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胜利:德国前线将领二战回忆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1 11:37:21

点击下载

作者:(英)威廉·理查德森(William Richardson),(英)西摩·弗雷德林(Seymour Freidlin)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远去的胜利:德国前线将领二战回忆录

远去的胜利:德国前线将领二战回忆录试读:

前言

西里尔·福尔斯(Cyril Falls)

曾任牛津大学奇切利战史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围绕“二战”这一主题的非官方军事文学中,绝大部分上乘之作都出自德国军官之手。仅以三位作者古德里安(Guderian)、隆美尔(Rommel)和梅伦廷(Mellenthin)为例,他们的作品都有着非常高的水平,其并不仅仅从个人角度出发,同样也对整个战争史作了补充。本书在我看来,写得同样好——尽管7位作者在写作手法上有所不同——也比之前的作品更加重要。

此类书的作者们一般会受到两点批评。第一点就是他们太过沉迷于战略、战术和武器等方面的专业术语,以至于不能形成整体的认识:观点的冲突、人类的情感、种族的狂热、经济的压力和地理的影响。我认为这些批评毫无用处。如果你想要读这类书,你可以去找那些历史学巨匠,例如汤恩比(Toynbee)。我承认将古德里安和汤恩比两人糅合在一起并非完全不可想象。由此产生的人可能是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他写的是自己和同僚曾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他所能够提供的信息是那些巨匠不能提供的。的确,巨匠笔下的战争会让人发狂,因为他的概括中对于技术因素的忽略——换句话说就是方式和方法——到了某种程度,即在他自己的研究领域内,他的结论也有可能是错的。在此我想到了韦斯特法尔上将,尽管他也是这类粗鄙的“技师”之一,但却成功触及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第二点批评要更加难以应付。这就是德国将领们将这些灾难的责任推到了希特勒身上,并屡次声称希特勒插手其中,破坏了他们的战略和战术。这一指控经常理由充分。事实上,希特勒的干预所造成的影响经常是灾难性的,但有时候却也不尽然,或者说一些偶尔的干预不会产生任何实际影响。本书的作者们对于此类影响的重要性看法不一,但总而言之,我并不能将其称为过分夸大。君特·布鲁门特里特将军告诉我们,莫斯科城下的战斗失败后,希特勒下令坚守阵地,将军和在场的其他人都被吓到了——随后他承认这个决定不见得是错误的。一场撤退——在最后一次孤注一掷地进攻莫斯科之后,而不是之前——将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损失。此外,从整体上来看希特勒在苏联战场的指挥,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他的指挥下,入侵者们成功撤出了苏联,并未遭遇灭顶之灾,而拿破仑指挥的部队却没能做到这一点。

我建议详细地研究一个事件。有些时候我们的官方历史学家所拥有的信息要比德军将领们多,因为我们得到了最重要的德军档案。这个例子就是德军1940年5月23日作出的一个决定:在继续进攻前让装甲部队在“运河前线”集结,并下令不准用装甲师进攻敦刻尔克。在介绍战争不同阶段时,6篇回忆录都没有提到这一点,但齐格菲·韦斯特法尔将军在随后的文章评论中提到了。与之前的作者们一样,韦斯特法尔声称英国远征军“阵地难以固守,只是由于希特勒的决定才得救”。在这一点上我确定他是坦诚的,但我想要指出的是此事有着不同的解释,也广受质疑,但德国人有着有力的证据。

我所提到的大多数特别信息都只供官方历史学家使用。其中有一个人我想要提到,那就是L.F.埃利斯(L.F.Ellis)少校,《法国和佛兰德斯的战争,1939—1940》(The War in France and Flanders,1939—1940)一书的作者。5月23日早晨,伦德斯泰特(Rundstedt)曾与指挥第4集团军的克鲁格(Kluge)谈话,当晚,集团军的战斗日志记录道:“根据冯·伦德斯泰特上将的命令,明日大部分部队停止推进。”希特勒并没有在这里出现。不过第二天他出现了,并对此表示赞同。约德尔(Jodl)说,希特勒“对集团军群采取的措施感到非常高兴”,但这些命令并不是希特勒下达的。伦德斯泰特的上级布劳希奇(Brauchitsch)确实想要继续向敦刻尔克的包围圈推进,但在希特勒来到第4集团军之前,集团军肯定已经停在了运河线上,无论如何都要到24日再继续推进。25日清晨最高统帅部(O.K.H.)批准装甲部队渡过运河,可是伦德斯泰特并未派出部队。此时伦德斯泰特与总司令布劳希奇意见相左,并得到了希特勒的支持。继续深究故事的话,26日希特勒确实插手了,他批准“装甲集群和步兵师沿图尔奈—卡塞尔—敦刻尔克方向向前穿插”。

然而,在敦刻尔克的近距离作战中不使用装甲部队这一命令是符合这场战役的战术准则的,这里也有一个有力的证据:令希特勒厌恶的作战区域不仅仅是建筑区,还有纵横交错的沟渠、水路与河滩。如果我们将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伦德斯泰特此时的理解范围内,不去考虑法国战役很快便会轻松取胜,那么便能够很容易地看出为什么伦德斯泰特要谨慎地使用自己的装甲部队。伦德斯泰特的部队在装备上已经遭受了巨大损失,而眼前似乎还有许多任务需要完成。这些坦克“需要休息,以为南部的战斗做好准备”。

我并不认为如果第4集团军的坦克径直向前推进,英军就可以避免一场灾难。我不是假装自己知道过去可能发生了什么,但是我想表明的是,反对“希特勒的决定拯救了英国远征军”这一观点的证据非常有力。

