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中国经济创新增长“新蓝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8 11:13:39

点击下载

作者:朱建良 王廷才 李成 文丹枫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数字经济:中国经济创新增长“新蓝图”

数字经济:中国经济创新增长“新蓝图”试读:

前言

2016年9月,G20峰会在中国杭州召开。中国作为此次峰会的主席国,首次把数字经济列为了峰会的一项重要议题。“数字经济”由此成为热词之一。实际上,“数字经济”并不是一个新词,而且其早已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比如,2015年的德国汉诺威通信和信息技术博览会的主题即是“数字经济”。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经济?我国又为何将其列为本届峰会的重要议题呢?

从字义层面来理解,数字经济即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活动。而由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总是与互联网紧密相关,因此数字经济也被称为网络经济或互联网经济。早在1995年,世界互联网发展之初,美国人唐·塔普斯科特就在其个人著作《数字经济》中对数字经济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其相关的研究理论也越来越多。比如,目前公认的支配数字经济的三大定律: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达维多定律。在相关研究的支持下,人们对数字经济的特征也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当然,数字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其在实践层面的内涵也愈加丰富,数字经济可以与多个行业进行融合,包括农业、工业、医疗等在内的诸多行业都在数字技术的参与下获得了升级和颠覆。以智能制造技术对工业领域的变革为例,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传输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所需的数据,而且能够在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并进行打印。在未来,在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政策等外界环境的支持下,数字经济也将在其他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实现全产业链的充分参与。

数字经济的本质即信息化。如今,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获得了日益迅猛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企业的新陈代谢不断加剧,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信息化正引起越来越多企业和国家的重视,并将其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当中,如今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性产业。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约为3%,而信息技术的产业的增长率却已经达到了6%~9%;其中,1998年,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5%以上,1999年信息产业的年增长率也高达200%。

信息产业的发展为数字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增长动力,而且,未来数字经济的增长潜力也将不容忽视。根据埃森哲战略与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数字化投资的“增长倍增器”效应将在未来的几年内逐渐得到体现。2015年,中国数字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为10.5%,预计到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的总量将达到3.5万亿元,其在GDP中的占比将提升至13.3%。

在世界各国当中,美国数字经济的发展遥遥领先。如今,美国从事数字经济相关工作的人口占比约为43%,金融服务业、商业服务业以及通信业三个行业的数字化程度分别达到了57%、54%和47%。而预计到2020年,美国数字经济的总量将达到5.9万亿美元,在GDP中的占比约为33%。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数字经济的带动下,美国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综合国力取得了极大的提升。此后,欧洲的部分地区以及日本等国也相继抓住了数字革命的机遇,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而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数字经济更是历史性的契机。

虽然目前中国数字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较低,但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潜力极大,在网民优势、后发优势、制度优势以及经济新常态等的推动下,中国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受益体,绘出经济创新增长的“新蓝图”。Part1    战略篇:数字经济与强国战略第1章数字经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01中国数字经济时代来临

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在这次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的会议上,我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列入议题,起草了关于如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文件——《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提议》,文件指出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要寻找科学的策略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尤其要找到具体的方法以借助数字经济推动世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这个文件的起草,对激活全球经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主席曾说: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在该理念的指导下,G20峰会将数字经济列为了重要议题。在起草《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提议》时,我国始终将正确的义利观作为根本坚持,将发展中国家对本国安全与发展的利益诉求充分展现了出来,为全球数字经济安全、稳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展现了我国作为世界大国在维护世界公平与正义方面的担当。

◆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于数字经济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从字面意思上来解释,数字经济就是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是数据信息在网络中流行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其基本特征主要有三点:第一,数字技术在大范围内被推广应用,使得经济环境与经济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第二,经济活动在现代信息网络中发生的频率增多;第三,信息技术使经济结构得以优化,并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未来,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引领者。

我国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网络强国战略。目前,我国网民超7亿;全球排名前10的互联网企业中有4家中国企业;2015年,我国电商的总交易额超过了20万亿元。这种种成果表明,我国是一个网络大国。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国要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以数字经济、信息经济为重要指标,着力推行“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实现创新发展。

现如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互联网的身影已处处可见,对国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我国的生产力呈现出了质的飞跃,使得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革。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对我国经济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信息经济的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的信息消费总额将达到6万亿元,电商交易总额将达到38万亿元。未来,我国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中心,在全社会范围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力量,促使全要素的生产率得以有效提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推动我国经济朝着分工更细化、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的方向稳定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理念和指导原则

网信事业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生产力、新经济发展方向的代表,是新发展理念的践行先驱。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积极探索、落实新的发展理念,还致力于探寻科学的指导原则以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其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就是我国探索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得出的成果结晶。

