房地产之战”。1992年初冬,他拍板购买了100亩地,投资4.5亿元开发长春净月潭别墅区和娱乐中心。1994年初,他果断决定投资300万美元,开发建设了北京昌平桃峪口水上乐园。

方孝孺说:“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立远功。”只有打破“安于小成”的观念枷锁,树立“志在成就大事业”的观念,才能不断进取,不断上进,不断奋斗。鲁迅先生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他还说:“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3.冲破阻碍上升的“天花板”

所谓“天花板”就是“自我设限”,就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不可超越的界限。很多人不能走向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自我设限:认为自己只能达到某种程度,从而形成一道无形的墙,限制自己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

从心理学角度说,自我设限就是在自己的心里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心理高度”常常暗示一个人:这么多困难,我不可能做到的,也无法做到,成功机会几乎是零。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自我设限就像给人上了一把心锁,自我设限如同形影不离的幽灵一样,控制着人的潜力与能量。自我设限是一块巨石、顽石,在人生及事业成长道路上,阻碍着人们前进。

一些领导者不敢追求更高更大的目标,不是追求不到,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他们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事实上我们很多工作做不好不是自己真的做不好,而是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好。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没有你的同意,没有人让你觉得你低人一等。”积极进取的人是不会为自己设置天花板的。不会自我设限的人的力量是无限的,他能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向自己的极限挑战。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对工作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态度成就一切,态度胜于能力。

巴顿将军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西点军校四十二届毕业生、工程学家乔治.S.格林说:“不可能只存在于你的心中,只要你能超越自己的心理极限,你会发现做什么事情都会游刃有余。”领导者最忌讳的就是在遇到问题与困难时,就叫苦不迭,先下一个结论:“没有办法解决”、“困难太多”、“难度太大”、“比登天还难”。这些态度就是画地为牢,只能使自己的无限潜力化为有限的成就,只能使被领导者跟着你失去信心,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工作动力,只能使你的团队走向衰落,走向死胡同。

凡成功的领导者在事业上不会有“天花板”,他们想的就是“没有什么不可能”,就是用“永不放弃”的进取心,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挑战人类的自我极限,使领导的潜能发挥至极致,把局限变成无限。

稻盛和夫被日本经济界誉为“经营之圣”。他所创办的京都陶瓷公司,是日本最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之一。该公司刚创办不久,就接到著名的松下电子的显像管零件U型绝缘体的订单。这笔订单对于京都陶瓷公司的意义非同一般。

但是,与松下做生意绝非易事,商界对松下电子公司甚至有这样的评价:“松下电子会把你尾巴上的毛拔光。”

对待京都陶瓷这样的新创办公司,松下电子虽然看中其产品质量好,给了他们供货的机会,但在价钱上却一点都不含糊,且年年都要求降价。

对此,京都陶瓷的一些人很灰心,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已经尽力了,再也没有潜力可挖;再这样做下去的话,根本无利可图,不如干脆放弃算了。但是,稻盛和夫认为:松下出的难题,确实很难解决,但是,屈服于难,也许是给自己未足够挖潜找借口。

于是,经过再三摸索,公司创立了一种名叫“变形虫经营”的管理方式。其具体做法是将公司分为一个个的“变形虫”小组,作为最基层的独立核算单位,将降低成本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即使是一个负责打包的老太太,也都知道用于打包的绳子原价是多少,明白浪费一根绳会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样一来,公司的营运成本大大降低,即便是在满足松下电子的苛刻条件下,利润也甚为壮观。

有些问题的确有难度,想了许多办法,仍无法解决。于是有人便认为“已是极限”,再去努力也是白搭。其实,当你真正经过一番努力奋斗,就会知道所谓“难”,其实只是你自己的“心灵桎梏”。只要敢于去想,大胆去做,潜能就会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问题就会一个一个得到解决,就会一步一步接近成功。

发展没有止境,除非自我设限。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持续不断地超越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成功的领导者之所以能持续地超越目标,不断地向高难度挑战,关键是要具有锐意进取的精神和积极的思考方式。

三、大志能干大事,雄心成就伟业

1.有非凡志向,才有非凡成就

人生要有一个较高的目标,也就是常说的志存高远。地位低的人,如果把目标定得较高,他也可能成为一个高贵的人;出身显赫的人,如果胸无大志,他也可能成为一个庸俗的人。一个鼠目寸光的人,绝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一个壮志凌云的人,肯定不会毫无出息。一个人不向上看,他往往就会向下看;其精神不能在空中翱翔,他注定要匍匐在地。

所有成为英雄的人们,都是因为他们在雄心壮志的引导和推动下,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地去“做大事”、“创大业”,最后获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这就是说:无大志就不能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得有大志。雄心壮志是成就事业的基本因素。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是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曹操提出了他著名的英雄定律:“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所指的“英雄”非一般的英雄,而是当时可与之争锋的王者、霸主——“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而要够得上有王者之气的英雄必需要两个条件——大志与良谋,并且“大志”处于首要地位。可见,在曹操看来,大志是成为英雄最根本的要素。

陶行知先生指出:“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这一“陶氏定律”与曹操的“英雄公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立大志”与“胸怀大志”一致,“求大智”与“腹有良谋”一致。两者都把“大志”置于首位。这表明:立大志是一切之根本。只有立下大志,才能够追求大智,才能够去干大事,才能够获得大成就。

雄心壮志是一个人成功的核心驱动力!雄心壮志是永恒的特效药,是奇迹的萌发点。大诗人席勒说得好:“使人伟大或渺小皆在其人之志。”法国哲学家罗休夫柯也告诉我们:“伟大的灵魂与普通的灵魂相比,不在于它情欲小,道德多,而在于它有伟大的抱负。”要获得大的成就,干出惊人的伟业,无疑要克服更多的困难,经受更多的考验,付出更大的代价,没有雄心壮志绝不可能做到。

康拉德·N·希尔顿出身贫寒,后来成长为世界旅馆业大王。他深有体会地说:“你自己做的模子有多大,你所能发展的价值就有多大。”一个人自信心的大小,决定他理想的大小;而一个人理想的大小,往往决定他成就的大小。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7岁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得到美国白宫青年奖章,到白宫去看了美国总统肯尼迪,回到家之后,马上在书店买了两张画像,一张白宫的画像,一张美国国会的画像,回去贴在自己的房间,还写下自己一生的成功誓言:“克林顿今年17岁,发誓这一生一定要做到美国总统,来服务美国的民众,住进白宫。要做总统,就要先当选国会议员,然后培养在全国的知名度,才有能力去当总统。”

比尔·盖茨从小就有非凡的抱负和志向。他曾对好友卡尔·爱德蒙德说:“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还不如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

远大的理想,造就伟大的人生。一个人现在拥有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今后想拥有什么,以及如何努力去获得什么。人一生的成就绝不会超过他所企及的高度,志存高远才会成就辉煌,而燕雀之志只能小打小闹。英国政治家迪斯累里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请以伟大的思想来滋养心灵,因为你的成就永不会超过你所想的。”因此,要敢于想大事。我们之所以平庸,是因为我们理想的贫瘠,所以,我们所得的尽是微不足道的结果。

