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国际公务员:求职、任职、升职的经验分享(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2 17:45:25

点击下载

作者:宋允孚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做国际公务员:求职、任职、升职的经验分享

做国际公务员:求职、任职、升职的经验分享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做国际公务员:求职、任职、升职的经验分享作者:宋允孚排版:亦木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9-01ISBN:9787300142784本书由北京人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序 言到国际组织任职为世界人民服务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参与国际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前所未有。我国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在国际组织工作的国际公务员。

宋允孚在世界卫生组织工作近14年。他从一名留学生成为一位国际公务员,有40多年的特殊经历;他对国际组织和国际公务员的认识,是他勤奋工作、勤勉思考的积淀。《做国际公务员》一书记载了他在国外的所闻、所见、所历、所思,他把在国际组织求职、任职、升职的经验写出来与读者分享,颇有意义。

现在,我国的国际空间在不断拓展,体现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金融、贸易、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方方面面,为有志做国际公务员的中青年造就了机会。《做国际公务员》一书对国际公务员、国际组织做了概括介绍。国际公务员的身份地位很高,且大多工作环境优良,生活待遇优厚,令人羡慕向往。国际组织是一个门槛较高的职场,竞争者比比皆是,志大才疏、怠于学习、作风浮躁者,难以“挤进去”;国际组织是国际事务的协调机构、世界文化的交汇点,文化浅薄、性情孤傲、不善交流者,难以“站住脚”;国际组织又是世界优秀人才的荟萃地,各国各界的专业和外交人员云集,好高骛远、腹无良谋、急功近利者,难以“升上去”。《做国际公务员》一书从怎样“挤进去”、“站住脚”、“升上去”三个方面展开,通过案例进行探讨,并以作者的个人成长经历为例,说明能力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相信读者可以从中受到一定启发。

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进程,直接影响着中国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方式、范围、程度和取向。《做国际公务员》以中国国际公务员的特殊视角,观察分析国际组织、国际公务员的某些现象、情况。所做思考涉及我国对国际组织、国际公务员的政策、管理方面,作者虽未展开讨论,但值得有关部门予以关注,以更好地发挥我国国际公务员的作用。

我认为,年轻人在当前条件下到国际组织工作,特别需要注意讲究诚信、开阔心胸、具备爱心。《联合国宪章》指出:联合国聘用职员,“应以求达效率、才干及忠诚之最高标准为首要考虑”,这里说的主要是忠诚于国际组织。其实,诚实、忠实、正直、清廉是最基本的个人品质。不论申请报名还是受聘工作,都不可急躁浮夸、弄虚作假,而应时时事事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国际公务员行为标准》指出,“容忍和谅解是人的基本价值观”,“公务员必须一视同仁地平等尊重所有的人。这种尊重造就一种关心所有人的需要的气氛和工作环境”。国际公务员在跨文化国际环境中工作,绝不可嫉贤妒能,而应发扬互助精神、协作精神、团队精神。所谓爱心,指关心爱护之心态、助人为乐之行为。国际组织说到底是为世界人民服务的,国际公务员的爱心超越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政治派别、国家疆界,应当真正做到大爱无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与周光召(左)1992年合影

国际公务员有国籍,工作无国界。随着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发展,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国家更加相互依存,国际组织的作用更加明显,改革任务日益突出。作为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不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进程中缺席,需要有更多适合的人员加入国际组织这个特殊战线。作为国际公务员,他们虽然不是国家的代表,却无时无刻不代表中国的形象。他们肩负重任,远离小家为大家,一言一行都应弃小我而顾大我,轻小利而重大义;他们应当是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服务、名副其实的国际公务员。

翻阅《做国际公务员》有所感,写在这里,是为序。引 言

2007年秋,我即将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退休年龄,离开日内瓦回国前,几位年轻的中国同事对我说:您从事国际合作工作几十年,过去的经历挺特殊,退休后写本回忆录吧!其实,工作几十年的人,每个人的经历中都有各自的特别特殊特色特点。如果说只是怀旧叙旧忆旧,肯定谁都有不少值得自个儿回想回顾回忆的东西;可要说写回忆录,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首要的是要能写会写,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文字水平。除技术层面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值得写、可以写的东西。回忆录不是简单录下个人的回忆,而是给别人看的,得值得一读,读后使人有所裨益。这些年出回忆录的人不少,有一生奉献的老干部老专家老学者,有一举成名的新人新秀名人名嘴,作者们或深情回顾如烟往事,留下鲜为人知的第一手珍贵史料,以资后人研判研究研讨;或严肃剖析人生历程的起伏跌宕,深入思考思索乃至思辨,给人以启发启示启迪;或娓娓道出趣闻逸事甚至隐私,披露成名成星路上的悲喜苦乐,甘为“粉丝”茶余饭后谈资。我对自己的评估是:既不老也不新,更无名。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就算有些值得回忆回顾的东西,也绝没达到值得写回忆录的程度和水平。

