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育研究文集——“国培计划(2013)”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论文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9 07:53:16

点击下载

作者:陈理宣,慕彦瑾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农村幼儿教育研究文集——“国培计划(2013)”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论文集

农村幼儿教育研究文集——“国培计划(2013)”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论文集试读: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前教育在人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基础地位。学前教育在城市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也发展较好,但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幼儿教师短缺,在岗教师素质低等问题,成为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瓶颈。近年开展的农村幼儿教师国家培训计划,对于培养农村幼儿教师,提高他们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集是“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3)”四川省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培训项目学员论文以及跟岗幼儿园部分辅导教师的论文结集成册。全书共收集论文92篇,六十余万字。此培训项目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集中学习,第二阶段是返岗研修,第三阶段是跟岗研修,第四阶段是集中研讨与交流。四个阶段一共一百天,每一阶段约一个月时间,每一阶段都配备了教师进行辅导学习和开展科学研究。这些论文就是此次培训学员经过认真学习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的论文。论文内容丰富,包含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教学研究,同时还包含家园合作、教师教育、教育管理等内容。我们通过编辑出版本文集,可以引导、激发农村幼儿园一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正视当前农村幼儿教育面临的困难,逐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可以为他们提供交流的平台,阅读自己身边的同事的经验交流文章,能够逐步培养对教育理论的阅读兴趣;通过观察、研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联系,对于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集也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特点。1.贴近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

文集中大部分论文都是反映农村幼儿教育具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的,内容全面。从领域来看,包括了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看,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数学教育、英语教育、手工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体育教育、游戏教育等。文集的作者都是农村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他们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一百天的集中研修,先后听专家报告、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与辅导教师共同研讨教学问题,最后撰写出对自身教学思想和行为反思性的论文。因此,虽然学术水平不高,但是这些都是他们根据农村幼儿教育的现实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思考的结果。比如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教育问题,就是农村幼儿教育特有的教育素材。这些探讨对于他们形成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其他幼儿教师也有借鉴或指导作用。2.反映了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

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师资队伍、园舍条件、教师经济待遇以及幼儿家长的意识观念等都相对落后。但是,仍然有一批坚持在农村艰苦条件下的好教师,他们所思、所做都是具有针对性的。当前农村幼儿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况并不为理论界和管理者所全面了解。学员们撰写的这些论文也能从另一个方面为我们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学情况提供具体的材料。文集中有不少论文对农村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作了客观的介绍和分析。比如小学化问题,农村教师素质问题,农村幼儿教师的压力问题,农村幼儿教育的内容问题等,都是农村幼儿教育独有的现象。3.研究成果对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员们都是来自农村幼儿园的骨干教师,经过一百天的离岗研修,不论是从幼儿教育理论还是从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上来看,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对学员们的论文也做了优选,达不到公开发表水平的文章,我们都删除了,即使达到了一定水平,我们也做了严格要求,在教师们的精心指导下进行多次修改。因此,本文集收集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科研究水平,对于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对于了解农村幼儿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4.本文集是师生共同探讨农村幼儿教育的结晶

我们为每一位学员都配备了论文指导教师,导师和学员们开展了大量的讨论和研究,在论文选题、文献资料收集、文章结构、观点争鸣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因此,本文集论文也凝聚了各指导教师大量的辛勤劳动。同时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也以身作则,经常与学员们开展讨论,向学员们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这也带动了学员们的研究工作。

在编辑本文集的过程中,由于时间仓促,工作量大等多方面原因,书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提出批评意见。编者2013年12月30日

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及对策

内江市环城艺术学校(学前部)魏鹰 指导教师:曾琴

摘要:幼儿的健康发展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教育的结果。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各有优势,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合作双方教育观念不一致,地位不平等,互动性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家园合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家园合作;必要性;幼儿教育;对策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虽然很多家园合作正在实践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仍有一些家园合作做得不够好。因此,处理好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家园合作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家园合作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幼儿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一)家园合作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

家庭、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求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只是要进行知识教育,还要保育,要“保教结合”。家庭、幼儿园双方都必须从体、智、德、美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如幼儿的饮食、睡眠,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知识经验的获得,智力的开发,语言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情感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等,都必须通过家园合作的途径才能得以实现。(二)优势互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园合作能使家园两方互惠互利,达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取得1+1>2的效果,实现双赢。一方面,家长可从幼儿园那里获得育儿知识经验,树立教育好子女的信心,提高家长尊重、赏识孩子的意识,正确评价孩子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沟通过程中,能及时从家长那里获得幼儿的情况,借鉴家长的教育经验,帮助自己修正教育内容和改进教育方法。例如,我们园有个叫婷婷的小朋友,从进园开始就一直不愿做早操,老师和她沟通了很多次也不见效果。于是我们把这事告诉了孩子的妈妈,要求家长配合,并把当天早操内容告诉妈妈。回家后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做做操,不断表扬和鼓励她,效果果然不错。通过家园共同努力,改变了孩子懒惰的不良行为习惯。二、家园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家园合作的必要性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同,但从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探索。(一)教育观念上的不一致

