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转型与图片资源开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1 20:02:30

点击下载

作者:党西民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报业转型与图片资源开发

报业转型与图片资源开发试读:

序言

“读图时代”是读者对今天的新闻出版生态环境的一个概括。从文字到图像的重心转移,决定了图像资源是传媒产业重要的内容资产,也是“读图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传播方式。

新闻摄影、新闻漫画曾经是主要的新闻表达方式。随着融合媒体时代的到来,数据新闻可视化、视频新闻、动漫新闻等也都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载体。开发好、管理好、传播好新闻图像,是今天主流新闻传媒不能忽视的业务领域。在日益开放的共享网络化环境中,公众手里的智能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等,能随时随地制造出大量的新闻图像。新闻图像虽然丰富多彩,海量涌现,但是菁芜并存,真假杂糅。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新闻图像的领域,是文化竞争之地。

我国报业传媒集团具有长期发展的光荣历史,具有优秀人才辈出的实力积累,具有日积月累形成的信息库和图像库资源。昨日的新闻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预示着明日的世界。新闻图像对于大千世界而言虽然是沧海之一粟,光谱之一线,但也是不可或缺、不可复得的宝贵资源。

我国的新闻传媒事业从开始集团化改革以来,侧重点一般都放在适应市场经济和读者新闻的变化而灵活开展经营以及优化管理方面,对于报业新闻内容资源的管理和深度开发,还较少注意到图像新闻方面。新闻图像的著作权或署名权,相对比较敏感,如何开发和共享新闻图像研究得也不够。从过去的报网结合到报网分家,到以网改变报纸,再到最近的中央厨房,技术的改进和运营管理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呼唤对图像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甚至需要打破原有行政管理的界限,在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条件下,在保证党对新闻舆论阵地有效领导的前提下,实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整合与发展图像资源,是一系列复杂的工作,既需要传媒集团的顶层设计,又需要有相当程度的战术配合,还需要在技术的迭代性和方法的创新性上相结合。

本书的作者党西民先生在取得了文学博士学位以后,主动到深圳报业集团从事博士后研究。他原来所作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关于视觉文化的研究,他对于读图时代的特点以及社会审美认知趋势有清晰的把握。在博士后研究阶段,他从理论层面回到实践基地上来,经过大量调研,深入采编一线,与记者、编辑和管理人员打成一片,又到全国一些报业集团进行考察和对比,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他也认真研究了当代国际媒体集团的图像资源的管理开发经验,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锐意思考,大胆设计。他在本书中从报业集团的图片库建设谈起,论述了图片库建设的优劣、图片采编系统对报业转型的推动作用,进而论述了图片网站的建设,以及报业集团如何“走出去”,主动迎接“互联网+”的挑战,进行共享图片库的建设。全书既有国内发展的数据支撑,也有国外的经验做参考。对于希望革故鼎新、实现凤凰涅槃的传统报业集团来说是很有建设性意义的。在全书中,作者没有掩饰自己对传统媒体集团发展前景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是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和学术良知的体现。即便是书中对于图像资源开发的模式有些理想化设计,也是一家之言,有待未来实践发展的检验。吴予敏2017年4月22日

绪论

1 国际纸媒的不景气与国内新闻业的困境

1.1 国际纸媒的现状

国际上,经济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受到挤压,使新闻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来自金融市场使投资者回报最大化的压力正在减少公共所有制传媒企业投资在新闻编辑室和内容生产上的资源。这就意味着降低了这些公司所生产的新闻和娱乐产品的质量,尽管减少新闻编辑室的资源和降低内容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被完[1]全确定。”资本的流动性和逐利性造成资本市场不断抛弃报业中难以产生利润的部分,不断转向回报高和回报快的新领域。投资机构在报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报社受到了来自经营资金的压力,收益成为报社走出困境的前提条件。“报纸的收购在全美各地的编辑部都有发生。总有新闻爆料说有人正在购买报纸,当然是以非常划算的价格购[2]买。”

影响力方面

报纸的销售数量逐渐下降,导致其影响力逐渐下降。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为代表的多家报纸已经取消纸质版本,改为电子版。《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声明:“2009年,本报将成为美国首家以网络版替代纸质版在全国发行的日报。”有许多报纸逐渐专注于发展自己的电子版。从报纸的影响形态来讲,报纸的影响力从线下转向线上,用户在哪里,影响力就在哪里。报纸的影响方式将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广告方面

2010年,美国互联网广告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纸质媒体广告的投放量。2011年之后,中国纸质媒体广告的投放量呈现“断崖式”下跌,互联网广告却迅猛发展,每年都在以40%的速度增长。2013年百度超过央视,成为中国最大的广告公司。由此可见,报纸广告投放量是在减少,但从其减少速度来讲,声称报纸消亡是耸人听闻之语。

社区报的兴起

美国传统大报的销售量虽然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但是社区报、小报和免费报的发行量呈现少量增长趋势。由于社区报更加关注本地生活,能够营造本地文化氛围,所以“式微的中心城区大报被周边社[3]区报包围”,从发行数字来看,“美国98%的报纸是小报”。

电子报的收费前景不明朗

报纸的电子版是否收费这一问题仍然处在胶着状态,目前成功实现收费的报纸的电子版主要有经济类报纸(如《华尔街日报》)、体育类报纸、有高度公信力的报纸和其他个性化报纸。其他的主流报纸虽然收费,但是收费情况并不理想。总体来看,电子版收费远远不能弥补印刷版报纸广告收益的下降。

报业面临数字化的格局重建

文字记者和编辑面临失业的可能。报纸有两大核心竞争力,一是文字报道,二是图片报道。颠覆性技术导致报业将一步一步地丧失以文字采写能力为主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当代数据库的建设,计算机智能分析能力的加强,智能写作在写作规范、叙事模式以及各种手法的抽取能力方面有了进一步完善,智能写作正在逐渐颠覆已有的人工采编系统和模式。“Narrative Science软件设备能写各种类型的文章:体育报道、财经报道、房地产分析报告、地方性社团相关文章、民意调查报告、广告企划案小结报告、销售报告、市场调研报告。总体说来,[4]就是那些基于数据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业性文章。”《连线》杂志预测,未来Narrative Science软件撰写的新闻稿将占新闻稿总数的90%以上,这可能造成大批新闻从业人员失业。目前,人工智能的兴起,智能写作已经成为常态,正在从实验状态走向实践。

