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打造完美口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17:49:44

点击下载

作者:舒菡

出版社:华阅经典图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7天打造完美口才

7天打造完美口才试读:

第一篇开口便是胜利

如果你能和任何一个人连续谈上十分钟而使对方产生兴趣。你就是一流的交际人才。

交际开端

无疑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具有从容自如的说话信心,梦求自己能展示超凡脱俗的说话魅力。但是,我们须知,说话的信心和魅力如何,与说话的水平和技巧是休戚相关的。敢于说话而不善于说话不行;善于说话而不敢说话,也不行。只有既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这样才会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

然而,不知我们曾否反躬自问:“我会说话吗?”这是一个看似十分简单而又颇为深刻的问题。

此所谓“会说话”,亦即善于说话,意指说话眷能够准确自如、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图等;能够把道理讲得条分缕析、形象生动;能够轻松自然,简洁明了地使他人听清和理解自己的话语。同时,善于说话者能够从与他人的交谈之中,测定他人说话的意图。得到有益的启迪;而且还能够通过谈话,增多自己对他人的了解,跟他人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友情。由此可见,是否善于说话与是否敢于说话,二者均举足轻重,不可偏废。

是否敢说又善言,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事业乃至闲暇娱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处处都受人喜爱和欢迎。他能使许多本不相识的陌路人走到一起,携手共进;能够排难解忧,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与隔阂;能使苦闷、郁郁寡欢者得到安慰,使悲观厌世、不思进取者得到鼓励,能够使自己周围的人变得更快乐、更聪明、更美好、更有作有为。

在工作及事业上,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来说服他人,使工作顺利进行、左右逢源。可以说,说话的自信心与说话的魅力,是一个事业出色的成功人士的必备条件。

在闲暇娱乐中,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能随时随地给生活增添乐趣,无论与朋友结伴,还是与家人相聚,他都可以使人快乐,大家感到比上电影院、歌舞厅还能得到更多的乐趣。

同时,我们也常看到许多不敢说话、不善言辞的人所遇到的尴尬情形。他们的话语不能准确、完全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让听者觉得十分吃力费神,更谈不上能使对方产生共鸣或心悦诚服地接受其意见。这样就造成了交际上的种种困难,影响工作,影响生活,同时也给自己带来诸多苦恼。

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总是使人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的意图;不敢说话又不善于说话的人,则经常使人产生误解。

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总可以很愉快地在各种场合取得成功;敢于说话又不善于说话的人,却不容易在谈话中使人信服,因而往往成为失败者,十分狼狈。由此可见,如何提高自己的说话信心和增强自己的说话魅力,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今天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文化、科技与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生活变得愈来愈复杂,人与社会变得愈来愈密切,人们相互合作的需要也变得愈来愈增强。同时,’社会往来已是必不可少,“离群独处”更是很不现实。因而,说话的信心与语言表达能力,对任何人来说都显得愈来愈举足轻重。

从微观来看,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出现在一些不同的场合,而在这些场合我们都需要说上几句适当的话。如果这几句话的确说得恰到好处,那就能帮我们很大的忙,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克服许多困难、消除许多麻烦,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大有裨益。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要下苦功夫增强一下自己的说话信心,提高一下自己的说话魅力。只有这样,才会避免在社交活动中出现失败,才会避免工作、生活上遇到很多困难,才能促进自己事业的成功,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舒心愉悦。

不要怕人笑

人与人之间本应该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而不应相互轻视、相互讥笑,甚至相互欺侮。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圈子里,往往有些人总是爱在别人的言谈中找出他认为可笑的地方。你错;他固然要笑;你对,他仍然要笑。无论你说得好说得坏,他都似乎执意跟你过意不去,要笑话你。正是由于这种“缺德”者的存在,往往使有些人因怕被讥笑而不敢说话。致使交际出现困难。

的确,在我们周围有些人,没开口便怕人笑,若与陌生人在一起更是闭口无言,结果是有话不敢说,甚至事事无成。造成这种不敢说话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怕人讥笑,也有可能是因其他许多原因:其一,可能是因为从小缺乏集体生活,孤独惯了,对人不太了解,也不作努力去了解;其二,可能是因为在某个场合说话产生了不好的效果,便吸取“经验教训”、因噎废食,酷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三,也可能是自己觉得口才较笨,往往词不达意、言不中的,因而产生了少说为佳或者干脆不开口的想法。

不敢说话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大心理障碍,一定要有勇气和胆量坚决克服。这里首先要求说话者客观分析自己的交际情况,找出产生说话胆怯心理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下面不妨介绍几种非常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1)仔细回忆,把以前自己被人笑过的事实追忆出来。不敢说话的人也许在某个年龄的时候,在某些人面前,因为什么事,被别人所笑,使自己受了某种刺激。如果他把那以前笑过他的人或使他人笑话的某些话,在回忆中找出来,让自己认识清楚怕羞的来源,挖出怕羞的根,这样就不觉得有什么可怕了。(2)解剖事实,分析隋理,寻求解决途径。说话怕羞的人可以这样想想:如果某一个人取笑了你说话,不等于每一个人都取笑过你;如果你的话可笑,那并不是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让人取笑;如果你的话可笑,那别人笑的只是那句话,而不是你本人;而且,谁都知道,谁都被他人笑过,这是很平常的事。还有,如果那个笑你的人是一个以取笑别人为乐的人,那么大部分错则不在你身上;而在喜欢取笑人的那个人身上,要想摆脱这种处境,最好是以后尽量避免在这个人面前说话。(3)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特别是关于说话之类的事反复地想一想,认真地清醒一下自己的头脑,正确地对待一些是非问题。比如,自己可以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怕人笑呢?,自己说的话真的值得被人取笑吗?怎样才能避免被人笑话呢?是不是自己说话本来就缺乏自信而致使别人笑话呢?究竟怎样才能克服自己的弊端、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呢?如果说话者能够真正地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了,查出了问题的症结,一切也就容易解决了。

取笑他人的人总想用压低别人的方法来抬高自己,总以打击别人的自尊心、摧毁别人的自信心为荣。这是一种十分卑劣的行径。如果我们因怕人取笑而不敢说话,那么不仅会给交际带来困难,而且还会使自己的性格和心理受到影响;如果我们不能克服这种怕羞、胆怯、自卑、优柔寡断的心理障碍,那就更会有口难言、欲表不达。所以,一个有修养的人,一方面不要因为别人取笑就什么都不敢说;另一方面千万要告诫自己不要沾染上随便取笑别人的恶习。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遇到那些因为怕羞而沉默寡言的人,我们应当体贴他们、同情他们、尊敬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大胆地开口、自由地说话。切忌以为他们不敢说话,便是一无所知,其实在他们心中也不乏真知灼见,藏着许多闪光的东西。