不过,说我的经历特殊,从一定角度讲也不为过,细想起来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所谓的特殊,简单概括成两个“外”字。我高中毕业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一直和“外”相关:18岁被送到国外学外语,23岁到非洲搞援外,25岁回国内搞外事,40岁到国外进修外语,49岁到国际组织还是负责对外关系。简而言之,从18岁留学到62岁退休,1/3时光客居海外;40年卫生外事生涯,1/3时间在国际组织。除了国外、涉外,还有一个“外”:我人生每个重要阶段、关键时刻,几乎都是“意外”。出国留学、回国就业、出国援外、破格提干、职务晋升、出国任职,似乎都在情理之中,却又无不在意料之外,都不是刻意追求、自我设计的结果。

国外、涉外、意外,这一系列的“外”构成了所谓的特殊历程:1964年中央预见我国将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急需一批熟谙外语的外交官。我高三毕业,被选派出国留学,不是自己的选择;“文化大革命”干扰了中央部署,延迟了解决联合国席位的时间。大部分归国留学生到唐山农场劳动,我被分配到卫生部去非洲援外,不是自己的选择。到农场的同学们后来“归队”分配到外交、外经、外贸部门,对外新闻单位,国家旅游部门,信息情报单位,有些晋升为外交官,被派到国外出任大使、参赞、驻国外机构负责人,同样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作为20世纪60年代的留学生,我们的人生历程幸运、特殊,无不与政策的变化、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时代变迁、形势发展、祖国需要、历史机遇,让我有了一个特殊经历,看似偶然的意外,折射了历史的必然。

和同学相比,我还有个“特殊”:早年做过世界卫生大会的临时笔译,1986年当外事司司长管过国际组织,参加过国际公务员选拔、推荐、管理,1994年应聘到世界卫生组织,成为国际公务员。40年的卫生外事工作,近20年涉及国际组织,最后14年更置身于国际组织之中,对国际公务员工作情有独钟、格外关切。从国家公务员到国际公务员,使我有条件以不同身份、从不同视角分析思考国际公务员选拔、培养、储备、推荐、管理工作。到世界卫生组织任职不久,我把调研材料和建议书面送国内,期盼有更多国人到国际组织工作。或许主观意识超前,或许客观条件滞后,我的建议在过去未引起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这些建议终于获得有关部门的认同与实施,让人感到欣慰宽慰。

邓小平1980年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现在,离小平同志讲话已经30多年,国内国际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中国在重重困难之中坚持改革开放、和平发展。尤其是近三年来,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风暴之中,更加凸显了我国和平崛起在国际社会的重要影响。崛起中的大国应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应对全球挑战以及在国际政治、安全、经济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我国过去受到国家实力和发展程度的制约,而现在国家发展了,应当并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组织离不开国际公务员,而我国的国际公务员数量不够、担任的重要职务不多。之所以如此,并非咱们没有人才,并非咱们不能干。除硬实力外,这与政府部门的政策规定,有关方面的认识、管理,人们对国际组织、国际公务员的了解关注程度,都有关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年轻人不断成长,人才辈出。现在是大张旗鼓鼓励年轻人创造条件加入国际公务员队伍的时候了。我写这本小书,目的就是通过自己从国家公务员变为国际公务员的亲身体会、在国际组织耳闻目睹的故事逸事,启发启示年轻人,包括“60后”、“70后”对国际组织和国际公务员的关心关注、兴趣兴致,希望有更多具备条件的朋友加入国际公务员队伍,为中国、为国际组织、为国际社会作贡献,同时也改善年轻人的就业状况。

希望本书能够对有条件、有潜力、有兴趣参与国际组织工作、有意愿应聘国际公务员的年轻朋友们有所裨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其实,做国际公务员并不似想象的那么困难,外国人能行,中国人也能行;别人能行,你们也能行!年轻朋友们,努力吧,祝你们早日成功!第一部分 什么是国际公务员

国际公务员英文为international civil servant,国内常简称为国际职员。实际上,国际职员涵盖的范围更广,泛指在各类国际组织工作的职员,其中既包括国际政府组织的职员,也包括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职员。

