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初级)2018年考点精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9 01:03:39

点击下载

作者:刘斌志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2018年考点精讲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2018年考点精讲试读:

主编序言

本套辅导用书的作者们有着相似的经历,我们当年大都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却因缘际会地走进了社会工作的领域,成为社会工作的授业者。但更大的相同之处是,对社会工作的执着和热忱,让我们虽身在各处却心系一方。我们感恩于今天社会工作的发展,更珍惜我们彼此的情谊,我们愿意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在中国社会工作出版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在承担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社会工作流派译库”等高品质出版工程的同时,也希望通过出版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用书,来协助一线社会工作者全面成长。在该社的诚意邀请下,我们根据最新版的考试指导教材及考试大纲编写了本套辅导用书,以期能与更多的考生一道前行。“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用书”共有15本,每门课程3本,包含“真题详解”系列、“考点精讲”系列和“过关必练”系列。“真题详解”系列对历年真题进行精准剖析,“考点精讲”系列对考试教材进行重点梳理,“过关必练”将考点与真题进行完美配对。本丛书的三个系列互相搭配、相得益彰,是顺利通过考试的最佳利器。

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忙与盲”的陷阱,每个人都会贪图“多”而以为拥有得越多生活就会越好。参加全国社会工

一、考试复习态度

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也是如此,有人买了很多辅导书,有人到处搜集课程PPT,也有人整天去比较新旧教材之间的差别。其实,社会工作是一种修行,考试只是对知识能力的一种检验,真正对社会工作的体悟都在考试之外。因此,我们希望学员们能够“学得少却考得好”。通过考试不仅仅是为了拿到一张证书,而是将我们领入社会工作的大门。生活如此美好,我们不需要也没必要把大量时间都耗费在考试复习上。用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顺利通过考试,方可将我们的生命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例如与家人相处、同友人分享、与案主一起成长。这应是我们对待考试的基本态度。

我很喜欢G r e gMc k e own写的《E s s e n t i a l i sm:Th eD i s c i p l i n e dP u r s u i to f L e s s》,这本书的核心是专准主义(E s s e n t i a l i sm)。我们提倡以专准主义者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需要设计,选择你真正需要的,专注投入;有纪律地追求更少,人生才会更幸福。专准主义的精神是“精、简、准”。把它用在社会工作考试领域,就是精选学习材料、简化应考策略、准确执行进度。首先,要学会精选学习材料,面对众多的学习材料,判断“学什么、怎么学”才是最重要的;其次,要学会简化应考策略,懂得删繁就简;最后,要学会准确掌握进度,懂得如何移除过程中的障碍,并且减少阻力与痛苦。

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考试大纲的精神要义和指导教材的核心考点,并能将之具体运用到社会工作的应试与实务之中,本套辅导用书针对每门考试编写了“真题详解”系列、“考点精讲”系列和“过关必练”系列。

二、辅导用书简介

(一)“真题详解”系列

全真试题对考试复习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展现命题逻辑。真题是全国社会工作学者智慧的结晶,任何模拟题都不可能达到真题的命题水准。它向我们原原本本地展现了考试的命题逻辑与命题方式,即“怎么考”的问题。命题逻辑的把握将指导我们学会如何复习。第二,凸显考试重点。从2008到2017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前后举行了10年,仔细研读考试真题,我们会发现许多题目反复出现,这向我们揭示了“考什么”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求各位考生一定要将历年真题仔细做一遍,特别是2011—2017年的7套真题。当你回味过后,你就会明白某些考点总是在用不同形式、不同案例反复考查。本系列收集和整理了目前公开的历年真题,根据考试大纲以及指导教材,对每道真题进行了详细解释,并就其对应的考点做了一一说明,供大家交叉阅读。具体来说,本系列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指引。

1.【参考答案】经过作者们的综合讨论,得出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答案。

2.【考核知识点】将试题考核的知识点还原到最新版考试教材中,按照“章节+知识点”的方式进行编号,如93表示第九章第三个知识点。考生可以在“过关必练”系列的相应知识点中找到对应的历年真题,以便串联复习。

3.【答案解析】为本题的解答提供指导教材中的原文依据,并对考点进行了解释,提供一些技巧指引,以供考生参考使用。(二)“考点精讲”系列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与实践,民政部组织全国社会工作专家编写了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先后经过2008年第1版、2010年第2版、2015年第3版的修订。指导教材是考试复习的最高准绳。“考点精讲”系列辅导用书是针对指导教材的提炼与补充。我们根据考试大纲以及指导教材的精神,对2015年版指导教材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分析,并精心准备了模拟试题,帮助各位考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指导教材的精髓。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指引。

第一部分 本章概览。对全书每一章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历年考题分布及分值,从考核角度对本章的重要性、考试分值、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第二部分 要点梳理。对全书每一章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按照知识点提炼出十几个考核要点,并对每个考核要点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帮助各位考生了解知识点分布。

第三部分 考点精讲。对全书每一章的所有考核要点按照考点讲解、命题思路、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四个板块进行深入分析与具体运用。

1.【考点讲解】以2015年版教材为蓝本,对全书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与指导教材相配套的考点权威阐述。

2.【命题思路】分析历年考试真题,探讨本考点的通俗理解,并对可能考核的方式、内容进行预测与解释。

3.【历年真题】将2011—2017年真题试卷中与本考点对应的试题罗列出来,并按照年份和序号进行了系统的检索与梳理。

4.【模拟试题】基于对历年真题的分析,结合社会工作实务的最新发展和国家与社会生活的大事件,我们编制了适合本考点的模拟题目,便于各位考生进行模拟训练。(三)“过关必练”系列