在文字采编管理上,报纸的记者应该积极应对颠覆性技术的挑战,抓住技术优势,推进精编工作,提升采编能力。报业必须不断寻找除文字之外的报道优势,图像则是传统报纸所应该报道的优势。

1.2 国内报业的发展现状

新闻业的发展空间较大

目前,我国改革和社会发展处在攻坚阶段,而新闻业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度挖掘和分析还在路上,新闻产品的深度价值还未能充分展现出来。新闻产品的质量和用户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新闻业的舆论监督力度虽然越来越强,但相对显得较弱,报纸的舆论监督往往在时间、范围上不及网络媒体。新闻业在引领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传媒行业在产品质量的提升、品牌的打造和对用户的关注上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定位明确、影响力大、受众黏性强的媒体必然有其广大的发展空间。

传媒市场的格局发生变化

由于报业市场的有限性,传媒产品将在竞争中不断抢夺现有的市场份额,扩大各自的影响力,在市场的变化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市场地位,各种传媒产品最终呈现一种相对稳定的比例,让新闻市场处于一种既不断竞争,又相对协调的环境。这在报纸行业不但体现为一种零和博弈,而且由于整体发展空间的缩小,一部分报纸将会衰落,淡出市场,另一部分报纸会因为激烈的竞争,其发行量逐渐下降,直至降到恰当的位置,还有一部分报纸由于其强大的宣传功能和社会影响力,将逐渐蚕食其他报纸的市场,其业绩缓慢增长。

报业市场份额在减少

世界著名传媒经济学家皮卡德认为,报纸经历了四个阶段:15世纪以前是“引入期”,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为迅速增长的“成长期”,20世纪是平稳的“成熟期”,21世纪以后处于缓慢下滑的“衰落期”。在这个过程中,报纸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其他传媒行业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逐渐增加。同时,传媒市场的格局在不断发生变化,新的传媒形式不断出现,获取信息的渠道从以报纸为主逐渐转为多元化。传媒形式的替代变化见表1-1。表1-1 传媒形式的替代式变化表1-1 传媒形式的替代式变化-续表

第一阶段,报纸和期刊的影响力和广告收入独霸市场;第二阶段,电视开始出现;第三阶段,网络开始出现,电视广告投放量逐渐超过纸媒;第四阶段,网络广告量逐渐超过报纸,并强劲增长,逐渐接近电视广告(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第五阶段,移动终端快速发展,传媒业传播方式发生转移。

报纸的典型线下特征

报业积极介入读者的生活,其典型的线下特征使报纸扎根在读者的生存空间中。所以,在美国传统大报逐渐衰落的今天,许多社区报和免费报纸则稳步发展。显然,这些报纸都具备与读者接近的特征,充分开发这一特征,才能使这些报纸获得更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报纸的内容以文字、图片为主,这是报纸的静态化形态所独有的。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图片有望成为报纸内容变革的重要领域。文字的速读化和深度化则成为报纸文字发展的主要路径。

报纸的阅读地点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传统报纸的阅读空间主要为办公室和家庭,所以,传统报纸在受众的选择上以上班族(党报、都市报定位)和家庭(晚报定位)为主。而在一线城市,地铁报发展迅猛,一度有蚕食其他报纸市场的迹象。这主要是地铁报占据了人流量最大的地铁路线,解决了阅读时间(在上班时间——精力较充沛的时间段)、阅读空间(在路途中,读者处在面对陌生人的无聊状态,地铁报有效地填补了这种阅读空间)、阅读内容(地铁报目前着重针对上班族,所以其内容新鲜火辣,又具备现代社会的节奏感和时尚感)的问题。由于国内的地铁报的市场还不够饱和,其发展潜力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地铁是移动的空间,这种空间决定了其对字体字号的要求较高,加大图片报道的力度,有利于消解来自移动过程中的阅读不适,这样的阅读设计才是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所做出的。

产业链过短、过细,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我国报业集团的主业是报纸。在报纸的生产、流通和发行中,已经形成了明晰的产业链。该产业链条以报纸广告为主导,虽然向上游和下游有所延伸,但是上游和下游的产业链较细,难以获得竞争优势。近几年,报业集团都在着力打造网络媒体,网络平台较多,甚至会出现“一报一网”的局面,在集团内部形成“几报几网”的格局。但是这种格局在同一层面扎堆的问题,在海量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线下组织、数据挖掘、用户管理、新闻信息深度加工和价值开发等方面缺乏优势。这些价值链环节要么发展得不够全面,要么价值链较细,难以在数字媒体上获得竞争优势。

舆论阵地与市场虚火过旺

国内纸媒发行上的征订造成纸媒的发行“虚火过旺”。征订的数字虽然能反映舆论宣传的阵地,但很难反映报业的市场现状。纸媒对舆论阵地的掌握就是要掌握内容,舆论是否被接受则另当别论。新闻业强调“走转改”,强调纸媒在舆论阵地上要落地,在市场上要有阅读量。实际上,市场占有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舆论阵地是否会被成功占领。

报业集团对知识资产的管理不够完善,知识资产的增值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报业集团的内容资产呈现数量巨大、质量较高、种类多样的特征。记者在采访和编辑中产生了大量的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内容产品,大多数产品仅使用一次便被丢弃。这些知识资产的存储、管理呈现散、乱、小的局面,使有些信息只能得到一次开发;有些信息既未能得到开发,又未能得到合理储备,在后续报道中无法被使用,造成传媒资源的浪费。报业集团缺乏对内部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与深度加工,也缺乏对内容产品深度增值功能的研究。

报业集团内容资产的统分结构不合理,同时出现内容资产闲置和匮乏的现象

国内大部分传媒集团都是当地报社和杂志社的综合体,但是这些报社和杂志社在内容管理上呈现各自为政的特点,每个报社都有自己的采编系统,都有自己的内容库,各个报社和杂志的内容资源很难整合到一起,甚至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排斥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报业集团的内部资源之间的相互利用和相互交换比较困难。虽然集团已经在组织管理结构形式上形成统分结合的模式,但是内容资源上的统分结合仍然流于形式。集团内部的合作不够,甚至集团内部合作的紧密程度还不如集团外部的合作。这样造成一些报纸和杂志某方面的内容资源长期闲置,而另一些报纸和杂志该方面内容极度匮乏。

