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橘泉临证实用方剂(叶橘泉医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06:18:28

点击下载

作者:叶橘泉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叶橘泉临证实用方剂(叶橘泉医集)

叶橘泉临证实用方剂(叶橘泉医集)试读:

前言

叶橘泉先生是中国近现代中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祖籍为浙江省吴兴县(现湖州市)。他年轻时随吴兴名医张克明学医,以后一边在家乡开业行医,一边参加上海恽铁樵中医函授学校的学习。1935年,39岁的叶橘泉先生受聘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任中医学讲师,同时在苏州挂牌行医。1949年以后,叶橘泉先生历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南京药学院副院长等职。

叶橘泉先生在其一生的临床诊疗中善于使用经方,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例如从他发表的165例医案中可以分析出,他共使用方次220次,其中使用经方原方75次,经方与其他方合方55次(经方与经方合方43次,经方与后世方合方12次),经方加味方51次,后世方39次。由此可见,叶橘泉先生在诊疗中既侧重经方原方,又不乏使用经方与经方及其他方合方,同时也不薄时方。

叶橘泉先生还是采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经方疗效的第一人。他认为中医学是实用之学术,绝不是纸上谈兵式的研究所能成功的。证候之鉴别、病型之断定、药物之疗效等均在于临床之探讨,用实验统计之方法归纳其特点才可以说是科学方式的研究。1935年他率先提出“整理中国医药必须开设有病房的医院进行临床研究”,主张建立设备完善的医院,根据临床观察和病历记载,统计治疗成绩,并将成果公开发表,教授给青年医师。这种学术观点推动了当时中医的发展。

1939年,当时堪称国内领先的拥有病房的正规中医院“苏州国医医院”成立后,时任该院医务主任的叶橘泉先生带领其他多名学有专长的医师进行了中医药疗效的统计工作,即采用表格形式进行分析统计。他将自己使用中医“经方”后的132个病例进行了11个角度的统计研究(在医治结果之总统计表里,有效率达到93%,其中痊愈者62%,有一定疗效者31%),实现了以统计来核定经方疗效的目的。

1988年,年逾九旬的叶橘泉先生在“坚持中医特色,把握辨证施治”一文中仍继续强调“方证学”是中医学的灵魂和根。他认为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仲景经方已被众多医家证实其具有科学性及临床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因此,让中医更科学而不虚玄的首要任务就是“方证”的“规范化”。

叶橘泉先生亦十分关注从辨证应用角度对本草学的研究。他不但写有大量关于中药的研究论文,主张统一中药名称,并不断对各种中药进行考证。他提倡改良制剂以提高有限的中药资源的利用率。他率领研究小组进行了“精简处方组合”“定型方剂及小剂量研究”等临床实验,很早就建议人工种植一些重要的药用植物。1960年,他研究开发出能够替代名贵中药的202种冷门草药应用于临床,为中药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很多工作。“人不能与草木同腐”,“要用小跑步走完人生”,这是叶橘泉先生终生“身体力行之”的信条。叶橘泉先生一生行医不息,著书不止。在给后人留下的卷帙浩繁的著作后面,跃动着的是叶橘泉先生对中医药事业矢志不渝的至爱情怀。

我们整理出版《叶橘泉医集》丛书为的是将叶橘泉先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体系完善地保存和继承下来,这对于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推广普及中医药知识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本丛书不仅对中医药专业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西医师及爱好中医药的人士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叶橘泉医集》丛书在策划、整理、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叶橘泉医集》丛书编委会全体人员尽心竭力,精工细琢。这一切使《叶橘泉医集》丛书得以如期出版。在此一并谨致诚挚的谢意。叶加南2013年8月临证实用方剂

使祖国固有的医学和药物加以充分的发挥,以合实用,这是在卫生医学事业上的重大贡献,真值得重视和表扬!愿益加发挥,俾有裨于广大人民的健康利益。叶橘泉先生新著医药方书属题李济深1951年10月前言

什么叫“方剂”?“方剂”是导源于“汤液”的。相传伊尹制“汤液”,闻有《汤液经》的著作,但其书已不可考。只有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可说是集古代“方剂”的大成。这些古方,或称为“经方”,实为“方剂”的鼻祖。其次为《小品方》《外台秘要》《千金方》等,也概称为古方。自宋以后诸方,则称为“后世方”,亦称“时方”。方剂的种类有“汤液”“醇醴”“丸”“散”“膏”“丹”等。“汤液”即近世的“浸出剂”“煎出剂”等。“醇醴”等于“酒剂”(酊几)。“膏剂”即“流膏”(越几斯)。丹、丸、散剂,等于片剂、丸剂、粉剂。这是各依其适应证而调制成各种形式,取其便利服用,以及利于效用的发挥而已。因为中药是“生药”,生药内所含成分是很复杂的,目前还不能一一分析化验。但是分析研究,目的是在求知。而综合研究,目的是在应用。即使将来一一分析而彻底明了各药所含的成分,但是那时综合的应用,似乎仍有研究的必要,例如由鸦片中分析而得的“吗啡”“可待因”等,各有它的作用与疗效,但鸦片酊的应用,仍不失它的价值。至于方剂,由数种药物组成,尤具复合的效用,古称君、臣、佐、使、相须、相使等,当有“协同”或“拮抗”等作用,调剂在里面。我们感到中药的应用,往往因配伍的关系而改变其方向,例如桂枝汤本方为和表(恶风发热有汗)剂,若加重芍药而配伍饴糖,则为和里(虚寒腹痛)之方。麻黄汤原为发汗剂,麻黄加术汤则变为利尿剂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则又用为镇痛剂了。古方中类似情况举不胜举。所以我们研究方剂,应以经方为主,后世方为辅。不过自古迄今方剂多至不可胜数。本书只取《伤寒论》《金匮要略》所集之经方,以及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日本汉方医家常用之方剂汇为一篇。唯整个方剂应用于临床时,设非平时熟读,即使记忆力极强之人,仍不易完全记忆其中药物的配伍,故不得不编成歌诀,以便诵读。一般识中医药之浅当者,辄谓“读几首汤头歌诀以应付治病”云云。不错,这本汤头歌诀,确实为中医临床最实用、最便捷的工具。化学家范凤源著有《中医药物化学及其生理作用》一书,他尊称汪讱庵汤头歌诀是“医药名著”,我和他颇有同感。本书中有许多歌诀,移自汪著,因这些歌诀较普遍而且实用,便于阅读者的记习。不过现在中医要科学化,方剂的应用也需与时代配合,所以本书方剂的主治项尽量改用现代病名。本书与《现代实用中药》同样是类似桥梁工作的尝试,因为筚路蓝缕,牵强不妥之处定多,希望读者随时指正,以便再版时改正。1951年新中国第2届国庆日叶橘泉识于苏州凡例(1)编制本书的动机,原为诸同学学习科学诊断时作参考,配合运用中药方剂而编的。(2)本书选辑方剂,古方(《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等)239方,后世方(俗称时方,即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及金、元、明、清诸家与日本汉方医家常用之方剂)222方,共计461方。(3)本书之方剂,采用歌诀方式。因著名方剂药物的配伍,具有相须、相使的作用,若专记各药的功效,临证时随意杂凑成方,绝无运用整个方剂的效果,此在中医临床家中,当有同感,故编成歌诀,熟读记诵,以便临证应用。(4)本书方剂的歌诀,凡见于汪讱庵汤头歌诀者,根据原韵移载于本篇,不另编制,以免重读之劳。因汪氏歌诀体例较实用,且其书较普遍。其余概为著者所编制,陈修园虽曾有经方歌诀之作,惜其歌诀方名不显于句首,即使读熟后,在临床时不易立即读出,故不得不另行编制。(5)本书各方剂的主治及应用,尽可能采用现代医学的病名,但仍须依据古代经验的证候为适应证,因中药方剂的治疗,主在某病中的症状为对象故。(6)本书各方剂中所有药物分量并非全依古方的斤、两、铢、分折合,曾参考日本汉方医学会编订之《经验处方学》所订正的公分制重行订之。为适应中医药界习惯起见,可将公分折合市平换算,每公分约合市平三分。(7)本书未附辑“效用索引”及“治疗病类索引”,依据现代医学疾病的分类。但是中医中药治疗多为辨证施治,古方书的记载也多为证候名而非病名,现在把古方剂应用于现代治疗,不得不假定其症状纳于各系统病类之中,以便检查。(8)应用方剂进行治疗,究属综合的,对于整个个体发生补偏救弊的作用而生疗效。故有许多方剂,有效于此病,若其证候相同,亦可奏效于彼病,例如“鸡鸣散”有效于“脚气”,又可治“肾炎”。“桃核承气汤”既可治“高血压”,又可治“胎盘残留”,并可用于上部充血性“目疾”“头痛”“癫狂”等。读者可以触类旁通,灵活应用。(9)本书所编歌诀,因编者未曾研究韵学,只取顺口而已,往往平仄不调,望读者见谅。(10)本书所编方剂,除将仲景经方全部收列外,也收有后世有效名方。限于篇幅,不及广为搜罗,请读者原谅,还望多提意见,以便他日增订。(11)本书所列方剂,虽各有来历,有各方治验记载,但编者本人未曾一一验证。为对读者负责起见,特于编者曾经用过的方剂,以及须审慎使用的方剂后加以括弧,用以说明。(12)因时代变迁,书中部分病名、药名等未能与时俱进,其一是为了保持图书原貌,其二当今病名未必能与其一一对应,特此说明。第一部古方类之一 分类方剂桂枝汤类桂枝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加黄芪汤瓜蒌桂枝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 桂枝去桂加术附汤桂枝新加汤 桂枝去桂加苓术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1.桂枝汤(《伤寒论》)【桂枝汤治汗恶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各6g,甘草3g,水600mL,煎至200mL,去渣,一日三回分服,覆被取微汗出为度。