世界上现有各类国际组织6.2万多个,大体上分成两类。一类是国际政府组织,如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另一类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如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它们有全球性的,也有地域性的。全球性国际政府组织仅占国际组织总数的20%左右,但其作用和影响是世界性的。国际组织的基本情况,本书附录将做进一步讨论。所谓国际公务员,专指那些在国际政府组织工作的职员,他们任职的机构主要在联合国系统,包括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所属机构、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等。本书主要讨论的是狭义的国际职员,即国际公务员。

国际公务员类似于国家公务员,但又有区别。他们的共同点是:首先,都必须忠诚。国家公务员要忠于自己的祖国;国际公务员要效忠其所服务的组织,不得接受本国政府或其他任何第三方的指示。其次,他们从事的都是公务活动。公务员这个提法,在中国是改革开放多年之后才逐步流行的。我国自1987年才正式提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当时有不少人弄不清什么是公务员。其实,公务员就是过去所说的干部。“干部”一词是舶来品(源自cadre),“公务员”一词也是舶来品,源自civil servant。Civil意为“文职的、民事的”,对应military“武职的、军事的”;servant本身是“仆人”或“服务员”。Civil servant就是文职服务员,有的译为“文官”,有的译为“文职公务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就使用“文官”称谓,战后改为“公务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公务员制度,将在政府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统称“公务员”。过去中国偏重政府的管理职能,现在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干部”的称谓也改成“公务员”,它反映了观念的转变。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论叫干部还是公务员,都不应是做官当老爷,而是“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做公务员不是当官

目前,人们对国家公务员职位趋之若鹜,不少毕业生把“国考”当做第一选择,视公务员为“铁饭碗”,落榜再考、连考数年,这种情况毫不稀奇。2010年12月,根据媒体报道,2011年报考国家公务员并通过资格审核的有141万人,连续三年突破百万,和2003年的8.7万人相比,飙升约15倍;137个招考单位共提供1.6万个岗位,平均录取率为1∶88,可谓百里挑一。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的岗位,录取率高达1∶4961,创历史最高纪录。由此可见国家公务员的竞争力度之大、应聘难度之高。与报考国家公务员相似但又不同的是,报考国际公务员,供选择的职位更少、被录取的概率更低、可享受的待遇更高。国际公务员(international civil servant)是名副其实的公仆(servant)。做国际公务员,不是当官而是服务,是在更大范围服务:为国际组织的所有成员国服务、为各国民众服务、为世界人民服务。能到国际组织做国际公务员,不光是一个机遇、一种职业、一份荣耀,更是一个挑战、一份责任、一种义务。职务分类清晰

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工作的国际公务员,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职务类别可分为一般人员、业务人员、司级人员、高级官员;按招聘属地可分为全球招聘、当地招聘;按职位性质可分为按地域分配名额、不受地域分配限制名额;按任用合同类型可分为长期、定期和临时三类。此外,还可从年龄、性别作更多的分析。

按照职务类别可分四大类,如下表所示:

◇一般人员(简称G级人员)。这类职员从事一般事务性工作,一般从国际组织所在地招聘,主要从事秘书和行政助理工作,从最低G1至最高G7共有七个级别。潘基文秘书长与联合国2007年招聘的首批女保安(UN Photo Paulo Filgueiras/摄)

◇业务人员(简称P级人员)。业务人员是从世界各国招聘的人员,从事国际组织的各项业务工作,专业涉及面较宽。例如,世界卫生组织60%以上业务人员的专业背景是和医药卫生有关的医学、生物学,其他为信息、财务、人事、法律、外交、语文等各种专业。这类职员从最低的P1到最高的P5共有五个级别。P5级人员享受外交待遇。

◇司级人员(简称D级人员)。司级人员一般是国际组织各内设部门的负责人,分为D1和D2两个级别,大部分由国际组织行政首长任命产生,在形式上有的也参与竞聘。

◇高级官员(简称不叙级人员)。有两类:一类是联合国首席行政首长(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专门机构的一把手(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国际劳工组织干事长等),他们由联合国大会或相应国际组织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工作期限、工资待遇等均由全体大会审定并签订合同;另一类是联合国秘书长任命的若干副手(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专门机构一把手任命的主要助手(如世界卫生组织副总干事、助理总干事、总干事代表或顾问等)。

按照联合国公布的数据(参见联合国A/65/350号文件),到2010年6月30日止,秘书处44134名工作人员来自187个会员国。一般人员27537人(占总数的62%)、业务人员及其以上职类人员为12159人(占总数的28%)、外勤人员4438人(占总数的10%)。联合国秘书处各类人员人数情况见下图(USG为副秘书长、ASG为助理秘书长):

