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山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08:57:47

点击下载

作者:朱祖希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美丽山西

美丽山西试读:

天人协和,穷极造化 总序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习近平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陆地国土面积最广大的国家之一。在这广袤的版图中,有巍峨的群山,雄壮的高原,辽阔的盆地,坦荡的平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漫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同时还有宽广的近海海域和大陆架。

我国的国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纵跨纬度49度多。西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边的帕米尔高原,东到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西相距5200千米,横跨经度62度,东西两端时差达4小时以上。当松花江上已是正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帕米尔高原却刚刚迎来黎明的曙光;当北国已是千里冰封的隆冬时节,南海诸岛依然是郁郁葱葱的夏日。广阔的国土使生活在其上的中华民族,时刻能感受到大尺度的空间变化和变化中的万千景象。

我国的地貌格局错综复杂,西高东低的阶梯分布是其宏观大势和主要特征。有着“地球之巅”和“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以其巍峨的雄姿和莽莽的身躯横亘在祖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正是它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一级阶梯。自北而南横卧其上的山脉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全都坐落在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和西缘的喀喇昆仑山两大山脉之中。从青藏高原北缘和东缘起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单元的镶嵌分布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正是这些高原和盆地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二级阶梯。此外,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线以东,分布着辽阔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的东南丘陵等,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这些平原和丘陵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三级阶梯。Prologue

广袤的国土,独特的地理位置,错综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等,造就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异彩纷呈的自然景观。由南向北,因太阳辐射和温度的变化,分布着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纬度地理带,自然景观依次呈现出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等的变化。自东南而西北,受东亚季风和青藏高原的影响,降水分布呈现出十分强烈的规律性,形成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等经度地理带,自然景观也依次呈现出森林、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等变化。此外,在高山和高原地区,因海拔高度和所处地理基带的不同,自然景观还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

阶梯式逐级下降的地势,还决定着我国主要河流由西而东的基本走向。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动地描绘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顺阶而下的奔腾气势。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也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它穿越横断山脉奔流进入第二阶梯后,又切穿了巫山山脉,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长江三峡,尔后像一条驯服的巨龙,缓缓地流过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后才注入蔚蓝的东海。

雪峰皑皑,群山巍峨,高原雄壮,盆地辽阔,丘陵起伏,平原坦荡,戈壁浩瀚,沙漠连绵,森林寂静,草原葱郁,河川蜿蜒,峡谷幽深,湖泊晶莹,海域蔚蓝,景观殊异,美不胜收。大自然的恩赐,让中华民族拥有了如此多样的大好河山。

在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中,我国旧石器时代的远古祖先活跃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之上。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20处,包括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的遗址。除青藏高原外,这些遗址几乎遍布我国第二和第三阶梯。

随着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的进步,以秦岭—淮河为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至辽河上游的广大地区之间,“南稻北黍”的格局正在形成并渐趋定型,其他地区或处在向逐水草而居的粗放游牧经济过渡,或仍处在采集狩猎为主的渔猎经济,因而,保留下来的文化类型和文化遗址也更多。

随着中华民族的逐渐成型和5000年文明史的开创,我们祖先在中华大地之上挥洒着勤劳与智慧,真可谓“天人协和,穷极造化”。当时以炎黄部落联盟为核心的华夏族,最早在黄河中游的汾、渭等支流地区形成。此后,华夏族不断与周边地域其他民族进行长期的交流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由数十个民族构成且活动地域仍存在差异的多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创造了博大精深、延续5000年之久、闪耀着璀璨光芒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保存了不计其数、无与伦比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毫无疑问,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饱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作为世界大国和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众多的从世界级到国家级再到省市级的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区,而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不计其数的和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工具、器具、用品、用具、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代工程、古代城池到哲学、宗教、文学和艺术等,历历可见者为数众多,琳琅满目。截至2014年6月25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达47项,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其中,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而同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达38项,居世界第一。

山河壮丽、文化璀璨,当代中国的建设成就则是“穷极造化”的现代表现,是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美丽中国”丛书,是中国地理学会组织数十名地理学家策划并编撰的一套科普性地理旅游类普及读物。该丛书旨在通过通俗而优美的语言、流畅而精致的笔触和绚烂而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示出本已存在于中华大地上的名山秀水、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以及当代建设成就,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提升我们做中国人的底气。这是我们出版这一套丛书的基本出发点和全部工作的追求目标。

丛书共35册,其中,第1册是全国总册,其余34册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分册。丛书内容包括区域印象、自然奇观、人文胜迹、民俗风情、著名市镇、现代建设成就、特色资源等。在丛书编撰过程中,我们力求践行三个原则,一是充分体现让读者了解自然与历史和敬畏自然与历史的理念;二是尽量使内容能体现人与自然相契合的天人合一精神;三是尽量采用图片诗意表达的意向表达模式,使读者在文字阅读和图片欣赏中所形成的诗意达到高度统一。

但愿“美丽中国”丛书能为读者打开一扇认识中国美并不断探索其真谛的大门。中国地理学会“美丽中国”丛书编委会

山西省行政区划图

概况

山西省简称晋,地处我国中部。东邻河北,北连内蒙古,西、南与陕西、河南相望。全省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有汉、回、蒙古、满等民族。省辖11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85个县、23个市辖区。省会太原市。

地形

通称山西高原,地表多覆盖深厚的黄土,由于地质作用,自然风化和流水切割,形成岭谷交错、沟壑纵横的地貌形态。大致东、西两侧为山地,中间是一列串珠状盆地。主要山脉有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太岳山、中条山、吕梁山等,五台山主峰北台叶斗峰为华北最高峰,海拔3061米。主要盆地有: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盆地。各河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汾河为黄河第二大水系,其他支流有涑水河、沁河等;属于海河水系的主要有桑干河、滹沱河、清漳河、浊漳河。湖泊较少,运城附近的解池为本省最大湖泊,是一古老内陆盐湖。

气候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干旱缺雨。全省年平均气温4~14℃,1月-16~-2℃,7月19~28℃。年无霜期120~210天,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为2200~29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一般在350~700毫米,夏季常有暴雨和冰雹,冬、春降水很少,常有春旱发生。

自然资源

山西为一个整体隆起、中间低凹的山地高原,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在全国占有优势地位。有各种矿产120多种,其中煤炭、铝土矿、铁矾土、珍珠岩、耐火黏土等7种矿储量居全国第一。

本省是一个缺水的省份,年均降水量为534毫米,水资源总量为14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570多立方米。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河川径流70%集中在七月、八月、九月三个月,水资源总量的60%分布在东、西部山区。西部黄河沿岸和东南部漳河、沁河流域水量较为丰富。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各种植物2700余种。木材积蓄量3634万立方米,中条山保存有原始林。有名贵树种红豆松、山白杨等13种国家级保护植物,还有梨、枣、葡萄及党参、黄芪、甘草等30多种药用植物。陆栖动物有褐马鸡、梅花鹿、丹顶鹤等29种国家级保护珍稀动物。

工业

现已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化工为主体的重工业基地。电子、建材、纺织、食品、造纸、日用化工等工业近年发展较快。机械工业以重型矿山、输变站、液压件、汽车与拖拉机为“五大”支柱产品。著名传统工业品有杏花村汾酒、长治陶瓷、清徐陈醋。

