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第五版)(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材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8 11:43:10

点击下载

作者:孙祁祥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保险学(第五版)(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材系列)

保险学(第五版)(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材系列)试读:

总序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和技术进步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不断深化的时代,各种经济活动、相关关系和经济现象不是趋于简单化,而是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有嬗变性和多样性。如何对更纷繁、更复杂、更多彩的经济现象在理论上进行更透彻的理解和把握,科学地解释、有效地解决经济活动过程中已经存在的、即将面对的一系列问题,是现在和未来的各类经济工作者需要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作为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直致力于不断地全面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吸引和培养世界一流的入学学生及毕业生,不断地推出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以创建世界一流的经济学院。而创建世界一流经济学院,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培养世界一流的经济学人才。我们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科学的、严格的专业训练,系统而深入地掌握经济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最新动态,为他们能够科学地解释和有效地解决他们即将面对的现实经济问题奠定基础。

基于这种认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近年来深入总结了人才培养各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国内外著名经济院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以及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经验的基础上,对本院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并组织编撰了“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材系列”。

编撰该系列教材的基本宗旨是:

第一,学科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任何一本国际顶尖的教材,都存在一个与中国经济实践有机结合的问题。某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可能具有国际普适性,但对原理和方法的把握则必须与本土的经济活动相联系,必须把抽象的原理与本土鲜活的、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相联系。我们力争在该系列教材中,充分吸收国际范围内同类教材所承载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切实运用中国案例进行解读和理解,使其成为能够解释和解决学生遇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知识。

第二,“成熟的”理论、方法与最新研究成果的有机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必须是“成熟”或“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即具有一定“公认度”的理论和方法,不能是“一家之言”,否则就不是教材,而是“专著”。从一定意义上说,教材是“成熟”或“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方法的“汇编”,所以,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实际和理论研究的现状是教材的一个特点。然而,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相关现象是不断变化着的,经济理论的研究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我们要告诉学生的不仅仅是那些已经成熟的东西,而且要培养学生把握学术发展最新动态的能力。因此,在系统介绍已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基础的同时,本系列教材还向学生介绍了相关理论及其方法的创新点。

第三,“国际规范”与“中国特点”在写作范式上的有机结合。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规范化”、“国际化”、“现代化”与“本土化”关系的处理,是多年来学术界讨论学科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本系列教材不可能对这一问题做出确定性的回答,但是在写作范式上,却争取做好这种结合。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阐述坚持“规范化”、“国际化”、“现代化”,而语言的表述则坚守“本土化”,以适应本土师生的阅读习惯和文本解读方式。

本系列教材的作者均是我院主讲同门课程的教师,各教材也是他们在多年教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自2004年本系列教材推出以来至本次全面改版之前,共出版教材18本,其中有6本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九五”至“十二五”),4本获选北京市精品教材及立项,多部教材成为该领域的经典,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与学术影响,成为本科教材的品牌系列。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立100周年之际,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以及教材发展要求,我们特对本系列教材进行全面改版,并吸收近年来的优秀教材进入系列,以飨读者。当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教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已出版教材总是会存在不够成熟的地方,总是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本系列教材出版以来,已有三分之一的教材至少改版一次。我们也真诚地期待能继续听到专家和读者的意见,以期使其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完善。

十分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真诚合作和相关人员付出的艰辛劳动。感谢经济学院历届的学生们,你们为经济学院的教学工作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将此系列教材真诚地献给使用它们的老师和学生们!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材编委会2013年3月第一篇保险基础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本章概要

风险客观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何有效地防范风险和应对损失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章将首先讨论风险的本质、组成要素、风险的分类和风险的度量,然后对期望值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等风险决策理论进行了介绍,最后在此基础上引入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介绍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环节,并阐明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学习目标

1.掌握风险的本质及其组成要素。

2.了解风险分类的不同标准和风险度量的两个要点。

3.了解期望值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等风险决策理论。

4.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环节。

5.理解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引言

常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不测风云,还是旦夕之祸,都是由客观存在的风险所引起的。学习保险,首先要弄清楚风险的主要特征及主要的风险类型,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上,寻找出对付风险的办法,即风险管理的方法。第一节风险概述

一、风险的本质(一)风险的含义

要学习保险,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风险。关于风险,有许多种不同的定义,本书对风险所下的定义是:风险是一种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风险所具有的三个特性: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

1.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

当我们说,风险是一种状态时,它的实际含义是指,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例如,现在人们都很清楚地知道,在有石棉的环境中工作会损害健康,进而慢慢丧失劳动能力。因为石棉中的有害物质会增加人们感染石棉沉着病的机会。而这种病会导致肺功能的降低,并易于诱发其他癌症。在四五十年前,沉着病却还是一种尚未查明的疾病,人们对此缺乏了解,但这并没有改变石棉从一开始就是致害物质、人们接触了它就容易致病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也不影响其风险的大小。应当说,这种风险从人们第一次使用它到现在都是存在的。另外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吸烟。吸烟会增加患肺癌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从世界上第一支香烟问世起也就存在了,但直到很晚以后,人们才认识到这一点。

2.风险是与损失相关的一种状态

在广义的投资活动中,特别像在证券市场中,人们所谈论的风险是指收益或者损失的不确定性。一项投资活动,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也可能带来损失。所谓“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就是这个含义。但在保险学领域,人们所谈论的风险是与损失相联系的。离开了可能将发生的损失,谈论风险就没有意义了。