通过了解一个人是否有雄心,可以预测他的前程和未来。当刘邦只是个小小亭长,吕后之父在宴会上看到刘邦身无分文而敢声称“拜万金之礼”,气概不凡,便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他。周围人对此很不理解,唯有吕后父亲独具慧眼,果然后来刘邦夺得天下,他女儿便贵为国母。

一个人是否有雄心,雄心“雄”到何种程度,决定着他一生的命运。一个人,纵然他当时身处逆境,身陷囹圄,纵然他地位卑下,遭人白眼,纵然他连遭大败,惨不可言,然而只要此人有雄心,有抱负,他终究会站起来,终究会轰轰烈烈地成就一番事业!相反,一个人,纵然他现在位高尊显,有钱有势,春风得意,纵然他聪明绝顶,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可他没有雄心,那他也很难有光辉的成就。

雄心壮志在心理上的典型特征就是具有强烈的愿望,而这种强烈的愿望足以使一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排除所有障碍,屡建奇功。一个人只有立大志,他的才智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发挥,才可能成就大业,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要知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日本“软银集团”的创始人孙正义,被誉为“互联网投资皇帝”。我们所熟知的雅虎、搜狐、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有他的股份,他占有全球互联网资产的7%。

18至19岁,本是一个无忧无虑、放纵青春的年纪,可是孙正义的19岁,却与享乐无关,而与财富结缘。当时的孙正义还是一个留学美国的穷学生,正为父母无法负担他的学费、生活费而发愁。这个身高仅1米53的矮个子男人为自己制订了一个50年的大理想:30岁以前闯出一番名号;40岁以前至少累积1000亿日元的资金;50岁以前一决胜负;60岁以前完成事业(营业额规模至少1兆日元);70岁以前交棒,让下一代继承事业。

这个看似天方夜谭式的想法,很多人会觉得说出来都脸红,可孙正义却并不这么认为,当他回忆19岁的情景时,他说:“当时我没钱也没有经验,也没有可以帮我取得成功的大公司。但是我想如果我许下一个很大的心愿,有一个很大的梦想,有很高的激情,有很好的远见的话,我也可能会做到。”

现在旨在培养事业精英的世界著名大学的社团组织,都把“立大志,成大事”作为教育提升组织成员的基本宗旨,要求组织的成员必须有成就伟业的强烈欲望,必须把自己定位为:“出类拔萃的一流人物”。

在美国耶鲁大学有一个社团组织叫“骷髅会”,这是一个带有秘密色彩的精英组织,它已存在了170多年。研究“骷髅会”的学者罗宾斯称,“骷髅会”的惟一目的,就是让它的成员尽可能地步入权力巅峰,获得巨大的权力或拥有惊人的财富。罗宾斯说:“事实上,有许多‘骷髅会’成员现在已经身处美国的重要位置。”据报道,布什一家三代都曾是“骷髅会”的会员,包括前总统老布什和老布什的父亲。“骷髅会”在美国政界占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看出它的成员无一不是精英中的精英。这也正是“骷髅会”给自己的定位。“骷髅会”的成员无时不在接受这样的教导: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必须成为出类拔萃者,每个成员都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必须帮助其他成员改善社会处境。“骷髅会”是这样的宗旨,它吸引的也是这样的人才。所有被“骷髅会”看中的人才都必须具有这样的素质,即把自己看成是注定要成为一流的人物。他们不是像大众那样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们是要做领袖的精英。“骷髅会”的这种培育和选拔精英的制度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立大志、有大雄心者才能成大事。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无不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了解自己,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其次有远大的志向,所谓“志当存高远”;然后确立生活的目标,再矢志不渝地去追求它。

总而言之,雄心是一个人的命运之根;是否有雄心,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生或伟大或渺小、或辉煌或平庸。衡量一个领导人物的成就大小,要看他的信念的深度、雄心的高度、理想的广度和他对下属的爱的程度。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就得有领导者的雄心壮志!有雄心壮志就会使自己具有不竭的原动力,不仅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且要求自己不断地拒绝平庸、锐意进取,让今日之我胜过昨天之我;要求自己凡事较真,全力以赴,在一次又一次追求精致中完善自我;要求自己跟困难较劲,克服险阻,在一次又一次问题解决中提升自我;要求自己不安于小成,停滞不前,在一次又一次目标实现中超越自我。2.追求第一流,追求最优秀

雄心就是英雄之心,是英雄的一种心灵境界。雄心,也可以说是“一流意识”、“杰出意识”。

一个人一旦有了雄心,不管今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不管今后走哪一条人生道路,不管今后的具体志向是什么,头脑里都已经有了一流意识、杰出意识。各个领域的英雄,各个领域的成就大事业的人物,虽然他们的志向各不相同,但是都有着一样的雄心。

有一位美国记者曾经访问过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向他请教成功之道。他说:“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尽全力。并且,要有成为第一流人物的抱负。我从12岁时,从纺织工友做起,那时,我要求自己成为第一流的缠线工友,我做临时工时,也以‘第一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种力争第一流的心,就是一种雄心!有这种雄心的人,不管干什么,不管从事何种职业,涉足何种领域,他都会追求第一流,追求最优秀、最杰出。这种雄心,必然会使他的人生达到光辉的境界!

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开第一家连锁店时,目标是一定要成为行业的最顶尖。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去把自己的店铺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因此,他每天早上四点半就起床,开始工作。每当有空余时间,他就不断地研究竞争对手。他知道,唯有了解对方,才有可能超越对方;唯有了解自己,才有办法改善自己。

遇事不甘落后,处事不甘平庸,是每个领导者应有的品格。领导者要有一股不甘居第二的霸气、脱颖而出的勇气、追求卓越的志气、有所建树的豪气,要有“干大的、超强的、赛快的”决心和气魄。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不能一般化,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不干则已,干就干出个样子,干出名堂,干出水平,干出个第一来。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和部门能否创造一流的业绩,关键看领导者是否具有一流意识,只有一流的领导,才能带出一流的队伍,树起一流的形象,创出一流的业绩。

领导者的一流意识是企业成就大业的关键。中国的企业虽然不少,但是成功的大企业,尤其是国际性的大企业却寥寥无几。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事实是:一个泱泱大国居然很难找到几个已经闯进世界企业500强的企业。改变这种尴尬局面的重担就落在了中国企业家的肩上,中国的企业家一定要有一流意识,要有杰出意识。中国的企业家应该确立这样的创新发展理念:“敢为天下先,争创第一流”。要造就第一流的人才,生产第一流的产品,提供第一流的服务,创造第一流的效益。

正是基于这样的创新发展理念,“长安汽车公司”才成为新能源汽车研发行业的翘楚。2009年5月,长安新能源汽车杰勋正式上市。这是中国第一款真正实现量产的混合动力新能源车型,它的各项关键技术均具有自主产权,而且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行业具备代表性。

