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那个变态者——每天学一点“重口味”疗愈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1 21:33:56

点击下载

作者:张鸿飞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谁是那个变态者——每天学一点“重口味”疗愈心理学

谁是那个变态者——每天学一点“重口味”疗愈心理学试读:

前言 当心!你身边就有变态者

你认为身边所有的人都是正常的吗?注意:请不要那么急切地下决断!因为,事情往往会有变化,仔细想想,你身边是不是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怪怪的,或者你总觉得某个人的生活很诡异……

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1992年的秋天,美国洛杉矶郊区的一个叫作罗登的社区发生了一件十分怪异的事情。首先说一下这个社区的情况。这是一个遍布中产阶级的社区,总共居住20多户人。大多数人都是在十几年前搬来的,所以社区的人都很友好。男人平时在外面工作、谈生意,主妇们互相串门,孩子们就在附近的学校里上学。但是,看似十分温馨和谐的一个社区,却被一声枪响打破了这种平和。温婉贤淑、知书达礼的范迪太太没有任何预兆地在一个中午,开枪自杀了。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罗登社区。所有的居民都赶来一探究竟,人们开始议论纷纷,与范迪太太很要好的几个主妇都无法相信一向乐观友好的范迪太太会自杀。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人们开始接二连三地来安慰范迪先生和他8岁的儿子杰克。但是一向优雅绅士的范迪先生却突然冷言少语,而且更为奇怪的是,他对待邻居的态度十分冷漠,甚至有一种回避妻子死亡的感觉。在这种冷漠拒绝的态度下,很少再有人上前安慰范迪先生。然而,几天之后,邻居偶尔听见他家里传出一些奇怪的声音。但是鉴于范迪先生之前的态度,没有人上前询问。过了一个礼拜,范迪先生却突然带着杰克向大家说明了自己要搬家的意向。这时候,有人开始怀疑范迪先生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就悄悄地报了警。而警方没有任何证据,也没有搜捕令,所以不能擅自闯入民宅调查。于是,邻居为了社区安全,请了私家侦探悄悄对范迪先生进行调查。终于在一个清晨,事情真相大白。侦探在范迪先生的后院里发现了一个地窖,并且找到了几个很大的木箱子,里面是一些被分解的尸体。于是,罗登社区的居民迅速报警。警察正式抓捕了范迪先生。事情是这样的:原来,范迪先生是一名严重的恋童癖患者。他每次都会从别处骗一些小孩上自己的车,然后开车回家,在自己的地窖里对这些小孩子进行猥亵,然后将其杀害。一开始,范迪太太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后来她无意中发现了丈夫的这个秘密。范迪太太想过报警,但是范迪先生却以自己的儿子和社区的小孩来威胁妻子,所以妻子一直不敢透露这个消息。最后,她终于不能忍受良心的谴责和丈夫的恶行,吞枪自杀了。至于邻居家听到的声音,便是范迪先生肢解那些儿童,并将尸体装进木箱,在后院挖坑埋葬的声音。警察破获了这起重大的恋童僻杀人案之后,罗登社区的居民当时都毛骨悚然。当很多家长想起自己的孩子曾经被范迪先生照看过时,他们感到心惊胆战。邻居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谁都想不到一向道貌岸然的范迪先生竟然如此变态。

其实,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变态的人让我们防不胜防,很可能我们身边的某个道貌岸然的朋友或者邻居就是变态狂。有关部门调查过,世界上大约3%的人都具有强烈的心理变态倾向。

当然,这些心理变态者,不一定都如同范迪先生这样残忍,他们具体的表现有:严重自闭症、躁郁症、不可思议的恋物癖、犹如魔鬼的精神分裂、自杀狂、自虐狂、犹如淫魔的暴露癖和偷窥狂、奇怪的异食癖、残忍的恋童癖等。我们唯一做的就是要认清这些变态者,远离他们。而本书就向读者详细地介绍了这一系列的变态症状,并通过影视剧、现实的案例剖析,加以专业的心理分析,让读者更加清楚地发现那些隐藏性的变态者。

另外,本书着重从专业方面切入,加入实验、医学临床经验、案例人物自述等方式分析这些变态者的症状,探索其形成原因,给出具体可行的治疗方案。当然也会根据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疑问,给出一些答案,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探索变态者的心理世界。最后,我们还通过幽默、另类、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述一些关于心理变态者的趣味链接内容,包括一些小测试、关于变态的趣味故事、变态杀手的生动案例,等等。

总之,这是一本既充满重口味,又能满足读者猎奇心的心理学读物。它能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怪异却又真实的内心世界,更能让读者真切地了解到那些心理变态者无处安放的人生。

序章 变态心理: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秘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变态心理学在专业人士看来,也叫异常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们的一切变态和接近变态的行为。当然,这也包括精神病方面的一些异常行为。因此,我们认为,变态心理学是一门集合了心理变态和精神异常的学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变态心理学与一般心理学不同。它主要研究人们的那些异常变态心理以及变态活动,并且从中寻找到变态的原因,了解变态心理的过程,从而给出一定的治疗方案。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门具有奉献精神的心理学科。当然,这也是心理学家们的职责和义务。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包含人们的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方面。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一些精神障碍,具体来说包含了情感障碍、认知障碍、思维障碍、人格障碍等。当然延伸得更严重,则表现为性变态、躁郁症、自杀、自虐、精神分裂、焦虑、暴露癖等。

这些异常的行为远比正常心理活动要复杂得多,而且更加多变和难以控制,所以就有了我们所说的变态心理学这门学科。也正是因为这门学科的复杂、难以理解,所以变态心理学自产生以来,就被认为是争议最多的一门心理学科。但是,从众多心理学专家的经历来看,只要认真研究,这门学科也不算难。

对现代心理学家来说,研究变态心理学更加有助于帮助现实中围绕在我们身边的那些变态者们走向正道,从而减少变态狂。

话又说回来,说起变态心理学的历史,我们可以从哲学说起。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在19世纪中期,心理学便从哲学这个庞大的体系中独立了,成为一门独立的、具有趣味理论结合的学科。众所周知,一个新的学科的出现,必然会分出很多细小的分支。犹如心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一样,变态心理学也是心理学这个庞大体系的一个分支。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专家将变态心理学也分为几个阶段:早期迷信时期、中世纪自然主义时期、中世纪重返迷信时期、复兴之后的理性时期、现代科学时期。当然,在前三个时期,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十分不清楚。因为在这其中,随着社会的复杂变化、人们信仰的不同,心理学也逐渐遭到重设和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时期,迷信概念充斥着变态心理学的全部。比如,当时在第三个时期,当人们一旦患上精神分裂或者性变态疾病时,当时的治疗方式便是一种愚昧落后,且非人道的治疗方式,包括火烧、鞭笞、浸泡在热水中等痛苦的方式。因为那时的人们相信,只有使用这些极端痛苦方式,才能将隐藏在患者体内的恶魔(其实是精神分裂或者变态心理)赶走。毫无疑问,这是十分不科学的,也是对变态心理学的一种扭曲。

后来随着理性时代的来到,人们开始用理性的眼光正视这种变态心理学。到后来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思想出现,再到现代科学的进步,都说明变态心理是可以通过较为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调解的。研究变态心理学的意义

人们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活动。而众多实验者也证明,如果用一种十分理性、科学的手段想必也未能彻底弄清楚变态心理的奥秘。而且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随着他本人的身体遗传、本能、性格、欲望、修养等不同而很可能会在某些过程中出现变化。因此,一个正常的人,也很可能因为一场变故、一次创伤而改变心理,产生变态意识。

心理活动出现异常,乃至变态的现象其实很多,在我们身边的某些人或许就隐藏着某种变态心理。而不只是这些平凡的普通人会形成变态心理,就连那些伟大的文人、哲学家、艺术家也逃脱不了变态心理的困扰。比如《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就曾有严重的偷窥癖,他曾透过钥匙孔偷窥邻居的风流韵事,因此他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一位变态狂;大哲学家叔本华也曾经因为一个女人的话语不中听,而一怒之下将这个女人推下楼梯,造成对方终身残疾。这不难看出叔本华的精神分裂和变态心理;大画家凡·高也曾因为一个女人,而亲手割掉了自己的耳朵,这其中表现出来的自虐变态心理,也是有目共睹的……

而且无可辩驳的是,变态心理会让这些患者(平凡人或者伟人)的生活能力、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甚至还会丧失基本的道德理念。因此,变态心理患者在社交中会很难立足。他们或者会因为精神分裂、抑郁而变得忧心忡忡、精神萎靡,甚至还有的明知道自己的性怪癖、自虐心理等是不正确的,却抑制不住,因此终日生活在痛苦之中,最后走上犯罪、自杀的道路……

所以,无论是从变态心理学的危害性,还是它的特殊性来说,心理学家研究它都有一种积极意义。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变态心理的秘密,拯救那些困在变态心理中的人们,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应尽最大的能力来让变态心理的患者避免精神折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减少犯罪,同时也防止社会上出现更多的变态行为,减少受伤害的无辜者。因此,对整个人类社会来说,研究变态心理学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理解变态心理的

在变态心理学中,很多人将人们的这种异常心理称为疾病,甚至称作是病态般的心理疾病,而这也是大多数人对变态的印象,同时也是人们认识和理解的变态心理。但是有些变态者,比如性变态、虐待狂、偷窥狂等,我们可以称为病态、变态者。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却似乎很不恰当。因为很多心理异常,目前仍找不到其本质性的损害证据,只能将他们称为大脑的某些障碍。

因此,在认识和理解变态心理方面,也要保持一颗客观的心,不能主观用事。既然说起人们对变态心理的认识,那么我们就不免会这样问:“大多数人是怎样认识变态心理的呢?

事实表明,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社会文化和人们的常规心理来认识变态心理的。比如,宋朝至清朝,女子裹足缠脚,清朝时期男子梳长辫等现象,在当时可能只是一种社会文化和制度。但是我们现代人可能会认为过去男人的审美水平有些不正常。再比如,在现代社会,个别男性喜欢穿女性的衣服,甚至包括胸衣、内衣等。于是,人们便认为他们是异装癖,具有病态心理;男性喜欢未成年的少男少女,喜欢与他们发生性关系,以此来获得性满足等现象。这些现象较之于社会文化风俗来说,是一种异常行为,甚至有些扭曲和变形,因此,我们也称之为变态狂。

通过上述的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变态者在我们眼中具有明显偏离社会常规模式的行为。但是,我们并不能说违反社会常规模式的行为就一定是变态。比如强奸犯、杀人犯、偷窃犯等,这些人也违反了社会常规,但事实表明,他们并不是变态心理患者。所以,在认识和理解变态心理这一块,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靠社会常规模式、文化风俗来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变态。我们需要的是客观,是心理上的一种认可。

弗洛伊德曾在多年前给我们指出了这样一个认识和理解变态心理的方法:看看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一个人的性格无端发生改变,那么就可以说明这个人有心理变态的可能。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突然改变的,除非发生一些大变故、创伤,而这些也正是引起人们心理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我们在认识和理解变态心理时,一定要综合全面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减少我们身边那些隐藏性变态者给我们造成的伤害。变态者都是“精神病冶吗

很多人认为,变态者就是精神病患者。其实,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误解。两者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共同性,比如,变态者往往在精神状态方面有一定障碍,但这不代表变态者就是精神病。

德国精神病专家克莱特曾指出,一般情况下,精神病是指整体性的精神疾病,而变态者则是在人格方面具有单一性的心理变态。可以这样简言概之:精神病患者在认知上具有严重的障碍,患者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和评估自己的行为,甚至在行为上缺少主观能动性。

精神病患者的表现是,在心理和行为方面都十分混乱。甚至常常伴随着幻觉、妄想等意识。患者很难适应现实的正常生活,甚至没有自理能力。在神经方面,克莱特医生也认为,精神病患者的神经生理会发生病变,在治疗方面,对药物进行排斥。可以说,精神病患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副其实的病态。

而变态心理者,则只是人格单一性的异常。这类人在神经生理方面看不出病变,对药物治疗也并不排斥,甚至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也是不正确的,但只是控制不住想去做。变态心理者能够自理,在意识上的表达也是正常的,因此不能算病理上的变态。

而从犯罪方面来讲,精神病患者往往在犯罪过程中,缺少很多主动性的考察。比如他们不懂得自我保护,不知道进行预谋,甚至他们在作案的时候,经常选择在人多且集中的地方,作案之后,也不懂得自保逃跑,不隐藏自己的行为,而且很容易向他人说出自己作案的事实。而具有变态心理的人,往往在认知上是正常的,他们能够正确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客观评价,明白自己的行为是犯罪。所以,变态者往往在犯罪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预谋和计划,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甚至还会设计一个详细步骤。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变态心理患者往往会在自己做出的变态行为中获取一定的心理满足和快感,所以他们会持续反复地作案,而且变态心理患者在人格障碍上的单一性,决定了他们作案表现出的固定性。比如一个恋童癖变态者,他的作案对象总是那些未成年的儿童;一个暴露癖,他总是会反复地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私处……

所以,变态者并不一定就是精神病,而精神病也并不都是变态者。这两者尽管有一些共同之处,但是并不能直接毫无顾虑地画等号。是天才还是疯子:变态心理与艺术的关系

在天才与疯子之间,的确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是众多艺术家天才的真实心理写照。因为很多人称那些天才型艺术家是疯子或者天才。而事实证明,一个极具创造性的人,他的内心总有某种东西可以压倒他本人,甚至让他本人凸显出疯狂的姿态。弗洛伊德曾经指出变态心理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确存在着某种关系。如此一来,我们不禁要问,这两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个人的创造思维往往是违背正常心理常规的,因为这些想法都是常人所不具备的,也非常与众不同。所以,那些富于创造的艺术家,才会在大众眼中被认为是“疯子冶。比如,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之前,曾一度被认为是疯子,因为他的各种偏执想法实在是令人无法接受,而且他不顾一切地将全部心思都投入到相对论的研究之中;大画家凡·高的《蝴蝶花》作品,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以5 30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那是凡·高在其精神病突然发作的状态下所作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创作《悲怆交响曲》时,曾经失声痛哭,甚至将自己关闭在一个极为封闭的空间里几天几夜;歌德因为向一位比自己年长的女人求爱而失败,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从而梦游般创造出了《少年维特的烦恼》;亨德尔在其躁狂症发作最厉害的一个月内创作完成了《弥赛亚》……对这一切,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些天才艺术家们绝对不是在常态下进行的伟大创作。

