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来了怎么办(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9 15:22:43

点击下载

作者:《指尖上的探索》编委会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灾害来了怎么办

灾害来了怎么办试读:

灾害来了怎么办

作者:《指尖上的探索》编委会排版:Lucky Read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6-01ISBN:9787122192790本书由悦读名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灾害来了怎么办

地球的内部充斥着炽热的熔岩,坚硬的岩石圈上附着有泥土、奔涌着的河流,海水里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海洋表面也不断酝酿着强烈的风暴……肆虐的洪水可能把一座城市变成一片汪洋,大地剧烈的震动可能把一个村庄夷为平地。当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发生异常时,灾难就降临了:大地抖动,火山喷发,像楼房那么高的海浪排山倒海地袭来,一座座建筑顷刻间成为废墟……没错,这就是自然灾害的威力,它就像是神话故事中的黑暗之神,给人间带来痛苦和磨难。你想成为像古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那样伟大的英雄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那么我们就先去看一看自然灾害的实力吧!

A1.什么是自然灾害?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的总称,主要分为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两大类。人为灾害指的是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像环境污染、火灾、交通事故和核灾害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人类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推手”的作用。而被人们称为四大灾害的洪涝、干旱、火山喷发和地震则属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难。形成自然灾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自然界中发生了异常的现象;第二,必须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自然界中的异常现象每个星球都会发生,那为什么偏偏地球上发生如此多的自然灾害呢?因为根据目前所掌握的科学常识,我们认为只有地球上有人类存在。举个例子,如果火星和地球同时被陨石撞击了,对于火星来说就不是自然灾害,因为火星上没有人类社会,所以就谈不上对人类的危害。而地球就不同了,如果这颗陨石刚好落在哪个城市的中心,肯定会损害周围的建筑,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这时就形成了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无疑是大自然在扮演着惩罚者的角色,它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让人触目惊心的。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减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努力构建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

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四大灾害”之一?

A.洪涝

B.疟疾

C.干旱

2、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人为灾害?

A.核灾害

B.地震

C.火山喷发

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自然灾害?

A.陨石撞击火星

B.陨石撞击地球

C.火星撞击地球

4、下列哪个是“天灾”?

A.地震

B.环境污染

C.火灾

正确答案:B A A A

A2.自然灾害会经常偷袭我们地球吗?

自然灾害的危害有大有小,它总是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扰,就像是《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一样,时不时地就考验着唐僧师徒。那如此烦人的自然灾害会经常发生,经常偷袭我们地球吗?我们的地球能抵挡住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吗?地球面积广阔,气候类型多样,每个国家的地理条件都不相同,那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在地球的不同地方以同样的方式发生着,不同国家的人们都在经受着自然灾害的侵扰。你知道地球上发生过哪些比较重大的自然灾害吗?从古希腊说起,克里特文明起源很早,期间出现了象形文字,并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物,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可惜在约公元前1400年可能毁于一次空前规模的火山喷发。其散布的火山灰和浮石遍及爱琴海和地中海区域,并引发了大海啸,加速了克里特岛上文明的灭亡和爱琴文明的消失。根据大陆漂移假说,地球上的六大板块不停地发生着位移。1906年,圣安德列斯断层突然在旧金山持续断裂运动,致使3万多所建筑物被震塌,地震引起的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约有3000~6000人丧生,经济损失惨重。迄今为止,这场地震仍算得上美国历史上所遭受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就在最近这些年,全球也发生了不少影响极坏的自然灾害。1991年孟加拉国的强热带风暴导致14万人死亡。2003年伊朗东南部发生地震,致使4.6万人丧生。2005年8月,飓风“卡特里娜”登陆美国南部,造成一千多人死亡、100多万人流离失所……自然灾害一直在威胁着人类的正常生活秩序。

在灾难面前,我们不会退缩,我们会更加勇敢,更加团结!

1、自然灾害是不是经常偷袭我们的地球呢?

A.是

B.不是

C.在古代多,现在不经常

2、据推测克里特文明可能毁于哪种自然灾害?

A.海啸

B.火山喷发

C.干旱

3、1906 年,美国旧金山所遭受的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下列哪一种?

A.火山喷发

B.泥石流

C.地震

4、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下列哪一种想法是错误的?

A.决不退缩

B.怨天尤人

C.勇敢团结

正确答案:A B C B

A3.如何为自然灾害分类?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学习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不同的科目,学校把科学知识分成不同的门类,是为了让我们深入地掌握它们。同样道理,为了对自然灾害有初步的了解,我们就必须要明确自然灾害的分类,这会为我们进一步地了解自然灾害打下坚实的根基,就像是为了盖起摩天大楼,我们一定要牢牢地打好地基一样。自然灾害根据成因和特点,可以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四大类。例如让土地变成龟甲一样的干旱,能卷走屋顶的台风,迷眼睛呛鼻子的沙尘暴,还有热带气旋、雪暴(伴有强降雪的风暴)、冻害等由于天气异常引起的灾害都可以归到气象灾害这一类中。而让房屋倒塌的地震,被称为“死亡地毯”的泥石流,山体整个发生移动的滑坡,岩石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而崩塌,还有地面塌陷等则属于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有风暴潮、海啸、赤潮等,灾害性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既与大气有关,也与海洋有关。生物灾害以病虫害及生物入侵为主。

当然,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举两个例子来说,根据灾害的危害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和小灾害。根据灾害形成的前后关系,可分为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不仅仅只有一个,就像画“杨桃”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大家快快去动脑筋作出新发现吧!

1、我们为什么要把自然灾害分成很多类来研究?

A.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每一种灾害

B.因为每种灾害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C.因为分成很多类型很好玩

2、下列哪项不是根据成因和特点来划分的自然灾害类型?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原生灾害

3、海啸属于什么类型的灾害?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海洋灾害

4、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是根据什么标准划分的?

