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热爱环境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2 10:06:35

点击下载

作者:班级管理指导小组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生热爱环境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上)

学生热爱环境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上)试读:

前言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是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建设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班主任的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包括“硬文化”和“软文化”在内的综合文化建设。因为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而“软文化”的建设才能真正体现班级的精神。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属于管理诸要素中的软要素,处于核心地位。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内在激励因素,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特别是在关键时候或遇到重大困难时,这种无形的力量能使同学们挺身而出,为了班级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没有了班级文化,一个班级必是一盘散沙,就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生活在这个集体当中就会缺乏归属感和“主人翁”感。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班主任思想开放,班级就不会很保守;班主任做事效率高,班级就不会很拖拉;班主任有大局意识,班级就不会很自私。当然,同学们也要积极参与,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多配合工作,全班一盘棋,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的氛围。反之,班主任不支持,同学们不配合,想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为了指导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辑了这套“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与主题活动指南”图书,包括《学生完善人格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阳光心理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遵纪守法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热爱学习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热爱劳动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热爱祖国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热爱社会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热爱科学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热爱环境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热爱父母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10册。本套书除了论述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种方法外,还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各类班级主题活动的案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非常适合各级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及学校辅导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第一章 学生热爱环境教育理论指导

1.环境教育的内涵和模式

环境教育的内涵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简而言之,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环境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力迅猛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因此,人类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担扰导致了环境教育的应运而生,其原始的动机还是来自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关爱和珍惜。

环境教育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一种教育,是证明环境价值和澄清概念的一种过程,是培养人们具有理解和评价人、文化及其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它也包括要人们遵循为保护环境所作的决策及行为准则的教育。环境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使整个社会对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一新的、敏锐的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以及维护高质量环境所需要的各种专业人员。环境教育的实施原则包含:整体性、终身教育、科际整合、主动参与解决问题、世界观与乡土观的均衡,永续发展与国际合作。

环境教育的模式

目前,公认的环境教育课程模式主要有两类:(1)是多学科模式,也称渗透式模式,即将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通过各门学科课程化整为零地实施环境教育。这种课程模式,便于将环境领域的各方面内容分门别类,使学习者在各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无需专门的师资和时间,教育成本较低。但是,由于环境教育内容分散,课程的综合评价较难,教育效果有时也不理想。(2)是跨学科模式,又称单一学科课程模式,即从各学科中选取有关环境科学的概念、内容合为一体,组成一门独立课程。这样设置课程,能够一定程度弥补多学科课程模式中内容零散、缺乏系统的不足,使教育更富针对性与系统性,也利于课程的综合评价。然而,这就必须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往往还会增加学习者的负担。

环境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致使许多自然资源被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达成了共识: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重要的治本措施。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是全球环境教育运动的发端,会议强调要利用跨学科的方式,在各级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中、在校内和校外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随后环境教育开始体现在各国政府工作中,并逐渐形成全球性的环境教育行动。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前苏联的第比利斯召开了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在第比利斯会议上,各国初步意识到环境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第比利斯宣言》指出“从其基本性质看,环境教育对更新教育过程可以做出贡献”,还呼吁“要有意识地将对环境的关心、活动及内容引入教育体系之中,并将此措施纳入到教育政策之中”。第比利斯会议是环境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第比利斯宣言》突破了环境教育概念以知识为主的特点,明确提出环境教育的目标包括意识、知识、技能、态度和参与五个方面,拓展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把环境教育引入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为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构建了基本框架。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的地球高峰会议提出了《21世纪议程》,使环境教育成为世界公民必备的通识,也是国际共负的责任。《21世纪议程》是人类大家庭为创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对促进持续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它能提高人们对付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对改变人们的态度都是必要的,使他们有能力估计并表达他们对持续发展的关心。”《21世纪议程》提出了环境教育的重要任务:重新确定教育方向,以适应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公众的意识;进行培训等,从而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环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联合国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中国很快就制定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确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世界上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在该议程中写道:“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在小学的《自然》和中学的《地理》等课程中纳入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内容;在高等学校普遍开设《发展与环境》课程,设立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生专业,如环境学等,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世界其他国家也纷纷行动起来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如1993年6月,东南亚国家联盟为持续发展举行了环境教育会议;1993年年9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了为实现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全球讨论会,等等。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为了可持续性的教育”,要求把环境教育与发展教育、人口教育等相融合,建立了环境、人口和发展项目(EPD项目),开始将环境教育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希腊的塞萨洛尼基召开会议,确定了“为了可持续性的教育”的理念。这标志着环境教育已不再是仅仅对应环境问题的教育,它与和平、发展及人口等教育相结合,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出现,为“绿色学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基于世界环境教育发展的趋势,联合国教料文组织在1997年召开了一次世界环境教育培训大会,总结成绩,根据需要确定优先发展的教育领域和教育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环境教育与培训行动计划。

