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哲学启蒙书·2(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00:40:57

点击下载

作者:河野哲也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我的第一本哲学启蒙书·2

我的第一本哲学启蒙书·2试读:

前言

虽然这本书的副书名叫《这个世界的奥秘》,但它不会教你实际怎么去了解世界的运行规则。所以看了这本书并不会让你学到更多新的知识,也不会帮你找到让你疑惑的问题的答案。

不过等等,先别急着把书放回书架!你难得拿起这本书,那就再多听我讲几句吧。

活在世界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会忍不住想要问个究竟。比如当我们看到天空出现大大的彩虹时,我们会感动,也会疑惑:为什么下过雨之后会出现这么美的彩虹呢?当我们很努力地学习之后,换来的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的考试成绩时,我们也会不满:为什么我们学习要以分数为标准呢?尽管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会多想,但是如果我们停下脚步仔细想想的话,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有很多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事。

不过对于这些问题,基本上没什么人能告诉我们答案。话说回来,不管是谁都会有很多不知道的。如果我们去问教理科的老师“彩虹出现的原理”,我们能得到答案,但是老师却无法解释“人看到彩虹会感动的原因” 。还有如果问大人们“为什么要用分数来评判学习好坏”,你也会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不过相信这些答案也不能让你信服。此书中也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对于这些问题,只能大家一起开动脑筋,相互交流意见,慢慢思考。

像这样思考的行为我们称为“哲学”。这本书就是围绕着《这个世界的奥秘》的各种谜题,和大家一起进行哲学思考的书。

每当我们情绪变化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不断涌现新的“问题”。当我们开心而止不住笑的时候,很伤心很痛苦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很吃惊而喘不过气的时候,我们内心也经常会疑惑自己“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吧。面对诸如此类的疑惑,希望你不要依赖别人,能自己独立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如果发现此书目录中有你一直想弄明白的问题的话,那就从那一章开始你的思考吧。

在《每日小学生新闻》里,有一个名为《哲学咖啡馆》的专栏,哲学学者们对于读者寄来的问题竭尽所能地一起交流思考。这本书就是将这个专栏的问题集结成册的第二册。在第一本《我的第一本哲学启蒙书》里,河野、土屋、村濑,还有我—四个人一起思考讨论,而这本书里又加入了新的成员—松川,变得更加热闹起来,提供的看法也变得更多元了,希望在此基础上能激发你的思考,直到找到你自己的问题的答案。

这个世界未知的事物太多,我们需要很多同伴一起思考,让我们一起进入哲学的世界吧。神户和佳子第1章生活中的哲学我思故我在什么是确定的存在?

这句话来自哲学家笛卡儿,笛卡儿感兴趣的问题是:“有绝对确定的存在吗?”不知道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笛卡儿注意到,自己在思考什么问题的时候,这个“思考的自己”是毫无疑问、确确实实存在的。真是这样吗?如果我们对此持怀疑态度,仔细想想,说不定会发现,即便是短暂的瞬间,我们也可能不是确切存在的。如果不断深入追究的话,最后还是会发现“思考的自己”是存在的。笛卡儿把这件事称作“我思故我在”。

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前,笛卡儿将“可能会不对的事物”从确实存在的备选名单中排除。笛卡儿认为自己眼前看到的这张稿纸也有可能是“来自于自己的梦境”,因此是不确切的存在。这么说来,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本书也不是确实的存在。不过,这种思考方式真的是对的吗?就没有更好的方法吗?在此之外就没有确切存在的事物吗?“我”是谁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自己存在于这世界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如果在突然思考后发现自己有可能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感觉令人难以接受。

笛卡儿在这样去怀疑去思考的时候,认为“正在思考的自己是绝对存在的”。不过反过来看,如果放弃思考的话会怎样呢?在我头脑放空、发呆的时候,在我陷入深沉无梦的睡眠之中的时候,我是不是就不存在于这个世界呢?思考的我与不思考的我完全不是同一个人吗?想想都觉得有点可怕。

此外,“思考的我是存在的”毋庸置疑,但我的其他部分—例如“我的姓氏是神户”“我是女的”“我头发是黑的”这些都可能只是我臆想出来的假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如果按照笛卡儿的“我们可能一直活在梦境里”的想法来看,我们的确可能连对我们自己也一无所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个在思考时确实存在的“我”又是怎样的“我”呢?这种弄不清来由的事物,还能称作“我”吗?我不在,只有思考还在

笛卡儿的观点应该是,人的思考都是自发的、有目的的,而人的思想能控制人的行为,真的是这样吗?