交通

历史上山河阻隔、交通闭塞的状况已经改变,形成以铁路为主,公路、航空为辅的交通运输网。

铁路:同蒲铁路纵贯全省,并跨过黄河通陕西孟塬,与陇海、石太、京包和京原、新太、侯月、朔黄等省际干线相连,加上太岚铁路及多条支线,组成了全省铁路网。铁路营业里程3773.7千米。

公路:以太原、大同、长治、临汾、侯马为中心,绝大多数乡镇均通汽车,已建成较完善的网络体系。有二广、青银、京昆、晋侯、青兰等高速公路。公路里程13480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005千米。

民航:有太原、大同、长治机场,通往北京、西安、成都、上海、沈阳、广州、兰州等30多个城市。

水运:内河航运里程467千米。

Chapter 01 印象山西

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山西这片热土上,上演了中华5000年,甚至更为久远的史前文明。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盐池成就的璀璨之都,这里的晋商以诚信博得天下人的信赖,这里被世人美誉为中国地上文物之首……这就是“表里山河”。人们无不为山西悠久的古文化所惊叹,为山西独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所折服。山西的魅力,并不在她的秀丽别致、典雅柔媚,而在质朴、厚重和实在。“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古老的歌谣一直被传唱至今,曾经的那段历史也一直被中华儿女铭记在心。山西,见证着华夏历史的文明,更见证着中国的崛起之路。

人说山西好风光 表里山河,形势完固

山西因其位于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东有巍峨的太行山,中部有吕梁山,西部和南部为滔滔黄河,北面是蜿蜒起伏的长城。在这个山环水绕的区域内,是连绵起伏的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因此,山西被柳宗元称为“表里山河”。

山环水绕的版图

山西地处黄河的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整体轮廓为从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平行四边形,地理位置在北纬34°34′48″~40°43′30″和东经110°14′42″~114°33′17″。山西南北距离约682千米,东西距离约385千米,总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约占全总面积的1.63%。

山西是一个山环水绕的省份,与相邻省区有着天然的分界线:与河北以连绵起伏的太行山为天然分界线,与陕西、河南以黄河为自然分界线,北部与内蒙古相邻。山西最南端为芮城县南张村南,最北端为天镇县远北村北,最东段为广灵县南坑村东,最西端为永济市长王村西。全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最高处为五台山北台叶斗峰,海拔为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处为垣曲县境内西阳河流入黄河处,海拔180米。

山西境内有两条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大山脉:东部为太行山脉,中部为吕梁山系,省内最大的河流汾河于两山脉之间从北向南流淌。太行山王莽岭王莽岭位于山西晋城市陵川县与河南辉县两省交界处,被称为“太行至尊”。因西汉王莽追赶刘秀在此安营扎寨,故名王莽岭。自古以来,因周围地势险要,沟里人几乎于外界隔绝。20世纪60年代,陵川人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7000米的“之”字形挂壁公路,创造了人间奇迹,成为罕见的人文景观,享誉全国。

太行山,又名大行山、五行山,是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还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线。太行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北起北京西山,南至山西与河南交界的王屋山,呈西北—东南走向,长达400多千米。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太行山东西自然景观差异极大,东部是阔叶阔叶林带,西部为森林草原地带和草原地带。太行山处处雄峰险峡,最典型的景观莫过于山西壶关县那一处太行大峡谷。

吕梁山纵贯山西中部,绵延400多千米,走向与太行山大致平行,高度由北向南逐渐递减,包括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关帝山、紫荆山、龙门山,其主峰在关帝山,海拔为2830米。吕梁山是我国黄土高原上的一条重要山脉,它还是黄河干流和黄河支流汾河的分水岭。吕梁山西部为连绵不断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泥沙来源区之一;东部为断层构造,山势陡峻,俯瞰着汾河地堑中的忻定盆地、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

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

山西是一个被黄土覆盖着的省份,黄土厚度为100~150米。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区域内,地势高低起伏,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山地、台地、丘陵、高原、盆地和河谷等。其中,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大部分山区和丘陵区的海拔都为1000~2000米。

从整体上看,山西的地形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东部山地区、中部盆地区和西部高原山区。

东部山地主要有恒山、太白山、五台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等。其中,在五台山区,海拔超过2500米的山峰就有十多座,所以这里也被称为“华北脊梁”。

中部盆地分布着一系列的断陷盆地,由北至南主要为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几大盆地海拔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大同盆地海拔为1000~1100米,忻定盆地为800~900米,太原盆地为700~800米,临汾盆地为450~600米,运城盆地为320~400米。此外,在山西东南部还分布着一个盆地,名为长治盆地,旧称上党盆地。

三大地形区域组成了山西的整体地貌类型,使得山西呈现出“凹”字形的地貌轮廓。黄河入晋第一湾老牛湾老牛湾位于山西和内蒙古的交界处,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从这里交会,我国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开始在这里显现出来。

气候与河流

山西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内陆,处于中纬度地带,距离海洋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太行山脉的阻挡,受海洋气候影响不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据统计,全省年平均气温在3~14℃,1月平均气温在-16~2℃,7月平均气温在19~28℃。除了少数山区外,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350~700毫米,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部递减。全省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但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

山西境内的河流分为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共有河流1000多条。据统计,黄河流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2%,海河流域面积约占38%。山西境内西部和南部的汾河、沁河和涑水河等河流属于黄河水系。其中,汾河为山西境内的第一大河流和黄河第二大支流,被誉为“山西的母亲河”。山西东部河北的桑干河、滹沱河、清漳河和浊漳河等属于海河水系。

据统计,山西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4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4000平方千米的河流主要有汾河、沁河、桑干河和滹沱河等。黄河从山西西北部的老牛湾入晋,从山西东南部流出山西,沿山西境界流程长达965千米;汾河发源于管涔山麓至河津汇入黄河,是山西境内第一长河,全长659千米。

丰富的矿产和动植物资源

山西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种达120余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70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36种。具有资源优势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有煤层气、铝土矿、铁矿、铜矿、金红石、冶金用白云岩、耐火黏土、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芒硝、石膏、硫铁矿等13种,其中煤层气、铝土矿、耐火黏土、珍珠岩、镓、铂、沸石等矿产资源居全国首位,煤、镁盐、芒硝等居全国第2位,铁矿居第4位,铜矿居第6位。此外,锰、银、金、石墨、膨润土、高岭岩、石英岩(优质硅石)、含钾岩石、花岗岩等矿产也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

据统计,山西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67.85亿吨,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20.1%,全省煤炭资源从北至南主要有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西、河东六大煤田及浑源、五台等煤产地,含煤面积6.2万平方千米;煤层气保有资源储量1825.16亿立方米,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88.2%;铝土矿分布面积达6.7万平方千米,保有资源储量14.16亿吨,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36.5%。

目前,山西的森林覆盖率为13.87%,主要有关帝山、五台山、中条山、太行山、管涔山、太岳山、吕梁山和黑茶山八大森林区。山西植被从南到北可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