如何克服羞怯心理

一说话就脸红,一笑就捂嘴,一出门就低头,这是许多天性羞怯者的共同表现。虽然屡下决心,却总是不能够大见成效,怎么办呢?这里有一张包治羞怯心理的社交处方,照此办理吧。

想像自己是完美的化身。这是许多名模、影星在表演之前惯用的伎俩,同样适用于工作职场。面对大客户或提案前,先静坐,心中默想曾有的愉悦感受,譬如曾经聆听的悠扬乐章,愈具体效果愈好。以拥有者的态度走人每间屋子,昂首阔步,抬头挺胸,仿佛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学习你所仰慕的人所有的美好特质。只要她(他)具备你所希望拥有的特质,都可以模仿。

大胆表现自我,把自信心视为肌肉,需要定时持之以恒地锻炼,如果稍有懈怠,它很快会松弛。改善外表,换一套新洗过的衣服,去理发店吹个发型,这些办法会使你觉得焕然一新,因而增强自信。

进行想像练习。想像你正处在你最感羞怯的场合,然后设想你该如何应付。这样在脑海里把你害怕的场合先练习一下,有助于临场表现。

相信天下人谁都或多或少地有羞怯心理。

逐渐接近目标,可以减少你的焦虑。掌握害怕的根源和知道害怕时会有的生理反应,如冒冷汗或呼吸急促,当它们出现时你就可以通过一些放松的小技巧来克服它。说话时语气要坚定。没有自信的人都有说话过于急促、细声细气的毛病。说话的诀窍在于音量适中、语调子稳,速度不缓不急,此举显示你对说话的内容信心十足,利用呼吸换气时断句,内容则显得流畅有条理,切忌以疑问句结束陈述事实的语句,以免影响语气的坚定。

专心倾听别人的讲话,例如在轮到你讲话之前,先专心听别人怎么讲。一来可以分心,不再一心挂念自己;二来当你讲话时,别人也会专心听你的。

多提“问答题”、少提“是非题”。可以使你处于主宰的地位,这一技巧应多加演练。例如你要出席一个舞会,就在事前先练习一下当前流行的舞步,可以减少到时出现尴尬。

多找你不认识的人谈话,例如在排队买东西时,多与人攀谈,这可以增加你的胆量和技巧,又不致于在熟人面前出丑。

要避免不利的字眼,例如与其自己对自己说“我感到很紧张”,不如说“我感到很兴奋。”

确信一个事实:其实在别人的心目中,你并不像你想像的那样害羞。设法避免紧张时的动作,例如你演讲时手会发抖,就把讲演稿放在讲台上。

事情做好了,不忘自己庆祝一番,这样有助于增进你的自信。

平常不要拘泥,要多多参与,多参加活动,多与人接触,对克服羞怯心理很有帮助。确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摒弃一切不利的想法。要知道:人无完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弱点而自怨自艾。

克服说话紧张症的方法

不少人在众多的人面前说话时,表情十分不自然,除了容易怯场之外,还常常说出几句自己也没想到的难听的话或词汇,这令他们自己也大为吃惊。其实,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心理准备和实际训练,通过下列训练法完全可以克服。

1.努力使自己放松

在人前说话紧张的人大都是想要说话时呼吸紊乱,氧气的吸入量减少,头脑一时陷于痴呆状态,从而不能按照所想的词语说出来。

在某种意义上说,“呼吸”和“气息”是一个意思,因而调整呼吸就是“使气息安静下来”。

说话时发生不正常情况通常都是这样的顺序:怯场一呼吸紊乱——头脑反应迟钝——说支离破碎的话。因此调整呼吸会使这些情况恢复正常。

说话时全身处于松弛状态,静静地进行深呼吸,在吐气时稍微加进一点力气。这样一来,心就踏实了。此外,笑对于缓和全身的紧张状态有很好的作用。微笑能调整呼吸,还能使头脑的反应灵活、话语集中。

2.练习一些好的话题

在平时应酬中,我们可以随时注意观察人们的话题。哪些吸引人而哪些不吸引人?为什么?原因是什么?自己开口时,便自觉地练习讲一些能引起别人兴趣的事情,同时避免引起不良效果的话题。

3.训练回避不好的话题

哪些话题应该避免呢?从你自身来说,首先应该避免你不完全了解的事情。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糊里糊涂地说一遍,不仅不会给别人带来什么益处,反而给人留下虚浮的坏印象。若有人就这些对你发起提问而你又回答不出,则更为难堪。其次是要避免你不感兴趣的话题,试想连你对自己所谈的都不感兴趣,怎么能期望对方随你的话题而兴奋起来呢?如果强打精神故作昂扬,只能是自受疲累之苦。别人还可能看出你的不真诚。

4.训练丰富话题内容

有了话题,还得有言谈下去的内容。内容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你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谈看出他丰富的内涵及对生活的炽烈感情。这样的人总是对周围的许多人和事物充满热情。很难想像一个冷漠而毫无情致的人会兴致勃勃地与你谈街上正流行的一种长裙。

5.训练自我评价语言方式

词意是否委曲婉转?话题是否恰到好处?言谈是否中肯、把握要领?口齿是否清晰明白?说话是否唠叨琐碎?说话音量大小适度?说话速度不急不缓?话中是否不带口头禅?说话是否简洁有力?措辞是否恰如其分、不卑不亢?话中是否带多余连接词?说话是否真实具体?是否能充分表达说话目的?言谈时是否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说话是否心无旁骛、专心一致?话中是否含有自我吹嘘成分?是否一人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是否出口伤人?是否能真诚地与人寒暄客套?说话是否能参酌量情?是否能掌握说话技巧?是否能巧妙掌握说话契机?是否能专心一意地听人说话?