另一方面,在我看来希特勒的某些决定就像是疯子作出的,这些决定最早可以追溯到1942年年末。我无意冒犯各位作者,他们的作品都不乏优点,但在阅读本书时对我吸引力最大并让我沉迷其中的就是第四部分,即陆军上将库尔特·蔡茨勒所写的《斯大林格勒:一场惨重的失败》。其他一些军官曾指责作者没有展现出足够的人格力量来使希特勒走在正轨上。如果他所做的努力真如他所描述的那样,那么蔡茨勒上将便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他日复一日地执行自己的计划来拯救受威胁的部队,或者是提出新的计划——如果希特勒不接受那些最好也是最明显的计划,那么对其加以修改至少还有可能从败局当中挽救一些部队。他举出了所有能够搜集到的证据,也注意到了只有亲眼所见才能了解真相。当时蔡茨勒给希特勒施加的影响确实比他所了解的要深刻——或者说比希特勒所认为的要深刻——但这些影响太小了,也太迟了。我们几乎可以听到那恐怖而嘶哑的叫喊:“我决不离开伏尔加!我决不从伏尔加撤退!”避免这类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服侍这样的主人,我们说这样的话可能非常简单,但这个想法很容易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较敦刻尔克而言,对于斯大林格勒一役中那些原本可能发生的事件,我们的设想要更加准确。无论如何,德军都不得不承受一场惨重的失败,但如果能及时撤出第6集团军和其他部队就有可能避免被包围,这一点毋庸置疑。此外,斯大林格勒战役可能是德国在战争期间所经历的最为深重的灾难,因为它造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

从心理上看,这个例子非常有趣。希特勒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然而也有着恶魔般的力量,可以无视所有他不想看到的事,特别是那些令他感到羞耻的事。第6集团军骇人的痛苦肯定在他的意识中的某个口袋里,只不过这个口袋被他给封住了。然而蔡茨勒在解读自己所收到的报告时,在想象力的帮助下通过专业知识意识到了这一悲剧,尽管他并未亲眼目睹。蔡茨勒非常有力而清晰地向读者充分展示了这一切。此外,有一点必须补充,对于卷入这场灾难的罗马尼亚军队,蔡茨勒也有一些宽容之辞。而宽容是希特勒所不具备的一种感情。

关于希特勒已经谈得够多了。他确实在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就算没有他,这本书也会非常有趣。本书中提到诸多命运攸关的决定,这并不单指希特勒作出的决定,甚至还包括任何个人。我认为它的含义要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个人的决定,还包括那些由于武器的原因以及因为战事的发展而无可避免的决定。美国参战是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尽管希特勒由于对美国宣战而在此受到指责,但人们很难相信这个决定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美国参战对于德国来说都是命运攸关的决定,原因并不仅仅在于美国的军事实力和潜力——从最重要的开始列举——还在于源源不断涌入苏联的武器和装备所造成的后果。此外,放弃“海狮行动”(Operation Sealion,德军入侵不列颠群岛行动的代号)的决定从真正意义上来说绝非孤立事件,而是由一连串事件所导致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德国空军败给了英国皇家空军。这一失败的具体原因非常复杂,散落在了很长的一段时期中。其中不仅包括德军对进攻缺乏准备且犹疑不定,三军观点不同,还包括战前德国飞机构造、背后的作战理念甚至是军事学说的影响。只要是受到责难的地方,要分担这些责任便不太容易,也不太可能得到军事指挥官的认可。然而这对德国来说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失败。

读者的性格将决定他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他可能会寻找与自己的国家有关的作战行动,以至于如果他是一名军人,就会去寻找与自己最相关的部分,这样的话他可能会被弗里茨·拜尔莱因中将的《阿拉曼:“沙漠之狐”的末路》所吸引。于我而言,我更喜欢看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并且总能从苏联的战役中找到一种特殊的魅力。然而阿拉曼战役及其背景总归是这场战争中最为精彩纷呈的一幕,事实上也是最为致命的战役之一,因为它是在西线发动攻势并入侵德国控制下的欧洲所必经的一场战役。顺便提一提,正是一个名叫鲁登道夫(Ludendorff)的德国人预言了一场将在北非爆发的战役,这将是将来世界大战进行中的一个主要阶段,那时的他有一些疯狂,但却能够提出绝妙的想法。拜尔莱因将军从德军的角度对阿拉曼战役做了精彩的叙述。

有关欧洲西北部的文章有两篇,即博多·齐默尔曼中将的《法国:大西洋堡垒的崩溃》和哈索·冯·曼陀菲尔上将的《阿登:最后的挣扎》。前者担任西线总司令的作战部长;后者在其所叙述的战役中指挥第5装甲集团军。德军的指挥在1944年是如此云谲波诡,更不必说将领们的意外事故和自杀了,齐默尔曼将军站在最高处目睹了这一切,他的作用是编辑们无法轻易替代的。齐默尔曼将军清晰地展现出了这场战役的特点和得出的教训。对于德军指挥部而言,这就像我们年轻时所经历的一个噩梦,努力地想要完成某个不得拖延的任务或是躲开一个残忍的追捕者,尽管开始时我们坚信目标力所能及,后来却发现自己的脚陷入了淤泥,且越来越深,越来越难以挣脱,直到最后几乎无法动弹。而让德军动弹不得的原因,当然就是英美两军的空中优势。

冯·曼陀菲尔将军可能是这些作者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一位,冯·曼陀菲尔将军并不喜欢希特勒成立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的决定,这支完全由党卫军组成的部队要与他的集团军并肩作战。在我看来,这并非出于冯·曼陀菲尔将军作为正规军军人的职业嫉妒。党卫军装甲部队确实意志坚定、战斗力强悍,但他们缺少经验丰富的参谋部,这也正是德国这类国家所必不可少的。党卫军部队的指挥官泽普·迪特里希(Sepp Dietrich)更像是一个“苦干家”,而非谋士。

此前我并不是特别了解“小解决方案”删节后的情况,这是希特勒进攻计划的修改版。它是由指挥B集团军群的陆军元帅莫德尔(Model)提出来的。这是一个绝妙的替代方案,凭借德国当时的资源或许是可以实现的。希特勒之所以反对这一方案,是因为他认为,在这一阶段,只有彻底的胜利才值得作为目标,让实施方案的风险来阻止他实施宏大方案毫无意义。

最后我必须要说到的是自我辩解。这本书中并非毫无自我辩解,但整体来看尚在合理范围之内。如果我们从某个失败事业的主要参与者中找出一群人,那么当他们在记录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时,某些自我辩解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连胜利者也会禁不住诱惑,不过他们的借口要少一些。对于书中可以找到的任何这类“污点”,韦斯特法尔将军睿智的结束语都足以将其掩盖——“从这一点看来,那些了解自己所写内容的人在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命运攸关的决定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就是说,这些决定并没有让德国将有把握的胜利扭转成确凿无疑的失败。从不同力量之间的关系来看,各种作战计划的结果或多或少已经注定了。”楔子命运之年:1939—1940

