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创之旅:科勒百年传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9 03:36:03

点击下载

作者:《敢创之旅》编写组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敢创之旅:科勒百年传奇

敢创之旅:科勒百年传奇试读:

前言

Kohler Co. has been on an extraordinary journey for the past 145 years. Todaythe journey continues as Kohler Co. and its team keep working every day tocreate innovative, “must-have” products and deliver superior services thatsatisfy worldwide consumer demand.科勒公司在过去145年中经历了卓越的成长之旅。这一旅途还在继续。每天,科勒和他的团队稳步前进,创造新产品和服务,抓住全球的机遇。它站在变革的前沿,通往卓越而成功。

1873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希博伊根县,在一场经济萧条中,奥地利移民约翰·麦克·科勒(John Michael Kohler)创建了科勒公司,公司从一个面向本地市场、仅有十二名雇员的小型铸铁厂,如今发展成为在全球拥有超过三万七千名员工、五十多家工厂的世界级企业。

今天,科勒是世界领先的厨卫产品设计和生产者,并在发电机与发动机、家具,以及酒店业务领域拥有强大的实力。

创始人约翰·麦克·科勒肯定会对公司今日的运营规模感到惊讶,但他不会对此感到意外,更肯定的是会引以为豪。科勒公司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通过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不断创新。

科勒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厨卫品牌,实际上,今天的科勒集团业务远不止于此。它旗下有四大核心业务:厨房卫浴、动力系统、室内装潢、酒店业和房地产,拥有的品牌超过二十个。科勒公司总部办公楼,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科勒镇(Kohler, Wisconsin)。

也许很多人难以看出这一系列产品与服务之间的联系,但科勒家族的“敢想”、“敢创”并非毫无线索可言。正因为把一众世界领先的卫浴产品、橱柜、瓷砖和家具揽在同一屋檐下,科勒才得以成为《住宅和庭院》(House & Garden)杂志眼中“全世界室内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家族”。

设计、质量、技术和服务让科勒各大业务融会贯通。小赫伯特·科勒(Herbert V. Kohler Jr.)认为,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才能够创造出可用的艺术。“对我们的卫浴产品而言如此,对家具而言如此,对家用发电机而言也如此,”他说,“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能够将一家五钻级酒店建在一座工厂对面的原因。如果这座工厂看起来或闻起来同绝大多数工厂一样,那肯定不会成功。”

科勒公司在各领域的持续创新,也要归功于长期稳定的管理层,领导者对新机会的不懈追求,并愿意为之承担风险。公司创始人的直接继承人依然拥有并管理着这家企业,而且依然生活在威斯康星州的科勒镇。

自1873年创建以来,科勒公司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以及其他重大历史事件。有四个特质能够解释公司为何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保存实力,并在今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家族企业。领导者的创造性和冒险精神

从约翰·麦克·科勒,到他的儿子罗伯特(Robert J. Kohler)、沃特(Walter J. Kohler)、赫伯特(Herbert V. Kohler Sr.),再到赫伯特的儿子小赫伯特,以及现任总裁大卫·科勒(David Kohler,小赫伯特之子),每一位领导公司的家庭成员都大胆思考、勇于实践。在这个公司里,领导者不总是以传统思路思考,或用传统方式解决问题。1900年建设新铸造厂,1920年代进军发电机业务,1950年代抵制工会的某些要求,1980年代创建“科勒目的地”,科勒公司有很多非同寻常的决定,并在当时都引起争议或引发不解,也引起人们对它的反对甚至嘲笑。但是,每一个案例都反映了领导者的判断力和他们管理公司的信心,他们敢于不顾他人想法做出决定性的举措。科勒公司有四大核心业务。自1970年代末起,酒店与房地产业集团开始将科勒镇打造成拥有多个活动场所和设施、包括高尔夫球场在内的高端度假村。图为度假村中最重要的场所:美国俱乐部酒店(the American Club)。01 1929年科勒制造的自动发电发光机,让科勒迈入发动机行业。长期愿景