1)创新,坚持创新发展原则,以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的包容性发展;

2)协调,坚持协调发展原则,推动数字经济与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发展实现紧密结合;

3)绿色,坚持绿色发展原则,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信息通信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证数字经济能够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4)开放,坚持开放发展原则,加强G20成员国之间的密切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开展建设性对话)缩小意识领域的分歧,达成共识,共同应对挑战;

5)共享,坚持共享发展原则,缩小世界范围内的数字鸿沟,将数字经济带来的利益扩散到世界每个角落,为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

另外,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它的复杂程度比较高。因此,G20在制定文件、达成协议时,严格遵循灵活性原则,以我国的新发展理念为基础,结合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尊重各成员国的自主选择,以保证数字经济能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均衡发展。

◆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义利观

目前,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发展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网络安全的争执是最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网络空间的博弈中,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主战场,数字经济引领下的贸易规则也被标上了诸多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标签,成为比贸易本身更吸睛的所在。

在这方面,各国的分歧非常大:

有的国家认为要以“多利益攸关方”模式为主,其真实意图在于削弱、否定主权国家政府在互联网治理方面的主导权,将发展中国家的网络治理主权转让给发达国家,以维护发达国家的利益;

有的国家大力宣扬要实现信息的自由流动,其真实意图在于弱化各国政府在网络安全领域的监管力度,促使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在各网络空间节点无障碍渗透;

有的国家竭力反对其他国家提出的对本国重要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服务器进行本地化的要求等等。

这些论调不一而足,都进行了华丽的包装,曾一度迷惑众人的视线。但最终,他们“以双标准推行网络霸权,只顾自己安全,不顾他人风险”的真实想法就会显现出来,最终对世界安全、世界和平产生严重威胁。

目前,世界网络空间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没有健全的发展规则,没有合理的发展秩序,不能实现平衡发展等。面对这些问题,习近平主席为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出路:我国互联网发展首先要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不搞网络霸权,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从事、不纵容、不支持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同时要对各国在网络发展方面的各项权利予以充分尊重,比如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的权利,自主选择网络管理模式的权利,自主选择互联网公众政策的权利,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等。

我国的这些主张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支持和拥护。G20在起草《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提议》文件时就以这些主张为基础,秉持着正确的义利观,在构建国际规则方面、在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和建议,体现了大国担当,展现了大国姿态。02网络强国战略与数字经济

在2015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鼓励数字技术在各行业推广应用,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6年10月11日,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徐麟指出这次会议要抢占国际网络空间的主动权、主导权,构建中国与世界互通的国际平台,构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一个“互联网+”行动计划,一个网络强国战略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启了。

◆由“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

从基础层面来看,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有很好的基础。首先,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数字消费市场——互联网用户达7.1亿,居世界第一;其次,世界最大的四家互联网公司有两家在中国;最后,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条件非常好,普及宽带、提高网速、促进电商发展、降低网络费用等一系列政府措施都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呢?

为了衡量各国经济发展中数字技术的渗透程度,埃森哲设计了一个“数字化密度指数”。据测算,我国的数字化密度指数在全球17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10。但是受我国经济与人口总量所产生的乘数效应的影响,未来,我国新增产值潜力位居世界第一。借助数字技术,在2020年,我国的额外产值将达4180亿美元,是其他16家主要经济体总额外产值的1/3。

这种借助数字技术,依靠体量乘数效应取胜的就是“网络大国”。而“网络强国”则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引领经济增长,并占据各产业链顶端。在“网络强国”中,无论是资本、人才还是技术都会纷纷涌入。这就是“网络大国”和“网络强国”的差异,这种差异类似于“人口大国”和“人口强国”。

目前,埃森哲数字化密度指数表明我国正处于“网络大国”阶段,要进军“网络强国”仍需努力。

◆由数字化密度指标分析中国的数字经济

数字化密度指数包含了4个维度、50个指标,这4个维度分别是市场培育、企业运营、资源配置和支持环境(如图1-1所示)。图1-1数字化密度指数的4个维度

数字化密度指数对各国数字化进程的考核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其一,数字化密度排名第一的是荷兰,而非信息通信技术异常发达的美国或者韩国,其原因在于荷兰的各项指标都是齐头并进的;其二,全球高速宽带网络最发达的法国,其数字化普及程度却处于低端,其原因在于法国各企业在数字技术方面的投入较少,使得其整体的数字化普及程度较低。

对我国的数字化密度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发现如下特点:

1)市场培育

在市场培育方面,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拥有很多优势,比如政府的政策支持、数字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等,使得我国的数字市场发展较为平稳。但是,这种特点也只是在零售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等领域表现得较为明显而已,在向更宽广领域推广应用方面,势头稍显不足,与排名靠前经济体的差异较大。