虽然,我们在和人应酬交谈当中,不可能时时都能使对方感到既愉快又有趣,但是训练有素的谈话方法的确能帮你给人留下好印象。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是一种社会行为,像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谈话也有一定的规矩,每个有教养的人都应该遵从。与人谈话,哪些可说,哪些不可说,也都有很多讲究。

这些,有专家将其归纳为以下几项:不谈对方深以为憾的缺点和弱点;不谈上司、同事以及一些朋友们的坏话;不谈人家的秘密;不谈不景气、手头紧之类的话;不谈一些荒诞离奇、黄色淫秽的事情;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家庭财产等事情;不诉个人恩怨和牢骚;不述一些尚未明辨的隐衷是非;避开令人不愉快的疾病详情;忌夸自己的成就和得意之处。

如何自己激励自己

与人谈话,对自己的心理有没有影响?当然是有的。我们谈话时,过去只是注意他人的心理接受程度,却忽略了对自己心理的影响,这是不可取的;下面几条方法会对讲话人的口才有着正面的激励作用。

1.凡是不利于自己的措辞,可以省略或改用代名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反复使用含有负面意味的无益措辞。尽量少用负面与无益的刺激性措辞,甚至根本不用此类措辞,更能获得别人的好感。

我们常常看见某人为考试提心吊胆,而且开口闭口表示可能会考不及格,结果不幸而言中。由此可知,诸如此类具有负面作用的言语,还是不说为妙。倘若不幸名落孙山,你还口口声声说“留级”、“惨了”等负面措词,那你就非常可能成为终生的留级生。或是个窝囊废;倘若碰到非说不可的时候,那你最好改用“那件事”、“那个事件”,或“从那以后”等代名词,或是一些可以替代的措辞,这样自然可把不愉快的事实或气氛摆脱掉。

2.“暂且不谈”可以医好懒言症

有些人总是闷闷不乐,做起事来不能干净利落,如果有人问他何以会如此窝囊?对方可能回答说原因很多,而不能一一解答。事实上,他所说的原因,往往不是“由于思考以后,仍然不能解决”,而是因为不能解决,才开始思考问题。换句话说,为了要使不能解决的事情正常化起见,才开始思考问题的核心。

由此看来,这是为了要圆满解决问题,可惜却想不出对策来。当然,由于想不出对策,就苦恼得很,倘若不去思考问题,那就是根本谈不上如何采取正确的行动。本来,一个人在做事以前,根本无法完全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们主张某些问题应该暂时搁在一旁,这是让人不为事情所困扰的最好方法。大体上说,人可分为“行动型”与“熟虑型”两种类型。行动型的人反应迅速,可惜错误很多;熟虑型的人反应缓慢,但错误较少,这两种类型各有优劣,倘若都能学习“暂时搁置”的技巧,则可以吸取两者之长。当然,事情有轻重之分,故大家在动手之前,应该好好考虑。所谓暂时搁在一旁,并非把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如此一来,即使是一个非常优柔寡断的人,也能安心采取行动。

3.“反正”与“毕竟”是丧失斗志的口语习惯

当工作或读书不顺利的时候,一般人常常会说“反正”、“毕竟”或“总之”之类的话。例如:“反正我认为不行,毕竟是不行的”,“总之,我是无能为力了”,“我毕竟是比不上他”。因为这些话已经说出了口,使得本来可以做好的事也做不好了。一开口就说“反正”、“毕竟”、“没办法”或“不得已……”的话,这表示的是要放弃努力,或停止思考的意思。所以,当这些话说完之后,也等于自己的缺点被原谅了,迫使自己无法向外踏出一步,而被囿于一个框框里。

4.用卑俗的称呼能使自己的恐惧意识消失

报纸上经常出现政治漫画,例如把某某部长画成动物,某国的宰相画成小姐等等,这些滑稽幽默的情景,使读者捧腹不已。在我们的眼光里,掌握政权的人,无疑是令人敬畏的人物,我们对于这种人,一面怀着亲近感,一面觉着他是一个伟人,相形之下,自己难免产生恐惧感或劣等意识。在这种情况之下,上述的政治漫画,无疑对于镇定心情具有极大的作用。

个人的绰号有时也含有同样的效果。通常我们对于那些会给人心理上产生压迫感的人,也喜欢给他起个滑稽或幽默感的绰号,借此冲淡我们心理上的压迫感,例如在初中和高中时代,经常被同学们取外号的人。无非是那些惹人讨厌的老师。“我昨天被厂长叫去训了一顿”和“我被那个老顽固叫去谈话”很明显地,这两个人所受到的心理压力大小不同。换句话说,我们如能给棘手的强敌取一个粗俗的名称,则可纠正彼此间心理上的不平衡,进而维持对等性的关系。

因此,绰号可消除自己对于某人而产生的被压迫感,而代之以亲近感或优越感。如果能有意识地利用此种效果,那么,即使碰到再难缠或咄咄逼人的家伙,我们照样能使他跟自己处在相同的地位,甚至比自己更低下的位置。

如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一心理时,不妨将动物的名称加诸对方,则可使我们对他留下“愚蠢”或“迟钝”等印象,这样一来,更能减轻对方给予我们的压迫感。

利用语言的“魔方”

在口语表达中,不同的语序排列能改变人们思想感情信息的性质和力度,并对交际后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换句话说,口语表达的效果不仅与所表达内容本身的性质和分量有关,而且与这些内容展开时的语言顺序和结构方式相联系。语序的变化组合如同智力魔方一样,巧妙地转动它,可以变换出多种花样;形式,把说者的思想感情色彩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最终征服对手。常见语序变化技巧有如下一些方面。

1.颠倒词序,建构口语的闪光点

有些词组本来有着固定的位置,表达特定的含义。如果把其词语的位置加以变换、颠倒,其意义就会发生质变,或使强调重点转移,因而能获得强化表达的效果。比如,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一次迎奥运文艺晚会上,主持人这样勉励中国足球队:“中国足球队虽然屡战屡败,但影响不了他们屡败屡战的意志和精神……”在这里把“屡战屡败”这个词组中的词序加以颠倒,改成“屡败屡战”,意义就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说明客观事实的同时,将足球队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突出出来,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有时,个别词语顺序的颠倒、变化,如果孤立地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一旦纳入到特定的口语表达的语境中,就能产生神奇的作用。

2.调换成分。突出思想感情色彩

按照一般的表达习惯,句子成分是有一定位置的。为了表达特殊的思想感情,可以把句中的某些成分加以互换、位移,以创造特定的表达效果。比如,说“你怎么了?”表达的是疑问和责备之意,显得比较生硬。改成倒’装句“怎么了,你?”则着重表达关切之意,显得和蔼可亲。“你快点!”表示命令、催促。“快点,你!”则表示不耐烦、斥责之情。很显然,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会带来所表达思想感情的微妙的变化。

3.语句变序,增强整体表达效果

为了谋求理想的表达效果,不仅需要对口语表达中的个别词序和句子的顺序加以考虑,而且还应从宏观上对表达内容的先后顺序做通盘的策划和设计,可以使表达更切题旨。名作家盖达尔旅行时,有个学生认出了他,便抢着为他扛皮箱,可是当发现皮箱有些破旧时,学生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是‘随随便便’的?”盖达尔接过对方的话,巧妙措词说道:“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更糟?”他的答对十分有趣,又寓意深刻,学生笑了。有时长篇讲话更要精心谋篇,安排层次逻辑顺序,以追求强烈的整体表达效果。