2.环境教育的主要特点

环境教育具有全民性、终身性、全球性和学际性等特点。

全民性

环境教育,从对象上看,是全民教育,具有全民性的特点。因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每一个人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息息相关,没有全民的关心、参与和身体力行,困扰人们的环境问题就难以解决。环境教育应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种领域:家庭、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等。总之,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应该有环境教育。

终身性

环境教育,从时间上看,是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的特点。环境教育的终身性决定它应该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应该渗透到人生的各个阶段:婴幼儿、青少年、壮年、老年。

全球性

环境教育,从空间上看,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的教育,具有全球性的特点。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互相影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不管来自北美、欧洲或亚洲,在地球周围积存构成的温室效应将影响整个地球。虽然这些环境问题发生在某个国家或地区,但其灾难性后果必将是全球性的。地球只有一个,必须共同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因为人们已进入了人类进化的全球性阶段,每个人显然地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另一个是地球这个行星。

学际性

环境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各个学科协同进行的综合教育,具有学际性的特点。环境教育的学际性特点是由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特点决定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才行。所以,环境教育决非某一学科的任务,而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任务。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各个学科,而且还包括技术科学、数学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只有这些学科通力协作,环境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环境教育与教育环境的关系

教育环境问题是个古老的命题。它是随着古代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对教育环境问题的重视与研究是从学校教育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古今中外教育家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遗产。如中国古代家教中“孟母三迁”的故事、苟子的《劝学》篇、英国欧文的性格形成论、法国卢梭的《爱弥儿》、日本小原国芳的“尊重自然”的教育信条,等等。

教育环境与环境教育是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教育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功全部外在世界;而环境教育则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展开的一种教育活动过程。因二者都是由“教育”和“环境”两个要素构成的复合概念,所以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概括地说,它们之间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即教育环境优化是环境教育的目的,环境教育是教育环境优化的手段。因为教育环境的中心是“人”,环境教育的对象也是“人”,所以“人”是教育环境与环境教育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环境教育是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的热点,作为环境教育目的之一的教育环境问题自然也是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的热点。

4.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可以给孩子讲解环境知识,可以放环境保护录像片、资料片等。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湖北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南京站高潮位7月6日达9.90米。沿江苏南地区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梅。由于沿江潮位高,内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秦淮河东山站最高水位10.28米,居历史第三位;滁河晓桥站最高水位达11.29米,超出警戒水位1.79米。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长江上游干流连续7次洪峰及中游支流汇流叠加影响,大通站流量8月2日最大达82300立方米每秒,仅次于1954年洪峰流量,为历史第二位。南京站7月29日出现最高潮位10.14米,居历史第二位,在10.0米以上持续17天之久。镇江站8月24日出现8.37米的高潮位,仅比1954年低1厘米,居历史第三位。

98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录像告诉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国长江流域,由于原始植被大量丧失,因此导致了98年夏天这场中雨量、高水位、大水灾的惨痛场面。