纵观其历史,科勒公司在投资上都保持了“世代”方法。也就是说,它为创造长期价值投资而非谋求短期效益。长期的愿景将科勒与那些狂热追求收益的公司区分开来。当然,每一季度收益增长是任何一家公司的重要成就,科勒不能忽视近期财务效益。但是,作为一家家族企业,科勒公司有余地做长久打算,为下一代客户创造价值。而不是昨天买了股权,明天就想高价抛售。

很少有公司会为一个镇的协调发展而制定五十年总体规划,并在第一个计划到期时制定第二个五十年规划。世代投资也让科勒公司投入了短期效益不明显而长期意义巨大的项目。一个例子便是科勒公司用了二十年才打造出成功的酒店业务。科勒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是另一个例子。科勒公司在1920年代第一次向中国出口卫浴产品。1978年,中国重新对外国贸易和投资开放以后,小赫伯特·科勒亲自访问了中国。这次访问使得科勒重新开始向中国出口产品,其里程碑就是在1980年为五家中国修建的主要酒店供货,这也是四十年来国际卫浴产品第一次向中国销售。1983年,小赫伯特与科勒公司高管重新回到中国,开始寻找投资生产的潜力。但科勒并没有马上进行投资,而是选择等待更好的时机。与此同时,1984年美标公司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合资工厂,1994年日本著名卫浴产品供应商东陶有限责任公司也进入中国市场。科勒终于在1995年正式建设其在中国的第一家工厂。02 这套铸铁浴缸生产线已有100多年历史,从威斯康星州科勒总部直接运到上海厂,至今依然正常运行,传承着百年铸铁工艺。“我们在投资上稍微有点迟。”小赫伯特承认。但是,当科勒着手之后,它便积极行动,1995年至1998年间在中国开设三家工厂,并开始拓展中国市场,投入设计高端产品和不断推出新产品;面向用户投放创意广告;以及高效运营。因为长期投资并遵守上述原则,科勒现在是中国卫浴行业高端市场上销量最高的品牌。03 科勒公司在其他公司纷纷寻找新材料的时候,于1970年代重金投资现代铸铁工艺。04 熔化的铁液被倒入坩埚。在赫伯特(Herbert V. Kohler Sr.)提出“全球厨卫经典”口号的同时,科勒推出了洁具行业的第一批“大胆色”(Bold Look)系列产品。图为女性台盆系列,主要用于洗发和给婴儿沐浴。质量与创新

质量和创新在科勒公司文化中根深蒂固。世界上很少有公司能够在其业内保持如此长时间的创新领导位置,更少有公司能够像科勒一样成为卓越的代言者。其他科勒集团旗下品牌,包括KALLISTA、雅泊丹枫(Jacob Delafon))、安·萨克斯(Ann Sacks)、米拉(Mira)、卡纳克(Canac)、斯德林(Sterling)、桑尼瑞拉(Sanijura)等,在各自的市场中也声望卓著。

在145年中,科勒开创了许多全新产品线,比如:双人浴缸、兼顾节水与洁净的五级旋风坐便器、无水小便斗、音乐花洒、带娱乐功能的智能坐便器等。科勒也是商业创新概念的领先者,比如聘请顶尖室内设计师来设计与众不同的家具和卫浴产品。

科勒永远不会屈服于平庸和模仿。“仿造和随大流是人的本性,”小赫伯特·科勒曾观察道,“被证实的观点比冒险安全。但是,从长期来看,依赖旧有观点将摧毁一家公司。”家族企业制

因为家族名字被印在公司信笺抬头和公司产品上,科勒公司对科勒家族来说,不仅仅意味着盈利。对优秀管理工作的承诺引导着他们。每一代科勒人都寻求保护公司并将更佳基业传给下一代。这既是祝福也是负担。科勒家族对公司的大量个人投入从创始延续到现在。科勒家族的传统给公司带来了竞争优势,它确保公司所有人会竭尽全力来保持最高的产品质量和最佳的客户服务。