2)企业运营

目前,虽然我国的企业管理已经开始应用数字技术了,但是受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积极性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应用效果并不显著,流程数字化还稍显落后。

3)资源配置

在资源配置方面,我国的数字技术在投融资和人才招聘领域的应用频率非常高,但是相较于“互联网+普惠金融”这个目标来说,我国银行和资本市场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尤其是在满足新型领域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方面,我国银行和资本市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4)支持环境

从支持环境层面来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并不理想。首先,我国城乡差距较大,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程度较低,农村网民比例不足城市的一半;其次,我国的通信基础设施较差;最后,我国大型企业的决策较慢,数字技术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三条路径塑造数字中国

在从“网络大国”进军“网络强国”的道路上,在推动数字技术深入各领域、各行业应用方面,我国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三条道路来实现构建数字中国的梦想(如图1-2所示)。图1-2构建数字中国的3条路径

第一,继续搞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商业环境,使用移动互联网缩小城乡在网络普及程度方面的差距,培养大批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专家。简单来说,就是继续做好数字资本的投资工作。

第二,搞好数字市场建设。在“互联网+”环境下,地方政府要搞好农村家庭的联网工作,实现家家联网的目标;要重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培育新的市场需求,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信息通信技术对GDP的贡献。

第三,实现企业行为数字化。企业数字化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利用信息化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利用数字化构建新的企业发展平台,开拓新的市场。各企业要做到这些并不难,难的是各企业家要转变观念,接受数字化理念,并将其推广应用。在这方面,传统企业要多多学习借鉴互联网企业的成果,构建一个共同发展的生态系统,以推动企业行为数字化目标的实现。03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三大优势

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既与全球信息化技术革命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有关,也离不开新常态下寻求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内生动力的推动,更得益于我国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的三大独特优势——网民优势、后发优势和制度优势(如图1-3所示)。

◆网民优势:为互联网产品创新和应用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1)网民大国红利日渐显现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往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普及,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网民大国红利愈发凸显,从而为数字经济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到2016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7.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1.7%,比全球平均水平高了3.1个百分点。

庞大的网民规模为我国数字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一个创新性的互联网应用短时间内便能够聚合起上千万甚至过亿规模的用户,一个初创的互联网企业可能在几年之内成长为备受瞩目的“独角兽”、甚至是特定领域中引领全球的龙头企业。随着以往的人口红利转变为网民红利,我国数字经济在全球舞台上将展现出更为强劲的发展活力。

2)信息技术的赋能效应为数字经济带来无限的创新空间

随着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完善和相关产品的广泛普及,信息技术将展现出更强的赋能效应,从而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创新想象空间。比如,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数字经济融入了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基因,解决了以往生产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和流通不畅的难题,使偏远落后地区以及弱势群体也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市场信息、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进行创新创业等活动,从而拓展社会上升渠道,使更多的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同时,互联网共享经济能够将土地、房屋、劳力、知识、时间、设备等各种碎片化、分散化的闲置资源重新整合,通过资源的更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满足新常态下日益增多的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社会需求,并使每个网民的消费、供给与创新创造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与提升,从而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3)从技术驱动走向应用驱动,网民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从技术创新转向应用创新,我国网民大国的红利将获得更充分的体现。规模庞大的网民和手机用户为互联网产品创新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在诸多领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比如,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共享出行应用滴滴平台旗下所有出行服务(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企业版)的订单总量达到14.3亿,超过共享出行服务鼻祖Uber成立六年来累计的10亿订单数,是2015年美国市场中所有出租车订单量的近两倍。

同时,BAT、京东等在全球互联网企业中市值排名前10的巨头公司,以及小猪短租、名医主刀等共享经济模式企业的成功发展,也大大推动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全面爆发,并为其它互联网创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示范。图1-3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3大优势

◆后发优势:为中国数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升级为数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在一些地区尚未铺设好电话网铜线的时候,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已经进入了光纤通信时代;而固定电话、固定宽带、以及3G网络尚未全面普及的情况下,我国又迎来了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和4G网络时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是如此迅猛,以至于对很多年轻人而言,转圈拨号的电话、调制调解器的滋滋声响、每秒只有几K字节的网速等与博物馆中的古董无异。相关数据也显示,到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56亿,占总体网民的92.5%;其中有91.7%的手机网民是通过3G/4G上网,92.7%利用Wi-Fi连接互联网。

2)信息技术应用正在经历跨越式发展

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背景下展开的,因此相比欧美等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路径依赖、制度瓶颈等阻力更小。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和矛盾,如果以互联网信息思维去解决,不仅能够“药到病除”,更会带来许多的发展“惊喜”,这为数字经济的跨越式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内在动力。