作为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任勇,一直以来始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但是一如他的名字那样,在压力和责任面前他始终坚持一个“勇”字,勇于挑战压力,敢于承担责任。他始终认为要敢于走在同行业的前面,只有走在别人的前面,才能赢得先机,抢占市场的巅峰,同时为自己的发展赢得更新换代的时间。

谈起长安杰勋混合动力轿车(HEV)的研发过程,任勇满怀深情地说:“这种既高端又前沿的研发过程充满着艰辛。”从2002年长安就开始研发混合动力项目,做了半年之余,连系统还没有吃透,还差点夭折。后来经过公司高层一系列的判断之后,还是决定往前走。由于混合动力是个高端、前沿的技术,具有整车控制、电机和控制系统、电池和管理系统三大核心技术,其本身还不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所有的技术和零部件全部靠自主研发,其困难可想而知。在研发的过程中,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还有个人都是我们的研发团队。

万事开头难,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历时8年的研发中,任勇顶着责任和压力打了一场新能源汽车的翻身仗,杰勋混合动力轿车在研发历程中曾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是国内第一款自主研发、量产的混合动力轿车;国内第一个将中度混合技术方案实现产业化的车型;第一款在整车、动力总成和混动系统三个方面全新自主的一体化设计的量产车型;国家“863计划”重大汽车专项中第一款实现量产下线的自主品牌轿车;第一款在整车和系统技术上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拥有各类专利3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

长安杰勋混合动力轿车率先实现产业化并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终于使中国汽车企业在混合动力汽车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拥有了发言权,打破了国外汽车企业垄断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国家标准的企图。

四、自动自发,竭尽全力

1.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进取心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驱使一个人在不被吩咐应该去做什么事之前,就能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说过:“有两种人绝不会成大器,一种是非得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做的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点点,而且做得比别人预期的更多。”

任何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都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怎样精益求精,做到更好,并且认真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的那些成功领导者,有几个是懒懒散散、等人吩咐的人?

前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曾经说过:“三十年前,一个工程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进入科技最领先的IBM。那时IBM对人才的定义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埋头苦干的人。斗转星移,事物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人才的看法已逐步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公司所渴求的人才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

不论哪个公司都喜欢那些真正想干点事情的人。这些人往往能自觉地、积极地进行努力,并能不屈不挠地把思想付诸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去工作。一个人如果进取心不足,在工作中抱应付态度,自然不会主动提出有创意的建议,也不会去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在美国工商管理学院的入学能力测试GMAT考试中,其中的语法考试有一个特点,就是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对错考试。在一般的英语语法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都被认为是正确的表达,但在GMAT考试中,假如一句话能用主动语态来表达而用了被动语态,就算是绝对的错误。比如说“作业被我做完了”一定要说成“我把作业做完了”才对。只有当实在找不到主动语态时才能用被动语态,如窗户破了但又不知道是谁打破的,才能说“窗户被打破了”。这种考试中对主、被动语态的敏感区别,实质上是参加考试的人面对所发生的事情是用主动思维还是用被动思维的区别。一个习惯于被动思维的人会不自觉地用被动的方式来回答问题,而一个拥有主动思维的人则时刻会考虑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果将这两种思维转换成发问方式,那就是将否定式的疑问句“怎么可能?”变为积极性的提问句“怎样才能?”然后不管任何困难,不管什么“不可能”,尽管去做。

俗话说:只有划船向莲花走,哪有莲花跟船来。成功的领导者都有着共性,他们都会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

人之所以被动,主要的原因是心中没有真正重大的事情要做或心中没有远大的目标要实现。一个没有自己航向的人最容易随波逐流,也最容易被各种琐碎的事情所诱惑。

主动,要求我们拥有一种积极的心态,我们天天喊着要改变生活,要取得成功,但一个被动的人是不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当你发现自己陷在一种无能为力的生活境地时,你首先要有勇气走出这种生活,而走出这种生活又需要你放弃原来的既得利益和习惯。人最坏的习惯之一就是抱住已经拥有的东西不放,其实一个人只要舍得放下自己的那点小天地,就很容易走进宇宙大世界。

请记住:唯一不应该有的“主动”是“主动地回避生活的精彩”。

应该明白,工作中哪些人才是勤奋认真、尽职尽责的人?那些每天早出晚归、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那些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对他们来说,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个借口、一种负担、一种逃避,他们并没有做到工作所要求的那么多、那么好。对每一个领导者而言,他们需要的决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人。工作不是一个关于干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问题。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

什么是主动?有一个古希腊的小故事这样来诠释“主动”:妈妈交给儿子一把剑,要他学习剑法。儿子练了一会儿,发现剑太短了。于是对妈妈说,能不能换一把长的。妈妈对他说:“不,孩子,剑短,你跨前一步剑就变得长了,照样可以击中目标。”这“跨前一步”就是主动出击,就是抢先上手。

所谓的主动,指的是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常规”的智慧和判断力。在任何时候,主动去找办法的人,最容易脱颖而出。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最早、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1956年,该公司推出了一款新车。这款汽车式样、功能都很好,价钱也不贵,但是很奇怪,竟然销路平平,和当初设想的完全相反。

公司的经理们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但绞尽脑汁也找不到让产品畅销的办法。这时,在福特汽车销售量居全国末位的费城地区,一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对这款新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是艾柯卡。

艾柯卡当时是福特汽车公司的一位见习工程师,本来与汽车的销售毫无关系。但是,公司老总因为这款新车滞销而着急的神情,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他开始琢磨:我能不能想办法让这款汽车畅销起来?终于有一天,他灵光一闪,于是径直来到经理办公室,向经理提出了一个创意,在报上登广告,内容为:“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

这个创意的具体做法是:谁想买一辆1956年生产的福特汽车,只需先付20%的货款,余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办法逐步付清。

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结果,这一办法十分灵验,“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广告人人皆知。“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做法,不但打消了很多人对车价的顾虑,还给人创造了“每个月才花56元,实在是太合算了”的印象。

奇迹就在这样一句简单的广告词中产生了:短短3个月,该款汽车在费城地区的销售量,就从原来的末位一跃而为全国的冠军。

这位年轻工程师的才能很快受到赏识,总部将他调到华盛顿,并委任他为地区经理。

后来,艾柯卡不断地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举措,最终坐上了福特公司总裁的宝座。

内蒙金河集团的车间大门旁贴着一副醒目的对联:“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董事长王东晓解释说:“我为什么要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的理念呢?因为这是我获得成功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人的一生,是不断遭遇问题并与问题进行战斗的一生。问题会无穷无尽,假如我们不主动找方法解决,我们能够打赢这场‘战争’吗?”

