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纲冷知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13:50:49

点击下载

作者:(英)吉姆·查普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超纲冷知识

超纲冷知识试读:

引言

自宇宙诞生之时,世上就有许多重要的大问题:宇宙中有其他生命存在吗?人死之后有往生吗?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又或者……哪一[1]种恐龙的生殖器最大?

我是吉姆·查普曼,我的大脑在任何时候都有大约90%的空间被一堆杂乱无章的冷知识、数据和想法占据着。

你想搞清楚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吗?

问我就对了。

或者你想知道,如果能穿越到远古时代去绑架一个婴儿,大概哪个时期的婴儿能够适应21世纪的生活节奏?

读了这本书,你就会知道答案。

地球如何从灰尘四处纷飞、只有岩石和水的蛮荒之地,变成如今这样一个凭一部智能手机就能知天下事的信息世界?世界上最先出现的有机化合物究竟是如何演化出生命的?作为男性,我为什么会长着一辈子也用不到的乳头?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引起我无法抑制的兴趣。每当我获得一些新的冷知识之后,我就会像一个刚得到新玩具的孩子,兴奋地冲进屋子里,张牙舞爪地炫耀,但又绝对不让别人碰它。我亲爱的妻子塔尼娅(Tanya,昵称“阿坦”)总是被我这么骚扰。当她没时间的时候,我会就近找个长耳朵的家伙去炫耀(通常是我们家的狗——玛莎)。我经常为此自鸣得意,毕竟我知道这么多冷知识,肯定拥有一颗有史以来最聪明的大脑。然后,我会拿已有的这些冷知识,去换取一些同样有趣,但对我的生活依旧没什么帮助的冷知识。

如果你身处在真空中却只穿着内衣,会怎么样?为什么人们在网络上说话时容易肆无忌惮,变得粗鲁?远古时期的那些穴居人会追求属于他们的时尚吗?为什么现代社会这么容易让人们感到焦虑?还有,马为什么不会呕吐?

事实上,我可能算不上社会中“正常”的一员,但是我确实知道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这些事情着实令我着迷,因为它们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最奇妙的一面。有些事情看似绝无可能,却是事实:比如,组成我们身体的原子诞生于遥远的星球;又比如,你正在阅读的这些文字,是通过把油墨和盐类喷射在树浆上得来的,而你居然看得懂这[2]些文字;再比如,你是你,我是我,而我们都能理解这些话的意思,并且能够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每天当我了解新知识时,发现有些会让我感到自身的渺小,有些实在太冷门以至于让我难以理解,但无论是哪种都会让我感到兴奋。现在的环境总让我们执着于眼前,为生活感到焦虑,但值得重申的是,我们的存在本身已经是极为幸运的事。不仅仅是你存在于这个世界,更重要的是成为此时此刻的你。你就是整个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存在,说真的,你应该为此欢呼雀跃,最起码也要为此找个人击掌庆祝一下。(如果你周围实在找不到人,那就在头脑中想象一下跟别人击掌吧。我保证,如果我在路上遇到你,我会非常高兴地和你击掌。)

身处当今的世界,我们很容易在周围各种新奇事物的冲击下感到麻木,而我希望通过这本充满了奇事的书,让你认识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独特、迷人和神奇。

我也知道,许多人认为我说的很多东西太夸张了,通过社交媒体认识我的人经常这么跟我说。每代人都认为自己是第一代真正体验过青春期到成年那乱麻般生活的人,但对于我们这代从小经历互联网洗礼的人而言,我们才真正面对着一些上一代人没有经历过的东西。我热爱我的工作,也热爱科技带来的沟通、交流与创作的新方式。当然,我们也不该忽视一些调查研究,正是它们让我们看到互联网持续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在我所知道的众多有意思的冷知识中,我最中意的一个就是:1810年人类就发明了封装食物的罐头,但是在1858年前都没有人想到发明一个罐头起子。这也就意味着在接近50年的时间里,如果人们想要打开一个罐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拿块石头去砸它,希望能有好运气。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因为从时间上来算互联网才刚刚进入它的青春期,而社交媒体只能算是一个婴儿,所以如今的我们就好像处在当初那个没有罐头起子、只能逮着硬物往罐头上砸的年代一样,寄希望于能把食物砸出来。

互联网已经几乎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切。最近,我非常沮丧地意识到这一点,而我本应该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成年人。我记得,曾经有段时间我发一封电子邮件都要花40分钟。我小时候并没有太多接触网络的机会,但就在一个很奇怪又很让人兴奋的时间点,我进入了现在这个行业。因此,我身处一个非常独特的位置:我正好见证了人们从查阅《不列颠百科全书》转向查阅维基百科网站的历程,同时我的职业生涯也完成了一番改天换地的转变。

做我现在这行,就意味着能够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些人因为我的工作而认识了我,有的人则压根儿都不知道我是谁。这个年代让我们周围的人成为有史以来最聪明、最有趣、最令人啧啧称奇的人,几乎无一例外。我希望能出版一本让所有人都觉得有趣且值得一读的书。很显然,我这个人的特点就是太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很多东西,所以这本书也讲述了很多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故事,因为这些经历要么让我能幸存至今,要么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或者有些事情就是单纯有意思而已,比如我想用蜡条给自己脱毛,结果怎么都扯不下来)。

这本书不是那种以作者的出生作为开头的书籍(因为思考再三后,我觉得整个宇宙和所有生命的起源还是要比我自己的出生稍微重要一些,只是稍微,记住了),同时我估计你会从中发现很多在我已经发布的网络视频里看不到的事情。我之所以选择把这些事情分享给你,要么是因为我觉得这些事情非常有趣,值得你看一看;要么就是因为我这个人比较笨,总是会有很多无比痛苦的领悟,我希望通过这些分享让你少走一些弯路,最大程度上避免你重蹈我的覆辙(我再次向你郑重地提出建议,请不要学习我用蜡条给私处脱毛的经历)。

我觉得应该着重说明一下,我之所以会写这本书完全是兴趣使[3]然。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心理学家,更不是什么领域的专家,但是我对任何类型的知识都抱有兴趣。