山西共有植物160多科3000余种,其中野生药用植物1000余种,常见药用植物30余种,野生油料植物70余种,野生芳香类植物40余种,野生牧草类植物890余种。此外,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翅果油树、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

山西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已知的有439种(含历史记录种)。据统计,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褐马鸡、金雕、朱鹮、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丹顶鹤、大鸨、胡兀鹫、遗鸥、虎、金钱豹、梅花鹿、原麝、林麝17种,其中褐马鸡是山西的“省鸟”。二级保护动物有54种,包括鸟类42种,两栖类1种,兽类11种;属于省级重点保护的有苍鹭、星头啄木鸟等27种。此外,还有许多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315种。遗鸥玉带海雕金雕虎头海雕大鸨胡兀鹫

历史沿革 表里山河的前世今生

历史悠久的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众多的遗址诉说着山西的过往,西侯度遗址向人们展现了远在一百万年前,华夏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的繁衍生息;相传嫘祖曾在夏县养蚕织绸,黄帝曾在安邑钦定衣冠……漫长的历史中,“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开启了山西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进程。

华夏文明起源地之一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据统计,山西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最多的省份,其中300多处遗址中,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文化遗址都非常丰富,可自成序列。

1960年,人们在晋南芮城县西侯度村发现了一处遗址,遗址位于黄河东岸的古老阶地上。据测定,遗址地质年代为更新世,古地磁测定的年代为距今180万年,这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在西侯度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石核、石片和石器等石制品32件,主要采用锤击、砸击和碰砧三种方法制成。从石制品的制作工艺看,说明当时工具的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分工。西侯度文化遗址的发现,大大提前了人类用火的历史和我国旧石器的历史。2009年1月4日,山西省吉县黄河岸边的柿子滩古人类生活遗址处又有新发现。在遗址西北2000米的悬崖石壁上,有两处古人类留下的象形动物古岩画。

1974年,在山西阳高县与河北阳原县之间发现了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据测定,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末或晚更新世初,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之末或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遗址出土了不少人类骨骼化石,还有野马、鸵鸟、羚羊等动物化石。

1980年,人们又在山西临汾吉县县城以西的清水河岸发现了柿子滩遗址,在几十年的发掘中,逐渐形成了如今15平方千米的遗址群。2001年,又在这里发现了十多处用火遗址,还有石墨盘、石磨棒和蚌质穿孔装饰品等上万件。遗址文化遗物主要包括石制品和岩画两部分,石制品大多为石英岩制成,岩画则位于遗址西北侧石崖。山西高平羊头山炎帝塑像

距今一万年前后,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代表(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在山西主要分为晋南的东庄村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和晋北的后岗类型。

1958年,人们在晋南东庄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据出土文物了解,此时山西的古人类已进入农业、纺织、狩猎一体的生活,也有了初步的装饰观念。考古专家认为,在仰韶文化不同类型中,东庄村类型已超越半坡类型,正在向庙底沟类型过渡。

1960年,人们在芮城县发现了西王村遗址,并出土了不少生产工具、陶制品以及猪、狗的骨骼化石。据推测,此时的古人类已经开始驯养动物。此外,出土的陶器上还绘有几何纹、植物花纹、网纹和乳钉纹等纹饰,陶器也分为圆形、六角形和九角形三种类型,说明人类的对美的追求和意识正在逐渐加强。

尧、舜、禹与山西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我们的祖先通过口耳相传来传承历史。到文字出现后,神话、传说与历史已经分不太清楚。

但在晋、陕、豫三省交界处的黄河中游地区,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尤其是晋南地区,处于核心地带,素有“中国”之称,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也有数不胜数的上古传说。

在山西运城,流传着很多有关黄帝的传说,永济市风陵渡就因黄帝大臣风后之陵而得名。此外,晋东南地区还有很多祭祀炎帝的庙宇。据说炎帝后裔从陕西东迁曾散居于此。

黄帝之后,古书记载,“尧都平阳(山西临汾),舜都蒲坂(山西永济),禹都安邑(山西夏县)”,说的是尧、舜、禹在山西汾河下游创业建都的历史。A 襄汾陶寺遗址最重要的发现——总面积为1400平方米祭祀区的大型圆体夯土建筑。B 陶寺文化彩绘陶簋C 陶寺遗址出土的玉琮D 大禹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学家在山西襄汾陶寺村南发现了一处遗址群。在此后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古城遗址,还有大型建筑群以及大量的古墓群。其中有一座面积达1400平方米的圆形建筑遗址,共有三层,最上层是由11块夯土围成一个圆弧形。通过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这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观象台遗址,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在众多的古墓群中,还出土了大量随葬品,最精美的为彩绘陶器、玉琮、玉璧以及土鼓等物品。众多专家认为,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就是传说中的“尧都平阳”。已故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曾这样评价陶寺遗址:“陶寺文化不仅达到了比红山文化后期社会更高一阶段的‘方国’时代,而且确立了在当时诸方国中的中心地位,它相当于古史上的尧舜时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现的最早的‘中国’,奠定了华夏的根基。”

尧、舜、禹为同时代活动于不同地域范围的部落首领。舜帝部落中心位于山西永济一带,这里有着规模壮观的舜帝陵庙,有“舜耕历山”的“历山”。大禹治水的痕迹早已难寻,但在夏县和河津禹门口还流传着大禹的传说。1975年,考古学家在山西夏县下冯村发现了年代相当于夏朝的城堡遗址,城堡规模宏大,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和陶器,还有少量的铜器。类似下冯村城堡这样的遗址,在山西南部还发现有30多处,这进一步说明了晋南曾是夏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家天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的历史也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E 运城盐池全景运城盐池南依中条山,北滨峨嵋岭,东靠安邑,西距解州,东西长,南北狭,周长约60千米,总面积132平方千米,形状宛如一个天然沐盆。盐池的开发约有4000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据传说,在舜帝当政的时代,人们就开始在夏天捞采水池内天然结晶的盐。到春秋战国时期,运城盐池就已出名。

商朝以后的山西

商朝时,山西归属商朝的版图。从山西各地出土的青铜器可看出,其造型和纹饰等都有着明显的殷商时期的特征。西周时期,周成王之弟叔虞被封于唐;因唐国境内有晋水流过,叔虞的儿子燮父把唐改称为晋。

春秋时期,山西大部归属于诸侯国“晋”,山西因此简称为“晋”。晋文公重耳当政时期,这里出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随着晋国的逐渐强大,晋文公开始称霸北方。自此,山西在全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开启,韩、赵、魏三家联合消灭了智氏,并将晋国三分,史称“三家分晋”,所以山西又称“三晋”。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据史料记载,当时赵国的都城在晋阳(今太原晋源镇),韩国的都城在平阳(今山西临汾),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山西运城夏县北)。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之后又不断增设到四十多郡,山西境内设有五郡:雁门郡、代郡、太原郡、上党郡、河东郡。

西汉时,雁门关以北是匈奴的地盘。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围困在白登(今大同)达7天之久,西汉王朝不得不向匈奴妥协。此后,匈奴人开始逐步南下,并在吕梁山一带和汾河流域牧马。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尤其是在北方,更是战乱频仍,各方割据势力长时间地互相征伐,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局面。客观上讲,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民族的交往和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北方少数民族不断汲取汉民族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文化,生产方式也逐渐从游牧转为农耕。此时,北魏拓跋氏定鼎平城(今山西大同),并开始推行汉化;东魏、北齐开始以晋阳为根基,逐鹿中原。