比如,电子商务、P2P金融、共享出行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我国工业化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痛点很多、矛盾突出,而使用工业化的方法去解决又十分费时费力,因此亟需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寻找更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同样,在传统制造领域,我国很多企业尚处于工业2.0或工业3.0的发展阶段,如果按部就班发展将很难赶超欧美等国的工业化水平;而借助数字经济,我国制造产业将有机会直接迈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时代,实现“换道超车”。

3)农村现代化跨越式发展趋势明显

借助互联网巨大的创新创造能力,传统、落后的农村地区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现代化信息文明的跨越式发展。以近些年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为例,2009年全国范围内只有3个行政村的农民网商比例超过10%,网络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而到2015年,这一数字增加到780个。图1-4淘宝网“特色中国”频道

同时,随着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商(如图1-4所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农民和大学生开始返乡创业。人口回流和人才聚集大大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与服务水平,这又反过来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民不仅开始习惯于“网购网销”的电子商务模式,而且也开始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在线学习、手机订票、远程医疗等便捷服务。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红利释放,推动了很多农村地区直接从农业文明跨越到互联网信息文明时代,农民的生活期待也从之前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转变成“屋里屋外,用上宽带”。

4)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为数字经济发展预留了巨大空间

整体来看,我国仍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加速转型期,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差距。比如,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测算,2016年我国信息社会发展指数仅为0.4523,不仅远低于欧美等国,甚至尚未达到全球0.5601的平均水平。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恰恰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使转型期中的各类信息技术产品创新和应用都能获得充分的市场空间,实现快速拓展。这也是为何在我国一款创新性的互联网产品或服务能够快速聚合起上千万甚至上亿规模用户的主要原因。

当前,虽然我国已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民群体,但在电脑、宽带、智能手机和网民的普及率以及人均上网时间方面只是处于全球中位水平,仍然有着十分可观的增长空间。比如,在互联网普及方面,我国每年新增网民数量超过4000万人,这显然会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内在驱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制度优势: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统筹协调、组织动员、包容发展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能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组织领导体系基本健全提供了政治保障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表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真正成为被各级政府和领导高度重视的“一把手工程”,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组织领导体系。该领导小组着眼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统筹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从而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2)信息化引领现代化的战略决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明晰的路线图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成为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纲要》指出信息化发展要坚持“统筹推进、驱动发展、惠及民生、合作共赢、确保安全”的基本方针,制定了网络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三大战略任务——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应用水平、优化发展环境。这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战略蓝图和方向指引。

3)制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

面对风起云涌的互联网信息化革命浪潮以及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诉求,近两年我国围绕信息化和数字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如“互联网+”行动计划、宽带中国、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战略、智慧城市、信息消费等。

密集的政策布局体现了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期待,有利于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能够凝聚政府各层级、各部门的共识和力量,使相关政策得到切实贯彻执行,从而构建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04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意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调整创新阶段:一方面是传统经济持续低迷、发展疲软;另一方面则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快速崛起,展现出十分强劲的生命力。

这种新旧经济交替的壮阔图景在我国表现得更加清晰明显。随着全球信息化步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我国也借势深度布局、大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其逐渐成为整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并为全球经济复苏和优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启发。

数字经济是在计算机、互联网、通信技术等新一轮信息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也被称为信息经济。对于正处在整体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中国经济而言,发展数字经济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有利于推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和创新战略的落地。

◆经济新常态需要发展新引擎

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逐渐步入增速放缓、结构升级、动力转化的新常态阶段,整体发展环境、条件和诉求都发生了深刻改变。

因此,如何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便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所在。特别是要化解经济新常态下“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最大风险,必然离不开发展引擎的转变。

◆信息革命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当前愈演愈烈的信息革命为我国打造新动能、跨越曾经普遍困扰各国经济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将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农业革命推动人类从采集捕猎转为种植蓄养,大大增强了人们的生存能力,使社会从野蛮蒙昧进入文明时代;工业革命推动家庭作坊式的手工生产形态走向规模化的机器大生产,极大提升了人类社会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以往的物质匮乏状况。

同样,以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先进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工具、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产品等数字经济形态快速崛起,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数字经济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基于互联网信息革命发展起来的数字经济不仅深度释放了原有的社会生产力,也创造出更具价值的全新的生产力。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现代经济效率,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成为全球经济走向复苏与繁荣的重要驱动力量。

2008年之后,数字经济在全球整体经济发展疲软的大背景下逆势而上,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机器人、3D打印、无人驾驶、VR/AR等各种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不断涌现,在颠覆重塑传统诸多产业的同时,也不断创造出新的产业、业态与模式。