3.风险是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

在与损失相关的客观状态中,如果人们能够准确地预测到损失将会发生以及损失会达到的程度,人们就可以采取准确无误的方法来应付它们,这就不存在什么风险,因为结果是确定的;如果肯定损失不会发生,也不存在风险,因为其结果也是确定的;只有当损失是无法预料的时候,或者说,在损失具有不确定性的时候,才有风险存在。

有学者认为,“人类对于风险的掌握是现代和古代的分界线。这一观点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意味着未来不仅仅是神的幻想,人们不再听命于自然。在人类没有发现跨越今昔分界线的方法之前,未来是过去的一面镜子,或者是属于那些在有关未来的问题上一手遮天的占卜者和发表神谕的人的领域”(注:Harold D.Skipper Jr.et.al,International Risk and Insurance:An Environmental-Managerial Approach,Irwin McGraw-Hill,1998,p.445.)。(二)风险的组成要素

1.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指增加损失发生的频率或严重程度的任何事件。构成风险因素的条件越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损失就会越严重。影响损失产生的可能性和程度的风险因素有两类:有形风险因素和无形风险因素。(1)有形风险因素。有形风险因素是指导致损失发生的物质方面的因素。如财产所在的地域、建筑结构和用途等。假如有两幢房屋,一幢是木质结构,一幢是水泥结构,假定其他条件都相同,木质结构的房子显然比水泥结构的房子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要大。再假设这两所房子都是水泥结构,但一所房子的附近就有消防队和充足的水源,另一所房子远离消防队和水源,后者发生严重火灾损失的可能性也显然要比前者为大。

物品的用途或是否正在使用也产生有形风险因素。一幢建筑如果是用来做生产烟花爆竹的工厂,就会比做杂货店发生火灾损失的可能性大得多。同样,汽车用于商业目的显然要比家庭用车有更多的受损机会。(2)无形风险因素。文化、习俗和生活态度等一类非物质形态的因素也会影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受损的程度。这是一种无形的风险因素,它包括道德风险因素和行为风险因素两种。

①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人们以不诚实、不良企图、欺诈等行为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或扩大已发生的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的因素。在保险的场合,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投保人利用保险牟取不正当利益,如虚报保险财产价值,对没有保险利益的标的进行投保,制造虚假保险赔案等。

②行为风险(注:国内以前的许多教科书将我这里所指的“行为风险”表述为“心理风险”。该语词出处的英文原文是“morale hazard”,我认为将此译成“行为风险”相对更贴切一些。)。行为风险是指由于人们行为上的粗心大意和漠不关心,易于引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和扩大损失程度的因素。像躺在床上吸烟的习惯,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外出不锁门,增加了偷窃发生的可能性;驾驶车辆不愿意系安全带,增加了发生车祸以后伤亡的可能性;等等。在人们购买了保险以后,更易于产生上述行为风险。

对于许多人来说,影响他们健康和寿命的行为风险因素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过度吸烟、服药;接触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不良的饮食、睡眠和运动习惯以及其他危及生命和身体的情况。

2.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它是损失的直接原因。例如,火灾、地震、洪水、龙卷风、雷电、盗窃、死亡、爆炸、疾病等都是风险事故。

3.损失

损失是指价值的消灭或减少。本书所讨论的大部分情况是可能会发生的经济损失,因此,损失必须能够以一种便于计量的经济单位,例如人民币表示出来。当然,有许多损失是无法用经济的方法计算或表示的。例如亲人的死亡,谁能计算出其家人在精神上所遭受的打击和痛苦是多少人民币?尽管如此,本书还是将讨论的范围限定在必须用货币来表示的经济损失方面。

二、风险的分类

由于分类基础的不同,风险有许多种分类。我们这里选择三个方面的标准来对风险进行分类,即按照风险的损害对象来分类,风险可以分为人身风险、财产风险与责任风险;按照风险的起源与影响来分类,风险可以分为基本风险与特定风险;按照风险所导致的后果来分类,风险可以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一)人身风险、财产风险与责任风险

1.人身风险

人身风险是指人们因早逝、疾病、残疾、失业或年老无依无靠而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状态。由于所有的损失最终都是要由人来承受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全部的风险损害对象都是个人。

2.财产风险

财产风险是指因财产发生损毁、灭失和贬值而使财产的所有(权)人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状态。这种损失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如果一个人的汽车在碰撞事故中受损,修理费用就是直接的损失,而为修理汽车所花费的时间和努力以及可能的误工等,都属于间接损失。

3.责任风险

责任风险是指因人们的过失或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损毁或人身伤亡,在法律上必须负有经济赔偿责任的不确定性状态。在当今社会的任何一种法律制度下,任何一个人都应依法对其给他人所造成的损害负赔偿责任。(二)基本风险与特定风险

1.基本风险

基本风险是指由非个人的或至少是个人往往不能阻止的因素所引起的、损失通常波及很大范围的不确定性状态。像失业、战争、通货膨胀、地震和洪水等都属于基本风险。基本风险不是仅仅影响一个群体或一个团体,而是影响到很大的一组人群,甚至整个人类社会。

2.特定风险

特定风险是指由特定的因素所引起的,通常是由某些个人或者某些家庭来承担损失的不确定性状态。例如,由于火灾、爆炸、盗窃等所引起的财产损失的风险,对他人财产损失和身体伤害所负的法律责任的风险等,都属于特定风险。