按任用合同类型,分为长期、定期、临时三类。据联合国2010年6月3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长期合同人员4979人,占总人数的11%;定期合同人员36718人,占总人数的83%;临时合同人员2437人,占总人数的6%。

按年龄分析,联合国职员情况可归纳如下:

2010年,联合国45岁以上的职员超过在职人员的一半。高层的平均年龄最高,如副秘书长级别平均62.9岁;助理秘书长级别平均58.2岁;司级人员平均55岁;业务人员平均46岁。专门机构情况略有不同,如世界卫生组织截至2010年底,超过一半的业务及其以上职类职员年龄在50岁以上,其中50~59岁年龄段的职员人数最多(42.4%);而大多数一般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下,其中40~49岁年龄段的职员人数最多(35.2%)。一般来说,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不是培养人而是使用人的机构,即国际公务员参加国际组织工作前要在本国或国外受过较好教育、具有较长的工作经历和深厚的阅历。

按性别分析,国际机构提倡男女机会平等,同等条件下,鼓励录用女职员。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的女职员比例不断提高,在十年间,业务及其以上职类职员中的妇女比例提高了近10%,从1999年12月的29.9%增至2009年12月的39.5%。截至2010年12月31日,在2402名长期任用的业务及其以上职类职员中,男性1441名,占60%,女性961名,占40%。男女职员(Viktor Koen/绘)

从招聘情况看,在1999年招聘的业务及其以上职类长期任用的职员中,女性占41.3%,到2009年底,增至47.1%。

从级别角度看,低级别专业人员P1至P3级中的女职员人数从20世纪末以来就已高于男职员人数。在高级别职员中,男性人数虽然仍高于女性,但差距逐渐缩小。P4级女职员比例从1999年的31.2%增至2010年底的41.3%。P5级女职员比例从1999年的22.3%增至2010年底的34.2%。截至2010年12月31日,D2级女职员比例从2000年的9.8%增至21.7%。不叙级(简称UG级)职位的妇女比例从2000年的20%增至2010年12月31日的42.9%。只有D1级女职员的比例从1999年的24.5%降为20.7%。

下表显示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长期业务及其以上职类职员的男女比例:女性比例在低级别职位高于男性,在高级别职位时女性比例降低。但和2006年相比,P4级以上职位女性均有增加。招聘程序公开

中国招聘国家公务员要考虑政治、业务、品德、身体等各方面的条件。1993年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制度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国际公务员招聘同样讲政治、业务、品德等方面的条件,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只是提法和侧重点不同而已。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积60余年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下面从招聘原则、招聘条件、招聘办法、应聘途径、中国籍国际公务员状况等方面,简单介绍一些有关情况。招聘原则《联合国宪章》第101条规定:招聘国际公务员的标准“应以求达效率、才干及忠诚之最高标准为首要考虑”;同时规定在“可能范围内,应充分注意地域上之普及”。这里谈到两个方面,一是对应聘人员个人素质的要求,“效率、才干、忠诚”这六个字涵盖了能力、态度、品质三方面的基本要求;二是政治方面的考虑。联合国文件称“自本组织建立以来,会员国就一直非常关心其国民在联合国秘书处工作人员中的人数”。联合国规定“适当幅度”办法,也称“按地域分配原则”。联合国通过决议,198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招聘办法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适当幅度”办法征聘的工作人员,担任由经常预算供资的业务及其以上职类中受地域分配限制的职位,任期至少一年。那时(1988年)确定的基数是2700个职位(若干职类的工作人员不计入这个范围)。(2)上述2700个职位的基数取决于(但不等于)受地域分配限制的员额数目。受地域分配限制的(即编入预算的)员额数增加或减少100个时,基数也要做出相应调整。(3)确定的基数按三个因素在会员国间进行分配,这些因素是:

◇会籍因素:职位总数40%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会员国;

◇会费因素:职位总数55%按各国缴纳会费比额分配;

◇人口因素:职位总数5%依会员国人口按比例分配。(4)确定每一幅度上限和下限,使“适当幅度”有上下增减15%的弹性。

截至2010年6月底,在联合国44134名职员中,有2886名是根据“适当幅度”办法或“按地域分配原则”征聘的(1988年基数是2700个职位,2009年为2900个)。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各国人才资源不同,各国在联合国职员中的名额实际分布并不均衡。各国任职人数状况可以大致分为四类:无人任职、任职人数偏低、任职人数在“适当幅度”之内、任职人数偏高。对不同类型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任职情况,将在谈到中国籍国际公务员情况时作进一步分析。潘基文秘书长对联合国职员讲话(UN Photo Eskinder Debebe/摄)招聘条件“适当幅度”办法或“按地域分配原则”考虑的是国家因素,是职员任用的政策性规定。在个人素质方面,联合国提出的“效率、才干及忠诚之最高标准”和中国有某种共同共通之处,有业务要求(效率、才干),也有品质层面的考量(忠诚)。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在业务层面的要求,因岗位、任务等方面的不同而各有侧重。举例来说,世界卫生组织侧重公共卫生领域,要求应聘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高水准技术知识,大学毕业、有专业研修或同等学力;