社会工作强调“在做中学”(L e a r n i n gb yDo i n g),而社会工作考试也需要通过做习题来记住知识要点。“过关必练”系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考生在“考点精讲”和“真题详解”之间进行交叉翻阅的烦琐,以考点为核心线索,帮助考生将历年该考点下所有真题进行整理和罗列,以便迅速掌握该考点的重点与动向。过往的考生,都一致对“过关必练”系列的“刷题”效果赞不绝口。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梳理与考点的归纳,我们发现由民政部组编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简洁精练、内容丰富、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能够满足广大社会工作学习者的多方面需求。但考虑到

三、考试复习方法

不同考生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层次不同,因此在学习上还需要有一些具体的指引,建议如下。

第一,粗读与精读相结合。指导教材系民政部组织全国社会工作专家精心编写而成,并经过多年的修订与完善,是非常通俗易懂的指导教材。由于社会工作学习者来源广泛,对于社会工作本专科及以上的学生而言,指导教材覆盖面较广,专业程度居中。而对于部分从事不同领域实务的一线社会工作者而言,指导教材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可能一时还难以理解清楚。尤其在当前我国存在着许多半专业、半行政性的社会工作实务的现实情况下,指导教材与完全专业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笔者建议:

1.针对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考生而言,可以直接粗读一遍指导教材,并将“考点精讲”系列中的阐述在指导教材中勾画出来,特别是将“考点精讲”系列中的【命题思路】批注在指导教材上,然后直接做“过关必练”系列中的题目,最后考前两周做“真题详解”系列,以此检验学习效果并熟悉考试感觉。这一方法投入不大、效果最佳,可屡战屡胜。

2.针对缺乏相应专业基础但有时间复习的考生而言,可以先一章一章地精读指导教材与“考点精讲”系列。精读一章后,配套完成“过关必练”系列中与考点对应的真题,认真研习。最后,在考前三周将“真题详解”系列中的试卷认真做一遍。

3.针对从事一线实务却无时间复习的考生,可以先粗读一遍“考点精讲”系列,以便对指导教材及考点有所熟悉。然后,通过做“过关必练”系列来融会贯通全书的考点及考法。最后,考生在考前一周做近三年的真题试卷,以便保持临场感。

第二,指导教材、“考点精讲”“过关必练”与“真题详解”系列辅导用书相结合。根据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历年绝大部分真题都能在指导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考核知识点,许多真题都有原文提示。因此,笔者建议考生将历年真题的考点根据“考点精讲”系列中的提示,还原到教材当中,并在指导教材上标识出历年考试的情况,以此把握该考点的重要性。此外,“考点精讲”系列中的【命题思路】也应当批注在指导教材上。所以,做真题的时候离不开指导教材与“考点精讲”系列,而看指导教材与“考点精讲”系列的时候,又不要忘了把握该知识点历年是怎么考的。其实,“过关必练”系列已经对以上两点做了极佳的整合。

第三,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历年真题是全国社会工作专家学者与实务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真题既考查了指导教材中的理论,又体现了现实社会的需要,并以案例的方式集中呈现给各位考生。所以,真题既帮助考生学习了社会工作理论,又有助于考生更好地开展实务。据此,考生们应当从实务的需求出发理解社会工作的理念原则,不能脱离实务学习理论,而要结合之。因此,要特别注意学习指导教材中的案例与举例,顺应客观实际的需要去理解理论。

1.三点一线法。所谓三点就是“题干、问题、答案”三点。一般题干部分提供的是服务对象的现实问题与需求,问题部分提供的是根据什么理论、采取什么方法、利用什么方式,答案部分提供的是采取什么策略、提供什么服务、扮演什么角色。这三点要连成一线才能得出答案。比如,题干中说的是情绪问题,问题部分是根据理性情绪治疗法,那么答案部分应该就是改变认知与思维等;题干中说的是遭受自然灾害了,问题部分是地震发生3天了,答案就应该选救援安置与情绪安抚等。

2.挨个排除法。所谓挨个排除法,就是当你不确定到底选哪个的时候,可以排除错误的。挨个排除法,一定要挨个来,不要急于求成,要仔细地分析。用排除法有四个技巧:一是被排除的答案本身就有问题,也就是说,不是社会工作者所熟悉的词汇,要么太通俗了,要么太生疏了,是没见过的词汇;二是被排除的答案过于绝对,比如出现了强迫、代替、制止、说服、责备、必须、禁止、随便等词汇;三是被排除的答案与题干、问题不够一致,也就是连不成一线,换言之,不是一类的;四是被排除的答

四、应试答题技巧

案不符合常理。

3.咬文嚼字法。所谓咬文嚼字,就是说要仔仔细细地看清题目本身。要知道,历年真题都是出题专家们反复推敲出来的,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严密了,目的就是确保答案的科学性。所以,凡是备选答案肯定在题干和题目中是有线索和依据的,凡是被排除的答案也肯定是有理论与实践依据的,大部分题目的答案不可能模棱两可。换言之,我们要认真研究题目、题干和答案中的每一个字,紧扣每一个字眼。尤其是问题部分的“直接服务、间接服务、首先、最需要、错误的、治疗性的、预防性的、最基本”等词语。

4.宁缺毋滥法。本方法主要是针对多项选择题。在多项选择题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一个错,至少两个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多选题只有选二、三、四个答案三种可能。所以,做多选题最怕的就是选到错误的答案,只要不选到错误的,至少都可以得到1分。因此,做多选题的技巧就是“宁缺毋滥”,宁可不选,也不错选。具体来说可分为三步:(1)先仔细研究题干、问题和答案部分的关键词,用笔画出来;(2)先选出绝对正确的选项,排除绝对错误的选项;(3)可选可不选的尽量不选。