比如说我现在想着“昨天考试考砸了”这件事,这真的是我主动在思考吗?也有很多事,即便我自己不愿想起,还是会不受控制地涌现在我的脑海吧?还有在回忆某些事物的时候,记忆也是自然而然涌现出来。所以我觉得有时候这些想法不完全来自于我自己,也有可能是有些语言擅自闯进了我的大脑。

你也有做梦的经历吧,你不是想着“我要做梦”而进入梦境,而是你睡着睡着自然就进入了梦乡吧。人在清醒时的想法也是一样的,应该是“想法”自己飘进了脑海。我觉得即便人不去思考,“想法”也能独立于人而存在。就跟人不用想着去控制心脏与肠胃的运动,它们自己也能正常运作是同一个道理。

所以我认为笛卡儿的“我只存在于思考的瞬间”是不对的,即便我不存在,想法还是存在的。1+1绝对等于2吗?如果一直算下去的话……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你知道十进制吗?从0开始,1、2、3往后数,到9以后,变成10,用1和0变成两位数。对,就是你在学校学到的世界通用的算数。在算数中,1+1的答案就是2。不过在此之外还有二进制,在这个算法里只用到0和1两个数字。按照二进制计算的话1+1=10。

那么让我们回到十进制。1+1我们马上能得出答案是2,如果一直往后加,1+1+1+1+……的话又会怎样呢?一直不断地加下去,直到耗尽人的生命,直到高性能超耐用的电脑算到崩溃,也还是不断地加下去。这样的话,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们还能坚定地相信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吗?

而有些人认为,不管算式多长,一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即便人耗尽生命不能继续算下去,超高性能的电脑算到机器损坏,那也只是计算的人与机器不在了而已,正确答案本身还是存在的。因为如果自古以来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话,就说明绝对有一个答案在那儿。不过另外一些人认为,如果计算的人或事物都不存在的话,那就不存在正确答案。不管什么计算,主体都是人或机器。不管是人、电脑或是头脑发达的外星人,一定会有寿命,计算能力也一定是有限的。既然计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神的话(毕竟神的能力是无边的),“1+1+1+1+……”一直加下去,那就是没有正确答案。不是我们不知道正确答案,而是“没有”答案。

你觉得哪个说法是对的呢?我个人比较赞同后者。曲奇+青椒

比如说,1个苹果加上1个橘子是几个呢?在数学测试里,答案是2个。不过我朋友持不同的看法:不管怎么算,1个苹果加1个橘子的结果还是1个苹果加1个橘子。因为苹果是苹果,橘子是橘子。虽然我起初也觉得,难道不是2个水果吗?不过如果换成1个曲奇加1个青椒的话,朋友的话又似乎有些道理。如果这两个中有一个是给我的,给我曲奇的话我会比较开心,因为我不怎么想要青椒。

在看到1个苹果和1个橘子时,有些人可能两个都喜欢,也有人只喜欢其中一个,讨厌另一个。这对每个人都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无法简单地概括到1+1=2这个答案里。1+1这个算式不管怎么变,结果还是1+1。只有数学是不容怀疑的吗?

我最初对哲学感兴趣的契机是,我曾认为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不确定的,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哲学家中持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他们认为,我们现在认定的现实可能只是梦境,又或者是一些邪恶的科学家将我们的大脑放进培养器里,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他们用电信号刺激我们大脑所产生的幻觉(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黑客帝国》)。他们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用所有可能的方式都去怀疑了一遍。我刚接触到哲学的时候,对这种书非常着迷。

不过后来我看到了一本书,书里这样说:“的确,我们能怀疑我们眼前的一切是梦境,不过就算是在梦里,2+3=5这个公式也毫无疑问是成立的。”看完之后我十分赞同,因为如果你说2+3的答案是4或者7,这在我看来是完全不能理解的。即便是梦境,我们也无法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如果你能想象在这个世界里“2+3=7”的话,你不妨也想想“7-3”的答案。)

这么想的话,我发现这世界的一切都能被怀疑,只有算术是不容怀疑的。想到这一点后,我又马上对为什么只有算术如此特别而感到不可思议。这个谜题我至今也没有解开,大家有什么主意吗?为什么人要打扮?为了不被人笑话?

