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8 13:23:29

点击下载

作者:弘逸

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怕

不怕试读:

前言

现代社会是个充满浮躁、不安的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我们也普遍带着彷徨、不安定感。我们时常感觉自己生活在恐惧中:对脆弱生命的恐惧,对渺茫未来的恐惧,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对生活中不定因素的恐惧……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必如此被动地承受这些情绪,只要学会不怕。不怕,是人心灵深处的力量,是摆脱凡俗摆脱恐惧的根本。心灵的安全感不是来自于金钱,不是来自于权利,更不是来自于其他一些无常的东西。它来自于我们与世界所建立的良性互动机制里,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中,来自于个人的不贪、不枉、不怕。

在这个喧嚣的现代社会,我们思索人生的空间早已被快节奏的生活所挤压强占,所剩无几,满目的诱惑甚至迷失了我们的心性,于是大家的心都在蠢蠢欲动,不得片刻安宁。不怕,放下纷扰红尘,放下身外凡俗,荣获心安。只有懂得放下,心灵才能得以自由,心安、轻松地活在当下。本书化繁为简,利用浅显易懂的佛家故事,带领我们学会广结善缘,学会与人为乐,学会与己为乐。

我们每天与天斗、地斗、人斗,忽视自己的快乐,把自己折腾得疲惫不堪却欲罢不能。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天、不是地、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真正妨碍自己进步的只有自己。当我们过高地评估自己,就会由此而自大;当我们过分地崇拜他人时,就会由此而自卑。人只有战胜自己,在思想上有质的飞跃,人生才会打开新的篇章。不怕,就会产生这样的魔力,帮助我们在无形中看清真实的自我,回归本真。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不怕,以放下换得心安。在为人处世中,拿得起是勇气,放得下是心安,更是一种超脱。不畏流言,不彷徨人生路,等闲视鲜花与掌声,平常心视坎坷与泥泞,绝非易事。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既来之,则安之”是我们凡夫俗子应当学习和参悟的人生智慧。

心安一刻获得安心一颗

在纷扰的世界中,我们追求名利的脚步忙碌而慌张,我们的心也深陷于泥淖之中,被名利所困扰,被金钱所追逐,被虚荣所迷惑,心境变得越来越嘈杂。无休止的贪婪占据着我们的内心,暴涨的欲望已经阻塞了心灵的出口。桑田之前是沧海,往事过后是云烟。拂去浮躁的情绪,在喧嚣之中,取一瓢安宁。心安那一刻,即可获得安心一颗。

有一对夫妻,他们共同携手创业,靠着勤劳和智慧白手起家。他们一起奋斗了十几年,由最初结婚时居住的拥挤单间,搬进了气派的别墅,两个孩子也聪颖懂事,外人无不羡慕他们的幸福生活。然而,妇人却终日无法安心,过得十分不快乐,她找到弘光法师,向大师诉说了自己的苦恼。

妇人说:“多年来,我一直怀疑丈夫有外遇。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我却没有找到丈夫外遇的证据,因此,每天都忐忑不安。”

大师问:“你为什么会怀疑自己的丈夫呢?”

妇人说:“当初和丈夫结为连理的时候,丈夫还是个穷光蛋,我是因为看中了丈夫的人品和能力才嫁给了他。可是今天我的丈夫功成名就,事业如日中天,为人豪爽大方,自然会成为众多女性的追求对象,而我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魅力大减了。”“女人找对象就像买股票,”妇人说,“你买到了垃圾股,心里非常沮丧;然而一旦买到了绩优股,心里更是忐忑不安。看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可靠的东西。”

弘光法师沉思了一下,从桌子上拿起一个苹果。在展示给这个妇人看了之后,弘光法师拿起了一把刀子,开始给苹果削皮。

大师说:“这是一个好苹果,可是我怀疑这个苹果里面有虫子。”说着,大师开始一圈圈地把苹果的果肉削掉。大师一边削,一边说:“你看,我花了这么大心思寻找虫子,越是找不到,心里越急躁,削苹果的速度也就越快。”

妇人一边听一边点头,一直到最后,她发现大师的手掌中只剩下了一个干巴巴的果核。

大师笑了,说道:“你看,多么美好的东西,因为怀疑它有虫子,我一圈圈地削,削到最后,我们终于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好苹果。所谓虫子,其实是不存在的。可是等我们明白的时候,苹果已经没有了,最终只能剩下一个干巴巴的果核。”

妇人听完,感觉释然了。

妇人的幸福生活本来是一个甜脆的苹果,而内心的不安将幸福剥得只剩下一个干瘪的果核。浮世之上的诱惑让我们习惯于猜疑,习惯于不信任,习惯于背叛。于是,放不下过去,偏执于现在,又担心于未来,内心得不到安宁。本来美好的生活,在诚惶诚恐的猜疑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本来安定的心,也在患得患失中失去了安宁。原本简单幸福的生活似乎变得难寻踪迹了。

每一个生活幸福的人,都能推开一扇安心解脱的门。人生在世就是要有安心一颗。拿得起放得下,看得了俗世纷扰,听得进街头巷语,闻得人生百态。其实,一切为善就能安心,放得下自然就能安心。无论你走在光明大道上,还是走在崎岖的小路上,都是在探索人生的真理、认知自我、完善自我。清静自心,以行圆满。让心灵得到平静,用一颗安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

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慧海答道:“有。”“是什么呢?”

慧海答道:“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答道:“当然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呢?”

慧海答道:“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驻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安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正如慧海禅师所说的那样,有了安心,人才能专心做事,才会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心有平常,那么再大的挫折和困难都能度过。在安心的人眼中,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放不下的担子,因为他们知道,看似平淡无奇的人生才最美妙,平常心才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假如一个人心中没有淡然,遇到事情就急躁悲观,失去了安心之境,那么他的人生将注定失败。

安心地面对鲜花与掌声,安心地面对荆棘与失败,安心地面对人世间冷暖百态。禅理本是如此,让你在灯火阑珊处心安一刻,获安心一颗。安心箴言

我们的忙碌与浮躁,占据了幸福的高地,单纯的人生快乐几乎成了一种奢望,而这也恰使我们在很多时候无法平衡自己的心态。给内心留一份安宁,享受生命带给你的幸福真谛。

心安,胜于心动

我们常常盲目地追求银行卡上的数字,常常沉迷于一心欢喜的人和事,于是贪求不舍、想要占为己有。心为物役,被贪欲和物质绑架的心,全然成了外物的奴隶。然而,我们的内心在成年累月的迷失中,早已浑然不觉沉沦为盲目追求的傀儡,心不安,情不愿,脚步也不知所措。世间千般苦难到底从何而来?然而自用内心去观照,自然明白苦的根源不在外境的人与事物,而在内心对人与物的占有,内心苦苦地偏执着,贪婪的占有才是问题所在。何不放下占有的欲望,止于心动,坐享一刻心安。

