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8 18:50:38

点击下载

作者:杨明,竭宝峰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校长的智慧

校长的智慧试读:

第一章 校长的领导形象塑造

第一节 领导形象塑造概述

1.领导形象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形象”,本是文艺领域的术语,它是指文学艺术家在一定的创作思想指导下,对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加以选择提炼所创造的有一定思想内容、审美意义和外在形式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典范。后来,人们广泛借用这个概念,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加以使用,指一个人的形体、概貌、气质、风度等方面给人留下的某一个侧面或整体的印象。

领导形象是指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中,在下属和公众心目中留下的综合印象以及得到的总体评价。谈及领导者的形象,也应该注意各个领导者形象之间的配合从而形成领导群体形象,领导群体所在的公共部门的形象就构成该部门的公务形象。

领导形象的内涵

领导形象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领导形象的载体是领导者。

领导者是领导形象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方面,他通过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所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来塑造和展示自身形象。一般地,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领导形象。一个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领导者就会产生良好的领导形象。反之,一个守旧、虚假、腐败、低能的领导者就会产生恶劣的领导形象。另一方面,他通过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和沟通途径,使公众在了解领导目标、过程、体制和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领导形象。(2)领导形象的内容是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这种印象和评价淀积于公众的社会心理之中,这种社会心理实际上是领导者内在素质与外在能力的一种有机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心理是对领导形象在思想感情变化上的一种互动,它往往通过印象和评价表达出来。公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形成对领导者的初步印象,印象一经形成,公众便会从各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分析得失、优劣,最后总结出对领导者的综合评价。(3)领导形象的评价者是领导者所面对的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是领导形象的感受者和评价者。一方面,社会公众作为整体是产生、监督和罢免领导者的权力主体,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公众评判的依据。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中的个体,在与领导者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领导者的感知和判断,虽然这些感知和判断是公众个体意识的产物,但正是这些个体意识的总和才构成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整体意识,并最终对领导形象产生影响。

领导形象的特征(1)领导形象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领导形象是领导活动、过程、体制和方式等这类客观的东西在公众头脑中的主观印象和主观评价。领导者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和自觉行为来刻意塑造领导形象。领导者的形象塑造和公众的形象感受都是主观行为。因而,领导形象具有主观性。同时,领导形象具有客观性。一方面,领导形象的产生是以领导者的客观行为、客观影响力以及作为外在力量的其它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为基础的。另一方面,领导形象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必须将其置于客观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中,从其是否对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上予以检验。因此,领导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2)领导形象是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

对于个体公众来说,他对领导者的印象是在与政府大量的接触中,不断地对积累起来的感受加以综合、修正、补充以后产生出来的。对于公众群体来说,作为群体性的领导形象则是将个体关于部分印象加以综合后形成的群体表象。公众个体的印象、公众群体的印象,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综合的结果则最终形成整个社会公众的集体印象。因此,只有代表人民普遍意志和历史发展方向的公众个体意识的总和才能构成公众的整体意识,也才能形成领导形象。(3)领导形象是确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一方面,在特定条件下,公众心目中的领导形象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一旦在公众心目中形成某种印象,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公众行为和认知,这种认知并不会因时空变化而立即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领导者与公众都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之中,领导形象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性是绝对的。领导活动要素、结构、功能和权力的运用是不断变化的,而公众对领导者的要求、愿望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公众对领导者的印象,除了有一定的稳定性之外,还具有不断变化的特征。(4)领导形象是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统一。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形象不是随意流露或无意显露的,而是通过形象主体刻意塑造和精心策划的。历史发展和组织分化过程表明,商品经济或文化越发展,领导就越重视自己的社会关系行为,从而就越是将自身形象的塑造作为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去加以控制。但是,领导形象的最终判断和评价,要通过自我形象转化为社会形象才能完成,领导形象塑造过程往往要根据社会公众的信息反馈来调整。没有这个反馈过程,领导者难以判断其自我认知形象是否符合公众的要求。同时,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并不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肯定的把握和正确的认识。因此,领导形象应该处在可监可控的反馈调整系统中。

2.领导形象的决定因素和特点

领导形象的特点

一般来说,领导形象有如下特点。(1)客观性。领导形象似乎是虚无的,看不到、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于公众的心目中,而且是客观公正的。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领导形象的客观性是建立在领导者的价值理念、实际行为和作为,以及行为的绩效和结果之上的。正是这种价值理念、实际行为和活动结果与绩效构成了领导者形象的客观基础,也确定了领导者形象的内在结构稳定性。(2)综合性。领导形象是公众意见的综合和归纳,是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领导者所做的总的评价。这就要求领导者应注意保持自己行为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尽量避免在不同场合甚至同一场合的行为有强烈反差,注意总体与细节的关系,尤其是在工作细节、个人生活、待人接物等具体方面的表现。(3)稳定性。心理学研究的“首因效应”,是指公众对某人形成第一印象后,会保留很长时间,并对以后的印象有很大的影响。公共部门的领导者在第一次公开露面时,必须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长处,展示自己的风格特点,从而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为了能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但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领导者不断强化,使“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互相促进,树立领导者的良好形象。