莎士比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诗人、疯子以及情人,都是满脑子真实的想象。诗人眼里总是闪烁着疯狂的光芒。冶很多艺术家都认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才华大都是在内心超我的幻想方式之中产生的。正如毕加索的画一样,在毕加索眼中,除了画布,其他都是一片黑暗,而呈现在画布上的抽象景色却都是来自这个天才画家的幻想。毕加索曾这样说:“我的想象力是我绘画的前提,你甚至可以称它为妄想,因为在我的画中,你很可能会看到一个漂亮女人以及她的动物情人。

很多人认为艺术家就像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依靠想象力、妄想来实现自己的成就。但是弗洛伊德却认为,艺术家并非精神病患者,因为艺术家知道他们该沿着哪条路去寻找灵感和幻象,而且这种变态的想法能够推动他们去创造,去专注,去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创作之中。但很明显,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控制着自己的神经生理,不至于让自己跌入精神病的悬崖。所以我们说,正是这种变态的思想,才创造了艺术家的高成就。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说:“诗人只有处在一种狂热的特殊精神状态下,才会有传奇作品。冶而从现代角度来看,这种情绪其实就是指创造上的变态心理。但是,我们仍然要清楚一点,如果你只是一个常人,没有那些新奇的想法和幻象,那么就不要试图去做一个变态的“疯子冶。

第一章 自闭症:谁也无法走进我心里

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一种心理疾病。也许你常见邻居家的孩子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沉迷于自己的一个小世界内,反复做一件事情,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不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其实,这些都是自闭症的表现。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严重的自闭症患者还可能有自残或者自杀的暴力倾向。所以,我们必须要热切关心自闭症患者。通过本章了解,你可以认识自闭症,找到治疗方法,甚至发现自闭症患者的一些神奇特异功能。■变态片段走进《雨人》的世界

相信喜欢好莱坞电影的人一定不会错过这部叫作《雨人》的电影。当然,很多人是冲着汤姆·克鲁斯那帅气的外形而去的,也有人是冲着达斯汀·霍夫曼的精湛演技而去,但我是因为被这部电影深深打动,它让我们通过影视传媒、名人演绎的形式,走进了一个自闭症患者的内心。影片不只感动我,更让我意识到自闭症患者是需要关爱和呵护的。

言归正传,在这部影片中,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雷蒙是汤姆·克鲁斯饰演的查理的自闭症哥哥,他很小就被送往了精神疗养院生活,要不是弟弟查理因为争取财产,也许雷蒙这辈子都只能待在这个封闭的疗养院里生活。

命运作弄人,查理的爸爸在临死的时候并没有将300万美元的遗产留给能干聪明的自己,而是留给了自闭的哥哥。查理认为父亲是晕了头,因为这300万美元对哥哥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所以他决定带雷蒙离开疗养院,企图获得雷蒙的监护权,从而获得百万遗产。

当然,影片中最精彩的地方也就是查理和哥哥雷蒙的相处片段。镜头带着我们见证一个又一个的自闭症症状。

然而,聪明自傲的查理没有想到与一个自闭症的患者相处是那么的不容易。雷蒙的生活十分固定且老套,每天都会恪守一个固定模式生活,不喜欢与人交流,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得很漠然,但同时又因为很好奇而感到更加自卑。

查理发现,哥哥每天要在固定的时间看固定的电视节目,吃饭也必须要吃固定餐谱的食物,到了固定时间就像儿童一样乖乖上床睡觉,而且还只穿一个牌子的内裤……另外,雷蒙因为有一定的社交恐惧症,拒绝与人交流,拒绝与众人一起乘坐交通工具,遇到特殊情况会不顾场面大喊大叫,从而出尽洋相。

这场旅行,让查理筋疲力尽,他觉得哥哥傻乎乎,不懂得交流,每天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于是他内心很生气,认为那百万巨产对哥哥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然而在愤怒之余,查理发现了哥哥的一个惊人技能,他有超强的记忆力,甚至过目不忘,而且心算的速度比计算机都快。于是,利欲熏心的查理带着哥哥去了赌城,利用哥哥的这种技能,赢得了一大笔金钱。

在这一连串的摩擦相处之中,查理逐渐萌生了手足之情,可以说是找回了最初的亲情。一次,哥哥看到浴缸里有热水注入,于是情绪突然失控,大喊着:“热水会伤害到小宝宝,绝不能伤害查理。冶这时,查理才恍然大悟,原来在自己的儿时印象中,的确有个“雨人冶存在。这个“雨人冶经常会给自己唱歌,安慰自己,每当自己害怕时,“雨人冶就会守护着他。查理一直以为,“雨人冶是自己儿时幻想出来的玩伴,原来“雨人冶就是自己的哥哥雷蒙(“雨人冶的英文发音与“雷蒙冶的发音很相近)。而哥哥因为自闭而做出很多怪异行为差点伤害到查理,所以才被爸爸送往疗养院。而这一别就彻底隔离了查理与哥哥最美好的相处时光。查理恍然明白了,原来自己得到了那么多的关爱和呵护……

最终,查理放弃了这百万巨产的争夺,他真正在乎的是哥哥的监护权,他想要终生好好照顾哥哥。而影片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最后查理依然是没能赢得哥哥的监护权。而全片最打动我们的或许就是雷蒙将头抵在弟弟头上,企图用这种看似幼稚的方式来表达对弟弟的爱和依恋。

影片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感动,更多的是要呼吁我们对自闭症患者多一些关爱和呵护。当影片序幕缓缓拉上的时候,我承认眼角有些泛红,而且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曾接触过的一位自闭患者,他的生长环境跟“雨人冶很相似。

这是一个年仅7岁的男孩,他的妈妈在其很小的时候,就感觉到儿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不管怎样逗他,他都不会笑,而且没什么反应。儿子从小到现在,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将积木堆积得很高很高,倒了之后,再继续堆积,一整天做这一件事情都不会烦。如今都7岁了,还是不开口说话,也不会自己穿衣服,更不喜欢与小朋友玩。这位女士还有一位女儿,今年3岁,她认为儿子的这种行为不能让女儿接触到,于是,尽量将女儿远离儿子。一开始,她觉得儿子可能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是后来去了医院,才发现这是自闭症。

精神科的医生建议将这个男孩送往精神医院治疗,因为事实证明,这种自闭症患者到了一定程度还会自残或者有一定暴力倾向。但是男孩的妈妈又不同意,宁愿将儿子关在家里,也不愿意让其去精神病院。

我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内心很难过。这个男孩不就是现实版的“雨人冶吗?他长大之后,会不会也和达斯汀·霍夫曼演的雷蒙一样对外界的事情一无所知,整日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而他的妹妹长大之后,会不会也因为有个这样自闭的哥哥而感到可悲……

不管如何,这些不愿意和人交流、沉迷在自己世界、自理能力差的自闭症患者也是我们周围的一分子,我们不应该对他们轻视或者有偏见。相反,我们更应该努力搞清楚自闭症患者的心理、生理因素,从而帮助他们摆脱内心的孤独和自卑。■诊断论述封闭的孤独世界

电影《雨人》带给我们的是一波又一波的感动,同时也能让我们伸出双手去帮助自闭症患者。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到底自闭症的定义是什么。其实,自闭症也就是通常人们讲的孤独症。在精神学领域内,这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

临床首次描述自闭症是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的一些专家将这种病称为“早期婴儿孤独症冶(因为这类病一般情况下从婴儿时期就已经表现出来)。主要的特征: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怪异的重复性仪式行为、沉默不语等。而在心理学方面,我们认为,自闭症是一种交流障碍和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主要表现为,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交流,整天沉迷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喜欢开口说话,生活不能自理,学习和生活有障碍,不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严重的还有可能会自残甚至产生暴力倾向。

在这一点上,我们从《雨人》中也可以看出:雷蒙习惯做一些固定规律的事情。比如,在固定时间看电视、睡觉、吃饭等,而且不喜欢与陌生人相处,不喜欢与人沟通,喜欢沉默,甚至还有社交恐惧症,生活、学习不能正常自理。

在专业的医学史上,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三大核心症状,分别是社交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兴趣行为障碍。

首先,在社交交往障碍方面。很多患者从小就有自闭症。在婴儿时期,他们就表现出了这种社交障碍。比如,回避他人的目光,因而会时刻低着头。对他人的声音和兴趣没有太大反应,不愿意与人亲近。别人叫他们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有反应,甚至对自己的父母都不会依恋。长大之后,更是不愿意与别人一起玩耍、交流。遇到快乐的事情不喜欢与别人分享,遇到困扰,也不会找他人寻求帮助或者安慰。可以说,他们在社交上,完全存在一种障碍,甚至不能谈恋爱、不能结婚。

其次,在沟通障碍方面。自闭症患者通常会以大呼大叫的方式来表现他们不舒服或者有其他需要,同时表情也十分漠然,很少用点头和摇头等肢体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在《雨人》中,雷蒙在机场因为不喜欢坐飞机,而表现出的大喊大叫就是自闭症患者惯有的与他人沟通方式。

再次,自闭症患者在言语方面的交流也有一定障碍,包括对语言的理解力也很有限。很多患者甚至在儿时七八岁都不会说话。比如上一节中,我接触到的那个男孩,到了7岁,还不会用话语和人交流。再有,自闭症患者还常常存在模仿一些语言或者刻板重复某句话的行为。很多自闭症患者可以像《雨人》中的雷蒙那样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甚至能够背下某些广告词、某首诗歌,但不能正常与他人交流。

最后,行为障碍。自闭症患者对一般人的正常兴趣、行为不太感兴趣,他们更专注于那些特殊的事情。比如车轮、瓶盖、木棍等东西,甚至还会对这些大家不注意的事物产生一定的特殊依恋感。比如,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会看到一些自闭症患者经常与一只木棍、一个布娃娃一起生活,甚至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这个东西。因此,自闭症患者经常被人们耻笑,很多人认为他们很笨、很呆、很白痴。但其实,在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相处时,他们内心才会开心舒服。

此外,精神科的专家还认为,很多自闭症患者由于从婴儿时期就表现出发育迟缓的行为,所以有一部分患者很可能患有不同程度的癫痫症。部分患者还可能智力低下,但专家还认为,在这种缺陷之下,自闭症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自闭症才能冶。比如,在音乐、绘画、计算、记忆等方面具有超常能力。因此,很多自闭症患者被科学家称为“白痴学者冶。

在《雨人》中,雷蒙就具有超强的过目不忘和计算能力。而在港剧《仁心解码》中,心理学家赖瑶珠的哥哥赖瑶星就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但是也有超强的过目不忘能力,而且他最厉害的是能够将看到的画面快速画下来。为此,警方也经常借助赖瑶星的帮助,来抓捕犯罪分子。■生成原因与家庭教育和抚养方式没有关系,需从生物学领域寻求根因

你如果能走进自闭症患者的内心,那么就要去呵护和关爱他们,如果你不能走进自闭症患者的内心,那么我在这里希望你不要去打扰他们,更不要去歧视他们。我认为,每个自闭症患者都不希望自己有这种症状,他们的生成都是迫不得已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看一下,有哪些原因构成了自闭症。

很多人认为,自闭症与家庭父母的教育或者抚养方式有关。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精神学的专家就已经抛除这种病因假说,真正地从生物学领域探索自闭症生成的原因。专家认为,自闭症与精神病障碍以及分裂症是没有关系的,而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是在一定遗传因素作用下,受多种环境因素刺激导致的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疾病。

从心理学方面来说,我们认为主要有四种原因可能导致自闭症,分别是遗传因素、新陈代谢疾病、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脑伤刺激。

第一,遗传因素。根据调查,在自闭症患者中,有20%的人的自闭症状来自遗传。就算表面上没有遗传表现,但只要你去查看一下他家族的遗传史,就可能会找到智能不足、语言发展有障碍的人,而且经过医学证明,自闭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也就是说,自闭症可能是在一定遗传倾向性下,由环境致病因子诱发的一种遗传疾病。

第二,新陈代谢疾病。我们知道在人体内,如果新陈代谢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身体机能都会出现异常,苯酮尿症等先天新陈代谢障碍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大脑的正常工作,影响脑细胞功能的失调,从而让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部分失去的原有功能,这样就很可能引起自闭症。

第三,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女性在怀孕期间,如果经常患有病毒性感冒等疾病,那么也会很容易造成胎儿脑部发育受损,引起自闭症。

第四,脑伤刺激。这种病因包括在女性怀孕期间的一些变化,比如早产、难产、新生儿在母体中出现脑伤。如果婴儿出生之后患有脑膜炎等一些疾病,也会造成大脑受伤,从而可能增加患上自闭症的概率。

除此之外,医学研究者还认为,如果患者在幼年时期经受一些偶尔的刺激、打击(比如,失去至亲、遭受难以接受的事情等),也可能会引发自闭症。比如,曾有一位年仅9岁的女孩,她的自闭症就来自于8岁时,亲眼看见父母因为救她而被汽车撞死的场景,从此她封闭在自己小小的世界之中,慢慢地失去了说话能力。还有,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方登因为地震而失去了爸爸,而妈妈又在抉择之中选择了弟弟,而放弃了自己,她患上了短暂的自闭症,一时间不会说话,逃避人群……■治疗方案打开尘封已久的心,沐浴生活的阳光

我们既然知道了什么是自闭症以及自闭症的多种表现形式,那么就要尽力地帮助自闭症患者早日摆脱这种困扰。因为,他们的生活太过压抑、单一,命运让他们降临在这个世界,却不能让其沐浴在阳光中,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找到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让自闭症患者可以打开尘封已久的心,来沐浴生活的阳光。

前面,我们了解到自闭症患者的症状大多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表现出来了。所以,我们对自闭症的治疗也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根据研究,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的程度就越明显,而且我们建议促进自闭症患者家庭的参与,让其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自闭症患者本人、父母、老师、主治医生、心理医生等集体参与治疗,形成一个团体治疗团队,那么取得的效果将会更好。还有一点,我们不建议自闭症患者过多地服用一些药物,因为在市场上,并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根治自闭症,很多药物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所以我们认为坚持非药物治疗才是主要的。

同时,在治疗时,要多加强对自闭症患者的训练,让其尽可能地打开自己的心扉,让阳光照进来。

以我们对自闭症患者的了解来说,最想改变他的不是其父母、朋友,而是他自己,但他不知道该怎么改变。因此,作为亲人、朋友、医生,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们敞开心扉。

首先,我们要唤起自闭症患者的同感。自闭症患者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独自享受,因此他们内心十分纯洁和友好,但他们很难给予他人一个眼光,很难与他人交流,他们会沉浸在自己的喜怒哀乐里。想要让自闭症患者感到你与他是有同感、有共鸣的,我们就应该去发现自闭症患者的一些喜好和兴趣,去感受他的世界、他的喜怒哀乐,然后再以一种友好的态度与他建立亲情、友情,唤起他的同感。这样一来,他才会从内心真正领悟到自己与周围人是属于一个圈子的。

