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9 08:05:30

点击下载

作者:《书立方》编委会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之

中国之试读:

前言

神奇的东方古国,诞生了无数个傲领世界的中国之最——巍然矗立的珠穆朗玛,纵横山野的万里长城,焕发生机的古莲种子,腾跃海洋的空中飞鱼,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风俗各异的众多民族,轰然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登临太空的第一次艰难漫步……无论是冰峰还是海洋,陆地还是宇宙,历史还是民俗,自然生物还是科学技术,走进这里,你将走进一个瑰丽神奇、包罗万象的世界。

这本融合知识、科学、趣味于一体的《中国之最》,将地理、历史、军事、科技、建筑、艺术、自然、生物、风俗等方面的内容一网打尽,展现了神州大地上最绚丽多彩、奇绝诡异的一面。一系列激动人心的知识主题,科学严谨而深入浅出的文字,栩栩如生而震撼人心的画面,不仅让读者身临其境地饱览中华大地的瑰丽景象、形色各异的风土人情、文明缔造的奇迹、科技发明创造,更让读者从中受到智慧的启迪。

打开《中国之最》,你将领略到最精华的历史知识,最壮丽的地理奇观,最神奇的艺术,最辉煌的建筑奇迹……知识如此神奇有趣,亲爱的读者,还等什么呢?

最极端的记录——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峰

高大巍峨的珠穆朗玛峰,屹立在莽莽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处,常年覆盖着冰雪,它高达8844.43米,是中国最高的山峰,也是亚洲和世界第一高峰,享有“地球之巅”的美誉。

在神话传说中,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所居住的宫室。在藏语中珠穆朗玛是“大地之母”的意思,因此它又被称作圣母峰。早在1855年,印度测量局曾将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前任局长乔治·额菲尔士的姓氏来命名此峰,所以西方也称它为额菲尔士峰或艾佛勒斯峰;尼泊尔人则称它为“萨迦-玛塔”,意即“天空之神”;1952年,中国政府将它正式命名为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

珠峰不仅威武雄壮,气势磅礴,而且地形险峻,环境复杂。其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山脊和峭壁间分布着各种类型的冰川,仅靠近峰顶的地方就有548条冰川,面积达1457平方千米,最长的冰川达26千米。更让人称奇的是,珠峰的许多冰川上还有千奇百怪、瑰丽罕见的冰塔林。

神秘而独特的珠穆朗玛峰,历来是科考工作者、探险家和登山家们向往的地方,被地质、地理、大气、测量学家所关注。中国登山队员于1960年5月25日,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峰顶。更让中国人民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2008年5月8日,中国登山队员成功地把奥运圣火传递到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创造了奥运历史上的奇迹。◆珠穆朗玛峰山体呈金字塔状,终年冰封雪盖,峰顶覆盖面积近200平方千米,有的冰层厚达100米,是自然赐给人类的天然冰库。

最低的盆地

名闻遐迩的吐鲁番盆地坐落在新疆东部的天山脚下。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低的盆地。“吐鲁番”在维吾尔语中是“低地”的意思,盆地四周环山,西起阿拉山口,东至七角井峡谷西口,南面有觉罗塔格山,北部是博格达山。它的面积达5.014万平方千米,其中低于海平面的陆地和水面有4050平方千米,盆地底部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

吐鲁番盆地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而且还号称“火洲”。“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这句诗就是用来形容吐鲁番盆地的炎热气候。吐鲁番盆地中部横亘着著名的“火焰山”,火焰山东西长90余千米,海拔800米。它主要由红色砂岩构成,在烈日映照下,红光闪耀,就像阵阵燃烧的烈焰,人若身处其中,就如同被烈火包围一般。传说《西游记》中唐僧取经时就曾路过这个地方。

虽然吐鲁番盆地环境恶劣,但由于这里地势低洼、热量丰富、日照充足、空气干燥,十分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所以自古以来就盛产无核白葡萄和哈密瓜等。这里成熟的瓜果,香气四溢,沁人心脾,是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此外,在距吐鲁番市东北10千米处还有一条葡萄沟,满坡的葡萄架层层叠叠,当葡萄成熟时,一串串葡萄如翡翠般晶莹夺目。因此,这里的葡萄被誉为“中国的绿珍珠”。◆火焰山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中部。古书称之为“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由红色砂岩构成。

最高的高原

高天流云,三江雪韵,藏羚飞驰,雪莲摇曳……这不是神话中的仙境,这绝佳风景就在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上。

青藏高原以前被称作青康藏高原,平均海拔达4000米以上,被称作“世界屋脊”和“第三极”。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全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唐古拉山脉上冰缘作用强盛,但在低海拔处的草原和草甸却是牛羊的天然牧场。

最大的峡谷

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最大的峡谷。它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南到墨脱县的巴昔卡村,全长504.9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

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深度、宽度闻名于世,而且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等交错出现,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踏入,所以这里也被称作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境”。但这神秘又危险的地方却是地球上一处珍贵的资源宝库:这里有世界上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还有世界最大降水带、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这条地带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山地,它被誉为“植被类型的天然博物馆”、“山地生物资源的基因库”。

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地理地貌上有两大著名看点:一是大拐弯峡谷,二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大拐弯处峡谷由若干个拐弯连接而成,加上周边连绵的高大山峰,构成了世界地理上一大奇观。

最大的皇宫

在首都北京,有一座庄严雄伟、辉煌灿烂的宫殿建筑群,这就是故宫。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明、清两代25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被誉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世界五大宫之首”。

8千米中轴线

故宫又称紫禁城,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始建于明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至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这座宫殿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约为7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5万平方米。外围环绕着12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城墙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称为“九梁十八柱”。宫内总计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8700多间。宫殿全部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对称排列。中轴线全线长约8千米,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象征皇权的宝座就设在这条中轴线的中心点,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等建筑也都位列其中,其他建筑则沿此线向两旁次第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特征。

前朝后寝式布局

按历代王宫“前朝后寝”的布局,故宫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武英殿为东、西两翼,将这一部分合称“前朝”,是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盛大典礼的主要场所。“后寝”在“前朝”之后,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中心,以宁寿宫和慈宁宫为东、西两翼,合称“后寝”,这里是皇帝与后妃们居住及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

故宫的“前朝”宫殿明朗开阔、宏伟庄严,以此象征着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威慑天下。“后寝”庭院,深邃、紧凑、奢华、高贵,所以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相对排列。“前朝”与“后寝”布局,均沿袭了历代帝都的营建原则。