此外,在考场上时间控制与答题顺序非常重要。初级和中级的综合能力、初级实务及中级法规与政策的考试时间是120分钟,这对绝大部分考生而言是绰绰有余的。笔者建议考生按照如下时间来分配。第一,准备阶段5分钟。考生填写准考证及姓名,并涂对应准考证号码位置,检查三遍不要有误。第二,答题阶段90分钟。考生做一题,在试卷本上写上该题的答案,并同时在答题卡上相应的地方涂点。严格按照做一题、涂一题的顺序进行,不要全部做完了再涂答题卡,因为每年都有学员最后忘记涂答题卡,当收卷的时候想起来再涂就来不及了。90分钟的答题时间绰绰有余,考生要慢一些答题,认真研读题干及选项。第三,检查阶段10分钟。检查阶段不用再重复做一遍试卷,因为你会的早就做出来了,不会的地方再看一遍也还是不会。唯一需要仔细检查的地方,就是试题本上写的答案和答题卡对应涂点的答案是否一致。若全部一致,即可准备交卷。

中级实务的考核方式较为独特,采用申论题的方式进行,近年来基本固定在5道题目左右。考试题型有两种:一是案例分析题,要求考生全面分析案例中提供的资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二是方案设计题,考生需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出环节完整、严密、可行性强的服务方案。这两种题型本质上差别不大,在考试时基本区分也不大。中级实务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这对所有考生而言都时间紧迫。通常阅卷时看到最突出的情况就是:批改第一题的老师痛苦不堪,因为考生们都写得很多;而批改最后一题的老师则轻松省力,因为考生们通常都来不及而只写了两三行字。因此,中级实务的答题原则有两条。第一,对照题号,依序作答。每一道题目都会有若干个问题,考生应当严格按照序号作答,并明确标清楚题号,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第二,把握时间,平均分配。大部分考生都面临答题时间前松后紧的状况,第一题答了50分钟,而留给最后一题的时间才5分钟。其实每道题目的难易程度大抵相仿,因此分配的时间也应该大致一样。如果试卷有5道题目,请考生严格按照25分钟完成一题的速度进行。在这25分钟里,5分钟用来读题和整理思路,20分钟用来书写。一旦时间到25分钟,必须立即停下做下一题,否则会导致时间分配失当。如此,5题共花125分钟,最后的25分钟可以用来补足先前没有做完的题目。

本套辅导用书的酝酿与编写,得益于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的权威指导,在此深表谢意。丛书亦是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阶段性成果。本书的编写,由沈黎、刘斌志、朱希峰、伊晓婷、吕静淑、刘东6位同仁协作完成;此外,特别感谢吴如如所做的大量细致繁重的协助工作。其间

五、结语

的我们,好题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其苦也辛,其乐也快。生命是苦乐交融的,每每感觉工作、生活负累时,冲泡一杯浓郁芳香的咖啡,便会在亦苦亦甘甜中令我们释怀。

祈盼本套辅导用书的编写能够有助于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需要强调的是,本套辅导用书中讲的考试技巧虽只是为了应对考试,但笔墨间却隐含着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希望考生们能带着愉悦之心认真复习。编写本套辅导用书,半是兴趣,半是学习。对读者若有些许裨益,我们不胜荣幸;其间难免讹误,还请包涵,并恭请各位前辈、同仁以及读者朋友批评斧正(来信请至:s h e n l i sw@126.c om)。

最后,回到笔者对社会工作的理解:“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案主同行!”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I FSW)在2014年新修订的国际社会工作定义中指出,社会工作的两大使命是社会正义与基本人权。行公义指的是社会工作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好怜悯指的是社会工作对基本人权的捍卫;存谦卑的心,是指我们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奇迹,每一位案主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每一个人都有值得他人欣赏、发现、赞美的部分。作为助人者,我们须秉持这样一种信念:我们的使命,就是和他人一起成长,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在力量,我愿意陪伴并与他一同前行。谨以此为序,盼我们不忘使命,心怀谦卑,与考生们一同前行!也衷心祝愿所有读者都能学在社工、乐在社工、学有所获、学而能过!沈黎 谨上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 通用过程第一部分本 章 概 览

本章是全书考核的重点,也是全部章节中考核分值最高的章节,考核的知识点也最多最细。尤其是本章的第一节是考核的重中之重,要点很多,需要仔细阅读并深入理解。具体的历年考题分数分配图如下:第二部分要 点 梳 理(续表)第三部分考 点 精 讲/ 第一节/接案(一)考点讲解

1.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

2.接案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

3.接案期的工作非常重要,它的目标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二)命题思路

作为本书的第一个考点,该考点偶尔会考到。考试的题型主要是单选题,一般作为第一题来考,偶尔考多选题,也是作为多选题的第一题来考。出题思路有两个:一是题目中给一大段材料,提到社会工作者了解求助原因、初步评估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帮助服务对象接受服务、建立专业关系等关键词,然后问这属于社会工作的什么阶段;二是在题目中提到社会工作处于接案阶段,问以下哪个行为属于接案阶段。

本考点关键掌握两点:一是凡订立初步协议及其之前的工作都属于接案;二是接案的主要目标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三)历年真题

2013年第1题,2016年第1题,2017年第1题。(四)模拟试题

1.学校教导主任将经常缺课的初三学生小飞直接送到学校社会工作室,希望社会工作者小郑能够联系小飞的家长到校,以共同协商其退学事宜。小郑初步了解了小飞的基本情况,并征求了小飞与教导主任的意见,希望接手小飞并为其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此时,社会工作服务处于()阶段。