其次,要委婉地与自闭症患者接触。要让他们走出孤独的世界,得到情绪上的放松稳定,我们就要与他们真心接触。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动用医生的职权来强行与他们交流,逼迫其打开心扉。我们要柔性接触,委婉地与他们交流,要努力为其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让他们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同时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这样,也才能抑制他们不良情绪的产生,能让其本有的坏情绪得到转化。

而对那些幼小的自闭症患者,父母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宽容和了解,多花一些时间陪在他们身边,倾听其心声。作为心理医生的我们也是如此,要尝试体会他们的感受,为其打开心扉做好铺垫。■相关问答成人也要小心患上自闭症

很多人看了上述几节的陈述之后,可能觉得自闭症只是孩子的症状,大人根本不可能患上自闭症。尽管我们认为患自闭症的人大多数为孩子,但是并不是说,成人就不会患自闭症。

其实,成年人也可能会患自闭症。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引用一个现实案例说明一下。美国联邦疾病防治中心曾接受过这样一个病者,他叫詹姆斯,是一名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他是2001年才去图书馆上班的,那时他已经36岁了。他之前是一位货车司机,每天开完车回家就会很累,所以一回家就睡觉。妻子骂他没有本事,不懂得享受生活,不照顾家里,而且还嫌他挣的钱少。其实,换做其他人,可能早就与妻子翻脸,但是他内心善良,不愿意与妻子吵架,所以就任凭妻子骂。可是时间长了,他逐渐开始逃避妻子、逃避家庭生活、逃避孩子、逃避与其他朋友一起外出……每天就将自己关在汽车里开车,每天在熟悉的路线上来来回回。时间久了,他变得说话很少,动作迟缓,除了开车以外不知道其他的事情。后来,妻子发现丈夫不对劲,于是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才知道丈夫患上了成年自闭症。妻子当时十分痛苦,认为是自己害了丈夫……

美国联邦疾病防治中心的精神科专家爱德华医生认为,成年人的自闭症主要表现在情绪和思维方面。在情绪上,他们每天都看上去特别疲惫、劳累,而且精神萎靡,总是容易发脾气,或者是沉默寡言,甚至性欲也减退,睡眠也减少;而在思维方面,则感觉自己反应迟钝,做事犹豫不决,内心空虚无聊,严重的还可能会自残。

说到这一点,我们不得不问:是什么原因导致成年人患上自闭症?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压力。比如,成年人的失业、无业、失恋、丧偶、老年人退休等,这些因素都会使成年人内心无聊、无奈,甚至感觉对生活无能为力。再有就是成年人的负担过重(如结婚、生子、教育、养老等),压力大,从而导致他们无法适应这样的生活,造成自闭症的产生。

因此,成年人患自闭症更是不容小觑的事情。由此可以得出,在你我身边,很可能就隐藏着那些隐藏性自闭症患者。我们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时刻注意观察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多多与他们沟通,才能让自闭症远离身边。■趣味链接天才自闭症患者

在众多自闭症患者群体中,有一部分自闭症患者可能在某些领域是天才,比如爱因斯坦。经过证明,爱因斯坦曾是一名自闭症患者,而也只有这样的自闭症状,才让他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一心一意地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之中,最终提出相对论这一伟大的学说。

当今社会也有一个类似爱因斯坦的小天才,他叫雅库布·巴内特,是一名来自美国的14岁少年。雅库布在3岁的时候被查出患有自闭症,他的妈妈回忆说:“在雅库布两岁的时候,他不会对人说话,更不看我们一眼,我担心他不能进入我们的正常世界,更担心听不到他对我说‘我爱你爷。冶为了帮助儿子恢复健康,雅库布的父母决定听医生的话,走入儿子的心灵世界,多多关注他的兴趣、爱好。很快,雅库布的妈妈发现儿子在数学和天文方面有惊人的才能,小小的雅库布就能够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的200位,而且对天文学也特别感兴趣。

根据调查,小雅库布在3岁的时候,就能拼出5 000片的拼图,而且还精通全国道路地图,能熟练背诵每条公路的名字。另外,他还会随手写下一些方程式。8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够在印第安纳大学旁听课程。很快,旁听已经远远不能达到雅库布的要求。

12岁,雅库布的数学水平就已经达到了博士级别,于是妈妈将雅库布送到了印第安纳州的普渡联合大学学习天体物理博士课程。经过测试,雅库布的智商高达170,甚至比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要高。

更令人神奇的是,雅库布竟然在一周之内,学会了微积分、代数、三角函数等知识,甚至能够当那些成年人的“家庭老师冶。

如今的雅库布更是“雄心勃勃冶,虽然不能与他人交流,不能融入大家的正常环境中去学习,但是他正在积极地研究自己的学术。据说,他正在研究“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延伸冶理论。希望,日后这位天才能够突破爱因斯坦,成为又一个传奇人物。

第二章 歇斯底里症:不只是情绪失控这么简单

一提起歇斯底里症,可能大家觉得患者会无缘无故地大喊大叫、情绪失控。但事实上,这种症状并不是这么简单。歇斯底里症也叫癔症,是由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双重失控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患者在情绪失控的同时,往往还会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会出现各种幻听幻觉的现象,甚至这些幻觉会引导患者去伤人、自杀,做出极其不可思议的怪事。因此,歇斯底里症远不止情绪失控这样简单,本章将会综合来分析这种症状的问题。■变态片段漫游梦旅人带来的可怕癔症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电影界对心理学的很多刻画都十分明显和仔细。当然,作为一个心理研究者,我也曾看过多部关于心理学的日本电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就是岩井俊二导演的《梦旅人》,而这部电影也与这一节要讲的内容有很大的联系。

三个少年,分别患有不同的精神分裂症,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症状:癔症,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歇斯底里症。一向十分可爱的可可竟然因为自己的异常行为而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孪生妹妹,从而被家人送到了一家诡异的精神病院。这里与世隔绝,死气沉沉,到处都充满着死亡和阴险。好在她很快认识了一个一身乌黑羽毛、打扮成乌鸦的病友卷毛和小悟,这两个男孩是令可可在精神病院里看到希望的两个人。然而,卷毛和小悟的遭遇也并非那么乐观。卷毛身上曾经发生了一系列黑暗的噩梦:他小时候被变态老师性侵犯过,因而每天噩梦缠身,令他难以承受,从而杀死了那个老师。而小悟则仿佛有一种漫游人生的妄想症,经常幻想自己处在一个梦幻的世界之中……三个年轻人的梦之旅也就这样开始了。当然,最后的结局是惨烈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而它在心理学方面的贡献也很大。

其实,对于影片中的三个主人公,我认为他们符合三种不同形式的歇斯底里症状。可可属于情感爆发性的癔症,她甚至会莫名地哭,莫名地伤人,甚至自杀(当然,最后她也选择了用自杀来解脱)。卷毛则属于分离性漫游的癔症,他认为,自己可以扮成黑色的乌鸦来终结这个黑暗的世界,幻想世界末日的到来。小悟则也属于分离性漫游癔症,虽然他在妄想症方面有很大的表现,但暗示性高,让自己时刻处在一种恍惚漫游状态中。

命运的安排,从来都是很突然的。三个孩子的终结却并不能让这种可怕的癔症在末日结束。在现实生活中,歇斯底里症依然存在,并且深深地折磨着那些患病的人。我曾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纪录片,讲的就是歇底斯里症的事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欧洲女孩的故事。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发现,原来这种歇底斯里症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可怕,能让一个年轻阳光的女孩,变得犹如魔鬼一般。

由于特殊原因,我们暂且叫她丽莎小姐。她是一个年仅20岁的女孩,平常看上去十分可爱,但认识她的人,都说她经常活在自己编织的美丽幻想之中。这年夏末,最疼爱她的母亲突然卧病在床。她便从外地匆匆赶回来,一直在床边悉心照料母亲。多少个不眠之夜都熬过来了,这时她却生了一种十分离奇,甚至让人毛骨悚然的怪病。

一开始她只是觉得全身无力、没有胃口、精神萎靡。当时,她的亲人朋友都以为可能是因为照顾母亲,身心疲惫所致,于是都劝她休息。但是,她却不肯休息,坚持照顾母亲。后来,她觉得自己身体十分疲乏,经常咳嗽,于是不得不停止照顾母亲,进行自身治疗。在休养的这段日子,丽莎身上开始出现更为奇怪的现象。她每天的午后就感到无比的劳累,渴望能够休息,在傍晚更是进入一种恍如睡梦的状态。

很快,冬天来了。丽莎小姐的这种情况并没有好转,而且还更加频繁地出现一些更为离奇的现象:脑袋疼痛、视力模糊,甚至觉得房顶时刻要倒塌。有时候她全身会出现肌肉僵直、麻痹的状态,后来甚至手指都不能动。发病之后,丽莎的家人开始请医生来为其看病,但是很多医生都无法得出她到底患了什么病,直到一位心理医生史密斯的出现。

而在这时,丽莎小姐也不愿意和任何人沟通,甚至变得十分焦虑不安。史密斯只好通过观察来研究,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丽莎已经有精神分裂的症状,并经常具有两种不同的意识状态。在一种意识中,丽莎认得周遭的人和事物,却很焦虑着急;而在另一种意识中,丽莎表现得十分狂暴,经常撕扯衣物,甚至不认识周围的人,看到床单、衣物时就会撕扯,好像突然看到了某种令她害怕的东西。史密斯还发现,丽莎经常将一些发带、绳子等看成是蛇,从而发出尖叫的声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丽莎似乎明白自己的精神分裂,她仿佛意识到,另一个“自己冶经常做一些可怕的事情。后来她更是连话都说不清楚,身体也逐渐不听使唤。

自从丽莎生病之后,她就很少见到母亲,后来她母亲终于在来年春天去世了。丽莎小姐听到这个噩耗之后,更是爆发了长期的狂乱行为。在长期观察之后,史密斯医生发现丽莎的病情有一种规律性:一到下午,她就开始疲惫入睡,进入一种梦游的状态之中。而晚上,她很快“醒来冶。“醒来冶后的丽莎会觉得烦躁不安,口中还会喊着“折磨冶等字眼,仿佛她看到了某种恐惧痛苦的幻影(注意:这时的丽莎是闭着眼的)。在这时,她还会自言自语。当真正醒来之后,她就会平静很多。

这个规律其实就是她以前照顾母亲时的正常状态。每天午后休息、睡觉,然后晚上再去床边照顾母亲,直到清晨再休息。她的那种看似梦游的状态,所经历的幻觉,好像与其母亲有关。如果有人对她重复叙述在幻觉之中所说的一些只言片语,那么她很可能就会就此编织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史密斯认为丽莎每天的那种梦游经历是一种“自我催眠冶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丽莎能够重新经历照顾母亲的情形。所以,史密斯鼓励丽莎多说,并且给她催眠。在催眠状态中,史密斯了解到丽莎曾经在照顾母亲时,梦到有一条黑蛇想咬母亲,但是自己在梦里无力赶走那条蛇,一时情急之下她便发现自己的五根麻木僵硬的手指都变成了五条蛇……后来,在玩游戏的时候,她看到一个圆形绳子被丢进了小树林之中,当其去捡回来的时候,却又出现了黑蛇的幻影。于是她的手臂麻木,不听使唤……

从催眠中,史密斯了解到丽莎的这些可怕症状原来都源自她照顾母亲时的痛苦经历。而当丽莎在催眠过程中不断重演这些片段,且将它们说出来时,她情绪得到了宣泄,最终这些可怕的癔症也奇迹般地消失了,她恢复了正常,接受了母亲离去的事实,重新开始了新生活。

癔症的确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相信,此时的你肯定会有疑问,虽然现实中确有像丽莎这样的人,但是你可能对这种歇斯底里症还不是那么了解。既然它那么可怕,那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分析它。■诊断论述具有精神障碍的神经症

上述丽莎小姐的这种情况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歇斯底里病症。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意识到了这种病的存在。比如一个正常的人,突然会出现十分离奇怪异的行为,好像变成了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人,甚至还会突然不能行走,四肢麻木,看不见东西,语无伦次等。

其实,在医学上,歇斯底里症又称为癔病,属于神经症的一种。自古以来就对此众说纷纭,古代没有科技的时候,人们通常认为这与妖魔鬼怪有关。但无论怎么说,它与现代社会所理解的癔症有一个共同点:精神障碍。

其实,歇斯底里症虽然在广义上被认为是一种因为情绪失控而爆发的情感法系,患病者由于未知的恐惧等原因造成情绪失控,出现幻想,从而做出一些离奇怪异的事情。但是从病理上来说,这种病是由精神因素,比如生活上的某些刺激、内心的暗示等引起的精神障碍。它的表现主要有分离症状和转移症状两种。分离症状主要是只对过去的一些经历与当今环境或者认知产生了不相符的状态。而转换症状则是指由于受到精神刺激而出现的情绪反应,会有躯体不适、情绪失控等症状。

在上述事例中,我们看到丽莎小姐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而且我认为,有相当多的癔症患者都有来自病人过去的创伤性经验,包括岩井俊二的《梦旅人》中的可可和卷毛。当心理创伤事情发生时,病人就可能会处于一种短暂的意识恍惚状态之中,比如惊慌失措、悲痛不已、急躁狂乱等,但在完整的意识恢复时,创伤的经验以及伴随出现的情感和正常人格的意识会出现主体分离。换句话说,就是这些状态会成为患者心灵上的一种“异物冶,想拿拿不掉,十分痛苦。

相信,你已经被上面的一些专业术语搞晕了,会急于想知道,到底这种症状的具体表现或者特征是什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种歇斯底里症的主要表现和特征:

■突然不能回忆起重要的个人经历,甚至出现一些非计划之内的超常行为。

■情感宣泄,时而大哭大闹,发作时可能伤害他人,而且还会自残、自杀。有时还会经常改变身份,突然变成另一个人。在民间,常会有人认为是“妖魔附体冶。

■会产生妄想和幻觉,很容易受暗示作用做出出格或者意外的事情。

■身体会因为意识障碍,而出现长时间固定的姿势。常常对声音、光线有刺激反应,同时会出现视力下降、语言模糊、四肢麻木等症状。■生成原因癔症是多种幻想的“浓缩冶

据我了解,歇斯底里症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人们将歇斯底里症称为“子宫乱窜冶。当时的人们将这种病称为女人病,认为这是由女性性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因此,当时人们认为结婚是最好的治愈方式。但显然,从现代的角度来说,这个说法太过片面,根本不能立足。