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在培养孩子的理念、思想上与一些家长存在的不一致。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观念逐步被人们理解、接受,不少幼儿园教师已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实现了从重视幼儿知识的培养向幼儿全面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转变。但也有不少家长由于自身因素影响,对新的教育观念的接受、理解要相对缓慢些,他们仍然被传统观念所束缚。如对孩子在幼儿期的教育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幼儿期的教育主要是教孩子读书、写字等以获得一些知识与技能,致使他们在孩子教育上过于重视知识,忽视幼儿品德、行为等社会性的发展,与幼儿园教育产生分歧,违背了早期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影响家园合作效果。(二)合作双方地位不平等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相比,自身优越感较强。幼儿园是幼教的专门教育机构,各种条件相对较好,幼儿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非常了解,具有专业的幼教知识和能力。在合作中,这些优势造成了幼儿园教师充当指挥者的角色,容易忽视家长的需要和想法,家长失去了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完全处于被动局面。例如,有的家长虽然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但都带有象征性的参与性质,没有明确合作的目的和任务,更不了解合作的实质,只是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参与而已。地位的不平等影响了合作的实效性。(三)缺乏信任、理解和互动

信任、理解和互动,是进行家园合作的重要前提。由于家园双方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相互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和互动,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有些家长对参与幼儿教育虽然持积极态度,但落到实处却非常困难,他们一般会以忙于工作,没时间参与来推诿。还有些家长对家园合作没有足够的认识,未能深刻理解家园之间的相互关系,误认为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老师应全权负责,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自己只管为孩子出钱就行了。当然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家长缺乏幼教知识,合作是浪费时间,没有太大的意义等等。双方互不信任,合作流于形式。比如,很多幼儿园,家园合作主要是采取开办家长园地、节日庆祝联欢等形式,但这些形式只是走走过场,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没有形成互动的参与局面。三、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幼儿教师要帮助家长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幼儿处于人生基础阶段,是知识迅速增长与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等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任何教育不可代替的。家长必须树立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认清自己在孩子教育上应尽的职责。幼儿园可以聘请幼教专家,以作报告、开讲座的方式为家长推荐有关幼教刊物及家庭教育书籍或文章,使家长不断更新育儿观念,调整教育行为。(二)建立平等地位,互相尊重

地位的平等、交流的平等,是家园合作的基础。家园双方应消除对幼儿教育中各自扮演角色职责的偏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无论家庭和家长的情况如何,幼儿园都要不带偏见地接纳他们,与他们保持平等关系,保持交流渠道的畅通,不用自己的观念评价家长,给家长表达真实想法的机会。当然,家长也不能轻视幼儿园,单纯地把两者的关系视为我出钱、你出力的交易关系,对教师的合理建议要虚心采纳与实施。(三)积极配合,形成互动

家园双方都是孩子教育的主导,双方应积极配合,用平等友好的态度进行对话,沟通协商,共同解决教育上的困惑和难题。幼儿教师切忌以教育专家身份自居,以为自己比家长掌握的教育知识更多,受过专门训练而自傲自大,家庭教育可有可无,自己完全能独当一面。这样的话,就会失去家庭教育这股强大的支持力量,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家长是幼儿最早、最亲密的照顾者和教育者,对孩子的了解往往比教师要全面深刻细致得多,应协同幼儿园,形成互动,共同担负起幼儿教育的职责,使幼儿健康成长。如在孩子的培养上,幼儿园应将制订的培养计划让家长参看,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法,提出一些反馈意见;也可以邀请一些家长到幼儿园共同制订培养计划。通过互动,提高家园合作的有效性。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最佳途径。只有双方有效的结合,才能促进幼儿发展进程,培养好下一代。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3]张燕,邢利娅.幼儿园组织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闫静.浅谈家园合作中家长的被动合作现状及对策[J].教育导刊,2010(04).[5]胡格.家园合作——幼儿素质教育的最佳组合[J].美与时代,2004(10).