更令人充满期待的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其实才刚刚开始,其巨大前景和价值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有研究者甚至认为,数字经济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其实只相当于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时代;互联网文化的著名观察者凯文·凯利(KevinKelly)也认为,“今天才是第一天”,真正让人震撼的伟大产品其实还没有出现。

◆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

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将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如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新机器人战略、欧盟地区的数字经济战略等。

面对新一轮互联网信息化革命浪潮,我国政府也根据基本国情和整体发展需要,提出“网络强国”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从而使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跃迁式发展的新动能。第2章民富螺旋:数字经济重塑中国经济格局01中国投资经济的“国富螺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较高的增长速度保持迅猛增长。但在近几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实体经济发展严重受阻的背景下,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国富螺旋”逐渐消失。2012年,国内网络零售交易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这宣告着驱动我国经济的增长的新兴经济模式——数字经济成功崛起。数字经济在提升国内整体就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物价维稳、拉动内需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驱动力源自于投资方,而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则来源于需求方。网络零售体现出了广大民众的消费需求,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核心动力。相关统计推测,预计到2020年,整个网络零售年度交易额有望突破10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到20%。

从我国人口结构来看,2020年,年轻数字消费群体将迎来重大转变,年龄在19~28岁的消费群体人数将会下降至1.7亿人,其对网络零售年度交易额的贡献将会降低至13%,目前这一数字约为43%;年龄在29~35岁的新家庭人数将会达到1.7亿人,其对网络零售年度交易额的贡献将会增加至47%,目前这一数字约为22%。

由于一线城市至四线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居民对电商认可度相对较高、物流发展水平较高等,未来其网络零售交易额仍会稳定增长,但其增长速度也会明显放缓。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及电商平台实施的渠道下沉战略,整体人口数量更为庞大的五六线城市将会成为驱动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未来五年(2016年~2020年)该群体对网络零售交易额的贡献将会达到51%。

◆投资经济的“国富螺旋”

新中国成立以前,被列强欺压的中国国民经济陷入低谷,国内生产总值占据世界经济的比重从巅峰时期的30%下滑至5%。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后,一系列政策调整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国内掀起了一场巨大的商品经济变革浪潮。图2-11982—2012中国经济概况回顾图2-2投资经济的“国富螺旋”

2001年11月,中国成功加入WTO,国内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格局的一大重要版图。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居民过度消费,存款数额大幅度下跌,而全面进军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抓住机遇,为海外消费者带来了品类丰富的经济实惠的商品,出口贸易额不断刷新纪录。国内市场中,各个地方政府大规模投资交通、商圈等基础设施,给予创业企业政策及资源方面的大力支持,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及动力。

目前,我国以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为代表的工业品产量居于世界首位。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30多年间(如图2-1所示),巨大的人口红利无疑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大量的劳动人口及庞大的储蓄规模推动制造业及资本市场蓬勃发展,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爆发出了强大的能量(如图2-2所示)。

◆“国富螺旋”面临的痛点

2007年从美国开始爆发的次贷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发展困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国内由于各个地方政府大规模发展设施建设,忽略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完善。资本过度集中于房地产市场,而一些三四线及五六线城市房地产库存巨大,当地居民购买力相对较低,对资本巨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仅为6.9%,是近25年来的最低水平。

1)投资效率快速下降导致经济增速回落

我国通过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案例,可以发掘出许多宝贵经验。在商品经济及市场经济改革、加入WTO的30年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让许多发达国家为之震撼。据统计,2002年~2011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到了1982年~1991年的20倍之多。但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中也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绝大多数企业创造的收益几乎都用于购入设备、新建厂房、增加产品线等扩大生产方面。

在国内资本过度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出口型产业的背景下,受制于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外需及内需呈现断崖式下跌,我国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立刻被暴露出来,投资创造的收益严重缩水,实体经济遭受重创。据统计,1982年~2011年单位固定投资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下跌幅度达到将近50%。

2)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平衡使得经济发展受限

建国以来,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使近20年的生育率保持在3%以上。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与1949年的人口规模相比,1982年我国人口规模增幅达到80%。1982年至2011年这30年间,人口红利带来的大量劳动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生育率开始下滑。而加入WTO后的10年中,我国的新生人口规模更是比20世纪60年代降低了40%。这与预示着与2001相比,到2041年时,我国的30~39岁的劳动人口数量下降幅度将会达到41%。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资本不断上涨的状况下,我国很可能会进入未富先衰的境地。我国迫切需要进行一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变革。

在我国经济迅猛增长的30多年中,人均收入水平及消费增长速度逐渐趋缓。在90年代初期,生产者获得的劳动报酬占据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50%,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下降至45%。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例仅为33.8%,而美国的这一数字将近70%。