这个问题的确令人很不解呢。我觉得这要取决于这个人多看重着装打扮。我个人很看重衣服的实用性与性能,比如衣服的保暖性、舒适性,时髦对我来说不那么重要。毕竟追求时髦需要投入大量金钱与精力。对我而言,打扮得时髦没什么“实际的作用”,所以我选冬天的衣服只保暖舒适就好了。

不过话是这么说,如果实用性、价格方面都没什么差别的话,我应该会选择比较时髦的衣服,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也没有想让别人觉得我有多时髦多酷,主要是想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当然别人如果这样觉得的话,我也会觉得很开心。不过更重要的是,我不想让别人觉得我的着装是不合时宜或者奇怪的。也就是说我是因为不想被人笑话而着装打扮的。

打扮是指装饰自己的外表,所以在打扮自己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周围的人怎么看自己。如果世上的人都不在了,镜子也消失了,人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外貌的话,应该也就没什么人会花心思打扮了。是为了取悦自己?

嗯,我觉得村濑说得很有道理。不过就算我谁都不见,自己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我也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我是想要将自己身边的一切都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吧。比如说床单、被套、家里平常用的碗碟,虽然不是给别人看的,但换成自己喜欢的颜色和花纹会让心情变好。穿衣服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是为了取悦自己才选择自己中意的衣服吧。毕竟身边都是自己不喜欢的事物的话,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吧。

还有我自己会不自觉地在难过的时候穿暗色的衣服,想要开开心心出去玩的时候就会穿亮色的衣服。穿衣打扮的确是装扮自己的外表,不过穿衣也能很直观地反映我们的内心状态。时尚=穿衣吗?

村濑认为,人打扮是因为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这么想的话,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大家都在追逐流行。试想所有人都穿得很时尚,只有一个人穿着过时的衣服,那个人就会觉得自己会被人嘲笑,所以大家都在拼命追赶流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如果自己的穿着与周围的人不保持一致就会被嘲笑。不过想想就这样仅凭外表去评价一个人也不大好吧。还有,为了不被周围的人抛弃,为了与周围保持一致而打扮自己真的开心吗?

对此,神户认为打扮是为 “取悦自己”。我十分赞同她,不过这样想的话,比起衣服,搜集一些能拿在手上把玩欣赏的包或者笔之类的东西不是更能取悦自己吗?事实上,比起衣服,我会花更多时间去挑选自己每天能看到的日用品(我现在每天爱不释手的咖啡杯就是我十分满意的一件)。所以我奇怪的是,为什么谈到时尚,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衣服呢?为什么大脑 会循环播放听过的歌?具体原理现在还不清楚

这个问题想问的应该是大脑怎样去回想起我们已经记住的东西吧。这种与记忆、回忆有关的,应该属于心理学的领域。不过实际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心理学现在都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一般来说,已经记住的东西,我们只要去回想就能想起来。比如在学校考试,遇到根据假名写汉字的考题,我们大多想一想就能写出答案。还有很多事我们不怎么费力就能想起。考试的时候很多问题我们不费劲就可以想到答案,更可以轻松地想起朋友和老师的名字,甚至是他们的生日。

此外也有一些记忆会自己跑出来。不知道你会不会突然想起以前旅行时看到的风景呢?所以我觉得突然想起一首曲子也是正常的。不过很多时候音乐会一直萦绕在脑海中挥散不去。如果是美妙的音乐,那是一种享受。不过如果是被电视广告中那种烦人的音乐洗脑的话,确实会很烦躁。

话说回来,萦绕在脑海中的歌曲,真的是每一句歌词、每一段旋律、每一样乐器的声音都准确无误地留在我们脑海中吗?至少我就不是这样。我经常哼歌哼到一半就忘词,甚至还会小范围走音。所以这些歌曲并不是那么准确无误地被我们记住。我们脑海中记住的不是真正的音乐,所以哼出来的也不过是经过我们大脑加工后的曲子罢了。

如果我的大脑总是循环同一首歌的话,我会去听这首歌的原曲,让脑子停下来。想想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呢。整体记忆

当我们想起彩虹的时候,我们想到的不只是一种颜色,而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所组成的弧形。音乐不也是一样吗?