到了中世纪,欧洲人的兴趣已经从肉体、物质方面转移到了精神层面。于是,那时的人对歇斯底里症的解释也开始改变,对于它产生的原因有了不同的看法。但可惜的是当时教皇统治的黑暗世界,将这种病症看作是恶魔、女巫附体。所以,在当时的精神病典之中,对歇斯底里症的描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认为是妖魔附体。而在那个时候,教皇会将患有这种病的人处以火刑。

后来,理性主义到来了,人们开始认为这种病症是因神经系统出现了问题所致。当时法国神经学家沙考认为这种歇斯底里症是一种遗传病,是遗传因子导致的。尽管在人体解剖学中,人们并没有发现这种神经系统的变性,但当时的人们却无比相信这种说法。

这种说法一直持续到现代精神病研究之父弗洛伊德的出现。心理学家布鲁尔和弗洛伊德共同著作的《论歇斯底里现象的心理结构》中,再次将歇斯底里症状由物质方面引入到精神层面。当然,从现代角度来看,这不仅是一个突破,更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幻想是所有歇斯底里症的前身。也就说,歇斯底里症只不过是经“转化作用冶而表现出的一种潜意识幻想。而这种说法与现代医学说法也几乎是一致的。

在弗洛伊德的观念中,他认为,歇斯底里症其实是多种幻想的“浓缩冶。换言之,在这种症状中,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潜意识幻想。甚至还有的病人会同时扮演自己幻想中两种人物的角色。比如,有这样一个女病人,她经常幻想自己的遭遇,甚至还会在行为上演练自己的这些遭遇。她会一只手用力撕扯自己的衣服,当然,这时她扮演的是一个男人的角色。而同时,她的另一只手则会拼命地按住自己的衣服,这时她表现的是自己女人的角色。

这种行为完全就是由自己潜意识里的多种幻想造成的。因此,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歇斯底里症的起因是由人们不停地幻想,不停地编织,不停地尝试引起的。冶也许,当一个人处在这种自我分离、分离转移过程中不能自拔时,就会产生怪异离奇的现象,精神会错乱,意识也会模糊,甚至会打乱意识中的顺序,出现反向倒错的表现。比如,一个人在拥抱的时候,幻想出来的并不是直接正常的拥抱,而是抽搐般双臂向后抱,最终甚至能够将自己的两只手在脊椎上相合。

当然在现代医学中,这种歇斯底里症状生成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种。

第一,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这种症状首先是遗传导致。尽管沙考的那种绝对遗传说法并不成立,但是这也并不代表,这种症状不能遗传。科学家研究过,在多数歇斯底里症状患者中,他们的父母中也有这种病史的,虽然只有不到10%的比率,但是,这也算是一个起因。然后是个人素质与人格的类型原因。很多情况下,我们认为具有癔症个性的人很容易患上癔症。在这里我想应该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癔症个性,其实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情感因素。它表现为患者情感丰富,具有极强的表演色彩,而且个性自我、富于幻想,还有很高的暗示性。国外的心理学家认为,不成熟,具有要挟性、性挑逗等特征可以看作是这种癔症个性的表现。另外,身体因素也可以导致歇斯底里症状,比如大脑受伤、脑炎等这类状况也很可能会产生这种症状。

第二,心理因素。在医学上,很多专家认为癔症主要是由心因性疾病造成的。通俗来讲,就是这类人经常猜疑、思维混乱,言语不清,经常情绪不稳定,忽晴忽阴,容易烦躁紧张,易冲动。有些患者还经常闭门不出,饮食紊乱,不能做到正常的工作、学习,而且还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治疗。当然这大都来自外界社会环境因素,比如工作压力大等。

我们经常在电视或者电影中,看到一些杀人犯,他们之前还宛如一个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但是,在某些特殊时刻,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性格来一个360度大转弯。甚至因为一件小事而与别人争吵,回到家之后闭门不出。但是如果这时镜头给他们一个特写,就会发现其目光犀利、表情狰狞,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甚至会幻想出多种境况,想象自己是某某人,然后胡乱摔东西,任意妄为,十分狂躁。时间久了,他们会越来越积压这种情绪。而且我们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样的人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到了该上班时,依然正常上班。但是很可能他就是下一个连环凶杀案的凶手。所以,这种心理因素形成的歇斯底里症状,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

了解了这几种癔症形成的原因之后,我们知道,其实通俗来讲,癔症就如同弗洛伊德所说的———多种幻想的“浓缩冶,是来自精神上的一种障碍。而这并非像大多数人所想的那样———歇斯底里症只是情绪失控那么简单。■治疗方案醒悟疗法,让患者自醒

既然我们认为歇斯底里症是来自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因素,那么你肯定以为有方法来治疗它。没错,治疗歇斯底里症的方法是有很多,但真正能够起到良好功效的当数暗示疗法。

暗示疗法是一种心理疗法,因为暗示性高是癔症的主要特点,所以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症状。当然,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对患者有信心,因为话语暗示对其恢复健康很有帮助。曾经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任何心理治疗,如果没有言语上的暗示,那么便不会有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简短有力的一句话,很可能就会对癔症患者产生极大的帮助。

当然,也有人认为,癔症可以用物理方式治疗。其实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过往的案例知道答案。很多医务工作者在对癔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往往为其注射一些“安慰剂冶,也就是说这些“安慰剂冶本不是特别有效的药物,但是会让患者产生一种“吃了药就会好冶的感觉,以此来带动患者的心理暗示,让其产生正面肯定和帮助。但根据以往的经历来说,这样的方式并不高明。

既然是心理、精神问题,那么还需要回归到心理上来。因此,心理学疗法依然是治疗歇斯底里症的主要方法。比如,国外的众多知名医疗机构正在推出一种叫做“领悟疗法冶的治疗方式。这是一种奇特的心理疗法,同时也是一种颇为大胆的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就是让患者达到自醒的目的。具体我们可以参考美国加州大学迈克·查尔斯教授的做法:将患者单独安排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比如一个房间。当然了,房间里没有任何可以触动患者的人或者事物,而且尽量要将这个房间与音乐、电影、光线等一切有影响的事物隔绝。

这时候,患者就开始在“无聊冶的环境之中注意自己,并且对自己进行“自省冶,由此会慢慢恢复正常的意识和感觉。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大量现实治疗之中,很多癔症患者在旁人关心和照顾(大都七嘴八舌地叮嘱、唠叨)中,病情变得更加严重,他们甚至会出现极端的怪异行为(自杀、伤害他人等)。所以,将患者安置在一个没有任何人、事物的房间内,对他们本身是有好处的。

事实证明,在一个相对与世隔绝的安静环境中,患者只有与“自己冶可以相处,他才能够更好地自知、自醒,从而恢复正常意识。■相关问答歇斯底里并不是女人的专有权

很多人发现,大多数患有歇斯底里症的人都是女性。的确是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网络数据、调查数据看出,大多数患有歇斯底里症的人都是女性。但是,难道这就一定代表歇斯底里是女人的专有权吗?我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探讨的话题,在解释这一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件具体的事情:一位叫凯琳的女士,和丈夫结婚三年了,丈夫整日在外忙碌,每天很晚才回家。而且经常是在半夜醉醺醺地回来,这让妻子很反感。但是,她知道既然嫁给了这个男人,那么就要包容他,毕竟丈夫在外面很辛苦。然而,忍耐了三年之后,丈夫依然如此,极度缺少关怀和陪伴的凯琳终于忍耐不住了,开始经常“发飙冶。半夜听到丈夫开门的声音,她总是手叉腰站在门前,一边将拖鞋扔在丈夫身上,一边指着其大骂:“死鬼,去哪里了?这么晚才回家,不想过了?冶如果看到丈夫醉倒在家门前,那么凯琳会毫不犹豫地扶他进屋子,然后将其摔在床上,然后乱翻丈夫的口袋、钱包。如果发现了一丁点与其他女人有关的东西,就会打骂丈夫,有时还会折腾整整一个晚上。当然,凯琳不全是用这一招对丈夫。有时候她还会十分冷静地待在客厅里等待酩酊归来的丈夫,即便是等到半夜三更。不过,丈夫回来之后,她一句话也不说。到了第二天,她不但不起床,还会用生病的语调对丈夫说:“我头痛得厉害。冶于是,开始生活罢工:不做饭、不洗衣服、不接孩子……

当然,从这件事情看来,凯琳患有轻微的歇斯底里症。但是,你知道在社会上,有多少女人正在每天忍受着这样的情况。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现象,才让很多人认为,歇斯底里症大都属于女性。那么,首先我们要来说一下,为什么患歇斯底里症的大都是女性?这主要是因为女性在喜怒哀乐方面要比男性更加丰富。而严格来说,女性控制情绪能力较差,凡事易激动,哪怕是一点小小刺激也会爆发。因此,女性在欲望被压抑时,很容易以错误的方式发泄,于是患上歇斯底里症。

还有的女性会在自己身体上找到那个发泄的“宣泄口冶。比如,一个女性与婆婆相处得十分恶劣,而且这位女性很害怕婆婆,在婆婆面前畏手畏脚的。一次,她终于征得婆婆的同意,回娘家了。但是眼看着回婆家的日子就要到了,她却开始莫名地肚子疼、腿疼,甚至四肢乏力。这样怪异的行为其实就是该女性不想回婆家的心理反应,她将身体当成了歇斯底里发泄的地方。

尽管这样,我们仍然不能认为歇斯底里就一定是女人的特权。其实,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女性,给了女性越来越多的机会,使得男性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男性也会“莫名冶产生歇斯底里症状。当然,这要从社会环境方面讲起,社会压力大、工作繁重、房贷、车贷……导致男性喘不过气,而他们的压力又无从发泄,于是很容易暴发歇斯底里。而且很多当兵的男性在上前线前期会出现一些歇斯底里症的症状:突然暴躁狂乱,不听指挥,破坏军纪;突然身体素质下降;突然双腿无力等。

所以,歇斯底里症状并不是女人的特权,任何一个人都极有可能在复杂的环境下心理扭曲,患上歇斯底里症。■趣味链接“妄想冶引发的犯罪

我们知道,歇斯底里症其实是一种精神疾病,但是据我了解,很多患这种病的人,意识不到自己有病,而且身边的人也没有尽快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因此,在生活中,也就是在你我身边,很可能就隐藏着这类“变态冶人群。下面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例子。

在洛杉矶有一位叫玛丽的女子,自称是好莱坞某著名导演的女儿。她认识了一位叫汤姆的男子,这名男子是一位公司的高管。很快,两人恋爱了,并且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一年之后,汤姆发现玛丽的言行有很大的可疑之处。

原来,玛丽一开始就对汤姆以及汤姆身边的人谎称自己是好莱坞著名导演的女儿。大家都信以为真,而且她还对身边好友称,自己可以帮助他们在好莱坞找到一些拍电影的机会。逐渐,汤姆身边的朋友都开始来找玛丽帮忙。

玛丽将这些事情全都答应下来,与此同时,她向朋友说,由于自己爸爸很出名,所以行事很低调,拍电影的事情也需要慢慢计划,但她向朋友们保证一定会给她们找到不错的角色。为此,她又以需要打点爸爸朋友关系为理由,向汤姆的朋友们收取了6万多美元的费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玛丽向朋友们许下的承诺一个也没有实现。而且汤姆对玛丽的很多言行举止都产生了怀疑。事实上,没有一个好莱坞导演与玛丽具有父女关系,而是玛丽自己患有歇斯底里症(癔症),一直都是她自己利用自己的妄想、幻想来骗人。

很快,玛丽被当地FBI抓获,并且被起诉。FBI负责人詹姆斯·瑞比称,警方已经证实玛丽身患癔症。而且她容易受到暗示性、妄想、高度自我等影响,可以说这种欺诈行为与她患病情况有很大关系。但是据精神科法医称,玛丽仍然要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责。因此,FBI认为,在对玛丽一案处理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对她采取教育、矫正的方式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FBI还提醒大家,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很可能就隐藏着一些“变态冶患者。他们伪装地与正常人没有区别,不过,却是高危分子。由此,我们也可以有所了解和顿悟,要时刻小心身边的人。除此之外,我们在交朋友的时候,也一定要十分谨慎才行。

第三章 躁郁症:就是烦得不能自已

你会不会经常因为一件小事就烦恼?或者说,你会不会在某个阶段总是没理由地烦恼?其实,这就是躁郁症的微小前兆。生活中的那些躁郁症患者时而情感高涨、话语繁多、精力旺盛;时而又精神萎靡、缺乏兴趣、抑郁寡欢。其实,这是躁狂和抑郁的结合。我们将它称为躁郁症。如果你问对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阴晴不定的变化,对方一定会告诉你:“我就是烦,自己无法控制。冶而严重者还会产生幻觉、妄想,甚至会伤害身边的人,出现暴力倾向等症状。■变态片段《绝代妖姬》里若隐若现的躁郁症

1994年,著名导演杰拉德·考比奥执导的电影《绝代妖姬》,向我们展现了18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阉人歌唱家法瑞内利的传奇人生。

来自比利时的导演杰拉德在这部作品中用一种奇异的两面性手法来描述法瑞内利的一生。一方面是对人物情感的戏说,那些若隐若现的畸恋似乎成为了历史背后的推手;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法瑞内利那精美的面容和轻踮足尖的古典扮相,则似乎让人仰慕,不容亵渎。作为一名心理学的研究者,我在这部影片中看到的不只是对这些华丽镜头的刻画,还看到了这位绝代妖姬身上所浮现出的若隐若现的躁郁症。

如果,我们从剧情方面剖析,那么你会发现,法瑞内利身上从小就有躁郁症的症状。哥哥卡多为了保全弟弟那纯洁的声音,趁法瑞内利生病的时候,将他放入牛奶浴缸里面,命人将其阉割。当红色的血丝一点点蔓延,乃至染红整缸白色牛奶时,法瑞内利的一生也将被改变。兄弟二人的命运被紧紧地牵扯在一起,从此约定,一生共享音乐、财富、荣誉、女人。哥哥卡多谱曲方面的才华在弟弟法瑞内利身上得到展现和绽放,二人逐渐成了被人追捧的对象。

法瑞内利的声音非常有特色,而且在颤音方面更是表现得活力四射、魅力非凡,台下的人为他晕倒、出汗、流泪,甚至自杀。然而,事情并非如此顺利。法瑞内利经常被自己小时候阉割的梦惊醒,而且他越来越发现哥哥在作曲方面毫无感情。于是他开始拒绝哥哥的曲子,兄弟俩感情破裂,法瑞内利遗弃了哥哥。而影片后来,哥哥企图通过自杀来获得弟弟的原谅,最终弟弟挽救了生命垂危的哥哥,而哥哥也为弟弟留下了一个希望,作为弥补。