主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

病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手足虽温,稍露之则冷,覆之则温,浑身热,微烦而又憎寒,上冲者。

凡急性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等之前驱期,尤其如体虚弱之感冒患者,怕风寒,发热,头痛,骨节酸楚,而有汗者,或寒冷腹痛,神经痛,风湿痛者。又用于伤寒及斑疹伤寒之初发期等。(本方应用适当,效果可靠)2.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桂麻相合名各半 太阳如疟此方通】

组成:桂枝4g,芍药、生姜、甘草、麻黄、杏仁、大枣各2.5g,水600mL,煎至200mL,一日三回温服。

主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寒热往来,如疟非疟,或疟疾热多寒少,当先其时温服,覆被卧,一汗而愈。或痘疹热气如灼,表郁难见点,或见点稠密,而风疹交出。或痘起不胀,喘咳咽痛。其他如发风疹而痒者宜之。

用于麻疹痘疮之初期。(本方略有抗疟作用)3.桂枝二麻黄一汤(《伤寒论》)【桂二麻一形如疟】

组成:桂枝5g,芍药、生姜、大枣各4g,麻黄、杏仁各2g,甘草3g。

主治:寒热往来,每日两次发作者,发热恶寒,汗出不解。4.桂枝二越婢一汤(《伤寒论》)【桂二越一肢体痛】

组成:桂枝、芍药、生姜、麻黄、炙甘草各3g,大枣4g,石膏30g。

主治:风湿痛,初起发寒发热,脚挛急而上冲,肢体疼重挛痛,或走注肿起疼痛。5.桂枝加芍药汤(《伤寒论》)【腹满时痛加芍药】

组成:桂枝、生姜、大枣各6g,甘草3g,芍药9g。

主治:桂枝汤证,而腹满时痛,下利后重,肠炎型流感,里急后重,结肠炎,腹肌拘挛。6.桂枝加大黄汤(《伤寒论》)【大实之痛加大黄】

组成:桂枝、生姜、大枣各6g,甘草3g,芍药6g,大黄3g。

主治:桂枝汤证而有积滞者,消化不良,宿食,腹痛而呕者。7.桂枝加桂汤(《伤寒论》)【上冲剧甚更加桂】

组成:桂枝汤方加重桂枝为9g。

主治:上冲奔豚。

凡生平有时发头痛,每发时一二日或四五日。甚者呕逆,绝饮食,恶药气,每逢阴天两日,欲头痛者。8.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汗漏恶风加附子】

组成:桂枝汤方加附子1.5g。

主治:桂枝汤证汗多而恶风,脚挛急而肢酸,或肢节微痛,身体痛而不能自转侧者。9.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备急千金要方》)【痰涎去芍加皂荚】

组成:桂枝汤方去芍药加皂荚(猪牙皂)1g。

主治:桂枝汤证而胸满咳唾浊痰甚多者。胸中热,而吐涎沫,或咳者。小儿平日垂涎者,或流涕,或为中风涎潮,而口鼻间及腮赤者。

气管炎及支气管炎,久咳不已,支气管扩张蓄脓症。(皂荚能催吐,施用宜慎)10.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项背葛根里】

组成:桂枝汤方加葛根6g。

主治:桂枝汤证而有项背拘急者。1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遗精失眠脐动悸 桂加龙牡有殊功】

组成:桂枝汤方加龙骨、牡蛎各10g。

主治:桂枝汤证,神经衰弱,脐下悸动,遗精失眠。禀赋薄弱之人,身体羸瘦,面无血色,身常有微热,四肢倦怠,口唇干燥,小腹弦急,胸腹动甚者。常服此方甚效。

妇人心气郁结,胸腹动甚,寒热交作,经行常愆期,多梦惊惕,鬼交漏精,身体渐瘦,似痨瘵;孀妇、室女,情欲妄动而不遂者,多有此证,宜此方。

桂枝汤证,夜尿症,心悸亢进,神经异常兴奋,腹部悸动亢进,遗精,失眠。12.桂枝加黄芪汤(《金匮要略》)【黄汗加芪柔痉蒌】

组成:桂枝汤方加黄芪6g。

主治:桂枝汤证而自汗、盗汗多者。13.瓜蒌桂枝汤(《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汤方加天花粉(瓜蒌根)4.5g。