四门三大殿

故宫有四个大门: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

午门也叫五凤楼,这里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午门共有三明两暗五座门,其中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当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出一次,历年应试产生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可以从此门进出一次。东华门与西华门分列东西,互相呼应。两座门均是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城台上都建有城楼。神武门就是玄武门,因为玄武本意是指古时的一种主北方的神兽,所以这座北门就定名为玄武门。在清康熙年间,因避讳而改称“神武门”,这座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在是故宫博物院的正门。◆雪后的故宫,显得庄严素雅,更有一番气势和韵味。

三大殿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的建造各有特色,是中国古代皇家宫殿中的典型代表。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结构殿宇,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金砖铺地,建筑面积达580平方米。这里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高29米,呈长方形,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

故宫是世界上一座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1961年,故宫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海拔最高的宫殿

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中心,有一处喇嘛及信教群众顶礼膜拜的圣地,也吸引着大批旅游爱好者;它的美丽庄严,让人无法相信它来自人间。这个神圣的地方就是布达拉宫,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同时也是藏文化最灿烂的象征。

来自梵语的“布达拉”,原指观世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此,布达拉宫又被称为第二普陀山。它建于公元7世纪,原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后来,战火漫延到雪域高原上,布达拉宫的大部分建筑都被毁去不少。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开始重建布达拉宫,此后又经过几百年的整修、扩建,这座海拔最高的宫殿才有了今日的雄姿。

布达拉宫占地面积达13万多平方米,高110余米,内部共9层,东西长360多米,山下海拔3650米,是中国以及世界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明珠”。这座宫殿从建成后,先后有9个藏王和10个达赖喇嘛在这里施政布教。它的主体建筑分为红宫和白宫,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红宫有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和各类佛堂及经堂;白宫是达赖喇嘛处理政务和生活居住的地方。整个宫殿内部绘有大量壁画,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五世达赖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西藏古代建筑形象等。宫内珍藏的大量佛像壁画、藏经册印、古玩珠宝等,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

这座海拔最高的宫殿、雪域高原上的标志性建筑,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已被列入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蓝天白云间,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更加显得神圣庄严。

海拔最高的大湖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海拔最高的湖自然也在这里。青藏高原上有两处湖泊,海拔分别为5556米和5465米,但因为它们面积太小,只得让位于海拔4718米处的大湖——纳木错了。

纳木错位于拉萨市的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南面是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北侧是平阔辽远的藏北高原。纳木错湖面狭长,东西长70千米,南北宽30千米,面积为1920平方千米。在藏语中,“错”就是“湖”的意思,“纳木错”意即天湖、灵湖或神湖,藏族人民也叫它“腾格里湖”、“腾格里海”。据说,这里被佛教信徒们尊为四大威猛湖之一,更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纳木错中有5个岛屿,最大的一个约有1.24平方千米,佛教徒把这5个岛屿当做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都会虔诚地顶礼膜拜。巨大的纳木错就像一面光滑美丽的宝镜,镶嵌在“世界屋脊”之上,静候着佛教信徒从四面八方赶来朝拜,也传承着一代又一代藏族人的信仰与追求。

那么,纳木错是怎么形成的呢?据地质学家考证,在距今2亿多年前,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运动,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岩层受到挤压,有的褶皱隆起,成为高山;有的凹陷下落,成了谷地或山间盆地。纳木错就是在地壳运动陷落的基础上,又加上冰川活动影响而形成的。

纳木错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还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西藏第一大内陆湖。它的湖水主要来源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雪水补给,罗萨、打尔古藏布、查哈苏太河等水流也注入其中。纳木错和阿里的玛旁雍错、浪卡于县的羊卓雍错并称为“西藏三大圣湖”。◆秋天,纳木错湖水在蓝天白云间无比美丽。

最大的广场

1997年6月30日,大连星海广场竣工。它是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星海广场总占地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广场中央建有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高19.97米,直径1.997米,意在纪念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座华表底座和柱身共饰有9条巨龙,代表了中国九州。华表周围的5根汉白玉石柱高度都是12.34米,每一根石柱分别托起一盏典雅别致的大型宫灯。当夜晚来临,宫灯映射在庄严的汉白玉华表上时,更显得流光溢彩,气度不凡。

星海广场中心由999块四川产的红色大理石铺成,大理石表面刻有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和十二生肖等图案,游人们可以站在自己喜欢的地方随意照相留影。广场周围还矗立着“一言九鼎”,这9只巨鼎,每只巨鼎上分别刻有一个大字,连起来是“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在另一处大型景观——“百年城雕”的尽头,是正对大海展开的书形广场,寓意着百年后的大连已翻开了新的一页。广场内的足迹浮雕也受到游人的喜爱,这是由1000个真人踩出的脚印,脚印自北向南排列,位于第一行的是1899年大连建市时出生的人留下的,最后一行是1999年出生的人留下的。

星海广场的内圆直径是199.9米,外圆直径239.9米,这代表了2399年大连将迎来建市500周年。环绕星海广场的是大型音乐喷泉,当音乐响起,泉水高涌时,游人沿着宽阔笔直的中央大道一路前行,脚下是红色地砖,两旁是满眼绿草,两侧高处是充满现代气息的大型楼体,远方正是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那并排相隔20米远的航标石柱灯一直向着大海的方向延伸,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万人瞩目的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星海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采用了古典和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最大的陵墓

从古至今,不论在中国历史还是外国历史上,在所有帝王的陵墓中,最大的帝王陵墓要数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陵。

规模巨大的地下宫殿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35千米处的临潼区境内,又名骊山园。这座皇陵仿照秦朝都城咸阳的格局设计建造,总面积为56.25平方千米。陵园的城垣由内外两重构成,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两座城垣都是呈南北向的长方形,相互套合,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回”字形,像一座设计规整、建筑宏伟的都城。◆这部铜马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1/2,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车驾的风采。

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墓室内的要道机关装着带有防盗墓的利箭弓弩,墓室内注满了象征江河湖海的水银,墓顶镶着象征日月星辰的夜明珠,墓里燃着鱼油灯,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站立俑

据考证,为了修建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陵园,当年征用了70余万民工,用了39年才告竣工。建成之后的秦始皇陵,犹如一座规模巨大的地下宫殿,令世人叹为观止。

埋藏千年的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墓中心位置是安放棺椁的所在,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达56.25平方千米。主要陪葬坑有铜车坑、马坑、珍禽异兽坑、兵马俑坑等。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大门前的人俑牵马像。