我有一个YouTube(视频网站)的频道,与其他的社交网站一样,我的工作就是向大家展示各种新鲜的内容。我偶尔会客串一下模特,有时候也会给杂志投稿;你还有可能在电台里听到我的声音。在我的几个兄弟姐妹中,我是唯一有本科学历的(还有半个硕士学历,但是迄今为止居然没有专门用来形容我这种学历的词,所以我就自创吧,就叫它“半士学历”),所以这么看来我似乎是我们家里最聪明的那个。但是,我自己不这么认为。我的双胞胎哥哥和两个姐姐都是优秀的作家,在各自的领域非常成功。他们出类拔萃,是真正的“人生赢家”。要说我唯一擅长且值得称道的就是好学,在遇到超出我认知范围的问题时,我会第一时间找到相关领域的专家咨询。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会提到非常多的天才与优秀的科研人员。

这本书会从对心碎的科学解释谈到如果你掉进火山到底会发生什么,从我们的手机上瘾症聊到如果仔细想想会发现家里养着一条宠物狗其实非常古怪,接着我们还会从如何找到你的人生目标一路聊到应该如何面对世界毁灭。我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所有自己知道的和许多我的热心观众提到的内容一一列举在这本书里。

这本书将涵盖我所知道的147个冷知识,把我的小脑袋瓜儿里的一切都展现给你。有些内容会沉重而深刻,因为它们对我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而有的故事则非常滑稽,看上去无关紧要,但仍然在我的生命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这些事情也能引起你的共鸣,那我将备感欣慰。下面就是我想要首先提出来的一件事情: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混乱。所有的事物都会改变,交通那么糟糕,无论大事小事总会导致迟到,但是,无论火车遭遇罢工,还是交通堵塞,无论是世界末日来临,还是你的购物袋破了一个洞使得东西撒了一地……无论遇到什么,只要我们还活着,就应该知足了。

无论我们多大年纪,我们总觉得自己的上一辈人更成熟。前不久,我的奶奶刚刚过了她的93岁生日,在此期间她还跟我说觉得自己的年纪与心境跟我差不多呢。我眼看着就要“奔三”了,但我会毫不犹豫地向你坦白:我根本没准备好面对已经来临的房贷,也根本没准备好承担起养一只宠物狗所要背负的责任。老天保佑!我都已经结婚了,也是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了,但我内心深处还坚信自己只有16岁。我还记得这一路走来,总是寄希望于自己能在某一刻顿悟,心智在一瞬间就彻底成熟,把所有困惑的事情都想明白,但这一刻至今都没有到来。话说回来,我的奶奶都93岁了,还在等着那一刻到来呢,我这辈子估计是没戏了。但你知道吗,随着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逐渐清晰,我越发觉得:如果我们真的完全清楚如何才能最恰当地度过人生,那这辈子可就太无聊了。如果你都已经看清楚了这辈子的走势,那人生还有什么挑战可言呢?如果你对于一切都了然于胸,那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呢?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在虚度光阴,那欢迎你加入我们这个“虚度年华俱乐部”,全球有70亿人都在等着你加入呢,因为在这一点上大家都一样。

只要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儿,就不会一叶障目。想要见识一下真正的魔法吗?那就让我们后退一步,用更宏观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你我不过是地球上70亿“无毛猿”中的一员,飘荡在一个恢宏到仅凭人类的大脑永远无法理解的宇宙中,每每念及此,我都觉得能将自己日复一日扛在肩膀上的压力减轻一点儿。如果有一天,我觉得自己的运气特别差,想要抱怨一下,我就会想想在历史的长河里那些甚至可以细数到人类之初的祖先。他们都成功地在短暂的生命里繁衍了自己的后代,这才有了今天的我,单单这么想就让我觉得自己运气好得不行(我们每个人之所以能存在于世上,都是因为大家的祖先运气好,能找到对象繁衍后代啊)。每当我因为周遭事物的日新月异而感到惊恐与不适的时候,我都会想到:组成我们身体的那些原子中,每年都会有很大一部分被新的原子替换掉,这世界上只有改变才是永恒的。如果我不做一丝改变,等待我的就只有死亡。

我将会和你分享我所知道的一切,而且我很确定的是,在我把所有的知识写下来之后,我那空洞的大脑将成为除了维持身体正常运行以外毫无意义的一团粉色“西式炒蛋”——非常讽刺吧。但是,我真的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想要分享给你,所以这一牺牲我认了。

那我们就闲言少叙,接下来是这本书的正式内容,让我带你遨游在我所知道的147个冷知识组成的小宇宙中吧。

1.要知道你存在于这个世上还读着这本书的概率,竟然只有1/102 685 000

我觉得在开始絮叨之前,还是有必要和你谈谈这恐怖的概率。

其实一开始我真的想把这个概率用小数而不是分数的形式写出来,让你能直观地看一看,我们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概率是多么渺小,这是多么近乎神迹。但我转念一想,这真是太无聊了,毕竟看着小数点后面的这2 685 000个零,就是浪费我们的时间,而且对咱们毫无意义。更关键的是,我试着用12号字写满整整一页,只写了2 814个数字(当然,算上了开头的那个1),还剩下2 682 187个。于是,我索性泡上一杯薄荷茶稳了稳心神,静静地计算了一下得多少页才能写完这么多的数字,答案是令人绝望的——超过954页。请把这个数字记在心里吧。还记得我前面说的,每个人都如一片雪花般独一无二吧?如果有人胆敢质疑你,那现在你有102 685 000个理由可以反驳他。

我们存在于世间的概率,是一个叫阿里·比纳齐(Ali Binazir)的聪明小伙子,凭借自己的数学功底,通过他发明的一个非常厉害的等式算出来的。下面我们就聊聊这个概率的计算中最有意思的几个地方:

首先,你父母能遇见彼此的概率,大概是1/20 000。受时间和地点的影响,他们决定养育一个孩子的可能性大约是1/2 000。你还跟得上我的节奏吧?这个概率已经很低了,但是到现在为止,这个概率还远没有达到恐怖的天文数字级别,也不至于让我的大脑应接不暇,运转到快要融化。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会让这个数字急剧变化,因为你的父母要准备生孩子了,他们开始“为爱鼓掌”,在床上“摔跤”(即便这些是你不愿意在脑海中想象的画面,事实也就是这样,他们至少进行过一次上述行为才会有了你,而且我打赌他们当时很享受,动静也不小呢)。就在你被孕育出的那一刻,突然之间,这个概率如同坐上了过山车。作为一名男性,你的父亲一生中会产生大约5 250亿个精原细胞,在每次射精过程中,大约会排出8 000万个精子;而女性在出生时会携带200万个卵子。这么算来,造就你的那个精子遇到它命中注定的那个卵子的概率,可就是40万万亿分之一(给你看看40万万亿有多少位吧,它写出来是这样的:400 000 000 000 000 000)。