主治: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壮,脉反沉迟,此为痉,本方主之。(东洞吉益曰:此方当有葛根)

桂枝汤证而渴者。14.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喘家厚朴杏子兼】

组成:桂枝汤方加厚朴2g,杏仁6g。

主治:桂枝汤证兼胸满微喘而咳者;气管炎及支气管炎喘息者。又用于老年人支气管炎之喘咳。15.桂枝去芍药汤(《伤寒论》)【脉促胸满桂去芍】

组成:桂枝汤方去芍药。

主治:桂枝汤证而不拘挛者,胸满无拘挛之症。16.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伤寒论》)【恶寒去芍加附子】

组成:桂枝去芍药汤方加附子1.8g。

主治:桂枝去芍药汤证而恶寒者。(按:以上系桂枝汤原方加减,故为桂枝汤类)17.桂枝附子汤(《伤寒论》)【桂枝附子附三枚 风湿烦疼体重痊】【上冲脉浮不呕渴 去芍加附轻重别】

组成:桂枝去芍药汤方中加附子4.5g。

主治:风湿,痛风,高血压,四肢冷感,恶寒者。

脑出血用本方或乌头桂枝汤加大黄、棕榈叶有奇效。18.桂枝去桂加术附汤(《金匮要略》)【小便自利大便硬 桂附去桂加术煎】【此方又名术附汤 金匮风湿病篇见】

组成:附子4.5g,白术6g,生姜4.5g,甘草3g,大枣6g。

主治:风虚头重苦眩,不知食味及风湿流注,微毒痛风,等等。19.桂枝新加汤(《伤寒论》)【桂枝新加汤名显 身疼脉迟痞且呕】【生姜人参与芍药 汗后津伤效堪羡】

组成:桂枝汤方内芍药、生姜各加至9g,人参6g。

主治:发汗后呈轻度脱水症状,同时心脏亦呈衰弱之象。20.桂枝去桂加苓术汤(《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苓术 水停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水毒蓄 去桂当系去芍误】

组成:桂枝汤方去桂枝(或去芍药),加茯苓、白术各4.5g。

主治:桂枝汤证,小便不利,有水气,心悸,胃内停水,胸满微痛者。2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桂甘龙牡四味全 胸腹悸动冲迫痊】

组成:桂枝6g,甘草、龙骨、牡蛎各3g。

主治: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本方主之。又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动惕,急迫,冲逆者。(本方效果可靠)22.桂枝人参汤(《伤寒论》)【桂枝人参姜术草 水泻痞撑表证兼】

组成:桂枝、甘草各6g,白术、人参、干姜各4.5g。

主治:下利,心下痞硬,体倦,汗出恶风,小便不利,急迫,胸中痹而上冲者。2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伤寒论》)【桂枝龙牡救逆汤 去芍加入蜀漆匡】【悸动惊狂烦不寐 疟疾冲逆效彰彰】

组成:桂枝汤方去芍药,加蜀漆4.5g,龙骨6g,牡蛎8g。

主治:寒热或疟疾,失眠,惊悸,动惕不安。惊痫性歇斯底里。(本方可靠)24.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 麻附术防甘草姜】【历节疼痛傀儡肿 短气头眩欲吐将】

组成:桂枝6g,芍药4.5g,甘草、麻黄各3g,生姜、白术各7.5g,知母、防风各6g,附子2g。

主治:慢性关节炎肿痛,或淋毒性关节炎,关节肿,欲成脓者。此方以毒凝关节畸形肿痛为目的。又关节肿起如木瘿,两足微肿,因疼痛而上逆,为头晕干呕者。又用于腰痛,鹤膝风,风毒肿痛,历节风痛,挛急,头眩,温温欲吐。痘疮贯脓不足,而过期不结痂,憎寒身热,一身疼痛而脉数者,余毒欲成痈者。(本方效著)25.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 芪芍桂枝枣生姜】【血痹不仁风瘫痪 养血和卫卓效方】

组成:黄芪、芍药、桂枝各4.5g,生姜9g,大枣6g。

主治:桂枝汤证而呕,身体不仁,不急迫者。麻痹由于营养障碍而起者。贫血,末梢性麻痹不仁,或半身不遂之轻症。(本方颇佳)26.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桂枝茯苓桃芍丹 妇人瘢痼衄血擅】

组成:桂枝、茯苓、桃仁、芍药、牡丹皮等分为丸。

主治:胎死腹中,以及产后胎盘残留,恶露停滞,或月经闭阻,小腹胀满,或代偿性月经,头痛,鼻衄,以及行经期腹痛,头重,腹中拘挛,冲逆悸惕。尤其是子宫炎及子宫附属器之炎症,或由于子宫内膜炎引起,子宫实质炎,子宫周围炎,卵巢炎,喇叭管炎,以及月经不顺之诸种障碍,月经困难,流产后出血不止者。子宫筋肿,腹膜炎,打扑症,痔核,睾丸炎等。(本方效确)27.桂枝生姜枳实汤(《金匮要略》)【胸痛痞逆呕或痛 桂枝生姜枳实安】

组成:桂枝、生姜各7.5g,枳实4.5g。

主治:心下悬痛,胃弛缓停饮胃中,胸满上逆,胃痛呕吐,以及慢性胃炎,吐水饮,不受药汤者。28.桂枝甘草汤(《伤寒论》)【汗多心悸叉手冒 桂枝甘草功自然】

组成:桂枝6g,甘草3g。

主治:生产不快,或子死腹中,以及发汗过多,而体液亡失,上冲急迫,心悸亢进,有热无寒状者。29.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金匮要略》)【桂姜草枣黄辛附 恶寒逆冷喘咳扶】【痰饮胁腹挛痛急 温养营卫阴阳和】

组成:桂枝、生姜、大枣各4.5g,甘草、麻黄、细辛各3g,附子2.1g。

主治:上冲头痛,喘咳,身体疼痛,恶寒甚者。老人痰饮,入冬辄发,胸背胁腹挛痛。乳岩,痰核,翻花疮(癌)时时出血。麻黄汤类麻黄汤 麻黄加术汤 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大青龙汤 麻杏石甘汤越婢汤 越婢加术汤 越婢加术附汤越婢加半夏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杏薏甘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古今录验续命汤射干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 麻黄升麻汤甘草麻黄汤 半夏麻黄丸 麻黄醇酒汤30.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汤是桂杏甘 寒热无汗咳嗽喘】

组成:麻黄、杏仁各6g,桂枝4.5g,甘草2g。

主治:头痛发热,身疼,腰痛,恶风无汗而喘。

流行性感冒,喘息咳嗽,身热无汗。风湿性关节痛,腰痛。肠伤寒,斑疹伤寒,猩红热之初期。又用于感冒引起的支气管炎,喘息,百日咳。(本方效著)31.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若因湿家身烦疼 麻黄加术服之安】

组成:麻黄汤方加术(茅术)3g。

主治: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或孕妇浮肿,身重烦热,寒湿,身体烦疼,无汗,恶寒发热者。山行冒瘴雾,或入窟穴中,或于居室浴堂,诸湿气、热气郁闷处,晕倒气绝者。可连服大剂,并治碳酸中毒。(本方效可靠)32.小青龙汤(《伤寒论》)【小青龙汤治水气 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 细辛半夏兼五味】