由于基本风险主要不在个人的控制之下,又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并不是由某个特定的个人的过错所造成的,因此,应当由社会而不是个人来应付它们,这就产生了社会保险存在的必要性。我们将在第二十四章和第二十五章讨论社会保险。

由于特定风险通常被认为在个人的责任范围以内,因此,个人应当通过保险、损失防范和其他风险管理工具来应付这一类风险。(三)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

1.纯粹风险

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机会的不确定性状态。纯粹风险所导致的后果只有两种:或者损失,或者无损失。它并无获利的可能性。

2.投机风险

投机风险是指那些既存在损失可能性,也存在获利可能性的不确定性状态,它所导致的结果有三种可能性:损失、无变化、获利。

说明纯粹风险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财产所有者经常面临的那些可能的损失。例如,一个人买了一辆汽车,他立即就会面临一些风险,如汽车碰撞、丢失等。对这个车主来说,结果只可能有两种:或者发生损失,或者没有损失。而股票则是说明投机风险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人们购买股票以后,必然面临三种可能结果之一:股票价格下跌,持股人遭受损失(注:当然,在股票没有卖出之前,损失还只是账面上的,获利也是如此。);股票价格不变,持股人无损失但也不获利;股票价格上涨,持股人获利。

对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做出区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般来说,只有纯粹风险才是可保风险。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纯粹风险都是可保风险。我们将在第二章讨论什么是可保风险。

三、风险的度量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这件事情风险很大,或风险很小。这里所说的风险很大或很小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它所谈论的是风险的程度问题。因此,在对风险做出定义之后,我们需要讨论风险的度量问题。

风险的度量需要综合考虑损失发生的频率和损失严重性的大小。一方面,由于风险是一种“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因此,在损失的严重性相同的情况下,损失发生的频率就与风险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关系:损失发生的频率高,我们就说风险大;损失发生的频率低,我们就说风险小。

另一方面,在损失的不确定性相同的情况下,损失的严重性也是与风险的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的:如果损失发生的严重程度高,我们就说风险大;损失发生的严重程度低,我们就说风险小。例如,一家商店的造价是1000万元,一间平房的造价是10万元,假定损失概率都是10%,那么一旦发生损失,商店的损失额为100万元,而平房的损失仅为1万元。因此,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一旦发生的严重性,这两个方面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对风险的度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度量风险还应当认识到潜在损失的重要性。

损失产生的某种结果往往是无法预知的。假定某种风险可能产生100元的损失,也可能产生200元的损失,也可能产生300元的损失。到底是100元损失,还是200元损失抑或是300元损失,人们事先并不能准确地得知。然而,上述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分布是已知的或可以估计的。也就是说,人们可以知道损失的各种结果及其相对应的概率。例如,根据历史经验,某一农贸市场发生火灾损失的概率如表1-1所示:

根据上述损失发生的概率可以计算出:该农贸市场发生火灾的预期损失额为15万元。

人们习惯用标准差和离散系数来综合刻画风险的程度。其中,离散系数为损失的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仍以上述的农贸市场为例,发生火灾所造成的损失的标准差为5,离散系数为1/3。

我们将在保险产品定价一章中详细讲解风险的度量问题。第二节风险决策

所谓风险决策,就是在不确定性的状态下,决策者对多个行动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最后确定最优行动方案的过程。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风险决策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演进:从早期的期望值理论(expected value theory),到后来的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再到以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为代表的其他决策理论。以下,我们对这些理论分别予以介绍。

一、期望值理论

一项决策的效果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决策者所选择的行动方案,也即决策变量;其二是决策者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即风险的自然状态。由于风险的自然状态由概率分布来量化,任何一个行动方案都会遇到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这样我们将难以在某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下对不同行动方案进行直接比较。因此,我们在选择最优行动方案的时候,需要考虑各项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综合结果,即要考虑各项行动方案结果的期望值。

期望损益准则就是以期望值为基础的风险决策准则,它是指我们在进行风险决策时,选择期望损失最小的行动方案作为最优方案,或者选择期望收益最大的行动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例如,某制药企业有两种方案来减少由于产品责任所带来的损失风险,其中,每种方案都有两个可能的结果,具体情况如表1-2所示:

根据期望损益准则,我们可以分别得到两种方案的期望损失:

方案一:0.5×20000元+0.5×15000元=17500元

方案二:0.98×10000元+0.02×50000元=10800元

很明显,方案一的期望损失比方案二的期望损失要大,因此,按照期望损失最小化的原则,该企业应选择方案二。

二、期望效用理论

期望值理论为我们在风险决策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决策标准,然而,期望值理论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这是因为,期望值理论虽然考虑到了各行动方案期望损益的绝对数额,但是却忽视了决策者对各行动方案的主观价值判断。于是,期望效用理论应运而生。(一)圣彼得堡悖论及其解释

1.圣彼得堡悖论

圣彼得堡悖论(St.Petersburg Paradox)是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的表兄尼古拉斯·伯努利(Nicolaus Bernoulli)所提出的一个概率期望值悖论,它来自于一种掷币游戏,即圣彼得堡游戏。该游戏的玩法如下:假定掷出正面或者反面为成功,游戏者如果第一次投掷成功,得奖金2元,游戏结束,如果不成功,则继续投掷。游戏者如果第二次成功得奖金4元,游戏结束,如果不成功就继续投掷……直到第n次投掷成功,得奖金2n元,游戏结束。那么,游戏者愿意花多少钱参加这个游戏?