就是说,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听的并不是一个个音符,而是将一连串的音符所组成的旋律或节奏当成一个整体去感受,去倾听。所以我们一旦记住了一支曲子,只要想起开头,我们就会停不下来,因为我们记住的完整的曲子会一段接一段地涌现在脑海。

我因为记不住歌曲的结尾,所以脑海经常会只循环某首歌的副歌部分。在节日庆典或超市放的歌更是如此。在听的时候就是同一首歌不断循环播放,都不知道这首歌在哪儿结束,怎么结束。只觉得这首歌在头脑中要循环到地老天荒了。旋律多于含义

虽然都是记忆,但有些东西好记,有些东西难记。有的一下子能想起来,有的怎么也想不起来。像旋律或者节奏很明确的曲子,尤其是有歌词的歌,对人来说是更容易记住的吧。很长的诗一般记起来很吃力,但歌词我们往往一下子就记住了,而且记住后很久很久都忘不了。店名或者电话号码,仅仅看一下或者听一遍的话很快就忘了;但要是广告歌的话,我们一下子就被“洗脑”了,怎么都忘不了。还有我们在学习时遇到难记的词语,如果将它们变成歌词的话,就算是一些听不懂的外语,我们也能准确唱出来。

像这些与我们平常生活没什么联系的语言或者没什么含义的事,我们很难记住。不过谱成歌后我们不再凭借含义,而是凭借旋律去记的话好像要容易记住得多。

这么看来,对我们而言,“声音或旋律的联想”应该比“含义的联想”强烈一些吧。所以当我们以“含义”联想的方式去生活、思考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首我们无法用“含义”联想的方式去揣摩的音乐,那时我们应该会不知所措吧。怎么跟讨厌的人相处?先好好观察

如果真的很讨厌某个人,你应该马上跟那个人断绝来往。不这样的话只会给你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你自己也会变成一个令人讨厌的人。你会因为遇到讨厌的人而心情烦躁,然后会将自己的负能量转移给身边的人,在成年人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还有就是人如果长期处于不开心的状态,也很容易疲惫。所以与讨厌的人断绝来往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也做不到完全与讨厌的人断绝来往,这时候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对方有哪些地方讨人厌。除了观察对方的行为方式以外,还可以留意下自己的情绪变化。主要看看自己什么时候很烦躁,然后再想想对方为什么做出令人讨厌的行为。很多时候,那些人可能不觉得自己的行为讨人厌,相反可能还会觉得自己做得很好。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提醒他们这样的行为并不讨人喜欢。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说不定下次就能改过来。

不过也有人想要改,出于惯性最后还是露出本性。假如说你的嗓门很大,而你旁边的人又嫌你吵。起初你会为了照顾周围的人而控制自己的音量,不过渐渐你还是会因忘记控制自己而变成大嗓门。这就是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然后每当自己提高音量的时候,旁边的人就会生气,长久以来你就会觉得很委屈,毕竟你也没有做什么坏事。即便你内心知道这样不好,也不是成心惹人讨厌的,不过改变的过程太漫长,最终的结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是常有的。这种改变需要漫长的过程,显得格外复杂。所以这个问题最难的地方在于我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等待自己讨厌的人改变。表达你的愤怒

即便身边有些人很讨人厌,但我们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不采取任何行动。很多时候我们不好意思对那个人直说,所以选择自己默默忍耐。不过我觉得这种时候我们应该更强烈地表达出自己的愤怒。“愤怒”虽然不算一种好的情绪,但我们在遇到不对的事时会觉得反感,这对于人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面对那个讨人厌的家伙,你应该发自内心地、冷静地、用尽全力地表达你的愤怒。

如果你完全封闭自己,让自己感觉不到任何愤怒的话又会怎样呢?你会渐渐分辨不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你需要先自己感受下自己的愤怒,感受下自己在遇到哪些事时会感到愤怒。当然也不能任由自己冲动地对别人施加暴力或者谩骂伤人,也不要做一些恶心人的事来报复。遇到讨厌的事一味忍耐,不仅自己会因此受伤,有时也会伤害到自己身边的人。比如有些人经常在他人面前讲自己讨厌的人的坏话,在当事人面前却只字不提。这些人也是需要将自己愤怒的情绪表达出来,不这样的话,不仅自己会负能量爆棚,还会把自己的负能量带给身边的人。长此以往,自己会变成最讨厌的模样。怎样的人招人讨厌呢?