组成:麻黄、芍药、干姜、甘草、桂枝、细辛各4g,五味子4.5g,半夏6g。

主治:水气溢饮,喘咳,上冲头痛,发热恶风,或干呕、咳嗽,遇寒必发,痰成水样泡沫者。

支气管炎及喘息,急性流行性肾炎,关节炎,百日咳,肺炎,湿性肋膜炎。对结膜炎亦有相当功效。(本方应用适当,效果可靠)33.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再加石膏平喘咳 水饮烦躁脉弦寻】

组成:小青龙汤方加石膏15g。

主治:肺胀喘咳,发热,多吐白沫者。小青龙汤证而烦热甚者。34.大青龙汤(《伤寒论》)【大青龙汤桂麻黄 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 风寒两解此为良】

组成:麻黄9g,杏仁6g,甘草、桂枝各3g,生姜、大枣各4.5g,石膏15g。

主治:伤寒脉浮紧,头痛身疼,恶寒发热,不得出汗,烦躁扰乱不安,服之一汗而凉。喘息咳嗽,或身疼恶风寒者;麻疹脉浮,汗不出而烦躁者;急性气管炎,肺炎初期,急性肾炎,急性眼结膜炎之刺激症状强烈者;丹毒,紫斑病,急性关节炎,血压亢进症,周身发痒如虫行之夜发症;斑疹伤寒,猩红热,脉浮紧者。(可靠)35.麻杏石甘汤(《伤寒论》)【麻杏石甘一同煎 汗出而喘热渴痊】

组成:麻黄、杏仁各6g,石膏15g,甘草3g。

主治:喘而急迫,白汗或不汗,咳而烦渴者,或喘咳不止,面目浮肿,咽干口燥,或连咳胸痛,太息呻吟,声如拽锯,鼻流清涕,心下痞塞,巨里动如奔马者。肺痈发热咳嗽,脉浮数者,加桔梗更佳。

凡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百日咳,剧烈咳而成阵者;白喉,有烦渴喘咳之证者;喘息,小儿之风邪喘咳。亦有报告用于睾丸炎、痔核等有效。(本方效颇著)36.越婢汤(《金匮要略》)【杏易枣姜名越婢 风水浮肿效如仙】

组成:麻杏石甘汤方中去杏仁,加生姜、大枣各4.5g。

主治:腰以上肿,风水,其证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肩背以上汗自出,小便黄,目下肿,腹鸣,身重难行,正卧则咳,肺胀,皮水。

水肿性脚气病,喘息性浮肿,小便不利,汗自出,脉浮,疮毒内攻,肾炎,水肿,以及因沐浴而起的风邪久咳者。37.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治肾炎 浮肿脚气湿疹痊】

组成:越婢汤方加白术6g。

主治:皮肤一身面目悉肿。

急性肾炎,水肿性脚气病,脚软弱,湿疹,急性结膜炎,急性关节炎。38.越婢加术附汤(《金匮要略》)【越婢术附脚气肿 小便不利恶寒兼】

组成:越婢汤加白术6g,炮附子6g。

主治:水肿,恶风,骨节重,或两脚不仁。39.越婢加半夏汤(《金匮要略》)【越婢加夏治呕逆 痰饮喘息目如脱】

组成:越婢汤方加半夏9g。

主治:越婢汤证,咳而上气,呕逆,喘渴欲饮水,或身体恶风寒而呕者。肺胀,喘而气急,久嗽而喘,喘甚烦躁,鼻翼鼓扇,脉浮且大。(以上诸方均可靠)40.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麻附细辛脉沉紧】

组成:麻黄6g,细辛5g,附子3g。

主治:老人虚弱者之感冒,气管炎及肺炎,咳嗽痰喘,头痛恶寒,脉沉细,全身无力,或背啬啬恶寒,欲咳而不能,或无痰,嗜卧,默默无声者。又治风湿痛,三叉神经痛。(效果颇好)41.麻杏薏甘汤(《金匮要略》)【麻杏薏甘风湿餐】

组成:麻黄3g,杏仁6g,薏苡仁6g,甘草3g。

主治:孕妇浮肿,咳嗽,喘息,急迫,肌肉或关节风湿痛,拘挛,能旺盛血行,驱逐风湿病毒;肺痈初起,恶寒息迫,咳嗽不止,面目浮肿,浊唾臭痰,胸痛者,慢性支气管扩张,蓄脓症。42.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论》)【麻黄附子甘草汤 少阴脉沉水气藏】

组成:麻黄、甘草各6g,附子3g。

主治:麻黄甘草汤证,恶寒而身微痛,脉微细,但欲寐者。4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 杏草桑皮枣生姜】【瘀热发黄疥癣陷 喘咳肿满是奇方】

组成:麻黄、连翘、生姜、甘草、大枣、桑白皮各6g,杏仁9g,赤小豆30g。

主治:流感性黄疸,皮肤病性肾炎,全身瘙痒,发热,喘咳,肿满,发黄。(本方效颇著)44.古今录验续命汤(《金匮要略》)【古今录验续命汤 疯麻瘫痱不痛痒】【麻杏石甘参归合 川芎桂枝与干姜】

组成: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9g,川芎3g,杏仁12g。

主治:贫血性神经末梢麻痹,偏枯初期,以及产后着寒,身体痹痛,或肌肉风湿痛。风湿性项背拘急,恶寒,腰部酸痛,咳嗽。45.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射干麻黄辛味夏 紫菀款冬合枣姜】【咳而上气喘息病 喉中水鸡声效彰】

组成:射干5g,麻黄、生姜、五味子、大枣各6g,细辛、紫菀、款冬花各4g,半夏9g。

主治:哮喘咳逆,喉中如水鸡声,湿性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病人体壮实者。(经验上有著效)46.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厚朴麻黄用干姜 杏仁辛味半夏襄】【石膏小麦同煎服 哮喘气逆卓效方】

组成:厚朴、杏仁、半夏各6g,五味子、麻黄各4g,干姜、细辛各3g,石膏20g,小麦30g。

主治:喘息,上气,而无表证者;胸满,喉中不利,有水鸡声者。47.麻黄升麻汤(《伤寒论》)【麻黄升麻归芍姜 芩桂术草玉竹藏】【石膏黄芩天冬合 此疑后人依附方】

组成:麻黄、知母、芍药、黄芩、玉竹各6g,升麻、当归各3g,天冬、桂枝、茯苓、甘草、白术、生姜各2.5g。

主治:咽喉痛,咳唾脓血,下利,手足厥冷,脉沉细。(编者按:此方药味杂乱,不像仲景原方,其效果恐不可靠)48.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甘草麻黄治里水】