决定领导形象的因素

那么,哪些因素决定着领导形象呢?大致有三种因素。(1)领导角色的规定。“角色”是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规定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任务的专门用语,后被用于社会学。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社会中的人就是他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演员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必须符合剧本的规定。这里使用领导者角色的概念,是指领导者担任一定职务并获得权力后所应取得的社会地位与身份,以及由这种身份和地位所确定的行为规范和模式。规定领导者角色的剧本是社会的价值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规范,他们确定了领导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些价值准则通过政府的宣传教育,常常刻印在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之中,他们首先据此来评议领导者。

当代社会要求依法行政和民主行政,所以通过法律规定的领导者角色也越来越为公众所重视。而且,公共部门的领导角色应该是表现性角色,即不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是以表现法律制度与秩序为目的。公共部门的领导者角色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奉公守法,勤政廉洁。(2)领导者自身素质规定着领导者的形象,领导形象必须建立在领导者自身素质的利用和开发的基础之上。实质上,领导形象是领导素质的外化或表现形式,领导素质投射到环境或社会中去,就表现为领导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素质是一种可资利用的资源,领导形象则是领导素质资源利用和开发的结果。比如,领导者的气质和性格是先天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领导者角色建设。“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领导者在追求改变自己的本性和气质时,如果不能成功,反而可能表现为虚假,不自然,也不长久,很难取得积极的效果。从积极方面来说,领导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就扩大了塑造领导形象的资源。在人与人之间,共同点越多,就越容易相互欣赏,彼此越容易留下更好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领导者就可以学习和掌握塑造领导形象的方法和技术,充分利用和开发领导素质资源来塑造领导形象。(3)领导环境。要赢得下属与公众的认同,领导者的形象塑造就不是闭门造车,从自我出发,也不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是根据不同环境、不同的时代和不同领导情境要求,选择恰当的公共形象。例如,公安局长和大学教授形象不同;同样的领导者在主持庆典和主持葬礼时也有不同的形象要求。

3.现代领导形象的作用

领导形象是领导者履行职责的基础

领导形象是在领导者与社会公众广泛接触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领导者个人内在素质和能力的外在化。领导者树立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公众对其实施领导、履行职责进行评判的过程。一般地,领导者在公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说明公众承认了该领导者,并对其工作给予理解与支持,该领导者就具有履行职责、实施领导的基础。相反,一个领导者在公众中没有树立良好的形象,说明公众没有承认该领导者,更不能对其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该领导者就不具备履行职责、实施领导的基础。

领导形象是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对领导活动的成败具有重大作用。领导形象如何,不仅关系到领导者个人的威信和号召力,而且关系到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凝聚力,关系到领导活动能否顺利进行。领导者如果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即以饱满的精神风貌、高尚的领导魅力、优良的领导作风和得体的领导仪表等赢得公众的好感和信赖,不仅有利于领导威信的建立,而且有利于领导的决策、指示、领导方法为群众所接受,并得到创造性的执行。相反,领导者如果不能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就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支持与认可,领导活动就难以顺利进行。

领导形象是领导效能的直接影响力

领导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领导效能的发挥。领导形象对于实施领导活动一般会产生两种效能:一方面,良好的领导形象能产生积极的正效应,可以激励被领导者团结在领导者周围,支持领导者开展各项工作,充分调动被领导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奋力去实现领导目标。另一方面,不良的领导形象会产生负效应,使被领导者对领导者产生不信任感,相互间离心离德,甚至会出现被领导者抵制领导者的现象,这就无法发挥领导效能,阻碍领导活动的正常进行。

4.现代校长的形象定位

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向广大中小学校长提出了一个新的严肃的课题,即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一位现代校长的形象定位。形象作为一种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权威的真正内核。任何领导者要取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除了要运用好自己的权力外,还要在全部领导过程中,重视对自身形象的塑造。

现代校长的形象是校长运用现代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技术,在学校管理的全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现代校长形象是一种总体评价,是现代校长名誉、声誉、信誉的体现,反映着内外部公众对校长的认可程度,体现了社会公众对一位校长的全部看法和评价、整体要求与标准。现代校长形象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通过各种物质的、精神的表征媒介,形成公众对校长形象的具体感受,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吸引力量、感染力量。现代校长的形象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博学多识的教育家形象

现代校长不仅是学校的行政首长,还应该是教育专家、理论权威,要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育思想,熟悉党的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精通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尤其要有高度的专业敏感,洞察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永远保持理论上的高水平与新姿态。

现代校长还应有专业与广博结合的知识结构。现代校长首先应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是某一门学科的专家,有相关学科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带领教师开展文化、业务学习,用最新教育教学理论武装教师,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教育教学内容,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永远反映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现代校长要好学不倦,广阅博览,善于思考,勤于写作;要带头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有很好的文字功底,能写出有一定深度或较高理论层次的文章。在师生的心目中,真正树立起一位博学多识的教育家形象。

德才兼备的师表形象

现代校长应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勤恳的工作态度,要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做到廉洁勤政、务实创新;注重强化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和后勤队伍建设,以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现代校长应具有较强的公仆意识和群众观点,要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用真诚的爱心呵护着教师和学生,为他们解忧解难;要虚心征求师生意见,改进工作;不以权谋私、以势压人;多注视别人的优点,不计较小过小失。

现代校长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自责自律精神。在困境中头脑冷静不改常态,受挫不馁,居功不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控制自己的感情,始终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工作中勇于自我检讨,善于发现不足。有自知之明,有自省习惯。凡要求教职工和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师生中真正树立起德才兼备的师表形象。