隋朝建立以后,山西境内设有并、代、隰、朔四个州,以并州为首。此时,山西经济相当发达,既有盐池,又产粮食。隋末,李渊在儿子李世民和晋阳令刘文静等人的策划下,从太原起兵反隋,最后建立了大唐王朝。山西属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因此唐王朝对于山西格外重视,不仅把晋阳城定为北都,并在这里大兴土木,兴建宫殿和城市,还在这里囤积了大量的兵器、粮食和甲胄。随着唐王朝的重视,山西的经济开始了快速发展。据统计,当时全国共有18个盐池,河东就有5个。

随着五代乱世的结束,山西在北宋时期又开始繁荣起来。南宋以后,因为太行山的天然屏障,山西受战乱的影响相对较小。元朝时,统治者视山西和山东为“腹里之地”,并派驻大量的军队加以统治。此时,山西经济和文化都有不小的发展,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对当时的山西曾有这样的描述:“太原府工商颇盛,产葡萄酒及丝,有商人到印度通商谋利;平阳府居住的商人不少。”A 山西洪洞大槐树

明朝初年,户部侍郎刘九皋奏请迁移山西之民以实中原,山西居民因此迁往安徽、江淮、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永乐年间,“天子守国门”,又把山西中部、西南、东南居民迁往北平。据说山西居民在迁移之前,曾经在洪洞县大槐树下聚集,所以在这些省份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若问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明朝末年,山西成了明军与起义军的主要战场。清朝时,晋商开始迅速崛起,晋商的发展对当时守土固边、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山西票号,在中国商业史和金融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近现代山西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了严重破坏。民国三年(1914),袁世凯将归绥道分出山西,与兴和道建立绥远特别区,后又并入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山西是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据统计,山西地方党组织共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余名热血青年。

抗日战争期间,山西人民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斗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上党战役等,在三晋大地上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同时,中国共产党又以太行山、五台山、吕梁山为依托建立了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革命根据地,在山西境内设太行、太岳、北岳、晋西北等行署,领导人民坚持对敌斗争。解放战争期间,山西更是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战略基地,广大民众积极支援前线,大批地方干部南下或东进、西进,奔赴新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从此山西开始进入新的一页。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山西作为全国发展的战略能源基地,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B 现代的太原

魅力山西 文化灿烂的山西大地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西拥有底蕴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厚重的历史文化,使得山西在古代涌现出不少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尤其是在明朝初年,晋商这一团体开始出现,从此,诚信经商的晋商成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商人。与此同此,晋商文化也逐渐形成。

历史名人层出不穷

在中国5000年的发展历史中,山西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他们为推动华夏文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山西司马温公祠

商朝时期,傅说作为武丁的宰相,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改革,使得“商祚中兴”。春秋战国时,“五羊大夫”百里奚辅佐秦穆公开始了秦国的强大之路;晋文公重耳更是流亡19年后回国即位,开启了晋国的称霸之路。此外,张仪、廉颇、蔺相如、李牧、尉缭等更是在此时期涌现,使得山西成为人才荟萃之地。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端门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盐池,面对中条。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毁于大火,经十余年始修复。解州关帝庙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

西汉时期,大将军卫青、冠军侯霍去病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击匈奴的杰出将领,霍去病曾发出“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壮语;政治家霍光更是“拥昭立宣”,保证了西汉后期的政治稳定。汉末三国时期,武圣关公出河东,张辽威震逍遥津,使得后世流传了“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谚语。南北朝时期,中国地图之父裴秀、书法家卫夫人等以人格魅力感染天下。

唐朝是山西人最为辉煌的时代,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名相狄仁杰、门神尉迟恭、大将军薛仁贵、汾阳王郭子仪、中兴名相裴度等政坛精英曾出不穷。除此之外,山西诗人更是名家辈出,包括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白居易和柳宗元等人。

宋朝,杨家将、呼家将、狄青等著名将领成为山西将领中的代表,有“史学两司马”之一之称的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四家”之一的米芾更是影响至今。金元时期,元好问、关汉卿、白朴、郑光祖等诗人和剧作家出现。元末明初之时,罗贯中编写了《三国演义》。明清之际,山西更是出现了不少文化名人,有被梁启超称为“大河之北第一人”的傅山、考据学家阎若璩和目录学家耿文光等人。

近代以来,戊戌六君子之中的谭嗣同、刘光第为中国的发展付出了宝贵的生命;阎锡山发动太原起义,成为响应辛亥革命唯一的北方省份;太谷孔祥熙成为民国四大家族之一;开国元帅徐向前更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晋商文化

作为中国最早的商人,晋商的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由于天时地利,勤劳的山西人抓住了历史的机遇,他们以贩盐起家,以诚信为本,穿越万水千山,赢得了世人的赞誉。A 平遥古城协同庆钱庄

晋商也因此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其中以山西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商最为瞩目。据了解,清朝初年,晋商基本垄断了中国北方的贸易,甚至把自己的触角伸向国外,从东南亚到俄罗斯,从朝鲜到日本,甚至是欧洲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当时曾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所经营的货物种类也非常广泛,从丝绸到茶叶,从棉花到葱蒜,无所不包。他们甚至开辟了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茶叶之路”,将中国的茶叶输往世界各地。随着晋商的快速发展,他们又开创了中国最早的银行——票号,从此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界的巨头。

晋商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官绅家族,晋商代表人物王现曾说过:“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利之径,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恪守其业,天之鉴也。”这段话不仅说明了晋商发展崛起之本,更是道出了为人做官的基本原则。在他们看来,只要遵循这一原则去为人处事,不管做什么都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

据研究,晋商文化有着许多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地方,他们虽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却有着很进步的经商理念。晋商的成功,在于他们一直不自觉地继承发扬着一种进取、敬业、诚信的精神,这种精神可称之为“晋商之魂”。B 晋商博物馆

璀璨的人文古迹 地上文物中国第一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山西在华夏历史文明进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黄河环抱着山西大地,孕育了这里几千年灿烂的黄河文明,使山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省份之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这里丰富的人文古迹,也流传了这么一句话——地上文物看山西。

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

山西是我国古代建筑现存数量最多的省份,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称。

据统计,山西现有古代建筑18000多处,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木结构建筑9053处,古民居1200处,古戏台2800多座,古塔约600座,大小石窟寺3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271处,占全国总数量的11.5%,居全国第一。A 青莲寺B 永安寺大殿