组成:甘草6g,麻黄9g。

主治:腰以上浮肿,面目更甚,脉浮,喘而急迫。49.半夏麻黄丸(《金匮要略》)【半夏麻黄喘呕方】

组成:半夏、麻黄等分为丸,每日服9g,三回分服。

主治:喘而呕。50.麻黄醇酒汤(《金匮要略》)【喘而发黄兼身痛 麻黄醇酒酒煎汤】

组成:麻黄9g,黄酒煎服。

主治:流感性黄疸,风湿病,发黄身痛,而兼喘息者。四逆汤类四逆汤 四逆加人参汤 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白通汤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51.四逆汤(《伤寒论》)【四逆汤中姜附草 吐利厥冷脉细沉】

组成:甘草9g,附子、干姜各4.5g。

主治:急性热病,体温低落,脉搏沉微,手足厥冷,身体疼痛,下利清谷及霍乱吐泻,或大汗出,心脏猝衰者。(效果颇著)52.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或益人参名参逆 亡血亡津痞硬行】

组成:四逆汤方加人参7g。

主治:霍乱或胃肠炎,吐泻脱水,心下痞硬者,或失血过多,心脏衰弱,脉微,手足冷而汗出者。53.茯苓四逆汤(《伤寒论》)【厥烦悸再加茯 方名茯苓四逆汤】

组成:茯苓10g,甘草、干姜、人参各5g,附子4g。

主治:四逆加人参汤证而心悸肉者。下利而小便不利,慢惊,搐搦,烦躁,怵惕,心悸亢进,浮肿者。54.通脉四逆汤(《伤寒论》)【四逆倍姜名通脉 脉微欲绝此方良】

组成:附子、甘草各5g,干姜8g。

主治:四逆汤证而吐利甚,腹痛或干呕,咽痛,汗出如珠,脉微欲绝者。55.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伤寒论》)【通脉再加猪胆汁 阴盛格阳脱绝将】

组成:通脉四逆汤方加猪胆汁15mL。

主治:通脉四逆汤证而干呕,烦躁不安,慢惊风危笃者,此方有效。56.白通汤(《伤寒论》)【白通姜附与葱白】

组成:葱白四枚,干姜、附子各4g。

主治:下利腹痛,厥冷而头痛者。57.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伤寒论》)【或加人尿胆汁襄】

组成:白通汤方加童便、猪胆汁各20mL。

主治:白通汤证而厥逆烦躁者,霍乱(胃肠炎)大吐泻,脉绝,心下膨满,烦躁。附子汤类附子汤 真武汤 甘草附子汤 干姜附子汤 附子粳米汤58.附子汤(《伤寒论》)【附子汤里有人参 真武除姜本方成】【少阴背寒身体痛 悸动痞硬服之宁】

组成:附子4g,茯苓、芍药各10g,白术14g,人参7g。

主治:下利腹痛,身体痛或麻痹痛,恶风寒,心下痞,悸动者。风湿病,神经痛,慢性加答儿性胃肠炎,小便不利,心下痞硬或动悸腹痛,以及肾结核,肋膜炎等。59.真武汤(《伤寒论》)【真武汤壮肾中阳 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 悸眩惕保安康】

组成:茯苓12g,芍药、生姜、白术各10g,附子4g。

主治:食后即直趋下利,夜间利更甚,中腹冷,或恶寒,倦怠,舌苔黑,喜热饮,小便如油,或休息痢,下白色黏液,虚寒者。(效果可靠)60.甘草附子汤(《伤寒论》)【甘草附子桂术增 风湿掣痛不得伸】【恶风汗出身微肿 利尿定痛效如神】

组成:甘草7g,附子4g,白术20g,桂枝10g。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剧痛,手不可触近者。(本方有效)61.干姜附子汤(《伤寒论》)【中寒干姜附子汤 心腹冷痛是奇方】

组成:干姜、附子各4g。

主治:暴中风冷,久积痰水,心腹冷痛,霍乱吐利,一切虚寒证。62.附子粳米汤(《金匮要略》)【附子粳米夏草枣 雷鸣切痛呕吐宗】

组成:附子、甘草各4g,粳米16g,半夏7g,大枣10g。

主治:胃弛缓下垂,胃癌之初期,呕吐翻胃,结核性腹膜炎,神经性肠痉挛,肠蠕动不安之疼痛而腹时鸣者,腹痛肠鸣疝痛,胸胁逆满,等等。泻心汤类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黄连汤 黄连解毒汤 三黄石膏汤栀子金花汤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63.泻心汤(《金匮要略》)【泻心汤内用三黄 吐血衄血是奇方】

组成:大黄6g,黄连、黄芩各3g。

主治:急性胃肠炎,胸闷呕吐,下利腹痛,烦热口渴,吐血,衄血,高血压,脑充血,等等。64.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此方若将黄芩去 大黄黄连泻心汤】

组成:大黄6g,黄连3g。

主治: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及胆道炎,黄疸,急性结膜炎,眼目赤肿,齿龈炎,口腔炎,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小便色赤而热涩,咯血,吐血,衄血,血压亢进而便秘有热者。(应用适当,功效颇好)65.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半夏泻心黄连芩 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和之治虚痞 法在降阳而和阴】

组成:半夏9g,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大枣各6g,黄连3g。

主治:胃肠炎,不问急慢性。呕吐下利,痞闷,腹中肠鸣,干呕,等等。66.生姜泻心汤(《伤寒论》)【再加生姜名亦尔 干噫食臭水气鸣】

组成:半夏泻心汤方加生姜9g。

主治:胃弱,消化不良,食滞,干噫或吞酸,嘈杂,恶心痞闷,等等。(此方效果可靠)67.甘草泻心汤(《伤寒论》)【原方加重甘草量 方名甘草泻心汤】

组成:即半夏泻心汤之甘草加重为9g。

主治:半夏泻心汤证而急迫甚者。又胃溃疡亦适用之。68.附子泻心汤(《伤寒论》)【附子泻心用三黄 寒加热药以维阳】【痞乃热邪寒药治 恶寒加附始相当】

组成:大黄6g,黄芩、黄连、附子各3g。

主治:泻心汤证而恶寒嗜卧者,老人食滞闷瞀,晕倒不省人事,心下满,四肢冷,面白,额汗,脉伏者。

老人胃炎,痞阳,大便不通者。69.黄连汤(《伤寒论》)【黄连汤内用干姜 半夏人参甘草藏】【更用桂枝兼大枣 寒热平调呕痛忘】

组成:黄连、甘草、干姜、人参、桂枝、大枣各5g,半夏10g。

主治:胃部停滞压重感,食欲不振,腹痛,呕吐,口臭,心烦发热、痞闷者。急性胃炎及肠炎。(经验上有确效)7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四味 黄柏黄芩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 吐衄斑黄均可使】

组成:黄连3g,黄芩6g,黄柏7g,栀子9g。

主治:急性热病,吐血,咯血,衄血,下血,崩漏,狂乱喜笑,热淋,血淋,尿出痛不可忍,等等。

本方有消炎退热作用,凡充血性疾患,如胃肠炎、脑充血、输卵管炎、膀胱炎等,诸炎症充血之精神不安、烦闷、小便赤者。(本方止咯血效果甚著)71.三黄石膏汤(后人加味方)【若云三黄石膏汤 再加麻黄及淡豉】【此为伤寒温毒盛 三焦表里相兼治】