掌握和运用语序变化的技巧,要为交际宗旨服务,决不是无目的地玩弄文字游戏。如果离开了交际宗旨的需要,任意颠倒说话的语序,不但不能增强表达的效果,反而让人感到语无伦次、不知所云,那就事与愿违了。

善于临场发挥

虽然人人都可能会有说话胆怯的心理,但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却又可能是千差万别、各种各样的。比如,有的人可以跟亲朋好友聊上一两个小时;有的人跟人打起电话来一聊就是老半天,且话题源源不绝、越说越起劲;有的人经常能说出一些让人大笑或让人感兴趣的事,可谓是相当会说话,但是,真正到了正式场合,面对一大群人(或是广播的麦克风)他们就不知所措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学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造成这种紧张、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1)不想献丑。

这些人的想法是,只要我不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别人也就不会知道我的缺点。但是一旦在众人面前说话,自己的粗浅根底、拙劣看法都会暴露出来了,那么从此以后,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吗?所以不说话更稳妥。

不过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想一想,一个人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短处,那其长处又怎能充分发挥无遗?如果自己的长处发挥受到影响,无疑也会影响到别人对你的看法,因而别人有时会以较低的水平来评价你。其实,只要你认真地发挥全力,诚诚恳恳地把话说出来,不必踞高足尖来充内行,相信必会有不错的表现。

同时。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需具有高度的社会化,一个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绝对免不了要与社会接触、与他人接触,而说话则是人与社会接触、与他人交流的最重要手段。所以,可想而知,一个不想说话的人则肯定会为现代社会所不容,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事实证明,就连聋哑人也需要用一种特殊的语言——手语来进行交际。(2)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说话的内容,就像被硬拉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一样,所以会感到惊惶。

其实,只要我们看清造成自己紧张、恐惧心理的原因,科学地分析它,就会意外地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好怕的。

有的人怕自己的才疏学浅被别人知道,于是就装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结果弄巧成拙,被人贻笑,实在可怜可鄙,而且根本没有必要。

试想,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和一个一流的演说家,同样在人前发表意见时,谁的压力比较大呢?对于一个不善言辞的人,社会上的人士或听众并不会对他有多大的期待,想想这点,就不应该紧张了,就可以安心了。然而,对知识广博、谈吐自如的演说家,大家却都寄望于他,会对他的演说作录音、记笔记,这样高度的关心和注意,理所当然会造成台上的人心中巨大的压力。因此,那些被视为大人物者,在上台演讲或致词前,自己的心情经常是非常紧张的。只不过别人很难看得出而已。

如果一位知名人物,在承受巨大的压力时,却一点也不紧张的话,那只能说他对这种压力毫不在乎,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几乎看破了一切,他才能真正保持镇静,但是,对于一位说话技巧不够娴熟的人来说,恐怕还很难达到这种心境。他很可能在上台之前想着:我一定要成功,不能出丑,不能失败。有时候甚至祈祷:愿上帝保佑我的说话成功。然而,一流的演说家上台前,惟一想到的是:一定得上台,如果演讲中出了什么差错,应该像以前那样轻松自如、不知不觉地尽快挽救,切不可因出错而慌了手脚。

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害怕说话者所应思考的、借鉴的。

体态就是信息

口才要靠口,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口才还包括一般的传情达意和交际才能。口才不仅仅是口中的说话,他还包括人的无声语言——表情。一般情况下,表情是伴随着口头语言出现的,脱离语言,表情便成了心领神会的哑语,但是,当两者结合起来。你会惊奇地发现,它比语言更能表达人的内心世界,“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从人的外部表情,可以判断人内在的思想感情。有一首爱情诗,很奇妙地表述这个问题:“爱情不可言传,我整日向她倾吐我的爱慕,可是她却一声不吭。然而那天出现了意外,我经过她的身边,只叹息了一声,姑娘就跟在我的身旁。”“整日倾吐”爱神没有反应,“一声叹息”即可以达到神奇的效果。所以,表情虽然是无声的语言,但却是“口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大大地丰富了传情达意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而面部表情,则是表情动作的突出代表,如:挤眉则表示戏谑,横眉则表示鄙视,竖眉则表示愤怒,低眉则表示顺从。眼的表情更为丰富,是面部表情的突出代表。当你说话时,也必须报以目光,以便维系与听者的感情交流,这是一种巧妙的默契,是一种相互刺激以达成目的的举动。

最常见的是一些人对此不大重视,在小范围的交谈中,如讨论、聚会时,旁若无人,眼光到处瞄,有时看天花板,有时看桌上的摆设之类;给人的印象是故意避开别人的视线。这是一种胆怯、心虚的表现,说话的效果将大为减弱。

所以,说话时要抬起头,把目光转向对方,达到默契。

如果你在整个谈话中,只是偶尔地注视人们,这是不适宜的。因为这表明你有怯场的态度和表情,非但使人尴尬,而且会使人对你的话产生怀疑,因为你的表情说明你并没有自信心。因此,偶尔注视是不行的,应该是不断地注视在你目光所及的范围内的听者。人们才会感到你的话是对他们说的。不过要注意的是,注视对方要避免目光与目光直接接触,这是需要练习的。像猫头鹰似的目光盯住不放,会造成对方内心的不安,即使你本意不想真正注视他,但他当然不明白这一点,反而会误解为自己外表有什么瑕疵。特别对于刚认识的异性朋友,对方会产生更大的误会。

在较大的场合说话,要说话者对每个人都顾及到,显然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不过说话先要明确一个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你的听众,所以不能只向着某几个人或某一角落,从而排除其他听者于外。所以,目光应当顾及大家,另外,在一些时候,依照说话内容的重点,分别在适当时机照顾某一部分人,使听者感到你和那一群人融合在一起。如果你能在一定时间内照顾各个角落,向各部分听者行注目礼,那么,在场的人就会感到你和他们作个别谈话一样,报以点头、微笑等反应,你不妨大胆讲下去。或者听者表情冷淡或者其他莫名其妙的举动,那么,说明你的内容没有价值。听者的各种反应,包括赞成或反对,都是在说者的不断注视中才能挖掘出来。目光流露要自然,不要用眼角瞥人,也不要像日光灯那样不停地眨眼。