按照期望值理论,我们可以将每一个可能结果乘以该结果发生的概率,就可得到该游戏的期望收益,也即

这就是说,参加该游戏的期望收益为“无穷大”,按照概率的理论,多次试验的结果将会接近于其数学期望。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愿意花费很多钱参与这个游戏。这是期望值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这就是著名的圣彼得堡悖论。

2.圣彼得堡悖论的效用论解释

圣彼得堡悖论的提出使人们发现期望值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于是人们开始探寻其背后的原因。1738年,丹尼尔·伯努利从人们的主观感受——效用的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释。丹尼尔·伯努利认为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们不会去追求最大的期望货币值,而是会去追求最大的期望效用值。他还发现,随着财富的增加,效用的增加速度是递减的。如果一笔财富所带来的效用与财富之间存在着对数关系,那么,人们参加圣彼得堡游戏的期望效用为:

也就是说,人们参加游戏的期望效用是有限的数,并非无穷大,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只愿意花很少的钱参与这一游戏。(二)期望效用函数与风险态度

1.期望效用函数

在丹尼尔·伯努利之后,很多经济学家对效用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20世纪40年代,冯·诺依曼(Von Neumann)和摩根斯坦(Morgenstern)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理性人选择的分析框架。

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认为,人们在面临风险时会追求期望效用的最大化。其中,期望效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如果某个随机变量X以概率pi取值xi,i=1,2…n,而某人在确定地得到xi时的效用为u(xi),那么,该随机变量给他的效用便是

U(X)=E(u(X))=pu(x)+pu(x)+…+pu(x)1122nn

其中,E(u(X))表示关于随机变量X的期望效用。因此,U(X)称为期望效用函数,又叫做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VNM效用函数)。

2.风险态度

根据效用函数的特征,人们的风险态度分为风险规避(risk-averse)、风险中性(risk-neutral)和风险偏好(risk-seeking)三种情形。

对于风险规避者来说,其效用函数的特征为:u′(x)>0,u″(x)<0。期望效用与期望值的效用之间的关系为:E(u(x))

对于风险偏好者来说,其效用函数的特征为:u′(x)>0,u″(x)>0。期望效用与期望值的效用之间的关系为:E(u(x))>u(E(x))。见图1-2。图1-2 风险偏好者的效用曲线

对于风险中性者来说,其效用函数的特征为:u′(x)>0,u″(x)=0。期望效用与期望值的效用之间的关系为:E(u(x))=u(E(x))。见图1-3。图1-3 风险中性者的效用曲线(三)期望效用准则

期望效用准则是指决策者选择期望效用最大的行动方案为最优行动方案。与期望损益准则相比,期望效用准则关注各行动方案的期望效用值,而不是期望损益值。

例如,某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为,其中U为效用,M为货币财富。现在他有2万元,想投资于某项目,而这项投资有50%的可能全部损失,有50%的可能收益4万元,试问他是否会投资该项目?

我们分两种情况分析:

如果他投资,那么,这项投资将得到两个结果,分别是0和4万元,相应的效用分别为15和21,而期望效用则为18。

如果他不投资,那么,货币财富仍然为2万元,而效用也是确定的,约为19。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投资的效用要大于投资的期望效用,因此他不会投资。

三、其他决策理论

期望效用准则考虑了决策者作为“理性人”在风险条件下的决策行为,看似十分完美。然而,期望效用准则的分析框架同样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在现实生活中,决策者并非纯粹的理性人,决策者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常常违背期望效用准则。由于这一原因,期望效用准则对风险决策过程的解释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近些年来,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对期望效用准则进行了发展和完善,比如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等。其中,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维斯基(Amos Tversky)所创立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是众多风险决策理论中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是对期望效用理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与期望效用准则将决策者假定为“理性人”不同,前景理论依据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状态,强调从人们的行为心理特征出发,分析人们在风险决策过程中偏离理性的原因和本质。卡尼曼和特维斯基认为,期望效用准则可以对某些简单的决策问题做出准确描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决策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存在着许多非理性因素。

前景理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决策者不仅关心财富本身的最终价值,而且更加关心财富相对于某个参照点的相对变化;第二,大多数人在面临收益时是风险规避的,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好的;第三,人们对损失和收益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收益时的快乐感。

根据前景理论,决策者的价值函数如图1-4所示。其中,坐标轴的原点为决策者的参照点,横轴表示决策所可能产生的实际结果,纵轴表示结果所带来的心理价值。价值函数为S形,它在损失部分是凸函数,在收益部分是凹函数,并且损失部分的曲线斜率要大于收益部分的曲线斜率。图1-4 前景理论中的价值函数第三节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组织在处理他们所面临的风险时,所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1929年以前,虽然有一些公司在购买保险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人们并不重视企业对纯粹风险的管理问题。直到1929年的大危机以后,人们才开始逐渐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那以后,风险管理迅速成为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带来了生产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因素,由此使得风险高度集中,潜在风险增加。而有些风险又属于保险条款中的除外责任,导致被保险人不能从保险人那里得到全面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研究,以期在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其他经济保障的办法。这就是,从单纯转嫁风险的保险管理转向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的全面风险管理。