当然了,你的存在绝对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刚才我们只是从你的父辈开始计算这个概率,让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放眼过去的千百年间,算上你、你的父母、你的祖父母,还有他们的父母……一直到你最初的祖先。他们相濡以沫,繁衍了各自的后代。这些本身概率就很低的事情不断叠加,伴随着时间长河蜿蜒前行,最终有了你。这低[4]得可怕的概率,着实让我头疼。

如果你还是不相信自己的存在是一个奇迹,那让我这么说吧,在[5]目前的可观测宇宙中,有大约100亿个星系(你要是认为截止到现在一共有2万亿个星系,其实也无所谓,反正都是天文数字了,多几个零少几个零没什么太大区别),每个星系都有大概1 000亿颗行星,那就是100亿乘1 000亿,这个数字写出来是: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你要知道,我们现在能观测到的行星的总数量,写下来连一行都不到,但是你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可能性要写上954页纸。如果这还不够说服你,那么你需要知道:在我们的可观测宇宙中,构成曾经存在过和即将存在的一切物质的原子总数是1080,写出来就是1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即便是这个数量级,和我们存在的概率比起来,也不值一提。

有时候,这个世界确实会让你我觉得自己非常普通,但事实上,无论从数学、物理学还是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你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独特、最稀有的存在之一。

感觉好点儿了吗?那咱们继续吧。图1 你出生在这个世界的概率,比一只变异而长出了牙齿的母鸡在嚼上面附着一片雪花的四叶草还要低

[1] 这个问题的答案略让人失望,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哪种恐龙的生殖器最大。研究相关问题一般需要找到骨骼化石,但可惜的是,那个特殊部位通常是没有骨骼的。鸟类和爬行动物是最接近恐龙的现存物种,但它们之中不同物种的生殖器与身体大小的比例差别很大。目前最接近的猜测是,一只约12米高的霸王龙的生殖器长度可能为25厘米~3.7米。你大概心里有数了吧?如果电影《侏罗纪公园》能展现出这一幕,是不是会别有风味?

[2] 你也可能是在液晶屏上阅读,或是使用电离气体成像的显示屏,又或者透过充满透明液体的微胶囊阅读,甚至直接把这本书的信息投射入大脑。不管你在何时、通过何种最新发明的读书方法来阅读这本书,都很奇妙。

[3] 虽然我知道非常多关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事情。

[4]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下,现在全球的人口数量正在极快地超越自古以来地球上存在过的人类总数量。但是,按上述算法倒推,不需要回顾太久的人类历史就会发现,近亲结婚基本是不争的事实。

[5] 可观测宇宙: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那肯定有对应的“不可观测宇宙”吧?在那里发生着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没人知道。虽然这类问题蕴含着非常复杂的数学计算,但是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我们目前只能接收到自宇宙大爆炸伊始发射到地球的光线。所以,超越我们所能观测到的一切——大约930亿光年的距离以外,有更大的空间是我们无法观测到的。理论上来说,这个距离以外应该是一片更广阔的宇宙,但是在那遥远的未知空间中可能有任何东西,比如:等离子体形成的猴子,完全由花生酱堆砌出的星球,甚至是更多的卡戴珊姐妹(美国著名的社交名媛家族——译者注)。

这个世界从哪儿来

2.对于地球,且行且珍惜吧,毕竟它只剩下10亿年的寿命了

照理来说,一本名为《吉姆·查普曼:我的故事》的书应该从“我们是怎么来的”写起,不过这本书说的不仅仅是我的故事,而我又是一个极富恶趣味的人,所以咱们就从“我们是怎么没的”开始说起吧。

正式开始前,我要给你普及一下宇宙的诞生史。请你耐着性子看完吧,因为我估计这需要写上好几页。这些内容真的很精彩,而且也会为我们后面将要谈到的关于接吻及青春期的内容,起到非常不错的[1]铺垫作用。

我们中的许多人视太阳的存在为理所应当,比如:人们要么在冬日的清晨起不来床时蒙着羽绒被,不断抱怨为什么夏天这么短暂;要么在夏日被晒了一整天后,就抱怨“虽然我喜欢夏天,但这也太热了”。要知道,如果没有太阳的话,那地球上不仅仅是没有生命,而是什么都没有了。

说来讽刺,我们所知道的地球上的一切,全部来自那些很久以前陨落的恒星。如果不出意外,在未来的10亿年间我们没有亲手毁了地球(当然,这种意外情况很有可能发生),那么最后毁灭地球的,将是离我们最近的这颗恒星。

我们都知道,太阳是一个由氢和氦(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零碎的物质)组成的、燃烧着的大火球,距离我们约14 960万千米。如果下面这个圆圈是太阳,那我们的地球比这篇文章里的句号还要小,只有一个句点那么大。图2 太阳的尺寸(如果地球是个句点)

太阳确实挺大的,它的引力是维持太阳系其他行星在自己的轨道上绕它公转的关键。我们热爱太阳,毕竟没有了它,地球只会成为一片寒冷、贫瘠的不毛之地,充斥着死亡的气息(想晒个日光浴都做不到)。不过,我们已经陪它度过了其寿命的4/5。我们还剩下大约10亿年的时间,在此之后,太阳可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容留我们了。

你可能会说10亿年太久了,毕竟10亿年前,我们还是一摊泥巴呢。看看现在,从天上飞的飞机,到包里放的平板电脑,以及各种emoji(绘文字表情包)——还有Kimoji(卡戴珊表情包),想想看再过10亿年,我们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你说的确实没错。但是即便10亿年后很遥远,它也终会到来,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不知道你是否会这样,但我时时刻刻都记得自己在那些失眠的夜晚,躺在床上,思考着我肯定会死去这件事。而当我想到太阳终有一天也会死去的时候,我感同身受。[2]当那天到来,会发生什么呢,吉姆?