在中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宋、辽、金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全国有160座,山西有120座,占全国总量的75%;元代之前的木结构建筑全国约计440座,山西有350座,约占全国总量的80%;尤其是晋东南古上党地区,已知宋、辽、金以前的古建筑高达80座,占到全国总量的50%。其中,我国现有唐代木结构建筑有5处,山西有4处: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平顺天台庵正殿和芮城广仁王庙。五代时期的木结构建筑有平顺大云院正殿、平顺龙门寺西配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等;宋代的木结构建筑主要有晋祠圣母殿和崇明寺中殿等;辽代的木结构建筑有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应县木塔;金代的木结构建筑有崇福寺弥陀殿和净土寺大殿藻井上的天宫阁楼等;元代的木结构建筑有洪洞广胜寺下殿建筑群、芮城永乐宫建筑;明清时期的木结构古建筑更是数不胜数,如五台山山寺庙群、悬空寺、解州关帝庙、太原崇善寺大悲殿、代县边靖楼、万荣飞云楼、平遥双林寺,无不美轮美奂,气势壮观。

除了这些木结构建筑之外,城池和民居也是山西古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平遥古城以及古城墙、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柳氏民居、常家庄园以及碛口古建筑群等。A 天龙山石窟东峰石窟第三窟

雕塑壁画的殿堂

除了古建筑之外,山西还保存有众多的石窟、彩塑以及壁画等精美艺术品。

据统计,山西共有160多处古代石窟和石雕遗址。其中最著名是大同云冈石窟和太原天龙山石窟。

云冈石窟群东西长达1千米,共有254个石窟,51000多尊佛像,雕刻面积高达18000多平方米。它与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其中,著名的露天大佛为云冈石窟的标志,大佛高13.7米,造型威武,威严壮观,其身体略向前倾,更增添了一分居高临下的庄重气息。晋祠壁画

天龙山石窟始建于东魏,东西长达500米,共有24个洞窟,1500多尊佛像,浮雕、藻井以及画像1144幅。其中第9窟最为壮观,石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高约8米的弥勒佛坐像,下层为3尊菩萨——中为十一面观音菩萨,左为普贤菩萨,右为文殊菩萨。仔细观看,这些佛像都展现出浓郁的唐代艺术气息。

彩塑作品更是遍布山西各地。据统计,山西是我国寺观彩塑最多的省份之一,共有彩塑作品12712尊,其中晚唐代彩塑82尊,五代彩塑11尊,元代267尊,明清时期更是高达11630多尊。唐代彩塑主要保存在五台山佛光寺的东大殿、南禅寺大殿以及晋城的青莲寺等地,这些彩塑造像庄重丰满,神形俱佳,极富时代特征。宋代彩塑主要保存在晋祠的圣母殿、晋城市二仙庙、长子法兴寺、崇庆寺等寺观塑像。尤其是圣母殿的30多尊侍女彩塑,更是宋朝造像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辽金元时期的彩塑作品代表作主要保存在大同华严寺、五台县广济寺、晋城玉皇庙、洪洞县广胜寺及水神庙等处。明清时期的彩塑作品主要保存在平遥双林寺、隰县小西天大雄殿、长治观音堂以及灵石资寿寺大殿等地。尤其是平遥双林寺,寺内保存有宋、元、明、清四朝的2000余尊彩塑,被人们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B 护宁寺壁画C 天龙山石窟壁画

此外,山西保存着高达25000平方米的高品质壁画,从这些壁画的画风传承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据了解,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壁画是国内仅存的唐代壁画;现存宋辽金时期的壁画面积近千平方米,高平开化寺壁画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岩山寺壁画为金大定时期的作品,面积将近100平方米;元代壁画有9处1700多平方米,尤其是永乐宫的壁画,面积约1000平方米,仅次于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壁画中的精品。

通过欣赏这些遗留下来的艺术珍品,人们可以领略到山西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能了解这些艺术珍品的艺术生命力和特有的文化魅力。

Chapter 02 自然奇观

山环水绕鬼斧神工在这个山环水绕的黄土地上,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造就了无数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这里有闻名全国的名山大川——恒山、北武当山、五老峰、壶口瀑布、汾河、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它们不仅体现着山西大地的厚重古朴,更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恒山,被尊为北岳,又被世人誉为“天下之脊”、“人天北柱”,这里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闻名世界的悬空寺:壶口瀑布,是我国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九曲黄河从西北大地奔腾而来,在秦晋大峡谷处形成了气势雄浑的天然瀑布;汾河,被誉为山西的母亲河,不仅哺育着世世代代的山西儿女,更造就了山西文化的深厚底蕴;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被称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这里有着原始的自然地貌风光,更是太行山脉的精华所在……

恒山 人天北柱,绝塞名山

恒山,又名北岳,亦名“太恒山”,位于浑源县城南10千米处,距大同市62千米。作为高原通向平原的咽喉要塞,恒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道教活动圣地,恒山之地到处可见仙踪遗迹。

人天北柱,天下之脊

恒山,被尊为“北岳”,亦名太恒山、元岳、紫岳等,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绵延250余千米,东连燕山,西跨雁门,好似一条茫茫苍龙横亘在山西北部,被人们誉为“天下之脊”、“人天北柱”。《周礼》对其亦有记载:“以其位居北方,万物所伏,为恒常之所而得名。”此外,恒山还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

古人云:“山为地之胜,水为地之灵。”恒山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舜帝巡视民间的时候曾来到这里,看见恒山山峰林立,峭壁错落,便封恒山为北岳。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更是封恒山为天下第二山。尤其在徐霞客将恒山记入《徐霞客游记》后,北岳之名更是美名远扬。

在我国古代帝王眼中,五岳就是江山社稷的象征,作为北岳的恒山必然也是皇室祭祀的重点。据历史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周成王就曾“巡狩至北岳,北方诸侯朝于明堂”;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复游海上,至琅琊,过恒山”;西汉时期,汉武帝也曾亲临恒山举行“埋元玉”典礼。这是历史记载中恒山第一次被封神。从此之后,历代帝王纷纷效仿汉武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亲自登上恒山,并在此建造了北岳庙;唐贞观十九年(645),太宗李世民为恒山撰写祭文;清顺治时期,顺治帝曾派遣专人奉旨于北岳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清康熙时期,康熙帝曾亲笔题写匾额“化垂悠久”。恒宗石刻

从军事方面讲,恒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曾有13位帝王在此征战,至于著名的军事将领更是数不胜数,如李牧、蒙恬、周勃、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此外,抗日战争时期,恒山还是八路军和日军血战的战略要地。这也是恒山被称为“天下之脊”的重要原因。

绝美恒山

恒山素以雄奇秀美闻名,两大主峰天峰岭与翠屏岭,领衔东西,各居一边,峭壁岩石各自骄傲而不可一世,向世人展示着恒山的美丽。恒山古刹

登恒山,必经之路是果老岭。据说隐居在恒山修行的张果老每天要倒骑毛驴巡天度世,每每经过坡陡路滑的此地,只能放弃驴背徒步而行,久而久之,留下了斑驳的印痕。

恒山半山腰,一米之间隔着两口水井,名曰苦甜井。两口水井,因着水质的截然不同,苦井中的水苦涩难耐,让人无法下咽;而甜井的水则甘甜可口,清凉怡人。每逢庙会,成千上万的朝拜者接踵而至,人们纷纷取水而饮,这井水也不曾用竭,由此,唐代玄宗帝为其题匾“龙泉观”。