专栏1-1

风险管理发展简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败的德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致使经济衰竭,由此提出了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后来,美国于1929—1933年卷入20世纪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促使管理者注意采取某种措施来消除风险、控制风险、处置风险,以减少风险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先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在20世纪30年代兴起以后,在50年代得到推广并受到了普遍重视,美国企业界在这一时期发生的两件大事对风险管理的蓬勃发展更是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一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变速器装置引发火灾,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其二为美国钢铁行业由团体人身保险福利问题及退休金问题诱发长达半年的工人罢工,给国民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两件事发生后,风险管理在企业界迅速推广。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风险管理也成为企业管理科学中一门独立学科。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中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经济管理部门,风险管理人员通过他们的工作识别风险,为企业最高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101条风险管理准则”的产生是风险管理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1983年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云集纽约的各国专家学者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该准则共分12个部分:风险管理的一般准则;风险的识别与衡量;风险控制;风险财务管理;索赔管理;职工福利;退休年金;国际风险管理;行政事务处理;保险单条款安排技巧;交流;管理哲学。各国视自身的经济情况和风险环境可对准则进行修正,用于指导本国的风险管理及其实务。“101条风险管理准则”的诞生,标志着风险管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986年10月风险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召开,这次会议表明,风险管理运动已经走向全球,成为一种国际性运动。

资料来源:根据http://www.amteam.org提供的资料整理。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一)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人们设法排除风险并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降到零。这种对付风险的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回避风险有时是可能的,但是不可行

在很多情况下,回避风险虽然有其可能性,但不一定具有可行性。例如,远离水源是可以避免被淹死的可能性的,但这需要排除任何形式的水上运输,也要禁止划船、滑水、游泳和其他水上运动,甚至可能还要禁止用浴缸洗澡。当然,人们不一定非要采取如此极端的措施。比如,可以利用水上运输,但禁止水上运动,这就可以回避由此产生的被淹死的风险,从而缩小了遭受风险的范围。

2.回避某一类风险,可能面临另一类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回避某一类风险有时可能会面临另一类风险。例如,在上面这个例子中,人们害怕被水淹死而放弃使用水上交通,改用其他交通工具,但仍然存在着飞机坠毁、汽车翻车、火车出轨等风险。因此,某些回避风险的做法并不能真正消除风险。

3.回避风险可能造成利益受损

风险的回避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处理手段,因为这往往需要放弃有利条件和可能获得的利益。例如,开发某种新产品肯定会面临风险,但在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了新产品开发成功所可能带来的巨额利润。(二)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主要包括防损和减损两种方式。防损即通过对风险的分析,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风险的产生。防损的目的在于努力减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而减损则是为了尽量减轻损失的程度。兴修水利,建造防护林带,加强气象、地震预报和消防设施建设,拆除违章建筑物,改进危险的操作方法等,都是防损和减损的一些做法。使用防损和减损措施是为了降低损失的概率和减轻损失的程度。

例如,一个企业在一年中遭受损失的大小是以意外事故(如火灾)或其他造成损失的偶然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来衡量的。发生频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意外事故的发生次数,例如一年内一个工厂中发生的工伤事故数量。严重程度是指一次意外事故所造成损失的大小。防损和减损措施是直接用来降低损失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的。比如说,尽管人们努力防止火灾的发生,但这种事情仍有可能发生。因此,这就有必要安装自动灭火系统以减轻火灾损失的严重程度。

防损减损的目标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以便使其与人类活动和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人们打算做的一些事情都是会受到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的。当然,在某一阶段被认为是代价过大而不可行的事情,再过一段时间以后就可能成为可行之事了。这不仅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也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经济实力,而这两者之间往往具有内在的联系。(三)损失融资

损失融资主要包括风险自留、风险转移两种方式。在风险转移方式中,又包括公司组织、合同安排、套期保值及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手段以及保险,其中最重要的风险转移方式是保险。

1.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即由企业或个人自己来承担风险。人们自留某些风险往往出于三种不同的情况。(1)人们对风险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许多人自己承担风险责任,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风险,而是他们认为自己不大可能会遭受这些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他们常常会说“这种事情是不会轮到我的”。他们不曾考虑的是,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对自身、对家庭都有可能是一场很大的灾难。对风险的无知态度常常会造成由一些个人或家庭自己来承担家庭成员的残疾或死亡的风险。(2)人们经过慎重考虑而决定自己承担风险。因为有些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在经济上是微不足道的。这种损失即便发生,也只是给个人的生产或生活带来不便,而不会构成一种经济负担。(3)在有些情况下,人们通过对风险和风险管理方法的认真分析与权衡,决定全部或部分地由自己来承担某些风险。这是因为,由自己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承担风险比购买保险更经济和合算。在处理损失时,可以把它作为经营费用的一部分;或者通过对长期平均损失的估算,自己建立基金。

自留风险的可行程度取决于损失预测的准确性和补偿损失的适当安排。当一个企业使用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自己承担可保风险时,我们称这样的企业为自保企业,它是在进行“自我保险”(注:自保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些人认为,自保不属于保险的范畴,因为它不具有保险所必备的“转移风险”的功能。)。自保的优点是可以节省开支,运用保费收入进行投资的收益全部都归企业支配使用。由于风险自担、收益自留,自保企业还会积极主动地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控制,使风险降至最低水平。它的缺点是,保险技术和分散风险的能力不如专业保险公司。因此,一旦发生巨灾,其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将风险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

我们在前面说过,回避风险意味着与有风险的事情保持距离,也就是说,人们回避风险就是要躲避产生风险的行为或环境。但在转移风险的情况下,人们仍参与有风险的事情,不同的只是在于参与者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来承担。