A.接案 B.预估 C.计划 D.评估【答案解析】A。本题中,社会工作者小郑初步了解并征求小飞与教导主任的意见,希望接手,属于社会工作者了解服务对象求助原因、初步评估问题、决定是否接案的过程,因此属于接案阶段。本题重点把握:接案阶段表示社会工作者只是将服务对象“接”进来,最多只是了解基本信息,并没有开展详细的评估。

2.接案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

A.协商 B.熟悉 C.参与 D.接受【答案解析】D。接案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它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通过沟通达成共同解决问题初步协议的整个助人过程的开始。接案既是社会工作者接触服务对象的过程,也是服务对象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所以选择D。(一)考点讲解

1.服务对象的来源通常有三种:(1)主动求助的;(2)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3)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面对外展服务对象时,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任务是消除他们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不信任甚至怀疑,引导他们接受服务。

2.可以按照服务对象寻求服务时的意愿把他们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自愿型服务对象;(2)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对应上面三种服务对象的来源和两种类型,那些主动求助和转介及外展而来的、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被称为现有服务对象;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和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即是潜在服务对象。(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为重点必考考点。主要考试题型就是给一段材料,讲服务对象如何,最后问服务对象属于什么类型的来源,或者是自愿还是非自愿,或者是现有服务对象还是潜在服务对象。所以掌握本考点的关键是掌握以下三组类型的区别:(1)主动求助、他人转介和外展获得的区别。主动求助是服务对象主动到社会工作机构寻求帮助的;他人转介一定会提到由第三方将服务对象介绍而来,关键是这个第三方;而外展是社会工作者主动出击寻找的服务对象。(2)自愿型与非自愿型的区别。如果题目中提到服务对象主动、愿意、希望社工为其提供服务,则属于自愿型;如果服务对象没表态、被强制或者不配合,均属于非自愿型。(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的区别。现有服务对象的关键词是已经使用或者正在接受服务;而潜在服务对象的关键词是尚未使用、尚未接受服务,但未来可能需要。(三)历年真题

2012年第1题,2013年第2、4题,2014年第1、3题,2015年第2题,2016年第2、61题。(四)模拟试题

刘大爷的肿瘤治疗效果非常好,近期有望出院,但其心情却郁闷起来,经常不按时服药。社会工作者大卫在为刘大爷开展服务过程中发现,刘大爷的主要心结是担心医疗费用无人结清,并担心回家后会遭受儿子和儿媳妇的言语虐待及经济控制。此时,刘大爷的儿子和儿媳妇是社会工作者服务的()。

A.主动求助对象 B.外展服务对象

C.现有服务对象 D.潜在服务对象【答案解析】D。本题主要是区分各类服务对象。题目中刘大爷的儿子和儿媳妇并没有主动寻求帮助,暂时还没有接受服务,更不是社会工作者主动外出寻找的服务对象,而应该是社会工作者为了帮助刘大爷而可能需要涉及并为之开展服务的对象,因而是潜在服务对象。(一)考点讲解

接案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服务对象资料的准备。包括:事先研读服务对象的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来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两方面的情况;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谨慎处理。

2.拟订初次面谈的提纲。提纲的内容一般包括:(1)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2)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3)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和工作过程;(4)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并了解其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5)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的协助。(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服务对象资料准备的内容,包括是否接受过服务、身体精神状况、社会网络以及特殊事项四大方面;二是掌握面谈提纲的内容,包括自我介绍、会谈目的和内容、双方角色责任、机构介绍、服务对象期望以及紧急情况等。为此,考核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考多选题,即题目给出一段材料,最后问“为做好会谈,社会工作者应做的准备工作包括什么”,也可能问“社会工作者列出的初次面谈提纲包括以下哪些内容”;二是考单选题,即在一段材料中提到社会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问这些工作属于什么阶段,或者属于什么形式,四个答案中就有资料准备阶段,或者拟订初次面谈提纲。(三)历年真题

2013年第62题,2014年第2题,2015年第62题,2016年第62题。(四)模拟试题

作为刚入职“妇女之家”的社会工作者,小路最近接手了一个遭遇严重家庭暴力的中年女性阿玲。为能顺利地开展接案会谈,小路准备了好几天。最终督导与小路确定了初次面谈的提纲,内容包括()。

A.介绍小路自己的基本情况及其专业特长

B.介绍小路督导的专业背景及其丰富经验

C.介绍“妇女之家”的情况及其工作过程

D.介绍初次面谈目的、内容和双方的角色

E.征求阿玲对服务的期望以及紧急的情况【答案解析】ACDE。根据前述初次面谈提纲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工作者的督导信息并不属于初次面谈提纲的范畴,故排除选项B。(一)考点讲解

1.会谈的目的和会谈场所的安排。会谈的时间和地点安排应征询服务对象的意见,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使其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尊重。在地点安排方面,一般情况下是在接案社会工作者的办公室或者机构专门的会谈室。

2.会谈的主要任务包括:(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服务对象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界定问题时最重要的起点;(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5)达成初步协议;(6)决定工作进程。

3.初步协议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4.社会工作者终结服务的原因:一是机构缺乏合适的工作人员或问题不在机构的职责、使命或功能之内;二是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或已经解决了问题;三是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期望与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相符,或者是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能解决问题,或者是服务对象没有充分的动机投入必要的时间、力量和资源。