明朝有一位金碧峰禅师,相传他入定的本领很高,甚至在入定中拯救过自己的肉身。一旦入定,外化的一切就只剩下虚空,思想可以自在穿梭游弋到任何地方。金碧峰禅师造诣很高,对于周遭的一切虚荣欲望早已经是心如止水。然而,每次入定之前,金碧峰禅师总是要细细把玩一番他唯一惦念不忘的皇帝御赐的一个玉钵,将其擦得通透,再小心放好。

这一天,阴间的阎王爷正在翻阅生死簿,正好发现金碧峰禅师的阳寿已尽。于是,他叫来了黑白无常,命他们到人间捉捕金碧峰禅师。黑白无常来到金碧峰禅师的禅房,发现禅师已经入定,神体分离根本无法带走禅师。于是,黑白无常轮流守着禅师的肉身,等待禅师神识附体。可是,左等右等禅师就是不出现。

黑白无常担心不能完成任务而遭阎王爷的责骂,因此赶紧找到土地神帮忙。“神通广大的土地爷,快帮我们想想办法吧。金碧峰禅师一直在定中,这让我们如何交差啊?”黑白无常很是焦虑地问道。“金碧峰禅师可不是一般的凡人,他六根清净,一旦入定就是玉皇大帝来叫,恐怕也叫不动他。”土地爷眯着眼睛说道 。“您快帮我们想想办法吧。阎王爷说生死簿上已经说明了禅师的死期将至,若是捉不到禅师回去,我们交不完差事小,可这生死簿的规矩一旦被打破,恐怕是要天下大乱的啊!”“对呀,对呀,土地爷,你的心肠最好了,可不会想看老百姓因此受到牵连啊。”黑白无常假装关心百姓,希望从土地爷那里获取对付金碧峰禅师的办法。

果然,土地爷说:“金碧峰禅师生平有一个心爱之物,就是他那玉钵。如果你们能找到玉钵,弄出些叮当的声响,没准禅师就能出定。”

黑白无常在禅师的禅房翻了个底朝天,终于找到了玉钵。于是,黑白无常对着玉钵使劲地敲击,玉钵叮当作响。“谁人动我玉钵?”金碧峰禅师果然出定。说时迟那时快,黑白无常一看禅师出定,赶忙把禅师抓住:“禅师,我们等您好久了。跟我们一起回去见阎王吧。”“原来是无常二位,实在抱歉让你们久等了。老衲平生最爱的就是这玉钵,已被两位把玩一番,请允许我擦拭以后再跟两位启程吧。”禅师商量道。

黑白无常相互对视一看,就把玉钵交给了金碧峰禅师。禅师抚去玉钵的浮尘后,突然对准墙壁用力一摔,玉钵粉身碎骨。阵阵笑声过后,金碧峰禅师便重新进入禅定中,留给黑白无常一首诗来交差:“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心安自在,自然就能抵挡俗世的羁绊;一时的心动,会让心陷凡尘之累。禅师选择打破玉钵,了却物外的牵挂,最终心安入定。而我们生活中难以放下的玉钵又是什么呢?我们又有多少执念沉沦于欲望的泥淖,心动不止,心生万千不堪重负的烦恼?

寺院的附近有棵参天大树,每当风起树叶总会沙沙作响;每当炎夏来袭,树荫便庇佑着往来的人们。“这棵香樟树长势真不错,已经三十年了不见颓势。看来,真能进修成百年老树啊!”甲侍者仰着头自顾自地说。“您说得不错,不过这是牛樟树。看样子最多不过三十年的树龄。”乙侍者接着甲侍者的话说道。“这个味道一闻就知道是香樟树。”甲侍者争辩道。“牛樟树也是有香味的。看来您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并不了解树木的本质啊。”乙侍者也不示弱。

两个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叶子随风左右摇摆,沙沙作响,回应着两人的争论。

恰巧日照禅师从树下经过,甲乙两位侍者赶快来到日照禅师跟前请教。甲侍者说:“您周游各地,喜好奇花异草,一定知道这树的名称。”

日照禅师挥了挥手,说道:“我眼睛瞎了,看不到了。”

乙又转向禅师说道:“山上的牛樟树,不都是您种的吗?”

日照禅师头也没抬,说道:“我的耳也瞎了,听不到你说的话。”

甲乙两位侍者,面面相觑,不知道为何禅师忽然说自己既瞎又聋。

就在两个侍者觉得自讨没趣的时候,禅师喃喃地说道:“一切随它去吧。”

花朵暗自吐香,树木自发生长,万物的一切原本都处于井然有序之中。在各自统领的世界中,本来没有纷争而言,然而一心的固执就打乱了原本的秩序。言语争胜,金钱争利,事业争名,为一己之欲,争夺不休。日照禅师一句“一切随他去吧”,告诫人们何必在意那些无意义的执念。

人生不过是一个修行圆满的过程,每个人都有注定的苦难和幸福,心安方可从容品尝人生滋味。在善德的道路上,如果总是满心欲念地审视自己,审视我们的得失,对财富心动,对虚荣心动,就会扰乱我们内心的平静,破坏我们该有的生活幸福感。只有安心于自我,才是真实的起点。安心箴言

心动一刻,无非是对浮华世界的眷恋,不如心安来的逍遥。一切烦恼,皆源于众生所盼,不过是众生所生。留心安,潇洒自在心中。版权信息书名:不怕作者:弘逸排版:点通数据有限公司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0-01ISBN:9787502046552本书由北京华文经典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断恶修善为心安途径

要想让心灵不会荒芜,唯一的方法就是修养自己的美德;要想让自己不产生恶念不做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善念占据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都选择了恶,世界将陷入了纷争与恶斗之中,世界会失去原有美好的面目,大家都将生活在痛苦和悲惨的深渊里;如果我们都选择了善,世界会拥有缤纷动人的色彩,我们将生活在相敬相爱的世界中。以抑恶扬善为己任,尽可能帮助别人弃恶从善。断恶修善,是通往心安的重要途径。

从前有一个穷人,在财主家里做长工,事先说好一年的工钱是一头牛,契约上写明做满三年结账付钱。长工老老实实,早出晚归地做了三年,可长工向财主要钱时,财主却只给了长工三斤油。长工向他讲理,财主则拿出契约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原来财主欺负长工不识字,故意把“油”读成“牛”,把“牛”写成“油”。白纸黑字,长工告状无门。

长工吃了哑巴亏,只得拎着三斤油回家过年。长工路上越想越气,路过岳林寺时突然意识到,这么点东西拿回家里也派不上用场,不如索性把这三斤油捐给岳林寺点长明灯。想罢,便向山门走去。

正在天王殿打坐迎客的布袋和尚,见长工提着三斤油进来,大声叫道:“大施主到了,大开正门,全体寺僧出迎!”长工连忙摇着头,急步上前说:“师父师父弄错了,我不是大施主,我只捐三斤油,请不要大声张扬!”“这三斤油是你三年血汗的结果,你全部捐到寺里,岂不是大施主?”布袋和尚十分客气地说。

长工受到岳林寺僧众的盛情接待,把油捐出后,布袋和尚邀请他到井里看来生。只见井里幽幽的,有一支烛光在晃动。不一会,水井愈发明亮、宽敞起来,只见里面有一队执事在开锣喝道,执事后面有一顶官轿。布袋和尚对长工说:“这顶官轿给你来生乘坐,报答你对岳林寺的慷慨捐助。”