另外,据一部名叫《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的资料片告诉我们:世界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万平方米,每年损失耕地21万平方千米;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泥沙252亿吨,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这些资料告诉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保重要性迫切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让学生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3月12日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知晓为了法理和保护环境,我国也制定并贯彻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止法》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从而进行一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和灵活性。

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在学校甬道两旁的树下有事无事地折小杨树苗玩耍,这样无意中就破坏了珍贵的杨树苗,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树资源的宝贵,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棵树木,保护植物资源和大自然的环境。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乱折小树苗的现象自然消失。

美丽的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每一个人有享受环境美的权利,同时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要带头爱护环境,作出表率。到花坛除草,成立绿色中卫士队,齐抓共管,共同爱护一草一木。给学生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还定时请镇环保人员给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让学生亲自参加环境保护劳动实践。环境教育工作已经在半年内初见成效。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他们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5.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指导

学生是明天的希望,他们是这个世界未来的主人,他们有权利了解他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唯一的地球的现状,他们有权利知道他们面临着一个怎样严峻的现实,肩头担负着一个怎样沉重的担子,他们也有责任从现在开始为他们的生存环境而奋斗,让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行动。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一特点在教育活动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观赏录象、图片、阅读资料。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告诉学生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了解环保知识及其重要性。

如《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世界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万平方米,每年损失耕地21万平方千米;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泥沙252亿吨,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让学生从这些资料的阅读中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保重要性迫切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如:开展《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活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采用知识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3月12日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知晓为了法理和保护环境,我国也制定并贯彻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止法》等;采用三分钟演讲、作文竞赛等形式进行教育。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清洁工程献一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

进行环保教育有针对性灵活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宜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表扬声中乐意地接受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例如常常有些同学有事无事地去开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

如在学习完《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之后,先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懂得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学生从讨论中受到了教育,玩水笼头的现象也自然消失了。

在环保教育中注意示范性长期性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校园环境保护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身先示范,看见废纸就拾,亲自动手擦洗教室门窗,打扫卫生,教师的身体力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这种示范性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慢慢地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和老师一起打扫卫生。我们还应把环保教育贯串于日常生活中,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让学生亲自参加环境保护劳动实践。

鼓励学生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了解了环保知识,激起了环保的责任心,便可引导学生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来保护环境。

首先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教育学生自己首先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看到破坏环境的行为要勇敢地站出来制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带动周围的人也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其次积极开展校外活动,如:针对“白色污染”的逼近,开展我劝妈妈用布袋的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向父母们宣传塑料袋虽方便却增加了垃圾数量,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上百年不能自然降解这一环保知识,劝父母上街购物买菜使用布袋,菜篮不用塑料袋。再如成立“禁烟小队”利用学生在家中“小太阳”的地位劝爸爸们禁烟,为了“小太阳”的身体健康,为了孩子的未来,爸爸烟民们定能与心爱的香烟说再见。还有如使用无磷洗衣粉、废电池不能乱扔,少用洗洁净,不用一次性木筷,少用一次性产品,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都可通过我们的学生这群环保小卫士来监督执行,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他们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从小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我们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

6.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好动、好奇,富有好胜心,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因此,对他们进行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生态环境道德意识,提高生态环境道德认识,学会在生态道德实践中正确把握、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对他人的生态道德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学会追求善于美、批评恶与丑。

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生态环境道德意识呢?应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入手:

化“深奥”为“浅显”

将生态环境知识根植于学生心中,生态环境道德知识和相应的生态学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而又模糊的概念,而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道德知识的传授又是整个生态道德教育的第一环节。面对低年级学生,我们该怎样做呢?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语言或者设置利于学生接受、理解的情境让他们明白生态环境的含义。可以运用形象生动、具体鲜明的图片、模拟日常生活环境或电化教学等直观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中亲自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加深他们对生态环境道德的体会和认识。