单从剧情来看,法瑞内利的生活波澜起伏,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他因为小时候被阉割的事情而躁郁不安。尽管导演并没有将这条线突出来讲,但是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我还是从很多细节中看到了若隐若现的躁郁症。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法瑞内利明显是一个双向极端的人。在狂躁激进的时候,他可以穿着醒目华丽的长袍,浓妆艳抹地出现在舞台上,声音横跨四个八度,甚至一口气唱250个音符,几乎超越了人类极限,而这也被人们称为神的高音D。这种激情甚至可以拯救灵魂,人们为他疯狂,为他喝彩。这样激情饱满的法瑞内利足以让所有观众屏住呼吸,尽情仰慕他的光芒。而在生活上,法瑞内利表现出了狂躁冲动的一面,他与哥哥翻脸、怒视那些轻视他的人、将乐谱掷于高空之中、狂热地亲吻贵妇,甚至因一时激动而要迎娶高贵的寡妇……

而在抑郁的时候,法瑞内利则又表现出了极度温柔、乖巧的状态。他可以无助地在哥哥怀里流泪,询问哥哥小时候的事情,也可以与一个残疾的孩子相互交心,甚至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整天流泪。有一个镜头是这样的:法瑞内利身着一身华丽的长袍在舞台上准备歌唱,台下是众人的欢呼和喝彩声,但是他一个音也唱不出,看着台下的人,他开始眼圈泛红,流眼泪……这样多愁善感、抑郁的法瑞内利似乎与之前那个热情高涨、狂躁冲动的法瑞内利判若两人。

而这正是导演所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也是电影中向我们展现出的若隐若现的躁郁情结。电影似乎在告诉我们,历史上但凡是被人们记住且称之为传奇的艺术家,大都在精神和心理上有着异于常人的地方。法瑞内利时而躁狂、时而忧郁的症状正是一个躁郁症患者的表现。而也正是因为他的躁狂,人们才记住他的热情高涨和华丽声音,当然也正是因为他的抑郁,人们才见识到他的温柔和悲悯。

如果你认为电影中的人物太过传奇,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在你身边,很可能就存在像法瑞内利这样隐性的躁郁症患者。曾经有一位少年画家来找过我,他说自己可能患上了躁郁症。我开始询问他一些问题,企图从这些问答中找到躁郁症的表现。

我:“你画画几年了?

画家:“到现在为止,有7年了。

我:“你的画得到过老师的表扬或者获得过奖吗?

画家:“从小老师就说我画画很有天赋,我一共得过6次青少年画家大奖,成绩还是不错的。

我:“你喜欢画画到什么程度呢?

画家:“我有时候可以一整天沉浸在创作之中。

我:“没有讨厌画画的时候吗?

画家:“当然有,我有时候没有心情画画,几天都画不出一条线。

我:“你最近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画家:“我上个星期很有灵感,就外出写生了,我竟然在一天之内画了6幅画。那时,我特别兴奋,还把画传在了网上,我甚至想过拍卖它们。

我:“你想拍卖你的画?你觉得你的画会有人买吗?

画家:“当时我觉得一定会有人欣赏。

我:“你的烦恼是什么?

画家:“我这几天一点心思也没有。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时候,几天画不出一幅画,甚至画下一笔,我就会扔掉整张纸,我的垃圾桶里全是只画了一笔的白纸。我心情很沮丧,好像一下子觉得画画没有了任何意义。我始终成不了毕加索,始终不会在作画上有所成就,于是我感到很疲惫,想要逃离这个世界。

听完这个少年画家的叙述之后,我觉得他是患上了轻度的躁郁症。时而狂躁兴奋,时而忧郁无趣。他才16岁,以后还有很多事要做。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恐怕对他将来的发展很不利。那么我们在下节中,会讲述关于躁郁症的具体情况。■诊断论述躁狂和抑郁的双向结合

无论是电影中,还是现实中,关于躁郁症我们都清楚一点:躁狂和抑郁是缺一不可的。换言之,躁郁症就是躁狂和抑郁的双向结合。

自从有文字记录以来,人们从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对躁郁症有所了解,只是那时的人将这种病称为精神紊乱。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对躁郁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认为这是一种慢性疾病,但他并不知道躁狂和抑郁是同一种病患的不同阶段。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名医阿里图斯认识到躁狂和抑郁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交替出现。他认为在人的情绪变化下,人们的性格会发生变化,比如自我牺牲、受抑郁折磨会产生畸形恋、同性恋、暴躁者、享乐者等。直到19世纪,法国的一位精神学家提出了循环型心境障碍这个概念,也就是躁郁症的雏形。

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出版的《精神失调诊断和统计手册》有对躁郁症的描述:在一定时期,患者支配性的情绪要么是兴奋的,要么是自大的,要么是愤怒暴躁的,要么是抑郁寡欢的。这些症状具体表现为亢奋、说话滔滔不绝、思维奔放、自大、睡眠减少、注意力涣散、过分热衷某件事情等。而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抑郁阶段:焦躁不安、对一切活动失去兴趣,饮食紊乱、睡眠紊乱、心绪不宁、反应迟缓、精神萎靡、尝试自杀等症状。

无论是从精神学还是心理学上看,躁郁症都被认为是一种双极性的情感病,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一般而言,是指个体会出现忧郁且狂躁的症状,两种特征会不断交互出现,所以很多人也将其称为双向情感障碍或者心境障碍疾病。通俗地讲,就是个体会出现两极的情绪反应:抑郁和躁狂。患者会时而脾气暴躁、狂热兴奋,时而抑郁寡欢、沉默萎靡。

躁郁症是一种困扰人们精神、心理、情感的疾病,在不同时期,它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我们在这里将躁郁症分为躁期和郁期。下面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分别进行症状的描述。躁期

在躁期,患者会产生亢奋的兴趣。轻躁期,患者会觉得很有创造力和活力,而且这种情况是可以维持正常生活的。事实上,很多艺术家都是在这种轻躁期创作出大量惊人的作品的。严格来说,轻躁期的状态不被视为疾病,却也是躁郁症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类人往往是工作狂,是一个热衷生活的人。然而除了精力旺盛之外,还有可能会过分投资理财、脾气暴躁,甚至还会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举止伤害他人。

狂躁期则是比较严重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患者,很可能会有妄想症,甚至会在认知上有所扭曲。有些狂躁时期的躁郁症患者甚至还会在幻觉之中产生暴力倾向,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郁期

在这一时期的患者会感到无比忧郁,具体表现就是闷闷不乐、过度伤心、无精打采、陷入莫名悲痛和烦躁之中。如果进入了重度抑郁期,那么很可能会不想说话、睡眠时间增长,进而产生严重疲惫感,莫名流泪,自杀等状况。■生成原因童年悲惨遭遇是躁郁症的最大隐患

通过上述的了解,我们知道躁郁症的表现很可怕:情绪忽晴忽阴,时而暴躁、时而抑郁。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患有此症,那么你会很难与之相处。如果你本人患有此症,那么你也会更加痛苦不堪。鉴于此,我们便更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导致这隐秘可怕的躁郁症?

美国科学家曾发表过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孩童时期遭受的悲惨经历和不同程度的虐待是导致躁郁症出现的最大隐患。根据美国“每日科学冶网站的报道,美国纽约一家医院的一名叫哥德堡的医学博士与他的团队对100名躁郁症患者进行了详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躁郁症患者都有过一段悲惨的童年经历。

在这60%的人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曾经在童年遭受过多种虐待,包括心理虐待、身体虐待、性虐待。其中一名叫卡萝的自由摄影师,她在7岁的时候,曾经遭遇表哥的性侵犯。这场遭遇给她的童年蒙上了阴影,她经常在梦中被当时的场景所惊醒,醒来之后,她就开始酗酒。而且每次总是情绪亢奋,十分激动,甚至会摔掉自己刚买的数码相机和三脚架。有时候,她则会蜷缩在墙角,一动不动,任凭眼泪流下来,或者依靠大麻来麻痹自己,有几次她甚至想过自杀。如果你仔细看她的胳膊,会发现上面有很多被烟蒂烫伤的痕迹,别人问她的时候,她总说是不小心烫到的,但心理学家明白,这是她自残的痕迹。这个童年的悲惨阴影让她的生活一团糟,这种躁郁症也让她失去了一个又一个真正关心她的人。她现在生活很单调,偶尔去看心理医生,决定要结束自己的这种可怕梦魇。

根据调查发现,童年时期遭遇性虐待的人会比普通患者患病的时间早,而且存在常常会造成自杀的高风险。

相信看完了这个原因之后,读者也会明白,我一开始向大家讲的那个《绝代妖姬》的电影中,为什么法瑞内利会有躁郁症。显然正是童年时期的那次被阉割的悲惨遭遇,才让他患上了可怕的躁郁症,并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在精神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者还表明,躁郁症的形成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西方生物学家的研究,如果某人的血亲中有人患有躁郁症,那么该人与普通人相比,患有躁郁症的可能性会增大。遗传模式是较为复杂的,虽然它不存在一套固定公式,能够预知某个躁郁症病史的家庭中,哪个成员会犯病。但是我们并不能否定遗传因素对躁郁症的深刻影响,而且据科学研究,躁郁症还会隔代遗传。■治疗方案家属参与谈话治疗

我们知道,躁郁症是一种周期性情绪过度高昂或者低落的疾病。这种人的情绪波动非常大,而且持续的时间也很长,因此会严重影响他的社会生活和正常生理功能。

躁郁症对人们的危害十分严重,我们可以借助下面这个著名心理学家阿伦佐·格雷夫斯的亲身经历来看一下。以下是他的自我描述:我无法集中精力来进行工作……与人谈话的时候,注意力很难集中,经常走神,我发现自己只能记住一个日期、某个符号……我认为我的智力出现了问题,我感到很笨拙,连最基本的家务都做不了。有时候,我又觉得非常烦恼,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烦得不能自已,我不知道我的下一步该干什么……

既然躁郁症对人们的影响如此大,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个切实的方法来治疗它。在19世纪时期,人们将酒精当成是治疗这种情绪波动的工具,但事实证明这只能解决短时的情绪波动,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患者家庭生活。现在,在众多科学家的研究下,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情绪调理的药物。比如抗精神病药物。很多医师经常用一些药物来控制躁郁症,比如思乐康、理思必妥等,但这些药物都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躁郁症。因此,我们建议采用行为治疗法,比如,家属参与的谈话治疗法。

尽管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情绪起伏的强度,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让患者通过谈话治疗来学会面对自己的情绪。这样,可以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周遭人,从而吸取教训,学会处理并且弥补自己的“过失冶。

具体的做法必须要家属协助参与。当你发现患者突然过于兴奋、说话滔滔不绝、脾气暴躁,好争论、易冲突时,首先不要慌张,此时的患者会很敏感,而且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而做出不合理行为,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这种情况。对于可行合理的要求,我们可以给予同意,不合理的则要细心倾听对方的想法,但不能马上给予答复,要慢慢引导对方,来缓解他的情绪。如果患者此时无比激动,且无法转移注意力,那么你可以很坚决但不要带有责备地告诉对方:“我们很爱你,但你不可以这样做。冶事实证明,这样可以达到限制对方提出无理要求的目的,也能获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人还要注意,由于活动量大,患者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家人一定要让患者待在一个安全简单的环境中,必要时要将剪刀、水果刀、烟灰缸等利器收起。

如果患者出现抑郁情绪时,他会表现得对任何事物都漠不关心,甚至不说一句话,不做任何事,而且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等。这时,我们应该用最简单、直接的话语来跟患者交流,让患者知道他们是受重视和尊重的。我们还要时刻陪伴在患者身边,帮他准备高营养的食物。必要时,还要帮助患者做一下按摩,促进其血液循环,有利于患者走动。

总之,治疗躁郁症不是单纯的抗精神药物就可以治愈的,还需要我们在行为上的协助,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全方位地好转,早日摆脱躁郁症的折磨。■相关问答小心你身边的工作狂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了解到在躁郁症中有一个阶段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轻躁期。在这个阶段中,患者会觉得自己特别有活力,而且能够维持正常生活,甚至在某些程度上不被视为躁郁症疾病患者,比如很多艺术家忘情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甚至成为工作狂。很多人认为有这样的表现很正常,所以不予重视,而且很多人还会以有这样“积极向上冶的朋友而感到骄傲。但这样真的可以相安无事吗?或者说,工作狂真的不要紧吗?