村濑认为与讨厌的人往来需要耐心等待对方改变,神户认为要表达自己的愤怒。我觉得二位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等一下!二人都没有说明什么样的人是招人讨厌的人,所以大家对于这个问题都有很清晰的答案了吗?如果有个人老是故意做令人讨厌的事而被周围的人嫌弃的话,那这个人是真的“令人讨厌”。不过现实中应该没有什么人在自己脸上写着“我是招人讨厌的人”吧。

之前村濑在某个地方说过:“一个人喜欢怎样的人,与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同理,讨厌怎样的人也会受自己性格的影响吧。在你讨厌某个人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与那个人是否合得来。很多时候,我们讨厌的人不过是一些与“跟自己合不来”的人而已。

果真如此的话,我与神户的主张正好相反,在讨厌某人的时候,不要急着发火,要先冷静地想想自己为什么讨厌这个人。血型是性格有差异的原因吗?已经被学术界否定

我简单地回答你吧,性格和血型没有什么关系。很多成年人也会相信,这个人是B型血所以性格这样,那个人是O型血所以性格那样之类的。不过这些观点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事实上只有日本和受日本影响的两三个国家的人才相信性格与血型有关的说法。

以前在日本有个学者认为ABO不同血型与性格可能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他提出了这个假说。他发现军人在入伍之前多会被调查血型,所以他猜想这个可能跟性格有什么关系。不过这个假说没有站得住脚的地方,所以后来他本人撤回了假说,这个假说也遭到了当时学术界的否定。到现在为止,也有过几次关于血型与性格联系的调查,最后的结论是性格与血型没有关系。我们在将血型分类的时候,除了ABO型血之外,还有Rh型,不过大家应该没怎么听到有人说“那个人是Rh型血,所以性格是这样”之类的话吧。

此外在日本,A型、B型、O型、AB型血分布比较均匀,不过非裔美国人中80%是A型血,还有一些在岛上生活的人大部分都是B型血,按照这个结论的话,那大家的性格都应该是一样的,但是这不是现实。另外,人的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你听过说血型也会一起变的吗?没有吧,所以说这些都是假的。说的人心里还是相信的吧

我完全赞同河野所说的,血型与性格没有一点关系。不过令人震惊的是,日本还有这么多人相信这个荒谬的理论,诸如“某某这么认真一定是A型血吧”“我是O型血所以比较粗枝大叶”此类的玩笑,大家没事就挂在嘴边。

你可能会说了,大家都是在开玩笑,也不见得真的相信。不过我觉得,如果大家完全不信的话,开这样的玩笑也不怎么好玩吧。大家都会这么兴致勃勃地讨论这个话题,说明大家内心多多少少还是相信这个谎言的。

不过更让我无法理解的是,当我们提出“血型和性格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时候,他们会嘲笑我们太死板,不懂幽默,或嘲笑我们是被说中了才这样辩护。我们不过是说出事实而已,为什么会被百般责难?太不公平了吧!传授知识的人也要下功夫

会出现神户所说的状况,这跟说出事实的那一方的态度也有关系吧。的确,“血型与性格没什么关系”是正确而科学的说法,不过懂这些知识的人经常会卖弄自己,在教授他人的时候瞧不起他们:“你们怎么连这个也不知道?你们傻了吗?怎么连这种鬼话都信?”而受到轻视的一方会恼羞成怒地反驳道:“头脑聪明有什么了不起的?科学难道不会出错吗?你凭什么这么肯定?”

不过我觉得这样并不好,科学的确也有出错的时候,不过至少还是经过长期观察或实验才得出结论(假说),比盲目地迷信要可靠得多。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将科学知识尽可能正确地传授给更多的人。要做到这一点,科学家与学校老师不应只是将传授科学知识停留在口头上,还应该在其他地方多下功夫,比如说对于不懂的人要放低自己的姿态,不要只顾自己讲自己的。为什么早晨会来临?地面不是一直静止的……

晚上钻进被窝后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梦乡,又不知不觉就到了早上,然后我们突然就醒了。每天都是如此,不断反复,想想真是神奇呢。

早上与夜晚不断交替到来貌似是因为我们居住的星球一直在不停地转动。我们居住在一个被称为地球的星球上,距离一个被称为太阳的、高温而发光的星球很近。在地球上,朝向太阳的一半很明亮、温暖,另外一半则黑暗、阴冷。明亮的一半就是白天,黑暗的一半就是夜晚。然后地球也会每天自转一周,这样一来你住的地方就会有时候朝向太阳,有时候朝向黑暗。这也是为什么白天与黑夜会交替来临。看似静止的地面实际每天都在不停转动,是不是很神奇呢?是哪部分让你好奇呢?