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用工荒不再只是北广上深等一线城市的代名词,中西部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也面临较为严重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在国内市场中建立制造工厂的外资企业,在人力成本不断上涨及厂房租金价格不断增加的状况下,开始选择在越南、印度等成本更低的地区开设生产基地。

在海内外消费需求下滑的背景下,投资收益率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亟需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助力中国经济腾飞。02中国数字经济的“民富螺旋”

2012年网络零售交易突破万亿元大关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以消费需求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打造整合各种优质资源的互联网平台,并广泛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数字经济正向我们迎面走来。

数字经济和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极高的契合度,它通过创造新就业、重构供应链、再造消费及引导再投资,来创造“民富螺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推力。

◆数字经济的“民富螺旋”

1)重构供应链

数字经济可以对传统供应链进行变革(如图2-3所示),提升商品及信息流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增强供给有效性。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使得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中的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沟通成本大幅度降低、沟通效率实现质的飞跃,去除了大量中间环节,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价值趋于透明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各个生产者及供应商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手段降低产品价格的同时,通过差异化竞争构建核心竞争力,从而充分满足消费者的日益多元化及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图2-3数字经济的“民富螺旋”

2)再造消费

商品价格的大幅度降低,极大地刺激了广大民众的消费需求。以电商巨头阿里为例,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SPI-core)同比增幅连续4年来处于负增长状态。虽然工资水平没有太大的变动,但电商平台引领的商品价格降价热潮,使人们的购买力获得了大幅度增长。

与线下门店相比,电商平台提供的产品品类更为丰富。据了解,阿里旗下的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产品品类总规模达到了10亿以上。这在充分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更刺激了广大消费者的购买欲。

3)引导再投资

在数字经济中,消费需求信息在各个产业链中实现实时高效传递,吸引了更多投资资本。互联网在引导社会资源分配方面爆发出了强大的能量,消费需求被快速发掘能够刺激更多的创业者及企业进行创新,各种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不断涌现出来,进而吸引资本巨头进行投资。这不但能够加快产品的研发进程,更能够有效推动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4)创造新就业

数字经济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并促使劳动力学习新技能、新模式,从而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以淘宝、天猫等大型的电商平台为例,卖家、生产商、服务商、电商平台几大电商价值创造参与主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它们创造出了电商客服、快递员、淘宝美工、系统维护人员等大量就业岗位,为我国掀起的创新创业热潮营造优良的氛围。

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阿里的零售业务创造的就业岗位达到了1500万个,其中淘宝、天猫创造的就业岗位达到1100万个,在电商物流领域新增就业岗位200万个。

2016年7月12日,猎聘发布的《2016年二季度就业报告》显示,新技术、互联网相关就业岗位提供的薪资待遇具备明显优势,而网络游戏行业薪资待遇在排行榜中居于榜首。而薪资待遇水平较低的行业主要就是传统行业,比如房地产、制造业等。

◆案例:滴滴出行的“民富螺旋”

1)重构打车供应链

以用户出行需求为核心的滴滴出行,变革了传统的打电话叫车及路边招手打车的出行方式,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低成本的出行服务的同时,更让出行服务供应者的服务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司机可以根据路程及自己的时间自由接单。司乘双方可以实时交流沟通,空载率大幅度降低,极大程度上地利用了社会运力资源。

2)再造打车消费

滴滴出行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体验的同时,不但没有造成用户出行成本的大幅度增长,反而通过补贴等方式,让广大乘客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为优质的出行服务。据滴滴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滴滴平台用户出行人次高达14.3亿人次,很多用户表示,通过滴滴享受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务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引导再投资

2016年6月滴滴完成了最新一轮总额高达73亿美元的融资,此次融资投资方给滴滴的估值为260亿美元。滴滴此轮融资所获得的资本主要用于平台技术升级、用户服务体验优化、大数据技术研发、拓展市场份额、尝试更多的盈利模式等。毋庸置疑的是,资本的涌入,将会使司乘供需双方的匹配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4)创造新就业

滴滴员工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截止到2016年7月,滴滴员工总数已经达到6000人,有50%的滴滴员工是负责数据分析等与新技术密切相关的岗位。虽然滴滴平台没有公布其员工的薪酬待遇,但从一些内部人员在互联网平台中留下的数据来看,滴滴提供的报酬应该比一般的传统行业要高出不少。

随着人才、资金及技术等资源的不断积累,为滴滴拓展新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滴滴巴士、滴滴代驾等是滴滴探索新业务的典型代表。