全媒体是报业渠道发展的必然布局

一是报纸拥有大量的内容产品,但对内容的开发不足;二是内容缺乏相应的输出渠道,导致大量内容滞销,阻碍了内容开发的积极性,妨碍了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实现;三是全媒体的渠道可以实现内容产品的多层次开发、多元开发,这是当代传媒发展的必然;四是渠道的建设,可形成报业集团的发展优势。

传媒集团存在着船大难掉头的困境

报业集团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做报纸出身。报业集团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对报纸有天生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造成了在发展新产业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思维惯性和惰性。“许多成熟的公司的难题是,他们产品的成功使得他们对产品的依赖性增强了。从根本上改变产品的性能、潜在的结构体系,或相关的商务模型会损及业绩或产生大笔重新战略部署的费用。就像广泛热销的产品硬化了,被带给他成功背后的动机所僵化……这样的结果便是,在行业中确立地位的企业一般都没有去[5]发展突破性技术的动机。”在成立大的传媒集团之后,报业集团对报纸业务的依赖、对报业管理模式的依赖导致其不但在拓展新业务上具有滞后性,而且在传统业务的突破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研发活动在企业创新中不仅越来越重要,而且会带来有效的高附加值。国内的报业集团缺乏对新产品的研发,对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没有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

政府对传媒企业的支持方式发生变化

我国逐渐通过事业和企业分开,企业运营、政府调控的方式有序推进传媒企业改革,希望通过非时政类传媒企业的转企改制来探测市场,实现传媒企业的稳步市场化。公共基金对传媒企业的资助更倾向于项目式的投资,通过项目申请、项目管理、规划和验收来使传媒企业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对于报业集团来讲,培育和孵化有良好前景的传媒产品,会引领其在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上获得成功,将传媒企业引到良性和健康发展的道路上。

传媒管理机构的深度改革势所必然

2013年,随着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成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和出版业的壁垒将逐渐减少和被打破,有助于解决各个机关之间的协调难的问题。我国传媒业将会面临相互参股、并购等浪潮,资本、采编和管理能力强的传媒企业未来将会不断扩张,购并小的传媒企业。

市场需求和宣传要求对报纸的转企改制设置了巨大的阻力。报纸拥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较高的社会动员能力以及强大的宣传能力,这是报纸转企改制的死结,也是报纸不会消亡的症结。只有当报纸的影响力逐渐下降,下降到宣传部门已经不再将其作为舆论阵地的时候,这种状况才有可能得到改变。

笼统地讲报纸衰亡是一种对报业未来的恐惧;笼统地讲新媒体对报业的冲击,则是对报业现状的消极反映。纯粹地讲报业逆势而上的前景,则是报业不负责任的自夸。实际上,报纸的业态空间导致了报纸将会大幅度的调整。报业在市场份额的变化和竞争的博弈中不断改变。

公司治理是报业集团发展的必然

我国报业集团的成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的潮流,另一方面是由相关政策引导,为了实现报业的集团化和规模化,做大做强传媒企业,提升传媒的竞争力。但报业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原有的整合创新机制已经完全发挥了效力,在实际运作中出现了规模不经济、范围不经济的现象。我国报业集团由于集中在本地市场,为了在本地市场上分一杯羹,原来明确的定位变得模糊,内容的同质化和竞争的同质化势所必然。报业集团对旗下的报纸和杂志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个别报社和杂志社在广告、客户、受众之间竞争激烈,导致报业集团内部协作的困难不断加大。集团和子报、子刊之间的扯皮造成集团的组织成本变大,遇到重大投资问题和发展问题时,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导致集团内耗过大。

法人主体和权利不明

报业集团法人主体单一,各子报内部的战略规划灵活性不足。各子报、子刊和子网由于没有法人主体,所以承担风险的意识不强,各报纸一方面将风险推向集团层面,另一方面积压风险,产生较高的风险管理成本。子刊、子报和子网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在集团层面争夺资源,在责任面前相互推诿,造成组织协调成本过高。

1.3 报业在媒体格局中的地位

报纸虽然在传媒行业的格局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但也有其反攻的机会。传媒市场逐渐被电视、网络、户外媒体、终端等形式瓜分市场份额,报纸虽然难以直接向该类市场挺进,但是可以向相关的行业进军。进军新市场虽然不是报纸的强项,但只要将自己的内容和创新优势充分表现出来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报纸内容的反弹

传统媒体在信息的审查和管理上比新媒体要严格。中国网民使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在新渠道、新传播内容的对比下,报纸内容的死板和僵化将是内容发展上的致命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灵活性、图片的新颖性、内容的多元性等方面。突破内容发展的困境,则是报纸必须争取的生存空间。

尝试进入网络图像行业

视觉效果越来越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报业集团可以尝试进入图像行业,突出文字和图片的结合,以及新的创意。虽然电视广告总量拔得全国广告的头筹,但是电视广告逐渐向视频广告转移,拥有大量的视频平台将会受到用户的青睐。

在终端发力

进入终端行列,突出文字、图片和软件的结合。向新媒体领域进军,通过科技创新找到移动终端的未来发展点。目前我国电视广告占媒体广告市场份额之首,网络广告稳居第二,纸媒广告虽然在不断下跌,但是跌幅逐渐减缓。新媒体和移动终端的广告份额在逐年增加,增加势头较快。报业必须借助自身生存的空间进入新领域,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空间。

进入户外媒体行列

报业集团拥有文字、图片和短片的优势资源内容。此外报业也拥有良好的线下经营经验,户外广告成为可以拓展的对象。

报纸向奢侈产品的转移成为一种可能

由于网络、终端的普及,免费新闻已经成为大路货。但是随着知识产权的完善,报纸的线下内容逐渐被重视。报纸的内容在时间维度、深度和集中度上具有其他产品不可替代的特性。在多媒体竞争空间中,报纸可以根据自身的特征,专注细分市场,走高端细分市场,成为较为高端的传媒产品。未来的报纸将不再是信息,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高品位传播方式。