A.灾害形成的前后关系

B.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C.灾害的危害程度

正确答案:A C C A

A4.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每一个国家,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各有不同。比如:“岛国”日本四面临海,地震和海啸频发;俄罗斯有着广阔的森林,森林灾害尤为严重;国土狭长的印度尼西亚是个名副其实的“火山之国”。那么,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呢?冰雕玉砌的冰雪东北,“文明摇篮”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物产丰富的珠江流域,都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典型地区。由于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所以这些地方一旦遭遇洪涝,就极有可能造成粮食减产,给全国的粮食供应造成威胁。在植被稀少的西北和春旱严重的华北地区,最容易扬起漫天黄沙,这是沙尘暴的高发区。弥漫的黄沙给人们的呼吸和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形崎岖的西南山区都位于欧亚地震带上,特别是位于小板块交界处的四川省,是中国经常受到地震侵扰的地方。台风总是格外“喜欢”广东、福建等省。2013年9月的热带风暴“狮子山”、“圆规”和“南川”在南海“汇合”,给当地渔民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不少出海的渔船不得不紧急撤回,以避开风暴的袭击。强台风“天兔”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势力,“天兔”在海边掀起了7米高的巨浪,并伴随着10级强风。台湾、广东、广西等多个省份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工厂停工,学生停课。汕头的老城区几乎全部被淹,一场天灾在考验着人们。在西南地区,由于复杂的地形和起伏不平的地势,很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被称为“海上赤魔”和“红色幽灵”的赤潮则会出现在东部沿海的海域里。

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洪涝灾害的高发区?

A.东北

B.珠江流域

C.西北

2、下列哪个不是中国沙尘暴的高发区?

A.华北

B.西北

C.西南

3、中国哪一地区位于欧亚地震带上?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4、下列哪一省份不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

A.广东

B.福建

C.黑龙江

正确答案:C C B C

A5.什么因素对自然灾害的形成起作用?

宇宙中有很多天体,像“八大行星”、月球、太阳和彗星等,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可是你知道为什么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说,我们认为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吗?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而且神奇的星球上,它具有生命存在所需要的全部元素,那么这些因素和自然灾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吗?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吧!水就像是维持生命的血液一样,同样对于很多自然灾害来说,水也扮演着“血液”的角色。干旱是水少,洪涝是水多,还有暴雨、泥石流、水土流失,这些灾害听起来就和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土壤是孕育幼芽的母体,也是孕育灾害的载体,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都和土壤脱不了干系。空气的力量当然也不容小觑,温室效应、沙尘暴、热带气旋、飓风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在悄无声息地用自然灾害证明着它的存在。生物进化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之间的竞争也是灾害形成的一个原因。一些势力很强大的生物会致使某一地区另一物种的彻底灭亡,“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链如果遭到破坏,物种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一系列问题出现,灾害就会到来。

还有像阳光、海洋、岩石等很多因素都与自然灾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下列哪一灾害与水没有直接的关系?

A.暴雨

B.水土流失

C.臭氧层空洞

2、下列哪种类型的自然灾害与土壤的关系密切?

A.泥石流

B.飓风

C.洪灾

3、温室效应和飓风与下列哪种影响自然灾害的因素关系密切?

A.空气

B.食物链被打破

C.岩石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泥石流既与水有关,也与土壤有关

B.沙尘暴与空气的关系密切

C.自然灾害与阳光和岩石没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C A A C

A6.自然灾害的高发期是什么季节?

盛夏时节,合欢树上开出了许多粉红色的小绒花,就像一个个粉红色的小绒球点缀在绿叶丛中。一阵清风吹过,小绒球像一个个小降落伞似的从树上飘飞下来,秀出优美的身段。这时候的游泳池总是熙熙攘攘的,人们啃着雪糕,好不凉爽。夏天带给我们太多的欢乐,可是你注意到它背后隐藏的危机了吗?夏季天气变化多端,极端天气很容易出现,所以这个欢乐的季节也是很多自然灾害的高发期!持续的高温首当其冲,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时不时地会感到头晕眼花,长时间的高温轻则使人中暑,重则危及生命,而且还会“逼熟”作物,降低植物的防御能力,使得粮食产量和质量下降。暴雨、洪涝、台风、干旱、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是我们最不陌生的自然灾害,它们都和夏季的强对流天气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台风是夏季最典型的自然灾害之一。2012年的夏天,先后有“杜苏芮”“达维”“海葵”等7个台风登陆中国。其中的“达维”是1949年以来登陆长江以北沿海最强的台风。除此之外,还有东北的低温、华北的病虫害都是发生在夏季的、危害很大的灾害。

当然,自然灾害在每个季节都有可能发生,像春旱秋涝和冬天的寒潮。但可以肯定的是,各种因子都表现得很活跃和兴奋的夏季,是自然灾害的高发期。

1、为什么夏季是自然灾害的高发期?

A.夏季比其他季节时间长

B.夏季炎热,可以吃雪糕

C.夏季天气变化多端

2、下列哪项不是夏季经常出现的自然灾害?

A.高温

B.雪暴

C.干旱

3、下列哪项不是持续高温的危害?

A.使人中暑,甚至死亡

B.促使我们去游泳

C.“逼熟”作物

4、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和下列哪项有关?

A.夏季的强对流天气

B.夏季容易发生干旱

C.夏季温度很高

正确答案:C B B A

A7.人类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灾害的发生吗?