投资对经济产生的强大推力,更多的源自于高杠杆刺激下消费需求在短时间内的集中爆发。从长期来看,这种高杠杆是难以为继的,最终必然会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是依靠提升人们收入,进而刺激消费需求,是一种典型的内生经济增长方式。03从“投资驱动”到“数字驱动”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投资居于主导地位,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出口行业等方面的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在数字经济模式中,消费需求居于主导地位,被广大民众所认可并接受的网络零售成为经济增长的一大源动力。预计未来五年,网络零售交易额将会以超过两位数的增速保持快速增长,到2020年网络零售交易额将达到10万亿元。

网络零售用户群体在互联网中的消费额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他们对未来五年内网络零售额贡献的比重将会达到50%以上。此外,随着电商平台渠道下沉策略的深入,中国零售交易市场规模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新增网购群体用户会成为电商平台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消费群体的变化及对网络零售的贡献

在这里,我们将年轻数字群体划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年龄在19~28岁之间的社会新鲜人;其二是年龄在29~35岁之间的新家庭。社会新鲜人刚步入社会,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具备一定的购买力。新家庭群体大部分已经结婚生子,在有了孩子后,其消费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革,母婴、教育类产品的交易额将会保持快速增长。

联合国人口署给出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社会新鲜人群体规模将降低为1.7亿人,其对网络零售交易额贡献的比重仅有13%。新家庭群体规模将增长为1.7亿人,其对网络零售贡献的比重为47%。

◆网络购物渗透率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0年,一二线及三四线城市的网络零售交易额仍会保持稳定增长,而部分发展较快的五六线城市的网络零售交易额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像新疆地区有着“石油城”之称的克拉玛依身处一片沙海之中,传统线下零售发展阻力较大,其网络零售交易存在较高的增长空间。随着消费需求升级及互联网的深入普及,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将成为数字经济的直接受益者。预计2020年,五六线城市网络零售交易额增幅将达到10%。

◆中产阶层人数的增长驱动跨境零售的发展

从我国的人口结构看,2020年中产阶层群体规模将达到近2亿户,这一群体对产品品质及服务质量存在较高的要求,部分发展相对落后的产业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可能无法令他们满意,届时跨境零售有望进入黄金发展期。

埃森哲(Accenture)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期间,跨境B2C零售进口交易额将以50%的年均增速保持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以投资为核心的“国富螺旋”使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世界经济低迷不振、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消费需求为核心驱动力的数字经济将会成为新的“民富螺旋”,并重塑中国经济。04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新引擎

涵盖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等众多先进技术的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模式的变革重构具有重要的引领推动价值,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实现网络强国和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力量。

◆数字经济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方向指引,而数字经济作为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革命的产物,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

首先,数字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资源配置方式和发展理念,体现了经济新常态下对创新变革的内在诉求。

其次,数字经济中信息和资源的快速合理流动,有利于实现供需两端的高效、精准对接,从而推动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城市与乡村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再次,数字经济注重以技术、创新等方式最大化的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

最后,依托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数字经济也融入了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基因,能够让更多人、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参与到整体经济活动中,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

◆数字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工业方面,智能制造模式通过深度融合制造技术与最新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了制造产业新一轮变革,传统规模化、流水线的机器大生产转向柔性化、网络化、个性化的生产形态,扁平化、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的产业组织新方式取代了以往垂直化的科层组织形式,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等技术融入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颠覆重塑了产品的价值生态网络。

农业领域,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农业O2O等创新性的发展模式层出不穷,推动了农业领域从生产到消费全产业价值链的转型升级,为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方向指引和重要驱力。

服务业方面,不论是较为成熟的电子商务,还是正蓬勃发展的在线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共享出行、互联网金融等,都是数字经济在社会生产生活方面的价值体现。

◆数字经济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

以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为依托的数字经济培育了一批极具创新创造能力的互联网企业,是贯彻落实包括信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也是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共享经济发展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场域。

◆数字经济是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基础

愈演愈烈的互联网信息革命正逐渐颠覆世界经济版图、重塑全球经济新秩序。互联网时代下,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将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能力与水平,而数字经济在这方面显然大有可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数字经济成为我国把握新一轮信息化革命发展机遇、构建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先导力量。同时,越来越多的实践也已经证明,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是具有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的,并不输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很多方面都领先于世界整体水平。第3章转型变革:数字经济对中国的深刻影响01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态势

我国数字经济已经取得可喜成绩,当前正在向着更为深度、广阔的方向迈进:推动经济增长从低起点高速追赶转向高水平稳健超越,供给结构从低端增量扩能变为中高端供给优化,发展动能由依靠要素投入转为持续的创新驱动,技术产业从引进模仿跟跑走向自主创新并跑领跑等。数字经济的快速深化发展,将从各个方面推进我国整体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转型。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形成