严谨务实的管理家形象

现代校长要用当代最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学校,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提倡科学管理,讲求效率,实现学校内部结构及育人过程的优化,加快节奏,加大容量,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校长要努力改进学校管理手段,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施和方法进行教育决策和学校管理,善于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管理领域中来,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

现代校长要致力于学校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办学条件是学校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办学条件现代化的重点是与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质量直接相关的技术和装备条件,就是要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体能训练器械、艺术教育手段、科学实验及生产实习设备来装备学校,并达到一流的装备、一流的管理,产生一流的教学效益。

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形象

现代校长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校长居于战略家高度的思想基础和首要条件。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明确教育的真正意义和育人方向,把学校由单纯的“读书场所”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摇篮”。以正确的人才观为导向,努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为培养具有现代市场意识、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又善于合作的人才打好基础。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长要用新的观点、新的视角审视新的问题。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校长面临观念、人才、凝聚力的竞争,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有锐意改革的紧迫感。既借鉴市场机制,又不被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随意支配,要站在“两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高度,把握教育的特点,进行整体改革,优化组合,统筹协调。

校长要有真正的战略,而不是眼花缭乱的战术,在办学和管理上要实行战略性操作。那就是对学校有一个总体构思和办学目标,在目标指导下工作,在动态管理中实现目标。一个目标实现前要有对下一个目标的构想,上一个目标实现之日就是下一个目标开始之时,使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不断进行着良性循环和滚动提高。

纵横捭阖的社会活动家形象

现代校长要大力加强教育现代化宣传,介绍学校现状,展示学校的发展前景,宣传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使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关心,对学校建设的热心支持,拓宽办学经费渠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密切同家长的联系,提高家长素质及家庭教育水平。

在各种社交活动中,现代校长要显示出一定的公关能力。在与对方的接触中,要热情大方,坦诚无私,头脑冷静,思维敏捷;要外示谦虚和内隐韬略,一言既出无懈可击;要既坚持原则,又机动灵活;语言要清晰流畅,委婉得体,说服力强,有鼓动性,并善于运用情感打动对方。在任何情况下,现代校长要表现得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不失教师尊严,不损校长风度。

甘于奉献的公仆形象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现代校长应成为广大师生的公仆。公仆形象的本质就是谦虚、忠诚、服务、奉献。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现代校长要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更显重要。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巨大的正效益的同时,也有其天然的负效应,易使人滋生利己主义思想,对集体主义思想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构成冲击。当前就有许多教师、干部在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负效应”的腐蚀。因此,现代校长务必珍惜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努力为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群众看干部的重要标准是看他们能否带头奉献。这就要求现代校长要正确对待苦与乐、得与失、荣与辱、生与死,把自己融进为学校无私奉献和为师生谋幸福之中,努力树立好一个不谋私利、甘于奉献的公仆形象。

5.新时代的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校长的素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敬业爱岗,服务社会

敬业爱岗,服务社会为人民服务是思想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一个合格的校长应能够深刻理解“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敬业爱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当今复杂的社会现实环境对每一个校长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能否明辨是非,能否抵御方方面面的诱惑,从根本上来说,仍在于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反复告诫全党,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和衡量是与非,善与丑,功与过,苦与乐,荣与辱的根本依据,把是否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败的标准。陶行知先生认为校长的工作“关系千百人学业前途”,“关系国家与学术的兴衰”,主张校长以教育为终身事业,可见,校长要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甘愿为党的教育事业作贡献。

认识自我,廉洁奉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担负校长角色的同志,要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权力可以为人民办好事,也可以用来谋私利。我们国家的经济和改革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某些权力尚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没有制约的权力会导致腐败,在这种情况下,校长们如何认识手中的权力,怎样使用权力,太值得深思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只能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如果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为损害人民利益的工具,就叫做权力的异化。防止权力异化,需要对手中的权力有清楚的认识。教育部门制定了不少的法律法规,也有不少行为规范出台,但校长心中也应该有个“校长行为规范”用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不违反党纪、国法、政纪和职业道德。特别像我们这种在社会有一定声望的中国名校的校长更要严格自律,廉洁奉公,洁身自爱,不要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

豁达大度,宽以待人

豁达指人的胸襟开阔。校长要做到豁达大度,宽以待人,对别人宽宏大量,有宽容精神,不要计较别人对你的态度不好,伤了你的“自尊心”,给你难堪,凡胸襟狭隘不能宽容人者,绝不是一个好校长。校长由于特殊的岗位,接触面广,有各行各业,有校内校外,有上级和下级,他们可以从四面八方观察你,如果你肯让大家品头论足,说长道短,那么就有可能借众人之目明己之目,众人对领导人的评论,有的听起来顺耳,有的听起来逆耳。“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心中有一杆无形的公平的秤。周恩来同志说:“要做领导者,必须团结他不喜欢和不愿接受同志,然后抓紧他们,称赞其对的方面,批评其坏的方面,然后才能改造他们,同时也就改造了自己。”这句话对一个领导者来说非常重要。周总理身体力行,他在“文革”中的处境和重大作用,充分体现了这种原则性,这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下面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正是校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时。校长对于正确的或错误的批评意见,应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只有校长们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被领导者才有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因某种原因反对过自己甚至伤害过自己的人能谅解、讲宽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秋后算账,更不能给人小鞋穿。

冷静自制,三思而行

学校管理区别于其他行业,最突出一个特点就是对人而不是对物的管理。教师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群体,其特殊性决定了校长管理必须注意冷静自控。