陆军骑兵上将齐格菲·韦斯特法尔齐格菲·韦斯特法尔(Siegfried Westphal,1902—1982)“二战”期间德国陆军骑兵上将。曾历任非洲军团参谋长、南线司令部参谋长、西南线司令部参谋长、西线司令部参谋长,最终职务为南线司令部总司令(由盟军任命,负责招降残余德军)。

我们都还清楚地记得最初的那道火光,引爆了现在世人所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导火索是德国与波兰之间因“波兰走廊”问题而引发的紧张局势(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割让了东普鲁士),此外德国还要求但泽自由市重新并入自己的版图。到了1939年4月,德国政府废除了5年前与波兰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导火索开始哧哧燃烧起来;夏季慢慢过去,火星离炸药包越来越近。很显然,希特勒对任何妥协方案都毫无兴趣。现在人们也已知道,波兰的强硬态度使得两国关系在8月的下半个月变得严峻起来。

自从德国占领苏台德地区一直到1939年春天的这段时期,德军只制订了一个应对战争爆发的作战计划。这一计划假想法国对德国发起进攻,并基于这一假想为西线和德国—波兰边界制定了完全防御措施:规模庞大的德国军队已整装待发,但此时仍留在动员区。然而到了1939年年初,鉴于波兰与德国之间的争端可能无法和平解决,希特勒命令陆海空三军以最快的速度制订一个进攻波兰的计划。这一计划被命名为“白色方案”——之前的一个防御计划被命名为“红色方案”——这一方案将动用陆军与空军的大部分部队进攻波兰,而西线部队的数量将维持在最低水平。这是因为尽管法国和英国对波兰作出了郑重的承诺,但希特勒推测两国不会真正干涉这场战争。8月23日,德国与斯大林关于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谈判取得了成功,希特勒因此更加坚信这一观点。随后,波兰第四次被“瓜分”。

德国入侵波兰的军事准备始于1939年春。德军将几个常备师调到东部前线地区挖掘战壕并修筑防御工事。发起进攻的时间最初定在1939年8月25日,然而在进攻前夜,希特勒在最后一刻犹豫了。我们克服了极大的困难才使得正在朝边界进发的部队停下来。人们普遍感到松了一口气,德军高层中也弥漫着这种情绪,因为我们似乎再一次与战争擦肩而过。但不幸的是,这种轻松感来得为时尚早,8月31日,部队再一次接到了前进的命令,而这一次,命令没有再被取消。9月1日上午5时45分,包括所有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在内,德军的44个师跨过了德波边界,准备消灭波兰的武装力量。

德意志民族以一种“肃穆庄严”的心情接受了战争的爆发。这一次看不到1914年那种极其狂热的情绪。男人们平静地接受了动员命令,到兵站报到。仿佛整个德国,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军人还是平民,都意识到了此时开始的是一场决定命运的战争。

作出第一个重大决定后,显然,希特勒和戈林也觉得自己已经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9月1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演说时,发誓他将以胜利者的姿态凯旋,否则便埋骨他乡。9月3日,当戈林获悉英国和法国向德国宣战时,他说:“上帝保佑我们不要输掉这场战争!”

然而,波兰战役从一开始便“捷报”频传。波兰军队尽管战斗英勇,但无论是在武器、训练还是指挥上,都无法与德军相抗衡,因而不到三周便被击败。没有被德军俘虏的波兰军队则被推进至分界线的苏联军队所俘虏,这条分界线是里宾特洛甫与苏联人在莫斯科划定的。至此,波兰再一次失去了其独立国家的地位,被德国与苏联所“瓜分”。德国控制之下的波兰西部地区被正式命名为“总督管辖区”。德国总督将总督府设在了克拉科夫城堡的瓦维尔宫——一座被波兰人视为圣地的宫殿。

波兰被占领后,德军便开始向西转移。尽管德国大肆宣传,但是西墙(West Wall)或者国外所称的“齐格菲防线”此时仍未完工,远未达到“固若金汤”的程度。波兰战役期间,西墙仅配备有35个师,其中大部分是缺乏训练的预备役部队或者国土防御部队。法国军队有65个现役师以及45个预备役师。如果这股力量在广阔的前线上向守卫德国边界的安全部队(我几乎无法用更奉承的词来称呼他们)发动大规模攻势,法军无疑将突破我们的防线,特别是在9月上旬那段紧张时期。如果在德军大部队从波兰调回来之前法军就发动这样的进攻,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法军能够毫不费力地推进到莱茵河,甚至还有可能已经渡河。

法国肯定非常了解我们暂时所处的劣势局面,然而令很多德国将领震惊的是,法国人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只有在萨尔布吕肯、佩尔区以及德国、法国和卢森堡三国边界交会处的特里尔南部地区驻扎的前哨部队发生了交火。而前线的其他地方,特别是莱茵河上游,都经历了一段“奇特战争”时期。双方连续数周都没有开火,而工人们也能够继续在最接近前线的地方日夜不停地修筑防御工事。这一状态甚至一直持续到几乎所有的德国军队在西线集结起来为止。这再一次证明了希特勒的判断,即法国不会抓住这个绝佳机会来进攻德国;由于没能利用德军处于劣势状态的时机立即发起进攻,法国失去了给希特勒以及德国予以重大打击的机会。在战争的下一阶段中,德军将要在尽可能早的恰当时机击败法国。据此德军对整个作战序列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此时西线已集结了8个集团军,而非3个。弱小的国土防御部队被现役师所取代,这些师不久前刚在波兰战场上完成了“训练”。

8月末以来,战争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德国所有省份,这些地区均被宣布为“国土战争区”(Home War Area)。所有的房屋和交通都受到了管制。1939年至1940年的冬季,偶尔会有炸弹从天而降。食物以及其他原材料完全实行配给制,只能通过定量供应卡或其他形式的授权来获得。德国的战争动员仍在继续,响应号召的民众使得西线的德军能够继续扩编,1940年春天,德军的规模已达136个师。

早在1939年11月12日,希特勒便已想要发动进攻。然而由于天气的原因,加上此时德军的实力不足,陆军总司令否决了这一计划。布劳希奇说服希特勒撤销了进攻命令。最初制订的计划要比1914年实施的计划更加有力:几个集团军将穿过荷兰与比利时,主攻点放在右翼。1940年2月由于采纳了所谓的“曼施坦因计划”(Manstein Plan),这个计划被取消了,在“曼施坦因计划”中,主攻点位于中部。