从当今的社会来看,转移风险有许多种方式,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公司组织。我们知道,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企业一般有三种组织形式:独资、合伙和公司。在独资形式下,由于企业不是独立的法人,业主的个人财产不能与企业的财产相分离,因此,业主对企业的债务负有无限责任。在合伙企业中,各合伙人都是权利和义务的主体。除了有限合伙人以外,如果没有特别的约定,全体合伙人对于合伙的债务都将承担无限连带的责任。也就是说,各个合伙人在企业的财产与他们个人的财产也是没有分开的。而在公司这种组织形式中,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股东的个人财产与企业的财产是分离的。企业如果经营失败,股东的损失仅限于他们在该企业的投资部分。可见,公司是转移风险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不会阻止损失的发生,但它将风险从股东个人那里转移到了公司。(2)合同安排。合同安排是指通过买卖合同中的保证条款来转移风险。目前许多家用电器都有这样的保证合同,即如果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出现了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修理,其费用由制造厂商来承担。这就是将承担修理费用的风险从购置家电的家庭转移给了制造厂商。随着耐用消费品生产技术的复杂化、修理费用的不断上涨,这种转移风险的做法实际上变成了生产厂家争夺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手段。(3)委托保管。委托保管是指将个人财产交由他人进行保护、服务和处理等。这种安排通常规定,受托人只对因自己的过失而造成的财产损失向委托人负赔偿责任。但是,也有一些委托保管业做出一些特殊规定,使财产所有者可以通过合同的方式将某些特定的风险转移给受托人,受托人再将他所承担的风险转移给一家保险公司。例如,在西方的裘皮大衣委托业务中,这种方式就很普遍。作为受托人的寄售公司向存放裘皮大衣的委托人承诺,不论是谁的过失,公司都将对裘皮大衣存放期间所发生的一切损失负赔偿责任。然后,寄售公司再向保险公司投保,将可能发生的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4)担保合同。根据这种合同,如果义务人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作为第三方的担保人必须保证合同按规定履行。例如,担保人向债权人许诺:“如果从你那里借钱并在借据上签了字的人不按借据规定的条件还款的话,由我来履行还款的责任。”这样,拖欠贷款的风险就从债务人那里转移到了担保人那里。(5)套期保值。当一个人的一种行为不仅降低了他所面临的风险,同时也使他放弃了收益的可能性时,我们就说这个人在套期保值。套期保值者将价格变动可能给他导致的损失转移给了交易对方。例如,一个农民为了减少收获时农作物价格降低的风险,在收获之前就以固定价格出售未来收获的农作物。再如,一位读者一次订阅三年的杂志而不是两年,他就是在套期保值,以转移杂志价格的可能上升给他带来的风险。(注: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著,伊志宏等译:《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5页。)当然,如果该杂志价格下降,这位读者也放弃了其潜在的收益,因为他已缴纳的订刊费用高于他在每年订阅杂志情况下的费用。(6)购买保险。购买保险即被保险人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来承担。保险和套期保值虽然都是转移风险的手段,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套期保值时,套期保值者在将由价格变动所造成的损失转移出去的同时,也放弃了潜在的收益。而在保险的场合,被保险人是在保留潜在收益的情况下将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了。我们将在以下的章节中进入有关保险的详细讨论。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以外,风险的管理者还可以使用两种或更多种方法的组合来对付纯粹风险。

三、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

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目标的建立,风险的识别,风险的估算,选择应付风险的方式,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

以下我们依次来讨论这些内容。(一)目标的建立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选择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使风险成本最小。它可以分为损失前的管理目标和损失后的管理目标。损失前的管理目标是指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发生,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降至最低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损失后的管理目标是指一旦损失发生,尽可能减少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使其尽快恢复到损失前的状况。尽管公司与公司之间在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规模、产品性能、市场销售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但一般来说,风险管理的目标都应当包括节约经营成本、减少员工的忧虑情绪、保证公司经营的有效运行、降低成本、防止雇员遭受意外伤害、有效地利用资源、维持企业的生存、保持经营的持续性、保持稳定的收入、承担社会责任、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等内容。(二)风险的识别

很显然,人们在想方设法对付风险之前,首先必须意识到它的存在并对之有清醒的认识。风险管理者必须认真地考察公司的经营,寻找出公司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当然,不同的公司、不同的经营管理过程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有些风险十分明显,但有些则很容易为人们所忽视。为了防止这一问题的出现,特别是防止忽略一些很重要的风险,风险管理者需要具有某一特殊行业的实践经验;需要具备有关公司的目标、公司的职能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对公司的历史和目前经营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个基础之上,再使用一些系统化的、科学的方法来对风险进行识别。这些方法主要包括保单汇编分析、风险清单分析、流程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等。

1.保单汇编分析

保单汇编的范围通常包括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各种类型的保险。一般来说,所有的保单都详细阐明了它所承保的责任和除外责任。因此,风险管理者可以通过保单汇编来了解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权衡来决定,公司所面临的哪些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进行转移。

2.风险清单分析

风险清单分析是风险识别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具体做法是,风险管理者将公司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逐一列出,开出一个清单;然后,分析它们的变化方向、程度以及相互间的联系,采取不同的措施,分别进行管理。例如可以采取表1-3中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分类,虽然这是一个很不完全的分类。