提高当代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素养的策略

内江市环城艺术学校(学前部)刘培利 指导教师:曾琴

摘要:农村幼儿教师由于受社会生活环境、工作责任、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心理上极易出现疲劳、愤怒、紧张、焦虑、压抑、恐惧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生活、学习、工作,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会产生重要的负面效应。因此,社会要给予幼儿教师应有的尊重,幼儿园要加大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幼儿教师要加强自我心理维护,以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素养。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素养;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教师的心理素养水平与幼儿健康心理状态密不可分。目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各类农村幼儿园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城市幼儿园一道肩负着培养新生一代的历史使命。但由于受农村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交通信息以及陈旧观念的影响,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素养水平普遍偏低,严重制约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因此,深入了解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对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当代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素养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笔者在多年的农村幼儿教育实践中,通过观察、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到,我国当代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素养存在一些问题。为数不少的农村幼儿教师身心长时间处于不健康状态,如经常出现疲劳、愤怒、紧张、焦虑、压抑、恐惧等症状;工作热情和兴趣降低,不能正确的定位自己的职业角色;人际关系紧张,与同事关系不和谐,经常发脾气;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不关心、尊重幼儿;失信于家长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低

从社会地位来看,由于农村幼儿家长素质偏低,对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不能准确定位,常常把幼儿教师定位为“保姆”“阿姨”。如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要求老师一定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孩子一旦有一点意外事情发生,家长就会责怪:怎么看管孩子的,拿了工资又没有管好孩子等等。从农村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来看,与整个社会群体相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与他们的辛苦劳动、担负的重大责任是不成比例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低的状况易导致他们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二)幼儿园工作量大

幼儿园教师不但要负责幼儿的一日教学活动,还要保教结合,协助保育员照顾好幼儿的吃喝、冷暖、安全等问题,劳动强度非常大。大部分农村幼儿园都是大班制,一个班有八十到九十名幼儿,加上他们性格又比较野性、豪放,难于管理,农村幼儿教师常常要比城市幼儿教师付出双倍的努力才行。繁琐的工作压力使幼儿教师身心疲惫,易对幼教职业产生厌恶和倦怠情绪。(三)工作责任重1.幼儿启蒙教育责任重大

一方面,由于幼儿年龄、个性、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要求幼儿教师必须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针对幼儿不同的特性,选择不同的内容施教。但农村幼儿教师幼教知识、技能相当缺乏,教育水平十分低下,面对如此重任,一些教师难免会产生焦虑心理,失去自信,工作消极被动,从而不安心幼教工作,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另一方面,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夯实基础,对孩子的过高期望使得部分幼儿教师承受着无形的心理压力。如有的家长每天接到幼儿的第一句话是“今天都做了些什么呀?做得好不好呀?”如果幼儿能回答就好,反之,他们会马上来找老师谈话。沉重的责任使幼儿教师长期处于压抑状态,造成职业倦怠。2.幼儿安全责任重大

由于幼儿年幼,自控能力较差,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形成了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到幼儿园里也会以自我为中心,争强好胜,常会因为争抢座位、图书、玩具等一些小事打架。这原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可有些父母却不问青红皂白地常常找老师理论,说一些伤害老师的话语,怪罪老师没有管好学生、责任心不强。幼儿教师有理也说不清,自尊心受到伤害,整天小心翼翼、担惊受怕,心理处于极度紧张状态。二、提高当代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素养的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素养出现的问题,会对幼儿发展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应努力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素养。(一)给予应有的尊重

社会要强化尊重农村幼儿教师的意识,消除对农村幼儿教师就是“保姆”“阿姨”的偏见,正确认识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根据农村幼儿园和教师的需要,给他们提供在职进修的机会,增强幼儿教育科学知识。通过这些举措给予农村幼儿教师应有的尊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幼教事业。(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农村幼儿园管理者,要以人为本进行科学管理,正确认识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素养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幼儿的个性特征、教师本身的特点对他们心理的压力和影响。幼儿园要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教师业务培训,轻视心理健康方面培训的错误行为,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对于教师的一些心理问题,要深入细致地寻找和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如减少工作时间、加班时间等,以减轻劳动强度;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友善的群体气氛;聘请心理专家开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他们寻找缓释压力、调节情绪的方法,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工作,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三)加强自我心理维护

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素养的提高,单靠国家、社会、幼儿园的努力是不够的,更要靠他们自身的努力。作为农村幼儿教师要加强自我心理的维护,正确认识自我,面对现实,充分认识农村幼儿的个性特点,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进行关爱。幼儿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注意调整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一分为二看问题,防止偏激行为发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律、自强的思想,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与管理者、同事、幼儿和家长的关系;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保持良好心境,提高心理素养。参考文献:[1]郭德珍.浅谈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调整的策略[J].高校讲坛,2010(5).[2]翟媛媛.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某市为例[J].教育导刊,2009(7).[3]赵冬梅.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J].教育导刊,2009(6).[4]杨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分析[J].教学研究,2009(13).