许多家族企业面临这样的困境:一代人建立了公司,一代人做强了公司,又一代人用垮了公司。科勒并没有这样的问题,想要用垮公司的那代人似乎还没有出现。

科勒公司在过去145年中经历了卓越的成长之旅。这一旅途还在继续。每天,科勒和它的团队稳步前进,创造新产品和服务,抓住全球的机遇。它站在变革的前沿,通往卓越而成功。小赫伯特·科勒(Herbert V. Kohler Jr.)与家庭成员。左起依次为:女儿劳拉(Laura Kohler),儿子大卫(David Kohler),妻子娜塔莉·布莱克(Natalie Black),小赫伯特(Herbert V. Kohler Jr.),妹妹小鲁思(Ruth de Young KohlerⅡ),以及女儿蕾切尔(Rachel Kohler)。  第一章 科勒公司的诞生

The Kohlers of Kohler Co. have prospered for a century and a halfdespite—or perhaps because of—the differing personalities and managementstyles of their company’s leaders. If Kohler is to be described in onesentence, it should be that each generation of Kohlers is unique and innovative.约翰·麦克·科勒(John Michael Kohler)的性格外向、精力充沛。

每一代科勒人的领导风格和个人魅力迥异,但也可能正是因此,科勒公司得以保持辉煌依旧。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科勒的话,那应该是每一代科勒人都独树一帜、标新立异。

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科勒镇的科勒公司是美国最伟大的企业之一,它是美国乃至全球商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公司之一。

每一代科勒人的领导风格和个人魅力迥异,但也可能正是因此,科勒公司得以保持辉煌依旧。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科勒的话,那应该是每一代科勒人都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成为威斯康星州的科勒人就意味着必须足够坚强、自我。既要自力更生,又能独立思考,偶尔甚至可能得带点怪癖—这始终是这个家族所鼓励的特质。也许这也是创建于1873年的科勒公司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领袖们所拥有的想象力让科勒永远不缺乏原创。

关于科勒公司的故事,让我们先前往19世纪的奥地利阿尔卑斯的一个小村庄。

约翰·科勒(Johann Kohler)出生于阿尔卑斯峡谷风景如画的布雷根茨沃尔德一个奶制品农场主和奶酪制造世家,在这里他原本可以继续祖传的家业,在田园风光中过完一生,他的祖祖辈辈早已在那里生活了几个世纪。故事的开头似乎也是如此,他在1838年娶了邻村施科佩尔瑙的女孩玛利亚·安娜·穆斯布鲁格,玛利亚家在当地经营一家名叫“小马驹”的小旅馆。但平静的农场生活因为玛利亚的过世而中断,1853年,只有三十六岁的玛利亚过世。不久,四十八岁的约翰又迎娶了年轻的管家玛利亚·特里西亚·耐特,他们后来一共又生下了九个孩子。约翰·麦克(John Michael Kohler)的父亲是约翰·科勒(Johann Kohler),母亲是玛利亚·安娜·穆斯布鲁格。两人都来自奥地利布雷根茨沃尔德峡谷,他们的祖先在那里居住了几个世纪。玛利亚在约翰·麦克只有九岁的时候过世,约翰再婚后把整个家搬到了美国,在那里成为一名乳业农场主。

就在玛利亚·安娜去世的第二年,1854年5月,与玛利亚·特里西亚结合不久的约翰,突然决定离开欧洲和美丽富饶的阿尔卑斯,前往新大陆。

到底是什么让老约翰不顾一切下定决心把整个家庭带去那片遥远的土地?