其实,我在这里要说的是,不要以为处在轻躁期就不予重视,有一个问题就是:他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充沛精力,一直当一个工作狂吗?其实不然。我还要告诉大家,一定要小心你身边那些所谓的工作狂。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借助一个案例来说明:凯西是纽约一家电台的策划,她是一名轻度躁郁症患者,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且她还觉得自己的这种状态很不错。凯西每天5点起床,然后下楼跑步、吃早餐。她8点准时到公司,首先让助理冲一杯咖啡,然后让助理将一天的工作安排全部列出,随后便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忙碌。在这期间,她还会时不时地叫助理做这做那。由于自己的精力旺盛,所以她认为助理也会一直保持充满激情的状态,于是她将很多超负荷的工作安排给助理,以至于助理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更严重的是,每天晚上,她都会加班,而且还会让助理陪她一起加班。助理有事情请假离开,她便会大骂,比如“年纪轻轻就偷懒冶“现在不努力,以后吃亏冶等。同时,她经常因为助理没做好一件事情而大发脾气。有一次,她甚至将助理新买的咖啡豆倒进了垃圾桶里。而更为出奇的是,每次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她又会对助理说对不起,然后重新买一些东西送给助理作为弥补,然而新一轮的超负荷工作再次来临。她的助理已经换过很多个,每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都是心惊胆战的。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凯西虽然表面上是工作狂,但内心十分狂躁不安,她对助理的很多行为都表现出反感的状态,而且有时候没有原因地烦恼,不过,马上她便会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于是便开始讨好助理。这样阴晴不定的情绪波动就是躁郁症的一个隐约表现。如果不加以治疗,只会愈演愈烈,伤人伤己。

因此,我们不要以为在轻躁期的“工作狂冶就是“安全领域冶之内的人群,他们很有可能愈演愈烈,变为重度狂躁。所以,一定要小心你身边的“工作狂冶朋友。■趣味链接躁郁症发作,狂买名车赠人

在躁郁症的表现症状中,有一条很明显:会毫无节制地花钱,盲目投资理财等。针对这一点,也许有人不相信,也许有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下面这件有趣的事情,可能会让你眼前一亮。

中国台湾的《联合报》在2013年5月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一名20岁出头的台湾年轻男子疯狂购买最新的iPhone手机多部,全部将其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当时他的家人觉得很奇怪,于是就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诊断他患上了躁郁症。

这名男子的心理医生表示,该男子曾经有躁郁症病史,而狂花钱就是其发作的一个表现。通常情况下,该男子会三天三夜不睡觉,精神旺盛。手中有钱,便狂买东西送人。

心理医生认为,在台湾躁郁症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已经占据了台湾总人口的1%,而且由于天气、环境等原因,躁郁症患者不能控制情绪,很容易爆发。有钱的人,会通过狂买东西来发泄情绪;喜欢工作的人,可能会选择拼命加班来发泄情绪……

不只是这位年轻男子,还有很多人因为患上了躁郁症,而狂买名车、珠宝送人。甚至,还有一些人订购千万豪宅来赠人。

据该“送手机冶男子的家人称,该男子最近很爱花钱,也经常发脾气,爱管闲事,不愿意睡觉,思维很活跃,而有时候又忽然不说话,或者快速转移注意力,奇怪之余,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不只是在台湾,美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很多躁郁症患者经常无缘无故大肆购买一些名车、珠宝等奢侈品来赠送别人。在清醒之后他们往往会觉得很懊悔,但是已经无能为力,东西已经送出。随后,躁郁症又很快被某种环境或者情绪触发,于是患者又会出手阔绰,买昂贵物品赠人。

当然,这只是躁郁症的一个小小表现,但是我们不得不重视。就是这样一个小表现,就足以体现出躁郁症的不可思议和怪异之处,所以我们必须要时刻注意身边的人是否有隐藏性躁郁症。

第四章 焦虑症:侵袭内心的不知所措

马上就要考试了,担心自己会考不好;马上就要召开订货会了,担心自己没有准备好而内心不安,过于急躁焦虑;丈夫外出出差,担心他乘坐的飞机会出事;儿子参加足球比赛,担心儿子会受伤,导致残疾……这一系列的焦虑和紧张让患者在生活中不知所措,无处安放这种紧张焦虑感。同时,这样的痛苦也很可能会让他们表现出极端的行为。本章将会介绍关于焦虑症的变态行为……■变态片段留意你身边的《黑天鹅》

喜欢好莱坞著名女星娜塔莉·波曼的人一定都知道她演的一部影片《黑天鹅》。没错,这是一部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的电影,而且娜塔莉本人也凭借在这部影片里的表演,获得了奥斯卡影后。在电影界,或许这部影片是对女演员在表演上的一个考验,而对我们心理研究工作者来说,《黑天鹅》绝对是一部精彩的心理学电影。我认为,最能体现这部影片的心理特点就是焦虑症。

影片中,女主人公尼娜是纽约芭蕾舞团的一名优秀演员,她长相端庄秀丽,为人乖巧,跳舞刻苦,各方面出类拔萃,是舞团的佼佼者,而这一切也得益于她那严厉的妈妈。剧团最近推出《天鹅湖》中的“黑天鹅冶故事,需要一个演员同时表演乖巧善良、温柔可人的白天鹅,还要表演充满狂野、激情邪恶的黑天鹅,而且这个角色也是剧团特地打造的角色,表演者在演出之后一定会大红大紫,前途无量。剧团的总监托马斯认为尼娜是唯一人选,于是就将这个角色交给了她。然而,托马斯以及尼娜本人都明白,以尼娜自身的特点,扮演白天鹅绝对是十分完美、无可挑剔的,但是扮演狂野邪恶的黑天鹅,尼娜缺少太多狂野激情的东西。

在尼娜的身上,没有激情、青春、性冲动、狂野的一面,因此,尽管在舞蹈技巧上她是第一,但是在凸显黑天鹅的本质上,她做得却远远不够。于是,托马斯开始诱导尼娜寻找激情,但是对尼娜来说,这似乎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托马斯看到尼娜的不足之后,决定让剧团的另一名成员———充满激情而又活力四射的莉莉来担任黑天鹅的候补。这一决定,给争强好胜的尼娜带来了巨大压力。

尼娜一方面开始刻苦训练,一方面却又心存焦虑、恐惧。她害怕莉莉会抢走自己的角色,于是没日没夜地练舞。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焦虑,她身心俱疲,并且扭到脚部。后来,更为恐怖的是,她发现自己的后背上经常会出现血迹斑斑的抓痕,她认为这是因为压力过大而自己抓伤的。在洗手的时候,她会疯狂地搓手指,竟然发现自己的指甲里开始不停地渗出殷红的鲜血。她终于冲破母亲的阻拦和莉莉去了酒吧,喝酒释放自己,而喝完酒竟然带莉莉回到了自己家,还和莉莉睡在了一起……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尼娜因为焦虑带来的幻觉。她在感到后背发凉、害怕的同时,又不断地想要突破自己,成为狂野的黑天鹅。其实,看到这里,我们不妨稍做总结,其实,尼娜此时已经出现了白天鹅和黑天鹅并存的双重人格,而这一切都是焦虑、恐惧、压力带来的。

让我们再次回到镜头前,剧团到了最后演出的时刻。一开始饰演白天鹅的时候,尼娜因为一些小动作的失误而让托马斯大为愤怒。一小节之后,托马斯大骂了尼娜。

尼娜因为没有表现好而感到焦虑不安,她来到化妆间,想要为接下来黑天鹅的表演化妆,可是在化妆间她却看到了莉莉,莉莉讽刺地说,托马斯已经将黑天鹅的角色交给了自己。这对尼娜来说是打击、是讽刺、是耻辱。于是,她开始和莉莉激烈地争吵。最后她竟然因为自己太想得到黑天鹅的角色,而魔性大发,用玻璃碎片将莉莉刺死,这时的她没有惊恐,而是邪恶地笑了笑,说:“我才是黑天鹅。

而处理完这些之后,尼娜———一个真正的黑天鹅上台了,给观众呈现出了一个极具张扬、狂野、诱惑的黑天鹅,所有人都看到了蜕变成黑天鹅的尼娜,观众高呼尼娜的名字,全场爆出热烈的掌声,她成功了。

但是这时,莉莉却来到化妆间向她道喜。原来,莉莉没有死,化妆间里也没有尸体,尼娜刺死的是自己,玻璃碎片还插在自己的腹部。当最后在舞台上蜕变成功的时候,伴随着尼娜腰间那盛开的红莲,她留下了悲伤的眼泪……

电影结束之后,我也为尼娜的悲剧而感到悲伤和震颤。我在想,她不过是为了追求一个完美的角色,最后竟然杀死了自己。这值得吗?其实,这不是一个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面对人类虚无的恐惧和焦虑,我们是不是该好好反省一下:害死尼娜的不是黑天鹅的角色,也不是莉莉,更不是她那严苛的母亲,而是焦虑症。

电影不过是以一种夸张的艺术手法来展现出焦虑症的可怕之处,但是现实中仍然有众多为了追求成名、为了“完美冶而“杀死自己冶的“黑天鹅冶。看看,你我身边那些在电脑前一坐十几个小时的人,那些为了提神而不断为咖啡续杯的人,那些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不断害怕失败的人。这些人不过是无法抵抗生命中的那一点点虚无而已。

说到焦虑症,影片中尼娜的很多表现都彰显出了焦虑症的存在。她压力过大,疯狂练舞,导致脚部受伤,情绪低落、暴躁,甚至看到了自己身体的撕裂、脆弱、毁灭等。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惧怕失去黑天鹅的角色。

在现实中,尽管很多人没有像“黑天鹅冶这般邪恶和狂野,但是很多人因为身边的一些小事而情绪失常,产生无端的焦虑。比如,我接触过一位中年女性,她多次因为焦虑而失眠、恐惧,她认为内心慌乱不堪,不知所措。她的焦虑主要是来自家庭,下面是她自己的表述:“我内心总是感到很焦虑、很慌张,这种感觉大概从高中时期就开始了。当时我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总担心下次考试会考不好,会担心老师会因为我学习下降而不重视我,担心父母会因此不喜欢我……

我结婚之后,丈夫也觉得我很敏感,但总是包容我。比如,我每次在家里大扫除的时候,总觉得哪个角落没有打扫干净,还会频繁地吸尘、频繁地擦玻璃。我经常会因为丈夫的领带盒不见了而心烦意乱,这些芝麻小事常常搅得我和丈夫心神不宁。

后来我还担心我不能按时去和客户谈生意,丈夫带我去参加应酬,我常常为穿哪件衣服而慌张和焦虑,总是问丈夫这套好不好看,这个首饰配不配等问题。有时候,我会因为没有选好合适的衣服,而取消应酬,搞得丈夫很烦恼。他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于是我总担心他会不会遇到暴风雨、会不会出车祸、会不会飞机失事等。这真是太可怕了,我已经不能承受了……

这个女性的焦虑症其实很可怕,虽然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比不上“黑天鹅冶的狂野,但是生活中离不开这些小事,如果她不能及时自控或者治疗缓解,那么将会变得很可怕,她的家庭关系可能会很不如意。既然焦虑症如此可怕,那么在下一节中,我们就要来研究一下焦虑症的诊断特征。■诊断论述烦躁紧张的情绪状态

通过上述那位中年女性的案例,我们了解到,焦虑症其实就是一种以焦虑为中心的情绪异常心理反应。很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于自己预期出现的不良处境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失望的情绪反应也是焦虑症。没错,这些情绪烦躁的状态,其实都是焦虑症,而很多恐惧症也会并发焦虑症,比如社交恐惧症、惊恐障碍等。

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广泛性焦虑症,而这也是焦虑症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焦虑障碍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搞破坏,所以患有焦虑障碍的人都十分痛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判断他人是不是得了焦虑症呢?临床经验表明,焦虑症往往会表现出过分担忧、焦虑,但又无法控制的情绪。下面是它的一些具体表现:

■过分担忧焦虑,提心吊胆,恐惧害怕。紧张害怕什么呢?很多焦虑症患者会直接说出害怕的对象、事物,但还有些人则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害怕什么,但就是内心紧张躁动恐惧不安。

■难以控制自己的烦躁情绪。如果能够控制上述的紧张、恐惧、不安,那么就不算是焦虑症而患者往往不能自控他们甚至还会对此不知所措。

■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心不在焉。在第一节中讲到的那个中年妇女,其实就表现出这种特征。她过于担心自己考不好成绩,于是不能集中考试、学习;担心丈夫出危险,所以不能好好集中精力做眼前的事情。

■幻听幻觉。焦虑症患者经常因为内心的不知所措和恐惧不安,而出现一些欲想中不好的幻觉。比如《黑天鹅》中,尼娜因为压力过大,害怕自己不能表现好,而出现了幻觉。看到自己的脚部受伤、腿部骨折、手指出血、后背抓伤等。

当然,我们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焦虑症患者,需要知道对方这些特征持续多长时间了。一般情况下,持续半年以上,我们才说他是一个焦虑症患者。

另外,在临床上,患有焦虑症的人通常还会伴随身体的不舒服,这些身体上的不舒服表现为口干、出汗、颤抖、睡眠不足、疲惫、心慌等。

这些焦虑症患者病情严重时,会认为自己将要死去,内心十分难受,说话也颠三倒四,别人看来,就像“魔怔冶一样。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就要死了,所以情绪时好时坏,很不稳定,严重时还会失控,做出砸东西、扔东西、伤人、自残、自杀等行为。■生成原因创伤带来的恐惧是焦虑症的头号成因

有这样一份报告指出,在经历过大的创伤之后,人们患上焦虑症的概率会很大。比如,“9·11冶事件之后,经历过这场灾难的很多人都患上了恐惧症、焦虑症。患上焦虑症的人,将长期生活在恐惧、焦虑之中,十分痛苦,甚至晚上睡不着觉,白天没有精力做事。

关于焦虑症的成因尽管有很多种,但是创伤带来的恐惧症则被医学专家一致认为是焦虑症的头号成因。比如,我曾接触过这样一名中年男子,他原本是一名还算成功的商人,却因为一次意外,而长期生活在焦虑症的折磨之中。暂时叫他唐尼,曾经叱咤商场,事业如日中天,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然而,一次乘车导致他人生跌落、妻儿离去、事业破产。那么,到底是什么事导致了他这样的遭遇呢?原来,有一次在参加完一个会议之后,他的车子坏了,于是打电话让人去修理,自己打车回公司。然而,在经过一个长隧道的时候,突然停电,隧道里顿时间一片漆黑,只听到外面的鸣笛声音。刺耳的鸣笛声和晃眼的车灯让唐尼感到十分恐惧,甚至因为极度恐惧而晕了过去。从此之后,他便不敢一个人打车,而且坐车时,只要遇到桥梁、隧道,他都会让人停车,自己跑到人行道上步行走路,所以他患上了广泛性焦虑症。再后来,唐尼的焦虑症越来越严重,他甚至不敢出门,害怕自己会遇到车祸、停电、没油等事情,更害怕自己会晕倒,甚至还会幻想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出糗的样子,连坐电梯都害怕,担心电梯会突然坏了或者塌陷,因此,他害怕一切意外死亡。慢慢地,他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生意一落千丈,妻儿也离他而去。因为焦虑症,他失去了一切社交活动和生意伙伴,每天都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整个人犹如行尸走肉一般。

从这事情我们可以看出,焦虑症大都由创伤带来的恐惧而造成。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会明白为什么在电影《黑天鹅》中,尼娜会患上焦虑症。不只是因为她内心的压力和压抑,更多是因为那个充满狂野自信的莉莉所带给她的一种挫败感,这种挫败感让她产生恐惧和害怕,她害怕自己不能得到黑天鹅的角色,从而过于焦躁不安。

此外,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来看,焦虑是患者对冲动感到恐惧,并且无法抑制冲动而产生的一种情绪。随后的心理动力学研究者也认为,焦虑症很可能使一个人因为极度缺乏父母关爱而形成脆弱的性格。当然,从生物学理论上来看,遗传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一个人。■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都有很好疗效

虽然焦虑症是一种情绪失常的心理疾病,甚至被人们称为变态心理。但是,当今的医学对焦虑症的治疗还是比较可观的。因此,如果你得了焦虑症或者你的朋友有焦虑症,那么不要担心,应当尽快就医治疗。当然,这也是必需的措施。