拓宽幼儿语言发展空间

内江市环城艺术学校(学前部)曾琴 指导教师:曾琴

摘要:3~6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期的语言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并影响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要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不但要组织专门的语言教学活动,还要拓宽幼儿语言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途径,将语言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日常教育与生活中去。

关键词: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空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明确指出:“幼儿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幼儿的语言发展,需要营造适宜的语言交流环境,这不但是幼儿自信、自主、自由表达语言,获得言语技能的平台,也是培养幼儿尊重、友爱,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平台。因此,在幼儿的语言教育中,教师、父母应为幼儿拓宽语言发展空间,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语言氛围,让孩子喜欢语言活动,激发幼儿内在的语言学习动力,在各种环境中想说、喜欢说、敢说、有机会说。然而,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模式,教师、父母往往把幼儿语言发展训练限制在课堂的语言教学上,对于教师课堂教学后的教育、一日活动中的渗透和家庭教育却很少关心,影响了幼儿语言发展。如何拓宽幼儿语言发展空间这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目前幼儿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提高幼儿语言能力需要各种环境的支持。因为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内,幼儿的语言发展需要宽松丰富的语言空间,需要有趣的感性刺激,需要更多运用语言的机会。笔者从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传统的语言教育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孤立进行语言教育

有些幼儿教师,对语言本身的综合性与通用性等特性没有充分认识,更不懂得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其他方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因此,在幼儿语言发展中,把幼儿语言获得的时间集中在一周几次的语言课堂教学活动中,没有创设广阔的语言教育空间,忽视语言教学在音乐、体育、美术等课中的渗透,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这致使幼儿的语言学习呆板,灵活性差,表达能力差,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也无法得到训练。(二)为幼儿创设自由交往的机会少

在幼儿语言教育时,老师总是树立自己的权威,以指导者的身份对待幼儿,时刻按照自己的思路指导幼儿的活动,使每一位孩子都在自己的掌控中,没有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与需要进行教育,这样孩子们便失去了很多自由交往的空间和语言交流的机会。如有的老师特别喜欢那些听话、乖巧、规规矩矩坐着、不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听讲的孩子,不喜欢那些爱动、爱讲话的孩子,认为他们影响了纪律。其实,这样做严重剥夺了幼儿自由语言交流的机会,使其失去语言交流的兴趣,逐渐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关闭自己的语言大门。(三)没有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环境

幼儿周围的资源环境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空间。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伴随着具体事物的形象表达进行的,幼儿通过对周围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分析,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幼儿教师却没有很好地利用周围的资源环境,如社会生活环境资源、家长教育资源等。幼儿语言的教育目标、要求,教师的语言指导活动没有深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缺乏与各领域的整合,没有发挥资源共享的功能,影响了幼儿语言发展。二、拓宽幼儿语言发展空间(一)将幼儿语言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

幼儿语言的发展需要宽广的空间,除了课堂教育以外,还要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如音、体、美和各种游戏等活动中。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听优美的歌曲,老师对他们提问,这首歌好听不好听?让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画完画后,自己描述画的内容;在爬、跑、跳等体育活动中,表扬他们做得非常好,然后让他们自己说一说为什么自己做好了这些动作;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边做边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并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通过这些活动都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二)尊重幼儿,给幼儿营造宽松的语言空间

教师与父母在日常生活、教育中要为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语言环境,关爱每个幼儿,对他们在语言上出现的问题不要挖苦、讽刺,不要随意说他们笨、不聪明等,要多表扬、鼓励,让幼儿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训练语言能力。如当幼儿不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述事物、前后颠倒或者词不达意时,老师、父母不要急于纠正,要有耐心,慢慢地引导他们措词、组句,分清说话顺序,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养成一种想说、愿说、敢说的良好心理品质;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抓住时机,以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以及有趣的事物,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让幼儿体验到语言表达、交流的意义,提高语言能力。在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营造适宜的语言交流氛围,这是催生自信、自主、自由表达语言,获得言语技能的平台,也是培养“尊重、接纳、友爱、共勉”品质,形成良好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平台。因此,营造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对幼儿口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三)利用周围环境资源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父母要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家庭、幼儿园等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事、物要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多进行讨论、交谈,培养孩子的口头语言能力。如春天到了,幼儿园的树木都发生了变化,老师可以带幼儿进行观察,让孩子仔细看一看、找一找幼儿园发生的变化,在观察中讨论、想象,并及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自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理论和实践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拓宽幼儿语言发展空间是提高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空间,将课堂语言教学活动与各领域的活动及一日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广阔的语言发展空间,以有效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谭丽.创设宽松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发展[J].当代教育,2012(8).[3]赵晓蓉.拓展幼儿语言发展空间[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5).[4]李敏.如何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J].时代教育,2008(11).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与指导