5.治疗性沟通(或具有治疗效果的沟通)具有以下功能:(1)提供支持;(2)减轻内心焦虑;(3)协助服务对象形成正确想法;(4)促成服务对象采取有效的行动。(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主要讲解了会谈的场景准备、主要任务以及最终结果。要掌握以下三点:一是会谈的主要任务有六个,经常考多选题;二是掌握终结服务的三个原因,这比较适合考单选题,即“当……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终结服务、转介服务还是继续服务”;三是社会工作者要注意(教材特别说明的),服务对象自己(不是社工或者他人)对问题的看法是界定问题最重要(有“最”字)的起点。另外,特别需要注意,所谓“治疗性沟通”,即是说沟通也能达成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建立理性信念,以及促成行动四个目的。(三)历年真题

2011年第1题,2014年第4题,2017年第3题。(四)模拟试题

1.大勇是一名从边境少数民族村寨到省城打工的小伙子,最近的一次工伤事故造成他腿部骨折并发生了局部溃烂,一直得不到适当的医疗救治,工友们为其向社区社会工作站求助。工作站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小郭在与大勇初次面谈后发现,大勇由于多年吸毒而感染艾滋病,并进入了艾滋病发病期,身体多处出现症状。此时,社会工作者小郭的工作进程应该是()。

A.马上终结服务 B.签订服务协议

C.开展转介服务D.提供医疗服务【答案解析】C。本题中,作为工作站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小郭,工作职责更多地在于为青少年提供一般性的服务,而大勇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工伤事故的处理,二是艾滋病的治疗,而艾滋病进入发病期危及生命,需要特别紧急处理,这已超出了工作站的职责和能力,但又不能置之不理。因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之转介到专门的医院或机构进行医疗救治。

2.小峰的爸爸因为打架伤人而被判刑入狱。母亲离家出走,把小峰扔给了仅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且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班主任张老师发现小峰最近常闷闷不乐,神情恍惚,希望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朱给予帮助。当小朱第一次与小峰见面时,针对此类服务对象的特性,他应采取的恰当表达是()

A.“张老师让你来找我,以后每个星期五下午我在这里等你。”

B.“张老师让你来找我,我很想听听你自己的想法。”

C.“张老师让你来找我,你自己觉得有没有问题?”

D.“张老师让你来找我,让我们现在开始讨论你的问题吧。”【答案解析】B。接案面谈是社会工作服务的开端,在面谈的时候,社会工作者要注意,服务对象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界定问题时最重要的起点。本题中,选项A,假设小峰有问题,过于武断;选项C,这种问题很容易引起小峰的逆反心理;选项D,也是假设小峰有问题。其实到底小峰有没有问题,不能只听张老师的一面之词,也要听听小峰怎么说的。

3.社会工作者小王接待的来访案主因为家庭暴力苦不堪言,小王在与其进行面谈时有可能用到的技巧有()。

A.试探 B.沟通 C.倾听 D.接纳

E.主动介绍自己【答案解析】BCE。为使接案面谈顺利进行,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娴熟的面谈技巧,包括:(1)主动介绍自己;(2)沟通;(3)倾听。D项,接纳是价值观的操作原则,不是技巧。(一)考点讲解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包括:(1)个人资料;(2)身体情况;(3)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4)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包括:(1)询问。直接向服务对象询问,会谈与询问是社会工作者获取服务对象资料的最基本工具。(2)咨询。社会工作者也常向其他专业人士咨询。(3)观察。可以通过家访或深入社区生活来进行。(4)利用已有资料。(5)问卷调查。

3.询问的方法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询问包括口头会谈和书面问卷,间接询问包括口头的角色扮演和书面完成句子。

4.记叙性记录的内容大致包括:面谈目的、面谈过程、对面谈的总体评估、对以后面谈的建议等。

5.接案记录中,“知情同意”这一页信息主要解释机构提供的服务、专业责任和伦理守则,以保证可信性和个人资料的保密。(二)命题思路

该考点是每年必考内容。考核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小考点:一是区分询问、咨询、观察、利用已有资料和问卷调查五种方法。既可能考单选题,也可能考多选题,考核方式是给一段材料,问社会工作者在其中运用了以下哪(几)种方法。关键要区分:询问是“问”,是用嘴巴问的,是社会工作者问服务对象;咨询,虽然也是用嘴巴问,但问的对象是别的(三)历年真题

2011年第3题,2012年第62题,2013年第5题,2014年第5题。(四)模拟试题

社会工作者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服务时,经常向有关医学专家以及儿童心理学家咨询孤独症的病理和临床治疗知识,以获得对儿童孤独症问题的科学认识和更详细的资料,以期提供更好的服务。请问此时,社会工作者所采取的服务对象资料收集方法是()。

A.询问 B.咨询 C.观察 D.问卷调查【答案解析】B。本题中,社会工作者获取孤独症儿童相关资料的主要方式是询问医学专家以及儿童心理学家,均属于别的专业人士,符合咨询的专业界定。本题考的是指导教材中的“例如”部分。(一)考点讲解

接案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社会工作者要谨记,遇到紧急情况(如自杀、性暴力问题)时,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直接进入干预程序。(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二)命题思路

接案时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也就是当接案中出现了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做。掌握本考点的关键就是看到每个注意事项后面的“例如”,“例如”后面的举例很有可能是考题中材料部分所提到的信息。其中第一个、第二个和第四个注意事项的“例如”尤其重要。(三)历年真题

2015年第1题。(四)模拟试题

社会工作者小丁是一名驻村儿童社会工作者,主要是为西南地区某村的69名留守儿童提供综合性服务。近期,六年级的刘老师向小丁反映该班的小丽同学已经三天没来上课了。小丁在对小丽进行家庭探访的过程中,综合相关信息确认,小丽由于受到村子里一名单身老年男性的猥亵,已经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有三天了。此时,社会工作者小丁首先应该考虑的是()。