天峰岭的文物古迹无处不在,春花夏树秋霞冬雪。这些古迹与大自然的风景邂逅交融,折射出一种奇妙柔和的气质,庙祠林立,花草簇簇,不费周折就能轻易闻到大自然的香气。

光阴沉淀下的翠屏山,分峙而出的断崖和草木层次分明,犹如一幅素雅的版画,没有浓墨重彩却质朴清新。A 悬崖峭壁上的悬空寺

恒山的宗教文化主要表现在一个“和”字。据了解,恒山为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五洞天”(即“太乙洞天”),自古就是道家修行圣地。此外,恒山还是一座释家名山,东晋时期,十大名僧之一的释道安曾带领500名信徒来到这里传教说法,建造寺塔;慕名而来的听道问经者众多,就连一代佛坛宗师慧远大师也曾来此。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恒山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朝山庙会,香客达数万人之多,一直延续至今。

天峰岭的北岳庙群规模宏大,崖壁庙宇中题刻匾额比比皆是,时光留下的笔笔痕迹彰显了恒山文化的渊源悠长。据了解,西汉之初恒山就已有祠庙。东汉永平十年(67),汉明帝遣使臣前往西域求佛,佛教从此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展开争斗。恒山的庙宇自北魏时期开始建造,到明清时期,恒山的寺庙建筑已然成群,仅恒山主峰天峰岭周边的寺庙亭台就多达一百余处。因此,人们将恒山的祠庙概括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

奇险悬空寺

在恒山的众多古建筑中,悬空寺最为奇险,也最为著名。2010年12月,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悬空寺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的“首都之门”、意大利比萨斜塔等国际知名建筑同列榜中,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B 夜幕中的悬空寺C 悬空寺内逼仄的过道

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峡的悬崖峭壁之上,始建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我国罕见的高空建筑,同时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1982年,悬空寺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悬空寺为木结构建筑,依靠力学原理,巧妙地利用了岩石,以半插横梁为基,建造出高空寺庙。其主要建筑包括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音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三教殿、五佛殿等。

悬空寺殿楼的布局不同于平地寺院的严格对称,而是在对称中有变化,依山崖的变化而变化,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远望悬空寺,它犹如一幅玲珑剔透的精美浮雕镶嵌在恒山的悬崖峭壁之上;近看悬空寺,其大有凌空飞跃之势。

悬空寺不仅有奇险的外观,建筑构造也独具特色。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看来,悬空寺各建筑有一种层层叠叠的感觉,它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具有我国北方传统建筑的格局。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A 悬空寺的逼仄过道“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据了解,悬空寺共有40间殿楼,表面上看,支撑这些建筑的仅仅有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仔细看来,这些木柱根本不受力,而是巧借了山石的暗托。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奇”是悬空寺的第二特色。悬空寺的设计与选址都非常奇特,其建于恒山峡谷的一个山崖之中,山崖的顶部犹如一把大伞一样,替悬空寺遮挡着千年风雨,使寺庙免受雨水的冲刷。由于有利的地理高度,在山洪泛滥之时,悬空寺也摆脱了被淹没的悲剧。此外,悬空寺周围的山壁也使得寺庙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大为减少。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造寺庙之时的巧思。古人利用了山崖的构造,以全木质结构建造起了整座寺庙,并将一般平地建筑的布局巧妙地移至山崖之上,令后人叹为观止。

此外,悬空寺内还有不少佛像,有的是铜浇,有的是铁铸,也有石雕和泥塑,佛像双目或半睁或微闭,栩栩如生。其中,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宗教始祖共居在悬空寺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面带普度众生的慈悲,道破三教合一的真谛。

登上悬空寺,世间的嘈杂仿佛被拒之门外,让人产生一种凡尘琐事烟消云散、只余安详宁静萦绕心间的感觉。B 悬空寺内的精美雕塑

汾河 山西的母亲河

汾河是山西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的源头在宁武县管涔山脉楼山下的水母洞,流域面积覆盖山西总面积的25%,流经6个地级市和34个县(市),直至河津市汇入黄河。

千里汾河,景随人迁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山西宁武县东寨镇管涔山脉楼山下的水母洞,在河津流入黄河,全长694千米,流域面积39741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据统计,汾河贯穿山西省会太原南北,在太原境内长达100千米。

汾河,古称“汾”,又称汾水。作为山西境内最大的河流,汾河从源头至汇入黄河,共接纳了100多条大小支流和众多的泉水,支流主要包括岚河、潇河、杨兴河、磁窑河、乌马河、龙凤河等,著名的泉水主要有兰村泉、晋祠泉、洪山泉、郭庄泉、广胜寺泉、龙子祠泉、古堆泉等。据统计,汾河支流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有7条,分别为岚河、潇河、昌源河、文峪河、双池河、洪安涧河和淦河;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千米、不足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0条,分别为洪河、东碾河、涧河、杨兴河、磁窑河、象峪河、乌马河、龙凤河、涝河和团柏河。

据了解,汾河从源头至太原兰村段为上游,兰村至灵霍山峡入口为中游,从灵霍山峡开始到入黄河为下游。

汾河上游长约216.9千米,流域内大多为砂页岩、变质岩或石灰岩山区,其间分布有小块的河川地和小盆地。其中,岚河是本段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汾河中游长约157.6千米,此地域开发较早,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开发,两大支流潇河、文峪河在此段汇入。下游长约335.4千米,下游地区土地肥沃,开发较早,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汾河流域内,共有8座大型水库,主要包括汾河水库、汾河二库、文峪河水库,其余小型水库更是遍布流域,为山西人民提供了良好的水源,因此被誉为山西的母亲河。

晋汾古韵,人随景移

在文人骚客的眼里从来不缺乏美丽。汾河浩渺的水流和两岸的峰峦叠嶂一起,装点着苍茫洒脱的山西大地,并引得帝王名士频频作赋。

在中国的历史中,汾河最早出现是在《左传·昭公元年》中台骀治水成汾水之神的记载。公元前647年,晋国饥荒,秦穆公接到晋惠公求援发动“泛舟之役”,粮船经渭河、汾河直抵晋国的绛都,解决了晋国的燃眉之急。这也是汾河航运史的最早记录。A B 太原汾河湿地公园C 太原汾河二库D 太原漪汾街美景

西汉时期,汉武帝率领群臣去汾阳祭祀,途中传来南征捷报。汉武帝在汾河乘船泛舟,宴会中触景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唐贞观年间,并州长史崔神庆修建了横跨汾河连接东西二城的中城;河东节度使马遂在汾河沿岸大建池沼,植树造林,汾河的沿岸风景在变化的同时,又大大节省了守城兵卒。

北宋时期,汾河泛滥,以治水闻名的陈尧佐自请担任太原知州,以一道五里长的河堤成功解除水患。陈尧佐喜文善画,对小桥流水的景致情有独钟。于是,他在汾河岸边引水成湖,围绕河湖种植了万株柳树,并在河堤上建造了“彤霞阁”,统称为“柳溪”。在加固堤防的同时,也建成了汾河上最美的园林。烟花三月,柳絮纷纷,继任官员和城中百姓都会在此游览踏青。可惜,时逢乱世,美丽的柳溪在乱世之中消逝了。