在药物治疗上,我们可以给病人服用一定的抗抑郁药。根据医学研究,焦虑症与人的脑内神经递质的失调有很大关系,而抗抑郁药则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来改善这种不平衡,从而缓解焦虑,治愈焦虑。美国的很多抗抑郁组织提出这样的药物治疗:针对广泛性焦虑症,我们可以给他们服用一定的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博乐欣、怡诺斯等药物。当然,这些药物都必须在专业医师的叮嘱下才能服用。通常情况下,轻度焦虑症患者不要乱用药。

而在心理上的治疗则似乎更受人们欢迎。很多人得了焦虑症之后,不喜欢服用药物,他们借助心理治疗来获得康复。从整体上来讲,心理治疗是指临床的专业医师通过语言表达或者其他方式来与患者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然后心理医师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来指导和帮助焦虑症患者克服一些焦虑行为和情绪障碍。

针对这个问题,很多人询问什么样的心理医师做这种治疗最合适和有效呢?答案是精神科的医生。精神科医生的优势就是心理治疗。这样具有心理治疗优势的精神科医生恐怕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针对心理治疗,又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等。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意识、认知、观念上的解释和指导,让焦虑症患者清醒地认识到内心的那种焦虑不安和不知所措。在此,我们不多讲。

下面来介绍两种放松训练治疗法:

第一种是深呼吸法,焦虑症患者一旦发生焦虑不安,就要闭上眼睛,缓慢地用鼻子来吸气,然后口鼻一起呼气,重复5次。

第二种是冥想法,有意识地去想一件快乐的事情,并且进行快乐的体验。这时,患者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进入自己的冥想之中,全身放松下来之后,做几次有节奏的深呼吸运动,并且进行自我暗示。这样一来,焦虑症患者的情绪就会变得越来越平稳。■相关问答女性比男性患焦虑症的概率更大

在我们周围,常常有人说:“我快受不了了,我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我总觉得晚上有人在我家门外……冶“我真担心我儿子会在这次足球赛上受伤,出什么意外……冶其实,如果你稍加注意下,会发现,这些人大都是女性。

没错,不管是你我身边,还是统计中的数据都表明,女性得焦虑症的概率的的确确比男性大。你肯定会给我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在这里就从多方面来解释为什么焦虑症患者中女性比男性多。

首先,从社会理论上来看。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决定了女性更容易患焦虑症。女性地位通常取决于和她有关系的男性,所以很多时候,女性都被当成是一种社会附属品。那么这样一来,女性就会过分警惕自己在社交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而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又十分压抑,害怕失去,所以长期下去,女性就会忧心忡忡,患上焦虑症。

其次,从面对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方式上来看,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焦虑障碍的产生。通常情况下,男性得了焦虑症之后,表现出来的状况很少,他们害怕面对自己焦虑的情景,从而会努力去克服焦虑。比如,通常情况下,很少有一个大男人哭哭啼啼地担心天气、担心孩子、担心没搞卫生……所以,男性患上焦虑症之后,往往会去求医,尽快解决。因为男性将这种焦虑看成是医学上的问题(这与男人的理性有关)。当然并非所有的男性在得了焦虑症之后都会就医,但是从客观来说,男性得焦虑症之后选择去治疗的可能性比女性要大得多。而相反,女性则更容易待在家里。事实上,人们也更容易接受一个女性闭门不出。

再次,女性之所以会比男性更容易得焦虑症还源于社会多方面的不安定性。比如性侵犯、人身侮辱、家庭暴力、殴打等,这些都对女性造成或多或少的困扰,让她们处于长期困扰之中,时间久了,女性就很容易患上焦虑症。

另外,离婚女性、失业女性受到的威胁更大,而且她们因为收入减少、压力繁重,还要面临着不可预测的侵犯遭遇,所以很可能会产生焦虑。比如,在美国的贫民区,有很多黑人女性因为生活糟糕、没有工作而患抑郁症;在日本,因为家庭暴力和离婚率的上升,女性很多都脱离家庭,工作困难,收入不稳定,她们常常担心很多事情,这样也就很容易患上焦虑症。在日本电视剧《最后的朋友》中,女主角美知留因为男朋友的家庭暴力而产生了严重的焦虑症。她害怕男朋友出现,害怕路上的行人会伤害自己,甚至对关心自己的朋友也恐惧,经常闭门不出……最终她离开了那个地方,去了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小地方“隐居冶。■趣味链接性别焦虑症引起的变性事件

性别焦虑症是焦虑症的一个小小分支,也称为性别认同障碍。这种症状主要是针对那些对自己性别不认同的人。比如生理上的男性,却认为自己是女性的人,或者生理上是女性,内心却认为自己是男性的人。这样的焦虑症主要是患者因为无法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而产生的焦虑行为。这种焦虑症状通常在幼年时期就形成,比如不参加同性的活动,拒绝穿同性特点的服装等。

更重要的是,有些患者不仅拒绝穿同性特点的服装,拒绝参加同性的活动,甚至还会因此而借助手术来变性,真正成为内心的那个性别。比如,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个有趣的女孩。

凯瑟琳是一位美国女孩,从两岁开始便认为自己是个男孩。尽管父母跟她讲过很多道理,但是倔强的小凯瑟琳一直坚持认为自己是个男孩。父母只好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认为凯瑟琳患有性别焦虑症,这种心理疾病,让她很难实现(应该说基本不可能实现)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所以,医生建议凯瑟琳凯可以通过做手术来变性。

起初,凯瑟琳的父母以为女儿或许只是有些男孩子秉性,可是凯瑟琳的种种行为都表现出她对自己性别的焦虑和不安。于是凯瑟琳的妈妈吉恩同意让女儿变性。在父母的支持下,2013年7月,5岁的凯瑟琳通过变性手术,成为一名男孩,如今凯瑟琳已经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小男孩,并且改名为泰勒。

与凯瑟琳相似的还有一位来自英国的12岁男孩。他从3岁时,便想要成为女孩,而且她经常穿女孩的裙装示人,喜欢玩洋娃娃,行为举止一点都不像男孩,而且他对自己男性的生理构造很烦恼。他的母亲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认为男孩患有性别焦虑症。男孩的妈妈也认为儿子是被困在男性身体中的女孩,她也早已将儿子当作“女儿冶看待,但是由于学校同学、老师、邻居的指点和嘲笑,男孩经常委屈而难堪地大哭。这位母亲决定要为儿子做变性手术,她不希望儿子活在别人的指点和不理解之中。

第五章 社交恐惧症:不由自主地害怕

社交恐惧症是近年来比较“流行冶的一种心理障碍疾病。有些人经常无缘无故地害怕被人审视、不敢与人交流、在人多的时候,经常脸红、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哪怕是在电梯里也不敢抬头看他人,甚至看到人多的电梯,不会乘坐,宁愿爬楼梯……

这些奇怪的症状都让患者很难受。他们明知道这种社交恐惧是不正确的,却难以控制。甚至在极端情况下这会使患者与社会隔离,以至于被社会遗弃。因此,我们要重视这种心理问题,及时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变态片段歌手风光背后不为人知的社交恐惧问题

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追星族,而且我也不会为了听某个歌星的歌而去看他的演唱会。但是,前些日子我却发现了这样一个消息:著名香港歌手陈奕迅,在红馆开演唱会的时候,自爆曾患有人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其实,以陈奕迅现在的影响力来说,他真的不需要用这样的噱头来炒作自己,因此,我们不得不相信,这是歌手的亲身经历。那些去过演唱会现场的人一定会比我更清楚,当陈奕迅说起自己见到很多人不知所措时,双眼泛红,我相信这不是装的。

话又说回来,其实不只是陈奕迅,很多歌手、影星表面风光无限,但是背后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心酸。而社交恐惧症则是困扰歌星的一大重要因素。

其实,很多歌手看似在台上是大家的焦点,尽情为歌迷演唱,但其实他们内心有不一样的东西,也许他们害怕见到这些人群,害怕自己会在歌迷面前出丑。

让我们把镜头切换到在迈阿密举行的一场大型演唱会现场。这场万众瞩目的演唱会的主角正是为了这场演唱准备了几个月的著名女歌手卡莉·西蒙。相信一提起这个名字,大家都会想起《上班女郎》中那首获得奥斯卡最佳歌曲以及格莱美大奖的歌曲《Let the River Run》。没错,就是她。但是谁又能想到她竟然在这场演唱会中因为社交恐惧而号啕大哭。

当时,幕布拉开,一场音乐视觉大餐马上就要开始。然而,这时候女主角的内心却狂跳不止,十分躁乱,甚至双手哆嗦,双腿颤抖不已。心中有一个声音不断向自己说:“开始,开始,深呼吸,深呼吸……会不会没人,真的有那么多人吗?冶后来,半天都不见卡莉出来,观众开始起哄,喝倒彩。

然而,此时的卡莉正躲在舞台的后方,在工作人员困惑和不解的目光、话语、催促中,她终于号啕大哭起来。

这是为什么?我相信你和我一样,也在此时发出疑问。其实卡莉原本以为,不就是一场演唱会吗,自己可以做到。事实却是,从着手演唱会的那天起,她的内心就没有停止过担心和紧张。而此时,这个担心却正在变成残忍的现实———她无法登台,因为她恐惧人群。

你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又或者认为自己平常的那种害羞、腼腆在卡莉面前似乎根本不值一提。当然,你平常的害羞与卡莉的情况完全不同。因为卡莉患的是社交恐惧症,即便她有很好的表演经验,也会不由自主地在人群面前害怕。

无论是陈奕迅,还是卡莉·西蒙,当然还有很多光鲜亮丽的明星,他们背后很可能都有隐约的社交恐惧症。他们会因为人多、照相机多、媒体多而表现出内心的狂乱不堪,冒汗、焦躁、颤抖、不敢正视对方等。而想必也因为这一点,很多人会认为,这就是明星经常戴墨镜出现的原因。当然,不全是这个原因,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明星戴上墨镜,其实在内心世界,的确会减轻一些心理压力和负担。

读到这里,也许你和我都认为,明星其实真的很疲惫,他们的身心压力远远要比外在的形象更为值得关注。如果这些社交恐惧症不能得到及时关注和根治,那么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诊断论述惧怕的不是社交,而是惧怕被他人评判或者出丑

不只是公众人物,普通人也很容易患有社交恐惧症。有些女性宁死不肯去逛街,总是喜欢网购,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暴露在大众面前,浑身会不自在,感觉他人会对自己说三道四。很多男性也不愿意与他人一起乘坐电梯,不愿在公共场合讲话、开会。其实,这些人的共同之处就是,必须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些事情,而且在某些程度上还需要接受别人评判。

那么在精神专业方面,社交恐惧症到底是什么呢?它的本质如何?从专业上来讲,我们并不是将社交恐惧症归纳为特殊恐惧症。因为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不是害怕某些场合或者事物、人,而是惧怕被别人评判或者在他人面前出丑。它和特殊恐惧症的不同之处在于,社交恐惧症更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我们在这里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遇到老鼠、蜘蛛时因为害怕而躲避的尴尬与在社交场合中因为脸红、颤抖而引起的惧怕尴尬,哪一个更容易面对呢?当然是前者。因此,这些社交恐惧症患者平常内心承受的痛苦是如此之大。

很多人在当众发言或者与他人谈话时会有些紧张,甚至会出现一些发抖、眩晕、心跳加快、冒汗等症状。而这样的人往往会认为其他人一定觉得自己很古怪、性格软弱、十分愚蠢等。在古代社会,人们将这种行为称之为“怪癖冶。我曾见过一个软件公司的电脑专家,他在专业方面十分有建树。但是,他却很讨厌和别人一起乘坐电梯进入办公大楼。他觉得在电梯里,大家一定都在注视自己,并且他会觉得他人一定会认为自己的皮鞋很土、手提包很过时。搭乘电梯的整个过程,他几乎都是屏住呼吸,担心自己会出丑。所以他很不愿意和别人一起搭电梯,有时候,看到人多,他甚至会选择爬楼梯。除了办公室和家里,这位朋友很少去别的地方。他不愿意去超市购物,害怕超市的陌生人对自己评头论足,不去餐厅吃饭,害怕餐厅服务人员或者用餐人员嘲笑自己。于是他经常电话订餐或者网购。有一次,因为工作调动,这位朋友不得不在一个会议室里给大家讲解报告,但是他却因为过度焦虑、紧张、狂乱而临阵脱逃,躲在厕所里不出来……

我们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大都会避免在公共场做一些事情,比如吃饭、购物、演讲、签字,甚至男性患者会避免在公共厕所小便。他们担心会因他人会注意到自己的这些状况而尴尬,进而影响其正常行为。

那么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具体是什么呢?其实,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害怕当众发言、表演。这只是一小部分人群,他们主要害怕自己会搞砸发言表演因而会担心产生尴尬遭受他人喝倒彩的状况。

■对社交环境存在中等恐惧。比如会脸红、紧张、语无伦次、冒汗等。会很难在公众场合自然地表现自己,甚至惧怕人群,惧怕他人的眼神、声音。

■综合社交恐惧。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会出现发抖、出汗、大脑混乱、晕眩、心跳狂乱,以至于抑郁、躁狂,甚至还会自杀。

■不由自主。社交恐惧症患者往往明知道自己的社交恐惧是不合理的,却无法控制,在不经意间就会爆发。■生成原因过去的难堪经历易造成社交恐惧

从很多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交恐惧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是害怕社交、人际关系。社交恐惧如果不接受治疗,不但会影响工作和生活,还会成为一种慢性、终身的心理疾病。那么,很多人一定会问,到底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这种病,或者说,是什么引起了患者的社交恐惧症?