发展新媒体要忘掉自身的优势

发展相关新型产业和新市场,报业集团需要忘掉自身的优势,从而获得新的优势。台湾学者温肇东认为,“当战场不断改变,原有的优势不一定总能适用在新的战场里,甚至会成为束缚,‘忘记力’[6](Unlearn)变得很重要”。战略竞争理论常常重视企业内部的竞争优势,通过这种优势在新的市场中获得机遇。但是在颠覆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一旦新的传媒形式出现并成为一种颠覆性技术,会以迅疾的速度席卷全球,对其他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传统报业集团拥有强大的采编优势,但这种传统的优势在颠覆性传播方式面前很容易成为包袱。例如,在信息海量搜集和整理上,大型的软件和模块不但取代了报业的采编人员,而且在速度、精确性和服务能力上远远超出采编人员。所以,报业集团需要在不断的技术更新中获得新的竞争力。[1] 阿兰·B.阿尔瓦兰主编《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崔保国、杭敏、徐佳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第42页。[2] 卡里·斯皮瓦克:《报纸的新拥有者》,杨晓白编译,《青年记者》2013年2月上旬。[3] 岂凡:《访美国社区报研究专家Jock Lauterer》,《传媒》2010年第10期。[4] 程晓筠:《Narrative Science软件将让记者失业?》,《外滩画报》2011年10月27日,第461期,http://www.bundpic.com/2011/10/16257.shtml。[5] 〔加拿大〕唐·泰普斯科特、〔英〕安东尼·D.威廉姆斯:《维基经济学——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何帆译,林季红审校,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第178~179页。[6] 旷文琪、林宏达:《手机巨人为何倒下?——100分的输家诺基亚》,《商业周刊》2011年第1233期。

2 报业集团发展新媒体的困境和可能

2.1 报业集团发展新媒体遇到的困境

报纸的网站建设的同质性较强

国内报业集团都有新闻网站,有集团办网站的模式;也有一报一网的模式;还有一报几网的模式。这些网站都以综合类新闻为主,定位在本地,新闻内容重复性强。报业的网站经营都是小打小闹,拾人牙慧,造成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相互之间形成低层次竞争。此外,与门户网站相比,报业网站的信息聚合能力缺乏竞争优势。由于网站前期投资过大,后期面临不断更新和不断发展的需要,报社的财力支持不足或者信心不足,导致报纸网站处在低层次的发展中。另外,报纸网站和新媒体形式在市场拓展和竞争中遇到的阻力过大,难以突破重围。

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不足,造成优势资源的浪费

报业集团的网站主要由多家报纸和杂志的内容集结而成,部分报纸拥有自己的网站。报社办网站是以栏目为基本单位,以本地的综合类新闻网发展为其定位。但是许多报业集团的子网未能打通,特别是未能从栏目层面上进行有序的组织和安排,相同栏目的内容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各子网的内容若要达到深度合作的要求,就必须要将网站建设成定位明确、影响力大的垂直型网站。在内容管理上,报业逐渐重视其独特的知识产权,但网站和新媒体建设未能形成有效的利益分割和价值交换,其难以达到统分结合的目的。

报业集团新媒体的发展出现了低端重复、定位重复的现象

国内大部分报业集团不是根据受众的特点对内容进行分类,而是按照报社内部资源分类将信息推送出去。这种模式并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内容的生产方式。在发展过程中,这种模式形成了用户定位模糊,内容虽多但空,渠道虽多但弱的局面。例如,在报业集团的一报一网模式,该模式只是将本报纸的内容搬到网站上。报业集团报纸的重复性被延伸到网站上,导致网站内容重复、点击率低、互动性不足。这样的网站在整个过分饱和的网络市场竞争中,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整个报业集团未能形成差异化和立体型竞争格局。报业集团的新媒体发展需要形成差异化、多元化和互补性的媒体生存空间,以便组建强大的“传媒航空母舰”。

过分依赖传统报纸的既有力量,造成转型升级存在困难

报纸属于传统纸媒,其互动性天生不如新媒体。传统媒体对受众参与内容的生成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受众贡献的内容(即UGC)。传统媒体与受众距离过大,在新媒体建设中变成了自说自话的形式,很容易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报纸对以文字为主的传播方式的依赖过重,在内容的设计和视觉感受上与受众的互动性不足,对图像和视频内容开发不足。造成报纸的优势在网络中的变为劣势,员工的习惯性思维造成新媒体发展上的困境。

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动向把握不足

报业集团重视内容的建设,但是对信息市场变化反应较慢,对于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反应过慢。实施的大部分战略都是逐步跟进,使用学习策略,等其他报业有了成功经验之后再进行模仿。这种策略在条块分割的报业是比较安全的措施,但是在打破了地区界限的互联网领域,不但很难成为行业的引领者,而且新项目上线之后的机遇发生了变化。战略上的跟进措施,导致其很难先发制人,赢得用户。报业进入互联网后,因为人力资源有限,人力资源具有报业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在新媒体领域创新不足。即使投入大批资金,也未能找到有效的引爆点,使新项目处于低水平运作中,很难打开新局面。

投资的冲动性和滞后性并存

报业在发展中遇到市场份额的逐步萎缩,往往寄希望于通过新媒体来缓解压力,转移报业发展的方向。在投资新项目的时候研究不够深入,匆匆入市,常常铩羽而归。在一些报业的新媒体发展战略中有很多是冲动性的投资,这些冲动都带有滞后的思维定式和执行力,最终惨败。另外,在项目战略建设过程中担心风险过大,一步一步丧失了发展机会。传媒集团的投资需要掌握市场发展的火候,掌握自身新媒体发展的节奏,在广告、受众市场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占领阵地、占领市场,做到项目的稳步实施和投资战略的稳步发展相结合。

报业集团面临投资难的问题

新媒体行业对技术和资金要求高,进入门槛高,尤其是在执行“蓝海战略”之时。报业集团投资能力有限,在内容产业上融资能力不强,受到相关政策和法规的限制,民营资本很难进入,导致其在内容产品的建设中缺乏资金优势。集团主要通过切割经营项目,进行上市融资,但这种机会非常有限。例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通过融资,付出很大代价投资边锋游戏和数据挖掘公司。新媒体需要较高的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些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