太阳在每一秒里都会通过聚变反应,也就是一个将氢转化成氦和一些光与热的反应,迸发出比人类历史上制造出的所有能量之和都要强大的能量。当太阳的核心中的氢元素消耗殆尽后,聚变瞬间停止,而太阳也就失去了原本的聚变反应所提供的外向压力,无法对抗自身重力,因而将会向自己的核心塌缩。整个星球的一切都将被压缩进一个温度和压力都无比巨大的、越来越小的核心内。在这种环境下,太阳核心内的氦将转化为碳,从而进一步释放巨大的能量。连重力也约束不了这种能量巨大的反应,于是太阳开始膨胀。

再来看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既没有远到我们会被活活冻死,也没有近到我们所了解和珍爱的一切都会被燃烧成灰烬,正好处于太阳系中的适宜居住区。然而,如果太阳的体积膨胀的话,这个所谓的适宜居住区就将不再那么适合人类居住了。

在经历了膨胀之后,太阳还会存在50亿年甚至更久。但是,这段时间不会再那么平静。在太阳最后爆发之前,我们早就不复存在了。随着太阳的膨胀,它会变成一颗红巨星,从而吞噬水星、金星,当然也可能会吞噬掉地球。好消息是太阳可能不会膨胀到最终彻底吞没地球,但坏消息是我们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终归会过于接近,无论太阳是否最终吞没地球,人类都会被它彻底毁灭。

地球的预计寿命最长也就还剩下约10亿年。要知道,这颗星球仅仅诞生于45亿年前,剩下的时间可能不如你想象的那么久,但毕竟还有10亿年这么长的时间,应该足够我们去寻找位于另外一个恒星系统内的宜居行星,然后移民过去了。毕竟仅仅在银河系里,就有600亿颗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存在。与此同时,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声称:人类因为过度使用自然资源,无度地破坏环境,以及相互残杀,会在未来的100年内灭绝。我们好不容易才发明了飞机、平板电脑和emoji(当然还有Kimoji),如果从头再来,我可不认为我们还能做到这一切。图3 太阳的膨胀一个给你鼓鼓劲的小插曲

此时此刻,我猜你在想:“哦,老天,好样的啊吉姆!我买你的书是当作消遣的,然而到现在为止,我就只读到了关于全人类的末日的内容。”

说得倒也没错,那希望下面这些内容可以让你转怒为喜。

3.45亿年前的地球,可真的不那么好玩(最好还是不要穿越回那个时候)

我们总会说,想当初多美好、多有趣。但是请大家记住,在宇宙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它都不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地方。

让我们回到宇宙的最初。

在最遥远的时候,如今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被压缩在一个叫作奇点的无限狭小的点里。这就是最早的时刻,再没有“之前”了,因[3]为在此刻空间和时间都不存在。接着,在距今138亿年前,宇宙扩张的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都让人无法想象。在爆炸发生的头一秒内,包括引力在内的宇宙间一切的力就此问世。

在大爆炸的第一分钟内,急速扩张的宇宙(在这个阶段,宇宙的直径大约是1 600万亿千米)温度达到了100亿摄氏度。在接下来的100亿年间,环境才慢慢变得不那么极端。距今50亿年前,我们的太阳才刚刚形成。如今太阳系内的这些行星、卫星和小行星,当时还只是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尘埃状气体和残骸,足足经历了几亿年才逐渐成为现在的模样。

简而言之,地球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孕育出来(自宇宙诞生之初开始计算的话,大约一共用了90亿年),而在这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地球上是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

我并不认为每个人心中都对人类拥有这样一颗星球有足够的感恩之情,而且即便现在我们拥有一颗星球,我也并不觉得地球是欢迎我们存在的,最起码一开始并不怎么愿意接受我们。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地球不过就是一大块环境非常极端的岩石罢了。当时的地球大气中满是甲烷、氨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基本上都是屁的主要成分啊。

如果你决定跳进时光机(当然,因为没有时光机,所以我也就是说说),回到那段时间,然后开开心心地带着你的小狗出门遛弯儿的话,估计你连检查自己是否带了铲屎袋的时间都没有,你和你的小狗[4]就已经惨死街头了。因为没有臭氧层(大气中没有氧),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会疯狂地灼烧地球的每一寸表面,所以尸体会非常快速地被烤熟。说得轻松点儿,地球表面极其炎热。

大概在距今30亿~40亿年时,生命出现了。对那时的早期生命而言,我想这并不是多么值得激动的事情。那些仅仅由单细胞组成的生物,可完全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历史在细节上总会有点儿模糊,再加上40亿年确实太久了——几乎所有那些存有化石记录的石头要不磨损殆尽,要不就在被融化后重回地核。不过,我们至少还有一种细菌作为证据,它带来了转机。图4 45亿年前的地球

这种细菌就是蓝细菌,它和其他任何细菌都不一样。基本上就是,[5]如果皮克斯拍了一部叫作《细胞》的动画电影的话,那么蓝细菌一定是里面的绝世英雄(如果皮克斯真的拍了这部电影,那我理应拿到一点儿版税)。不像其他的细菌那样从周遭环境中汲取化学养分,我们的这位小英雄通过从太阳辐射中汲取能量而变得又大又壮。这也是第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机物(你可能还记得中学时学的光合作用的定义吧,或许你已经忘了?光合作用就是生物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化学能,从而存活并生长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在于这一过程的副产品改变了全球的气候,并对生命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这个副产品就是氧气。

如今,大多数的生物都要依靠氧气存活,比如人类就非常享受呼吸这个过程,而且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复杂生物都是这样的。

但是,在勇于创新的蓝细菌之前,几乎所有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厌氧的——它们并不能耐受有氧气的环境(这听上去也挺合理,毕竟那时地球上没有氧气这种东西存在)。这些生命形式从周围的无氧气体和各种化学物质里汲取能量,开开心心地生活在那个过于温暖舒适的环境里。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甲烷,这些如今被统称为“温室气体”的东西几乎就是当时大气中的全部成分。当然,你可能已经忘了温室气体这个中学的知识点。所谓温室气体,就是指那些会让地球变得更加隔热的气体,它们会大大减少地表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热量。就好像你上床睡觉时觉得很冷,所以你裹紧被窝,很快就会感觉身体暖和了,但是如果时间一长,又会觉得有点儿太热了。试想这个场景发生在地球上。

然而,氧气也有贪婪的一面,它会和几乎所有的东西发生反应,于是它彻底改变了地球的外貌。当蓝细菌将二氧化碳狼吞虎咽地吸收进体内并且释放出氧气时,随着臭氧层最终出现,温室效应减弱了,地球的温度也就此下降了。

此时此刻,我们应该对那些厌氧的生物(大概就是当时几乎所有的生物吧)表示沉痛的哀悼,因为它们基本都死了。安心地去吧,小家伙们。总的来说,氧气对于我们和大多数现代生命而言都是一个好东西,但对于其他的那些生物来说,就不是那么友善了。[6]