每天高楼林立、机器轰鸣的工厂往天空中排放着浓浓的黑烟,大量清澈见底、群鱼嬉戏的小河变成了工业废水的收集池,我们这个曾经天蓝水碧、花红柳绿的可爱星球被弄得已是千疮百孔,你听到了吗?地球在呻吟、在控诉。我们生活中哪些行为会加速灾害的发生呢?乱砍滥伐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绿色植物是大自然的天然调节器,它可以净化空气中的杂质,还能够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是防御水土流失和酸雨的有力武器。可是一些唯利是图的人不择手段地砍伐树木,破坏城市的绿地,没有了这些天然的屏障,我们就少了一道与灾害抗击的保护墙。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是温室效应及酸雨的“元凶”。尾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气温持续上升,海平面不断升高。你知道吗?有些沿海的小国家甚至会在不久的将来全部被淹没而不得不举国搬迁。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要比以前大得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最初的服从,到后来的改造,再到今天的掠夺和征服。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致使极端天气经常出现,导致许多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大大提高。

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的同时也在毁灭着地球,为了平衡两者的关系,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1、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什么关系?

A.加速了灾害的发生

B.不影响灾害的发生

C.减缓了灾害的发生

2、绿色植被与下列哪项灾害没有直接关系?

A.水土流失

B.海冰

C.酸雨

3、下列哪项不是温室效应的“元凶”?

A.汽车尾气

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C.工厂废气

4、下列哪项做法是错误的?

A.多植树造林

B.总是一出门就开私家车

C.尽可能地乘坐公共汽车

正确答案:A B B B

A8.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只有灾难吗?

被称为“白色坟墓”的雪暴、被叫做“死亡地毯”的泥石流、被认为是“红色幽灵”的赤潮、被公认为“头号杀手”的雷电……难道自然灾害对人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吗?人类曾经无休止地利用自然资源,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接踵而至的灾难让我们清醒了,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始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每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大会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可以这样说,灾难的发生提高了我们的认识,让人类团结起来,手拉手守护我们可爱的地球。洪水泛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特别是路上那些沉积的淤泥,踩上去松松软软的,一不小心就会像沼泽一样把你的脚吸进去。可是你知道吗?这些淤泥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果沉积在农田,就会变成肥沃的土壤,让庄稼长得高高壮壮的,农民伯伯看到颗粒饱满的粮食一定会喜笑颜开呢。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夏季的干旱,而且呼呼猛吹的大风还可以用来发电,你见过在空旷的大草原上成排成排的白色风车吗?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大风车一样,风一吹会不停地转,然后风能就被神奇地变成电能了,美丽的荷兰还被称为“风车之国”呢!

火山爆发也会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你来开动脑筋想一想吧。

1、被称为“白色坟墓”的是下列哪种自然灾害?

A.雪暴

B.雷电

C.赤潮

2、洪涝灾害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意外的收获?

A.肥沃的土壤

B.平坦的土地

C.干涸的农田

3、下列哪项不是台风的好处?

A.缓解夏季的干旱

B.发电

C.卷走屋顶

4、“死亡地毯”是下列哪种自然灾害的别称?

A.赤潮

B.雪暴

C.泥石流

正确答案:A A C C

A9.自然灾害会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吗?

自然资源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用的书本是用木材做成的,妈妈做饭要用到天然气,洗澡用的热水利用了太阳能,发电的风车用了风能。还有我们喝的水、穿的衣服、玩的玩具,都是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加工整合制造出来的。让我们闻之生畏的自然灾害会不会对这些宝贵的资源产生危害呢?我们就以水土流失为例一起来看看吧。什么叫做水土流失呢?科学家说,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而造成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减少的现象就叫做水土流失。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自然灾害流失的地表土约有750亿吨。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各国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农业生产中,真可以说得上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土壤是农业之本,它就像是薄膜一样覆盖在大地上,土壤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而土壤的平均厚度只有18厘米,通常情况下,每形成1厘米地表土需要100~400年的时间,即使管理比较好的土地也需要20年呢。现在你明白了吧,一次自然灾害冲刷走的土壤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来弥补,这是多么漫长的过程啊!

当然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自然灾害既能造成自然资源减少,也能补充自然资源。例如台风可以提供充足的风能,这是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的补充。不过总的来说,自然灾害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1、自然灾害会造成自然资源的减少吗?

A.会

B.不会

C.有时候也能补充自然资源,所以不确定

2、水土流失不会造成什么资源的减少?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空气资源

3、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自然灾害流失的地表土约有多少亿吨?

A.750 亿吨

B.1000 亿吨

C.4000 亿吨

4、台风除了带来灾害还可以提供什么资源?

A.核能

B.风能

C.太阳能

正确答案:A C A B

A10.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你听说过厄尔尼诺现象吗?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周期性自然现象,它的出现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可能导致干旱、洪水、暴风雨等灾害的发生,它是全球气候异常的一个反映。“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是“圣婴”的意思。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暖流沿海岸南移,表层海水温度会明显升高。而附近的秘鲁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大量的海鸟,这里本来受太平洋冷洋流的控制,但这股深达30多米的暖流,使得秘鲁渔场性喜冷水的鱼类因不能适应环境而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这一词语就被专门用来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千米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太平洋相当大范围海域的水温升高,影响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从而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现象的周期约7年,至于它的产生原因说法不一,仍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

1、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通常可能不会发生下列哪项自然灾害?

A.干旱

B.洪水

C.雾霾

2、“厄尔尼诺”特指出现在哪一地区的现象?

A.东太平洋

B.西大西洋

C.西太平洋

3、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典型特征之一是什么?