●认同并致力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政策与项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工作方向和总任务有13个目标可供选择);

●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对公共卫生政策有强烈兴趣;

●能适应在跨文化氛围的团队里进行工作;

●具有与该工作相关的国家工作经验或国际工作经验,可以是医官或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环境卫生、卫生科学、卫生统计、卫生经济、政策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也可是财务、人力资源、信息、法律、行政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

●除母语外,至少精通联合国的六种正式语言(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之一,掌握一种工作语言。

适应跨文化氛围和语言方面的要求,是由国际组织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业务人员被任命前必须在该领域具有良好的培训经历和经验,职员招聘过程中的竞争和审核都相当严格,被录用者人数有限。至于学历和工作经历方面的具体要求,各机构均视各职务级别而定。

国际组织实行男女平等原则,促进实现男女职员(特别是高级官员)比例更加均衡,鼓励妇女应聘专业职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合格女性候选人。联合国系统1990年规定62岁退休,一般不任命已经或接近62岁的人员。

世界卫生组织的业务人员和司级官员的一般要求,列表如下:

世界卫生组织既重视学历,也重视实际工作经验。应聘P4级以下职位者,如受硕士教育时间高于5年可抵2年工作经验(但只抵一次,也就是说,如获得过多个硕士学位也只能抵2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不得累计)。语言要求是国际组织的特点之一,一般国际组织的工作语言是英文和法文。

一般人员通常从当地招聘,要求有工作经验:G3级为2年,G7级为10~15年,学历要求为中等技术或商务学校学历,语言要求与业务人员基本相同。招聘办法

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职员除了首席行政首长(联合国秘书长、各机构的一把手)是由成员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外,其他人员大部分是招聘产生,但也有少部分是最高行政首长任命的,不同类别和不同级别的职员,招聘具体办法不同。

◇个别招聘。某些高级职位的人选,是首席行政首长和有关国家当局私下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后,个别履行聘用手续的。这个过程对外界来说并不是公开、透明的。例如,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聘任,基本上是常任理事国提名后与秘书长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由秘书长任命的。再如,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或执行主任,甚至司长也是总干事和有关国家政府私下沟通协商后由总干事任命的。

◇公开招聘。一般人员大多从当地招聘;业务及其以上职类人员全球招聘。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遇有职位空缺或设立新职位时,一般提前予以公布并通知各成员国。个人应聘需要履行报名手续,通过竞聘才能被录用。

◇国家竞争考试。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举办竞争性招聘考试”决议,这是联合国招聘P1和P2级初级业务人员的主要方式之一。联合国秘书处根据各国地域分配名额,经协商同意后通过考试,选拔列入联合国职员后备人员名单,当出现职位空缺时,会从后备人员名单里选聘。应聘途径

我国公民要应聘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职位有以下三种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第一,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联合国共同举办的国家考试是其中之一(适用于年轻人报考联合国低级别业务职位,不适用于联合国专门机构招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是国务院规定的负责国际公务员政策与协调工作的部门。该部积极协助联合国在我国举办“国家竞争考试”。根据该部公布的资料,1995年在我国举办第一次考试,至今共举办7次,包括4次专业类考试(经济、法律、财政、统计、新闻、行政、信息技术、社会事务、人权、人道主义事务)、3次语言类考试(中文口译、笔译、逐字记录、校对、制版、出版、编辑),通过历次考试,100多人进入后备人员名单,其中已有几十人被联合国正式聘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第二,鉴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要负责政策与协调工作,联合国专门机构各自的中国归口单位(如卫生部对世界卫生组织,商务部对世界贸易组织)也做这方面的工作,通过推荐、考核建立各自领域的人才库,储备后备推荐人选。因此,通过国务院有关业务部门推选也是争取成为国际公务员后备人员的途径之一。