3.流程分析

这一方法是将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直至产品销售到客户手中的整个流程都绘制出来,以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者对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因素,识别潜在的各类损失。流程图的形式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形式:或者价值形态,或者实物形态,或者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相结合。不同的形态有不同的特点。价值形态易于发现损失的重要性,实物形态则有利于分析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4.财务报表分析

这一方法是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产目录和其他营业报表等,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分布及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企业的潜在损失。一般来说,所有潜在的损失都是以财务术语来表达的,以便于为企业有关的人员如部门经理、会计师等所理解。

除了以上常用的四种方法以外,还有现场调查法,即直接观察企业的生产环境、工人的操作过程、工作程序等,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损失统计法,即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记录,发现潜在损失;环境分析法,即考察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调查询问法,即通过对企业内外的有关人员的调查询问,发现潜在风险因素。

各种风险识别的方法都有其自己的特点。风险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和技术条件,以及自身的特长,选择某种方法和几种方法的组合来进行风险识别。(三)风险的估算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对风险进行估算。风险估算的确切含义是,衡量潜在损失的规模和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即损失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的估算。风险估算首先需要对风险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是,按照各种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方面的影响不同而分成致命风险、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三类。致命风险是指那些损失一旦发生,将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重要风险是指那些损失的发生不会导致企业破产,但使得企业只有大量举债才能进行正常经营的风险;一般风险是指那些损失的发生将影响企业的经营,但不会引起财务上较大困难的风险。

风险管理者不仅需要确定由风险所可能引起的损失的数量,还需要确定企业吸纳这些损失的能力。(四)选择应付风险的方式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估算以后,风险管理者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应付风险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分为控制法和财务法两类。控制法即我们在第二节所讨论过的风险回避和防损减损方法的运用;财务法即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方法的运用。(五)计划的实施

在以上四个方面的基础上,风险管理者需要实施风险管理的计划。例如,对于那些自留的风险,采取防损减损的方法或建立准备金来对付;对于那些需要转移的风险,采取我们在前面讨论过的转移风险的不同方式。如果决定购买保险来转移风险,那么,就需要制订购买保险的计划,比较和选择保险人、代理人,进行购买,等等。(六)检查和评估

检查和评估是风险管理过程的最后一步,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是因为:第一,风险管理不是发生在真空中的。而在这个世界上,情况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新的风险因素会不断地出现,旧的风险因素则会由于存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而消失;在去年使用的、对付风险的有效方法,在今年也许就不是那么有效了。第二,任何人都是有可能犯错误的。通过检查和评估,就可以使风险管理者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减少成本;控制计划的执行,调整工作方法;总结经验,改进风险管理。

四、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

风险管理与保险之间无论是在理论渊源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从两者的客观对象来看,风险是保险存在的前提,也是风险管理存在的前提,没有风险就无须保险,也不需要进行风险管理。

其次,从两者的方法论来看,保险和风险管理都是以概率论等数学、统计学原理作为其分析基础和方法的。事实上,企业的风险管理就是从保险开始,进而逐步发展而形成的。

最后,在风险管理中,保险仍然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保险的基本作用是分散集中性的风险。企业为了应付各种风险,若单靠本身力量,就需要大量的后备基金。在大多数场合,这样做既不经济,也不能承受巨额损失。而如果通过保险,把不能由自己承担的集中性风险转嫁给保险人,就能够以小额的固定支出换取对巨额损失的经济保障。因此,保险是风险管理所采用的处理风险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尽管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最主要的区别表现在,从所管理的风险的范围来看,虽然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对象都是风险,但风险管理是管理所有的风险,包括某些投机风险,而保险则主要是对付纯粹风险中的可保风险。因此,无论从性质上还是从形态上来看,风险管理都远比保险复杂、广泛得多。本章总结

1.风险是一种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是风险的三个主要特性。

2.风险因素可以分为两类:有形风险因素和无形风险因素。构成风险因素的条件越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这里的损失指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损失。

3.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风险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大小是度量风险的两个要点。

4.风险决策理论包括期望值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和以前景理论为代表的其他理论。

5.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损失控制和损失融资三种。应对风险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

6.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有:目标的建立,风险的识别,风险的估算,选择应付风险的方式,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

7.风险管理与保险在理论渊源上和在实践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风险管理的内涵比保险复杂、广泛得多。思考与练习

1.风险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A、B房屋是在同一年里建成的,所不同的是,A房屋是木质结构,而B房屋是砖瓦结构。在一场台风中,年久失修的A房屋严重损毁;而B房屋因为采取砖瓦结构而避免了坍塌,但不幸的是,由于B屋主没有注意采取适当的防雨措施,导致屋内存放物资被台风之后的暴雨淋湿损毁,B屋主希望就受损财物向保险公司获得赔偿。试分析此次台风事件中A房屋与B房屋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构成这些风险的要素。

3.你从药店里购买了一些药品准备服用,这时你可能面临什么样的风险?生产药品的厂家在其生产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风险?请试着按照本章内容对这些风险进行分类。

4.风险度量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用货币度量风险事故的损失是保险业界普遍采用的方式,但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痛苦就很难用金钱来衡量。你是否能够想到风险度量的其他方法,既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损失,又可以规避上述局限性?