A.海水表层温度降低

B.海水表层温度升高

C.海水表层温度不变

4、关于厄尔尼诺现象,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周期约7 年

B.它的产生原因说法不一

C.它的产生原因已经被科学家完全发现

正确答案:C A B C

A11.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西班牙语中,“拉尼娜”是“圣女”的意思,是造成气候失衡的另一种自然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是一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现象。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在东太平洋赤道区域,当信风加强时,深层冰冷的海水剧烈上翻,从而导致表层海水温度变低,影响到这个区域洋面上的气流下沉,于是引发了东太平洋赤道区域洋面上气流的上升运动加剧。这些空气流动,反而进一步加剧了东太平洋赤道区域深层冰冷海水剧烈上翻。在这样的反复循环作用之下,引发了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的特征是东太平洋赤道区域的海水表面温度会下降0.5摄氏度以上,洋面上的信风较为强劲,气压升高,云量变少。而赤道西太平洋则正好与之相反。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有时会持续两三年时间。

当“拉尼娜”发生时,中国的夏季风增强,北方降水增多,台风次数也会增多,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也会增多,然而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则易出现干旱现象。同一自然现象对于不同地区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关于拉尼娜现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与厄尔尼诺现象性质一致

B.其特征是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高

C.出现在大西洋东部和中部,对全球气候都有影响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拉尼娜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

B.拉尼娜现象通常紧随着厄尔尼诺现象出现

C.“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是“圣婴”的意思

3、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A.海水表层温度降低

B.海水表层温度升高

C.海水表层温度不变

4、当“拉尼娜”发生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北方降水减少

B.出现“南涝北旱”现象

C.台风次数变多

正确答案:C C A C

A12.人类一直在与大自然“斗智斗勇”吗?.

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人类如果不和自然抗争,就不会成为人类”。没错,我们能拥有今天的生活,就是和大自然“斗智斗勇”的结果!原始人类因为要对付大型食肉动物的扑杀,所以他们团结起来,依靠群体的力量进行有效的进攻,并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从此走上了食物链的顶端。远古人类因为面临着自然食物匮乏这个伤脑筋的问题,所以学会了开垦荒地,学会了刀耕火种,学会了储藏粮食。同时为了抗争严寒及克服自然灾害等,他们学会了制作衣服御寒、搭盖房屋取暖……现在人们为了抗争台风、暴雪、洪水、沙尘暴等气象自然灾害,建立了卫星天气预报系统;为了抗争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地质自然灾害,建立了灾后救助重建系统……

千万年来,人类与自然的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也不会停止。人类的进步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历史。人类要强大,完全得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依赖上天的给予,更不能无节制、无休止地掠夺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样的道理,我们每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是不是也要勇敢地迈出脚步,依靠我们聪明的头脑来对抗挫折和打击呢?

1、原始人类为什么要团结起来?

A.依靠群体的力量对付大型食肉动物的扑杀

B.单个人根本无法生存

C.团结起来可以生火做饭

2、下列哪项说法是有误的?

A.灾后救助重建系统是人们为了抗争沙尘暴而建立的

B.远古人类为了应对自然食物匮乏学会了垦荒种地

C.人类处在食物链的顶端

3、人类的下列做法哪项是正确的?

A.依赖上天的给予

B.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结晶

C.无节制、无休止地掠夺自然

4、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A.依赖、改造、抗争

B.依赖、抗争、改造

C.抗争、依赖、改造

正确答案:A A B A

A13.我们该怎样预防自然灾害的破坏?

自然灾害总是来破坏我们的美好生活,我们该怎样阻止这个“坏孩子”继续搞破坏呢?首先,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灾害的宣传,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让各行各业的人对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并了解基本的应对常识,掌握基本的预防和避开灾害的自救技能。其次,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科学经验,根据我们的基本国情,建立适合我们的灾害预防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减灾避灾。再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定要认真学习并了解每一种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和应对措施,做好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自我救助预备。

在国际上,联合国于1989年开始把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到2009年,联合国将国际减灾日改为每年的10月13日并固定下来,把自然灾害的预防应对作为全世界人的共同课题。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等数十个相关组织和团体都是与防灾减灾相关的组织。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的破坏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课题,每个人都义不容辞,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爱护我们的家园,守护我们的地球。

1、国家在防灾减灾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包括下列哪种?

A.进行灾害相关知识的宣传

B.只用组织各种会议不需要具体做什么

C.建立灾害预防运作管理体系

2、别的国家预防自然灾害的科学经验可以照搬吗?

A.不可以,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借鉴

B.可以完全照搬

C.照搬与否均可

3、联合国哪一年把每年10 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A.1984 年

B.2001 年

C.1989 年

4、下列哪项说法是有误的?

A.联合国在2009 年将“国际减灾日”改为每年的10 月13 日

B.对个人来说学习和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及应对措施很重要

C.预防自然灾害是国家的事,与个人无关

正确答案:B A C C

A14.你能看懂天气预报中的表示灾害性天气的符号吗?.

你看过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吗?在大大的屏幕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整幅的中国地图,上面会被涂上红色、橙色、蓝色、黄色等,五颜六色的看上去非常复杂。你知道每种颜色都代表什么吗?还有太阳、乌云、闪电等,小图标的细微变化可都是有着深刻的含义!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常见的天气符号吧!太阳代表晴天,是阳光明媚的日子;云朵代表多云,蓝蓝的天空中会有很多形态各异的云彩;太阳和云朵在一起就是阴天,我们可能就看不到太阳公公的笑脸了;云朵下面有雨滴的话就代表着会下雨,而带有像哈利波特头上的闪电那样的标志就是雷阵雨;云朵下面有一个雪花的是小雪,两个雪花是中雪,三个雪花就是大雪了。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是由中央气象台发布的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符号。这种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积冰14类,标志中的“蓝、黄、橙、红”颜色由弱至强表示灾害性天气的强度。所以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电视里的主持人说,“某某地暴雨橙色警报”“某某地干旱红色预警”类似的字眼。

相信你下次再看天气预报的时候,除了能明白中国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之外,也能明白各种符号的意义呢!

1、在天气符号中,云朵表示什么天气?