长工离寺后,到处讲述他在岳林寺的奇遇。这番话很快传入财主的耳朵里,于是他内心感到很不安,便拎了十斤油到岳林寺来捐赠。这天正好是岳林寺放斋结缘的日子,奉化境内场面人物的太太、小姐差不多都来了,所以正门大开着迎接嘉宾。布袋和尚仍旧坐在山门笑嘻嘻地迎接客人。他一见远处走来那个贪婪的财主,大声说:“吝啬鬼来了,快把大门关上!” 财主听了,心中不服,责问布袋和尚道:“以前你们把捐三斤油的人当成大施主,大开正门迎接,今天我捐十斤油,应该把我当做大大施主才是,为什么要关闭正门呢?”“你那些油是从别人身上刮下来的,无斤无两、无色无味、无受相行识,我根本没有看见,怎么称得上是施主呢?”布袋和尚回答。

财主以为疯和尚说疯话,不予争辩兀自进了小门,放下油便去寻水井看来生。他走到井边,往下一望也看到了一幅图像:一头老牛拉了一架破犁在耕地,拉得吃草的力气都没有了,跟在后面的老农还在骂它偷懒,用竹梢狠狠地抽它。

这时,财主更为不安。他原以为自己捐了十斤油,能够弥补自己今生的罪过,下世做个王爷总不成问题。正在迷茫时,布袋和尚走向他,拍着他的肩膀说:“财主呀,今生果,前生因;今生因,后世果。因果报应,毫厘不爽,及早回头,方是彼岸。这幅老牛耕田图正是你今生欺诈、来世受苦的写照。”

财主一听,猛然醒悟说道:“以后再也不做缺德亏心之事,不仅令我良心不安,原来还会在来生遭此苦刑。”从此,他广施钱财,大做善事,以求来生得以好报。

佛家讲善恶的报应,像影子跟着身体一样,人到哪里,影子也到哪里,永远不分离。这是说行善,定有好报,造恶定有苦报,决不会不报。然而,背负着恶性,就会陷入痛苦之中,整日被烦恼笼罩。

平常人原本都拥有一颗灵明的心,然而被世俗的见解所蒙蔽致使法眼未开,所以把真的善行反认为是恶的,真的恶行看成是善的,于是有意无意间行了恶事,然后,内心惴惴不安,无法坦然自若。此时,唯有断恶修善才能获得内心永恒的安宁。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女子,她到佛寺里去叩拜,希望能多多行善抑恶,来抵消自己的罪过,为父母祈求身体安康。她出身于寒门,想要送些钱给寺里,可惜身上没有多的钱,只有两文钱,便也布施给和尚。而寺里的住持和尚,竟然亲自替她在佛前回向,求忏悔灭罪。

后来这位女子进了皇宫做了贵妃,富贵之后,便带了几千两的银子来寺里布施。但是这位住持,却只是叫他的徒弟打发那个女子罢了。此时,尊为皇妃的女子不懂前后两次的布施为什么待遇差别如此之大,就问住持说:“我从前不过布施两文钱,师父就亲自替我加持,如今我布施了几千两银子,而师父不替我不知是什么道理?”

住持回答她说:“从前布施的银子虽然少,可却是倾囊而出。你当时布施的心真切虔诚,一片行善之心为父母祈寿,我亲自替你忏悔,也不足以报答你布施的功德。现在布施的钱虽然多,但是你布施的心不像从前真切,况且你是为自己今后的荣华而来,捐此香火不过是为了心安罢了。所以,叫人代你忏悔,为你降低来生惩罚的罪恶,让我的徒弟代劳也就够了。这就是几千两银子的布施,只算是半善,而两文钱的布施,却算是满善,道理在此。”

那名女子被老和尚说得面露愧色,问道:“大师,那我如何抛弃恶事,重获心安呢?”

住持回答说道:“不过是断恶修善,方可心安。”

人被功名利禄迷惑了双眼,追求荣华富贵而失掉了自我,甚至为了一己私欲做出恶事,于是终日惶恐不安。断恶行善,排除内心不切实际的渴望,而专注于眼前,以安心从容面对生活,感悟生命的充实。安心箴言

断恶行善,是对他人敞开心墙,对自己不紧锁心扉,心安看过往,心安待荣华。对他人不做过多要求,对自己也不勉强,安之若素,善行世人。

一颗安心得一片透明

人的内心,宛如一道清泉,在漫漫人生旅途中为自己强加的欲望就如同尘埃一般,使内心的清泉混沌,让人浑浊不清,无法自视。只有以最为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和享受我们拥有的人生,才能体味到生活中的滋味和乐趣。安心的情怀是追求不来的,不安的心也不是外面能强加的,想让内心的泉水清澈透明,关键是要保持一颗安心。不为世事过多牵挂,不为浮华过多留恋,怀揣一颗安心,让内心清澈透明。

佛陀带着几位修行的弟子游学旅行,途经一个森林。那一天非常热,刚好在中午,大家都感到十分口渴,所以他叫来他的弟子阿难:“我们刚走过一条小溪,你去取一些水来。”阿难往回走,但是他发现那条小溪非常小,有一些车子经过,溪水被弄得很污浊,本来沉淀溪底的泥土都浮起来了,根本喝不得。他回到佛陀身边,告诉佛陀:“小河里的水已经很脏,不能喝了,请你允许我继续往前走。我知道有一条河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前方,我去那里取水。”佛陀说:“不,你到刚才那条小溪去取水。”阿难知道那条河里的水取来也无法饮用,没必要如此浪费时间,但是他又觉得口渴难耐,而且佛陀要求了他也必须得去,于是他再度出发。当他第二次回来的时候,阿难问佛陀:“你坚持叫我去,但我是不是能做些什么来使那些水变纯净?”佛陀说:“请你什么事都不要做,否则你将会使它变得更不纯净。不要进入那条溪流,只要安心地在外面、在岸边等待。如果你进入溪流,你将会把水弄得更浑浊,溪流自己会流动,你要让它流。”佛陀顿了顿,说:“你再去。”

当阿难第三次回到那条溪流时看到,那条河水变得非常清澈,泥沙流走了,枯叶也消失了。阿难笑了,他取了水快活地回来拜在佛陀的脚下说:“你教导的方法真是奇迹,这次果真是打到了清澈的溪水了。”

佛陀笑笑说:“不过是一颗安心得一片透明。”

世间的事物本来就是转瞬即逝,只有用一颗安心静静等待,时间自会沉淀一切浮华,最终留下生命中的真谛。禅理教我们如何应对纷繁变化的现实,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定然安定的心,自然能收获自我。即使是同一条河流,也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保持永恒,只要用一颗安心等上片刻,那些叶子将会流走,那些泥沙将会再度沉淀,那些水就会再度变得纯净。

一条小河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很多烦恼,我们总是急着解决,急着努力把生活中的沙尘滤去,于是我们慌张地在河流的周围忙碌。然而,河流却没有因为你焦躁的情绪而清澈下来,反而越来越污浊。其实,生活中需要默默地等待,生活中需要时间的沉淀,用安心来等待生命为你绽放的真谛。