广安市广安区恒升镇小学(学前部)李霜 指导教师:曾琴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重要活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效增长知识,发展其能力,并能有力地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进行有计划的观察与引导并予以幼儿游戏的自主权。

关键词:游戏;幼儿发展;价值;指导《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儿童总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要有儿童的地方一定会有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区别于日常生活的生活。当前,随着对幼儿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已认识到了游戏在幼儿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因此,指导幼儿进行科学的游戏活动是必要的。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幼儿对外界事物的了解,知识、技能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游戏活动。1.满足幼儿生理发展的需要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如果幼儿园长期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让幼儿长时间坐着不动或保持同一动作姿势写字、识字、背诗等,会使幼儿感到疲劳和厌烦。而游戏的灵活性使幼儿自由活动空间增大,幼儿可以变换各种动作姿势,无拘无束,并使骨骼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如折纸、捏泥、插塑、穿珠、夹玻璃球等对手部小肌肉群发展、手眼协调十分有益;追逐、爬行、攀登、走平衡木、跳绳等游戏可训练臂部和腿部的配合协调。因此,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理需要,选择游戏内容,提高身体素质。2.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的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随意性和情绪性等特点。玩游戏没有压力和负担,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有趣的活动,正好适应了幼儿喜欢自由操作、探索,求知欲、好奇心强的心理需要。在游戏活动中,各种不同的游戏和不同的动作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快感,产生积极情绪。如玩积木,孩子用积木造了城堡、人物,然后和他创造出来的人物一起游戏,既满足了自主性的需要,又放松了情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高尔基曾经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由成人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活动,丰富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学习任务。如把游戏渗透到幼儿知识教学中,能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与单纯的知识教学相比,幼儿更喜欢把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的知识教学活动,他们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顺其自然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形成优良的品质,智力得到开发。(三)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游戏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性内容,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幼儿投身于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时,能体验到教师的关爱与尊重,增强自信心,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学会了解别人,认识各种角色之间的关系,学会把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并评价行为的好坏,学着去处理与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如很多幼儿园开展“孔融让梨”“爸爸妈妈辛苦了”等的角色游戏,这些活动游戏让幼儿养成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二、科学指导幼儿游戏

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在于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教师的指导结合起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包办代替,创造生动、活泼的游戏。(一)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环境,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设置多种多样的游戏,将幼儿的知识学习渗透到各种游戏活动中去,如玩积木、手工制作、角色游戏等等,并且,尽量让幼儿参与到游戏环境的布置当中。同时,还要为幼儿创建良好的家庭与学校心理环境,家长与幼儿、教师与幼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都应形成互相尊重、平等友好的关系,幼儿只有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才能轻松、快乐、自然地、放心地游戏。(二)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有计划的观察与引导1.有计划地进行观察

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是我们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信息。如幼儿喜欢做什么样的游戏,幼儿与同伴、教师互动的方式以及有关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认知与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幼儿每次游戏时教师都要进行认真的观察,思考提供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是否合适,材料的投放有没有问题,孩子需要的是什么。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格,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幼儿不同的游戏需要进行指导,及时调整游戏目标。2.给予鼓励,培养幼儿自信

有的幼儿天生胆小、懦弱,说话声音小,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消极被动,缺乏自信。当这些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多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要急于把正确答案告诉孩子,要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可适当给予他们暗示、引导,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由此消除这些孩子不如别人的自卑思想,对自己充满自信,认为自己与其他孩子一样是最棒的。(三)给予幼儿游戏自主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议去左右他们的想法。”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离不开联想。”例如:当幼儿在看到红色圆圈时,他们会想到很多,有的会想到红绿灯,有的会想到太阳,有的甚至会想到红色的火车轮子,教师应放手让他们根据自己想到的事物去做相关的创造性游戏,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与创造力。(四)开展多种形式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可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让幼儿充分认识人、事、物,促进幼儿心理发展。如角色游戏,让幼儿担任“医生”“病人”“老师”“学生”“哥哥”“姐姐”“工人”等不同角色,通过这些角色的扮演认识了解这些角色的职业特点,提高认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又如体育游戏,是幼儿极为感兴趣的,在游戏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探索和创造的机会。如:每人一根小软棒,让幼儿创造性地想出这根小软棒的功能,伸直可以当什么?围成圈可以做什么?尽量在游戏中启发和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有趣的游戏活动具有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品质,而且可以使幼儿从中学会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结交朋友、调整人际关系、遵守社会规范等,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3]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4]毛曙阳.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1999(3).[5]王滨.幼儿游戏的观察[J].幼儿教育,2004(3).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探索