第三,然而,上述归口部门事实上并不可能把国际职员应聘工作全部统管起来。国际组织实行公开招聘,除一些特别职位外,一般不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只要符合条件,都可自愿报名。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一般在其官方网站公布职位空缺,明示职位编号、报名期限、职位名称与级别、合同性质与期限、工作地点、用人单位及任务、职员职责、应聘条件(学历、技能、经验、语言)、年薪及岗位补贴等。对职位感兴趣、符合基本条件者,可在线报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籍国际公务员

为分析我国在国际组织任职人员的情况,先来看看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大体情况。

◇总体数字分析。统计显示,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人口基金等)2010年共有职员44134人,包括纽约秘书处、日内瓦办事处及附属机构人员。这44134人含非地域名额分配人员:特殊语言类业务人员(6种正式语言翻译)、其他附属机构人员、就地招聘的G级事务性人员。按地域分配并由秘书长任命的仅2886人。在秘书处工作的P级、D级职员和决策层高级官员,含副秘书长和助理秘书长等,70%以上职员来自22个国家,有7个国家的职员超过400人,其中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菲律宾、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是联合国的职员大户。

◇按地域分配名额人员分析。任职人数超过了“适当幅度”的共有17个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埃及等国;无人任职的有21个国家,包括安道尔、巴林、卡塔尔、汤加、塔吉克斯坦等小国;任职人员不足的国家有10个,包括中国、日本、巴西、韩国、科威特、葡萄牙等。发展中国家的绝对任职人数和百分比,2002年至2005年期间均在减少,但是2005年至2006年期间有所增加。而发达国家自2002年以来,绝对任职人数和百分比都逐步增加。2002年至2006年期间,经济转型国家任职人员的绝对数字和百分比,均保持稳定并一直高于其“适当幅度”。

◇高级职位人员分析。2002年至2006年期间,D1、D2级和助理秘书长以上的不叙级职位,发展中国家人员百分比减少,但人数仍高于“适当幅度”。同一时期,来自发达国家的高级职员百分比增加,但人数仍然低于发达国家平均“适当幅度”。2002年至2006年期间,来自经济转型国家的高级职员百分比有波动,到2006年6月30日,D1、D2级职员人数高于“适当幅度”,助理秘书长职员人数低于“适当幅度”。

◇中国职员情况分析。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世界人口大国,但中国公民在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任职状况却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很不相称。21世纪初,在联合国秘书处及附属各机构工作的中国职员有500多人,其中约200人在秘书处,但大部分是语言类业务人员(中文翻译等130余人)。根据联合国文件,截至2006年6月30日,“按地域分配原则”中国职员的“适当幅度”为58~79人,实际按地域分配录用的仅60人,低于“适当幅度”的中点(68.42人),属于缺额国家。下表是联合国来自部分国家P5级以上职员的数字,从中可看出我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差距。

*310人仅为享有外交待遇以上官员,不含P4级以下人员。

资料来源:原科技部国际司2005年4月统计。

我国公民在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任职人数状况与在联合国的基本相同。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例,截至2010年12月31日各类职员总数8273名(比上年8660名略有减少),包括:

◇定期任用或连续任用(统称为“长期任用”)职员的总数为7154名,比2009年增加206名(3%)(这类职员近年来连续增加:2007年比2006年增加760名,增幅16.9%;2008年为5821名,比2007年增加568名,增幅10.8%;2009年比2008年增加1127名,增幅19.4%)。其中有2402名为业务及其以上职类职员(占33.6%),909名为国家专业类人员(占12.7%),3843名为一般人员(占53.7%)。

◇临时职员及顾问1119名(这类职员自2004年起呈下降趋势,2007年共2779名,2008年共2378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5月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2009年12月,按照“按地域分配原则”,各国国际职员情况如下:

◇职员名额在地域代表性“适当幅度”之内:97国(其中5个会员国达到其“适当幅度”最高限);

◇无额国:39个,主要是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小国;

◇缺额国:6个,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沙特阿拉伯;

◇超额国:53个(2008年为46个),其中:

——发达国家: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芬兰、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俄罗斯、瑞士、爱尔兰;

——发展中国家:巴西、印度、埃及、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斯里兰卡、阿尔及利亚、贝宁、布隆迪、布基纳法索、喀麦隆、刚果、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加纳、几内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南非、多哥、乌干达、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

2010年中国“适当幅度”为40~55人(和2009年相同),实际录用32人,比2009年的24人有所增加,但是依然属缺额国家。2011年,我国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职员人数减少至30人。

再以200多个主要国际科技组织为例,我国科学家在这类国际非政府组织近2000位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委员中所占的比例仅为3%(59人,见下表)。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科技组织中担任这类职务的人员,一般不属于本文所讲的国际公务员。但是,这个数字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类似问题。