一天夜里,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趁着皎洁的月光在林间的小路上散步。散完步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碰巧遇见小偷在行窃,他怕惊动小偷便一直站在门口等他。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阳光暖融融地洒照在茅屋上,禅师一推开门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生活的一轮明月,不过是让人们在人生之中学会独享那一份安心的美好。不与别人攀比,守得了清贫,不为他人的荣华而心生妒忌,心安于自己的付出,安心于自己的所得。

过了些日子,小偷来到寺庙里拜禅师为师,开始了修行的学僧生活。然而,毕竟以前做惯了偷盗行为,一时间无法安心修行。在居住的禅院里,学僧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偷偷地爬过院墙到外面去游乐。禅师夜里巡视时,发现墙角有一张高脚的凳子,才知道有人溜到外面去。他不惊动别人就顺手把凳子移开,自己站在凳子的地方,等候学僧归来。

夜深时候,游罢归来的学僧不知凳子已经移走,一跨脚就踩在仙崖禅师的头上,随即跳下地来。站定之后学僧才看清是禅师在等他,慌得不知如何是好。但禅师毫不介意地安慰道:“夜深露重,小心身体,不要着凉,赶快回去多穿一件衣服吧。”后来,学僧开始安心学习禅理佛法,再也没有偷偷夜游,最终成为了得道高僧。

世间本无烦恼,我们内心的欲望将烦恼放大,将烦恼延伸,让我们变得心安不得,狂躁不已。假使我们对人都用安心,对一切的事看轻一点、看淡一点,用宽大的心胸互相关怀,无争无斗,我们的心念就能很平静。

心若与人无争则人安,与事无争则事安,与世无争则世安,与道无争则道安,真正的得道就是“无争”,道之所在心之安也。获得安心其实就在分秒间,得道的路也在我们的脚底下。要说远,实在是不远;要说近,实在是非常的遥远,远近之别在于我们的心念。一念的安心那就是道心,一念的烦恼心就是凡夫心。安心箴言

与其说是别人带给你的烦恼,不如说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烦恼;与其说是自己带来了烦恼,不如说是自己的内心烦躁不安。放一颗安心在内心当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除去繁杂的欲望。有一颗安心,自然得一片透明。

助人得心安,心安得自然

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个人的本性,本来是善良的,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人的本性慢慢地退缩,空灵的心境逐渐让步于争利,不见血雨腥风却也硝烟四起。那颗原本柔软的心脏,渐渐变化如石头般坚硬,似冰山般冰冷,像钢铁般没有生命。我们开始习惯带上冰冷的面具,在这座钢筋水泥铸成的城市中,失去了人道同情的援手。其实,助他人就是一种自救,助人得心安,心安得自然。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们这一座小庙,只有我们两个和尚,我下山去化缘的时候,帮助了很多人,可是他们不但不施舍却对我都是冷言冷语,经常说我是野和尚,给我们的香火钱更是少得可怜。今天去化缘,这么冷的天都没有人给我开门,化到的斋饭也少得可怜。师父,我们菩提寺要想成为你所说的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怕是不可能了。”

老和尚披着袈裟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小和尚絮絮叨叨地说着,最后老和尚睁开眼睛问道:“这北风吹得紧,外边又冰天雪地的,你冷不冷呀?”小和尚浑身哆嗦着说道:“我冷呀,双脚都冻麻了。”老和尚说道:“那不如我们早些睡觉吧!”老和尚和小和尚熄灭了灯,钻进了被窝,过了一个多小时,老和尚问道:“现在你暖和了吗?”小和尚回道:“当然暖和了,就像睡在阳光下一样。”

老和尚道:“棉被放在床上一直是冰凉的,可是人一躺进去就变得暖和了,你说是棉被把人暖热了,还是人把棉被暖热了?”小和尚一听笑了:“师父你真糊涂呀,棉被怎么可能把人暖热了,是人把棉被暖热了。”

老和尚问:“既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反而要靠我们去暖它,那么我们还盖着棉被做什么?”小和尚想了想说:“虽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可是厚厚的棉被却可以保存我们的温暖,让我们在被窝里睡得舒服呀!”

黑暗中,老和尚会心一笑:“我们撞钟诵经的僧人何尝不是躺在厚厚棉被下的人,而那些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厚厚的棉被呢?只要我们一心向善,帮助他人并不求获得施舍,相反只是为了感化众生,助人得心安,心安得自然,那么,冰冷的棉被终究会被我们暖热的,而芸芸众生这床棉被也会把我们的温暖保存下来,自然会铸成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

小和尚听了,恍然大悟。从第二天开始,小和尚很早就下山去化缘了。他依然为众生提供帮助,虽然依然碰到了很多人的恶语,可是小和尚却毫不在意,始终彬彬有礼地对待每一个人。10年以后,菩提寺成了方圆十几公里的大寺,有了许多僧人,而香客更是络绎不绝,小和尚也成了住持。

把众生都当做善缘的开始,就如同一双棉被盖在身上,为我们驱逐寒冷。施助者与被助者本来就是相互取暖的过程,施助者伸出的援助之手,在内心修为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被助者心怀感恩,布施他人,从而也获得了一份安心。

在一个寒冷昏暗的天气里,一位老妇人竖起大拇指,在街边寻求帮助。显然,她的车发生了故障,可天气寒冷,很多人视而不见。这时,居住在周围的王建华停下自己的脚步,询问道:“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老妇人说,我的轮胎爆了,需要您的帮助。王建华在严寒中帮助老妇人换轮胎,由于缺少工具,他蹭伤了指关节,最终还是帮助老妇人解了燃眉之急。老妇人问他应该付给他多少钱,她觉得多少钱对他来说都不为过。但穷困潦倒的王建华对她说,如果她真想回报的话,那么下次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助别人就可以了。那时,还可以想想他。老妇人驱车走了几公里后,看到一家小咖啡馆,她想吃点东西暖暖身子再走完回家的最后一段路程。

当她看到女服务员有了近八个月的身孕仍然面带甜美的微笑丝毫不改变她的服务态度时,她想到了王建华。老妇人用餐后给了服务员100元。当服务员拿回找的钱时,老妇人已经离开了,在餐巾纸上留下了这样的话:“有人曾经帮助了我,就像我帮助你一样。如果你真想回报我,那么请你这样做:不要让爱的链条在你这里终结。”在餐巾纸下,有四张100元的钞票。

王建华帮助老妇人更换了轮胎,虽然他为此蹭伤了指关节,弄脏了衣服,但他始终是微笑着的:一颗高尚的爱心和贫穷无关。他拒绝了老妇人的回报,尽管他的生活很拮据,但是帮助别人是崇高的,爱心是无价的。他不但没有因为拒绝而损失,相反,他的爱心以另外的方式得以回报:他的爱的链条没有断裂。