组成:黄连解毒汤方加麻黄3g,淡豆豉9g,石膏20g。

主治:急性传染性疾患,如出血性麻疹、斑疹、鼻衄等,以及诸热病之炎症出血,均适用之。72.栀子金花汤(后人加味方)【栀子金花加大黄 清肠泄热真堪奇】

组成:黄连解毒汤方加大黄6g。

主治:黄连解毒汤证而便秘者。(经验上凡咯血有热而便秘者,本方有卓效)73.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伤寒论》)【干姜芩连人参汤 寒格更逆与吐下】【入口即吐心下痞 心胸郁热反胃尝】

组成:干姜、黄芩各4g,黄连2g,人参3g。

主治:卡他性胃炎,胸闷呕吐,心下痞,胃部有炎症渗出物,膨满不思食,欲呕吐。(本方效果颇可靠)厚朴汤类厚朴七物汤 厚朴三物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74.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厚朴七物枳实黄 桂甘姜枣合成方】【干呕腹满头痛热 急性胃肠炎良方】

组成:厚朴10g,甘草、大黄各4g,大枣、桂枝各3g,枳实、生姜各7g。

主治:急性胃肠炎,下利后重,腹痛,胀满,发热,呕吐,或便秘不通者。(效果颇著)75.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厚朴三物大黄枳 小承倍朴异其方】【胸满腹痛大便秘 先煮朴实后煮黄】

组成:厚朴10g,枳实、大黄各5g。

主治:肠炎下利,里急后重,积滞腹满,腹痛便秘,肠阻塞,胃部发炎,心下满痛,呕吐者,或大便不通,心下坚满。76.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伤寒论》)【痞满虚痛胀且呕 厚朴姜夏草参汤】

组成:厚朴、生姜各7g,半夏9g,人参3g,甘草5g。

主治:慢性胃炎及胃扩张,胸腹胀满而呕者。

胃虚呕逆,痞满不食,腹膨胀,或噫气吞酸。(应用适当,效颇好)承气汤类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三化汤 调胃承气汤桃仁承气汤 抵当汤 抵当丸 大黄附子汤走马汤 紫圆 备急丸 麻子仁丸 三物白散小陷胸汤 大陷胸汤 大陷胸丸 大黄硝石汤大黄甘遂汤 大黄甘草汤 大黄䗪虫丸 下瘀血汤77.大承气汤(《伤寒论》)【大承气汤用芒硝 枳实大黄厚朴饶】【救阴泄热功偏擅 急下阳明有数条】

组成:大黄5g,厚朴10g,枳实、芒硝各10g。

主治:急性热病之便秘,以及伤寒第一周,便秘,口干舌燥焦裂者,高热神昏谵语,而大便不下者。肥胖人之高血压,细菌性痢疾,初起腹痛甚,而频迫,下利不畅者。脚气冲心及精神狂癫病,而大便秘者。78.小承气汤(《伤寒论》)【小承气汤朴实黄 谵狂痞硬上焦强】

组成:厚朴7g,大黄、枳实各5g。

主治:大承气汤证而腹部尚未坚硬者。79.三化汤(后人加味方)【益以羌活名三化 中风闭实可消详】

组成:小承气汤方加羌活7g。

主治:卒中后之便秘者,因慢性便秘而头痛。(本方效颇佳)80.调胃承气汤(《伤寒论》)【调胃承气硝黄草 甘缓微和将胃保】【不用朴实伤上焦 中焦燥实服之消】

组成:大黄10g,甘草、芒硝各7g。

主治:胃肠自家中毒之荨麻疹,以及热病便秘而谵语者,或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其人因便秘而冲逆,齿龈肿痛,口臭,目赤,头疼,高血压。81.桃仁承气汤(《伤寒论》)【桃仁承气五般具 甘草硝黄并桂枝】【热结膀胱小腹胀 如狂蓄血最相宜】

组成:桃仁10g,桂枝8g,大黄6g,芒硝5g,甘草3g。

主治:高血压,脑充血,便秘头痛,龈肿齿痛,鼻衄,目赤,咽肿,丹毒,痔肿,肛门周围炎,以及妇女因月经困难而致腹胀痛,头痛,齿痛,上部出血(代偿性月经)。精神异常兴奋,烦躁,癫狂,流产后胎盘残留,胎处腹中不下。本方降冲逆、平血压、通经等,作用非常显著。(编者经验,本方功效最著,可推为第一)82.抵当汤(《伤寒论》)【桃黄蛭虻抵当汤 久瘀腹硬且健忘】

组成:水蛭、虻虫、桃仁各5g,大黄10g。

主治:肝脏病,门脉郁血,小腹硬满,小便不利,狂妄,善忘,肥厚性子宫内膜炎,经闭,子宫筋肿,下腹部有癥块者。(经验上觉有相当功效)83.抵当丸(《伤寒论》)【抵当丸方同四味 分量略差治相同】

组成:抵当汤方中 四味药等分为丸,每日20g,三回分服。

主治:同抵当汤。84.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有细辛 胁下腹痛脉沉紧】

组成:大黄、附子各7g,细辛4g。

主治:腹绞痛,便秘,恶寒者,胸胁偏痛,身不可转侧,坐卧不安者,多年腹痛,小腹拘挛,痛引右脚,右膝肿,腰脚挛急。(应用得当,效颇佳)85.走马汤(《外台秘要》)【巴豆杏仁名走马 心腹大痛食毒侵】

组成:巴豆、杏仁各一枚。绢包捶碎,用热水半杯,浸泡绞汁服。

主治:食物中毒,干霍乱,忽然心腹绞痛,欲腹泻不得者。又白喉,喘鸣息迫,濒于窒息时,用本方峻吐峻下,等于气管切开术急救之。又脚气冲心,或卒中仆倒,牙关紧急,尿毒症,气息喘急,胀满,上冲心胸者。(本方非不得已时不可滥用,宜审慎)86.紫圆(《备急千金要方》)【代赭石脂巴豆杏 儿科紫圆功效彰】

组成:赤石脂、代赭石各4g,杏仁8g,巴豆霜(压去油)2g,四味共研,和面糊为丸,如米粒大,小儿每岁服一粒,温米汤或乳汁送服。

主治:小儿吐乳,消化不良之发热,惊搐夜啼。此丸应用范围颇广,凡一切虫积、食积、呕吐发热诸症,均可用之。为小儿科之通便良药,日本之汉方医界,颇赏用之。(编者按:本方之巴豆霜,须将巴豆油去净,否则有流弊。应用时,宜以极小量起始)87.备急丸(《备急千金要方》)【千金三物备急丸 大黄干姜巴豆参】【急暴寒食心腹痛 干性霍乱胀闷摧】

组成:大黄、干姜各14g,巴豆7g,去皮心熬研如脂,蜜为丸,如豆大,每服2~3丸。

主治:食物停滞,急性黏液性胃炎,胸腹痛闷,大便不下者。(本方须慎用)88.麻子仁丸(《伤寒论》)【麻子仁丸芍药杏 厚朴枳实与大黄】【溲数便结口不渴 通肠润燥脾约方】