德军在冬季制订了数十个进攻计划,但由于极端寒冷的天气,这些行动都在最后一刻被取消了。最终,5月10日早上5时45分,此时已训练有素的西部集团军在埃姆登与卡尔斯鲁厄之间的整个前线发起了进攻。接下来所执行的便是“曼施坦因计划”。

整个战争的进程远比之前所预料的要迅速和成功得多。早在5月14日荷兰军队便放弃了抵抗。仅仅两周后,比利时军队也向德军投降,他们的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一道被俘。比利时的倒戈迫使英国远征军退到了海岸线上,这里难以固守,而拯救英国远征军的仅仅是希特勒的一个决定。希特勒制止了正从北面和南面开进以包围英国远征军的德军部队,并在戈林的建议下,限制了德国空军对英国远征军进一步的轰炸。然而此时德国空军实在无力阻止英国人撤退,在天气条件恶化后更是如此。到6月4日,大部分英勇战斗的英国远征军部队撤回了英格兰,一同撤离的还有极其弱小的法国和比利时部队。

德国宣传机构竭力诋毁敦刻尔克撤退,并将其描绘为英国的失败。英国人确实失去了他们的装备,但是他们挽救了军队。正是这些士兵,后来成为在非洲、意大利以及西线打败德军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战争还在继续。6月5日,德军渡过塞纳河。6月14日,巴黎被法国人宣布为不设防的城市,并被德军占领。此时德军先头部队正在向卢瓦尔河靠近。6月17日,法国总理贝当元帅被迫向德国求和。而直至德军到达靠近大西洋的波尔多后,德国才接受这一提议。6月10日,意大利加入了战争。最终,法德两国在贡比涅森林签署了停战协定,这里正是1918年德国作为战败国签署停战协议的地方。

整个战役持续了44天,在此期间,德军打败了法国、比利时与荷兰的军队,并占领了法国大多数大城市。我们只有一个对手没有在战争中倒下——英国。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这个错误将使我们尝尽苦头。

就在西线的战斗开始前不久,另一个非常大胆的行动取得了成功,那就是占领丹麦以及挪威。长期以来,德国工业所需的大部分铁矿石都从瑞典经由挪威运至国内。对德国这部战争机器的运转而言,保持这条运输道路畅通至关重要;而对英国来说,切断这条运输路线也同样重要。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当时双方几乎同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中立态势无论如何都将被打破。1939年至1940年的冬天,即苏联进攻芬兰期间,双方都做了战争准备,在这场战争中,芬兰的抵抗非常英勇出色。

但希特勒的动作要比对手快,4月9日,从奥斯陆到纳尔维克,德军在挪威所有重要港口发起了登陆。但英法两国部队直到5天后才踏上纳姆索斯和安达内斯的海岸。丹麦没有做无谓的抵抗便被德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但挪威人却在年迈国王的领导下进行艰苦抵抗。德国海军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巡洋舰和驱逐舰,到了5月,纳尔维克的形势十分严峻,以至于希特勒开始考虑放弃在挪威北部的行动。但在当地作战的德军山地部队坚持了下来,直到6月8日挪威人最终停止了抵抗,盟军两栖部队也撤退了。

至此,整个大西洋海岸线,从纳尔维克到法西边界都在德国掌控之下。希特勒的帝国从西部的布列斯特一直延伸到东部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此时他的实力达到了巅峰。除了英国以外,希特勒之前所有的对手都被已打败,并被逐出了战场。

消灭那块“四面环海的岩石”(sea-grit rock)的战斗也开始了。不列颠战役拉开了战争的序幕,这场规模庞大的空战将是下一部分的主题。尽管U型潜艇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绩,德国空军此时将执行U型潜艇由于数量上的劣势而无法完成的任务。关于德国入侵不列颠群岛的目的以及导致这一计划搁浅的原因,我们将在后文进行讨论。第一部分不列颠:伦敦上空的鹰

空军上将维尔纳·克赖佩维尔纳·克赖佩(Werner Kreipe,1904—1967)

1939年11月至1940年6月期间,维尔纳·克赖佩服役于第2轰炸机联队,1940年6月被任命为第3航空队作战部部长。此后在西线和苏联担任其他参谋职位,多次快速晋升,并于1944年被任命为德国空军总参谋长。

不列颠战役的开始,或者说拉开这场战役帷幕的日子,在我看来应该是1940年5月28日。

之前,第2轰炸机联队第3大队奉命多次攻击了撤逃的残余法军。5月27日,在法国中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联队的道尼尔-17s轰炸机再次发动进攻,而名存实亡的法国空军没有做出任何抵抗。当晚,毫发无损的联队回到位于法国与比利时边界的城市罗克鲁瓦的机场时,联队指挥官发现新的命令正在等着他。明天,他的目标将是开始在敦刻尔克登船的英国远征军,而他的对手则是英国皇家空军。

第二天清晨,联队全部27架轰炸机从机场起飞,很快便升至11 000英尺的高空,贴着云层向北飞去。在这一高度上,机组人员能够真正鸟瞰战火中的敦刻尔克,以及早已挤满了士兵、马匹、车辆和各类辎重的海滩。但就在轰炸机正要向这些理想目标投弹前,无线电中传出了嘈杂的声音:“敌机从后方来袭。”几秒钟内,一个喷火式战斗机中队便扑入了德军的轰炸机编队当中——这是德国飞行员们遇到的第一支英国空军部队。喷火式战斗机冒着德军自卫机枪猛烈的炮火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并成功地将德军轰炸机驱离了他们的目标。

飞行员们的通话很快便传回了罗克鲁瓦:“我们必须脱离战斗,必须设法着陆。”这使得待命的参谋们也毫不怀疑英国人的英勇善战。带领轰炸机编队的指挥官被同一架喷火式战斗机攻击了不下5次。当他着陆后,我在飞机机身上数出了86个弹孔,这也恰好充分说明了道尼尔-17轰炸机的坚固,在战争初期,道尼尔-17是我们的制式轰炸机之一。在敦刻尔克的任务中,联队有1架轰炸机失踪,另外有2架严重受损。