对弱势群体伸出热情帮助的手,对遭遇不幸的人们给予一份人道的同情。给予他人帮助,改变受帮助的人的困境,面对困境我们与他人一同分担,减轻了沉重的负荷与压力。漫漫人生恰如长途跋涉,只有相互之间携手同行,互相伸出援手,才能顺利到达终点。在轮回的茫茫人海之中,那举手之劳的帮助,让我们获得了无比的心安,同时也得人性自然之趣。人的自然本性未被世俗市侩深埋于地下千尺,终会有见到明媚阳光的一天。安心箴言

每个人真正的主人,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多一份助人的慷慨,内心就会多一份安宁,多收获一份自然。帮助他人,学会感恩,我们的心就会驱逐浮躁与虚荣,不被外化的烦恼所困扰。

无常面前,心态安然

世事无常,人生的境遇犹如大海浪潮的潮起潮落。人生潮起潮落,纵然而逝,安然的心态让我们体味到世间的点滴的美好。淡然面对尘世间烟云去留,在朝花夕拾的平淡中感受那淡淡的芬芳。面对繁华尘世,你是否也正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在无常面前保持心态安然,你就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自己世界的赢家。

古时候,有个穷书生进京赶考,希望能够高中门第。为了节省盘缠,就投宿在京城附近的朋友家。朋友家宽敞明亮,书生在这里生活得好不惬意。有一天晚上,书生做了三个奇特的梦:第一个梦是白菜种在墙上;第二个梦是他在雨中穿蓑衣又打伞;第三个梦就更为奇怪,他竟梦见他与朋友的母亲同榻而眠。睡醒之后,书生百思不得其解,隐约觉得这个梦对他的科举考试有所暗示,于是很想解读梦的寓意。恰好第二天遇到了朋友,他便向朋友请教梦的含义。

朋友一听,略微思考了一下说:“第一个梦似乎不是吉兆,可能对你不利,白菜应该种在地上才能活,种在墙上岂不白种了?”书生一听表情很黯淡,随即哀叹一声。朋友就安慰他,或许第二个梦另有玄机。可是朋友听了第二个梦,朋友马上摇了摇头说道:“穿着蓑衣又打伞,分明是多此一举?也许梦境是在暗示,此次考试是多此一举啊!”书生听了更是十分失望。后来,朋友拍拍书生的肩膀,说道没准第三个梦是吉从天降呢。书生低着头,简单说明了第三个梦的内容。朋友听了以后,皱着眉头说道:“跟我母亲一起睡?看你是今生无望了吧!”书生顿时脸色发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听了朋友的话,书生觉得自己前途昏暗,忽然想放弃赶考而回家。走到不远处,遇见朋友母亲,老人家见他背着行囊,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追问他怎么回事。书生把自己的梦境和朋友的解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人。可老人家却连连向考生恭喜,这是三喜临门呀!一喜:“白菜种墙上是高中!”二贺:“打伞又穿蓑衣,好事成双!”三喜:“与我同眠,你是三生有幸啊!”

生命中总是充满了无常的变化,面对人生的波涛起伏,我们最需要的是一颗安然的心。观念决定命运,当我们面对外境时,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出的层面也不同;切入的角度不同,得出的样貌自然千差万别,凡事若能尝试从正面思考、以积极态度来面对,以一颗安然的心来应对,才可能有峰回路转之余地。

如果你期待梦想,就去实现梦想;如果你期待爱情,就去体验爱情;人生的旅程就是充满了不可预料的无常性。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保持自己安然的心态,切莫被表面现象迷惑。所谓的欲念就是在一次得逞之后的再一次想要得逞,若总是如此,人生就没有了精彩的续集和努力的动力。

一日,坐在客厅里的两个好友正在聊天。谈兴正浓时,一只老鼠突然从门外的花园窜了进来,小Y吓得魂飞魄散,跳上椅子尖声叫嚷,而好友W动也不动,气定神闲地说:“你怕什么?它会进来,也一定会出去的。”

果然,老鼠在屋里兜了几圈,又拖着粗大的尾巴溜出门外去了,不必劳神费气,更不必喊打喊杀。

小Y狼狈万分地从椅子上爬下来,讪讪地说:“哎,你连老鼠都不怕,你岂不是比老鼠更可怕!”

W微笑地说:“我不怕的,又岂止老鼠而已!”诚然,她的字典里,无惧也无怕。她的生活,风猛浪高……男友骗财,婚姻失败,工作逢挫折,投资又亏损。换了旁人,早已精神崩溃,而在最痛苦、最黑暗时期,她还是对自己说:“来者,必去。”凭着这个信念,她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人生的道路起伏不定,没有人会成为永远的赢家。以安然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情,就能渡过难关。人生无常,旦夕祸福并不由个人的意志为转换。奔跑在人生的路途中,或喜或悲,或哀或怨,只有保持安然的心态,才能获得人生中最为至善至美的东西。安心箴言

人生就像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征途——既有荒凉的大漠,也有深长的峡谷;既有横阻的高山,也有断路的激流。人生就是一片广袤的天地,决不会永远鲜花繁盛、蝶飞蜂舞;它还会有风刀霜剑,冰雪封路。面对无常的变化,心态安然方能收获人生。

去除贪念,得安宁心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贪、嗔、痴这三毒便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羁绊。正是它们,不断制造出我们内心的烦恼、痛苦、轮回,给生命带来无穷的忧患。世间一切问题都源于我们的内心,修行也应致力于内在改变。想获得安宁心,获得自在解脱的能力,就要去除贪念,对他人慈悲。

阳光刚刚斜过半边天,寺院里的香客熙熙攘攘。一个男子在人群中来来往往,他既不烧香,也不拜佛,只是绕着功德箱来回巡视。男子的举动,引起了小和尚的注意。黄昏,寺庙里静悄悄的,香炉里烟雾弥漫,和尚们正在吃晚饭。

那名男子悄悄地溜进寺庙,来到功德箱前面。看看四周没有人,男人便将功德箱放下,从里面往外倒钱。小和尚叫来了师父,男子的举动被师徒俩看得一清二楚。小和尚说:“我们去把他抓住……”师父说:“不用。”小和尚急了:“师父,为什么啊?他偷了我们的钱,他是小偷!”师父说:“他不是小偷,那不是我们的钱。”“那怎么不是我们的钱呢?”小和尚盯着师父。师父说:“那是人们放进去的钱,现在有人需要它,取出来,怎么算是偷呢?”小和尚听了默默无语,他眼睁睁地看着男人将功德箱里的钱取走。

等男子一走,小和尚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里面看了看,说:“师父,里面还有钱!”师父点点头,说:“他只是拿走了他需要的那一部分。如果他是小偷,还会留钱在里面吗?”小和尚点了点头。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黄昏,那个男人又趁着大家吃晚饭的时候溜进了寺庙,他来到功德箱前面,看看四周没有人,又将功德箱放下取钱。

这一次,小和尚和师父依然看了个一清二楚。小和尚说:“师父,他是小偷,他又偷我们的钱了!”师父说:“这不是我们的钱,这是众生捐助的钱。他人捐助,他人来取,何为偷啊?昨天他取走一部分,因为不够,再取走一部分,有何不可?”小和尚非常生气,可不敢发作,只好眼睁睁看着男人取走功德箱里的钱。

等男人一走,小和尚就又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里面看了看,发现里面还有钱,心想男人总算不太坏,便作罢。

此后,男子再也没有来寺庙。

一年之后,有一个男子来到寺院。男子进了大殿,拜了佛后来到功德箱前面,打开皮包,掏出厚厚一沓钱塞进了功德箱。

小和尚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走上前去,问男子为何这么大方。男子就是一年前的小偷,他提到了一年前的事,他说自己那时候走投无路,非常需要钱,看到功德箱里的钱,就打起了歪主意,功德箱里的钱让他绝处逢生,现在他的日子好了,他就来加倍奉还。

小和尚把这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说:“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只要我们给别人一条出路,别人就能走出困境。功德箱不是我们的功德箱,那是众生的功德箱。人人都有大慈大悲的菩提心,才能获得自我的救赎!”