5.比较期望值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三种理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6.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事业团体、非营利性组织也非常重要。试分析你所在的学校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依据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为学校制订一套风险管理方案。

7.风险管理与保险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二章保险制度本章概要

由本章开始,我们将以保险作为讨论的主题。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安排,保险具有五个核心要点,适合承保的风险也具有六个基本特点。在分析了保险与可保风险的基本要素之后,我们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保险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并重点分析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对保险市场供求规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章还将对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分析现代保险业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最后,依据不同的标准对保险进行分类。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生活复杂程度的提高和人们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可保风险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保险的制度安排也会不断涌现出新的方式。学习目标

1.掌握保险定义的五个核心要点;掌握可保风险的特征。

2.了解保险需求和保险供给的影响因素。

3.掌握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对保险供求机制的影响。

4.了解保险业的历史沿革。

5.了解现代保险业的发展特点、发展动因以及发展趋势。

6.了解保险分类的基本方法。引言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寻求防灾避祸的方法,但真正意义上的保险制度却是形成于近代社会。需要明确的是,虽然保险的经营目的是承保风险,但它并不能承保所有的风险。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言,保险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业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第一节保险的本质

一、什么是保险(一)保险的定义

从前面一章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了人们可以通过回避、防损与减损、自留、转移等多种方式来对付风险,而转移风险又有许多种方式,但可以说,最普遍的转移风险的方式就是购买保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们说,“这样做保险吗?”实际上,这里人们所说的保险更类似于一种“有把握”、“有可能性”的意思,而本书所讨论的保险是有其特定的经济含义的。

与人们对风险的理解一样,人们对保险也是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做出解释的,这里我们简要列举一些:

●保险是以经济合同方式建立保险关系,集合多数单位或个人的风险,合理计收分摊金,由此对特定的灾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或人身伤亡提供资金保障的一种经济形式。

●保险是以集中起来的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用于补偿被保险人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对个人因死亡、伤残而给付保险金的一种方法。

●保险是一种经济保障制度,它通过收取保险费的方法,承担被保险人的风险。当被保险人一旦因发生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而遭受财产损失及人身伤亡时,保险人给予经济保障。

●保险是一种社会工具,这一社会工具可以进行损失的数理预测,并对损失者提供补偿。补偿基金来自于所有那些希望转移风险的社会成员所作的贡献。

●保险是一种复杂的和精巧的机制,它将风险从某个个人转移到团体,并在一个公平的基础上由团体中的所有成员来分担损失。

●保险既是一种经济制度,也是一种法律关系。从经济制度的角度来说,保险是为了确保经济生活的安定,对特定风险事故或特定事件的发生所导致的损失,运用多数单位的集体力量,根据合理的计算,共同建立基金,进行补偿或给付的经济制度。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保险是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双方约定,一方承担支付保险费的义务,换取另一方对其因意外事故或特定事件的出现所导致的损失负责经济保障或给付的权利的法律关系。

如果我们继续列举的话,可能还会有许多。本书关于保险的定义如下:

保险是一种以经济保障为基础的金融制度安排。它通过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数理预测和收取保险费的方法,建立保险基金;以合同的形式,由大多数人来分担少数人的损失,实现保险购买者风险转移和理财计划的目标。(注:关于保险的基本含义,各国学者还有许多精辟的思想和论述。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附录1。)

这个定义有五个核心要点:

第一,经济保障是保险的本质特征;

第二,经济保障的基础是数理预测和合同关系;

第三,经济保障的费用来自于由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所形成的保险基金;

第四,经济保障的结果是风险的转移和损失的共同分担;

第五,保险由经济保障的作用衍生出金融中介的功能。(二)保险与赌博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将保险比做一种赌博。如果不作仔细分析,保险与赌博在很多情况下似乎具有相似性。例如,在这两种场合,货币都要在基于某种事件发生的基础上换手。假定你支付给保险公司10元保费,投保了一份保额为10000元的意外伤害保险。如果发生了保单中规定的意外事件,你可以从保险公司那里得到最多10000元的赔偿;但如果没有发生损失,你什么也得不到(但严格地说,你还是得到某种东西,这就是一份宁静的心境)。同样,在赌博的场合,你下了10元的赌注,有可能赔得精光,但也可能赢回来100元甚至更多。此外,保险事故和赌博的发生似乎都存在着一种偶然性,在保险期间,你可能发生保险事故,也可能不发生保险事故;在这次下10元赌注的时候,你可能一分钱得不到,也可能赚到100元或者更多。

尽管保险和赌博在交易上具有相似点,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其一,在赌博的场合,损失的风险是由交易本身创造出来的。如果你不去参赌,你就不会面临损失100元、1000元,甚至倾家荡产的风险。而在保险的场合,你必然面对各种各样的,可能给你的人身、财产造成损失的风险,因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交易,风险照样存在。其二,赌博所面临的是投机风险,而保险所面临的是纯粹风险。也就是说,在赌博的场合,交易者有可能损失,但也可能获利。而在保险的场合,投保人或者损失,或者无损失,他不会从保险中获利。从这两点来看,我们可以说,赌博是一种为参加者创造风险的活动,而相反,保险是一种将现存的风险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的工具。

二、可保风险的理想条件

我们在第一章谈到过,保险所涉及的风险主要是纯粹风险,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纯粹风险保险公司都可以承保呢?如果不是,那么什么样的风险才是保险公司可以承保的风险呢?换句话说,保险公司所承保的风险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现在来讨论这个问题。

从保险人的角度来看,原则上说,适合承保的风险应当满足以下要求:经济上具有可行性,独立、同分布的大量风险标的,损失的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