A.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B.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C.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D.保证服务对象所需要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答案解析】A。本题考核的内容其实就是指导教材中的“例如”部分,当发现有被虐待危险的孩子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本题中,社会工作者小丁确认小丽受到猥亵,从保护角度出发,需要紧急介入,故选A。选项B看似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小丁首先应该考虑的,而是后期服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二节/预估(一)考点讲解

1.预估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2.预估的最终目的是制订正确的计划。

3.预估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问题成因及其因素、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以及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主要是了解预估的含义及其主要任务。考点在于:一是明白预估的关键词是得出暂时性结论,二是了解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执行计划,三是预估的任务有五个。本考点单选题较为简单。考多选题的时候,主要是给一段材料,点明社会工作者是做预估工作,问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三)历年真题

2012年第3题,2013年第3题,2014年第64题,2015年第3题,2017年第2、4题。(四)模拟试题

20岁的小凯今年读大二了,最近突然向辅导员提出退学申请。在与社会工作者交谈之后,他希望社会工作者帮他找份工作,而小凯的辅导员认为小凯考进大学不容易,应该珍惜求学机会,可以毕业后再求职或者一边求学一边兼职,但小凯坚持己见,要求退学。此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

A.了解小凯找工作的动机

B.了解小凯的就业需求,推荐其参加就业培训

C.给小凯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信息和材料

D.与小凯的辅导员一起劝小凯继续完成学业【答案解析】A。B错在“推荐其参加就业培训”,没有了解清楚情况不宜作出决定;C错在“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信息和材料”,因为没有了解情况;D错在“劝小凯继续完成学业”。本题的正确做法是应该先了解小凯想法背后的动机,预估清楚了才能做后续的干预服务。(一)考点讲解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包括:(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2)描述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与需要的发展状况等;(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系统的情况;(4)探究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5)描述服务对象的生命历程及发展阶段;(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的资源状况。

2.分析资料和做摘要的步骤如下:(1)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做出解释;(2)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及先后次序;(3)决定介入的策略;(4)撰写预估摘要。

3.介入策略包括:(1)直接提供物质资源给服务对象;(2)提供社会工作的间接服务。

4.预估摘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2)对服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3)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内容较多,但考得不多。需要掌握三点:一是简要了解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的六个方面,偶尔会考一道多选题,问包括哪些内容;二是了解直接或间接服务介入策略的区别,问针对材料中问题的直接(或间接)介入策略是什么;三是考查预估摘要自身系统、家庭系统和社会系统三方面的内容,如果考单选题则是题目中给出一大段材料,说明社工预估了哪些内容,问属于服务对象自身系统、家庭系统还是社会系统的预估;或者考多选题,问以下属于对服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内容包括哪些。答案则是有“家庭”两个字的内容都要选。(三)历年真题

2012年第63题,2013年第6题,2016年第3、64题。(四)模拟试题

1.经过一年多的强制戒毒,阿华终于回到家中,本以为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可以帮助阿华度过生命的消沉期。但事与愿违,阿华宁可流落街头,也不愿意在家里待。为此,社会工作者老康就阿华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家庭规则和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等做了全面的了解和评估,帮助阿华一起梳理问题。请问,社会工作者老康开展的预估属于()。

A.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 B.对服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C.对服务机构基本情况的预估 D.对服务对象社会系统的预估【答案解析】B。材料中老康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家庭规则和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全部的关键词都是关于家庭的,自然应该属于家庭系统评估。自身系统的预估内容都是以“服务对象”开头的,家庭系统的预估内容都是以“家庭”开头的,社会系统的评估都是以“社会”开头的,只有“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和“物理环境对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程度”两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2.“决定介入策略”这一步骤处于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阶段。

A.接案 B.预估 C.计划 D.介入【答案解析】B。预估的基本步骤有:(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做出预估摘要。第二个步骤包括: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做出解释;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及先后次序;决定介入的策略;撰写预估摘要。决定介入策略(不是具体的目标与行动),是预估后提出的建议。/ 第三节/计划(一)考点讲解

1.目的是指总体介入工作要达到的方向,是指服务总体上要达到的结果,是工作的大方向,通常是不可测量的。目标则是指具体的工作指标,是现实可行的,并且是可以测量的。

2.关注的问题是指介入工作要加以处理、改善的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问题。关注的对象是指介入行动要改变的人和系统,包括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它是整个介入工作的核心。(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关键是认识关注的对象(即要改变的人和系统)是社会工作介入的核心,这可以考单选题。同时,能了解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和政策倡导的区别。(三)历年真题

该考点自2011年以后未考过。(四)模拟试题

1.经过一年多的强制戒毒,阿华终于回到家中,本以为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可以帮助阿华度过生命的消沉期。但事与愿违,阿华宁可流落街头,也不愿意在家里待。为此,社会工作者老康就阿华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家庭规则和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等做了全面的了解和评估,并计划通过家庭辅导的方式帮助阿华渡过难关。此时,社会工作者关注的对象是()。

A.阿华的吸毒问题B.家庭歧视的问题

C.吸毒成瘾的阿华D.阿华的家庭系统【答案解析】D。本题中询问的是社会工作者关注的对象,不是关注的问题,所以排除选项A和B。另外,本题中提到“计划通过家庭辅导的方式帮助阿华渡过难关”,所以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行动要改变的人和系统主要是阿华的家庭,所以答案为D。2.社会工作者在制订服务计划时所需关注的对象是()。A.要改变的人际关系B.要改变的问题

C.要改变的人和系统D.要改变的社会环境【答案解析】C。服务计划是一个理性思考及做决定的过程。社会工作者在制订服务计划时,关注的对象是指介入行动要改变的人和系统,包括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它是整个介入工作的核心。社会工作的基本框架是“人与环境互动”,所以关注的对象不仅仅是人,还包括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系统。(一)考点讲解