大约5.41亿年前,有一次复杂生命的大爆发,诞生了几乎所有我们知道的复杂生命类型。这些生物从生到死——无论是那些单细胞生物还是我们最早的祖先,它们的尸体或是被细菌和更大的生物吞噬,或是被埋进地底。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又一代生物的尸体层层叠叠地布满了海底,被岩石和碎屑覆盖(当然应该还有数不尽的排泄物混在其中,毕竟这些东西也没别的地方可去)。

紧接着,在距今0.65亿~2.25亿年间,恐龙横空出世。灵长类动物也在恐龙时代的最后那些年登场(这些早期的灵长类动物可真的要被吓死了)。不久之后(当然,“不久”是从行星的时间尺度计算[7]的,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还是一段很长的时间),简鼻亚目出现了。接下来的6 000万年间是以猿类为主,直到250万年前,我们人类最早的祖先出现了。快进到20万年前,智人来到了这个世界;又经历了10万年后,现代人类终于登上了舞台。

接下来的4万多年简直如同这世上最美妙的古文明巡回展,有克罗马农人、新石器时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米诺斯文明、青铜时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波斯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等,在这期间人类几乎学会了所有的生存技能。紧接着就是欧洲的中世纪,基本上就是一段穷人不断被增税压榨,同时皇室为了权力相互残杀的[8]历史。然后就到了近代,随后是现代。

这大概就是所有过往的历史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那些死去的单细胞生物仍然层层叠叠地躺在那里。这些生命都是碳基的,所以这些碳原子也和这些尸体一同被埋没了。经历了千万年的沧海桑田,在地壳深处巨大的压力和高温环境的作用下,这些物质发生了变化,最终形成了石油。有些同样是碳基的植物,在沉入沼泽的底部之后,也经历了类似的转化,从而变成了煤炭。

以上这些转化,花费了数亿年。紧接着,仅仅在过去的数千年里,[9]时不时地就会有人发现这些东西可以挖出来烧掉。

到19世纪的时候,人类终于对石油这一能源彻底着迷,而且开始不要命地发掘和使用它。

当然,燃烧这些含碳的燃料时,就会释放出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将会一点一点地笼罩全球,从而给地球保温,就如同亿万年前发生的那样。

尽管人类极具智慧,能追溯到40亿年前的生命,也完全明白我们这么做的后果,但我们仍然肆无忌惮地燃烧着这些原本被安全储存在地壳内的化石燃料,随之释放出二氧化碳。人类发现化石燃料以后,仅仅用了几个世纪,就把地球环境推回了几乎让全球的生命都面临生存危机的边缘。

你能想象这件事会让宇宙多么失望苦恼吗?毕竟用了整整137亿年,整个宇宙才从无到有,紧接着又用了那么长的时间让我们的星球变得适宜人类居住,而我们仅用了短短200年左右的时间,眼看着就要把一切搞砸了。

幸好,如今地球上的植物还在努力地吸收着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气候的进一步恶化,和我们的破坏达成了某种微妙的平衡。问题是我们似乎并不满足于燃烧那些远古的动植物,还在肆无忌惮地砍伐着大片森林。如果缺少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些温室气体就无处可去,只会继续破坏环境,加剧我们一手造成的温室效应。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数据,出于耕种目的或是对木材的需求,每年有119 000~150 300平方千米的森林被摧毁。摧毁植被的后果不仅仅是减少了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而且砍伐这些森林的行为本身,以及无论在森林原址上修建什么,都会排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据统计,上述行为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5%。

既然谈到这些,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7年前,当时我把镜头对准几块烧焦的炭(用于火力发电),做了一期聊天节目并传到网上。那会儿我才刚刚22岁,听说人们都在浏览一个叫作YouTube的新兴视频网站。我在这个网站上传的第一个视频与我在一次音乐节上的经历有关。

近几年,我觉得每天抽出几个小时,坐在我的笔记本电脑前开始写书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为此,我还专门研究了燃烧碳基燃料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并且作为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开端,我在自家屋顶上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给我的电脑供电。

这样做带来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但维持网络运行的服务器是需要电能供应来工作及冷却的。即便是你阅读了一条我发的推特,或者看了一段我发的视频,也都会有影响。据估计,在线观看10分钟视频所需电能的生产过程,就会释放1克二氧化碳。这确实不是一个多大的数字,但是当放眼全球,发现有那么多网民以近乎无尽的需求浏览着网络时,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就非常巨大了——它占据了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2%,并且在持续不断地增长。

为了避免我喋喋不休(即便我对于这个话题非常上心,还是得尽量避免自己唠叨个没完),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拥有着有限的资源,而且应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即便我们每个人都如此重要,在自己的世界中处于最中心的位置,而这个世界一直承受着我们做出的决定所带来的冲击,这种现状也总是有尽头的,总有一天这个世界会不再容忍并且反噬我们。

这就好像最基本的聚会礼节一样,你不应该觉得所有人都要围着你转,也不应该一来就把主人家的酒水和食物随意地扫荡一空,更不应该把一切搞得一团糟之后让别人替你收拾烂摊子。因为这样做的话,结果只有一个:你会被人家赶走,而且再也不会被邀请来做客。

千万别忘了,人类以前没有电灯,没有网络,也没有网飞这种优秀的电视节目网站。我热爱现在这个什么都有的世界,而且绝不认为我们应该走极端,比如回归丛林。不过,现阶段的问题是很现实而且亟待解决的。如果不能开发出可以在全球普及的新能源,人类(包括许多其他生物)最终都会死在温室效应导致的高温中。好的,既然这个问题已经说完了,那就让我们继续思考这一切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吧。

4.如果没有月球,地球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棒了

有个经典理论说,当地球处在摇篮中的时候,也就是45亿年前,太阳系拥有非常多的“原行星”。它们因为太阳的引力而绕着太阳横冲直撞,而不是如现在一样只有8个行星有规律地围绕太阳旋转。那些原行星就像巨大的岩石一样,在星球表面布满了各种尘埃和气体,看上去完全不像是一个行星,但也不是各种成分的简单组合。不管怎么样,请记得我用的词是“横冲直撞”,因为有证据显示当年有一颗火星这么大的石块(一个名为忒伊亚的原行星)和当时正处在婴儿时期的地球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搞得一团糟。而我所说的这次“亲密的接触”,其本质是一次星球毁灭级别的灾难。