A.晴天

B.多云

C.阴天

2、在天气符号中,两个雪花代表什么天气?

A.小雪

B.中雪

C.大雪

3、雷阵雨通常用什么天气符号来表示呢?

A.闪电

B.雨滴

C.雪花

4、灾害天气的强度由弱至强对应的颜色标志应该怎样排列?

A.红、蓝、黄、橙

B.蓝、红、黄、橙

C.蓝、黄、橙、红

正确答案:B B A C

A15.自然灾害是科技发展的“加油站”吗?

洪水翻涌、飓风呼啸、森林大火、大地颤抖……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你们知道如何应对大自然的“坏脾气”吗?怎样才能把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伤害降到最低呢?没错,就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次灾害过后,我们并不是全无收获,在带来损失的同时,灾害也为我们的宣传、预防、营救等方面的工作带来了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和提高。地震局、气象局、林业局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紧张地检测观察,科学家们也紧锣密鼓地研究着灾害预警系统。现在很多国家都建立起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网,我们又往太空中发射了很多枚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和陆地卫星,科技的力量正在不断地渗透到我们防灾、抗灾的过程中。一场灾难的到来,一方面使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又促使着我们不断探索,勇攀科技的高峰。

你说,自然灾害是不是科技发展的“加油站”呢?

1、自然灾害与科技发展有什么关系?

A.自然灾害的发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B.自然灾害的发生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C.自然灾害和科技进步之间没有关系

2、怎样才能把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伤害降到最低呢?

A.依靠科学技术

B.听天由命

C.减慢经济发展速度

3、我们可以借助下列哪种事物来检测观察和预防灾害的发生?

A.彗星

B.卫星

C.火星

4、关于自然灾害,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自然灾害的预防是需要各行各业共同配合

B.自然灾害检测体系的建立与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

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最终会逐渐减小的

正确答案:A A B B

A16.国际红十字会在灾害救援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你听说过国际红十字会吗?即使没听说过,那也一定见过它的标志吧!就是一个红色的大大的“十”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国际组织,进一步了解它在自然灾害救援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吧!1863年2月9日,“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开始。红十字会是一个保护、救助受难者或弱势群体的国际慈善组织,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红十字会成员的身影。举个具体事例来说吧,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灾难发生时,在印度尼西亚灾区,国际红十字会和印度尼西亚红十字会向34.5万名灾民送去捐赠的食品,向518万多人提供补充食品,向14万名灾民供应饮用水,向10万人提供了基本医疗护理。红十字会还培训了200名志愿人员和1000名社区志愿人员,为灾民提供心理辅导,协助3.1万名灾民寻找失踪的亲人。此外,在大海啸发生后,印度尼西亚红十字会对在印度尼西亚发生的其他至少31个自然灾害提供应急服务,帮助了13万人。不仅如此,国际红十字会成员的身影还出现在被地震毁坏的公路的抢修现场、洪水冲垮的房屋的救援阵地,以及许多灾区灾后重建材料运输的路途中,他们就像人间天使一样,义务收集善款,调度物资分配。

这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组织,红十字会是爱心的凝聚,也是用希望搭建的温馨家园。

1、国际红十字会的标志是什么?

A.一个红色的大大的“十”字

B.一幅从北极看去的世界地图,周围环绕着橄榄枝环

C.五个颜色不同的圆环

2、下列哪项不是国际红十字会的职责?

A.志愿者义务帮助灾民

B.义务收集善款

C.调遣各国军队

3、国际红十字会的性质是什么?

A.国际慈善组织

B.国际盈利组织

C.国际政府机构

4、国际红十字运动开始于哪一年?

A.1881 年

B.1872 年

C.1863 年

正确答案:A C A C

A17.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该反思些什么?

灾难意味着什么?近年来,地震、干旱、水灾,极端性灾害的频度和强度都在加重。我们该反思了,灾难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示:人与自然究竟该怎样相处?自然界为什么变得愈发喜怒无常呢?自然发展已经超越了我们的认识,我们不能再沿着老路,循着旧有的自然规律去分析问题,“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已经不再适应现实的要求。灾害面前我们显得束手无策,忙于应对,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让我们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人类总是在一味的索取中满足自己的需要。自然和人类发展到今天似乎是个分水岭,我们今后是否要经常性地面对这种自然灾害呢?有人侥幸地认为我们会很快度过这场危机,黑暗过后就是光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整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在发生着变化。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密集,城镇化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向生态敏感区开发资源的动作越来越大,都从各层面侵压了脆弱的生态系统,我们如果继续不顾自然的反对肆意利用资源,那么最终自然留给我们的只能是无奈与焦急,甚至是毁灭性的结果。

行动起来吧!在点点滴滴中保护自然,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世界才能持续发展。

1、灾难意味着什么?

A.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出现了问题

B.人与自然相处和谐

C.人与自然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2、下列哪项不是自然界变得愈发喜怒无常的原因?

A.人们以前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法

B.我们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C.人与自然相处和谐

3、下列哪项不是自然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原因?

A.人口密集

B.资源开发向生态敏感区延伸

C.白天越来越长

4、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人类才是世界的主人,必须主宰一切

B.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C.人类生存发展需要无休止地利用自然资源,无可厚非

正确答案:A C C B

A18.志愿者为什么要去自然灾害发生的地方?.