也许是当时欧洲动荡的政局。1848年革命失败,整个欧洲弥漫着不安的气息,未来是更大规模的革命还是一场场战争?没有人知道,他们更害怕18世纪末从法国兴起的动荡将席卷欧洲。而革命失败后随之而来的大规模政治压迫,也把一批批欧洲人送上了去美国的道路。

又或许老约翰是受到了第一任妻子玛利亚·安娜的哥哥加斯帕·穆斯布鲁格的影响,加斯帕早在十年前就踏上了美国土地,成为在明尼苏达州定居的第一批欧洲人之一。定居点就在今日圣保罗市中心,他在当年的荒芜之地以北8公里之处开垦了32公顷土地。

但无论是哪种原因,我们知道:约翰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他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有着自己的判断。

尽管约翰在奥地利的生活不错,但他并不是富翁。事实上,科勒一家坐的是船上最便宜的三等舱,在五十四天的航程里都依靠自己下厨。

科勒一家的第一站跟大部分欧洲人一样是纽约,当时当然还没有自由女神像给他们指引未来的道路,但他们明确知道未来将在这块土地上干什么。他们一行人继续向伊利诺伊州盖尔斯堡前行,在那里短暂地住了一阵。然后他们搬去了明尼苏达州,在美国的腹地,约翰·科勒首先能做的依然是老本行,在妻子哥哥的土地旁边买下64公顷土地,建成了奶牛场。公司早期产品包括这个原始的“引擎”:一群马匹牵引着一系列铁具。这是现存最早的科勒员工在原来位于威斯康星州希博伊根第九街和圣克莱尔大街的工厂前拍摄的照片。中间偏左为公司的创立者约翰·麦克·科勒(John Michael Kohler),他手中抱着一个孩子。在创立的最初十年里,公司制造犁和其他铸铁耕作产品。屋顶上的犁是商品标识,桶里则装满了水,用来防火。

约翰的土地变成了当地的一个传说,科勒家族在上面耕作了135年,超过当时县里的其他所有农场,直至城市化开始。家族里的土地拥有者最终在1978年把这个农场卖给了房地产开发商。尽管现在这个农场已经不再,但科勒家族里的许多成员依然生活在圣保罗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那里甚至还有科勒牌冰激凌的存在。这些明尼苏达州的科勒人正是威斯康星州科勒镇的科勒人的兄弟姐妹。

同其他许多19世纪的移民一样,约翰是个备感自豪的美国人。到达明尼苏达州之后,他就把名字改成了约翰的美式拼法(John),而且立刻申请加入美国国籍,并于1860年获准。科勒一家似乎把欧洲阿尔卑斯山村的生活方式完整移植到了美国。但故事并不会如此照本宣读,这里毕竟是美国不是欧洲,更多的机会将在未来一一展开。

老约翰的两段婚姻给他带来了十七个孩子,约翰·麦克·科勒是约翰和玛利亚·安娜的孩子,他跟随父亲来到美国前,刚刚经历了母亲离世和父亲再婚的一系列家庭变故,而这一切让他懂得,应该承担一个小男子汉的责任。01 科勒工厂制造的铸铁轮子。02 科勒公司创始人约翰·麦克·科勒(John Michael Kohler)是一名商人、艺术经理和社区领袖。他的生活丰富、活跃。

1854年来到美国时,约翰·麦克·科勒十岁,但他很快适应了美国的生活,适应了这里恶劣的气候和一望无际的农地。他还年轻,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

1862年,十八岁的约翰·麦克离开了家庭农场去芝加哥,过上了白天工作、晚上在迪伦弗斯学院上课的生活。他在芝加哥待了九年,最终在一个家具公司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成了四处奔波的销售员。这份工作让他经常能够来到威斯康星州希博伊根县,靠近密尔沃基北部密歇根湖的滨线。一趟出差之际,他遇上了莉莉·沃尔拉特,希博伊根商人雅各布·沃尔拉特的女儿。

同科勒家族一样,沃尔拉特家族是说德语的移民,1845年从莱茵兰来到美国。约翰·麦克和莉莉坠入爱河,1871年他们结婚了。雅各布·沃尔拉特很快把约翰·麦克招入麾下,为他在家族铸造厂里找了个职位,两年后,又把工厂以50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他。01 宣传单上的细节图:供人(立柱上的龙头)、马(水槽)和狗(底部的小水槽)使用的饮水池。