后来,寺庙的功德箱便设立在寺庙门口,小和尚专门负责管理这个功德箱。开始的时候,白天装满钱的功德箱,第二天一早就变少了。可是几个月后,再也不用小和尚往功德箱里装钱了。每天早上,功德箱里都是满满的一箱钱,小和尚不得不取出很多钱,否则,里面就装不下了。那里面的钱,有人加倍奉还的,也有人捐献的。加倍奉还的人想感恩,捐献的人想行善帮助他人。

一个功德箱,在帮助了千百人的同时,亦得到了千百人加倍的回报。一个慈悲的人,一颗菩提的心,唤醒了整个世界的慈悲。大慈大悲是一种对待世间万物的态度,多一份给予,少一分索取,就能在世界中收获一份与众不同的欣然与畅快。在你悉心修炼的菩提树下,因善而播种,在内心的彼岸世界中,就能因爱花开。

从前有个人,他常常向他人请教如何能够得道。由于他从小生活的条件很贫困,养成了节俭的习惯。然而在他事业有成以后,节俭却变本加厉变成了吝啬的恶习,他因此苦恼不已。他从来不向他人施与,吝啬到自己都不肯给予别人一粒玉米。

佛祖听说了这样的事情决定亲自登门点化他。佛祖耐心地给他讲述大慈大悲的道理,又传授给他内心修炼的方法。在聆听了佛祖的教诲后,他也似乎有所领悟。

这时,门外来了一个乞丐,于是佛祖便叫他前去施舍。他捧着一碗饭来到门前,可在给予的那一刻,他说什么也不肯松开自己的手。试了几次,都无济于事。他只好沮丧地回到佛祖面前,“我本想给他,可我就是松不开自己的手。”

佛祖略加思索,从怀里拿出一粒种子,放在他的左手里。“你把右手想成是别人,把左手想成是自己。现在你把这粒种子放在你的右手中。”

他疑惑地看着佛祖,可是每当自己要给东西的时候总会舍不得,直到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把左手的东西放到右手其实自己并没有损失什么的时候,他便将种子交到了右手中,就在此时忽然那种子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菩提花。面对花朵那人恍然大悟,原来拥有一颗菩提心很简单,有的时候仅仅是从左手给予到右手,对于万事万物要有大慈大悲的胸怀。

如果你期待光明,请你给予他人光明;如果你期待温暖,请先与他人相拥;如果你期待善缘,请与他人为善。卸下面具的伪装,才能看到心灵中的真善美,才能获得禅理的安心。人只有先给予自己的心灵,才能换来他人的真诚相待。不偏激,不武断,以平等的关怀给予众生大慈大悲的爱,就能获得人生的圆满。安心箴言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株菩提树,只有在我们自我修行的过程中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心,摒弃世俗的欲望和盲目占有,内心才会获得安宁。只有在付出与给予中,人生才是圆满的。大慈大悲地关怀众生,就能转化为心灵的阳光与雨露,滋润内心的菩提树,在彼岸因爱花开。

心存善念是福缘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让我们嬉笑欢颜的,让我们悲痛不已的,还有与我们沉默而过的。我们反复寻觅着,也不断迷失着,其实我们所寻不过是自己的归处,我们寻的不过是前世的缘分。佛说,结识皆缘。

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有的人相伴一生,结成了血浓于水的亲人;有的人相爱一世,结成了相依相偎的夫妻;有的人相知一辈子,结成了肝胆相照的挚友。心存一份善念,结识便是福缘。

一天夜里,七里禅师正在禅堂的蒲团上打坐,一个强盗突然闯出来。月光凄冷,刀子折射出一道寒光,强盗用刀逼近禅师说:“把柜里的钱全部拿出来!不然,就要你的老命!”“钱在抽屉里,你自己去拿吧,不要打扰我念经。”七里禅师说罢,便继续念经。

那个强盗拿走了所有的钱,在临出门的时候,七里禅师说:“你不能拿走所有的钱。米已经吃光,你若都拿走,明天寺里的僧人都要挨饿了。”强盗愣了一下,转过身留出一半的银两,放在抽屉里。

正当强盗准备夺门而出时,禅师继而说道:“拿人家的东西,应该说声谢谢啊!”强盗从没遇到这样的情况,双手一抖丢了匕首,慌慌张张道了声“谢谢。”随即,便飞跑出寺院。

没过两天,强盗在其他地方被官府捉住。根据他的供词,差役把他押到寺庙去见七里禅师。禅师看到强盗被五花大绑,与禅师对视了一眼,随即便低下了头。

差役问道:“多日以前,这个强盗来这里抢过钱吗?”“他没有抢我的钱,是我给他的。”

七里禅师说,“他临走时还说谢谢了,就这样。”强盗心头一惊,这些年漂泊在江湖中,遇到的都是对他唾弃不已的人。

强盗被七里禅师的宽容感动了,只见他咬紧嘴唇,泪流满面,一声不响地跟着差役走了。

三年后,强盗在服刑期满之后,便立刻去叩见七里禅师,求禅师收他为弟子。七里禅师不答应,这个人就长跪七日,七里禅师终于收留了他。而多年后,当年的强盗竟然成为七里禅师门下最为得意的弟子。

强盗问起,当年禅师为何在差役面前替自己维护。七里禅师笑着,淡淡地说:“你能取出一半银两,证明你心留善念。当日不过是走投无路,日后定能放下屠刀。”“可是,为何当日拜您为师,您不肯收留我?”强盗继续追问道。“那七日不过是要你忘记过去,除去恶念,了结尘世的浮华和欲望,安心入门。”七里禅师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匕首。当年的强盗定睛一看,正是自己抢劫时所用的凶器,禅师此时道,“今日终于可以物归原主。”“师父,使不得。出家人,怎能手持凶器?”

禅师说道,“这一把匕首虽是恶物,却让我们结了一段师生缘。除去恶念,心存善念便是福缘。”

心存善念,便能放下屠刀,改过自新;心存善念,便能放下一切,内心安宁。善念唤醒感动,使强盗从善。

与善相伴,就能让你从容地面对当下的人生,内心充实,时时保持一颗安心。心存善念,就能安安稳稳地走过人生的旅程,与有缘人结一段福缘。

年过半百的夫妻,在回忆他们当时相恋的故事时,仍然是一脸幸福的表情。男人眼光中带着无限的柔情,讲述了这个故事。那时,他是个桀骜不驯的年轻人,对世间的万物对充满了挑剔和猜疑。这一次是他众多商务出行的一次,由于近来奔波他,的身体有点不舒服。在飞机起飞前的几分钟,他对空姐说:“请帮助我倒一杯水好吗?”空姐很有礼貌地回答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我会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好吗?”