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永远保持一种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那些成就大业之人和凡事得过且过之人的最根本区别。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中,当我们发现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并不是份内的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发现了超越他人的机会。因为在自动自发地工作的背后,需要你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想象和创造力。

主动性的实质性要求是行动,主动性驱使领导者看出别人尚未看出的事物,并实施启示性行动来取得追随者的信任。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仅要有主动性的意识,更要有主动性的行动。

索尼原来只是一家小公司,它突飞猛进式的发展起始于盛田昭夫一次关键的行动。当时盛田昭夫在科学杂志上看到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之后,第一时间就去美国买下了专利,他当时只用了2.5万美元就买下了这项引发世界性变化的专利。

当时电子管收音机的体积都很大,像一张小桌子。盛田昭夫利用晶体管很快就生产出了一批小型收音机,它的广告宣传用语是:“能装在口袋里的收音机。”其实当时他们生产的收音机比口袋要稍大一点,于是盛田昭夫又别出心裁,把推销员的衣服口袋都做大了一些,让他们装在口袋里去推销。结果晶体管的这项专利当年就为他盈利250万美金,索尼也一举成为世界级的大公司。

美国前总统塔夫脱说:“优秀的人不会等待机会的到来,而是寻找并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征服机会,让机会成为服务于他的奴仆。”当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识到晶体管的发展前景,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抢在盛田昭夫之前开始行动,而盛田昭夫却敏锐地发现了机会,并主动出击抓住了机会。

与主动性相反,如果一个领导者总是正襟危坐地考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敢采取切实的行动,那他将难免走向失败。因为在现代社会中,许多机会都是稍纵即逝。不论有多么出色的意向、注意力和鉴别力,没有行动即意味着失败。尽管所有的行动都不可能100%的成功,但没有行动却意味着100%的失败。

在乔治·布什任职期间,庞大的财政赤字一直困挠着美国政府。而当乔治·布什同意国会提出的提高税收以增加财政收入的报告后,引来全国上下一片责难之声。总统的政治顾问戴维·格根在1990年7月的《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专栏文章中说,美国公众不会忘记布什作为候选人时曾保证说,他的政府将不会用增加税收的方法来弥补财政赤字。但格根同时认为,如果布什勇敢行动,采取必要的措施达成报告的最终实施,并彻底解决预算问题,人们是会原谅他的。格根将这个时机称为“解释时机”。但是,布什并没有对此作出任何积极的反应,相反,他指责国会在预算困境中充当了请愿的唱机。他的这一举动不仅使他的个人形象大打折扣,也降低了他的政府在公众中的信任度。可以说,对国家经济存在的问题不采取任何积极的行动,成为困扰布什总统生涯的一大难题。当他的总统任期届满时,选民们拒绝了他的连任要求。

主动性能够驱使领导者们看出别人所不能看出的契机,还将用带有启示性的行动来争取追随者们的信任。主动性会驱使领导者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上。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中说:缺乏行动的人,都有一个坏习惯:喜欢维持现状,拒绝改变。我认为这是一种深具欺骗和自我毁灭效果的坏习惯,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正如人会生死一样,没有不变的事物。但因内心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很多人抗拒改变,哪怕现状多么让他不满意,他都不敢向前跨出一步。看看那些本该事业有成却一事无成的人,你就知道不同情他们是件很难的事。2.尽力而为还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

人们都渴望成功,那么怎样才能成功?当然成功需要一定的时代环境条件,需要相应的机遇,需要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等,但从精神层面或者说心理层面上讲则需要一种“豁出去”的劲头,需要一种竭尽全力的进取心态。有人戏言要想成功必须做到“不要脸、不要家、不要命”。此话虽然失之庄重严肃,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成功的关键:不怕失败,不怕丢面子——不要脸;竭尽全力——不要家,不要命。要成功就必须全力以赴,尽力而为是不够的。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上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讲了下面的故事:

有一个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了伤的兔子拚命逃生,猎狗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猎狗知道实在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后,兄弟们都围过来问它:“那只猎狗很凶,你又受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

大家都知道,竭尽全力做一件事的时候,会爆发出很大的潜力。如果做每件事都能尽最大的努力,相信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那么,“竭尽全力”在英文中怎么说呢?叫做“fight tooth and nail”。这种说法是从动物那里引申来的。想想看,动物在打斗的时候,连牙齿和指甲都用上,是多么的竭尽全力呀,简直是拼了老命呢!

泰勒牧师讲完故事之后,又向全班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我就邀请他去西雅图“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这太空针高塔高185米,登上高塔餐厅可以一览西雅图的美景。另外,那里的甜点也是孩子向往的美味,可以说那是每个孩子都梦想去的地方。但是要获得这个机会并非易事,因为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又称“山上宝训”,是《圣经》中的著名篇章,有几万字的篇幅,而且不押韵,要背诵全文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参加免费聚餐会是许多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他们不是望而却步就是浅尝辄止了。

几天后,班上一个只有11岁的男孩,胸有成竹地坐在泰勒牧师面前,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诵下来,而且到了最后竟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牧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知道,就是《圣经》信徒能把这两章内容全部背下来的人也是罕见的,何况是一个孩子。牧师在惊叹他有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呢?”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那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的名字叫比尔·盖茨。

由此看出,盖茨在小的时候,就有一种执著的性格和想成为人杰的强烈欲望。他的同学曾回忆说:“任何事情,不管是演奏乐器还是写作文,除非不做,否则他都会倾其全力花上所有的时间来完成。”

他的进取精神在整个年级是赫赫有名的,几乎没有一个同学能比得过他。盖茨读4年级时,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作业,要学生写一篇四五页长的关于人体特殊作用的作文,结果,盖茨一口气写了30多页。又有一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一篇不超过20页的短故事,而盖茨却写了100多页。

他的同学回忆说:“比尔不管做什么事,他都要弄它个登峰造极,不到极致,他绝不甘心。”“比尔没有干不成的事,”他的朋友布莱特曼说,“他总是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绝不轻易放手。他的决心就是,不干则罢,要干就干好。玩扑克与研究软件,比尔都做得很好,他可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这种天生要强、尽全力精心把每一件事都做得近乎完美的处世态度,是盖茨宝贵的精神财富,支持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不要给自己的人生打折扣,爱打折扣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的。美国总统卡特之所以成功,原因很多,但是最让他刻骨铭心的是他的母亲一直在他身边问他一句话:你尽力了吗?你竭尽全力了吗?

卡特到海军服役时又一次聆听到同样的教诲。24岁的海军军官卡特,应召去见海曼·李科弗将军。在谈话中,将军让卡特挑选任何他愿意谈论的话题。然后,再问卡特一些问题,结果每每将军都将他问得直冒冷汗。

终于卡特开始明白:自己认为懂得了很多东西,其实还远远不够。结束谈话时,将军问他在海军学校的学习成绩怎样,卡特立即自豪地说:“将军,在820人的一个班中,我名列59名。”

将军皱了皱眉头,问:“为什么你不是第一名呢,你竭尽全力了吗?”