2000年9月,一幅新汾河风景的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历时两年竣工的汾河景区兼具北方园林的雄厚气势和汾河地域的独特文化,景区两岸分布了六个景观区。其中,“晋汾古韵”借助自然山水成景,汾水之神台骀的塑像静静地矗立在汾河边,让人恍若看到历史中的汾河。在漪汾桥附近的“梨园余音”中,生、旦、净、末、丑各种脸谱在此流转,向人们展示着山西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A 太原南内环汾河夜景

时光荏苒,优雅的汾河没有辜负时光的给予。白天的汾河,“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傍晚的汾河又是一番情趣,“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清,沙际纷纷雁行起。遥忆横流游幸秋,当时意气谁能俦。楼船箫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

乘一叶扁舟,汾河的美景便逐渐展现在人们眼前。随着水流漂泊,尽情领略现代文明与原生态的完美融汇。B 临汾汾河公园美景

五老峰 人间仙境,道教福地

五老峰,位于山西永济中条山之中。这里层峦叠嶂,怪石险洞,庵、观、寺、院星罗棋布,是一块驰名中外的胜地。这里不仅是河洛文化早期的传播圣地,还是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它与佛教圣地五台山齐名,故有“晋北拜佛五台山,晋南问道五老峰”、“北有五台观庙宇,南在五老看风光”之说。

人间仙境五老峰

五老峰,原名五老山,位于山西永济城东16千米的中条山中。其名字的来源最早见于晋代张僧鉴的《浔阳记》。其上记载:“五老峰横隐苍空,其形势如河中府虞乡县五老山。”明代谢琚所著《河东五老传》中记载:“河东有中条山,东接太行,西连华岳,禹贡所为逾于雷首,唐风所为首阳之巅,即此山也。其上耸然持出最高且峻者,为峰有五,因偃骞伛偻之状,故名‘五老峰’焉。”五老峰主峰玉珠峰

五老峰可与西岳华山相媲美,历史上曾有“东华山”的美誉。五老峰山势雄奇,奇山林立,大大小小有36座之多,有的如狮如虎,有的似仙女弄姿,每一座都形态各异,造化天然。历史上,曾有不少文人骚客到此,并留下无数名篇佳句。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到此,观赏到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下了“条山苍,喝水黄,浪波纭纭去,松柏在山岗”的佳句。据现存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修观音阁碑记》上载:“条山秀甲三晋,五老峰嶙峋萃峻,秀丽更甲中条山。”清代诗人王含光曾赞颂五老峰:“虞乡西南五老峰,一峰一朵玉芙蓉;层城乱插樱桃树,绝顶斜参罗汉松。”

五老峰的主峰为玉柱峰,海拔1809.3米,远看犹如冲破云霄一般,玉柱峰东面是东锦屏峰,西面是西锦屏峰,南有棋盘山峰,北有太乙峰,四峰分别矗立在玉柱峰的四隅,犹如五位老者礼宾列坐。

20世纪50年代,五老峰曾采用飞机播种松林,现已郁郁葱葱,这都为珍稀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使得五老峰成为一个天然的绿色宝库。据统计,这里有着门类齐全的动植物,共有3000多个品类的营养价值极高的山材、果野味、食用、药用、油料和经济作物,还有不少珍稀草药和鸟类动物。

五老峰的水资源也非常丰富,最著名的瀑布是陡台天仙瀑布,此外还有十多处山泉:雷公洞内有天井泉,水仙洞前有明眼泉,鞍轿岭有甘露泉,四寨子有玛瑙泉,南寨子有水晶泉,石人谷有芙蓉泉,棋盘山下有黑龙泉,玉柱峰下的黑虎庙旁有黑虎泉……壮观的山峰与秀美的山泉构成了五老峰的山水奇缘,也让这里成为世人眼中的人间仙境。

道教福地五老峰

五老峰是河洛文化早期传播的圣地,也是我国北方道教全真教的发祥地之一。《七鉴道书》记载,五老峰是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由此可见五老峰与道教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自古以来,五老峰就是人们朝圣之地。据专家考证,五老峰上最早的建筑为北周时期所建的佛教寺院圆通寺和观音阁。此外,还在建筑遗址上发现了唐代的细绳纹砖和宋代的花纹方砖等。雷公洞内南北朝时期的石雕人像,玉柱峰顶上百个明代的木雕人像,锦屏峰药王庙内的明代泥塑彩色人像,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五老峰有1000多年的历史记载,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每年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这里都有繁盛的庙会。庙会期间,山上山下热闹非凡,南北方的香客游人聚集在一起,人流达数万人,兴盛达五百年之久。此外,庙会上还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和戏剧表演。这样的盛景在明代万历年间木刻的《条山玉柱晴峰图》和民国初年印制的《新绘山西虞乡县西南五老峰胜景全图》都可以看到。

作为中国道教的福地,五老峰必然少不了修道的仙人。倒骑毛驴的道教仙人张果老,全真教五祖之一吕洞宾都曾在此隐居修行。据《唐书》记载:“开元二十年(732),唐玄宗遣使张果老至朝,以玉真公主妻之,并送公主于中条山五老峰张果老隐居处,此后诸王后妃公卿探望公主日夕不绝。”现西锦屏峰上还有张果老洞,并留有驴蹄印迹。

除了这些仙人隐士的传说之外,五老峰还有各种各样的动人故事,如舍身崖的故事、一碗泉的故事等。

时光穿越古今,五老峰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人们展示着自己最美好的一面。雾锁奇峰显天桥五老峰之上有一架天桥,烟云弥漫之中走上天桥,犹如在云雾中穿行。站在天桥上,好似走入了瑶池仙境。

壶口瀑布 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仙李白的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勾画出了滔滔黄河奔流的壮观景象,仿佛让人置身黄河两岸,看到了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然而,最能体现这一景象的奇观还是壶口瀑布,它才是黄河魅力的精华所在。

壶口瀑布显奇观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西南,地处九曲黄河中游,与陕西宜川县相邻。瀑布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得名。明代诗人陈维藩在其《壶口秋风》中有云:“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是对壶口瀑布的真实写照。滚滚黄河水从千米河床排山倒海般涌入二三十米的“龙槽”,形成了极为壮观的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号称“黄色奇观”,当滔滔黄河水流经吉县龙王山附近时,宽度由300米骤然缩至30米,飞流直下,那情形仿佛从壶口注水,流速加快,水雾腾空,猛击峭壁,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声势浩大,为世间仅有。

壶口瀑布准确地说是个瀑布群,形似马蹄状,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水流下落,激起万丈水花,雾气升腾,撼天动地;河水急湍如同壶内旋涡,巨大的浪涛跌落谷底,激起团团烟云,朦朦胧胧,景色分外壮观,此等奇观不得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壶口瀑布是我国最著名的瀑布之一,它继承了黄河浩浩荡荡、汹涌澎湃的气势,同时也形象地传达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意志。

壶口瀑布是黄河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在那里,你才能见识到怒龙咆哮,飞天入地的最大威力;在那里,你才能从完美的落差窥见“天上来”的黄河水;在那里,你会被彻底震撼,从视觉所及到精神世界。