轰炸机联队刚着陆,立即便收到了再次起飞的命令,这次他们的目标是尼尔波特。道尼尔-17刚一出现,不知疲倦的英国战斗机便再次发起了攻击。这一次,轰炸机联队得到了德国战斗机的支援。尽管英国飞行员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们击退,但轰炸机的密集编队仍然成功飞抵目标。但我们的损失也不容忽视:3架道尼尔轰炸机被迫在后方强行着陆,机组人员出现了伤亡;另外,超过5架轰炸机严重受损,很长一段时间将无法参加战斗。

因此,在这一天,联队的27架轰炸机损失了11架。轻松取胜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们迎头撞上了英国皇家空军。

1940年6月22日,我们与法国签订了停战协议,德国空军也因此得以享受几日清闲。的确,现在有很多传闻称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大队指挥部的一名军官被派去安排即将在香榭丽舍大街举行的胜利大游行,在陆军中,一些年龄大的军人也被遣散并送回家乡。

最高统帅部设在我们的机场旁,因此我也能够借此拜访一两位现在担任希特勒参谋的老朋友,其中包括凯特尔(Keitel)上将,他曾是我的指挥官,还有冯·贝罗(Von Below)上校,他曾是我的部下,现在则是希特勒的空军副官。他们两人都深信英国正准备议和,这场战争基本上等于结束了。

尽管乐观的情绪十分高涨,但是空军仍然接到命令,补充其相对轻微的人员与设备损失,准备下一场必将在英吉利海峡以及英国上空展开的战斗。几天内,空军便已就绪。

此时空军的实力达到了多年战争中再也未曾达到的巅峰。在占领区以及德国西北部,以下部队已经准备就绪:11个战斗机大队,共计约1 300架单引擎战斗机(梅塞施密特-109);两个战斗轰炸机或重型轰炸机大队,共计180架双引擎战斗机(梅塞施密特-110);10个轰炸机大队,共计约1 350架双引擎轰炸机(亨克尔-110、容克-88以及道尼尔-17)。德国空军的飞行员技术精湛,在空战战术方面,飞行员与机组人员都接受了良好的训练。在波兰的战斗以及法国战役丰富了他们的作战经验,尽管清楚地了解眼前战斗的残酷和艰苦,他们仍然士气高昂,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德国空军组建成了两个航空队,分别是凯塞林(Kesselring)元帅指挥的第2航空队以及施佩勒(Sperrle)元帅指挥的第3航空队,两支部队均直接隶属于空军最高司令部,受空军总司令戈林的指挥。第2航空队的几个主要指挥部设在布鲁塞尔,前敌指挥部设在多佛对面的格里内角;第3航空队的几个主要指挥部设在巴黎,而前敌指挥部设在多维尔。当戈林和他的参谋部到达西线时,这位空军总司令的指挥专列便停靠在博韦,这里有一座以这座城市命名的机场。

从法国战役结束到不列颠战役开始,在这段平静时期中,空军的地勤人员以及工程部队异常忙碌。除了修复被占领的法国和比利时机场,他们还在占领区修建了许多新机场。

7月2日,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向空军下达了第一道进攻英国的作战指令,其目的是最终入侵不列颠群岛。空军肩负着两个基本任务:(1)与德国海军共同行动,通过攻击护航舰队、港口设施,在港口区以及通往港口的航路布雷等手段,封锁英吉利海峡的航运。(2)消灭英国皇家空军。

7月10日,轰炸机编队在单引擎和双引擎战斗机的护航下,开始对商船队发起进攻,而以沉着冷静著称的英国人仍在派遣商船借道英吉利海峡前往伦敦,这座大城市是英国后勤供应网络的中心。

我与第2轰炸联队第3大队一起参加过一次进攻商船队的行动。我们驻扎在康布雷。在多佛与邓杰内斯之间我们发现了商船队。任务简报只用了几分钟时间。才飞行了不到一个半小时,肯特的海岸线便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英吉利海峡沐浴在耀眼的阳光下。海洋与天空呈现出对比鲜明的蓝色,在地平线另一端交融。英格兰海岸线上四处笼罩着薄雾,而在我们飞机下方便是商船队,它们像是玩具船一般,身后带着呈扇形散开的细微尾迹。商船队一发现我们便立即散开了。商船慌乱地行驶,护航军舰全速行驶,防空炮火布满了天空。这时我们的战斗机出现了。我们完成了第一轮投弹,炸弹在船队周围掀起了巨大的水柱。尽管我们基本在英军的射程之外,但海岸线上驻扎的防空部队也同军舰一起向我们开火。由于之前只投下了一半的炸弹,我们便调转到法国方向,准备进行第二轮投弹。此时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中队加入了战斗,一场翻转缠绕的战斗机大混战出现在英格兰海岸线上空,德国的梅塞施密特-109以及下方的梅塞施密特-110与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和旋风式战斗机展开了决战。返回基地前,我们的联队已经在空中飞行了3小时。我们向上级报告击沉了1艘重型巡洋舰、3艘商船,击伤1艘商船,并击落击伤11架英国战斗机,而我们则在这次战斗中损失了2架轰炸机、2架双引擎战斗机和3架单引擎战斗机。

在接下来的几周中,诸如此类的作战行动一直在进行。

与此同时,陆军中盛传的对不列颠的大规模进攻马上就要开始了。事实上,对于整个海岸线上正在进行的热火朝天的入侵准备,所有人都可以一览无余。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港口挤满了各类船舶,部队的登船与登陆演习时刻不停地进行着,参谋们也在不分昼夜地忙碌。

空军的士气非常高昂,而且充满信心。意大利的杜黑(Douhet)将军曾提出,在任何现代战争中空军必须处于主导地位,他很快便受到了许多德国军官的推崇。我们当中一些人认为仅靠空军,我们就能够在不列颠战役中发出制胜一击。

其他空军高级参谋对此则更加谨慎,他们认同陆军总参谋部的保留意见。陆军总参谋部不断指出,英国皇家海军是最为强大的一支力量,目前为止它只遭受了相对轻微的损失,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支完整的队伍。此外陆军还准确地指出,我们的空军缺乏能够重创英国重装甲战舰的穿甲弹。总的来说,可能当时我们的空军将自己视为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但我们还没有自大到认为仅凭空军之力便能赢得这次战争的地步。与此同时,在信奉传统大陆战争理论的陆军中,“海狮行动”的计划越来越受到怀疑。