兵马俑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内有武士俑、陶马8000多件和4万多件青铜兵器。武士俑是仿制的秦朝军队,所有将士都面向东方放置,分别组成步、弩、车、骑4个兵种。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当的过洞中。

近年来,中国的考古学者在这里又陆续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出土的文物已达10万余件。出土的青铜兵器都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地下2000多年,但依然刃锋锐利。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他的发掘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79年10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接待中外游客已达5000多万人次。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后曾留下这样的赞词:“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因此秦始皇陵被列为“世界第八奇迹”。

最长的跨海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2008年5月1日,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全长36千米的大桥在世界跨海大桥中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它又以高速公路取代滚装轮渡,在纵贯几十千米的中国沿海大通道中,被称为“贯通海湾天堑的第一跨”。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建造、自行投资的特大型交通设施。它北起海盐县,南止宁波慈溪市,全长36千米,双向六车道,交通时速为100千米,使用年限为100年,总投资达118亿元。

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米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万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米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突破了杭州湾的交通瓶颈,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缩短了120余千米,上海、杭州、宁波之间已形成“两小时交通圈”。

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具有桥身最长、工程量最大、建设条件非常复杂、桥景结合美与科技含量高等诸多显著特点。

桥体中设置了中央监视系统,平均每1千米就有1对监视器,整座大桥上的一举一动都将在中央监视系统的“眼”中。根据这套监视系统不仅能对大桥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而且能随时掌握桥体本身的健康状况。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国内桥梁界、世界桥梁界都是极为罕见的一项精品工程。◆夜色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景色美丽,是人间的奇迹。

最古老的文字

无论谁看到这些字体奇形怪状,而且还刻在骨头上的文字,可能都不会太在意。但可不要小瞧这些文字,它们叫做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而真正发现它却延迟到了19世纪末。那是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殷墟遗址中,人们耕作时发现地下埋有许多龟甲和兽骨,他们以为这是一种药材,把它叫做“龙骨”。后来,有一位研究商代青铜器铭文的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中药中,偶然发现甲骨上的文字,于是进行收集。经过反复研究和辨认,王懿荣确定这些符号是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自此以后,殷墟甲骨文才从“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避免了这一古代文物继续被破坏。◆刻辞卜骨,长27.5厘米,从字的结构上看,已为商代相当成熟的文字。

描写人物最多的小说

作为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等人聚众起义的故事。此书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书中那些活灵活现的人物,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等人物常常在读者们脑海中出现。

这部小说里究竟描写了多少个人物呢?据统计,《水浒传》中有姓有名的人物达577个,这里面包括主要人物108位;有姓无名的有99个;有名无姓的有9个。另外,书里面有提到的但没有出场的人物还有102个,共计787位。由此来看,《水浒传》可以说是世界上描写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水浒传》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除此之外,《水浒传》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属于一本类似中国社会百科全书式的经典文学著作,它所取得的巨大文学成就后世鲜有超越。

最珍贵的动物

中国的“国宝”大熊猫是世界公认的最珍贵的动物。大熊猫属于熊科,这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可爱的动物,目前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的山区,数量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l00千克至180千克。前掌除了五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躯干和尾是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特别是一对八字形黑眼圈,像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陕西秦岭一带的大熊猫,因为头部更圆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但现在主要以竹类的竹笋、竹叶为食,偶尔也捕食小动物。性情温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虽然视觉较差,行动缓慢,但也能快速灵活地爬上高大的树木。它的性情比较孤僻,喜欢独居,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边走边吃。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发情期,每胎产1到2只幼崽。

大熊猫的家族历史非常古老。大约在100万年前,它们就出现在中国的南北部地区,组成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该动物群的许多物种已经相继灭绝,而大熊猫却一直繁衍至今,所以被人们视为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活化石”。

大熊猫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还常常担任中国和平大使的角色。目前,人类活动已影响到这种珍稀动物的生存,如何保护好大熊猫,使它们免遭灭绝之难,已经成为中外动物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看起来笨笨的熊猫也会爬树

最早的地震仪

可怕的地震灾难是难以预料的,但是在中国东汉时期,就有了能够比较精确预测地震发生的仪器,这就是由张衡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

公元132年,张衡成功地制造出一台地动仪。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为精铜铸造,形状像一个酒樽。仪器中央竖立一根上粗下细的“都柱”,它周围“八道”外部相应铸有头朝下尾朝上的龙头,依次均匀对应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龙嘴是活动的,各自都衔着一颗小铜球,每个龙头下面都蹲有一只昂头张着大嘴的铜蛤蟆。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出很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地动仪发明后,很多人最初都对它抱有怀疑态度。直到公元138年的一天,放置在京城洛阳的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吐出的小铜球落入蛤蟆嘴中,而洛阳当地毫无震感。一些官僚学者们纷纷讥笑张衡的地动仪不灵。没想到几天后,有人从陇西(今天的甘肃省东南处)快马来报,说几天前当地刚刚发生了地震,于是大家才纷纷称赞它的准确灵敏。

张衡的地动仪开创了人类使用科学仪器测报地震的先河,在人类同地震作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极为光辉的一页。欧洲直到公元1880年才制造出地震仪,比中国晚了1700多年,因此候风地动仪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张衡制造的候风地动仪模型

最早的日食记录

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中国河南省安阳当地的人们正像平常一样忙忙碌碌。就在这时,一件惊人的事情发生了。遥远的天空中,散发着璀璨而耀眼光芒的太阳,竟然出现了一个缺口,缺口越来越大,光色逐渐暗淡下来。过了一段时间,缺口开始慢慢复原。这一次天象事件被记录在了一片甲骨上,这是人类历史上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

现在人们知道,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当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就会挡住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月球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日食现象就会发生。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月球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当太阳全部被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太阳开始生光、复圆。

人们通过对日食、月食、星象等天文现象的观测与研究,形成了一套初步的方法和理论,能较为准确地预报日食等天象,这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一项重要成就。

最早的彗星记录

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载:周武王率领大军征伐商纣王,队伍走到共头山时,一颗彗星从东方升起,这颗星头在东方,尾巴指向西方——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彗星的记录。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

中国虽然是最早记录这颗彗星的国家,却未能最早掌握它的运行规律。1704年,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哈雷对1682年的彗星进行了研究后,首次大胆预言:76年后的1758年,这颗彗星将重新出现。到了1758年,预言果然应验,这颗彗星如约而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其命名为哈雷彗星。那么,当年滑过共头山夜空的到底是不是哈雷彗星呢?这个答案现在已经由中国当代著名天文学家张钜哲揭晓。张钜哲利用电子计算机算出,当年划过武王大军头顶夜空的正是哈雷彗星。◆回归中的哈雷彗星