资料来源:原科技部国际司2005年4月统计。

据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国际组织任职的国际职员有所增加。但从数量上看,中国职员的总数仍然不多,“按地域分配原则”招聘的人数也低于“适当幅度”下限,仍属于缺额国家。从职位上看,在不占用按地域分配名额的业务人员当中,有不少是从事非决策性、服务工作,以及语言工作(如笔译、口译)人员,在决策层和领导层,中国职员目前的数量十分有限。根据2010年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第六部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叙述,中国积极协助联合国在华举行“国家竞争考试”,推荐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截至2009年底,共有1002名中国国际职员在各类国际组织中任职,其中大部分在纽约,其次在日内瓦(约180人)。这是我国第一次以白皮书的形式,正式公布中国的国际职员人数。我国在国际组织的人员从21世纪初的500多人发展到目前的超过1000人,数量的确有所增长,但和我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应有的作用相比,显然还很不够。

这些数字反映的情况说明中国国际职员的状况是“人数少,比例小,地位低”。这一状况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外部的、内部的、历史的、现实的、政策的、管理的),怎样看待它、分析它、改变它,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几点补充

第一,联合国系统近年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减,普遍面临经费短缺、招聘职员的数量有限、岗位竞争性强的问题。应聘人员要面对的是“职位数量少、要求条件高、应聘难度大、获聘概率低”的严峻现实。

第二,国际组织的招聘既对外也对内,各个国际组织内现有的职员也可报名应聘,这些已经在其内部任职的职员胜出的概率,一般说来会比外部报名人员大。另外,有些空缺职位上列出的某些要求,很可能就是按照现有某个职员的具体情况编写的,别人被录用的可能几乎为零。对外部应聘人员来说这显然都是不利因素。

第三,上述两条对准备加入国际职员队伍的年轻朋友不是很有利,但也还有些其他途径可供考虑:

◇借调。由国家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供捐款,以国际组织预算外资源的形式支付本国向国际组织推荐借调人员的工资经费。实际上,有些国家早已这么做了很多年。例如,日本政府多年以来通过自愿捐款,派厚生省(相当于我国的卫生部)的年轻官员到世界卫生组织,在事先商定的岗位上(大部分是P5级职位)任职两三年的时间,然后回国在厚生省或地方工作。若干年后,有的又应聘回到世界卫生组织,担任更高职务,有的甚至被直接任命到领导职位(如司长乃至助理总干事)。2003年,卫生部国际合作司刚刚上任的第7任年轻司长(现为副部长)得知我回国休假,专门请我和夫人与司、处领导聚会,听取我对中国公民参加国际组织工作的建议。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相当重视我的建议,要我回日内瓦后递送相关材料。2004年5月,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签订新的合作备忘录,我多年前提出的设想终于得以实施。目前我国已经通过这一途径选拔推荐了一些年轻有为的同志,借调到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业务部门短期工作。有的同志在结束借调后被录用为正式职员,继续留下工作。

卫生部国际合作司领导(左二、右二)与作者夫妇(左一、左三)

说到借调,还要补充另一种情况。某些职位虽然个人可申请报名,但在竞争胜出后需本国政府书面承诺方可就任。以本人为例,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打算借调我到总部工作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人事司司长给我国卫生部部长发函,询问是否同意,以便任命。来函明确提出:

如蒙同意,请确认:

1.a.借调结束后,他有权回到借调前的原工作岗位或同等工作岗位;

b.借调期间和借调结束后,保留其晋升、退休等其他方面的权利。

2.如延长借调期限,应征得您的同意;若您不能同意,请您通知我们不同意的理由,并再次确认其上述权利。

为表示您接受上述条件,请在本函副本签字并寄回。候选人将被通知您同意上述条件。

这类借调通常涉及一定级别的职员,并不一定是高级官员。但是从上述节录的内容可以看到:国际组织的确非常维护它所聘用的国际职员的权益。

◇通过签署特别协定。这类似借调,但采取完全不同的办法和方式。有的国家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协定,由该国政府捐款给世界卫生组织,专门用于该国的国际职员经费。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某些职位空缺实际是为该捐款国而设立。世界卫生组织虽然照章公布职位空缺,并保留聘任权,实际上该国针对每一个空缺职位提交三个候选人,世界卫生组织只是从中择优录用而已。这样聘用的职员多在非洲国家、非洲地区办事处工作(少数在总部),待遇与其他职员基本相同。我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时,负责分管的一个国家(比利时)就和世界卫生组织签署了这样的协定,我们每年都要召开双边年度会谈,除了审议该国自愿捐款的使用情况外,总要讨论人事安排方面的情况。据我了解,这种协定有一定历史背景,尚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但今后我国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公共卫生领域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业务能力和国际工作经验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可能就另当别论了。