冷静自制是校长的能力,也是校长的一种涵养和品质。其主要表现为沉着、耐心、理智地处理问题。

我们在工作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某项决策是正确的,但某种原因竟造成了群众不理解,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时校长要有一定耐心,不急躁,相信事情总有一个过程,不必急于求成。

有时校长的工作做得很出色,也会有人不满意,甚至责难你。一个校长必须自制,冷静理智。一定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君子坦荡荡”的宽容精神,使自己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始终处于头脑冷静的状态,以便处理矛盾。校长有时还要忍受暂时的委屈,这虽然很难,但必须要做到。

6.中小学校长工作规范

求真务实

校长要按照实事求是的路线去工作、勇于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做到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不缩小、从实际出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锲而不舍、坚持下去。

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名言。谦虚谨慎与团结协作是紧密联系的。谦虚谨慎是团结协作的基础;团结协作又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条件。两者是校长必要的品质和工作作风。

联系群众、作风民主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群众参与和支持校长只有深入群众中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决策正确,才能指挥适当。校长的民主作风不仅影响教职工,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有了民主气氛,才能充分调动起广大知识分子的智慧,力量和积极性。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校长的严于律己决定了校长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堪称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以法治校、以法治教。所谓宽以待人就是对别人宽宏大量,有宽容精神。这是校长团结群众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校长的仪表是学校教育因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将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言行,甚至影响着学校的风气。校长一定要积极慎重地对待自己的举止、言谈、作风和待人接物等素常小事,不可“名士大都不注意生活小节,秀才只怕肚里没货”。

第二节 领导形象塑造方法

1.年轻校长的立威宝典

随着我国教育行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部分有志向、有抱负、有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开始走上领导岗位。但是,年轻校长该如何适应新角色,如何处理与老同事的关系,怎样“以德服人,以能服人”?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是学校的领头雁,一所学校能否取得长足的发展,关键在于校长是否能够以战略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指明方向,带好头。因此,不论是老校长还是新上任的年轻校长,都应该全面“武装”起来:

运用“望远镜”

学校的工作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工程,对内它关系到学生、教师、职工多个方面;对外它关系到家庭、社区、实践基地多个层面。同时这些因素又以教育教学为核心交错共存。“冰冻三尺,非一曰之寒”,学校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因此我认为校长尤其是年轻校长,首先要配备“望远镜”。不仅要看到学校今天的发展,更要看到学校明天的规划。不能急功近利,置学校的长期发展于不顾,盲目建设,盲目投资,最后将会陷于“今天建了,明天拆;明天拆了,后天建”的恶性循环的泥淖之中。如果我们具备了长远眼光,我们就会将课堂还给学生,就不会是“满堂灌”、“满堂问”;如果我们具备了长远眼光,就会把管理交给教师,就不会是管住教师,束缚教师的手脚;如果我们具备了长远眼光,就会积极推动新课程的落实,就不会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将目光停留在可怜的分数上。拿起手中的望远镜,校长们,你是不是看到了学校美好的明天?我想这是一定的。

运用“冲锋枪”

校长是学校的指挥者,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但他更应该是一个战斗者,冲锋陷阵,带领教师四面突击。因而校长还应装配一支“冲锋枪”。这支“冲锋枪”的“子弹”就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现在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战斗”——新课程改革。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它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校长们应该认真研究新课改的实质,把握新课改的动向,努力实践新课改,还要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地告诉教师。试问一个不会打仗的人,却要去指挥千军万马,能不打败仗吗?“冲锋枪”是需要、常擦常新的,“子弹”也需要不断获取,不然用不了多久,就会“弹尽枪绝”,就只能束手待毙了。你看,校长们已经端起了“冲锋枪”,冲在队伍的最前列,教师们怎么会甘做懦夫?怎么会犹豫不决?教师们一定会以校长马首是瞻,奋力向前。

运用“探测仪”

学校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它要求校长要了解教师的内心和教学需要,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因此校长还需要一台“探测仪”。一要用“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关心爱护教师,与教师促膝谈心,了解他们教学和生活上的困难,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二要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多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多倾听教师的想法,多研讨课改的进度。倘若步子快了,不妨慢一点;步子慢了,不妨快一点;步子停了,不妨催一点。三要敢于接受不同的意见,凡是对学校有利的,对学生有益的,就都要采纳。特别是年轻校长更应该深入教师之中,听取多方面的建议,以防武断和片面。

2.年轻校长当好领导的方法

年轻校长走上领导岗位后,应念好“专、勇、平、和”四字经。

专,就是精湛的业务技能

作为一名校长,不仅要有出色的管理水平,还要具备精湛的业务技能。笔者在2005年第六期《小学数学教师》中的《细节成就完美》一文中了解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在听完一位刚工作了一个学期的新教师的课后,为了能引领年轻教师成长,李校长随即在其他班上了一节同样内容的课来向新教师“说课”。李校长的这种上能为“官”,下能为“民”的气魄,对教师的工作有着巨大的感召力!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领头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蕴涵在校长身上的那种深厚的理论储备,高超的育人艺术,这本身就是一支引领教师成长的无形指挥棒。

勇,就是敢作敢为的气度

年轻校长的最大特点就是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敢作敢为。新课改,广大教师渴望新校长能给大家吹来一股清新的教育气息。因此,新校长切忌墨守成规,明哲保身,要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率先垂范,敢于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带领教师勇于实践教育新理念,不断探索教育新领域,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勇立潮头,奋力搏击。