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包括:(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3)详细和具体;(4)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作为本书的一个基本原则,一直在贯穿全书。四个原则分别强调的是服务对象的参与、自愿、服务目标的详细具体,以及目的、目标的相互一致性。考试的题型主要是单选题,题目中给出一段材料及社会工作者的具体行为和措施,问反映了哪一个原则。(三)历年真题

2014年第63题。(四)模拟试题

1.小沈是一名刚刚加入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他针对有网瘾问题的小学生草拟了一份主题为“做祖国建设的合格接班人”的服务计划。内容包括:历史名人是怎样成才的,学生的主要人生任务是什么,祖国需要怎样的建设者,生活中你最敬佩谁等。活动形式包括讲座、参观、游戏、同学互动、亲子互动等。机构督导在肯定小沈计划优点的同时,指导小沈按照服务计划制订的原则对服务计划进行完善,督导有针对性地提出的服务计划修改原则包括()。

A.计划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B.计划要与工作的总目的相符合

C.计划要考虑经济效益

D.计划要详细、具体和可操作

E.计划要随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答案解析】ABD。社会工作者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有:(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3)详细和具体;(4)计划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本题通过排除法发现,选项C不符合指导教材的意思,社会工作服务是福利性的社会服务,而不是营利性的商业服务;选项E本身不正确,计划要保持稳定性。

2.9岁的小芹患上了影响正常呼吸的神经炎症,严重时需要呼吸机帮助其呼吸,目前入住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在一段时间内父母不能探望。据医护人员反映,小芹以为父母不要她了,不配合治疗。于是,小芹的父母向社会工作者求助。下列做法中,对小芹来说最合适的是()。

A.购买礼物送给她B.转达父母对她的问候

C.请父母写信给她D.请父母参加,支持小芹【答案解析】D。根据医院规定,在重症监护室的小芹不能接受父母的探望,那么社工也不能去探望。选项A、B、C中的购买礼物、转达问候和写信,都只是社工认为对小芹最合适的,其实都需要能探望的人送过去。至于到底通过什么方式关心和支持小芹,需要邀请父母一起参加讨论得出(因为服务计划的制订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所以选D。D选项是请父母参加(讨论如何服务),但并不是请父母探望。(一)考点讲解

目的是工作的大方向,通常是不可测量的。具体目标是现实可行的,并且是可以测量的。(三)历年真题

2011年第4题,2012年第4题,2013年第8题,2015年第6题,2016年第4题。(四)模拟试题

王先生由于欠缺沟通技能、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经常遭受妻子家庭暴力,社会工作者在与王先生面谈,并进行详细沟通分析之后,将王先生被家暴问题的辅导目标表述为()。

A.减少王先生被家暴的次数

B.增强王先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C.提升王先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D.增加王先生与妻子有效沟通的次数【答案解析】D。辅导目标要遵循“具体可测,积极正向”的原则。选项A虽然有次数表示具体可测,但减少被家暴次数属于消极负向,不符合积极正向原则;选项B、C中的增强意识和提升能力,属于抽象用语,虽然符合积极正向,但不符合具体可测原则;选项D,增加有效沟通次数,既符合具体可测,又符合积极正向原则。故选D。(一)考点讲解

1.“系统”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域,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构、照顾系统等;也包括由这些交流引发的生理、心理变化过程,如思维、情感等。

2.一般来说,社会工作的介入系统可以分为个人、家庭、小组、社区以及宏观社会系统。

3.根据问题的性质,介入行动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危机干预;(2)资源整合;(3)经济援助;(4)安置服务。(二)命题思路

一方面,本考点需要了解个人、家庭、小组、社区以及宏观社会系统之间的区别。考单选题的时候,要能分清楚题目中所提的介入系统属于哪个系统。另一方面,要区分四个介入行动,把握危机干预的关键是遭遇突发事件,资源整合的关键是要有资源,经济援助的关键是经济性的救助,安置服务的关键是服务对象离开了自己的家。主要是考单选题。(三)历年真题

2012年第61题。(四)模拟试题

作为家庭中的顶梁柱和唯一劳动力,顾先生三个月前在一次意外事故后被截肢,不但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心理和精神上也遭受了很大打击,多次自杀未遂。顾先生家人很着急,也很无奈,于是打电话求助社会工作者。此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

A.进行危机干预B.开展资源整合

C.联系经济救助D.提供安置服务【答案解析】A。题干中出现了“自杀未遂”,说明是危机情况,需要进行危机干预。/ 第四节/介入(一)考点讲解

1.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小群体采取的直接行动。

2.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甚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他们。

3.综合介入是从人与环境两个环节进行介入的策略,构成了将直接和间接实务活动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介入行动,体现的是一种综合治理的理念。(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主要是区分直接介入、间接介入以及综合介入。考核方式无论是单选还是多选,都是给一段材料,直接问社会工作者采取的直接/间接/综合介入的策略是什么。到底如何区分以上三种介入方式呢?主要把握直接介入的关键是社会工作者直接与服务对象接触,不用通过第三方;间接介入的关键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与第三方接触,来为服务对象谋取福利;综合介入则是既包含直接介入,也包含间接介入。(三)历年真题

2012年第2题,2014年第61题。(四)模拟试题

阿明退伍已经三年了,一直在等待相关的复员军人的就业安置,但是始终没有着落,心里非常着急,收入也得不到保障。虽然阿明的求职意愿较强烈,但无奈技能单一,一时难以觅得合适的就业机会。此时,在社会工作者为阿明所提供的服务中,属于间接介入的是()。