面部表情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很难规定。人们不要刻板地按照一个模式去做,一切都要自然流露,但不能放任,人是有理智的,你要学会控制自己,按照不同的社交需要处理。在这当中,最常用、最普遍的表情是微笑,它体现人与人之间融洽的关系。如乘电梯,不妨向身边的乘客笑一笑。在餐厅吃饭,对面坐着一个沉默的人,那也可以让微笑来传达你友好的情谊。即使对方无善意,也不妨,起码人家对你产生的是好感。

假定情况恰恰相反,有一位希望与你微笑,那么,除了处在一种特殊环境中,否则,你应以礼相待。但如果你性情内向,或因其他原因不愿接触,可以有礼貌地、坦白地说,你希望看报,或者说你很疲倦,想休息一下,每个人都有独处的权利。这样人家会谅解的。

你不要在任何场合里,都板起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俨然不可一世的面孔。要知道,像扑克牌人物那几张没有表情的脸孔,等于告诉别人自己对谈话的内容没有什么乐趣。如果你对自己所说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就更无法指望听者会对你的讲话发生兴趣。

就一般而言,面部没有表情,多半是紧张、害怕的自然表现。但听者可能会错误地认为是你故意显示出来的优越感。

面部表情不是单方面的事,你的面部表情表现得当,会使你与听者的心理距离消失,以便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

在生活中充实自己

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能和任何一个人连续谈上十,分钟而使对方产生兴趣,你就是一流的交际人才。”

因为就“任何人”来说,这个范围都是很广的。也许是个工程师,也许是个律师,或是教师、艺术家等等。总之,无论三教九流、各个阶层的人物,你能和他谈十分钟并使他感到有兴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虽然是一句老话,但至今仍然适用。所以首先必须充实自己,做到“利其器”。

一个胸无点墨的人当然不能希望他应对如流。学问是一个利器,有了这个宝贝,一切皆可迎刃而解。你虽然不可能对各种专门学问都有精湛的研究,但是,一些常识却是必需具备的。如果能巧妙地运用一般常识,那么应付他人十分钟有趣的谈话,想必并不困难。

你不能对每一个人都谈论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个专门学问。一个学术工作者,不会对做生意感兴趣;同样,一个生意人,对他谈哲学的大道理,他也不一定有兴趣。

某君以口才伶俐见长,有人向他求教有什么诀窍,他说:“很简单,看他是什么人,就跟他说什么话。例如,同屠夫就谈猪肉,对厨师就谈菜肴。”那位求教的人又问:“如果屠夫和厨师都在座,你谈些什么呢?”他说:“我就谈红烧肉。”

因此,要应付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就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你不懂法律,但遇到律师时,你不妨和他谈谈最近发生的某件案子,这全是报纸上看来的,其余的问题就让他来发表意见。

有一家美容院,有人问他们生意兴隆的原因,店主人回答乃是美容师善于和顾客攀谈之故。怎样使工作人员善于说话呢?“简单得很!”店主人说:“我把各种报纸杂志都买回来,规定职员在每天早上工作前一定要阅读,就当日常功课一样,那样他们自然会获得最新鲜的谈话材料,以博顾客的欢心。”

这不过是千百个例子中的一个,知识是任何事业的根本,你的谈吐能影响你的事业,经常读报和书刊,将各种知识存在脑海中,一旦要应用的时候,你就可以有选择地打开话匣子,与人对答如流了。

在你看报的时候,拿一支红蓝铅笔,把每天最有兴趣的新闻,或是所看的好文章勾出来,要是能剪下来则更好。写下其中的一两句你认为很有意义的话,每天只要一两句,两三个月就发现你的思想比以前丰富得多了。谈话的时候,你就很容易想起它们,运用自己的方式加以发挥,说得自然一点、顺口一些,在听别人谈话时,随时都可以听到表现人类智能的警言或是谚语,日积月累下来,你的口才会越来越纯熟,甚至可以出口成章,随便说什么都生动有趣、有条有理。

充实自己相当重要,你可以因此而能与各式各样的人谈话。每天所遇到的各种事件都可以作为谈话的题材,绝不仅仅是谈话的题材和资料而已,它们的每一个事实、每一句话,都向你说明了什么,都向你提供了一些对人和事物的看法,都在影响你对人生的观点和态度。在你吸收它们的时候,你不是毫无主见地去吸收的,在你应用它们的时候,也不是毫无目的地去应用的。

同样地,在你应用它们的时候,你也必然带着你自己的看法。所以,每说出一句话的时候,你并不是像背书一样,或者像鹦鹉学舌一样把记得的话重述一遍,而是利用这句话说明你对人和事物的看法或观点,支持别人,或证明你认为对的道理。

训练口才、运用口才,也要看你的人生态度,并没有常规可循;充实自己的知识,加上谦逊的学习态度,绝对是成功的基石。

有空和家人朋友聊聊天

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善于谈话的人,真是能把生活弄得随时随地都很快乐。他们在业余时间,和他们的朋友或是他们的家人,可以快快乐乐地一起度过,大家比上电影院得到的乐趣还多。

善于谈话的人,到处都受人欢迎。他能使许多不相识的人携起手来,他能使许多本来彼此不发生兴趣的人互相了解,互相感觉很需要。他们能够排难解纷,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他们能安慰愁苦烦闷的人,他们能鼓励悲观厌世的人,能够清除别人的疑虑和迷惑,能够使别人更聪明、更快乐、更振作有为。

在工作及事业上能言善辩之人,可利用自己的口才来说服人,使业务顺利进行,事运亨通。一个出色的成功人士,口才能力是他成功的必备条件。因此,提高自己的交际口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是的,我们很想练习一下自己的口才。有了很好的口才之后,才不会做一个言不达意的愚人,才不会在生活上、工作上遇到很多困难,才能促进自己事业的成功,使自己的生活顺利而愉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希望有很好的口才,你就要不断地练习。

练习口才,很方便、很省事、机会也很多。到处都是练习的机会,每天都有练习的机会。因为你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都要说话。千万不要以为日常的说话,不需要什么口才。

例如练习书法的人,必须每个字都要写好。一个书法好的人,一动笔,就是一手好字。口才也是一样,练习口才的人,每谈一句话都要说好。口才好的人,一开口,就是一句好话、好听的话。

不要看轻你日常的对话,日常那些极为简单的话,口才好的人和口才不好的人,说起来也大不相同,甚至“哼”一声的效果都不大相同。

当你在家里的时候,你能给你七岁的小女儿讲一个小熊的故事么?如果不能,就得去找一本儿童文学看看,再加讲些有用的知识来讲给你的女儿听,使之觉得有趣,又喜欢听。

还有,你可就家庭经济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房间布置问题等等,好好地跟你的家人谈一谈,提供些有益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或大或小的家庭困难。