7月16日,希特勒向最高统帅部下达了关于“海狮行动”的指示。指示内容如下:“尽管英国在军事形势上已陷入绝境,但鉴于其目前仍不愿意作出任何妥协,我决定开始为进攻英国做准备,必要时将付诸行动。进攻的目的在于阻止英国继续充当对德战争的基地。整个计划的准备工作将在8月中旬完成……”

3天后,德国国会举行了一场特别会议来庆祝德军占领法国。在演讲中,希特勒再次呼吁英国结束战争。德国人普遍认为此时希特勒真的相信英国可能会做出妥协以换取和平。但是几天后,英国政府冷淡地回绝了这个建议。

在此之前我已提到德军各军种在“海狮行动”可行性上的分歧。7月末的几天,希特勒召见了第3航空队的参谋长君特·科尔滕将军(Günter Korten,4年后死于针对希特勒的炸弹袭击),希特勒强烈要求空军投入最大的力量对英国发起最为猛烈的进攻,借此来消除陆军顾问对他产生的疑虑,这是他一贯的做法。

8月初,西线的空中作战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攻击的重点从英吉利海峡的航运转移到了与即将到来的进攻密切相关的目标上。为了夺取英吉利海峡以及英国海岸线上空的制空权,空军受命首先攻击英国皇家空军的地面设施以及训练学校;第二个目标是英国的军事工业,特别是飞机制造厂;而攻击英吉利海峡的航运的重要性降到了第三位。

德国空军被告知,只有在进攻即将发起时,他们才会接到在进攻中支援陆军的具体命令。

此时我们的任务是消灭英国皇家空军,为进攻英国本土做准备。我们还要阻止自敦刻尔克战败后一直在重组和整备的英国地面部队继续备战,并使英国的油料和食物供给降至可接受的最低水平之下——我们认为这将使英国民众迫切地想要求和。这是现代史上英格兰人第一次在本土充分感受到战争对他们的直接影响:英国人的士气将因此而下降。

升空作战时我们的中队深信只要能打败英国这个最后的对手,便可以夺取最终胜利。但是最初几天的战斗令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尽管英国可能是最后一个对手,但也的确是我们所遇到的最为强大的一个对手。事实上我们遇到了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一群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飞行员。伤亡名单越来越长。有很多次,好像我们只需要再付出一点点努力,就可以将英国皇家空军逐出天空。根据空军总参谋部理论上的估算,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的司令部应该早已被消灭。然而第二天德国飞行员却还会再一次看到喷火式战斗机和旋风式战斗机爬升上来迎战。英国是一个英勇的对手,在战斗的时候他清楚地明白,于他而言这是一场存亡之战。尽管遭受了重大损失,我们的轰炸机中队仍然顺利完成了任务,但是进攻却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甚至在不列颠战役的这一阶段中,我们也十分清楚,如果想把初期的胜利成果保持下去,那么无论多长时间都需要维持非常强大的空中力量。

此时还是上校军衔的阿道夫·加兰德(Adolf Golland)后来成为空军中将,德国战斗机部队的监察官,他是成名于不列颠战役的最为著名的两位战斗机王牌飞行员中的一个。另一位王牌飞行员是加兰德的朋友,维尔纳·莫尔德斯(Werner Moelders)上尉。这两位飞行员很快便意识到了德国空军所遭受的损失的根本原因,并认识到了德国空军此时所暴露出来的战术和其他弱点。加兰德与莫尔德斯二人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并尽最大努力来帮助他们的战友。他们也会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必要时向德军最高层发出警示。

英德双方在不列颠战役期间都表现出了高水平的骑士精神。关于时任皇家空军少校道格拉斯·巴德尔(Douglas Bader)的假肢有一些广为流传的故事,以下便是其中一例。战争开始前,巴德尔少校便失去了双腿,但他克服了这一巨大的障碍,成为一名战斗机王牌飞行员。巴德尔在圣欧麦附近被德国空军击落,一对铝制假肢也损坏了。当晚,巴德尔在加兰德所属大队的军官餐厅受到了款待。在那里巴德尔询问德国人是否有办法能够把他在英国的备用假肢寄到这里。加兰德与我取得了联系——那时我是第3航空队的作战部部长——之后我便向施佩勒元帅说明了情况。在得到元帅的同意后,我们用国际紧急救助频率向英国发送了无线电消息,结果,不到48个小时,少校的假肢便乘着降落伞落在了圣欧麦机场。

与此同时,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与空军总司令部仍然不确定他们想要做的到底是什么,并对此犹豫不决。尽管我们已经接到了非常明确的战略指示,但司令部,尤其是戈林,仍在不断妨碍进攻的实际执行。戈林所担任的各类职责使他需要连续几日或几周前往柏林,虽然他将空军参谋部留在了法国,但是距离并没有削弱他进行干涉的劲头,我们还是能够收到自柏林发来的极其不同寻常的命令,这些命令有时候会影响到我们战术行动的实施。

海军总司令部以及陆军总司令部再一次表示了他们对“海狮行动”的疑虑与担忧。此前希特勒对这一计划从未充满信心,现在他也开始动摇了。8月10日,原定于8月末的进攻日期被推迟到了9月末。但在9月4日的一场演讲中,希特勒说:“如果英国人感到疑惑,并问‘为什么他没有来?’,那么你们可以放心,他马上就来了。”而在同一场演讲中他发出了重大宣言:“如果他们(英国)宣布要对我们的城市发起猛烈的进攻——那么作为回应,我们将夷平他们的城市。”与此同时,德国空军还在奋力夺取制空权,要将英国皇家空军赶出天空。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不断感到胜利已经近在咫尺。那天在英国上空的大规模空战中有56架德国飞机被击落。

9月17日,希特勒再一次推迟了进攻日期。战斗还在继续。但此时我们的空军已是焦头烂额,损失惨重。两个航空队的指挥官以最强烈的语气请求戈林放弃这些会造成重大损失的日间行动,而改为夜间轰炸。对于德国空军而言,这意味着学习新的战术,不过最后飞行员们还是一点点地掌握了。10月12日,希特勒决定取消当年的进攻计划,但他仍然声称只是将“海狮行动”推迟到了1941年春。