A.提供物质帮助B.提供心理辅导

C.倡导社会政策D.提供就业培训【答案解析】C。本题题干问的是“间接”。间接服务,表示社会工作者不直接与服务对象接触,而是通过第三方来促进维护服务对象的权益,包括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倡导(C)、社会工作研究等。与此对应的是直接服务,即社会工作者直接与服务对象接触的服务,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选项A、B、D都是直接服务。(一)考点讲解

社会工作的介入行动有六个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2)个别化;(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5)瞄准服务目标;(6)考虑经济效益。(二)命题思路

该考点主要了解六个原则的区别:第一个原则强调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第二个原则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不同个体应有不同的服务策略,较为具体;第三个原则强调服务对象发展的阶段性,更多的是一种群体性特征,比较抽象;第四个原则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行动;第五个原则强调目标;第六个原则强调福利服务也需要控制成本。本考点不需要记忆六个原则,关键是区分六个原则,考题中要能区分社会工作者的行为遵循了哪一个原则。其中,尤其要注意考核的重点是第二、三、五、六个原则中的“例如”部分,这些“例如”后面的文字,很可能就作为考试的材料部分。(三)历年真题

2012年第8题,2013年第63题。(四)模拟试题

1.作为驻村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小秦所服务的行政村有100多名年龄在3至12岁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生活照顾、营养健康,以及父母关怀,更需要适当的社会交往以及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而照顾他们的祖父母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小秦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时候,要特别考虑到()。

A.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B.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C.儿童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D.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答案解析】C。本题材料部分提到农村留守儿童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和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的时候自然需要考虑儿童的发展阶段和特点。题目中并没有提到儿童自我决定、与儿童相互依赖或者经济效益的问题,所以答案选C。

2.李娟,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一直以来父母对她管教都非常严厉,但是教育手段非常单一,每每李娟考试成绩不好,父母只会打骂,造成现在李娟对父母敬而远之,内心既脆弱又孤单。最近她认识了没有稳定工作的小张,并逐渐喜欢上他,于是李娟开始逃课跟小张约会,经常不完成作业,甚至有时彻夜不回家。父母对她加强了管束,而李娟却有了离家出走的念头,打算和小张到另外一个城市一起生活。父母对此很无奈,只能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针对李娟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有()。

A.批评李娟的想法和做法

B.与李娟的父母沟通,建议他们改变教育方式,同时倾听李娟的内心想法

C.与李娟的男友交流,建议其男友劝说李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D.对李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明白现阶段对于她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E.与李娟的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使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多与李娟交流、沟通,使李娟感到集体的温暖【答案解析】BCDE。针对本题所述案例,社会工作者不仅应该与李娟本人及其父母进行沟通,彼此倾听对方的想法,还应该与其男朋友、学校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但是不应该直接批评李娟的想法和做法。故正确答案为B、C、D、E。/ 第五节/评估(一)考点讲解

1.评估的目的包括:考查目标实现程度、总结工作经验、验证工作方法、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2.过程评估提供有关服务过程的各种信息,包括工作目标、介入过程、介入行动和介入影响。

3.在介入初期和中期,过程评估的重点是对服务对象的表现及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和技巧进行评估。用于评估的资料包括个案记录及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叙述资料等。

4.在结束阶段,过程评估的重点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服务对象的改变。

5.结果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结果评估是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有三种考核方式:一是给出一段关于社会工作评估的资料,问该评估的目的是什么,主要考多选题;二是考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的区别,即给出一段材料,问以下属于过程评估或结果评估的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三是考过程评估中介入初期和中期、结束阶段评估的重点有何不同。(三)历年真题

2015年第4题。(四)模拟试题

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近期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工作服务评估工作,以期了解服务的成效并向社会大众进行交代,以便证明社会工作服务的有效性,同时也是为了总结工作经验、提升服务水平、开展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督导欧先生负责对社会工作服务初期和中期的过程进行评估,其评估的重点应该是()。

A.服务对象的表现

B.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技巧

C.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状态

D.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影响因素

E.社会工作服务的最终成效【答案解析】AB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到问题的关键部分“对社会工作服务初期和中期的过程进行评估”,既然是过程评估,那么就排除了选项E(最终成效是结果评估);既然是初期和中期,就排除了选项D(改变的影响因素是在过程评估的结束阶段才可以了解)。答案为A、B、C,即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的表现。(一)考点讲解

1.基线测量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服务对象介入前后的变化,以此判断介入目标实现的程度。操作程序包括三个步骤:(1)建立基线;(2)进行介入期测量;(3)分析和比较。

2.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方法包括:(1)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2)差别影响评分。

3.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评估。通过探究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完成了哪些既定的介入任务也能确定介入的影响。

4.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评估,方法包括如下两项:(1)目标核对表,主要是发现介入前后服务对象的行为变化;(2)个人目标尺度测量,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制订非常个人化的测量尺度来评估他们的改变情况。(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内容不少,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考核基线测量评估、对服务对象影响评估、任务完成情况评估、目标实现程度评估四个方法的区别;二是重点考核基线测量评估,即问以下属于基线测量的是哪一个选项,或者考多选题,问基线测量评估如何建立基线;三是考多选题,即问以下属于对服务对象影响评估的是哪几个选项,或者问以下属于目标实现程度评估的是哪几个选项。但无论如何,重点还是基线测量评估。(三)历年真题

2013年第7题,2015年第5题,2017年第61题。(四)模拟试题

某街道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引入一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社区融入以及社区和谐促进的社区工作项目。项目完成以后,为了了解该项服务对社区居民的影响,该街道又聘请了一家专业评估机构开展服务影响评估,该评估机构可采取的评估方法有()。

A.基线测量评估B.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