男人和女人合作,家庭和社会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这样你不但可以训练口才,还可以帮助自己建立起男女间、夫妇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你的家庭是你练习口才的第一个场所。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出去找你的朋友。

相信你不只有一个朋友,人有许多朋友,而每个朋友都有许多问题:梁最近被人敲了一笔钱;张的学校走了个好教员;王的商店后天要开业了;赵的旧摩托车卖掉了,要买一部新的;李的大儿子就要结婚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快乐与苦恼、失败与成功。你能够找他们好好地谈谈么?这时你为了训练口才,就得去了解你的朋友的各种情况,想出如何帮助、开导、启发的谈话内容来。

这样,无形之中你同情的人、你了解的事渐渐地就多起来了,陌生的人,对你不像以前那样陌生了。你每天在街上遇见了很多人,虽然没有打招呼,甚至对你连看都没有看一下,可是你总觉得对他多少有一点了解。这时,你不妨去找一些陌生人谈谈话。只要你肯先开口,只要你知道怎样开口才是最合适的,没有人会拒绝你友好的笑容和悦耳的声调。

以前,你不是见了人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么?现在你却有了能使你跟人互相了解的说话口才。

以前,有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什么“见人三缄其口”啦,“慎言”啦,“多言必败”啦等等,类似的道德教条还真不少,且深入人心,普遍流传。总之,都是叫人最好不要开口,不要说话,不要发表意见。但是,你有没有想一想这些教条,都是有社会背景的。封建社会平民没有言论自由,谁要是言语不慎,得罪了权贵,常常招致杀身之祸。这样相袭相沿,人们便把“不说话”当做一种美德,当做一种安全之道。可是一个合理的社会,不说话,不但不是一种美德,而且也不是安全之道。为什么呢?

在合理的社会里,人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一切社会上的事情,是利是弊,应兴应革,都应该提出批坪、提出建议,谁要是一声不响、坐视不言,那就是一方面放弃了公民的权利,一方面也是没有尽公民的义务。如果遇到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受到侵害,或是自己的行为被人误解时,不去申辩,不去解释,那更是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了。“多做事,少说话。”这句话,也是有它的社会背景的。在某一个时候,许多不做事的人在那里哇啦哇啦,空口说白话,高谈阔论,却于事无补。所以多说话,还不如多做事。

现在,说话的人,就是做事的人,要做事,就不得不说话,说话也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例如台上的司仪,学校的教师,公共卫生的宣传员,展览会的讲解员……这些人都是用他们的说话的才能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各方面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至于一般办事的人,一面做事一面也要说话。交流经验的时候要说话,交换意见时要说话,有所报告、有所询问、有所批评时,都不免要说话。没有这种种类似的说话,或者是应该说而不说,应该多说而懒得说,都会妨碍事情的进行与发展的。

第二篇创造语言“强磁场”

赞扬是一笔投资,只需片刻的思索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报酬。如同微笑一样,它是照在人们心灵上的阳光。

受人欢迎的说话态度

与人谈话态度如何,一定程度上决定你是否受人欢迎。一个与人和颜悦色交谈的人总能打动对方的心。那么,怎样才是良好的谈话态度呢?归纳起来有五点:

1.表现出兴趣

别人讲话时,要注意倾听,如果你望天望地望别处,或是玩弄着小物件、翻弄报纸书籍等等,别人就会以为你对他的话没有兴趣,会很扫兴。

在人多的时候,你还不能只对其中的一两个你熟悉的人发生兴趣,你要把注意力分配到所有的人身上;对于那些话说得很少,或是精神不太自在的人,你更要特别留神,找机会特别关照一下他们。你的注意、你的关心,对他们是一种尊重和安慰,正好把他们从冷落中挽救出来。

2.表示友善

如果你对别人表现出刻薄的神情,或者你对别人所谈的话表示冷淡或鄙视,那么对方谈话的兴趣也就消失了。

哪怕你不喜欢听他的话,或者你不同意他的意见,但是你对他本人还应该表示友善,不要因为他说了一句不得体不适当的话就否定了他的人格。你尊重他,并不妨碍你表示与他有不同的意见。没有经验的人,一听到不喜欢的话,立刻就表现出不快和不满来,把彼此的关系弄坏、搞僵,而失去了继续交谈、深入了解的机会。

3.轻松、快乐、幽默

真诚、温暖的微笑,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钥匙。人的心灵好像对温度有强烈的敏感,遇见抑郁的、冰冷的表情就凝结了起来,变硬了起来;但遇见了欢乐的、温暖的笑容就柔软了、融化了、活泼了。所以,真诚的、温暖的微笑,快乐的、生动的目光,舒畅的、悦耳的声调,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使一切欣欣向荣。使谈话进行得生动活泼,使大家谈笑风生、心旷神怡。

至于幽默感,需要慢慢地培养,它是一种兴致的混合物,富于幽默的人,常常能使客厅中充满欢声笑语,有时一个笑语,或是两句妙语,就能驱散愁云、消弭敌意,化干戈为玉帛、化凶戾为吉祥。

4.适应别人

跟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就舒服、话多得很,一遇见趣味不投的人就感到别扭、不想开口。像这样依着自己的脾气去接近别人,真正投机的人就少了。

跟别人谈话多关心别人,重视别人的口味,善于适应。有的人喜欢讲大道理,有的人喜欢高谈阔论,有的人喜欢娓娓而谈。有的人喜欢深思,有的人拙于应对,你都要能调节自己去迁就一下别人的兴趣与习惯。有满腹经纶的,让他尽情地宣泄;有守口如瓶的,由他吞吞吐吐;失意的,多给予一些安慰与同情;软弱的,多给予一点鼓舞和激励。假如对方对某一个问题发生特别、强烈的兴趣,就让他在这方面继续发展,畅所欲言;假如对方对某一个问题不想多谈,就及时转换话题把谈话引到另一个方向,免得引起不快的局面。

5.谦虚有礼

谦虚有礼决不是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客气话,谦虚有礼是一方面真诚地尊重对方、关心对方的需要,尽力避免伤害对方。另一方面严格地要求自己,对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带着一种“可能有错”的保留态度,虚心地昕取别人的意见,关心别人的感受和反应。

请记住吧,与人谈话态度的好坏,是你和别人谈话成功与否的关键。

发现对方的“闪光点”