◇青年业务官员。英文为Junior Professional Officer,简称JPO[世界卫生组织过去亦称准业务官员(Associate Professional Officer, APO)]。这是发达国家为培养本国年轻人而出资发起的项目(如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丹麦、芬兰、挪威、瑞典、瑞士、日本、韩国)。JPO可以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区域办事处、国家办事处服务,由高年资职员指导,参与不同项目的工作。候选人竞聘激烈,基本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年龄在32岁以下;

●有公共卫生、行政,或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

●英语流利(书面及口语),最好掌握另一种正式语言;

●有一定信息技术(文字处理、数据应用、讲演软件、互联网);

●有战略思考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

●可以独立或与团队共同工作;

●遵守《联合国宪章》及专门机构的使命;

●至少有2年专业工作经验(最好是在发展中国家工作的经验)。

青年业务官员的合同一般为一年,最多可延长一年,薪水相当于联合国P1至P2级别的起点工资。目前,仅有一个国家(荷兰)愿意为发展中国家的候选人出资,若干年前我所在的“资源动员规划”曾商请资助一位中国青年而未果,原因是荷兰不把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

◇实习生。正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外国,都可以申请。联合国总部为提高研究生对世界主要问题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联合国的工作,每年接受三期实习人员,每期两个月(1月中旬至3月中旬、6月上旬至8月上旬、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申请人实习内容与联合国工作相关(国际关系、国际法、经济、政治、新闻、人口、翻译、公共行政)。联合国专门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也很重视实习生,把接受实习生作为培养公共卫生领域的未来领导人看待。实习分夏、冬两个季节:4月至10月(12月至1月报名)、11月至次年4月(8月至9月报名)。实习生可申请到该组织不同部门或项目中实习,世界卫生组织提供办公室、电脑等必要的办公设备,不收取任何费用,但食宿交通费和签证手续费等需要自理。申请实习的基本要求包括:

●申请及实习期间必须是攻读学位的在校生;

●年龄最小为20岁;

●有公共卫生、医学,或与本组织相关领域的第一个学位;

●熟练掌握实习所在地的工作语言。潘基文秘书长会见联合国实习生(UN Photo Paulo Filgueiras/摄)

第四,国际职员职业类别提示。联合国是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在那里工作的国际职员的专业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国际关系、国际法、经济、政治、新闻、人口、信息技术、公共行政、语言文字、编辑出版,等等。联合国专门机构专业领域分布很广,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主要业务领域,但职员的专业并不局限于一个领域。仍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例,该组织的业务官员和高级官员的专业分三大类:

◇第一类:牙科、营养、医学、护理和兽医专业。这类专业人员占职员总数的54%。2000年至2010年十多年间,卫生专业类人员当中,医学专业人员的比例一直稳定在91%左右,包括公共卫生、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家庭卫生、精神卫生、非传染病、免疫等专业。同期,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比例从33.8%增至39.2%。

◇第二类:行政管理专业(计算机信息技术、行政管理、财务、人力资源、对外关系、技术合作、新闻信息、项目管理分析等)。这类专业人员占30.5%,其中

●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17%;

●行政管理专业15.5%;

●财务管理专业12.5%;

…………

◇第三类:其他十余类专业(生命科学、统计、作家、翻译、社会学、经济学等)。这类人员人数较少,合计占15.5%。

以上是世界卫生组织职员专业分布情况,之所以比较详细地列出来,目的是希望引起致力于做国际公务员的朋友注意。如果要考虑应聘,千万不要把自己选择的国际组织以及选择的专业范围局限得过死过窄,你很有可能在和你专业似乎不对口的国际组织意想不到地找到和你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因此,我建议你还是多浏览一些不同的国际组织网站,从中寻找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岗位。以下是联合国部分专门机构的名称、网址及标志,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网址http://www.imf.org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

网址http://www.icao.org

◇万国邮政联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 UPU)

网址http://www.upu.org

◇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

网址http://www.itu.org

◇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

网址http://www.wmo.org

◇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网址http://www.imo.org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

网址http://www.wipo.org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FAD)

网址http://www.ifad.org

◇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网址http://www.iaea.org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网址http://www.wto.org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网址http://www.ilo.org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网址http://www.fao.org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网址http://www.unesco.org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网址http://www.who.org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UNIDO)

网址http://www.unido.org

◇世界银行(World Bank)

网址http://www.worldbank.or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电信联盟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海事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贸易组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