广安市广安区肖溪九年一贯制学校(学前部)何妍 指导教师:曾琴

摘要:幼儿发展需要家园共育,但由于家长不是专门的幼教工作者,需要幼儿园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目前,从实践看,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在认识、内容、方式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需要提高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丰富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拓宽指导形式,形成家长与幼儿园的互动。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针对性;有效性

幼儿园是从事幼教工作的专门机构,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家庭是幼儿生活的天然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园双方在各个环节上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因为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是其他任何教育不能替代的。当代家长们也逐渐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父母缺乏对幼儿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知识,导致他们对幼儿家庭教育感到束手无策。因此,幼儿园应主动去指导家庭教育,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一、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意义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就是将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融为一体,促进幼儿园办园水平的提高,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和家教质量。其实质是提高家长认识、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方向与质量。根据笔者的走访与调查得知,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与误区。如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在孩子的教育职责上,认为是母亲、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及学校(幼儿园)的职责;在孩子的成才观上,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读研究生才是成才等等。这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内容包括,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行为,坚持科学育儿导向,采取正确的教育法,引导幼儿沿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二)有利于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它能使孩子从父母的关爱中学会了对别人的尊重、理解等良好品质。家庭成员与幼儿之间有着特有的血缘、亲情关系,他们是最关爱幼儿的人,另外,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较长,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特别了解,在教育时,针对性更强,更能体现因材施教。(三)有利于家园合作,形成幼儿教育合力

幼儿具有活泼好动、模仿性强、好奇、好问等特点,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会时时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步调一致,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真正取得实效的,如果幼儿园、家庭双方形成一股合力,共创一种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就能加快幼儿发展速度,推进幼儿发展进程。如扫地、擦桌子、整理玩具等,在幼儿园老师会注意锻炼他们,回到家里,如果家长也不过多包办代替,那么幼儿就会形成一种勤劳的性格倾向,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二、当前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一)幼儿教师对家庭教育认识模糊

从实践来看,很多幼儿园教师对家庭教育认识比较模糊,认为与幼儿园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没有幼儿园教育重要,因为家长缺乏幼教知识,没有能力参加教学活动,对他们进行指导意义不大。因此在家园合作中,教师主要以幼儿教育为中心,忽略了家长的职责与义务,一味强调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较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被动地位。在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上,经常是停留在口头上或写在纸上,很少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如召开的家长会议、开展的各种宣传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其实目的也不明确,对教育的指导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二)指导内容单一,操作性、针对性不强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单一,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往往就事论事多,缺乏规律性的探讨,不能全面系统地向家长进行教育指导。例如,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知识水平和环境条件有限,在育儿方面存在很大问题,需要幼儿园的全面指导,但在指导过程中,一些幼儿园并没有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向家长分析幼儿的成长发展,也没有针对性地宣传一些科学育儿知识、方法,以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遇见的困惑,而是过多地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一味地要求他们掌握哪些幼教知识,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念等,但缺乏对家庭教育的操作性、针对性指导,家长知道了应该做什么,至于怎么做却是一片茫然。(三)指导方式简单,缺乏互动

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从形式上常采用家访、个别谈话、书面联系、开家长会、请家长参观等方式进行,这些工作方式在沟通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幼儿园现状看,幼儿园对家长工作认识不到位,教师只把开家长会、设计宣传栏,看成“教育家长”的主要形式,没有很好地与家长沟通、互动,与家长联系单一,常常敷衍家长。三、提高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建议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家教指导的职责。(一)提高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现代家庭教育的奠基性、全面性、普遍性、复杂性等特点,要求我们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对幼儿有良好而持久的影响,能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善幼儿在家中的不良行为和人际关系。幼儿园更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对他们进行准确的定位,不要把家长当作旁观者,应积极动员他们参与幼儿教育及管理工作,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与他们形成合力,使教育计划的可行性、有效性得到更好的保证。(二)丰富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要科学全面。家庭教育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指导家长认识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喜爱大自然等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个别教育;第二,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原理、任务、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先进教育理念,理解、支持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第三,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的内容特点、方法、原则、影响因素等;第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丰富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使家长形成科学育儿的思想,在教育孩子方面减少盲目性,增强操作性和针对性。(三)拓宽指导形式,形成互动