平,就是一颗公平之心

年轻校长刚上任,特别希望学校工作在短时期内有新的突破。于是狠抓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思维的重心很容易滑向学校的重点班级,偏向年轻的骨干教师,而很多暂时落后的或者年龄大的教师则备受冷落,人为的制造了机会的不均衡,离散了教师之间的团结,也影响了自己在教师心中的形象。希望年轻校长新官上任,在工作中应少些急功近利,多些脚踏实地,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工作,让每位教师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尊重,赢得民心。

和,就是要体察民情平易近人

一个学校的发展,既凝聚了无数老教师和老领导的无私奉献,也承载了无数年轻教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校长,要放下管理者的架子,真诚的投入到这个集体当中来,经常蹲下身子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和年轻教师打成一片,多给落后教师一些关爱,多给贫困教师送些温暖,让学校真正成为每位教师乐于奉献,追逐理想的乐园。

3.新校长的“三把火”

烧掉官架子

第一把火:烧掉官架子,做一个平易近人的校长。

校长这个官,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他掌握着手下几十名教师的工资、晋级、福利待遇等切身利益,甚至对老师的去留有着决定权。如果您总是把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不能主动去了解、关心、体谅老师,甚至对老师的错误和疏忽恶语相向,长此以往,必定会大失师心,成为老师们眼中的“刻薄校长”、“变态校长”……懂得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就请您屈尊贵驾,把自己降低到和老师同等的位置上,经常到一线老师的办公室里和老师谈心、聊天、嘘寒问暖、为老师排忧解难,做老师的知心人,这样老师们才会积极支持和拥护您的工作。

烧掉灰色收入

第二把火:烧掉灰色收入,做一个廉正的校长。

校长作为学校的“一家之主”,还得时时刻刻为学校的生计操心,于是您不得不往临近的工厂、企业跑,不得不与政府的头儿们打交道。当您有机会和富商、领导在酒桌上推杯换盏时,当一笔笔“外水”流入您的腰包时,您可曾想到奋战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们。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无偿为学生补习,根本没有时间为自己捞取“外快”,每月只能守着那点死工资度日,遇到大病大灾还得举家借债。如此的收入差距,又怎能不让老师心寒,到了年终民主评议,过不了廉正自律那一关,您的校长之路也走到了尽头。因此,请您时刻把老师的冷暖系在心头,为老师谋福利,让老师得实惠,这样老师才会有工作的动力,学校的发展才会蒸蒸日上。

烧掉独断专行

第三把火:烧掉独断专行的傲气,做一个民主公正的校长。

作为一名年轻的校长,没有“两刷子”是不能身居要位的。虽然您个人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但仅凭一个人的能力绝办不好一所学校。学校是您的,更是老师和学生的。有句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在对学校的工作进行决策时,请您不要自以为是地武断作出,虚心、广泛地听取老师们的意见,集思广益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和正确。当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时,请多听听一线老师的心声,群策群力才能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4.“好人”不一定是好校长

有一位校长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涉及个人名利的敏感问题时,从来都“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而是“首先主动把自己排除在受益人之外,尽量把机会给予其他教职工”,然而,许多人似乎并不“领情”。学校原本十分紧张的人际关系亦未因此就稍显舒缓,一到评优选先、晋职增薪等“焦点时刻”,照例是没完没了的争执、申辩、哭诉……到最后,所有的指责和怨气毫无例外都会指向校长本人:责其“徇私舞弊、暗箱操作”者有之,怨其“素质低下、无德无能”者亦有之。这种“救火队长”兼“出气筒”的双重角色常常使他形容憔悴、身心疲惫,以致他很难把主要精力专心于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务上。“该做的都做了,没想到结果还是一样糟!”这位校长很无奈,甚至还很委屈。与他一样,不少人以为,只要校长是一个好人,行得端、立得正,没有私心杂念,管好学校似乎就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好人当然就是好校长”,在学校管理实践中,这种天真的理论不能说完全没有市场。“好人”很多,好校长却极度稀缺。

可见,“好人”未必就是好校长。从逻辑上看,良好的个人品性只是保证优良管理的最低限条件,但还远不是有效管理的充分条件。比之“好人”,“好校长”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师的教师”,好校长要充分体现职务的道德性,秉公行政;另—方面,协调一个高度知识化的学习共同体,好校长必须追求治校有方,讲究以制度张力维系学校人际活力和知识生产力的艺术,所以必须不断加强领导力的历练。为人的低调谦和,行事的坦白无私,充其量只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好好先生”。倘若不能融道德与专业于一炉,不能在“独善其身”的同时发展“兼济天下”的能力,不能在善良、无私、敬业的基础上添加上行政能力的修炼,那么,“好人”就近乎“无用”。“好人”系道德词汇,倚重主观感觉;“好校长”属专业评价,有严密的客观标准。二者的混同,虽然出自人们期待由“好人”,即具有相当道德水准的人来领导学校的良好初衷,但客观上又确实导致了对“好人行政”不切实际的幻想。而管理理念中由此得以大行其道的泛道德主张,更会使学校管理“剑走偏锋”,形成校长专断之下“怎么着都正确”的“精英管理”,即一种看似冠冕堂皇实为率意而行的胡来!