多渠道多方法培养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学生已经获取生态环境道德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由此产生的对大自然的责任感、使命感及对人们生态道德行为的崇敬之情,是生态环境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是学校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受到熏陶。让学校的每一棵绿树,每一片草地,每一个角落说话。在草地上插上“绿草茵茵,脚下留情!”禁示牌,花园里插上“爱护花草,人人有责!”的宣传牌,楼道的转弯处也设置一些环保警示语,让宣传的氛围遍及任何一个角落。

二是将环境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例如语文课对涉及描写祖国锦绣河山等课文,采用图片、录像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唤起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是可以通过“赞家乡”等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家乡、走进家乡,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运用措施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报刊、图片,以及媒体资源介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在耳目渲染中受到环境道德教育,增强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可以用电脑向学生展示由于环境恶化使得大片金色的胡杨林变成了惨不忍睹的枯树林;惨遭杀戮的海豹在北极的冰块上痛苦的翻滚着直到血流尽而死;遭受工业废水破坏的河流上漂浮着数千条死鱼;疯狂的泥石流、沙尘暴……这不仅使学生在短短一堂课的时间里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同时,直观、真实的画面在感观上给学生强烈的刺激,激起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有利于他们投入到保护身边环境的运动中去。

让生态环境道德落实在行动上

在学生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之后,就要把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内化于心、转化于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饲养小动物、绿化家园、绿化校园,积极参与到“保护母亲河”活动中。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生态环境道德意识,才能引导他们为人类的持续发展与长远利益以应有的道德理念与实际行动去保护自然环境,维系生态平衡,自觉养成保护自然界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习惯。

7.学生保护生态与环境教育指导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对小学生进行生态与环境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热爱人类、珍惜生命、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是十分必要的。生命、环境、生态系统是小学生要了解的最基本的概念,认识和理解它们之间的的关系是教育小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的前提。良好的教学方式和优秀的授课教师决定小学生生态与环境教学的重要方面。

人类社会与它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构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它们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保持着一个“伟大的平衡”。有了这个平衡,才会有生机勃勃的世界,才会有人类文明的昌盛和繁荣。因此,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进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对小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的教育内容。小学语文教育大纲明确要求:“从课文的思想内容中注意事物联系,开阔视野,增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做人的道理,受到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提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以科普读本为辅,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生动活泼的生态与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人类、珍惜生命、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小学生生态与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1)生命与生态环境的概念小学生初涉人世,天真烂漫,懵懂无知,可总是有一脑门的为什么?特别是对生命与生态、人类与环境等一系列概念似懂非懂而且非常好奇。因此,教师要用生动、易懂、准确的语言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讲授生命、生态环境等概念,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有助于加强理解与记忆。

如“生命”的概念,首先要告诉学生:生命就是活着的生物,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物一旦死了就失去了生命。小学生会立即联想和发问:生物为什么会失去生命?它与环境有什么关系、这就为我们给学生讲授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如光、热、水、气;山、川、江、河;日、月、星、晨;海洋、土地、森林、草原等环境要素以及生命与环境是怎么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等概念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不仅向学生讲述了基本概念而且初步了解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小学生了解了生命、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概念后,就要使他们清晰人类与环境、生命与生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讲授这方面的知识,一定要用大量的自然现象引导小学生去理解。

如葵花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树叶为什么秋天会变红;青蛙为什么是保护庄稼的益虫,细菌是怎样侵入人体的;人为什么要呼吸新鲜空气等。通过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讲授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它们是怎样构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以及人和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学生对生命、环境和生态有一个清晰初步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的感情,增加保护环境的意识。(3)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人系统工程,是一个大课题。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则重点了解以下几点:

一是所有的生命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是人在的朋友,都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不利于人类的方面也可以转化为有利方面。如老虎和狼会对人人类和家禽家畜构成威协,但人们仍然要保护。要教育学生热爱其他生命,要使它们对人类做贡献,做人类的朋友。