幼儿园要根据家长的不同层次、幼儿的年龄差异,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并形成互动。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电话、网络随时与家长沟通、联系,与家长一起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定期举办家教讲座;邀请有一定知名度的幼儿教育专家来园给家长讲授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传授育儿经验;采取黑板报、壁报、宣传栏、家教小报、家长园地等方式让家长与幼儿园达成育儿共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如幼儿园让教师每日填写一份幼儿真实信息表格,表格内容包括吃饭、上厕所、睡觉、写作业、心情等等表现,在一天结束后,放在宣传栏里,家长下午接孩子就会留意了解幼儿一天情况,从幼儿的切身利益考虑与幼儿园沟通,形成互动。参考文献:[1]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2]康建婷.浅谈如何做好家园共育[J].教学研究,2013(1).[3]彭顺生.当前中国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02).[4]张诗雅.试论改善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建议[J].商界论坛,2012(11).

我国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广安市广安区悦来初级中学(学前部)曾国瑛 指导教师:胡月霞

摘要:学前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特别需要父母的爱和教育以及引导,而留守学前儿童由于父母的过早离开使他们易产生逆反、退缩以及焦虑、孤独等情绪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留守儿童家长与监护人应尽量履行好自己的监护、看管责任,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联系,国家应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社会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学前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对策

留守儿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零到十六岁儿童。留守学前儿童是将留守儿童的年龄范围缩小到零至六岁。学前期是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儿童更加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据调查,我国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大量的存在,父母过早离开孩子外出务工,没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关爱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位,导致孩子在心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留守学前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一)情绪问题源于对亲情的需要

对亲情的需要源于依恋。安全依恋的形成能够使儿童的内心始终是安全的、充实的,能够很好地面对外部世界发生的各种状况,而学前期是安全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父母的照顾和关爱。对于留守学前儿童来说,他们正常的亲情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他们渴望父母的关爱,同龄孩子和父母的亲密关系是他们最羡慕的。作为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会与他人尤其是与自己相仿的人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原有的某种心态。留守学前儿童与其他儿童比较,内心对父母容易产生困惑,无法理解父母为何没有在自己的身边。他们产生的种种情绪问题如焦虑、不安、抑郁、孤独、脾气暴躁等,其根源多可以归结到对于亲情的需要。(二)逆反心理突出

留守儿童多数都是跟其祖辈生活,而祖辈的思想观念都较陈旧,常常对留守儿童百依百顺。尤其是学前儿童,由于父母过早地离开,祖辈认为孩子缺少母爱,就加倍宠爱孩子。另一方面,父母过早地离开孩子,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很多,因此,常常会在物质上想方设法满足孩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形成任性、冷漠的性格。事情稍有不如意,就乱发脾气。有些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对一切都充满怀疑,这些孩子总是用有色眼镜看世界。这部分孩子往往不愿意与人交往,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不信任,这种潜意识的不信任导致这些孩子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这一类型的孩子心理极为敏感,对老师、家长或者其他亲友的管教和评论容易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这类孩子的这些行为使教师或者家人对其感到难以教育和管束。一些恶作剧行为也是孩子吸引成人注意的一种方法,孩子缺少与成人的交流沟通,认为成人不关注自己,产生不安,于是采取各种方式引起成人的关注。(三)社会退缩是家庭教育缺失的体现

社会退缩是指儿童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表现出害怕、胆小、退缩、沉默寡言等行为特点。这种孩子,平时表现正常,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能高高兴兴地谈笑与玩耍,一旦处于社交情境或集体生活中,他们就出现异常反应。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就面临与父母分离的情况,在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零到四岁,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不能接收到父母较多的言传身教式的社会化信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社会退缩儿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不愿意与同伴相处,或者常常把自己与同伴相比较,这类儿童常常认为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源泉和缩影。不正常的同伴关系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一些儿童平时不愿意与其他儿童进行交往,没有掌握与其他儿童交往的技巧,因此当其想与其他儿童进行交往时往往会被忽视和拒绝,而同伴的这一行为又会使这部分儿童体会到失败的经验,因而变得更加孤独、自我和胆小。二、留守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一)家庭方面