15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了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这时候空姐才猛然意识到:糟糕,由于太忙,自己忘记给乘客倒水吃药了!真是太抱歉了。当空姐来到客舱,发现按响服务铃的果然是刚才那位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男人抬起左手,指着手表说道:“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这时候的男人年轻气盛,因为职业的缘故对于服务十分苛求。空姐手里端着水,不知道该退还是该进,她不仅觉得很丢脸,心里也感到很委屈。但是,无论她怎么解释,苛求完美和挑剔的男人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虽然,客人有些挑剔,然而空姐还是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在接下来的飞行途中,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空姐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需要别的什么帮助。然而,男人却一副不肯原谅的表情,一直板着脸,不理会空姐。

临到目的地,男人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很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此时空姐心里虽然很委屈,但是仍不失职业道德,非常有礼貌且面带微笑地说道:“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无论您提出什么意见,我都将欣然接受您的批评!”那位乘客脸色一紧,嘴巴准备说什么,可是却没有开口。他接过留言本,开始在本子上写了起来。

等到飞机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打开留言本,却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信,而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

是什么使得这位挑剔的乘客最终放弃了投诉呢?在信中,空姐读到这样一句话:“谢谢你,你很勇敢,也很真实。这整个过程,你表现出了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十二次微笑,深深打动了我,你的笑容是我这次旅行最佳的礼赞!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愿意乘坐你们这趟班机!再会。”

空姐的善念沟通最终感动了乘客,使得原本的投诉信,变成了表扬信。一喜一恶,原本就是在一念之间,而这其中的改变,不过是一个小小善意的举动而已。十二次的微笑是一种关怀,笑容传递出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与生俱来的善良和真诚。正是两人的善意,使他们结成了一生的姻缘。

我们常常寻找着通往幸福的通途,而在邂逅的芸芸众生中,我们挑剔着他人的种种缺陷,忘了一起上路的目的。猛然间回首,才发现我们早已经迷失了到达终点的方向。心存一份善意,胸怀一份感恩,就能在迷途中与他人结一段福缘。安心箴言

钢筋水泥,隔断了我们敞开的心扉;自负的面具,压抑了我们内心的单纯。太多的自我保护,让我们丧失了心灵与心灵之间真诚的交流。善意是最清新的问候,善意是最甘甜的清泉,善意是最醉人的佳酿。心存善意,就能打开幸福之门。

悲悯之火,燎天人之原

在喧嚣的闹市中,我们在功名利禄前拈轻怕重,在残酷的现实里手足无措。我们的目光,局限在自己的生活中,不去关心周围的花草树木,不去关心他人的悲欢离合。在这个物质富足的社会里,我们被物欲包围和充斥着,物质的丰富却将我们的心灵映衬得空虚得发白。这是一个物足而爱乏的时代,我们缺乏对一切事物的关爱,缺乏对生命的敬畏,缺乏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悲悯之心。悲悯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至善至纯的大爱,是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的情怀。

这一年,天公不作美,在炙热的夏日滴水未下,于是天下大旱,粮食歉收,人们四处逃荒。一个和尚到处化缘,可是遍地都是流民百姓,大家都是饥肠辘辘,更没有多余的化缘给和尚。于是和尚加入到一支难民队伍,靠讨些残羹冷炙勉强过活。在难民的队伍中,和尚显得很是异类,总是满嘴的仁义与禅理,有食物来的时候,动作总是很慢,显得那么笨拙。

一天,难民们露宿在一个破庙里,人们嘈嘈杂杂聚集在里面,四处充满了抱怨声。午夜时分,一伙强盗袭击了他们,逼难民们交出财物。强盗们叫喊着,刀光粼粼,难民们都吓得浑身发抖,孩子和妇女的痛哭声此起彼伏。只有和尚手持念珠,闭着眼睛口里静默地念着佛经。

强盗对难民们洗劫一空,然而并没有在难民身上搜刮出什么值钱的东西。他们一边抢劫一边怒骂,互相埋怨今夜运气太差,劫了这么一群“穷鬼”。

最后一个被抢劫的是和尚。他穿了一身打满补丁的僧袍,脚边还有一只破碗。“呸!原来霉星在这里,都是这和尚害的!”匪首连搜都懒得搜,对着和尚的脊背就是一脚。随后,强盗头子率众强盗匆匆离开。

见强盗已走,难民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世界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只抢我们的而不抢和尚的?有的说,和尚太自私,有福能够同享而有难却不能同当;有的说,也许和尚与那伙强盗有亲戚,所以才不抢他的;甚至还有的说,那匪首说得对,是这和尚给我们带来了灾难,应该把他驱逐出难民队伍。

闲言碎语钻进了和尚的耳朵里,和尚听得脸通红,和尚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念珠也越转越快,一不小心,线断了,珠子一齐滚进了荒草里。他抓起那只破碗,猛地跳起来向强盗们离去的方向追去。人们以为和尚是忽然失心疯了,都在和尚的身后看笑话。

和尚拦在匪首面前,跪倒在地哀求说:“请你们无论如何也要抢劫我,哪怕一件东西也好!”说完,他双手递上那只他认为是自己最值钱的东西—破碗。

匪首愣住了,他当了一辈子强盗还从来没有遇到过有人请他抢劫的。再看那碗,残缺不全且肮脏不堪。“谁要你的破碗!”强盗头子一个巴掌打了过去。“不。求您一定要收下!只要您收下这只碗,小僧就有救了。”和尚继续哀求道。“有救了?”强盗们都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去你娘的,老子还要赶回去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呢!”匪首不耐烦地夺过破碗,用力一摔,将碗摔得粉碎,转身继续赶路。

和尚双手捧着破碗的碎片,泪如雨下。这只破碗已经跟了他二十多年了。哭了一会儿,他又突然高兴起来,他终于可以回到难民的队伍中,并且向他们说:“瞧,和你们一样,我也遭到了强盗们的野蛮抢劫。我吃饭的家伙都被他们摔得粉碎,不信请看这些碎片!”