最早的流星雨记录

在晴朗的夜晚,经常可以看到璀璨迷人的流星划过夜空,甚至还可以看到一颗颗流星连续不断地划过夜空又消失,宛如下了一场流星雨。很多人认为看到流星雨是美好的象征,所以每逢流星雨出现,人们就对着它们许愿。

世界上关于流星的最早记录出现在中国的《竹书纪年》一书中。《竹书纪年》中记载:“帝禹夏后氏八年夏六月,雨金于夏邑。”这里讲到的是公元前213年降落在今天河南省的一场铁陨石雨。此后,古书史料中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就没有中断,总计有二三百条之多。古人对于流星雨描述得非常生动形象,常用“星陨如雨”、“众星交流如织”、“流星如织”等美丽的词汇来形容。

流星雨的记录,对后人了解天象非常重要。人们由此渐渐摸索、探求出天体的某些起源和演化,还有彗星轨道、天体运行规律等天文方面的知识。◆黑暗的夜空,美丽的狮子座流星雨划过夜空。

保存最完整的人工运河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的灵渠,修建于公元前214年,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

灵渠全长34千米,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等组成。这条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因何而建,又是谁来修建的呢?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21年时,秦始皇发兵攻打岭南时,竟然因山路难行无法运送粮草而久攻不下,于是便命史棣开凿灵渠。经过约4年的时间,史棣终于率众成功凿通了灵渠。

史棣在主持修筑这项伟大工程时,有时用铧嘴和大小天平来调节水量,有时故意将灵渠修得弯弯曲曲,来延伸流程,使水流平缓;有时为了解决逆流困难,便采用每隔一段修一处“斗门”用来提高水位,这“斗门”即与今天的梯级船闸原理相同。古人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史书中赞道:“治水之巧妙,莫如灵渠者。”这条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修建成功,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中原与岭南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大的综合性丛书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丛书当属《四库全书》,它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库全书》正式开始编修,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戴震、周永年、邵晋涵、朱筠、姚鼐等一批文人学士具体参与。据说,这部全书仅编撰并正式列名者就达到3600多人,抄写者也有3800人左右。《四库全书》经过整整10年的征集、整理、抄写与校订终告完成。《四库全书》在四大部下分设44类、66个子目,四部和类目下再写序录,概括介绍每本分集的主要内容。整部丛书内容丰富,共计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最后装订成3.6万多册,然而该书当时仅印刷了7册。◆《四库全书》书影

最大的百科全书

“上至先秦,下达明初,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只听世人对这部书的评价,就足以想象它的规模有多宏大,内容有多浩瀚。这部奇书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这部旷世奇书收录了古代重要典籍达七八千种之多,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全书计有22877卷,目录60卷,装订成11095册,共约3.7亿字。《永乐大典》记录了上到先秦,下至明初的典籍资料8000多种,具体编排体例按照“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分列了天文、地理、人事、名物、诗文词曲、奇闻异见等资料。◆《永乐大典》书影

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像三脚乌鸦一样的黑斑,这些黑斑,其实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太阳黑子。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是世界最早记有太阳黑子出现的史料了。《淮南子》中记有“日中有乌”,“乌”就是指黑子。

从汉河平元年(公元28年)到明末为止,有关古籍记录下了100多次太阳黑子现象,详细说明了太阳黑子准确的发生日期、形状、大小、位置,甚至变化的情况。这些珍贵的记录,为现代科学家研究太阳黑子的活动和黑子对地球的影响,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那么,什么是太阳黑子呢?原来,在太阳的光球层上有一些旋涡状的气流,中间下凹,看起来是黑色的,这些旋涡状气流就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产生的带电离子能够破坏地球高空的电离层,使大气发生异常,还会干扰地球磁场,使电讯中断。◆太阳表面的黑子

最长的城墙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它犹如一条威武巨龙,东起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越燕山、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等山系,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千米。万里长城蜿蜒绵延,气势浩荡,是中国与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楚、齐、魏、燕、赵、韩诸国各有自己修筑的城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入侵,派大将蒙恬北伐匈奴,并将各国长城连起来,绵延万余里,这就是秦代的万里长城。

修建长城时,秦始皇动用占全国人口1/20的近百万劳动人民,提出“因地形,用险制塞”的修筑原则,将平原或军事隘口之处建造得非常坚固,高山险境之处则建造得低矮窄小,那些并不重要又异常陡峭之处就造成“山险墙”和“劈山墙”。长城的修建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如今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最大最完整的编钟

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出土了一座战国早期的诸侯墓葬,因墓主是曾国的国君“乙”。所以,这座古墓就被定名为曾侯乙墓。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漆器,此外还出土了大批乐器,其中有一组全套编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被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曾侯乙编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编钟,这套编钟总计64件,其中钮钟19件,甬钟45件,总重量达2500多千克,最大一件乐器高达153.4厘米,重203.6千克。编钟的钟架长7.48米,高2.65米,共分为三层五组。第一层是“琥钟”,由11件长乳甬钟组成,第二层是“赢司(音sì)钟”,由12件短乳甬钟组成,第三层是“揭钟”,由23件长乳甬钟组成。每件钟器上都刻有精美的铭文。据考证,这些铭文内容应该是和墓主“曾侯乙”有关。

曾侯乙编钟也是世界上音律最全、最庞大的一套编钟,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音列充实,音律较准,其音响已构成倍低、低、中、高四个色彩区。中心音区的三个八度可以构成完整的12个半音,并可以转调,这不仅意味着它可以演奏任何五声、六声、七声音阶的乐曲,也意味着古人当时已能演奏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乐曲。

据史料考证,曾侯乙下葬的年代是公元前433年。由此可知,这套编钟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2400多年前,古人就能制造出如此精美、庞大的乐器,这不仅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也显示出中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展水平。

由此看来,曾侯乙编钟确实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骄傲,更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

最早的兵书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出自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中国春秋晚期齐国杰出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也叫《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大约成书于春秋末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共13篇。《计》讲的是庙算,就是在出兵前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述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其他篇也均讲不同的军事内容。《孙子兵法》虽然只是一部兵书,但如今人们更多地从经济学、体育竞技、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它。可以这样说,经过2500多年的文化积淀,《孙子兵法》仍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山东惠民孙武塑像。该塑像高8.8米,总重量30余吨,由整块花岗岩雕琢而成。