二是地球只有一个。各种资源是有限的,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石油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是各种资源不仅稀少而且在生态系统中被重复循环利用。要教育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道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4)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环境保护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一个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全世界各国都立法保护环境。我们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学生不仅要自觉遵纪守法,而且做好义务宣传员,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小小贡献。

小学生生态与环境教育的主要方法(1)挖掘、深化、讲活教材小学教材中有关生物和环境的题材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描述生物与环境的,如《太阳》、《沙漠之舟》、《只有一个地球》等。另一类是借助生物现象抒发情感的,如《种一片太阳花》、《三月桃花水》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题材,授课教师都要熟透课文,挖掘内容,深化内涵,讲活教材。使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生动地体现生态与环境的外延和内涵。让学生得到意外的收获。(2)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本教师要结合授课内容因势利导,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生物环境方面的科普小读本,如《对与错——小学生动脑科普读物》《海洋为什么是蓝的?》《拥抱科学》等。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环境方面知识的浓厚兴趣。(3)组织通俗易懂的专题讲座教师还可以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如退休农艺师、工程师等做一些有关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专题讲座,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普读本故事会,交流学习心得,启发想象力,激发学习热情。如小学生都喜欢看电影《阿凡达》,但他们只喜欢其情节,不可能完全能理解其意义,授课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解其意义,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一是组织他们去参观动物园、生态园、气象站,天文台等,有条件的还可以江河边,森林旁,沙漠、草原去感受大自然的风光和力量。二是组织小学生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和园林苗圃的义务劳动,在劳动中增加生物知识和环保意识。三是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科普小实验,通过实验增加有益健康的乐趣和知识。把感情的概念逐步转化成理性的认识。

小学教师生态环境教育应注意的事项(1)授课教师本身要热爱环境保护授课教师本身应该是一个十分热爱环保的人,他才有热情和激情去教育学生,引动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行为去影响学生,身教胜于言教。(2)授课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俗话说:学生一碗水老师一桶水。授课教师一定要认识学习生态环境相关知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授好课。(3)授课教师要注意收集环境保护素材授课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资料,特别是发生在身边的或众所周知的等重大事件来丰富教课内容。使学生有真实感受和体会。

8.学生环境教育的教学指导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项紧迫的任务。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呢?

环境教育渗透与各学科

小学环境教育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方法,寓环境教育于各科教学或娱乐之中。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环境的高尚品德和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1)数学学科。在小学数学中,环境教育可以结合具体数学知识进行渗透。在课内可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计算、绘制图表,进行讨论、游戏等形式,在课外可以进行实验与调查等。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使学生自己发现一个惊人的现实,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教师因此再进行适当的教育,效果更加明显。(2)语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安排学生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就某一环境问题进行演讲、编写故事、征文、建议书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树立环境意识,并在生活中成为保护环境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黄山奇石》这一课时,没有过多地提到要如何爱护我们的大自然、如何不去破坏它,而是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去看、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教学中他注意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致使学生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不禁发出“大自然太美了,我们要保护它”的感慨。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此刻得以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此刻得以升华。(3)科学学科。科学学科中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通过科学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信念。另外可以进行动、植物的养殖,环境科学实验,环保宣传、考察等活动。(4)思想品德学科。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和节俭教育。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相关的规律,因此开展活动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如有许多课文,如:《美化家园》、《花草树木点头笑》、《我和动物交朋友》、《我们的大地妈妈》、《美丽的生命》等都是环保教育的好材料。我们可以很好地、充分地运用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5)音乐学科。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以活动课的方式开展教学的,这为教师开展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要求教师不要局限于艺术教育,应把它作为社会教育的有机部分。(6)体育学科。在体育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能力,加强学生关于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危机,社会发展受阻,运动形式减少等不良后果的认识;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在户外运动,野外郊游时采用一些合理的健身方式。(7)美术学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结合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既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又能学习环保方面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手工制作课中,利用废物制作一些有趣的小制作:用旧饮料瓶、易拉罐、纸盒、碎布等,指导学生制作布娃娃、烟灰缸、笔筒、小汽车、火车、飞机、自行车、帆船等玩具;用旧的挂历、杂志、报纸,通过剪贴可制作风筝、装饰画、文具袋等;用碎毛线、蛋壳,涂上色彩拼各式人物、动物等。当同学们用废物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其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实践经验,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时,只讲道理,就无法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参观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例如,教给学生环保知识,同时带学生到公园等美化环境好的地方参观,让学生体验美化环境带来的美好享受,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然后指导学生怎样保护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以身为范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校园环境保护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我在校园中看见废纸就拾,亲自动手打扫卫生,学生就主动加入这一行列,积极打扫。我们还把环保教育贯串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带学生到分担区打扫卫生,成立绿色小卫士队,齐抓共管,共同爱护一草一木。让学生亲自参加环境保护劳动实践……