1873年12月3日,约翰·麦克·科勒与岳父雅各布·沃尔拉特完成交易,这也标志着科勒公司的诞生。当时约翰·麦克年仅二十九岁。而在把铸造厂卖给约翰·麦克之后,雅各布又做起了别的生意,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沃尔拉特公司:一家在希博伊根非常成功的食品服务、医疗和消费市场产业公司。

其实在当时看,这并不是一笔很好的买卖。首先时机很糟糕,就在交易前三个月,整个国家陷入了19世纪最大的经济萧条。“1873年大萧条”长达五年,几千家企业因此破产。更糟糕的是,约翰·麦克的铸造厂生产的产品是犁头和其他农业用具,而农民在经济萧条中首当其冲,蒙受重大损失。然而,公司还是存活了下来。在最初的几年里,农民手中缺乏现金,约翰·麦克经常以实物抵款的方式收款:土豆、鹅、毯子、木材、培根或是任何农民拥有的物品都可以用来换农具。此外,尽管我们无法百分百确认,但他很可能将这些物品又作为工资发给了自己的员工。02 一张印有某些公司早期铸铁产品的宣传单。1883年,在约翰·麦克·科勒(John Michael Kohler)为一个铸铁缸(左上)装上支脚变成了一个浴缸(左下)后,科勒公司开始涉足洁具行业。四年之内,卫浴和搪瓷产品已经占据了公司70%的销售额。

除了铸造农业用具外,铸造厂也生产住宅院子里使用的各种铸铁装饰品,比如鹿和天使雕像,以及其他类似公墓大门或是拴马柱之类的铸铁产品。近一个世纪之后的1972年,时任科勒公司董事局主席的莱曼·康格回忆起当时收到的一项提议:存储空间不足的科勒档案部要求丢弃天使的旧木模。身为虔诚的天主教徒的康格说:“我当时略带幽默地回答,我不知道你们怎么能丢掉一个天使。”但他最后同意了这个请求。今天,有些人也许会对这个做法感到尴尬,因为那个木模是美国工业历史上的罕见遗产。

在购入铸造厂的时候,约翰·麦克找到了一个小股东:查尔斯·希尔伯扎恩,他是厂里的一名员工。事实上,科勒公司原先的名字叫科勒和希尔伯扎恩公司。这家公司拥有21名员工,大多数是讲德语的移民。公司位于希博伊根的第九街和圣克莱尔大道交界处。屋檐上钉着一个犁头(科勒公司的第一个广告)以及一些装有水的木桶,便于在发生火灾时让水倾泻而下。尽管如此,当1880年公司大楼发生火灾时,这些水很快消耗殆尽,无济于事。此后公司就搬到了位于第七街和杰弗逊大道交界处的厂房中。

但希尔伯扎恩很快就把自己的股份卖掉了。1878年,他把自己的股份卖给了公司里的两位机械工人:同为德国移民的赫曼·海森和约翰·斯特恩,公司的名字也因此改为科勒、海森和斯特恩制造公司。进入20世纪后不久,海森和约翰·斯特恩的遗孀把持有的股份卖给了科勒家族。

早期的科勒公司快速成长和变化,就跟那个时代一样。正在进行中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了已结束内战的美国,重新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和社会面貌,也给所有人带来成功的机会。这也是科勒公司的机会所在。到了1870年代末,科勒公司已不再是那个生产农具的小铸造厂了,它首先大大拓展了产品线,成为J·I·凯西脱谷机公司和诺尔顿制造公司(制造收割机、割草机和干草耙)的代理商。1880年,公司在遭遇火灾后把总部搬到了更大的地方,约翰·麦克又创立了一家搪瓷工艺间,用来制造茶壶和其他搪瓷产品。

然而,最大的变化发生在1883年。在寻找新产品的过程中,约翰·麦克为一个铸铁缸(这些铸铁缸出售给农民作为洗猪的容器和饮水器皿)包上搪瓷层,加上四个装饰性的支脚,把它变成了一个浴缸。据公司传说,科勒的第一个浴缸以一头牛和十四只鸡的价格卖给了一位农民。