此话如当头棒喝,影响了卡特的一生。此后,他事事竭尽全力,后来成为美国总统。

竭尽全力,就是不给自己任何偷懒和敷衍的借口,让自己经受生活最大的考验。

竭尽全力,就是要你把意识的焦点对准如何解决问题,减轻解决问题的焦灼感,轻装上阵,集中心智,去创造生命的奇迹。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能否成功就在于你是否“竭尽全力”。谁要想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如果别人说你禀赋不好、能力不够,如果别人说你比不上你的竞争对手,根本无法实现制订的目标……你不要理他,重要的是你自己不要这么认为,只要你放手去做,全力以赴,用心加上决心,就能使你无往不胜!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无法完成的事情,其实不是真的无法完成,往往是我们并没有尽到最大的努力!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里所说的“有心人”其实就是指做事情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把事情做成做好的人。先把“不可能”放到一边,问问自己是否竭尽全力了。只要我们学会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可能去努力,那世界上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有的只是由于没有竭尽全力而造成的失败和遗憾。

20世纪70年代中期,索尼彩电在日本国内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是在美国却不被人们所接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索尼派出了一位又一位负责人前往美国芝加哥。那时候,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还远不如今天这么高,其商品的竞争力也较弱,在美国人看来,日本货就是劣质货的代名词。所以,被派出去的负责人,一个又一个空手而回,并找出一大堆借口为自己的美国之行辩解。

但索尼公司并没有因此改变销售战略放弃美国市场,后来他们又选派上任不久的“索尼国外部部长”卯木肇前往芝加哥,让他去调查研究并设法打开美国市场。当卯木肇风尘仆仆地来到芝加哥市时,令他吃惊不已的是,索尼彩电竟然在当地寄卖商店里蒙上了尘垢,无人问津。如何才能改变这么惨的销售现状呢?

经过几天苦苦的思索,卯木肇在“带头牛效应”的启发下,决定找一家实力雄厚的电器公司做突破口,让它起到“带头牛”的作用,从而彻底打开索尼电器的销售局面。

马歇尔公司是芝加哥市最大的一家电器零售商,卯木肇最先想到了它。为了尽快见到马歇尔公司的总经理,卯木肇第二天很早就去求见,但他递进去的名片却被退了回来,原因是经理不在。第三天,他特意选了一个估计经理比较闲的时间去求见,但回答却是“外出了”。他第三次登门,经理终于被他的耐心所感动,接见了他,但却拒绝卖索尼的产品。经理认为索尼的产品降价拍卖,形象太差。卯木肇非常恭敬地听着经理的意见,并一再地表示要立即着手改变商品形象。

回去后,卯木肇立即从寄卖店取回货品,取消削价销售,在当地报纸上重新刊登大面积的广告,重塑索尼形象。

做完了这一切后,卯木肇再次叩响了马歇尔公司经理的门。这次听到的是“索尼的售后服务太差,无法销售”。卯木肇立即成立索尼特约维修部,全面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重新刊登广告,并附上特约维修部的电话和地址,24小时为顾客服务。

屡次遭到拒绝,卯木肇还是痴心不改。他规定他的每个员工每天拨五次电话,向马歇尔公司询购索尼彩电。马歇尔公司被接二连三的求购电话搞得晕头转向,以致员工误将索尼彩电列入“待交货名单”。这令经理大为恼火,这一次他主动召见了卯木肇,一见面就大骂卯木肇扰乱了公司的正常工作秩序。卯木肇笑逐颜开,等经理发完火之后,他才晓之以利、动之以情地对经理说:“我几次来见您,一方面是为本公司的利益,但同时也是为了贵公司的利益。在日本国内最畅销的索尼彩电,一定会成为马歇尔公司的摇钱树。”在卯木肇的巧言善辩下,经理终于同意试销两台,不过,条件是,如果一周之内卖不出去,立马搬走。

为了开个好头,卯木肇亲自挑选了两名得力干将,把百万美金订货的重任交给了他们,并要求他们破釜沉舟,如果一周之内这两台彩电卖不出去,就不要再返回公司了……

两人果然不负众望,当天下午4点钟,两人就送来了好消息。马歇尔公司又追加了两台。至此,索尼彩电终于挤进了芝加哥的“带头牛”商店。随后,进入家电的销售旺季,短短一个月内,竟卖出700多台。索尼和马歇尔从中获得了双赢。

有了马歇尔这只“带头牛”开路,芝加哥市的100多家商店都群起而销之,不出3年,索尼彩电在芝加哥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

现实中我们之所以说事情艰难,往往是由于我们并没有尽到最大努力!我们说自己已经尽力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把全部潜力发挥出来!所以,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永远不要先说难,而要先问一问自己:我们是否已经真的竭尽全力了?

积极进取,竭尽全力是预防和遏制“安于现状”的一剂良药,是打破现状、不断创新,使工作和事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是领导者在工作中应该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人们常说:视工作为乐趣,视创造为享受,点燃工作激情,哪怕只是1%的可能,我们也得用100%的努力去完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者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精神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

第三章 有勇有谋的“胆识”

——没有超人的胆识,就没有超凡的事业

人与人之间小时候并没有多大差别,但长大之后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获得成功,有的人则一辈子碌碌无为,不少心理学家发现,造成巨大差距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的“胆识”。一位哲人说:“你的胆识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胆识的大小决定了事业的大小。”一位伟人说得更形象具体:“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胆识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师。”还有这样一句名言:“大量的人才能失落在尘世间,只因缺少一点勇气。”所以要想成功,必须有胆有识。一个没有胆识的人,什么都不敢去把握,不敢去尝试,那么自然也就没有事业和成就可言了。

所谓领导,就是带领和引导,就意味着要在未知的复杂环境中选择一种行为目标和途径。从领导活动的实质上看,它原本就是一种创造性工作,要求领导者有突破陈规的勇气,敢试、敢闯、敢干,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开拓进取,特别是敢于攻坚破难,关键时候拿得定主意、打得开局面,镇得住场面。因此,没有不怕困难和失败、敢担风险的胆略和魄力,是很难做好开创性领导工作的。凡是取得卓越成就的领导者都是有胆有识的人。

人们说:“性格决定命运”,而胆识就是人的一生中最过硬的性格。胆识过人方显领导本色,是胆识造就了古今中外名声显赫的成功领导者!因此,要成为卓越的领导者,有胆有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个性品质。

一、有胆有识,大业可成

1.超前的预见,大胆的尝试

长期以来,几乎每家单位的招聘程序都十分传统:先看应聘者的学历、履历,人为地设置一道门槛,再在门槛内挑选。这样做使许多有胆识和发展潜能的人才被挡在了门外。其实,在外资企业招聘过程中,学历等方面已经越来越被看轻,他们更看重的是人才的“三商”,即智商、情商和胆商。

智商(IQ)决定做事能力,主要表现为人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包括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情商(EQ)决定做人能力,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包括稳定自身情绪,对人的亲和力、凝聚力等调动人积极性的能力。胆商(DQ)决定领导能力,主要表现为领导者对决策的决断能力,包括人的胆略、胆识、胆量、气魄等。某媒体负责人曾经对“胆商”、“智商”和“情商”的关系作过如下评述:“智商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这些是做出决断的基础;情商反映的是一个人和其他人打交道的能力,在不同环境中的应变能力,这是做出决断的前提;胆商则是在该做决断的时候敢于‘拍板’的勇气。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智商的胆商是莽撞;而缺乏胆商的智商则会表现为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只会贻误大好时机。”