神奇大地——地理之最

最大的盆地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总面积达53万多平方千米。它从西面的帕米尔高原一直延伸到甘肃、新疆边境,号称“无缰之马”。

当地人喜欢用“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的谚语来描述塔里木盆地的气候。这里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和季节的变化非常大,特别是在每年的春夏、秋冬季节相互交替的时候,早晚的气温都特别低,人们需要穿上厚重的棉衣御寒;到了中午气温又会迅速升高到人们甚至只穿一件单衣都会热得汗流浃背。

曾经有一些外国探险者将塔里木盆地比作没有生命的“死亡之地”,事实上并非如此。在盆地外围的戈壁滩内侧,依靠天山、昆仑山融化的雪水的滋润,断断续续地分布着100多处大小不等的绿洲,形成了一条环状的、生机勃勃的绿洲带。这片荒漠中的沃野绿洲不仅盛产小麦、玉米、水稻和长绒棉,还出产杏、梨、苹果等瓜果,物产十分丰富。

塔里木盆地的东部是著名的罗布泊湖盆区。罗布泊是有名的“游移湖”,因河流改道湖泊曾多次移动位置。罗布泊湖基本汇集了盆地中的全部河,全长2000千米。塔里木盆地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汉代的丝绸就经过这里运往古罗马;印度的佛教也由这里传入中国。

在塔里木盆地中,还蕴涵着大量的有色金属、石油、盐矿等矿产资源。塔里木盆地真是一块富饶的宝地!◆胡杨成为沙漠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最大的平原

中国最大的平原是位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的东北平原,也称作松辽平原。它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爬犁是东北流行的一种交通工具,在气候严寒的东北,这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

东北平原主要由辽河、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包括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

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大都在5%到8%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这里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储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这片黑土地上不仅种植了丰富的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是中国主要的商品粮产区。

在这片神奇的平原上,还有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生活着狐、獐子、獾、狼等野生动物,号称“东北三宝”的人参、貂皮、鹿茸更是世界闻名。

东北平原还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矿产资源也异常丰富,钢铁、煤炭、石油、发电设备制造等工业都在蓬勃发展。

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是著名的沼泽地带,人们所说的“北大荒”指的就是这片区域。这里平均海拔仅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形成大面积的低湿沼泽地。虽然这里地域辽阔,但地面的积水并不有利于农业的发展,“除了兔子就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就是对北大荒的生动写照。

最大的草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如果你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美丽的草原风光一定会深深地吸引住你的目光。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当地人习惯于用山河湖水的名字来命名,大草原“呼伦贝尔”的名字正是来源于境内两个秀丽的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这里自然风光旖旎秀美,除了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还拥有1334万公顷森林、上千条纵横交错的河流和上百个星星点点的湖泊。飞鸟成群,水天一色,蒙古包星罗棋布,河水潺潺流淌,这样美丽的景色,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

在这个大草原上,大约生活着3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同胞那原始、淳朴、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成为美丽的草原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声名远扬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茵茵绿草不仅哺育出体格强壮的三河马和三河牛,而且这些优质的牛马甚至还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当年就曾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留下了自己的戎马足迹。他叱咤风云,争雄天下,最终在草原上完成了一统大业。许多骁勇善战的北方游牧民族也都是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成长壮大起来的,草原是他们生命的根基,也是生命的延续之地,因此这里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美丽的呼伦湖

最大的沙漠

在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中心地带,有一片浩瀚无垠的荒漠,只要你一踏上这片大沙漠,立刻就会被这粗犷而荒芜的沙漠风光所征服。这片极具震撼力的沙漠就是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属于暖温带干旱沙漠,年降水平均不超过100毫米,昼夜温差可达40℃以上。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并以总面积33.76万平方千米的广阔领域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排名仅次于著名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在维吾尔语中,塔克拉玛干是“进去出不来”的意思。这片“死亡之海”至少有450万年的历史了。几百万年来,在狂风黄沙的呼啸下形成了一座座沙漠之上的流动沙丘。在两股交叉的剧烈风向影响下,沙漠中的沙丘逐渐在向南流动。据统计,在近1000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已经向南延伸了约100千米。由于天山和喀喇昆仑山的雪水灌溉,在沙漠的深处和河流的沿岸都生长着茂密的胡杨林,有时还能找到红柳灌丛,生活在片片绿洲附近的野生动物和飞禽昆虫。

在这片神奇的沙漠中,不光流动的沙丘形态变幻多样,神秘莫测;高达70℃〜80℃的沙面温度蒸发还使得地表景物飘忽不定,有时甚至会出现“海市蜃楼”的奇异景观;而在沙海之下,不仅埋藏着远古村落的遗迹、丝绸之路的印痕,还贮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和大量的矿藏资源。◆在这片大沙漠中,骆驼成为“生命之舟”,带领人们往来。

最悠久的古城

在中国,蕴藏人文和传统文化氛围最浓郁的地方,当数中国的古城镇。漫游在这些岁月沉淀的古城镇,你会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

平遥古城

山西省的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它将明、清时期平遥县城的基本风貌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是中国古代城市珍贵的原型遗迹。◆平遥明清一条街有“19世纪亚洲的华尔街”之称。自从平遥旅游开发以来,古街上的游人如织,延续着当年的繁荣。

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按照中国八卦的方位设置,形状如同一只乌龟,因而有“龟”城之称。这座呈方形的古城内有近4000座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以及镇国寺、平遥文庙等古建筑遗址,完整地体现了当年古城的历史风貌,为人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古代城市建筑画卷。

凤凰古城◆凤凰古城的吊脚楼最早起源于唐宋时期,目前古城里的吊脚楼多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

湖南省的“湘西明珠”——凤凰古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是“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座城只有一条东西大街,因古城的西南方有一座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山而得名。凤凰古城是中国的历史名城之一,具有浓郁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气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乡就在这里。