精神科方面的专家认为,社交恐惧症患者大都经历过难堪的社交体验,而这些体验给他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和恐惧。我们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很多患者在偶然一次或者几次受到社交创伤之后,对当时产生的痛苦不能自已,甚至被这种痛苦所困扰。几次强化暗示之后,便留下了类似的痛苦。我曾接触过一位女性患者,她是广告设计职员。她拒绝公司的聚会、社交活动,可以说除了家庭之外的一切来往,她都很少参加。无法在公共场合之中与一些业务员打交道,每次打交道,她都会出现脸红、心跳、冒汗、颤抖。后来,我认为想要对她进行治疗,需要从源头开始。于是我开始了解她的成长经历。原来,这位女士的社交恐惧症正是来自她初中时的一次难堪的发言。初一时,在课堂上,她因为一次停顿时间过长的发言,而受到身边同学和老师的嘲笑。这次不顺利的发言,让她小小的心灵从此有了阴霾。以后每一次的发言她都和这次一样:结巴、颤抖、心慌,而且愈演愈烈。后来她花了6年时间,才勉强读完大学,主要原因就是她不肯考试,尤其是口语考试。后来,她终于取得了学位。工作之后,她不肯与其他同事一起共事,所以在工作方面也相当坎坷。出门也不肯去超市、商店买东西,因为她认为无法与营业员沟通,害怕自己会出丑……

这足以说明,社交恐惧症的真正来源是患者曾经难堪的社交经历。当然也有人认为这可能与遗传有关,但是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新突破。然而,我们心理学和精神科方面的研究者还一致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可能会引起社交恐惧症的发生。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家长过于保护孩子,对孩子缺乏一定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外在形象是否整洁得体;

再次,家长反对孩子的社交来往,从而制约了孩子社交技巧和能力的发展。

这些因素都是导致人们形成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此外,美国芝加哥的一所心理研究机构对社交恐惧症也有这样的看法:人的一生中在学龄前和青春期最容易形成社交恐惧症。在这两个时期,人们所经历的难堪社交,很容易会让他们在内心种下痛苦,从而引发社交恐惧症。■治疗方案吐露内心痛苦,寻求情感共鸣

既然社交恐惧症如此可怕和折磨人,那么我们就要好好地研究如何对其进行治疗,让那些饱受社交恐惧症折磨的人早日摆脱困扰。我们知道,如果对社交恐惧症不加以治疗,那么很可能会让患病者终身遗憾。但是现实中,很多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往往不懂得去求医治疗,以为没什么大碍,只要不在公共场所出现就好了。

但是,我们应该很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群体之中,不可能脱离集体,如果一味地逃避社交,逃避集体,那么长时间下去,这类人会彻底崩溃,甚至躁狂,严重者还可能会自杀。根据我们的研究,在日本,患社交恐惧症的人已经占据了8%,而且这个数字一直在不断上升。因此,对于寻求治疗方法,我们一刻都不能耽搁。

当然,在精神科医生眼中,其实社交恐惧症是可以治疗和改善的。在第一个阶段,可以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第二阶段,可以让患者按照能够引起社交恐惧反应的严重程度,来列出诱发社交恐惧的情景情况,然后精神科医生会从最弱的一个恐惧反应开始,让患者身处其中,或者让患者想象处在这种场景之中。

当然,在这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尽量做到让患者放松、适应。然后才能继续下一个让患者感到紧张、恐惧的情景,直到最后,病人克服种种社交恐惧。

当然,在我们心理学方面也有一定的方式,这种方式与上述的治疗方法是有相通之处的。我们采用一种认知行为的集体治疗方式,具体做法是:让一些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朋友聚集在一起,互相吐露心声,向对方倾诉心事;然后模拟练习那些能够引起社交恐惧的场景。

比如,一个人极度害怕和恐惧在公众场合中演讲。那么大家就可以化作是听众,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演习。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尽力鼓励这些社交恐惧患者来吐露心事,获得别人安慰,寻求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不但可以让患者在身心上得到安慰和鼓励,还能够获得各方面的支持。

我曾在协助很多社交恐惧症患者治疗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个年过半百的女性,她趴在一个年仅14岁的女孩肩膀上放声痛哭。我认为,这样的痛苦不是“痛冶,而是找到了情感共鸣,拉近了人与人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之间没有一切鸿沟、距离,大家可以和睦相处。

而这样的方式也能直接促进彼此的感情和心理交流,对社交恐惧的释放很有帮助,更能让这些患者明白同病相怜、互相帮助的意义,使他们早日走出社交恐惧的阴影。■相关问答如何克服面对异性时的社交恐惧

很多人具有社交恐惧症,但是他却否认。因为他似乎只是对异性有一定的社交恐惧,对其他人都正常。其实,这已经是一种中度乃至重度社交恐惧症的表现。那么究竟有多少人面临这样的困扰呢?很多人会问我,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在异性面前变得轻松自然?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际情况:患者:31岁,性别:女,患病史:20年。这位患者是一名长期受社交恐惧症困扰的人,但特殊的是,她只是在异性社交方面有一定的恐惧,在其他方面都还算正常。从小学开始,患者就觉得和异性没有必要说话。就算打交道也只是介于一些非常必要的事情,比如交作业、借书之类。从小学到现在,她一个异性朋友都没有,但是奇怪的是她竟然结婚了。因为她的母亲安排她相亲的时候,会明确告诉她以谈普通朋友为目的。所以,这位患者在相亲过程中就表现得自然一些,不会那么紧张惧怕,因此二人聊得比较随意,最后顺利结婚。但是,患者却一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心理,还是没有办法和其他异性深交。哪怕是同事、普通朋友,见面也只是打打招呼,互相寒暄一下。如果再进一步谈话,比如邀约一起吃饭、外出参加活动等,该患者就很排斥,甚至惧怕。如果这位患者在与好朋友(主要是指女性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发现饭桌上多了一个异性在场,那么她就会特别紧张、颤抖。而且在吃饭过程中,她都不敢看对方的眼睛,表现得有些自卑,不与对方说一句话,很可能还会中途退场。

其实,像这个患者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但是这类人却并不觉得自己有深度社交恐惧症。他们以为这只是自卑、紧张的表现,从不敢深层去挖掘原因。

这个患者,其实从小学时期就已经被社交恐惧症所困扰,20多年来,也一直没有一个友好的异性朋友(除了丈夫)。显然,她还不清楚这种对异性的恐惧给她的生活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当然,也可能是患者的某种性格导致,但是,对异性的社交恐惧,我们始终认为它是不能自己愈合的。因此,还需要一定的实际行动去克服。

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大胆地面对这个问题,首先不能逃避。比如,你不敢直视异性,那么你就要带着这个问题去和异性相处。患者可以找到一些异性朋友,认认真真地坐在一起,面对面地交谈。你可以尝试与异性对视是什么感觉,与你之前的情况有什么不同,然后进行自我分析和认知。

还有的女性惧怕在不化妆的情况下面对异性。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女性朋友。我们建议,患者可以在不化妆的情况下,直接面对异性,并且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我不化妆的时候,很丑吗?难道我不能以素颜面对异性吗?当然,做到这一点的确有些难度,因为谁都想以最美的仪容去面对一个人(更何况是异性)。但如果当你真正做到以素颜去面对异性的时候,时间久了,你就能将这件事情放下,从而内心会很轻松。那么你面对异性的社交恐惧也就会解决。

抛除精神科专业方面来讲,单从心理学上来讲,想要克服面对异性的社交恐惧症,就必须要认真地去面对,并且去战胜它,而不是坐以待毙,忍受折磨。■趣味链接测试你是否有社交恐惧症

现代社会各方面压力很大,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陷入一种心理或者精神疾病之中。然而,更为可悲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默默地成为了某种心理疾病的奴役者。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判断自己是不是心理有问题,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下小测试。下面就是专业心理学家针对社交恐惧症而做出的一个测试,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社交恐惧症,就可以通过下面的测试来体验:

先说明一下测试规则和记分方法:下面共有10道题目,每道题目后面的答案都是1,2,3,4。其中1代表的是从未或者很少如此;2代表有时是这样;3代表经常这样;4代表总是如此。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况来做出相应的回答。同时,你选中的数字也是你每道题的所得分数。当10道题目都测试完之后,将分数累加,算出最后的得分。

题目如下:

1.你害怕在重要的人物面前讲话。答案:(1,2,3,4)

2.在众人面前你会脸红,内心很难受。答案:(1,2,3,4)

3.参加聚会或者社交活动会令你感到惧怕。答案:(1,2,3,4)

4.常常回避和陌生人打交道或者交谈。答案:(1,2,3,4)

5.让他人议论你,是你不愿意的事情。答案:(1,2,3,4)

6.你会回避任何以你自己为中心的事情。答案:(1,2,3,4)

7.你害怕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答案:(1,2,3,4)

8.你根本不能在他人注视之下做事。答案:(1,2,3,4)

9.你看见陌生人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脸红。答案:(1,2,3,4)

10.你会梦见和他人交谈时出丑、尴尬、出糗的模样。答案:(1,2,3,4)

问题解答:(1~10分):你尽管放心,你离社交恐惧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没有患社交恐惧症)(11~24分):情况不妙,你已经有轻度社交恐惧症,如果照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你的情况会不太乐观。(25~35分):你已经处在社交恐惧症中度的边缘。在这个程度上,是时候应该去找一些心理咨询师来咨询一下。(36~40分):十分不幸的是,你已经是一名重度社交恐惧症患者,不要再继续拖延,赶快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才能摆脱困扰。

第六章 严重失眠症:夜深人静时的煎熬

你有没有在夜晚辗转反侧睡不着,甚至一夜会醒来几次。正常人难免也会在睡眠中出现一些偶然的奇怪状况。但是对那些患有严重失眠障碍的人来说,每天晚上他们都很难入睡。而且这类人总是在失眠时想起很多无关紧要、惊悚害怕、稀奇古怪的事情。甚至有些人清晨4点钟就醒来,之后便全无睡意,因此只能坐在床前等待黎明到来……这种煎熬对一个患有失眠症的心理病人来说是残忍痛苦的。想要知道你自己是不是患有失眠症,怎样用心理方法来治疗失眠症,那么请仔细追寻我们的脚步……■变态片段从《失眠症》中观看失眠带来的百般纠结《失眠症》这个电影名字着实吸引了我,我承认,我看这个电影完全是冲着电影名字而去的。而观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这个名字十分恰当。由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这部电影,从整体上来说,是一部最受人忽视的作品,也是奥斯卡影帝演员阿尔帕西诺所主演的最不被看好的电影。但是,作为一个心理学研究者来说,我认为,这是我看过的针对失眠症的最好电影。

其实,这个电影的剧情很简单:阿尔帕西诺扮演的多莫和搭档哈普是洛杉矶的老牌警探,因为奉命调查一个少女死亡的案子而来到了不夜城小镇阿拉斯加。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多莫却被很多麻烦缠身,在抓获一个嫌疑人的过程中,他不得不捏造伪证,好让坏人绳之以法。

但是在引诱真凶过程中,多莫在海边的大雾之中开枪误杀了自己的好搭档哈普,凶手却乘机逃跑。然而,多莫在陈述事件时,本能地说哈普死于凶手的枪下。

从此之后,多莫便陷入了良心的压力和谴责之中,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幻听、幻觉、焦虑、恐惧、多疑等时刻缠绕着他,他总是在清醒与昏睡之间不停地摇摆。而这时候,多莫所追捕的凶手却打来电话称他在大雾中看到了真相,并且借此来胁迫多莫。多莫在罪犯的控制之下,其失眠症越来越严重。他变得十分纠结,一面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和内疚,一面还继续帮助犯罪分子,两人展开了捉迷藏的心理游戏。

后来,在一个女警的帮助之下,多莫终于说出了实情,并且与犯罪分子同归于尽,最终他才得以解脱,摆脱失眠症,而他也将永远地长眠。

诺兰这部片子的气氛整体感觉很压抑,音乐也是悲凉至极。伴随着这种凄凉的气氛,主人公多莫内心的挣扎和遭受失眠症的困扰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最后他通过死亡拯救了自己的失眠,获得了解脱。最后他说的一句话是:“让我好好睡会儿吧。冶其潜台词便是“自从哈普死后,我便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冶失眠的原因和起源也从此而来。

影片的很多细节都透露出多莫患上失眠症的表现:抑郁、焦虑不安、狂躁,睡不着觉,梦中全是哈普的脸,甚至他认为哈普会向他索命。在这个没有黑夜的阿拉斯加小镇上,多莫的失眠恐怕更是徒添伤悲。他的人生就此布满了纠结、不安,做什么事情都不安稳,每次大家都入眠的时候,恐怕也就是他最纠结、最难熬的时刻。

在影片中,我看到了一个失眠症患者的纠结内心,也明白大概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正常人突然患上失眠症。而且失眠症并不是大家想的那种单纯地睡不着觉,还有来自心理的困扰和纠结。这两者结合起来,会让人感到更加痛苦和煎熬。

在现实中,我身边不乏失眠的人,而且我本人也曾一度失眠。当时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我的状况虽然不同于多莫那样备受良心折磨,但是我内心也是纠结不安、焦虑惊恐。我曾经整晚整晚地不能入睡。当时,入睡对我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且即便是我好不容易睡着了,也不能像很多人一样沉醉于甜美的梦乡,达到熟睡状态。不但如此,我还经常在半夜醒来,醒来却又不能入睡。而且白天也没有精神,更为重要的是,我在失眠状态中特别容易胡思乱想。思考的领域方方面面,甚至幻想可怕的事情总是在我眼前飘来飘去,而且还经常梦到这些不好的事情,失眠症对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我一开始觉得可能是自己学习太劳累,压力太大,于是我开始学会放松,想要用闲情逸致的生活来改善我的睡眠。但是还是不行,我发觉自己真的患上了失眠症,而且这是一种十分躁狂的病。因为我每次睡不着的时候,总是辗转反侧,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越想快点入睡,越不能睡着,总是想着以后的事情,甚至是不好的事情。在这种煎熬之中,我经常会半夜坐起来,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亮,在黑暗之中体会着孤独、被遗弃的感觉……

我深知,这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失眠已经影响到了我的正常生活。在白天的时候,我也会很多疑,也会胡思乱想,对任何人或者事情都保持距离,甚至会排斥和恐惧一些事。这时候,我需要治疗,当然,这是我们后面要详细讲到的事情。

我只是在这里要告诉大家,如果你身边有失眠症患者,或者你自己就是一个隐藏性的失眠症患者,那么一定要重视它,不能让它继续困扰你。你的方法就是要去寻求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科的医师来详细咨询和治疗。因为失眠不仅会给你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和纠结,更会让你的生活充满残酷的梦魇。比如,在1993年,美国睡眠障碍研究委员会做了调查,结果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遭受慢性失眠,特别是那些因为繁忙劳碌工作的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们过于要求自己的工作,很希望能够在一天之内完成工作量,从而会大量加班加点地工作,从而导致睡眠不足,造成失眠。所以他们很容易为这种睡眠障碍和失眠付出代价,而这些代价便是死亡、能力丧失、事故等。所以,当你发现你身边有失眠症患者或者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患者时,一定要劝其治疗,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而只有睡眠好了,才能让人的心理放松,减少纠结。■诊断论述睡眠障碍的恶性循环

失眠症是睡眠障碍领域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是人们难以入睡或者睡眠持续困难的一种常见睡眠障碍。而失眠也恰巧是一个人睡眠质量不能达到正常需求的体验。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快速的工作生活节奏让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失眠便成了成年人的一种普遍现象。光是美国就有三分之一的人遭受失眠困扰,而欧洲也有近20%的人遭受失眠的折磨,而中国失眠症的发病率也达到了20%。而且,我们通过上述的《失眠症》电影,也看到失眠对一个人的危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