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环境意识提高了,就要将意识转化为环保行为,这才是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环保教育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提高其对保护环境的能力。因此,要通过具体的环保行为影响学生。如教师可倡导学生捡废纸,给校园内的小树浇水,收集废旧物品,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模型制作……这些看似芝麻绿豆的小事,却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增强环保的意识。

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环保的活动

小学生喜欢参加活动,教师可以把环保教育精心组织设计到各种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开展《地球妈妈真烦恼》,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采用知识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国也制定并贯彻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止法》等;开展中队主题活动《热爱地球妈妈》、《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从而进一步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应该从小学生抓起,让他们从小就树立环保意识,让他们在美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要让他们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从小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9.环境教育要从学前儿童开始

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学前儿童开始,这在幼教界已形成共识。那么如何在幼儿中开展环保教育,使之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萌发热爱环境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各科教学和游戏中渗透环保教育

幼儿园不是专业学校,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不能单独设科,更不能枯燥说教,途径之一是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例如在常识课中,结合“水”、“声音”等内容,让幼儿懂得干净的水和安静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并教育幼儿不喝脏水,不在公共场合和家中大声喧哗。在音乐教学中,教幼儿唱《爱护小树苗》等有关环保教育内容的歌曲,并引导幼儿要象歌中所唱的那样去做。

环保教育除了在教学中进行外,还可以结合幼儿爱唱、好动、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把环保教育灵活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幼儿园开展结构游戏,游戏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那么老师可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酸奶杯、碎布等废物,改作游戏材料,使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减少垃圾、利用废物、节省材料的意义,使环保教育自然地渗透到游戏中。此外,教师还可结合环保教育的有关内容,设计和创编各类游戏,丰富教育形式,使之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重视环境创设与随机教育

教师通过创设环保教育情境,对幼儿进行积极感化和熏陶,培养幼儿的环保情感。现代人生活空间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幼儿园、家庭都应创造条件缩短人与大自然的距离。如幼儿园活动场地尽量使用泥地而不是水泥地,充分利用沙、水这两样来自大自然的素材,开辟玩沙区、玩水区,让幼儿自由活动,以打开幼儿通往大自然的窗口。饲养动物,栽种花草树木来绿化环境。优雅、整洁、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必能引起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幼儿爱护环境的情感。

此外,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是培养幼儿对环境保护的兴趣的重要手段,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时随地把握机会进行环保教育,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满足。

提供观察和动手机会

观察是幼儿认识自然的第一步,教师通过给幼儿提供观察和动手的机会,引导幼儿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喜爱、爱护大自然的态度。利用废物、饮料汽水灌制作小花盆,每组种一品种、形态特征不相同的植物,让幼儿互相观察、讨论:花叫什么?为什么叶子是这样的?它有什么作用?盆底为什么要挖小洞?等等。幼儿对问题产生了兴趣后,我让他们亲手操作,把泥搓碎,把泥放进盆里,再种上选择好的植物,浇上水。当可爱的孩子愉快地欣赏自己的劳动作品时,经常会感叹地说:“现在我们这里真美丽,空气多清新。”此后,他们便有了一种习惯,每天早晚各给植物浇一次水。