忒伊亚发起的这次撞击地球行动,适得其反。地球只是受到了一点儿擦伤而无大碍,忒伊亚却就此被摧毁。这两颗星球都有一部分物质在这次撞击中被弹射到了太空之中。在引力的作用下,我们的地球在这次撞击之后又逐渐恢复了球形;那些因撞击而散落在宇宙中的物质也逐渐聚集在了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月球。

至于这次事件发生的顺序到底是不是这样,还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但是这件事发生的时间确实太过久远了,所以我还是比较愿意接受上面这个观点的。不管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距离我们384 400千米之外的邻居——月球,对地球所孕育的生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了它,这个世界只会变得更糟糕。

要是缺少月球的话,我们迎来的最大的担忧就是会面临更加频繁的陨石撞击。也许你注意到了月球表面布满陨石坑,这是拜月球本身没有风力、水力、地质活动以及生命这些在地球上不断重塑地表的因素所赐。因此,任何留在月球表面的印记都将一直保留在那里,直到有新的印记覆盖在其上。实际上,尼尔·阿姆斯特朗的脚印至今仍然存在于月球表面,而且除非有一个脚比他还要大的人踩在这个脚印上覆盖掉它,或是正好有一颗陨石砸在那个位置留下陨石坑,不然它会继续遗留在那里。因为月球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引力防御”的作用,所以即便月球的尺寸远比地球小,它仍然在这数十亿年间为了保护我们而挡下了大多数的陨石撞击。是的,它的确会有所疏漏,让一些很大的陨石不经意间穿过防线掉到地球上来。恐龙们对此也会有怨言,因为正是月球打了一个盹,没能挡住那颗致命的陨石,才导致它们灭绝了。但是总体上看来,月球确实充当了一个地球的高效保护伞的角色。

太阳的质量毫无疑问是远远超过月球的,不过它和地球的距离也远远超过了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因此虽然太阳的引力对地球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地球的潮汐这件事儿上月球的引力才是主导因素。地球表面的水会被月球的引力所拉扯,所以当地球旋转时表面的水会向着月球移动。涨潮的时候我们知道一定是月球的位置就在头顶上,而退潮的时候一定是因为月亮此刻在地球的另一面,将海洋向那一侧拖曳。如果没有月球的话,太阳就会在潮汐中起到主导作用,那地球上潮汐的强度将只有现在的一半。平静的海面似乎不是什么坏消息,但要知道潮汐引起的海水流动是海洋中养分循环与动物长距离迁徙的关键所在,一旦潮汐减弱,过不了多久海洋里的动物就要遭殃了。

我们接着说潮汐的理论:在月球出现之前,地球的自转速度远远快过现在。事实上,科学家认为当初的一天可不是如今我们已经适应了的24个小时,在没有月球的日子里地球自转一圈只要8个小时。月球借由一种叫作“潮汐摩擦”的方式,对地球产生了一种可以形象地称为刹车的效应。在潮汐的影响下,我们的星球上所有的水前前后后地撞击着地表,就慢慢地降低了地球旋转的速度。每过10万年,地球上一天的时长就会增加两秒钟,所以2亿年后地球的一天就有25个[10]小时了。如果月球消失了,那地球的自转速度就会逐渐增加,每一天的时长就又会变短了。你是不是听别人说过“一天到晚时间不够用啊”?那让我告诉你,如果没有我们的老朋友月球,时间真的就会不够用了。

现在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自转时,地轴的倾斜角度大约是23.5度(每4万年间,这个角度在22.1度和24.5度之间来回变化),也正是这个角度让我们拥有了四季。我们要再一次感谢月球,因为月球的引力就好像一个锚一样,让地球两极之间的假想连线保证相对稳定的角度。如果没有这个锚的固定,那么在有大质量物体经过地球附近的时候,这个角度就会发生变化。太阳系那些大质量的行星(比如土星)就可能对我们犯下这一恶行,让我们的地轴倾斜角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范围会是惊人的0~85度。

如果我们的地轴倾斜角是0度,那这个世界就将再无季节可言,因为地球上任何纬度的太阳辐射量将不再会有变化。赤道周围将会永远是酷热干燥的热带,两极周围将会是永远寒冷的寒带,在两者之间有一个温带。这样的环境将不会如现在这般理想,而且地球上大多数区域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不过我们还是能在这个环境中幸存。

但是如果地球的地轴倾斜角变成了85度,那可就彻底不一样了。赤道和两极的位置将会互换,因为地球将会以接近直角的倾斜角沿轨道运行。你将会在如今的南极点和北极点看到热带天气,而原本的赤道地区将变得非常寒冷。我们的昼夜分界线将会和季节交界线重合。地球的一面会先持续处于夏天,一直面对太阳,然后突然之间就变成冬天,并且一直处于黑暗之中。就如你能想象到的那样,气候会变得异常极端,地球的一面在6个月内都会一直处于冰天雪地的黑夜中,而此时另一面将会迎来长达6个月的酷热白天。

如果说没有季节变化已经够糟糕的话,那当地轴倾斜角变成85度时,极端的季节变化可就更惨了。但是,最难受的还是:如果缺少了月球的锚定作用,每当那些引力足够强的天体路过时,我们的地轴倾斜角就会在0~85度间不断来回变换,从而引发地球气候的重大变迁。

虽然月球和我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源自一次小小的碰撞,但是月球已经证明了自身的价值,所以代表地球上所有存活过的生命(除了恐龙,估计它们对自己的灭绝还有点儿郁闷),我们感激你,月球。[11]

5.为什么风这么重要

我曾经跳过一次伞,那种感觉真是太棒了。虽然跳伞的时候恰逢一月上旬,位置又是距离绍斯沃尔德沙滩几千米的内陆地区,天气冷得刺骨,能见度也差得惊人,但不管怎么说,自由下落的感觉真的让我此生难忘。同样让我难忘的是当我在跳伞过程中意识到自己不能呼吸时的那种恐惧,就好像是在时速200千米的汽车上把脑袋探出车窗外一样,你能感觉到空气呼啸而过。我知道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能正常呼吸的,毕竟相比于其他环境,这个时候有更多的空气迎面向你扑来啊。但我就是无法呼吸,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环境激活了我的呕吐反射,然后我的身体就关闭了气管通路。不管怎么说,我知道从理论上来说这一切的原因并不在于风力大小,因为那天的空气相对静止,真正高速移动的是我,可以说是我撞在了风上。这也让我好奇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所以在我的双脚重新踏上了坚实的土地之后,我就马上去网上搜索关于风的一切知识了。