从那时开始直到今天,卫浴迅速成为公司成长的动力和主营业务,甚至成了科勒的代名词。在1883年之前,农具占据了公司80%的销售额。到了1887年,卫浴和其他搪瓷产品占到了70%。

约翰·麦克·科勒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在如今保留的老照片上,约翰·麦克·科勒有一张看起来愉悦又善良的面孔,唇上的胡须整洁地修剪过,下颚有一撮山羊胡,体型健壮,像个吃穿不愁的奥地利市长。成年后的约翰·麦克拥有广泛的个人爱好,包括艺术、社区服务、商业和家庭,而且广交朋友。所以他的成长过程也为他带来了开放心胸和对生活的热爱。19世纪末加入公司的奥斯卡·A·克罗斯把约翰·麦克形容为一个“温柔善良”的人。他说,约翰·麦克“对苦难抱着巨大的同情,并且把这种同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公司制造的铸铁产品类型极广—只要有市场需求。

性格外向、拥有天然领导力的约翰·麦克成为当地社区的重要支柱。他第一个在希博伊根动物保护协会请愿书上签了字,并且建立了为青年提供服务的“友谊之家”,这一机构在一个世纪之后依然存在。他成为县议会和市议会议员,并在1892年被选为希博伊根市长,任满一届。

约翰·麦克和莉莉有六个孩子,令人心痛的是,1883年,莉莉去世,当时才三十五岁。约翰·麦克后来迎娶了莉莉的妹妹威廉敏米娜·沃尔拉特。

科勒家族生活在离小镇中心不远的一栋维多利亚式楼房里。大家都说,科勒一家充满了温暖和快乐,没有八卦嚼舌也没有恶言相向。约翰·麦克的女儿伊万杰琳在壁炉台上刻上了一行字:“壁炉周围没有恶言。”这行字从未被抹去,至今犹在。(这幢楼现在是面对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机构—约翰·麦克·科勒艺术中心。)

和很多德国人一样,约翰·麦克热爱瓦格纳的音乐,如果想要轻松点,他就会听吉尔伯特与苏利文。在父母的鼓励下,他们家所有的孩子都学习乐器。约翰·麦克喜欢的体育项目是骑马,这项爱好也传给了他的许多后人。

约翰·麦克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艺术经理。他长期拥有并管理希博伊根歌剧院,那里会上演许多英语和德语节目。他为社区请来了不少当时相当知名的巡演艺术家,包括罗素·史密斯、弗雷德里克·沃尔、威廉·卡特尼和格蕾丝·斯特里克兰。约翰·麦克就像文艺复兴时期那些无所不能的人,他甚至在某些戏剧作品中担任了角色。  第二章 危机和复兴

Walter espoused a philosophy of hard work and integrity.“Talent, even genius,” he maintained,“can never take the place of sincere effort.” In his view,anything could be accomplished with determination.19世纪末,科勒公司把生产重心从农具转向洁具,在希博伊根经营一家颇具规模的制造厂。

沃特·科勒信奉勤恳工作和高尚处事的哲学。

他说:“才华,甚至是天才,都无法取代竭诚努力的地位。”

在他眼中,只要拥有坚定决心,没有什么不可实现

1899年,约翰·麦克冒着极大的商业风险做了一个决定,但这却奠定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基石:他以1400美元的价格在希博伊根以西大约6.5公里的河滨购买了8.5公顷土地。然后他宣布要在这里建造一个大型铸造厂,并将公司搬到这里,开始集中制造铸铁产品和其他卫浴产品。他的儿子沃特之后购买了这一区域的大量土地,将工厂面积扩大数倍。

希博伊根的许多居民并不理解为什么约翰·麦克要把厂房搬到乡间,远离城镇内那些有经验的工人,远离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有一份希博伊根的报纸甚至以《科勒的愚蠢》为题写了一篇社论,嘲笑他的计划。那份报纸在五十多年前就已停刊,而科勒公司依然在由约翰·麦克选择的这一片土地上茁壮成长—这片土地现在被称为科勒镇。