要进行判断、评价和讨论

教师根据环保教育要求,针对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行为,组织幼儿开展讨论,予以褒贬判断,帮助幼儿了解自然法则,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为塑造良好的环保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首先注意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启发幼儿思考讨论:如何保护优美的环境?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周围的环境污染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危害?如何解决?它和人类食物中毒有什么关系?经过讨论使幼儿认识到工厂等场所排放的有害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可能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教师要注意随机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得出结论,使幼儿进一步萌生爱护之心,切身体会到生命与万物之间的关系。

重视榜样示范

榜样对幼儿的环保教育起着启动、控制、调整、矫正的作用。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学习具有模仿性强和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它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往往教师喜爱的也就是幼儿喜爱的。

因此,教师应以成人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影响幼儿,教育幼儿。在引导幼儿进行各种认识活动时,教师应尽可能了解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对幼儿能注意的东西倾注同样的关注,和他们玩,让他们问,有时还可以反问他们,引起他们注意,更多的时候是能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共同讨论和思考,以充满喜爱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以好奇的神情、生动的语言、活泼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积极保护生活环境的意识。

10.培养学生环境保护习惯的方法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责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我们认为这是个崭新的、赋有时代意义的课题,因此从我校的实际出发,从环境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少年儿童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同时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共青团活动为依托,坚持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相结合,开展系列化的“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专题活动,通过在各种活动、情境中的体验,促发学生的体悟,并通过改善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生活、学习环境的设计和美化过程,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断矫正自己的言行,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首先,校内、校外做好宣传,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而这一观点要得到学生的认同,首先要得到社会,尤其是家长的认同。于是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借助校报、网站、家长会、家教讲座等各种场合,向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宣传学校的德育理念成了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而家长们,在饭桌旁、床头边,又将之转送给了学生,家长们喜欢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常常是:“有好习惯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每年新生入学以后,清洁、自立等很容易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因为有了认同的基础,学生们的成长更变得顺畅自然。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环保实践的积极性,又“盘活”了家长,把家庭转化成了德育教育的新资源,为我校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其次,以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良好环境保护习惯,矫正不良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应由孩子自己去学走路。美国著名教育家爱默生的这句话给我们以很大的启迪,于是,教师淡化参与、重在引导与关注,而让学生们登上环保实践的舞台,在有意和无意间,学生们通过自主寻找、自主选择、自主实践的磨练,激发了潜能,增强了责任心,环保习惯也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每周提出一个小小的目标,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尝试着做好。在掀起各种实践活动热潮的同时,学校还开展“环保黑板报大赛”“环保征文比赛”“环保绘画大赛”等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环保”的认识,有机会公开对自己进步的记录。

在这一系列自主活动中,孩子们每天都会有一点进步,他们在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劳动的快乐的同时,爱护环境、珍惜劳动成果的责任感也油然而生,于是,他们就会认真的、自觉的去践行“我是文明好学生,请向我看齐”的承诺。

你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变了,我们的校园变了,我们的学校也变了。学生们似乎更懂事了,更好教了;校园也一天比一天干净了。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都在逐年提高,学校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但同时,我们要花更多的气力让习惯的培养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习惯培养生活化,而不是“在学校一个样,出了校门一个样”。从另一方面来看,社会上所有人的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沐浴在净化的大环境中,学生在其中熏陶、感染才可能逐步养成美德。我们真诚的希望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11.多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

学科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环保教育中这块主阵地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幼小的生命在学科课堂学习中浸染绿色。把《环境教育》列为课程的同时,要求相关学科加强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内容。在考试的试题中要有一定比例是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同时组织好环境保护活动。