当可怕的自然灾害发生时,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为什么要及时奔赴灾区呢?请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志愿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吧。在地震之后,有位志愿者这样说:“受灾后,在人们还处于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为了安抚孩子们受伤的心灵,我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让他们快乐地度过这段时间,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在帐篷里过起了野营的生活。虽然面临缺水、缺少睡觉的场所和厕所等困难,但我一想到灾区人们承受着家破人亡的痛苦,我就觉得自己面对的困难根本算不了什么。”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每次发生大灾大难的时候,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各行各业,从四面八方赶到灾区,平凡的志愿者没有豪言壮语,他们只是在艰苦的条件下默默地做着本职工作,搬运物资、安抚伤者、消毒防疫、抢修道路……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飘扬的红丝带温暖着灾区人民的心。志愿者们用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吃苦耐劳的行动来证明着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将在灾难这“非常态”中呈现出来的人性之美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转化成一种稳固的精神“常态”。灾难让人学会了豁达、宽容,让人懂得了珍惜、感恩,志愿者们也在灾难中接受了精神的洗礼。

自然灾害带给我们很多痛苦和不便,但是灾难中人性的光芒,更让我们感到温暖,让我们心中充满了希望。向志愿者致敬!

1、志愿者为什么要去自然灾害发生的地方?

A.为了帮助灾区的同胞

B.为了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C.为了看灾难过后的场景

2、志愿者在灾区最好不能有什么态度?

A.吃苦耐劳

B.乐观积极

C.悲观消极

3、下列哪项不符合志愿者精神的真谛?

A.自私、悲观

B.奉献、友爱

C.互助、进步

4、我们为什么要向志愿者致敬?

A.他们无私奉献

B.他们阻止了灾难的发生

C.他们受到了媒体的称赞

正确答案:A C A A

A19.旱灾是不是就是干旱?

我们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大地像个蒸笼,像个被炙烤得发烫的火球,生命因为缺乏水分而奄奄一息,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冀,没有了绿意盎然的勃勃朝气。痛苦的万物在挣扎,在呐喊,在咆哮,这就是被干旱荼毒过的大地,那么,具有如此大威力的干旱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干旱和旱灾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干旱是指长期降水偏少或者无降水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周期现象;而旱灾是指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因而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的灾害。旱灾是人类从古到今都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属于偶发性灾害。而从其他角度看,干旱包括了旱灾这一层意思,是气象灾害中的一类。我们国家经常将干旱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四种类型,分别体现出了干旱对天气、农作物和水量的影响。这一分类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了干旱这一种自然灾害对我们影响的广泛性。

干旱是中国经常出现的自然灾害之一,很多地区都时常受到干旱的困扰。干旱经常会对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对农牧业的生产和发展危害极大。还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此外,干旱还容易导致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其他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干旱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了。

1、下列对干旱和旱灾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干旱和旱灾是同一个概念

B.干旱属于偶发性灾害

C.干旱一般是长周期现象

2、干旱属于下列哪种自然灾害类型?

A.海洋灾害

B.气象灾害

C.地震灾害

3、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对干旱的划分类型?

A.气象干旱

B.农业干旱

C.植物干旱

4、下列哪种说法是有误的?

A.干旱只是中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

B.干旱对农牧业的危害极大

C.干旱会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

正确答案:C B C A

A20.形成干旱的原因有哪些?

龟裂得像龟壳一样的土地,放眼望去一片黄褐色,田地里没有了黄澄澄的油菜花,没有了沉甸甸的麦穗,也没有笑弯了腰的高粱,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荒芜。你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农民伯伯的脸上没有了收获的喜悦吗?造成干旱的原因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归结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自然方面,主要与降水和水资源的分布有关。比如,距离海洋的远近和河流的流量。距离海洋越近的地方,接受海洋的湿润水汽就越多,于是降水就越多,所以中国的东南沿海要比西北内陆湿润得多,旱灾发生的概率也就小得多。河流流量丰富的地区不易出现旱灾也是这个道理。在中国易发生干旱的地区中,华北地区的春旱和江淮地区的伏旱是最典型的。所谓春旱,就是春天发生的干旱。你也许会有疑问:干旱不是发生在夏季吗?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干旱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就拿华北的春旱来说吧,和南方相比,华北的春天降水比较少,但是蒸发非常旺盛,再加上春天播种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就很容易发生干旱。而江淮地区的伏旱是由于雨带推移到了北方,此时这一地区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造成的。人为方面,人口不断增加,而人类的各种活动,引发一系列问题。日益加重的温室效应和不断下降的植被覆盖率也是加剧干旱的“帮凶”。

降水少、蒸发旺盛基本上是旱灾发生的主要“指使者”。知道了干旱发生的原因,我们才能采取对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干旱带来的危害。

1、干旱的成因大体上分为几大类?

A.三大类

B.四大类

C.两大类

2、为什么中国的东南沿海要比西北内陆湿润得多?

A.因为东南沿海距离海洋近,接受的湿润水汽比较多

B.因为东南沿海的经济比西北内陆发达

C.因为东南沿海的人口比西北内陆多

3、下列哪一说法正确?

A.干旱与温室效应无关

B.冬季也会发生干旱

C.降水少的地区就会发生干旱

4、下列哪项不是旱灾发生的主要“指使者”?

A.降水少

B.蒸发旺盛

C.人类每天喝水过多

正确答案:C A B C

A21.干旱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怎样的危害?

你知道每天饭桌上的馒头或米饭都是用什么做成的吗?你见过干旱的大地吗?你知道干旱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多大的危害吗?如果连年旱灾,很多农作物就会被“渴死”,农田就会颗粒无收,这样的直接后果是,我们可能连吃的都没有了。干涸的大地就像是断了奶的婴儿,“他”干裂的嘴唇没有一点血丝,“他”龟裂的躯体在太阳的炙烤下痛苦地呻吟。你能想象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农作物是怎样挣扎着生存的吗?我们都懂得水对于生命的意义,就像人类每天都要喝很多水一样,植物每天也要“喝”很多水才能存活,水就像是植物的“血液”。干旱对作物的危害就在于它破坏了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喜欢养花的人都知道,每天都要记得给花浇水,不然叶子就会枯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啊,植物主要是靠发达的根系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如果土壤缺水,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就少,但是叶片的蒸腾作用还在继续,于是植物体内的水分收支就失去了平衡,就会发生水分亏缺。当植物的水分亏缺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叶片就会出现萎蔫,从而造成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加强,使植物逐渐脱水、衰老,甚至是死亡。家里鲜艳的花朵是这样,其实田地里的农作物“口渴”也是这个道理。在作物的播种期、水分临界期和灌浆成熟期,干旱的危害尤其严重。

现在你明白了吧,生活在农田里的作物是多么的不容易,它们要很努力地吸收水分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才能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提供粮食和果蔬。

1、干旱会对农作物造成下列哪项危害?