约翰·麦克的想法是搬到拥有清新空气和无限发展空间的自然环境中。这座新的铸造厂于1900年10月完工并启用,最初的工人数量为250名。约翰·麦克热爱铸造工艺,对新工厂运营的未来兴奋不已。但不幸的是,他并未亲眼看到自己的梦想成真。

就在新工厂完工后不久,1900年11月5日,约翰·麦克·科勒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约翰·麦克·科勒创办了科勒公司,并在公司成立最初的二十七年担任领导人。这二十七年是公司的起点,也是科勒长青基业的第一个阶段。

约翰·麦克·科勒去世时,他三个最大的儿子也都只有二十多岁,刚刚成年的罗伯特、沃特和卡尔突然发现自己将要领导公司度过创业者去世的危机,而他们当时对管理几乎一无所知。长子罗伯特成为总裁,沃特成为财务总监,最年轻的卡尔当上了秘书。约翰·麦克的第四个儿子赫伯特当时还是只有九岁的孩子,在学校里念书。

然而,约翰·麦克的去世只是一个糟糕时代的开始,帷幕才刚刚拉开,新世纪的到来并没有带来好运。1901年2月,铸造厂建成四个月不到即遭遇灭顶火灾,损失约为6.6万美元,保险赔付了6.2万美元。三个兄弟挣扎着,努力维持公司运营,并在希博伊根租借了铸造场地,与此同时,他们也犹豫是否要在河滨重建铸造厂。一张典型的科勒员工合影。绝大多数都是德语国家移民,来到美国寻找更好的生活。20世纪早期的科勒办公室,注意楼前的车道,有轨电车通过这条车道把科勒员工从8公里之外的希博伊根带来公司。这栋楼房现在依然存在,用作行政办公。高质量是从科勒公司从创始就拥有的重要品质,因公司产品上印着科勒家族的名字。“科勒”意味着高质量。

火灾后一个月,公司的两位非家族成员赫曼·海森和玛格达莱娜·斯特恩决定退出,将股份卖给了公司,这也许是因为他们不愿承担重建河滨工厂的代价。公司在紧缺现金的情况下支付2.7万美元,购回股份。当他们离开后,科勒公司成为仅为家族所持有的公司,并被命名为约·麦·科勒之子公司(1912年公司简称为科勒公司)。

科勒三兄弟此刻面临科勒公司历史上最具决定性意义的瞬间:是否要在河滨重建工厂?如果答案为肯定的话,又该如何筹到资金重建?三兄弟并没有立即拍案决定。1901年3月15日,火灾发生后的第四周,《希博伊根邮报》写道:“科勒、海森和斯特恩制造公司尚未决定是否在河滨重建工厂。有些城市向这家公司发出了非常慷慨的邀请,希望能够拥有这样的公司,而科勒公司也正在考虑这些可能性。”沃特·科勒(Walter Kohler)是威斯康星州历史上最传奇的企业家之一。他的一生都充满幽默、智慧和品位。他热爱白色康乃馨,几乎总是会在翻领上佩戴一朵。

最终,兄弟们决定留下,他们贷款5万美元—以当年的标准这是一笔巨款—用于重建工厂。新工厂最终于1902年完工,科勒公司也重归河滨。也就是说,在短短的两年里,科勒家族在原地建了两次工厂,由此可见这个家族的毅力和决心。

但噩运并没有就此止步。1904年,悲剧再次降临。公司秘书、三兄弟中最小的卡尔喝下苯酚后死亡,年仅二十四岁。死亡证明上的死亡原因是“抑郁症”。但当时的传闻是:卡尔希望人寿保险的赔付能够帮助公司走出经济困境,于是决定结束生命。是沃特走进房间,最早发现了兄弟的离去。一年之后,当时才三十一岁的大哥罗伯特又死于中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