好人未必是好校长。明白这个道理的意外收获是:不好的校长也不一定就是坏人。组织中几乎很少有处心积虑的坏人,更缺少证据表明这样的坏人可能就是校长,除非可以列举出有足够多的校长,其上任之初即居心叵测!因此,不能把效率低下和行政失败的原因单纯归咎于校长,尤其不能归咎于一个阴谋家式的校长。否则不仅有失公允,而且明显违背科学。学校管不好,校长固然难辞其咎;无论员工或上级,尽可以非难其行政能力,却大可不必羞辱其德性,恪守这条规则,才谈得上客观评价,也才谈得上以人为本。

5.合格校长须过好“五关”

怎样才算是一位合格校长?先过好“五关”?

科学管理关

A校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上台后风风火火,按照自己的设想对学校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新制定了“教职工签到签出制度”、“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教师请假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以显示自己独到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然而由于决策不妥,执行力又差,学校管理一片混乱。几年下来,好端端的学校成了一个“烂摊子”,学校档次未提升、教师专业不发展,学生成绩没提高,学校岌岌可危。学校的科学化管理是校长的主要任务,是衡量校长实绩的显著的标志。校长必须有前瞻的办学理念、清晰明了的管理思路、科学有效的管理决策。在日常管理中,制度要合理到位、职责要分工明确、工作要雷厉风行,有很强的执行力。校长要确保对学校的科学化管理,真正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质量,使学校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一路攀升,赢得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课堂教学关

B学校教学研讨氛围不浓,对于开课、评课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和机制,教师对教学研究普遍缺乏热情。为了引领教师搞好校本教研,B校长自告奋勇,带头开课。哪知道“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校长的公开课着实让教师大跌眼镜,不要说重点突出,更不要说有什么教学艺术,就连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都没有完成,最后偃旗息鼓,草草收场。“校长不听课是聋子,校长不上课是哑巴”。课堂是教师的生命线,校长自然也不能离开课堂。作为校长首先要有较为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水平要胜人一筹,这样指导教师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如果校长的课堂教学水平平平,甚至还没有过关,那就会因为底气不足而不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论,即使去指导课堂教学也会因为水平有限而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效果大打折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当了28年的校长,教了28年的书。他深有体会地指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得努力成为一名好教师。”他特别告诫校长们:“如果你担任了校长职务,便认为凭着某种特殊的行政领导才能就可以取得成功,那还是打消当一名好校长的念头吧。”

教学质量关

C校长在期中考试后发现有几位教师的成绩与优秀教师差距很大,多的达到10分以上,已构成严重“教学质量事故”。校长火冒三丈,没等分数全部汇总就迫不及待地召开“期中质量分析会议”。为杀鸡儆猴,C校长对几个成绩差的教师指名道姓地进行批评,责令其在下次考试中一定要缩小差距,否则以下岗论处。哪知有位教师拍案而起,毫不让步地说:“你以前教主课时也与别人相差不少,现在教副课,每年期末考试时不也是与别人有较大的差距,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成绩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每位教师的立足之本。作为校长首先是教师,其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过硬。如果校长没有好成绩,所教学科总是落在别人后面,久而久之,他的话就不再灵验,只有自己有过硬的成绩,教师才能肃然起敬。有作为才有地位,有成绩才有威望。

教育科研关

D学校的教学成绩尚可,但每次评选市级骨干教师时总是寥寥无几,远远落在其他兄弟学校后面,原因就在于教师对教育科研认识不足,教师的科研论文奇缺。科研型教师的严重不足成了学校发展的软肋和校长的心病。为此,D校长经常在大会小会上责备教师不努力,教育科研能力差,埋怨能写教育教学反思文章的教师太少。知情人士在背后议论纷纷,你校长自己也是个“大老粗”,你的成绩不也是靠拼时间磨出来的?不要说写反思性文章了,就连你的期初计划和期末总结不都是由秘书代写的?评职称时的文章还不是出了钱才发表的吗?学校要形成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校长必须起带头作用。校长不仅要有前瞻的科研意识,更要有较强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始终走在学校教育科研的前沿,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和引领其他教师扎实搞好教育科研,使学校走上“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之路。“强将手下无弱兵”,如果校长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还怕学校形不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带不出一个科研型的教师群体吗?

言行举止关

由于阴错阳差,E校长居然也混到了校长一职。但“兔子尾巴长不了”,他的不良习性日渐暴露。学校规定教师下午4:45下班,中途不能离岗,他自己却常常以办事为由离岗、早退;会上三令五申强调上班时不准上网打牌、下棋、玩游戏,而他趁没有人时,会偷偷地玩几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文规定教师不准赌博,但他抵挡不住诱惑,有时甚至与社会上的“下三流”有染。经常出没于各类休闲娱乐场所,时不时地喝得酩酊大醉,俨然成了个社会上的“混混。”校长是学校的旗帜,是学校的一面镜子,其形象代表着整个学校。校长的言行举止对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对师生精神风貌、育人环境的改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长要管理好学校,让教师心服口服,就必须时时处处注意检点自己,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让教师信服,以德服人。“正人先正己”,凡是要求学生和教职员工做到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树立榜样,以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6.让自己“胸有丘壑”

一个现代校长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并非领导教职工走向他,而在于领导教职工走向他们自己,发现他们自己。作为现代校长,必须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但自己的身后,却是有坚强的后盾。那么,现代校长,在今天首先要做的,是要重新考虑为自己定位。

现代校长应是什么?