当然,“胆商”并不是无知的莽撞。“胆商”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水平基础之上的。中国的许多成语“大智大勇”、“智勇双全”、“斗智斗勇”等都把“智商”和“胆商”相提并论,可见两者密不可分。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胆量游戏莫过于“空城计”。读《三国演义》到这一段的时候,读者都忍不住要屏住呼吸,加快心跳,而千年前身临其境的诸葛亮犹能“笑容可掬”地“焚香操琴”,其“大智大勇”实在令人惊叹。在这里“勇”的成分恐怕是远在“智”之上的。不过,“空城计”实施的一个基础就是诸葛亮平时为人谨慎,不大冒险,这一时之勇倒恰恰反衬出诸葛亮平时之慎。

胆商的要义在一个“勇”字,强调的是一个人的胆量、胆略,是一个人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破釜沉舟、力排众议的决断力!“该出手时就出手”是最好的诠释。胆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体力、智力之外的“胆力”。有人以调侃的口吻向情窦初开者传授恋爱成功的秘诀:胆大、心细、脸皮厚。胆大和脸皮厚,与胆商都有关——施爱者敢于主动向被爱者表达,不怕碰钉子。

胆商同智商和情商一样,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流露和表现。领导者的胆商几乎包含在他的全部实践活动中。市场的基本规律总是高效益与高风险成正比,领导者没有胆量,没有冒险精神,要取得高效益是不可能的。日本一位经验丰富的领导者说过:“风险与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如果风险小,许多人都会去追求这种机会,因此利益也不会太大;如果风险大,许多人都会望而却步,所以能得到的利益也就大些。”因此,开发胆商,是成为领导者特别是优秀领导者的必要条件。但是,要强调指出,胆商不是匹夫之勇,不是蛮干。胆商是一种胸襟,能看淡得失成败;胆商是一种责任,能对事业负责;胆商更是一种见识,能把握大局。可以说,胆商是气魄、学识、能力、水平的综合表现。胆商和智商、情商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标准。也就是说,“胆商”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基础之上的,不能盲目胆大。

真正的冒险不是头脑发热后的产物,而是有着超前预见的、谨慎的人进行的大胆尝试。

古往今来,胆识一直是一个人成功后被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知识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有的,但是胆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具备的。

那么什么是胆识呢?胆识就是胆量和见识。亦即一个有识之人在常人面对一件事情看似不可行之时,审时度势,看到危险中所蕴藏的际遇,勇于出手的气魄。

1938年3月,八路军一二○师首长决定由386旅在潞城浊漳河畔设伏,引潞城之敌增援黎城,再聚而歼之。

命令下达后,386旅的旅长陈赓面对一张国民党军队留下的旧地图,集中各团领导反复进行了研究,从地图上看,“神头岭”确实是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这里有一条深沟,公路正从沟底通过,两旁山势陡峻,既便于隐蔽部队,也便于出击,看来,整个邯长线上再没有比神头岭更好的伏击场地了。大家的意见一致:伏击战场就选在神头岭。

一直沉默不语的陈赓突然问道:你们谁去看过神头岭的地形呢?这一问,大家都不说话了,因为谁也没去过。“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陈赓旅长重复着刘伯承师长的这句名言。于是,陈赓旅长要带大家去神头岭看一看。

到那一看,眼前的景象使到场的每一个人都大吃一惊:公路不在山沟里,而在山梁上!而神头岭山梁长约几公里,宽不过一二百米,山梁北侧有一条山沟,沟的对面是申家山,除了紧贴路边有一些国民党军队修筑的旧工事,再无任何隐蔽物。这样的地形,部队不易隐蔽,难于展开,背临北面的深沟,预备队也不便行动,很有可能使自己陷入困境。

看罢地形众人不免失望,在长达20多公里的地段中竟然找不到一个理想的预伏地点,于是纷纷骂起那张国民党的地图来,惊呼“差点没上地图的当!”然而,陈赓却不声不响地继续观察,他来回数着那些被国民党军队遗弃的颓废工事。最后他果断作出决定:“伏击战场就选在这里——神头岭!”“神头岭?”有人惊异,有人茫然,大家缄默不语。于是,陈赓解释说:神头岭作为设伏地点的确不够理想,神头岭的公路横卧山梁,两旁没有陡峻的山地,那些颓旧的工事仅离公路20—200米,而且早被来往的日军反复检查,按常理,任何有军事常识的指挥员都不敢伏兵于此。但我军恰好可以大胆妙用,在战场上变不利条件为有益因素。因为这些地况敌军早已熟悉,依兵家常理而言,他们断定我们是不会也不敢在此地设伏的,所以日军在这里的防御一定麻痹。只要我军把部队藏到工事里,切实伪装好,敌人很难发现。至于山梁狭窄的缺点,对于敌我双方同等不利,因此需要我们先发制人,出其不意地压缩敌人,以便于我方展开,预备队可放在申家山,于40分钟内冲上公路,就能有把握歼灭敌人。

最后陈赓坚定地说:“打仗,本来就是有几分冒险的事嘛!有的险冒不得,有的险却非冒不可。”

最终的结果不出陈赓所料,我军以一个旅的兵力,仅用两小时就歼敌1500余人,击(烧)毁敌汽车百余辆,这是抗战初期对日军作战少有的费效比。

陈赓大将在神头岭设伏的决断可以说是对“胆识”最直感、最形象、最准确的诠释。

被称为“猎头航母”的上海人才有限公司打出了奇特的招聘广告,在全球范围内招聘培训师,引起了应聘者的强烈兴趣。该公司的招聘条件十分“宽松”:不看学历、年龄、履历、户籍、性别等,公司对你曾经拥有过的“光环”不感兴趣,反而欣赏你离经叛道的个性,要求你有丰富的内涵和真知灼见。“离经叛道的个性”就是“胆量”;“丰富的内涵和真知灼见”也就是“见识”。

胆量,通俗地说就是敢作敢为,敢试敢闯,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所谓有胆就是正确的敢坚持;不对的,敢纠正;违法乱纪的,敢反对。它体现为领导的魄力,很显然没有魄力是当不了领导的。所谓魄力,主要表现为判断能力、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判断能力不强,要误大事;处置能力不强,优柔寡断,当断不断,要坐失机会;应变能力不强,不能因势利导、随机调整,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见识,通俗地说就是见解和看法。这个见识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见识,它是人的世界观以及人的社会经验、生活经验、学识、阅历、智商等等的一个综合素质。从思维的深度来看,见识是指一个人发现、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是指一个人对事物发展的预见和认识的深度。见识体现在分析形势、预知走势、把握机遇、明晰利弊、选择方案的过程中。

胆识之识,常常表现为领导的一种直觉,但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基础之上的,必须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功夫。“见识”有远近之分,有深邃与浅显之别。所谓“真知灼见”、“远见卓识”,就是能扪毛问骨,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又能高瞻远瞩,预测未来,能见微知著,推往知来,能知人所未知,见人所未见。