很久以来,“投其所好”作为一个贬义词为人所鄙夷。这主要是因为“投其所好”者的目的往往是自私的、不可告人的。假如目的是光明磊落、合乎情理的话,“投其所好”就可以正名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引导行动。积极的情感,比如喜欢、愉悦、兴奋,往往能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的行为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如讨厌、憎恶、气愤等,则会带来排斥和拒绝。所以,若是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

要使别人对你的态度从排斥、拒绝、漠然处之到对你产生兴趣并予以关注,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引导、激发对方的积极情感。“投其所好”实际上就是一个引导和激发的过程。

这种过程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经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两点:(1)发现对方的“闪光点”。要善于赞扬别人,善于从理解的角度真诚地赞美别人。而且要富于洞察力,善于发现对方美好的一面。(2)寻找对方的“兴趣点”。在与别人交谈时,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方不是在听你说,而是在做或在想别的事情;或者是嘴里应付着的,眼睛却注意着别处;或者是转移话题,跟你瞎扯……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应该尽快放弃你的话题,寻找他的“兴趣点”。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之后心动,心动之后理顺,而理顺之后,事情自然就会朝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了。

柯达公司的老总伊斯特曼发明了胶片以后,才能拍摄电影。他的发明为他带来了巨额财富,并使他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人之一。尽管如此,他仍然像平常人一样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

伊斯特曼曾在洛克斯达城捏造“伊斯特曼”音乐学校和“凯伯恩”剧院,用来纪念他的母亲。纽约某座椅制造公司经理艾特森想得到该剧院座椅的订单,于是他就和伊斯特曼约会见面。

一位工程师告诉艾特森说,伊斯特曼的工作极忙,每次访问占用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艾特森也准备如此。

他被引进总裁办公室时,看见伊斯特曼正埋首于桌上堆积的文件之中。听见有人来,他抬起头朝来者方向说道:“早安!先生,有什么事情吗?”

经介绍后,艾特森说道:“伊斯特曼先生,当我在外面等着见你的时候,我很羡慕你的办公室,假如我有这样的办公室,我,一定很高兴地在这里面工作,你知道我是一个本分的商人,从来不曾见过这么漂亮的办公室!”

伊斯特曼答道:“你使我想起一件几乎忘记了的事。这房子很漂亮是不是?当初才盖好的时候我极喜欢它,但是现在,有许多事忙得我甚至几个星期坐在这里也无暇看它一眼。”

艾特森走过去用手摸壁板,说道:“这是英国橡木做的,不对吗?和意大利橡木稍有不同。”

伊斯特曼答道:“对了,那是从英国运来的橡木。我的一个朋友懂得木料的好坏,他为我挑选的。”随后伊斯特曼领着艾特森参观了他自己当初帮助设计的房间配置、油漆颜色、雕刻工艺等等。

当他们在室内夸奖木工时,伊斯特曼走到窗前,非常亲切地表明要捐助洛加斯达大学及市立医院等机关一些钱,以尽心意。艾特森热诚地称许他这种慈善义举的古道热肠。

两个人接着谈了许多生活中的、工作中的、商业中的事,艾特森总是适时地表达着自己的赞叹。他们的谈话远不止五分钟。艾特森不仅得到了那笔桌椅合同,还与伊斯特曼成了好朋友。

读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要在人际交往中投其所好了吧?

不表达赞美的种种理由

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愿表达赞美,究其理由有以下一些方面:(1)刚刚认识某个人,还比较生疏,对人家的情况还不大了解,怎么好对人家表示赞美呢?(2)异性之间交往,不好意思赞美,尤其是当你面对一位年轻漂亮的女郎,尽管你觉得她是个美人儿,可如果你嘴里说出赞美的话。人家会认为你居心不良,还是不说为好。(3)关系亲近、朝夕相处的人,彼此间早已相知,何必还要表示赞扬?对方从不怀疑我对他的感情和信任,似乎再没什么必要表示自己对他的喜爱和赞赏,弄得不好反倒显得不自然,尤其是一家人之间何必还要讨好卖乖?(4)有的人明知人们对他的成就评价很高,他已经够幸运,够得意了,我们也没必要当面再去称赞一番。如果再去称赞这种人,他岂不是更得意,而显得我们更不如他了吗?(5)对于售货员、服务员和某个商人,没有必要表示我们对他们的商品和服务很满意,因为他们做得再好,也是为了赚我们的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理所当然,声什么必要再对他们表示满意和感谢呢?(6)对于领导者更不可随便表示赞扬,也许你的上司确实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可你对这种人尽说好话,而他的职务、地位、权力是明摆着的,别人发现了岂不要说你溜须拍马、讨好领导吗?(7)有的人太平常了,还有不少毛病,实在不怎样,就算有点可取之处,但也不过是些琐碎、细小的事情,对这种人表示赞扬有什么意思?

若想寻找不必对别人表示赞扬的理由还可以找到若干条。这些想法在逻辑上也许不错,但它却严重阻碍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走向最佳状态!

许多人为什么会这样想问题?大体上有这样几种原因:(1)对赞扬的意义理解不深,或是主要从庸俗的角度来理解,似乎只有有求于人或巴结讨好人才会有意识地给对方戴几顶高帽子,而心地坦诚、作风正派的人何必要搞这一套?(2)为人拘谨,老实巴交,不好意思对别人表示赞赏,同时又顾虑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怀疑和不好的看法。特别是对陌生人、异性和领导者表示赞美更容易产生这种顾虑。(3)由于心态不良、心理不平衡,有嫉妒心和虚荣心,便对职务和成就比自己高的人不肯赞扬,而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又不屑一顾。(4)只想自己需要别人的赞扬,而从不考虑别人也很需要得到自己的赞扬,尤其是有自卑心理的人,即使多少能想到别人的需要,但又觉得自己人微言轻,对别人赞扬不赞扬,无足轻重,没什么意义。(5)因为没有掌握赞扬的艺术,怕自己说话不恰当,或是曾经赞扬过别人,但效果不佳,因而便误以为赞扬没什么价值,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总的来说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态不够积极,另一方面是不大懂得交际的奥秘。

正如任何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和过错一样,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没有值得赞赏的优点和长处。持有偏见的人,对某人某事常常固执地同于自己的看法,即使事实证明他错了,也不肯轻易改变。如果你对某个人说:“我一看见你就觉得讨厌!滚开!我再不想见到你!”这不仅是不尊重别人,也是封闭和扼杀自我,使自己变、得令人厌烦。我们要让别人喜欢自己,自己就要先喜欢别人。关心他人,了解他人,我们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关心和了解,而不是只了解和关心别人的缺陷。我们要看到别人的潜力,而不只是看到别人已经体现出来的价值。如果这样想和做,你就不会认为有什么人“实在不怎么样”,一点值得赞赏之处也没有。