黄色瀑布景色多

从“壶口”这个巧妙的地形诞生,就注定了壶口瀑布的不凡。大自然既然已经赐予它高贵的出身,自然不会怠慢对它的雕琢,因此壶口瀑布包罗万象,个中景色无与伦比。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中段,总面积约60平方千米。由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同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因此它的名声享誉中外,每年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大家都争相一观壶口瀑布奇幻壮丽的风景。

在壶口瀑布下游5千米处右侧的黄河谷底河床中,屹立着两块梭形巨石,任凭巨浪拍击也纹丝不动,好像两个守护山神,保佑一方平安。这两座巨石就是在古代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山。河水至此分成两路,从巨石两侧穿过后又再度合二为一,传说大禹治水时,这两块巨石曾是一座山,但因阻塞河道被大禹劈成两半,这才疏通了河道。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标志“南接龙门千古气,北牵壶口一丝天”,从这里不难看出,孟门山的地位可以和壶口、龙门相提并论,组成所谓的黄河三绝。此外,孟门的月色也非常美,古人曾赞美“山随波影动,月照浪花浮”,因此才有了“孟门夜月”这壶口十大景之一。

在山西吉县方向有一个天然洞穴,可以直接通往壶口瀑布下方,这个洞穴俗称龙洞,又名观瀑洞。在此处,可以通过多个角度观察和欣赏壶口瀑布的雄伟气势。B 壶口瀑布之“冰峰倒挂”C 气势壮观的壶口瀑布A 壶口瀑布之“水底冒烟”

如果说壶口瀑布的形成是一大奇观,那其中的“旱地行船”和“水底冒烟”更是奇景。所谓“旱地行船”便是上游船只到达此处时必须离水登陆,要么人抬,要么车运,待绕过壶口后再继续乘船。原因无他,壶口瀑布落差大,水流湍急,这给行船带来很大的困难。至于“水底冒烟”就不能单从字面理解,此处的“烟”不是真正的烟,而是水雾密集到极致从水底升腾而起形成的,远处看去就像“冒烟”。这一景象的清晰程度与季节和水量有关,往往在春秋两季,气温不高,水量恰到好处,是观看“水底冒烟”的最佳时机。

从壶口到孟门大约5千米,中间的这段峡谷约400米宽,黄河水流在峡谷底部下切形成一条30~50米宽,10~20米深的水槽。黄河水流从壶口倾泻而下,然后以每秒数千立方米的巨大流量归于此槽。传说它为龙身穿凿,故得名“十里龙槽”,也称“十里龙壕”。

单单看景色,壶口瀑布千变万化,美不胜收。但是,什么时间看什么景色还是很有讲究的。冬天时,最值得一看的便是“冰峰倒挂”。

寒冷的冬天,龙槽冰封,两岸溢流形成的水柱也冻结成形态不同的冰凌,如同大小不一的冰峰倒挂在悬崖上,阳光折射后更映衬出道道彩虹,晶莹冰峰折射出七彩祥光,流光溢彩,绚丽无比。

其实,观赏壶口瀑布的最佳季节是春秋两季。因为,这时才能看出黄色瀑布最美的一面。春季4月、5月,漫山桃花盛开,倒挂的冰峰逐渐消融,这被称为“三月桃花汛”,秋季9月到11月,河边小溪汇聚成汩汩清流,阵阵秋风吹过,叫做“壶口秋风”,这两个季节水量很大,瀑布更加雄伟壮观,飞流激湍后,洒下蒙蒙水雾,宛若瑶池仙境,七彩虹桥也顺势架起,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妙。

此外,这里还有清代长城、圪针滩古渡、盈门山石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衣锦村”和“姑父庙”、鲤鱼跳龙门等人文景观。

壶口诗歌强精神

黄河在秦晋大峡谷中奔腾,波涛汹涌,狂涛怒吼,隆隆的水流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壶口瀑布那宛若惊雷的巨响让人们铭记,让人们看到了它最本质的一面,这才是壶口瀑布的真性情。壶口瀑布用“最精辟的语言”为我们传承着中华民族坚强崛起的秘诀,那就是永不放弃的精神和打不垮的勇气。

当代诗人陈运和夸赞黄河“为五千年文明史领唱,音符始终不变,气势震撼神州”;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保卫黄河》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些诗歌正是对华夏精神最真实的描述。

站在壶口瀑布前,面对那种声势浩大的场面,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便会情不自禁地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魂,那壶口瀑布便是黄河的魂,是在复杂中升华出的精粹,值得我们崇敬和赞美。壶口瀑布石牌坊

北武当山 三晋第一名山

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是吕梁山脉上的一颗明珠,集“雄、奇、险、秀”于一身。这里既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又有传承已久的人文气息,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圣地。

历史悠久的道教圣地

北武当山,位于山西吕梁市方山县境内,因明朝修复玄天大殿后改名为武当山,又因位于北方,故改成北武当山。

据现存碑料和《永宁州志》记载,北武当山的玄天大殿在唐代之前就已经出现。随着岁月的流逝,山上大多数庙观都已经残败,但经过各朝代的修葺,北武当山道教建筑群规模逐渐扩大。明永乐十二年(1414),明成祖朱棣之侄庆成王济炫和永和王济朗兄弟二人驻汾州府后,因痴迷道教,崇敬真武大帝,不仅尽心将残破不堪的玄天大殿重修,又花费巨资将登山之路建成一道道石阶,北武当山因此鼎盛。明万历年间,山上建筑又有多次修复。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玄天殿及殿中神像被毁。乾隆元年年间,经过多次修复和扩建,不仅玄天大殿重修,玄天庙、老母殿、龙王庙、灵官庙以及山下的太和宫等建筑也陆续建成。道光二十八年(1849),金顶南天门修整一新,并在大门上刻了“武当山”三字。

历经千年风霜,北武当山上的道教建筑群依然屹立在群山雾霭中,接受着世人的朝拜。

松奇石异,山景瑰丽

北武当山以“雄、奇、险、秀”著称,尤其是主峰香炉峰,海拔2254米。香炉峰四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1455级的通天石阶从山下直通香炉峰。在石阶险峻处,都设有铁索扶手。

踏阶而上,会听到脚下发出抑扬顿挫的“石音”,如琴弦拨动,这就是“仙音阶”,北武当山的另一奇景。石阶两侧,奇松异石、庙宇石刻相映成趣。峰顶之上,玄天大殿前有一鼎巨大的“石香炉”,是由山巅之石雕凿而成,香炉与山峰连在一起,乃为世界之最。

北武当山风景瑰丽,四季景色各有不同。春寒料峭,草木复苏,芳草萋萋,花儿含苞待放,整座山一片蓬勃生机;炎炎盛夏,花红柳绿,一簇簇鲜花竞相绽放;金秋时节,漫山的枫叶火红一片,萧瑟的秋风吹起,枫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与金色的沙棘交相辉映,美不胜收;严严寒冬,仍有松林点翠,尤其是雪落枝头时,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北武当山的美不止在景美,也在于满山遍野的奇松异石。从山下到峰顶,松林由疏到密,迎客松、鸳鸯松、托天松、母子松……一一闯入人们的视线,或亭亭玉立,或苍劲挺拔,姿态各异,尽显长青之态。飞来石、龟蛇斗智、石猪受难、古猿望日……这些奇石惟妙惟肖地分布在松林之中,不禁让人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