紧邻沱江而建的凤凰古城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紧挨江边的木结构吊脚楼、城内大块的青石板街道以及飞檐斗角的万寿宫、大成殿、万名塔,都是古城最为鲜明的特色之一。美丽的古城天人合一,一边是清澈妩媚的群峰流水,一边是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不仅当年的军政官员喜欢常驻此地,那些喜欢赋诗作词的文人墨客也慕名而来,将凤凰古城铭刻在他们的诗词之中,长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地处山川流水环抱中,是云南省的著名古城,已有近800年的历史。这座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丽江古城以其古朴的艺术风格和科学的布局艺术闻名于世,与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丽江古城地处金沙江上游,是纳西族人的故乡。这里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雅致的少数民族风俗,它将城市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了丽江古城古朴的风貌。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四通八达,有建于明清时期的大小石拱桥、石板桥300多座,城内路面多为五花石板,交通便利,干净整洁。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古色古香、排列有序的瓦房,依稀还可以分辨出当年这里作为滇西商贸中心的风采。◆丽江古城融汇着汉族和白族的建筑特色,灰瓦、土坯墙、木结构。古城四周青山绿水环绕,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与古城相互映衬。

丽江古城没有城墙,城内自城东北黑龙潭喷涌而出的玉泉水沿着街道顺流而下,给古城增添了“户户朝阳,家家流水”的高原水城风貌。热爱生活的丽江人民十分喜爱花草树木,他们利用水流的优势,在街道两旁、庭院之内大量种植花木。因而阳光灿烂、鸟语花香,让人流连忘返。

苏州古城

苏州古城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春秋吴国晚期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古城的四周全都被护城河围绕,护城河以内是一个接近长方形的城墙,城墙四面共有8个门。苏州城的每个角落里都蕴涵着浓浓的江南风韵,古典的建筑风格、小桥流水人家的惬意生活无一不让你产生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苏州市同里镇的退思园

苏州古城既有山水之胜,又有园林之美。苏州城内的大小园林将近200处。这些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于一体的园林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奇葩。著名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被称为“苏州的四大古典园林”,它们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将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巧妙地融为一体。

在历史变迁中,苏州古城以顽强的毅力坚守住了自己的家园,将古城区的整体面貌毫发无损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当年一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歌声到客船。”的诗词不仅给这座千年古城额外添加了几分感伤的意境,更为苏州赢得了无数人气。

乌镇古城

著名的乌镇古城是一个水乡古镇,虽然经历了2000多年的沧桑,但当年水乡独特的风貌依旧保存完好,古色古香的小镇和潺潺流水相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典型的江南风味,是中国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乌镇曾是周边地区的集商重地,规模鼎盛时达10万人之多,从现存的清末建筑格局与整体风貌来看,足见当时街肆的繁华。

乌镇古城风景秀美淳朴,在清清湖水的气息中蕴藏着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走在乌镇的街道上,随处可见重脊高檐的清代民居建筑。在乌镇人民的精心呵护下,这些百年之前的古老宅院都保存得十分完好,梁、柱、门、窗上的精湛木雕和石雕工艺至今仍然清晰可辨。“水阁”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乌镇沿河的民居中有一部分延伸到河面上,这部分房屋下面打上坚固的木桩,用以支撑。站在水阁的窗前,就可以随意欣赏河道的风光,在半夜甜美的梦乡中,会听到窗外飘过阵阵的橹声。

乌镇人民将古老的生活习俗一代代延续了下来,将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幽静古朴的深宅大院结合在一起,给乌镇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大师茅盾就出生在这里,或许正是乌镇传承下来的书香智慧启发了这位大师写作的灵感。

周庄

在苏州城东南38千米处,有一座美丽的小镇——周庄,这座小镇有将近900年历史。小镇拥有“镇为泽国,四面环水”的格局特点,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曾这样称赞周庄:“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中的河流呈“井”字形排列。在河上的桥梁中,400年以上的古桥就有八九座之多,呈现出一派古朴、明静的幽雅景象。建于明代的双桥是周庄桥梁的典型代表,两座横跨南北市河和银子浜河的造型独特的石桥紧紧连为一体,石梁错落有致,别有一番独特的风情。◆夜游周庄,可以体会水乡的别样风情。

地处澄湖、淀山湖和南湖怀抱中的周庄因水而美丽,也因水而避开了历代的战乱纷扰。镇上大多数的民居都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当年的风格和结构。周庄不光拥有流水、石桥、古居,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张翰、诗人刘禹锡等都曾在周庄居住过;而元末明初的江南巨富沈万三在周游全国之后,更是选择长居周庄,将周庄作为他的根基之地。

最大的岛屿

中国的第一大岛当数台湾岛,它位于东海大陆架的南部边缘,西濒台湾海峡,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是一个形状狭长如同纺锤的岛屿。台湾岛是中国的战略要地,它扼守着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海运和军事防卫的重要海上走廊,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台湾岛在世界大岛中列第38位,全岛面积3.58万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94千米;最宽处在北回归线附近,约有144千米。大约在两亿多年前,古生代晚期的台湾岛初步奠定了地质基础;当4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开始以后,台湾岛所处的地壳在地底板块的挤压下逐渐上升,形成了类似高山的台湾山系。一直到了第四纪冰期,台湾山系附近的水面才开始回升,最终形成了台湾岛。

台湾岛就像一颗镶嵌在碧绿海浪中的宝石,北回归线横贯全岛中部。它是中国唯一拥有热带和亚热带风光的海岛,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岛屿。台湾岛融合了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特点,气候温和湿润。

岛上有俊秀的高山和丰厚的森林资源,肥沃的土壤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水果;台湾岛的自然风光更是引人入胜,著名的阿里山、日月潭的湖光山色,景色迷人,使人沉醉不已。

台湾古称“夷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远古开始,台湾与大陆便有密切的文化渊源。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1年从荷兰侵略者手中夺回了台湾岛;1885年台湾岛被改为台湾省;觊觎已久的日本人于1895年侵占台湾岛,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宝岛台湾才重新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来。◆夕阳下金色的日月潭

最大的半岛

中国最大的半岛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山东半岛。山东半岛三面环海,西北边和渤海相接连,东北和南部与黄海接壤,面积约有3.4万平方千米。

山东半岛是中国北方向太平洋地区延伸的最前沿部分,也是中国大陆地区最接近日本和韩国的地区。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山东半岛,四季分明。在海洋的影响下,气候比同纬度的内陆要温和得多;不过山东半岛夏季的降水量特别大,经常会出现暴雨天气。

山东半岛经济开发较早。早在春秋时期,山东半岛的渔业和盐业就已经初现苗头;到了汉代,山东半岛又成为著名的谷物大粮仓。现在的山东半岛受到特殊地理条件的影响,苹果、葡萄、花生、甘薯等农作物生产繁盛,特别是烟台苹果、莱阳梨、平度大泽山葡萄都是全国鼎鼎有名的水果。