语文、社会、思品渗透环境教育

三门学科结合教材、要求完成环境教育内容,列入教研组工作计划,有单独教案,使学生认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每月一次集体备课,每个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环境教育课。

在语文学科中要通过名人、名言、名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情景教育,对一些典型课文中的环保科学知识有侧重地讲解。语文课不能只满足于进行语言训练,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尚情操,比如讲《绿色的卫兵》一课,教师不仅讲出课文的语言美与风光美,还使学生懂得它在生态中保护沙土流失、减缓风速的作用。

又如通过《水的脾气》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人为的破坏环境,将给自身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而地球如被破坏了,人类将别无去处,所以我们必须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后,还安排学生开小小讨论会,让他们互相交流体会、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对那些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学习表达,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品德与生活课要在爱护家乡、学校一草一木,净化、绿化、美化学校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方面进行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环保的社会意识、道德意识。

社会学科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别是近代,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环境问题随之出现并日益恶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工业文明的进程成为一个过度利用资源使之趋于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以及人口爆炸等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又如《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节约水电》、《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等都是环保教育的好材料。学校教师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科学巧妙地把握教学契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环保教育。

如《节约水电》一课,教学时教师通过形象的录像资料,使学生知道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为了增强说服力,帮助学生知道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教师还播放了一段北方因干旱给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后果的一组境头。课后布置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名义写一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倡议书,出版一期墙报,扩大宣传面,让全校同学行动起来,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出一份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为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学科开展《人与环境》实践活动,把收集的资料通过小报形式反映出来。

品德与生活和社会学科结合课本,开展宣传环保、环保法律法规活动。活动内容和过程是观察本地的环境状况,课外查找、收集环境问题的有关材料,归纳出危害性,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其成因,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和可行性治理措施。

自然学科开展《蚕桑文化》实践活动,通过饲养蚕宝宝培养学生热爱生态,热爱小生命的情感。

开展研究性学习,渗透环境教育

语文学科开展研究学习,学生收集“我喜爱的动物”,从中使学生感觉爱护动物、热爱生命、培养能力。

数学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数学学科要认真贯彻学校环保教育计划,明确数学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数学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们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并变为自觉的行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观,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发展学生的环保技能,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其在各年段的实施措施如下:(1)一、二年级侧重于简单的、初步的环境知识。如通过对图形、物体、动物的认识以及对有关环境的简单应用题学习,并适时开展游戏与实践活动(如《游览美丽的海滨》一课等),让学生体验环境的美,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2)三、四年级侧重于了解或理解基本的学科知识,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通过考察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的物体来学习几何中的一些概念和掌握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与运算的技能,从而认识数学与环境的密切联系;通过对亿以内数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开展如《可怕的白色污染》之类的调查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危机感、紧迫感与责任感。通过有关环境方面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3)五、六年级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态度、环境价值观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进一步扩大和加深思想教育范围,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

如通过统计材料可以反映我国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认识;通过对《百分数的认识》一节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人口教育;根据第十册教材内容,通过让学生在一个路口统计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数量,一方面使学生对交通状况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联想到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认识。

自然科学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科学、自然学科就是培养学生注重对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事物的探究,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其中,有很多课文内容就是和环境有关系的。

例如三年级学习《水》这一单元,使学生明白水净化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保护水资源的习惯。学习《纸》这一单元,教师就抓住切入点,让学生算这样一笔账:如果浪费一吨纸,生产这一吨纸要消耗多少木材,这些木材成长需多少年,它有多大的生态效益?纸厂生产一吨纸,工人要花多少劳动,要向河里倾泄多少废水,这些废水对生态造成多大危害?算清了这笔账,学生不仅会养成爱惜纸张的习惯,而且受到一次生动的环保教育,对于影响生态环境的复杂的制约因素有一个辨证的认识,由此还可以对其他生态问题举一反三,收益将是多方面的。

此外,科学自然教研组的老师紧扣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小博士”的比赛。通过比赛,使学生更好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