地球真的是一块非常幸运的大石头。它和太阳的距离正好,这样才能使液态的水存在于地球表面;它的质量也刚好能产生足够的引力,保证大气层处于最合适的位置;同时它内部的金属核心提供了电磁场,使得地球不受太阳风的干扰,否则地球表面早就被太阳风吹得什么都不剩,只留下一片贫瘠了。还有地球的旋转轴倾斜了23.5度,这让我们拥有了季节之分,也为我们的多变天气提供了助力。

但凡你出过门,我就愿意拿我的房贷赌你一定被风吹过(万一你真的没有被风吹过,那我告诉你这感觉就好像是吹了一口气的放大版,有时甚至能把你的帽子吹飞)。你想过这股风是怎么形成的吗?肯定有某种东西产生了风。我的意思是,大西洋上可没有一台巨型电风扇一直吹着,搅得波涛汹涌。

原理其实很简单,当太阳照射地球让地表温度升高时,也会加热地表的空气。温暖的空气密度较低,所以就会向上流动,但是我们知道物理学定律不允许随随便便弄个真空环境出来,所以冷空气就会下降以填补热空气流动造成的缺口。这些填补缺口的空气也逐渐升温,并且和它们的前辈一样开始上升。当那些热空气不断升高,逐渐远离温暖的地表时,它们的温度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加,最终开始下降,去填补之前那些为了填补更早之前热空气留下的空缺而被加热后密度降低从而上升的冷空气留下的缺口。

我承认这个解释挺拗口的,所以我并不推荐你在派对上向别人介绍这个现象,这么做你是交不到朋友的。相信我,因为我试过。

在我思考这本书的开头到底应该怎么写的时候,我研读了很多关于人类历史和进化的资料,你猜这其中哪件事情让我觉得最奇怪?养宠物。

6.饲养一个宠物这件事,仔细想来确实很奇怪

试想一下:你去一个朋友家做客,席间去了趟卫生间,结果发现他们家的浴缸里居然养着一条虎鲨!你肯定会感到困惑。那为什么当别人养了一只“看上去稍微温顺一些的狼”,或者一只“看上去比动物园里的那些小一点儿,但依然能把你的脸挠得满是伤痕”的野猫时,我们就感觉那么正常呢?我从小就对野生动物特别感兴趣,也曾参加过野外探险旅行,更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历史自然类纪录片解说者戴维·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爵士的忠实粉丝。即便如此,人们把野生动物带回家里养起来这件事,仔细想想不觉得很奇怪吗?

如果你目睹有人牵着自己的宠物长颈鹿遛弯儿,或者在公园里和他们的宠物企鹅玩扔接球,你一定会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从本质上讲,人类最好的朋友是从野狼驯化而来的。现在,它们在我们的床上睡觉,还会舔我们的脸,占据我们的整个沙发,时不时放个屁,打起呼噜来震耳欲聋,对于这些我们居然都觉得很正常,甚至从来没觉得有什么可奇怪的。

人类驯服犬类以使其陪伴自己,最少已经有20 000年了。我们一代一代地不停改变着它们,从最早的狼群中挑选最符合需求的,然后让它们繁衍下一代并且不断重复。如果我们想要长腿的品种,就从群体中挑选腿最长的去配种;如果要让它们足够温顺,就从种群里挑选性格最好的一公一母,放一段巴里·怀特(Barry White)的音乐,再给它们上一盘意大利面,模仿一下电影《小姐与流浪汉》里的场景,然后就可以等着世界上最可爱的小狗出生了。这样的选择性配种,让我们能拥有很多不同品种的狗,而且它们中的大多数现在看起来已经和狼差距非常大了。合适的狗和主人之间的关系可以非常美妙,而且几乎坚不可摧。

虽然我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小孩子和动物都特别喜欢我。在成年人身上,这一效应不明显,不过婴儿喜欢盯着我的脸看,学步期的小孩喜欢冲着我咧嘴笑,大多数动物也都愿意依偎着我,这[12]个特质让我特别开心。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曾经养过一只狗,可惜被我母亲意外地开车轧死了。她从此落下了心病,怕再无意间伤害到宠物,家里也就没有再养过狗。我们兄弟姐妹花了许多年才终于解开了母亲的这个心结。养宠物不应该只担忧它们迟早会离开我们这一点,而应该着眼于它们在我们身边时带来的爱和快乐。为了减轻母亲的负罪感,我们甚至告诉她,如果那只狗运气好的话,寿命会比她还要长,从她去世到被人发现的这段时间里,那只狗为了生存会毫不犹豫地啃食她的脸。不知道为什么,母亲却把这些理由归结为不养狗的原因,但最终她还是听了我们的话,我们又养了一只叫作芭布丝的迷你型雪纳瑞犬。我们很快就爱上了这只小可爱,可惜没过多久,我就搬出来住了,这也在我心里留下了养宠物的种子。

我是一个满怀爱意的人,而且一直热衷于照顾他人。我很想自己养一只宠物狗,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安定下来。在阿坦和我从母亲那里搬出来住之后的五六年间,我们俩几乎每年都会换一个地方租住。一开始,我们俩在诺里奇找了个地方住,后来去了伦敦,在几年间辗转租住了好几个地方,直到最后买下了现在住的这所房子。在最终选定了这所房子之后,我们感觉一切都如同九星连珠一般完美。这个地方的面积足够养宠物狗,而且不远处就有一个公园,特别适合遛狗;有个小花园能让狗狗解决拉撒问题,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地毯破破烂烂的,简直就是用来驯养狗狗的最佳场所。

一直以来我都想要养一只大狗,就是那种能一口气跑个几千米,还能用后腿站起来给我一个拥抱的狗。不过,最终我的选择截然相反:一只小巧可爱的迷你腊肠犬。本来这个品种的宠物狗体形就很小,我养的这只还是腊肠犬里特别小的,好像它从来就没有长大过一样。如果把它放在野外,那它就太可怜了,估计活不到5分钟就能被一只小猫给吃了。它的腿短到快看不见了,行动也是慢吞吞的,感觉要花上一万年才能让它完成一些训练课程。只要门铃一响,它就会叫得如同自己命悬一线一样,同时它还非常固执。但不管怎么样,它都成功地在我的世界中心占据了一个不可动摇的位置。