青岛市是山东半岛最著名的城市之一,该市分为东西两大城区。西部是拥有绿树红瓦、蓝天碧海的老城区;东部是高楼迭起、大厦云集的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城。两城区取长补短,相映生辉,成为青岛市独有的一道风景线。

最大的海峡

在中国的台湾和福建两省之间,有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海峡,这就是著名的台湾海峡。台湾海峡是中国最大的海峡。◆登上台湾垦丁国家公园顶峰,可以眺望巴士海峡和台湾海峡、太平洋。

台湾海峡的形成过程非常曲折。大约在7000万年以前,台湾海峡还是中国大陆东缘的一条大海槽,后来,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这条大海槽受到大陆板块的挤压,上升变成了陆地,从此长期处于极不稳定的局面当中,有时上升,有时下降。

在距今15000年前的时候,由于附近海平面的下降,海峡又一次变成了陆地,成为原始动物们生活的乐园。可惜这种稳定的日子仅仅持续了大约5000年,随着地球气候逐渐变暖,那些庞大的冰川开始消融,融化的雪水流入了海洋,使得海平面又开始上升,动物们的家园最终被海水吞没成了鱼虾的生活空间。

台湾海峡的地理位置异常重要,它是航船从南海北上和由东海、黄海、渤海南下时的必经之路;台湾海峡还具有国际航行的价值,如果东北亚某个国家想与东南亚某个国家相互来往,也要从这里经过。所以,人们也把台湾海峡叫做中国的“海上走廊”。◆台湾岛西海岸

最古老的岩石

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体一样,岩石也有年龄,而且它们的寿命还特别长。在中国现已发现的各种岩石种类中,河北省迁安市地质公园里的花岗片麻岩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岩石,它的年龄大约有35亿岁了。花岗片麻岩的发现,将光合作用的历史推到了35亿年前。

迁安地质公园包括灵山景区、红峪口景区、大采景区和黄台湖景区,总面积大约有64.57平方千米,是一个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公园。地质学家在迁安市的灵山景区一带曾经发现过跨越10多亿年的角度不整合面,在曹庄子、黄白峪一带曾发现过地球上最古老的古陆核,在红峪口景区竟然蕴藏着奇特的黄金溶洞。这些世界级的地质奇观怎能不令人叹为观止呢?◆花岗片麻岩片岩

最壮观的海潮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都会有许多兴冲冲的游客赶往钱塘江观赏江潮。你可知道?这一习俗从汉朝就开始兴起了,并持续了2000多年,一直延续到今天。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入东海。在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下,钱塘江在杭州湾一带形成排山倒海的海潮自然奇观。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在欣赏过钱塘江海潮之后,曾赞叹不已,于是写下了“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千古佳句。

钱塘江海潮有一线潮、交叉潮和回头潮三大特色,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观看。位于海宁县盐官镇东南处的海塘是欣赏一线潮的最佳地带。当潮水来临之际,会在雾蒙蒙的江面上展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线,迅速地向西移动,随后,白线会变成一堵高大的水墙,伴随着轰隆隆的声响,呼啸而来,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如果说一线潮气势磅礴,那交叉潮更是令人惊心动魄。在盐官镇八堡处的江中有一个沙洲,当从杭州湾袭来的海潮经过这里的时候,会被沙洲分成东南两股潮水,当这两股潮头绕过沙洲之后,重新聚合在一起,交叉相拥就会形成一个异常壮观的十字交叉,激起满江的水花,令人触目惊心。

位于盐官镇西老盐仓的回头潮也是钱塘江海潮的一绝,在老盐仓的河道之上,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大坝,当汹涌的潮水咆哮着冲击过来,遇到大坝的阻碍后就会掉转潮头,惊天动地地向着对面的堤坝反扑过来,没有观潮经验的游客经常会在回头潮的突然袭击之下惊慌失措。◆钱塘江北岸老盐仓的海宁潮“回头潮”

最大的淡水湖

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这座面积达3583平方千米的湖泊上接赣江、抚江、信江、饶河和修水五大河,容积达276亿立方米。鄱阳湖是目前仅存的两个通长江的天然湖泊之一。从地图上看,它就像是一个悬挂在长江上的歪脖子大葫芦。

在古时候,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曾有过彭泽、彭湖、官亭湖等多种称呼,最早的鄱阳湖盆地并没有湖水,而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小城镇,后来南来的大量湖水将盆地中的鄱阳县城和临近的海昏县都给淹没了,只有位置较高的吴城幸存,并成为江西的四大古镇之一。

鄱阳湖水域辽阔,受东南季风携带的大量水蒸气影响,这里气候湿润,水草丰美,风调雨顺,特别适宜水生生物的生长。在鄱阳湖中生长的鱼类有90多种,鲤鱼、鳙鱼、鲫鱼、鳊鱼等都是常见的鱼类,特别是银鱼更是鄱阳湖的特产。

鄱阳湖气候适宜,水生植物繁多,因此吸引了大批的鸟类。在每年的秋末冬初这段时间里,都会有成千上万只候鸟飞到鄱阳湖附近过冬,其中包括珍稀鸟类白鹤。据统计,全世界95%以上的白鹤都会飞到鄱阳湖来越冬,鄱阳湖已经成为了闻名世界的“白鹤王国”。

风光如画的鄱阳湖一带经济一直比较发达。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著名人物也都曾经在鄱阳湖一带生活和战斗过,比如三国时期周瑜曾在鄱阳湖操练过水师,明朝的朱元璋与陈友谅曾在此进行过激烈的水战;而在唐代诗人王勃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中,更是描述了“渔舟唱晚,响彻彭蠡之滨”的动人景象。◆鄱阳湖上,夕阳下的渔舟晚景。

最大的咸水湖

在青海省的东北部,有一个波光涟漪的湖泊,就像是一面银光闪闪的大镜子镶嵌在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之间。这就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它的面积为4317平方千米。◆青海湖

在史书记载中,也能找到壮阔秀美的青海湖的影子,唐代的《敦煌吐蕃古藏文文书》一书中就将青海湖称为“错温波”,意思是蓝色的湖泊。此言一点不假,青海湖的湖水含盐量大,含氧量少,在湖水中只有非常稀少的浮游生物,因此湖水的透明度非常高,从而显现出一片湛蓝的色彩。

位于高山之间的青海湖,周围都是绿茵葱茏的大草原,牧草十分繁茂。附近的牧民们会将牛羊赶到草原上来放牧。微风吹过,绿草轻轻摇摆,依稀显露出牛羊的身影,构成了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迷人图画。