这一决定使得在具有决定性的第一回合,德国最高统帅部将胜利拱手让给了英国。

由于我们的轰炸机中队转为夜间发起进攻,这便给了英国人喘息的机会。

在整个不列颠战役的日间作战阶段,尽管德国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对英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半圆形包围圈,但皇家空军也并非处于不利地位。英国人是在为保卫国家而战。他们有着一流的地面设施,而飞行员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并尽可能地发挥了装备的作用。处于守势的英国空军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其战斗机部队,一个任务完成后,同一批飞行员会在一天中一次又一次地升空作战,这也证明了他们有着勇敢不屈的精神。不过,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最让我们感到不快的意外可能就是雷达的出现了,这在当时是一种新发明,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在德国战斗机和轰炸机靠近英国时,它能够及时向英国人发出警告。雷达的投入使用使得皇家空军能够忽略德军的佯攻,并将力量集中在真正有需要的地方,皇家空军的效率因此提高了至少两倍。英国防空部队也很快便变得非常训练有素,在反击我们的空军编队时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毫无疑问,此时已开始恶化的天气状况也为英勇的英国守军提供了极大帮助。

即将到来的冬季是促使希特勒放弃1940年入侵计划的一个关键因素。大规模的日间战斗结束后,最高统帅部开始着手计算夏季战役期间的战果和损失,其结果令人担忧。

尽管德国空军不断得到补充,但在8月1日至10月1日期间,我们每天参加作战的飞机数量已经下降到了500架的编制水平之下。根据我们的计算,同期英国皇家空军损失了1 100架飞机。德国方面没有人知道英国人的资源也已处于消耗殆尽的边缘,不过我们自己的问题也变得紧迫起来,新飞行员的补充和新飞机的补充都远远跟不上进度,最高统帅部不得不采取了新的战略。因而德军决定开始不列颠战役第三阶段的作战,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摧毁英国的工业。此时德国空军决定在夜间进行轰炸,力图将我们的损失维持在可忍受的水平之下。

希特勒此前一直反对这样的轰炸,但是考虑到在刚刚过去的夏季英国皇家空军对威廉港、科隆和鲁尔区的城市发起了类似的进攻,他最终还是批准了这一计划。1940年年末,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指挥轰炸机对汉堡和不来梅进行了夜间轰炸后,希特勒命令德国空军轰炸机对伦敦进行重点轰炸。

德国空军因此放弃了最初的打算——击败英国皇家空军,为德军在英国海岸线实施大规模登陆做准备。这使得重压之下的英国皇家空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并能够有时间重建几乎消耗殆尽的战斗机部队。

除了这些夜间轰炸外,其他飞行部队的任务还包括在英国的河口以及主要港口布雷。这些部队被合编成了第9航空军。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恶劣的天气使得这些作战行动无法频繁地进行。

在不列颠战役的第三阶段中,我们判断对方部署,制订相应计划所需的情报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是空中侦察。同属第9航空军的空中侦察中队的活动极为频繁。我偶尔也会驾驶一架经过改装的容克-88执行此类任务。另一个主要的情报来源便是我们所截获的英军无线电报。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核实空中侦察所获情报的宝贵机会,也使我们能够判断英军在英国境内的部署情况。

第2和第3航空队的指挥官与参谋们共同制订了月度作战计划,以攻击那些被空军总司令部标注为极其重要目标的地区。当时我是第3航空队作战部部长。基本的月度作战计划被分割为许多详细命令,内容是每天或者每晚对英国各大工业中心、伦敦码头和英国其他主要港口的进攻。这些命令都是在两个航空队极其密切的配合下拟定的。

但是德军高层仍然在战略问题上摇摆不定,尤以空军最高司令部为甚。此时戈林和他的参谋部已经撤回了柏林,但他仍然在干预我们的作战。他经常会在最后一刻下令取消精心准备的作战计划,此外他还会根据当天所收到的未经确认的情报,或者大概是出于对最高统帅部而言似乎非常重要的政治方面的考虑,下令立刻执行一项完全不同的作战任务。

这个指挥德国空军的人实际上完全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高明的战略理念。这是他的一个缺陷,顺带说一说,这一缺陷并不仅仅出现在不列颠战役期间。据戈林对自己的理解,他所信奉的是杜黑将军的理论。然而计划出错时,比如在对利物浦的两次轰炸中炸弹投到了英国人设置的假目标上时,戈林却对他的飞行员们发出极为严厉的斥责。

在整个冬季中,空战变得愈加激烈而残酷。德国轰炸机对考文垂、利物浦、赫尔、朴茨茅斯、曼彻斯特和其他许多城市进行了持续的轰炸,火光中的城市成了轰炸机机组人员胜利信念的象征。一个又一个夜晚,布雷飞机无声而无畏地在各大型港口和泰晤士河口播撒下可怖的杀器。渐渐地,在英国南部的港口船只已经无法通行了。从北部的赫尔沿着东部、西部和南部的海岸线直到布里斯托尔,英国商船已经遭受了严重损失。

但是我们的攻击目标太多了,同时对港口、工业城市和伦敦发起进攻分散了我们的精力——我们没有集中力量攻击任何一个目标——这使得轰炸机部队遭受了重大损失。在冬季的几个月中,我们所取得的战果与所遭受的损失极不相称。尽管我们的轰炸机飞行员训练有素,在执行任务时也确实勇敢无畏,但是从技术上而言,德国空军并不适合长距离的跨海作战。首先一点便是我们缺乏一种作战半径达到1 200英里且能够在30 000英尺高空作战的四引擎重型轰炸机。

1941年2月,戈林与一大批随从来到巴黎,同凯塞林元帅和施佩勒元帅讨论对英国的空中作战未来将如何进行。

德军在法国外交部历史悠久的钟表大厅内举行了一场会议,严密的安全防范仅仅表现出了这场会议的虚张声势。如往常一样,戈林认为德国空军没有取得足够的成功,并对此感到非常不满。他用最为严厉的语言斥责了两个航空队的指挥官以及飞行员。恕我直言,两位元帅想要反驳戈林的指责,他们也设法让戈林相信空军战斗的艰苦,航空队所执行的任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戈林仍然不为所动。戈林视察了前线部队,并与加兰德进行了交谈,此时加兰德的丰富经验已经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即便是这样也没有对戈林产生任何效果。基于眼前形势采取新的策略在当时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但会议却没有在这方面取得任何进展。空军只能像过去一样沿着相同的航线对英国实施轰炸。