我看了你的来信,上面只写了一句话:“每次晚上睡去之后,第二天早上就会来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事实上我读到这句话后,心里十分触动,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在开始接触哲学之后,对于一般人习以为常的事产生怀疑并且开始思考,不过每天早晨会来临这件事对我却早已没有了新奇感。但是在读了你的信后,我又找回了这种充满好奇的感觉。

不过你好奇的是哪部分呢?首先,早晨每天都会降临就很不可思议。就像天气也是有阴有晴,照理说早晨也是可以来可以不来啊,为什么早晨一定会来临呢?还有晚上人在睡着之后会失去意识,而到了早上就一定会恢复意识,这也很奇妙。我们简直像一种晚上会暂时死去,到了早上又重生的动物。不过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事是早上醒来的自己一定会再活过来,一定会成为昨天的自己,我们不会变成自己的老妈、庭院里的树,或者宠物狗,为什么不会这样呢?每天早上都不一样也很神奇

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神户已经给我们解释过,每天天会亮是因为太阳与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不过我们好奇的不只这些,还有“同一件事每天会不停地重复”,土屋也探讨了这个问题。

不过真的是“同一件事”每天都在完全相同地重复吗?昨天的清晨与今天的清晨是不同的,仔细分辨的话完全不是“同一个早晨”。气温、天气不同,家人的表情和声音也不完全相同,这样看来,前面所说的同一个早晨就不对了。

每天都在重复着相同的事物固然不可思议,每天早上都完全不一样也十分难得。假设我们认同每天经历的不是丝毫没差的相同事物在重复的话,那么我们所经历的每一瞬间也不再相同,世上再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东西,每时每刻变化都在发生。当我们察觉到这些后,对这世界不禁会感到一丝恐惧。如果这些都是确实的,那我们故意无视这些不同之处的行为也令人不解,我们在尝试将这些“相同化”。为什么人类会这样呢?

谈论到最后,我们对于“相同”“不同”“重复”的困惑仿佛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人会沉迷于游戏?游戏就是被设计出来的

游戏有很多种,在打扑克或踢足球时,即便大家玩着相同的游戏,每个人沉迷于此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不过首先我还是想谈论一下电视游戏与手机游戏。电视游戏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出现的,所以我们这一代孩子是沉迷于电视游戏的第一代!

我小时候对游戏特别着迷,每天都盼望着早点放学,可以回家打游戏。不过渐渐长大后我也慢慢意识到为什么游戏会这么好玩。制作游戏的人为了吸引孩子一直玩下去,花了很多心思来研究。在玩游戏时,刚开始可能会不怎么顺利,不过多练习几次就会逐渐变强,遇到强敌也能打败。游戏太简单了令人觉得索然无味不行,但太难的话,孩子也会不耐烦地丢掉游戏,这也不行。游戏制作人为了找到这个合适的难易程度,经历一次又一次地测试才能做出一款合适的游戏。

自从发现这一点之后,我就不怎么玩游戏了,像是被成年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让人感到空虚。游戏比现实更简单好玩

你坐电车的时候一定看到了周围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都在玩游戏吧。大家为什么这么沉迷于游戏呢?肯定是因为比起周围的现实世界,游戏更好玩。那么游戏的哪一点好玩呢?我觉得是因为游戏足够简单,而人们很容易沉迷于简单的事物。在游戏世界里,规则与目标十分清晰,自己要做的就是与人竞争。而现实世界更加复杂,有数不清的规则,很多人都不知道要遵守哪一套规则。而需要达成的目标也太多,无法集中在一件事上,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也没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要和别人竞争些什么。

所以很多成年人也会沉迷于游戏,而成年人的游戏有麻将、赛马、老虎机、围棋、将棋、运动等。还有一些人的游戏是赚更多的钱,爬到更高的位置,以此来作为评判失败或成功的标准。还有些父母是将孩子送到名校就算游戏通关了。