在青海湖的西部有一块高出湖面10米,只有0.5平方千米的小岛,每到春夏季节,小岛上就会密密麻麻地聚集着许多千里迢迢飞来的鸟类,就像是一个鸟的世界。天鹅、鸬鹚、斑头雁等都是这个小岛上的常客,它们在岛上繁衍生息,到了秋天又带着新出生的小鸟们飞到南方去过冬。既然鸟儿们如此喜爱这片岛屿,当地人们就把小岛保护起来,并称之为“鸟岛”。

青海湖还是一座天然鱼库。青海湖中的鱼类资源丰富,特别盛产湟鱼。在每年的四五月间,湖泊的水面上都会聚集满密密麻麻的鱼群,将蓝色的湖泊更换成黄色的天地。到了冬天的时候,青海湖银装素裹,人们只要在湖面的冰块上打个孔,就会有耐不住寂寞的鱼儿从孔中跳出来,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

最深的湖

吉林省的长白山天池不仅是中国东北地区海拔最高的湖泊和中国最深的天然湖泊,而且还是中国和朝鲜两国的界湖。

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的发源地,位于长白山主峰的山巅,是一个积满水的火山口。湖面略呈椭圆形,最深处可达373米。在天池的周围环绕着16个山峰,仿佛是守卫天池的卫士,将天池团团包围起来。长白山顶经常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平时很难有人能够见识到天池的真面目。如果能遇到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就会看到如同一块碧玉般的天池静静地躺在山峰之间,晶莹剔透,四周的山峰和蓝天上的云朵纷纷倒映在池水之中,景色十分诱人。传说在天池中经常有怪兽出没,但是科研人员对天池做了长时间的调查,却始终一无所获。◆雨水和天池周围山上的雪水是长白山天池的主要水源。◆长白山天池附近山上流淌的雪水

在史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说天池的水“冬无冰,夏无萍”。天池水纯净至极,甚至没有任何的生物生存其中,夏季自然也没有浮萍的身影;可是天池中有几条温泉带,水温常年保持在42℃,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天,天池表面形成的冰层也会在温泉的高温下消失殆尽,仍然维持着一湖碧水。

最长的河流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又叫做扬子江,这条在中国漫延了6300千米的第一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山,也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河流。

长江终年奔流不息,不仅为人们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长江流域还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居住的地区之一。中国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多都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所发现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遗迹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早就选择了长江作为自己安家落户的家园,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序列。虽然长江偶尔会发发“脾气”,让声势浩荡的洪水冲破河岸边的警戒线,造成洪水泛滥的灾难;但它独特的地理条件在河道运输、能源生产等方面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中国的河道运输业来说,源远流长的长江自然功不可没。长江是中国中部东西水运交通最为重要的河流,它的各条支流分别将内陆各大主要城市和沿海的港口连接起来,干支流总通航的里程达8万多千米,形成了一张庞大的、四通八达的河道运输网,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70%,长江也因此获得了“黄金水道”的美名。

浩瀚的长江水源还促进了中国渔业的发展,长江及其周边的湖泊中鱼类资源十分丰富,高速发展的渔业通过纵横交错的长江运输网络将鱼产品运送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以及为数众多的水库、水电站、灌渠等水利工程都对中国的水电、航运、农田灌溉、淡水养殖等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陵峡是长江三峡的最后一段,东起湖北省巴东县香溪口,西至宜昌市南津关,约长70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以滩多水急闻名。

泥沙最多的河

黄河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长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以“几”字形的流势漫延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份和自治区,全长5464千米。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的河流中段从黄土高原地区流过,高原上的泥沙被滚滚的黄河水夹带而走,因此黄河就成为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一条河流,最高含沙量达到了920千克/立方米。◆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壮观场面◆黄河壶口

龙门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鲤鱼跳龙门”的动人传说就来源于此。龙门传说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一条大峡口,当黄河水流经峡口的时候,被挤压在河床之中,河水只好咆哮着向天空冲去,然后从空中直落下来,跃过龙门,落入谷底。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蓝田猿人最早就在黄河岸边生活繁衍,随后的新石器文化遗址、青铜器文化遗址也都出现在黄河流域;燧人氏在黄河岸边钻木取火,神农氏在黄河水畔制作木耒、木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更是将黄河流域的文明推向了顶峰。

最大的瀑布

贵州省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黄果树大瀑布高77.8米,宽101米,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当年徐霞客路经黄果树大瀑布时,也被黄果树瀑布的磅礴气震撼了,他赞叹说:“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

在黄果树瀑布群中,分布着18个大小各异、风格独特的瀑布。当地人把瀑布群当做自己的骄傲,就用当地常见的一种植物“黄果树”为瀑布群命名。当然,雄奇壮阔、壮丽无比的黄果树大瀑布,是这个瀑布群中的佼佼者,享有“中华第一瀑”的美誉。

黄果树瀑布四季如画,水流凌空飞流而下。春冬季节水流稍弱,轻柔的瀑布如同少女的手指,轻轻抚摸着悬崖的脸颊;而夏秋两季,雨水为瀑布增添了充分的水量,瀑布立刻又变得灵动起来,铺天盖地、汹涌直下,在瀑布下的岩石上溅起冲天的水雾,让人惊心动魄!

在黄果树瀑布后面的绝壁上,天然凹进了一个洞穴,人们戏称之为“水帘洞”。“水帘洞”洞深20多米,洞口被瀑布所掩盖,站在洞中欣赏飞流直下的瀑布,水雾缭绕,水波连天,轰鸣的水声应和着空谷的回声,必然另是一番迷人的景象了!“有水皆成瀑,是石总盘根”是黄果树瀑布群的特点,除了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以外,其余的瀑布也各有千秋。比如落差最大的滴水滩瀑布、滩面最长的螺丝滩瀑布、形态最美的银练坠滩瀑布等,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你若去那里旅游,保准让你大饱眼福。◆黄果树瀑布群位于贵州省的镇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

最大的山城

中国最大的山城——重庆位于中华大地的西南部,在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点上。重庆四面环山,依山而建,故名“山城”。重庆还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长江嘉陵江交汇处重庆水上门户朝天门,襟带两江,壁垒三面,气势雄壮。

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建成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古时候,重庆叫做江州,后来改为巴郡;在南北朝时期,巴郡又被改为楚州;随后隋文帝下令将楚州更名为渝州。嘉陵江古称“渝水”,所以重庆又被简称为“渝”。南宋光宗赵继任帝位之后,认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