匈牙利人罗·道密尔1945年怀揣5美元去美国闯天下,凭着过人的胆识,20年后成为百万富翁。有人对他为什么总爱大胆收购一些失败的企业来经营大为不解,他这样作答:“别人经营失败的生意,接过来容易找到失败的原因,因为缺陷比较明显,只要把那些缺点改过来,自然就赚钱了。这要比自己从头做一种生意省力得多,风险也小得多。”每个人都知道的风险,恰恰没有风险,这就是强者的胆识在起作用。

胆量和见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处世悬镜》中提到:“有胆无识,匹夫之勇;有识无胆,述而无功;有胆有识,大业可成。”“识”是“胆”的基础,没有“识”就不可能有胆量和勇气;“胆”是“识”的核心,没有胆量纵有再多的“识”也难以成就事业。“胆”与“识”互为因果,“识”得精透,胆量才会增大,“艺高人胆大”;同样,有了“胆”的支撑,人们才可能以更大的勇气去探索许许多多的未知领域,促进“识”的扩展和深化。靠“识”壮“胆”,靠“胆”增“识”。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他的胆量和见识就好比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应该平衡发展,不可偏废。胆量大于见识,会因为轻举妄动而导致失败;胆量小于见识,会因为保守而贻误战机。有“胆”无“识”的领导者,在工作中往往都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不顾实际蛮干一气。有“识”无“胆”的领导者,在工作中虽然分析准确、思考周全,但常常是“等等看,跟着别人干”;有的甚至只动口不动手,你在前边干、他在旁边看。干好了,他说“早该如此”;干错了,他说“意料之中”,但他们自己面对发展机遇犹豫不决、裹足不前,始终干不出一番事业。这样的领导,空有一番学识,干不得大事,最终只会成为“庸官”、“太平官”。

对于领导者而言,“胆”体现为作决策、干事业的勇气和决心,“识”体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讲,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具有战略眼光和预见性,能看准时代前进的方向,善于驾驭各种坏境,即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二是在工作上能发现和解决关键问题,抓住突破口,打开新局面;三是对事物具有一定深度和独到的见解,有较高的审美能力、鉴赏力、判断力。

企业领导者在经营中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能否选择正确的时机和发展方向,则是成功和失败的界限。有了胆识,管理者就可以冷静而机智地分析问题,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宽广的视野和全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能在短时间里做出果断的选择。有了胆识,管理者就有了主心骨,不会人云亦云、不会手足无措,而是敢于挑战自己,敢于向自己开刀,敢于创造新的奇迹。

天津宝成集团董事长柴宝成,从拾柴少年到成为“锅炉大王”,讲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他说:有梦想才有追求,敢冒险才有突破。我这人呢,个性非常强,别人没干过的事,我干出来了,我就感觉到非常欣慰、非常自豪。干什么事都要找独到的、第一的感觉。

1999年秋,柴宝成在飞机上,耳闻一商家与一“石家”洽谈欲将一批誉为“神州第一石”的灵璧石转手海外,从中牟利。此举使柴宝成怦然心动:我国之宝,为何让外人染指?若能在海河二道闸南侧建一奇石园,既可留住国宝,又可供人观赏、开发旅游,还能推动企业发展,一举三得,岂不幸哉。当柴宝成做出要建奇石园的决定时,四周反对的声音如同巨石般地向他压来。一个生产锅炉的企业要斥巨资购买石头,这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玩火。而最大的阻力来自家人,妻子得知此消息后,满脸怒气加泪水地指责他“企业做大了就摆石弄花装点门面”;有水稻种植专家头衔的老父亲也怒斥他是“乱花钱的败家子”;就连跟他一起创业的兄弟们,也都不约而同地站到了他的对立面……一时间,柴宝成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建奇石园的决心和信心。他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和谈心,很快使大家投了“赞同票”。柴宝成说:创新,不可能别人都理解,当别人明白的时候,创新早就完成了。中国的很多大腕企业家到宝成集团考察之后,认为柴宝成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揭示了现代企业家的一些思想。这种创新应该说是非常有个性的,应该说宝成企业文化的建设,拉动了他们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个占地260余亩的奇石园和植物观光园终于呈现于世人面前。园中古石、古树、古建筑“三古合一”。有灵璧石、太湖石、彩陶石、戈壁石、来宾石、三江石、百色石、叠层石、大化彩石、九龙璧石等共计200余种,4000多块,千姿百态,浑然天成;神、奇、妙、绝,引人入胜。还有那2004年9月竣工的宝成博物苑,投资达两亿元,集奇石珍宝、名人字画、古建雕刻等于一体,经典荟萃,富丽堂皇,令世人赞叹不已。

柴宝成的成功决策再一次说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体现了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敢为人先,既需要有胆,更需要有识。识为胆的基础,胆为识的体现。2.“才学胆识,胆为先”

有人说成功靠机遇,其实不尽然。机遇往往扑朔迷离,难以把握。许多人面对机遇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最终错失良机,以致后悔莫及。培根先生曾说过一段与此关联的话:“如果问:在政治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是:第一大胆;第二大胆;第三还是大胆。”《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对袁绍的评价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袁绍就败在一个“胆”字上。

不管是“胆略”还是“胆识”,都是“胆”字当先,没有“胆”,“略”和“识”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和价值。“零风险”、“100%成功”只在理论上有可能,过分追求稳妥会使决策者缩手缩脚、顾虑重重,结果贻误时机。这就要求领导者应具备较高的胆商,具有在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决策的胆略。特别是市场中充斥着竞争对手,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要比竞争对手早一步,快一拍。现在往往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所以要充分发挥胆略、胆识、胆量和气魄,抢先抓住机遇,赢得先发优势,获得先发效应。

当然,胆量大不意味着盲目冒险,而是在“胆”为先的前提下,通过“识”来有效控制风险。因此,胆商高的人不仅要有敢于冒风险的精神,更要有预见风险的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能把敢于承担风险的胆量和科学审慎的态度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地分析和论证风险,敏锐而果断地做出决策。韩国三星公司在中层管理者培训班上有关“50%和5%”的标语不禁让人感叹,按照常理统计,“50%”意味着未知事件一半的成功概率,“5%”意味着未知事件绝对失败的概率,那剩下的“45%”则意味着通过努力来实现成功的概率。可见通过“胆”、“识”的结合可将成功的概率提升到95%,这就是“胆”与“识”的辩证法。联想在办企业时同样提出了:“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的口号,说到底就是要有“看准目标,一往无前。”的胆识,也正是这种胆识伴随着联想一步步地成长、壮大,造就出了中国的名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全球知名经济学家梭罗即指出:“有胆识的冒险,虽然有失败的可能;但没有冒险的胆识,注定会失败。”有勇有谋者必能成事,有勇无谋者或许可成事,而有谋无勇者必不能成事。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有勇有谋而善于抓住机遇的人,但思如泉涌而无勇气担当者,妙计多多而怯于行动者,也不乏其人。

一些人在谈到自己无所作为的原因时,总是强调运气不好,没有机遇。那么成功者都是靠的运气和机遇吗?有了运气、获得机遇就能成功吗?机遇是成功的外因,素质是成功的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成败的关键,在于素质!在于对机遇的洞察与把握!如果没有发现机遇的眼光,没有把握机遇的胆略,纵然是再好再大的机遇,也只能是失之交臂,或是功败垂成!