大家都一厢情愿地将现实和人生简单化,忘记自我沉迷于游戏般的世界,大人和小孩也没什么差别。如果不这样的话,复杂的现实会让很多人迷失,找不到存在的意义,只能空虚地活着。因为轻易就能获得成就感

不管是土屋提出的“游戏就是为了让人沉迷进去而设计的”,还是河野所说的“游戏世界比现实更简单”,我都十分赞同。我想补充的第三个原因是,游戏能让人不抱罪恶感,心安理得地逃避自己要做的事。

像学习跟打扫这种“该做的事”一般都是很麻烦的事。而自己想要获得进步的事,比如钢琴、棒球等一般都需要从枯燥的基础开始练习,也没有很强的动力去做。不过什么都不做的话,人就要面对自己什么都没做,还在逃避现实的情绪,这是一种很大的精神折磨。

这时如果能玩游戏通关的话,我们就很容易就获得“成就感”。明明还是在逃避现实,这种错觉却能减少很多罪恶感。

借游戏的成就感来逃避现实固然不是件好事,但我们如果能将这种“沉迷”反过来用在现实中的话,或许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很多不想做的事当作玩游戏,比如学习汉字时可以像玩游戏那样给自己设计关卡,像“第一关,写一页自己擅长的汉字”,这样多收获几次成就感的话,做作业也会变得好玩起来,也更能坚持下去吧。为什么雨后会出现彩虹?有太阳光和水滴就行

彩虹是由太阳光透过水滴,被分解成多种不同颜色的光而形成的。太阳光看似没有颜色,但把光透过水滴或一种玻璃制的三棱镜的话就会分解出很多颜色,真是太神奇了。

想要出现彩虹就必须同时具备太阳光与水滴两个条件,所以晴天是没有彩虹的,因为只有阳光没有水滴。在太阳雨时,光和水滴都有了,往往就容易出现彩虹。此外,在大晴天用水管洒水的话,也能同时具备阳光与水滴这两个要素,这样我们自己也能制造出彩虹。

反之乌云密布的雨天,有很多水滴却没有太阳;即便雨停了,由于没有阳光,也不会出现彩虹。只有夏日的雷阵雨,雨停后天空马上放晴,阳光透过空气中的水滴时才会出现彩虹。为什么这么美?

神户已经给我们阐述过雨后出现彩虹的原理。不知道这是不是你最终想要的答案,还是说你的心里还有个疙瘩没解开。至少我就有这样的感觉。

我已经知道阳光透过水滴就能形成彩虹了,我心中的疑问是,为什么彩虹会这么“美”呢?我们可以推论彩虹的颜色会分解出这么多姿多彩的彩色光,仅仅只是一种“偶然”而已。阳光不过只是按照自然规则分解,由此产生的彩虹却带给很多人美的感受,带给人心灵的抚慰。这么想来这确实非常奇妙。

还不仅仅是彩虹,不信你可以把雪花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它们的形状美到令人叹为观止。为什么在充满偶然性的大自然中会有这么多结构精巧而绝美的事物呢?不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觉得就回答不了为什么雨后会出现这么美丽的彩虹这个问题。横跨天空的彩虹给人特别的感觉

看过这么多次彩虹,我看到的彩虹不是出现在一场急雨后的晴空,就是出现在太阳雨的时候,也就是天空的某一个范围内在下雨,而其他没有云的地方阳光照进来形成彩虹。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山上起了雾,阳光穿透山雾照射过来,这时也大多会出现彩虹。此外,就算不是雨后,空气中水分足够的话也会形成彩虹。

还有在瀑布附近我们也能看到彩虹,尽管没有横跨天空那么大。自己想做一个彩虹也不难,背对着阳光,用喷壶喷洒细细的水珠就能看到彩虹。所以你也自己试试看吧,很快就能完成。所以,彩虹也不是多么稀奇的东西,并不只是雨后才会出现彩虹。

不过我们还是会觉得,太阳雨下下停停给人一种拖拖拉拉的感觉,透过山雾看到的彩虹也不是很清晰,无法给我们带来足够的美的感动,瀑布周围的彩虹太小了。而一场痛快的大雨之后,天空一下放晴,横跨整个天空的彩虹显得格外的美,令人感动。也就是说,虽说都是彩虹,但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定有答案,不过还不清楚

如果这个问题的“先有哪一个”解释为“哪一个是最根本的原因”的话,我们永远也得不出答案。试想如果有鸡蛋存在的话,那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