A.缺少水分

B.虫灾泛滥

C.杂草丛生

2、当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减少的时候,植物体内的水平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收入>支出

B.收入>支出

C.收入=支出

3、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主要依靠什么?

A.叶子

B.发达的根系

C.花朵

4、干旱对作物危害尤其严重的三个时期不包括下列哪个?

A.播种期

B.水分临界期

C.抽穗期

正确答案:A B B C

A22.中国的旱灾经常会出现在哪些地方?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原始社会农业几乎就是人们生活的全部。正如黄梅戏中唱的那样,“你耕田来我织布”,像这样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在中国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今天,中国的农业仍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你知道吗?旱灾对农业有着致命的打击。那么,中国的旱灾经常出现在哪些地方呢?根据一个地区的降雨量和蒸发量的多少,也就是干旱程度,中国自西北向东南大致可以划分为干旱气候区、半干旱气候区、半湿润气候区和湿润气候区。中国的旱灾主要发生在干旱气候区、半干旱气候区和季风气候区,形成了五个明显的干旱中心,你知道这五个干旱中心是哪里吗?东北干旱区的灾情主要发生在4月至8月的春夏季节;黄淮海干旱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长江流域地区以7月至9月出现干旱概率最大;华南地区的干旱主要出现在秋末、冬季及初春;西南地区干旱的范围比较小,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有哪些特点呢?这些地区经常以风沙地貌或荒漠地貌为主,很容易就会形成空阔的沙漠和荒凉的戈壁。四周有高大的山体,就像是一口碗的碗身一样,死死地截住了高空气流中携带的水汽,不让小水珠进入其中。

中国幅员辽阔,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遭受旱灾的面积也非常的大,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时刻在提醒着我们:防御旱灾,人人有责。

1、根据降雨量和蒸发量的多少,中国自西北向东南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气候区?

A.四个

B.三个

C.两个

2、下列哪个不是根据干旱程度划分的中国气候区?

A.干旱气候区

B.湿润气候区

C.地中海气候区

3、下列哪个不是干旱中心?

A.东北地区

B.中国台湾地区

C.华南地区

4、长江流域的干旱在什么时间出现的概率较大?

A.4 月至8 月份

B.7 月至9 月份

C.1 月至3 月份

正确答案:A C B B

A23.“久旱盼晴天”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都知道“久旱逢甘霖”这句话,你还记得《西游记》里“求雨凤仙郡”的场景吗?3年滴雨未下的田地早已颗粒不收,人们的嘴唇都是干裂的,许多人被活活饿死,年轻人甚至连走路的劲都没有了。每逢天大旱的时候,很多人都盼望着下场大雨,滋润滋润龟裂的田地。但有个地方却与众不同,它遭遇旱灾的时候人们却盼望着晴天和太阳,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中国新疆的南疆地区。这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透出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长与沧桑。南疆被人们赞誉为“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黄金玉石之乡”……除了明媚的自然风光之外,南疆也有着令人感觉沉重的一面。干旱、盐碱、遮天蔽日的沙尘,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了南疆农业的发展。人们常用“三山夹两盆”来概括新疆的地形,而南疆就位于天山和昆仑山之间,高大的山脉常年冰雪覆盖,高山冰雪融水成为灌溉农田和人们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于是每到干旱季节,人们都盼望着似火的骄阳,因为火热的太阳能够提高温度,加大积雪的融化量,从而给人们提供更充足的水源,缓解干旱的灾情。

每种现象都会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时候,这是需要我们用智慧的头脑去认真发现的。

1、在中国的哪一地区会出现“久旱盼晴天”的现象?

A.四川

B.新疆

C.重庆

2、下列哪项不是属于对新疆的南疆的赞誉?

A.鱼米之乡

B.歌舞之乡

C.瓜果之乡

3、下列哪项不是制约南疆农业发展的因素?

A.干旱

B.盐碱

C.三山夹两盆

4、为什么南疆会出现“久旱盼晴天”的情况?

A.因为南疆阴天特别多

B.因为晴天蒸发旺盛,能加速水汽循环

C.因为晴天能加大积雪的融化量

正确答案:B A C C

A24.世界现代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哪里?

非洲是世界上受旱灾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干旱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恶劣的生态环境是非洲地区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在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南部,曾遭遇了世界现代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关于这次灾害,你知道多少呢?这次特大旱灾发生在非洲的萨赫勒地区,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差不多结束,前后长达20年之久。特别是1972~1975年、1982~1983年的干旱程度最为严重,有34个国家遭受严重旱灾,其中24个国家发生了饥荒,1亿多人口忍受饥饿的威胁,被联合国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旱灾造成的灾情触目惊心,干旱地区地下水枯竭,河流断流,甚至常年水面面积达25000平方千米的乍得湖也因此缩小了一半。由于河口海水倒灌,非洲西部原本肥沃的良田变成了盐碱地,飞扬的黄沙淹埋了沙漠边缘的田园和牧场。由于缺水,很多地方的牲畜大量死亡,埃塞俄比亚的牲畜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就损失了90%以上;由于缺水,广袤的土地上常常粮食颗粒无收。此外,干旱还导致火灾频发,大片大片的树林和咖啡、可可种植园毁于一旦。

干旱一直是非洲的梦魇,非洲人民一直在与旱灾进行着殊死较量。

1、世界现代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哪个大洲?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2、下列哪项不是非洲严重缺水的原因?