属地管理导致报业集团对发展新媒体产生惰性

报业集团的资产属于国资。在人事任命和组织管理上由宣传部门和组织部门共同管理,内容管理属于当地宣传部。多部门管理导致报业集团发展的掣肘较多,但同时又将希望寄托在几个主管机构上,希望其给予支持,这样的发展造成了投资和发展的惰性。在新媒体的运营和建设中,报业集团受到条块分割的限制,难以从本地区脱颖而出。报业所建设的网站、论坛,对于报纸有强烈的路径依赖,都局限在本地,难以拓展其空间。例如,青岛新闻网、金羊网、南方网、大众网等一大批网站虽成为本地门户,但这与本地区的定位有关,同时也限制了它们发展的空间。

新媒体的价值链发生了巨大变化,报业集团必须正面应对

新媒体的价值链由二次销售转向了多元增值的方式。即价值点不仅仅是广告,还有电子商务、网购、内容增值、多次开发等环节。其价值链涉及更广阔的领域:跨区域联盟,跨行业合作,跨媒体合作和发展,线上线下互动,产权管理与知识分享共存。新媒体将传统媒体的价值系统打碎了,新的价值系统需要建立在新型价值链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强劲的力量。

新媒体的舆论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新媒体环境中,舆论的管理越来越复杂,舆论的蝴蝶效应越来越强。其舆论管理和主流话语的引导不再是单向度的限制、规范、下命令,而是转向了以技术为手段,以话题管理为方式,以情绪疏导为基本模式,以时间、频率和节奏为基本向度的舆论管理。这导致了新媒体环境的舆论管理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对用户的研究不够深入

国内报业集团大都忽视对用户的数据分析,对用户使用媒介的习惯掌握不够,在内容营销上形成“盲人摸象”的局面。信息行业瞬息万变,报业集团需要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方面建立优势,提高对用户数据的挖掘、存储、分析、提纯,以及数据执行能力,实现对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和对用户的精细化营销相对接。这方面,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要属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该集团投资知微、优微两家数据挖掘企业,专门从事用户习惯的整理和挖掘,全面深入地掌握受众的情况。

对渠道的掌控能力不足

新媒体行业需要对渠道有较强的掌握能力,以便将内容传递出去。另外,渠道不仅仅是传递内容的渠道,还是搜集信息的渠道。目前报业集团有网络渠道和其他新媒体渠道,但是只重视渠道内容的传递,忽视通过这些渠道搜集信息,也忽视通过这些渠道管理采集用户的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目前,许多报业集团都有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但这些平台的格局散、乱、小,难以支撑大量内容的传递,难以实现对受众需求的管理,更难以支撑报业集团这艘大型航母的转型。

报业集团在发展新媒体的过程中面临用人机制不活的问题

报业集团的人才大部分以报纸的采编和经营人员为主,这些人员的薪酬制度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考验,在平面媒体中已经比较成熟,但这种成熟,为新媒体的发展酿下了惰性。因为新媒体人员的流动性强,对环境要求更高,对环境更为敏感,对薪酬的要求是根据市场发生变动的,而不是根据科层体制来划定的。报业集团发展新媒体要招聘适当的新媒体人才,就必须改变以往的用人和薪酬制度,提高人才使用的弹性和灵活性。

严阵以待三网融合对报业的深度冲击

2013年国家级网络公司组建方案已经过批准,未来会专门做互联互通的工作,国务院于2015年8月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大力推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不但会冲击电视、电信,而且会影响到报纸。未来的新媒体将是视频(包括点播电视)、图像、文字等内容三分天下的格局。报业的新媒体在未来的三网融合中要获得一定的地位,必须要有自身立足的内容基础和渠道基础。面对三网融合,不但广电传媒需要从危机中走出来,报业也需要寻找新的机会。

2.2 报业集团发展新媒体的可行性

报业集团拥有大量的媒体资源,这些媒体资源能够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雄厚的人力资源和优秀的人才

国内的报业集团拥有最优秀的采编团队,有一大批经验丰富、政治素质过关、采编业务精湛、久经考验、时间观念强、自我约束能力强、决断能力强、洞察力强、能冲锋陷阵的媒体从业人员,还有视野开阔的研究人员以及具备丰富知识的各类专家。现在大部分报业的人才都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既有一定的学养,也有严谨的从业精神,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较强的专业技能。采编团队在人员组成上形成了老中青的传帮带,能够不断将报业的采编经验传递下去,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但是,报业从业人员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与新媒体有所区别,亟待根据新媒体的现状,将旧有的经验转变成新的能力。虽然报业的管理层大多有较强的创业精神、冒险意识、竞争精神,有较强的决断能力、精熟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感、较高的政治敏锐性以及较开放的思维,大部分管理层对报业(新闻业)有浓厚的情结,但是,这一支优秀的团队面对新媒体环境时,思维方式上具有难以克服的惰性。如何克服其惰性是报业集团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先进的数字管理系统和内部管理资源

报业集团具有先进的爆料系统,在新闻线索的管理和对线人的管理上有较成熟的经验,在媒介内容的生产和经营、广告的经营和管理上有丰富的经验。在企业内部组织、企业内部信息传播、信息发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在发行渠道中拥有成熟的经验。报业集团对员工的发展有长期的规划,其人力资源中心能够对员工的发展提供各种相关的培训。例如,南方报业集团着力于高层培训,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办了EMBA的培训班,对高层人员进行工商管理的职业训练,参加培训的高层人员包括社长、总编辑、总经理。深圳报业集团实行全员培训,划出培训经费、培训中心用地,购置先进的培训设备,制定了《深圳特区报社新闻采编人员培训试行办法》等多项措施,将培训与员工奖惩、任免、考核结合起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着手管理层培训,让管理人员到国内、国外的一些大学和培训机构充电,提高管理层的整体水平。

强大的技术基础

报业集团都有较为完整的信息采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这些系统之间形成了有效的对接和完整的管理。报业集团都有自己相对完善的信息采集、管理和发布系统。有的集团,旗下的每个报社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有些是集团建立统一的信息指挥中心,分类发布,如烟台日报报业集团;也有的是建设数字技术平台,通过技术动力实现适应媒体融合的业务流程和传播机制的创新,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庞大的内容资源