飞行员培训学校培训飞行员的速度已经加快了,我们也因此有充足的人员来补充损失。然而由于缺乏作战经验,这些新手飞行员也最容易成为技术日益娴熟的英国夜间战斗机飞行员的牺牲品——这经常发生在他们第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

1941年2月,第3航空队接到了一个新任务,即为“菲利克斯行动”(Operation Felix)制订详细的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德国陆军与空军部队将穿过西班牙,并占领直布罗陀,因此计划的执行需要事先得到西班牙政府的批准。

众所周知,“菲利克斯行动”始终停留在参谋规划阶段而没有付诸实施,这主要归咎于1940年10月希特勒与西班牙领导人在法西边界的蒙特瓦尔会谈的失败。这次会谈没有取得积极成果,是由于佛朗哥小心谨慎地拒绝让自己和他的国家承担这一义务,随后德国与西班牙军官之间的参谋会谈也同样没有结果。“菲利克斯行动”的计划因此只是浪费了许多纸张。同时,西线的空军高级参谋与冯·伦德斯泰特元帅所指挥的A集团军群、冯·维茨莱本(Von Witzleben)元帅所指挥的D集团军群仍在共同制订1941年最终入侵英国的详细计划。而对于最高统帅部的目标发生重大改变一事,我们一无所知。

直至同年3月,一些高级参谋军官才得知我们与苏联之间可能爆发战争,这意味着不列颠战役最终将被放弃。

形势虽然即将发生变化,3月戈林仍再次访问了法国。在施佩勒元帅的陪同下,他视察了容克-88的最新型号。戈林对于这一机型的真正性能并不了解,却下令让一批新的容克-88对阿伯丁发起进攻。施佩勒元帅称这无异于让飞行员自杀。紧接着两人便爆发了激烈的争执。施佩勒元帅对此极其愤慨,我历尽千辛万苦才成功说服他不要递交辞呈。

这场规模庞大的空中战役仍在继续,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是损失的轰炸机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在这段时期中,我们对伦敦发起了65次主要进攻。通过让轰炸机在漫长的冬夜中两次出击,单次进攻中的轰炸机数量有时会高达800架,这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

我们与海军,特别是与U型潜艇部队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这一合作的成果之一便是设立了一个新的职位,即“大西洋空军司令”,其司令部位于波尔多。这一指挥官的职责是为U型潜艇部队提供对大西洋进行空中侦察的保障,同时也负责指挥重型轰炸机部队与潜艇部队配合攻击英国商船。这些中队经常环绕不列颠群岛,绕过苏格兰最北端返航,并在挪威降落,之后他们将从这里起飞执行下一项任务。

1941年5月末,大西洋空军司令部的轰炸机正装载着空投鱼雷试图救援“俾斯麦”号战列舰。这艘巨舰在与英国皇家海军“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战斗中取胜后,发现自己已被400海里外占据压倒性优势的英国皇家海军包围了。“俾斯麦”号沉没之时它的旗帜仍在飘扬,而此时我们与英国皇家海军的海上战斗也就真的结束了。自此以后,我们只有U型潜艇和空军可以依靠。

高级指挥官们越来越清楚,在1941年夏季期间,不列颠战役肯定会被取消。长长一串空军和其他部队的名单被发往法国的各个指挥部,名单上的部队将被调往新开辟的东线战场,此时我们越来越清楚,西线的剩余部队肯定不足以继续进行不列颠战役了——尽管我们提出了强烈的抗议——确实,我们所剩下的战斗机部队似乎都不足以守卫荷兰—比利时—法国海岸线。

第2航空队的凯塞林元帅和参谋人员已到东线执行新的任务,整个西部战区的空中作战现在由第3航空队负责。

5月期间,德军进行了大规模的调动,开赴东线的部队对于能够离开西线战区常常会表现出由衷的慰藉。相对于所承担的任务而言,留下来的部队实在是太弱小了,我们尤其缺乏地面部队。我们将部队的无线电通讯量保持在了原来的水平上,并同那些已经转移的部队进行频繁的通讯,就像他们还驻扎在此一样,通过这些手段我们欺骗了英国无线电拦截部队,使得英国情报机构并未发现德国空军的转移。最后证明我们成功蒙蔽了对方几周时间。

就这样,既没有宣扬,也没有出现真正的高潮,不列颠战役结束了。

英国著名军事作家J.F.C.富勒(J.F.C.Fuller)少将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将不列颠战役描述成对德国命运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在充分肯定了德军士兵的素质后,富勒少将指出希特勒和他的军事顾问们都受到了大陆战争思想的束缚。他的依据是,德国最高统帅部认为仅凭空军的力量便可战胜英国。

在我看来,富勒将军所说的最后一点错了。至少负责不列颠战役的德国空军参谋们始终都不认为仅凭德国空军便可征服英国。我们认为如果陆军和海军全力以赴进攻的话,那么强大的德国空军将对英国发出制胜一击。但是到了1940年的秋天,这种可能性便不复存在了。与英国皇家空军的实力以及英国飞机厂的产量相比较,此时的德国空军可能还足够强大,也足以完成自己在“海狮行动”中所承担的任务。然而德国陆军与海军却尚未做好准备,最高统帅部对于“海狮行动”显然也没有那么热心了。空军元帅戈林一再就这些问题大声提出异议,但这也只能掩盖他心底的疑虑。因为事实上,他本人也从未对“海狮行动”充满过信心。他痴迷于杜黑将军的思想。不过我怀疑他是否真正领会了杜黑理论的全部含义。

富勒将军关于埃及与苏伊士运河的推论我非常同意。正如他所指出的,对于当时的德军而言,埃及与苏伊士运河是理想的目标。如他所言,假若当初德国的战争机器将力量集中在中东,而不是在英格兰上空消耗空军,大英帝国很可能会遭受致命一击。

如今很多问题都已明朗了:尽管从德国飞行员的角度来看,在这场英国上空的战役中,德国可能在飞行员的技术和勇气上取得了胜利,然而从战略角度看,它是失败的,这也导致了我们最终的战败。发动不列颠战役的决定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由于最高统帅部没有给德国空军制定明确的目标,使德国空军几乎“流血致死”,并且遭受了在整场战争都没有得以恢复的重大损失。

总而言之,我认为,从不列颠战役中的空战经历使英国领导人和随后的美国领导人更加坚定了他们的决心,将空军变成他们最为强大,也是最终的、最具决定性的战争武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