应是一个做细致工作的能手

一个现代校长应心系教职工,是教职工心中理想的校长,为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每周至少要抽出两个下午的时间同教职工接触,同他们无拘无束地交谈、完全平等地交谈。神情专注地听他们的心里话,让教职工从伤心失望苦恼彷徨中走出来,逐渐变得情绪平和,脸上带着充满希望的表情,重新获得足够的勇气面对未来的工作和一切。向教职工表达他对学校现状及未来的看法,阐述他所希望的和所担心的一切,阐明他的宏伟抱负和规划,开把它留给教职工去评判,让教职工参与管理,参与出谋划策,并巧妙地在交谈中将关于学校与教职工前途和利益的各种主张和思想,明晰透彻地传达给教职工,成为民声民愿的代言人,成为一个坚定的战士。由此加强教职工的自主性,开阔他们的内心世界,拓展他们的精神视野。

应是一个协调高手

协调高手才能将领导班子及全员团结成一个钢铁的整体。一个打胜仗的集体,要凭一种理念来支撑。校长与教职工要有过生活乐趣的共享,情感的沟通与共融,心灵的碰撞与弥合,思想的共振与共鸣。是领导也是朋友,在平等民主的交流过程中,引导教职工侧重对谋求学校和个人共同发展之路的深入讨论与研究分析。与其长期的磨合,思想的交融与影响,通过交流,以消除防范心理为前提,根除那种天然的隔阂和防范心理,出于尊重,彼此以礼相待,更将彼此视作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学校生存、发展的大前提下求同存异,不断地彼此给以提醒。让教职工不好意思不努力工作,自发自动地工作,将工作视作内心一种精神诉求。

应是“第一劳动者”

新时代的校长应永远同职工站在一起,是学校里的“第一劳动者”。能够有坚实的基础和足够的实力,要像一架开足了马力的机器,全力投入,领导着全员不畏艰难地向未来发展。兢兢业业,履行他的各种职责,做好一切应该做的;努力、全力以赴地去做工作,才能不负教职工们的厚爱和期望;竭力虚心,孜孜以求地追求他的目标,在荣誉面前必然做到严肃而镇静,在感到神圣的同时,又时时感受到沉重的压力。现代校长的工作时间决不止于那八小时,他也决不会抱怨工作时间的无限延长。

应有运筹帷幄的能力

现代校长应具有运筹帷幄的能力,并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冷静。循规蹈矩易使灵魂呆滞并窒息个性,要能够实践并鼓励大胆创新,另辟蹊径。也从不畏惧挑战,并能从挑战中获得更大的力量和学校发展的机遇,靠智慧正确处理学校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今天,作为一名现代校长来说,在这个优越的位置上,决不能浑浑噩噩,不思进取,也不能耽于幻想而阻碍一个校长求知的脚步。在学习上,一个现代校长应该是扎扎实实,如饥似渴地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先让自己能走出去,接受最先进的教育,然后再回来,不要急于一时。总之,胸有丘壑方可称之为现代校长。

7.不可缺少统揽全局的能力

所谓统揽全局就是,将战略问题策略化、具体化的行为。统揽全局能力是校长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善于全面掌握局势、指导工作的能力。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负总责、抓关键,是统揽全局的基本内容。

校长是学校的领头雁,一所学校能否取得长足的发展,关键在于校长是否能够以战略的眼光,从全局的高度出发,指明方向,带好头。校长要统揽全局,首先要有全局性思维。所谓全局性思维就是战略思维。具体说,就是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未来与现实的关系,并抓住主要矛盾制定相应规划,为实现全局性、长远性目标而进行的思维。全局性思维能力,蕴含着从全局的、长远的、战略的高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远看近、未雨绸缪,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能力;是善于抓主要矛盾,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其次,校长要认识全局,具有全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校长是学校教育的领导者,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实施者,因此,不仅要认识本地区本单位的全局,也要认识全国教育形势的全局,更要认识世界教育形势的全局。最后,校长要统揽全局,以全局性思维来思考一切统筹规划和部署。统揽全局的能力,体现了校长能够高屋建瓴,通观全局,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实践水平。

一位校长,是否具有远见卓识,是否多谋善断,这与他是否具有全局性思维和全局把握能力有密切关系。提高校长全局性思维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不仅需要校长自身持之以恒地学习和锻炼,还需要他们掌握规律,懂得提高的手段和方法。

广博的知识是校长培养驾驭全局能力的必备条件

提高战略思维水平,必须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校长除了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还要学习从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这涉及校长的学习态度和能力问题。学习态度无疑是关键,这自不用多言。学习能力是指广泛涉猎知识、信息,及时加工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它是现代社会日益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校长驾驭全局能力中的一个基础能力。如果我们的校长不注意加强新知识学习,孤陋寡闻、学识浅薄,不要说充当领导现代化学校的战略家,很可能难以胜任起码的工作。

找准组织定位,确定组织目标

公共组织所拥有的权限是法律所赋予的,学校也是如此。校长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考虑职权的限定,明确自己的法定任务是什么,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界限,这是确立战略目标的前提。

把握大事,抓住主要矛盾

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作为一个学校的最高领导,校长应该把主要精力和心智用在研究和解决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上,也就是要抓大事,总揽全局。大事常常是主要矛盾,或是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校长必须学会抓主要矛盾,把能够左右全局、带动全面的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以重点工作的突破来带动全局。