报业集团在新闻采访、内容采集、新闻线索的管理和维护、采访和编辑的策划、创意等方面具有先进经验。况且报纸在传媒行业中历史最长,积累的内容产品最丰富多样,有许多报业集团已经将这些内容数字化,成为集团重要的信息来源和资料来源。数字资产不同于实物资产,它不会在消费过程中用尽。数字资产生产和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通过潜在有限数量的转换,实现重新回收,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助动力。内容资源一直是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学界称这种竞争力是“内容为王”。虽然内容资源是报业的核心竞争力,内容资源具有一定的增值空间,但内容资源的增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量有价值的内容资源没有得到开发,这是因为第一,知识产权是目前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报业必须突破知识产权的瓶颈,在知识产权的发展和变化中寻求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路径;第二,这些内容资源的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同质化恶性竞争。报业必须克服内容的重复性,只有形成独特的视角、深度的不可替代的内容,才能获得强有力的竞争势头,使报业不但会在纸媒中保持最优势的地位,而且能在新媒体中获得较高的声誉;第三,内容需要在新媒体上做进一步开发,所以需要打开新媒体的渠道,形成内容产品分阶段、分类型、分内容的多层次、多角度开发。

广泛的社会资源

媒体在舆论引导上有优势,对于各行各业以及各大机关都有监督权,对公众知情权具有一定的引导能力,它产生的是影响力,不只是经济价值。在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这些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源不但能为新媒体的发展廓清相关的障碍,提供内容资源,而且能够提供相关的社会支持和公众的支持。

政策利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出台政策,倡导报业集团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合作与兼并,加大加快报业集团的发展,提高竞争力。《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跨区域、跨所有制、跨媒体”“打造和培育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的规划,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的合并使各相关行业在管理层面建立了联系。《新闻出版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融合作用,借助互联网,不断推进新闻出版业与其他内容产业及外部产业之间的融合,构建立体多元的文化服务与信息内容服务模式”。报纸、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新媒体之间在行政管理上的障碍被清除,这将引起传媒行业内部之间的相互渗透、兼并的趋势。有条件的报业集团具备向其他行业发展的空间,同时,有条件的其他相关集团也可能向报业集团扩张。

人事管理上需要重开新局面

报业集团的干部队伍的聘任实行宣传部、组织部联合管理的方式。干部队伍的顶层设计容易诱导干部队伍行政化、级别化,使以业绩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机制得不到充分体现。新媒体为了避免这种机制的诱导,可以借鉴报业上市的经验(采编和经营两分开),实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两分开的方法,重新设立机制,放弃行政级别,以经济利益为驱动,重新建设新的管理方式,重开新格局。

新的传媒市场不断出现,并且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信息化过程加快了传媒行业新行业与新领域的出现,这些领域不断刷新业绩,成为传媒行业的发展亮点。人均GDP不断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断增长,居民对新闻产品的消费意识增强。

新媒体的出现有利于传媒行业突破发行渠道的限制,实现跨地域发展

报业集团为了争夺发行权力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突破了各种困难。例如,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市场上的落地是经过艰难的阵地争夺战换来的。半岛都市报在烟台的阵地争夺过程中受到了当地报业集团的强烈抵制,从报摊、整定和行政管理等各方面进行限制,半岛都市报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却收获寥寥。新媒体不需要落户报摊只要受众愿意接受这种形式,就可以随意登录并点击浏览。在政策、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完全被清除掉之后,主要的难度变为内容吸引人的程度、技术力量的强弱、人才资源的战略。

新媒体已经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美国发布的《2012美国互联网产业现状趋势报告》显示,美国新媒体市值已达到传统媒体的3倍。美国的报业广告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电视广告呈现负增长,在线视频广告稳步提升。我国传媒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用户流向新媒体、广告转向新媒体的局面。无论是保持传播影响力还是报业良好的收支平衡,都需要向新的传媒形式发展。

跨平台跨区域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未来的媒体发展将会跨越传统的报纸内容平台,实现报纸、杂志、网络和电视平台的统一,实现规模效应。同时,受众的定位很难再以地域作为首要标准,会转变为以受众特征为主要标准。某个区域将难以撑起大型的传媒公司。以传统的出版或发行业务为核心,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依托,逐步拓宽产业链,是平面媒体所面临的历史性选择。未来的平面媒体将发展成为跨平台、跨区域的综合媒体运营商,清晰的数字化盈利模式将成为未来报业集团发展的核心问题。

结构性升级将提升传媒行业新的竞争力

目前各大媒体都着手建设平台,所以出现了平台之间的竞争,渠道的增多导致渠道地位的逐渐下降。在各大网络平台上,优质内容的开发商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目前各大互联网平台内容不断在增加,但是同质化的内容面对用户需求趋势的精品化、精致化和个性化依然很难解决问题。“用户需求—渠道建设—内容制作”之间的反馈过程越来越重要,反馈的速度将越来越高。在发展的过程中,媒体的内容平台、渠道平台和反馈渠道在面对用户需求的千变万化上,需要实现渠道的结构性升级。

2.3 报业集团发展新媒体的必然性

保持在主流话语中的话语权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及宣传部的政策,报业集团的发展和改革主要围绕着舆论的主导权进行。随着纸媒影响力的变化甚至是稳步下滑,报业必然在新的领域担当舆论引导的角色,形成新的影响力。网络、新媒体领域中话语权的争夺越来越成为焦点,塑造新的意见领袖角色是报业发展的责任。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的兴起,凝聚了大量用户,大量广告商将目光转向互联网。线上广告在广告业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在互联网和新媒体中获得广告是报业集团发展的必然要求。报业为了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必须寻找新渠道,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寻找新的盈利点。

以发展新媒体为契机,布新局去沉疴

报业集团由于原来的类事业单位性质,在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仍具有较强的事业单位色彩。报业集团虽然在机制、人员、财政、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上形成了一套稳定的系统,但这套系统在面对新的传播格局显得疲于应对,力不从心。新媒体行业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比较敏感,面对新的机遇,必须形成灵活的管理方式。报业集团在新媒体领域管理经验的实践,为纸媒系统的管理变革提供了参照。