我的这只小腊肠犬就像一只被人撒了点儿毛发的虾,它简直就是你能见到的最可爱、最有精力的跟屁虫。人们总是说小狗往往有大脾气,对我的这只狗——玛莎而言确实如此。它依靠自己的“铁爪”统治了我家附近的公园,不论对哪只狗都实行着零容忍政策(虽然它整天闻那些狗,而且还和公园里的小狐狸关系特别亲密)。它曾因为几只大丹犬不愿意配合它玩“你追我,我打滚”的游戏,就追着它们满街跑,并且由此闻名遐迩。它最喜欢的一个小把戏就是用舌头舔我的鼻孔。它的舌头真的比想象中要长得多,有一次我甚至觉得它已经透过鼻孔舔到我的大脑了。它明白一些基本的指令:坐下、不动、躺下、打滚和握手。如果你手上有零食,它会费尽心思地取悦你。图5 我的小可爱

所有狗主人都认为自己的狗是天下最好的(说来你可能不信,但真的,我的这只狗是天下第一)。如果你不养狗,真的会错过生命中的很多东西。养狗的好处如下:·拥有一个能听你倾诉,陪你玩耍,和你一起出行的毛

茸茸的小肉团。哪怕它只是待在你身边,也能帮你减轻压力,

降低血压。·养狗是需要出去遛狗的,这也给你一个出门的理由,

让你呼吸新鲜空气,还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身体。·你会在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遛狗的人们通常都会

互相打个招呼。如果你的狗很可爱或者喜欢冒险,它们就会

帮你完成与陌生人的破冰之旅,让你有机会去认识友善的新

面孔,从而多几个熟悉的人,逐渐收获持久的友谊,甚至找

到你的挚爱。· 某些研究表明,狗能嗅出一些癌症。不过说真的,它

们什么都能嗅出来,所以如果你家的狗对你身体的某些部位

特别感兴趣,也别太担心。

养狗不仅是为了圣诞节的惊喜,还意味着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和责任感,而且它们的花销也不小。可是每当你劳累了一整天回到家,[13]看到它等到你回来时那种毫无保留的兴奋,一切都值了。

最后,每天和你家狗打招呼的时候,别忘了用看到浴缸里养着虎鲨的那种兴奋去对待它。7.地球上其他物种都是光着身子的,为什么只有我[14]们穿衣服?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给我的小狗换上一套可爱的衣服(当然它总是设法从里面扭出来),但除此之外,动物一般都是不穿衣服的。到底是什么使得一直以来致力于以最时尚的方式遮盖我们自己的身体——尤其是遮盖身上晃来晃去部位的服装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裸着上班,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就这样去和朋友喝一杯呢?

根据虱子提供的情报,我们最少在17万年前就已经开始穿衣服了。虽然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戴维·里德(David Reed)不是什么“虱语者”,但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做出了一个合理的推断:衣虱是不可能在衣服发明之前出现的(因为顾名思义,衣虱就是专门生存在衣物中的一种虱子),而我们可以去追溯衣虱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检测证明,衣虱在17万年前由其关系最近的近亲头虱演化而来,这也说明了我们肯定在此之前很久就开始穿衣服了。

人们总是认为我们穿衣服是为了避寒保暖,毕竟和北极熊相比,[15]我们稀疏的毛发实在是没什么保暖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据我们所知,当人类开始穿衣服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身处温暖的非洲,防寒可不是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我们的祖先穿上衣服,更可能是为了抵挡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或者是为了展现出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使用的一种装饰。

所以,我们是为了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保护自己免受环境的伤害而穿上了衣服。不过话说回来,即便环境温度非常舒适,而且没有必要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我也不会选择光着屁股。你看我家的狗,它一辈子都光着,即便是我在看着它上厕所也不会介意。相比之下,我的心理素质可没那么好,即便只是想象自己脱下衣服的时候有人在场旁观,我也会觉得很尴尬。说到这里,又到了有关神奇大脑的讲座时间了。

尴尬是一种相对而言较迟出现的情感,而且到目前为止似乎只有人类才拥有这种感觉。拥有这种情感的前提是有人在观察你的行为。要是我一个人在家里,我会毫无顾忌地一丝不挂,因为在这种非社会性的场合,我知道自己不用去顾忌社会准则。当大家都遵守某些社会准则,而我们在其他人面前触犯了准则时,我们才会感觉到尴尬。我们都想避免这种破坏准则后非常糟糕的感觉,所以尽量不去触线。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前额皮质特定部分受损的人,往往会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意识,并且会更少感觉到尴尬。进化出尴尬这样的情感,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让我们能拥有共同的准则。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可以相互合作,更加倾向于信任他人,并且能把那些不守游戏规则的人排除在外。这是一种让我们协调合作的高效方法。

基本上如今的每个社会群体,即便是穿着相对暴露的群体,也会穿衣服遮挡住私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早在我们的祖先共同经历的那段历史时期,裸体走动的行为已经不被社会准则所认可了。

至于为什么都是针对私处,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卫生的考虑,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身体的这个部位容易让人分神,所以最好还是在不用的时候遮上吧。

还有,如果你看过一些关于野生动物的节目的话,你一定知道在动物的求偶过程中,有一个常见的行为叫作“回绝”。求偶时,一只动物(通常是雄性)通过击退对手,展示自己某些巨大或色彩鲜艳的部位,来努力取悦另外一只动物(通常是雌性)。当雌性选定了自己的伴侣之后,就会通过向其展示自己的方式告诉对方“这事儿有戏了”。而当雄性开始靠近时,雌性一般会停止展示,开始表现出一种“你最好认真点儿,全力以赴,要不然这事儿可就黄了”的态度,借此测试雄性的决心。如果雄性坚持不懈,那么雌性也就更能确定对方不是在开玩笑了,这就是“回绝”行为在实际中的应用。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似乎我们的衣服既是一种诱惑,又是一种回绝。通过穿着特定的衣服,我们能展现出优势并显得更有吸引力。戴高级的手表或穿知名品牌的服饰可以彰显我们的社会地位,但衣服同时也有最后把关的作用。只有在双方都觉得对方不错的情况下(或者是喝得烂醉,已经做不出什么正确选择的时候),才会把衣服尽数脱去,开始正戏。当然这会儿也就不存在什么尴尬的问题了,因为你们都光着呢。

你是不是做过这样的梦——自己要去进行一场非常重要的演讲,却发现没穿衣服?事实证明这样的梦是有内在原因的,忘了穿衣服会打破社会的准则,你只会被拒绝,而且会因此感到非常尴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