组成:火麻仁170g,芍药、枳实、厚朴、杏仁各70g,大黄130g,炼蜜丸,每日9g,顿服。

主治:小便不利,大便难者,痔疾患者之慢性便秘。89.三物白散(《伤寒论》)【桔梗白散即三物 三分贝桔一分巴】【胸痛浊唾脓腥臭 白喉窒息急救功】

组成:桔梗、贝母各3g,巴豆1g,共为末,每回0.5g~1g,米汤送服。

主治:急性咽喉肿痛,不能言语,痰稠,四肢厥冷,以及白喉,呼吸困难。肺坏疽之初期,以及肺炎之初期。又黏液性胃炎,胸脘食滞闭塞,欲吐不出,懊欲绝者。本方有催吐和泻下之功。(用得适当效果极好)90.小陷胸汤(《伤寒论》)【连夏瓜蒌小陷胸 心中烦满按之痛】

组成:黄连5g,瓜蒌9g,半夏15g。

主治:食积痰壅,心下结痛,喘急咳逆,痰在膈上,心下有痞塞之感,压之则硬而痛,或心胸苦闷,或呼吸促迫,或咳嗽时胸痛,咳痰难出,诸热性病。肺炎,肋间神经痛,黏液性胃炎,胃酸过多,支气管炎。(本方有良效)91.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硝黄同甘遂 热实结胸硬痛将】

组成:大黄7g,甘遂、芒硝各10g。

主治:脚气冲心,心下痞硬,短气不得息,水肿,痢疾之初期,心胸下痛,按之硬。短气烦躁,舌上燥而渴,发潮热,不大便。小儿急惊风,胸满,咽喉痰潮,目直视,痉挛,胸动如奔马者。(应用适当,效极著)92.大陷胸丸(《伤寒论》)【除去甘遂加葶杏 斯为大陷胸丸方】

组成:大黄、葶苈子、杏仁、芒硝等分为丸,每日14g,加白蜜一匙,水煎去渣,顿服。

主治:心胸痞塞结痛,痛连肩背,喘鸣咳嗽者。93.大黄硝石汤(《金匮要略》)【大黄硝石栀子柏 黄疸腹满热淋赤】

组成:大黄、黄柏、硝石各14g,栀子10g。

主治:黄疸,腹胀满,便秘,溲赤,呼吸迫促,坐卧不安,或血淋尿痛者。94.大黄甘遂汤(《金匮要略》)【水血癃闭小腹急 大黄甘遂阿胶达】

组成:大黄10g,甘遂、阿胶各7g。

主治:膀胱及尿道炎,小腹膨满,小便难,癃闭。妇人经水不调,淋毒沉滞,二便秘涩,小腹胀痛者。95.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食已即吐大便难 大黄甘草二味参】

组成:大黄10g,甘草4g。

主治:反胃呕吐,食不任受,便秘急迫者。凡吐食之因便秘而起者,均宜本方,作丸剂。96.大黄䗪虫丸(编者改订方)【大黄䗪虫地芍桃 芩草杏仁合蛴螬】【干漆虻虫兼水蛭 肌肤甲错干血痨】

组成:大黄20g,黄芩12g,甘草24g,桃仁65g,芍药32g,地黄80g,干漆8g,芒硝、蛴螬各147g,水蛭166g,虻虫70g,䗪虫71g,蜜丸,每回服4g。

主治:血闭,癥瘕,膨胀,瘰疬,产后血肿,水肿,小儿癖瘕,等等。肌肤干,腹满挛急,按之坚痛者,或妇人经水不利,渐为腹部胀满,烦热咳嗽,面色煤黄,或腹坚满痛者。97.下瘀血汤(《金匮要略》)【下瘀血汤用大黄 䗪虫桃仁蜜丸方】【经闭腹痛有瘀血 酒煎顿服妙义藏】

组成:大黄20g,桃仁10g,䗪虫30g,共为末,蜜丸,每回7g,酒煎服。

主治:干血着脐下痛不可忍,或经水不下,腹中结实拘挛,以及打扑伤痛。慢性盲肠炎,妇人子宫肥厚性炎肿,以及轻度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五苓散类五苓散 四苓散 猪苓汤 茵陈五苓散98.五苓散(《伤寒论》)【五苓散治泌尿病 白术泽泻猪茯苓】【膀胱化气添官桂 利尿消暑烦渴清】

组成:白术、茯苓、猪苓各90g,泽泻120g,桂枝60g,共研为末,每回3g,作煎剂。

主治:消渴,小便不利,汗出而烦躁,霍乱后尿中毒,渴饮水入即吐,头痛发热,谵语不安者。胃弛缓,下垂,扩张,胃肠内有振水者。流感性浮肿,眩晕,心脏瓣膜病之浮肿,急性胃肠炎之口渴,口苦,呕吐,水肿及下利,阴囊水肿。(药力平和,功效可靠)99.四苓散(《温疫论》)【除桂名为四苓散 无寒但渴服之灵】

组成:五苓散方去桂枝。

主治:五苓散证而无上冲之症状者。100.猪苓汤(《伤寒论》)【猪苓汤除桂与术 加入阿胶滑石停】

组成:茯苓、猪苓、滑石、泽泻各9g,阿胶9g。

主治:尿血,赤淋,急性肾炎,水肿,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尿道炎症性诸疾患,排尿时痛者,腰以下肿者。(本方治尿血,效颇好)101.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茵陈五苓利湿热 疸黄尿秘渴烦宁】

组成:茵陈末15g,五苓散30g,混合合成,绢袋包煎服。

主治:流感性黄疸,小便不利,烦渴者。头痛小便少,身热胸闷者。苓桂术甘汤类苓桂术甘汤 苓桂味草汤 苓桂草枣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 苓甘五味姜辛夏仁黄汤102.苓桂术甘汤(《伤寒论》)【苓桂术甘气上冲 动则头眩心悸忪】

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术、甘草各6g。

主治:心胸动悸,上冲急迫,目眩,结膜炎,昏暗疼痛,睑肿眵泪多,小便不利,上逆头眩,心脏瓣膜病,慢性肾炎,高血压,喘息,神经衰弱。(此方可靠)103.苓桂味草汤(《金匮要略》)【咳而冲逆悸惕苓桂味草效更丰】

组成:茯苓12g,桂枝9g,五味子6g,甘草3g。

主治:神经衰弱,心下悸、上冲、喘而急迫者,手足厥冷,或头眩肉筋惕者。104.苓桂草枣汤(《伤寒论》)【苓桂草枣脐下悸 欲作奔豚此方医】

组成:茯苓12g,桂枝9g,大枣9g,甘草3g。

主治:脐下动悸,挛急上冲,欲作奔豚,按之腹痛冲胸者。胃扩张,胃部有振水音者。105.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苓甘五味细辛姜 咳而胸满痰饮猖】

组成:茯苓12g,甘草、干姜、细辛各6g,五味子4.5g。

主治:痰饮咳嗽、气短、胸满、动摇则心悸甚者。慢性气管炎咳嗽,以及感冒性支气管炎,喘息,上气欲呕者,胃弱,胃中有振水音者。106.苓甘五味姜辛夏汤(《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夏 前证短气咳呕方】