大量的人力资源转型的需要

报业集团的员工数量多,人员编制较为多样。员工身份的多样,决定了员工对改革的信心和动力产生不同的态度。在新的传媒市场不断扩张的未来,技术的发展导致报业采编人员过剩,采编的工作方式发生转变,大批采编人员需要转向数字媒体精编。员工需要换到新的岗位。实现人力资源的转型升级是新媒体发展的基础。

报业集团转型升级的需求

报业集团既是传媒行业,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该行业的线下覆盖能力强,但能源消耗大;内容的原创性强,但相较新媒体行业,效率低下;报业的知识含量高,但容易被新技术俘获,沦为产业链下游;该行业的内部机构庞大,但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低级;行业的广告占主导地位,但收入单一,核心竞争力不明确。报业集团亟须进行产业升级,改变报业的发展格局,实现行业的再生。

3 报业集团发展图片库的困境和可能

3.1 报业集团发展图片资源所面临的内部问题

报业集团在长期的采编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但是这些内容资源产生了许多问题。

报业集团图片的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报业集团的图片主要是为了宣传、记录和文字搭配使用,其观念主要是以文字报道为主。但其图片的拍摄观念过于陈旧,对图片的思想、价值、审美特征以及图片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等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从受众的角度和用现代传播观念来拍摄、制作图片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图片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报业集团的图片与全球传播接轨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集团内部的图片资源流动性不强

报业集团旗下所有的报社和杂志社都具备一定的采编能力,各子公司都有大量的图片内容。但是这些子报、子刊的图片仅限于其内部使用,缺乏流动性,其他报刊很难顺利、规范地使用某一报纸或杂志的图片。这种情况不仅使某报社、杂志社内部造成图片资源的积压和浪费,而且给其他报刊带来图片资源紧缺的问题。图片资源的流动性不足,一方面使报业集团没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图片资源,产生内部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造成报业内部资源的重复建设。报业集团的图片资源形成了结构性匮乏的局面。

传媒集团的图片资源产生巨大浪费

许多传媒集团的图片虽然多,但是大都分散在各个摄影记者或者编辑那里,甚至有很多图片散落在退休摄影师手中,找图难用图难成为常态。图片使用时往往需要通过工作人员的记忆,根据拍摄人员、拍摄时间来寻找,有时甚至是到旧报纸中寻找,找图的难度大,效率低。

在报社内部,图片属于本报社(或杂志)的某一部门。例如摄影部、视觉中心或美编室。在编辑的过程中,由于采编流程走不同的路线,文字记者很少考虑图片的使用,也很少考虑图文结合,造成文字工作大量的无用功及人力资源的浪费。

集团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图片的共享不足

集团的子报和子刊都有自己的图片资源分类方式,其分类都是子报和子刊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各个单位的分类系统都不尽相同,不具有统一性和科学性,阻碍了图片的查询、使用和共享。

报业集团旗下杂志的采编人员能够为本杂志提供大量专业的、精美的、独特的图片内容,这些内容都属于集团资产。但是,这些资源被长期闲置,有的被保存在编辑和记者的电脑中,有的甚至被随意丢弃。如果实现资源对接,第一,集团内部各单位可以使用最新最好的内容资源,在集团的平台上实现内容的采集和管理;第二,能够刺激本报纸、杂志的内容创新,激励其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生产一些副产品;第三,可以将自己的优势内容提供给集团的相关采编人员,实现内容的再次利用,或者将已经废弃的内容进一步回收利用。

图片一直受到知识产权问题的困扰

目前我国图片知识产权不够明朗,知识产权问题纷争较多。全国每年有近几千起图片的知识产权引起的法律纠纷,这些纠纷大多数发生在图片公司和报社、杂志社、广告公司以及电视台之间。在传媒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的今天,高质量的图片成为传媒公司自身必要的内容优势。另外,传媒集团内部图片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图片资源的大量流失成为常态。例如,许多记者利用职务之便,将自己所拍摄的图片卖给其他集团,甚至卖给本单位的竞争对手。甚至有记者将质量最高的图片卖出去,将质量低的图片发回本单位。虽然国内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报业集团内部亦是如此,但这是一个过渡性阶段,这个过程充满了各种变数,这个现状吓退了许多同行业的竞争者,却包含更大的机会和优势。整个知识产权环境建立起来之后,进入壁垒就会大大提高。

图片资源系统建设的技术困境

建设图片系统需要购买大量的器材设备、办公场所、软件,该系统所需要的首期固定投资较大。图片库的运营、管理需要大量的自动化运行模块,对技术、人才和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2 报业集团发展图片资源的外部环境

图片的内容为王的优势逐渐让位于渠道为王

传统媒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摄影记者,在拍客辈出的时代,其作品的价值被冲淡甚至是受到质疑。虽然摄影记者很专业,但与网友的作品相比,时效性还不够。传统媒体对网络图片、微博图片和图片库的依赖与日俱增。摄影记者的生存受到严重的挑战,以至于2009年8月31日,在法国佩皮尼昂维萨摄影节上,摄影节主席让·弗朗西斯·勒雷(Jean-Francois Leroy)就说出一句惊人的话,“图片库正在将职业摄影师送入坟墓”。图片库和网络渠道拥有巨大的渠道力量,这种力量正在将传统媒体所具备的内容优势逐渐抵消。

报业集团的图片行业目前处于属地竞争阶段

国内报业集团的图片都是以本地内容为主,报纸发行的原因,给这些内容造成了条块分割的趋势。大多数报业集团图片库的资源仅限本单位使用,图片库整体水平不高,既无强劲的竞争实力,也无外在的相互协调,更无差异化的竞争方式。图片库基本上是通过报业集团内部消化和循环勉强维持的。各个报业集团的图片库之间的互补性较强,整个新闻图片行业需要大的联盟与合作。图片库将面临联盟、聚合以及重组等剧烈的行业震荡。

图片的价值链还没有形成

目前图片库的价值模式不清晰、价值环节不明确、价值环节薄弱,导致图片产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确。探索图片的价值链成为报业集团图片库发展的必然,构建多元、清晰的图片价值体系,成为报业集团图片资源开发的方向。