A.气候干旱

B.人类的影响

C.缺少天然水资源

3、是什么让非洲西部肥沃的良田变成了盐碱地?

A.海水倒灌

B.过分施肥

C.风沙过大

4、下列哪项不是非洲干旱造成的危害?

A.火灾

B.战乱频发

C.粮食绝收

正确答案:B C A B

A25.如果遭遇干旱我们该怎么办?

有人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干旱来了我们就往田地里使劲儿浇水,用地下水把农作物“喂”得饱饱的。可是你知道吗?干旱时节往往降水很少,地下水得不到有效的补给,很多水井都变成了“枯井”,我们根本没有充足的水源用来浇灌。你可能会说,我们地球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水资源丰富着呢!可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水资源总量的97%以上是咸水,是不能用来直接灌溉和饮用的,剩下的能很容易被利用的淡水资源又仅占淡水总量的0.3%,更何况这0.3%在全球范围内又分布不平均。所以,你知道有什么办法来对抗干旱吗?首先,很厉害的科学家研究出了节水栽培技术,让农作物即使“喝”很少的水也可以长得棒棒的,而且他们通过科学手段提高了农作物的战斗力,让植物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够顽强地活下来。其次,灌溉设施的改善和灌溉机械的使用也是农民伯伯对抗干旱的有力武器。比如西北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最后,善于寻找水源也是解决旱灾的有效途径。当水资源短缺的时候,运用冷凝法来获取淡水是个既简便又容易的好办法哦!

当然了,减少旱灾的发生,还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节约用水,爱护环境。

1、下列哪项是正确描述地球上海洋和陆地所占面积的?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陆地和海洋的面积一样多

C.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2、什么技术可以让植物在水分缺少的情况下顽强地存活?

A.节水栽培技术

B.科学施肥技术

C.高效播种技术

3、中国西北地区的“坎儿井”是用来做什么的?

A.播种工具

B.除草工具

C.灌溉工具

4、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哪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A.用洗碗水冲厕所

B.用洗衣水浇花

C.周末和爸妈一起去山上植树种草

正确答案:A A C B

A26.什么是洪涝?

2013年8月,中国东北地区遭遇洪灾,持续大范围的暴雨使得嫩江、松花江和黑龙江同时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流域更是遭遇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这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那么,究竟什么是洪涝呢?雨涝灾害是指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由于雨涝主要是由大雨和暴雨引起的,所以,它与洪水灾害有密切的联系。那什么是洪水灾害呢?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因为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间或者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人们在进行灾情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的时候,难以界定两者的区别,于是就将其合称为“洪涝灾害”,这也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么厉害的洪涝灾害有哪些特点吧!首先,它发生的范围特别广,从南到北、自东至西,几乎中国的大江南北都会受到影响。其次,频繁发生,如果是城市排水系统不好的话,只要持续下暴雨,就会有洪涝灾害的可能。当然,突发性强和损失大也是它特别“烦人”的原因。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暴雨说来就来,我们在享受这一丝凉爽的同时,可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做好防洪的准备。

1、下列哪项不是雨涝灾害的主要成因?

A.暴雨

B.持续降雨

C.冰雪融化

2、为什么人们将洪水和雨涝灾害合称为“洪涝灾害”?

A.两者形成的原因一模一样

B.两者往往同时间或者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难以界定两者的区别

C.两者造成的危害没有差别

3、下列哪项不是洪涝灾害的特点?

A.范围特别广

B.突发性强

C.不会造成很大损失

4、在中国,哪个季节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正确答案:C B C A

A27.洪涝灾害是怎么形成的?

水与人类自古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促进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兴盛,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的文明,恒河诞生了古印度的繁荣,而黄河和长江则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与人类文明诞生有如此重要意义的水,怎么就变成“猛兽”了呢?在这里,我们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持续的暴雨和冰雪融水是导致洪涝的“幕后推手”。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因素就是水,只有水量过盛,超过了常态的时候才会造成灾害,暴雨和雪水无疑为洪水的泛滥提供了“武器和能量”。同时,土壤和地质也是一个不能被遗忘的原因,陡峭的山地加剧了水流的冲刷作用,疏松的土壤会随着洪水一起运动,然后在平坦的地方沉积下来。如果是沉积在农田里,就会是肥沃的养料,可是一旦它沉积在河流下游,就会抬高河床,如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下游就是这样的。如果是城市的内涝,那些沉积的淤泥会给灾后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我们需要用大量的水资源和人力去清理那些脏东西,又是一件很费事费力的事情。

一般来说,水利工程是我们抵抗洪灾的最后一道屏障,但一些设施的不达标所造成的大坝倒塌和决堤、水库溢满等状况是洪灾的主要人为原因。不过令人欣喜的是,这些问题都在逐渐改善,像中国的三峡大坝、小浪底水利枢纽,美国的胡佛大坝,非洲的阿斯旺大坝等,都在防洪去污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人类早期的文明多发源于哪种区域?

A.大河流域

B.沙漠绿洲

C.山前平原

2、下列哪项不是造成洪涝灾害的内在原因?

A.冰雪融水

B.疏松的土壤

C.有较大的河流

3、被山洪冲刷的泥土沉积下来会有什么好处?

A.变成肥沃的养料

B.抬高河床

C.堵塞排水系统

4、下列哪个不是世界上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

A.三峡大坝

B.阿斯旺大坝

C.荷兰须德海大坝

正确答案:A C A C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