组成:半夏、茯苓各9g,五味子4.5g,甘草、干姜、细辛各3g。

主治:苓甘五味姜辛汤证而兼呕者。107.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金匮要略》)【苓甘姜味辛夏仁 痰饮咳嗽微肿平】

组成:茯苓、半夏、杏仁各6g,五味子4.5g,甘草、干姜、细辛各3g。

主治: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证而兼浮肿者,老人慢性气管炎,兼发肺气肿,支气管喘息,心脏瓣膜病,慢性肾炎。108.苓甘五味姜辛夏仁黄汤(《金匮要略》)【此方尚可加大黄 前证便秘效如神】

组成: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方加大黄6g。

主治: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证而大便不通者。(以上诸方应用适当,均有良效)茯苓汤类茯苓泽泻汤 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戎盐汤外台茯苓饮 葵子茯苓散109.茯苓泽泻汤(《金匮要略》)【茯苓泽术甘桂姜 上冲呕吐而渴方】

组成:茯苓12g,泽泻、生姜各6g,桂枝3g,白术4.5g,甘草2g。

主治:加答儿性胃炎,呕吐黏液,而口渴欲饮水,上冲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慢性肾炎小便不利。(方虽平淡,效用可靠)110.茯苓杏仁甘草汤(《金匮要略》)【茯苓杏甘喘息迫 老人心悸短气康】

组成:茯苓6g,杏仁6g,甘草3g。

主治:心脏病性喘息咳嗽,胸痹,心悸,短气喘迫,老人患此者较多。(本方有效)111.茯苓戎盐汤(《金匮要略》)【茯苓戎盐用白术 小便淋沥悸渴央】

组成:茯苓12g,白术6g,戎盐3g。

主治:心下悸,小便不利,渴而喜盐味者。112.外台茯苓饮(《金匮要略》)【外台茯苓参术橘 再加枳实与生姜】

组成:茯苓、人参、白术各9g,枳实6g,橘皮6g,生姜12g。

主治:胸中有痰饮,心下痞硬。心悸,小便不利,胸满,吐宿水者。脚气冲心,胃扩张,胃内停水,胃酸过多,等等。(功效可靠)113.葵子茯苓散(《金匮要略》)【葵子茯苓妊娠肾 头眩身痛水肿良】

组成:葵子15g,茯苓9g,共研,每服6g,日服三回。

主治:孕妇心脏性或肾脏性浮肿,心悸,肿满,小便不利,身重

恶寒,起则头眩。理中汤类理中汤 附子理中汤 大建中汤 肾着汤114.理中汤(《伤寒论》)【理中汤主理中乡 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 或加附子总扶阳】

组成: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9g。

主治:霍乱吐泻,胀满,食不消化,心腹痛,急性胃肠炎之衰弱无热者。115.附子理中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理中汤方加附子3g。

主治:理中汤证而四肢厥冷,脉沉细,有心脏衰弱之倾向者。(经验上有效)116.大建中汤(《金匮要略》)【大建中汤参椒姜 煎沸去渣加饴糖】【心胸大寒呕腹痛 攻起有形头尾彰】

组成:蜀椒3g,干姜7.5g,人参4.5g。

主治:胃肠无力性弛缓之人,水与气体易停滞,肠之蠕动外部能望见,在肠蠕动亢进之时,腹痛难忍者,又时发呕吐者。肠蠕动不安,肠狭窄,腹中攻痛,如有块物游走,痛时手不可近。又蛔虫之腹痛,亦可用本方。(有卓效)117.肾着汤(《金匮要略》)【肾着汤内用干姜 茯苓甘草白术襄】【伤湿身痛与腰冷 亦名甘姜苓术汤】

组成:甘草、白术各6g,干姜、茯苓各9g。

主治:妊娠浮肿,下肢更甚,阴唇水肿,小便自利,腰冷,体痛,或老人膀胱括约肌麻痹,小便失禁,腰腿沉重,冷痛者。(有良效)半夏汤类小半夏加茯苓汤 茯苓甘草汤 半夏厚朴汤 麦门冬汤118.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行水散痞有生姜】

组成:半夏12g,茯苓9g,生姜12g。

主治:妊娠恶阻,呕吐痰饮,心下痞满,目眩,悸动,又胃中停饮而发呕吐者。水肿性脚气伴呕吐者。(极有效)119.茯苓甘草汤(《伤寒论》)【加桂除夏治悸厥 茯苓甘草汤名彰】

组成:茯苓12g,桂枝7.5g,生姜6g,甘草3g。

主治:神经性心脏病,心下悸,上冲。痫证发作,跌倒不知人事,因饮者,此方加龙牡极佳。又失眠症,用酸枣仁归脾汤无效者用此方。(有良效)120.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半夏厚朴茯苏姜 妇人咽中炙脔彰】【气郁不舒心悸闷 散郁逐水是良方】

组成:半夏12g,厚朴4.5g,茯苓9g,生姜9g,苏叶4.5g。

主治:妇人歇斯底里症,咽头梅核气即“歇斯底里球”,古称“七情郁结”,气填胸臆,痰涎恶心,气扰不安,心腹胀满,旁冲两胁,上塞咽喉,有如炙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者。(有佳效)121.麦门冬汤(《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参草粳 大枣半夏咽痛良】【咽喉不利气上逆 频咳声哑效彰彰】

组成:麦冬18g,半夏6g,人参4.5g,甘草4.5g,粳米30g,大枣10枚。

主治:喉头结核初起,以及久咳,老人慢性气管炎,妊娠咳逆,小儿百日咳,以及咯血。咽喉梗痛,食物难咽,咳痰困难,声音嘶哑者。(有效)甘草汤类炙甘草汤 甘草粉蜜汤 甘麦大枣汤 桔梗汤122.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汤生姜桂 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 虚劳肺痿效如神】

组成:甘草、生姜、桂枝、火麻仁、大枣、人参各9g,生地黄、麦冬各15g,阿胶6g。

主治:神经性心脏病,或心脏瓣膜病,心悸亢进,脉搏歇止,肺痿咳嗽,以及心脏性喘咳,老人及虚弱人,津液枯槁,大便秘结,支气管性喘息,心中动悸,气迫咽喉者。(效果良好)123.甘草粉蜜汤(《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治虫痛 吐涎心痛发有时】

组成:甘草6g,米粉3g,蜂蜜12g。(或用胡粉)

主治:蛔虫心痛,发作有时,吐涎沫,又心腹痛甚急迫者。124.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甘麦大枣心恍惚 脏躁无故自悲伤】

组成:甘草9g,小麦30g,大枣15g。

主治:神经衰弱,兴奋不寐,神情恍惚,无故悲伤,或急迫惊狂,歇斯底里症,小儿夜啼不眠,癫痫,舞踏病,精神病,胃痉挛,子宫痉挛,痉挛性咳嗽,蛔虫之腹痛呕吐。(颇有效)125.桔梗汤(《伤寒论》)【肺痈吐脓桔梗汤 桔一甘二合成方】【喉痹痰涎咽不利 咳痰不松效彰彰】

组成:桔梗3g,甘草6g。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