图片行业发展现状混乱

图片的创新性强、变化多样,有些甚至有很强的艺术性,导致产品无相应的衡量和评判标准。图片作品的价格体系混乱,图片评价的寻租空间过大,很难建立图片产业的信誉体系,不利于图片产业的规模性增长。图片行业有待于探索行业标准,构建健康的图片评价体系。目前图片行业市场透明度低、行业发展不均衡,企业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不足,行业水平提高缓慢。另外,缺乏专业的组织对内进行协调,对外展开维权,企业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立起行业协会,实现各个报业集团的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协调,提高图片业的整体规模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片的知识产权现状混乱

知识产权是未来保护内容资源的重要路径。目前图片的知识产权现象混乱,但是知识产权的步子不能迈得太快,否则将与业界产生严重冲突,也不能停滞不前,否则将会失去未来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文化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往往希望免费试用图片。这样做的后果在于:①使用图片不规范导致经济损失;②图片编辑在进行图片操作的时候对工作规范模棱两可,工作信心不足,工作动力减弱;③丧失当前知识产权模糊过渡期的发展机遇;④丧失与图片商的谈判,并从中获得谈判空间的机会;⑤不同传播方式的付费方式不同,不便于制定不同传播方式的发展路线;⑥影响图片的创新、管理和交易,危害图片价值链的建设和开发。亟待建立起图片的知识产权体系,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法律维权方式,构建商业和共享两种图片交易体系,促进图片业的发展。

图片行业的格局也在迅速变化

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景气,纸媒广告下滑,导致许多国外报纸和杂志不再花大价钱雇用摄影师,而是通过拓展摄影照片的渠道丰富照片内容。国内报业和杂志主要通过使用价格低廉的图片或者是以协议的方式常年购买某些图片库的图片。

新闻图片库大多都有一个强大的传媒集团做背景

传媒集团的图片库大都隶属于该集团的图片系统。例如,新闻网站MSNBC(微软全国广播公司节目)在网站显著位置滚动发布最新的图片新闻,开设了图片频道(photo on msnbc.com),并将其分为博客、娱乐、体育等类别。其中“一周图片”(Week in Picture)栏目,汇集了一周全界各地重大的、有趣的、视角独特的新闻图片,备受好评。《华盛顿邮报》建立了“影像坊”,该版块隶属于其网络版,它将图片细分为政治、艺术、生活、商业、旅游和教育等方面。资深图片编辑推出拳头产品:每日图片精选(The Day in Photos),选出当日全球各地精彩的新闻图片。建设图片库是报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的窗口期,为打破发展的瓶颈提供契机。错过了图片库发展的机会和发展优势,会使市场空间变小,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发展机会就更少。

3.3 报业集团发展图片库的优势

政治和社会资源优势

报业集团在引导主流价值观上具有优势,能够聚集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报业集团在视频网站的发展中,遇到来自政治和社会的阻力较少,甚至会获得更多的支持。

报业集团对新媒体有强烈的冲动

我国报业集团由于受到外部形势的压力,平面媒体的压力过大,导致报业集团希望通过建设新媒体来转化资源,能够将原有的新闻采编优势转向网络媒体。报业集团的新媒体动力较强。

优化内容资源管理

图片社处于报社生产链条的上游,而且能够上溯到报纸生产的上游。一方面能够延伸至报业集团的产业链上游,将分散在各个报社的资源统一起来,实现各个报社内部的资源充分利用,提高上游产业链的粗度。另一方面,上游产业链发展良好,会将其他媒体都纳入其下游,有助于塑造图片社在整个行业中的领军地位。目前报业集团的报社、新闻网、杂志社都需要大量的图片,况且随着纸媒的视觉化,报业集团对图片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图片库的建设可以减少集团的支出。

报业集团具备大量相关的人力资源优势

报业集团具备大量的记者,这些记者每天会将分散在各地的图片搜集起来,这是图片库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图片库业务拓展的第一动力。报社掌握诸多新闻线索,对于突发事件、大型事件的图片掌控能力比较强。有了在该方面的图像采集和制作基础,图片库才会制造人气,会吸引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摄影师加盟。报业集团拥有大量优秀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和图像编辑人员,拥有大量从事视频拍摄、加工、管理的员工,这些员工能够在内容资源的制作、管理上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素质过硬的经管人员

报业集团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组织文化,培养了一批讲效率、讲政治、敢闯的经营和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具备大的企业管理的经验,既讲正气讲政治,又深谙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能够在产业管理上提供大量有用的建议。

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报业集团常常在公益事业上发挥力量,能够与各个公益机构、事业单位进行视频内容的合作。例如,在资源整合上,能够将各大机关的视频聚集起来,形成优势资源。多方面的合作扩大了报业集团资源的占有量,也为各个机构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报业集团长期组织线下活动,具有极强的线下动员能力和组织活动的经验,也组织大量的拍客拍摄,组织相关爱好者展开拍摄活动的基础。

强大的采编、爆料系统

报业现有巨大的文字采编系统以及图像管理系统,这些系统能够为网络视频的数字化管理提供经验。报业集团拥有强大的采编系统,购买了功能强大的服务器,在宽带铺设和网络建设中有前期的经验,这为网络视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大部分报业集团已经着手开展全媒体战略,这种战略格局为网络视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报业集团拥有强大的爆料系统,其线索分布于诸多行业和领域,一方面有利于为获取视频提供相关的渠道,另一方面有利于获取大量的内容信息。通过爆料系统,报业集团能积累大量的一手音频和视频资料。

3.4 报业集团发展图片库的劣势

经济压力导致过于重视短期效应

报业集团办图片库、图片网站,对网站必然会提出一定的经济要求。在不恰当的时间,以不恰当的方式提出经济效益要求,往往导致网站的定位发生改变,使图片网站的品牌价值受到冲击。对广告的过分重视导致多元价值开发的能力不足,网站发展的方向产生改变。

图片网站和集团资源的形成阻断与沟通机制

报业集团的图片库建设可以根据其发展的程度,进行业务拓展,与图片库、图片网、共享图片。不同的网络形式,其开放规模和开放模式完全不同,它们对内容的管理、运营等方面完全不同。需要在管理和运营上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和阻断功能,必须平衡这两种关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