1)宽带用户规模全球第一

数据显示,到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所有乡镇以及95%的行政村都有了固定宽带网络;规模方面,全国宽带用户总计超过3亿户,普及率突破22%,已十分接近发达国家27%的平均水准。其中,基础电信企业的用户总数为2.7亿,广电网络公司的宽带用户为2000万,民营企业宽带用户也过千万。

同时,4G网络已覆盖全国各个城市和主要乡镇,用户规模近5.3亿,占世界用户总量的三分之一。根据宽带发展联盟发布的报告,到2016年第二季度,我国固定宽带网络已经覆盖了56.6%的家庭,3G和4G移动宽带的用户普及率高达63.8%。

2)网络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一方面,全光纤网络建设正从个别试点地区逐步扩散到全国各个城市,光纤宽带能力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城市家庭不仅基本实现了100Mbit/s光纤全覆盖,而且光纤到户(FTTH)用户的比例也仅次于日本和韩国,达到63%。

同时,国内部分重点城市正在积极布局4G+技术,载波聚合、VoLTE发展迅速,被应用到更多商业领域中。全国骨干网络架构不断优化完善,网间疏导能力和用户体验也大幅提升。

3)固定宽带实际下载速率迈入10Mbit/s时代

网络速度提升显著,大大优化了人们的上网体验。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我国固定宽带网络的下载速率突破10Mbit/s关口,平均达到10.47Mbit/s;其中,16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宽带平均下载速率首先突破10Mbit/s,而北京和上海地区更是超过了12Mbit/s。可见,我国宽带网速已迈入“10M时代”。

同时,英国数据众包公司OpenSignal发布的全球移动网络报告显示,我国LTE网络速度已超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达到14Mbps,排在世界31位。

4)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增长率3.1%

根据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到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亿人(如图3-1所示),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与2015年底相比,新增网民数量2123万人,增长率为3.1%。同时,互联网终端入口多样化,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全国手机网民规模为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2.5%。图3-1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数字经济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虽然数字经济的规模和对GDP的具体贡献还没有权威性的统计标准,但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相关机构的研究都表明,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2年,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G20国家互联网经济》显示,2010年G20国家的互联网经济贡献了4.1%的GDP,预计2016年将上升到5.3%;中国互联网经济在GDP中的比重从2010年的5.5%提高到2016年的6.9%,在G20国家中仅排在英国和韩国之后。

2014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了《中国数字化的转型:互联网对劳动生产率及增长的影响》,指出互联网经济在中国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3.3%增加到2013年的4.4%,超过很多发达国家。

虽然由于统计标准和侧重要素不同导致波士顿与麦肯锡两大咨询机构对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统计结果有所差异,但毫无异议的是,两者的研究都表明我国互联网经济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专注于信息化发展重大前沿和战略问题的学术研究平台“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在2016年出版的《信息经济崛起:区域发展模式、路径与动力》一书中指出,我国信息经济呈现出规模与增速“双高”的发展态势。

从1996年到2014年,我国信息经济年均增速达到23.79%,是同期GDP年均增速的1.84倍;进入新常态后,信息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如2014年我国信息经济总规模达到2.73万亿美元,占GDP的26.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更是高达58.35%。02构建面向全球竞争新优势

未来较长时期,互联网信息革命在经过“从0到1”的集中创新创造之后,将面临着“从1到N”的深度拓展和应用。这将使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获得巨大的后发优势,从而有利于网络强国建设三步走战略规划的落地,为快速实现工业化目标、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构建全球市场竞争的新优势提供有力保障,并使我国的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能。

◆进一步完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优化完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是实现数字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方面,2016年7月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将推动陆、海、天、空立体覆盖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根据《纲要》提出的网络强国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我国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信息化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和推动力量。其中,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准,3G和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地区,5G技术的研发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产品和服务具有显著的国际竞争优势,移动互联网连接规模突破100亿个,占全球的比例超过五分之一,从而使我国真正进入“万物互联”时代。

同时,互联网国际出口宽带达到20Tbps,实现与周边国家的网络互联、信息互通,搭建“中国——东盟信息港”,形成网上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要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具有完全的自主性,从根本上改变受制于人的状况,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的战略目标,形成一批极具全球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络电信企业。

新一代技术被及时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打造出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宽带与网络的全面覆盖和无缝衔接;此外,互联网国际出口宽带速度达到48Tbps,并通过搭建四大国际信息通道,实现与太平洋、中东欧、西非北非、东南亚、中亚、印巴缅、俄罗斯等全球各个地区的高效连接。

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网络强国战略目标,使信息化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力支撑和保障,并对全球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推动作用。构建并基本完善全面覆盖陆地、海洋、天空、太空的立体化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从而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战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