也常常听一些人说,做不成大事主要是没条件,只要有钱谁都能成为大商人,只要有机会谁都能成为大领导者。果真如此吗?常言道:自助者天助。如果自身不具备相应的素质,那么就是天上有馅饼掉下来砸到了头上你也不敢吃。

日本三洋电机的创始人井植岁男,成功地把企业办得规模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

有一天,他家的园艺师傅对井植说:“社长先生,我看您的事业越做越大,而我却像树上的蝉,一生都坐在树干上,太没出息了。您教我一点创业的秘诀吧?”

井植点点头说:“行!我看你比较适合园艺工作。这样吧。在我工厂旁有两万坪空地,我们合作来种树苗吧!树苗1棵多少钱能买到呢?”“40元。”井植又说:“好!以一坪种两棵计算,扣除走道,2万坪大约种25000千棵,树苗的成本100万元。3年后,1棵可卖多少钱呢?”“大约3000元。”“100万元的树苗成本与肥料费由我支付,以后3年,你负责除草和施肥工作。3年后,我们就可以收入600多万元的利润。到时候我们每人一半。”

听到这里,园艺师傅却拒绝说:“哇?我可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最后,他还是在井植家中栽种树苗,按月拿取工资,白白失去了致富良机。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园艺师傅因为没有经营这么大生意的胆量能力,所以只好望而却步,将垂手可得的钱财拒之门外。可见要想发财致富,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胆量是何其重要。“幸运喜欢光临勇敢的人”,冒险是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魄力。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成就,就得敢冒风险。光有成功的欲望而不敢承担冒险那怎么能够实现伟大目标呢?希望成功又怕担风险,往往就会在关键时刻失去良机,因为风险总是与机遇联系在一起的。

克劳塞维茨说:“没有胆量就谈不上是杰出的统帅。”塞万提斯说:“丧失财富的人损失很大,可是丧失勇气的人,便什么都完了。”勇气是胆量的表现,没有胆量,丧失勇气,不会成为成功的领导者。彭德怀元帅也曾经说过:“任何高明的指挥员也只能做到七分把握,而另外的三分就是冒险,百分之百的把握就叫人无法相信了,也不可能。”一个领导者如果没有胆量,没有冒险精神,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冒险精神是领导者的第一品质。

无论什么时代,没有敢于承担风险的胆略,任何时候都成不了大气候。凡成功的商人和领导者,都是具有胆略和魄力的。美国人推崇“冒险”精神,认为做事情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主张领导在稳重决策的同时,还必须有一点儿“冒险”精神。无疑,冒险能激发创新、拼搏精神,大大鼓舞士气。有人说,美国最好的商学院是西点军校。学员在军校里,养成了当机立断、雷厉风行的性格,具备了过人的“胆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众多的总裁一级、总经理一级的企业领导者都是从军事学院毕业的,这不是对“胆商”重要性的最好说明吗?

在不确定性的环境里,人的冒险精神是最稀缺的资源。管理学理论认为:克服不确定、信息不完善性的最优方法,莫过于组织内拥有一位具有冒险性的战略家。实践证明一个成功领导者必须具有冒险精神,必须是富有胆识的冒险家。

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动态的市场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各要素往往变幻莫测,难以捉摸。所以,要想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自由遨游,又非得有冒险的勇气不可。甚至有人认为,成功的主要因素便是冒险,做人必须学会正视冒险的正面意义,并把它视为致富的重要心理条件。

阿曼·哈默博士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他同时也是第一位帮助社会主义苏联搞经济建设的合法的美国资本家,并以其独特的生意眼光在苏联大笔发财。他在生意经营上的成功受到了世人的景仰,人们尤其佩服他敏锐的生意嗅觉和冒险精神。

1921年对于生活已经很优裕的哈默来说,本可以拿着听诊器,坐在环境优雅的医院里幸福安稳地度过一生。但他厌烦这种生活,在他眼里那些似乎未被人认识的地方,正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干一番事业的地方。于是他做出了一般人认为是发了疯的抉择,要踏上苏联的领土去做生意。当时许多西方人对苏联怀有很深的偏见和仇视,他们把苏联描绘成可怕的地狱,把苏维埃政权看作可怕的怪物,到苏联经商、投资办企业被称作是“到月球上冒险”。哈默心里当然知道这一点,但风险大,利润必然也大,值得去冒这上险。

他到苏联以后,从一个生意人的眼光观察这里的社会状况和经济建设,他看到了广大苏联人民贫苦的生活和他们对食品的巨大需求,同时也发现了苏联辽阔的国土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皮革等,而且白金、宝石的价格也十分低廉。哈默博士从这里捕捉到巨大商机,他拿大量的积压的美国小麦与苏联的皮革、宝石和白金交换,从中大发钱财。

有一天,哈默博士去逛苏联的一家商店,忽然惊奇地发现苏联一支铅笔的价格整整高出了美国的10倍,由此他又联想到“扫盲”是苏联的国策之一,铅笔将会有极大的需求量。一支铅笔虽小,可这笔生意却是巨大的,哈默博士立即着手运作这件事,并最终得以在苏联办起了铅笔厂,进行了工业化生产,产出的铅笔不仅满足了其国内需求,更以低廉的价格出口到了英国、土耳其和中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哈默博士成了著名的“铅笔大王”。

哈默成功的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风险和利润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巨大的风险能带来巨大的效益。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尝试了再失败,不战而败如同运动员在竞赛时弃权,是一种极端怯懦的行为。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毅力,以及“拼着失败也要试试看”的勇气和胆略。当然,冒风险也并非铤而走险,敢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效益,是领导者必备的心理品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胆”“识”结合。

大胆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培养的,即使像拿破仑这样的伟大人物,他的大胆也是在战场上培养起来的。他克服了自己的胆怯,因为他知道要成就伟业就必须勇敢,怯懦的人永远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就。

著名将军巴顿曾经说过:“如果勇敢便是没有畏惧,那么我从来不曾见过一位勇敢的人。”那么,怎样才能从恐惧中解放出来、培养真正的勇气呢?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强迫自己面对。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小时候有过这样一段经历:5岁的时候,有一次去叔叔家玩。叔叔的房子后面养了一对大鹅,艾森豪威尔想到房子后面去玩,结果公鹅一见他就一边怪叫着一边向他扑来。他哪儿受得了这种恐吓!于是他拚命跑开,向大人哭诉。

受了几次惊吓后,叔叔找了个旧扫帚交给他,然后指着大鹅对他说:“你一定能战胜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