最重要的是你能否看出对方的优点;即使这个优点很渺小,你应当独具慧眼,有伯乐的眼光,善于发现和赞赏。这一点对于学会赞扬别人,对于发展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有很大的好处,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你一生中的重大收获。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发现别人有什么优点,就及时和直接地表示赞扬。不要等到与对方分手时才想到人家的优点,不要等到日子过去才去寻找其可爱之处;不要等对方死后才想起他的好处、说上几句好话,给活着的人献上一朵鲜花,要比给死者送去豪华的花圈强百倍!不要等到将来,不要等到对人有所求时才想起来,也不要以为这是客套话和恭维别人,真正的赞美是把人与人之间应当存在的相互尊重与友爱表达出来,不表达出来就等于不存在。而且,当你称赞别人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愉快,正如同艺术家把美献给人们时,自己也会感到愉快一样。

赞美十要诀

赞美辞也是一把两面有刃的利剑,它能增进人际关系,也能破坏人际关系。恰当赞美可从以下的一些方面入手。

1.赞美出于真诚

不真诚的赞扬,给人一种虚情假意的印象,或者会被认为怀有某种不良目的,被赞扬者不但不感谢,反而会讨厌。言过其实的赞扬,不能实事求是,会使受赞扬者感到窘迫,也会降低赞扬者的威信。虚情假意的奉承对人对己都是有害而无利。

2.赞美要不失肘机

对朋友、同事身上的特点,你要尽可能地随时随地去发现。如果你真心诚意,就要抓住时机,积极反馈。他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所说的一句话、所做的一件事,你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赞美的时机多种多样,当时、事后、大庭广众之下,俩人独处之时都可进行,但一般以当时赞美、当众赞美为好。

3.力争是第一次发现

你所发现的对方的特色、潜能、优势最好是别人谁也没有发现,甚至是他自己也没有发现的内容。你的赞扬会令他恍然大悟,瞬间即增强自信,从而对你产生好感。

4.与对方的内心好恶相吻合

他自己认为是缺点,内心极为厌恶,但却被你夸奖,这会令他无法接受。如你赞美某个朋友像某个电影明星,而他恰好讨厌这个明星的相貌或性格,那你的赞美就适得其反。

5.寻找对方最希望被赞美的内容

各人有各人优越的地方,有自知优越的地方,他们固然盼望得到别人公正的评价,但在那些还没有自信的地方,尤其不喜欢受到人家的恭维。例如女孩子,都喜欢听到别人夸赞她们美丽,但对于具有倾国倾城姿色的女孩就要避免再去赞扬了,而应称赞她的智力。如果她的智力又恰好不如别人,那么你的称赞一定会使她雀跃无比。

6.间接恭维

引用他人的评价,对某个朋友、同事过去的事迹,也就是既成的事实,加以赞美,被称为“间接恭维”。这证明你对他的成就、声誉有所了解,对方会欣然接受你的亲切、热情。

7.背后赞扬

在背后赞扬人,是一种至高的技巧,因为人与人之间难得的就是背后能说好话,而不是坏话。如果朋友知道你在别人非议他时挺身而出、主持公道,一定会非常感激你。

8.引其向善的赞美

赞美与谄媚、奉承、拍马屁的区别就在于其是“引其向善”。你希望对方拥有哪些优点、巩固哪些优点,你就要发现这些特点的体现,并及时予以鼓励,对方的自尊心受到激励后,会朝你赞许的方向努力。

9.含蓄性的赞美

过直、过露的赞美时常会令对方感到过分和肉麻,抽象含蓄的赞辞却可使人迷醉。语辞本身含有多方面的意思,可做多种解释,对方会不自觉地往好的方面去想。譬如你赞扬他:“你的眼睛好漂亮!”如果对方真的如此,她只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并非如此,这便成了一种讽刺。所以,倒不如说“你很有气质”,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10.直观性的赞美

初次相识时,可较多地使用这种方法。从对方的饰物人手,对其衣着、装饰等具体事情予以发现性的适度赞扬。这会让对方感到轻松、自然,从而使气氛活跃起来。

寻找对方的“兴趣点”

在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中,实现双方兴趣上的一致是很重要的。只要双方喜欢同样的事情,彼此的感情就容易融洽,这是合乎逻辑的,推而广之,对其他许多事情,彼此也就愿意合作了。

每一个人都有某个方面的兴趣。兴趣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有关系的事物的兴趣,一种是对无关系的事物的兴趣。所谓有关系的事物,是指与你和别人共同发生兴趣的事物。利用这种兴趣,常常可以在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可是有许多人对他们业务以外的某种事情更有兴趣。通常一个人所做的工作,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为了谋生。但在业余时间他所关心的事情,则是他自己所选择的。换句话说,他最感兴趣的事情是办公室之外的事情。因此,从业务之外的事物上与某人接近,比在业务上与他联系更容易,更有效果。

一般人都希望与自己相处的人有许多不同的兴趣,有的他特别喜欢,有的会比较淡泊。如果可能的话,你应尽量找出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然后再从这方面去接近他。倘若没有机会,或者这种机会不容易得到,那么也该尽可能地去选择他最大的兴趣供你利用,主要的目的是要使他对你发生兴趣。

欲与别人的特殊兴趣建立一种特殊关系,必须把你的真实的兴趣表现出来。单单说一句很感兴趣的话是不够的,在对方的询问下,你不能掩饰你真正的兴趣,免得弄巧成拙。

问题在于你怎么能使他人了解你对某件事情的确和他有同样的兴趣。因此,你必须对这题目具有相当的知识,足以证明你是有过相当研究的。越是值得接近的人。你就越应该努力对他所感兴趣的事情作进一步的了解,使你能够应付他,使他乐意提供你所想知道的事情。

就像幼儿园的教师有许多办法去哄小朋友,把一群哭哭闹闹的小孩训练得高高兴兴。这当然有她们成功的门道,其原因是由于她们能放弃自己的个性去迎合小朋友的兴趣和思想。

这种做法纯粹是出于热诚,而热诚永远是应酬成功的因素,当你的内心充满热诚时,你向别人提出的将不是一个令人难堪的问题,而是别人乐于回答,或者是他所熟悉的问题。

你知道某人去过美国,如果你向他问及美国的事情,他一定会非常高兴或滔滔不绝地讲到美国的许多事情,即使你的目的只不过想问问有关美国入境的手续,而他会连带告诉你纽约帝国大厦的电梯快到什么程度。

专家们给出实现和他人兴趣一致的三个步骤:(1)找出别人感兴趣的事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