第一,父母应当尽量避免两人同时外出务工。如双方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安排在所工作城市一起生活。如果父母不得不外出工作,而且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那么应该要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沟通,而不要把对孩子的关心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实际上,除了物质之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那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安全感。第二,家长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幼儿园教育,经常与老师联系。随时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其心理变化,并对其进行疏导。第三,增强监护人的责任感。监护人也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随时向留守儿童父母和幼儿园反馈留守儿童的情况,同时,在监护的过程中应该对其倾注更多的亲情和关怀,使其不再缺少家庭的关爱。(二)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特别重要的教育。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的缺陷使留守学前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幼儿期教育对儿童今后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在我国还无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国家政策在弱势儿童的社会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持和帮助弱势儿童需要借助国家和全社会的力量。(三)社会方面

第一,社会应该为留守儿童和父母见面交流提供更多的便利。比如,留守儿童所在地可以组织集体探亲活动,留守儿童父母所在城市也可以为其提供一些免费的亲子活动日。第二,社会加大宣传和舆论监督,呼吁全社会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小组,通过有组织有规模的方式传递爱心。第三,国家政策应给予农民工、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注,保护他们的利益,增强社会福利,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十分突出,最根本的原因是亲情缺失,同时也有教育缺失、监护缺失的因素。对于未成年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系,给留守学前儿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解决其在心理上的隐患,需要整个社会的关爱,更需要有关部门出台具体的措施。这是可持续发展、以人文本、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参考文献:[1]黄广文,吴虹.湖南省农村3~7岁留守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2]张悦秋,闫冬梅.连云港市农村4~6岁留守儿童心理行为调查[J].中国校医,2008(1).[3]朱芳红.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弱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6).[4]吴承红.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教育探索,2005(12).[5]崔丽娟.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4).[6]曹汉林,谭有模.农村幼儿期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0).

浅谈幼儿自信心缺失的原因及培养

广安市岳池县示范幼儿园 黄芳 指导教师:胡月霞

摘要:自信是一种优良的个性品质,也是个体成功、成才的必要品质,从小培养幼儿自信心极为重要,当前家长过度保护与溺爱,过高期望或过于严厉等不当的教育教养方式方法,造成一些幼儿自信心不足。为此,需要家长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调整期望值,避免过度保护与溺爱,以有效培养起幼儿的自信心。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缺失;培养

自信是一种优良的个性品质,也是个体成功、成长的必要品质,具有自信心的幼儿生活、学习更积极、更主动、更喜欢探索与交往,因而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相反,不具有自信心的幼儿的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阻碍。因而探究幼儿自信心缺失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极为重要。一、幼儿自信心缺失的原因

通过对幼儿家长的访谈,发现造成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成人的过度保护、溺爱

在中国许许多多的家庭里,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幼儿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把孩子当成一个宝贝,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总是千方百计地不让幼儿接触任何可能有危险的事物,成人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对环境产生恐惧感,而且一遇到困难便不知所措,从而影响了幼儿适应环境的自信心。(二)家长过高希望、过高要求

现在中国家庭的一部分父母很少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总是盲目地要求幼儿学许多超出幼儿实际能力的东西,比如让幼儿2岁能唱很多歌,3岁能弹琴跳舞,4岁基本达到全能。由于幼儿过小,大多数时候难以达到父母的过高要求,久而久之,在幼儿的心里逐渐积累“我不行,我很笨”的消极情感体验,从而影响了幼儿自信心的形成。(三)成人过于严厉、过多否定

有些父母经常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对待幼儿过于严厉。即使幼儿只做错了很小的事情,父母立刻不顾场合地批评,甚至讽刺、挖苦等等。如果幼儿长期处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会觉得自己很没用,对自信心的形成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四)成人教育方法的不当

由于教育方法不当,许多父母甚至极少数幼儿老师的无意之举,都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负面的影响。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让幼儿的心里觉得自己不行,什么都做不好,长此以往,幼儿的心理出现问题,自信心不能正确地培养,使幼儿变得自卑、不自信,做什么事情都毫无激情,毫无动力。二、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我的充分认识,它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尤其是幼儿自我评价水平密切相关,自我评价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3~6岁这个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上的第一个“反抗期”,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所以经常会闹“独立”。你叫他这样,他偏不这样。所以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促进幼儿积极自我评价的形成:(一)经常给幼儿鼓励和肯定

培养幼儿的自信,需要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孩子,“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研究表明,人在激励的条件下,更加容易激发其内在的潜能。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如何为人与处事。因此,要通过赞扬的方式来教会孩子为人与处事,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给予肯定。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二)调整对幼儿的期望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