作为凡人,我们很难做到宠辱不惊,但至少我们要对众生怀有一份悲悯之情。顺境中嫉妒他人的荣耀,逆境中揭露对方的伤疤,在互相猜忌中丧失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友爱、理解和宽容。

传说,在古印度有一个极为专横的国王。有一天,国王忽然想要新造一个皇宫。工匠的头目禀告国王说,若要把宫殿修建得坚实而华丽,必须选用一棵千年老树做材料。于是,国王传令下去,无论如何也要寻得这样一棵老树。

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国王的使臣果然找到了一棵千年老树。这棵参天大树,气宇轩昂地屹立在众树之间。使臣前来禀报国王,说他们找到了一棵大树,只是那树年代久远,砍了会不会太可惜。

国王才不管那么多,当下命令工匠,翌日就去伐树。然而,那毕竟是一棵千年老树,它已经吸纳了天地之灵气,化作一个树中精灵。当天夜里,趁国王熟睡之际,老树走进了他的梦里,恳求国王手下留情,别让它千年修行毁于一旦。“既然你有千年的道行,我就更要砍你来修建宫殿了。要知道,你不过是一棵树!”国王傲慢地说。老树一声叹息说:“唉,我也老了,死了也就罢了。只是陛下,您能不能在砍伐我的时候,别从根部下斧,您让人从我头上往下砍吧。”

国王大为不解:“从上往下伐你,岂不使你肢体寸断,更为痛苦?哪有从根部砍了你干脆?”“陛下,从上往下伐我自然倍加痛苦,可您瞧我这般高大,若从根部伐了我,倒下之时势必压死压伤无数小树。请陛下成全我吧。”

国王一觉醒来,顿感羞愧难当。他收回了砍伐大树的命令,并放弃了修筑宫殿。打那以后,那国王善待于民……

这个故事渗透着佛学中一种叫禅宗的境界:即使身处险境,仍悲悯于苍生的冷暖与苦弱。悲悯是一条善良的河流,悲悯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悲悯是一泓清澈的泉水,悲悯是一道璀璨的霞光。悲悯之火,给更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送去温暖,传递快乐,带来光明与希望。人世间最美丽的是善良的心灵,最宽广的是博爱的胸襟,人间多了一些同情和悲悯,少一些冷漠与麻木。安心箴言

世间的每一个生命,都有自身各自存在的价值。悲悯于每一个生命的存在,呵护每一个生命的气息,敬畏于生命的价值。哪怕是一株草,一棵树,都有生命的轨迹可寻。尊重每一个生命存在的价值,悲悯之火,可以燎天人之原。

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常思己过,莫论人非”是佛教入门的规矩,也是佛家的道德观念和修炼方法。常思己过是要我们沉静下来反思自己的不足;莫论人非,旨在让他人能以是克非、为善去恶。以“吾日三省乎吾身”的善思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他人为镜,以他人为鉴,自然可以使内心获得一片安宁和自身修养的升华。静坐常思,不埋怨,不抱怨,在自己的世界中独享一份属于自己的闲适和宽容。

雅纯在佛光丛林学院念书,对训导老师非常不满,总是抗拒并排斥老师的要求与言教。 一日,院长星云法师将她找来问道:“听说你对训导老师不以为然。说说看,你对她有什么不满?”雅纯抓住机会,开始数落老师的不是,一说就说了半个小时。

法师并没有因为忙碌而打断她的话,却不断要求雅纯再举几个例子来说,直到她想不起来还有什么例子可以举证老师的过错时,法师就说:“你讲完了,现在可以换我讲了吗?”雅纯点点头。

法师说:“你的个性属于黑白分明、疾恶如仇的。” 雅纯满意地点头说:“师父,您说得真准,我正是这样的人呢!”法师又说:“你知道的世界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恶一半;清净一半,浊秽一半。很可惜,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

雅纯听了之后,愣了半晌,问道:“您为何说我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呢?” 法师说:“因为你要求完美,只能接受完美的一半,不能接受残缺的一半,所以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因为世界毫无圆满可言。” 雅纯顿时好像失去了重心,不知所措地问道:“那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法师慈悲地说道:“世界本就是由自己和他人组成,你固执己见,只坚信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而不知道采取他人的意见,就阻塞了广开言路之门,他人的智慧就无法与你交融。禅理常劝诫世人,常思己过,莫论人非。当你能够以虚怀若谷的心态,与他人交流时,你就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了。”

面对世界的不美满,面对人生的不圆满,我们总是把矛头对准他人。于是互相指责、谩骂,生命的韶华就在是非争辩中失去了应有的颜色。然后,恶念成了恶的导火索,恶语暗伤,冤冤相报。其实常思己过,就能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最终善念就成为了善行的种子。

祥和镇是一个并不太平的小镇。祥和镇里的人天生脾气暴躁,喜好争斗,沾火就着。为了镇住这股恶风,祖上就命名为祥和镇。

最近,镇上出了一件怪事儿。王屠户一天早晨起来,发现刀不见了,在原来放刀的地方多了一个茶壶。他拿起茶壶仔细看,发现壶底有四个字:刘记茶馆。王屠户心想,好你个刘茶水啊,半夜来偷走我的刀,摆明了不让我做生意。我王屠户若怕了你,就不姓王。

刘记茶馆的掌柜,小镇上的人都叫他刘茶水。他刚起床,就听到门口王屠户杀猪般的叫声:“刘茶水,你给我滚出来!”刘茶水出门,看到王屠户一脸凶相,就问:“你一大早闲得难受吧?”

王屠户没说话,上来就给了刘茶水一拳,刘茶水倒在地上,脸立马就肿了起来。王屠户说:“你再装,你自己干的好事,拿了我的刀,还留一个你店里的破茶壶,明摆着欺负我呢。今儿给你个教训,我王屠户不是好惹的。”说完走了,留下捂着脸的刘茶水在那发愣。

被打了的刘茶水回到茶馆里,发现放茶壶的地方多了一个大碗。拿起碗细看,这不是馄饨张家特制的大碗吗?他咬着牙气愤地想,好啊你个馄饨张,你让我挨了打,我和你没完。

刘茶水小跑着去了馄饨张的馄饨店,店里伙计说老板去了李铁匠家。刘茶水刚来到李铁匠家门口,就看到李铁匠和馄饨张在地上扭打得火热。他心里舒服了些,转身回茶馆去了。

就这样,小小的祥和镇每天都有人丢东西,每天都有人打架,每天都有人受伤,这似乎已经成了习惯。

终于有一天,赵裁缝早上起床,发现家里多了一个水桶。找来找去,竟然什么东西也没丢。赵裁缝围着水桶转了两圈,拍拍自己的脑袋,拎起水桶放在自家大门外的街道上。这一反常的行为,改变了小镇已有的习惯。

药铺的孙掌柜发现自己丢了水桶,多了一盏油灯,就去找卖油灯的算账。他走着走着,发现自家的水桶在街上放着呢。一高兴,拎回去了。然后把油灯挂在街边树丫上。第二天,油灯不见了。

祥和镇又出了一件怪事儿。如果谁家发现丢了东西,不用着急,在小镇上转一圈,总能在谁家门口找到。自己多了的东西也被习惯地放在自家门口,第二天放在门口的东西也就不见了。小镇上再也看不到有人打架了。

与人针锋相对,人生就会成为载满不幸与纷乱的战场。念他人之恶,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内心,盛不下善缘,累不出善果。和谐不是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有烦恼,而是有矛盾,能自我平衡;有冲突,能自我化解;有烦恼,能自我解脱。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到不足,宽容地对待他人,就是佛性的和谐。安心箴言

常思己过,善待他人;莫论人非,慈悲谅解。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若虚怀若谷,便能被海纳百川的世界所容纳;倘若放不下他人的过失,纠结不断,也只能是自寻烦恼,画地为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