善做表率

一个领导者是否能对下属产生思想驾驭,是否有权威,关键要以身作则,在方方面面做出表率,才能让下属心悦诚服。校长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人格具有感召力,品质具有影响力。作为领导干部,校长要率先垂范,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诚实做人,宽厚待人,以理服人,铸就人格魅力。其次要有实干的精神,威从干中来。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率先垂范,真抓实干,充分调动各种潜在因素,促使各级管理者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把工夫下到抓落实上。

校长要制定好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在充分考虑学校的优势与劣势,准确把握其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对其发展步骤所做出的战略选择。每一所学校都需要战略规划,因为它为组织提供行动纲领,可以使整个学校沿着既定的轨道有序地运行。它还可以使其充分发挥其长处,成功避开其短处,充分利用资源。拥有成功战略规划的学校能够对外部环境做出敏感的反应,并将其同内部的发展相配合,保障教育任务和目标的实现。一个成功的战略规划,应该包括实现战略目标的行动步骤、合理配置组织资源、内部利益关系协调、整体士气调动等。

校长要推动战略规划的执行

战略规划的执行同学校的管理直接相关,校长的才干、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学校组织机构的设计、学校的文化氛围、教师队伍的士气以及各项制度等基础性工作,都与战略规划的执行有重大的关系。校长负有抓战略规划执行和协调各方职责,在实际工作中负总责、负全责,但绝不意味着一个人大包大揽,事必躬亲,而是要切实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综合协调。校长的组织协调能力是驾驭全局能力的重要体现。

校长要分析组织外部环境,抓机遇,迎挑战

任何一所学校都生存在一个机遇与危机并存的环境中。作为校长必须探讨学校所面临的机遇和危机,必须有战略眼光,要能超越学校目前的生存环境进行战略思考,及时发现并抓住机遇,能敏锐地意识到学校存在的危机,制定完备的战略规划。同时,有没有勇气面对机遇和危机,把握全局,也反映出校长的胆识和魄力。

总之,能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在全面改革的复杂条件下较好地驾驭全局,不仅是对校长的治校能力、治教水平的考验,也是教育得到发展,学校得到兴盛以及教师和学生获得利益的真实而迫切的需要!

8.把好自己的“度”

一个校长要受人尊重,让人敬服,就一定把好自己的“度”。

理论上有深度

作为校长,要有条不紊地管理和经营好学校,就必须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要有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而不能做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有的校长虽然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没有理论作支撑,华而不实,语言经不起推敲,没有折服力。校长要驾驭和管理好学校,就要以“理”服人。要通晓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含金量”,为自己日常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给人以学识渊博,“大师气度”的感觉。也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思想上有高度

作为校长,其言谈举止都要与校长的身份相匹配,要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较高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党性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做思想上的“巨人”。时时处处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致力于集体,奉献于事业,一心一意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着想,而不能计较个人得失。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心理不平衡,牢骚满腹;更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见利忘义。

工作上有力度

校长的威信来自于工作上强有力的执行力,非凡的胆识和魄力。校长制定政策要果断,不能优柔寡断,朝令夕改,给人以“懦夫”的感觉。执行中应雷厉风行,瞄准了目标就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能扭扭捏捏,“前怕狼,后怕虎”,遇到问题六神无主,没了主见。

管理上有尺度

校长管理既要有刚性,又要有人性,要刚柔相济。要有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不折不扣,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妥协,决不退让;也要注意决策前的作风民主和策略上的灵活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做到人性化管理。

教学上有精度

校长作为管理者,首先也是教师,所以在教学上必须“棋高一着”,要精通所教学科,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灵魂,对课堂教学驾轻就熟,并且要成为学校教学上的一面“旗帜”和教学的骨干。试想,如果校长不通教学,教学业绩平平,甚至还不如普通教师,那么他的话还有多少说服力,还有多少可信度?

见识上有广度

校长作为管理者,不仅是“专才”,还应是“通才”。校长不能做“井底之蛙”,目光短浅,知识面狭窄。要博览群书,虚心好学,成为“百事通”。尤其在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校长必须有永不满足的心态,活到老,学到老,及时给自己“充电”,开阔自己的视野,紧跟时代步伐;否则,“不进则退”。一旦校长一问三不知,遇到新知识、新问题云里雾里,不仅会贻笑大方,威信降低,更重要的是影响了管理决策的判断力。

形象上有亮度

校长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就得注意形象和风度。要有德性,有品位,德才兼备,各方面都有过人之处。有自己突出的“亮点”。要站得高,看得远,喊得响,让人肃然起敬。校长虽不一定能鹤立鸡群,但至少也要卓尔不群,时时处处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示人。

待人上有气度

校长不能迷信自己的权力,不要追名逐利、计较个人得失。要眼睛明,耳朵硬,心底静。要有胸襟,不搞小动作,不以势压人;要容不顺耳的话,不顺眼的人;不打击报复,抓别人的“小辫子”,不锱铢必较;要用人不疑,宽宏大量。一个胸襟不宽广,不够大气的人,是不可能很好地开展工作的,校长要想成“大器”,必须要“大气”。

心态上有宽度

校长的管理工作也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校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遇事要沉着冷静,而不心浮气躁。要宠辱不惊,自我调控;要有怒不形,遇喜不亢,善于克制自己,驾驭自己;切莫感情用事,武断处事;要胜不骄,败不馁,摆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